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完一本書后,我們可以通過寫讀后感來記錄自己對這本書的理解和思考。讀后感應該是文學作品與個人思考的結合,要做到客觀陳述和主觀感悟的平衡。以下是我的一些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讀完《紅樓夢》后,我深深被賈寶玉的人生觀所感動,他以真情實感對待生活中的美好與悲哀,讓我重新思考了人生的意義;讀完《傲慢與偏見》,我被作者簡·奧斯汀細膩而精彩的描寫所折服,她通過女主角伊麗莎白·班內特的形象,讓我明白了愛情的真諦,以及對自尊與尊重的重視;讀完《活著》,余華用平實而振奮人心的文字,讓我感受到生命的可貴與人性的復雜,這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黑格爾邏輯學讀后感篇一
喬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1770-1831)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的卓越代表,在近代哲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8世紀末,法國爆發(fā)了震動全歐的資產階級革命。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對德國影響非常之大,它迫使德國各部(包括普魯士在內)的統治階級不得不進行某些不徹底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但是,軟弱無能的德國資產階級根本沒有力量用革命的手段從封建主手里奪取政權。德國國家政權仍然保持在貴族手中。當法國的無產階級和勞動群眾的革命行動愈趨激烈,斗爭規(guī)模愈益擴大的時候,害怕人民更甚于害怕封建勢力的怯懦的德國資產階級,立即嚇得匍匐于普魯士國王的座下,和封建貴族妥協,反對法國革命和本國人民革命了。這時的德國資產階級固然對封建勢力有些不滿,在政治上、經濟上有一定程度的進步耍求。但是,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對革命對人民群眾的畏懼和憎恨,對封建勢力、地主貴族的屈從和妥協,卻使得它變成一個愈來愈反動的階級了。在這種情況下,德國資產階級所走的道路,就只能是一種在貴族、封建主領導下,由君主政權實行的從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地主經濟逐漸轉變?yōu)橘Y本主義經濟,農民更加痛苦。
黑格爾的哲學就是這種處于特殊矛盾地位的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德國資產階級的兩面性,進步和反動相互交織的特征,在黑格爾哲學上的反映就是他的唯心主義體系和辯證方法的矛盾。
黑格爾誕生在斯圖加特的一個高級官吏的家庭,曾在圖平根大學讀書。大學畢業(yè)后,黑格爾當過幾年家庭教師,在班堡做過報紙編輯,在紐綸堡做過中學校長,后來做了海得堡大學教授。1818年應普魯士政府的聘請祖任了柏林大學的哲學講座。黑格爾成了普魯士王國的官方哲學家,他的哲學體系高踞著普魯士王國國家哲學的地位。?黑格爾對普魯士君主國家極盡其吹捧頌揚之能事,說“國家存在就是神在世界上的莊嚴的行進”,在普魯士國家中自由已經實現,理性已成為現實,因此,他認為普魯士君主專制制度和等級制度是最好的制度,應該永世長存。他認為貴族是社會上第一等級,國家政權應該交給貴族管理。
黑格爾又是私有財產的辯護者,他認為只有私人所有制才是合理的,法權應當保護市民社會的私有制。他認為資產階級可以參加國家管理,但是有限制的。
黑格爾一方面擁護資產階級的私有財產,容許資產階級參加國家管理;另一方面又維護等級制度,把貴族看做國家的第一等級,反對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正如馬克思說的:“黑格爾希望有中世紀的等級制度,但是要具有現代立法權的意義;他希望有現代的立法權,但是要披上中世紀等級制度的外衣。這是最壞的一種混合主義”。(《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一卷864頁)黑格爾的這種看法不僅反映了他在社會政治觀點上的矛盾,也是他的哲學思想上的矛盾的社會根源。
黑格爾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黑格爾認為有一種永恒存在的世界精神,是自然界和社會的一切現象的基礎。一切現實事物都是從世界精神派生出來的。他把這種世界精神叫做“絕對精神”或“絕對觀念”。黑格爾所說的“絕對觀念”,“絕對精種”不是別的,不過是把人由客觀現實中抽象得來的概念從人的頭腦中獨立出來,加以吹脹、夸大,變成脫離物質的神圣的絕對物。
使自己“異化”,即向外轉化為與自己不同的物質性的東西——自然界,在這個階段上,“絕對精神”沒有意識到自己;最后,“絕對精神”在人的身上達到了自我意識,于是它就擺脫了“弄化”的形式,而回到了自己本來的形式——精種的形式。因此,“絕對精神”的發(fā)展,就是“絕對精神”自己認識自己的過程。黑格爾哲學的整個體系也就是按照“絕對精神”的發(fā)展階段而分為三個部分:“邏輯學”、“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
由上可見,黑格爾的“絕對精神”象宗教上的“上帝”一樣,是世界萬物的創(chuàng)造主,實際上,它就是用哲學語言來稱呼的“上帝”。費爾巴哈曾說黑格爾哲學是“理性化了的神學”,這是完全正確的。
黑格爾哲學的唯心主義體系是他哲學的保守的反動的一面;不過在他的唯心主義哲學中,也貫穿著一種極有價值的東西,這就是辯證法。黑格爾哲學之所以有辯證法這一重大成就,不僅是因為它反映了德國資產階級的進步要求,而且也由于黑格爾擁有的自然科學材料比他的前輩要多得多。
黑格爾邏輯學讀后感篇二
《簡單邏輯學》是由美國作家麥克倫尼寫的一部著名的邏輯學著作,雖然薄薄的一本書但里面卻飽含著豐富的內容??傊?,讀了《簡單邏輯學》讓我受益匪淺,它開闊了我的視野,鍛煉了我的思維能力;讓我的認識能力得到了提高,對問題的判斷不停留在感性的認識而注重理性的思考。簡單邏輯學的主題是清晰地思考,準確的判斷。簡單邏輯學既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說話的藝術?!逗唵芜壿媽W》這本書很好的做到了理論聯系實際,對提高一個人說話的邏輯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
通讀全書,我比較喜歡的是第二章邏輯學的基本原理的第三點:萬物終有其根源。充足理由律告訴我們,事物的存在不是偶然的,它們都有其自身的根源。我們不盡知每個事物存在的理由,但我們知道它們的存在都是有理由。人作為理性的動物,當我們想知道為什么事物會是這樣時,我們就會用相當一部分精力來探尋這些理由。從理論上來看,關于本源的知識是非常讓人感到振奮的,因為知其所以然才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它們。但是關于本源的知識同樣可以廣泛應用于實踐領域,因為找到了事物的根源就可以控制事物的發(fā)展,控制事物所帶來的影響。例如,我們可以確定某種細菌是引發(fā)某種疾病的原因,那么我們就可以通過消滅細菌的方式來達到消除疾病的目的。我們知道萬物的根源后,弄懂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從而發(fā)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在探尋事物根源的過程中,我們一般從其結果開始。我們面對這樣或那樣的現象,并需要為之做出解釋。也就是說我們面對這些客觀的事物;去探尋這些事物是如何形成的。我們所做的探尋工作必須遵循如下原則:每一個原因與其結果之間必然存在根本的相似之處。這就是說,所謂原因,它必能導致我們所觀察到的結果,并將在結果上留下其特定的印記:每一個結果,在一定程度上,都將反映出其根源的特性。這樣的邏輯學思考有什么重要的實踐意義呢?當我門在探尋某個原因的時候,我們不能直接知道產生了某種結果的原因是什么,但是我可以通過面前的結果得到關于它的間接知識。通過評估結果的性質,我可以推測出原因的部分特性,這些知識將指引我們的探尋方向。在這章節(jié)里里作者舉了一個誰打翻了廚房里的牛奶的故事。從奇怪的聲音,到半瓶牛那倒地,到看見螞蟻,到金絲雀出籠,到窗戶外鄰家的貓,作者一步步探尋和排除,最終鎖定那只灌木叢中正添嘴的貓為重點懷疑對象。
在我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需要運用邏輯思維的場合無處不在。如果我們的邏輯思維好就有助于事情的順利完成;相反,如果我們缺乏邏輯思維能力那就有可能把事情搞砸。生活中,邏輯無處不在。無論我們是有意還是無意,邏輯無時不在服務于我們的生活。
讀了《簡單邏輯學》讓我認識到了自己以前思考問題的片面性。讀了這本書對我的思維有很大的幫助,學到了邏輯的初步知識和基本技巧。通過對邏輯學的學習我相信,我以后思考問題一定會更加全面,言語表達一定會更加的清晰,邏輯性更強。
黑格爾邏輯學讀后感篇三
邏輯學正向部分很簡單,無非的就是數學上的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充要條件等,數學的論述要比邏輯學簡單、清晰的多。
邏輯學的主要錯誤有2類:
第一類反擊對方的錯誤邏輯:(都不是從觀點本身反擊的)。
1、扭曲對方的論證過程。
2、人身攻擊。
3、混淆情緒與邏輯。
第二類是證明自己觀點的,但是邏輯錯誤(都是論證過程有問題),比較典型的有以下幾個:
1、循環(huán)論證。
2、不能肯定不算否定。
3、轉移論點。
4、過度引申。
5、假因果等等。
書中例子比較多,而且邏輯學跟統計學也有交叉,很多因果論證是要通過統計學來做的??傊?,邏輯學比較重要,個人認為最大的價值在于發(fā)現別人和自己的邏輯錯誤,屬于逆向思維的一種吧!
黑格爾邏輯學讀后感篇四
在《邏輯學》的第一版序言的開篇中,黑格爾陳述了形而上學崩潰解構的事實——“那種被叫做形而上學的東西,可以就已經連根拔掉,從科學的行列里消失了?!焙诟駹柊研味蠈W的這種解構歸因于康德哲學,他認為康德哲學斷定知性不可超越經驗,否則認識能力將變成只不過產生腦中幻影的理論的理性,這種說法排斥了思辨的思維,并且迎合了世俗智慧的需要。黑格爾對這種做法表示了明顯的不滿,他用他那獨有的口吻說到:
“一個有文化的民族竟然沒有形而上學——就像一座廟,其他各方面都裝飾得富麗堂皇,卻沒有至圣的神那樣?!?/p>
“在昏暗被驅散以后,也就是反觀內照的、幽暗無色的精神勞作消散以后,存在好像化為歡樂的花花世界了,大家知道,花是沒有黑色的。”
接著,黑格爾論述了邏輯學的狀況——與形而上學一樣,邏輯學的遭遇也是極為慘淡——雖然邏輯學由于其實用的緣故而被容納于科學之列,但是邏輯的形態(tài)和內容卻在流傳中逐步被改變,并且,在科學與現實中生長出來的新精神也并沒有在邏輯中顯出痕跡。
“假如精神的實質形式已經改變,而仍然想保持舊的教育形式,那總歸是徒勞;這些舊形式是枯萎的樹葉,它們將被從根株發(fā)生的新蓓蕾擠掉?!?/p>
“哲學,由于它要成為科學......它既不能從一門低級學科,例如數學那里借助方法,也不能聽任內在直觀的斷言,或使用基于外在反思的推理,而這只能是在科學認識中運動著的內容的本性,同時,正是內容這種自己的反思,才建立并產生內容的規(guī)定本身?!?/p>
在接下來的一大段闡述中,黑格爾闡述了這種觀點的具體內涵,論述了知性與理性的辯證關系,以及作為知性與理性的更高層次——精神是如何從無出發(fā)而產生出有,又是如何從單純性中給予自己以規(guī)定性,又從規(guī)定性中給予自己以自身同一性的。只有沿著這個進路,哲學才能成為客觀的、論證的科學:
“知性作出規(guī)定并堅持規(guī)定:理性是否定的和辯證的,因為它將知性的規(guī)定消融為無;它又是肯定的,因為它產生一般,并將特殊包括在內。正如知性被當作一般理性分出來的某種分離物那樣,辯證的理性通常也被當作從肯定的理性分出來的某種分離的知性,它比知性、理性兩者都高。精神是否定物,這個否定物既構成辯證的理性的質,也構成的知性的質:——精神否定了單純的東西,于是便建立了知性所確定的區(qū)別;而它卻又消解了這種區(qū)別,所以它是辯證的。但是精神并不停留于無這種結果之中,它在那里又同樣是肯定的,從而將前一個單純的東西重新建立起來,但這卻是一般的東西,它本身是具體的;并不是某一特殊的東西被概況在這個一般的東西之下,而是在進行規(guī)定及規(guī)定的消融中,那個特殊的東西就已同時規(guī)定了自身。這種精神的運動,從單純性中給予自己以規(guī)定性,又從這個規(guī)定性給自己以自身同一性,因此精神的運動就是概念的內在發(fā)展:它乃是認識的絕對方法,同時也是內容本身的內在靈魂?!艺J為,只有沿著這條自己構成自己的道路,哲學才能夠成為客觀的、論證的科學?!?/p>
緊接著,黑格爾論述了科學與邏輯的關系(他稱之為“精神現象學”):一方面,意識作為具體的而又被拘束于外在的知的精神,它的前進運動完全是以構成邏輯內容的純粹本質的本性為基礎的;另一方面,意識作為顯現著的精神,它自己在途程中解脫了它的直接性和外在具體些之后,就變成了純知,純知以那些自在自我的純粹本質自身為對象,這就是純思維,即思維其本質的精神,而純知的自身運動也就是它的精神生活,科學就是通過這種精神生活而構成的,并且也是這種精神生活的陳述。
最后黑格爾提及了《邏輯學》在其哲學體系的地位:原本邏輯學與哲學是一同作為《科學體系》(后改名為《哲學全書》)的第二部分出版的,但是由于邏輯學不斷的補充、擴大,不得不使之獨立問世,而構成了《精神現象學》的第一續(xù)編。
黑格爾邏輯學讀后感篇五
關于黑格爾,坊間謠傳:《小邏輯》這本書,一下午翻來覆去讀進去20頁已經算在哲學這一行有天賦了,這對我們這種學界外圈的愛好者造成的恐嚇難以言表,之前想讀黑格爾,也因為這么恐懼的描述難以下口。
最初讀這本書,也沒報什么期待?!耙话俣囗摰男宰?,能講明白什么東西”。讀畢,雖然不知道這包含了黑格爾多少工作的結果,但治好了我的黑格爾恐懼癥,至少是暫時。
書中以黑格爾的歷史觀開端,以理論的發(fā)展和對共產主義的影響結尾,用平實且富有例證的語言,將他的重要工作娓娓道來。在我這個門外漢看來,已能更深刻的理解之后共產主義、人本、存在主義受影響于何方,和這位“西方哲學史上最后一個全才”的偉大之處。
本書的作者petersinger,一位被鄧曉芒先生說的“不是什么很重要的人”,卻成為了當世最重要的倫理學家之一。其對哲學的理解和激情從他的文字上可見一斑。
“請問一下你自己,絕對知識什么時候能夠達到?回答當然是,一旦精神認識到實在是其本身的創(chuàng)造,它并沒有什么“彼岸”要去認識,絕對知識就達到了。這是在什么時候發(fā)生的呢?鑒于這種實在觀念是黑格爾《精神現象學》的最后結果,它必定發(fā)生在黑格爾自己的精神把握了宇宙本質的時刻。根據黑格爾的看法,當他黑格爾理解了實在的本質時,精神就來到了它最終的棲身之地。對于一部哲學著作來說,幾乎不會有比這更宏大的結論了。《精神現象學》的最后幾頁不僅是對整個人類歷史頂點的描述,而且就是這個頂點。”
黑格爾邏輯學讀后感篇六
18世紀末,法國爆發(fā)了震動全歐的資產階級革命。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對德國影響非常之大,它迫使德國各部(包括普魯士在內)的統治階級不得不進行某些不徹底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但是,軟弱無能的德國資產階級根本沒有力量用革命的手段從封建主手里奪取政權。德國國家政權仍然保持在貴族手中。當法國的無產階級和勞動群眾的革命行動愈趨激烈,斗爭規(guī)模愈益擴大的時候,害怕人民更甚于害怕封建勢力的怯懦的德國資產階級,立即嚇得匍匐于普魯士國王的座下,和封建貴族妥協,反對法國革命和本國人民革命了。這時的德國資產階級固然對封建勢力有些不滿,在政治上、經濟上有一定程度的進步耍求。但是,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對革命對人民群眾的畏懼和憎恨,對封建勢力、地主貴族的屈從和妥協,卻使得它變成一個愈來愈反動的階級了。在這種情況下,德國資產階級所走的道路,就只能是一種在貴族、封建主領導下,由君主政權實行的從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地主經濟逐漸轉變?yōu)橘Y本主義經濟,農民更加痛苦。
黑格爾的哲學就是這種處于特殊矛盾地位的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德國資產階級的兩面性,進步和反動相互交織的特征,在黑格爾哲學上的反映就是他的唯心主義體系和辯證方法的矛盾。
黑格爾誕生在斯圖加特的一個高級官吏的家庭,曾在圖平根大學讀書。大學畢業(yè)后,黑格爾當過幾年家庭教師,在班堡做過報紙編輯,在紐綸堡做過中學校長,后來做了海得堡大學教授。1818年應普魯士政府的聘請祖任了柏林大學的哲學講座。黑格爾成了普魯士王國的官方哲學家,他的哲學體系高踞著普魯士王國國家哲學的地位黑格爾對普魯士君主國家極盡其吹捧頌揚之能事,說“國家存在就是神在世界上的莊嚴的行進”,在普魯士國家中自由已經實現,理性已成為現實,因此,他認為普魯士君主專制制度和等級制度是最好的制度,應該永世長存。他認為貴族是社會上第一等級,國家政權應該交給貴族管理。
黑格爾又是私有財產的辯護者,他認為只有私人所有制才是合理的,法權應當保護市民社會的私有制。他認為資產階級可以參加國家管理,但是有限制的。
黑格爾一方面擁護資產階級的私有財產,容許資產階級參加國家管理;另一方面又維護等級制度,把貴族看做國家的第一等級,反對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正如馬克思說的:“黑格爾希望有中世紀的等級制度,但是要具有現代立法權的意義;他希望有現代的立法權,但是要披上中世紀等級制度的外衣。這是最壞的一種混合主義”。(《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一卷864頁)黑格爾的這種看法不僅反映了他在社會政治觀點上的矛盾,也是他的哲學思想上的矛盾的社會根源。
黑格爾邏輯學讀后感篇七
我看見了我眼前的電腦,那么我可以確定的說我眼前有一臺電腦,但是這是事實,不是真理,真理在我們眼中應該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于是我百思不得其解,是不是范圍太小,那定義大一點如何?比如說秦始皇是壞人?是的,對于匈奴,對于那些因為修長城而家破人亡的那些苦命人來說確實是壞到無解,但是對于秦軍,對于秦始皇的家人,親信來說,他又是天下第一好人了,我一直相信一句話那就是,沒有所謂好壞,所謂好壞只是取決于你能否從中獲益,所以由此看來,真理就是我們獲利,至少是我們自己覺得,而且還伴隨著真摯的情感。
所以,看這本書的目的,不是作者觀點有多精辟,內容有多新穎或者可讀性多高多低,甚至不是他的錯誤到底有多少,而是我能從中獲得什么,來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好,這就足以。
黑格爾邏輯學讀后感篇八
《歷史的天空》的主人公逃避日軍追殺到凹凸山投奔國民黨軍,闖進了八路軍的根據地,在他猶豫的時候,一個青年女八路的及時出現,改變了他脫離八路軍投奔國民黨軍的念頭,就這一步,姜大牙從此就走向了戰(zhàn)爭和政治,并在其對立面、優(yōu)秀的政治工作者張普景等人的斗爭、磨練和幫助下,逐步顯示了優(yōu)秀的品質和卓越的智慧,由一個不自覺的匹夫之勇成長為一名足智多謀的指揮員,最終修煉成為一名具有高度政治覺悟和斗爭藝術的高級將領。作品營造的地理和文化背景大約是在以安徽六安地區(qū)為中心的江淮之間,抗日戰(zhàn)爭時期,那里曾經是正面戰(zhàn)場和敵后戰(zhàn)場,八路軍、新四軍和國民黨軍活動區(qū)域的結合部,因此那里的戰(zhàn)爭形勢錯綜復雜撲朔迷離。作者采取的是虛虛實實隱隱約約的寫法,實時實地,虛人虛事,因為“實”而具有歷史縱深感和現實意義,因為“虛”而頓生空靈灑脫,作品寫得既顯磅礴大氣,又有詩情畫意。從人物分析入手,大致可以歸納出以下主要特點:
首先,撇開一切社會文化的依附,讓人格以原生狀態(tài)登場。把人當人來寫,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因為在長期以來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由于傳統文化或某些功利的驅使,我們并沒有把人當人來寫,而是把他概念化或者神話了。近年,在我們熟知的眾多的中國戰(zhàn)爭小說里,人物往往一出場就是較為成熟的指揮員,政治智慧和軍事才干都達到了相當水平。而《歷史的天空》則反其道而行之,主要角色姜大牙是以不太光彩的形象露面的:訂了親的媳婦因為厭惡他不愿意嫁給他而寧肯上吊自殺。逃脫日軍追殺后,在八路軍的營地里蹭了幾碗蘿卜燉肉白米干飯,吃飽后又看不起游擊隊的破槍,老是算計要到國民黨軍隊去“混個團長司令干干”。即便最后留在游擊隊里,動機既不是為了抗日,也不是為了革命,而是因為門口出現了年輕漂亮的女八路----東方文英,這才腦子一熱,沖口而出:“也好,這個八路咱就先當著試試?!痹缙诮笱赖娜烁窕A,得益于傳統文化的熏染,他把大戲里的一句唱詞半生不熟地吞進了肚子:生當啥鳥毛杰,死做啥卵子鬼。他從民間唱戲里知道了岳飛和文天祥。參加革命之前他無疑是個草莽英雄,參加革命之后,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里,他還是一個草莽英雄。一方面,他在戰(zhàn)斗中屢建奇功,一方面又經常暴露出個人英雄主義、本位主義、小農意識、剛愎自用等等毛病。在他的身上,集中了那個時代中國農民軍人的許多突出的優(yōu)點和缺點。但難得的是,他的優(yōu)點大于缺點,缺點無傷大雅,優(yōu)點至關重要。姜大牙雖然是誤入革命陣營的,但幾十年后,他成了成熟的、成功的革命者,而那些當初抱著革命理想、滿腹革命理論、一看見姜大牙就想摸槍的“正宗的布爾什維克”,除了叛變和變質的(如李文彬和江古碑),只有極少人(如張普景和竇玉泉)勉強能夠跟上姜大牙的步伐,而且最終都成了姜大牙的生死之交甚至是追隨者。這種命運變化的巨大落差,注定了作品廣闊的創(chuàng)作空間,撥開政治的、乃至民族文化的浮土,深入到人物的靈魂深處,去考究那時刻人物的真實心理和微妙變化,塑造出豐滿真實可信的人物形象,同時,由于不避諱姜大牙最初的非革命動機,因而可以從容地揭示革命陣營內部的人格對比、較量、演進和認同過程,也這就使得作品跌宕起伏,峰回路轉,引人入勝。
其次,讓大環(huán)境成為人物的舞臺,讓小環(huán)境成為人格的煉獄。剛剛參加抗日隊伍的姜大牙,既談不上有明確的政治信仰,也談不上有革命的目的。他跑到凹凸山是因為無家可歸,參加隊伍是為了糊口謀生。但是,游擊隊的領導人楊庭輝卻從這個莽漢的身上看到了亮點:有正義感,不怕死。這就足夠了,在當時的背景下,只要有這兩點,參軍就可以當連長。顯然,楊庭輝是一種文化的載體,一種信仰的象征,他對于姜大牙的調教和使用,看似離奇,卻不出格,顯露了超凡絕倫的藝術。一方面是楊庭輝力排眾議始終重用姜大牙,一方面是張普景等人堅持不懈地控制并且始終想除掉姜大牙。耐人尋味的是,楊和張的出發(fā)點都有其正確性。姜大牙在戰(zhàn)場上確實出盡了風頭,但是離開戰(zhàn)場,他又確實有許多非革命的行為,譬如勒索新戰(zhàn)士的新鞋,打罵頂頭上司,打了勝仗讓戰(zhàn)士用擔架抬著他行軍,追攆調戲地方女干部,私自帶隊闖進敵占區(qū)為其干爹拜壽,等等不一而足,倘若按照嚴格的標準,委實殺不足惜。但楊庭輝不這樣看,他有一句經典的說法:非常時期用非常之人,我們共產黨石頭都能煉成鋼,未必就改造不了一個姜大牙?正是由于姜大牙在戰(zhàn)場上的優(yōu)秀表現和非戰(zhàn)爭狀態(tài)下暴露出來的人格缺陷,也由于楊庭輝和張普景對于姜大牙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重用和扼殺,反復沖突,使得作品懸念迭起,扣人心弦。
第三、用情感構建的河流,作為洗禮人格的溫床。姜大牙的愛情史是他人格發(fā)展史的一條重要輔線。參加革命之前的姜大牙對于女性的追逐,可以用本能來解釋,但是,自從東方文英出現以后,一個崇高的概念“愛情”這兩個字開始注入到姜大牙的生命之中。東方文英是在關鍵的時刻出現的關鍵人物。她始終用一雙純凈的、善良的、信賴的目光看待姜大牙,這反而使姜大牙在困惑中收斂了魯莽,不敢輕易造次。她的武器就是她的坦誠和美麗。在兩性關系上,姜大牙因她的無邪而無為,因她的純凈而純樸,因她的美麗而美好。姜大牙從最初握著她的手不放,到別有用心地要求她和他一起到陳埠縣大隊并肩戰(zhàn)斗,再到尊她為師,直至后來發(fā)展成為真正的愛情,生離死別石破天驚,上演了一場崇高的愛情絕唱。當初楊庭輝之所以冒險派遣派她同姜大牙“并肩戰(zhàn)斗”,不排除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有以柔克剛的意思,但姜大牙在東方文英面前表現出來的多情乃至于柔情,卻是楊庭輝始料不及的。這大約就是“以柔克剛”的效力。姜大牙在一躍成為軍分區(qū)司令員之后,毫無往常升遷之后喜形于色的表現,居然蒙頭大睡,聲稱心里難過。你可以為他設想一百個難過的理由,但你很難想到的是,他難過的是自己沒有文化,為沒有文化而在東方文英的面前熱淚長流。就從這一天起,姜大牙(此時已改名姜必達)從一個匹夫之勇向著一個成熟的文兼武備的軍事指揮員的目標邁進了。而他在與東方文英分別那一刻,體現出來的柔情和克制,以及生死別離時的暴怒和頹廢,也能體現出他那有血有肉的男人氣概及對愛情的渴求。
歷史的天空,把我們從硝煙彌漫的年代帶入和平歲月的今天,細細品來,在津津有味的同時不禁感慨主人翁的成長與成熟,也對自己以后的人生給予照亮,因為有一種東西始終打動我,那就是人格的力量。
黑格爾邏輯學讀后感篇九
黑格爾是一個保守的唯心主義者,對社會的構想基于理性和觀念,主張讓精神去管理存在,這無疑對解決當時的社會問題并無實質性的效果。故,在文章的開頭,馬克思便直白地指出宗教的本質,“人創(chuàng)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創(chuàng)造了人。就是說,宗教是還沒有獲得自身或已經再度喪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感覺……宗教是人的本質在幻想中的實現,因為人的本質不具有真正的現實性?!碑敃r的世界,資本主義生產蒸蒸日上,轟鳴的機器晝夜不息,工人們焚膏繼晷地工作著。但就算如此,工人的勞動成果越豐碩,工人自己反而越貧窮,“人同人的本質相異化?!眴⒚伤枷爰覀儤嬒氲娜巳似降鹊纳鐣]有如期而至,取而代之的是更大程度上的不平等,“甚至他們還必須承認和首肯自己之被支配、被統治、被占有全是上天的恩準!”苦難的環(huán)境下,人們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只能求助于彼岸世界,在彼岸世界中尋求幸福。而占有大量私有財產,處于社會的頂端的少部分資本家,為了削弱人民對于追求個人權利的意愿,將彼岸世界構筑的嚴嚴實實,營造出人們虛幻的幸福,“宗教是人民的鴉片”,彼岸世界亦是資產階級的庇護所。
馬克思之前的諸多哲學家,都未曾對資本主義社會做出過徹底的分析,拆不穿罩在外面的虛偽面紗,都只是訴諸于精神世界,試圖在精神世界中構筑一個理想王國,而馬克思看到了資本主義社會人類異化的本質,他跳脫出了精神的窠臼,打破黑格爾法哲學體系中社會和國家同一推動社會進步的理論,懷著對此岸世界的熱愛,開始了對此岸世界的唯物主義建構?!耙虼?,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歷史的任務就是確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人的自我異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地自我異化,就成了為歷史服務的哲學的任務?!?/p>
宗教世界的人的異化已經被唯物主義對宗教的批判所擊碎,那資本主義現實社會,由于財產的私人占有而導致的自我異化,成了哲學家們要解決的迫切問題,黑格爾認為解決現實問題的最好方法是君主立憲制,馬克思則毫不留情的對這一觀點進行了批判,“甚至對現代各國來說,這種反對德國的現狀的狹隘內容的斗爭,也不會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德國現狀是舊制度的公開的完成,而舊制度是現代國家的隱蔽的缺陷。對當代德國政治狀況作斗爭就是對現代各國的過去作斗爭……如果這些國家看到,在它們那里經歷過自己的悲劇的舊制度,現在作為德國的幽靈在演著自己的喜劇……當舊制度本身還相信而且也必定相信自己的合理性的時候,它的歷史是悲劇性的?!瘪R克思的論述深刻揭示了當時德國的舊制度的本質,批判了黑格爾的君主立憲制為掩蓋當時制度的虛偽性和詭辯性,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的民主觀,體現著馬克思對于徹底堅持民主制度的觀點。
在這篇文章中,馬克思不僅將社會問題的解決轉移到了物質生活的角度,而且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實踐的觀點和進行社會革命所依靠的力量,以及如何調動這些力量?!皩λ急娴姆ㄕ軐W的批判既然是對德國迄今為止政治意識形式的堅決反抗,它就不會專注于自身,而會專注于課題,這種課題只有一個解決辦法:實踐?!睂⒄軐W從唯心主義拉入了唯物主義的范疇,將實踐引入了解決社會問題的領域,是哲學的一大轉折。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的力量只能用物質的力量來摧毀?!钡聡枷虢珉m然活躍,但革命卻遠遠遲滯與其他歐洲國家,精神領域的批判不能夠代替現實的社會革命,這富有哲理的短短一行,便指出了黑格爾在面對社會實際訴諸于精神世界的無助。既然是要進行社會革命,誰是可以依靠的力量呢?在前文中,馬克思已經說明,資產階級所聲稱代表普遍的人的利益的虛偽性,掩蓋了其不平等的實質,資產階級肯定不是革命的主要力量,而且,其所占有的大量私人財產而所造成的社會不公,是人異化的根源和要革命的對象,故,革命的生力軍只可能是“形成一個被戴上徹底的鎖鏈的階級,一個并非市民社會階級的市民社會階級,形成一個表明一切等級解體的等級,形成一個由于自己遭受普遍苦難而具有普遍性質的領域,這個領域不要求享有任何特殊的權利,因為威脅著這個領域的是普遍的不公正,它不能再求助于歷史的權利,而只能求助于人的權利……總之,形成這樣一個領域,它表明人的完全喪失,并因而只有通過人的完全回復才能回復自己本身。
社會解體的這個結果,就是無產階級這個特殊等級?!?/p>
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薄袄碚撜莆杖罕姟边@一概念,一改往常人們所認為的“群眾掌握理論”,揭示了在群體的環(huán)境中如何掌握群體的思想動態(tài),為形成改造社會的力量的蹊徑,也闡明了真正的理論是能夠看到事物根本的理論,而非遮遮掩掩,具有虛偽性的學說,表明了無產階級的理論是能夠揭示社會運行規(guī)律的真正的、徹底的理論,是對資本主義理論的無形批判。
這不由得使我想起近代的中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實踐的、科學的、解放人類的學說終于來到了中國,在此之前,中國社會中彌漫著各式各樣具有欺騙意義的學說,無政府主義、復辟思潮、資本主義思想的呼聲不絕于耳,但他們都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忽視了人民群眾的力量,掌握資產階級理論的精英對工人和農民仍然采取蔑視態(tài)度,使得辛亥革命后數年,民眾仍然未被喚醒,“吃人的人”、“阿q”式的人物在中國大地上仍然麻木地存在著,人血饅頭的悲哀鬧劇仍然在上演。
但馬克思主義中的無產階級聯盟的思想,解放人類的思想,經過中國共產黨針對中國國情后的發(fā)展,已經成為了工農武裝聯盟的學說,將廣大人民群眾緊緊團結在一起,形成人民戰(zhàn)爭的汪洋大海,展示出理論掌握群眾的巨大力量。
百年雖過,真理卻永不褪色,如今的中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經過一代代人的努力,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并且隨著國家的日新月異而不斷發(fā)展,“物質決定意識”、“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等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精髓已經深入人心,馬克思為我們戳破了彼岸世界的海市蜃樓,我們的此岸世界,在無數人民的努力下,花開正盛!
黑格爾邏輯學讀后感篇十
最近正在閱讀這本書,這本形似哲學參考大全的書卻能給人以很多的遐想。哲學,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神秘的科目,它的存在沒有實體,有的只是一個又一個思想的高峰。在書中遨游,思緒總是會進入一種玄妙的境界,它跳出了人的主觀思想,去思索那些高深莫測的理論。很久以來,哲學在我心中的地位近似于神學。然而初步了解一些后,又深知哲學的重要,不僅僅是對于整個人類社會存在和進步有意義,僅僅是對于個人,也有著莫大的好處,如木心所說的,“史學使人清醒,哲學使人堅定。未經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過?!痹诖?,淺談一下我之于本書的理解。
哲學的發(fā)展充斥著對立與妥協,互補與共生,無論是從物體本身出發(fā)的形式,還是僅從精神層面延伸出的理想;亞里士多德與柏拉圖師徒中對立的思想令我著迷,四主德劃定了人性所不能逾越和能達到的標準。我不由得聯想到,倘若人不會思考,存在的意義僅僅是基因延續(xù),不會接受與拒絕,不會沖動與克制,不能堅守本心,這個社會是否不再是社會,而僅僅是一群進化較快,僅憑生物本能行動的智力較高的動物。抑或是憑借著大自然賜予的得天獨厚的的智力,突破思維的約束,突破道德與生命的底線,那么社會也可能喪失自由與公平。然而人憑借自己的智慧,去思考行為所帶來的后果,從而選擇一種更為克制守紀的理想生活。我一直很喜歡這樣一句話“我思故我在”,當我正在思考我為什么存在時,證明了我的存在。我愛哲學,正如雪萊曾說,“唯有你的光輝,能像漫過山嶺的薄霧”。但是,哲學的光輝不僅僅漫過了山嶺,它籠罩全世界,我對于哲學家們最大的敬佩便來于他們的思考與質疑。哲學,始于質疑,終于信仰。
從泰勒斯的“世界由水構成”,再到畢達哥拉斯的“數的世界”,首先哲學家們對世界的起源產生了疑問,再到最后對世界的存在都產生了質疑,認為人們只是主觀認為我們生活在真實的世界。這種想法是大膽的,充滿勇氣的,這是危險的,令人不安的。然而正是這種敢于對任何事物質疑的勇氣,使得哲學的光輝在所有學科中熠熠生輝,普羅米修斯般的精神在對自身存在的驗證中展現得淋漓盡致。然而大多數人只是庸庸碌碌的度過這一生,不去想自己為何而活,不去想自己的未來,待到暮年臨死時,留下的只是空虛與無力??赐赀@本書,所得的收獲也不僅限于一種新的知識,更像是一道大門,引領我走進精神的領域,清清楚楚的告訴我,未經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過!
黑格爾邏輯學讀后感篇十一
第一章:學習邏輯學的思想準備。
主要描述學習邏輯學要確認事實,全神貫注,清楚準確的認識事物的觀念,溝通的時候要用次準確,避免出現誤解。
基本原理有四個:同一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矛盾律;正如作者所說“這些原理所表達的真相,擁有理性的人類早就在生活中運用自如了”。
第四章:非邏輯思維的根源。
介紹了形成非邏輯思維的根源,像:吵架代替辯論、盲目的樂觀主義……認識并避免它。
第五章:非邏輯思維的主要形式。
描述了諸多非邏輯思維的表現,比如訴諸情感、訴諸暴力……。
黑格爾邏輯學讀后感篇十二
邏輯學的主題是清晰地思考。它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邏輯,作為一個整體,是個寬廣、深奧、精彩紛呈的領域,《簡單的邏輯學》這本書既沒有刻板的理論論述也不是正規(guī)的教科書,這是一本現實應用的指南,對那些初次接觸邏輯的人介紹邏輯的基本原理?!逗唵蔚倪壿媽W》期待造就實踐者,而不是理論家。
在我們的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需要運用邏輯思維的場合無所不在。有些人平時表現得非常聰明伶俐,但是邏輯性卻不是很突出。他們有邏輯思考的能力,但是這種能力顯然還沒有成為本能。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他們進行邏輯思考的能力從來沒有被系統地培訓過,這是他們所受教育中的缺陷。實際上,邏輯學是教育的真正支柱,但是目前在學校里它卻很少被提及。生活中,邏輯無處不在。無論我們是有意還是無意,邏輯無時不在服務于我們的生活。然而邏輯到底是什么,也許并沒有太多的人有很清楚的概念。對門外漢或是初學者來說,本書都有切實的幫助。這本書的目的是向讀者介紹邏輯學的初步知識和基本技巧。
黑格爾邏輯學讀后感篇十三
馬克思在萊茵報做主編的時候,本身即是民主政治一派,在目睹了由土地私有化帶來的窮人的物質利益問題之后,開始懷疑在他心中已經是完美的解決社會內部問題的黑格爾的現代國家理論,進一步提出他的宏觀判斷—市民社會和國家之間是相互對立關系。
因此馬克思反問黑格爾如何解決分離和對立?當黑格爾論述出他的整個邏輯之后,馬克思認為,黑格爾陷入了邏輯上的泛神論的神秘主義,躲到了概念王國中,卻想要解決現實的難題。即黑格爾把人的圖景想象的更加具有理想化和獻身意義,人是被愛國主義和政治情緒所感召,進而自主地、主動地、自然地承認國家這種外部的普遍力量。隨即馬克思即對黑格爾所論述的王權行政權立法權三環(huán)節(jié)進行內部的批判。證明黑格爾是為了讓人民明白它是為了人民,為了在憲法當中使普遍意志被普魯士人民認同,采取了向前現代的機制讓步倒退的道路,當然并不是前現代本身的返祖。
最后結論是黑格爾并沒有真實的解決市民社會與國家間的分離對立,而縱使黑格爾無法回答,但馬克思必須回應,因此,他的思想延伸在其后的導言和論猶太人問題中得到表現。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從落后的德國進入分析,而另一篇發(fā)表在德法年鑒上的《論猶太人問題》,則將目光轉向當時最純粹最完善版本的現代國家—美國,將市民社會與現代國家之間的分離和對立,訴諸于對兩者的研究之中,從這一階段開始,馬克思與黑格爾分裂,開始走進自己的原理。
導言:導言的結構層次比較復雜,但主體是從宗教批判入手,首先,馬克思先充分肯定費爾巴哈對于宗教批判所做的理論貢獻。是對人的異化問題的徹底憤怒,直接批判。其后馬克思之為馬克思,就在于他從不滿足于宗教批判,他的目的直接導向的是對現實世界的批判,是對自我異化問題的真實解決。馬克思認為,理論批判是為歷史服務的,“讓人的本質在這里成為現實”所以他轉向如何去真正的解決現實難題,即要進行無產階級革命。
馬克思對德國現實進行了大段的論述,他認為,德國現實是低于現代水平的,徹底否定了普魯士現行的政治制度,但同時,馬克思也承認,德國也是現代的,因為德國在現行的工業(yè)革命的背景之下,必須以壟斷的形式發(fā)展民族工業(yè),而這就證明了德國正在被現代世界所要求、所裹挾。但是德國的哲學并不是落后的,相反德國的哲學與現代世界是緊密聯系的,此處馬克思與黑格爾觀點一致,認為只有將哲學上升為解決國家問題的道路,用哲學去代替宗教,才能讓哲學真正為歷史服務。
才能夠在這之后去探索一條真正的道路?!芭械奈淦鞑荒艽嫖淦鞯呐小!闭归_革命的現實力量,絕不是行政治革命的資產者(此處還沒有生成資產階級的概念),而是同樣是從市民社會中長出來的,但已經與市民社會相分離的無產者,因為他沒有屬于自己等級的特殊訴求,因為它最終的結果必須是以消滅自身才能獲得勝利的。
借助雙利老師的話“導言的結論是:徹底的宗教批判在德國的處境當中可被落實為哲學和無產階級的聯盟。換言之,是從徹底的理論出發(fā)的,由無產階級來擔當的,以否定私有財產為原則的人的解放?!?/p>
此后,馬克思將借助恩格斯的《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與黑格爾的市民社會概念徹底拉開距離,擁有自己的資本主義概念。
黑格爾邏輯學讀后感篇十四
一方面,我是一個文藝的理想主義者。愿意和熱愛閱讀的朋友一起聊天;喜歡沉浸在書本里和電腦屏幕前閱讀或寫作;喜歡在家里、咖啡館、在好朋友圈子里開玩笑,甚至大聲聊天。
另一方面,我又是一個務實主義者(要為物質發(fā)愁,要考慮如何能過得更好),并且“務實”在不斷饞食我的文藝情懷,也不知何時兩者才能達到一種平衡。因此我想人永遠不能完美的讓兩者達到和諧與平衡,故也許只有兩類人,一種就是務實主義遠占上風的大多數,另一種才是理想遠大于務實的小部分人。
去年我在北京組織讀書會時認識了同道讀書會的創(chuàng)辦人,并且去參加了同道舉辦的幾期哲學讀書會。創(chuàng)辦人30多歲,堅持這件事很多年了,我想做這件事是沒什么收益的,為了自己的理想,有些人就是不被世俗拉攏過去——我想他就是理想大于務實的那少部分人,我敬佩他。
理想主義者并不都是如此,只不過有些還在爬山的路上,而有些已經到了半山腰——比如那些偉大的創(chuàng)業(yè)者們(而不是創(chuàng)業(yè)投機分子)——他們的產品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我不屑那些時代的投機分子,他們是這個時代的噪音,一直存在但又無關緊要。盡管我們都只是時代洪流里無關緊要的一滴水。
這本書只有100多頁,但內容清晰簡單,是邏輯學入門的一本好書。我讀了兩遍《簡單的邏輯學》,并嘗試去記住書中的內容。邏輯知識在我們的教育里是缺失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們精通算數,幾何證明題,也知道什么是否命題或逆否命題,但你知道,我們在學習那些東西的時候,根本不會去和邏輯知識放在一起理解。書本和實踐的分離不知道從什么時候就開始了,我們閱讀,但只限于考試——從書本里來,到試卷上的答案里去——好的成績得到獎賞,壞的成績被懲罰,循環(huán)往復而已。
邏輯學和數學是原理性的學科,再加上哲學,除此以外的學科都是假設,等待被證偽。這本書介紹了邏輯學的原理和表現形式,也介紹了非邏輯學的根源和表現形式。如實相告,原理性的書籍必然不像小說那么生動有趣,但耐心讀完,對邏輯學的深入了解將會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這個時代鼓勵淺嘗輒止和碎片知識,到處都是打著邏輯學旗號的事物,用戶價值是其變現的商業(yè)手段?!坝脩簟笔侨?,但其實只是商業(yè)談判桌上的籌碼和數字。這里也許能夠理解“我們只是時代洪流里無關緊要的一滴水”這句話的含義。商業(yè)社會加重了這種非人性,我不知道這種情況能夠維持多久。
這是個很大的話題,以我的學識根本無法解答,我能做的只是不斷正確地學習,去接近真實,努力給自己一個答案。
關于讀書,我有很多新看法——這得益于我前兩年組織讀書會的經驗。讀得越多,就越知道如何讀書。對一個問題思考的越多,就會越接近真實情況。只有實踐而沒有思考,則無異于機器;只有思考而不去實踐,那就是空想家。經驗能夠給你提供思考的原料,而思考和總結能夠指導你如何尋找更好的原料去充實自己的理論。這是一個動態(tài)的循環(huán),但循環(huán)的圈子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接近真實。
我們尊重年齡大的長輩,主要是因為他們的經驗比我們豐富,而不是他們的白發(fā)和皺紋。這樣來看,我們其實尊重的是經驗比我們豐富的人,年長只是一個必要條件罷了。因此你也就能知道,不是所有年長的人都值得尊重(當然如果你只是被傳統道德所約束的話,就另當別論),倚老賣老的老人,不講道理的老人比比皆是,并不值得尊重。我想這是符合邏輯的。
有很多事情值得我們再次去思考,約定俗成的事情并不必然都是正確而適當的。傳統和權威也需要時不時被質疑。所以我覺得邏輯學的學習是通往獨立思考的必經之路。
邏輯似乎代表著理性,但人永遠脫離不開情感動物的牽絆,所以不要刻意將二者劃分開來。發(fā)現你自己,聆聽你內心獨立發(fā)出的聲音,而不是外界的噪音。這也許就是最大的邏輯。
黑格爾邏輯學讀后感篇十五
二、收獲和感悟。
一是以人為本.作者介紹哲學是對人生的系統的反思的思想.這和以往接觸的哲學不同,以往學習的哲學中,強調物質和意識的關系等問題,過于抽象,很難和個人生活聯系起來,并和自己的人生意義聯系起來.而從對人生的系統反思這個角度出發(fā),讓我們對哲學的功用和意義有了深刻的了解.特別是對人的四種境界的劃分,讓我們對哲學的妙用有了更清楚的認識.
二是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做過人生的反思和總結.如年末,對自己一年的生活、經歷的事情、閱讀的書籍等等進行總結.發(fā)現其中的問題,進行下一步的計劃,但很多這種反思總結中,多數流于流水賬,對為啥這樣做?這樣做是受何種觀念影響?這種觀念從何而來?都知之甚少.
三是發(fā)現每個人受固有環(huán)境和社會流行觀念的影響巨大.例如中國農業(yè)社會的特點,讓中國人喜愛直覺思維,比如我們的繪畫、我們的音樂、書法,都是世界直接形式的模仿.思想中的中庸,否極泰來等觀念,都和中國農業(yè)社會的生活方式有緊密聯系.
四是如何改變自己的觀念,這里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格物致知,就是每天學習新的知識,一種是領悟,真誠地去做事,達到心和宇宙統一起來,所謂致良知的方法,一種是敬,抱持者對世界的敬愛的態(tài)度,來生活.
例如前一階段看一本書上,一個志愿者到利比亞去工作,通過其工作經歷,他人生的觀念發(fā)生很大的變化,已經不局限于單純的原來,醫(yī)院、家庭兩點一線的生活方式;他在了解這個世界的過程中,觀念已經發(fā)生很大變化.
五是哲學為啥重要.哲學就是通過思維找基本規(guī)律.哲學是最高層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下面還有n層的東西,如基本方法、普遍方法、邏輯、技能等.學習哲學就要以興趣和實用為導向,定下你的目標,要讓哲學成為你的思考方式,想要讓自己具備觸類旁通、解決問題、正確決策、創(chuàng)新等重要能力,非讀哲學不可.
例如,我們學習數學就知道,數字是一種抽象,函數是對數學規(guī)律的抽象,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建立數學模型,這是另一層次的抽象,在此基礎上,還有數學哲學和系統動力論,是對數學的更高層次的抽象.
七是學習哲學的方法。
認識哲學,了解哲學,懂得哲學的體系和邏輯原理,并將這一原理運用到實際的思考之中.學習哲學需要技能+意識+學習材料.如批判性思維是意識的儲備,可以幫助你迸發(fā)學習熱情,形式邏輯是技能的儲備.
三、精華摘錄。
p6中國哲學的價值在于,成為圣人,圣人的最高成就是個人與宇宙的同一;
忠,肯定方面是指己之所欲亦施于人;否定方面是指,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命,是指承認世界本來存在的必然性,對于外在的成敗也就無所縈懷;
p47孔子三十而立,是指他這時候懂得了禮,言行都很得當;四十而不惑,是指他這時候已成為知者,50,60而知天命,是指認識到超道德的價值.
p82惠施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發(fā)現了超乎形象的世界;
p103獲得幸福的方法莊子,自由發(fā)展我們的自然本性,可以使我們得到一種相對幸福;
圣人由于對萬物自然本性有理解,他的心就不受世界變化的影響.用這種方法,他就不依賴外在事物,因而他的幸福也就不受外界事物的限制;可以說已經得到絕對幸福.
p222新道家.圣人高度理解萬物之性,所以他的心不受萬物變化的影響.他以理化情。
p232佛學的一般概念,宇宙的心的概念,和形上學的負的方法;
覺悟的確切意義.是指個人與宇宙的心的統一,或者說與所謂的佛性的同一;
中道宗的方法,所謂二諦義.第一層次,普通人以萬物為實有,而不知無.第二層次,說萬物是有,但是說萬物是無也是片面的;事實上,有就是無;應當說不片面的中道,在于理解萬物非有非無;第四層次,中道在于不片面,意味著進行區(qū)別,而一切區(qū)別的本身就是片面的.
這個否定一切,就可以達到莊子哲學中的坐忘,佛家稱之為涅槃;
涵養(yǎng)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
廊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
哲學的推理,形上學的推理,其出發(fā)點是經驗中有某事物存在.
哲學史對于人生有系統的反思的思想,由于他的反思的性質,它最終必須思想從邏輯上說不可能成為思想的對象的“某物”
人生的境界.可以概括為四個,自然境界.一個人做事,可能只是順著他的本能或其他社會的風俗習慣.、功利境界.一個人可能意識到他自己,為自己而做各種事.
道德境界.還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會的存在,踏實社會的一員.有這種覺解,他就為社會的利益做各種事情;天地境界.可能了解到超乎社會整體之上,還有一個更大的整體即宇宙.
四、哲學入門書籍推薦。
1.反哲學入門。
2.思想的力量。
3.西方哲學簡史。
4.大問題。
5.你的第一本哲學書。
6.哲學的慰藉。
7.哲學淺說。
8.我的半生傳奇蔡志忠。
9.牛津大學哲學入門。
10.康德哲學講演錄。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6800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