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S版三年級語文救命骨髓教案(模板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30 09:35:23
語文S版三年級語文救命骨髓教案(模板20篇)
時間:2023-11-30 09:35:23     小編:曼珠

有效的教案能夠幫助教師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個別化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編寫教案時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這里有一些優(yōu)秀的教案樣本,供大家學習借鑒。

語文S版三年級語文救命骨髓教案篇一

認識8個認讀字。

了解金絲猴的外形、生活習性和生活的方式。

知道為什么稱金絲猴為“國寶”,懂得要保護金絲猴。

了解金絲猴的外形、生活習性和生活的方式。

知道為什么稱金絲猴為“國寶”,懂得要保護金絲猴。

一、導入。

板書:國寶金絲猴

問:

1、你見過金絲猴嗎?它長的什么樣?

2、看到課題后,你想知道什么?

3、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自學課文,看看書中介紹了關于金絲猴的哪些知識?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自讀課文,讀準字音,畫出生字詞,并把生字詞多讀幾遍。如有不懂的詞,請借助字典理解。

(二)思考:讀了課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根據(jù)自學提示,獨立閱讀。

(一)自學提示:

1、一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畫出不懂的地方。

2、二讀課文:說說課文介紹了金絲猴的那些知識?

3、三讀課文,想想為什么稱金絲猴為國寶?

(二)自學情況交流。

1、自學字詞情況:

腹部、乳白色奪目、高雅華貴、忍耐

懼怕、酷暑、幼芽、拒絕、率領

砍伐、僅僅、贈給、逼人、逃之夭夭

(三)朗讀課文,解答問題。

填表:

樣子

食物

敵害

(四)讀一讀有關的段落。

四、檢查學生閱讀的情況。

(一)說一說:為什么稱金絲猴為國寶?

討論明確:金絲猴渾身是寶,是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瀕臨滅絕,只有在我國才能看到。

(二)補充材料:

(三)你還知道哪些動物面臨滅絕,打算怎樣保護它們?

五、總結(jié)。

(一)現(xiàn)在大家有什么最想說的話?

(二)選做:設計以金絲猴為內(nèi)容的手抄報。

板書設計:

國寶金絲猴

樣子

食物

敵害

學生能夠通過已有的知識進行閱讀,能夠基本的理解課文。

語文S版三年級語文救命骨髓教案篇二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成、對”等6個字,學習“又字旁、絞絲旁、門字框”。

2、正確、流利地朗讀和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像力,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正確、流利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在讀中感悟“小樹在春風里搖綠了嫩芽和樹梢,搖紅了花蕊和花苞”,以及小樹和小鳥說的話,識字,培養(yǎng)想象力。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趣引入,揭示課題。

2、理解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順再整體感知。

1、借音自讀課文,一節(jié)一節(jié)地讀,再連起來讀。

2、標出課文一共有幾小節(jié),并用橫線畫出生字詞,然后自己反復拼讀,把生字讀準。

3、同桌互相認讀生字,并糾正讀音。開火車選讀帶拼音的生字詞,再讀去掉拼音的生字詞,全班讀。

4、再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小組合作,輪讀課文。再指名讀、評讀。

三、再讀課文,讀中感悟。

1、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什么內(nèi)容?

2、選你最喜歡的一節(jié)反復讀,想想:讀了這節(jié),你明白了什么?小組交流。

3、檢查,你最喜歡讀哪小節(jié),你讀懂了什么?

四、總結(jié)全文,回歸整體。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新課

認讀生字。回憶課文內(nèi)容

二、背誦,誦中感悟

1、誰能準確、流利地把課文讀一讀?

2、練習背誦,同桌互相背背。指名背。

三、書寫,學會生字

1、認讀帶拼音的生詞,再認讀沒拼音的生詞,然后用“會認字”與“會寫字”組詞、說話。

2、仔細觀察它們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邊書空邊說說筆順。

3、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組交流,互相說說。教師指導書寫,再獨立書寫。

四、識詞、積累運用。

認讀詞語花籃里的詞。你從這里還學會了哪些新詞?把你最喜歡的選幾個填在花籃里。選擇你喜歡的詞語說一句話。再小結(jié)全文。

語文S版三年級語文救命骨髓教案篇三

《救命骨髓》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大陸白血病少年因臺灣小伙子捐獻骨髓而獲救,使人深切地感受到海峽兩岸人民的深情厚誼。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骨俱捐贈”等9個字,學習“為之動容、志淚俱下”等詞語。

2、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救命骨髓所飽含著的兩同胞的骨肉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引導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人與人之間的那種深深的情感,體會兩岸骨肉同胞的親情。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課文錄音。

教學設計思路。

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情景,讓學生自主閱讀、感悟,重視學生的閱讀感悟和體驗,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感受朗讀的快樂。通過朗讀的訓練讓學生收到情感的熏陶,獲的思想的啟迪。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因題設疑。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個真實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感受真誠學習生字。

讀了課題你想從課文中知道什么?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讀中勾劃生字。

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生字。

三、初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1、劃出課文中讓你感動的體段落。。

2、讀后深思: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四、再讀課文,粗知詞意。

1、把課文讀通順,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利用工具書,聯(lián)系句子理解詞語的意思,也要求教同學。

1齊讀課題。

2、(各抒己見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邊讀邊勾劃生字。

3、自學生字。

1、學習生字交流記憶的方法。

(學生自讀課文,然后指名朗讀。要求讀準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問同學。)。

2、指定學生朗讀,評估朗讀效果。抽幾個學生分段讀課文,看他們是否讀得正確,有沒有讀不準的字詞,幫助糾正朗讀的錯誤。

請同學們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指名讀課文,為后面的學習做鋪墊。

課前收集有關知識對文章的學習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讓學生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朗讀方式,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為學生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了望學生對本課生字的認讀情況,培養(yǎng)學生在朗讀中主動認字的習慣。

教師學生。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第二課時。

一、細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結(jié)合課題,圍繞“為什么說兩巖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結(jié)合課文中具體內(nèi)容進行思考:

找出句子話,體會其中的感情。

二、共同探究。

“兩岸”指什么?

為什么稱之為“骨肉同胞”?

“生命橋”指的是什么?

畫出行走路線圖。

學習倒敘的敘述方法。

倒敘:先說明事情的結(jié)果后說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的記敘的方法。

1、找出語句。

2、找出語句體會方法。

理解詞語:

聲淚俱下:邊訴說邊哭泣,形容十分悲切。

動容:臉上出現(xiàn)受感動的表情。

睛天霹靂:晴朗的天空響起了炸雷。比喻情況出人意料,令人震驚。

談何容易:原本指向君王進言不容易,課文里指骨髓移植困難很大,并不像嘴上說的那么容易。

馬不停蹄:馬不停地急促向前走。課文里用來形容運送骨髓在路途上沒有停歇,時間抓得很緊。

熟讀課文不僅有利于學生了解課文大意,而且為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

抓住詞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并認真品味精美的詞句,學習描寫的方法。

培養(yǎng)學生自學習慣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及拓展知識面。

教師的活動及教法。

學生的活動及學法。

設計意圖。

指導朗讀。

以默讀為主,可先讓學生自讀課文。

要讀出豐富的情感。

讀出事情的緊迫感。

最后要讀出乘客的心平氣和,;現(xiàn)時聲音提高,增加響度,充滿熱情。

熟讀課文不僅有利于學生了解課文大意,而且為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

板書設計。

人物:中年夫婦、慈濟骨髓捐贈中心的專家、

語文S版三年級語文救命骨髓教案篇四

語文s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20課。

教材分析:

設計理念。

以信息技術(shù)為媒介,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與生命對話。潛心涵泳,通過對語言文字等的感知、理解、品味、揣摩、朗讀、體會跨越海峽生命橋的含義,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主識字,理解生字詞。培養(yǎng)學生獨立識字的意識、能力與習慣。

2、讓學生充分讀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引導學生從字詞品味中,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教學重難點:

通過引導學生理解骨髓移植對少年的重要性,以及兩岸醫(yī)護人員的奔波,體會海峽兩岸人民濃濃的血脈親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相關課件,渲染性音樂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醞釀血脈親情。

1、孩子們,看著你們臉上燦爛的笑容,聽著你們銀鈴般的聲音,不禁讓老師想起了我以前的一個學生,她和大家一樣有著如花的年齡,對未來也有著無限美好的僮憬,然而她卻有一段不幸的遭遇。(出示課件《我想回家》)。

2、簡介課件相關內(nèi)容,營造分圍。

3、孩子們,每年我國會新曾約4萬白血病患者,其中有近3萬多人是因得不到相配的骨髓而離開我們的,多么驚人的數(shù)字啊!看來骨髓對白血病患者來說意味著的是生的希望!

4、板書課題(帶著對課文的理解讀課題)。

5、學生質(zhì)疑課題,說出心中的疑問。

【評析】:課始,教師啟發(fā)學生回憶欒川縣第一實驗小學三.六班學生李靜怡因患白血病得不到相配的骨髓而離開了我們,接著出示課件我想回家這一催人心肺的真實的情境畫面,導出課題救命骨髓,敘述我國每年新增約4萬白血病患者,其中近3萬人因得不到相配的骨髓而失去生命這一驚人的數(shù)字,說明相配骨髓對白血病患者來說就是生命的希望,營造了學習氛圍,然后激發(fā)學生質(zhì)疑課題,說出心中的疑問,使學生帶著質(zhì)疑走入課文。

二、潛心會文,感悟血脈親情。

1、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并作出相關的標注。

2、(課件出示:病床圖)他是誰?又有怎樣的遭遇?

3、對,他就是四川省樂山縣年僅16歲的白血病少年,此時他已是生命垂危。

4、孩子們,當父母得知孩子的病情時,他們怎樣?(生回答)。

出示:白血??!醫(yī)生的話如同晴天霹靂,震得他倆幾乎暈倒。大夫,求你一定要救救他,我們就這一個孩子?。∷麄儌z苦苦哀求著。

(1)那些詞語讓你覺得揪心?

(2)什么是晴天霹靂?是什么事讓父母覺得猶如晴天霹靂?

(3)是??!父母知道白血病的嚴重,他們年僅16歲的唯一的兒子危在旦夕,此時父母的心情如何?(根據(jù)學生的回答來讀父母的話)。

(4)此時父母已是痛切心扉,他們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生回答),于是他們苦苦哀求著大夫,讀大夫,求你..??!

(5)假如我們都是少年的朋友,親人,你將如何哀求大夫?(指名讀)。

(6)孩子們,從你們的讀書聲中,老師看到了一對已瀕臨崩潰的父母,也讓我看到了父母對兒子那真切的愛。

【評析】:通過學生自讀課文,做出相關的標注,出示四川省樂山縣年僅16歲的白血病少年病床圖課件,引導學生自由朗讀、有感悟的讀、指導性讀,品味聲淚俱下、晴天霹雷、苦苦哀求的涵義,體會父母得知孩子病情時那驚呆的表情、揪心的語言,感悟父母對兒子那真切的愛。

1、孩子們,父母此時想挽救少年的生命,還有誰在努力挽救他的生命?請大家默讀課文58自然段,找出答案畫出來,并找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標注出來。

2、集體交流匯報。

3、品味語言,感悟海峽兩岸情。

(學情預設,學生交流,老師根據(jù)學生找出的句子的先后隨機引導品味)。

出示:

為了對倆岸骨肉同胞的生命,當天上午8時30分,這個年輕人把自己滾燙的骨髓捐獻了出來。

(1)邊讀邊想,浮現(xiàn)畫面。

(2)感受臺灣青年無私的愛。

他們真的是骨肉同胞嗎?(不是)是?。∷麄兩踔吝B彼此的姓名都不清楚,但臺灣青年卻能夠為了一個不知名的普通少年忍受巨痛,這位青年捐獻出的僅僅是骨髓嗎?(生回答)。

(3)引導體會,指導朗讀。

這是濃濃的愛,這是深深的情,這就是無私的奉獻,讓我們帶著這情,這愛再來讀。

出示:時間就是生命。慈濟骨髓捐贈中心立刻派專家提著那只裝有救命骨髓的小箱子,火速從花蓮飛到臺北,又馬不停蹄地從臺北轉(zhuǎn)機到香港,又從香港飛往成都。

(1)情景預設,感受緊張氛圍。

孩子們,白血病患者在進行骨髓移植手術(shù)前,要服用大量的藥物,殺死體內(nèi)的癌細胞,同時也會破壞身體的抵抗能力。此時年僅16歲的少年處于生命的邊緣,如果不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將骨髓順利移植,后果將不堪設想。另外骨髓的保存期也僅僅只有24小時,因此慈濟醫(yī)院的專家們是在和時間賽跑,與時間爭奪生命。(指名讀)。

(2)談話引導,體悟真情。

孩子們,讓我們來看看慈濟醫(yī)院的專家們是如何奔波的?

(課件出示:補充的資料配音解說)。

這是怎樣的十幾個小時?

出示:終于,這飽含著倆岸同胞愛心的救命骨髓準時送到了手術(shù)臺前。臺灣同胞的骨髓植入了內(nèi)地白血病少年的身體。少年得救了,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1)情境交隔,理解感悟。

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板書:臺灣大陸)這是一次和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最后,生命在人們無私的給予中復活了,生命之花在人們的愛和奉獻中重新綻放,少年得救了,你高興嗎?請高興地讀(指明讀)。

你激動嗎,你想把這個消息告訴誰?最想知道這個消息的人是誰?

(學情預設:少年的父母、臺灣青年、花蓮慈濟醫(yī)院的專家及醫(yī)護人員,所有關心少年的人。)。

(2)指導朗讀,情感升華。

【評析】:老師引領學生品味臺灣一個年輕人把自己滾燙的骨髓捐獻出來,這一感人的壯舉是何等的高尚、是何等的感人。老師再引領學生從立即、火速、馬不停蹄這些詞語中感受緊張的氛圍,骨髓的保存期僅僅只有24小時,在24小時內(nèi)飛機從臺灣花蓮飛到臺北,從臺北轉(zhuǎn)機到香港,在從香港飛往成都樂山,運送骨髓路途的遙遠與辛苦,把救命骨髓準時送到手術(shù)臺,成功的植入內(nèi)地白血病患者的身體。在這短暫的時間里臺灣慈濟醫(yī)院的專家們奔波、忙碌、爭分奪秒,他們和時間賽跑,他們與時間爭奪生命,縱有困難千重,但他們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之橋。這真情實感是讓學生在讀中品味,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感動,通過讀把學生推向?qū)W習的主題地位,讓學生明白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是任何力量都阻擋不了的,使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

三、拓展延伸,傳承血脈親情。

過度:孩子們,文章學到這兒,讓我們在一次回頭來細細品味文章的最后幾個字跨越海峽生命橋。

1、在你心中,這還是一個普通的橋嗎?(學情預設:用愛架設的橋,延讀少年生命的橋)。

2、是啊!這豈止是一座橋,豈止是一個故事,這簡直是一首生命的贊歌,一首愛的詩篇。

3、孩子們,讓我們用心再來回味一下這條艱難的生命歷程(課件出示:音樂及動畫)。

4、雖然臺灣還沒有回到祖國的懷抱,雖然我們之間有幾十年的文化隔閡,但是卻能為了一個普通的生命而竭盡所能、密切合作,到底是什么讓我們兩岸同胞如此心心相連?(板書:血脈親情)(學情預設:因為我們是骨肉同胞,我們有著血脈親情)。

5、再次回味課題:

(1)為什么要用救命骨髓做題?

(2)齊讀課題,把這血脈親情留在我們心中,生讀。

再讀課題,把這血脈心情銘記我們心中,生讀。

再讀,把這血脈親情世代傳承下去,生讀。

6、教師小結(jié)。

【評析】:通過學情預設,拓展延伸,再次激發(fā)學生感悟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親情,兩岸海峽相隔,但同一國土,同一國人,同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同根同源這一血脈親情是永遠隔不斷的,老師用深情、激昂的語言引導學生反復讀課題,加深學生對文本涵義的理解,讓學生真正感悟到跨越海峽的橋是生命的橋、是愛心的橋、是一首生命的贊歌,是骨肉相連的情感的結(jié)晶。

板書設計20救命骨髓。

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花蓮臺北香港四川樂山。

臺灣血脈親情大陸。

【評析】:老師通過巧妙又精心設計的板書,寓意了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兩岸的生命之橋,突出了中心,深化了心。

【總評】: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題,語文課要關注語文學習的特點,萌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本節(jié)課教師引導學生在走上自讀、自悟、群讀、群悟、練有所得、讀有自知的學習道路,教師在課堂上盡可能提供學生讀書的機會,營造氛圍,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教師收一份主導權(quán),學生就多一份主體權(quán)。相信學生能行,讀完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哪些詞語寫得最好,再帶著感情讀一讀?讀完課文,你有什么收獲、為何而激動?此類體現(xiàn)課堂主題回歸的語言踐行了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和以學生活動為主的理念。教為學服務,不是學配合教,順學生而教,是我們語文課堅持的方向,相信,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確立之日,就是教學改學取得突破之時。

語文S版三年級語文救命骨髓教案篇五

飛機從白云里鉆出來,降落在成都雙流機場。幾個從飛機上下來的人剛走到出口,一對手捧鮮花焦急等候的中年夫婦,就撲通一聲跪在他們面前,聲淚俱下地說:“謝謝你們,謝謝你們,我們的孩子有希望了!”

剛從飛機上下來的是臺灣慈濟骨髓捐贈中心的專家。他們連忙扶起那對夫婦,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

事情還得從頭說起。那對夫婦是四川樂山人,他倆有個聰明活潑的兒子,已經(jīng)十六歲了,正在讀高中一年級。幾個月前,這個平時看上去很健康的兒子突然無緣無故感到疲倦,之后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種情況。父母發(fā)現(xiàn)后,就帶他到醫(yī)院檢查。

“你兒子患的是白血病?!薄鞍籽?”醫(yī)生的話如同晴天霹靂,震得他倆幾乎暈倒。“大夫,求您一定要救救他,我們就這一個孩子啊!”他倆苦苦哀求著。

醫(yī)院的專家們思來想去,認為在臺灣慈濟骨髓捐贈中心有可能找到可以匹配的骨髓。小患者的病情不斷惡化,多耽誤一天,就多一分危險。醫(yī)院連忙向慈濟骨髓捐贈中心求救。為了一位普通少年的生命,兩岸醫(yī)療界迅速開始了密切的合作。

經(jīng)過半年多的辛勤努力,慈濟骨髓捐贈中心在篩選了十幾萬個對象后,終于找到了一個理想的供髓者——臺灣花蓮市一位二十多歲身體健康的小伙子。為了對岸骨肉同胞的生命,當天上午8時30分,這個年輕人把自己滾燙的骨髓捐獻了出來。時間就是生命。慈濟骨髓捐贈中心立即派專家提著那只裝有救命骨髓的小箱子,火速從花蓮飛到臺北,又馬不停蹄地從臺北轉(zhuǎn)機到香港,從香港飛往成都。

終于,這飽含著兩岸同胞愛心的救命骨髓準時送到了手術(shù)臺前。臺灣同胞的骨髓植入了內(nèi)地白血病少年患者的身體。少年得救了。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主識字,理解生字詞。培養(yǎng)學生獨立識字的意識、能力與習慣。

2、讓學生充分讀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引導學生從字詞品味中,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教學重、難點:

通過引導學生理解骨髓移植對少年的重要性,以及兩岸醫(yī)護人員的奔波,體會海峽兩岸人民濃濃的血脈親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相關課件,渲染性音樂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醞釀血脈親情。

1、孩子們,看著你們臉上燦爛的笑容,聽著你們銀鈴般的聲音,不禁讓老師想起了我以前的一個學生,她和大家一樣有著如花的年齡,對未來也有著無限美好的僮憬,然而她卻有一段不幸的遭遇。(出示課件《我想回家》)。

2、簡介課件相關內(nèi)容,營造分圍。

3、孩子們,每年我國會新曾約4萬白血病患者,其中有近3萬多人是因得不到相配的骨髓而離開我們的,多么驚人的數(shù)字啊!看來骨髓對白血病患者來說意味著的是生的希望!

4、板書課題(帶著對課文的理解讀課題)。

5、學生質(zhì)疑課題,說出心中的疑問。

評析:課始,教師啟發(fā)學生回憶欒川縣第一實驗小學三。六班學生李靜怡因患白血病得不到相配的骨髓而離開了我們,接著出示課件“我想回家”這一催人心肺的真實的情境畫面,導出課題“救命骨髓”,敘述我國每年新增約4萬白血病患者,其中近3萬人因得不到相配的骨髓而失去生命這一驚人的數(shù)字,說明相配骨髓對白血病患者來說就是生命的希望,營造了學習氛圍,然后激發(fā)學生質(zhì)疑課題,說出心中的疑問,使學生帶著質(zhì)疑走入課文。

二、潛心會文,感悟血脈親情。

1、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并作出相關的標注。

2、(課件出示:病床圖)他是誰?又有怎樣的遭遇?

3、對,他就是四川省樂山縣年僅16歲的白血病少年,此時他已是生命垂危。

4、孩子們,當父母得知孩子的病情時,他們怎樣?(生回答)。

出示:“白血病”!醫(yī)生的話如同晴天霹靂,震得他倆幾乎暈倒。大夫,求你一定要救救他,我們就這一個孩子啊!他們倆苦苦哀求著。

(1)那些詞語讓你覺得揪心?

(2)什么是“晴天霹靂”?是什么事讓父母覺得猶如晴天霹靂?

(3)是啊!父母知道白血病的嚴重,他們年僅16歲的的兒子危在旦夕,此時父母的心情如何?(根據(jù)學生的回答來讀父母的話)。

(4)此時父母已是痛切心扉,他們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生回答),于是他們苦苦哀求著大夫,讀“大夫,求你…?!?。啊!”

(5)假如我們都是少年的朋友,親人,你將如何哀求大夫?(指名讀)。

(6)孩子們,從你們的讀書聲中,老師看到了一對已瀕臨崩潰的父母,也讓我看到了父母對兒子那真切的愛。

評析:通過學生自讀課文,做出相關的標注,出示四川省樂山縣年僅16歲的白血病少年病床圖課件,引導學生自由朗讀、有感悟的讀、指導性讀,品味“聲淚俱下”、“晴天霹雷”、“苦苦哀求”的涵義,體會父母得知孩子病情時那驚呆的表情、揪心的語言,感悟父母對兒子那真切的愛。

1、孩子們,父母此時想挽救少年的生命,還有誰在努力挽救他的生命?請大家默讀課文5—8自然段,找出答案畫出來,并找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標注出來。

2、集體交流匯報。

3、品味語言,感悟“海峽兩岸情”。

(學情預設,學生交流,老師根據(jù)學生找出的句子的先后隨機引導品味)。

出示。

為了對倆岸骨肉同胞的生命,當天上午8時30分,這個年輕人把自己滾燙的骨髓捐獻了出來。

(1)邊讀邊想,浮現(xiàn)畫面。

(2)感受臺灣青年無私的愛。

他們真的是骨肉同胞嗎?(不是)是啊!他們甚至連彼此的姓名都不清楚,但臺灣青年卻能夠為了一個不知名的普通少年忍受巨痛,這位青年捐獻出的僅僅是骨髓嗎?(生回答)。

(3)引導體會,指導朗讀。

這是濃濃的愛,這是深深的情,這就是無私的奉獻,讓我們帶著這情,這愛再來讀——。

出示:時間就是生命。慈濟骨髓捐贈中心立刻派專家提著那只裝有救命骨髓的小箱子,火速從花蓮飛到臺北,又馬不停蹄地從臺北轉(zhuǎn)機到香港,又從香港飛往成都。

(1)情景預設,感受緊張氛圍。

孩子們,白血病患者在進行骨髓移植手術(shù)前,要服用大量的藥物,殺死體內(nèi)的癌細胞,同時也會破壞身體的抵抗能力。此時年僅16歲的少年處于生命的邊緣,如果不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將骨髓順利移植,后果將不堪設想。另外骨髓的保存期也僅僅只有24小時,因此慈濟醫(yī)院的專家們是在和時間賽跑,與時間爭奪生命。(指名讀)。

(2)談話引導,體悟真情。

孩子們,讓我們來看看慈濟醫(yī)院的專家們是如何奔波的?

(課件出示:補充的資料配音解說)。

這是怎樣的十幾個小時?

出示:終于,這飽含著倆岸同胞愛心的救命骨髓準時送到了手術(shù)臺前。臺灣同胞的骨髓植入了內(nèi)地白血病少年的身體。少年得救了,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1)情境交隔,理解感悟。

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板書:臺灣大陸)這是一次和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最后,生命在人們無私的給予中復活了,生命之花在人們的愛和奉獻中重新綻放,少年得救了,你高興嗎?請高興地讀——(指明讀)。

你激動嗎,你想把這個消息告訴誰?最想知道這個消息的人是誰?

(學情預設:少年的父母、臺灣青年、花蓮慈濟醫(yī)院的專家及醫(yī)護人員,所有關心少年的人。)。

(2)指導朗讀,情感升華。

評析:老師引領學生品味臺灣一個年輕人把自己滾燙的骨髓捐獻出來,這一感人的壯舉是何等的高尚、是何等的感人。老師再引領學生從“立即”、“火速”、“馬不停蹄”這些詞語中感受緊張的氛圍,骨髓的保存期僅僅只有24小時,在24小時內(nèi)飛機從臺灣花蓮飛到臺北,從臺北轉(zhuǎn)機到香港,在從香港飛往成都樂山,運送骨髓路途的遙遠與辛苦,把救命骨髓準時送到手術(shù)臺,成功的植入內(nèi)地白血病患者的身體。在這短暫的時間里臺灣慈濟醫(yī)院的專家們奔波、忙碌、爭分奪秒,他們和時間賽跑,他們與時間爭奪生命,縱有困難千重,但他們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之橋。這真情實感是讓學生在讀中品味,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感動,通過讀把學生推向?qū)W習的主題地位,讓學生明白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是任何力量都阻擋不了的,使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

三、拓展延伸,傳承血脈親情。

過度:孩子們,文章學到這兒,讓我們在一次回頭來細細品味文章的最后幾個字——跨越海峽生命橋。

1、在你心中,這還是一個普通的橋嗎?(學情預設:用愛架設的橋,延讀少年生命的橋……)。

2、是啊!這豈止是一座橋,豈止是一個故事,這簡直是一首生命的贊歌,一首愛的詩篇。

3、孩子們,讓我們用心再來回味一下這條艱難的生命歷程(課件出示:音樂及動畫)。

4、雖然臺灣還沒有回到祖國的懷抱,雖然我們之間有幾十年的文化隔閡,但是卻能為了一個普通的生命而竭盡所能、密切合作,到底是什么讓我們兩岸同胞如此心心相連?(板書:血脈親情)(學情預設:因為我們是骨肉同胞,我們有著血脈親情)。

5、再次回味課題。

(1)為什么要用“救命骨髓”做題?

(2)齊讀課題,把這血脈親情留在我們心中,生讀——。

再讀課題,把這血脈心情銘記我們心中,生讀——。

再讀,把這血脈親情世代傳承下去,生讀——。

6、教師小結(jié)。

評析:通過學情預設,拓展延伸,再次激發(fā)學生感悟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親情,“兩岸”海峽相隔,但同一國土,同一國人,同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同根同源這一血脈親情是永遠隔不斷的,老師用深情、激昂的語言引導學生反復讀課題,加深學生對文本涵義的理解,讓學生真正感悟到跨越海峽的橋是生命的橋、是愛心的橋、是一首生命的贊歌,是骨肉相連的情感的結(jié)晶。

課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少年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一位身體健康的小伙子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少年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教學本課時,我先讓學生對課文整體感知,劃分段落,然后直接切入重點段落,讓學生找出重點語句進行分析、理解。這樣的流程條理清楚,結(jié)構(gòu)上一目了然,重點也凸顯出來了。只是在學生找出重點語句理解感悟上,顯得過于粗略。沒有針對性地進行細致深入的分析和指導朗讀。而這篇課文的中心恰恰得通過這些重點語句來體現(xiàn)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本課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生命的重要,和臺灣小伙子在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y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課前師生搜集有關臺灣、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資料,為理解課文有關內(nèi)容做好準備非常重要。學生對這些內(nèi)容很感興趣。從而也讓學生感受到人與人之間要有關愛,應懂得關愛他人,危難之時互相幫助。

語文S版三年級語文救命骨髓教案篇六

1.認6個生字,會寫8個字,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詞語。

2.會在默讀中思考,在朗讀中理解小男孩買黑色氣球的心理活動,理解賣氣球老人那段話的含義。

3.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認識到獲得成功的關鍵在于自信。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在默讀中思考。

從老人與小孩的對話中,體會小男孩的心理活動,領會老人那番話的含義。

小黑板、生字卡、燈片。

2課時

一、談話交流,導入課題。

1.高老師用和“我”約定的秘密,讓“我”找到自信,并“照亮我快樂的童年”,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今天老師和大家再來學一個關于自信的故事。板書課題:自信。

2.齊讀課題。

二、指導初讀,感知課文。

1.讀好一文章有什么要求?(正確、流利。)怎樣才能讀得正確、流利?(眼到、口到、心到。)哪些地方反復讀?(難讀的字音、讀不通的句子。)

2.學生按要求自讀、教師巡視。

3.表揚讀書認真的學生,出詞卡投影,指定三個學生讀,準備后齊讀。特別注意平翹舌音、前后鼻音的讀音。

a組:

膚色關鍵貨車是否基礎驚訝

b組:

著名一窩蜂一件事興高采烈

色彩艷麗膚色拖驚訝

4.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觀察b組中帶點的生字,自主合作學習,討論怎么記住這些生字,并且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

如與熟字比較,記字形:蜂——峰:“峰”指的是山的尖頂,跟“山”有關,所以是“山字旁”?!懊鄯洹笔抢ハx,所以“蜂”是“蟲字旁”。

加一加:“月”加“夫”,膚色的“膚”。

5.指導寫字。

a.讓學生觀察8個會寫字的筆畫、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b.說說哪些是上下結(jié)構(gòu),哪些是左右結(jié)構(gòu),哪些是左中右結(jié)構(gòu)。

c.小老師講經(jīng)驗:各類字該怎么寫。

d.學生描紅,教師巡視,注意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

e.鞏固檢查,適當展示習字作業(yè),點評進步學生。

三、檢查朗讀。

1.同桌互查,每人一小節(jié)輪讀(快的兩遍交換)。

2.指名6人分自然段朗讀,隨機正音,面向慢生(朗讀稍吃力的學生)。

3.師點評。

4.解詞體會。

(1)聯(lián)系上下文多想想有助于理解詞語意思,不信試試。

(2)不理解的詞畫下來,默讀,用上法與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四、作業(yè)設計。

1.抄寫生字詞。

2.把自己喜歡的.詞語或句子抄寫在“采蜜本”上。

一、復習導入。

1.小組之間比賽,認讀生字(要求:讀準音、聲音亮)。

我們就一起來理解課文,把課文都讀得有感情。

二、讀文感悟。

1.默讀課文2、3段。(提出默讀的要領:心讀,既不能讀出聲,也不能動嘴唇。)

(1)思考:

a.膚色很黑的小男孩為什么偏要買黑色氣球?(自卑)

b.你從哪里看出他內(nèi)心的自卑?(相機指導朗讀“公園的角落里……羨慕……不敢……”。)

c.他為什么會自卑呢?在課文中找出相關詞語。(“膚色很黑”“拖著殘疾的腿”)

(2)相機介紹:在當時的美國,存在膚色歧視即種族歧視。

(3)你在生活中有自卑的時候嗎?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設想你就是這個黑人小朋友,你會怎么想?指導朗讀。

2.朗讀感悟,重點突破,學習4、5、6自然段。

(1)出示小黑板:

“記住,氣球能升起,不是因為它的顏色和形狀,而是因為氣球內(nèi)充滿了氫氣。一個人能否成功,關鍵不在他的外表,而是要看他的心中有沒有自信?!?/p>

a.指名朗讀。這話是誰的話?(賣氣球的老人說的。)

b.你知道賣氣球的老人為什么要說這些話嗎?(他看出了這個小男孩的自卑。)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到課文中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老人驚訝地看了看小孩”;聯(lián)系到前文孩子們“興高采烈地追逐著這些色彩艷麗的氣球”。)

(2)分角色朗讀老人的話和小男孩的對話。(注意讀出小男孩的“怯生生”“略帶懇求”的語氣、老人的“慈祥的目光”“溫和”“驚訝”的語氣。在朗讀中再次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

a.指名讀,并點評:誰能勝過他?

b.個讀,自由讀,體會小孩自卑膽怯的心理。

c.分組朗讀4、5自然段。

(3)再讀老人的話。

a.找出老人說這段話的態(tài)度。(老人一邊瞇著眼睛看著氣球上升,一邊用手輕輕地摸了摸小孩的頭。)

b.老人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感悟出老人是在鼓勵小男孩。)

c.邊讀邊悟:讀老人的話,你明白了什么?(前一句,揭示了氣球升起的原因是“氣球內(nèi)充滿了氫氣”而不在于它的顏色和形狀。這里隱含著一個道理:外表是次要的。后面一句,老人推論出“一個人能否成功,關鍵不在他的外表,而是要看他的心中有沒有自信?!保┠闶窃趺蠢斫膺@句話的?(如果人是氣球的話,那么升起來是成功,而自信就像氫氣一樣,是成功的關鍵。)

板書:氣球——人升起——成功氫氣——自信

d.指名讀,齊讀。

3.默讀最后一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對比體會。

討論:作者對老人的話為什么會“至今難忘”?(不僅因為老人的比喻生動、準確、深刻,更重要的是作者的經(jīng)歷證實了老人的話是正確的——從一個有殘疾的自卑的小男孩成長為著名的心理學博士。)

4.。談談你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受。

三、實踐拓展。

小組合作:將課文改編成課本劇演出。

在編演時,教師提示:劇中人物除了小男孩和老人外,還有一群活潑的無憂無慮的孩子們玩色彩艷麗的氣球。他們要在小男孩面前炫耀,甚至還有對小男孩的輕視。在表演中,再次體會感悟理解課文。

四、作業(yè)設計。

1.采訪你的家人、老師或有成就的人,請他們談談自信在人生經(jīng)歷中的作用,并以此為主題編出一份手抄報。

2.將你自己學習經(jīng)歷中印證自信與成功關系的事例,講給家人或同學聽。

3.閱讀《尼克松敗于不自信的故事》《小澤征爾勝于自信的故事》。

語文S版三年級語文救命骨髓教案篇七

核心提示:教學目標:1.會認8個字,會寫8個字。2.朗讀課文,能較完整地把這個故事講出來。教育學生熱愛學習,尊敬老師。3.會用“非?!薄凹泵Α睂懢渥?。教學重點: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課文。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字,會寫8個字。

2.朗讀課文,能較完整地把這個故事講出來。教育學生熱愛學習,尊敬老師。

3.會用“非?!薄凹泵Α睂懢渥?。

教學重點:

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課文。

教學難點:

正確運用詞語造句,練習講故事。

教學準備:

小黑板、教學掛圖。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課文。

2.指導學生記憶字形,規(guī)范書寫。

3.朗讀課文,了解大意。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告訴學生“程門立雪”是個成語,課文《程門立雪》講的就是這個成語故事。

2.簡介“成語”,舉例,如:自相矛盾。

3.你知道有哪些成語,再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1.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把帶注音的生字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

2.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檢查,糾正字音讀錯或破句的地方。

3.檢查學生識字情況,交流識字方法。

4.檢查學生讀課文情況,指名讀指定的段落,糾正丟字、添字和破句、破句的現(xiàn)象。

三、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宋、容、急、息”,觀察生字的結(jié)構(gòu)。

2.指導書寫。

3.學生書寫生字(表揚寫字認真,寫得好的學生)。

四、朗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

(表揚姿勢正確,讀得快,讀得響的學生)。

2.標出自然段。

3.指名學生自由選讀課文某一段,教師給評點指導。

4.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楊時和同學尊敬老師的好品質(zhì)。

2.理解課文,練習講課文故事。

3.指導寫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詞語。(檢查)。

2.檢查朗讀課文。

二、熟讀課文,讀流利。

1.練習把課文讀流利。讀得準確,做到不丟字、不添字、不重復、不暢讀。

2.同桌互讀。

三、理解課文,讀出感情。

1.輕聲讀課文。說說你覺得楊時是個什么樣的人?

2.指導讀好2-5自然段。讀出感情,理解詞句。

(1)找出楊時愛學習的句子讀一讀,指導讀出急切的心情,讀中理解“爭論”“弄清”“冒著”“請教”等詞語。

(2)指導讀楊時尊敬老師的句子或詞語,一邊讀一邊體會“悄悄地”“一聲不響地”“默默地”“靜靜地”的情景。指導讀出楊時他們生怕有一點動靜都會吵醒老師的心情,讀得輕輕地。

(3)指導讀程老師和楊時的對話。讀出程老師愛學生和學生愛老師的濃濃師生情。讀中理解“心疼”“慈祥”“驚動”等詞語。

3.通過讀全文,在把課文中有關寫雪的詞句畫出來讀一讀,然后說一說“程門立雪”這個成語的意思。

4.朗讀全文。

四、指導寫字。

五、做課后第2題和第3題。

板書設計:

鵝毛大雪-盡快請教-老師休息。

程門立雪。

大雪紛飛-悄悄地、一聲不響、默默地、

(非常尊敬老師)。

誠懇地說。

語文S版三年級語文救命骨髓教案篇八

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會認“疊、喻、屏”3個生字,會寫“瀑、灘”等7個生字,掌握“瀑布、重疊、涌上、岸灘、襯著”等詞語。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韻律,背誦課文;理解重點詩句表達的意思,體會比喻寫法的好處;幫助學生學習按照一定順序觀察事物的方法。

3、引導學生感受瀑布雄偉壯麗的畫面,獲得美的熏陶,體會作者對祖國山河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讀懂課文,體會瀑布的壯麗、奇異,增強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所描寫的意境。

三、教學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學習生字;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提問:什么是瀑布?你們在哪兒見過瀑布,是什么樣的?

2、書中描寫的瀑布又是什么樣的?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學生自由讀)。

二、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1、檢查自學情況。疊(提醒學生:中間是禿寶蓋,要寫在橫中線上)。

(1)出示生字詞語,檢查認讀情況。

(2)提出自己認為難讀、難寫的字。

(3)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分析結(jié)構(gòu)復雜的字的字形,同桌交流識記方法。

2、自讀詩歌,畫出新詞并把新詞帶到句子中去讀一讀。

3、小結(jié):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要牢固地掌握新字,理解新詞,并把好詞語記下來在寫作時加以運用。

三、讀文質(zhì)疑,理清順序。

1、教師范讀,學生思考:課文是從哪幾方面寫瀑布的?先寫什么?后寫什么?了解主要內(nèi)容。(先寫聲音,后寫樣子)。

2、練習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1)、自由練讀。

(2)、指名讀詩。

(3)、小結(jié):把詩讀熟,試著背一背。

四、指導寫字。

五、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把新詞放入詞語花籃中。

2、繼續(xù)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試著背誦。

3、把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詞句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理解課文,歸納總結(jié)。

教學過程:

一、檢查舊知,引入新課:

1、試著背誦自己喜歡的小節(jié)。

2、交流抄寫的語句。

二、自學思考:

1、出示要求:

(2)提出不懂的問題。

2、自學討論:

3、班內(nèi)交流。

三、重點研讀問題:

1、瀑布聲音的特點。

(1)、指名讀這一節(jié)詩。

(2)、出示文字:

瀑布的聲音,好像(),又像()。思考: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3)、瀑布聲勢浩大,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指名朗讀、齊讀。

2、遠望瀑布的樣子。

(1)、自由讀有關詩句。

(2)、從“忽然一轉(zhuǎn)”這幾個字中,你能想到作者剛才是在瀑布的哪一面聽到聲音的?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從背面聽聲音大,現(xiàn)在轉(zhuǎn)到正面聲音就更大了,感受到瀑布的聲勢巨大,一定雄偉壯觀。)。

(3)、“啊”字該怎么讀呢?為什么這么讀,或從他的讀中你聽出了什么?

(4)、瀑布什么樣,作者是怎么打比方的?為什么先說沒法比喻?又說“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

(5)、讀出情感(指名讀、領讀、齊讀等方式展示)。

3、近看瀑布的樣子。

(1)、指名讀這一小節(jié)。

(3)、為什么把瀑布比成“珍珠的屏”?

(4)、為什么說被風吹過的瀑布如煙、如霧、如塵?

(如煙:輕柔飄逸,彌漫如霧:白茫茫一片,朦朦朧朧如塵:紛紛揚揚的落下。)。

(5)、賽讀,讀出美感。

四、總結(jié)全文,體會情感。

1、歸納板書,深入體會。

2、根據(jù)板書提示,完成課后作業(yè)第2題。

五、作業(yè):

1、用“好像……又像”說一句話,再寫下來。

2、背誦全詩,整理《我的采集本》,繼續(xù)豐富內(nèi)容。

板書設計:

浪涌上岸灘。

風吹過松林聲(聽覺)雄偉壯麗。

瀑布青山襯著白銀色由遠及近。

珍珠的屏形(視覺)。

如煙如霧如塵。

語文S版三年級語文救命骨髓教案篇九

核心提示:設計理念以信息技術(shù)為媒介,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與生命對話。潛心涵泳,通過對語言文字等的感知、理解、品味、揣摩、朗讀、體會“跨越海峽生命橋”的含義,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教學目標:

設計理念。

以信息技術(shù)為媒介,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與生命對話。潛心涵泳,通過對語言文字等的感知、理解、品味、揣摩、朗讀、體會“跨越海峽生命橋”的含義,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主識字,理解生字詞。培養(yǎng)學生獨立識字的意識、能力與習慣。

2、讓學生充分讀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引導學生從字詞品味中,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教學重難點:

通過引導學生理解骨髓移植對少年的重要性,以及兩岸醫(yī)護人員的奔波,體會海峽兩岸人民濃濃的血脈親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相關課件,渲染性音樂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醞釀血脈親情。

1、孩子們,看著你們臉上燦爛的笑容,聽著你們銀鈴般的聲音,不禁讓老師想起了我以前的一個學生,她和大家一樣有著如花的年齡,對未來也有著無限美好的僮憬,然而她卻有一段不幸的遭遇。(出示課件《我想回家》)。

2、簡介課件相關內(nèi)容,營造分圍。

3、孩子們,每年我國會新曾約4萬白血病患者,其中有近3萬多人是因得不到相配的骨髓而離開我們的,多么驚人的數(shù)字?。】磥砉撬鑼Π籽』颊邅碚f意味著的是生的希望!

4、板書課題(帶著對課文的理解讀課題)。

5、學生質(zhì)疑課題,說出心中的疑問。

二、潛心會文,感悟血脈親情。

1、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并作出相關的標注。

2、(課件出示:病床圖)他是誰?又有怎樣的遭遇?

3、對,他就是四川省樂山縣年僅16歲的白血病少年,此時他已是生命垂危。

4、孩子們,當父母得知孩子的病情時,他們怎樣?

出示:“白血病”!醫(yī)生的話如同晴天霹靂,震得他倆幾乎暈倒。大夫,求你一定要救救他,我們就這一個孩子?。∷麄儌z苦苦哀求著。

(1)那些詞語讓你覺得揪心?

(2)什么是“晴天霹靂”?是什么事讓父母覺得猶如晴天霹靂?

(3)是?。「改钢腊籽〉膰乐?,他們年僅16歲的唯一的兒子危在旦夕,此時父母的心情如何?(根據(jù)學生的回答來讀父母的話)。

(4)此時父母已是痛切心扉,他們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生回答),于是他們苦苦哀求著大夫,讀“大夫,求你….….啊!”

(5)假如我們都是少年的朋友,親人,你將如何哀求大夫?(指名讀)。

(6)孩子們,從你們的讀書聲中,老師看到了一對已瀕臨崩潰的父母,也讓我看到了父母對兒子那真切的愛。

請大家默讀課文5-8自然段,找出答案畫出來,并找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標注出來。

5、品味語言,感悟“海峽兩岸情”。

出示:為了對倆岸骨肉同胞的生命,當天上午8時30分,這個年輕人把自己滾燙的骨髓捐獻了出來。

(1)邊讀邊想,浮現(xiàn)畫面。

(2)感受臺灣青年無私的愛。

(3)引導體會,指導朗讀。

這是濃濃的愛,這是深深的情,這就是無私的奉獻,讓我們帶著這情,這愛再來讀--。

出示:時間就是生命。慈濟骨髓捐贈中心立刻派專家提著那只裝有救命骨髓的小箱子,火速從花蓮飛到臺北,又馬不停蹄地從臺北轉(zhuǎn)機到香港,又從香港飛往成都。

(1)情景預設,感受緊張氛圍。

孩子們,白血病患者在進行骨髓移植手術(shù)前,要服用大量的藥物,殺死體內(nèi)的癌細胞,同時也會破壞身體的抵抗能力。此時年僅16歲的少年處于生命的邊緣,如果不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將骨髓順利移植,后果將不堪設想。另外骨髓的保存期也僅僅只有24小時,因此慈濟醫(yī)院的專家們是在和時間賽跑,與時間爭奪生命。(指名讀)。

(2)談話引導,體悟真情。

孩子們,讓我們來看看慈濟醫(yī)院的專家們是如何奔波的?

這是怎樣的十幾個小時?

(1)情境交隔,理解感悟。

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板書:臺灣大陸)這是一次和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最后,生命在人們無私的給予中復活了,生命之花在人們的愛和奉獻中重新綻放,少年得救了,你高興嗎?請高興地讀--(指明讀)。

你激動嗎,你想把這個消息告訴誰?最想知道這個消息的人是誰?(學情預設:少年的父母、臺灣青年、花蓮慈濟醫(yī)院的專家及醫(yī)護人員,所有關心少年的人。)。

(2)指導朗讀,情感升華。

三、拓展延伸,傳承血脈親情。

1、在你心中,這還是一個普通的橋嗎?(學情預設:用愛架設的橋,延讀少年生命的橋……)。

2、是?。∵@豈止是一座橋,豈止是一個故事,這簡直是一首生命的贊歌,一首愛的詩篇。

3、孩子們,讓我們用心再來回味一下這條艱難的生命歷程。

4、雖然臺灣還沒有回到祖國的懷抱,雖然我們之間有幾十年的文化隔閡,但是卻能為了一個普通的生命而竭盡所能、密切合作,到底是什么讓我們兩岸同胞如此心心相連?(板書:血脈親情)。

5、再次回味課題:

(1)為什么要用“救命骨髓”做題?

(2)齊讀課題,把這血脈親情留在我們心中,生讀--。

再讀課題,把這血脈心情銘記我們心中,生讀--。

再讀,把這血脈親情世代傳承下去,生讀--。

6、教師小結(jié)。

板書設計20救命骨髓。

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花蓮--臺北--香港--四川樂山。

臺灣血脈親情大陸。

語文S版三年級語文救命骨髓教案篇十

教學重點引導引導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人與人之間的那種深深的情感,體會兩岸骨肉同胞的親情。

教學難點同上。

教法以讀代講法、引導點拔法、指導朗讀法。

學法朗讀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學法、

知識目標1、認識本課生字“骨俱捐贈”等9個字,學習“為之動容、志淚俱下”等詞語。

能力目標2、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3、體會救命骨髓所飽含著的兩同胞的骨肉之情。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課文錄音。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因題設疑。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個真實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感受真誠學習生字。

1、讀了課題你想從課文中知道什么?

2、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3、讀中勾劃生字。

4、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生字。

三、初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1、劃出課文中讓你感動的體段落。。

2、讀后深思: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四、再讀課文,粗知詞意。

1、把課文讀通順,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利用工具書,聯(lián)系句子理解詞語的意思,也要求教同學。

1齊讀課題。

2、(各抒己見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邊讀邊勾劃生字。

3、自學生字。

1、學習生字交流記憶的方法。

(學生自讀課文,然后指名朗讀。要求讀準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問同學。)。

2、指定學生朗讀,評估朗讀效果。抽幾個學生分段讀課文,看他們是否讀得正確,有沒有讀不準的字詞,幫助糾正朗讀的錯誤。

請同學們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指名讀課文,為后面的學習做鋪墊。課前收集有關知識對文章的學習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讓學生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朗讀方式,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為學生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了望學生對本課生字的認讀情況,培養(yǎng)學生在朗讀中主動認字的習慣。

教師學生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第二課時。

一、細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1、結(jié)合課題,圍繞“為什么說兩巖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結(jié)合課文中具體內(nèi)容進行思考:

2、找出句子話,體會其中的感情。

二、共同探究。

1、“兩岸”指什么?

2、為什么稱之為“骨肉同胞”?

3、“生命橋”指的是什么?

4、畫出行走路線圖。

5、學習倒敘的敘述方法。

倒敘:先說明事情的結(jié)果后說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的記敘的方法。1、找出語句。

2、找出語句體會方法。

3、理解詞語:

聲淚俱下:邊訴說邊哭泣,形容十分悲切。

動容:臉上出現(xiàn)受感動的表情。

睛天霹靂:晴朗的天空響起了炸雷。比喻情況出人意料,令人震驚。

談何容易:原本指向君王進言不容易,課文里指骨髓移植困難很大,并不像嘴上說的那么容易。

馬不停蹄:馬不停地急促向前走。課文里用來形容運送骨髓在路途上沒有停歇,時間抓得很緊。

熟讀課文不僅有利于學生了解課文大意,而且為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

抓住詞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并認真品味精美的詞句,學習描寫的方法。

培養(yǎng)學生自學習慣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及拓展知識面。

教師的活動及教法學生的活動及學法設計意圖。

三、指導朗讀。

1、以默讀為主,可先讓學生自讀課文。

2、要讀出豐富的情感。

讀出事情的緊迫感。1、最后要讀出乘客的心平氣和,;現(xiàn)時聲音提高,增加響度,充滿熱情。

熟讀課文不僅有利于學生了解課文大意,而且為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

板書設計。

人物:中年夫婦、慈濟骨髓捐贈中心的專家、

教學后記。

學生通過抓住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并認真品味精美的詞句,學習倒敘的描寫方法。體會到跨越兩岸的生命之橋,飽含著兩岸骨肉同胞的血脈親情。

語文S版三年級語文救命骨髓教案篇十一

1.運用學過的方法,自主學會本課生字及組成的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積累,體會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對課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了解桃花水的特點,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勃勃生機。

1.在朗讀過程中了解桃花水的特征,感受優(yōu)美的語言,想象三月桃花水給春天增添的勃勃生機。

2.能對課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1.正確認讀,規(guī)范書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在朗讀過程中了解桃花水的特征,感受優(yōu)美的語言,想象三月桃花水給春天增添的勃勃生機。

生字詞語卡片,教學掛圖,課文朗讀cd。

1.設問引入:你們知道春天的河水雙叫什么嗎?為什么?提示課題,齊讀。

2.練習激趣。誰能把三月桃花水、豎琴、鏡子聯(lián)系起來說一段話?

3.談話激疑。是呀,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呢?還是讓我們先來讀讀課文吧!

1.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認識生字,讀通課文。

2.檢測生字認識情況,通過認讀生字卡片等多種形式識記生字,鼓勵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

3.指名讀課文,分組朗讀課文。

4.根據(jù)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把三月桃花水豎琴鏡子連起來說一說。

5.指導學生勾畫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豎琴,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鏡。齊讀。

1.學生提出自己對課文不理解的問題。

如:為什么說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豎琴??

3.小組研讀課文第五、六段。

說說自己是怎樣理解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鏡的意思的。

1.抄寫本課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聲音動聽像小鈴鐺,像豎琴、琴弦 給春天

三月桃花水 顏色明潔像絲稠、像鏡子 增添勃

流動的形態(tài)舞動著朝霞向前 流勃生機

1. 復習上節(jié)課學習內(nèi)容。

2. 了解桃花水的特點,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勃勃生機。

能對課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新詞卡片。

1. 默寫生字詞。

2. 指名學生朗讀課文。

1.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

2.體會情感,指導朗讀。

讀課文最后一段。說說體會作者怎樣的感情。

從課文的其他哪些方面也體會到這種感情?畫一畫,再讀一讀。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讓學生小組內(nèi)說一說自己識記的方法。

1.寫你喜歡寫的字。

2.背誦自己喜歡的課文。

4.一幅畫

教學要求

1.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積累理解課文內(nèi)容。

2.想像畫的情景,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情趣,積累優(yōu)美詞語和句段。

重點難點

1.感受、積累優(yōu)美語言,弄清作者的觀察順序。

2.邊讀邊想文中所描繪的情景。

教具準備

課文cd,幾幅風景名畫。

語文S版三年級語文救命骨髓教案篇十二

1、在自主學習和教師的引導下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激發(fā)學生善于留心觀察身邊事物變化的興趣,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學習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對自然、生命的尊重、熱愛之情。

2、學習作者善于觀察事物,養(yǎng)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內(nèi)不同時間的變化,體會細致觀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細心地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事物的本質(zhì),才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搜集的資料。

教學進程:

(一)利用圖畫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導入新課。

1、出示圖片:蒲公英

同學們,見過這種植物嗎?對,它就是蒲公英。

板書:蒲公英

2、交流收集到的資料。

蒲公英,別名黃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葉蓮座狀平鋪,匙形或狹長倒卵形,羽狀淺裂或齒裂。開黃色舌狀花。果實成熟時形似白色絨球。

3、板書課題:金黃的草地

(1)質(zhì)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疏疑:草地是綠色的,為什么說是金色的?

(2)聯(lián)系對蒲公英的介紹,請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連起來,說一句話。

(二)

學習生字、新詞。

1、讀準生字字音,在課文中圈劃出生字,再讀讀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理解詞義。

2、檢查,重點指導。

讀準字音:呵欠傍晚一本正經(jīng)

記住字形:弟:中間的長豎不出頭。

返:反字的最后一筆注意變化。

3、在生字本上書寫本課生字,老師巡回指導。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1、自由讀課文,標畫自然段,思考每一個自然段講了什么內(nèi)容。

2、給課文分段。

全文共五個自然段,可分兩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每當蒲公英開放時,草地變成金黃色。我們常揪掉蒲公英來尋開心。

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蒲公英白天開,晚上合,草地也因他們的開合改變著顏色。我們發(fā)現(xiàn)后便喜愛上了這種小花。

板書設計:

蒲公英

(早晨) (中午) (傍晚)

綠 金色的草地 綠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體會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對自然、對生命的尊重、熱愛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內(nèi)不同時間的變化,體會細致觀察的重要性。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播放課件或觀察掛圖:在草地上盛開著一片蒲公英,他們金黃金黃的,太美了!

2、看完畫面,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板書:金色的草地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腦海里,與同學們讀課題。

二、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1、學習第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一、二自然段,找出與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讀一讀。

(2)指名讀,評讀。

(3)看到這片金色的草地,我們的心情如何?

(4)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覺嗎?

出示實物,讓學生參與進來感受。

(5)練習讀第一、二自然段,體會童趣。

2、學習第三至五自然段。

過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嗎?我有了一個什么新發(fā)現(xiàn)呢?

(1)自由讀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2)總結(jié):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攏的,它隨著時間變化而一張一合,張開就是金色的;合攏就是綠色的。

(3)這個發(fā)現(xiàn)令我非常驚訝,大家再來讀讀第四自然段。

(4)有了新發(fā)現(xiàn)后,我們有什么變化?

(5)為什么我們不再揪它了?

(6)從我的變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三)升華情感。

1、學習本課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板書設計:

揪 發(fā)現(xiàn) 不揪 喜愛

早晨 中午 傍晚

綠色 金色 綠色

合 張 合

蒲公英會合攏

教學后記:

語文S版三年級語文救命骨髓教案篇十三

同學們,你們平時是怎么上學的?想了解山溝里的孩子,他們是怎么上學的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山溝里的孩子》一課,去看看山里的孩子他們是怎么上學的。

1、自由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生字,用喜歡的識字方法認識它。

2、指名讀課文,檢測生字。

1、大家先自己小聲的讀讀課文,然后把自然段的序號標好。

2、誰想給大家朗讀課文?其他同學在他讀的時候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呢?(課文講的是山溝里的孩子決心從書中掌握更多的知識,刻苦學習的經(jīng)過,他們要起早貪黑地走山路,到學校讀書。)。

3、師:說的好,哪些自然段寫了孩子們?yōu)榱松蠈W克服重重困難的呢?(1——5自然段)。

4、6—7自然段又講了什么?

(孩子愿意克服重重困難,找到金鑰匙改變窮山溝的美好愿望。)。

(日積月累b組的詞語,要求會讀、會寫。)。

語文S版三年級語文救命骨髓教案篇十四

1、明白倒敘的特點及在文章中的作用。

2、學習倒敘的方法,能運用倒敘進行作文。

明白倒敘的特點,學習倒敘的方法。

運用觀察法、實驗法,與學生上次的學習情況作對比,總結(jié)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交流導入。

1、《燕子專列》這篇課文運用了怎樣的敘述順序?

2、誰來說一說什么是倒敘。

3、小結(jié):學生現(xiàn)在對倒敘的認識情況。

二、認識倒敘

1、ppt出示倒敘的定義。

2、播放微課,生動的認識倒敘。

3、ppt出示倒敘流程。

4、結(jié)合課文《燕子專列》《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理解倒敘及倒敘的好處。

5、總結(jié)倒敘的好處:文章開頭適當?shù)剡\用倒敘:

(1)、可以制造懸念,吸引讀者的眼球,激發(fā)閱讀的興趣和欲望。

(2)、便于作者調(diào)動情感,勾起對往事的深情回憶,更符合生活的真實。

(3)、還可以使內(nèi)容有波瀾,行文有起伏,文章敘述也生動,結(jié)構(gòu)也曲折多變。

三、學習倒敘的寫法

1、睹物回憶法 由眼前之物引起回憶

舉例說明

2、對比回憶法 由對比沖突引出矛盾

舉例說明

3、情境回憶法 由描繪情境引出回憶

舉例說明

4、抒情回憶法 由直抒胸臆引出回憶

舉例說明

四、課堂練習:

采用倒敘的手法寫一寫你父母對你的愛吧!

五、作品展示。

語文S版三年級語文救命骨髓教案篇十五

知識與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過程與方法: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能和同學們交流讀后的體會。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仿照詩歌內(nèi)容,補寫幾句詩文。感悟秋天的美好。教學重點:邊讀邊想,能交流體會,自己創(chuàng)作詩歌。

創(chuàng)作詩歌。

教學時間:

一課時。

1、各種聲響(如風聲、雨聲、落葉聲、蛐蛐聲等)的錄音帶。

2、配套的課文朗讀磁帶。

3、旋律優(yōu)美的輕音樂磁帶。

一、游戲?qū)?,展開想象。

1、游戲?qū)耄和瑢W們,自然界中有許多美妙的聲音,你們想欣賞一下嗎?下面我們做一個聽錄音猜聲音的游戲,請大家閉上眼睛靜靜地聽,然后說一說你聽到了哪些聲音。

2、展開想象:聽著這些美妙的聲音,你腦海里出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再次播放聲響錄音帶,引導學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詩人在秋天里聽到許多美妙的聲音,就寫下了這么一首詩,你們想聽聽嗎?(揭題讀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或配樂范讀課文。

2、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3、指名學生讀,喜歡讀哪一節(jié)就讀哪一節(jié)。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三、品讀想象,體會交流。

1、品讀第1—3節(jié),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節(jié),邊讀邊展開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可以讓學生從看到的、聽到的這些方面來想象)。

2、指名學生進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畫面描述得美一點。

3、學生評議并補充畫面,把畫面說生動、說形象。

4、帶著這種美好的感情朗讀自己喜歡的一節(jié)。

四、品讀體會,升華情感。

1、指名誦讀最后一節(jié)。

2、交流:從這一節(jié)感受到了什么?

3、帶著這種情感齊讀最后一節(jié)。

五、續(xù)寫,述詩文。

1、聯(lián)系生活說一說,你還聽到什么聲音?

(老師作一些提示,如蛇的聲音“咝咝”;蛙的聲音“呱呱”;燕子的聲音“喳喳”等等。)。

2、寫寫,秋的聲音。

學生寫詩,每人寫一小段即可,四人小組合成一首。

六、小結(jié):

是啊,秋的聲音,在大自然中,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讓我們再次來感受秋聲帶給我們的喜悅吧!

七、布置作業(yè)。

1、給自己寫的詩配上畫。

2、收集有關秋的詩歌。

板書設計:

聽聽,秋的聲音。

聽聽,秋的聲音_______。

看看,秋的色彩________。

聞聞,秋的味道________。

語文S版三年級語文救命骨髓教案篇十六

1、能夠語言較通順、內(nèi)容較具體的進行習作。

2、明確寫作要求及思路,激發(fā)寫作的興趣。

3、增強對學生們對文化古跡的了解,激發(fā)愛國主義熱情。

如何做到語言通順、內(nèi)容具體。

如何明確寫作思路。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同學們,你們旅游時最想去的是哪里?老師這里有幾個特別好的去處,誰想跟著我一起去?

1、胡新宇筆下的筆架山。

2、王思維筆下的長城。

3、聶立雯筆下的遼沈戰(zhàn)役紀念館。

4、請導游(學生本人)來帶我們先領略一下這些名勝古跡。

1、指名寫的好的同學談習作體會,在習作時該注意的問題。

2、聽了他們的總結(jié)你學到了什么?以后在寫作中該注意哪些問題?

a.思路清晰。

b.寫后要多讀、修改,句子通順,無錯別字。

3、屢清思緒,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

4、寫完后小組交流修改,擬定。

學生自讀、其他同學賞析。

交流、評論,說一說他們的習作哪里寫的好。

學生分析失敗原因,找到原因,全班交流寫作心得。

板書設計:

a.思路清晰。

b.寫后要多讀、修改,句子通順,無錯別字。

教學反思:

本課我采取了自學的方法,讓同學們自己總結(jié)習作經(jīng)驗,再進行小組、全班的交流寫作心得。這樣對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會更有幫助。

語文S版三年級語文救命骨髓教案篇十七

老師說句子: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說兩遍)。

2、你們知道這個天堂是哪里嗎?(杭州)。

過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數(shù)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聞名天下,贏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西湖的秀麗,不僅表現(xiàn)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現(xiàn)在環(huán)抱她的群山,不論從哪個角度來遠眺、近詳,西湖總是那樣的秀麗,令人流連忘返?,F(xiàn)在老師就帶你們?nèi)タ次骱纳健⒑ò鍟荷胶?/p>

1、電腦出示西湖青山綠水的畫面伴隨朗讀。

思考:你站在西湖邊看到的山是什么樣?湖是什么的?

2、交流剛才的問題:

3、同時板書:層層疊疊,綠青濃淡。

靜如銀鏡,一閃一閃。

4、這么美的畫面你能用你的朗讀來表現(xiàn)出來嗎?

學生自由練讀。

請個別學生讀。

集體配音朗讀。

5、(課前教學生一些句子?;蜃x讓一兩個來贊美西湖。學生不會也可以由老師來說)。

過渡:是呀,正因為如此,西湖又有了一個比作美女西施的美名--西子湖。西湖之美,美在外有山,湖中有湖,園中有園,四季景色都能使人賞心悅目。尤其以西湖為中心的“西湖十景”更是聞名遐邇。下面就請同學們隨我而來。

1、教師指著畫面講述第三自然段。(電腦出示畫面)。

2、學生可自由說說自己通過查找資料介紹有送景點的介紹。

學生需準備:孤山白堤蘇堤(可以是圖片)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3、我們一起把這部分的內(nèi)容有感情地朗讀好嗎?待會兒,我要你們來做小導游介紹西湖。

4、誰愿意當個小導游來介紹西湖的幾個景點。

學生自由準備。

請個別學生來介紹。

過渡:剛才聽了小導游的介紹,覺得西湖特別美,真讓我看到了人間天堂。西湖的美景使古往今來的中外賓客目不暇接,游興難盡。置身其間,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詩、如畫,如夢。每當清秋氣爽,湖面平靜如鏡,皓潔的秋月當空,月光與湖水交相輝映,頗有“一色湖光萬頃秋”之感,下一節(jié)課我就帶同學們?nèi)ビ^賞西湖秋色。

1、聽配音朗讀。(電腦出示畫面)。

2、看著這樣一個畫面,聽著優(yōu)雅的聲音,你是否也想來做一次配音演員呢?

3、學生自由朗讀。

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讓我們以蘇東坡的詩句來結(jié)束今天的游覽吧。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青山層層疊疊綠青濃淡。

西湖湖水靜如銀鏡一閃一閃。

景點孤山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月光明月東升華燈倒映。

語文S版三年級語文救命骨髓教案篇十八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會8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力目標:背誦課文。

情感目標:有觀察了解大自然知識、探究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教學難點:在讀中感悟課文的韻律美,了解課文告訴我們的知識。

1.感知。

(1)自由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小組內(nèi)互相讀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3)交流。小組選出代表,匯報小組讀書的收獲。

2.識字。

(1)自己練讀生子。引導學生與同桌之間接龍讀生字。

(2)小黑板出示生字,多種方式指讀。

(讀的時候注意提醒學生注意應該注意的地方。)

(3)全班交流識字方法。引導學生在交流過程中給生字找朋友,用詞語說話。

3.賞讀。

(1)小組合作讀課文,看誰讀得美。

(2)選讀。選自己喜歡的一節(jié)練讀,再展示。

(3)通讀全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

1.出示要寫的字:

夏 暗 躲 藏 喳 案 就 猜

2.學生觀察字的結(jié)構(gòu),交流書寫應注意的地方。

3.老師示范,指導重點筆畫。

4.學生練習,老師巡視。

挑蘋果游戲。(將生字卡片做成蘋果形寫上編號)

你選擇第幾好蘋果,讀出上面的生字,再組詞造句。

1.教師示范,學生邊聽邊體會語氣。

引導學生評一評老師哪里讀得好,哪里讀得不好。

2.學生自由練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3.朗讀比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小節(jié),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1.老師引讀,學生嘗試背誦課文。

2.學生自由練背。

3.課文表演。邊背邊加上動作。

1.課文里提了多少“為什么”?

你能回答課文中的哪些問題?你還能提出什么新的問題?

1.出示要寫的字。

2.自由練寫,小組評議。

3.老師小結(jié),指導重點。

板書設計:

為什么

為什么 不知道

弄明白 想知道

語文S版三年級語文救命骨髓教案篇十九

1、理解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愛護國徽、愿用自己的行動為國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重點:

1、了解“我”在平時的生活中怎樣愛護國徽,又怎樣用自己的行動使國徽更美麗。

2、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難點:

聯(lián)系自己,說說在生活中如何做能使國徽更美麗。

1、國徽的圖片

2、硬幣

一、課前準備:

課前,教師引導學生充分預習課文,鼓勵他們查閱有關國徽的資料,了解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

(課程標準指出“要充分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yōu)化語文學習環(huán)境,努力構(gòu)建課內(nèi)外聯(lián)系、校內(nèi)外聯(lián)系、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苯處煴局笳Z文的教育觀點,把課內(nèi)、外閱讀融為一體,注意學生在知識廣度上的積累。)

二、引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國徽

2、出示國徽插圖。(認識國徽的樣子)

3、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硬幣,指導學生觀察:硬幣背面印著什么?

4、師:你還在什么地方能看到國徽?

(課標強調(diào),要盡量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限度地發(fā)揮師生雙方的互動性。)

三、自主識字,初讀感知。

1、同桌互讀,互相幫助,把讀不準、不認識的字消滅掉。

2、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a、齊認讀生字卡片。

b、開火車讀,試著讀出后組詞或練習說話。

c、利用學具,進行識字游戲。

(由于學生已經(jīng)有一定的閱讀基礎,因而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自主性學習。)

3、默讀課文后,講講自己讀懂了什么?

學生可以從這些方面回答:

a、拾到錢要交給老師。

b、錢幣臟了要擦洗干凈。

c、要幫助別人,小弟弟不小心摔倒了要主動把他扶起來。

d、當我主動把小弟弟扶起來時,我看見警察叔叔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國徽映照的更美麗。

e、國徽和太陽在一起,照耀著我,也照耀著祖國遼闊的大地。

(通過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預測和診斷出學生已經(jīng)了解了哪些知識。以便調(diào)整下一步的教學策略。)

4、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

5、展示讀,共同評價。

6、老師讀,學生提建議,做評價。

(《語言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教師要敢于放手,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讀,在讀得連貫、順暢上下功夫,讓學生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fā)展語感,加強體驗與領悟。)

四、細讀課文,促進感知。

1、自由讀課文。

2、師:你還想知道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把它們寫在問題卡上。

學生可能有以下幾種問題

a、國徽圖案里有什么?我們在哪里可以看見國徽?

b、我們做什么可以使國徽更美麗?

c、為什么國徽和太陽在一起,照耀著我,也照耀著祖國遼闊的大地?

e、為什么要把錢幣擦洗干凈?

3、討論解決不明白之處。

(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及時記下閱讀中的問題,認真思考,是一種值得培養(yǎng)的閱讀習慣,也便于教師了解學生還想知道哪些,及時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以學生為中心,師生共攜手確定教學目標,也為教師下一步要采取的教學策略提供了依據(jù)。)

五、訓練口語能力。

聯(lián)系自己,說說在生活中如何做能使國徽更美麗。

六、提出希望,進行思想教育。

七、拓展練習:

(一)完成下列活動之一即可:

1、個人:讀讀你喜歡的詩句。

畫畫你喜歡的情節(jié)。

2、同桌之間:背誦這首詩。

3、四人活動:交流收集到的資料。

4、自由組合: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再試著寫幾句詩,可添加在課文中的任何地方。

(二)把這首詩背給爸爸、媽媽聽。

(拓展練習活動有層次,針對不同程度、不同愛好的學生學習及提高并注意了家校聯(lián)系。)

《國徽》是一首瑯瑯上口的敘事兒童詩,充滿情趣,從學生身邊的小事出發(fā),用敘述的手法描繪了三個畫面,寫出了小朋友對國徽的熱愛和崇敬。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本節(jié)課的設計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路,注意為學生提供“讀”的機會,讓學生在讀中去感悟、去學習。

朗讀應貫穿教學的全過程。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耙宰x為本”,既是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回歸”,又是把準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和基本理念的體現(xiàn)。《國徽》這篇課文,從學生身邊的小事出發(fā),引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這節(jié)課我以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為主導,以多種方法地讀(自由讀、小組讀、男生讀、女生讀、師生合讀)為憑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去感受和體會文章的愛國情感。

語文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是課程改革的一大特點。在教學中,我抓住詩歌中小男孩做的小事引導學生聯(lián)系到自己,讓學生說一說“怎樣做才能為國徽添光彩?”讓學生置身于實際生活中,知道也可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表達對國徽、對祖國的熱愛,使學生覺得語文和生活是緊密相連的,從而培養(yǎng)他們愛語文學語文的熱情。

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xiàn)學生自主參與、教師積極引導的融洽的師生關系。學生先說自己平時是怎樣為國徽增光的,然后把自己講的寫下來,最后讀給同桌聽,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讓學生感受成就與成功,尋找分享與快樂的感覺。

學生通過主動收集資料,就可以知道“國徽”是一個國家的標志和象征,它和國旗一樣,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尊嚴。

教學始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sh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雖然我注意了評價方式的多樣化,但是我的評價語言還不夠生動,為了給孩子們帶來更多的快樂,還需加倍努力。

語文S版三年級語文救命骨髓教案篇二十

1.認識“陡、鏈”等6個生字。會寫“爬、峰”等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峰頂、似乎、忽然”等12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zhàn)勝困難的過程。

4.懂得善于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培養(yǎng)學生從小不怕困難、奮發(fā)向上的品格。

1.通過對詞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后的思想變化。

2.讀懂課文結(jié)尾的一句話。

1.生字卡片。

2.教學掛圖。

3.收集有關黃山天都峰的vcd、圖片、文字介紹等。

邊讀邊想法。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了解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鯽魚背”

看天都峰的風光片或圖片,由學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資料并作介紹。說說“鯽魚背”名稱的來歷。

2.導語激情,揭示課題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險,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掛在陡峭的山巖上,使許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夠登上山頂?shù)娜?,真可稱得上是“勇士”了!我們認真地閱讀課文,勇攀高峰,一定覺得大有收獲。讓我們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如:自由朗讀、圈點生字,同桌互聽互讀等。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自學生字,讀準字音,想辦法記住字形。

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

小組內(nèi)拿出生字、詞語卡片,互相認讀、正音。

全班開火車賽讀,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既響亮又準確。

小組交流各自學習生字、巧記字形的方法。

推選讀得好的同學當小老師,領讀生字詞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6643603.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