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不懂就要問教案(熱門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30 09:25:11
不懂不懂就要問教案(熱門17篇)
時間:2023-11-30 09:25:11     小編:翰墨

教案中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資源等要素的安排。教案的編寫要考慮學生的學習風格和興趣愛好,設計符合他們的教學活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質(zhì)量教案范文,供大家參考學習。

不懂不懂就要問教案篇一

1、會認“誦、例”等11個字,掌握“背、圈”這兩個多音字,理解“私塾、霎時、戒尺、鴉雀無聲”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練習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及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課文。

3、體會遇到問題要積極面對,不懂就要問的學習方法。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學習孫中山刻苦讀書,勤學好問的精神。

生字詞卡片。

2課時。

1、(出示孫中山先生的畫像)這位偉人,大家認識嗎?他就是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

2、師簡介孫中山先生生平事跡。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介紹孫中山先生少年時候?qū)W習生活的課文。揭題:不懂就要問。

4、齊讀課題,質(zhì)疑問難: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課文講誰不懂?哪兒不懂?要問誰?“不懂就要問”是誰說的?他為什么要這樣說?……)。

1、教師范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勾畫出“生字伙伴”。

2、合作交流:

師:這些生字你認識幾個?請“小老師”教同學們讀一讀,爭取把字音讀準。生讀生字,相互指正。

3、以小組形式向全班展示學習情況,評選“識字大王”。

4、出示生字詞卡片,分組識字競賽。

2、指名分讀課文正音。(指導朗讀:示范讀、指名讀、齊讀)。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礎上,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同座互相交流后,舉手回答。(這篇課文記敘的是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里讀書,為了弄懂書里的意思而大膽向先生提出問題的故事。)。

1、借助多種識字方法識字。

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用熟字帶生字的方法識字等。

2、寫字比賽:教師范寫,學習新筆畫,引導書空筆順。學生練習后,自薦寫字,并評獎。

1、抄寫寫字表一遍。

2、背誦自己喜歡的課文一段話。

不懂不懂就要問教案篇二

教學目的:

1、讓學生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掌握本課的生字。

3、讓學生理解糊里糊涂、私塾、搖頭晃腦的意思。

4、通過學習這篇課文讓學生養(yǎng)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抓住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讓學生學習。

教學難點:

讓學生懂的不懂就問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方法:

朗讀法、調(diào)查法。

學法指導:

指導學生自讀自晤,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問。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認讀生字。

1、讓學生借助拼音讀認讀生字。

2、說說在生活中哪里見到過這個字。

3、給認讀生字組詞。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讓學生自己試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圈起來。

2、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內(nèi)容。

3、教師點評。

三、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讓學生說說在生活中哪里見到過這個字。

3、讓學生口頭組詞。

4、分析生字的寫法。

四、指導書寫。

板書設計:

不懂不懂就要問教案篇三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介紹東南亞的地理位置的基礎上,進一步介紹東南亞的地形特點,聯(lián)系東南亞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分析影響城市和人口分布的條件和因素,目的是提高學生讀圖分析能力和學習地理知識的一般方法,培養(yǎng)學生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最后介紹東南亞是世界華人華僑最集中的地區(qū),為東南亞經(jīng)濟建設和我國經(jīng)濟建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為了學生更好地了解東南亞,教材又介紹了東南亞發(fā)達的旅游業(yè)。

教學構(gòu)思:

本節(jié)教案的設計緊緊抓住這一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以學生活動為主,重視學生的參與,既復習舊知又引入新內(nèi)容。對其中比較容易出錯和難以理解的問題,教師給與相應的指導。最后引導學生進行必要的總結(jié),培養(yǎng)學生學習區(qū)域地理的方法。同時,教學設計將很多知識落實在地圖上解決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用圖、填圖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東南亞山河相間的'地形與城市分布;

2.華人華僑對東南亞地區(qū)和我國經(jīng)濟建設的貢獻;

能力目標:

根據(jù)圖和相關資料,分析東南亞地形對城市分布的影響,初步學習分析一個地方河流對城市分布的影響。

情感價值目標:

通過學習華人華僑對我國經(jīng)濟建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樹立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1.山河相間和城市分布。

2.華人華僑集中的地區(qū)。

教學難點:

理解地形與河流對城市的影響。

教學方法:

討論法、讀圖分析法。

教學準備:

讓學生收集關于東南亞圖片。

自制cai課件。

學習過程:。

復習提問:1.東南亞由哪兩大部分組成?

2.東南亞是處于哪些大洲和大洋的“十字路口”?

學生回答:略。

引入新課:今天我們接著來學習東南亞的其他情況。

屏幕顯示:課題:東南亞。

屏幕顯示:東南亞地形圖。

教師引導:請找出中南半島上的河流有哪些?

學生回答:略。

教師小結(jié):中南半島河流主要有紅河、湄公河、湄南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

屏幕演示:描出這幾條大河。

教師提問:這些河流大部分發(fā)源于哪里?流向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略。

教師小結(jié):這些河流大多發(fā)源于北部山地,自北向南流。

教師提問: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學生討論:略。

教師小結(jié):中南半島上山脈大多由北向南延伸,且地勢北高南低,造成河流也南北延伸,自北向南流。

總的來講,中南半島上是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屏幕顯示:東南亞地圖。

教師引導:學生結(jié)合東南亞地圖,找出河內(nèi)、金邊、萬象、曼谷、仰光等城市。

教師提問:這些重要城市分布與河流有什么關系?

學生討論:略。

教師小結(jié):中南半島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河流下游的平原或河口三角洲。

學生回答:略。

教師小結(jié):

城市名稱。

附近大河名稱。

所在國家名稱。

河內(nèi)。

紅河。

越南。

金邊。

湄公河。

柬埔寨。

萬象。

湄公河。

老撾。

曼谷。

湄南河。

泰國。

仰光。

伊洛瓦底江。

緬甸。

教師補充:河流上下游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討論: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利與弊?(分正方和反方)。

討論過程:略。

屏幕顯示:華人與華僑的貢獻。

教師引導:從材料中你得到什么啟發(fā)?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jié):廣大的華人、華僑既為東南亞的經(jīng)濟發(fā)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也為我國經(jīng)濟建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同學們應當努力學習,振興我國經(jīng)濟,吸引更多的華人華僑回國投資。

屏幕顯示:東南亞豐富的旅游資源圖片(柬埔寨吳哥窟、緬甸仰光大金塔等等)。

學生展示:收集的圖片。

教師小結(jié):東南亞豐富的旅游資源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我國也有豐富的旅游資源,我們應大力開發(fā)旅游資源,提高國民收入。

小結(jié):中南半島上具有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特點,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勢平坦,交通便利,農(nóng)業(yè)發(fā)達,大多數(shù)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東南亞是世界上華人華僑集中的地區(qū),廣大的華人華僑為東南亞和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都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東南亞豐富的旅游資源也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東南亞。

三、山河相間和城市分布。

1.地形與河流: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2.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四、華人、華僑集中的地區(qū)。

1.華人、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qū)。

2.豐富的旅游資源。

教學反思:

新課程要求我們不僅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點燃學生的心靈之火,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正確的觀念和健康的情感。本節(jié)課通過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踴躍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使學生體驗到成功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知識的掌握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懂不懂就要問教案篇四

1、認識11個漢字,掌握2個多音字,積累有新鮮感的詞句,使用工具書或根據(jù)上下文弄清詞語的意思。

2、默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大意,和同學交流對這件事的看法。

3、懂得“不懂就要問”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不懂就要問”的好習慣。

1、認識11個漢字,掌握2個多音字,積累有新鮮感的詞句,

2、默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大意,和同學交流對這件事的看法。

懂得“不懂就要問”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不懂就要問”的好習慣。

一、談話導入。

1、你在學習中有沒有遇到過不懂的問題?當你遇到不明白的問題的時候都是怎么處理的?

學生自由表達。

預設:問家長、問老師、小組討論、上網(wǎng)學習、查字典等。

2、同學們的學習途徑可真多,我想這也正是同學們學習優(yōu)秀的原因。

可是在很久以前,那時候的小朋友卻沒有我們這么好的條件。今天老師帶領大家認識一個人,看看他是怎樣學習的。

課件出示:走近人物——孫中山。

常識提示:孫中山,廣東香山人,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家。190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提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學說,1911年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孫中山是怎樣學習的呢?讓我們聽讀課文,了解一下。注意:在聽的時候,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畫出新鮮感的詞句。

2、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動筆圈畫出有新鮮感的詞語。

三、生字認讀,讀準字音。

2、出示生字指名領讀。

3、去掉拼音,小組同學進行“你指我認”的活動。

4、重點認讀“段、練、戒、厲、楚”等生字。

6、開火車讀準字音,也可以開火車組詞。

7、剛才在聽讀和自讀課文時,你畫出了多少有新鮮感的詞語,跟本小組同學交流一下吧!

8、老師找到了這些詞語,請你談談自己的認識,你可以說一下詞語的意思或者是造個句子。

出示詞語:搖頭晃腦鴉雀無聲糊里糊涂咿咿呀呀連連點頭私塾戒尺。

學生根據(jù)詞語進行解釋或造句。

四、讀文見義。

導學:讀了課文,你知道以前的.私塾是怎樣上課的嗎?看看課本上是怎么說的。

1、出示課文第一段內(nèi)容,學生自讀。

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讀書。那時候上課,先生念,學生跟著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樣。學生讀熟了,先生就讓他們一個一個地背誦。至于書里的意思,先生從來不講。

(你喜歡這種學習方式嗎?讀出你的情感來。)。

隨文識字:了解多音字“背”的用法。

2、課文中具體寫孫中山讀書的情況的是哪一部分?圈出來,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預設:

讀書流程圖。

孫中山背誦學過的功課。

先生圈出要學的新內(nèi)容。

先生教讀要學的新內(nèi)容。

孫中山回座位練習背誦。

你覺得這種學習方式怎么樣?枯燥乏味。

隨文識字:了解多音字“圈”的意義和用法。

3、在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孫中山有沒有放棄學習?他學得怎么樣?

預設:

從“先生聽了,連連點頭?!薄白x了幾遍,就背下來了?!薄耙蛔植宦┑乇沉顺鰜?。”等地方可以看出孫中山學習是非常勤奮的。我們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勤奮好學。但是孫中山學得不明白——糊里糊涂。根據(jù)上下文理解“糊里糊涂”的意思:認識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處于模糊不清的狀態(tài)。

不懂不懂就要問教案篇五

知識與能力:

1、學會“要、時、著、思、很、講、把、面、怕”9個字,會認“懂、那、背、剛、勇、答、題”7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練習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及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課文。

教具:生字詞卡片、實物投影儀

課時:1~2課時

基礎備課個性備課

1、師:孫中山是我國的國父,是個很有學問的人,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他小時侯上學的事情。

2、板書課題,讀題。

1、教師范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勾畫出“生字伙伴”。

2、合作交流:

這些生字你認識幾個?做“小老師”教同學們讀一讀,爭取把字音讀準。

3、以小組形式向全班展示學習情況,評選“識字大王”。

4、出示生字詞卡片,全班認讀。

1、再讀課文,標出自然段。

2、同坐合作讀第一段和第二段,評選最佳合作小伙伴。

3、學生充分朗讀第三段,重點指導:“他想‘這樣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鼓起勇氣說:‘先生,您剛才讓我背的這段話是什么意思?請您給我講講吧!’”體會孫中山先生勤學好問的精神。

5、小組交流,全班交流,評選勤學小星星。

如果你以后遇到不懂的問題,你會怎么辦呢?

1、借助多種識字方法識字。

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用熟字帶生字的方法識字等。

2、寫字比賽:教師范寫,學習新筆畫,引導書空筆順。學生練習后,自薦寫字,并評獎。

不懂不懂就要問教案篇六

學習目標:

1.能讀準生字的字音。

2.讀懂課文一、二自然段。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目標2。

教學準備:小黑板、生字卡。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在學習上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不懂的問題,你會怎樣做呢?

2.今天我們要學習15課《不懂就要問》。課文講誰不懂就問,他問誰呢?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自由讀課文,要求劃出生詞,讀準生字字音,標出自然段。

2.正音:孫、誦是平舌音;涂在“胡里胡涂”中讀輕聲。

多音字:晃、背、呆。

3.匯報所畫生詞。

4.分自然段讀課文。

三、讀懂課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劃出不懂的詞語或句子。

2.理解私塾:舊時私人(家庭、宗族或教師自己)設立的教學處所。

3.學生在私塾里讀書與我們現(xiàn)在有什么不同?

a.內(nèi)容不同。認識《》。

b.教師方法不同。

4.齊讀這一段。

四、讀懂課文第二自然段。

1.默讀,思考:孫中山來到學校,先做什么,接著做什么,后來又做什么?用波浪線劃出表示時間順序的詞語。

2.理解:

照例:按平常的做法。說明孫中山每天到校都是這么做的。

3.孫中山學習認真嗎?從那些詞可以看出。

4.孫中山對自己的學習滿意嗎?

5.“這樣胡里胡涂地背,有什么用呢?”“胡里胡涂”什么意思,如果我要把這句意思不變,后面把問號改成句號,應怎樣改。

6.用謙恭、誠懇的語氣讀孫中山的話。

五、達標測評。

1.齊讀課文一、二自然段。

2.查字典。

不懂不懂就要問教案篇七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詞。

2、理解課文內(nèi)容。認識到孫中山小時候在學習中不懂就問,勇于提出問題,在課堂上勤學好問的認真學習精神是值得學習的。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教育學生學習孫中山勤學好問的學習精神。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自制投影片。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初讀課文,讀準字音,了解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教學步驟:(略)。

第二課時。

教學任務:抓住勤學好問這條主線來理解課文內(nèi)容,通過讀書去感。

悟文章所說明的“不懂就要問”的道理。

教學步驟:

一、復習引入。

1、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你們都讀懂了哪些?還有哪些不懂?

2、齊讀課題。

二、導學。

1、孫中山對什么不懂,為什么孫中山會不懂,是他學習不認真嗎?學生仔細讀課文,去找出真正的原因。

2、學生匯報學習情況,教師出示投影: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讀書。先生,學生。孫中山背得。至于書里的意思,先生。

3、這句話說明孫中山學習怎樣?“流利”說明什么?下文還有哪些地方能說明這一點?孫中山自己卻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學生反復練讀孫中山想的和說的話,讀出當時孫中山的心理。

4、“壯著膽子”說明什么?孫中山提出問題后,同學們有什么反映?學生邊讀課文邊體會,勾畫相關詞句。

5、觀察圖畫,對比孫中山與同學們的表情差異。然后學生反復練讀課文,體會同學們害怕的心情。

7、討論練說:為了,孫中山寧可,也要站起來提問。

8、先生聽了孫中山的話后,態(tài)度有了什么變化?指名讀課文。指導學生注意讀出先生前后語氣的變化。投影:

先生不但,而且。學生思考討論:先生的態(tài)度為什么有這么大的變化?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

9、出示投影: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學生反復讀這兩句話,相互談一談自己讀出了什么感覺來?然后在全班交流。

三、悟道,練說。

學生各抒己見,充分發(fā)表意見。教師小結(jié):孩子們,現(xiàn)在你們知道為什么不懂就要問了吧,為了弄清道理,不懂就要問。學生再一次大聲朗讀課題。

四、總結(jié)。

孩子們,如果你在學習上遇到了不懂的地方,那就要像孫中山那樣勇敢地提問,做到不懂就要問。這樣,才能弄清道理,真正學到知識。

第三課時。

教學任務:記生字,練字形,輔導練讀。

教學步驟:(略)。

板書:

弄清道理。

不懂不懂就要問教案篇八

教學目的要求: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并繼續(xù)復習和鞏固看拼音寫句子的能力。

2.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孫中山小時候刻苦讀書、勤學好問的學習精神。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孫中山思考的問題和他回答同學的那兩句話,學習他勤學好問的精神。

理解課文最后一段中孫中山說的一句話:“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p>

教學思路:

首先讓學生認識孫中山,向?qū)W生簡單介紹孫中山的生平事跡,使學生對孫中山有個初步的了解,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本課的愿望。然后讓學生初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大致有個初步的印象,再抓重點語句逐段講解,來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孫中山“不懂就要問”的認真學習的精神。最后通過總結(jié)朗讀,加強對課文內(nèi)容的整體認識,并組織學生展開討論:你從孫中山勤學好問的故事中受到了什么教育?從而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也能養(yǎng)成“不懂就要問”的好習慣。

教學時要注意把識字教學融于講讀教學之中,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要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學詞。而且生字的教學也應有所側(cè)重。

教學用具:

孫中山的照片掛圖一張、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知道孫中山是誰嗎?(出示孫中山的大幅照片掛圖)。

教師簡介孫中山的生平事跡。

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小時候的一個故事。

二、揭示課題,初讀課文。

(板書課題)。

1.出示字卡“懂(d%ng)”,認識“懂”字,再齊讀課題。

2.讀題后,你們想知道些什么?(誰不懂向誰詢問?問明白了嗎?)。

3.下面,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問題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

(1)用“123……”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畫出生字新詞,然后借助拼音反復讀幾遍。

三、檢查初讀情況。

1.指名回答: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2.逐段指名朗讀,要求讀準字音,啟發(fā)學生評議、訂正。

3.教師范讀課文。要求:注意聽生字的讀音,同時看清字形。

四、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思考:

1.孫中山小時候在哪里讀書?(私塾)。

2.教師簡介“私塾”:是舊時私人設立的教學處所。一般只有一個教師,采用個別教學的方法,沒有一定的教材和學習年限。

3.那時候的私塾是怎樣上課的呢?畫出有關詞語。[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念--熟讀--背誦(不講)]出示字卡,認識“誦”字。

4.現(xiàn)在學校的老師是怎樣上課的?

5.討論:你認為是現(xiàn)在的學習方法好還是過去那種“只背不講”的做法好?為什么?

6.過渡:孫中山對私塾這種只管會背,從來不講書里意思的做法是怎樣對待的呢?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學習。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

1.全班齊讀第一自然段,理清私塾上課的情形。

2.導語過渡。

孫中山是怎樣對待私塾這種只背不講的做法的呢?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孫中山每天到私塾以后是怎樣學習的?有哪些詞語能表現(xiàn)他學習的情景。

2.出示字卡,認識“照”、“例”兩個生字。

3.“照例”是什么意思?(按照平常的做法,課文指每天都是這樣。)“流利”一詞說明了什么?(說明孫中山學習非常用心,是個勤奮學習的孩子。)。

4.先生聽后,有什么反應?這又說明了什么?表現(xiàn)“先生”動作的詞語有哪些?

5.小結(jié):孫中山每次都是認真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他讀書認真,功課完成得很好,老師也相當滿意。接著,先生又開始教課了,先生是怎樣教課的呢?畫出有關句子。

6.認識“圈”、“段”兩個生字。

7.結(jié)合上堂課所講的板書內(nèi)容幫助建立“前后照應”的知識概念。

上堂課我們通過學習第一自然段,知道了私塾上課的情形,這一自然段中哪句話又提到了這一內(nèi)容?(這就叫做“前后照應”。)。

8.孫中山為什么壯著膽子向先生提問?當時他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這說明了什么?(說明孫中山不滿足于只能夠流利地背誦,要求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9.指導朗讀。讀孫中山的話時要讀出那種渴求知識而又緊張不安的心情。

10.過渡:當孫中山壯著膽子向先生提出請求時,同學們表現(xiàn)得怎么樣?請看課文第三自然段。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本段。

2.看書中插圖,注意圖中同學們的眼神、表情,體會同學們一個個嚇呆了的樣子。

3.出示字卡,認識“呆”字。

4.孫中山大膽地向先生提問,同學們一個個都嚇呆了,課堂里霎時變得鴉雀無聲。這里的“霎時”是什么意思?(指時間很短)“鴉雀無聲”是什么意思?(形容沒有聲音,十分安靜。)。

5.過渡:先生又是怎樣對待孫中山的呢?

四、學習四-七自然段。

1.帶著過渡語中提出的問題默讀四-七自然段,并畫出有關的詞語和句子。

2.指名回答:當孫中山勇敢地向先生提出問題時,開始先生是什么樣的態(tài)度?

(1)“戒尺”是干什么用的?(舊時私塾先生對學生施行體罰時所用的板子,用來打?qū)W生的手心。)。

(2)出示字卡,認識“厲”字,“厲聲”是什么意思?(指聲音嚴肅而厲害)。

(3)小結(jié):當孫中山壯著膽子向先生提出問題時,同學們一個個都嚇呆了,先生也發(fā)怒了,說明在那個時候向先生提出這樣的請求是要準備挨打的。但孫中山仍然大膽地向先生提問,由此可見,孫中山對待學習多么認真,在學習上遇到不懂的問題,寧愿挨打,也要弄清。這是多么的不簡單呀!

3.先生的態(tài)度改變了嗎?先生為什么會改變態(tài)度呢?畫出有關語句。

歸納:通過孫中山“會背了”、“一字不漏地”背誦,說明正因為孫中山確實已經(jīng)完成了先生留的功課,他渴望進一步理解所背的文章內(nèi)容,而不是在課堂上無理取鬧,所以先生才改變了態(tài)度,破例給孫中山講解書中的內(nèi)容。

4.指導朗讀。

五、學習最后兩個自然段。

1.過渡語:孫中山不滿足于學習現(xiàn)狀,勇敢地向先生提出請求時,使全班同學都嚇呆了,同學們?yōu)槭裁磿槾袅四??(害怕先生的戒尺打自己的掌心)?/p>

2.難道孫中山就不怕挨打嗎?孫中山是怎樣說的?3.齊讀孫中山的答話。

4.理解句子:

(1)“學問”是什么意思?(知識)。

(2)怎樣才能求得真正的學問?(要學習就要學懂,不懂就該問個明白。)。

(3)孫中山為什么能做到“不懂就問”?(是為了弄清道理,求得真正有用的學問。)。

六、總結(jié)課文。

1.齊讀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孫中山小時候勤學好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

2.聯(lián)系實際,討論。

從孫中山勤學好問的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第三課時。

一、指名朗讀全文,用自己的話說說孫中山小時候是怎樣勤學好問的。

二、課后第二題作業(yè),指名讀題中的8個詞語,再齊讀,然后抄寫下來。

三、課后第三題作業(yè)。

1.先默讀思考。用直呼的方法熟練讀出題中的兩句話。

2.在熟讀直呼的基礎上,用漢字把句子寫出來。

3.集體訂正,再齊讀。

四、指導分析字形,記憶字形。

1.形聲字識記:懂、誦、例。

2.對比識記:圈-園保-呆段-設厲-歷。

3.在分析字形時,盡可能讓學生說出各自獨立的識記方法。

五、指導書寫。

1.重點指導“段”、“圈”、“懂”的結(jié)構(gòu)安排。

2.突出“圈”字中的“卷”,要與“券”區(qū)別開。

懂:左右結(jié)構(gòu),右上是“艸”,右下是“重”。

六、作業(yè):

每個生字寫兩遍,再組一個詞,當堂完成。

不懂不懂就要問教案篇九

1、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說說你懂得了什么。

2、找出你喜歡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讀。

3、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二、再讀課文,解決問題。

1、學生針對自己不懂的問題進行討論。

2、對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給以指導。

3、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讓學生理解“講解、糊里糊涂、搖頭晃腦的意思。

三、擴展活動。

1、說說孫中山不懂就問的好習慣對你有什么影響?

2、你平時在學習、生活中遇到不懂的問題是怎么做的?

四、小結(jié)課文。

說說你學習了不懂就問這篇課文之后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不懂不懂就要問教案篇十

1.會認“屠、蘇”等2個字,會寫“舊符”等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屠蘇”“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詞的意思,明白本首詩的大意。

4.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jié)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jié)、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不懂不懂就要問教案篇十一

1、學會“要、先、思、很、少、講、于、氣”8個字,會認“那、背、跟、著、答、怕、識”8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練習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及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課文。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遇到問題要積極面對,不懂就要問。

不懂不懂就要問教案篇十二

1、能識記8個生字;正確書寫6個生字。積累8個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想想為什么孫中山明知會挨打,還要向老師提問。

3、學習邊讀邊思考。

4、知道不懂就問是人的美德,更是學習的良好習慣。

學習生字,新詞。能在課文的語言環(huán)境中認讀。

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懂得不懂就問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板書:私塾。

師:想知道那時候孩子們在私塾里是怎樣讀書的嗎?

1、出示第二小節(jié),學生自由讀。

(1)這段話中有個生字寶寶,師指:誦(上面有拼音),集體拼讀。誰記準它的樣子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方法。(誦,可以采用熟字換部首的方法識記。)在書寫時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右上角最后一筆點不能忘。)我們寫寫這個字好嗎?(田字格指導書寫。)。

(2)私塾里讀書的情景怎么樣,誰讀給大家聽?

(3)他讀得很傳神,大家學著他的樣子齊讀一遍。

(4)簡單交流讀后的感受。

師補充、小結(jié):那時候的私塾老師一般都比較嚴厲,誰不聽話或不認真讀書,還會挨老師戒尺的打。上課時,學生大多不敢向老師提出問題。

2、出示課文第一節(jié):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讀書。

集體讀。

揭示課題:3.不懂就要問(“懂”用紅色和黃色粉筆書寫)。

師:指“懂”,誰做小老師領大家認這個新朋友?

指名讀課題。齊讀課題。

過渡:孫中山怎么敢問老師呢?我們馬上翻開課本,探個究竟,好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學建議:

(1)輕聲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讀通句子。

2、學生自讀。(師巡視,督促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

3、學習生字:段、糊、涂、但、厲、詳。

(1)這6個生字寶寶就藏在課文中,你都認識了嗎?我們開小火車認讀好嗎?

(2)出示:厲。

這個生字寶寶還有個孿生兄弟,出示“歷”,你發(fā)現(xiàn)他們的秘密了嗎?

(3)出示:糊。

誰能在這些生字寶寶中為“糊”找個好朋友?

男生讀“糊涂”(涂,輕聲)引出“糊里糊涂”(涂,揚聲)女生讀,集體讀。

(4)我們比賽,看誰把這六個字都能認準(卡片抽讀)。

4、我們把生字寶寶送到課文中,看看大家還認得他嗎?

指名五個學生按1、2節(jié);3節(jié);4~7節(jié);8節(jié);9、10節(jié)輪讀課文,隨機正音。

好,大家課文讀得很流利,我看哪位有心的小朋友邊讀邊思考這些問題了(指“自讀提示”)。

三、細讀課文,深入了解。

1、師:孫中山為什么要向先生提問?

生稍作思考,然后交流。

師:糊里糊涂是什么意思?如果不糊里糊涂呢?(學習反義詞)。

師:于是,他就(等學生接下去)?

生交流,師出示句子:于是,他壯著膽子站起來,問:“先生,您剛才讓我們背的這段課文是什么意思?請您為我們講講吧!”

指名讀。

孫中山怎么問老師的?“壯著膽子”問是怎么問呢?誰來壯著膽子問一問?(指名讀)。

師:不錯,你猶豫了一下,鼓足勇氣讀下去了。誰再來?

好,你提問時態(tài)度很誠懇,很尊重先生。我們一起來提問一次,好嗎?

你壯著膽子問老師時心情怎么樣?(體會孫中山此時緊張的心情)為什么緊張?(初步感受孫中山明知可能會挨打,但仍然勇敢地向老師提出問題的可貴精神。)。

2、當他提出自己的問題后,老師和同學又是怎樣的呢?再讀課文4~8節(jié)。

師:誰來說說同學們是怎么做的?

學生交流。

師:“搖頭晃腦念書”是怎么念?

出示:冬冬愛寫詩,作詩時搖頭晃腦,真像()。

指名填寫。

“課堂里霎時變得鴉雀無聲”是什么樣子的?誰來描述?

出示:教室里鴉雀無聲,連一根針()。

指名填寫。

誰能給“霎時”找個意思相近的朋友?

過渡:老師真的打?qū)O中山了?為什么?

生交流,師出示:孫中山說著,就把那篇課文一字不漏地背了出來。

指名讀(注意語調(diào))。

你為什么要重讀“一字不漏”?(體會孫中山是一個認真學習的好學生,因此,老師沒有用戒尺打他。)。

3、分角色朗讀課文4-8節(jié)。

過渡:既然孫中也怕挨打,那他為什么還要向老師提問呢?讀課文第9、10節(jié)。

學生交流后出示句子: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男女生輪讀句子。

齊讀句子。

交流感悟。

四、小結(jié)、拓展。

不懂就問是人的美德,更是學習的良好習慣。你平時遇到不懂的問題時是怎么做的?

拓展作業(yè):課后了解孫中山的其他故事。

不懂不懂就要問教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認識17個字,會寫9個字。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養(yǎng)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教具準備:

1、孫中山的相關資料。

2、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課前交流搜集的有關孫中山的相關資料。

2、今天咱們就來學習一篇孫中山小時候讀書的故事。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讀感知,合作識字。

1、同學們已經(jīng)掌握了很多識字方法,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解決。

2、小組合作,學習生字。

3、課件出示詞語卡片,教師檢查認讀情況。

(1)指名讀,讀的對就跟讀。

(2)全體同學齊讀詞語。

4、教師檢查生字。

(1)指名讀,并談談你是怎么記住這些字的?

(2)齊讀生字,重點強調(diào)易錯的字。

5、再讀課文,相信同學們一定會讀的更通順、流利,邊讀邊標出自然段。

6、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要聽準字音。

三、細讀課文,感悟表達。

1、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看看從課文中你知道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

2、交流:你讀懂了什么,從哪兒讀懂得,讀出來給同學們聽聽。

a、指名讀讀這段話。

b、你能這段話加上標點嗎?

c、讓學生反復朗讀這段話,體會句號和逗號的不同。

我們認識了逗號與句號,從現(xiàn)在開始再寫話時要正確地運用逗號與句號。

3、討論交流: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

(1)如果學生提出為什么“孫中山的提問把同學們嚇呆了,教室里頓時鴉雀無聲呢?”讓學生讀第1、4自然段,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

通過這兩段的學習,讓學生明白:在私塾里,從來沒有人敢向先生提問題,而且先生也很嚴厲。孫中山很聰明,在很短的時間能將老師要求背的書一字不錯地背誦出來。

(2)對于課文中不懂的地方你是怎樣做的?

(3)在以后的讀書過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你會怎么做呢?(會像孫中山一樣不懂就問)。

4、學習了課文,我們對孫中山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現(xiàn)在你有什么話想對他說呢?

四、讀者論壇全文,體會感情。

五、作業(yè)設計。

1、你還知道孫中山先生的哪些事?講給同學們聽聽。

2、你還想了解哪些偉人小時候讀書的故事?請搜集有關資料。

(以上作業(yè)可任選一題)。

不懂不懂就要問教案篇十四

1、教師范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勾畫出“生字伙伴”。

2、合作交流:

這些生字你認識幾個?做“小老師”教同學們讀一讀,爭取把字音讀準。

3、以小組形式向全班展示學習情況,評選“識字大王”。

4、出示生字詞卡片,全班認讀。

不懂不懂就要問教案篇十五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自己當成學生,創(chuàng)設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帶領學生融入故事情境,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讀課文。重點指導讀好三、四自然段,指導朗讀時可以讓學生扮演孫中山、私塾先生、同學,在體會人物內(nèi)心想法的基礎上讀句子,讓學生感悟?qū)O中山是個不懂就問、善于思考的孩子。遇到不懂的問題,你會怎么辦呢這個問題可以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路,給他們留下思考的空間,進行討論交流。

指導識記、寫字時,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識字能力,放手讓學生觀察字形,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將不同結(jié)構(gòu)的字分類識寫。教師則重點范寫,提示關鍵筆畫即可。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寫字,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不懂不懂就要問教案篇十六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并繼續(xù)復習和鞏固看拼音寫句子的能力。

2、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孫中山小時候刻苦讀書、勤學好問的學習精神。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理解孫中山思考的問題和他回答同學的那兩句話,學習他勤學好問的精神。

理解課文最后一段中孫中山說的一句話:“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p>

首先讓學生認識孫中山,向?qū)W生簡單介紹孫中山的生平事跡,使學生對孫中山有個初步的了解,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本課的愿望。然后讓學生初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大致有個初步的印象,再抓重點語句逐段講解,來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孫中山“不懂就要問”的認真學習的精神。最后通過總結(jié)朗讀,加強對課文內(nèi)容的整體認識,并組織學生展開討論:你從孫中山勤學好問的故事中受到了什么教育?從而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也能養(yǎng)成“不懂就要問”的好習慣。

教學時要注意把識字教學融于講讀教學之中,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要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學詞。而且生字的教學也應有所側(cè)重。

孫中山的照片掛圖一張、生字卡片。

2課時。

1、同學們,你們知道孫中山是誰嗎?(出示孫中山的大幅照片掛圖)。

教師簡介孫中山的生平事跡。

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小時候的一個故事。

(板書課題)。

1、出示字卡“懂(d%ng)”,認識“懂”字,再齊讀課題。

2、讀題后,你們想知道些什么?(誰不懂向誰詢問?問明白了嗎?)。

3、下面,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問題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

(1)用“123……”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畫出生字新詞,然后借助拼音反復讀幾遍。

1、指名回答: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2、逐段指名朗讀,要求讀準字音,啟發(fā)學生評議、訂正。

3、教師范讀課文。要求:注意聽生字的讀音,同時看清字形。

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思考:

1、孫中山小時候在哪里讀書?(私塾)。

2、教師簡介“私塾”:是舊時私人設立的教學處所。一般只有一個教師,采用個別教學的方法,沒有一定的教材和學習年限。

3、那時候的私塾是怎樣上課的呢?畫出有關詞語。[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念——熟讀——背誦(不講)]出示字卡,認識“誦”字。

4、現(xiàn)在學校的老師是怎樣上課的?

5、討論:你認為是現(xiàn)在的學習方法好還是過去那種“只背不講”的做法好?為什么?

6、過渡:孫中山對私塾這種只管會背,從來不講書里意思的做法是怎樣對待的呢?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學習。

1、全班齊讀第一自然段,理清私塾上課的情形。

2、導語過渡。

孫中山是怎樣對待私塾這種只背不講的做法的呢?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

1、指名讀,思考:孫中山每天到私塾以后是怎樣學習的?有哪些詞語能表現(xiàn)他學習的情景。

2、出示字卡,認識“照”、“例”兩個生字。

3、“照例”是什么意思?(按照平常的做法,課文指每天都是這樣。)“流利”一詞說明了什么?(說明孫中山學習非常用心,是個勤奮學習的孩子。)。

4、先生聽后,有什么反應?這又說明了什么?表現(xiàn)“先生”動作的詞語有哪些?

5、小結(jié):孫中山每次都是認真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他讀書認真,功課完成得很好,老師也相當滿意。接著,先生又開始教課了,先生是怎樣教課的呢?畫出有關句子。

6、認識“圈”、“段”兩個生字。

7、結(jié)合上堂課所講的板書內(nèi)容幫助建立“前后照應”的知識概念。

上堂課我們通過學習第一自然段,知道了私塾上課的情形,這一自然段中哪句話又提到了這一內(nèi)容?(這就叫做“前后照應”。)。

8、孫中山為什么壯著膽子向先生提問?當時他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這說明了什么?(說明孫中山不滿足于只能夠流利地背誦,要求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9、指導朗讀。讀孫中山的話時要讀出那種渴求知識而又緊張不安的心情。

10、過渡:當孫中山壯著膽子向先生提出請求時,同學們表現(xiàn)得怎么樣?請看課文第三自然段。

不懂不懂就要問教案篇十七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學會“要、先、思、很、少、講、于、氣”8個字,會認“那、背、跟、著、答、怕、識”8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練習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及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課文。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遇到問題要積極面對,不懂就要問。

教學重點:1。學會16個生字,認識新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學習孫中山刻苦讀書,勤學好問的精神。

教具:生字詞卡片。

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內(nèi)容:

1.????????????學習生字詞。

2.????????????學習課文1-2段。

學習重點:

1.????????????會讀16個生字。

2.????????????會寫“要、先、思、很”。

學習難點:

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2、板書課題,讀題。

二、???????找“生字伙伴”,評“識字大王”

1、教師范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勾畫出“生字伙伴”。

2、合作交流:

這些生字你認識幾個?做“小老師”教同學們讀一讀,爭取把字音讀準。

3、以小組形式向全班展示學習情況,評選“識字大王”。

4、出示生字詞卡片,全班認讀。

三、???????學習1-2段。

1.????????????生自由讀課文,想:你讀懂了什么?

2.????????????同座互相交流。

3.????????????指名回答。

4.????????????指導朗讀。示范讀、指名讀、齊讀。

四、???????學習生字。

1、借助多種識字方法識字。

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用熟字帶生字的方法識字等。

2、寫字比賽:教師范寫,學習新筆畫,引導書空筆順。學生練習后,自薦寫字,并評獎。

第二課時。

學習內(nèi)容:

1.????????????學習3-4自然段。

2.????????????學習孫中山勤學好問的精神。

3.????????????學會“少、講、于、氣”

學習重點:

1.????????????學習3-4自然段。

2.????????????學會“少、講、于、氣”

學習難點:

學習孫中山勤學好問的精神。

學習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認讀生字卡。

二.???????學習3-4自然段。

過渡:面對不懂的問題,孫中山會怎么去做呢?

2.????????????同座交流各自學習的情況。

3.????????????全班討論讀懂的內(nèi)容。

重點指導:孫中山為什么會這樣想?

4??指導朗讀孫中山的話。

5.拓展訓練:遇到不懂的問題,你會怎么辦?

三.???????朗讀全文。

學了這篇課文后,你明白什么道理?

四.???????指導書寫。

1.????????????認讀生字卡片。

2.????????????出示四個生字。

3.????????????生交流如何記憶字形。

4.????????????重點字師范寫。

5.????????????生描寫。

孫中山?????????????????????勤學好問。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6640688.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