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后對其中的內容、思想、情感等進行個人感受和理解的一種表達方式,它可以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用意,我覺得讀完這本書后應該寫一篇讀后感了吧。讀后感是展示我們對所讀內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我認為讀后感對于學習和提升自身素養(yǎng)是很有幫助的。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和作者的創(chuàng)作技巧,我覺得寫讀后感是對自己閱讀成果的一種總結和分享。讀后感是對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的評述和思考,通過寫讀后感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記憶和理解所讀內容。讀后感是一種對讀書體驗和思考的總結和反思,它可以讓我們更好地領悟書中的道理和思想。讀后感是對閱讀過程中所體驗到的情感和思考的總結和表達,寫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讀后感是對書中所表達的思想和情感的個人理解和反思,它可以讓我們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讀后感是對閱讀過程中所獲得的收獲和體驗的總結和概括,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反思和改進自己的閱讀方法。讀后感是對讀書所帶來的沖擊和啟示的個人感受和理解,寫讀后感可以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書中的價值和意義。怎樣挖掘出作品中的精髓,寫出具有獨特見解的讀后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深入的讀后感分享,希望能夠引領大家探索文學的無限魅力。
談美術簡的讀后感篇一
最近拜讀了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蘇鴻先生《高效課堂》一書,蘇先生在書中試圖從先進理念的引領、課堂系統(tǒng)的優(yōu)化、教學行為的轉變三個側面來深入剖析和詮釋“高效課堂”。在書中蘇先生對教學活動的五個環(huán)節(jié)——備課、上課、說課、聽課、評課進行了系統(tǒng)的剖析和深人的詮釋。讀后深受啟發(fā)。
1.備課,在研究中預設教學的曲調。備課是對教學活動的一種預設,這種預設不僅僅憑借著教師的經驗與閱歷,更是基于對教學活動的科學研究。
2.上課,在過程中彰顯智慧的力量。上課的質量取決于教師對教學過程的理解與把握,上課的過程蘊含著教師課堂教學的復雜技能,同時也彰顯著教師教育實踐的個性化智慧。
3.說課,在交流中論釋教學的意義。說課是交流活動,不僅要說教學設計與教學過程,更要說背后的道理,即對意圖、目的、理論依據、個人立場、文本詮釋等進行深度的剖析。
4.聽課,在觀察中把握課堂的真實。作為科學研究的課堂觀察將教師日常的聽課活動提升為專業(yè)活動,并賦予課堂觀察更豐富的內涵與意義。
5.評課,在反思中引領教學的改進。評課是教師教學改進的重要形式,評價的根本目的是教師獲得反饋信息,以改進教學,促進學生發(fā)展。
目前我校的教研活動面上活動開展的紅紅火火,究其實效性值得考量。時間久了大家都有應付之嫌,尤其是集體備課,大家的心始終擰不到一起去,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想大家能坐在一起談談說說,對教材、對學生有個大概認識,形成的意見也罷、導學案也好總歸是個集體的東西,對個人的二次備課肯定會有很大幫助,我認為集體備課之后的教師針對自己實際情況的二次備課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教學機智、教學水平的差距最大程度體現在教師二次備課上。
“備”,繁體字寫作“備”。許慎《說文解字》解釋:“備,慎也?!边@就要求教師要從精神上、思想上做好準備。可以這么說,備課首先就是備教師的心態(tài)、教師的思想,其次是教師在內心真正去了解學生、熟悉教材等等。至于教案的形成,形式真的可以多樣性,“心備”才是最重要的。年輕教師和老教師備課形式就不能一樣,老教師教的年頭多了,心中自有黃金書,這是年輕教師攀比不來的,但信息社會的更新速度飛快,老教師也不能忽視,我認為“形神兼?zhèn)洹钡膫湔n才是真正的備課。一些流于形式的東西對我們一線教師真的有很多束縛之處,真是費時費力又沒有結果的事。但現實又很骨感,沒有“形”哪來“神”。繼續(xù)摸索前行吧。
談美術簡的讀后感篇二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夢想,有的想像楊利偉叔叔一樣當一位航天員;有的想像園丁一樣栽培我們祖國的花朵當一名老師;有的想像愛迪生一樣當一位小有名氣的發(fā)明家;有的.想像姚明叔叔一樣當一個“籃球能將”,有的想像徐悲鴻爺爺一樣當個舉世聞名的畫家……而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個畫家。
我非常熱愛美術。記得剛剛踏入小學一年級時,美術老師在“第一節(jié)”美術課上,老師和我們分享了許許多多的圖畫,它們美極了,我深深地被它們的色彩和圖樣吸引了。那是節(jié)令我難忘的美術課。下課后,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個任務:回家后我要你們設計一個屬于你們的書包,下節(jié)美術課我會來好好欣賞你們的“杰作”。要好好完成小學第一份美術作業(yè)。
真希望我的美術夢早日實現!
談美術簡的讀后感篇三
上海自由貿易區(qū)、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世界自由貿易聯合會、世界貿易組織??當今世界,各種促進貿易的組織已有千千萬萬,貿易已經成為人與人、團體與團體和國家與國家之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貿易的由來與發(fā)展卻有不得不說的故事。
1交通運輸工程試驗1401班孫培響1101140333必然是另一方所失。羅馬帝國時代,雖然貿易得到許可,但和來自地產的財富比起來,從貿易獲得的財富依然更有爭議。盡管那時候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市場經濟,但商業(yè)活動依然發(fā)達而顯著。
中世紀,人們對新的商業(yè)制度的發(fā)展給予了關注。早起的基督教教會的《舊約》通篇寫的是,增加個人財富總是和不誠實的商業(yè)活動以及剝削窮人相聯系。北非的希波主教圣奧古斯丁認為貿易本身沒有錯,因為它可能使本來得不到物品的人得到需要的物品,因而有利于人類,可貿易也容易被誤用。罪惡存在于貿易商身上,不在貿易本身。伊本·赫勒敦的作品顯示,在十四世紀的伊斯蘭世界里,貿易與科學共同繁榮。托馬斯把商人放在與工匠平起平坐的位置,而在當時,工匠是深受歡迎的職業(yè)。當時,人們對貨幣、價格、商品價值等與貿易有關的元素進行了研究與談論,分析了經濟運行方式。
十六世紀,重商主義開始興起。部分國家開始利用重商主義政策來實現一些目標:1.利用全國保護性的關稅和國內自由貿易制度統(tǒng)一國家;2.通過發(fā)展經濟,為國家提供充足的收入;3.通過鼓勵貿易和增加貨幣供應量來實現高就業(yè);4.利用貿易政策積累財富。這些政策都極大地促進了貿易的發(fā)展。羅杰·諾斯認為,任何有利于個人的貿易也有利于公眾,因此管制貿易永遠是有害的。同時期,貿易平衡、貿易差額論、貿易收支理論、利率與自由貿易等重要理論都得到發(fā)展。
重農主義與重商主義在一段時期是此起彼伏。十八世紀中期,2交通運輸工程試驗1401班孫培響1101140333皮埃爾·德·布瓦吉貝爾在《法國詳情》和以后二十年中的一系列其他出版物中,對路易十四的重商主義政策提出了批評。重農主義思想在1756年到1763年間得到發(fā)展。重農主義者認為貿易是重要的,因為貿易提供了維持生計的可靠手段,可農業(yè)仍是根本大計。他們認為只有農業(yè)才獲得凈收益,也就是獲得超過生產必需成本的盈余。杜爾哥卻認為政府應該給一切商業(yè)部門恢復自由——除去貿易壁壘,簡化稅收,給予每個人工作權。亞當·斯密對重商主義和重農主義都作了批評,他。
總結。
道,市場可以像一只看不見的手一樣運作,甚至在人們無意為他人服務的情況下,也能促使他們生產其他社會成員需要的物品。這就是自利能夠制造有利于社會的成果,即使人們并不相親相愛,商業(yè)社會也能繁榮的原因所在。
隨著貿易的擴大,自由貿易主義也得到了發(fā)展。亞當·斯密倡導他所謂的“天賦自由”制度,自由制度導致資源被轉移到最需要的活動中。古典經濟學家基本都是自由貿易主義者,他們指出保護主義為腐敗提供了機會,使國內工業(yè)發(fā)生了有利于強勢集團的扭曲。同時,亞當·斯密并未否定政府在貿易中所起到的積極作用。
貿易仍在不斷的發(fā)展中。貿易使人們專門從事他們具有比較優(yōu)勢的活動,可以使社會上每個人獲益。我們也要積極地參與貿易,改善貿易方式,提高貿易利益。
談美術簡的讀后感篇四
對我這種門外漢來說,信息量很大。書里提到的畫家,基本都是天才。天才的活法和普通人不大一樣,大約因為有天賦縱護,他們更加放浪形骸,常能在規(guī)則之外。
比如拉斐爾本人挺帥,既擅長畫畫,又擅長帶徒弟,經營人際關系,把畫畫這門生意做很大。只是37歲去世,好像是因為太縱情享受而得了病,英年早逝。他擅長柔和細致。
米開朗琪羅自畫像有點陰郁,他做事傾向把自己累死。他不帶徒弟,對屬下和同行都不大信任,能自己做的事情全部自己做,比如在教堂頂部畫《創(chuàng)世紀》,做事情很嚴謹,是客戶放心的對象。米開朗琪羅喜歡畫肌肉健壯的對象,雕塑代表作《大衛(wèi)》,裸身,肌肉男。
達.芬奇做事不遵循常規(guī),比如畫《最后的晚餐》,在墻壁上畫畫,用濕石灰畫會比較好,但是他用了另外一種容易導致畫剝落的方法。敢不顧及主顧的要求,去嘗試挑戰(zhàn)自己想要的念頭,從世俗道德來說是一種自私自利,從另外的角度來說是大膽自行,能跳出出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達芬奇各種奇思怪想很多,他把它們都記載下來,但是他真正的作品不多。《蒙娜麗莎》是畫買不出去后,他隨身帶著,想起來就試驗暈染法,一層一層往上刷色,才達到“暈染”的極致。達芬奇也帶徒弟,帶的都是畫技不大好,近似他的伴侶那種角色。和他的畫畫有點類似,自己興趣。得到滿足要緊,利弊權衡不是最重要。
卡拉瓦橋更跋扈,他的天分在于把靜物描繪得逼真,又會畫出人物的情欲,哪怕是圣經的故事,還會運用光線的陰暗來畫出故事的動態(tài)。
談美術簡的讀后感篇五
斷斷續(xù)續(xù)地,我教少兒學習美術已近二十年了。經驗告訴我,三到十歲的少兒不應將大量的時間化在學習簡筆畫上,也不宜直接學習素描寫生。尤其是近幾年利用周末獨立辦班后,更是切身體驗到家長和孩子,尤其是孩子的需要——不是想簡單地學會畫幾副簡筆畫就夠了,而是想通過美術這門藝術挖掘潛力、完善人格、體驗別樣的成功、別樣的樂趣。因此,在我的“尖尖角”美術樂園里,如何讓孩子在快樂的氛圍中循序漸進地學會發(fā)現美、欣賞美、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是我最主要的教學目標。 圍繞這個目標,我將所有的學生按照年齡和基礎的不同分編成幾個班,引導孩子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事物,用盡可能用豐富多變有趣的手法來表現美術的方方面面,既不強求孩子的作品跟老師的一樣,更不要求和其他孩子一樣,鼓勵每一個孩子都盡可能地表達出自己的特色。比如我教孩子畫小鳥,練習圓、半圓、三角形的組合圖形,我通常是先引導孩子回憶并聯想曾經見過的各種小鳥,都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然后請同學們自己先試著畫一畫,評一評??偨Y出小鳥的基本形是圓、半圓與三角形的組合,色彩是豐富多變的。然后我會利用至少三個課時教孩子運用三種以上的方法來表現小鳥。一、剪紙拼貼畫,二、簡筆畫,三、寫生臨摹加想象畫。同時,每一節(jié)的課后作業(yè)我都會要求孩子帶著課堂所學知識去重新觀察分析生活和書中的小鳥,然后在新課開始的時候與同學相互交流自己的新發(fā)現。對于每一個孩子我都會設法找出一個優(yōu)點,當堂在他們的《美育周記冊》上畫上紅色的星星、月亮、太陽等等,以資鼓勵。對于學生的作品,無論是家庭作業(yè)還是課堂練習,我都會認真地將它們懸掛在教室里,經常地找個理由點評一番,充分地肯定優(yōu)點,慎重地、建議性地指出不足。比如小鳥的頭畫的不圓,我會微笑著說:“哎呀,小鳥是不是不聽話,被他的媽媽打了一錘,把頭給砸扁啦?”如果孩子畫的小鳥身子太小,我會說:“小鳥好可愛呦,有點像大頭兒子哦。再畫一個身體大點的,強壯點的鳥兒做它的小頭爸爸,好嗎?”這樣一說,孩子多半會帶著快樂的好玩的心情再畫幾只鳥出來。時常是2-xx-xx小時課都上完了,許多孩子還不愿意放下畫筆回家。
今年五一長假期間,我?guī)Я藥讉€孩子上附近的山上寫生,有位路過的老者詢問:你這是教美術、素描還是簡筆畫呢?這話初一聽似乎老者還挺懂行,細一琢磨其實是個外行??梢詳嘌裕@位老者對美術是一知半解,對少兒美術教育的內容和方法更是一竅不通。
經過美術專業(yè)訓練的人都知道,美術不僅僅是拿筆在紙上繪畫。如果說美術是一座四層樓,繪畫則是這四層中的一層,另外三層分別是工藝美術、建筑藝術和雕塑。而素描和簡筆畫呢,則不過就是這摟中的.鋼筋或幾小塊磚。在我的日常美術教學中,對第一次來學習美術的孩子和家長,我總是這樣講解美術的分類和學習目標:美術好比是一個人,我們的四肢可分別代表美術的四大門類;學習美術就是要學習如何觀察美、發(fā)現美、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如果說美術像語文的話,那么簡筆畫就像其中的夸張手法,而學習素描就有點像語文課上學字詞語法,那么寫生呢就好比是寫日記。大家都知道,學習語文不可能只學寫日記,更不可能把夸張手法作為主課講上一學期。但是奇怪的是,目前社會上就有很多課外美術輔導班把簡筆畫教孩子一畫就是一兩年!搞的很多家長對美術產生誤解,以為孩子學美術就非得學簡筆畫,學素描就非得畫石膏,也不考慮孩子的年齡和個性特點,隨便進個美術班就算學美術了。實在是荒謬。
我認為,4-14歲的孩子學美術應該盡可能地教孩子了解、接觸到美術的各大門類。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和接受能力分班教學。圍繞造型、色彩和創(chuàng)意這三個基本要素,綜合運用繪畫、工藝、雕塑等多種表現技巧引導孩子從美術的角度認識生活、表現生活、熱愛生活,提高美的鑒賞力和表現力。我的美術教學以激發(fā)保護孩子的美術學習興趣為主要目標,堅決反對美術教師圖省事,一味地只教孩子學習簡筆畫。對于3-6歲初學美術的孩子,我更主張孩子的家長盡可能地陪同孩子一起學習,以便配合老師對孩子的美術學習給以經常性的,相對比較理性和科學的輔導。目前為止我?guī)Я藊x-xx這樣的課外美術輔導班,我叫做美育親子班,每班有6-1xx-xx學生各帶6-10位家長,孩子的學習興趣及作品效果明顯優(yōu)于沒有家長陪同的班級。
請看本人為3-6歲幼兒課外美術教育親子班所上的課外美術課教案之一。
談美術簡的讀后感篇六
在幼兒美術教育活動實踐中,評價幼兒繪畫作品方面有許多困惑和迷茫,面對幼兒的作品,不知應該給予正確的評價,在幼兒園的繪畫活動中.每次都會有意想不到的作品誕生。有的還完全背離老師規(guī)定的主題.畫了一些在常人看來是很糟糕的作品。在提倡個性化教育和素質教育.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今天,作為一個幼兒教師,如何正確地評價這部分孩子的作品,是關系到每個孩子成長的大事。
到了中班,幼兒個性、自信心、創(chuàng)新意識的'都有了進展。最近閱讀了《學前兒童美術教育》本書,書中主要研究教育者如何根據學前兒童美術發(fā)展的規(guī)律及其年齡特點,充分發(fā)揮其價值對學前兒童實施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fā)展,從不同角度和不同側面闡述與分析著學前兒童美術的發(fā)展,美術教育目標與內容體系,以及幼兒欣賞、繪畫、手工教育的實施指導和美術評價,最后還展示了一組美術教育活動設計案例,給教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空間,也給正處在摸索階段的經驗欠缺的老師指明了方向。
正如書中所說:教師應從學前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出發(fā),引導幼兒從寫生對象的整體結構出發(fā),著重于事物的神韻,即對象之內在精神表現,而不糾纏于細節(jié)和精確描繪,不強求幼兒的繪畫表現和事物的“肖似”。
幼兒的繪畫水平處于象征初期,享受的是繪畫的過程,他們會用已經掌握的圓形與線條組合成各種符號,來表示自己熟悉的物體,而且喜歡用各種顏色在作品上涂抹,但在表現圖象符號時,又很少調換顏色,致使作品色彩比較單調,有的幼兒甚至會轉動畫紙來作畫,完全不顧圖象之間的關系,從而導致了畫面的雜亂。如此作品,教師若用成人的眼光“像或不像”來評價,那必然會抹殺了幼兒的天性,打擊他們的自信心,甚至使幼兒失去對美術活動的興趣。教師不應用成人眼光評價幼兒的繪畫作品。
幼兒家長因為看不懂自己孩子的畫,覺得畫面不干凈,畫得不如其他小朋友,根本不理會幼兒的解讀。例如,一次離園時,默默拉著媽媽的手興致勃勃來到班級畫展前,小手指著墻上的“領帶”說:“媽媽,那個是我畫的!”誰知,默默媽媽臉色變得很不好看:“你畫的什么?你爸的領帶是這個樣子的嗎?歪扭七八的,顏色用的也難看,你們老師到底怎么講的?……。”幼兒從繪畫中獲取的無窮樂趣,就因為家長的一句評價而消失得無影無蹤。在評價幼兒的美術作品時,首先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讀懂他們的作品。其次老師要把自己放在與幼兒平等的位置,尊重幼兒的個人見解,盡量用肯定的方式評價幼兒的美術作品,多鼓勵,多表揚,盡可能地發(fā)現幼兒美術作品中的優(yōu)點,發(fā)現幼兒的不同特點,給予每一位幼兒激勵性的評價。最后,在讓幼兒發(fā)現他人作品優(yōu)點的同時,還要引導幼兒發(fā)現自己的進步,獲得成功感,進而萌發(fā)對下次美術活動的愿望,激發(fā)并保持對美術活動的興趣。教師在評價幼兒繪畫作品時,要尊重幼兒繪畫特點,善于對不同幼兒的繪畫作品給予恰當的評價不輕視和忽略任何一位孩子的作品,準確找出其中優(yōu)點和成功之處,引導幼兒的繪畫表現逐漸走向完美。
談美術簡的讀后感篇七
豐子愷先生是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最早了解豐子愷,是從他的漫畫開始的?!墩罢暗哪_踏車》等幽默風趣的漫畫風格獨特,深受人們的喜愛。今年暑假,我讀了《少年音樂與美術故事》這本書,豐子愷先生在書中記述了自己小時候學習音樂與美術的故事。這里面有很多有趣的事。
寒假里,爸爸的朋友陸先生到家里做客。陸先生帶來了兩把口琴和自己的著作《口琴演奏法》,教豐子愷吹口琴。陸先生認為,學習吹口琴首先要學習如何使用,而且要懂理法,還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進去。豐子愷和姐姐認真練習,很快就掌握了技巧,也能吹奏出美妙的曲子了。
一個日長人靜的下午,豐子愷被巷中的美音吸引住了。他往窗外一看,原來是一個賣笛子的老人在吹笛子,聲音婉轉悠揚,非常好聽。一根普通的竹管,吹出的音竟然那樣地動人,真是出乎意外。好奇的豐子愷抵擋不住內心的誘惑,于是買了一支笛子??撮T的王伯伯竟也能用竹笛吹奏出上腔調的曲子。正在豐子愷感到詫異的時候,爸爸給他講述了魔笛的故事。音樂的感召力竟是這樣偉大!
兒童節(jié)的前夜,豐子愷和弟弟做“山芋版畫”。起初,弟弟只是不經意之間的一個動作,激發(fā)了豐子愷用山芋做版畫的靈感。后來,他倆和華明一起,把山芋用小刀刻上花紋和文字,蘸上顏料,再拓印到紙上,就成了山芋版畫。于是他們就以“山芋版畫”作為兒童節(jié)的禮物??梢婌`感對于繪畫來說是多么的重要。
特別是在《芒種的歌》這篇短文里,豐子愷記述了爸爸對他的教導:“音樂并不完全是享樂的東西,并非時時伴著興味的,在未學成以前的練習時期,比練習英文數學更加艱苦,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忍耐。人生的事,苦樂必定相伴,而且成比例。吃苦越多,享樂越大;反之,不吃苦就不得享樂。”以我學習鋼琴的經歷來看,這段話尤其意味深長。學習任何一門功課或藝術,都需要堅忍不拔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鋼琴練習更多的'是枯燥、單調、乏味。只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從基本功練起,才會收獲成功的喜悅。
談美術簡的讀后感篇八
這個暑假,我看到魯迅的《朝花夕拾》上提到了《24孝圖》,于是,我便上網查了個究竟。我非常贊揚孝敬父母,但是,也不能只孝敬父母而不顧及其他的,比如說《埋兒奉母》和《臥冰求鯉》這兩個故事。
《埋兒奉母》講的是從前有一個叫郭巨的人,他父親死后,郭巨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單獨供養(yǎng)母親,對母親十分孝順。后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了一個男孩,郭巨擔心養(yǎng)活這個孩子,就無法供養(yǎng)母親,便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jié)省些糧食供養(yǎng)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并得以兼養(yǎng)孩子。雖然孩子并沒有被埋掉,但這種想法本身就是不對的,萬一被埋,母親也會傷心呀。更何況要“尊老愛幼”,光“尊老”不行,還得“愛幼”,再怎么貧窮也不能把親生孩子活生生的埋掉啊!
《臥冰求鯉》講的是有一個人叫王祥,生母很早就去世了,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父親也不喜歡他。后來,父母患病,他不計前嫌,衣不解帶的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可那時正是冬天,天寒地凍,他便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后,果然病就好了。釣魚的方法有很多,不會可以請教漁民們嘛,為什么一定要用這種又笨又毀身體方法呢?!要是沒掉著魚,自己也被凍住了,那可怎么辦?!
談美術簡的讀后感篇九
兒童在知覺中的視覺記憶對繪畫創(chuàng)作特別重要,他們能把自己對現實生活中的觀察記在心中,比起跟學生用語言描述與講理論方法,讓學生在繪畫創(chuàng)作時通過記憶的提取再進行創(chuàng)作的的效果會更好。
案例一:上學期的一節(jié)六年級的課《神州大地之旅》,在1班上課的時候,由于投影儀故障,導致那節(jié)課上課沒有ppt,主要靠語言描述與課本的圖片內容跟學生介紹我們祖國美不勝收的自然景觀與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在學生創(chuàng)作的環(huán)節(jié),大部分學生都依照課本的例圖做參考來畫,畫的內容都大同小異,效果并不理想。接著到2班上課,投影正常使用,在導入的環(huán)節(jié),我用ppt展示了非常多我國的美景,強烈的視覺沖擊,加深了他們的'視覺記憶,在新授環(huán)節(jié)更是切入不同的角度展示神州大地美景,最后在作品展示環(huán)節(jié),學生的創(chuàng)作豐富多樣,效果明顯比1班的強。
案例二:上學期的春季實踐活動,在進行之前,我明確地向三年級的學生布置了觀察的任務,讓他們把實踐活動中,你最喜歡的一個場景仔細觀察,回來之后,我們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通過觀察活動后創(chuàng)作的學生的作品讓我很驚喜。大部分同學都能畫出一個完整的事件場景,包括場景中的人物動態(tài)表情,實踐工具,場景中的樹木類型,路上的小石子等細節(jié)他們也能捕抓到。因此同學們的作品畫面都非常豐富并富有趣味性。
如果在日常的教學當中,我們多鼓勵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生活素材,根據學生的程度,選擇適合他們欣賞的美術經典作品供他們欣賞,讓他們積累到豐富的圖形信息,這樣,不僅有利于發(fā)展兒童智力,也有利于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如在課堂開展之前,多布置觀察的任務,對觀察任務進行細則劃分;帶領學生對學校環(huán)境進行觀察并結合自己的幻想進行寫生創(chuàng)作等。
談美術簡的讀后感篇十
一天的光陰轉瞬即逝,而在這一天,我卻度過了一個有意義的時光:我用一天的時間讀完了13封信,而這13封信讓我對美學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這就是朱光潛先生在83歲高齡寫給青年的美學入門讀物《談美書簡》。
朱光潛先生是中國現代美學的代表人物,是開拓者和創(chuàng)新者,在美學領域是全國的權威,他主張美是主觀性與客觀性的統(tǒng)一。他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闡明了美和美感的規(guī)律、美范疇等一系列問題。
在前言中,朱光潛告訴我們怎樣學美學,但我認為更重要的在于,他對我們人生觀的引導,如在前言中朱光潛寫到“正路并不一定是一條平平坦坦的直路,難免有些曲折和崎嶇險阻,要繞一些彎,甚至難免誤入歧途。哪個重要的科學實驗一次就能成功呢?”失敗者成功之母“。失敗的教訓一般比成功的經驗更有益”…這些都呈現出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通篇讀來,其中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觀點比比皆是,現在簡要歸納輯錄如下:
一
人是審美的主體,人在改造客觀世界時也改造了人本身,人在審美中具有最高的意義,美離不開人。
二
學習美學的方法應是:在應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的同時,應多結合其他流派的觀點考察美學。
三
藝術也是一種生產勞動,在審美中,人有意識的依據美的規(guī)律來創(chuàng)造美和發(fā)現美,所以,美也是一種生產勞動。
四
美是有階級性的,但同時,美更本質的性質是人性,階級性是人性中的一部分。這及時的更正了人們關于美的錯誤意識。
五
美與生理狀態(tài)的內在聯系,并認為美的文藝作品中應有思想性的滲透,但不是直接,而是間接從作品中表現出來。
六
現實主義從客觀出發(fā),而浪漫主義從主觀出發(fā),并據此認為我們不能容忍一個人因一點小過錯而失敗,從而產生出悲劇感,驚恐和哀憐是悲劇的情感基礎,悲劇更為本質,好的喜劇作品中一定有悲劇性。
七
崇高是我們由壓抑而產生的,它是由恐懼轉為振奮的,并在其中體會到一種自尊或愉悅。崇高側重于對立和沖突,而秀美側重于平衡和和諧。
13封信,行云流水,讀來渾然天成,卻使我對美學有了第一次有了明晰的認識。每一封信都是那么親切自然,知識在這種脈脈溫情的態(tài)度中傳達出來,其間沒有美學中那種概念的堆砌,卻使人們對美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最美麗的人生一定有美的人生態(tài)度,所以,每個人多應讀一讀這13封信。
什么是美?這是一個很基本的問題,但毫無意外地,我們大多數人并不知道它的確切答案。其實從另一個方面來說,美并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每個人對于美都有不同的定義。在《談美書簡》中,朱光潛先生給了我們一個答案,雖然這個答案不一定正確,但至少比毫無頭緒要高明許多。
許多人都認為,看過去舒服的'就是美的,也許更深一層,會說心靈美也是一種美。但所有的這些都比較淺顯的,而深入研究,又是望塵莫及的事了。通常我們對于美、美感、美的規(guī)律、美的范疇等等這些問題感到很深奧,也研究甚少,關于這些問題,朱光潛先生在此書中都一并回復了,而且回復的很詳盡,對于思想,文學,方法,理論等等也有詳細的陳述。對于美,我們看到的都是片面的,也可以說成的表面的,而看完這本書,我對于美則有了全新的看法,這也是讀此書的收獲吧。
這本書是以信件的方式組成的,大多都是給讀者的回信。(這一點,書中也有提到過)因此也就比較淺顯易懂。在“知識鏈接”一欄中,編者提到了許多有關學術方面的美的知識。這讓我們也提前了解了一些有關美的知識。
雖然此書不是一本完整的美學著作,卻也從一些很重要很關鍵的角度對美學的入門者的問題進行了解答,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幫助。
談美術簡的讀后感篇十一
《爸爸的話:我的媽媽》一文中,一個嚴厲的父親形象,教育孩子要熱愛并珍重自己的母親,在人間所有的感情中,母愛是最無私而又神圣的!
《同學可萊蒂》一文中,仿佛讓我看到了兒時的情形,懂事的小學生可萊蒂一邊照顧生病臥床的母親,一邊幫家里干活,一邊抽空學習,他樂觀向上,沒有因眼前的困難而悲傷,依然樂觀積極。對比現在的孩子們,他們確實很需要進行一些困難和挫折教育;我時常給孩子講述我們兒時生活在農村的一些經歷,每次他都聽到津津有味,但過后還是會因為一些小困難而牢騷滿腹,哎——!
談美術簡的讀后感篇十二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美術書籍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fā)展》的作者是我國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學實踐經歷的著名的兒童藝術教育家楊景芝。是一本兒童美術教學法研究方面的專著,書中具體介紹了通過美術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促進兒童全面和諧發(fā)展的教學經驗,以及通過長期探索而建立的兒童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作者在書中根據自己切身經歷和進行的教育實踐研究,以美術教育發(fā)展的新觀念,全面系統(tǒng)地分析和論述她對兒童美術教育的認識和體會。
本書作者以經過近二十年對兒童繪畫能力發(fā)展的教學實驗研究,她總結的教學理論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倡導意義、作用。楊老師在兒童藝術教育實踐中一直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tài),每前進一步,心中都裝著國際藝術教育變幻的風云,同時也沒有忘記與中國特殊的國情和人情相結合。正如楊老師表示的:“我試圖探索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兒童美術教育途徑,我不贊成脫離兒童實際的傳授知識技能為目的的美術教育學科中心論,反對用模仿的教學方法壓抑兒童創(chuàng)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學內容完全從兒童興趣出發(fā)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學系統(tǒng)的教學體系……致使教育產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張美術教育依靠發(fā)展兒童知覺、美感和創(chuàng)造性,促進兒童成長?!睏罾蠋煵还軐λ睦碚撨€是實踐,都浸透著一種愛心,誠如她在書中指出的“愛與尊重是教育的出發(fā)點?!边@里不僅有對其從事的藝術教育事業(yè)的愛,還有對她的教學對象的愛,對兒童作品的愛、對兒童在繪畫中表達的天真爛漫的個性和情感的愛。另外,楊老師的藝術教育和實踐還具有嚴肅性和認真性。本書洋洋20余萬字,涉及了藝術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著楊老師多年心血的結晶。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fā)展》一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是美術教育與人的發(fā)展,從走進基礎教育天地談起,到具體闡述美術教育與人的素質發(fā)展。從兒童接受美術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構建開放性教學實踐體系的具體做法。下篇是兒童美術教學方法研究。具體論述了楊老師的教育觀和教學方法,以及多年來總結的“教的藝術”。楊老師通過上下篇理論與實例的論述,讓我們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藝術教育特點,及兒童藝術教育的一些科學教育方法。
在書中,我特別欣賞的是楊老師提出的“從愛心出發(fā)進行教育”的主張,她在書中指出“在兒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師對他的`態(tài)度,教師的愛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發(fā)兒童的學習熱情。兒童的學習動力常產生在對教師的眷戀?!贝_實,愛就是力量,它能給人勇氣,它能催人奮進。所以在我的教學中,作為教師應當主動接近學生,以自己對美術的熱愛,激勵學生對美術的熱愛,以自己對學生點滴進步的由衷高興,點燃學生對藝術的興趣,以自己平等參與學生活動的行為,增加學生對她的美術課堂的眷戀,真正做到用愛心和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相信,我們的美術教育一定能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也會培養(yǎng)出更多藝術的花朵。
這是一本好書,從中我受益非淺。楊老師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和理論成果,為藝術教育開辟了一片凈土。也是我的一位良師益友。
談美術簡的讀后感篇十三
如何做合格的小學班主任?班主任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是文化知識的傳承者,是學生的引路人!他的工作,影響著每一個學生在德、智、體方面的健康成長,影響著他們一生的生活道路。我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既感到自豪又感到任務的艱巨。小學是學生的啟蒙教育階段,對他們的一生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小學教師在承擔教學任務的同時,更應該做好育人工作。
的筆記,我的教育理論書籍,每天早晨,我不再站在講臺上監(jiān)督同學,索性自己專心看書、學習,不出兩天,同學們也知道拿出書來學習了,漸漸的,孩子們已經養(yǎng)成了習慣,不管我在不在教室,他們都會“自習”了。我突然想起一句話:身教勝于言傳??粗⒆觽円粋€個認真的小臉,心里真的是--幸福。
其實,所有的學科都應與思想品德課進行學科整合,每一個學習內容都有德育教育的體現,要向學生滲透從小熱愛祖國,珍惜生活。小學教育主要是養(yǎng)成教育,一個人能否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高尚的思想品德,關鍵在于小學階段的教育。學生良好的思想行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過每一件事,每一項活動,每一節(jié)課,長期熏陶才能形成。班主任是一個教學班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他們的工作,影響著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我作為班主任更應該對學生的成長負責。為加強班級德育工作,本學期我在德育工作方面認真按計劃進行。
一直利用班會,晨會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認真貫《小學生德育綱要》,《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小學生守則》,《禮儀常規(guī)》,《雙十教育》等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德育工作無時不有、無處不在。
一、抓常規(guī)訓練。
對學生進行常規(guī)教育和訓練,嚴格要求,一抓到底。自從我接。
這個班后針對班上學生實際,利用一切有利時間加強學生習慣的培。
養(yǎng)。首先訓練學生正確讀書和寫字的姿勢,每天提醒他們注意習慣。
的培養(yǎng)。讀書時要求全班同學都拿起書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
到。只要做作業(yè),就不停地提醒糾正不良姿勢。當學生起來發(fā)言時,
則要求他們站端正,兩眼平視前方,態(tài)度自然大方,并且說話時聲。
音要響亮,吐詞要清楚。在聽的能力方面,則要求他們注意聽別人。
說話,聽清楚說話的內容,記在心中,要說得出來。這些辦法對學。
生聽的習慣養(yǎng)成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F在學生在課堂上讀寫、坐站聽說的正確姿勢逐步養(yǎng)成,增強了自控能力,課堂秩序有好轉。
二、耐心教育,以表揚為主。
表揚運用得恰當,學生的積極因素就會像原子裂變一樣發(fā)生連鎖反應。如:上課了,還有同學沒有做好上課準備,如果泛泛批評,收效甚微,如果點名批評,別人往往幸災樂禍;倘若對都準備好的同學進行表揚,其他學生便會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揚有批評的作用,是不傷害學生自尊心的批評。我常用表揚某個學生道德品質、思想行為上的積極因素去影響和克服后進學生中存在的消極因素,寓批評于表揚之中。這樣有利于學生之間互相學習,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
三、為人師表,率先垂范。
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學生靈魂的工作,班主任對創(chuàng)設良好的班集。
體,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陶冶學生情操,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具。
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班主任接觸學生的時間最長,開展的教育活動最多,對學生的影響最大,在學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鏡子、一本書。因此,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首先要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提高學生的素質,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為人師表,率先垂范。我作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實踐中,要求學生做到的,我首先帶頭做到;要求學生講文明禮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人格,從不挖苦諷刺他們;教育他們熱愛勞動,我每天早上和學生一塊打掃環(huán)境衛(wèi)生和教室清潔衛(wèi)生;教育學生搞好團結,我首先做到和各位教師搞好團結;和學生交知心朋友;在學習上,要求學生書寫認真工整,我在板書時首先做到書寫規(guī)范認真。這樣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經成了一種無聲的教育。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榜樣,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作為教師更應提高自身素質,樹立職業(yè)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風范去影響學生,當好學生健康的指導和引路人。
四、愛生如子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關鍵.
“愛是教育的潤滑劑",愛是溝通教師與學生情感的紐帶。通過和學生接觸,我充分認識到了“愛心”在師生關系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談到班主任的工作,我不禁想起法國作家拉封丹的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試看誰能把一個人身上的大衣吹掉。北風首先施展威力行人為了抵御北風的侵襲,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風和日暖,行人覺得暖洋洋的,開始解開紐扣接著脫掉大衣?!边@則寓言給了我很大的啟示:。
“南風”,也就是說在工作中要運用情感和愛來教育學生。
[簡談班主任工作(六年級)]。
談美術簡的讀后感篇十四
“學習的過程應是一個創(chuàng)造的過程,一個批判、選擇與存疑的過程,課堂教學應當充滿想象,充滿探索性與體驗性”,讀了美術課程標準,我受益匪淺。
美術課堂上,當老師命題在讓學生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的時候,經常會有學生說:“我老想不出該畫什么才好”,“太難了”,“還是照抄課本上的吧”……出現這種狀況,原因就是讓學生長期臨摹,缺乏想象力的訓練,長久下去,只會使學生發(fā)展成墨守成規(guī)的習慣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臨摹中逐漸減弱,習慣了照抄別人的模式,一離開書本,離開老師就似乎什么也不能表現了;另外,老師敷衍對待美術課,在沒有任何設計準備的情況下就走進了課堂,甚至教學中也從不去采用一些手段和方法對學生的發(fā)散思維進行訓練。這些現象在農村的小學美術教學中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在上一堂課之前,教師應首先根據符合學生的各種特征(年齡、個性心理、生活環(huán)境等),精心選編、設計好教學的內容,為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作好前提鋪墊。
他們在年齡、性格、修養(yǎng)、閱歷、生活環(huán)境、作畫能力等方面都有著不同的特點。這就造成了學生思維方式和作業(yè)面貌的復雜性和豐富性,學習過程中難免流露出年齡階段中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學內容的設計,就要針對這些實際情況和特點,設計好分層次的指導方法,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來對待,因材施教,使之順應其成長規(guī)律,符合不同學生的發(fā)展需要,以利于他們智力的開發(fā)和技能提高。
培根說:“好奇是知識的萌芽”。因此,教學內容應力求構思新穎,趣味性強,能充分能調動和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利于培養(yǎng)和保護學生學習興趣和信心;運用科學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激發(fā)起他們對美好事物的表現欲望和創(chuàng)作的沖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成功的一半。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手段應是豐富、生動、多樣的。教師要精心選編內容,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單一化狀態(tài);利用豐富多彩的現代化教學設施和技術條件,強化學習內容的啟發(fā)性與趣味性,以適應新時代發(fā)展的要求。
在教學一年級下冊《形的魅力》一課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把學生帶入到一個充滿生機的環(huán)境中:在綠色的草地上,有一只可愛的熊貓在捉蝴蝶。熊貓憨厚、笨拙、可愛的動作讓學生們發(fā)出一陣陣童稚的笑聲,滑稽、幽默的音樂深深吸引著學生,這時可愛的熊貓問:“小朋友,你們知道我的身體是什么形狀的?”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橢圓形?!毙茇埪N起大拇指說:“真棒,獎你們一朵七色花。”說著,屏幕上出現了一朵用圓形、三角形、梯形等拼成的七色花。七色花搖晃著說:“我身上藏著許多的形狀,你們找到了嗎?”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調動了起來,他們在快樂的環(huán)境中復習了幾何圖形。這時美麗的蝴蝶飛了過來:“我還要用這些形狀拼成好看的圖案,你們愿意幫我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一下子就進入了學境中,紛紛操作起來:多媒體的特殊功效,把學生帶入到想像、創(chuàng)造的空間,拼貼出的作品、形態(tài)多樣、造型各異。
課業(yè)的布置要具有靈活性,給學生以充分發(fā)揮想象的空間。若使每個學生畫出一樣的畫,或呈現同樣的風格,是創(chuàng)造的大忌;應引導學生沿著不同的途徑,突破傳統(tǒng)思維習慣和模式,產生大量的變異見解,有意識地促使學生從多方位、多角度地思維操作,以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的能力;如在課業(yè)訓練中,就不能僅限于單一地模仿或照抄自然的訓練,模仿作為基礎訓練固然重要,但離開思考總結地一味模仿,很容易導致學生陷于僵死的思維狀態(tài),使作業(yè)單一、乏味、缺少生機,甚至阻礙學生創(chuàng)造意識的發(fā)展。教師在課堂上要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思維,采用“一問多思”、“一題多種表現”等方法來教學。如上三年級《記憶畫風來了》這一課時,可以對學生設問:“當風吹來時,會出現什么情景”,請每個學生不要忙著回答,多動動腦筋,然后,將各自的想法畫下來。這時,就會發(fā)現風吹的情景有多種多樣:有的學生畫樹干彎彎的;有的畫樹葉滿天飛;有的畫帽子飛了;有的畫水起大波浪……,總之,十個同學有十幅獨特的畫,都是屬于他們自己的畫。
現根據低年級階段學生特征來談談教學內容的選擇。
低年級學生由學前期進入學齡初期,在生理上處于兒童期,變化不甚大。但由于從松散的家庭生活或者從歡樂的幼兒園生活進入正規(guī)的學校生活,這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與前迥異的作息制度,有組織紀律的行為規(guī)范,以學習為主的生活方式等一系列的巨大變化,使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也隨之發(fā)生相應變化。學生的知覺、注意、記憶、思維、想象、情感變化與發(fā)展,在繪畫上隨意性減少,向有意性發(fā)展,畫畫不再任意涂抹,而成為學習的一種任務加以完成,具有責任性和進取性。然而低年級階段的學生仍依戀畫畫,把它看作是一種喜愛的“游戲”,尤其是在緊張的學習中,美術課的作畫更加被視為愉悅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所以無論繪畫能力的“強者”還是“弱者”,對美術都抱有濃厚的興趣。生動的形象是引起低年級學生直接興趣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們形象思維發(fā)展的主要意象。他們喜歡觀賞一事一物,所以教學中可以采用寫生方式來教學。選擇好符合他們覺得好奇、能引起其聯想、激起興趣的簡單寫生對象(如布娃娃、小玩具等)。美的內容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促使他們會感興趣地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觀察,然后會饒有興致地很快完成這一次小小的寫生活動。接下來的時間也是比較重要的一環(huán),老師可以讓他們回想自己家中的、幼兒園或是商店所所看到的娃娃、玩具,選擇自己喜愛的,把它添畫上來。這樣既不脫離教材內容,而且設計好的“寫生式”和“記憶式”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不但符合學生心理特點,還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和表現能力的提高。
另外,在低年級主題畫式的教學,像想象畫和記憶畫,也是培養(yǎng)學生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的很好的手段,他們會用自然世界里留在腦海中的物象為基礎,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在畫紙上去畫去改造。
教師要靈活掌握課的內容,不一定要完全按課本上的內容講授,除了抓住基本的知識技能知識點外,要根據學生的基礎和興趣來安排并加入新的.知識點,并與他們的生活實際相聯系,為的是更好的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優(yōu)化課的信息,使所學內容更容易被學生接納,從而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的內容中來,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才會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形成創(chuàng)新意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發(fā)揮出來了,其實就是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敞開了大門,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也就不是一句空話。因此,要在課堂上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選擇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和個性、年齡、生活環(huán)境等特點的教學內容是很有必要的。
談美術簡的讀后感篇十五
看過很多國內教育名家的專著,假期特別找了一本外國的教育書籍《德國美術教育》,書中介紹了在德國文化大背景中,德國的藝術教育既保留了本民族思辯性、有序性的特點,又吸收了寬容性、多元性等優(yōu)點,形成了具有相當伸縮力的教學模式。從我們的美術教育的角度看德國的藝術教育,它具有很強的個性,深受啟發(fā):
在德國,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除了達到大學本科畢業(yè)外,還得用2—3年的時間來專修教育理論,通過教學實踐才能確定。這樣決定了一支具有較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完成具有相當伸縮性的藝術教育成為可能。在小學,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面對剛從幼兒園到小學的孩子,學校對一、二年級實行包班,教師明確所教學科的教學大綱和內容,不設日課表(但應要求教師盡可能地向一個學科內容為一課時過渡),教師所教內容可隨機應變,如:課堂內突然出現了美麗的蝴蝶,孩子的注意力自然隨蝴蝶而轉,這時教師的教學內容隨蝴蝶而變,讓學生觀察蝴蝶飛的動態(tài)、形狀,介紹有關蝴蝶的種類、習性等常識,然后要用語言來描繪蝴蝶;用彩色筆畫蝴蝶。把常識、語文、美術等課結合起來,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在這兒我體會到學科的橫向聯系,教學的靈活性,頗像我們的綜合實踐課,但在國內似乎缺少一個過渡的階段,讓教師從一個循規(guī)蹈矩的狀態(tài)突然轉變到一個隨心所欲的狀態(tài),結果必然是混亂失敗的。
在美術教學中,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應首先注意創(chuàng)造性思維,而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以發(fā)散性思維為特征的。關于發(fā)散性思維,美國心理學家基爾福特認為:“創(chuàng)造性思維指的是重新組織觀念,而產生新的結果,并且在面對一個對象時,做出各種選擇的假設?!痹诘聡囆g教學大綱中從小學到中學始終強調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著重研究創(chuàng)造的行為過程。與自己的教學相比,我似乎更注重學生的作業(yè)效果,在以后的課堂上應該找到更好方法,既能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又能有好的作品出現。
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美好的環(huán)境,啟發(fā)學生如何感受和發(fā)現,使學生認識到事物本身美的潛在性,尊重學生對人和物的不同感受及表現。從小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根據不同對象具有多樣選擇的可能性。這一點與我們的教學觀念不謀而合,淡化教師的權威性,與學生做朋友,才能更好的幫助學生發(fā)現美,表現美。
對于色彩的基本知識,在德國的美術教學中表現為有序而輕松,色彩以心愛的事物為對象來認識;色環(huán)通過色板的游戲找色彩之間的關系;色調的聯系通過一些故事描述等方法來出現。如:“一座房間夜里著火了”,(既形成色調,又認識暗與亮的關系);“公主希望城市變成紅色”;“綠色宮殿里的紅色巫師”等。表現有興趣的內容促成知識掌握,不至于太理論化。
組織參觀當地的一些博物館和參加一些傳統(tǒng)節(jié)日,結合這些活動來表現印象最深、最喜歡的事。如參觀汽車博物館,畫出不同時期汽車的風格;汽車比賽的場景;星期天的登山活動;為狂歡節(jié)制作臉譜等。這些對學生來說,有生活體驗,豐富了知識,又能生動地在畫面中體現。
這些靈活有趣貼近生活的教學方法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而讓學生死記硬背,甚至加以考試,還要在他們人生第一次重大事件中記錄上一筆,不是學生沒興趣不愛學,是我們硬把學生踢出了藝術的大門,不是老師們教不好,而是我們赤足站在燒得火紅的石頭上,只有快步奔跑保命,無力顧及其它。
除以上四大方面以外,德國藝術教育同時強調藝術教育的學科性,體系框架十分清晰,學科色彩很濃等等。總之,藝術教育始終是圍繞最高教育目標,學生不僅是學會畫畫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審美力、動手能力及個性的發(fā)展。努力使藝術教育與工業(yè)發(fā)展和科技發(fā)展相適應,把美術造型觀念和能力滲透到日常生活中去,與一切領域的活動相聯系。德國對藝術教育的理解及其觀念,對我們的藝術教育深受啟發(fā),值得我們借鑒。
談美術簡的讀后感篇十六
通過學習美術課程標準,我了解到課程的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的目標和課程內容,并且還告訴我們怎么更好教學的建議。
美術課程改變單純以學科知識體系構建課程的思路和方法,從促進學生素質發(fā)展,根據美術的學習活動的方式劃分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每個領域各有側重,又互相交融,緊密聯系,形成一個具有開放性的美術課程結構。
根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水平,分為了美術學習的四個階段:第一學段,1–2級;第二學段:3–4年級;第三學段:5–6年級;第四學段:7–9年級,對于不同年齡的孩子,適合不同的學習階段,在美術方面的情意特征,認知水平和實踐能力也截然不同。我即將要去任教的是初中,所以在7–9年級這個學段我著重的看了一下,也在此做了自己的總結:
在初中生學習美術的前提下,已經對美術的基本知識有所了解,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對美術更深一步的了解,在對四個領域方面有著不同于其他學段的掌握知識程度,我分為以下幾點:
二、“設計。應用”學習領域中,主要了解設計相關門類的基礎知識,應用相關材料和制作方法,進行制作和評定??梢酝ㄟ^媒介來知道視覺傳達設計、工業(yè)設計和環(huán)境設計的分類,了解當地的習俗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
三、“欣賞。評述”領域,主要是欣賞不同時代和文化的美術作品,了解重要美術家及流派,然后對美術作品和現象進行簡短評述,表達感受和見解,通過互聯網或者借閱美術相關圖書來加深對美術的了解,在這一節(jié)可以讓學生留作業(yè),寫出自己喜歡的美術作家和作品。
四、“綜合。探索”學習領域,不僅對美術學科的知識技能了解,任何東西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聯系其他學科,通過各種形式,了解美術與環(huán)境、傳統(tǒng)文化、多元文化之間的關系。在生活中美術與我們息息相關,緊密聯系。
最后文章還給了我們教學建議,美術課程不僅是內容的改革,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的改革。首先,教師要有一個全體學生的教學觀,對于不同的學生,都要公平的對待,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對追求知識的權利。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探究有效學習方法、指導學生觀察各種美術優(yōu)秀作品,讓每一個學生真正的有興趣去學習和查閱相關資料。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資源,更完善的了解到美術的相關知識。
這個暑假我真是收獲了很多,不僅是即將作為一名教師而感慨,更是我作為一名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我希望以后更多的機會去翻閱,這就是我對美術課程標準的真實感受。
談美術簡的讀后感篇十七
為了更好地領會新課程的精神,把握好新課程的理念,在教學中有的放矢的落實新課程,我認真品讀了《小學美術新課程教學論》一書,重點學習了“教學評價”和“學習方式”兩部分內容。
首先,在教學評價方面要指引學生自評、互評的方向。評價這根“指揮棒”自身的坐標很關鍵,一旦方向錯誤,就有“全軍覆沒”的可能性。因此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著教學,決定著教學的方向。由此可見為學生指引評價的方向顯得尤為重要。首先要引領學生欣賞同齡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然后結合平時的教學與實踐逐步欣賞大師的作品,初步感受名家的風采,讓學生明白什么是美的,怎樣的作品就算優(yōu)秀作品,這些學生、大師的作品好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方面值得我們去學習。兒童繪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進行評價:1、構圖是否飽滿2、線條是否流暢3、造型是否準確4、色彩是否豐富5、創(chuàng)意是否新穎獨特等。手工作品可以從:1、造型2、表現手法3、材料選擇4、制作的技法5、創(chuàng)意6、色彩7、造型等方面去考慮。
其次,要拓寬學生自評、互評的空間。小學美術教學中,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根據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學生自評、互評合理巧妙地運用能促進學生克服膽怯、自卑的心理,最大限度地發(fā)展學生的潛能:對于美術方面能力比較差的學生,可以從非智力因素方面進行評價,比如:“這幅畫畫得很認真”、“這位同學這堂課很專心”、“這位同學的每次作業(yè)都能及時完成”、“這位同學很大方,和其他同學合作時常常拿出自己的工具材料和大家一起用”、“其他同學很樂意與這位同學合作,并且合作得很愉快”……而對于學有所長的學生,可以先讓那些“差生”說說“這些同學的作品中你最欣賞它什么”,“你覺得這些作品中哪些地方最成功”。然后再讓這些優(yōu)秀學生自己說說作品中有那些不滿意的地方,準備下次如何修改等等。
總之,只有緊緊圍繞“以學生為主體”的科學、正確的評價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充分發(fā)展學生的個性。讓“以學生為主體”的評價真正深入到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內心深處。
通過學習,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新課程中提出的發(fā)展性評價對于教學的作用,多元評價的原則與方法,以及在新的教學評價指導下學習方式的變革方向。記憶尤為深刻的是書中提出了6條對于教師進行自我評價的建議:
一、我講課占多長時間?學生參與美術活動和完成美術作業(yè)有多少時間?學生情緒怎樣?
三、我提供的資料和圖片對學生有用嗎?我的提示對學生有指導意義嗎?
四、我的課前準備充分嗎?哪些問題我沒涉及而學生提出來了?我處理得當嗎?
五、教學效果能更好一些嗎?如果再上一次,我會怎樣做?
六、我在教學中學到了哪些東西?我給自己打多少分?
我覺得這6條建議太好了,對我反思教學不斷提升自己太有幫助了。于是,我把這6條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銘記在心里。每節(jié)課后,都依照這6個問題反思自己的教學,總結教學中的成與敗。
我發(fā)現自己在了解學生的學習情緒和調控自己的教學情緒方面做得很不夠??偸且驗閷W生的紀律不好、用具準備不好,而影響自己的教學情緒。有時甚至當堂數落學生,這樣又反過來導致學生的學習情緒下降,這樣不斷的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我對此十分困惑。
從學習中我知道了新課程的教學必須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緒。于是我換了一個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學生因為沒帶美術用具而四處借,雖然他破壞紀律,但是他的初衷是好的,他是因為對美術學習有極大興趣,對完成作業(yè)有極大愿望而導致的這一錯誤行為。誰能保證不忘記事情、不犯錯誤呢,孩子更是難免。犯錯誤的時候最需要的是諒解和機會。想明白這些,我便轉變了自己對這些學生的教學態(tài)度。再遇到這樣的現象,我就以溫和的引導取代嚴厲的批評。先是表揚他們的認真態(tài)度,再肯定他們作品中的優(yōu)點,最后提出要求:每學期只有三次忘帶用具向同學借的機會。這樣一來,我的諒解換來了學生改正錯誤的決心。在我的寬容和期待中,我看到了他們在慢慢改變。
在讀書過程中我還感悟到:要以學生的獲得為教學準則。
每一節(jié)課,我都留心觀察上課愛溜號的學生。我漸漸的發(fā)現,他們愛與人爭論,而且爭論時的思維特別敏捷。于是,我有意識的在課堂中圍繞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一些有爭論的話題。每次討論時都見到他們活躍的身影。慢慢地,這些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時間由一兩分鐘延長到四五分鐘、十幾分鐘,他們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也明顯的提高了。
面對新課程,作為美術教師的我還有許多亟待完善之處,只有通過多讀書、多思考,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實踐和反思的效率。
談美術簡的讀后感篇十八
為了更好地領會新課程的精神,把握好新課程的理念,在教學中有的放矢的落實新課程,我認真品讀了美術課程標準,重點學習了“教學評價”和“學習方式”兩部分內容。
首先,在教學評價方面要指引學生自評、互評的方向。評價這根“指揮棒”自身的坐標很關鍵,一旦方向錯誤,就有“全軍覆沒”的可能性。因此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著教學,決定著教學的方向。由此可見為學生指引評價的方向顯得尤為重要。首先要引領學生欣賞同齡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然后結合平時的教學與實踐逐步欣賞大師的作品,初步感受名家的風采,讓學生明白什么是美的,怎樣的作品就算優(yōu)秀作品,這些學生、大師的作品好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方面值得我們去學習。兒童繪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進行評價:
1、構圖是否飽滿。
2、線條是否流暢。
3、造型是否準確。
4、色彩是否豐富。
5、創(chuàng)意是否新穎獨特等。
手工作品可以從:
1、造型。
2、表現手法。
3、材料選擇。
4、制作的技法。
5、創(chuàng)意。
6、色彩。
7、造型等方面去考慮。
其次,要拓寬學生自評、互評的空間。小學美術教學中,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根據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學生自評、互評合理巧妙地運用能促進學生克服膽怯、自卑的心理,最大限度地發(fā)展學生的潛能:對于美術方面能力比較差的學生,可以從非智力因素方面進行評價,比如:“這幅畫畫得很認真”、“這位同學這堂課很專心”、“這位同學的每次作業(yè)都能及時完成”、“這位同學很大方,和其他同學合作時常常拿出自己的工具材料和大家一起用”、“其他同學很樂意與這位同學合作,并且合作得很愉快”……而對于學有所長的學生,可以先讓那些“差生”說說“這些同學的作品中你最欣賞它什么”,“你覺得這些作品中哪些地方最成功”。然后再讓這些優(yōu)秀學生自己說說作品中有那些不滿意的地方,準備下次如何修改等等。
總之,只有緊緊圍繞“以學生為主體”的科學、正確的評價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充分發(fā)展學生的個性。讓“以學生為主體”的評價真正深入到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內心深處。
通過學習,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新課程中提出的發(fā)展性評價對于教學的作用,多元評價的原則與方法,以及在新的教學評價指導下學習方式的變革方向。記憶尤為深刻的是書中提出了6條對于教師進行自我評價的建議:
一、我講課占多長時間?學生參與美術活動和完成美術作業(yè)有多少時間?學生情緒怎樣?
三、我提供的資料和圖片對學生有用嗎?我的提示對學生有指導意義嗎?
四、我的課前準備充分嗎?哪些問題我沒涉及而學生提出來了?我處理得當嗎?
五、教學效果能更好一些嗎?如果再上一次,我會怎樣做?
六、我在教學中學到了哪些東西?我給自己打多少分?
我覺得這6條建議太好了,對我反思教學不斷提升自己太有幫助了。于是,我把這6條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銘記在心里。每節(jié)課后,都依照這6個問題反思自己的教學,總結教學中的成與敗。
我發(fā)現自己在了解學生的學習情緒和調控自己的教學情緒方面做得很不夠。總是因為學生的紀律不好、用具準備不好,而影響自己的教學情緒。有時甚至當堂數落學生,這樣又反過來導致學生的學習情緒下降,這樣不斷的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我對此十分困惑。
從學習中我知道了新課程的教學必須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緒。于是我換了一個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學生因為沒帶美術用具而四處借,雖然他破壞紀律,但是他的初衷是好的,他是因為對美術學習有極大興趣,對完成作業(yè)有極大愿望而導致的這一錯誤行為。誰能保證不忘記事情、不犯錯誤呢,孩子更是難免。犯錯誤的時候最需要的是諒解和機會。想明白這些,我便轉變了自己對這些學生的教學態(tài)度。再遇到這樣的現象,我就以溫和的引導取代嚴厲的批評。先是表揚他們的認真態(tài)度,再肯定他們作品中的優(yōu)點,最后提出要求:每學期只有三次忘帶用具向同學借的機會。這樣一來,我的諒解換來了學生改正錯誤的決心。在我的寬容和期待中,我看到了他們在慢慢改變。
在讀書過程中我還感悟到:要以學生的獲得為教學準則。
每一節(jié)課,我都留心觀察上課愛溜號的學生。我漸漸的發(fā)現,他們愛與人爭論,而且爭論時的思維特別敏捷。于是,我有意識的在課堂中圍繞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一些有爭論的話題。每次討論時都見到他們活躍的身影。慢慢地,這些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時間由一兩分鐘延長到四五分鐘、十幾分鐘,他們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也明顯的提高了。
面對新課程,作為美術教師的我還有許多亟待完善之處,只有通過多讀書、多思考,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實踐和反思的效率。
談美術簡的讀后感篇十九
1.
《談美書簡》讀后感
一天的光陰轉瞬即逝,而在這一天,我卻度過了一個有意義的時光:我用一天的時間讀完了13封信,而這13封信讓我對美學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這就是朱光潛先生在83歲高齡寫給青年的美學入門讀物《談美書簡》。
朱光潛先生是中國現代美學的代表人物,是開拓者和創(chuàng)新者,在美學領域是全國的權威,他主張美是主觀性與客觀性的統(tǒng)一。他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闡明了美和美感的規(guī)律、美范疇等一系列問題。
在前言中,朱光潛告訴我們
怎樣
學美學,但我認為更重要的在于,他對我們人生觀的引導,如在前言中朱光潛寫到“正路并不一定是一條平平坦坦的直路,難免有些曲折和崎嶇險阻,要繞一些彎,甚至難免誤入歧途。哪個重要的科學實驗一次就能成功呢?“失敗者成功之母”。失敗的教訓一般比成功的經驗更有益”……這些都呈現出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通篇讀來,其中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觀點比比皆是,現在簡要歸納輯錄如下:
一
人是審美的主體,人在改造客觀世界時也改造了人本身,人在審美中具有最高的意義,美離不開人。
二
學習
美學的方法應是:在應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的同時,應多結合其他
流派的觀點考察美學。三
藝術也是一種生產勞動,在審美中,人有意識的依據美的規(guī)律來創(chuàng)造美和發(fā)現美,所以,美也是一種生產勞動。
四
美是有階級性的,但同時,美更本質的性質是人性,階級性是人性中的一部分。這及時的更正了人們
關于
美的錯誤意識。五
美與生理狀態(tài)的內在聯系,并認為美的文藝作品中應有思想性的滲透,但不是直接,而是間接從作品中表現出來。
六
現實主義從客觀出發(fā),而浪漫主義從主觀出發(fā),并據此認為我們不能容忍一個人因一點小過錯而失敗,從而產生出悲劇感,驚恐和哀憐是悲劇的情感基礎,悲劇更為本質,好的喜劇作品中一定有悲劇性。
七
崇高是我們由壓抑而產生的,它是由恐懼轉為振奮的,并在其中體會到一種自尊或愉悅。崇高側重于對立和沖突,而秀美側重于平衡和和諧。
13封信,行云流水,讀來渾然天成,卻使我對美學有了第一次有了明晰的認識。每一封信都是那么親切自然,知識在這種脈脈溫情的態(tài)度中傳達出來,其間沒有美學中那種概念的堆砌,卻使人們對美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最美麗的人生一定有美的人生態(tài)度,所以,每個人多應讀一讀這13封信。
2.
什么
是美?這是一個很基本的問題,但毫無意外地,我們大多數人并不知道它的確切答案。其實從另一個方面來說,美并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每個人對于美都有不同的定義。在《談美書簡》中,朱光潛先生給了我們一個答案,雖然這個答案不一定正確,但至少比毫無頭緒要高明許多。許多人都認為,看過去舒服的就是美的`,也許更深一層,會說
心靈
美也是一種美。但所有的這些都比較淺顯的,而深入研究,又是望塵莫及的事了。通常我們對于美、美感、美的規(guī)律、美的范疇等等這些問題感到很深奧,也研究甚少,關于這些問題,朱光潛先生在此書中都一并回復了,而且回復的很詳盡,對于思想,文學,方法,理論等等也有詳細的陳述。對于美,我們看到的都是片面的,也可以說成的表面的,而看完這本書,我對于美則有了全新的看法,這也是讀此書的收獲吧。這本書是以信件的方式組成的,大多都是給讀者的回信。(這一點,書中也有提到過)因此也就比較淺顯易懂。在“知識鏈接”一欄中,編者提到了許多有關學術方面的美的知識。這讓我們也提前了解了一些有關美的知識。
雖然此書不是一本完整的美學著作,卻也從一些很重要很關鍵的角度對美學的入門者的問題進行了解答,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幫助。
例如在《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一文中,作者比較具體、完整地講解了在文學與戲劇作品中人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他首先回顧了這一理論產生與發(fā)展的歷史,進而指出,典型人物是能夠體現社會歷史發(fā)展的某些規(guī)律并且具有鮮明個性特點的人物形象,而典型環(huán)境則是典型人物所處的能夠反映社會歷史發(fā)展現狀和趨勢的具體情景和背景。典型人物應
生活
在典型環(huán)境中,而不能與環(huán)境相脫節(jié)。在這里,共性是通過個性來表現的,是在特殊中顯示一般。文學之所以能在偶然性中見出必然性,是與再現“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這一理論分不開的。(此段有些摘錄于原文)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在此也就不一一詳談了。
朱光潛先生信奉“三此主義”,即此身,此時,此地:“此身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擔當起,不推委給旁人?!薄按藭r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該在此時做,不拖延到未來。”“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環(huán)境)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委到
想象
中另一地位去做?!边@是朱光潛先生不尚空談,腳踏實地的治學精神的體現。這很值得我們青少年去學習。【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6679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