中學生百年孤獨讀后感大全(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30 05:23:16
中學生百年孤獨讀后感大全(17篇)
時間:2023-11-30 05:23:16     小編:雅蕊

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記錄下自己在讀書過程中的感想和思考。讀后感需要具備客觀性和客觀性的平衡,既要保持個人的情感和觀點,又要尊重書中的內(nèi)容和作者的意圖。閱讀這些讀后感范文,或許能夠激發(fā)你對書籍的新的思考和理解。

中學生百年孤獨讀后感篇一

《百年孤獨》在“新概念”選手中頗受歡迎,因此我對它一直有著好奇的渴望和虔誠的心態(tài)。帶著不成熟的理解和不的見解終于讀完了這本書,像是看著六代人扎扎實實地生活,卻始終離不開孤獨。

或許命中注定吧,盡管在“阿卡迪奧”和“奧雷良諾”這兩個名字的循環(huán)中家族看似會繁衍下去,盡管吉普賽人、政府、戰(zhàn)爭、火車和香蕉。

種植。

園的到來曾一度讓這個寧靜落后的村莊變得繁榮喧鬧,但整個家族還是逃脫不了“家族的第一人被綁在一棵樹上,最后一個人正在被螞蟻吃掉”的命運。

是文明促成了孤獨嗎?還是人的內(nèi)心本來就屬于孤獨?

“怎么時間老是在打轉轉啊?”烏蘇拉說道。或許這個家族乃至整個寰宇都是沿著一個無邊無際的圓圈運行的吧,所以人類才注定孤獨,注定看見繁榮昌盛也只是看見了美麗化作的泡影。

在我看來,孤獨的人大抵兩種:自負與自卑。

自負的人通常有自負的才華。他們超出常人而用慧眼看世界,理解層次不同,交流自然成障礙。于是他們干脆自行研究,不理會眾人,似乎形成了至極的境界而求新的突破,領悟常人所不能領悟的玄妙。在常人眼中,這便成了孤傲。而先驅大多是在這樣不能被人理解的狀態(tài)下產(chǎn)生的。就像布恩地亞是因為過早地知曉了家族的命運而被視作瘋子一樣,先驅總是孤獨的。

自卑的人大多缺少自負的資本。他們在某些方面低于常人而用更憂郁的眼神看世界,自覺不如眾人,交流也自然隔閡了。

當人們興趣使然地談論著一些話題時,他們只能蜷縮在角落里做聽眾。熱鬧是他人的,他們只會用冷漠的心態(tài)面對世人。在常人眼中,這便成了孤僻。就如奧雷良諾在自卑中掙扎一樣,封閉的世界注定與世隔絕的。

自愿地停留在自我狹小的圈子里,自主地抵制著新事物的侵入,也難怪馬貢多一直處在孤獨之中,注定百年之后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但愿這最后到來的颶風,能吹散一切封閉自守的落后。“命中注定要一百年處于孤獨的世家絕不會有出現(xiàn)在世上的第二次機會?!毕M绱?。

中學生百年孤獨讀后感篇二

《百年孤獨》的作者是加西亞?馬爾克斯。馬爾克斯的名字是與魔幻現(xiàn)實主義聯(lián)系在一起的。而《百年孤獨》就是展現(xiàn)其魔幻現(xiàn)實主義手法的代表之作。以此書為標志,魔幻現(xiàn)實主義流派達到了十分完美的程度?!栋倌旯陋殹肥抢∶乐弈Щ矛F(xiàn)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xiàn)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加西亞?馬爾克斯于1982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百年孤獨》的敘事結構不同于一般小說。這部小說內(nèi)容復雜、人物眾多,情節(jié)離奇。馬爾克斯采用了連環(huán)、環(huán)環(huán)相套、循環(huán)往復的敘事結構來展現(xiàn)小鎮(zhèn)馬孔多的歷史。仿佛一個循環(huán)向上的氣流。這種環(huán)環(huán)相套的結構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了小說的一個主題:人的孤獨、封閉以及由孤獨封閉而造成的落后、消亡。作者對“孤獨”這一具有民族特性的問題作了深刻的揭示。作者在書中溶匯了南美洲特有的五彩繽紛的文化。他通過描寫小鎮(zhèn)馬孔多的產(chǎn)生、興盛到衰落、消亡表現(xiàn)了拉丁美洲令人驚異的瘋狂歷史。本書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這方面的史實,并且通過書中主人公帶有傳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現(xiàn)出來。政客們的虛偽,統(tǒng)治者們的殘忍,民眾的盲從和愚昧等等都寫得淋漓盡致。

作家以生動的筆觸,刻畫了性格鮮明的眾多人物,描繪了這個家族的孤獨精神。小說描寫的布恩蒂亞家族一代一代“他們盡管相貌各異膚色不同脾性、個子各有差異但從他們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認出那種這一家族特有的、絕對不會弄錯的孤獨眼神?!泵總€人都無法逃脫被孤獨所折磨的命運。烏蘇娜在冗長的雨季中漫漫腐爛。阿瑪蘭塔一刻不停地縫自己和自己仇視了一生的女人――雷貝卡的裹尸布。雷貝卡足不出戶瘋瘋癲癲地過了后半生。青年時激進熱血的奧雷良諾上校晚年開始在自己的實驗室里做起了金屬金魚但是他每做到二十條就熔掉他們重做。這象征著他父親所開創(chuàng)的馬孔多乃至整個拉美的近代史從一開始就陷入了循環(huán)的怪圈中。在這個家族中,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盡管很多人為打破孤獨進行過種種艱苦的探索,但由于無法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把分散的力量統(tǒng)一起來,最后均以失敗告終。這種孤獨不僅彌漫在布恩迪亞家族和馬孔多鎮(zhèn),而且滲入了狹隘思想,成為阻礙民族向上、國家進步的一大包袱。(讀后感)作家寫出這一點,是希望拉丁美洲民眾團結起來,共同努力擺脫孤獨。所以,《百年孤獨》中浸淫著的孤獨感,其主要內(nèi)涵應該是對整個苦難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現(xiàn)代文明世界的進程之外的憤懣和抗議,是作家在對拉丁美洲近百年的歷史、以及這塊大陸上人民獨特的生命力、生存狀態(tài)、想象力進行獨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強的自信。這個古老的家族也曾經(jīng)在新文明的沖擊下,努力的走出去尋找新的世界,盡管有過畏懼和退縮,可是他們還是拋棄了傳統(tǒng)的外衣,希望溶入這個世界。可是外來文明以一種侵略的態(tài)度來吞噬這個家族,于是他們就在這樣一個開放的文明世界中持續(xù)著“百年孤獨”。作者表達著一種精神狀態(tài)的孤獨來批判外來者對拉美大陸的一種精神層面的侵略,以及西方文明對拉美的歧視與排斥?!把蚱ぜ埵指逅涊d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xiàn),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注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xiàn)了?!?/p>

事實上,這本書并不容易理解。如果沒看明白,不要逼自己去理清那些看似紛亂的情節(jié),不必搞清楚那一代又一代的人物關系。只看了一遍,我不能說我看懂了。懂與不懂沒有標準,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本書的確是一本可以好好翻讀幾遍的書,或許每次讀都會有不同的體會。

中學生百年孤獨讀后感篇三

就在最近,我讀完了馬爾克斯寫的《百年孤獨》。最開始,我選擇這本書時其實是受到了一些早期其他歌曲中出現(xiàn)百年孤獨的字眼,所以我才去書店買了回來看。

在我剛開始讀《百年孤獨》這本書的時候,我就覺得太深奧了,有很多地方都讀不懂,而且很多事情很荒謬。這本書中的人名反復出現(xiàn),相同怪事的重復發(fā)生,這是只有在電視劇中才會發(fā)生的。從生活實際出發(fā),這些事情根本不可能會有。但是這些竟都寫在了這本書中,這一切都發(fā)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邊。更令人奇怪的是,書中這個成立了一百多年的世家中,男士,叫來叫去就是叫阿卡迪奧或叫做奧雷良諾,一點新意都沒有。且家族中各種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創(chuàng)始人阿卡迪奧直到家族的最后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的身上反復的發(fā)生著。這些都太奇怪了,甚至使人感到有些害怕。雖然憑借我的閱讀水平還不能很好地向大家詳細解釋什么,但我相信我只要我再細讀幾遍一定能夠讀出一些更深的東西,只是我現(xiàn)在實在是沒有這個能力。

中學生百年孤獨讀后感篇四

單從讀《百年孤獨》的直觀感覺來說,是非常的微妙且有意思的。與以往容易入書入戲的我不同,百年孤獨里的悲歡離合、跌宕起伏、生離死別似乎和我之間隔了一層下雨中的玻璃墻。每當我似乎身臨其境的時候,總有一層新雨將玻璃重新淋得模糊。也許是因為作者總以戲謔的口吻描述類似神話的種種場景,也許是因為書中人物狂野的孤獨離世俗的自己太過遙遠。

整本書中,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從家族第一個霍賽阿卡迪奧,到最后一個具有家族明顯特征的奧雷良諾。從高傲果敢轟轟烈烈的奧雷良諾上將到精力充沛平凡而偉大的烏蘇拉老媽媽,從純潔如天使的俏姑娘雷梅苔絲到喜歡熱鬧以至于娶了兩個老婆的雙胞胎之一。

一部繁雜龐大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脈絡清晰的地方興衰史。在時間的洪流中,個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顯得那樣無力。

中學生百年孤獨讀后感篇五

《愛的教育》是流傳世界各國的一本兒童名著,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寫于1886年,書的原名是《houre》,翻譯是“心”。它的英譯本是《heart》,譯意也是“心”?!稅鄣慕逃芬粫忻鑼懥艘蝗撼錆M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的境況不一,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

2、《繁星·春水》。

作者冰心,原名謝婉瑩?!斗毙恰肥窃娂?64首小詩組成。冰心一生信奉“愛的哲學”,她認為“有了愛,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不斷唱出了愛的贊歌。她最熱衷于贊頌的,是母愛。除了摯愛自己的雙親外,冰心也很珍重手足之情。她愛自己的三個弟弟。她在后來寫作的一篇散文《寄小讀者·通訊十三》里,還把三個弟弟比喻成三顆明亮的星星。冰心贊頌母愛,贊頌人類之愛,贊頌童心,同時她也贊頌大自然,尤其是贊頌她在童年時代就很熟悉的大海。歌頌大自然,歌頌童心,歌頌母愛,成為冰心終生創(chuàng)作的永恒主題。

3、《伊索寓言》。

伊索,生于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寓言家,傳說他是個奴隸,后獲得自由,因“褻瀆神明”終遭殺害。《伊索寓言》產(chǎn)生于希臘的古典時期,很長一段時間曾被認為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其結構短小精悍,其內(nèi)容博大豐滿。既有深刻豐富的思想性,又有形象生動的藝術性。適宜任何年齡的讀者閱讀,寓永恒真理與短小故事之中,是一部輕松且充滿哲理的永世相傳之佳作。

在人類社會還沒有用法典來評判是非的歷史時期,《伊索寓言》中的道德準則便成為人們的行為規(guī)范,甚至起到了代替法律的作用。

讀《伊索寓言》不僅能使人明辯真善美與假惡丑,還能增長智慧豐富頭腦,更能從中得到巨大的藝術享受。

4、《童年》。

作者是高爾基,前蘇聯(lián)無產(chǎn)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锻辍肥歉郀柣詡黧w小說第一部,小說主人公——阿遼沙。高爾基在這本書中真實地描述了自己苦難的童年,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一些典型的特征,特別是繪出了一幅俄國小市民階層風俗人情的真實生動的圖畫。它不但揭示了那些“鉛樣沉重的丑事”,還描繪了作者周圍的許多優(yōu)秀的普通人物,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更是俄羅斯文學中最光輝、最富有詩意的形象之一。是這些普通人給了幼小的高爾基良好的影響,使他養(yǎng)成不向丑惡現(xiàn)象屈膝的性格,鍛煉成堅強而善良的人。

自傳體長篇小說三部曲的另外兩部是《在人間》和《我的大學》。

5、《魯濱孫漂流記》。

作者是英國作家笛福,小說描述了英國人魯濱孫在海難中幸存,漂流荒島27年,憑著自己的智慧、勇氣、頑強的毅力和勤勞的雙手生存了下來,后來他與野人“星期五”為伴,幫助一名遇水手叛亂的船長,奪回船只,重返故土的故事。

6、《昆蟲記》。

作者是法國杰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融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爐,以人性觀照蟲性,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譯書以忠實于法文原著整體風貌及表達特色為選擇原則,讓中國讀者首次領略《昆蟲記》的真實面目。在本書中,作者將專業(yè)知識與人生感悟融于一爐,娓娓道來,在對一種.種昆蟲日常生活習性、特征的描述中體現(xiàn)出作者對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本書的問世被看作動物心理學的誕生。

7、《朝花夕拾》。

本書為魯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憶散文的結集,共十篇,是“回憶的記事”,比較完整地記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jīng)歷,生動了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畫面,是研究魯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當時社會的重要藝術文獻。這些篇章,文筆深沉雋永,是中國現(xiàn)代散文中的經(jīng)典作品。

本書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范愛農(nóng)》等篇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8、《駱駝祥子》。

作者是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個滿族家庭。1930年老舍踏上了歸程,面對滿目瘡痍的祖國,他的筆變得沉重起來。《駱駝祥子》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它揭示了“小人物”的奴隸心理和無法實現(xiàn)的希望的最終破滅。隨著祥子心愛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殺,祥子熄滅了個人奮斗的最后一朵火花,成為這個衰朽社會的殉葬品。

主人公——人力車夫祥子、車主女兒虎妞、小福子。

9、《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作者是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朵撹F是怎樣煉成的》描寫保爾·柯察金作為一個普通工人的兒子,經(jīng)歷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十月革命、國內(nèi)戰(zhàn)爭和國民經(jīng)濟恢復時期的嚴峻生活,把對舊生活自發(fā)的反抗改變?yōu)樽杂X的階級意志。

10、《西游記》。

11、《海底兩萬里》。

《海底兩萬里》是一部科幻小說,作者儒勒·凡爾納(1828—1905)是法國科幻小說家,現(xiàn)代科幻小說的重要奠基人?!逗5變扇f里》是凡爾納三部曲的第二部,前有《格蘭特船長的女兒》,后有《神秘島》。作者想像力豐富,文筆細膩,構思奇巧,其作品既引人入勝,又很有教育意義,適合各種年齡的讀者。而且,凡爾納的幻想不是異想天開,都以科學為依據(jù);他所預見到的很多器械,后來都變成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有之物。

12、《名人記》。

《名人傳》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19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所著《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的總稱。本書的三位傳主都是人類歷極富天才而創(chuàng)建至偉的人物,他們的人生豐富多彩,他們的作品精深宏博,他們的影響歷經(jīng)世代而不衰。羅曼·羅蘭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有著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他們在憂患困頓的人生征途上歷經(jīng)苦難而不改初衷的心歷路程,凸現(xiàn)他們崇高的人格、博愛的情感和廣闊的胸襟,從而為我們譜寫了一闋“英雄交響曲”。

13、《水滸傳》。

作者施耐庵。《水滸傳》是我國古代文學的四大名著之一。本書描寫了北宋晚期宋江領導的山東梁山泊農(nóng)民起義,真實地再現(xiàn)了封建社會農(nóng)民起義的發(fā)生、發(fā)展直到失敗的全過程。這部書也塑造了魯智深、林沖、武松、李逵等一大批農(nóng)民起義的英雄好漢形象。

14、《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是將我國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篡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字里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15、《培根隨筆》。

培根是英國杰出的哲學家和文學家。本書內(nèi)容涉及到政治、經(jīng)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等,幾乎觸及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一名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培根對他談及的問題均有發(fā)人深省的獨到之見。

中學生百年孤獨讀后感篇六

閱讀只為看熱鬧,消磨時間,滿足好奇心,書漫無目的地看過了,也就忘了。沒有記憶的的閱讀是無效的閱讀,是“白讀”。青少年是閱讀的黃金時節(jié),也是記憶的黃金時代,要口讀心記,適量背誦,多背誦一些古今中外名家名篇,多積累一些終身受益的文化知識。

二.讀而不思。

閱讀的過程應該是質(zhì)疑問難、聯(lián)想比較的過程。有的文章較深,不少地方不懂,有疑難,自然要質(zhì)疑。有的文章深入淺出,一讀就懂,似乎沒有疑難,其實許多疑難我們還沒有發(fā)覺。不妨'于無疑處生疑',不能淺嘗輒止,滿足一知半解。

三.讀而不寫。

在邊讀邊思的過程中,有了很多感受、體會、心得與靈感,這些思維的火花稍縱即逝。有的同學卻沒有動筆寫下,多么可惜!它們是寫作時珍貴的'百寶倉庫'呀。所以,要養(yǎng)成寫讀書筆記的好習慣。可以摘錄,可以做札記,也可以寫讀后感。

四.讀而不悟。

許多同學閱讀只求讀懂,不求感悟,不求致用,不能把作者的人生經(jīng)驗化作自己的心靈體會,或者只有感覺而無理性的認識,沒有心靈的巨大震撼,沒有對人生對社會的深層審察,這樣的閱讀就不能完成從有字書向無字書的轉換。

五.讀而不選。

逮到什么讀什么,毫不選擇,隨波逐流,率性而讀,這是初中生閱讀易犯的通病。現(xiàn)代社會信息多源,書海茫茫,讀之不盡。故初中生的閱讀一定要在老師和家長的指導下進行,嚴格篩選。語文大綱規(guī)定了初中生必讀的文學名著,初中生必背的文言詩文,這些為我們明示了閱讀的范圍和方向。

1、《愛的教育》。

《愛的教育》是流傳世界各國的一本兒童名著,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寫于1886年,書的原名是《houre》,翻譯是“心”。它的英譯本是《heart》,譯意也是“心”?!稅鄣慕逃芬粫忻鑼懥艘蝗撼錆M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的境況不一,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

2、《繁星·春水》。

作者冰心,原名謝婉瑩?!斗毙恰肥窃娂?,由164首小詩組成。冰心一生信奉“愛的哲學”,她認為“有了愛,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不斷唱出了愛的贊歌。她最熱衷于贊頌的,是母愛。除了摯愛自己的雙親外,冰心也很珍重手足之情。她愛自己的三個弟弟。她在后來寫作的一篇散文《寄小讀者·通訊十三》里,還把三個弟弟比喻成三顆明亮的星星。冰心贊頌母愛,贊頌人類之愛,贊頌童心,同時她也贊頌大自然,尤其是贊頌她在童年時代就很熟悉的大海。歌頌大自然,歌頌童心,歌頌母愛,成為冰心終生創(chuàng)作的永恒主題。

3、《伊索寓言》。

伊索,生于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寓言家,傳說他是個奴隸,后獲得自由,因“褻瀆神明”終遭殺害。《伊索寓言》產(chǎn)生于希臘的古典時期,很長一段時間曾被認為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其結構短小精悍,其內(nèi)容博大豐滿。既有深刻豐富的思想性,又有形象生動的藝術性。適宜任何年齡的讀者閱讀,寓永恒真理與短小故事之中,是一部輕松且充滿哲理的永世相傳之佳作。

在人類社會還沒有用法典來評判是非的歷史時期,《伊索寓言》中的道德準則便成為人們的行為規(guī)范,甚至起到了代替法律的作用。

讀《伊索寓言》不僅能使人明辯真善美與假惡丑,還能增長智慧豐富頭腦,更能從中得到巨大的藝術享受。

4、《童年》。

作者是高爾基,前蘇聯(lián)無產(chǎn)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锻辍肥歉郀柣詡黧w小說第一部,小說主人公——阿遼沙。高爾基在這本書中真實地描述了自己苦難的童年,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一些典型的特征,特別是繪出了一幅俄國小市民階層風俗人情的真實生動的圖畫。它不但揭示了那些“鉛樣沉重的丑事”,還描繪了作者周圍的許多優(yōu)秀的普通人物,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更是俄羅斯文學中最光輝、最富有詩意的形象之一。是這些普通人給了幼小的高爾基良好的影響,使他養(yǎng)成不向丑惡現(xiàn)象屈膝的性格,鍛煉成堅強而善良的人。

自傳體長篇小說三部曲的另外兩部是《在人間》和《我的大學》。

5、《魯濱孫漂流記》。

作者是英國作家笛福,小說描述了英國人魯濱孫在海難中幸存,漂流荒島27年,憑著自己的智慧、勇氣、頑強的毅力和勤勞的雙手生存了下來,后來他與野人“星期五”為伴,幫助一名遇水手叛亂的船長,奪回船只,重返故土的故事。

6、《昆蟲記》。

作者是法國杰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融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爐,以人性觀照蟲性,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譯書以忠實于法文原著整體風貌及表達特色為選擇原則,讓中國讀者首次領略《昆蟲記》的真實面目。在本書中,作者將專業(yè)知識與人生感悟融于一爐,娓娓道來,在對一種.種昆蟲日常生活習性、特征的描述中體現(xiàn)出作者對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本書的問世被看作動物心理學的誕生。

7、《朝花夕拾》。

本書為魯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憶散文的結集,共十篇,是“回憶的記事”,比較完整地記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jīng)歷,生動了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畫面,是研究魯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當時社會的重要藝術文獻。這些篇章,文筆深沉雋永,是中國現(xiàn)代散文中的經(jīng)典作品。

本書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范愛農(nóng)》等篇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8、《駱駝祥子》。

作者是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個滿族家庭。1930年老舍踏上了歸程,面對滿目瘡痍的祖國,他的筆變得沉重起來。《駱駝祥子》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它揭示了“小人物”的奴隸心理和無法實現(xiàn)的希望的最終破滅。隨著祥子心愛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殺,祥子熄滅了個人奮斗的最后一朵火花,成為這個衰朽社會的殉葬品。

主人公——人力車夫祥子、車主女兒虎妞、小福子。

9、《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作者是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描寫保爾·柯察金作為一個普通工人的兒子,經(jīng)歷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十月革命、國內(nèi)戰(zhàn)爭和國民經(jīng)濟恢復時期的嚴峻生活,把對舊生活自發(fā)的反抗改變?yōu)樽杂X的階級意志。

10、《西游記》。

11、《海底兩萬里》。

《海底兩萬里》是一部科幻小說,作者儒勒·凡爾納(1828—1905)是法國科幻小說家,現(xiàn)代科幻小說的重要奠基人。《海底兩萬里》是凡爾納三部曲的第二部,前有《格蘭特船長的女兒》,后有《神秘島》。作者想像力豐富,文筆細膩,構思奇巧,其作品既引人入勝,又很有教育意義,適合各種年齡的讀者。而且,凡爾納的幻想不是異想天開,都以科學為依據(jù);他所預見到的很多器械,后來都變成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有之物。

12、《名人記》。

《名人傳》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19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所著《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的總稱。本書的三位傳主都是人類歷極富天才而創(chuàng)建至偉的人物,他們的人生豐富多彩,他們的作品精深宏博,他們的影響歷經(jīng)世代而不衰。羅曼·羅蘭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有著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他們在憂患困頓的人生征途上歷經(jīng)苦難而不改初衷的心歷路程,凸現(xiàn)他們崇高的人格、博愛的情感和廣闊的胸襟,從而為我們譜寫了一闋“英雄交響曲”。

13、《水滸傳》。

作者施耐庵。《水滸傳》是我國古代文學的四大名著之一。本書描寫了北宋晚期宋江領導的山東梁山泊農(nóng)民起義,真實地再現(xiàn)了封建社會農(nóng)民起義的發(fā)生、發(fā)展直到失敗的全過程。這部書也塑造了魯智深、林沖、武松、李逵等一大批農(nóng)民起義的英雄好漢形象。

14、《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是將我國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篡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字里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15、《培根隨筆》。

培根是英國杰出的哲學家和文學家。本書內(nèi)容涉及到政治、經(jīng)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等,幾乎觸及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一名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培根對他談及的問題均有發(fā)人深省的獨到之見。

中學生百年孤獨讀后感篇七

一個人待上一百年,不叫孤獨。拒絕把心敞開,哪怕一天,就是孤獨。

這是一個傳承著孤獨血液的家族,不斷的死亡和綿延的恐懼連接了整個故事:“家族中的第一個人將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后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

孤獨像是布恩迪亞家族的家徽,每一個成員都自覺或不自覺地佩戴著它。他們的孤獨千奇百怪,作者馬爾克斯曾這一切說歸根到底只是布恩迪亞家族的人不懂愛。

孤獨開始于第一代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他年輕時熱愛科技、天文與地理,曾將家中最值錢的一頭騾子和一群山羊換了兩塊兒吉卜賽人的磁鐵;年老后意志模糊,被家人捆綁在栗子樹上才能活著,最終老死。不被理解的孤獨就像一只手,慢慢地一寸寸深入喉嚨將他掐死,家人都以為他癡迷于吉卜賽人不著邊際的理論和科技,以致于發(fā)了瘋,從頭至尾,甚至連他的妻子都不曾理解他一丁點兒。

第二代老大何塞·阿爾卡蒂奧在家中被槍殺:“不知從何而來的子彈擊中了他,血液在大地上流淌,穿過了整個馬孔多,避開了所有人的眼睛,繞過容易被弄臟的地毯,一直流到正在廚房忙碌的烏爾蘇拉面前”。他在書中是個冷酷、霸道、甚至有些呆滯的大塊頭,曾與麗貝卡有著情感糾葛,不知是他殺還是自殺,但這場死亡一定源于情感問題。

第二代老二奧雷里亞諾是一個在娘肚里就會哭,睜著眼睛出世,賦有預見事物本領的少年,他像父親一樣沉默寡言,整天埋頭在父親的實驗室里做小金魚。他一生遭遇過14次暗殺,73次埋伏和1次槍決,均幸免于難,當他認識到這場戰(zhàn)爭是毫無意義的時候,便于政府簽訂和約,停止戰(zhàn)爭,然后開槍自殺,可他卻奇跡般的活了下來。他曾與17個外地女子姘居,生下17個男孩。這些男孩都不約而同尋根,卻被追殺,無人幸存。奧雷里亞諾年老歸家后,每日煉金子做小金魚,每天做兩條,達到25條時便放到坩堝里熔化,重新再做。他像父親一樣過著與世隔絕、孤獨的日子,一直到死。他的寓言能力本身就是個奇跡般的標志,好像預示了他一生歷經(jīng)災難卻總大難不死,被對蕾梅黛絲的愛所困直到老死。他不能放下這深沉的愛,不能就這樣忘記暴斃的妻子,以致于他的愛越來越趨于畸形。

父子三人是孤獨的源泉,他們的孤獨感染了后代、妻室和旁系親戚。

有無法融入布恩迪亞家族,在內(nèi)心充滿渴望與孤獨時瘋狂地吃著泥土,最后孤獨終老的麗貝卡,書中說是“她深愛之人在遠方腳踏土地,而她將土吃入腹中,就會獲得心中的救贖”這是由多么極端的愛所導致的奇怪現(xiàn)象;有年老時預感自己將被死神帶走,于是開始為自己織壽衣,織成后死亡的老處女阿瑪蘭旭第二,她一開始極度渴求被愛,嫉妒到甚至誤殺蕾梅黛絲,而此后她又是多么冷漠的拒絕愛人,背負著無限愧疚直到死亡。這個家族的后代也逃不過孤獨和死亡的感染病,而其中唯一一個叫人覺得溫暖,像秋初的太陽一樣帶來了一絲絲希望的阿瑪蘭旭第五,一個活力十足熱愛生活的較小美人,可她最終也與外甥結下不倫之情,生下帶有豬尾巴的奧雷里亞諾第七后大量失血而死。

每個人心里都住著不同性格角色的人,例如一個小孩,一個垂死的老人,一個情敵,一名傷患,叛徒、胖子或啞巴,詩人,奸商,可能還有許多失業(yè)的游民。

但只要有人肯伸出雙手給予一個小小的擁抱,這個孤獨家族的命運也許會有那么一點不同。然而,這個家族生于孤獨,死于孤獨,一場颶風抹去了所有能證明他們生存過的痕跡。作者馬爾克斯以夸張怪誕的人物形象,一直灰暗陰沉的情感基調(diào)來講述了這個離奇的家族。布恩迪亞家族所擁有的孤獨不是靈魂高潔所帶來超常智慧和人格孤獨,而是人心之間不愿拆去隔閡,是一種“不懂愛”的孤獨。

“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作者馬爾克斯曾說。

愿無人再經(jīng)歷這樣冷寂的一生,愿人人團結一致,愿拉丁美洲的歷史不再上演。

中學生百年孤獨讀后感篇八

覺得內(nèi)心孤獨的人,大多是心理的力量不足。分明人都是赤條條而來,又怎會覺得和其他人不夠親密,本來就不可能完全的親密。很多時候沒有了期待也就沒了畏懼。

每一次感到自己認知受限后,我就在想我如何才能抵制“命運”帶給我的無奈的宿命。就像書中所寫的“家族的第一個人被捆在樹上,最后一個人被螞蟻吃掉?!比缓笪铱偨Y了一下書里“悲催”家族的悲催起因:

1、他們出生在那樣的家族中。

2、成長環(huán)境不由他們掌控。

3、他們有了自己的意識、理解、判斷和抉擇后又迫于現(xiàn)實。

于是,這個家族就在馬爾克斯的安排下悲催了七代然后絕種。

也許世界因為留下他們的痕跡而變得生動,但對于他們來說一定是帶著不甘離去的,因為馬爾克斯說,他們都是孤獨的。

那么如何抵抗不甘,也許只有兩條路,培養(yǎng)意識和做出選擇。就像你只有意識到晚上睡前不刷牙會影響牙齒健康,才會去選擇刷還是不刷。

中學生百年孤獨讀后感篇九

偶然得知,我手上的這本書,是中國第一次獲得正式授權出版的。以前多少名人,包括深受馬爾克斯影響的莫言,翻閱過的《百年孤獨》,都是盜版。突然覺得它分外珍貴。

說的是孤獨,看見別人寫的讀后感都是圍繞著這兩個字而寫。不不不,你們都搞錯了,不是文藝青年自己喝著咖啡所發(fā)出孤獨的感嘆,不是非主流們黑白人生的孤獨,更不是每天宅在房間里沒朋友的那種孤獨。

這種孤獨,是一個根深蒂固,天生性格的人,非一般外物所能改變。是一種追求理想過后,發(fā)現(xiàn)這種追求根本沒有意義,多年來的精神支柱突然消亡所帶來的那種孤獨與彷徨,正如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被迫發(fā)動三十二場戰(zhàn)爭,打破與死亡之間的所有協(xié)定,并像豬一樣在榮譽的豬圈里打滾,最后耽擱了將近四十年才發(fā)現(xiàn)純真的可貴”。也正如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一人,追求科學而最終精神失常,被捆在樹上至死。

最奇怪的莫過于整個馬孔多都陷入了失眠癥的泥潭里,一直不睡覺,但卻一直遺忘東西,不得不在每樣東西上貼上標簽,杯子、碗、凳子之類的。這是一個民族的孤獨,他們盲目的追求,只知道不停地往前走,卻不知道自己在追逐什么,而身后的事物——歷史,卻被他們漸漸遺忘。而生活在這里的何塞家族,一共經(jīng)歷了六代,但每一代卻只是第一代的輪回,改不了那種流淌在血液里的盲目,向往虛無的東西。

但馬孔多的女人們卻是堅強獨立。她們務實勤奮,烏爾蘇拉照顧全家,開糖果店賺錢不斷修建家;阿瑪蘭坦熱衷于刺繡;蕾梅黛絲則心地善良。而她們都帶有傳奇色彩:烏爾蘇拉活到一百四十歲,阿瑪蘭坦和死神對話,而蕾梅黛絲則飄上天去了。

馬爾克斯的這番回答,正是對馬孔多的孤獨的解釋。

中學生百年孤獨讀后感篇十

唯有孤獨永恒。

前一段時間終于看完了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陽光軟軟地由窗戶灑進來,在書頁上投下斑斑光影,馬孔多和布恩迪亞家族在一場早已預言的颶風中消失。

幸虧是在這樣的一個天氣,如若是在一個陰雨連綿的日子,想必還會有些后悸。

記不得是第幾次拿起這本書來讀,印象最深的還是開篇那句被奉為經(jīng)典的表述,“多年以后,當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想起父親帶他看冰塊的那個午后?!?/p>

說實話,《百年孤獨》的閱讀經(jīng)歷絕不算輕松,一方面,簡單粗暴的開篇,沒有序言、沒有標題、沒有目錄,無數(shù)個冗長而相似的名字,讓人望而卻步。

另一方面,小說的所探討的主題——孤獨,總不那么討喜。馬爾克斯又借著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手法將每一個人的孤獨放大到極致。

孤獨是馬爾克斯筆下永恒的主題,也是刻在布恩迪亞家族血脈里的'特性。任由馬孔多由一個世界角落的小村落經(jīng)受現(xiàn)代文明的洗禮,這份孤獨都像一片烏云一樣環(huán)繞在馬孔多的上空。

每個人帶著孤獨出生,又帶著孤獨離開。我們的一生都在和孤獨搏斗。

這本書與其說叫《百年孤獨》,不如說是《抵抗孤獨的一百種方法》。

布恩迪亞族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抵抗孤獨,或許是研究羊皮卷、或許是尋歡做愛……我們又何嘗不是每天給自己安排很多事情,讓自己醉倒在工作的忙碌中,偶爾閑下來也用社交軟件來填滿時間。

然而,沒有一個生命能夠脫離孤獨而存在,因為沒有人能夠真正理解自己。無論是老何賽·阿爾卡蒂奧、奧雷里亞諾上校、阿瑪蘭坦還是烏爾蘇拉……逃不開孤獨的宿命,抵抗一生,仍然孤獨。

如同書中結尾加泰羅尼亞智者對小奧雷里亞諾說,“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沒有歸路,春天總是一去不返,最瘋狂執(zhí)著的愛情也終究是過往云煙。唯有孤獨永恒。”

既然孤獨是生命的必然,逃避不開,不如學會享受孤獨。

徐志摩說,“愿在浮世中尋一靈魂知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p>

可見“不得”才是慣常的運命。既然沒有人能夠真正理解自己,那么我們就要學會與自己獨處。

學會孤獨,能讓我們更清楚地觸碰到自己。

這世上幾乎所有偉大的成就,都在孤獨中生長。小奧雷里亞諾也是在長久的孤獨中破譯了羊皮卷,也在那一刻走向自己的宿命。布恩迪亞家族的百年孤獨,也在這一場颶風中終結。

當你面對這樣的一本小說,第一次讀到它的時候其實沒有必要糾結誰是奧雷里亞諾、誰是阿爾卡蒂奧、誰是蕾梅黛絲、誰是阿瑪蘭坦……因為這個家族的歷史是輪回的,每個人都有相同的孤獨的運命,只管讀下去,循著孤獨。

你終會發(fā)現(xiàn),歷史在輪回,但每個人都守著屬于自己的孤獨。

我們都一樣,孤獨又堅強。

中學生百年孤獨讀后感篇十一

用十二天看完了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這是一部初中就有所耳聞的小說,只是那個時候完全看不懂,不知道孤獨為何物,更不知道為什么是百年的孤獨,直到2022年的春天,當我放下這本書讓各種思緒在腦海中發(fā)酵、游蕩和碰撞,好像忽然就明白了。

在講述什么是孤獨之前,有必要對本書做基本的了解,這是一個關于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故事,第一代人在荒蕪中建立起一個叫馬孔多的鎮(zhèn)子,一切都在向前發(fā)展,欣欣向榮,吉普賽人經(jīng)常帶來外部世界的新鮮事物,如冰塊、放大鏡、煉金術、磁鐵……這樣的開端讓人對鎮(zhèn)子的未來充滿希望,加上布恩迪亞家族勇敢的開拓精神,讓人以為這是一個關于家族創(chuàng)業(yè)的令人振奮的故事,然而恰恰相反,這是一個家族百年來與孤獨斗爭的歷程。

很多人看不進去這本書,原因之一是人物的名字很相似,七代人的名字基本是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的排列組合(如圖),讓中國人讀起來很迷糊。為什么作者要這樣起名呢?當我們看到這些相似的名字時,也許會在頭腦中跳出一個詞:重復。

想象這樣一種場景,你在一條未知的路上行走,剛開始充滿好奇,開拓進取,不停的往前走,接觸到很多新鮮的事物,于是你一直走一直走,忽然你回到了原點……你以為自己走錯了路,于是重新出發(fā),依然滿懷期待,一直走一直走,誰知又回到了原點……你不放棄,要再走一次,還是回到了原點……就這樣走了很多次,最后都回到了原點,你會是什么感覺?會是一種憤怒和無力吧。

這種重復帶來的無力感好比一個人被囚禁在牢里,他哪兒也去不了,最后誕生出另一個東西,它的名字叫孤獨。當你發(fā)現(xiàn)無論外部環(huán)境如何改變,你認識不同的人,經(jīng)歷不同的事情,但結局都是相似的,你就不得不面臨這樣一個事實,就像楊絳所說: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第一代人阿爾卡蒂奧看到了人生的重復,就像書中所說:他花了六個小時觀察各種事物,試圖找出一分一毫與前一天的不同之處,期待發(fā)現(xiàn)某種變化能證明時間的流逝。星期五,他在誰都還沒有起床時又去觀察外界的狀況,最后徹底確認了仍是星期一。

第二代人布恩迪亞上校參與革命32次,全部失敗,他發(fā)現(xiàn)世界并沒有明顯的變化,最后對革命感到了厭倦,于是把自己關在小屋子里雕刻小金魚,直到生命的結束。小女兒阿瑪蘭妲年輕時對愛情充滿渴望,嫉妒、放縱、克制、懊悔,年老時則獨自織衣服,似乎永遠也織不完。養(yǎng)女麗貝卡的老年生活更讓人震撼,把自己封閉在一個破敗荒蕪的屋子里,就像是一個活人的墳墓。

第三代人沒多少故事,似乎只是家族生命的繁衍。

第四代人顯現(xiàn)出與第二代人相似的生活。

第五代人顯現(xiàn)出與第一代人相似的生活。

第六代人顯現(xiàn)出與第一代人之前相似的生活。

到了第七代,生出了長著豬尾巴的孩子,一起又回到原點。

百年孤獨究竟是什么?我認為是面對重復的無力感,第一代人為此而崩潰,最后在樹下死去。第二代人用重復對抗重復,就像上校把自己關在屋子里不停的刻小金魚。第六代人想打破家族的重復,破譯了羊皮卷上的神秘預言,誰知家族的一切都是注定的。

持續(xù)百年的孤獨直到整個家族的生命終止才暫停了下來,小說的結尾說:這座鏡子之城,將在奧雷里亞諾-巴比倫全部譯出羊皮卷之時被颶風抹去,從世人記憶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載一切自永遠至永遠不會再重復,因為注定經(jīng)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xiàn)。

作者馬爾克斯為何會說這樣的家族不會第二次出現(xiàn)?我不清楚作家的答案,在我看來是因為任何家族只要活著就會孤獨,然后在重復中消亡,最后從世人記憶中抹去。這樣的話,即使有n個家族在這個世界上出現(xiàn)過,但只在人的記憶中出現(xiàn)一次,沒有第二次。

也許,孤獨是無止境的,人應該學會健忘。

中學生百年孤獨讀后感篇十二

這是第一本讓我讀完后依依不舍的書。

當年,有人評價它為“睡前讀物、拿過來看一會兒就能睡著”。于是我先入為主地認為它沒意思。

再加上網(wǎng)友們說人物關系復雜,我更是懷著畏懼心理打開了這本書并一直畫人物關系圖。

《百年孤獨》本應是我2020讀完的第一本書,但是因為疫情緣故,它成了第三本。

剛開始讀時,對書中的細節(jié)我不斷較真:老何在栗子樹下綁著,子孫也不管?家里的東西像被精靈亂動一樣消失一會又在別處出現(xiàn)?暴雨一下就是幾年?如此種種。不禁感嘆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想象力很高。

直到讀完全本,仿佛從一場荒誕的夢中醒來,心里也不知從何時起竟然與書中家族產(chǎn)生聯(lián)系,一陣不舍涌出。

書里的“發(fā)展”線與當今主旋律的“發(fā)展”二字背道而馳——往昔逐漸衰敗、趨近滅亡而不會滅亡。

人類當真是不會反思、不吸取教訓的物種,和動物一無二致。重復前人的錯誤而不自知,不論世界如何變遷,錯誤只是換了頭面找上門來,人就照單全收。

是啊,不論科技如何發(fā)展,人經(jīng)歷情愛總都是第一遭。也無外乎相同的愛恨戲碼在書里書外重現(xiàn)。

中學生百年孤獨讀后感篇十三

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我相信,每個人在讀完百年孤獨這本書后都有自己內(nèi)心深處特別的體會。整整一百年的孤寂,覆蓋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一生。孤獨,形影相隨,從未消失,而命運,也從未被改變。

“孤獨”這個詞不僅僅是指一個人無依無靠那么簡單,它烙印在布恩迪亞家族,綿延六代,無人能逃,防不勝防,盤根錯節(jié),深入骨髓,根植血脈。它是基因,是宿命。孤獨,是打在布恩迪亞家族身上永恒的印記。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孤獨”亦是無處不在,在生活、在學習、在工作、在家庭等等。

作者馬爾克斯在談及作品中人物的孤獨性時,他說過:“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边@是以這個家族的命運來反映整個拉丁美洲的命運,他寄希望于整個民族的團結。布恩地亞家族都不懂愛情,不通人道,就是他們孤獨和受挫的秘密?!彼麄兊墓陋?,并不是擁有真理的靈魂而不能與人分享智慧的快樂而孤獨寂寞,而是由于與愚昧并存的感情的匱乏所造成的日常生活中心與心的離異與隔膜而形成的,這樣的孤獨竟可以將一個昔日曾經(jīng)繁華的小鎮(zhèn)最終消失。

一個家族的興衰史,七代人的愛恨情仇,持續(xù)了百年的孤寂。在時間的洪流中,個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顯得那樣無力,羸弱嬌小的人被奪去生命,孤獨執(zhí)著的人被留下悲傷的痕跡。

迪奧·布恩迪亞的孤獨是智力超群、堅持科學。他整天忙于科學實驗,卻從未得到過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發(fā)瘋后被綁到栗子樹下孤獨而死;烏爾蘇拉,一位客觀勤勞的母親,她理性而孤獨地忙碌了一個多世紀,她是家族中最年長的壽星,終其一生為家族的興旺不知疲倦地奮斗著,她見證了幾代人的興衰;大兒子何賽·阿爾迪奧始終孤獨地生活在霸道和放縱中;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為爭取人民的安全和幸福發(fā)動了三十二次戰(zhàn)爭,卻為了回避現(xiàn)實,把自己困在小金魚工作間孤獨度日;阿瑪蘭塔因愛情而自卑且恐懼,在矛盾和悔恨中燒焦了自己的雙手,使自己深陷寂寞和孤獨中;長孫阿爾蒂奧在與人的距離中孤獨地成長;美人蕾梅黛絲自帶超凡脫俗的孤獨氣質(zhì)……文中刻畫了眾多性格鮮明的人物,每個人都表現(xiàn)為一個孤獨的個體,由此而集合成為一個家族百年的孤獨精神。

“家族的第一個人被捆在樹上,最后一個人正在被螞蟻吃掉?!边@是神秘而充滿智慧的吉普賽人梅爾基亞德斯用梵文在羊皮卷上寫下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宿命??上攵?,故事從一開始,就注定了悲慘的結局。

馬孔多,這座鏡子之城或蜃景之城,將在奧雷里亞諾·巴比倫全部譯出羊皮卷之時被颶風抹去,從世人記憶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載的一切,永遠不會再重復,因為注定經(jīng)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xiàn)。

生命中曾經(jīng)的所有燦爛,原來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孤獨希望與安靜黑暗為伍,但人卻要面向陽光,否則會在無限的孤獨里被黑暗吞噬。

中學生百年孤獨讀后感篇十四

《百年孤獨》是加勒比海岸馬孔多小鎮(zhèn)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百年興衰史,更是拉丁美洲內(nèi)戰(zhàn)跌起的血淚史,亦是人類現(xiàn)代文明的孤獨史。

都說著作晦澀難懂,但就百年孤獨來說,可能讓人讀不下去的是那些不斷重復命的名字。

但就讓我印象深刻的烏爾蘇拉來說,她是百年家族中,孤獨的見證者,她從開始到最后去世的時候,都以一個置身于繁雜紛擾中,但一回頭往往以一盞明燈出現(xiàn)的形象出現(xiàn)。但沒人去理解,甚至到最后被當作孩子們的玩具。她是整個布恩迪亞家族的見證者,也是家族的支柱。但往往這樣的人設最后的結局都逃不過悲慘的結局。不過還好,就像漫漫黑夜里,她是一個能讓人心安的角色。烏爾蘇拉用一顆博愛而善良的心靈理解著紛擾的世界,終究在紛擾中孤獨離去。

書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話。

馬克爾斯說:“等到人類坐一等車廂而文學只能擠貨運車廂的那一天,”這個世界也就完蛋了。這是文學的孤獨。

雖說讀完一遍,沒有都刻入腦中,但很多情節(jié)也令人印象深刻。人生來孤獨,我們從不指望被人理解,獨來獨去,獨生獨死,才是真正的百年孤獨。

中學生百年孤獨讀后感篇十五

在嫣然的歲月里跳躍,我被撕扯得衣衫濫縷,明眸空洞?;厥?,驚覺春已無處尋覓,我早被遺忘在冰雪處,佇立成百年的孤獨。

夜,來臨了,我拋開日間的華麗,發(fā)現(xiàn)自己除了孤獨,竟然一無所有。月憂傷地隱去半個身子,用朦朧的云罩著。翠葉密處,藏著一只黃鸝,它在寂寞地唱著:一年春事都來幾?早過了、三之二。

我如枯槁的木乃伊,坐成千年的寂寞,枯萎的心,無力再彈起清風明月的篇章,只有讓孤獨肆意地決堤。

在與世隔絕的馬孔多里,濃縮著一個世界,濃縮著世界上的各類人,也濃縮著世上所有的孤獨。

在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里的所有角色,像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但更像是空虛無比的靈魂。我在讀這本書的同時,從里面的人物的性格中,讀出了我們一生中可能遇到的種種孤獨。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一位屢經(jīng)失敗,卻又百折不撓的科學家,總是擁有著無盡的幻想和無窮的毅力。他身上映射著所有的科學先驅者的影子,狂熱和冷淡,魯莽和沉著,探知的欲望和放棄的意念,各類矛盾的品格在他的身上一一體現(xiàn)。他試圖用磁鐵挖掘黃金,試圖將望遠鏡作為武器,試圖把水銀冶煉成金子。他的努力并沒有得到多少人的理解,乃至于朝夕相處的妻子烏爾蘇拉也排斥他的所作所為??墒钱斔移屏松乃兄i底時,他卻被當作瘋子,被捆綁在栗樹樹干上,被迅速地遺忘。昔日的煉金夢想在看透生命的他的眼里已成虛無,他只能忍受著生與死之間橫亙的痛苦――無盡的孤獨。馬爾克斯似乎在用這個,表達著對所有的開拓者的深深的同情。

中學生百年孤獨讀后感篇十六

最近終于下定決心,抽出時間來沉下心思讀完了號稱“最難讀完的世界名著”之一的長篇小說《百年孤獨》。閱罷全篇,我合上書,長長的舒了一口氣,胸中一時間涌起一鼓濃濃的哀怨,心突然被一種無以名狀的的失落與孤獨塞得滿滿的。讀完整部長篇浩筆的《百年孤獨》之后,我仿佛親自走進了馬貢多小鎮(zhèn)跟隨著布恩地亞家族一起經(jīng)歷了一百多年的陳世變遷。透過書頁一步步目睹了整個馬貢多小鎮(zhèn)從荒蠻未開至逐漸發(fā)展,最終又歸于毀滅的辛衰變遷,親歷了龐大的布恩地亞家族一代又一代人復雜糾纏又重復且悲劇的一百多年的變幻歷程,掩卷深思,我內(nèi)心最深的感受是:其實人生來都注定是孤獨的,誰也無法擺脫。因為那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潛藏在靈魂之中的孤獨,是每個人都無法逃脫的內(nèi)心的孤弱感,這種孤弱也正是布恩地亞家族所有成員悲劇命運的源頭。

面對百年孤獨,面對布恩迪亞上校及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人物,我一開始和許多人一樣也有點迷失,但是當我不去糾結那紛繁復雜的人物關系,不再去刻意讀通那段我毫不熟悉的美洲歷史時。我似乎又有點明白了,在年輕的季節(jié)我們似乎感受不到孤獨,我們甘愿吃苦受累,只愿通過自己富有激情、積極主動的努力實現(xiàn)自身價值并在社會中做出最大的貢獻。我們現(xiàn)在勤于學習與鉆研,敢于挑戰(zhàn)未知領域,樂于在自身及周圍世界尋求突破。

那么,當我讀了《百年孤獨》之后呢?一個家族的第一個人被綁在樹上,最后一個人被螞蟻吃了。

該用什么樣的眼光來看待布恩地亞這個家族呢?漫長的幾代人之中,有手藝靈巧的、有知識廣博的、有天生聰慧的、有勇敢堅強的、有吃苦耐勞的、有光彩照人的……他們有天才的頭腦、堅毅的眼光、不輕易言敗的性格,無論是旅途勞頓的南征北戰(zhàn)、還是通宵達旦的歡娛。他們都可以用他們特有的魅力吸引體態(tài)美麗、性格豐滿的異性。人們似乎無法看出這個家族有什么弱點,但他們最終也不過才存在了短短百余年,然后颶風襲來,他們的生命、他們的痕跡和關于他們的記憶,很快就那么無影無蹤。但卻看不出有什么值得惋惜后悔的地方。

在這本書上,我似乎理解了陶潛的那句“好讀書,不求甚解”,我不需要刻意鉆研,只需要觀其大略就能領會作者的意思,他所傳達的是全人類共有的情感。用他妙筆生花的文字,再經(jīng)過范曄先生的翻譯,如同流水緩緩趟過,讀者一觸摸,就能感到一種穿透人心的冰涼。這種冰涼是中性的,冰涼之下,一種不同尋常的孤獨感縈繞人心,不是普通的孤獨,更恰當一點說是透徹、是頓悟。但其中的故事又很強烈,我們可以通過奧雷里亞諾上校的悲壯一生、通過美人兒雷梅黛絲的嫣然一笑、通過能預見一切的羊皮卷,通過阿瑪蘭妲長久無人居住的房子的秋海棠蒙落灰塵、通過家族里每一個人所迸發(fā)出的原始欲望……一一窺探,不需理解,只需感受。感受其中那種動人心魄的力量。這是一種極致的浪漫,沒有愛情,沒有旅行,是關乎生命、時間的浪漫。感謝馬爾克斯,奉獻了如此偉大的作品,讓我接受了孤獨,讓我一個人能靜靜思考,自己是誰。

中學生百年孤獨讀后感篇十七

馬爾克斯因這本書獲得“二十世紀文學標桿”,是名副其實的。通過敘述布恩迪亞家族從發(fā)跡、興盛到衰亡的演變過程,以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手法刻畫了七代家族成員的生活和感情歷程,同時也影射著19世紀殖民擴張中南美洲的歷史進程。絕妙的是,這本小說的命名——百年孤獨,不知多少人僅憑這四個字便拿起了這本書,因為這四個字直接戳中了每個人都有的一種感覺——孤獨,這是人性的底色,非褒義也非貶義,就是一種無法逃避、抑或是不自覺的依賴。

讀完一遍,感覺這本書和《紅樓夢》有點相似,更讓人覺得馬爾克斯的偉大。都有一個推進家族發(fā)展但終究徒勞一場的女性:烏爾蘇拉vs.賈母;都有男性角色對左右家族命運一籌莫展后的無奈和遁隱:奧雷里亞諾做小金魚vs.賈敬修道;都有著情欲糾纏交錯的畸形戀情。歷史的洪流當初怎么將好運投遞給一個新興家族,將其推向光輝燦爛的頂峰,也會以種種方式將一個家族推向覆滅。

“生命中曾經(jīng)有過的所有燦爛,原來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p>

以這條客觀規(guī)律為主線,這本書中一代代的人物性格,可以理解為對第一代家族創(chuàng)始人性格的衍生和放大,在生活、生意、戰(zhàn)爭、愛情、欲望、求知等幾條線索上演繹著家族性格中內(nèi)斂和奔放的對抗,對抗中的無奈,無奈之下的孤獨。

領跑者的孤獨。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馬孔多之王”,他帶領20多戶人家從無到有締造了馬孔多。從他對科學瘋狂的好奇和實驗,就能看出身體里流淌著大航海時代西班牙人的血液,對財富的欲望驅使他鉆研煉金術,在吉普賽人將外界新鮮玩意兒帶到馬孔多時,他一次又一次地失敗為自己的好奇心買單,但樂觀進取的開拓精神絲毫不減。然而,這些并不能阻止賢內(nèi)助烏爾蘇拉對她的提醒,在他帶領村民嘗試走出馬孔多失敗后,烏爾蘇拉以死反對他的“不務正業(yè)”時,“他一直凝視著孩子們,直到雙眼濕潤。他用手背擦干眼睛,深深地嘆息一聲,接受了現(xiàn)實?!碧剿骺茖W、財富、新世界的領跑者,就這樣被某種神秘而明晰的力量拉扯到日常生活中,在實驗室里給孩子們傳授知識和經(jīng)驗的間歇,他能感到心里一種按壓下去的精神在馬孔多的裊裊炊煙炊煙和湍湍河流里顯得孑然而又乏力。這種感覺表面上是烏爾蘇拉壓給他,實際上來自于他意識到被科學發(fā)展拋在了時代的隊尾,他的才能與時代的步伐脫節(jié)了。他能從一個簡單的羅盤和觀星記錄就推斷出地球是圓的,足以證明他的聰明,然而他接觸到這些的時機太晚了,滯后于大航海時代的開端兩三百年,這加劇了他的無奈和失落。這份孤獨,與林則徐號稱“開眼看世界第一人”時的感覺,或能找到共鳴。

建立城鎮(zhèn)后,外來勢力逐次登場,里正、教會、內(nèi)戰(zhàn)軍隊,讓老何塞傾注心血的馬孔多漸漸失控、旁落、糟踐,他的遠見卓識并沒有改變馬孔多的厄運,只是比別人提前感受到了絕望。因此他比馬孔多其他任何人更早、更多地承擔著憂慮和歇斯底里,直到從眾人的“正?!敝忻摲f而出——“他瘋了”。一個歷史進程對一個小城鎮(zhèn)所有的摧殘,都被他一眼望穿,跳過了殖民者處心積慮、潛移默化式的演變,一下子讓他怎么能承受得住,不瘋才是不正常的。

2.信仰加持的孤獨。

烏爾蘇拉,布恩迪亞家族第一代創(chuàng)始人老何塞的妻子,她總是在家族命運關鍵的時刻站出來發(fā)光發(fā)熱,即便是遲暮之年也是孜孜不怠。她前半生仿佛沒有孤獨,因為她沒時間感受這些,從創(chuàng)建馬孔多的那天起,要承擔老何塞丟給她一人的家務勞作,后來的小動物糖果生意她也是盡心盡力,在晚上睡覺前還不忘檢查是否有小動物沒有用蓖麻油點上的眼珠。她身上有一股勁,如同家族的引擎,有她在家族就有向前推進的動力,就有收入的來源、就會有人打掃院落、收拾蟲子不受侵擾,有她在家族子嗣們就不能胡作非為、不能在馬孔多制造獨裁恐怖。然而,上帝給她的這股勁終究要收回去的,當她逐漸向衰老低頭時,一輩子該感覺到的孤獨才像雪崩一樣撲面而來,在彌留之際她重新認識著家族的每一個面孔,寬恕著每一個靈魂,但還是保留著一份對生命不公的憤怒。

“烏爾蘇拉又不禁自問是否應當索性躺進墳墓讓人埋土,并毫無顧忌地質(zhì)詢上帝是否真的認為人心如鐵足以經(jīng)受這許多痛苦的折磨。她問了又問,愈加惶惑,并感到無可抑制的強烈欲望涌上心頭,想要像外鄉(xiāng)人一樣破口大罵,想要讓自己最終能放任片刻,那是她渴求已久卻又反復拖延的時刻,在這一時刻她不再逆來順受,而要痛罵一場,把整整一個世紀忍氣吞聲壓在心底的無數(shù)污言穢語一吐為快?!?/p>

她付出的一切,最終也沒有換來晚輩們對她晚年該有的照顧,甚至當作孩子們的玩具。如果說老何塞的孤獨是源自內(nèi)心的失落,烏爾蘇拉晚年的孤獨則是對終身信念的疑惑,她迷失在自己一生奉行的信仰和現(xiàn)實生活的反差中,彷徨不堪。一方面來自她對家族的熱愛和晚年被冷落的反差,另一方面來自她對上帝的忠貞和家族承受苦難的不公,一刻得不到答案,她便多承受一刻的孤獨。

3.奧雷里亞諾上校的孤獨與生俱來并且超凡。

奧雷里亞諾上校,二代軸心人物,在母親腹中便會哭泣,烏爾蘇拉覺得這個孩子以后注定是不懂得愛與被愛的。與生俱來的內(nèi)向、孤僻,繼承了老何塞的遠見卓識,對自己的追求多了幾分沉穩(wěn)冷靜。從馬孔多為正義帶領村民起義開始,戎馬半生,16次戰(zhàn)爭均以失利告終。當他感覺到被人利用像豬一樣在榮譽的豬圈里翻滾,便失去了繼續(xù)作戰(zhàn)的意志,戰(zhàn)爭的血腥已經(jīng)讓他對生死麻木。當他準備以自決了結一切時,卻被醫(yī)生設計的小詭計揀了一條命回來,最終將自己沉浸在做小金魚的工藝中回避現(xiàn)實和回憶。

如果布恩迪亞家族的孤獨是可以繼承的,那么奧雷里亞諾上校的孤獨疊加著和老何塞一樣的無奈感,老何塞屢次想要走出馬孔多但最終放棄,奧雷里亞諾帶領馬孔多的人民出戰(zhàn),結果屢屢受挫最終被人利用還加以土匪的罪名,于是他第一個感覺到戰(zhàn)爭的虛無。戰(zhàn)爭的麻木讓他可以剝離普通人的孤獨感,他被擁戴過、被批判過,沒有什么失落和疑惑是能讓他感到孤獨的。反過來,孤獨是他內(nèi)心唯一的避難所,他專注于周而復始的小金魚制作和消融,那是一份連自己都忘掉的專注,直到臨死的一天。

“從年輕時代起,他第一次讓自己有意落入懷舊的陷阱,仿佛回到了吉普賽人到來時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神奇下午?!?/p>

4.美人兒蕾梅黛絲不孤獨。

美人兒蕾梅黛絲是第四代的長女,有著漂亮的容顏,和令男人無法忘卻的氣味。她超脫凡塵如圣女,全身不穿衣服,套著一個布袋,最后神奇地抓著一個白床單隨著漫天黃花飛雨升天了。之所以說她是布恩迪亞家族唯一不孤獨的人,是因為她本質(zhì)上不屬于這個家族,甚至不屬于人類。她天真爛漫,沒有一絲邪念,即便是對屋頂偷窺她洗澡的人,也善意地提醒小心掉下來,而不是考慮自己被別人偷看的窘迫。她的結局有點像莊子齊物論里的物化,化為滿天飛舞的黃花瓣隨風而逝。

從她身上,我猜測馬爾克斯或許想表達一個觀點,如果一個人達到忘我的境界,就沒有孤獨了,因為孤獨本身就是個體的感受,這可能是這本書對布恩迪亞家族式孤獨的一個活口,但顯得那么縹緲虛無,非現(xiàn)實所能接受。從這個角度來分析,馬爾克斯是想用這種方式,更進一步地關閉小說人物們逃離布恩迪亞家族孤獨的出口,現(xiàn)實世界中擺脫不開的,認了吧!

5.狂歡驅走不了寂寞,人潮退去后狼藉的街道更空蕩。

奧雷里亞諾第二,第四代次子,與情人廝混,因畜養(yǎng)的牲畜繁殖驚人聚斂了財富,喜歡狂歡和餮食。南美洲的狂歡節(jié)是一大特色,期間人們縱情于喧鬧和美酒佳肴,是一種傳統(tǒng)。從第一代馬孔多人就是,烏爾蘇拉買來自動鋼琴讓老何塞鼓搗壞了,“然而,那二十一位當年深入山林西行尋找大海的無畏勇士的后人,執(zhí)著地繞過錯亂樂聲的暗礁,翩翩起舞直到天明?!笨梢?,狂歡派對玩得并不是音樂而是氛圍,激情被喧鬧點燃再傳染開,短暫、奔赴、狂野的,這是縱情酒色的奧雷里亞諾第二喜歡的,但這些不持久的快樂如劃過長夜的流星,留下的只有漫長而深邃的寂寥。

“讓一讓,母牛們,生命短暫??!”

這是奧雷里亞諾第二在狂歡派對的口頭禪,最終也成為他葬禮上朋友們惡搞的致辭寫在了棺材蓋上。隨著精力的衰退,他后來逐漸對狂歡失去了激情,任何喧鬧的聚會和歌舞宴飲也填滿不了他內(nèi)心的空虛。一場持續(xù)四個月的大雨,卷走了他所有的牲畜和財富,他和情人又回到了走街串巷推銷彩票的窘境。和情人的激情消失殆盡后,彼此逐漸成為了朋友般的陪伴和依賴,他仿佛才剛開始體驗人間真摯的感情,卻又更覺得空虛難以填補,最終在病痛中郁郁而終。

6.排除孤獨先從認識自己開始。

第二代阿瑪蘭妲,終身未嫁,貞潔一生。曾經(jīng)和麗貝卡同時喜歡上鋼琴技師皮埃特羅,在麗貝卡退出后,皮埃特羅因追求她被拒絕最終殉情。出于悔恨,她故意燒傷一只手,終生用黑色繃帶纏起來,直到死去也沒解下。在漫長的歲月中,在寂寞的驅使下與侄兒曖昧,荒誕的經(jīng)歷讓她警醒,最終在無法擺脫的孤寂中足不出戶,開始為自己縫制殮衣,縫了拆,拆了縫,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阿瑪蘭妲對自己的認識還不夠,她在不該愛的時候愛得那么深,在該愛的時候卻把自己藏起來,烏爾蘇拉最后說她是世界上最溫柔的女人,或許是溫柔到了極點就表現(xiàn)出來一種讓人無法接受的愛情。

畸形的開端,必然如梅爾基亞德斯的羊皮卷預言,會在畸形的結尾中收場,隨著一場暴風雨將一切卷走,如同“白茫茫一片真安靜”的結局。存在即合理,首先被時代選擇的應該是正確的,否則在被拋棄的進程中置身其中的生命會有墜落失重的孤獨和飄零感,傾巢之下焉有完卵。

如果馬孔多足夠強大,不受外來勢力的入侵和擺布,即便是孤獨存在,也是一種桀驁不馴的堅持。但是,沒有那份支撐孤獨的強大,孤獨就成了折磨人的毒氣,不論是否出賣倔強,最后靈魂都會被扔到孤寂的角落,被時間耗盡。

不怕!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縱使歷史長河蕩滌著多少喧囂和寂寞,也要有一顆敢于面對孤獨的心,化孤獨為力量,砥礪前行。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658072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