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球的運動教案(實用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30 15:40:17
高中地球的運動教案(實用16篇)
時間:2023-11-30 15:40:17     小編:琴心月

教案是教學中的一種整體規(guī)劃和組織活動的方案,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教案的編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歡迎大家點擊查看以下教案范例,互相學習和交流。

高中地球的運動教案篇一

2、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理解地球運動產(chǎn)生的地理現(xiàn)象。

"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核心",注重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和遷移應用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課件演示及地球儀等教具輔助教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增強學生合作、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

重點:說出地球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

難點: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理解地球運動產(chǎn)生的地理現(xiàn)象。

探究式教學法為主、直觀教學法為輔。

情境:一位宇航員驕傲地對爸爸說:"爸爸,我已經(jīng)繞地球轉了20圈了!"爸爸笑著說:"孩子,我比你更了不起,我已經(jīng)繞太陽轉50圈啦,我還準備再轉幾十圈呢!

1)你認為宇航員爸爸的話可信嗎?

2)你知道這位宇航員爸爸的年齡嗎?理由是什么?

1、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基本規(guī)律。

2、晝夜交替現(xiàn)象。

3、四季的變化。

4、五帶的劃分。

中心方向周期地理意義。

自轉。

公轉。

學生活動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教案《地球運動教案》。

情景導入:在同一時刻,家住中國福州的明明和遠居美國紐約的姑姑打電話互致問候:明明:姑姑,晚上好!姑姑:明明,早上好!

為什么打招呼會有時間的差異呢?

課件展示圖片及思考內(nèi)容,學生回答。

歸納:地球自轉產(chǎn)生的地理現(xiàn)象有:晝夜交替和時間的差異。

學生活動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公轉。

課件展示圖片及思考內(nèi)容,學生回答。

歸納:地球公轉的特點:地球在公轉時,地軸是傾斜的,而且它的空間指向保持不變。(造成太陽直射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

地球運動產(chǎn)生的地理現(xiàn)象(意義)之一:四季的變化。

地球運動產(chǎn)生的地理現(xiàn)象(意義)之二:五帶的劃分。

課件展示自測內(nèi)容,指導學生完成。

釋疑"導入"情景。

本節(jié)復習課教學是為了進一步深化學生對于"地球的運動"知識的理解。該內(nèi)容屬于初中地理學科的核心內(nèi)容,它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也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養(yǎng)成良好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由于這部分內(nèi)容比較抽象和過于宏觀,因此借助一定的教學技術和手段使教學內(nèi)容形象化和具體化就很重要。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根據(jù)教學需要,把收集來的復習自測等圖片資料等的展示,然后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利用地球儀及學生的肢體語言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收到了良好的復習效果。

高中地球的運動教案篇二

1.通過觀察得出并記住地球自轉的方向、周期,公轉的軌道、方向和周期;通過觀察討論理解晝夜更替的原因;通過觀察討論知道地軸傾斜的方向和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及晝夜長短的變化。

2.初步學會運用地球儀和太陽模型演示地球的自轉,并說明晝夜更替現(xiàn)象;初步學會運用地球公轉軌道儀演示地球的公轉,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和晝夜長短的變化,了解四季變化的原因。

3.通過觀察地球的運動,初步了解許多地理現(xiàn)象都與地球的運動有關,說明物質是運動的,物質的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及周期,公轉的軌道。

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及晝夜長短的變化。

觀察法、討論法。

投影儀、地球公轉軌道儀、計算機。

【復習提問】。

(1)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哪條緯線?

(2)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穿過地心的軸叫什么?

學生回答。

【導入新課】前幾節(jié)課,我們從靜態(tài)角度認識了地球。事實上,地球如同宇宙中的所有物質一樣,一刻不停地運動著。你知道地球運動有哪兩種基本形式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通過觀察和討論,從動態(tài)龜度去認識地球。

首先向同學們介紹每組桌前放置的地球儀和有支座的小紅球。

地球儀底座上有一運動開關。地球儀的外面有一個黑白兩色玻璃罩,白色的代表晝半球,是向著太陽的;黑色的代表夜半球,是背著太陽的。比地球儀要小得多的小紅球代表太陽,當然實際中的太陽要比地球大得多。

【出示投影1】。

觀察討論一:

學生觀察、討論。

【教師指導】使每個同學都親自動手,學會操作、演示、使用,并得出結論。

【教師小結】(邊演示)地球自西向東繞地軸自轉,自轉一周是一天。在北極上空看,地球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南極上空看,地球呈順時針方向旋轉。地球自轉時,地球表面轉到向著太陽的一面就是白晝,轉到背著太陽的一面就是黑夜,由此產(chǎn)生了晝夜更替現(xiàn)象。

【板書】二、地球的公轉和四季變化。

現(xiàn)在我繼續(xù)向同學們介紹你們桌前的儀器——地球公轉軌道儀。它由地球儀、公轉軌道、小紅球代表的太陽三部分組成。剛才我們已經(jīng)介紹過一些,請同學們再看地球儀的底座上和公轉軌道儀上都分別對應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個節(jié)氣的名稱,地球儀上白色玻璃罩的中心有一個紅點代表太陽直射點。

【出示投影2】。

觀察討論二:

1.地球公轉和自轉的方向一樣嗎?公轉一周是多長時間?公轉的軌道是什么形狀?

2.地球公轉時,地軸是直著身子還是斜著身子?傾斜方向有無變化?地軸沿北極方向指向哪顆星學生演示、觀察、討論。

【教師指導】。

【教師小結】(邊演示)地球公轉方向也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為一年,公轉軌道形狀是近似正圓的橢圓形。無論是自轉或公轉,地軸總是傾斜的,且方向不變,永遠指向北極星那么地球在繞太陽公轉過程中會產(chǎn)生什么地理現(xiàn)象呢?我們一起看投影。

【出示投影3】。

觀察討論三:

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時,太陽分別直射哪條緯線?

2.太陽直射點是如何在南北半球之間移動的?

請同學們根據(jù)上述要求認真觀察和討論,并完成下表的填寫。

學生演示、觀察、討論并填表。

【出示投影4】。

【教師指導】。

教師分別請四位同學各完成一個節(jié)氣的填表內(nèi)容。

【出示投影5】。

請一位同學到投影儀前用紅筆畫出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路線,并回答教師提問。

學生討論、回答。

【小結并說明】太陽直射點在南北緯23。5°之間有規(guī)律地移動,所以稱這兩條緯線為回歸線。23。5°n緯線叫北回歸線,南緯23。5°s緯線叫南回歸線,它們是太陽直射點能夠到達的最北和最南界線,一年得到一次直射,而它們之間的地區(qū)一年可以得到兩次直射。得到太陽直射,地面獲熱就多。

教師講解同時,演示自制的計算機軟件1——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根據(jù)供圖軟件制作)。

演示自制計算機軟件2——地球繞日公轉。提醒同學記二分二至的日期等。

請同學們注意,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例如暑假后,白天是越來越長了還是越來越短了呢?

【出示投影6】。

觀察討論四:

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時,南北半球晝夜長短的變化狀況。

2.夏至、冬至日時,極晝(只有白晝)、極夜(只有黑夜)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地區(qū)。

請同學們根據(jù)要求觀察討論并完成下表。

學生演示、觀察、討論并填表。

【教師指導】。

請一位同學到前面來,在投影儀上完成自己填寫的表格并說明。

【出示投影7】。

【小結并說明】赤道地區(qū)終年晝夜平分,春分、秋分日全球晝夜平分。此外,夏至日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及以內(nèi)地區(qū)出現(xiàn)極晝;冬至日北半球夜最長,晝最短,北極圈及以內(nèi)地區(qū)出現(xiàn)極夜。南北緯66。5°是出現(xiàn)極晝極夜現(xiàn)象的界線,所以稱為極圈。66。5°n緯線稱為北極圈,66。5°s緯線稱為南極圈。

【出示復合投影片8】。

教師在投影儀前邊轉動投影片,邊請同學回答一些提問。

【教師說明】3月21日前后,太陽直射赤道附近,全球晝夜長短相當,南北半球獲熱相當,這時為北半球的春季;6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北回歸線附近,北半球晝長夜短,獲得熱量多,這時正是北半球的夏季;9月23日前后,太陽又直射赤道附近,全球晝夜平分,南北半球獲熱相當,此時是北半球的秋季;12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南回歸線附近,北半球晝短夜長,獲得熱量少,因此這時正是北半球的.冬季。而南半球情況與北半球相反,故季節(jié)正好相反。當太陽直射點又回到赤道時,地球就已繞太陽公轉了一周,地球就是這樣不停地公轉,四季變化,循環(huán)往復。

北半球的人們通常將3、4、5月作為春季,6、7、8月作為夏季,9、10、11月作為秋季,12月及次年1、2月作為冬季。由于回歸線與極圈之間的中緯度地區(qū),終年既無陽光直射、又無極晝極夜現(xiàn)象,所以四季變化最為明顯。

【出示投影9】歸納本課要點及知識結構。

【出示投影10】做課堂練習。

1.地球自轉的方向是______,自轉的周期是______,晝夜更替的原因是______。

2.地球公轉的軌道形狀是______,公轉的方向是______,公轉的周期是______。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應肯定正確的,指出不對的,并給予糾正。

高中地球的運動教案篇三

(3)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觀察、理解、想象和創(chuàng)新的思維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學會運用地球儀演示或者通過播放地球的自轉與公轉現(xiàn)象的視頻,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形成空間想象能力。

(2)運用比較的方法,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掌握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知識,從中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樹立宇宙是運動的,運動與靜止是統(tǒng)一的辯證的唯物主義宇宙觀。

(2)培養(yǎng)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思維方法。

教學重點:地球運動基本形式的一般特點

教學難點:黃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引起的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規(guī)律

多媒體教學法、觀察法、演示法、繪圖法

環(huán)節(jié) 教學程序 設計意圖 [圖片展示]

[教師提問] 太陽東升西落、四季變化現(xiàn)象的圖片。

1、為什么太陽會東升西落?

2、地球上為什么會如此的四季變化現(xiàn)象?

[過渡]

簡單溫故一下初中地理課本學習過地球運動的基本知識,回答:(概念、繞轉中心、方向)

溫故而知新,為更好地學習新知識。

[教師點評] (1)地球圍繞其自轉軸的旋轉運動,叫自轉。

(2)繞轉中心:地軸

(3)方向:自西向東,北極看:逆時針;南極看:順時針(南順北逆)

[教師設問]

[演示圖片、動畫]

[教師分析] 角速度:角速度是作圓周運動的物體單位時間轉過的角度(v=@/ t)

線速度是單位時間轉過的弧長(v=l/ t) [鞏固練習]

[提問] 問:廣州和上海,哪個地方的.線速度大?

學生回答:廣州 結合考點檢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過渡]

[提示] 從繞轉中心、方向、周期、速度四方面了解了地球的自轉,接下來,繼續(xù)按照這幾個方面來學習地球的另一種地球的運動方式――公轉。

[學生回答] 地球圍繞太陽的運動,叫公轉。

繞轉中心:太陽

自轉方向:自西向東

培養(yǎng)學生歸納能力

[教師講述] 同樣地,地球的公轉周期由于參照點不通也有兩個,分別是恒星年(365 天 6時9分10秒)和回歸年(365天5時48分46秒)。

[教師講述]

[動畫演示] 觀察圖1、18,地球是繞著太陽公轉產(chǎn)生的軌道,叫公轉軌道。地球的公轉軌道是近似正圓的橢圓,太陽位于橢圓的一個焦點上,所以有了遠日點與近日點之分。地球繞太陽公轉,當?shù)厍蚶@到近日點時,北半球正好為一月初;繞到遠日點時,北半球正好為七月初。

更好理解地球公轉 [提示] 一些學生好難想象地球自轉和公轉同時進行的情景 過渡

[教師分析] 開普勒定律:太陽和行星的連線在單位時間內(nèi)掃過的面積相等。也就是圖中兩塊陰影部分的面積相等。用扇形面積公式推導s1=s2,s1=1/2l1r1=1/2l2r2,r1大于r2,所以l1要小于l2,根據(jù)v=l/t ,可以推出近日點速度較快,遠日點速度較慢。

[過渡]

[教師講述] 因為地球繞日一周轉360度,而一個回歸年大約365日;所以平均角速度=360°/365日,每日59分,約為每日1度。由于日地平均距離為1、5億千米,所以平均線速度:v=路程(弧長)/t =約每秒30千米。

使抽象知識簡單化、直觀化

檢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教師小結] 地球運動的兩種基本形式自轉和公轉的一般特征都講完了,通過一個表格來對比記憶地球運動自轉和公轉的特征。

高中地球的運動教案篇四

1.用事實分別說明地球自轉、公轉及其產(chǎn)生的地理現(xiàn)象。

2.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3.比較不同季節(jié)正午太陽光下物體影子的長度。

1知道地球自轉和公轉的主要特征。

2理解地球自轉與公轉引起的地理現(xiàn)象。

3利用圖表說明五帶的界線及特點。

1.用地球儀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并解釋其基本的運動規(guī)律。通過游戲活動理解地球運動的特征和意義。

2.用簡單的工具正確演示晝與夜,以及晝夜更替。

3.利用圖或親身體驗,比較分析二分二至日時太陽照射情況的差異,說明四季的變化。

1、通過介紹地球運動的形式和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2、結合生活實際學習生活有用的地理,對學生終生發(fā)展有益的地理。

1地球自轉和公轉的主要特征。

2地球自轉與公轉引起的地理現(xiàn)象。

3五帶的界線及特點。

2分析晝夜長短變化的原因。

3五帶的形成。

根據(jù)文字圖片資料分析,運用直觀教具演示,參與教學游戲,合作學習等。

1課時。

結合生活經(jīng)驗,閱讀材料“是天轉還是地轉”?明確地球運動的特點。

教師:出示資料,提出問題:

學生演示地球儀,觀察在下圖中標出地球自轉方向。

學生觀察、討論。

(2)將地球儀轉動180°,再觀察:中國和美國分別處在白天,還是黑夜?

(3)連續(xù)轉動地球儀,觀察各地(如中國和美國)晝夜更替的情況,思考并總結晝夜更替的原因。

(4)結合生活體驗計算,每完成一次晝夜更替需要多長時間?(24小時)。

3讓學生看圖片“暢暢和姨媽的問候”,思考產(chǎn)生時間差異的原因是什么。

(邊演示)。

(1)地球自西向東繞地軸自轉,自轉一周是一天。

(2)在北極上空看,地球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南極上空看,地球呈順時針方向旋轉。

(3)地球自轉時,地球表面轉到向著太陽的一面就是白晝,轉到背著太陽的一面就是黑夜,由此產(chǎn)生了晝夜更替現(xiàn)象。

(4)由于地球自西向東轉,越往東的地區(qū),時間越早。

(1)地球如果不自轉會有什么情況發(fā)生?

(2)地球是透明的會怎樣?

(3)地球自東向西轉情況會怎樣?

(4)中國國土遼闊,當最東部灑滿陽光的時候,最西部還是繁星滿天,為什么?

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給與補充糾正。

比較的項目地球的自轉。

方向。

圍繞的中心。

周期。

地理意義。

鞏固運用略。

高中地球的運動教案篇五

教學目的1.使學生了解地球運動所帶來的地理意義。

2.培養(yǎng)學生空間想象力。

3.培養(yǎng)學生讀圖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晝夜交替、地方時。

教學難點地方時。

教具地球儀。

教學方法講述法、畫圖演示法。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由于地球的公轉和自轉,地球上產(chǎn)生很多自然現(xiàn)象,也就是我們將要學習的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講述假設地球在宇宙中與太陽位置相對靜止,既不繞日公轉,也不自轉,地球會不會有晝夜現(xiàn)象?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地球是既不發(fā)光也不透明的球體,所以仍然會有晝夜現(xiàn)象。正是由于地球的自轉,才使得地球上晝夜交替。

板書一.晝夜交替。

演示手電筒照射地球儀。

板書1.晨昏線(圈)。

講述向著太陽的半球是白天,為晝半球;背著太陽的半球是黑夜,為夜半球。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叫做晨昏線,它是一個大圓,始終把地球分成相等的兩份。

板書2.太陽高度。

講述太陽高度是太陽高度角的簡稱,表示太陽光線對當?shù)氐孛娴膬A角。

演示地球儀演示太陽高度角。

講述晝半球各地太陽高度總是大于0;夜半球各地太陽高度總是小于0;晨昏線上太陽高度等于0。晝夜交替的周期或太陽高度的日變化周期為24小時,叫做1太陽日,太陽日制約著人類的.起居作息,因而被用來作為基本的時間單位。

過渡由于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在同緯度地區(qū),相對位置偏東的地點先看到日出,這樣時刻就有了早遲之分。

板書二.地方時。

板圖時區(qū)的劃分。

講述隨地球自轉,一天中太陽東升西落,太陽經(jīng)過某地天空的最高點時為地方時12點,因此不同經(jīng)線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時。

板圖時區(qū)的劃分。

講述相鄰15度經(jīng)線內(nèi)所用的統(tǒng)一時間是區(qū)時(本區(qū)中央經(jīng)線上的地方時)。區(qū)時經(jīng)度每隔15度差一小時,地方時經(jīng)度每隔一度差4分鐘。

舉例1).一直東經(jīng)135度地方時為5月5日8:00,求東經(jīng)73度此時的地方時。

2).已知東八區(qū)為8月8日10:00,求西三區(qū)此時時間。

板書三.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

講述由于地球自轉,地球表面的物體在沿水平方向運動時,其運動方向發(fā)生一定偏移。我們把促使物體水平運動方向產(chǎn)生偏移的力稱為地轉偏向力。

板書1.地轉偏向力。

演示從地球儀的北半球上空向旋轉的地球儀上滴一滴紅墨水,我們觀察紅墨水的運動軌跡。

板書2.偏移規(guī)律。

講述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在赤道上不偏轉。

舉例1).水在進入下水道時時旋轉而下。

2).長江入???,其右岸(南岸)不斷被沖刷,沉積的石礫、泥沙不斷與北岸相連,形成長江三角洲,長江河道不斷向南彎曲。

板書設計1.5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一)。

一.晝夜交替。

1.晨昏線(圈)。

2.太陽高度。

二.地方時。

三.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

1.地轉偏向力。

2.偏移規(guī)律。

作業(yè)一架飛機在7月6日8:00從北京飛往紐約,行程10小時,求到紐約后的時間。

高中地球的運動教案篇六

各位評委老師,晚上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地球的運動”,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五個方面來解析我的課堂教學設計。

“地球的運動”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第一章第三節(jié)的教學內(nèi)容,包括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地理意義三個部分。高中地理課程標準要求通過課堂教學達到分析地球運動地理意義的目的,在知識層面要求明顯高于本章其他教學內(nèi)容描述地球宇宙環(huán)境、說出地球圈層結構等教學要求,我認為本節(jié)課應該是第一章“行星地球”的中心內(nèi)容。我們都知道“談天是為了說地”,在簡單了解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的基礎上,我們從地球運動這一內(nèi)容入手來向學生描述整個地球的一般特征,回歸“說地”這一地理學的本質要求。

由于課程標準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要求高,教材在本節(jié)課中知識量極大,安排了很多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這對教師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將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對于剛剛進入高中的學生而言,很多學生對地理學習有非常濃厚的興趣,這對于解決這一教學過程中的難點有很大的好處;但是由于高一學生空間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的發(fā)展還不夠完善,對地球運動相關知識的理解具有相當大的難度,同時也與在學生心里形成地理課就是簡單了解世界各地的風俗民情的地理學習觀念形成很大的沖突。因而如何將本節(jié)課的復雜的知識簡單化、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說理的知識生活化,把知識量極大的教材轉化為學生能夠理解的模塊,讓學生在現(xiàn)有的知識構架下完成相關知識的重構與理解,完成相關教學要求,而不至于讓本節(jié)知識成為學生地理課程學習面前難以逾越的障礙,喪失地理學習的興趣將是教師的重要任務。

參考課程標準和對教材的基本內(nèi)容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4)理解由于地球運動造成的晝夜交替現(xiàn)象和由此產(chǎn)生的地方時和時差現(xiàn)象。

(5)學會運用地方時和區(qū)時概念進行簡單的地方時和區(qū)時的計算。

(6)理解由于地轉偏向力的存在而導致的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

(7)理解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現(xiàn)象及其變化規(guī)律。

2.過程與方法。

(2)通過小組討論活動,動手描繪太陽直射點的運動軌跡,理解太陽直射點的運動過程。

(5)通過對晝夜長短變化和正午太陽變化的演示動畫和日照圖的判讀,以小組活動的。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參考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和對教材內(nèi)容的分析并結合高一學生的認知狀況,確定如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地球自轉與公轉的異同。

(2)黃赤交角與太陽直射點的移動。

(3)晝夜交替和地方時。

(4)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5)四季更替和五帶。

2.教學難點。

(1)恒星日和太陽日的區(qū)別。

(2)遠日點和近日點的比較。

(3)黃赤交角和太陽直射點的移動。

(4)地方時和區(qū)時含義和計算。

(5)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

(6)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由于本節(jié)內(nèi)容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多元化而且只是目標的層次要求較高,加上教學內(nèi)容說理性較強,是整個自然地理教學內(nèi)容中的典型代表和教學難點,同時學生還未形成成熟的空間思維認知模式,需要教師在認真分析教材的基礎上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來完成教學內(nèi)容。再次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講解法:由于本節(jié)知識說理性質較強,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主要知識點給以準確的解讀,幫助學生理解一些難度較大的知識概念,進而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

2、演示教學法:由于本節(jié)課知識對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要求高,因而需要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和教具演示的形式對地球運動的方向,太陽直射點的南北回歸運動以及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等地理規(guī)律性知識進行演示教學,以協(xié)助學生構建空間思維的概念。

3、分組討論法和案例分析法:雖然知識的說理性強,但是我們也不能用講授法進行滿堂灌,而應該發(fā)動學生積極參與到知識框架的建構過程中來,對一些地理規(guī)律的運用發(fā)現(xiàn)教學法進行分組討論。

由于本節(jié)內(nèi)容知識量大,需要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的內(nèi)容多,學生學習的難度大,因而將本節(jié)內(nèi)容安排在三個課時內(nèi)完成,第一課時完成“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和“太陽直射點的移動”的內(nèi)容,第二課時完成“晝夜交替和時差”和“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的相關內(nèi)容,第三課時完成“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和“四季更替和五帶”的相關內(nèi)容。第二課時: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一)。

1.導入新課。

實驗所證實,這就是著名的傅科擺實驗。這里我們不再對傅科擺實驗作深入的研究,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查閱相關資料,在課外進行探討,今天我們主要來討論一下到底地球自轉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呢?通過日常生活的積累和初中的地理的學習,大家能舉例說明一下是有哪些現(xiàn)象是受地球自轉引起的嗎?(3分鐘)。

(設計意圖:通過向學生講授一個關于地球自轉的證明的例子一方面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知道傅科擺及其作用;另一方面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引入地球自轉的影響包括哪幾個方面,通過學生的思考和討論以及教師的補充,讓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能夠直觀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學生了解本節(jié)主要的教學內(nèi)容是什么)。

2.新課講授:

通過對學生答案的綜合,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即地球自轉引起的晝夜交替、地方時和沿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的三個內(nèi)容拋給學生,采用總—分—總的模式進行新課教學,帶領學生逐一探討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的三部分內(nèi)容,以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學內(nèi)容。

(1)晝夜交替現(xiàn)象。

通過多媒體演示,讓學生觀察晝夜交替現(xiàn)象以及并讓其思考導致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指出一方面一個不透明不發(fā)光的球體,因而有晝夜現(xiàn)象;另一方面因為地球的自轉,在地球上任意地點會出現(xiàn)晝夜交替的現(xiàn)象。這里采用多媒體演示不同原因形成的現(xiàn)象是不一樣,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成因。然后逐一向學生講述晝夜交替現(xiàn)象中需要逐一地知識和內(nèi)容,幫助他們理解晨昏線(圈)、晝(夜)弧、晝(夜)長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理解太陽日的意義,由于很多內(nèi)容和知識概念對于學生來說比較新,在這里主要采用講授法,通過學生觀看日照圖和對不同的知識概念進行判讀的形式完成教學活動。(15分鐘)。

(2)地方時。

地方時的講解是地球自轉意義中最為困難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而也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用2012年倫敦奧運會比賽時間安排(以當時間進行安排)的實例承轉進入本節(jié)內(nèi)容的學習,指出不同地方的時間是不同的,通過這個實例講解地方時、區(qū)時的含義和計算的相關內(nèi)容,最后提問學生自己喜歡的奧運會節(jié)目是什么,最后分小組對各自喜歡項目的比賽時間表進行時間換算,制定一個以北京時間為基準的時間表,從而完成教學活動。由于地方時這個概念比較抽象,很多學生無法理解為什么不同地方的時間不一樣,因而需要采用講述法的形式讓學生理解地方時的第一是在同一緯度上,由于東邊的地點比西邊的地點先看到日出和日落,因而在人們的心中就形成時間早遲的區(qū)別,所以我們把同一時刻不同經(jīng)線具有的不同的時間稱做地方時。同時結合多媒體演示來講解不同的經(jīng)線地方時不同這一概念,進而引出地方時的計算公式,讓學生計算不同經(jīng)線的地方時。然后指出地方時使用不方便引入?yún)^(qū)時的概念,和區(qū)時的計算,并指出一些地區(qū)主要的分區(qū)計時方式與區(qū)時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最后結合例子分組討論完成案例教學活動的內(nèi)容。(20分鐘)。

具體的教學模式如下:

教學實例解決實例的問題。

定義和計算區(qū)時地方時:定義和計算幾個重要概念的梳理。

(3)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

后讓學生完成不同地區(qū)物體偏移的練習,熟悉這一方面的內(nèi)容。(5分鐘)。

3.課后小結:

再次總結由地球自轉運動引起的晝夜交替、地方時和沿水平運動的物體的偏移三種現(xiàn)象,讓學生網(wǎng)上查閱資料,了解其他由于地球自轉產(chǎn)生的地理現(xiàn)象。

高中地球的運動教案篇七

科學概念:

火山和地震會改變地球表面的地形。

地球內(nèi)部的運動會引起地殼的運動,從而形成山脈、高原、裂谷和海溝等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的變化有時是迅猛激烈的,有時是緩慢不易覺察的。

過程與方法:

閱讀資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樣改變地形地貌的。

做板塊運動的模擬實驗,想象和理解地球內(nèi)部的運動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識到地球內(nèi)部是不斷運動著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斷變化著的。

分組器材:有關火山和地震的資料、毛巾、橡皮泥、泡沫塑料塊、彩色筆等。

教師演示:火山和地震對地形地貌影響的圖片或課件、反映地殼板塊運動的圖片或課件。

一、引入。

地球表面的地形會不會發(fā)生變化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發(fā)生變化呢?今天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好好研究一下吧!

二、了解火山和地震。

1、知道火山和地震嗎?能把知道的和大家交流交流嗎?

2、師生共同交流收集來的關于火山和地震的資料。教師著重引導學生閱讀分析書本上的三個相關事例。

1、教師介紹。

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內(nèi)部運動引起的。我們知道,地球內(nèi)部可以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部分??墒悄阒绬??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溫度就越來越高,壓力也越來越大。地球的深部物質就像一鍋煮熱的粥,在不斷的運動,驅動地球的表層運動,造成地球表層的變化。

2、學生閱讀資料。

許多科學家認為,組成地球外殼的巖石圈原來是一個整體,后來地球內(nèi)部運動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幾塊,形成了現(xiàn)在的大陸板塊。就像漂浮在煮沸的熱粥上的柚皮塊,這些大陸板塊相互碰撞、分離、平移,從而導致地表的巨大變化。如形成山脈、高原、裂谷和海溝等。還會引發(fā)火山爆發(fā)、地震、海嘯等。

3、教師課件演示地表分裂形成六大板塊,以及六大板塊間的相互碰撞、分離、平移等運動方式。

4、指導學生做板塊運動的模擬實驗。

實驗一:幾塊不同顏色的毛巾折疊在一起表示不同的地層,用手從毛巾的兩端向中間擠壓。模擬板塊的擠壓會形成褶皺。

實驗二:幾塊不同顏色的橡皮泥疊在一起表示不同的地層,用手從兩端往外拉,橡皮泥斷裂。模擬巖層斷裂和錯位。

實驗三:一塊長方形泡沫塑料塊,側面染出不同的層次表示地層,在上面畫出一條河,然后從中間斜著切開。模擬兩塊巖層的上下錯動、水平錯動等不同的錯位方式。

5、小結。

四、總結延伸。

1、地球上海陸的形成和分布、陸地上大規(guī)模的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都是地球內(nèi)部運動引起地殼運動的結果。

2、地殼內(nèi)部的運動能使地表形態(tài)發(fā)生不斷的變化,有的猶如火山、地震一樣猛烈而迅速,也有的如喜馬拉雅山年復一年的隆起般緩慢而令人難以察覺。

3、地球內(nèi)部的運動能引起地形地貌發(fā)生改變,但還有另外一種緩慢的,在短期內(nèi)難以察覺的力,也在影響著地形地貌的變化。那就是流水、風、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它們是怎樣影響著地球表面的呢?我們將在以后的學習中進行探究。

五、課后活動。

注意繼續(xù)收集并和同學交流火山和地震的事例和相關資料。

板書設計:

高中地球的運動教案篇八

1.了解地殼的物質組成,礦物與巖石的關系。

2.了解三大類巖石的成因,相互轉化及地殼物質循環(huán)過程。

3.通過運用三大類巖石的轉化及地殼物質循環(huán)圖,提高學生圖解分析能力。

4.學會常見礦物和巖石的簡易識別方法并對常見巖石進行分類。

1.通過對常見礦物(如石英、方解石)的簡易識別,了解礦物的基本特征,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

2.通過去野外收集各種不同的巖石,了解巖石的.成因及類型,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對比能力。

3.通過繪制簡單的地殼內(nèi)部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說明地殼物質的循環(huán)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想象能力。

4.在介紹巖石的形成和轉化時,聯(lián)系人類對巖石的開發(fā)和利用狀況。通過了解地殼的物質循環(huán)的漫長周期(有的要經(jīng)過幾億年),從而知曉相對于人類歷史來說巖石和礦產(chǎn)是不可再生的,所以人類要大力提倡保護和合理利用地下礦藏。

1.激發(fā)學生探究關于地殼物質組成和物質循環(huán)的興趣和動機,養(yǎng)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提高地理審美情趣。

2.通過“巖石相互轉化和地殼物質循環(huán)"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關于物質是運動變化的,運動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3.激發(fā)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分析研究地理問題的科學方法和精神。

4.通過野外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從熱愛自然美,上升到探究科學的美。

1.巖石根據(jù)其成因的分類: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

2.三大類巖石的相互轉化及地殼物質循環(huán)。

1.巖石成因及其相互轉化;

2.地殼物質循環(huán),包括“三大類巖石轉化示意圖”的理解及其在實踐中的運用。

[教學媒體與教具]。

實物教學,如提供礦物、巖石標本等;多媒體教學法,演示三大類巖石的轉化;利用閱讀材料“礦物的分類和常見的礦物”及“化石”知識進行自主學習。

1課時。

前面我們通過學習第一單元宇宙中的地球,初步了解了地球所在的宇宙環(huán)境、地球的運動特征以及地球的圈層結構和物質組成。從第二單元開始我們要學習地球表面自然環(huán)境的物質組成及其循環(huán)運動,進一步熟悉我們?nèi)祟惿珊桶l(fā)展的地理環(huán)境。大家知道,地球內(nèi)部可以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但是由于技術條件限制等原因,目前人類對地球資源的利用主要局限于地殼,而地殼是自然環(huán)境中眾多要素的基本載體。所以,了解地殼的物質組成與物質循環(huán),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前提。

高中地球的運動教案篇九

從現(xiàn)象上看,地球運動方面的知識學生自小從生活中就有所了解。但要求學生從理論上解釋就不太容易,尤其是四季產(chǎn)生的原因。因此,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積極探究。

一、導入新課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闭埓蠹医庖幌略?。學生爭搶回答:地球一方面在自轉,另一方面還在繞日公轉。

1、用手電筒當作太陽,請兩位學生演示地球的自轉、公轉運動;

2、請同學們觀察演示,并對地球自轉、公轉做簡單的描述、評價、對比等。

二、地球的自轉

在學生演示活動結束后,教師設置以下問題:

1、若地球不自轉會產(chǎn)生什么現(xiàn)象?

學生:地球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

2、若地球是一個透明的球體會產(chǎn)生什么現(xiàn)象?

學生:地球永遠是白天。

以上問題學生通過自由合作、探究很快完成。接著,教師提出如下問題:晝夜交替現(xiàn)象是怎樣產(chǎn)生的?在一定時間的探究活動結束后,學生仍不能用很清晰的語言準確地描述晝夜交替現(xiàn)象。

1、用紅色的粉筆將地球儀的任一經(jīng)線圈勾畫出來;

在演示后引導學生歸納描述: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向著太陽的一面是白天,背著太陽的一面是黑夜,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轉動,就產(chǎn)生了晝夜交替。

三、地球的公轉

讓學生觀察《地球公轉示意》圖,自由合作完成下面問題:1填表(用flash課件演示地球繞日公轉運動)

節(jié)氣

時間

太陽直射點

四季劃分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3、有一個地方一年四季晝夜平分,這個地方位于哪里?

4、結合生活經(jīng)驗,比較6月1日、12月1日晝夜長短情況。

5、地球繞日公轉運動中是直著身子還是傾斜著身子?如果是直著身子,能不能產(chǎn)生四季?

教學中教師及時檢查、指導各小組的活動。最后師生共同完成下面的表格:

方向

周期

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

地球自轉

自西向東

一天(24小時)

晝夜長短

地球公轉

自西向東

一年(365天)

晝夜長短變化;四季變化

四、地球上的五帶

1、如下圖:在三種情況下,哪個點地面獲得太陽輻射的熱量多,地面的氣溫最高?

5、探究題:在生活中,太陽能裝置如何放置,取得的采光效果最好?

通過師生合作探究后歸納:根據(jù)太陽熱量在地表的分布狀況,把地表劃分為五帶(同時要求學生讀教材第12頁的圖說出地球上的五帶)。

【活動與練習】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地球上的五帶》圖,完成下面問題:

1、中國主要位于哪個溫度帶?

2、全球最炎熱的大陸是哪個?

3、全球最寒冷的大陸在哪里?

【小結】

1、中國大部分地區(qū)位于北溫帶,小部分位于熱帶,沒有寒帶;

2、全球最炎熱的大陸是非洲大陸,最寒冷的大陸是南極大陸。

教學中要貼近生活經(jīng)驗設計問題,盡量降低問題難度,鼓勵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問題探究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創(chuàng)新精神,使學生對地球運動的認識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高中地球的運動教案篇十

教學目的:1使學生了解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從而了解四季和五帶的劃分。

2培養(yǎng)學生空間想象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讀圖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教學難點: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教學工具:地球儀投影片地圖冊。

教學方法:分析法、討論式、畫圖演示法。

教學過程:

導入: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一),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轉產(chǎn)生的,有晝夜交替,地方時、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從中我們明確了一天中晝夜是交替變化的,晝夜交替周期是一個太陽日——24小時,那么每天的晝與夜的長短是否一樣呢?今天我們接著學習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二)。

一、晝夜長短的變化。

投影片:太陽光直射赤道示意圖(1)。

講解:任何緯線圈被晨昏線都分為兩部分:晝弧和夜弧。晝弧越長,白晝越長,夜弧越長,黑夜越長??磮D(1),此時節(jié)氣為二分日,(畫晨昏線)晨昏線與經(jīng)線重合,各地晝弧夜弧等長,說明晝夜相等,各為12小時。

投影片:太陽光直射北回歸線示意圖(2)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示意圖(3)。

2、夏半年和冬半年晝夜變化關系,這種變化與緯度有什么關系?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1)二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晨昏線與經(jīng)線重合,全球各地晝夜等長。

(2)太陽直射的半球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極點四周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另一半球相反。

(3)赤道處終年晝夜等長。(晨昏線始終把赤道分成相等的兩部分)。

(4)緯度越高,晝夜長短變化幅度越大。

(5)相同緯度,各地晝夜長短狀況相同。

鞏固練習:(略)。

過渡:由于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使各地日照時間不同,即晝夜長短不同,同時各地太陽輻射的強弱不同,我們用正午太陽高度來表示。

板書: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提問:請大家看書21頁,并結合地圖冊,思考:

1、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的分布有什么規(guī)律?

2、正午太陽高度隨季節(jié)的分布有什么規(guī)律?

學生回答:(略)。

講解:隨緯度變化:由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向南北兩側遞減。

故: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

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

二分日,正午太陽高度由赤道向南北兩側遞減。

隨季節(jié)變化:任一地點,一年中離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最近時,正午太陽高度達最大值;反之,達最小值。

故:北回歸線以北的地區(qū),夏至日時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最大值,冬至時達最小值。

南回歸線以南的地區(qū),冬至日時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最大值,夏至時達最小值。

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qū),一年中,太陽直射時,正午太陽高度達最大值;離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最遠時,達最小值。

過渡:全球除赤道以外,同一緯度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隨季節(jié)而變化,使太陽輻射具有季節(jié)變化的規(guī)律,形成了四季;同一季節(jié),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隨緯度而變化,使太陽輻射具有緯度變化的規(guī)律,形成了五帶。

板書:四季和五帶的劃分。

提問:1、季節(jié)是怎樣劃分的?

2、五帶的劃分是以什么為依據(jù),又是怎樣劃分的?

學生回答:(略)。

講解:1、四季的劃分。

(1)根據(jù)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劃分的四季。

(2)北溫帶許多國家的月份劃分。

2、五帶的劃分。

(1)根據(jù)地球上各地獲得的太陽輻射年總量的多少。

(2)以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為界限,把地表粗略的劃分為熱帶、南北溫帶、南北寒帶五個熱量帶。

投影片:五帶的劃分示意圖。

講解:(1)明確五帶的極晝極夜現(xiàn)象、陽光直射狀況以及季節(jié)變化。

(2)分析如果黃赤交角變大或變小,五帶的范圍會有什么變化。

小結:本節(jié)我們學習了主要由于地球公轉產(chǎn)生的地理現(xiàn)象,大家重點掌握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明確四季和五帶的劃分。

布置作業(yè):(試卷)。

一、晝夜長短的變化。

二至日時,全球晝夜長短變化最大,極圈內(nèi)全部出現(xiàn)極晝或極夜現(xiàn)象;

二分日,全球晝夜長短變化最小;赤道上無晝夜長短變化,終年晝夜平分。

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1、隨緯度的分布。

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

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

二分日,正午太陽高度由赤道向南北兩側遞減。

2、隨季節(jié)的分布。

任一地點,一年中離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最近時,正午太陽高度達最大值;反之,達最小值。

二、四季和五帶的劃分。

1、四季的劃分。

(1)根據(jù)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劃分的四季。

(2)北溫帶許多國家的月份劃分。

2、五帶的劃分。

(1)根據(jù)地球上各地獲得的太陽輻射年總量的多少。

(2)以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為界限,把地表粗略的劃分為熱帶、南北溫帶、南北寒帶五個熱量帶。

【導語】的會員“godermai”為你整理了“參考教案: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范文,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有參考借鑒作用。一、教學目標1、使學生了解晝夜交替的原因及其......

高中地球的運動教案篇十一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一、二、三章是從自然地理的角度讓學生認識世界,反映地理學和社會發(fā)展的。

本節(jié)教材是講述自然地理學最基本的知識——地球的自轉、公轉及其最基本的運動規(guī)律。本節(jié)教材位居《地球和地圖》的第三節(jié),通過對本節(jié)教材的學習,讓學生對地球的運動有一個大概的了解,讓學生對地球運動的基本狀態(tài)建立初步的感性認識。

1、用地球儀正確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并熟悉其基本的運動規(guī)律。

2、用簡單的工具正確演示晝與夜,以及晝夜更替。

3、利用圖或親身體驗,比較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陽照射情況的差異,說明四季的變化。

4、用實例解釋時差現(xiàn)象,在現(xiàn)實生活中具備時差的知識。

5、利用圖說明五帶的界限,并舉例說明各自的特點。

對教材中,四季的形成問題不容易理解,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目標的偏離,不利于正確認識四季的形成。

教學準備:投影儀投影片。

(一)、引入新課:

師: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知道了地球是一個球體,下面請看---------(教師演示地球活動)。

師:同學們觀察到了什么?

(二)、閱讀書本,自主學習。

1、地球運動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樣的?

2、地球自轉與公轉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是什么?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寫。

自轉公轉。

方向。

轉動一周所需要的時間。

旋轉中心。

轉動特點。

3、請列舉自然界中什么現(xiàn)象可以證明地球的自轉方向?

(三)、合作學習,分析成因。

1、教師演示投影片,講解晝夜形成有兩個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為不透明的球體,二是太陽光線是平行光。圖中的虛線是晝夜的分界線,叫做晨昏線,且與太陽光垂直的大圓圈。

提問:觀察投影片,看此時除中國是白天,還有那些國家是白天,有哪些國家是黑夜?

2、教師將地球儀轉動180,再讓學生觀察:中國和美國分別處在白天還是黑夜?

3、請學生上來用投影片來演示中國和美國晝夜交替的情況,思考晝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5、閱讀書本第10頁中“暢暢與姨媽的問候”,思考產(chǎn)生時間差異的原因是什么?

6、教師總結:可見,地球自轉還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經(jīng)度的地區(qū)產(chǎn)生了時刻的差異,在地球上,不同經(jīng)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時刻。

(有興趣的學生課后計算一下倫敦、北京、新加坡、東京、莫斯科等幾個城市之間的時差各相差多少小時?經(jīng)度每隔15度,時間相差1小時,計算時采用“東加西減”的方法)。

1、教師提問:

(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與中午三個時段相比哪個時段我們感覺到太陽光照射得最厲害?那么你能從這一現(xiàn)象中總結出什么規(guī)律來嗎?(教師用投影片演示陽光的直射和斜射)。

(2)與太陽光熱能量在一天中的變化規(guī)律同理,太陽光熱能量在一年中的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呢?請結合我們的日常生活體驗來說明。

教師演示地球的公轉投影片,讓學生完成表格。

節(jié)氣春分夏至秋分立冬。

太陽直射緯度。

季節(jié)北半球。

南半球。

受熱程度北半球。

南半球。

晝夜長短北極。

北極圈以北。

北極圈以南。

赤道。

赤道-南極圈以北。

南極圈以南。

南極。

(3)觀察后,思考并解釋太陽光的照射情況在一年中的變化規(guī)律。

2、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書中“地球的五帶圖”,觀察投影片,總結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個節(jié)氣時,地球上五帶內(nèi)各帶所接受到的太陽光熱能量狀況和晝夜長短的變化。

3、看書1.20圖,說說我國大部分陸地位于五帶中的哪一帶。

自轉晝夜交替24小時。

公轉四季變化一年。

地球上的五帶:北寒帶、北溫帶、熱帶、南溫帶、南寒帶。

見《地理填充練習冊》。

學習地理。

(一)要學會閱讀理解地理教科書。

地理學習的支柱是教材的閱讀理解,地理不同另兩個文科之處在于,對教材知識點必須理解記憶而不要死記硬背,要達到較深刻的理解,必須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閱讀,積極思考。

上課時間有老師的引導,可以少走彎路,特別是進入高中以后地理中常識所占比例較初中小了,但知識更深,更系統(tǒng)化,更加復雜,理解難度增大;地理在如今所滲透的范圍越來越廣,學習地理需要的課外知識也多,所以,一定抓緊學習的主陣地課堂。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上冊),學習時應該采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強調(diào)理解重于記憶,以會用為目的,側重于對地理原理、地理規(guī)律的理解運用,聯(lián)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平時還應多做練習,重視解題思路,特別要多畫圖,以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

第一、抓"概念"重"消化"。在學習地理時,要重視概念的學習,要對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夾生飯。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斷、推理問題才能正確無誤。要把那些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出來,一一對比其差異,諸如:天體、天球;恒星日、太陽日;時區(qū)、區(qū)時等。當然,概念學習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第二、抓"原理"重"理解"。從基礎知識抓起,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過"地理原理"關。如:氣溫與氣壓的關系;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生態(tài)平衡的條件等。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和規(guī)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說服力做就能做到舉一反三,尋找同類地理事物的一般特點和規(guī)律。

第三、總結和歸納,掌握地理學習的規(guī)律。將知識整理歸納形成主干,構建自己的“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指用聯(lián)系的方法來表達人們頭腦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論等,是把隱性的知識顯性化、可視化,便于思考、交流與表達。它是由節(jié)點、連線組成的知識網(wǎng)絡圖,其中節(jié)點表示概念,連線表示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用節(jié)點和連線組成的網(wǎng)絡知識結構表示某一個主題及其層次。

高中地球的運動教案篇十二

教學目的:1使學生了解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從而了解四季和五帶的劃分。

2培養(yǎng)學生空間想象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讀圖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教學難點: 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教學工具: 地球儀 投影片 地圖冊

教學方法:分析法、討論式、畫圖演示法

教學過程:

導入: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一),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轉產(chǎn)生的,有晝夜交替,地方時、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從中我們明確了一天中晝夜是交替變化的,晝夜交替周期是一個太陽日——24小時,那么每天的晝與夜的長短是否一樣呢?今天我們接著學習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二)。

一、晝夜長短的變化

投影片:太陽光直射赤道示意圖(1)

講 解:任何緯線圈被晨昏線都分為兩部分:晝弧和夜弧。晝弧越長,白晝越長,夜弧越長,黑夜越長??磮D(1),此時節(jié)氣為二分日,(畫晨昏線)晨昏線與經(jīng)線重合,各地晝弧夜弧等長,說明晝夜相等,各為12小時。

投影片:太陽光直射北回歸線示意圖(2)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示意圖(3)

2、夏半年和冬半年晝夜變化關系,這種變化與緯度有什么關系?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1)二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晨昏線與經(jīng)線重合,全球各地晝夜等長。

(2)太陽直射的半球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極點四周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另一半球相反。

(3)赤道處終年晝夜等長。(晨昏線始終把赤道分成相等的兩部分)

(4)緯度越高,晝夜長短變化幅度越大。

(5)相同緯度,各地晝夜長短狀況相同。

鞏固練習 :(略)

過 渡:由于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使各地日照時間不同,即晝夜長短不同,同時各地太陽輻射的強弱不同,我們用正午太陽高度來表示。

板 書: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提 問:請大家看書21頁,并結合地圖冊,思考:

1、 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的分布有什么規(guī)律?

2、 正午太陽高度隨季節(jié)的分布有什么規(guī)律?

學生回答:(略)

講 解:隨緯度變化:由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向南北兩側遞減。

故: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

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

二分日,正午太陽高度由赤道向南北兩側遞減。

隨季節(jié)變化:任一地點,一年中離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最近時,正午太陽高度達最大值;反之,達最小值。

故:北回歸線以北的地區(qū),夏至日時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最大值,冬至時達最小值。

南回歸線以南的地區(qū),冬至日時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最大值,夏至時達最小值。

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qū),一年中,太陽直射時,正午太陽高度達最大值;離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最遠時,達最小值。

過 渡: 全球除赤道以外,同一緯度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隨季節(jié)而變化,使太陽輻射具有季節(jié)變化的規(guī)律,形成了四季;同一季節(jié),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隨緯度而變化,使太陽輻射具有緯度變化的規(guī)律,形成了五帶。

板 書:四季和五帶的劃分

提 問:1、季節(jié)是怎樣劃分的?

2、五帶的劃分是以什么為依據(jù),又是怎樣劃分的?

學生回答:(略)

講 解:1、四季的劃分

(1)根據(jù)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劃分的四季

(2)北溫帶許多國家的月份劃分

2、五帶的劃分

(1)根據(jù)地球上各地獲得的太陽輻射年總量的多少

(2)以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為界限,把地表粗略的劃分為熱帶、南北溫帶、南北寒帶五個熱量帶。

投影片:五帶的劃分示意圖

講 解:(1)明確五帶的極晝極夜現(xiàn)象、陽光直射狀況以及季節(jié)變化

(2)分析如果黃赤交角變大或變小,五帶的范圍會有什么變化

小 結:本節(jié)我們學習了主要由于地球公轉產(chǎn)生的地理現(xiàn)象,大家重點掌握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明確四季和五帶的劃分。

布置作業(yè):(試卷)

一、晝夜長短的變化

二至日時,全球晝夜長短變化最大,極圈內(nèi)全部出現(xiàn)極晝或極夜現(xiàn)象;

二分日,全球晝夜長短變化最??;赤道上無晝夜長短變化,終年晝夜平分。

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1、隨緯度的分布

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

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

二分日,正午太陽高度由赤道向南北兩側遞減。

2、隨季節(jié)的分布

任一地點,一年中離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最近時,正午太陽高度達最大值;反之,達最小值。

二、四季和五帶的劃分

1、四季的劃分

(1)根據(jù)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劃分的四季

(2)北溫帶許多國家的月份劃分

2、五帶的劃分

(1)根據(jù)地球上各地獲得的太陽輻射年總量的多少

(2)以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為界限,把地表粗略的劃分為熱帶、南北溫帶、南北寒帶五個熱量帶。

高中地球的運動教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用地球儀正確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并解釋其基本的運動規(guī)律。

2.用簡單的工具正確演示晝與夜,以及晝夜交替。

3.用實例解釋時差現(xiàn)象,并說明再現(xiàn)實生活中需要具備時差的知識。

4.利用圖或親身體驗,比較分析二分二至日時太陽照射情況的差異,說明四季的變化。

5.利用圖說明五帶的界限,并舉例說明各自的特點。

教學準備:地球儀、地動儀、手電筒、《地球的自轉與公轉》課件、投影。

教學方法:演示、觀察、討論、比較、歸納。

學法:觀察現(xiàn)象、結合生活實際、填表比較。

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學生演示]地球繞著地軸自西向東不停地旋轉。

[小組討論]地球自轉的規(guī)律,填寫下列表格有關自轉規(guī)律的項目。

(表1)。

自轉公轉。

方向自西向東自西向東。

周期24小時(一天)一年。

旋轉中心地軸太陽。

轉動特點地軸傾斜地軸傾斜,北極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產(chǎn)生的地理現(xiàn)象晝夜交替和時差。

四季的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

[學生結合實際說明]太陽東升西落其實就是地球自轉方向的證據(jù)。

[設問]地球的自轉會產(chǎn)生什么地理現(xiàn)象?

[學生演示]一名學生用手電筒做光源,照在地球儀上;

[反向思考]假定地球不自轉,地球表面會產(chǎn)生什么現(xiàn)象?(有晝半球和夜半球,卻不會有每24小時一次的晝夜交替)。

[演示]老師在地球儀上用紅筆標出廣州的位置,自西向東轉動地球。

[觀察討論]。

(1)廣州在地球儀轉動一周的時間里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說明什么?

(2)結合生活體驗計算:每天我們處在白天和黑夜的時間大約。

是多少?每完成一次晝夜交替需要多長時間?(24小時)。

地球的自轉會產(chǎn)生晝夜交替的地理現(xiàn)象。

[學生閱讀]課本第10頁“暢暢和姨媽的問候”,思考產(chǎn)生時間差異的原因。

[觀察演示]在地球儀上標出北京、紐約和東京,用手電筒做光源,照在地球儀上;老師自西向東轉動地球。觀察北京、紐約和東京分別被光源照到的時間。

[教師說明]地球自轉還使地球上不同經(jīng)度的地區(qū)產(chǎn)生時間的差異。在地球上,不同經(jīng)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時刻,東邊的時間總比西邊早。經(jīng)度每隔15度就相差一小時,東邊的時間總比西邊早。時刻的計算一般是“東早西晚,東加西減”。

地球自轉還會產(chǎn)生時間的差異。

[設問]1、日本東京于今天當?shù)貢r間下午3點鐘有一場中日足球賽,在北京中央電視臺直播的'時間應是幾點?(下午2點)。

2、俄羅斯的莫斯科也于今天當?shù)貢r間下午3點鐘有一場中俄籃球友誼賽,我們應在幾點鐘打開電視收看直播?(15+5=20點)。

[學生填表]將地球的自轉產(chǎn)生晝夜交替和時差的地理現(xiàn)象填在表1。

[課后想一想]我們?yōu)槭裁锤杏X不到地球在轉動?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現(xiàn)在的廣州處于什么季節(jié)?你最喜歡什么季節(jié)?為什么會有季節(jié)的變化?

[地動儀演示]地球自轉的同時,還圍繞太陽不停的公轉。

[學生觀察討論]地球公轉的規(guī)律,將結論填在表1。

[設問]地球的公轉與四季變化有什么關系?

[學生演示]用手電筒在黑板上演示陽光直射和斜射時單位面積得到太陽光熱的多少。(陽光直射時單位面積得到太陽光熱多,斜射時單位面積得到太陽光熱少)。

[分組討論]結合生活實際,逐一討論。

(1)在同一天,早晨、傍晚與中午三個時段相比,哪個時段我們感覺到太陽光照射的最厲害?(中午比早晨、傍晚更厲害)這一現(xiàn)象說明什么規(guī)律?(太陽光線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所得到的太陽光熱能量越多,反之越少)。

(2)與太陽光熱能量在一天中的變化規(guī)律同理,太陽光熱能量在一年中的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春-夏-秋-冬依次回答)。

(3)一年中廣州什么季節(jié)的中午太陽照射的最厲害?什么季節(jié)最溫和?為什么?(夏季中午太陽升得最高,冬季較低)。

(4)一年之中,廣州每天白晝的時間一樣長嗎?什么季節(jié)較長?什么季節(jié)較短?(不一樣,夏季白晝較長,冬季較短)。

[教師引導]綜上所述,由于地球表面在不同季節(jié)得到的太陽光熱。

有多有少,而產(chǎn)生了季節(jié)變化。這一現(xiàn)象與地球的公轉有什么關系?

[演示觀察](1)假設地球直立著(地軸不傾斜)自轉和公轉,太陽直射點在那里?(赤道)。

(2)假設地球傾斜著自轉,但沒有公轉,太陽直射點有變化嗎?(直射在某一緯度不變)。

(3)當?shù)厍騼A斜者自轉的同時又公轉,太陽直射點會有變化嗎?

[cai演示]地球的公轉,顯示地球公轉時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guī)律。

[學生觀察思考]觀察二分二至日時能夠受到太陽直射的緯度位置,總結太陽光照射情況在一年中的變化規(guī)律。完成下表(斜體字為填寫內(nèi)容)。

(表2)。

節(jié)氣太陽直射的緯度北半球獲得的太陽光熱北半球白晝時間季節(jié)(月份)。

夏至。

6、22前后北回歸線接受光熱多,氣溫高最長夏季(6、7、8)。

秋分。

9、23前后赤道過渡,溫和晝夜平分秋季(9、10、11)冬至。

12、22前后南回歸線接受光熱少,氣溫低最短冬季(12、1、2)。

高中地球的運動教案篇十四

本節(jié)的主要內(nèi)容是分析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晝夜更替及晨昏線。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內(nèi)容是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它對自然地理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整體性和差異性都有重要影響,是地理學的基礎理論。因此本節(jié)知識是高中地理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在高中地理學習中具有基礎性地位。

由于地球運動具有難以感知的特性,不少學生在學習時還會存在一定的障礙,但對于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精神和空間智能有較大促進作用。

3.設計思路

本節(jié)內(nèi)容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采用情景——設疑——探究——建構的學習模式,通過實驗,演示,畫圖等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使抽象的地球運動具體化,生動化。學生進行質疑,探究交流,歸納,實現(xiàn)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

高一學生身心發(fā)育趨于成熟,已初步具有地理邏輯思維能力,探究能力,能在教師的引導下獨立地解決問題,故在教學中以啟迪學生思維為核心,以學生主動參與為標志,在自主學習方式下分組討論,進行有效教學。根據(jù)課標的要求和本節(jié)的知識結構,遵循地理教學的基本特點與規(guī)律,我在教學中采用以下學法指導。

合作學習。這樣可使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掌握比較、分析綜合,歸納總結等科學的學習方法。

其次,有效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和圖書館知識量豐富、資源共享這些優(yōu)點,我鼓勵學生從互聯(lián)網(wǎng)和圖書館中獲取知識,向學生介紹一些網(wǎng)站,搜索引擎和關鍵詞,教給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方法。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晝夜更替現(xiàn)象

2.理解晨昏線的地理意義

3.學會晨昏線的判讀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參與地理實驗的探究以及相互討論,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并且匯報探究成果的這一過程,引導學生主動去尋找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以及尋求解決問題的各種途徑。最后,運用適當?shù)姆椒ê褪侄?,表達、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學習和探究的體會、見解和成果。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學生眼、手、腦、口的調(diào)動,讓學生學會地理思維方法,體驗學習地理的樂趣。培養(yǎng)他們求真,求實,善于觀察,尋根問源的科學態(tài)度和熱愛生活的情操。

1.重點:晝夜更替現(xiàn)象;晨昏線

2.難點:晨昏線的應用

1.教法:小組合作學習法、情景教學法、學案導學法。

2.學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合作、探究、交流。

地球儀、手電筒,多媒體教學軟件

高中地球的運動教案篇十五

教學過程:

[導入]現(xiàn)在的廣州處于什么季節(jié)?你最喜歡什么季節(jié)?為什么會有季節(jié)的變化?

[地動儀演示]地球自轉的同時,還圍繞太陽不停的公轉。

[學生觀察討論]地球公轉的規(guī)律,將結論填在表1。

[設問]地球的公轉與四季變化有什么關系?

[學生演示]用手電筒在黑板上演示陽光直射和斜射時單位面積得到太陽光熱的多少。(陽光直射時單位面積得到太陽光熱多,斜射時單位面積得到太陽光熱少)。

[分組討論]結合生活實際,逐一討論。

(1)在同一天,早晨、傍晚與中午三個時段相比,哪個時段我們感覺到太陽光照射的最厲害?(中午比早晨、傍晚更厲害)這一現(xiàn)象說明什么規(guī)律?(太陽光線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所得到的太陽光熱能量越多,反之越少)。

(2)與太陽光熱能量在一天中的變化規(guī)律同理,太陽光熱能量在一年中的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春—夏—秋—冬依次回答)。

(3)一年中廣州什么季節(jié)的中午太陽照射的最厲害?什么季節(jié)最溫和?為什么?(夏季中午太陽升得最高,冬季較低)。

(4)一年之中,廣州每天白晝的時間一樣長嗎?什么季節(jié)較長?什么季節(jié)較短?(不一樣,夏季白晝較長,冬季較短)。

[教師引導]綜上所述,由于地球表面在不同季節(jié)得到的太陽光熱。

有多有少,而產(chǎn)生了季節(jié)變化。這一現(xiàn)象與地球的公轉有什么關系?

[演示觀察](1)假設地球直立著(地軸不傾斜)自轉和公轉,太陽直射點在那里?(赤道)。

(2)假設地球傾斜著自轉,但沒有公轉,太陽直射點有變化嗎?(直射在某一緯度不變)。

(3)當?shù)厍騼A斜者自轉的同時又公轉,太陽直射點會有變化嗎?

[cai演示]地球的公轉,顯示地球公轉時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guī)律。

[學生觀察思考]觀察二分二至日時能夠受到太陽直射的緯度位置,總結太陽光照射情況在一年中的變化規(guī)律。完成下表(斜體字為填寫內(nèi)容)。

(表2)。

節(jié)氣太陽直射的緯度北半球獲得的太陽光熱北半球白晝時間季節(jié)(月份)。

夏至。

6、22前后北回歸線接受光熱多,氣溫高最長夏季(6、7、8)。

秋分。

9、23前后赤道過渡,溫和晝夜平分秋季(9、10、11)冬至。

12、22前后南回歸線接受光熱少,氣溫低最短冬季(12、1、2)。

高中地球的運動教案篇十六

教案。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數(shù)據(jù):周期、速度、公轉的軌道、黃赤交角。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轉運動造成的晝夜交替、地方時差,掌握時間的有關換算,能正確判斷晨昏線。

3.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理解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的過程及其原因,并能演示其運動規(guī)律。

4.理解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jié)變化及緯度變化。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運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現(xiàn)象,學生能夠準確地畫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陽照射地球的示意圖。

2.能根據(jù)“二分二至日太陽照射地球示意圖“分析全球各地的晝夜長短狀況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分析同緯度地區(qū)不同季節(jié)和不同緯度地區(qū)相同季節(jié)的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樹立科學的宇宙觀,宇宙中所有的天體都在不斷地運動。

2.培養(yǎng)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觀,理解事物之間是聯(lián)系的、發(fā)展變化的。

教學重點。

1.自轉和公轉的特征,黃赤交角的產(chǎn)生及其引起的太陽直射點的移動。

2.晨昏線的判斷、地方時的計算、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guī)律。

3.四季的劃分方法及劃分依據(jù)。

教學難點1.晨昏線的判斷、地方時的計算。

2.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guī)律,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變化原因分析。

教具準備。

地球儀和多媒體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

4課時。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第二節(jié)太陽對地球的影響“,下面就來回顧一下(略)前邊兩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現(xiàn)在讓我們立足地球本身,探討地球的運動。

師:在初中時我們曾學過一些地球運動的知識,那么你知道地球的運動有哪兩種形式呢?

生:自轉和公轉。

師:我們首先一起來探討地球自轉的規(guī)律。

(板書)一、地球的自轉。

(演示地球儀,讓其自西向東旋轉)。

師:地球儀在繞著什么中心轉動呢?

生:地軸。

生:沒有。

生:自西向東旋轉。

師:所以,我們看到日月星辰都是東升西落。下面從不同的角度看地球自轉。

(從不同的角度演示地球儀的自轉)請同學描述地球自西向東轉。

生:(學生觀察、思考后得出結論)。

從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方向轉動。

從南極上空看,呈順時針方向轉動。

側面北極在上,自西向東旋轉。

師:(投影練習)。

甲圖中心是北極還是南極?乙圖中心是北極還是南極?

生:甲圖中心是北極,乙圖中心是南極。

師:非常好。地球自轉一周需要多長時間呢?也就是地球的自轉周期是多長呢?

生:一天。

師:由于在計算自轉周期時,選定的參考點不同,一日的時間長度和名稱略有差別。

(多媒體動畫演示)恒星日與太陽日:拉長投影中地球與恒星之間的相對距離,日地距離可以更靠近一些。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點、地心第一次“三點共線“到下一次“三點共線“(注:“三點共線“是指地面上某點位于地心與恒星的連線上)的時間間隔為一個恒星日。太陽、地面上某地點、地心第一次“三點共線“到下一次“三點共線“的時間間隔為一個太陽日。

師:恒星日是以遙遠的“恒“星為參照物的,遙遠的恒星相對于地球而言是不動的,此時地球的公轉過程將會忽略不計。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點、地心第一次“三點共線“到下一次“三點共線“的時間間隔為一個恒星日。

(多媒體動畫演示)。

師:此時地球是否自轉了一周,自轉的角度是多少,以什么作參照?

生:(學生準確回答)。

地球繼續(xù)自轉(即p點繼續(xù)繞圓運動),但地球同時繞太陽公轉到e3處時,動畫暫停,p點兩次對著太陽。太陽、地面上某地點、地心第一次“三點共線“到下一次“三點共線“(注:“三點共線“是指地面上某點位于地心與太陽的連線上)的時間間隔為一個太陽日。從e1到e3的時間間隔稱一個太陽日,長24小時,其自轉的角度是360°59′。

生:地球在單位時間內(nèi)自轉的角度叫做地球自轉的角速度。

師:很好!根據(jù)地球自轉的周期,可以知道地球自轉的角速度大約為多少度?

生:15°/小時。

師:非常正確。地球表面除南、北兩極點外,任何地點的自轉角速度都一樣。根據(jù)360°/24小時推算,地球自轉的角速度大約是15°/小時,1°/4分鐘,1′/4秒。但南、北極點無角速度,即南、北極點的角速度為零。

我們再看看地球自轉的線速度是怎樣的。地球自轉時,某點在單位時間內(nèi)轉過的距離(弧長),叫做該點的自轉線速度。

(投影)地球自轉的線速度和角速度圖。

師:大家一起探討地球自轉線速度有什么分布規(guī)律。地球自轉線速度的大小因緯度而異(離地軸的距離即圓周運動的半徑不同,半徑越大,線速度越大),赤道處最大(1670千米/小時),自赤道向兩極漸小,兩極的線速度為零。在南北緯60°處,自轉線速度為赤道處的一半。

(板書)二、地球的公轉。

師:什么是地球的公轉?

師:那么應該從哪幾個方面來描述地球公轉的規(guī)律呢?可從地球公轉的軌道、方向、周期和速度等方面來說明地球公轉的規(guī)律。

師:地球公轉的路線叫做公轉軌道,又叫黃道。它是近似正圓的橢圓軌道,太陽位于橢圓的一個焦點上。(投影公轉軌道圖)。

師:仔細觀察,地球公轉的方向是怎樣的?

生:由西向東。

師:在北極上空看地球公轉,順時針轉還是逆時針轉?

生:逆時針轉。

師:在南極上空看地球公轉,順時針轉還是逆時針轉?

生:順時針轉。

師:我們再來看看地球公轉的周期是怎樣的?

生:1個回歸年:365日5時48分46秒。

生:近日點公轉速度最快,遠日點公轉速度最慢。

師:由于太陽略微偏離地球公轉軌道的中心,因此,日地距離不斷隨地球公轉而發(fā)生細微的變化,地球公轉速度也相應有一些變化。根據(jù)開普勒第三宇宙定律,行星運行在單位時間內(nèi)掃過的面積相等,因此,近日點運行速度快,角速度是61′/d,線速度是30.3km/s。而遠日點慢,角速度是57′/d,線速度是29.3km/s。平均角速度:約1°/日,平均線速度:30km/s。

小結:本節(jié)課內(nèi)容較多,主要是關于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兩種基本形式的對比。

(投影下面的表格)分別對地球自轉和公轉進行總結。

地球運動圍繞中心運動方向運動周期運動速度。

第2課時。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的一般特點,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略)。

(過度)晝夜的更替、時差的產(chǎn)生、四季的變化,都是因為地球運動的結果,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研究地球的自轉能帶來哪些地理現(xiàn)象。

三、地球自轉與時差。

生:沒有,整個地球都是白晝。

生:一面是白晝和一面是黑夜。

師:由夜變?yōu)闀兊陌雸A弧叫做晨線,晨線上的各點即將進入晝半球,即晨線上的各點即將進入白晝時段;由晝變?yōu)橐沟陌雸A弧叫做昏線,昏線上的各點即將進入夜半球,進入黑夜時段。

(投影--自轉)。

師:晨昏線的位置是不是靜止的?

生:不是,晨昏線的位置在不斷向西移動。

生:垂直。

師:答得好。晨昏線一定垂直于太陽光線,并過平面圖中的中心。再給大家引進一個新的概念:太陽高度。太陽高度是太陽高度角的簡稱,太陽高度表示太陽光線對當?shù)氐仄矫娴膬A角。晨昏線上的各地太陽高度為0°,即太陽剛好位于地平線上;在晝半球上的各地,太陽高度總是大于0°,即太陽在地平線之上;在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陽高度總是小于0°。

晨昏線把經(jīng)過的緯線分割成晝弧和夜弧。

生:晝夜不停地交替。

師:很好。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轉,晝夜也就不停地交替。

(板書)1.晝夜交替。

師:晝夜交替的周期為24小時,叫做一個太陽日。過去人們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今天,人們的起居作息也深受晝夜交替的影響,因此太陽日被用來作為基本的時間單位。

(過渡)由于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在同緯度地區(qū),相對位置偏東的地點,要比位置偏西的地點先看到日出,這樣時刻就有了早遲之分。顯然,偏東地點的時刻要早一些。因經(jīng)度而不同的時刻,統(tǒng)稱為地方時。因此,是地球自西向東自轉產(chǎn)生了地方時。

(板書)2.地方時。

師:東邊地點的時刻總比西邊早。經(jīng)度相差1°,地方時相差4分鐘,經(jīng)度每隔15°,地方時相差1小時。經(jīng)度上的微小差別,都能造成相應的地方時之差。

地方時因經(jīng)度而不同,使用起來很不方便。19世紀中葉,歐美一些國家開始采用一種全國統(tǒng)一的時間。隨著長途鐵路運輸和遠洋航海事業(yè)的日益發(fā)達,國際交往頻繁,各國采用的未經(jīng)協(xié)調(diào)的地方時,仍給人們帶來很多困難。1884年,國際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統(tǒng)一標準劃分時區(qū),實行分區(qū)計時的辦法。我們已經(jīng)知道,從理論上全球共劃分成24個時區(qū),各時區(qū)都以中央經(jīng)線的地方時為本區(qū)的區(qū)時。相鄰兩個時區(qū)的區(qū)時相差1小時。

實際上,世界各國根據(jù)本國的具體情況,在區(qū)時的基礎上,采用一些特別的計時方法。

(投影文本)。

(1)有的國家根據(jù)本國所跨的經(jīng)度范圍,采用半?yún)^(qū)時,即采用與中央經(jīng)線相差7.5°的時區(qū)的邊界經(jīng)線的地方時。例如,亞洲的印度(東5.5區(qū))。(2)有的國家為了充分利用太陽照明,采取本國東部時區(qū)的中央經(jīng)線的地方時。例如,朝鮮位于東八區(qū)和東九區(qū)之間,但采用東9區(qū)的區(qū)時。(3)還有的國家雖然領土跨度很大,但仍采用一個時區(qū)的區(qū)時。例如,中國領土跨5個時區(qū),為了便于不同地區(qū)的聯(lián)系和協(xié)調(diào),全國目前統(tǒng)一采取北京所在的東八區(qū)區(qū)時(即東經(jīng)120°的地方時),稱為北京時間。

請大家看p17圖1.21,時區(qū)和國際日界線。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673733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