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讀后感。什么樣的讀后感才能對得起這個作品所表達的含義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魯濱孫漂流記讀后感200字 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30字篇一
不幸,船在途中遇到風暴觸礁。船上的水手`乘客全部遇難,唯有魯濱孫一個人幸存下來,只身漂流到一個杳無人煙的孤島上。如果是現在的孩子,早就禁不住害怕被無情的海水淹死了。那都是因為現在的父母太溺愛他們了,才會造成慘劇的發(fā)生??!
到了岸上的魯濱孫,他用沉船的桅桿做了木筏,一次又一次的把船上的一切能拿的全拿了下來。找到了住處,搭好帳篷。他用簡單的工具制作桌‘椅等家具,獵野味為食,飲溪里的水。度過了最初的困難。他能做木筏‘桌‘椅‘打獵,還有找水‘房子······我們呢?哪個父母不是整天對我們說:“我的寶貝兒啊,這些你都不用做,我們來就行了,你只要好好學習,就夠了。乖啊······”以致孩子什么都不會做;如果現在的他是這個孩子又怎么生存下去呢?魯濱孫待了27年,那這孩子恐怕······
他又開始在島上種植大麥和稻子,自制木臼‘木杵‘篩子,又加工面粉,終于烘出了粗糙的面包。他還在山上捕捉了山羊,并馴養(yǎng)它們,還讓它們繁殖。一天天的過去了,魯濱孫就有了一個大牧場。經過多次的失敗 ,魯濱孫有成功制作出陶器。保證他生活的需要。雖然這樣,但魯濱孫一直都沒有放棄尋找離開小島的辦法,他砍倒一棵大樹,花了五六個月的時間做成了一只獨木舟。只可惜獨木舟實在是太重了,無法拖下海去,魯濱孫只好放棄這只獨木舟,另想他法。
不過,魯濱孫信念堅定,始終想回到文明社會中去。
他曾說過一句話“我已經學會多看自己生活中的光明面,少看黑暗面;多想自己所得到的感受,少想所缺乏的東西”。正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此時的魯濱孫已達到了人生修煉的最高境界。我們又何嘗不是呢?
24年一晃而過,島上來了一群野人,準備開食人宴,其中有兩個即將被吃掉的土人。經過戰(zhàn)斗,魯濱孫救下其中一個土人。取名為“星期五”,從此,“星期五”成為了魯濱孫忠實的朋友和仆人。后來,魯濱孫平定船上叛亂,得到善報——回到英國。“好人有好報”,善良的人總會得到回報,壞人會接受上天的懲罰。所以,我們更要做個好人。
我看到這樣一句話:“天不總是藍的,水不總是清的,草不總是綠的,花不總是艷的,人生也可能一帆風順!”花要凋落,草要枯黃,但春天又給它們生機?!遏敒I遜漂流記》給我的啟示是:只有奮斗,才有出路。
魯濱孫漂流記讀后感200字 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30字篇二
當我鄭重地翻過最后一頁,讀完這個情節(jié)曲折的故事之后,我真的被它震撼了。這本《魯濱孫漂流記》是被譽為英國小說之父的丹尼爾。笛福在五十九歲時寫的。主人公魯濱孫懷著云游四海的高遠志向越過大西洋和太平洋,在驚心動魄的航海中歷經無數險情,后來整條船在太平洋不幸罹難,唯有他一人得以奇跡般地活下來,并只身來到一座荒無人煙的孤島上。
他從絕望的縫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啟示,于是他在孤島上勞作生息,開拓荒地,圈養(yǎng)牲畜,種植水稻和小麥,年復一年與孤獨為伴,克服了種種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他曾與野獸斗智,也曾與吃人肉的野獸斗勇。
曾有人說過:“作為一個人,首先應該學會的便是如何生存?”魯濱孫并未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事情,而是和我們一樣地生活著。但這些瑣碎的細節(jié)卻又是魯濱孫同困境對抗的過程,而這些困境幾乎又是每個人都曾體會過的:黑暗,饑餓,孤獨。魯濱孫的經歷之所以具有傳奇性,是因為在一個特定的環(huán)境中,困境被放大,對抗困境的時間被拉長了。
如果我是他,當獨自一人置身于荒島之上,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去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積極自救,因為我沒那個可能。
如果我是他,當看到野人用自己同類的肉開宴會時,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勇敢地站出來,與他們搏斗,因為我沒有那種膽量。
雖然,我是個堅強的女孩,但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軟弱與無能。我在生活中很難遇到困難,即使遇到了,爸爸媽媽也總會幫我解決,然而幸福中的我根本沒有意識到家人的關愛是一種莫大的快樂??粗敒I孫的經歷,我想象得到他在孤島生活的艱辛,體會到他不屈不饒的冒險精神,這使我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熱愛之火。
生活就是一幅畫,有的人畫出了春天的生機,夏天的綠萌,秋天的收獲,冬天的希望;而有的人卻畫出了春天的寂寞,夏天的焦躁,秋天的凄涼,冬天的悲涼。畫的色彩如何,全取決于作畫人本身對生活的態(tài)度。魯濱孫那種對生活的追求,對交往的向往都源于他對生活的無比熱愛。
如今,我們的生活如此豐富多彩,我們是否懂得珍惜?我們身邊還有人輕生,這是多么愚昧的舉動?。肯胂媵敒I孫,他為了生存下來,回到正常的社會中,一直堅持不懈地拼搏著。而那些不珍惜生命的人,我不知道他們領悟到了什么。生活中存在千千萬萬個困難,但也共存著許許多多的精彩與幸福,我們應該去挖掘,去體會,那樣我們才會得到更多。
我崇尚我的生活,盡管它很普通,我熱愛我的生活,盡管它很平凡。我要用笨拙的筆去畫,畫出一幅最美的生活畫卷。
魯濱孫漂流記讀后感200字 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30字篇三
當我鄭重的翻完最后一頁,看完這情節(jié)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時,我的內心猶如波濤洶涌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靜······
《魯濱孫漂流記》主要講了這么一個這么令人回味無窮故事:一個叫魯濱孫的英國人,向往著航海與冒險。他幾次乘風破浪的出海,最終流落到了一個荒蕪人煙的島上。
但魯濱孫積極樂觀,堅貞不屈的在這島上定居下來,他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辛勞的雙手,在這不毛之地的荒島創(chuàng)造了屬于自己的領土。有一天,他偶然就下來一個野人,取名為‘星期五’。他們有驚無險、安居樂業(yè)的生活著,最終回到了英國。
而在《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中,有一句話讓我受益匪淺: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要從我最不幸的處境中,取得一個經驗教訓,這教訓就是:在最不幸的處境中,我們也可以把好處和壞處對照起來看,從而找到聊以的事情。這句話是魯濱孫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的集中表現。我也深深的明白:這也就是他身處絕境能知足安命、勇敢的生活下去的力量所在。
人生就如在大海上行駛的小船,時而風平梁靜,時而波濤洶涌。人生中會有無數個晴天,也會有無數個陰天,若想雨過天晴的次數多一些,我們就應該知難而進,讓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就好比魯濱孫一樣,他用自己聰明的智慧和辛勤的雙手,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讓不毛之地的荒島變得生機勃勃;他積極樂觀,用自己的毅力披荊斬棘;他不服命運,用強烈的求勝欲望換取了一線生機?,F在的我們就像溫室中的花朵,沒有經歷過風風雨雨,不堪一擊。
而那些像魯濱孫一樣,自己開天辟地,就像仙人掌一樣,不怕狂風暴雨,自力更生。為什么有些人擁有光輝成就呢?因為他們想魯濱孫一樣,敢于挑戰(zhàn),用頑強的毅力,用飛蛾赴火的精神向光明靠近。阿斯圖魯亞斯曾說過:只有那些勇敢鎮(zhèn)定的人,才能熬過黑暗,迎來光明。
我們的學習也是一樣,遇到一切難題都要自己想辦法,自己動腦筋去克服,而不是知難而退。如果我們輕易放棄去抄襲別人的作業(yè),就好似一個偷竊者。
也許有人會問,我們又沒偷什么東西,僅僅是抄個作業(yè)而已,為什么就是偷竊者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一道難題的答案并不是你自己想出來的,抄別人作業(yè),就是在竊取他人的勞動果實!
著名的愛迪生曾說過:天才是付出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而這百分之一的靈感卻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重要。其實,我們現在遇到的問題,與魯濱孫所遇到的問題相比,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合上《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我仿佛還沉浸在那一波三折的情節(jié)里。通過這本書,我深深的明白了一個道理:遇到任何困難都要積極樂觀、臨危不懼,不應該去怨天尤人,這樣簡直是徒勞無功。拿破侖曾說過:人多不足以依賴,要生存只有靠自己!
魯濱孫漂流記讀后感200字 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30字篇四
讀了英國小說家丹尼爾.笛福的《魯濱孫漂流記》這本小說,我感受到了主人公魯濱孫的理智明達和聰明智慧,我由衷地佩服他。
魯濱孫他不屑守成、傾心開拓、五次三番地拋開小康之家,出海闖天下。先遭不幸,又被摩爾人擄去做奴隸,好不容易逃脫后,又遭海難、流落荒島。他孤獨地在荒島上生活了四十多年之久。他卻沒有怨天尤人,而是肯于勞動并善于勞動:修建住所,種植糧食,制造器具,馴養(yǎng)家畜,把荒島改造成欣欣向榮的家園。
終于有一艘英國籍貨船在魯濱孫所在的島周圍上發(fā)生了叛亂,并停泊在該島上。最后,魯濱孫因幫船長平叛有功,而回歸祖國,還成為了一名“有錢人”。但他那種冒險精神促使他再次拋開安定的生活,踏上冒險的道路。在回國途中與野獸戰(zhàn)斗……回國后他還多次回到孤島,故地重游。
雖然這只是一部小說,但主人公的機智勇敢、善于發(fā)現、勤勞能干、敢于冒險的精神一直感動著我。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自己處在一個氣候惡劣、荒無人煙、與世隔絕、時刻面臨危險和挑戰(zhàn)的海島上或是一個被野獸包圍的地域,你會怎么做?我想大家可能會用各種理由安慰自己;也可能已經開始發(fā)瘋;也可能會失聲痛哭……
而魯濱孫呢?他也曾用各種方式來安慰自己,也曾發(fā)瘋了一陣子,也曾失聲痛哭過。但他卻沒有生活在幻想的世界里:“一個人只是呆呆地坐著,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東西,是沒有用的;我的脾氣是只要決心做一樣事情,不成功是決不放手的?!?/p>
每當醒來,他總會面對現實、冷靜思考、應對各種生存問題,比如:溫飽問題、居住問題、防御問題、工具問題、安全問題、儲備資源問題等等,他都一一解決了。可見,他是多么的堅強、勇敢、聰明、勤勞?。∫部梢钥吹?,作者丹尼爾.笛福也是一個勤勉的人,他說:“我只要全力而為。只要我還能劃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還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
所以,作為祖國花朵的我們,也應該多吃苦、多耐勞、學自立、會自理、克服依賴,改掉怠時的壞習慣。利用好青春的分分秒秒,充實我們的學業(yè)功課,增加我們的知識財富,多讀精品書籍,吸收其精華,從而使我們多才多藝,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這樣我們的祖國才能更加繁榮昌盛。
記住,國家要想強盛,必須“少年強,則國強!”
魯濱孫漂流記讀后感200字 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30字篇五
拿破侖將軍曾說過“人多不足以依賴,要生存只有靠自己。”像這樣的人物有很多,魯濱孫就是其中一個。在《魯濱孫漂流記》一書中,英國作家笛福成功地塑造了魯濱孫這一英雄形象,而我在讀完這部小說后,也不禁思緒萬千……
《魯濱孫漂流記》講述了17世紀,一名英國水手魯濱孫·克魯索不安于中產階級的那種平庸舒適的生活,多次出海冒險,后來流落荒島,在荒島上,他以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依靠個人的智慧和辛勤的勞動,謀食建屋,制器養(yǎng)畜,開荒耕種,救下野人“星期五”并教化,兩人一起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就出了停在島邊但發(fā)生叛亂船只的船長,終于回到文明社會的故事。
這就是魯濱孫的傳奇,雖說不上驚天動地,但也是一番使人震撼,令人驚嘆的故事。和魯濱孫相比,現在世界上能有幾人能做到?而在生活中,更有人與魯濱孫形成了鮮明對比。舉個例子吧。請大家看“天下第一懶”是怎樣餓死的。
23歲的楊鎖,是堂兄弟八個中最英俊,最聰明,也是最懶的。他從小受到父母的寵愛,給他取名“鎖”就是父母希望把他永遠留住。8歲時,出門還要父親用擔子挑著他;13歲時,父親因肝病去世,母親仍寵著他,不讓他干農活;18歲時,因為母親承擔著一切農活和家務,積勞成疾,因病去世;23歲時,他餓死在家。而且,他從來不洗衣服,衣服臟了就扔;家里值錢的東西也漸漸被他賣光了,他就到村民家討飯吃;但村民給他的肉、菜,他一直放在那里不管,放臭了也不做了吃;天冷時,他連大便都懶得出門,甚至為了取暖,將能燒的東西都燒了,床都被他燒了……
就這樣,楊鎖落了個餓死的下場,雖然很多人都把錯歸到他父母身上,但退一萬步講,如果不是他自己不思進取,以逸待勞,而是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來開創(chuàng)新的生活,那他現在,說不定過著與現在截然相反的生活呢!可惜,他沒有這樣做。再看看魯濱孫,一無所有,生活條件還不到楊鎖的十分之一,盡管如此,他還是頑強地活了下來,且活得有滋有味。我認為就是兩個字——毅力!如果有毅力,哪怕是兩個楊鎖加起來,也能勤勞起來,只要下決心與困難抗爭,奮斗下去,用自己的智慧與勇敢戰(zhàn)勝它,就一定能行!
生活如歌,歌所表達的意思,也不同,有歡樂的、激昂的、有嚴肅的;也有凄涼的,悲傷的,痛苦的。歌所表達的意思,全取決于寫歌人的生活態(tài)度。如果抱著一種堅持奮進,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就會成為另一個魯濱孫;而如果反之,懶惰成性,不思進取,游手好閑,以逸待勞,那么下場只會是坐吃山空,然后像楊鎖一樣活活餓死。選前者還是后者,全憑自己的毅力與態(tài)度!
魯濱孫漂流記讀后感200字 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30字篇六
開始,我捧著《魯濱遜漂流記》,心下泛著一絲抗拒,不為什么,只為它“名著”這個稱號。靜下來看,便慢慢發(fā)現它的與眾不同。
不同于《朝花夕拾》的銳利深奧,不同于《呼蘭河傳》的沉悶灰暗,這本書以船員亞歷山大·賽爾扣克的親身經歷為基礎,加以想象,進行編排。通俗易懂又富有一定的真實性,且無處不洋溢著樂觀。
第一次航海的遭遇,面對海浪的恐懼、對親人的思念,沒有阻擋住這個熱愛冒險不畏艱難的小伙子,他堅毅地在朋友都放棄時,堅持了第二次航海。
第三次航海時,多災多難的魯濱遜又受到了上帝的懲罰。他遭到了土耳其海盜的襲擊,淪為俘虜,被奴役數年,魯濱遜終于伺機逃走。這般的驚險和羞辱,沒能阻擋這個堅韌的小伙子,他熱情不減,安穩(wěn)十年,又忍不住航海。
直到最后一次流落荒島,它在這般孤獨惡劣的地方生活二十多年,這些磨難讓他睿智,卻未曾磨去他所有棱角,它樂觀積極,不自暴自棄,戰(zhàn)勝了一切。
這是一個堅韌、實干、樂觀的人,卻也逃不開時代的格局,他面不改色地商議販賣黑奴,他有著殖民者拓疆的洋洋得意。但正因這些缺點,魯濱遜不顯得高大冰冷,而是愈發(fā)真實,更是深深烙在無數讀者心里。而我,也并不例外。
我十分欽佩魯濱遜的敢于追求,也羨慕他能夠那樣肆意。而這些是我做不到的。
我同樣有著自己的鐘愛——漫畫。我喜歡看漫畫,畫漫畫。而這些正是大人們認為無用的。我選擇了繪畫,卻在母親的干擾下,與鐘愛背道而馳。母親為我選擇了她認為更有用的素描,每每面對黑白的紙面,總會有些恍惚,仿佛看到了鮮艷的紅色,黃色,紫色……仿佛眼前的是一個個生動的漫畫人物,回到現實,還是枯燥的石膏體。多少次想棄筆,卻又為了看別人繪制漫畫而放棄這個念頭。
回想最大膽的一次,便是反抗一貫認為嚴厲的母親。毅然在比賽項目上選擇了水彩人物。卻因無任何基礎,被拋在決賽之外。失敗了,沮喪了,依然熱愛,卻不再敢追求,我膽怯了。
如今,我懂得巧妙利用素描課的少許時間,還有下課后的一些時間,握起畫筆,描繪我的夢。卻沒再在比賽報選時報過漫畫,也許真的是因為抗打擊能力差吧。
我會學習魯濱遜的樂觀,學習他的勇敢。
我合上書,帶著無數的思緒和感慨,進入了夢鄉(xiāng),夢中,魯濱遜劃著木舟,給我留下了一個拼博,冒險的背影……
魯濱孫漂流記讀后感200字 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30字篇七
魯濱孫從小生活在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但他一心向往外面的世界,獨自隨人去航海。在海上航行的幾年里,不斷遇到艱難險阻。終于,有一天遭遇海難,只有他一人存活,并流落到一個無人島上。起初,他悲觀地面對這一現實。后來,為了生存,他開始過耕種、放牧、打獵的生活。在這個過程中,他從食人族中救出了一個野人,并取名為“星期五”。從此,他在島上的人生開始轉變,直到他隨船回到英國。
這本書我小時候就看過,當時只覺得一個人在荒島上生活很奇怪,但現在再讀,卻發(fā)現這本書寫得很精彩。
主人公魯濱孫最值得我敬佩的一點就是,他雖無數次遇難,無數次祈求上帝,但不像眾多遇難者一樣,喪失活下去的勇氣;雖孤身留在荒島上,但卻沒有喪失語言和生活習性。這些,是多少人辦不到的事!“如果我孤身一人流落荒島,或許會發(fā)瘋,或許會自盡”——這也許是許多人的想法,而魯濱孫卻安然地在島上生活了28年,這簡直令人無法想象!
他為什么在孤島上能夠活下去呢?如果讓我回答,就是一個詞:“信念”。當魯濱孫流落荒島,面對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處境,他變得絕望和無奈。但“信念”使他見到回去的一絲曙光。憑借這種信念,他在島上過起農耕游牧的生活,并且生活了28年??梢?,“信念”是一個多么重要的東西。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如果每一個人都有在這個社會上堅定地活下去的信念,那么,我想輕生者應該就會變少吧。
更令我敬仰魯濱孫的還有一點,就是魯濱孫完全可以過著他父親所說的“知足常樂”的生活。但他卻不想不勞而獲,而是追隨自己夢想的腳步去航海。中國有句老話叫“富不過三代”,正是因為他們常常躺在祖輩的財富上坐享其成,坐吃山空,才會“一代不如一代”地墮落下去。好的條件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掉一個人。不思進取者悠哉悠哉地生活,只能過一時,過不了一世。能清醒地面對優(yōu)越家境的誘惑,毅然決然地踏上自己的夢想之旅,這需要多么大的勇氣?。∵@正是我敬仰魯濱孫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即使這種追求陷入困頓甚至災難之中,他也無怨無悔,這需要多么博大的胸襟和積極的心態(tài)啊!如果我們也能這樣,何愁事業(yè)不成?
我特別欣賞書中的一段話:“總起來說,事實證明,我當前的不幸處境,是世界上很少有的??墒?,即使在這樣的處境中,也有一些消極的東西或積極的東西值得感謝。我希望所有世上的人都要從我最不幸的處境中取得一個經驗教訓,這教訓是:在最不幸的處境中,我們也可以把好處和壞處對照起來看,從而找到聊以慰的事情。”
是的,比起幸運的恩賜,也許我們更該感謝人生路上的那些坎坷不平,因為唯有在坎坷不平中,我們才能找準人生的定位,才能看清自我,才能知道自己應該珍惜什么。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664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