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對過去一段時間內的經驗和教訓的總結和概括,有助于我們提升自己??偨Y應當圍繞主題展開,避免偏離主題或寫一些無關緊要的內容。以下是小編特別為大家搜索整理的一些總結范文,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示。
觀唐山大地震心得篇一
暑假的一天晚上,媽媽帶著我去看《唐山大地震》這部影片,令我感動的事作文。早就聽說這部電影會催人淚下,真會讓我哭嗎?我全神貫注地盯著幕布,長長的廣告結束后,電影終于開始啦!電影的主人公是方登、方達和他們的爸爸媽媽,主要講的是1978年的夏天,唐山在三十二秒內發(fā)生了一場大地震,爸爸為了救兩個孩子而不顧自己的安危,最終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而他們的媽媽為了救自己的孩子,和救援人員產生了分歧,最終只能選擇放棄姐姐去救弟弟,她是多么的不忍,看到這兒我不禁流下了眼淚。姐姐后來意外生還,長大以后,她一直怨恨自己的媽媽:當初為什么不救自己,反而救弟弟。很多年過去了,姐弟兩人同時聽到汶川大地震的消息,兩人都經歷過地震,知道震區(qū)的人急需幫助,他們不約而同趕去汶川救人。因姐姐是學醫(yī)的,所以她加入了北京醫(yī)療隊的隊伍當中,她在搶救一位患者時理解了媽媽當時為什么那樣做。那位中年婦女女兒的腿被倒塌的石板壓著,不能動彈,援救人員為了保住她女兒的命,希望她同意鋸掉女兒的一條腿,她猶豫了許久,含著眼淚說道:“鋸吧!以后就讓她恨我吧!”她說這話時,是多么不情愿啊?想想媽媽當年那么做,也是迫不得已呀!生命是可貴的,母愛是無私的!我為女兒最后能理解母親而感動!
觀唐山大地震心得篇二
《唐山大地震》這一部電一影我已經看過很久了。在看的過程中,我由于感動和害怕流了許多次眼淚,有三次,我記得很清楚。
第一次是晚上大地震剛開始的時候,兩個孩子正在家里舒舒服服地睡覺,忽然桌子搖晃,天花板塌了下來,大樓往一邊傾斜。姐姐被嚇醒了,慌忙推了推弟弟。兩人急忙爬起來,死死地抓住桌子??戳诉@一幕,我嚇壞了,既害怕,又為兩個五、六歲的孩子擔心。我從未體驗過地震,然而看著這些,我想從災難中挺過來的`人們,真的是從鬼門關里逃了出來。
第二次是孩子的父母一邊躲避劈頭蓋臉砸下來的東西,一邊跑回家救孩子。到了家門口,父親把母親一推,不讓她進去,自己卻進去了,不幸的是,這一刻房子塌了,正好壓在那位偉大的父親身上。他用自己的生命換回了妻子的命,他多么無私啊。
第三次是兩個孩子同時被壓在一塊水泥板的兩邊,這樣救援隊就只能救一個孩子,因為只要翹一起這邊,另一邊就會壓下去。面臨這樣選擇,那位披頭散發(fā)、滿眼淚痕的母親直喊著“救兩個”。我想此刻她多么想讓自己替孩子們死去,讓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但這終究是不能的,最后母親絕望地輕聲說出三個字:救弟弟!就這簡單的三個字,那小女孩會怎樣想,或許她恨媽媽,或許她恨弟弟。
地震奪去了人們的生命,饋贈給人們巨大的痛苦;地震搶走了大家的親人,留給大家無限的絕望;地震掠走了我們的家園,還給我們一片充滿哭泣的廢墟......
走出電一影一院,看著藍天白云,我感嘆道:活著多好啊!
觀唐山大地震心得篇三
《唐山大地震》講述了一個23秒,32年的故事年,唐山,卡車司機方大強和妻子李元妮、龍鳳胎兒女方登、方達過著幸福的生活。7月28日凌晨,唐山發(fā)生了大地震,7.8級的地震把唐山在23秒之內變成了一片廢墟。為救孩子,方大強死了,方登和方達被同一塊樓板壓在兩邊,無論人們想救哪一個,都要放棄另一個。元妮選擇了從小體弱多病的弟弟方達,而頭腦清醒的方登聽到了母親作出的抉擇。
震后,元妮獨自撫養(yǎng)兒子。劫后余生的方登被軍人王德清夫婦領養(yǎng),進入了全新的世界。姐弟從此天各一方,32年之后,汶川大地震時,方達和方登同時為志愿者趕赴現(xiàn)場重逢了,救援結束之后,他們回到了在杭州的家。
看完影片我深有感觸年,僅僅23秒,唐山毀于一旦!誰知32年后汶川發(fā)生大地震,又把人們帶回了1976年。這部電影最讓我感動的是當方登回到家,母親給她下跪時的情景和方登在父親墳前后悔,痛哭流涕的樣子,一聲聲的對不起使我淚如雨下。
母親的偉大,是無法形容,在一些困難的抉擇面前,無論他們做的對與否,我們都要原諒他們,因為父母都是為了孩子著想的。
人類在自然災害面前是弱小的,但人類絕不會向災難屈服,因為人類是堅強的!有我們偉大的黨和政府在,災區(qū)一定會重建家園,災區(qū)人民也一定會過上幸福美滿的新生活。唐山如此,汶川亦是。
觀唐山大地震心得篇四
昨晚在電影院把《唐山大地震》看過了。簡單的說說我的想法,就像小學時候的觀后感。
電影一開篇,屏幕上涌出一片人名,我知道那是遇難者的名字,每一個名字都代表著一個生命從這個世界上以外的消失,突然有一種想哭的感覺。我趕緊向某人要了兩張手紙,我怕我忍不住。
地震的那十幾分鐘,我感覺拍的很好,很震撼。我一直張著嘴在喘氣,心在嗓子眼,感覺下一口就提不上來了。樓房倒塌的那些鏡頭我感覺很有內涵:“偉大”、“高舉”、“萬歲”、“戰(zhàn)無不勝”,多么崇高的神圣詞匯,多么偉大的革命理想,在災難面前都被摔得粉碎。在23秒里,人就像蟲子一樣被上帝抹平,然后當大地平靜之后,無數(shù)扭曲的尸體被留在了這個世界上,身上還帶著血跡,就像我剛剛拍死的蚊子。人太渺小了,面對命運,甚至連反抗的時間都沒有。
1976年解放軍在唐山抗震救災的那段我很喜歡,流淚了,但是并不滿意。我對這些展示國家力量的鏡頭具有天生的崇拜感。據(jù)家里老人們講,當時解放軍救援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很多幸存者是災區(qū)人民自己從廢墟下面挖出來的,比如電影里面的方達。解放軍大多也不大懂得如何救援,很多幸存者本可以不截肢,但是當時很急,于是成了一生的殘廢。但是他們當時看見解放軍,看見一車車連綿不斷的解放軍,他們感到安心了。毛主席派人來了。唐山人民對于解放軍的感情是深厚的,但是電影里面卻用簡單的特技一遍遍的循環(huán)播放車流、人流、飛機空投的救災物資。那些戰(zhàn)斗在抗震救災第一線的普通士兵,他們?yōu)榱嗣飨闹甘?,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為了這座城市的重生,他們獻出了汗水、鮮血、甚至生命。然而這一切都被這部電影有意無意的忽略了,取而代之的一對善良的軍隊干部夫婦領養(yǎng)了一名漂亮的唐山孤兒,這名孤兒據(jù)說以后可以做文藝工作。這是真實的,但是這是對解放軍抗震救災偉大精神的抹殺,也是對這對夫婦善良初衷的抹殺,更是對那個充滿崇高理想年代的抹殺。
好了,到此本電影的災難片部分結束,進入倫理苦情電視劇階段。徐帆演的很用心,很投入,但就是有那么一點點過火,她那一口走味的唐山腔,感覺像是在話劇舞臺上。也許她是有意的,如果她壓得住火,我想我會哭的很厲害。她送方達的那段戲應當是整部戲里最感人的部分了。汽車停下了,方達回到了她的身邊。鏡頭一轉,汽車里奶奶沉默的表情。“把方達帶走就是要了元逆的命啊!”而此刻,方大強母親的心卻早已死了??粗旆E的背影,我突然想起了我母親也經常顯露出佝僂的老態(tài),眼淚刷的一下就下來了。
此后的電影完全的進入了電視劇時間。支線情節(jié)有頭無尾,結局不用看就可以猜到。方達加元妮,方登加養(yǎng)父母這兩條線并行不悖,基本沒什么關系。張靜初一如既往的表現(xiàn)出她的花瓶演技,時不時的秀幾句英語(在《拉貝日記》里她就是這樣),以此顯示顯示她的國際范。陸毅一出場就一臉無辜的壞相。你不想演壞人,我懂的,但是導演讓你跑送子觀音的龍?zhí)?,沒辦法。賈媛媛他爸賈志國也打了一回修電話的醬油,二十年過去了,你胖了,歲月無情的為你留下了富態(tài)的啤酒肚。唐山美,杭州美,溫哥華更美。社會主義拆光了再建設,蓋廣場,蓋百貨大樓,然后留下你的小屋,等著死去的親人們回來。你說買了房,搬了家,他們就找不到了,于是她還真就找回來了。方登蹲在自己的墳邊,突然起身,然后慢慢的走兩步,找個清涼的地方又突然蹲下,我知道你要嚎啕大哭了,果不其然。
不得不說,陳道明和陳瑾演得很好,很穩(wěn)很自然。陳道明演戲很有爆發(fā)力,給陸毅的那一巴掌,坐在沙發(fā)上突然拍起來“你到哪去了”,都很流暢。陳瑾淡淡的酸氣,和她臨終前對張靜初的愛的表白都很到位。這讓我恨得牙癢癢,養(yǎng)父母都這樣了你也不回來看一眼,就忙著和陸毅在寢室里,抓被單造小人,太不是個東西了。
說一下這部電影穿幫的地方吧,其實這里面很多不是穿幫而是廣告。以前找穿幫是樂子,現(xiàn)在找穿幫,正中了廣告商的下懷。
1988年(電影說是86年后的兩年),陳道明和陳瑾商量給張靜初報志愿的事。陳道明穿87式軍服帶中校軍銜沒問題,陳瑾帶文職干部軍銜就不對了。1988年4月,中央軍委下發(fā)《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干部暫行條例》,規(guī)定文職干部不授軍銜,不著統(tǒng)一的制式軍裝,只佩帶統(tǒng)一的胸章符號,胸章背面有“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干部胸章符號”字樣。直到1992年4月中央軍委決定為全軍文職干部配發(fā)與現(xiàn)役軍官相同的制式服裝,佩帶文職干部肩章、領花。1992年,陳瑾飾演的養(yǎng)母都不在了吧。
徐帆惦記兒子,花了5000塊裝了個電話機。這個情節(jié)沒大問題。我們家那邊88年前后電話還在按級別裝,要不就的有錢排著。我家94年裝的,還花了2000多。但問題是,誰聽說過沒電池就不響的電話?電話機通話的電不是從電話線里來的么?賈圓圓他爸,你這醬油打得太有才了。
軍隊的房子,尤其是軍區(qū)宿舍那種,在過去是嚴格按照級別給分的。1976年舊軍裝,看不出陳道明的級別,但就兩屋一廚來看已經是不小的干部了,從后面倒退,我估計是營連職干部。88年中校軍銜,縣團級;90年左右大校軍銜,師局級??蛇@房子怎么就一直沒換過呢?是怕張靜初找不回來呢,還是真的像傳說中的安德羅波夫一樣在做總書記前一直住70幾米的公寓?這是多么優(yōu)秀的共產黨員啊!
李晨90年左右在杭州蹬車穿kappat恤,96年回家穿kappa羽絨服。我第一次認識這個牌子是99年看意甲尤文圖斯的隊服,那時候斑馬軍團的贊助商還是sony。根據(jù)kappa的官網(wǎng)介紹,kappa是2002年進入中國市場的。96年你有錢了,可能是去歐洲買的,90年那件呢?是在地攤買的么?看來那時候杭州的山寨貨很新潮,不負溫州義烏之盛名。
這部電影一共140分鐘,頭40分鐘,我一直在看電影,并時不時感到眼眶濕潤。后100分鐘我一直在找這樣的樂子。沒辦法,情節(jié)太松散了,跟不住。有人說,《唐山大地震》是華誼公司準備投拍的同名電視劇的超長宣傳片,我覺得是有道理的。令人遺憾的是,這么一個偉大的題材被馮導浪費了。據(jù)說在此片開拍之前曾有專門的紅頭文件要求“避免引起傷痛回憶”。唐山大地震和南京大屠殺一樣,是我們這個民族最深處的心痛。以仇恨掩蓋受傷,以親情化解痛楚,難道是我們這個民族缺乏正視淋漓的鮮血的勇氣?電影結束的時候,隨著王菲的歌聲,出現(xiàn)了一望無盡的人名墻,那不是一堵堵墻,那是幾十萬意外逝去的生命。說句題外話,我衷心期望:做土木的,做設計的,蓋房的,買房的,把樓蓋好,把橋修好,設計的合理些,施工多用些粗直徑的鋼筋,多用些高標號的水泥,不要急著趕工期,該養(yǎng)護好的的一定養(yǎng)護好。工程中層層扒皮的現(xiàn)狀我們改變不了,但希望每層都少扒一些,多留一點給工程,給工人。我們花兩三萬一米買來的房子,不期望他升值多少,只希望在災難來臨之時能保我一命。這是我看過本片之后最真切的感想。電影頭二十分鐘太恐怖了,當年多少唐山人是因為簡陋的預制板樓房而喪命,這樣的悲劇在汶川地震中又一次重演。我真切的期望這樣的悲劇能夠從此在中華大地上絕跡。
我還希望中國以后即使再次遇到如此強烈的地震,遇難者的名字無法刻滿一堵墻。所謂“天佑中華”不過是對未來美好的期待,“國人當自強”才是真真切切的道理。
在本文結束時我也像《唐山大地震》一樣,我是真誠的:
觀唐山大地震心得篇五
聽說《唐山大地震》的票房過億,而今日又是唐山大地震34周年忌日,所以,便約了朋友一齊前去觀看。都說看這電影要準備好紙巾,還真是,一場電影下來,一齊去的好友早已泣不成聲了。好半天都沒說話呢!
那一場八級地震就發(fā)生在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瞬間,天變紫了,房屋垮塌,當時人們都在睡夢中,對來臨的地震渾然不知,所以,死傷無數(shù)。那一刻,大地在顫動,人們的心也在隨之顫動??墒?,那一場不應當發(fā)生的地震還是發(fā)生了,雖然僅有短短的幾分鐘,可是,死去的人有24萬人多,受傷的人更是不計其數(shù)。電影中描述的那個家庭,父親在地震來臨時冒死救回了母親,母親在震后選擇救弟弟而放棄姐姐的那一種對自我親生骨肉的割舍,女兒對母親的怨恨以及母親堅決不再嫁的那種對她丈夫的真誠。那,都是那一場大地震之后所有家庭的真實寫照。
此刻,那些所謂的都市人整天在外奔波,那友情,親情已經隨之減少。此刻,朋友都已經被在各種場合中利用,“友情”這兩個字已經遠去。并且,親人也能夠隨時被出賣。所以,“親情”這兩個字也漸漸模糊,也漸漸迷茫。
期望,那些都市人也能夠來看看這部《唐山大地震》,它,能夠讓你的心靈之湖中的船只漸漸靠岸。讓你重新找回你以往丟失的親情,友情。
正如漢密爾頓所說:“世界上最偉大的是人,人身上最偉大的是心靈。”讓我們偉大的心靈隨之顫動吧!
觀唐山大地震心得篇六
昨天,我在家和爸爸媽媽一起看了電影頻道播放的《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
1976年的唐山。父親,母親,還有一對龍鳳胎,姐姐叫方登,弟弟叫方達,四口之家,過著平安的生活。一天夜里,一場大地震突然來臨。方登和方達兩個孩子被一塊厚重的水泥板子壓住了。救援人員試圖搶救他們,由于只能用撬棍,救一個,另一個就會被壓死。母親希望兩個都救,由于時間緊迫,這是不可能的事。母親最后決定救弟弟。幸運的是,姐姐居然沒死,醒了過來,從死人堆里走了出來。后被一對好心的解放軍收養(yǎng)。姐姐不明白為什么要救弟弟,十分恨她媽媽。盡管知道她的家人的名字和地址,但她一直沒有聯(lián)系。
三十二年后,汶川發(fā)生更大的地震。經過大地震方登和許多的唐山人一樣,參加了救援的隊伍,盡管那時她已移居到了加拿大。方登遇到一對母女,女兒的一條腿被壓住了。救援人員試圖救她,但是,要救她女兒就得把廢墟中間拆掉,在搶救過程中,已經犧牲了搶險隊員。繼續(xù)這樣做,對女兒和搶險人員都有危險,母親決定截肢。當母親見到女兒失去一只腿后,悲痛欲絕。姐姐方登看到那個母親傷心的樣子,也了解了她媽媽當年的心情。世界很小,在地震救援的時候,方登見到了32年未見的弟弟方達。從方達與別人的交談中,也知道了母親這些年因為放棄救他所受的心靈的煎熬。后來也看到為她立的“墓”里母親為方登買的一本本的課本,更是體會到了媽媽痛苦的心情。
這部電影體現(xiàn)了母子(女)之間的親情。每個母親都是愛自己的兒子(女兒)的。但是,有時候不得不做出痛苦的決定。比如說,在戰(zhàn)爭期間,母親不得不把孩子送去當兵。為了保家衛(wèi)國,有時候不得不做出犧牲。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觀唐山大地震心得篇七
我喜歡看馮小剛導演的電影?!短粕酱蟮卣稹肪褪撬麑а莸恼鸷秤捌?。
唐山本是河北省的一個美麗、祥和的城市。在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改變了。人們都在熟睡時,一陣陣山搖地動,房屋倒塌了,大地撕裂了,驚叫聲,哭喊聲,混雜在一起,當大地停止了怒吼,唐山已成了一片瓦礫。
有一對姐弟被壓在一塊石板的兩頭,撬起一頭另一頭就會重重地壓到姐姐身上,無論壓在誰身上都意味著死亡。選擇姐弟誰生誰死由他們的媽媽決定。媽媽痛不欲生,撕心裂肺,又必須做出讓自己一個孩子死的選擇時,是多么的殘酷。當母親決定救弟弟而放棄姐姐時,姐姐聽到了媽媽的話,對她來說是多么的殘忍呀,她滿是灰塵的臉上一雙絕望的大眼睛,用手憤怒的敲打著石板的情景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
堅強的姐姐沒有死,被一對解放軍夫妻收養(yǎng)。她恨她的媽媽,在生死關頭拋棄了她。直到汶川地震,她和弟弟都去救援災區(qū),在那里相遇,見到了20多年沒見面的媽媽,媽媽跪下請女兒原諒,女兒也理解了媽媽。這一幕,感動了所有人,坐在身邊的媽媽淚流滿面,我的眼眶里也充滿了淚水。
看完這場電影,我感觸很多: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的渺小。一個幸福的家庭,在災難面前瞬間就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現(xiàn)在一個嶄新的唐山又站立在中國的大地上。
我們每個人在學習、生活、工作遇到困難時,一定要像唐山人那樣,堅定信念,樹立信心,排除萬難,爭取勝利!
觀唐山大地震心得篇八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中國北方的唐山市遭遇了一場毀滅性的大地震,這場地震造成了數(shù)以萬計的人員傷亡和巨大的財產損失。然而,在這場災難面前,數(shù)以千計的救援隊伍和志愿者以及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展開了一次偉大的抗震救災行動。在這次救援行動中,無數(shù)的救援人員和普通市民積極參與,組成了一支強大的救援隊伍,并且取得了一系列寶貴的經驗和心得。本文將從組織協(xié)調、忍耐和韌性、技能和知識、心理疏導以及公益精神五個方面,總結唐山大地震救援的心得體會。
首先,唐山大地震救援行動中展現(xiàn)了組織協(xié)調的重要性。面對如此巨大的災難,要想實施有效的救援行動,各個救援單位必須緊密地配合和協(xié)調。唐山大地震當時,人民解放軍、公安民警、消防隊員、醫(yī)護人員等不同部門和組織共同參與了救援行動,他們之間的緊密合作和有效溝通保障了救援的順利進行。此外,政府也起到了重要的組織和領導作用,及時部署救援力量和物資,為救援行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次,唐山大地震救援隊伍展現(xiàn)了強大的忍耐和韌性。大地震的發(fā)生給救援人員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極端的環(huán)境條件。缺乏睡眠、長時間身處廢墟等各種艱苦條件對于每個救援人員都是巨大的考驗。然而,他們用無畏的精神和頑強的毅力堅持下來,不僅搶救了大量的生命,還給災區(qū)人民帶來了希望與溫暖。這種忍耐和韌性精神成為了災后重建的重要動力。
再次,唐山大地震救援行動突出了技能和知識的重要性。在救援行動中,救援人員需要有相關的技能和知識才能高效地開展工作。例如,醫(yī)護人員需要具備急救技能和判斷病情的能力,工程人員需要掌握搶險救援的專業(yè)技術,以及官兵們需要掌握戰(zhàn)斗技能。這些技能和知識的運用確保了救援行動的順利進行,并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次生災害的發(fā)生。
其次,唐山大地震救援行動強調了心理疏導的重要性。地震造成的災難不僅給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帶來了嚴重的損失,還給人們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打擊。因此,在救援行動中,救援人員需要具備心理疏導的能力,及時幫助和鼓勵災區(qū)人民走出心理陰影,重建信心和希望。同時,他們還需要面對自身的心理壓力,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和精神狀態(tài),以更好地開展救援工作。
最后,唐山大地震救援行動彰顯了公益精神的重要性。救援行動中的每個參與者,無論是救援人員還是普通市民,都表現(xiàn)出了無私奉獻的精神。他們用自己的力量和資源,以及一顆赤誠的心,幫助災區(qū)人民度過了最困難的時刻。這種公益精神激勵著更多的人們參與到救援工作中,共同為災區(qū)人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總之,唐山大地震救援行動中積累的經驗和心得是寶貴的財富。這次救援行動讓我們深刻認識到組織協(xié)調、忍耐和韌性、技能和知識、心理疏導以及公益精神等方面的重要性。我們應該以唐山大地震救援行動為鑒,堅持不懈地提高我們的救援能力和素質,為應對未來可能出現(xiàn)的災難做好準備,保護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觀唐山大地震心得篇九
在前幾天日本發(fā)生大地震之后,作為一個經歷過汶川大地震的人,我對災區(qū)人民表示同情,同時,也對他們這種精神表示敬佩,勵志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后感。恰好,去年出品的《唐山大地震》我還沒有看過,于是今晚就抽時間去重溫那段難忘的日子。
首先說唐山地震,個人認為既是天災也是人禍,同三年自然災害一樣,人為因素起了推波助瀾,火上澆油的因素。盡管已經預測到了唐山一帶可能發(fā)生強烈地震,但是還是由于那個時代所富有的某些因素,未能夠成功發(fā)布地震預報,導致傷亡慘重。事后,又由于時代富有的其他因素,不接受國際上的救援,而且是號召大家發(fā)揮自力更生重建家園的精神,傷亡進一步增加。比起汶川地震,除了在經濟物質上的條件好一些減少了傷亡,時代主流思想的變化以及震后對待國外救援態(tài)度的變化,證明了中國改革開放后確實是在大步向前進的。
這部電影講訴了一家四口,夫妻和姐弟,地震中父親先去世,用自己的命換回來母親的'命,由于姐弟倆都被同一塊預制板壓著,在被救援人員問及先救哪一個的時候,盡管母親堅持兩個都要救,但是時間以及當時的情形決定了只能在兩者當中做出選擇(這種選擇我相信我們每個人漫長的人生歲月都會遇到,建議多看一下哈佛大學公開課程:公平:如何做是好),母親選擇了救弟弟,勵志電影《勵志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后感》。這句話被姐姐牢牢的記在了心里。隨著姐弟倆被挖出,母親以為姐姐已經死了,就帶著弟弟離開。哪知道姐姐在尸體堆里面醒來,遇上了救援的解放軍夫婦,并被收養(yǎng)。在高考前一次回唐山的機會,肄業(yè)后的很多機會她都沒有回唐山尋找親人,因為即使她的父母回著,在她心里,也已經死了。(勵志電影)姐姐大學期間,因為跟男友在處理懷孕的問題上有分歧,就退學了,一個人堅強的選擇了對面未來的生活,因為這一次她要保住她腹中的生命。直到汶川08年大地震,她和弟弟同時不約而同的趕到四川進行救助,終于32年沒有見的親人中最終見面了。在汶川地震中,她看見一位母親因為就不出女兒而選擇鋸斷女兒的腿抱住女兒的生命,并且選擇了寧愿讓女兒恨她一輩子的決定,此時,她有點理解她的母親當年的選擇了。
跟隨弟弟回到唐山的家,看到墻上掛著的自己兒時的遺像,看到桌上擺著自己小時候愛吃的洗干凈的西紅柿,她知道母親沒有忘記她,母親跪下的這句對不起,讓她理解了母親當初的選擇也是多么痛苦,來到母親為她買的墓地,看到深埋在里面的自己小時候的書包和課本,這一刻,她終于釋懷了,她悔恨自己對母親太殘忍,折磨了母親32年,她本來可以早早的就去唐山找親人,她一直沒去,讓母親抱著歉意的生活了32年。今天,她已經對母親冰釋前嫌,母親心里坍塌的房子又再次被建立了起來。
地震后,母親辛苦撫育弟弟成長,再也沒有嫁人,23秒的地震,她卻用了整整32年來還。這種超越一切的偉大力量,叫做母愛!
觀唐山大地震心得篇十
唐山大地震是中國歷史上一場舉世震驚的大災難,對于那個時期的中國來說,這場地震是一次嚴峻的考驗。老百姓經歷著無盡的痛苦和困苦,但正是在這場災難中,我們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輝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力量。通過對唐山大地震事件的回顧和反思,我深刻領悟到自然界的威力和人們團結一心、互相幫助的重要性。
在1976年的7月28日凌晨,唐山大地震以毀滅性的力量降臨在這座河北省的城市上。這個以煤礦業(yè)為主要經濟支柱的城市瞬間變成了一片廢墟,數(shù)以萬計的房屋倒塌,人們的財產、親人和家園都付之一炬。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威力是如此的偉大和不可抗拒。唐山大地震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讓我們認識到自然是如此的強大和無情,人類必須與自然和諧相處,尊重自然規(guī)律。
然而,正是在這場災難中,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力量。無論是逃生時同行的名字,還是被埋在廢墟下的人們,在唐山大地震中,人們互相幫助、攜手抗災,展現(xiàn)出了中華民族屈指可數(shù)的高尚品質。許多英勇的消防隊員毫不猶豫地奔向地震中心,冒著生命危險拯救被壓迫的百姓。醫(yī)務人員日夜奮戰(zhàn)在病患的身邊,用盡一切努力挽救生命。這些無私奉獻和偉大精神值得我們銘記和贊美,它們證明了中國人民的團結和力量。
在地震的初始階段,援助和支持從國內外不斷涌入。全國各地紛紛伸出援助之手,物資、食品和醫(yī)療隊成群結隊地趕往唐山。這一系列行動讓我深深感受到了團結合作的力量。唐山大地震后,全國人民與唐山人民一起,眾志成城,共同征戰(zhàn)使這個受災最嚴重的城市逐漸恢復。
然而,唐山大地震也教會了我,我們不能只依賴他人的援助。災難中,自救是至關重要的。我明白了災難來臨時需要的不僅是政府各級部門的救援,更需要每一個人獨立思考、果斷行動。我們應該做好防災準備工作,了解如何在災難中自救自護。這一事件使我意識到,個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通過個人的努力和行動,我們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減少災害的破壞。
盡管唐山大地震給中國歷史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但它也是一個偉大的教訓和啟示。在這場災難中,我們感受到了自然的偉力,見識了人性的光輝和團結的力量。唐山大地震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課程,讓我們學會了關心他人、互相幫助,并且警示我們必須團結一心,共同抵御自然災害的襲擊。唐山大地震是一個痛苦的記憶,但也是一段歷史,我們不能忘記。它應該永遠定格在我們的記憶中,成為我們肩負起責任的動力,讓我們更加珍惜當前的和平與安全。
觀唐山大地震心得篇十一
暑假,奶奶帶我去看了電影【唐山大地震】。影片講述了一個普通家庭在地震中發(fā)生的事,但催人淚下的情節(jié),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親情。
風雨過后,方登奇跡般地活了,被解放軍救走了,但她耳邊只響著一句話,救弟弟。她恨媽媽。
友情。
汶川大地震。身在加拿大的方登毅然回國奔赴抗震第一線。在一次搶救中,小女孩的一條腿被壓在樓板下,余震不斷。母親對解放軍說,把她的腿鋸掉吧,她長大會恨我的,讓她恨去吧。方登親眼看到這一場景,她的心靈得到了升華。
由血緣維系的親情產生于每一個人心中。而令人崇敬的是,許多人的情誼超越了血緣的界限,變成了無私的奉獻之愛,真誠地奉獻給了每一個渴望親情滋潤的人。不論是解放軍、方登、方達【她弟弟】、搶險的人他們的友情才是愛的最高境界。
真情。
在救災現(xiàn)場遇到了前來救災的弟弟【他在32年前失去了一只胳膊】真是喜從天降。姐弟二人回家見到了母親,她滿頭白發(fā),略顯衰弱。媽媽見到女兒撲通一聲跪在女兒面前,哭訴著這么多年的思念和懺悔。方登也跪在母親面前哭訴著對母親和全家的思念和對自己的譴責。
親情是血,友情是水,真情是心。友情到了甘苦與共的境界,便升華為親情。親情是所有情感的歸宿。大災大難無情,但人有情。
觀唐山大地震心得篇十二
今天我和翟新瑞一起去看馮小剛導演的最新力作《》。
電影院里人山人海,好像所有顧客都是沖著《》來的。我期待著影片早早放映,看完了寫篇觀后感。
電影中的地震發(fā)生在1976年的唐山,當時雞飛狗跳,蜻蜓消失得無影無蹤,魚兒在水族箱里亂撞,但那時的人沒有一點意識,糊里糊涂地沒有啟動任何防震措施,依然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閑逛。當天晚上,地震發(fā)生了,大地搖晃了23秒,人們驚慌失措、不知所措、束手無策,陷于絕望。當時,有一個母親,是影片的主演,她有兩個孩子,是個龍鳳胎,大的是姐姐,叫方登,小的是弟弟,叫方達。地震發(fā)生時,他們的爸爸大強不惜一切代價想把孩子救出來,但已經晚了,房屋倒下來的碎片砸中了他。第二天早上,獲救的人們都奔赴唐山軍事機場等待救援,那個母親帶著弟弟方達去了,他們以為方登已死,悲痛欲絕。在運尸車上,方登被冰涼的雨水澆醒,有一個解放軍收留了她,并給她又起了一個名字:丫丫。接下來就是感情上的故事。
看完這個電影,大人們早已是唉聲嘆氣,有的甚至哭起來了,但我和翟新瑞眼睛直瞪瞪地盯著大屏幕,有些感動。
這個影片告訴我們,人在困境中,精神不倒,沉著冷靜,互相謙讓,有時逃生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電影令人感動。
觀唐山大地震心得篇十三
早在7月初的時候,就和愛美阿姨講好了,請她去萬達影城看電影(唐山大地震)。21號下午,迫不及待的她就打電話商議看電影的事宜,我笑她怎么又犯“迷糊”記錯日期了,她則認真地說,這部影片實在是讓她期待得太久了。我亦深有同感,在我的觀影日志里,這部電影無疑等同于的(泰坦尼克號)。只不過,此片是我這個年齡的人最缺失的一段中國大災難的記憶增補,對愛美阿姨來說,更是對過往歲月中最深刻的1976的心靈修復。
兩代人兩種迥然不同的人生經歷和生活積淀,終于相約一起走進這段相隔34年、塵封34年的歷史。
與其說馮小剛用一雙電影的手給我們還原了那段塵封的歷史,還不如說,我這個自詡文藝青年的人,又一次接受了從精神到心靈的再教育。
人生就是這樣,感動似乎就是在不經意的一瞬,防不及防沖垮你的防線,沖擊你的淚腺,讓你無聲地痛,無聲地抽泣。
影片前一分鐘的時候,我還能夠平靜呼吸,畫面中極具七十年代的生活場景,充分滿足了我的好奇之心。我尤其喜歡劇中小方登帶著弟弟買雪糕的場景,讓我想起了八十年代中期姐姐常帶我去鐘樓買小奶糕的往事。而劇中李元妮在街上騎自行車的那一幕,包括那羊角辮、花上衣,又像極了我上小學一年級時的班主任女老師。我對七十年代的生活幾乎沒有記憶,所以,片中那些毛主席去世、大地震的震撼場面,我是第一次看,第一次就深陷進這種心靈“震”痛的漩渦中。
演員徐帆的表演可以說是傾情投入,在廢墟前撕心裂肺的呼喚,把母愛的天性在銀幕上展露無遺,讓人幾近崩潰的是,廢墟上那最無奈最艱難的選擇,隨著那一聲柔弱無奈的“救弟弟”三個字,深深地砸中了我,砸中了許許多多感性而又淳樸善良的女觀眾,我就是在那個瞬間感受到了:有一種痛叫無聲。之后,震后滿目蒼夷在地震棚中展現(xiàn)的破碎生活,是老藝術家呂中最傾情最到位的表演,那分寸的拿捏、那痛失親人和兒子后山東母親傳統(tǒng)、大度、慈祥又不失堅強勇敢的性格把握,讓短短只有幾分鐘的過場戲深入到人的心靈骨髓。失去兒子和孫女的山東老母親,千里迢迢來到剛剛震后的唐山,面對失去左臂的孫子,從無私大愛出發(fā),為孫子、兒媳的未來著想,執(zhí)意要帶孫子回濟南老家以減輕兒媳的負擔。孰不知,這一無私大愛的擔當差點生生鑄就了人世間最慘烈的母子分離,剛剛痛失丈夫和女兒的李元妮,眼睜睜看著載著婆婆和兒子遠去的汽車,在鄉(xiāng)間的土路上搖搖欲倒的一幕,和幾近消失的汽車嘎然停下,失去左臂的小男孩背著印有長城圖案的小書包,遠遠向母親跑去的一幕,車內透過汽車后玻璃窗閃過的婆婆隱忍的悲痛,在前十分鐘的影片中,已真真切切給觀眾傳遞了傳統(tǒng)母愛最偉大的精神力量。
我給愛美阿姨說,馮小剛和張藝謀最大的.不同是,一個把色彩和畫面用到了極致,而另一個則把故事和細節(jié)發(fā)揮到了極致。兩個不同性格的導演,兩種不同風格的極致,相比較我更喜歡馮氏的情感細節(jié)戲。而這些細節(jié),因為加進了陳道明、陳瑾等實力派演員不動聲色卻重磅傳神的戲精們的陪襯搭戲,看似瑣碎平常的細節(jié),托出了生活,也托出了情感和電影的質量。從這個角度看開去,張靜初和陸毅的表演就多少顯得有些稚嫩和生疏。小女孩方登因為忘不了母親廢墟前被迫放棄的選擇,由此結下了難以釋懷的心結,甘愿充當失憶孤兒遠離母親,走進了養(yǎng)父養(yǎng)母工作的部隊大院,開始了封閉女童王登的大院生活。我很喜歡王登跟養(yǎng)父養(yǎng)母去部隊大食堂打飯的那一場戲,八十年代中,我也曾有過在爸爸單位的食堂里“吃食堂”的生活經歷,場景的熟悉和親切,無疑加深了我對影片的理解。
影片在1986年大地震10周年的時間概念上,做足了文章,那一年,雙胞胎王登和方達高考,王登在養(yǎng)父養(yǎng)母磕磕絆絆別別扭扭的夫妻關系里,是不和諧的一個小分子,養(yǎng)父陳道明以民主和尊重孩子為由堅決支持女兒上了杭州的醫(yī)學院,心存芥蒂的養(yǎng)母卻自私而較生分地站立在養(yǎng)女和丈夫的對立面。影片最終安排了養(yǎng)母病重,王登和養(yǎng)母冰釋前嫌。在貌似歡喜的團圓戲里,摻雜了代溝的消融和內心的理解,但還是以生離死別的形式,再一次潛移默化地轉換出影片中最感人的那句臺詞“沒了,才明白啥叫沒了?!?/p>
影片的重頭戲幾乎都在母親李元妮、女兒方登和弟弟方達中展開,母女重逢的那場戲堪為最經典的一幕,承受三十二年分離之苦和內心愧疚折磨的母親,在女兒踏進家門的一瞬,依然緊緊張張站在原地包著一個包了好久都沒包攏的餃子,邊包邊透過廚房的窗戶看著女兒進屋,內心的復雜、情感的交織在看似平靜中不動聲色,直到在正屋面對丈夫和女兒的遺像,這個壓抑了太久的情感才在面對女兒的那一跪和那幾句深深的道歉與救贖中爆發(fā)。這是全片最感人最催淚的地方,母親痛哭流涕的情感傾訴和之前每逢忌日滿街焚燒紙錢的場景呼應,三十二年中每一次都絮絮叨叨燒紙錢的場景,與改革開放后孤獨一人生活卻拒絕重組家庭的決絕,與高樓林立的豪華小區(qū)堅持不搬新家的固執(zhí),等等等等,故事在時間和生活的講述中展開,卻一個接一個埋下了伏筆,高潮卻留在三十二年后的重逢和陵園中女兒如夢初醒的悔悟。
如果說地震、洪水等等這些人類猝不及防的天災人禍,給人們生活、生命和財產帶來了極其慘重的災難,那么,地震所帶來的“震”感和“震”痛,更是不可預見不可估量的心靈、精神磨難。
好在經歷了種.種,經歷了種.種磨難之后,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在震痛中成長、成熟,也更懂得了那句“沒了,才明白啥叫沒了”的臺詞之后的潛臺詞,懂得了珍惜的真正含義,和5億元人民幣的票房豪言壯語相比,那又算得了什么,中國人在知福惜福的過程中,用人民幣為心靈的洗禮、為中國的電影埋一次單,一點也不冤,相反很值當。建議每一個朋友有空暇的時候,攜帶自己的親朋好友走進電影院看這一部心靈震撼的電影。
在此,向馮小剛導演致敬,這是一個普通電影觀眾對中國電影人的最根本最由衷的尊重和敬重。
觀唐山大地震心得篇十四
今天,到電影院觀看了馮小剛的又一巨作《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唐山發(fā)生了7.8級的大地震將唐山在23秒之內變成了一片廢墟。根據(jù)這個歷史來講述了一個家庭在唐山大地震時“23秒32年“的故事。
影片開始用了”動物有對災害未卜先知的本能“,來為影片的開始。果然晚上發(fā)生了里氏7.8級的大地震。地震發(fā)生時影片的男主人公大強,為了救自己的孩子,不惜丟掉自己的生命。可見父愛的偉大。
但是他的這種舉動沒能感動老天,還跟他開了一個玩笑。他的倆個孩子同時被壓在廢墟下,同時壓在一塊板下。但他們的母親發(fā)現(xiàn)時,卻只能救一個。這是多么難得問題啊,:救姐姐還是救弟弟。這手心手背都是肉啊。母親無賴的說:救救弟弟。這時她受的一句話讓我記憶深刻老天爺,你這個混蛋。電影院的人都落淚了被壓在廢墟下的女兒親耳聽到”救弟弟“時。內心絕望。
第二天意外生還的小女孩方登,她看進了完全跟她平時看到的不一樣的景象。濃濃的大霧中,聽不見呻吟,聽不見呼喊,只有機械的腳步聲,沉重的喘息聲,和路邊越堆越高的尸體山!頭顱被擠碎的,雙腳被砸爛的`,身體被壓扁的,胸腔被戳穿的……最令人心顫的,是那一具具掛在危樓上的尸體。有的僅僅一只手被樓板壓住,砸裂的頭耷拉著;有的跳樓時被砸住雙腳,整個人倒懸在空中。這是遇難者中最敏感的一群,已經從酣夢中驚醒逃生,然而他們的逃路卻被死神截斷。形形色色的人影,在灰霧中晃動。她驚魂未定,步履踉蹌,活象還沒睡醒的樣子,恍恍惚惚地被拋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她一切都麻木了,淚腺、聲帶,傳導疼痛的神經都麻木了。誰也想不到會有這場規(guī)模如此浩大的劫難,她無暇思索,無暇感覺,甚至來不及為成為一個孤兒而痛苦。太陽出來了。當這輪火球象往常一樣高高懸掛的時候,濃霧——這片濃極的瀕死的濃霧開始在熾熱的強光照耀下慢慢變薄,散去。
她被來救災的解放軍夫婦,給帶走了。做了他們的女兒。意外生還的她無法擺脫心靈的創(chuàng)傷,32年后的汶川大地震救災的她,意外發(fā)現(xiàn)了她的弟弟方達。她跟著她的弟弟回到了唐山這個她出生的地方,她的心百感交集,但她的母親見到她時的一跪,讓方登的恨在親情面前得以釋懷。
這部電影真的讓人好像中了催淚劑劑一樣,女主人公李云妮地震時的廢墟上的一聲嘶喊,和見到女兒時的那一跪。真的讓人的眼淚刷刷的。
觀唐山大地震心得篇十五
電視劇版《唐山大地震》改編自華裔女作家張翎的中篇小說《余震》,由知名導演姚曉峰執(zhí)導。該劇總監(jiān)制華誼兄弟總裁王中磊。集結了陳小藝、張國立、張涵予、許亞軍等著名老戲骨及佟麗婭、袁文康、朱鐵等青年演員,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對在地震中被分開的母女,32年后意外的重逢再一次勾起了大家痛苦的回憶。
目錄劇情簡介分集劇情演職員表音樂原聲收縮展開劇情簡介。
1976年夏,方大成和妻子李元妮,與他們可愛的兒女方達、方登擠在不大的房間里其樂融融的生活著。方大成作為一家之主,傾其全力愛護著他的家人。他對妻子關愛有加,對兒女照顧有方,羨煞旁人。但天有不測風云,唐山地區(qū)爆發(fā)7.8級強烈地震,面對即將坍塌的危樓,方大成選擇進宿舍救朋友時不幸罹難。李元妮在震后發(fā)現(xiàn),一雙兒女被困在一塊水泥板下面,若要營救,必然犧牲一方。情急之下,她選擇了保全弟弟犧牲姐姐,致使方登的心靈遭受重創(chuàng)。陰差陽錯,方登被王德清夫婦收留并撫養(yǎng)長大。但方登的一生都在“余震”中糾結并煎熬著。與此同時,李元妮也因無法化解心中的愧疚,對幸福不敢企及。32年后,在經歷了婚姻的挫敗、心理的障礙等一系列生活困苦后,方登終于鼓起勇氣從大洋彼岸回到了她闊別已久的家。當看到母親以其自我懲罰的方式,窮其一生地在償還著對她的虧欠時,方登百感交集,決定不再逃避,她要向所有的親人們張開雙臂。
分集劇情演職員表。
表格呈現(xiàn)如下:
音樂原聲
觀唐山大地震心得篇十六
今天,我和家人一起去影院觀看了《》,以前我一直都很期待這部片子,終于可以在今天看到了,也算了卻的我的一個心愿,這個愿望我也終于得償所望了。
看了這部電影后,我腦海中想到的就只有是5.2汶川大地震了,那次的災難剝奪了許許多多人的生命,雖然我們捐獻了一些錢財,但卻補缺不了他們心中的傷害,可逝者已矣!我們不能改變過去,更不能預知未來,唯有好好的珍惜現(xiàn)在。這也是這部電影真正的意義所在。既然從生的那天起,就注定了死是我們最終的歸宿,那我們就更加應該珍惜生命,善待他人,活出每一天生活的價值和意義。這些就是我看完整部電影后悟出最大的感想。
觀唐山大地震心得篇十七
今天晚上,我們全家坐在電腦前觀看最新出來震撼大家的《》的電影。是馮小剛導演的.最新作品,這部電影震撼了許多觀眾,剛上映3天就突破了一億的票房,以我們也決定看看。1976年7月28日,上帝給唐山一次嚴重的懲罰,發(fā)生了7。8級地震。
影片開始很震撼人心,無數(shù)的蜻蜓在空中橫沖直撞,我們知道,連動物都知道要逃命了,當主人公在車上聊天時,一對龍鳳胎還在屋里睡覺。突然,天空發(fā)紫,接著就發(fā)生一場巨大的地震。因此,弟弟和妹妹都被壓在了同一個石板上面。
主人公一直說著:“兩個都救!”可是,人類之前對上帝犯下太過于嚴重的錯誤,救一個孩子是應得的??赡苁且驗?,那個時候,重男輕女,馮小剛導演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在救人的時候,母親毅然選擇了弟弟。在奶奶要把他抱回去的時候,為什么不在之前活生生的時候?之后發(fā)生的情節(jié)令人感動至極,親人的相認,怨恨的解除,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我看完這部電影之后,我覺得我們要珍惜好身邊的親人,珍惜愛我們和我們愛的人,好好把握身邊短暫的幸福。也許只是親人的一個眼神一句關心,也會是我們存活的巨大力量,我永遠記得影片的那句話“親人,永遠是親人!”。唐山的觀眾看完以后是感動,甚至感恩!所以人有一顆感恩的心是非常重要的,用感恩的心回報社會,回報恩人!
觀唐山大地震心得篇十八
以前我很少看電視劇和電影因為沒時間,生病了時間又太多了不知道要干什么我就看電視劇和電影,幾天時間我把《蝸居》《牽掛》《唐山大地震》都看完了,最讓我震撼的還是《唐山大地震》它講述了一個“23秒、32年前”、一個家庭悲歡離合的故事。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場7.8級大地震將唐山在23秒之內變成一片廢墟。地震發(fā)生時,姐姐方登和弟弟方達被壓在一塊水泥板下,母親元妮面對的卻是只能救一個的痛苦選擇(任何一個母親做出這樣的選擇都會崩潰),說實話,在我把整部電影全看完的時候,我才發(fā)現(xiàn),懺悔其實可以在堅定不移的信念之中,潛移默化成愛。那個母親,在救孩子的時候,不停地重復,救兩個,救兩個。可是,人類之前對上帝犯下太過于嚴重的錯誤,救一個孩子是應得的??赡苁且驗槟莻€時候重男輕女,馮小剛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在救人的時候母親毅然選擇了弟弟。在奶奶要把他抱回去的時候,為什么不在之前活生生的時候?被母親放棄的小登,在奇跡般生還并被解放軍收養(yǎng)的32年間,對母親當初的選擇一直不能釋懷,而她的母親同樣在失去丈夫和女兒的巨大陰霾中,苦行僧般生活了32年。32年后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們去修補。
我看完哭了幾次我已經記不清了,里面的每一次哭,都有不一樣的情緒醞釀,不是為哭而哭,而是細膩體味某種苦楚后,發(fā)自內心的真切痛感。比如方達要被奶奶帶走,媽媽目送汽車漸遠,流下了無助的淚水,兒子跑回來后抱著唯一的骨肉痛苦失聲時;這個時候讓我想到了我兒子可可,因為我也是一個母親,我完全能夠理解此時母親這種撕心裂腑的痛。比如小登的養(yǎng)父大吼:“這些年你去了哪里”后的嚎哭;比如小登與母親重逢時的欲哭無淚以及后來在墓地的那次痛哭。幾乎所有的哭戲都在精準把握人物命運的脈搏以及觀眾的淚腺后,自然而然宣泄而出,讓人感同身受。
劇中媽媽元妮斷然拒絕追求者,而堅守著自己的愛情觀:誰能拿命來對我好?甚至放棄了搬進樓房的機會,一直住在小平房里,怕老公和女兒的魂兒回來找不到家。也許只有經歷了那樣的生死場景才會有刻骨銘心的愛,才會甘愿從一而終。震后的家園幾年間就建好了,而且越來越好,而經歷了地震的人們心靈的重建卻需要幾十年甚至一生,心靈的重創(chuàng)都難以愈合!
電影看到一半的時候,我突然發(fā)現(xiàn)時間過得太快。我才猛然感覺,電影取名為《唐山大地震》講述大地震的時間連一半都沒有、只有那么幾個片斷和場景。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都想問。我認為這部片子的中心思想在于:親情撕裂以后,怎樣去挽救,怎樣去撫平傷口,是一部溫暖心靈的電影。電影本身的特技效果讓我很震撼,內容也不能說不好看,只是在我眼中,能夠讓我有所感觸,情感元素比較到位。而且它是一部災難真實的記錄片,這種活生生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記錄片,包括里面5.12的鏡頭也在其中,在大地震之后,痛苦流涕,向死去的人懺悔。懺悔之后,就開始清醒,要將自己的家重新建成,重新發(fā)揚光大。
由于時間背景,影片中許多的道具看了都特別有感覺:冰棍是用紙包著的、暖壺、茶缸子、電風扇、縫紉機、自行車、自行車把上掛著的籃子(是用包裝條編的),把思緒帶回到了童年!我想,可能很多朋友都會有同感,親人永遠是親人,家,永遠是你疲憊時停泊的港灣!就像劇中母親元妮常說的一句話:沒了,才知道什么是真沒了!23秒可以改變一切,要珍惜現(xiàn)有的幸福,不要給自己留有遺憾!
在近幾年里,自然災害不斷發(fā)生,5月12日發(fā)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和今年發(fā)生的青海玉樹大地震,馮小剛此時拍攝《唐山大地震》具有時代意義,使我們對自然災害的殘酷性和破壞性,有了深刻的認識。能激勵更多的同胞以各種方式去抗震救災,不僅是劇中身在加拿大的小登,不僅是經歷過地震而幸存的唐山救援隊,更多的應該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盡自己所能,奉獻愛心、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面對最后一個鏡頭:20多萬逝者名字的紀念碑,我相信大家都會陷入自己的沉思,——活著真好!
觀唐山大地震心得篇十九
這是我第三次觀看《唐山大地震》,依舊被那些真摯而樸實的情感所感動,好幾次都忍不住落淚。
在這部電一影中,我學會了太多太多,學會了珍惜生命,學會了保護自己,更多的,感知了什么叫做母一愛一,什么是母親對我們刻骨銘心的一愛一。
那在地震瞬間的奮不顧身,那毅然決然的“都救”,那撕心裂肺的痛苦,那32年的承諾。即使地震讓父親失去了生命,即使最后的選擇是救弟弟,即使痛苦也無濟于事,即使女兒早已忘記那個卑微的承諾。
作為母親的你們,卻還是義無反顧的去做了?;蛟S你們什么也得不到,但這些決定都只是因為一愛一,因為那些印刻在骨里,銘記在心里的一愛一,因為身一體里流淌著同樣謙卑并且善良的血液。
時光在不知不覺中打馬而過,曾經依偎在爸爸一媽一媽一懷中稚一嫩的我們,而今儼然亭亭玉立抑或玉樹臨風。他們曾經彎下腰來撫一摸一我們的頭頂,如今,我們卻與他們并肩看齊。
在這些不曾被我們留意到的時光碎片里,我們究竟記得多少笑靨,又記得多少他們的汗水與蒼老的痕跡。
那些一溫一柔如水的目光,那些孜孜不倦的教誨,我們記得多少,又珍惜了多少。
他們對我們的一愛一我們感知了多少,又回報了多少。只因為一句“救弟弟”而恨母親30多年,而不愿理解母親30多年,這30多年的時光又豈止自己一人煎熬,母親何嘗不是一樣在自責中度過這漫長的歲月。
--只有她一直在等。
終于,又一次災難讓她們重逢,這才釋懷了30多年的一愛一與恨。
她給予我們生命,養(yǎng)育我們十年數(shù)載,換來的只是我們的叛逆與自我,她無怨無悔,我們就能夠心安理得的辜負她的刻骨的一愛一么?那深刻進骨骼里的一愛一,多么謙卑又多么深沉,多么平凡卻又多么令人震撼!
請你們好好去一愛一她,用同樣的刻骨銘心去一愛一她。
觀唐山大地震心得篇二十
影片的開頭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舊唐山的風景畫:繁忙的人群,密集的樓房,飛揚的標語,一切都顯得那么祥和。突然,天空中有成千上萬的蜻蜓慌慌張張地從遠處飛來,似乎要有什么災難即將來臨。
方大強是某工廠的工人,膝下有一對雙胞胎,姐姐叫方登,弟弟叫方達,妻子叫李元妮。在1976年晚,方登和方達為爭一個西紅柿而吵架,媽媽對方登說明天再給她買,方登才消氣,但是這一等卻等了三十二年。
1976年7月12日晚,方大強家,方登和和方達正在睡覺。方大強和李元妮在離家不遠的工地上。家里書桌上魚缸里的魚在不安地游來游去,越來越急躁,越來越急躁......工地里的工人們都要收工了,塔式吊車也已停止了工作......遠方的地平線,毫無預兆地,突然閃起了紫色的駭人地光,緊接著一場災難來臨......裂紋突然爬滿了房子,地面也變得起伏不平......方大強拉著李元妮跑,而方登和方達尚在屋內......刷著標語的墻在顫抖著,塔式吊車垮塌了下來,很多未能及時逃出的人們被急速落下的磚瓦無情地掩埋......方大強和李元妮眼睜睜地看著他們住的房子飛快地坍塌......23秒,地震將一座繁華的城市化為滿目瘡痍的廢墟,使上萬兒童失去了父母,上萬父母失去了孩子.....風平浪靜后,幸存的人們開始清理遇難者的遺體,并尋找幸存者。方大強在地震中被掩埋,在余震中喪生......李元妮悲痛欲絕地咒罵著上天,同時又意外地發(fā)現(xiàn)方登和方達依然存活,卻被同一塊水泥板壓住了,救一方的話水泥板就會向另一邊傾斜,從而致使另一方被壓死。于是李元妮面臨著是救兒子還是救女兒的痛苦抉擇。最后,從李元妮的口中無力地飄出了三個字:救弟弟。話輕飄飄地,仿佛是在喃喃自語......
數(shù)十年過去了,汶川大地震。缺了一條左臂的方達成為了一所公司的老總,并且娶了一位叫小河的妻子。方達曾多次勸母親搬到新居去住,可是母親怎么也不同意,因為她相信她丈夫和女兒的魂魄終有一天會回來看她的,怕他們找不到家。李元妮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失去了才知道什么叫失去?!便氪ǖ卣饡r,方達趕去救災,意外地碰到了唐山宋志永救災小分隊和他的姐姐——方登。
方登還活著。
方登在拉尸體的車上被雨澆醒了,后來被一解放軍家庭收養(yǎng),后來搬到了加拿大的溫哥華。當在電視上看到汶川大地震的消息時,因為自己曾學過醫(yī),趕去汶川幫忙救災,不想竟陰差陽錯地碰見了方達,并通過他與宋志勇的談話得知母親一直為此事內疚后,認出了方達,并與他回到了家中。方登一進家門,就看見媽媽早已為她洗好的,泡在水盆中紅潤潤的西紅柿?!拔覜]有騙你?!蹦赣H說著,已是淚流滿面。這一家經過三十二年風雨后,終于重歸團聚。
唐山市政府為在地震中遇難的24萬同胞修建了罹念墻墻上刻著他們的名字籍以緬懷遇難同胞。
唐山大地震罹念墻前。一位華發(fā)老者對著罹念墻上兒子的名字喃喃自語:“過兩天我再來看你?!敝篁T上自行車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宋守述65歲冶金礦山機械廠退休工人地震中失去了父親、妹妹和兒子兒子宋永杰年僅5歲。
《唐山大地震》這部影片,可以使每一位觀看它的的觀眾為之動容。地震時驚險的場景,地震后失去親人的人們悲痛的神態(tài),離別數(shù)十年后再次重逢的場面,都無不觸動著人們的心弦。同時,它又揭示了這樣一條哲理: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最有意義的現(xiàn)在。
此外,作為一個唐山人,這部電影也讓我感覺十分親切......陡電廠的煙囪,南湖公園,唐山百貨大樓,新華電影院,《讀者文摘》......以及那純正的唐山方言,都讓我產生很濃烈的親切感。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6683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