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語文教案(匯總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30 09:22:14
設計語文教案(匯總14篇)
時間:2023-11-30 09:22:14     小編:筆塵

教案的編寫應當注重反思和不斷改進,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在教案編寫過程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案模板,希望對大家編寫教案時有所幫助。

設計語文教案篇一

這是一篇狀物抒情的散文,充滿兒童生活情趣。深文細致地指寫了“我”老家的一口古老的水井,并且飲水思源,贊美了的自己的勞動給常來甜美歡樂的人們。

1、使學生了解勞動能給后代帶來甜美的歡樂,教育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

2、串連各段段意。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3、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難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背誦第三至七自然段。

1、學會結合下下文理解難句,理解課文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解題:“井”是什么?誰見過井?

從地面往下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洞壁多磚上藻磚石。)。

第一段(1-2)水井的外形和悠久的歷史。

第二段(3-7)井水的特點。

第三段(8)這口井給作者帶來的聯(lián)想。

1、指名讀,思考:這2個自然段分別介紹了中什么?

(一、井的外形,地點大小,形狀。二、井的歷史古老。)。

2、從哪些地看出水井的古老。

(“什么時候修成,已經沒有人能說清楚”、“被井絕磨出一道道深深的印痕。)。

3、齊讀課文第一段、思考段意。

討論后,打出幻燈投影:

第一段段意:在我家屋后的菜園里有一口小小的古的水井。

1、默讀第二段,思考;井水有什么特點?請你在文中劃出有關的詞語。

2、討論回答:井水的特點是:很清很甜,很涼。

(趴在井圖上,一顆一顆數(shù)映在水里的星星)。

(癡癡地,一面數(shù),一面心里想、、、、、、)。

處理課后閱讀思考(3)投影:

理解句子中帶點的詞語,想想句子的意思,讀體會。

“我一面數(shù),一面心里想:啊,這些星星,離得多遠!

多遠“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這句話的意思是:宇宙是很大的星星離我們是很遙遠的,這一點“我”是清楚的,所以用嘆號。井水的深度我們是不知道的。所有用問號。遙遠的星星,能很清楚地映在深深的井水中,說明井水很清楚。)。

4、有感情地朗讀這個自然段。

5、默讀第四、五自然段,思考、標劃。

井水為什么甜?通過什么事寫井水的甜?

(把含鹽量很少的深水,叫做甜水,課文是通過洗菜,洗大蘿卜這兩件事寫出井水的甜。)。

6、指名讀邊聽邊想:井水的甜美,給孩子們的生活帶來快樂是從哪些語句中體現(xiàn)了來的?

(嬉笑聲,白白胖胖的大蘿卜,頂著碧綠碧綠的櫻子。真是可愛極了。)。

7、全班有感情地朗讀4、5自然段。

8、默讀第6、7自然段,思考;作者通過什么事情表現(xiàn)井水的“涼”?

(通過井水浸過后的紅李子的味道,又脆又甜,還有一股清香,冰涼來渲染井水的涼。)。

9、有感情地朗讀6、7自然段。

10、齊讀第二大段,想想作者是通過什么來出井水三個特的?

(采用了有概括,有具體事例來源照井水的清甜涼。)。

11、思考回答:

這么了的井水給人們帶來了什么好處?

(飲用,澆灌、洗滌、浸涼水果,以及供孩子們觀賞。激發(fā)孩子們的求知欲望)。

12、有感情地朗讀第二大自然段,總結歸納段意。

第二自然段意:井水很清,很甜、很涼。

13、練習背誦第二自然段課文。

1、齊讀第三段,邊讀邊思考:

(1)看到這田井,使作者想到了什么?你們是怎么體會的?

(飲井不忘挖井人,贊美了給后代帶來甜美和歡樂的勞動,贊美了辛勤創(chuàng)業(yè)給后人帶來幸福的勞動人民)。

(2)為什么到現(xiàn)在,作者還在思念這口古井?

(飲水思源,飲水不忘挖井人,勞動者永遠受到后代人的懷念和敬愛。)。

2、歸納本段段意,投影:

我常想掘本井人的自己的勞動給后代帶來了甜美和歡樂。

主要內容。

(提示:先通讀一遍各段的段意,抓住體現(xiàn)觀要點的詞語,刪去重復的詞語,然后用恰當?shù)耐樳B貫的話把各段段意串連在一起,最的再讀一讀,看要點是否全。)。

本課的主要內容是:我家屋后的菜園里有一口小小的古老的水井,井水很清,很甜,很涼,給后代帶來了甜美和歡樂。

學習這篇課文,你有什么體會。

設計語文教案篇二

例:因(因為)(茵)(綠茵茵)。

平(平時)(坪)(草坪)不(不是)(懷)(懷抱)。

(1)太陽光芒射出初升的。

初升的太陽射出光芒。

(2)鮮艷的花朵草坪上開滿了。

草坪上開滿了鮮艷的花朵。

(一)塵不染(三)思而行(四)海為家。

(五)體投地(六)神無主(九)霄云外。

有關太陽光和太陽能的小知識。

太陽光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光源,它普照大地,使整個世界姹紫嫣紅,五彩繽紛。太陽可以說是所有生物的母親,有了太陽的照耀,地面才富有生氣,才會有疾風勁吹、江水奔流、花開果熟,生物才能生生不息。

太陽能是太陽以電磁輻射的形式向宇宙空間發(fā)射的能量。太陽能的開發(fā)和利用對人類的生活與生產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地球上處處皆有太陽光,人類可直接對其進行開發(fā)和利用,無須運輸。其次,開發(fā)、利用太陽能不會污染環(huán)境,它是最清潔的能源之一。最后,對于人類來說,太陽能是用之不竭的能源。

設計語文教案篇三

《假如》是一首兒童詩,借助“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和殘疾人發(fā)自內心的關愛。它從獨特的兒童視角展開,富有深厚的情感積淀,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每一位兒童都是一名詩人?!蔽覀儜斂吹?,兒童與詩歌有著緊密的血緣關系。作為教師,應當積極引導,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

1.知識與能力目標:會認“良”等九個字,會認會寫“尋”等八個字,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

2.過程和方法目標:通過自主、小組合作和游戲等識字方法,提高學生的識字水平;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使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并且在讀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有關愛他人、關愛環(huán)境、關愛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1.識字和寫字。

2.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從而對課文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讀悟結合,理解文意。

設計語文教案篇四

一、欣賞圖畫,選擇畫作局部,口頭說明內容。

(一)教師展示圖畫,介紹經歷。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它是我國繪畫的無價之寶。在它問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無數(shù)收藏家和鑒賞家把玩欣賞,也是后世帝王權貴巧取豪奪的目標。它曾輾轉飄零,歷經劫難,五次進入宮廷,四次被盜出宮,演繹出了許多傳奇故事。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穿越時光隧道,回到宋代社會,體會一下《清明上河圖》展現(xiàn)的宋代生活。

(二)學生選擇局部,口頭說明。

現(xiàn)在讓我們來仔細看一下這幅圖上有什么?選擇一個局部,用自己的話對你看到的景象做出說明。

(設計意圖和教學建議:用圖片將學生引入情境,讓學生試圖用自己的語言說明畫作內容,可以和后面學習本文語言特點的時候作比較,讓學生體會這篇文章語言的特點:準確典雅,條理清楚。)。

二、閱讀“提示”,討論學習目標,確定學習方法。

(一)學生瀏覽課文,明確說明對象特征,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師提出自讀要求1:本文的說明對象是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用跳讀法在文中篩選出主要信息。

(二)結合“閱讀提示”和前面三課的學習經驗,分組討論,確定本課學習目標和方法。

明確:1.學習目標:弄清本文說明順序,注意到說明方法的使用,注意作者的遣詞造句即說明語言的特點;2.學習方法:瀏覽全文和細讀課文;抓關鍵語句。

(設計意圖和教學建議:學生用快速瀏覽和勾畫關鍵詞句的方法,對說明對象有了整體把握,隨后教師不必急著進入學習,建議首先引導學生閱讀“閱讀提示”,回憶過去三篇課文的學習,自己來確定學習目標和方法,這樣有利于形成說明文成熟的閱讀策略。)。

三、瀏覽課文,明確文章內容,理清說明順序。

(一)學生用瀏覽的方法,找出各段中心句,概括各段主要意思,進而理清說明順序。

教師提出自讀要求2:作者介紹了這幅畫哪些方面的信息?在文中勾畫批注:找出各段中心句,概括主要意思。

學生勾畫各段中心句及主要意思后將文章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段介紹這幅畫作的創(chuàng)作背景,引出本文說明對象。第二段介紹了作者張擇端及其創(chuàng)作動機,強調了畫作“夢回繁華”的主題。第三到五段,具體介紹《清明上河圖》的基本情況和主要內容、藝術特點和社會價值。

(二)學生判定全文說明順序,并細讀第四段,判斷局部說明順序。

學生明確:全文采用邏輯順序介紹《清明上河圖》各方面的情況,第四段采用空間順序介紹畫作的主要內容。條理清楚,結構嚴謹。

(設計意圖和教學建議:學生用瀏覽全文和勾畫中心句的方法,對課文內容有了全局印象就能夠理清說明順序。由于第四段說明順序的特殊性,學生對課文重點也有了關注意識,為下面提出細讀任務作鋪墊。)。

四、細讀課文,學習說明方法,品味說明語言。

(一)瀏覽全文,勾連文題,理解本文中心,確定閱讀重點。

教師提出自讀要求3:哪些內容是作者介紹的重點?作者是根據(jù)什么確定說明的重點的?讀題,在文中勾畫批注,找出與題目相呼應的句子。

學生明確:畫面的內容是作者介紹的重點,即第四段。“夢回繁華”的意思是指這幅畫表現(xiàn)了作者夢回故土,懷念繁華生活的心情,“繁華”即是這幅畫的內容所表現(xiàn)的主題,也是本文說明畫作的重點和靈魂。

(設計意圖和教學建議:教師繼續(xù)提出任務,學生采用瀏覽課文和勾畫關鍵句的方法,理解題目含義,明確課文重點,為下面的細讀課文做準備。)。

(二)細讀課文第四段,辨別說明方法,體會其作用。

教師提出自讀要求4:在書上批注第四段的說明方法及作用。

學生明確:第四段主要用了摹狀貌的說明方法,著力描摹畫面的整體和細節(jié),再現(xiàn)了它所描繪的社會生活,使說明更形象更清楚。

學生明確:1.在說明盧溝橋的時候,也用到了摹狀貌的說明方法。通過描摹盧溝橋欄桿上千態(tài)萬狀的獅子,說明中國石拱橋“造型優(yōu)美”的特點。2.恰當使用說明方法才會使說明更準確更清楚。無論是中國石拱橋造型的優(yōu)美,還是《清明上河圖》畫面的繁華,用摹狀貌才能使說明更形象清楚,所以說明方法的選擇是由說明對象的特點決定的。3.摹狀貌的方法給說明語言增添了生動性。

(三)瀏覽全文,辨別說明方法,體會其作用。

學生明確:課文還用到了多種說明方法,如列數(shù)字使說明穩(wěn)妥準確,給讀者以明確的印象;引用使說明更有權威性更可信;打比方使說明更通俗更形象。

(設計意圖和教學建議:判斷說明方法及作用是本單元學習的重點,同時為體味說明語言的生動性作鋪墊。前面幾課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掌握了方法,讓學生結合具體句子進行練習不是難事。)。

(四)瀏覽全文,細讀第四段,體會本文語言風格的不同,總結語言特色。

教師提出自讀要求6:查看自己在書上關于說明方法的勾畫批注,思考不同。

的說明方法使語言呈現(xiàn)出怎樣不同的特色。

學生明確:本文語言既平實準確又生動典雅。例如列數(shù)據(jù)使說明更準確穩(wěn)妥,使語言顯得更準確、平實;打比方、引用和摹狀貌增添了語言的生動性,引用更使文章語言有底蘊有文氣。

教師提出自讀要求7:重點品讀第四段,勾畫:哪些詞句讓你體會到了內容的“繁華”和語言的典雅?對照學習課文之前同學們介紹畫面內容的語言體會。

學生明確:1.本文語言具有一般說明文的特點,即準確平實。例如用列數(shù)據(jù)舉等說明方法使說明更準確具體;2、本文語言也體現(xiàn)了說明語言的多樣性,如生動典雅。這主要體現(xiàn)在摹狀貌和引用、打比方等說明方法使用上。打比方增強了文章的生動性,引用古典文獻增強了文章的文化底蘊。特別是第四段為了說明畫作內容表現(xiàn)的“繁華”,大量使用四字詞語描摹畫面內容,再現(xiàn)北宋時代的繁榮生活景象,更使得文章的語言生動典雅,富有古典文化氣息。而我們自己的語言一是缺乏條理,二是缺乏文氣。

教師點撥:對于一幅中外聞名的古名畫,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用富有古典文化氣息的語言不僅增強了文章生動性,更是與說明對象相契合。

(設計意圖和教學建議:對學生來說,語言的學習是一個重點也是難點。結合說明方法的學習來體味語言的不同特點,學生學習語言就是由表及里,既直觀又深刻的。既從表面上結合具體句子看到語言特色的不同,也從內在體會到為什么語言會呈現(xiàn)出這種不同,避免學生機械地記憶語言特點,不能學以致用。)。

五、課堂小結,布置閱讀任務,進行課外拓展。

設計語文教案篇五

1.準備好演講稿,做到材料合適,觀點明確。

2.演講時要做到語氣、語調適當,姿態(tài)大方。

3.演講時要注意感情恰當,增強表現(xiàn)力。

1.重點:寫好演講稿,讓演講有說服力。

2.難點:(1)根據(jù)題目,選擇合適的材料,例舉生動的故事。

(2)注意停頓、重復或者輔以動作,增強演講的表現(xiàn)力。

名人演講的視頻。

一、激趣導入。

1.出示一段名人演講的視頻。

2.學生交流體會或感悟。

3.導入口語交際——演講。

二、師生交流。

1.出示演講的題目。

科學讀書鍛煉身體健康飲食

2.請選擇一個話題進行演講,怎樣才能演講更精彩呢?請大家交流觀點。

3.學生交流,老師提煉觀點。

(1)演講的內容要精彩——事例多有代表性、引用名言警句、語言要真摯等。

(2)演講的水平高超——態(tài)度要和藹、巧妙注意感情渲染、輔以動作等。

4.出示一段演講稿,學生評析。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古語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是人類精神的糧食。

我是在讀書中享受藝術美,享受其帶來的無窮樂趣。我可以暢游在書的海洋里,坐著輕舟在三峽中勇進,去感受李白“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喜悅,也可以漫步于塞外廣漠的草原之上,去領略王維所點燃的直沖云霄的孤煙,欣賞那動人且讓人流連忘返的“長河落日圓”,還可以欣賞“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陽”如此壯闊的岳陽樓。

5.學生交流演講稿的特色之處。

(1)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很有感染力。

(2)富有文采,讓人感受到演講稿的深刻內涵。

(3)觀點明確,事例較多,有說服力!

三、準備演講稿。

1.分小組進行。

2.各人整理演講稿的內容與提綱。

3.整理好事例、警句等。

四、現(xiàn)場演講。

1.每小組選取一人進行演講。

2.設立評委打分。

3.評委點評演講者的優(yōu)點與不足之處。

4.公布演講比賽的成績。

五、教師總結。

1.生活中離不開演講,演講能夠讓陳述的觀點更加明確,讓表達的意思更加鮮明。

2.演講時的注意點。

(1)語言通俗易懂,不要生硬,書面化。

(2)速度要慢,有感情,要能夠讓聽眾理解。

(3)增加排比句,以渲染氣氛,強化感情,引起聽眾的共鳴。

(4)服飾要整潔,不要五顏六色。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演講是生活中很重要的口語交際,因此要密切聯(lián)系生活指導學生會寫演講稿,并學會一些演講的技巧,做到學以致用。另外,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要想方設法地從細節(jié)入手,給他們指明方向。

2.創(chuàng)設情境,是口語交際訓練的一種形式。在這情境里,要引導學生全員參與,擔負不同的角色。其次,圍繞“演講”引導學生點評,讓他們發(fā)現(xiàn)演講的特點以及存在問題,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這樣便能迅速提高學生的演講水平。

設計語文教案篇六

教學目的: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人工馴良的馬和天然野生的馬的特性。

2、學習對比的寫法。

3、理解課文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

重點難點:

1、重點:

(1)理解人工馴良的馬和天然野生的馬的特性。

(2)學習對比的寫法。

2、難點:理解課文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解決生字詞(讀一讀寫一寫)。

覷鬣剽悍疆場馴良勇毅窺伺迎合瘡痍枉然闊綽觀瞻。

妍麗庇蔭遒勁獷野畸形顎骨慷慨以赴相得益彰有過之無不及。

2、朗讀全文,思考課后研討與練習。

二、導入。

2、導語。

馬是人類忠誠而高貴的朋友。當你看到一匹拉著車的馬喘息著默默地走過的時候,你是否會想到在廣漠的草原縱情奔騰的成群的野馬,它們的生存狀態(tài)不同,外形、性格也迥然不同,你注意到了嗎?下面我們一起研討布封的《馬》,大家一定有所收獲。

三、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課文寫了兩種不同生存狀態(tài)下的馬,找找看課文那些地方各寫了那一種馬?

明確:第一部分(12)寫人類馴養(yǎng)的馬。

第二部分(35)寫天然野生的馬。

2、討論:人工馴養(yǎng)的馬有什么特性?從課文中找出這些詞語。

明確:(1)無畏的精神,勇毅,慷慨以赴,興奮鼓舞,精神抖擻,耀武揚威。

(2)馴良的性格,克制,屈從,舍己從人,迎合,無保留地貢獻著自己,舍棄生命。

3、天然野生的馬有什么特性?從課文中找出這些詞語。

明確:(1)美質:動作的自由,自由自在的生活,既不受拘束,又沒有節(jié)制,因不受羈勒而感覺自豪,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強壯、輕捷和遒勁,充沛的精力和高貴的精神。

(2)美德:絕不兇猛,豪邁而獷野,互相眷戀,依依不舍,和平生活,欲望既平凡又簡單不互相妒忌。

(3)美貌:身材高大而身體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勻稱、最優(yōu)美,它的頭部比例整齊,卻給它一種輕捷的神情,而這種神情又恰好與頸部的美相得益彰,高貴姿態(tài),它的眼睛閃閃有光,并且目光十分坦率;它的耳朵也長得好,并且不大不小,它的鬣毛正好襯著它的頭,裝飾著它的頸部,給予它一種強勁而豪邁的模樣;它那下垂而茂盛的尾巴覆蓋著、并且美觀地結束著它的身軀的末端。

四、問題探究。

1、文章在描述馬的外在特征時,用了其他七種動物作比較。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通過比較突出的描寫馬的身體是大自然的杰作,盛贊馬的高貴姿態(tài)。

明確:(根據(jù)課文內容描述,言之成理即可)。

五、體驗與反思。

1、馬是人類忠誠而高貴的朋友,但是人是不是馬的朋友呢?

明確:人對馬是養(yǎng)育訓練驅使奴役......馴養(yǎng),馬成為人的奴隸。不僅如此,人還用鞍轡羈絆約束它,用銜鐵馬刺鐵釘殘忍地禁錮它,使它們渾身的姿態(tài)都顯得不自然。更悲慘的是有些人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擺闊綽,壯觀瞻,給馬戴上黃金鏈條,把馬的項鬣編成了細辮,滿身蓋著絲綢和錦氈,侮辱馬性,使馬成了人類的玩物。

2、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這句話?

明確:首先,教育一詞是擬人化用法,指的是人類對馬的馴養(yǎng)。其次,以喪失自由而開始指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料,被人喂養(yǎng),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覓食;以接受束縛而告終,包含兩層含義:(1)指馬被套上韁繩,披上鞍轡,戴上銜鐵,釘上蹄鐵;(2)指馬從思想上接受服從的觀念,服從成為馬的天性。文章用這一句話概括了人類對馬所做的一切,表達了作者對馬的深刻同情。同時也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六、小結。

這是一篇介紹馬的科學小品,也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學的筆調,描繪了馬只兩種生存狀態(tài)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在無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著的馬匹的由衷贊美,對被人養(yǎng)育經過訓練供人驅使的馬的深刻同情。

七、作業(yè)。

1、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一、二題。

2、反復朗讀,體味歐化語言。

3、學習本文寫法,課外仔細觀察動物的活動,寫一篇以動物為主角的散文。

八、教學后記。

設計語文教案篇七

1、認識“烏”、“鴉”等9個生字,會寫“可”、“石”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通過朗讀感悟“烏鴉急著找水—喝不著水—想辦法喝水—喝著水了”這一系列的變化過程。能用“漸漸”說句子。

3、明白遇到困難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

識字、寫字。

:明白遇到困難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

:生字卡片。

1、范讀課文;

2、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1、組織討論,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

2、梳理問題;

3、識字,出示生字卡。

4、總結。

5、寫字,教師巡視檢查指導。

1、自由讀;

2、讀你最喜歡的段落;

3、想一想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

4、說為什么。

1、說說你自己遇到了那些困難,然后又是怎樣解決的。

2、評一評誰的注意或者是辦法最好。1、指名讀。

2、開火車、做游戲。

1、分大組搶答老師的提問;

2、提出一兩個認為重要的問題;

3、大組互問,同組人合作學習。

通過提出問題,解答問題來理解課文內容。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設計語文教案篇八

一、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出現(xiàn)的生字生詞,并能正確讀寫運用。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

3、讀懂課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情趣。

4、品味、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并能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大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并能用課文的語言向大家介紹。

2、品讀詞句,體會比喻句的妙用。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或有關草原的影片。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到過草原嗎?或是見過草原嗎?它是什么樣的?和我們書中寫的一樣嗎?誰能把自己知道的告訴老師。(生談自己的見聞)。

2、師簡介草原及其民俗民情。

二、學生自己讀課文,進入學習。

1、檢查自學情況。

(1)生字掌握情況:檢查讀音、字形、組詞。

(2)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容?(主要寫了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

(3)激趣:如果讓你當小導游向大家介紹一下那兒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行嗎?

三、再讀課文,準備介紹材料。

1、把自己想向別人的景物作上標記,要想想它們有什么特點。

2、讓學生自己當導游,在小組里介紹,然后選代表上臺介紹(可讓學生利用掛圖)。

景物分為:自然風光。

民族風情。

要求:先說你想介紹什么?再作具體介紹,還可以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教師根據(jù)課文內容和學生介紹的情況,相機作板書:(板書附后)。

3、教師過渡總結:

聽了他的介紹,你認為草原的自然風光美嗎?(很美)美在哪呢?我們來仔細體味一下老舍爺爺是怎么樣描寫的。(讀第一自然段)在自己喜歡的句子旁作旁注,想想為什么喜歡這些句子。

(1)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著重體會作者的心情)。

(2)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想象草原美景)。

(3)四面都是小丘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理解比喻句的妙處)。

(4)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輕輕流入云際。(理解、品味句子意思)。

(5)在這種境界里無限的樂趣。(聯(lián)系生活談感受)。

在理解上面句子時,在讓學生懂得句子的意思,懂得這樣表達的好處,可以借助圖片和以往的生活經驗,發(fā)揮想象,仔細品味,進一步領略草原的美景。

4、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并試著背誦這一段。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剛才我們聽了小導游的介紹,知道了草原的自然風光,現(xiàn)在我們再美美的讀讀一讀,享受一下這美麗的風光。

2、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二、我們知道了那里不但自然風光很美,而且民族風情也很有趣。誰來當導游給大家介紹一下。生讀2至5自然段,討論交流后,請一個學生介紹民族風情,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介紹,相機板書。(板書附后)。

1、聽了他的介紹,你覺得這里的民族是一個什么樣的民族?(熱情好客)從哪里體會到的?讀一讀有關句子,仔細體味一下,談談自己的看法。

(1)來到幾十里外歡迎遠客。

(2)在汽車左右和前面引路。

(3)許多人從幾十里外來看望客人。

(4)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端進來大盤手抓羊肉。

(5)姑娘、小伙子為客人們表演。

以上這些都說明了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

2、體會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

三、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1、有感情讀課文。

2、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1)比喻句的用法: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讀一讀,讓學生談談它的好處。

(2)指導學生反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課文的語氣特點。(要求用歡快、喜悅、贊嘆的語氣來讀)。

四、拓展訓練。

1、讓學生以導游的身份結合課文里的語言,介紹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

2、讓學生根據(jù)課文的描述,分角色表演歡迎遠客,盛情款待,聯(lián)歡話別等場面。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設計語文教案篇九

1.學習本課的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盤旋、城磚”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魄。

3.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魄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以及對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雄偉的氣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課時

作為一名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做到精講多練,把課堂的自主權交給學生,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積極倡導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探究式學習方法。本課教學設計我是本著以讀為主,以練為輔的教學理念進行構思。四年級的學習過程是逐漸從中年級過度到高年級的過程,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迅速,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時,采用了以讀貫穿全文,邊學邊練的學習方式有效地鞏固學生對知識的識記深度,通過小組討論、匯報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學習中掌握知識點,在課堂上攻破難點。設計本課時,我還著重考慮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積累,通過分析學習本課的知識點,提高讀文賞詞的語文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從而更好地完成新課標理念下的三維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1.學習本課的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盤旋、城磚”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3.指導學生圖文對照,培養(yǎng)觀察能力。

1.學生談談對長城的認識。

2.學生自由補充。

3.老師給以肯定。

4.板書課題,齊讀。

。

1.第1自然段:遠看長城蜿蜒盤旋,如同長龍。(第一幅圖)

2.第2自然段:近看長城高大堅固。(第二幅圖)

3.第3自然段:由長城聯(lián)想到古代偉大的勞動人民。

4.第4自然段:長城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

1.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詞語。

2.學習會認的字。

3.學習會寫的字。

4.學生書寫。(重點點撥:隔、磚、旋等字)

1.出示第一幅圖:說說這幅圖是從什么地方觀察長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2.出示第二幅圖:

(1)這幅圖與第一幅圖有什么不同?

(2)從圖上你看到了什么?

3.對照課文,讀課文。

(1)小聲朗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課文。

(2)聯(lián)系課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2.老師畫出圖畫,讓學生指出相應的地方。

垛子:指城墻頂部外側建筑的兩米多高的齒形墻。

瞭望口:指齒形墻凹下來的部分。

射口:指齒形墻上用來射箭的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魄。

2.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魄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以及對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3.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1、板題: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長城》一課。

2、欣賞圖片:學習課文前,我們先來欣賞長城的景觀。(ppt)

3、談感受:欣賞了圖片,你有什么感想呢?

4、激趣:長城——中華民族的象征,是中華兒女的驕傲。你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評價一下長城嗎?(學生說)

(一)齊讀句子

1.讀(ppt: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2.質疑:從哪兒可以看出長城的氣魄雄偉呢?

1.自由讀1.2自然段,思考問題:從哪兒可以看出長城的氣魄雄偉呢?

2.交流匯報:

(1)長——(ppt)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

這是一個(比喻句),把(長城)比作(長龍)。

(ppt圖)理解“蜿蜒盤旋”:隨山勢而走向

——一萬三千里:這里運用了(數(shù)字說明),山海關在河北省,是長城的起點,嘉峪關在甘肅省,是長城的終點。

(ppt)長城經過了甘肅、寧夏、陜西、山西、內蒙古、北京、河北等省市,全長一萬三千多里。

(2)(ppt第一自然段)齊讀:你能讀出這樣磅礴的氣勢嗎?

(3)過渡:遠看長城如長龍,那么,近看長城,又有什么特點呢?

(4)高大堅固

——建筑材料:巨大的條石、城磚筑成

——寬:五、六匹馬可以并行

——高大:兩米多高的垛子

——堅固:城臺(屯兵和傳遞信息)、垛子、瞭望口、射口

3.小結:學習了1.2自然段,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自由發(fā)言)

4.齊讀:把這種雄偉的氣勢讀出來。

1.過渡: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作者浮想聯(lián)翩,誰來讀讀第3自然段(指名讀)

2.作者想到了什么?(勞動人民)

3.(ppt)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建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

(1)此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啟下

(2)找出句子中的動詞:站、踏、扶——說明作者已經身臨其境到了長城。

(3)站在長城上,想起了(勞動人民),此時此刻,作者內心充滿了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4)小結:對啊,作者被長城的雄偉氣魄震撼了,民族自豪感與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步一步地抬上陡峭的山嶺)

(2)這可是兩三千斤重的巨大條石呀,勞動人民是那么的艱辛呀。

(3)請讀句子:(ppt)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4)思考、交流:(ppt)

*“多少”表示(無數(shù))。

*勞動人民為了修建長城付出了(血汗和智慧)。

*“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突出了(長城之長)。

*“才”在這里表示長城的建成是(很不容易)。

*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無限贊嘆)之情。

(5)小結:在如此落后的條件下,勞動人民卻能修建出這氣魄雄偉的、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長城,你想對勞動人民說什么呢?(自由發(fā)言)

(6)讓我們鬧喊對勞動人民的敬意,再讀讀這句話。(齊讀)

1.為什么說長城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自由發(fā)言)

2.請大家一起讀這句話。

(ppt)——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氣魄雄偉的長城是勞動人民的血汗與智慧的結晶,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這真是一個偉大的奇跡呀。

1.搜集一些有關長城的故事、傳說和圖片資料,進行交流。

2.搜集我國的文化遺產資料,了解我國偉大的文化遺產,豐富自己的知識。

設計語文教案篇十

教學要求:

1、學習生字,了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學寫植物特點的方法。

2、能體會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感。

3、激發(fā)學生對石榴的喜愛,對大自然的喜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體會文中優(yōu)美語句,知道作者介紹石榴的順序。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生字,掌握生字的音、形、義。

2、能體會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能自己探索、學習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明確目標:

小朋友們,今天那,老師和大家一起到一個新的王國去作客,愿意去嗎?

看什么王國?(出示掛圖)石榴王國的小主人來歡迎大家了,大家高興嗎?

到了石榴王國你們想知道些什么?(學生質疑,個別回答,教師歸納)你們有什么辦法解決同學提出來的問題嗎?(學生自由回答,教師歸納:通過閱讀課文去解決它們)。

是啊!同學門在課文中能得到你們想要的答案。

二、民主導學,整體感知:

1、學習字詞。

(1)(出示生字)要讀通課文,先得看看這些新朋友你認識了多少?你怎么認識的?

會的學生教讀,不會的直接出示拼音讓學生讀。

指名讀,齊讀。

(2)出示兩會生字、詞。(齊讀)。

你在讀課文時覺得課文中還有一些詞語讀不準的可以再看看課后拼音。

2、過渡:這些生字詞、回到課文中去,你還認識嗎?(學生自由說)別說大話,想自己先練讀練讀嗎?請小朋友讀準生字詞,讀通句子。你覺得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一會兒我們來比一比!看那位小朋友讀得最好!

3、學生自由練讀,教師巡回察看。

4、檢查自讀情況。

(1)課文一共幾小節(jié)?

(2)請四位小朋友來讀課文的四個小節(jié),其余小朋友認真聽,看看他讀得怎么樣?(如有讀不準的字、詞、句,教師相機打斷糾正)。

(3)(學生評價)你最欣賞他讀的那些句子或者那些句子你還可以讀得更好?可以說說理由。(教師相機把難讀句子讓學生讀一讀)。

走近看,仿佛是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

熟透了的石榴高興地笑了,有的笑得裂開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滿滿的子兒。

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開綠黃色的葉子向外張望,向人們報告著成熟的喜訊?!?。

三、再讀課文,學生討論。

小節(jié)過渡:同學們確實讀準了生字詞,讀通了句子,看來這次來石榴王國作客已經有了收獲。那么,課文究竟是怎樣介紹石榴娃娃成長的呢?有沒有小朋友知道?(有可能部分同學知道,有可能都不知道)你們是自己讀懂解決,還是就老師告訴大家。(引導學生自己閱讀解決問題,教師巡回查看)。

1、課文怎樣介紹石榴娃娃成長的?

(1)小組討論。(小小組學習)。

(2)指名回答。(邊回答邊送石榴標簽)。

(3)請拿到標簽的小朋友上臺,那位小朋友根據(jù)石榴生長過程給他們排排隊。(請小朋友上來排序,在不斷調整中排正確)。

2、請小朋友把石榴標簽貼在黑板上。

3、那位小朋友連貫的說一說石榴生長的過程。(學生進行說話訓練)。

4、過渡:石榴娃娃都在為你們喝彩呢!多么可愛的石榴娃娃啊!我們一起在把課文來讀一讀吧。

四、檢測導結,指導寫字:

1、同學們你們看看那些生字難寫的?

(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指導,教師重點指導兩個字訊、嚼,教師范寫)。

2、指導學生開始描紅。(教師來回查看,隨時對不符合要求的學生進行指導)。

五、作業(yè)。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理解擬人化的寫法。

3、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寫法,品嘗一種水果寫一段話。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明確目標: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16課讀――(學生讀課題,石榴)。

2、課文中的詞語你讀熟了嗎?(出示詞語)老師來驗收一下吧。

馳名中外紅白相間晶瑩透亮酸溜溜甜津津。

3、課文中的短語你能讀好嗎?(出示短語)。

郁郁蔥蔥的綠葉火紅的石榴花。

笑得咧開了嘴瑪瑙般的子兒。

同學們生字記住了,詞語又讀得這么好,肯定是多讀了書的結果?,F(xiàn)在,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到了棗莊,讓我們一起去石榴園看看吧!

二、民主導學,精讀訓練。

1、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說說都看到了些什么?

2、指名交流。

3、看到石榴樹的葉子。

葉子怎么樣?你是從哪讀到的?

(板書:嫩綠郁郁蔥蔥)請你來讀一讀。齊讀。

4、看到石榴樹的花。(體會石榴花的美)。

(1)你看到了怎么樣的石榴花?

(2)出示:到了夏天,郁郁蔥蔥的綠葉中,便開出一朵朵火紅的石榴花?;ㄔ介_越密,越開越盛,不久便掛滿了枝頭。走近看,仿佛是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

(3)指名交流。

花顏色美:火紅(板書:火紅)。

(老師聽出來了,你看到了火紅的石榴花,你覺得火紅的石榴花怎么樣?)。

花開得多、開得盛:一朵朵、密、盛、越開越……滿、不久。

(誰也看到了這么多的石榴花?你能給大家來讀一讀嗎?)。

花開得生機勃勃(鼓足了勁兒)你能讀出這股勁兒嗎?

花的形狀像小喇叭(板書:小喇叭)。

(4)指導朗讀,讀出花開得多,開得盛。齊讀。

5、體會石榴果的可愛(在石榴園里,你還看到了什么?)。

(1)出示句子:熱鬧了好一陣的石榴花漸漸地謝了,樹上結出了一個個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長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綠色,逐漸變得青中帶黃,黃中帶紅,最后變成一半兒紅,一半兒黃。

(2)讀這句句子,找出表示先后順序的字或詞。(先是、逐漸、最后)。

(3)劃出橫線:青綠色――青中帶黃――黃中帶紅――一半兒紅,一半兒黃。

(出示圖片)請你來排一排:先是逐漸最后。

(4)可不可以把這幾個詞語調換一下順序?(不可以,為什么)。

你看,作者觀察得多仔細,用詞多準確哪。他抓住了事物的生長順序。(先后出示小卡片:仔細觀察、按照順序)。

(5)指名讀,讀出先后的順序。

(6)你還看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熟透了的石榴高興地笑了,有的笑得咧開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滿滿的子兒。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開綠黃色的葉子向外張望,向人們報告著成熟的喜訊。

大聲地讀一讀,體會體會,說說你看到了怎樣的石榴娃娃?

(可愛)笑、咧開了嘴、笑破了肚皮、急切、扒開、張望、報告。

他們?yōu)槭裁葱Π??為什么這么高興(開心)?。繛槭裁催@么急???(板書:高興地笑)。

作者怎么會把這些石榴娃娃寫得這么可愛呀?(喜歡石榴)。

你看,作者喜歡這些石榴娃娃,他把石榴當成了人來寫了。讓我們也帶著這股高興的勁兒來讀一讀這句話吧。

(7)你看,把石榴娃娃當成了人來寫,寫得多可愛啊,多有趣?。?/p>

現(xiàn)在,讓我們把小動物也當成人來寫,你也能寫幾句這么有趣的句子嗎?

出示句子:花叢中的小蝴蝶開心地揮舞著翅膀,招呼著同伴去參加歌舞會。

天空中的小鳥()。

(8)再次齊讀第三自然段。

6、體會石榴子的可愛、美。

(1)出示句子:這時,你摘下一個石榴,剝開外皮,只見瑪瑙般的子兒一顆顆緊偎在一起,紅白相間,晶瑩透亮。取幾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頓時感到清爽無比。

(2)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樣子、色彩美(出示紅白相間的子兒理解):瑪瑙般的子兒一顆顆緊偎在一起,紅白相間,晶瑩透亮。

(板書:紅白相間,晶瑩透亮)。

(請你來讀一讀,讀出石榴子兒的樣子,顏色的美)。

味道美:酸溜溜、甜津津的。(板書:酸溜溜甜津津)。

(誰也讀到了這股酸溜溜、甜津津的味道,請你來讀一讀。)。

(3)齊讀。

三、檢測導結:

1、石榴不僅葉子――(可愛)、花、果,里面的子兒也――(板書:可愛美)你看,作者抓住了石榴的可愛、美的特點,按照順序(指卡片)把《石榴》這篇課文寫得多生動啊。我們在寫一樣事物的時候也要學著抓物事物的特點。(出示:抓住特點)。

2、同學們,今天的棗莊之行結束了,你有什么收獲嗎?

四、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選擇自己喜歡的句段背下來。

3、選擇自己喜歡的水果,畫一畫,再仿照第四自然段寫一段話。

4、找一找你身邊美的事物,試著用幾句話寫寫它的美。

設計語文教案篇十一

1、學會d、t、n、l四個聲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學會d、t、n、l與單韻母拼讀音節(jié)及帶聲調拼讀音節(jié)。

3、認識5個生字,會讀兒歌。

導入:

今天,有四個聲母要開個聯(lián)歡會,為我們準備了精彩的節(jié)目,大家想不想看???

生:想!

師:第一個節(jié)目叫做:敲隊鼓。小朋友知道隊鼓是什么樣子的嗎?

生:……

師:我們可以看一看書本上的圖。這就是小隊鼓了。誒!在敲隊鼓的時候啊,有一只小隊鼓敲得特別帶勁兒de、de、de、de,觀眾們啊就一定要認識它,它呢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聲母d。

生:……

師:在讀它的時候要輕一些,短一些。大家一起跟著老師來讀。

生:……

師:d的樣子怎么來記呢,小朋友們又要動腦筋想辦法了。

生:……

師:噢!小朋友們這么快就想出辦法來了?。ㄗ笙掳雸Addd,小鼓一敲ddd)

師:老師怎么覺得這個聲母這么面熟啊,好象前面學到過似的,請小朋友們幫老師來想一想。

生:……

師:噢!原來和b點像,可是它們不一樣,右下半圓是bbb,左下半圓是ddd。那么請小朋友們來寫一寫d,它是在四線格的上格和中格,先寫半圓再寫小棒,寫法和b也不一樣,b是先寫小天線,再寫半圓的。小朋友們要記清楚。

師:觀眾們認識了d之后呢,d就想找?guī)讉€好朋友一起玩,大家看,聲母d找到了哪些好朋友啊?(出示da、de、di、du)請小朋友們來拼讀。(指名)

生:……

師:第二個節(jié)目開始了,叫做:小魚跳舞。輪到它跳舞了,小魚活蹦亂跳的,可高興了。我們就來學一學,跳舞的小魚t。我們一起來讀。

生:……

師:讀的時候要輕短。大家再來一遍。

生:……

師:在四線格里寫的時候要先寫豎彎,然后再寫橫。小朋友們練一練。

生:……

生:……

師:好,小朋友們很能干,方法也學會了,我們以后自己就能認識很多拼音了。

師:現(xiàn)在呢,兩個節(jié)目已經表演完了,這些字母演員們啊要休息一下,它們就自己去找朋友了,d和t跟帶聲調的a、e、i、u交上了朋友。(出示)

師:有這么多,小朋友們會念嗎?

生:……

設計語文教案篇十二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其中的8個。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讀中感悟疊詞的表達效果,會說類似的疊詞,并積累疊詞。

4.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森林的作用,教育孩子保護自然、保護環(huán)境,并努力為綠化祖國作出貢獻。

1.識字、寫字。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森林的作用。

2課時

1.認識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森林是各種動物的家,初步了解森林的作用。

1.識字、寫字。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森林的作用。

掛圖、生字詞卡片。

1.小朋友們,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一課呀?

2.學生齊讀。

3.你們知道,小樹、小草、幫了山爺爺什么忙嗎?

4.許許多多的小樹圍在一起,就成了森林。森林是什么樣的呢?小朋友們看。(出示掛圖)

5.小朋友們你們在森林里都看到了什么?

6.小朋友們,你們想對森林說什么呢?

7.指導讀課題。

1.教師范讀,學生一邊聽一邊找生字。

2.反饋找生字的情況。

3.認讀生字。

4.朗讀課文。

5.學生自由讀,把課文讀通順,并找找文中哪兒描寫的是森林,哪兒描寫的是大家向森林問好。

1.文中哪幾自然段寫的是森林呢?

2.學生反饋,教師出示句子。

一棵樹,兩棵樹,好多好多樹。手挽手,肩并肩,一片綠色的海洋

3.指名讀,其他學生評議。

4.引導學生做動作,理解手挽手,肩并肩。

5.出示掛圖再次感知森林的樣子。

6.這句話中海洋指的是什么呢?

7.指導朗讀。

8.誰向森林問好了?

9.反饋他們各說了什么?

10.引-導學生在小組內自由讀它們說的話組長可以安排角色朗讀。

11.反饋的情況。

12.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讀了課文,你知道了森林有什么作用。

13.集體反饋。

1.自由大聲地讀課文。

2.指名認讀生字并組詞。

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9.森林,你好

小動物的家

森林 擋風沙

儲雨水

教后感

1.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讀中感情疊詞的表達效果,會說類似的疊詞,并積累詞語。

4.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孩子保護自然、保護環(huán)境,并努力為綠化祖國作出貢獻。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森林的作用。

生字卡片,人類破壞造成的自然災害圖。

1.小朋友們,你們還記得有誰向森林問好了嗎?

2.它們都說了什么呢?

3.教師小結森林的作用,然后導入新課:小朋友們,森林幫我們這么多忙,可是,卻還是有人向可愛的森林伸出了可怕的手。(出示圖片)

1.讓學生自由地說說自己的觀后感想。

2.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森林呢?我們不能做什么?

3.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適當?shù)男〗Y,教育孩子保護森林、保護環(huán)境、植樹造林。

1.出示讀一讀,說一說練習。

2.學生自由大聲讀。

3.指名讀。

4.學生討論、區(qū)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5練習說:好______好______的______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

2.開火車認讀。

3.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漢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讓學生自己說說在書寫這些字的時候,該注意什么。

5.學生寫字,教師個別輔導。

6.作業(yè)展示,集體評議。

7.互相批閱生字,一起修正,爭取寫得更好。

抄寫生字。

設計語文教案篇十三

1.了解文藝性政/lw/論文的特點。

2.學習辯證分析豐富的人生體驗的思維方式。

3.品味語言的哲理性。

文藝性政/lw/論文的特點和語言的哲理性。

.課件或小黑板。

讓學生熟讀課文,從感性上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其次教師加以理論上的指導了解文藝性政/lw/論文的特點。以此合作探討語言的哲理性,加深對哲理語言的理解,提高語文閱讀能力,達到學習目標。

有人說過:當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時,那你必然也會錯過月亮和星星。關鍵是你應該如何對待錯過。(板書課題及作者。)

介紹作者。(出示.課件1)

劉心武,當代作家,四川成都人。1977年發(fā)表短篇小說《班主任》獲首屆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要求:記住作者及作品。)

(出示.課件2)

師范讀課文,學生自主完成下列題目。

1.熟讀課文,識記字詞。

2.了解本文的.寫作內容。

3.找出文章中富含哲理的語句。

4.比較和其他文體的異同。

1.找出不理解的語句,小組內交流。

2.說說讀完本文后的感受,同位交流。

設計語文教案篇十四

《船長》一文講述了哈爾威船長在“諾曼底”號客輪遭到“瑪麗”號大輪船猛烈撞擊即將沉沒的時候,鎮(zhèn)定自若,指揮60名乘客和船員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脫險,自己卻屹立在船長崗位上,隨著客輪一起沉入了深淵,歌頌了哈爾威船長忠于職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1、通讀全文,初步了解全文內容,能夠簡單復述故事情節(jié)。

2、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簡單分析哈爾威船長的形象。通過朗讀和感悟課文片段的練習,讓學生感受哈爾威船長忠于職守、舍己救人的精神。

其中,目標3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第一課時中我安排三讀:一是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通順,掃除字詞障礙。二是檢查讀,指名學生分段讀課文,其間,重點指導讀好幾個外國人名、地名、船名,通過聯(lián)系生活實際、聯(lián)系上下文、等方法初步理解“肇禍、屹立”等詞語的意思。三是默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了解段與段之間的聯(lián)系。最后,布置作業(yè),抄寫詞語。

下面重點談談第二課時的教學:

(一)把握人物品質,直奔文章中心

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通過上午的學習,哈爾威在你心目中是怎樣的一名船長。通過這樣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使學生整體把握人物品格,為后文教學奠下感悟的方向。

(二)品詞析句,體會精神

接著,組織集體交流,重點討論以下語句

1、哈爾船長站在指揮臺上,大聲吼道:“大家安靜,注意聽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后,必須把60人全都救出去!”

引導學生聯(lián)系前后文,緊緊抓住“吼”字指導學生感悟,讀懂當時的危機和慌亂,體會船長在大難臨頭時的沉著與鎮(zhèn)定。通過剖析哈爾威的吼聲,使學生進一步豐滿船長舍己救人的精神。

2、船長與洛克機械師、大副的對話

我分二個層次進行:

(1)質疑:哪個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

聯(lián)系前文“必須把60人全都救出去”,再讀讀這句話,你有什么話要問船長?引導學生聯(lián)系第五自然段,體會船長下達了死命令是為了控制混亂的場面,保證讓更多的人逃生。

(2)分角色朗讀,體會這組簡短那有力的對話。

3、船長哈爾威屹立在艦橋上,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隨著輪船一起沉入了深淵。人們透過陰森可怖的薄霧,凝視著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這組句子的教學,圍繞為什么人們安全獲救而船長卻沒有逃生徐徐沉入大海而展開,努力營造一種悲壯的、凄慘的美,進而感悟船長舍己救人的光輝形象。

(三)、心靈碰撞,激發(fā)情感

通過一段相似的錄像場景,使學生從形象上感知,災難發(fā)生時的慌亂與可怕,進而理解船長的鎮(zhèn)定、忠于職守、舍己救人是使本次災難減少到最低點的主要原因。然后借助紙筆,拉近時空的距離,讓學生與哈爾威展開心與心的交流。

(四)、形象升華

通過這是一名忠于職守、舍己救人、視死如歸的船長和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的誦讀,力圖使哈爾威船長的形象能深入學生的心靈。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663984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