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翠鳥教案教學設計大全(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30 07:04:11
三年級翠鳥教案教學設計大全(17篇)
時間:2023-11-30 07:04:11     小編:BW筆俠

教案的編寫符合教育教學規(guī)律和教學目標,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教師在編寫教案時,應當關注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情感,培養(yǎng)積極健康的學習情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希望能給大家提供參考。

三年級翠鳥教案教學設計篇一

1、了解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理解其特點與翠鳥的捉魚本領有什么關系。初步知道翠鳥的這些特點是為了適應生存環(huán)境而漸漸形成的。

2、學會本課14個生字和生字組成的新詞,理解掌握“鮮艷”、“疾飛”、“銳利”等詞語意思。讀懂反映翠鳥外形和活動特點的句子。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順序和抓住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抓住描寫翠鳥外形和活動特點的詞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觀察方法。

二課時。

第一課時

(1)翠鳥又叫“叼魚郎”,在我國東部和南部許多地方都能見到。

(2)查字典理解詞語“鮮艷、疾飛、銳利”。

(1)讀課文有關句段,找出生字的詞語和句子,指導查字典理解字義。

(2)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詞語。同時告訴學生這是理解詞語的第一種方法:讀一讀,查一查(查字典)

(3)找出詞語所在的句子,讀一讀,加深理解。指導學法:聯(lián)系句子理解詞語。

1、自讀課文,劃分自然段。

2、按自然段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熟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第二課時

完成填空練習:一雙()的爪子;一雙()的眼睛;一張()的嘴

(2)說一說翠鳥的外形(聯(lián)系圖畫和課文)

(1)爪子、眼睛和嘴;

(2)翠鳥的顏色:(頭上、背上、腹部)

(3)齊讀描寫翠鳥身體的句子。用曲線畫出表示顏色的'詞。

(4)從上到下說一說翠鳥各部分的顏色。

理解詞語“鮮艷”的意思(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并告訴學生這種方法叫做:聯(lián)一聯(lián),想一想)。

(5)提示第一自然段寫了什么,從幾個方面寫的`?(喜愛、習性、顏色、形狀)

(6)指導朗讀。

(1)讀第二自然段,想想這一段有幾句話。

(2)畫出表現翠鳥活動特點的詞語。

理解“疾飛”的意思:先查字典,然后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這也是理解詞語的方法。

(3)指導第二自然段的內容。

(4)指導朗讀。

(1)讀讀課文,想想翠鳥怎樣捉魚。

按“等待、發(fā)現、叼走”的順序說一說翠鳥捉魚的過程。

(2)翠鳥捉魚的本領和它的外形有什么關系?

翠鳥它一動不動是因為它有一雙小爪子緊緊地抓住葦稈;翠鳥能發(fā)現小魚是因為它有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翠鳥能叼走小魚是因為它有一張又尖又長的嘴。

(3)指導理解:“盡管……還是……”、“像……一樣”、“只有……還在……還在……”的句式,加深理解課文內容。

(4)讀第二、三自然段。

翠鳥之所以能貼著水面疾飛是因為它小巧玲瓏。

(5)從圖和文可以看出翠鳥外形、動作怎么樣?(美、快)

(1)“我們”為什么想捉一只翠鳥?又為什么要打消了這個念頭?

(2)為什么作者希望翠鳥在葦稈上多停一會兒?(結合前后內容,指導理解。)

1、通過學習翠鳥這篇課文我們知道了什么?翠鳥不僅外形美,而且有本領。(會捕魚會隱蔽保護自己)。

2、在這節(jié)課上還學會怎樣理解詞語。

字:嘴、疾、露、蹬、翁

詞:葦稈、鮮艷、橄欖、花紋、赤褐、透亮、搖晃

重點句子:

1、它的顏色非常鮮艷。頭上的羽毛像橄欖色的頭巾,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它小巧玲瓏,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下面,長著一張又尖又長的嘴。

2、翠鳥鳴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它一動不動地注視著泛著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來的小魚。

3、小魚悄悄地把頭露出水面,吹了個小泡泡。盡管它這樣機靈,還是難以逃脫翠鳥銳利的眼睛。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貼著水面往遠處飛走了起。

4、老漁翁看了看我們說:“孩子們,你們知道翠鳥的家在哪里?沿著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它從那么遠的地方飛到這里來,是要和你們做朋友的呀!”

主要內容:

《翠鳥》這篇課文形象、生動地介紹了一種生活在水邊的小鳥——翠鳥。翠鳥顏色鮮艷、小巧玲瓏、叫聲清脆,捕捉小魚時動作迅速、敏捷,十分惹人喜愛。孩子們也喜歡這樣可愛的小鳥,想捉一只翠鳥來飼養(yǎng),但在老漁翁的開導下,孩子們打消了自己的念頭,把翠鳥看作了朋友。這篇課文在展示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的同時,呼吁人類要與動物和諧相處。

三年級翠鳥教案教學設計篇二

1、了解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的特點,進而理解這些特點和翠鳥的捉魚本領有什么關系。初步知道翠鳥的這些特點,是為了適應生存環(huán)境而漸漸形成的。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通過查字典和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中的一些詞語。

3、學習作者觀察的順序和抓住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一、指導預習

1、啟發(fā)談話:

同學們見過翠鳥嗎?(出示掛圖,幻燈或標本)這種漂亮的水鳥就是翠鳥,又叫“叼魚郎”,在我國東部和南部許多地方都能見到。讀了這篇課文,你一定會愛上翠鳥的。

2、讀讀課文,讀準字音,查查字典,理解下面的詞語:鮮艷、疾飛、銳利、飼養(yǎng)、玲瓏。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看看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想想每個自然段講的什么內容。

2、教師出示翠鳥拼圖的單個部分圖形,要求學生拼成翠鳥圖:

教師分別出示幾種顏色(翠鳥各部分的著色圖形),讓學生辨認。

三、熟讀課文

三年級翠鳥教案教學設計篇三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強大動力。因此,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過程的設計都應凸現一個“趣”字。本課以“謎語創(chuàng)作”和“情境交際”激趣,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和諧、互動的閱讀教學氛圍。在“謎語創(chuàng)作”和“情境交際”中實現“自主、合作、探究”這一學習方式的轉變,并在此活動中讓學生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充分體現“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這一閱讀理念。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并理解“小巧玲瓏、隱約可見“等詞語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能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3通過朗讀、想象、品味,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翠鳥的.可愛,產生對小動物的觀察興趣和喜愛之情。

1出示謎語:一雙眼睛一張嘴,一對翅膀兩只爪,羽毛豐滿真漂亮。猜猜這是什么鳥?

2老師對學生的答案都予以肯定,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3出示課題:翠鳥。

4你們想用翠鳥創(chuàng)作一則謎語嗎?那好心動不如行動,讓我們開始閱讀課文吧!

1自讀課文,咬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讀中正音,讀中指導正確讀文。

3默讀課文,要求:課文向我們介紹了翠鳥的哪些特點?你能用這些特點創(chuàng)作謎語嗎?一句兩句都可以。愿意的請寫在黑板上。

1身體小巧玲瓏:利用文中語句說說你的創(chuàng)作用意,并能用朗讀展示。

2羽毛鮮艷特別:利用翠鳥圖片,通過“賞、讀、悟、誦”領略翠鳥的羽毛之美,體會課文語言之美。

3鳴聲清脆動聽。

4疾飛捕魚本領強,人人稱它“叼魚郎”。

其中理解下列重點句子:

1、它一動不動地注視著泛著微波的水面,游到水面上來的小魚。

2、盡管小魚是那樣機靈,只悄悄把頭露出水面來吹個小泡泡,可還是難以逃脫翠鳥銳利的眼睛。

3、有時,小魚剛剛隱約可見,翠鳥就蹬開葦稈象箭一樣飛過去。剎那間,叼起一條小魚,貼著水面往遠處飛走了。

4、只有那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

5、家住陡峭石壁,只能遠觀而不可褻玩矣。

6、朗讀集體創(chuàng)作的謎語:

身體小巧玲瓏。羽毛鮮艷特別。鳴聲清脆動聽。

疾飛捕魚本領強,人人稱它“叼魚郎”。

三年級翠鳥教案教學設計篇四

1.學習作者抓特點觀察、描寫的方法,體會用詞的貼切、生動,養(yǎng)成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

2.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觀察法、情境法、讀中感悟。

讀中感悟。

課件。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復習舊知(用時:8分鐘)。

1.復習字詞。(出示習題)。

2.回顧第1自然段。

1.完成習題。

2.說一說:(翠鳥的外形……)。

二、樂中探究,樂中交流(用時:22分鐘)。

1.引導學生品讀課文第2、3自然段,了解翠鳥的活動特點。

(1)從哪些詞和句子可以突出翠鳥是捕魚能手。邊讀邊畫。

(2)學生匯報。

2.教師引導學生交流不懂的`問題。并深入思考:翠鳥的外貌特點和動作特點之間的關系,結合語句來說。

3.讀第4、5自然段,教師組織學生交流: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句子所包含的人物情感的變化。

4.啟發(fā)思考漁翁的話蘊含什么道理?

5.指導朗讀,讀出喜愛及不舍的感情。

1.(1)學生畫詞和句子。

(2)結合語句匯報。(翠鳥叫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

2.小組內交流,匯報。3.聯(lián)系上下文,匯報人物情感的變化。

(從“真想捉一只翠鳥來飼養(yǎng)”“我們的臉有些發(fā)紅”這些句子中感受到我們的情感變化:喜愛翠鳥——想占為己有——讓翠鳥回歸自然。)。

4.思考老漁翁的話。(真心喜愛翠鳥,就是給它自由。)。

5.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句話。

三、樂中提升(用時:10分鐘)。

通過學習翠鳥這篇課文我們知道了什么?

三年級翠鳥教案教學設計篇五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主要介紹了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全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介紹了翠鳥的外形特點;第2、3自然段描述了翠鳥的活動特點,并講述了翠鳥捕捉小魚的過程;第4自然段介紹了翠鳥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并表達了“我們”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知識梳理。

1、詞語積累:

翠鳥葦稈腹部襯衫透亮又尖又長清脆一眨眼泡泡逃脫飼養(yǎng)漁翁石壁打消念頭。

2、優(yōu)美句子:

頭上的羽毛像橄欖色的頭巾,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

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

設計理念。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進行描寫和說明的,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二是培養(yǎng)學生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本文的教學重點是了解翠鳥外形和動作上的特點。教學難點是體會翠鳥的外形特點與捕魚本領之間的關系,透過具體的語句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學習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翠鳥、葦稈、腹部”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培養(yǎng)學生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4.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體會關鍵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學習重點。

抓住描寫翠鳥外形和動作的語句,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學習難點。

體會翠鳥的外形與捕魚本領之間的關系,透過具體的語句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第一課時。

一、快樂導入(用時:5分鐘)。

1.導入新課,嘗試審題。

(投影儀出示翠鳥圖片)。

介紹:翠鳥生長在我國東部和南部的許多地方,它不僅美麗,還有高超的捉魚本領,所以人們又稱它“叼郎”。

2.板書課題。

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1.讀課題。

2.思考:

(1)翠鳥是什么樣子的?

(2)翠鳥是怎樣捉魚的?

(3)翠鳥的家在哪里?

二、自學字詞,理清脈絡(用時:15分鐘)。

1.教師總結學生所寫內容,引出:課文是怎樣來描寫翠鳥的呢?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

2.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字詞。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不理解的詞語在小組內尋求幫助。重點指導讀音:“赤”“襯”“衫”是翹舌音。

3.組織學生討論、研究,并進行自主評價。

(1)學生交流“腹”和“泛”的寫法。

(2)臨摹“翠”與“翁”,“稈”與“透”。

4.小組內展示生字、評價哪個字寫得規(guī)范或者哪部分寫得美。

1.學生自由讀課文,與自己所寫內容進行對比,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畫出文中的生字和不理解的新詞。

2.小組合作依次匯報討論怎樣識記生字。

3.學生交流、總結生字的寫法,在老師的指導下寫。

根據同桌的建議分別再寫一寫。

4.小組長組織評價,誰的字寫得既準確又美觀。

三、熟讀課文,體會情感(用時:10分鐘)。

1.教師指名讀文。

(1)點名讀文。

(2)匯報:你對翠鳥有了哪些理解?

(3)教師整理學生的發(fā)言,啟發(fā)歸納概括:作者寫了翠鳥的哪幾個方面?

2.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表現出作者的感情。

1.(1)幾名學生分自然段朗讀全文,其他學生聽讀課文,識記內容。

(2)學生集體交流獲得的內容。(如:它的顏色鮮艷,能快速地捕獲到小魚)。

(3)學生自主概括文章內容。(如:全文主要介紹了翠鳥的外形和動作特點以及要保護翠鳥這三個方面的內容)。

2.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地方讀給老師和同學聽。

四、品讀課文,探究發(fā)現(用時:10分鐘)。

1.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1)點名讀第1自然段,在頭腦中勾勒翠鳥的外形,都介紹了它哪幾部分?

(2)再自由讀一讀,聯(lián)系上下文,有什么發(fā)現?

(4)教師總結總分式寫法。指出我們的習作中可以嘗試運用這種方法。

2.(1)相機指導朗讀。翠鳥美麗的外形惹人喜愛,讀出喜愛之情,心情要高興。

(2)用填空的形式指導背誦第1自然段。

1.學生合作、交流。

(1)一生讀文,其他學生聽讀課文,勾勒形象。(匯報內容:爪子--羽毛--眼睛--嘴。)。

(2)自由讀文,自主發(fā)現。

(3)師生互動預設。(如,按照由下到上的順序描寫,其中描寫羽毛部分是按照由上到下的順序。比喻句的寫法:比如“頭巾”“外表”等,使語言生動形象,使翠鳥人性化。抓住“顏色鮮艷”的中心句。)。

(4)學生感受這種寫法,并嘗試寫一段話。

2.學生自由朗讀,體會寫法,讀出喜愛之情。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用時:8分鐘)。

1.復習字詞。(出示習題)。

2.回顧第1自然段。

1.完成習題。

2.說一說:(翠鳥的外形……)。

二、樂中探究,樂中交流(用時:22分鐘)。

1.引導學生品讀課文第2、3自然段,了解翠鳥的活動特點。

(1)從哪些詞和句子可以突出翠鳥是捕魚能手。邊讀邊畫。

(2)學生匯報。

2.教師引導學生交流不懂的問題。并深入思考:翠鳥的外貌特點和動作特點之間的關系,結合語句來說。

3.讀第4、5自然段,教師組織學生交流: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句子所包含的人物情感的變化。

4.啟發(fā)思考漁翁的話蘊含什么道理?

5.指導朗讀,讀出喜愛及不舍的感情。

(1)學生畫詞和句子。

(2)結合語句匯報。(翠鳥叫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

2.小組內交流,匯報。

3.聯(lián)系上下文,匯報人物情感的變化。

(從“真想捉一只翠鳥來飼養(yǎng)”“我們的臉有些發(fā)紅”這些句子中感受到我們的情感變化:喜愛翠鳥--想占為己有--讓翠鳥回歸自然。)。

4.思考老漁翁的話。(真心喜愛翠鳥,就是給它自由。)。

5.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句話。

三、樂中提升(用時:10分鐘)。

通過學習翠鳥這篇課文我們知道了什么?

三年級翠鳥教案教學設計篇六

課文生動形象的介紹了翠鳥的外形和生活習性,字里行間流露出“我們”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1、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翠鳥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激發(fā)學生喜愛動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在讀清每句話的意思的基礎上,理解一段話講了幾層意思,抓住段的主要內容。

3、學習用“總分”的方法寫一段話的方法。

4、練習背誦第二段。

分清主次,找出段的主要內容。

理解第二段話講了幾層意思,抓住段的主要內容。

一、導人新課:

板書課題:18翠鳥。

齊讀課題。

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質疑。

我們就帶著大家的問提,深入學習課文。

二、出示教學目標。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默讀思考:這一段有幾句話?講了翠鳥外形幾方面特點?

2、課文按什么順序介紹翠鳥身上羽毛的顏色的?

4、課文描述翠鳥羽毛的顏色的幾個比喻句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5、這一自然段講了哪幾層意思,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6、指導有語氣朗讀課文。

四、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讀,思考,這一段有幾甸話?

2、指名讀一讀,說一說,每句話講的'什么意思?

(1)“疾飛”、“一眨眼”、“又”、“輕輕地停”說明什么?

(2)“盡管……可還是”說明什么?

(3)“葦稈搖晃,水波蕩漾”都與翠鳥的哪些動作有關?這句話說明了什么?

3、分組討論:(投影)。

(1)這一段講了幾層意思?

(2)這一段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4、指導有語氣地朗讀*文。

5、按“等待、發(fā)現、叼走”的順序說一說翠鳥捉魚的過程。

(投影)填課文內容填空:

四、學習第三自然殷。

1、齊讀第三段。

2、這段講了幾層意思?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3、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們”喜愛翠鳥?

4、指導有語氣朗讀課文。

五、放錄象。進一步體會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

六、齊讀全文。

七、小結。

三年級翠鳥教案教學設計篇七

教師活動:

1.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1)點名讀第1自然段,在頭腦中勾勒翠鳥的外形,都介紹了它哪幾部分?

(2)再自由讀一讀,聯(lián)系上下文,有什么發(fā)現?

(4)教師總結總分式寫法。指出我們的習作中可以嘗試運用這種方法。

2.(1)相機指導朗讀。翠鳥美麗的外形惹人喜愛,讀出喜愛之情,心情要高興。(2)用填空的形式指導背誦第1自然段。

學生活動:

1、學生合作、交流。

(1)一生讀文,其他學生聽讀課文,勾勒形象。(匯報內容:爪子——羽毛——眼睛——嘴。)。

(2)自由讀文,自主發(fā)現。

(3)師生互動預設。(如,按照由下到上的順序描寫,其中描寫羽毛部分是按照由上到下的順序。比喻句的寫法:比如“頭巾”“外表”等,使語言生動形象,使翠鳥人性化。抓住“顏色鮮艷”的中心句。)。

(4)學生感受這種寫法,并嘗試寫一段話。

2、學生自由朗讀,體會寫法,讀出喜愛之情。

三年級翠鳥教案教學設計篇八

教學內容:

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級運算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

使同學進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2.

讓同學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戰(zhàn)略和方法。

3.

使同學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yǎng)成認真審題、獨立考慮等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觀察主題圖,根據條件提出問題。

組織同學提問并對簡單地問題直接解答。

(2)根據圖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樣解決?

通過補充條件,繼續(xù)提問。

1.

滑冰場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又有85人到來?,F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同學可以自身進行條件的補充。

二、新授。

1.

小組4人對黑板上的題目進行分配解答。

引導同學對黑板上的問題進行解答,請同學在練習本上列出綜合算式并進行脫式計算。

2.

小組內互相說說你是怎樣解答的?

教師巡視并對同學的敘述進行指導。

3.

全班匯報:組織全班同學進行匯報,并且互相補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義的敘述。

=27+85。

=113(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種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數,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總人數。(實際上就是原來學習的乘除混合應用題,不知道單一量的情況下求總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應用題。)。

第二種方法,因為是照這樣計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數可以看作是一樣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幾倍,6天接待的總人數也是3天接待的總人數的幾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數去乘算出來的2倍。等等。

引導同學進一步理解“照這樣計算”的意思。

強調:可用線段圖協(xié)助理解。

教師要注意這種方法的敘述,方法不要求全體同學都掌握,主要掌握運算順序。

4.鞏固練習。

先個人編題,再兩人交換。

小組合作,減少重復練習。

(2)p5/做一做1、2。

三、小結。

同學就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進行匯報。

這節(jié)課我們解決了很多問題,你們都有什么收獲?

教師根據同學的回報選擇性地板書。(尤其是關于運算順序的)。

運算順序為已有知識基礎,讓同學進行回憶概括。

四、作業(yè)。

p8/1。

三年級翠鳥教案教學設計篇九

生:你叫于老師。

生:你叫于永正。

師:誰敢再叫一聲我的名字?

多位學生站起來叫了于永正,全班一起叫。

師:人呢,本來就可以直呼其名的,比如我們的——,就可以叫他。

生:于老師,我覺得叫你的名字不大禮貌,叫你于老師好一點。

師:你真是個有禮貌的好孩子啊!

生:我可以叫你老于嗎?

師:你們有沒有開始喜歡我了呢?

生:喜歡!

師:第一次見面,那你想跟我說些什么呢?

生:于老師,你真幽默!

師:好!看出我幽默了,真了不起!

生:于老師,認識你,我真是三生有幸!

師:認識你,我四生有幸??!

……。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師:今天我們要上的是哪一課?。?/p>

生:翠鳥。

師:這篇課文你讀了幾遍?

生:五遍。

生:十遍。

生:六七遍。

生:“翠”上面是個“羽毛”的“羽”字。

生:不帶鉤的。

師:噢,明白了,謝謝大家的提醒,“羽毛”的“羽”字下面不帶鉤的。

請小朋友抬起頭來,看于老師寫,并且一邊提起手來跟著于老師把課題寫一寫。

生:是綠色的。

師: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請你讀讀句子。

生:頭上的羽毛象橄欖色的頭巾,橄欖是綠色的,所以“翠”就是綠色的。

師:噢,有理,那還能從哪兒看出來呢?

生:背上的羽毛象淺綠色的外衣。

師:既然“翠”是綠色的,那為什么不叫“綠鳥”,而要叫“翠鳥”呢?

生:因為叫綠鳥聲音不好聽,叫翠鳥好聽。

師:叫翠鳥聲音就好聽,叫綠鳥聲音就不好聽?這可不一定。

生:因為翠鳥外形美,音節(jié)動人。

有一種竹子,叫翠竹。為什么要用上這個“翠”字呢?聽了有什么感覺呢?

生:翠就是很亮。

生齊讀課題。

生自由讀全文。

(指著一位沒舉手的說)你來,你為什么不舉手???

生:我怕讀不好。

師:哦,怕讀不好?怕不怕我?

生:怕。

生:怕。

生:敢。

師:大聲點。

生:敢?。ㄈ鄬W生熱烈鼓掌)。

師:好!自發(fā)地鼓掌了,真好!請你讀。

生讀,但是讀不好。

師:噢,還真有些害怕呀,坐下讀,好嗎?你坐下來讀,應該能讀好一點的!

學生坐下讀了一句。

師:坐下讀,果然好多了,大家再給他一點掌聲(掌聲),好,繼續(xù)讀。

生讀畢。

師:嗯!真不錯!讀錯的句子也改過來了。(學生再次鼓掌)。

師:誰還想來讀讀這個句子?這回請個舉手的。

一女生讀。

誰還愿意讀讀這一節(jié)?超過她?

一男生讀。

一男生讀。

生自由讀。

師:誰愿意再接著往下讀?

一女生讀第二自然段。

生各自讀。

師(指著剛才那個女生):好,你再來讀一讀。

生讀。

師:不錯,這個“清脆”讀得比剛才好多了!

誰再來讀讀?

(指名多人讀,分別表揚):不錯,輕多了。

更輕了。

還更輕了一點的嗎?

……。

生:因為如果重重地停,哪還有小魚兒敢來呀?

師:哦,原來是怕驚跑小魚兒呀。

好!誰接著往下讀?

一學生讀不好。

生再讀,終于讀好了。

全班齊讀兩遍。

師:接著往下讀,請同學們先自由讀讀。

學生自己讀第三自然段。

師:好,誰來讀讀第三自然段?

一學生讀,讀了第一二句時。

生繼續(xù)讀。

師:這兩句讀得更有味道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全班齊讀。再指名讀。

師:啊呀,水波還在蕩漾呢!我聽他們這么讀,我心里也癢癢的,我也想讀。

師范讀。生熱烈鼓掌!

學生齊讀,老師不時發(fā)出表示贊許的驚嘆。

師:誰接著往下讀?(生舉手踴躍)這個機會給誰呢?

請了一個還沒讀過的,讀。

學生練習讀。

師:誰來試試?我還是把這個機會給他吧。(指剛才那位學生)。

學生讀。

師:啊呀,一眨眼的功夫,小漁娃就五十多歲了呢。(生笑)。

生讀。

師:聽她讀,幾歲了?

生:六十。

師:好!你們三人讀(指三個說能讀出一百歲的學生說)。

三人一齊讀。其余學生還想讀。

師:別再讀了,再讀下去,我們就不用讀小學了,全都去上老年大學了呀。(生笑)。

還有請你再往下讀。(請剛才讀這一段的學生)。

學生聲情并茂地讀。

學生各自自由讀第一三自然段。

師:累不累?要不要休息?

生:不累。不休息。

師:聽課的老師們要不要休息?

學生笑:要!

師:好,那我們就先休息五分鐘,下課最重要的一件事別忘了。下課!

第二課時。

生自由讀。

指名四人板畫,其他學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畫。

師點評:看!這只翠鳥正在叫呢,鳴聲清脆,我給畫點聲音出來。(師加了一筆)。

這只翠鳥正停在葦桿上一動不動呢。

這只翠鳥飛起來了呀。

啊,這只翠鳥剛出生呢,羽毛還沒豐滿呢。

師:同學們畫得這么好,可不能浪費了,誰能來介紹介紹這些翠鳥?

要想介紹得好呀,得把第一自然讀好!讀得滾瓜爛熟!

學生自由讀。

師:誰來介紹介紹?(指名)你來,下面這些同學都是來參觀的。

生:這只翠鳥……。

師:停!你看,同學們都坐得這么好,在聽你的介紹,你要不要先說些什么話呢?

生笑了一下,再一想,說:同學們好,你們看,這只翠鳥……(學生介紹得較簡略)。

師:你學得介紹得怎么樣?

生:還不錯。

師:這么自信?

生:是。

生:不知道。

師:于老師告訴你為什么,因為你沒有把第一自然段讀好。

誰還愿意來介紹一下這些可愛的翠鳥?

一女生介紹。(介紹得很詳細,很生動)。

生:因為我把課文讀熟了,而且記住了。

師:同學們,這就是好經驗啊,把課文讀熟了,并且記住了,就能把這個介紹好。

生:愿意!

生:愿意。

師:好,那么我們現在開始采訪。

你們的聲音那么好聽,為什么?

生:因為我們鳴聲清脆。

師:噢,鳴聲清脆,叫幾聲試試。

生紛紛放開嗓子學鳥叫。

生:會。

指名唱。

師:唱得真好聽!

翠鳥們,我聽說,你們還有一個外號叫“叼魚郎”,不是“大灰狼”的“狼”哦。

你們叫叼魚郎,可見你們叼魚的本領很高,誰能來說說你們是怎么叼魚的?

生:小魚兒剛一露出水面吹個小泡泡,我就發(fā)現了。

師:哦,剛一露面,你就發(fā)現了?然后呢?

生:然后我就象箭一樣飛過去,把它叼起來了。

師:你講得比較簡單,誰能來詳細講講呢?

生:我們一蹬,就蹬開葦桿了。

師:你就是再蹬,我也感覺不到你們的本領高,速度快呀。

生:我打個比方吧,從這個角落到那個解散,我們只要一眨眼功夫就能飛過去了。

師:噢,一眨眼。還有嗎?

生:只有那葦桿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也能看出我們的速度快。

師:這怎么就能看出來呢?

師:啊呀,是啊,你可真是太會找證據了。我現在心服口服了。

生:我們家在草地上。

師:是嗎?翠鳥怎么搬家了呀?我聽說你們不是在草地上的呀?

生:我們家在石壁上,洞口很小,你們人類是進不去的,真是可惜了!

……。

你們還有什么話要對我說嗎?

生:歡迎你以后再來我們這兒。

師:你們這兒熱情好客,我一定會再來的。

生:希望你多幫我們宣傳宣傳。

師:這個不用你們說,我也會做到的,我一定會好好寫一篇文章給你們宣傳的。

生:以后我要發(fā)明一樣東西,可以把你變小,然后請你去我們家坐坐。

師:啊呀,你真是想得太周到了,謝謝你!

你們對我們人類還有什么要求嗎?

生:以后對我們鳥類要保護。

生:不能再傷害我們了。

生:要保護環(huán)境,這樣我們才能繼續(xù)和你們人類做好朋友。

……。

嗯,你們這兒有沒有現成寫你們翠鳥的文章啊?我?guī)Щ厝シg一下。

生舉起手中的書:這篇就是啊。

師拿起書,作驚訝狀:嗯???這是什么字呀?我怎么不認識?

生:這是中文。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師:我聽出來了,寫得不錯,翠鳥們,這一段是寫你們什么的呢?

生:外貌。

指名讀第二、三自然段。

師:我又聽出來了,這兩段也寫得不錯啊,這兩段又是寫你們什么的呢?

生:寫我們怎樣捕魚。

指名讀第四自然段。

師:這一段又是寫你們什么的呢?

生:寫我們住在哪里。

師:噢,也就是說住處。

謝謝各位翠鳥們在百忙之中接受了我的采訪。

師:同學們,現在我又是于老師了,而你們也是三年級的小學生了。

師唱京劇《蘇三起解》。

結束!

三年級翠鳥教案教學設計篇十

翠鳥顏色鮮艷、小巧玲瓏、叫聲清脆,捕捉小魚時動作迅速、敏捷,十分惹人喜愛。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三年級語文下冊《翠鳥》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閱讀。

這篇課文形象、生動地介紹了一種生活在水邊的小鳥——翠鳥。翠鳥顏色鮮艷、小巧玲瓏、叫聲清脆,捕捉小魚時動作迅速、敏捷,十分惹人喜愛。孩子們也喜歡這樣可愛的小鳥,想捉一只翠鳥來飼養(yǎng),但在老漁翁的開導下,孩子們打消了自己的念頭,把翠鳥看作了朋友。這篇課文在展示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的同時,呼吁人類要與動物和諧相處。

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生動形象的描寫是本課在表達上的獨特之處。作者在介紹翠鳥時,緊緊抓住了它在外形和動作上的特征,表達方法不是簡單的平鋪直敘,而是采用了擬人、比喻、對比等多種方式。比如,“翠鳥喜歡停在水邊的葦稈上”中的“喜歡”,“等待游到水面上來的小魚”中的“等待”,無不反映了作者為翠鳥賦予的人性化的色彩;“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現了翠鳥的速度之快。作者在描寫翠鳥機靈、敏捷的動作特點時,是把它和小魚做了一番對比的。小魚“悄悄”地吹了個泡泡,“盡管它這樣機靈,還是難以逃脫翠鳥銳利的眼睛”。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進行描寫和說明的,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二是培養(yǎng)學生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了解翠鳥外形和動作上的特點。教學難點是體會翠鳥的外形特點與捕魚本領之間的關系,透過具體的語句感受作者對鳥的喜愛之情。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翠鳥、葦稈、腹部、襯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長、清脆、一眨眼、逃脫、飼養(yǎng)、漁翁、石壁、打消、念頭”等詞語,摘抄描寫翠鳥外形和動作特點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培養(yǎng)學生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4?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和說明的,以及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1?教師在課前準備有關翠鳥掛圖、幻燈片、錄像資料,如果有條件,與學生一起通過網絡或其他途徑搜集有關翠鳥的資料。

2?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有11個,讀音難點主要有“赤、襯、衫”(翹舌音)、“稈、襯、衫、泛、翁”(前四者為前鼻音,最后一個為后鼻音)??梢砸龑W生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識記生字。如,可以聯(lián)系已經學過的生字,用加減或者替換偏旁的辦法學習生字:“稈、繡、褐”,或者聯(lián)系生活經驗,結合班級同學的姓氏學習“翁”,顏色或衣服學習“赤、褐、襯、衫”等?!岸挕⒏?、襯、衫、泛、泡、飼、陡”都屬于左右結構,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其結構上的特點,然后把重點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導臨寫。有個別字的筆畫需要特別說明:指導“翠、翁”“稈、透”時,要注意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它們分別有“羽”“禾”的部件,但書寫時是有區(qū)別的,要注意到具體筆畫、筆形和結構上的特點,落實到位。

3?本文在描寫翠鳥外形和動作特點的同時,表達了人們對它的喜愛之情。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圍繞這兩個方面展開。本文語言淺顯、生動,學生初讀課文,大致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找出相關語句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翠鳥的特點、怎樣將其表達清楚的。這一問題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第一,首先是翠鳥外形上的特點。外形上的特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顏色非常鮮艷,“頭上的羽毛像橄欖色的'頭巾,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體態(tài)小巧玲瓏;眼睛靈活、嘴巴長尖,“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下面,長著一張又尖又長的嘴”。以上外形上的特點都屬于靜態(tài)的描寫。

第二,翠鳥動作上的特點。動作上的特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鳴聲清脆;飛的速度極快,翠鳥“愛貼著水面疾飛,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薄按澍B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貼著水面往遠處飛走了。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課文當中有一個學習伙伴的泡泡“翠鳥的動作真快啊”,目的是引導學生注意翠鳥的飛行速度和課文是怎樣描寫的;再次是翠鳥機靈,它的反應特別迅速,“小魚悄悄地把頭露出水面,吹了個小泡泡。盡管它這樣機靈,還是難以逃脫翠鳥銳利的眼睛?!?/p>

作者在描寫翠鳥外形和動作上的特點時,除了將其特點分為外形和動作兩個方面之外,還注意到了描寫的順序,比如,在介紹翠鳥的顏色時,先寫頭,后寫背上,再寫腹部。此外,作者沒有單純、枯燥地介紹翠鳥的動作上的特點,而是通過一個具體的捕捉小魚的例子對其靈敏、迅速的特點做了生動的說明。需要說明的是,翠鳥在外形和動作上的特點關系密切,正是由于翠鳥在外形上具有上述的特點,它在抓魚時才會如此的敏捷、迅速。這一點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格外注意。作者之所以將翠鳥的特點寫得如此細致,是與其日常的認真觀察分不開的,進而引導學生養(yǎng)成留心觀察的習慣。作者在仔細認真的觀察基礎之上,運用生動、形象、活潑的語言描寫翠鳥的特點,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如果缺少對翠鳥的濃厚的興趣、沒有對翠鳥的喜愛之情,作者是不會那樣認真地去觀察、那樣生動地去表現的。作者在字里行間處處流露出了對翠鳥的喜愛之情?!拔覀冋嫦胱揭恢淮澍B來飼養(yǎng)”,這個想法盡管與保護動物的宗旨不相吻合(因為翠鳥是野生的,在大自然里成長才是它們最好的生活方式),但從一個側面表現出孩子們是多么喜愛翠鳥;“在翠鳥飛來的時候,我們遠遠地看著它那美麗的羽毛,希望它在葦稈上多停一會兒”,這反映了“我們”在老漁翁的開導之下,從內心深處懂得喜愛翠鳥不應該是將它們捉來飼養(yǎng),而是應該和它們做朋友的道理之后,盼望翠鳥在葦稈上多停留一會兒。教學時,可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沒有必要讓學生討論“我們真想捉一只翠鳥來飼養(yǎng)”這種想法對不對。

4?要把朗讀和理解結合起來,在正確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朗讀表達出作者的感情,通過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比如,“頭上的羽毛像橄欖色的頭巾,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表示顏色的“橄欖色、翠綠色、淺綠色、赤褐色”等詞語,均體現了翠鳥的“顏色非常鮮艷”,因此,朗讀時聲音應該略重?!八∏闪岘?,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下面,長著一張又尖又長的嘴”,句子中的“小巧玲瓏、透亮靈活、又尖又長”,從不同方面展示了翠鳥的外形特點,朗讀時語氣也應該略重。朗讀老漁翁說的話,語速可以稍慢些,這樣較符合人物說話特點。

5?課后練習第三題,引導學生體會和發(fā)現語言表達方面準確、具體、生動的句子。第一組,“鳴聲清脆”比“叫聲清脆”更合適,雖然“鳴聲”和“叫聲”都可以指鳥叫,但是前者更準確,同時還含有感情色彩?!皭圪N著水面疾飛”比“愛在水面上飛”更能準確、生動地體現出翠鳥動作輕盈、迅捷的特點。第二組,“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與“翠鳥離開葦稈,很快地飛過去”相比,“蹬開”比“離開”更具體,將翠鳥離開葦稈時的動作、神態(tài)、速度生動地描繪了出來;“像箭一樣飛過去”是一種比喻的說法,它將翠鳥飛走的速度和神態(tài)進行了形象的表達。除了這個題目,還應引導學生進行詞句的積累,這屬于中年級閱讀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有條件的地方或者學校,可以針對本篇課文開展一次拓展性學習,以“我最喜歡的鳥”為題目,介紹自己所熟悉的鳥的外形、活動特點、生活習性等知識,也可以講述自己和鳥之間發(fā)生的有趣的故事。

6?在本文后面,安排了這一學期的第一次“綜合性學習”。在三年級上冊,教師和同學已經接觸到了“綜合性學習”這一形式,在進行本次“綜合性學習”時,可以適當回憶上學期怎樣開展綜合性學習的。

本次“綜合性學習”,緊密聯(lián)系本單元專題“環(huán)境保護”展開。在提示的內容里面,教材引導學生去了解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調查空氣和水是否受到了污染以及人們?yōu)榄h(huán)保所做出的努力。這些提示,僅僅是舉例性質的引導,教師在具體的操作過程當中,應該根據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變通處理,比如,空氣和水受到了怎樣的污染,污染源在哪里,當地的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應對,污染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面對這樣的污染情況我們應該做些什么等等問題,都可以作為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的內容或專題?!熬C合性學習”活動,是專題內容學習的一個部分,指導學生開展活動,不能游離于“環(huán)境保護”這一專題。時間的安排上,要隨著本組教學內容學習的結束而結束。特殊情況下,適當延長開展活動的時間。要加強“綜合性學習”的中期檢查、指導。在《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后,安排了提示的要求。對于浪費時間、可操作性差的調查內容和方式,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適當的調整和更正。語文的綜合性學習,是語文知識與能力的綜合體現,要反映語文學科的特點,要借助于和語文密切相關的手段開展活動,促進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提高保護環(huán)境意識。同時,開展環(huán)境調查活動,注意小組合作參與,通過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精神。

翠鳥 翠鳥中為數最多、分布最廣的是歐亞翠鳥。這種鳥在我國東部、南部常見,也叫釣魚郎。翠鳥體長約15厘米。頭大,體小。翠鳥常常蹲在河溪、水塘、湖泊、海灣的水面上,或盤旋在上空,只要魚鱗銀光一閃,它便緊夾雙翼,尾上頭下,全身筆直插入水中,雙喙像鑷子一樣張開,鉗住小魚,隨即張開雙翼,龜縮著腦袋,掉頭振翅浮出水面,整個過程前后不過幾秒鐘。翠鳥把抓住的小魚往自己爪上狠狠打幾下,再將魚拋向空中,張大嘴接住,美餐一頓。

翠鳥這種高超的捕魚本領,來自它獨特的身體構造。它的羽毛里,隱藏著許多氣袋,尾部有分泌防水油的腺體,借此可在水中迅速潛游而不致弄濕羽毛。翠鳥在插入水中的瞬間,能夠精確調節(jié)因光線的折射而造成的視差。進水之后,仍能保持極佳視力。

三年級翠鳥教案教學設計篇十一

一、教學目標:

1、認識“齒”、“枚”等13個生字,會寫“仍”、“使”等11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在朗讀中感受創(chuàng)造的意義,激發(fā)在生活總的用心思考,不斷實踐,勇于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情感。

二、課前準備:

1、本課的11個正字詞,13個帶拼音的生字,13個不帶拼音的生字;

2、有關郵票、小刀、紙。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生:有。

師:很好,現在請大家看上面的投影。(師出示“黑便士”的郵票)。

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

生:郵票。

師:對,這是郵票,是一張世界上最早的郵票。(板書:郵票)。

生:現在的郵票有小孔。

師:恩,你們看的真仔細,那你們誰能說說看這些小孔象什么呢?

生:齒孔。

師:對,這就叫做:齒孔。(板書:齒孔)。

請大家跟著老師讀:齒孔。(生跟讀)。

師:大家別看這小小郵票的齒孔,它的發(fā)明還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ㄑa上課題:的故事)。

請大家一起讀課題。

生讀課題。

2、初讀生字,認字詞,寫生字。

師:讀了這個課題,你們想到了什么?

生1:郵票齒孔是故事是個怎么樣的故事。

生2:郵票齒孔是怎么樣發(fā)明的......

師:恩,小朋友想知道的真多,那么下面就請大家翻到第62頁輕聲細讀課文,看看有這個故事有趣嗎?遇到生字寶寶,借助拼音朋友把生字連成詞多讀幾遍,要把生字讀準確,把課文讀通順。

(學生自瀆,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1》學習生字。

師:停,小朋友們讀得可真認真,課文中的生字寶寶都認識了嗎?現在我們一起來認識這篇課文的生字寶寶。哪位小朋友愿意當小老師帶領大家一起讀一讀生字詞?你愿意讀哪個就讀哪個!

生當小老師帶讀。

師:小老師讀的真不錯,還有誰要讀嗎?(再指名一位學生讀)。

師:恩,你還要棒!現在你看,拼音朋友沒了,你還會讀嗎?愿意開小火車讀嗎?火車火車往哪開呀......

生讀。

師:小朋友們讀的都不錯,現在只剩下生字了,請你們結合書本相互讀給同桌聽,有錯的地方相幫忙改正。等會請幾個小朋友們顯示一下你的認字本領。

生相互讀生字。

師:停,(點名)請你認一下老師出示的生字,并幫他們找個除書本上的朋友之外的朋友,行嗎?其他的小朋友在書本上找到相應的生字,劃上線!

生1;生2;

師:恩,你認得可真準啊。那誰能說說你是怎么記住這個字的(老師指示--裁和撕)。

生:......

師:恩,裁字是跟衣服有關系的,所以下面有個衣字,撕是用手的,所以它是提手旁的。

現在我們來做個看看,聽聽,的游戲好嗎?看老師示范,看誰能說的有快又準!

(師動作:拿刀,裁紙,撕紙)。

師:一個城市的名字,英國的首都(生:倫敦)。

三年級翠鳥教案教學設計篇十二

1.直接揭題,介紹邊塞詩。

告訴學生“邊塞”指“邊關”“邊界”,而邊塞詩就是描寫邊疆軍事生活的詩。詩中有的展示了雄偉蒼茫的邊塞風光和戰(zhàn)爭場面,有的表現了將士們英勇無畏,許身報國的英雄氣概。

2.解釋“從軍行”

“從軍行”即“從軍歌”,是樂府詩題。

3.簡介作者新課標第一網。

王昌齡,唐代詩人,字少白,擅長寫七言絕句,以邊塞詩著稱,被稱為“七絕圣手”。

【設計意圖】從介紹邊塞詩入手導入新課是為了讓學生對這類詩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傮w感知邊塞詩的風格除了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更為了讓學生真正品讀《從軍行》時能更快地融入此詩特有的情境。

二、品詩句,明詩意。

1.初讀,讀準字音。

2.再讀,整體感知。

(1)指名讀,教師讀,齊讀。

(2)通過這幾遍讀,你們能不能感受到詩人在表達一種怎樣的情感?

3.研讀,讀懂詩意。

(1)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注釋,帶著自己對這首詩的初步感知,把詩讀懂。

(2)指名談對詩句的理解。

【設計意圖】古詩教學最重要的是領悟詩的大意,感悟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而把詩初步讀懂是這一切的前提,此環(huán)節(jié)中給了學生充分的自主的學習時間,感悟理解詩的內容,初步體會詩的情感。并注重了合作學習,小組內討論,交流,最后大家將自讀自悟及討論的結果在全班交流,引導學生把自己逐步置身于古詩的意境當中,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了準備。

三、想意境,悟詩情。

1.“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1).指名讀,教師隨手將“暗”“孤”加上點,再請同學讀。

(3).請你走進這個畫面,你是那個遙望玉門關的戰(zhàn)士,你心中會在想些什么?

(4).將你的體會融入詩句,讀這兩句詩。

2.“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p>

(1).你從這兩句中又讀出了什么?為什么?

引導學生抓住“黃沙“百戰(zhàn)”“穿”等重點詞語去體會環(huán)境的艱苦,邊地的荒涼,戰(zhàn)爭的殘酷,時間的漫長。抓住“終不還”去體會將士們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

(2).教師用語言去渲染情境,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去詮釋,用自己的朗讀去表達。

3.感受此詩的藝術技巧。

(1).一、二句的寫景對表現邊疆將士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2).小結:典型環(huán)境與人物感情的高度統(tǒng)一是王昌齡邊塞詩的一個突出特點。

4.配樂朗誦,背誦。

【設計意圖】古詩的用詞極其精妙,所以這個環(huán)節(jié)注重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在反復誦讀中走進詩的畫面,從而使學生的心靈與文本產生碰撞,去理解.感悟文字背后的意思。同時借助多媒體課件,營造氛圍,讓學生在入情入境中用誦讀去展示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與詩境融為一體,并自然而然地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三年級翠鳥教案教學設計篇十三

一、學習目標:

1.讓學生感受、體驗作者是怎樣抓住事物的特點來進行描寫的。

2.讓學生體會文中德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上的作用。

3.培養(yǎng)學生愛護鳥類的意識,進行環(huán)保教育。

二、學習重點:

1.認識翠鳥外形的特點。

2.學習翠鳥抓魚時的動作特點。

三、教具準備:

四、教學過程?。

(一)導言。

生1:可愛。

生2:美麗。

生3:我覺得它很機靈。

……。

(老師適時板書:美麗?機靈)。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師問:哦,原來翠鳥給同學們留下了美麗的印象,老師也有同感,那有沒有哪位同學可以告訴老師哪一個自然段是描寫了翠鳥的美麗的?趕快找出來。

生答:第一自然段描寫了翠鳥的魅力。

師:很好,那同學們現在趕快讀一下第一段,看是從那些方面進行描寫的,自己自由讀,大聲地讀!

師問:請同學來告訴我們,翠鳥的哪些地方讓你覺得美麗了?

生1答:我覺得她那紅色的小爪子很美麗。

生2答:透亮靈活的眼睛。

生3答:鮮艷的羽毛。

生4答:又尖又長的嘴。

(老師適時板書:小爪子?羽毛?眼睛?嘴)。

師:好,現在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句話仿佛地讀,看看誰能通過朗讀把翠鳥的美在哪里讀出來。

(學生自由朗讀,反復讀)。

師問:誰來把你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生1:我喜歡這一句:“翠鳥喜歡停在水邊的葦桿上,一雙紅色的小爪子緊緊地抓住葦桿。”

師問:她讀得怎么樣?你聽出了翠鳥美在哪里了嗎?

生答:挺不錯的,我聽出了小爪子的美。

師問:你能不能想她一樣讀一讀?

(師適量找?guī)孜粚W生讀一讀,并進行評讀)。

師問:還有喜歡其它句子的同學想讀一讀嗎?

生答:我喜歡的是這一句:“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下面,長著一張又尖又長得嘴?!?/p>

師問:哦,你喜歡的是這一句,同學們覺得這位同學讀得怎么樣?

生答:我覺得不夠好,聽不出翠鳥的美在哪里。

師問:那你認為怎樣讀才能讀出它的美呢?

(師適時指導)。

(師適時指導:在讀的時候要突出顏色的詞語)。

師:同學們讀得這么好,如果能把他背下來,那就更棒了,準備幾分鐘再合作背誦。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師:我們知道,翠鳥不僅美麗而且還很機靈,課文里面哪些自然段描寫了翠鳥的機靈的?快找一下。

生:第二三自然段。

生1:它一動不動,注視著泛著微波的水面,等待著小魚游到水面上來。

生2:盡管機靈,還是難以逃脫翠鳥銳利的眼睛。

生3:翠鳥叫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一眨眼,又輕輕地落在葦桿上了。

師引導:說到這里,老師有個問題。

出示句子:

翠鳥叫聲清脆,愛在水面上飛。

翠鳥叫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

師:自己讀一下,多讀幾遍,看哪一句讓你讀得更有感覺,讀得更明白。

生:我覺得“翠鳥叫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备谩?/p>

師:能說說原因嗎?

生1:我覺得這一句中多了“貼著”和“疾飛”,讓我更感覺到翠鳥飛得快。

生2:我覺得這一句寫得更具體更詳細。

(師生一起來做,從動作模仿中耕形象地了解“貼”和“疾”的含義)。

師順勢引導:你看,正因為作者描寫時用詞用得如此準確,我們才能這么形象的看到翠鳥抓魚時飛翔的樣子,所以我們在平時的寫作或說話的時候,就要學習作者的這種方法。

師:還有其它讓你感覺到翠鳥機靈的句子嗎?

生1:只有葦桿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

生2:翠鳥蹬開葦桿,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貼著水面一下子飛遠了。

師:一聽到這一句,老師又有問題了。

出示句子:

?翠鳥離開葦稈,很快地飛過去。

?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

師:同學們可以讀一讀這兩句,然后跟你的同位說說你更喜歡哪一句,并說說為什么。

(給時間學生交流)。

師:好,現在誰覺得只告訴同位還不夠,還想跟全班同學說說的?

生1:我覺得第二句更好,因為第二句感覺更形象。

生2:我喜歡第二句,因為用到了比喻。

生3:我也喜歡第二句,好像已經看到了翠鳥飛的樣子,飛得很快。

師引導:不錯,我們在讀著這句話時仿佛已經看到了翠鳥捕魚時飛的樣子,像箭一樣飛過去,你看多形象??!同學們再讀幾遍,再感受一下。

(三)延伸教育。

(給時間四人小組討論,讓學生抒己見)。

生1:不對,小鳥是我們的朋友,我們不應該把他關起來。

生2:小鳥是屬于大自然的,我們不能剝奪它的自由,她會很可憐。

生3:小鳥跟我們一樣需要自由,這樣它才會幸福。

……。

三年級翠鳥教案教學設計篇十四

《翠鳥》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組的一篇精讀課文。該組以“愛護周圍環(huán)境”為專題,從不同角度描寫了人類與動植物之間的故事?!洞澍B》這篇課文形象生動地介紹了一種生活在水邊的翠鳥,在描寫它的外型特點和活動特點的同時,呼吁人類要與動物和諧相處。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翠鳥、葦稈”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和說明,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培養(yǎng)學生愛護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是了解翠鳥外型和動作上的特點。教學難點是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為了上好這堂課,我準備了生詞卡片、掛圖、課件、投影儀。

【作為教師除了備好教材外,當然還要了解和研究我們的教學對象學生?!?。

二、以人為本,說學情。

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聰明活潑,思想活躍,敢于提出問題,敢于向書本挑戰(zhàn),具有極強的創(chuàng)新意識。因此,在教學中,要給學生提供張揚個性的平臺,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識,享受到學習的快樂。

三、靈活多樣,說教法與學法。

(首先,我來說說教法)。

本文是一篇優(yōu)美的精讀散文,優(yōu)美的語句比較多,因此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我將采用“情境教學法”、“多媒體展示法”、“導讀法”等教學方法。

(其次,說說學法)。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因此,我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主要引導學生運用“品讀感悟法、自主合作法”等方法進行學習,通過讀讀、劃劃、找找、寫寫等,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能力。

四、多元解讀,說流程。

(如何應用這些教學方法,展開教學流程呢?)我打算將本課的教學分為兩個課時,下面就第一課時做詳細的介紹,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初讀課文,來整體感知文章大意,并重點品讀翠鳥外型美這個部分,同時讓學生嘗試模仿課文的表達手法來寫一寫身邊的小動物。

(第一環(huán)節(jié),激發(fā)情趣,導入新課)。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

課堂伊始,我點擊播放根據課文插圖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看圖并思考:在生活中你見過這種鳥嗎?你覺得這只鳥漂亮嗎?你們誰家里有養(yǎng)鳥的?養(yǎng)的是什么鳥?揭示課題《翠鳥》。

(第二環(huán)節(jié),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首先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本課的生字新詞,可以多讀幾遍。隨后,檢查他們的預習情況:課件出示生字詞,請學生以開火車的方式認讀生字并組詞,我適時給予糾正讀音,引導他們理解詞語的意思,并指導形難字的書寫。

2、接著,我讓學生再讀課文,并思考:課文寫了翠鳥的哪些特點?帶著問題,引導學生共同來感知課文內容。在這里,我指名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檢查他們讀文情況的同時,引導學生初步感知課文主要寫的是翠鳥的外形美和動作美。

(第三環(huán)節(jié),品讀欣賞,體會感悟)。

閱讀教學,“讀”占鰲頭。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蹦菫榱俗屵@一對話更加深入,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我將引導學生讀中感悟,讀中品味,讀中想像,把學生帶進文本。所以這個環(huán)節(jié)我是這樣設計的:

1、我讓學生再讀課文第一個自然段,想想這段中從哪幾部分描寫翠鳥的外型,寫出了翠鳥的哪些特點?請同學們在相關的詞句旁邊寫下批注,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2、在學生充分自讀的基礎上,我先讓學生小組內進行交流,再引導學生對文章中的重點詞句展開討論,并匯報。

3、根據學生的匯報,我適時引導他們抓住重點句:“它的顏色非常鮮艷,頭上的羽毛像橄欖色的頭巾,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并通過觀察圖畫、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著重從:“橄欖色”、“翠綠色”、“淺綠色”、“赤褐色”等表示顏色的關鍵詞中去體會翠鳥顏色鮮艷的特點。同時也引導學生來重點學習:“它小巧玲瓏,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下面,長著一張又尖又長的嘴”,抓住關鍵詞語:“小巧玲瓏”、“透亮靈活”、“又尖又長”等,引導學生體會翠鳥的形狀特點。從而來品味作者筆下翠鳥的美。

(第四環(huán)節(jié),回歸整體,進行總結)。

總結課文時,我讓學生先說說學習本節(jié)課后的感受?待學生交流完我適時總結學法,并讓學生模仿本文的表達手法寫一寫身邊的小動物。

(第五環(huán)節(jié),拓展延伸,布置作業(yè))。

課文最后的一個省略號給了我們無窮探究的樂趣,帶來了無窮的遐想,現在,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繼續(xù)提出一些月球之謎,課外積極探究,小組長做好記錄,及時向家長、老師、同學匯報探究結果,為開展“月球之謎探究成果”展示會做好準備。

三年級翠鳥教案教學設計篇十五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理解18個詞語的意思。

2、能讀懂課文第2段是怎樣圍繞總起句把翠鳥的顏色寫具體的。并能背誦這一段。

3、了解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培養(yǎng)愛護小動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準本課14個生字的讀音,認清“巧”、“繡”、“紋”、“腹”、“襯衫”等字的字形,理解“葦稈”、“小巧玲瓏”、“鮮艷”等詞的意思。

2、讀懂課文第2自然段是怎樣圍繞總起句把翠鳥的顏色寫具體。

3、讀通課文,了解課文的大意。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

同學們見過翠鳥嗎?這種漂亮的水鳥就是翠鳥,又叫“叼魚郎”今天我們所學的課文,就是具體來介紹它的。

二、自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3、課文從幾方面介紹了翠鳥?

三、檢查自學情況。

四、學習1、2、兩段。

1、指導讀第1自然段,思考:這以自然段主要寫翠鳥外形一個什么特點?找出概括性的一個詞。

2、理解“小巧玲瓏”一詞。

3、文中哪些地方寫出它的小巧玲瓏?

4、用喜歡的語氣讀這一段。

5、翠鳥的外形不但小巧玲瓏,而且十分美麗。指讀第2段,邊聽邊標序號,思考:這一段主要告訴我們什么?用——劃出有關的一句話。用、、圈出這句話中最關鍵的一個詞。

6、反饋、小結:像“翠鳥的顏色非常鮮艷”這句話概括了一段話的意思,又放在一段話開頭,我們叫它總起句,“鮮艷”時這句話的中心詞。

7、讀2——4句:

從哪幾方面來介紹翠鳥羽毛的鮮艷?

作者是怎樣描寫各部分的羽毛的呢?投影句子,與原文比較:哪一處寫的好?為什么?

用喜愛、贊美的語氣讀好2——4句。

這3句與第1句是什么關系?

8、小結學法,學習“學習提示”最后一句話。

9、齊讀這兩段,用一句話概括這兩段意思。

五、指導書寫。

六、作業(yè)。

三年級翠鳥教案教學設計篇十六

學習第4自然段,體會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第4自然段,體會作者喜愛翠鳥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一)指名讀第4自然段。

(二)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三)指名讀有關句子。

1、我們真想捉一只翠鳥來飼養(yǎng)。

2、在翠鳥飛來的時候,我們遠遠地看著它那美麗的羽毛,希望它在葦稈上多停一會兒。

3、討論:為什么從這兩句話可以看出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第1句中想捉一只翠鳥來飼養(yǎng)。是我們的想法,前邊加一個真字體現出作者的真情實感,說明十分喜愛翠鳥,想好好地把它留在身邊飼養(yǎng)它。

第2句中遠遠地看是因為作者知道翠鳥很機警,怕驚擾它。希望它多停一會兒是因為想多看它幾眼,這正是作者喜愛翠鳥的真情實感的流露。

4、指名讀句子,要讀出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四)讓學生借助板書,分析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觀察方法。

教師引導學生依據板書分析作者的觀察順序,先看靜態(tài),主要觀察翠鳥的外形特點,色彩鮮艷小巧玲瓏;再看動態(tài),疾飛注視,蹬開、叼起、飛起......這一系列的動作觀察的仔細深入。

在描寫中,作者抓住翠鳥一動一靜兩方面的特點,既寫出了翠鳥的外表美,也寫出了它動作快捷捕魚本領高。一動一靜,恰到好處。這樣的描寫來源于作者按順序抓住特點的細致觀察,在寫作中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

(五)讓學生根據板書練習背誦。

板書設計:

外形:顏色鮮艷,小巧玲瓏。

活動:等魚貼、飛、停、注視等。

捉魚蹬、飛、叨、貼、飛喜愛。

住處:隱蔽。

教學后記:

文章很美,條理清楚,是指導學生寫好動物的范文,在學習時,我注意引導學生領會作者是怎樣有順序地生動地將翠鳥的外形、生活習性寫清楚的,為他們寫好動物做好準備。

三年級翠鳥教案教學設計篇十七

課文生動形象的介紹了翠鳥的外形和生活習性,字里行間流露出“我們”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1、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翠鳥的外形和生活習性的特點,感受翠鳥的美麗,激發(fā)學生喜愛動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通過查字典和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中的一些詞語。

3、學習作者觀察的順序和抓住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4、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1~3自然段。

1、抓住描寫翠鳥外形和活動特點的詞句,引導學生課文內容。

2、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及抓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3、學習理解詞語的方法。

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訓練的同時,有效滲透習作方法的指導,將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作能力融為一體,綜合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素質。

多媒體課件。

3課時。

第一課時。

1、你們喜歡小鳥嗎?(生:喜歡)你們認識哪些鳥?這節(jié)課老師要帶同學們去認識一種會捉魚而又長得非常漂亮的小鳥,它的名字叫翠鳥,又叫叼魚郎。在我國東部和南部許多地方都能見到。

2、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我們就帶著大家的提問,深入學習課文。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詞句,可以用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或同桌討論的方法來解決,解決不了的問題做上記號并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讀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3、檢查預習。

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學生讀、開火車讀、齊讀詞語。

4、齊讀課文,思考:課文從哪三方面寫了翠鳥的特點?相機板書:(外形活動住處)。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660627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