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繪本大班教案范文(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1 05:11:06
幼兒繪本大班教案范文(19篇)
時間:2023-12-01 05:11:06     小編:琉璃

制定教案時,我們可以借鑒一些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和教學模式,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那么我們該如何編寫一份高質量的教案呢?首先,我們需要明確教學目標,并根據學生的學情和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其次,我們要注意教學步驟的安排,合理組織教學內容,確保教學流暢。此外,教案中的學具和教具的選擇也非常重要,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來確定使用何種教具,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這些教案范例展示了不同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中的巧妙思路和創(chuàng)新點。

幼兒繪本大班教案篇一

1.初步感知記日記的基本要素。

這篇日記是蚯蚓什么時候寫的?

有誰?在哪兒?干什么?

蜘蛛學會鉆地了嗎?從哪里發(fā)現的?

接下來蚯蚓又會記錄什么事情?看表情猜測并聽錄音驗證。

到底發(fā)生什么事了?如果你碰到蚯蚓會害怕嗎?蚯蚓看到大家四散跑走,會說些什么?

xx月xx日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聽音樂猜想。

蚯蚓會怎么跳舞呢?為什么蚯蚓只能這樣跳舞?

一起看看、說說蚯蚓到底是怎樣跳舞的。

你們覺得蚯蚓說的是事實嗎?為什么媽媽還要批評蚯蚓?這時蚯蚓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呢?

2.梳理歸納,鞏固理解日記的基本要素。

師幼共同梳理繪本中日記主要內容,到底什么是日記?

三、拓展幼兒思維,嘗試續(xù)寫日記。

如果今天請大家寫一篇日記,你想寫些什么內容?

幼兒繪本大班教案篇二

《鱘鱘回家了》講述的是一個關于保護水資源的故事,通過繪本故事導入,讓幼兒了解長江水污染對中華鱘、江豚等魚類的危害,知道水源對我們大家的重要,從而啟發(fā)幼兒探索水變清的方法。幼兒在進行實驗操作時,對材料進行了充分的探索,通過教師引導認識材料、觀看材料、分析材料到操作材料,幼兒在觀察和記錄當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增強了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使幼兒明白人類發(fā)展活動必須是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才有青山綠水,美麗家園。

幼兒繪本大班教案篇三

1、嘗試用不同的閱讀方式——自主閱讀和集體閱讀,了解圖畫書1-5頁內容。

2、在教師的引導下,會通過觀察圖畫書中主角的動作、畫面符號、柵欄變化等關鍵信息進一步理解圖畫書1-5頁內容。

閱讀策略的自主形成。

物質準備:人手一本圖畫書《熊小弟的柵欄》、關于圖畫書的課件。

經驗準備:了解測量的基本方法。

一、導入,觀看封面,進行故事猜想,產生閱讀興趣。

1、仔細觀察封面,猜一猜,這是一個關于“誰”的故事?

2、“柵欄”昰什么意思?

二、幼兒人手一本圖畫書自主閱讀1—5頁,初步了解故事內容,教師進行指導。

1、提醒幼兒正確的看書方法,仔細地觀察畫面內容,并嘗試用語言將故事內容進行闡述。

——誰來說一說我們有哪些看書的好方法。

——仔細觀察畫面,把你看到的內容,嘗試著用完整的句子說出來。

2、請幼兒交流分享自己看到的故事內容。

——故事里發(fā)生了什么事?

——熊小弟種的胡蘿卜被誰拔走了?

——蘿卜被拔后,熊小弟做了什么?

——熊小弟調整柵欄后,柵欄有什么變化?

三、教師和幼兒集體閱讀1-5頁,幫助幼兒觀察畫面中主角的關鍵動作、畫面的關鍵事物等細節(jié)內容,進一步充分理解故事內容。

1、理解圖畫書中的符號:三個圈、問號在這本圖書中分別表示什么意思。(p1-3)。

(1)理解第一頁。

——他手里抱著什么?他可能要做什么?(這個地方就是你看到的關鍵的地方!)。

——熊小弟這樣做昰為了什么?你從畫面的哪個地方看出來的?

——這里的三個圈符號表示什么意思?

(2)理解第二頁。

——熊小弟在想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問號在這里表示什么意思?

(3)理解第三頁。

——熊小弟在想什么?從哪里看出來的?

——它想象中的柵欄與現實中的柵欄相比,有什么變化?每個木樁的高度一樣嗎?

2、抓住主角的關鍵動作、圖畫書中的關鍵事物,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p4-5)。

——揭曉謎底,出示第五頁,對比第一頁和第五頁柵欄的變化,請幼兒仔細觀察后說出自己觀察的結果。

3、教師總結閱讀策略:原來我們每一頁的畫面中都藏著巨大的秘密,圖畫書中的各種符號,主角的動作、神態(tài),畫面上任何細節(jié)的地方,都有可能是提醒我們的關鍵信息,仔細地觀察,不放過任何一個關鍵的地方,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一本書里的故事。

四、結尾,根據關鍵信息,猜想故事的后續(xù)發(fā)展。

——這一次柵欄發(fā)生變化后,它會保護好胡蘿卜嗎?為什么?

——想一想,接下來他可能怎樣變化柵欄?

通過本次活動,我真正體會到了教師的引導與退位對幼兒核心經驗獲得的重要性,在幼兒一遍又一遍的翻看故事書的同時,教師更加需要做的是讓幼兒產生的疑問,順著疑問,讓幼兒自主調整自身的閱讀策略,從而從書中獲取大量關鍵信息,以獲得對故事書更好的理解。

幼兒繪本大班教案篇四

(二)嗯,手小小的,臉小小的,腳丫小小的,身體小小的。但我們今天的這個小朋友卻有點特殊,我么一起來看,貝琳達小朋友。

二、播放ppt。

(二)播放至第8頁,提問: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腳丫有些什么好處以及不好的地方呢?

(四)播放至第20頁,提問:貝琳達最后成為了芭蕾舞者,牛老師為什么覺得可惜呢?

幼兒繪本大班教案篇五

2、出示電子書封面。

師: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本書的封面吧?有誰認識題目上的字?(長大是怎么一回事)長大是怎么一回事呢?你覺得這本書說的是誰長大的故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王曉明叔叔給小朋友寫的非常有趣的故事吧。

小結:這本書講述了兩個故事,一個是植物的成長過程,一個是人類的成長過程。

二、完整欣賞欣賞閱讀。

1、師播放電子書,幼兒進行完整的閱讀繪本。

2、小朋友來說說你看到的植物、人物它們生長的過程是怎么樣的。

3、分析植物的樹枝過程。

圖4:種子要再什么地方才可以生長?(泥土里)。

圖6:種子需要什么才能長大?(養(yǎng)料、陽光、水)。

圖8:種子長大會慢慢的長出葉子。

圖10:長出了葉子變成了一顆小樹。

圖12、14:小樹開花了會怎么樣?(花會變成果實)。

圖16、18:果實成熟了會會慢慢的掉下來,然后被小動物吃掉,變成小動物身體的一部分。

圖20、22:、24到了秋天和冬天小樹怎么樣?(樹葉變黃、落下,樹枝變得光禿禿。)。

圖26、28、30到來明年春天,小樹又會怎么樣了呢?(再次長出綠色的樹葉,再開花和結果,不斷的循環(huán)。)。

4、分析人類的生長過程。

圖5:小朋友在干什么?(在吃飯,吃了飯就會長高長大)。

圖7、9、11:小女孩長大了會做什么?(長大了會跳繩、澆水、)。

圖13:小女孩變成了什么?(變成了小姑娘)。

圖15:小姑娘成了什么?(小姑娘成了年輕的媽媽,有了自己的孩子)。

教師播放電子書28――38,畫面上的三個人時誰,她們是什么關系?(引導幼兒發(fā)現人物之間的關系:外婆、媽媽和女兒,理解每一頁上出現的人物身份)。

5、人類和植物的生長是相似的。

小結:植物是從一顆小種子慢慢的變成了一顆大樹,而且還開花結果,到了秋天和冬天果實和樹葉就會慢慢的掉落。到了第二年它又會慢慢的長出茂盛的枝葉和果實。而人類也像植物一樣,從一個小朋友慢慢的長大之后變成一個小姑娘,然后又變成一個年輕媽媽,在循環(huán)的變成外婆、媽媽、和女兒。

三、王曉明叔叔寫的這個故事中,你聽到了什么?

誰來把你看到的說給大家聽聽。

人類一代捕育一代,就好比小樹吸收養(yǎng)料,就好比小樹吸收養(yǎng)料,變成大叔,結出果子,果子、葉子再變成養(yǎng)料供給樹的成長。

四、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

下課后老師會把《長大是怎么一回事》的圖書放在圖書角,小朋友可以到圖書角去看看。

幼兒繪本大班教案篇六

1.能運用觀察、猜測、討論等方法閱讀繪本,理解繪本中蚯蚓在不同時間發(fā)生的事情。

2.從閱讀繪本中了解日記的基本表現形式,嘗試運用繪畫形式來續(xù)寫日記,并能大膽而連貫地講述所續(xù)寫日記的內容。

3.體驗閱讀和續(xù)寫日記的樂趣。

幼兒繪本大班教案篇七

它倆互相幫助、互相配合,愉快地生活著,它們自己覺得它們很般配,簡直是天生一對。

第九、十副:聽到了鱷魚們的議論,他們的心情怎樣?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第十一副:聽到救命的聲音,它們是怎樣去火場的?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

第十三副:長頸鹿的姿勢像什么?

第十四副:幫助長頸鹿一起喊鱷魚,讓他快跳下來。

第十五副:當鱷魚跳進長頸鹿的懷抱的時候,會說些什么呢?

第十六副:結尾。

三、整體感知內容,進行提問。

(1)除了奇特,這還是一對怎樣的愛人?你從哪里知道的?

四、完整配樂有感情講述繪本,進一步感受長頸鹿和鱷魚這對愛人之間平等、細膩、和諧的愛。

你們認為他們幸福嗎?原來奇特的愛人也可以幸福的生活。讓我們一起再來回顧一下這對奇特、幸福愛人的故事――天生一對。

五、結束活動。

對于鱷魚和長頸鹿這對愛人,你們還想送上什么樣的祝福?

幼兒繪本大班教案篇八

一、出示繪本,引發(fā)幼兒閱讀興趣。

第一次活動的時候,當老師說到有一本有趣的書時,幼兒都以為還是《鳥窩里的樹》,所以當出示繪本的時候幼兒還沒完全能反應過來是一本新的書,直到把書發(fā)到幼兒跟前了,幼兒有點愣愣的。

二、自由閱讀。

1、提出閱讀的要求。

2、播放音樂,幼兒自由閱讀。

圖為幼兒自由閱讀。

這一部分的孩子相對來說比較調皮一些,所以當這些孩子進行自由閱讀的時候,不少孩子會大聲的把自己看到的畫面說出來,互相影響,變成有點幼兒互相討論,老師巡回引導,引導幼兒基本上都能說出圖中的重點來,有的小朋友說:“我看到了一個種子,還有小朋友在吃飯”等等。這個環(huán)節(jié)幼兒觀察得還算仔細。

引導幼兒交流看到的內容。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里引導幼兒積極發(fā)言,因為每次幼兒說出小樹的畫面教師就會相對應的貼出小了圖,引起了幼兒很大的興趣,但是說的過程中教師發(fā)現,幼兒觀察比較多的,比較感興趣的還是人物,一直會說看到小朋友干什么,很少去關注到小樹。

三、出示課件,引出主題。

提出問題,引導幼兒發(fā)現《長大是怎么一回事》說的就是小樹的成長過程。

出示課件以后幼兒馬上很熱心的為小鳥們解答,在幼兒回答問題的過程教師發(fā)現,幼兒不能總結出這本書就是在說小樹是怎么長大的,但是幼兒會無意識的看著黑板上的小圖來回答問題,所以教師只能幫幼兒點出:唉,為什么你們一直看著這些圖,是不是這本書里面說的就是小樹是怎么長大的呢,這時候幼兒才反應過來。

四、師幼共閱繪本p1―29,理解畫面內容。

1、仔細閱讀第一頁,通過提問引導幼兒了解小樹過程。在師幼共同閱讀的過程中,將小樹成長完整化。

師幼共同閱讀中,引導幼兒積極地發(fā)言,認真地觀察繪本,但是教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忘記了把幼兒沒有說出的小樹成長階段完整化,變成在閱讀完以后沒辦法馬上互動環(huán)節(jié),還要花費時間重新解釋一遍。

2、互動環(huán)節(jié)。

五、幼兒操作,師幼共同復述繪本p1-291.

1、請幼兒將小樹成長的過程按順序排放正確。

2.師幼一起檢查,共同復述繪本p1-29。請幼兒上來把擺在黑板上的小圖按順序排放整齊。與幼兒一起檢查作為這個環(huán)節(jié)孩子還是比較感興趣的,都非常積極地舉手來參與,沒有上來動手操作的孩子甚至會著急的提醒操作的兩位孩子。完整的情況非常好。師幼共同檢查的時候幼兒基本也能跟著教師一起閱讀,但是教師一開始還是把小朋友給摻和進來,這個環(huán)節(jié)只是復述小樹的成長過程就好了,突出教學重點。

六、播放音樂,師幼共同閱讀繪本剩余部分。

“春天來了,夏天來了,小樹變成了大樹,又結了好多果子。怎么回事?果子不是掉光了嗎?怎么又有啦?答案就在書里,請小朋友們翻開p30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氛圍很好,配合上音樂,幼兒也都非常配合的翻閱,嘴巴輕輕的跟著教師一起閱讀。

幼兒繪本大班教案篇九

2、讀著故事,老師想起了我小時侯的故事。你想到你小時侯的事情了嗎?和大家來說說看。

3、今天我們一邊看圖畫一邊讀書,有時候還猜一猜、說一說、演一演。我們認識了可愛的小老鼠,他的漫長一夜讓我們想起自己的故事!

幼兒繪本大班教案篇十

1、積極閱讀、仔細觀察,感受畫面和音樂所呈現的優(yōu)美意境。

2、能從畫面前后的關聯、變化中合理想象畫面內容,大膽講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ppt課件,幼兒人手一冊繪本,音樂《黃雨傘和雨滴》《朋友》,小黃傘、小藍傘各一。

一、導入。

1、出示繪本,請小朋友一起看封面,說說從封面上看到了什么?感覺這本書會講關于誰的故事。

2、介紹繪本——《黃雨傘》。

(繪本的封面給閱讀者提供了豐富的信息,灰蒙蒙的天空、灰蒙蒙的背景,在灰色的背景中有一把鮮艷的黃雨傘顯得十分醒目,簡潔的封面奠定了整本書畫面的風格和基調。畫面中間淡淡的灰色,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那是一條雨中的小路。一幅簡簡單單的畫面,足以讓孩子馳騁想象,感受繪本的風格與特色。)。

二、集體閱讀扉頁及前兩頁。

1、閱讀扉頁:說說看到了什么?猜一猜這個打黃雨傘的是誰?

2、播放音樂《黃雨傘和雨滴》,閱讀第一頁:聽著音樂,你在畫面中仿佛看到了什么?

3、播放音樂《朋友》,閱讀第二頁:畫面有什么變化?提供小傘道具,請小朋友想象并嘗試表演兩個朋友見面的情景。

(對這兩個畫面的閱讀,我采用的是讓幼兒靜靜聆聽與畫面極其相配的音樂,在音樂中想象畫面,讓音樂幫助延展畫面的內容。這樣,相對于整本書來說最為簡單的兩幅畫面,沒有讓幼兒在閱讀時匆匆而過。我覺得,這種停留對于孩子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舒緩的音樂放慢了閱讀的節(jié)奏,也讓孩子的心靈隨著音樂安靜下來,進入了邊看邊想的境界,進入了與《黃雨傘》契合的閱讀狀態(tài),更為幼兒閱讀后續(xù)畫面做好了心理上和閱讀技巧上的鋪墊。)。

三、幼兒自由閱讀圖書。

1、幼兒自由翻看書本,鼓勵幼兒如果看懂了,可以小聲地說一說看到的內容。

2、分享交流:發(fā)現小朋友撐著小雨傘經過了哪些地方,有什么發(fā)現。

3、提問:那你最喜歡小雨傘經過什么地方呢?(幫助孩子大膽表達自己對畫面的感覺,嘗試用藝術的語言表達閱讀到的感受。)。

(行走是有節(jié)奏的,閱讀也是有節(jié)律的。孩子們閱讀了前兩幅畫面后,急切地想要了解后面的內容,我及時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讓他們自由地翻閱圖書,有效地運用前閱讀的經驗,去捕捉前后畫面之間的關系,嘗試完整欣賞圖書。以“你發(fā)現小朋友撐著小雨傘經過了哪些地方”,幫助幼兒融會貫通所有的畫面,并把在自由閱讀中獲得的零散的、片段的信息有機地整合起來,融合成孩子們自己的故事。在基本熟悉整本書畫面的基礎上,借助“那你最喜歡小雨傘經過什么地方呢”,引導孩子們交流、分享對畫面細節(jié)的把握、對美的感受……)。

四、感受繪本《黃雨傘》的特別之處。

1、提問:你覺得這本書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2、小結:這本書只有畫面沒有文字,這樣的書叫無字書。畫家把所有的故事都藏在畫里面,讓每個看書的人自己來編故事,有的地方和別人差不多,有的地方可以有自己特別的理解。

(在孩子們閱讀了《黃雨傘》后,我想他們所得到的應該是心靈的自由。一本可以由自己來編故事的書,一本可以按自己的方式來連接的書,構成了孩子心中自己的書。面對這樣的書,孩子會有很多快樂的表達。)。

五、整體閱讀圖書。

1、播放課件,整體閱讀。

2、請幼兒說說自己喜歡這本書的理由。

3、給幼兒介紹書的作者和音樂家,鼓勵幼兒以后再來欣賞這本書和書中的音樂。

(我們把圖書制作成了自動播放的圖畫書,在閱讀的最后呈現給孩子。伴隨著輕快的主題曲,孩子們再次完整地欣賞畫面、自由地串接一幅幅場景,合成美麗的故事。對孩子來說,這樣的閱讀是來自心靈需求的閱讀,是有利于其身心成長的快樂閱讀。)。

幼兒繪本大班教案篇十一

繪本是幼兒比較喜歡的一種閱讀方式,在繪本閱讀的過程中,幼兒可以展開自己的想象,欣賞并感受繪本中那些優(yōu)美的故事情節(jié)以及美麗的圖畫。繪本《大衛(wèi),不可以》是作者香農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向大家講述了一個讓大人又頭痛有喜愛的男孩子,正如大家所說,每一個看過《大衛(wèi),不可以》的孩子都非常喜歡他,這個天真無邪、把家里搞得一團糟的小男孩,讓他們覺得又開心又釋懷,世界上哪一個孩子不渴望像大衛(wèi)一樣隨心所欲地在墻壁上亂寫亂畫、把浴室變成一個沼澤地、頭戴鐵鍋敲得叮當亂響……所以我想將這個可愛的男孩介紹個我們班的小朋友。

1.欣賞繪本夸張的畫面,能根據畫面人物和情節(jié)大膽講述自己看到或者猜測到的內容。

2.嘗試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大膽想象、表達故事繪本,并知道哪些事情不能做。

3.感受繪本故事幽默詼諧的風格,體驗媽媽對自己的關心與濃濃的愛。

《大衛(wèi),不可以》課件活動過程:

1.出示封面,引發(fā)幼兒思考:

這是誰?她在干什么?在什么時候會做出這樣的動作?她在跟誰生氣,為什么?

2.引導幼兒觀察理解繪本內容,嘗試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大膽想象、表達繪本故事,知道生活中那些事情不可以做。

(1)第一幅圖:

(3)第三幅圖:

誰能來說說大衛(wèi)是怎么洗澡的?你們洗澡時像大衛(wèi)這樣嗎?如果是你這樣洗澡,你們的媽媽會怎么說?那你覺得大衛(wèi)的媽媽會怎么樣說大衛(wèi)。

(4)第四幅圖:

幼兒繪本大班教案篇十二

1.“這是一本關于小樹長大的書,其實每種生命都有自己的成長過程,就好像我手里的這個鴨蛋,現在讓我們一起寫一本小鴨子長大的書吧?”

2.出示記錄,請幼兒在接下來的時間里繼續(xù)觀察小鴨子是怎么長大的。這節(jié)課總的來說到最后幼兒都能夠掌握了小樹的成長過程,知道每種生物都有自己的成長過程,但是整節(jié)課的過程中還是稍顯沉悶,一半因為選材原因,這本書里德內容大多為科學性的知識,幼兒相對來說,跟有故事情節(jié)的繪本對比的話,幼兒的興致就沒有那么的濃厚了,但是因為課中增加了小鳥來信,為小鳥整理圖片,增加了一些趣味性,而且再最后的眼伸環(huán)節(jié)里,結合了幼兒近期較為感興趣的小鴨子,使這節(jié)課有了個推向__的結尾。

幼兒繪本大班教案篇十三

1、引導幼兒閱讀圖書,要求幼兒能根據畫面講述圖片內容。

2、了解人類及自然界中常見動植物的生長過程。

3、培養(yǎng)幼兒閱讀興趣。

電子書。

1、教師出示電子書生命圈一頁,請幼兒觀察圖上有什么,并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

師:小朋友仔細看看,圖上畫了些什么?

2、出示電子書封面。

師: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本書的封面吧?有誰認識題目上的字?(長大是怎么一回事)長大是怎么一回事呢?你覺得這本書說的是誰長大的故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王曉明叔叔給小朋友寫的非常有趣的故事吧。

小結:這本書講述了兩個故事,一個是植物的成長過程,一個是人類的成長過程。

1、師播放電子書,幼兒進行完整的閱讀繪本。

2、小朋友來說說你看到的植物、人物它們生長的過程是怎么樣的。

3、分析植物的樹枝過程。

圖4:種子要再什么地方才可以生長?(泥土里)。

圖6:種子需要什么才能長大?(養(yǎng)料、陽光、水)。

圖8:種子長大會慢慢的長出葉子。

圖10:長出了葉子變成了一顆小樹。

圖12、14:小樹開花了會怎么樣?(花會變成果實)。

圖16、18:果實成熟了會會慢慢的掉下來,然后被小動物吃掉,變成小動物身體的一部分。

圖20、22:、24到了秋天和冬天小樹怎么樣?(樹葉變黃、落下,樹枝變得光禿禿。)。

圖26、28、30到來明年春天,小樹又會怎么樣了呢?(再次長出綠色的樹葉,再開花和結果,不斷的循環(huán)。)。

4、分析人類的生長過程。

圖5:小朋友在干什么?(在吃飯,吃了飯就會長高長大)。

圖7、9、11:小女孩長大了會做什么?(長大了會跳繩、澆水、)。

圖13:小女孩變成了什么?(變成了小姑娘)。

圖15:小姑娘成了什么?(小姑娘成了年輕的媽媽,有了自己的孩子)。

教師播放電子書28——38,畫面上的三個人時誰,她們是什么關系?(引導幼兒發(fā)現人物之間的關系:外婆、媽媽和女兒,理解每一頁上出現的人物身份)。

5、人類和植物的生長是相似的。

小結:植物是從一顆小種子慢慢的變成了一顆大樹,而且還開花結果,到了秋天和冬天果實和樹葉就會慢慢的掉落。到了第二年它又會慢慢的長出茂盛的枝葉和果實。而人類也像植物一樣,從一個小朋友慢慢的長大之后變成一個小姑娘,然后又變成一個年輕媽媽,在循環(huán)的變成外婆、媽媽、和女兒。

誰來把你看到的說給大家聽聽。

人類一代捕育一代,就好比小樹吸收養(yǎng)料,就好比小樹吸收養(yǎng)料,變成大叔,結出果子,果子、葉子再變成養(yǎng)料供給樹的成長。

下課后老師會把《長大是怎么一回事》的圖書放在圖書角,小朋友可以到圖書角去看看。

幼兒繪本大班教案篇十四

1、理解故事情節(jié),能用適當的語言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感受故事中彩虹色的花與他人分享快樂,盡力幫助他人的美好情感。

3、懂得樂于助人是一種永恒的美,并愿意這么做。

1、《彩虹色的花》教學課件;

2、與作品基調相匹配的音樂;

3、圖片。

(一)通過圖片對比,激發(fā)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1、教師:原野上,有一朵非常美麗的花,你們覺得它美嗎?美在哪呢?(出示美麗的花,引導幼兒說出花是七彩的,就像天空中的彩虹)。

2、教師:可是,這朵美麗的花最后卻枯萎凋零變成了這樣(出示枯萎凋零的花),這是為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到故事中去尋找答案吧!

(指導策略:興趣是激發(fā)幼兒主動學習的最佳途徑,通過圖片對比,調動幼兒的好奇心,同時設置了懸念,讓幼兒帶著疑問來傾聽故事,出示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花的圖片還起到了前后呼應的作用。)。

(二)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幻燈片1)引出故事題目《彩虹色的花》。

3、幫助螞蟻。(幻燈片3)教師:瞧,誰來了?小螞蟻現在要去奶奶家,可是怎么才能過原野中間的水洼呢?幼兒猜測交流。(幻燈片4)教師:原來彩虹色的花用一片花瓣當小船,幫助小螞蟻成功劃過了水洼。

5、幫助老鼠、鳥媽媽、刺猬。(幻燈片7-9)教師:還有哪些小動物得到了彩虹色的花的幫助?他們請彩虹色的花幫的什么忙?幼兒自由觀察交流。

8、教師提問:它們的心里為什么會覺得漸漸溫暖起來呢?幼兒述說。

9、教師小結:原來大家都想起了彩虹色的花曾經給過自己的幫助,樂于助人不僅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而且還能給人留下美好的記憶。

(指導策略:本環(huán)節(jié)前半部分采用的是分段講述故事,引導幼兒觀察猜測彩虹色的花與他人分享快樂的過程,在幼兒熟悉了故事的基礎上,再通過自主觀察交流,讓幼兒在層層遞進中進一步理解故事情節(jié),感受故事內容,較好地體現了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同時,在傾聽故事時,背景音樂的運用較好地渲染了氣氛,很多幼兒都沉浸在對彩虹色的花逝去的感傷中,情感體驗非常到位。)。

(三)通過討論,引導幼兒遷移情感和擴展經驗。

1、師提問:小朋友,在生活中你幫助過別人嗎?怎么幫的呢?幼兒討論交流。

2、師小結:我們小朋友在生活中也要互幫互助,這樣別人就會感謝你,同時還會記住你對他的幫助的。

3、師:其實在我們的身邊還有許許多多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的人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出示圖片)醫(yī)生——救死扶傷,幫助病人看病老師——孜孜不倦,幫助我們學習更多的本領警察——兢兢業(yè)業(yè),幫助我們抓壞人(指導策略:在孩子們懂得了彩虹色的花對別人的幫助后,進一步遷移幼兒的情感經驗,讓幼兒說一說自己在現實生活中對別人的幫助,從而明白樂于助人是一種永恒的美,最后的欣賞圖片則是幼兒情感的升華,使其知道我們的身邊還存在許許多多這樣愛幫助別人的人。)。

幼兒繪本大班教案篇十五

了解畫面特殊的設計及繪本中明暗兩條線索,理解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

能根據畫面中人物的表情,猜測內心活動并用適當的語言表述。

懂得要珍惜現在擁有的東西。

重點:根據人物表情猜測內心活動。

難點:根據繪本中明暗兩條線索,理解故事內容。

1、《獾的美餐》ppt、音頻。

2、圖書《獾的美餐》每人一本。

1、引出課題,閱讀封面。

(1)、封面上有誰?它是什么表情?這表情表示什么意思?

(2)、角后面的小動物又是什么表情?它們和獾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此環(huán)節(jié)通過閱讀封面猜測動物之間的關系,從而激發(fā)幼兒對這本書的閱讀興趣,為下面閱讀圖書做鋪墊。)。

2、共同閱讀。

ppt2誰來說一說這幅畫?

ppt3獾遇到了誰?它們分別是什么表情?獾頭上的三個小點是什么意思?

師小結這幅畫的內容。

ppt4獾抓到鼴鼠了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獾和鼴鼠身邊的長弧線表示什么意思?

小結:這些線條叫效果線,可以表示心情、動作、聲音,你們畫畫時也可以用上效果線,這些線條會讓你們的畫更精彩。

ppt5鼴鼠哪里去了?同時獾又在做什么呢?

師小結:這一頁和我們以前看的書有什么不一樣?左上角好像有書角卷起來了,這叫卷頁,其實這里有兩個故事,一個大故事,一個小故事,兩個故事正同時發(fā)生??炊诉@些,那下面的故事就要請小朋友自己來說說了,講的時候要把大圖和小圖的事情都講出來。

(此環(huán)節(jié)通過教師和幼兒的共同閱讀,讓幼兒了解了故事的開始,以及看繪本中明暗兩條線索的的方法,為下面幼兒的自主閱讀做準備。)。

3、幼兒自主閱讀圖書,并和同伴說一說圖書內容。

那么獾到底有沒有抓住老鼠呢?幼兒自主閱讀圖書p12——————p31。

(1)、大圖中尼看到了獾又遇到了哪些動物?它們之間發(fā)生了哪些事情?

(2)、那小圖里邊又同時在發(fā)生著什么事呢?

(3)、最后一頁的小動物在干嘛呢?它們嘴邊的.小短線表示什么意思?

師小結:獾后來遇到了老鼠、兔子和馬,它想吃它們結果都被它們機智的逃脫了,最后反而被馬踢回到了自己的洞里,可是洞里的美食不見了,獾這才傻了,后悔了。

(此環(huán)節(jié)通過幼兒在自主閱讀中的觀察,猜想和講述,理解了故事的大概內容,在和同伴老師的交流中,學習到了怎么樣看明暗兩條線索的故事內容,給以后閱讀類似的圖書獲得了經驗。)。

4、完整欣賞故事。

(1)、獾吃到美餐了嗎?為什么沒吃到?

(2)、你喜歡獾嗎?為什么?

(此環(huán)節(jié)通過提問提升寓意,讓幼兒懂得珍惜現在擁有的東西和幸福。)。

幼兒繪本大班教案篇十六

1、這么長時間過去了,現在小老鼠該睡著了吧?我們接著往下讀。

2、這次小老鼠有沒有睡著呢?是什么原因呀?

3、聽到“滴答滴答”的聲音,他是怎么做的?

4、他一邊撐傘,一邊又叫了起來:(指名讀)。

“大老鼠,大老鼠!不好了,屋里下雨了!”

5、屋里會下雨嗎?那是什么讓小老鼠覺得屋子里在下雨呢?你們猜那是什么呢?

6、是啊,那是水龍頭滴水的聲音,小老鼠對大老鼠說――(學生齊讀)。

幼兒繪本大班教案篇十七

《非洲的大南瓜》講述了米莉和茉莉通過聽收音機,知道了非洲一些地方正在鬧饑荒,于是就想方設法來幫助他們。最后通過海格特豬圈旁的南瓜苗,引發(fā)了通過燕子的糞便種南瓜籽,從而幫助了非洲一些地方的溫飽問題。讓孩子們深深感受到友誼長在,感受到大家若互相幫助,我們的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通過師生共讀故事,讓學生感受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并為他們之間的友誼而感動,讓愛在孩子的心里慢慢長大。

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5、12汶川大地震時,全世界的人們都伸出友誼之手幫助他們渡過危難,走出困境。在我們的身邊也有一些需要幫助的人,你們幫助過別人或受過別人的幫助嗎?(有,學生發(fā)言。)今天老師要帶著大家一起來看一本書,讀一個故事,一起來體會故事中的友誼。

《非洲的大南瓜》看到這本書你有什么疑問嗎?好,我們就一起跟隨著米莉和茉莉看看吧。

二、講述故事:

1、在今天的交易日里,米莉和茉莉發(fā)現一部愛不釋手的舊收音機,于是他們把收音機買了帶回家,擦去灰塵。

2、打開收音機的開關。米莉和茉莉屏住了呼吸。(他們會聽到什么呢?師生共讀)播音員說;"非洲的一些地方正在鬧饑荒…"舊收音機在一聲霹靂爆響之后,就在也不出聲了。(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畫:小朋友們,如果我們遇到這樣的事你會怎樣做?鼓勵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說一說。我們一起看看他們是如何做的。)。

3、米莉和茉莉發(fā)現,海格特正對著他的一大片小南瓜苗沉思,這些南瓜苗在他的豬圈里悄悄的冒出來了。米莉和茉莉發(fā)現,海格特正對著他的一大片小南瓜苗沉思,這些南瓜苗在他的豬圈里悄悄的冒出來了。(他們會有什么想法呢?)。

4、"海格特,"米莉和茉莉問,"如果用我們的南瓜籽喂鳥,他們的糞便里也會有南瓜籽嗎、南瓜籽也會在春天發(fā)芽嗎?"。

5、"應該是這樣的。"海格特說,"你們認為我在樹下種一些小黑莓怎么樣?"。

6、"海格特,"米莉和茉莉問,"候鳥能把嫩瓜籽帶到非洲去嗎?"。

7、"值得一試。"海格特說,"多妙得主意啊!"(于是他們怎樣做了呢?)。

8、米莉和茉莉對候鳥非常熟悉。秋天,他們喜歡躺在草地上,看著燕子們像溫暖的地方飛去。

9、米莉和茉莉對燕子們說了他們的計劃。燕子們同意了。秋天,按計劃,每只燕子吃了一顆南瓜籽。

10、燕子們盤旋著道別,然后開始了遙遠的非洲之旅。(會有奇跡發(fā)生嗎?學生討論。)。

11、冬天,海格特把就收音機拆開,修好了有裝起來。

12、米莉和茉莉打開收音機。他們在非洲種南瓜籽的計劃實現了嗎?

(師生齊讀)"奇跡發(fā)生了。"播音員說,"非洲有南瓜了!"(此時的心情怎樣?)。

三、課堂寫繪:

1、布置寫繪:

(1)故事講完了,米莉和茉莉樂于助人的品德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有了他們的幫助今后的非洲會是怎樣呢?或者你還想怎樣幫助非洲有難的同胞?把它畫下來。

(2)請小朋友展開豐富的想象去編寫有趣的故事,再把故事配上優(yōu)美的圖畫。拿起你手中的油畫棒和鉛筆,開始吧!

(3)直接用彩筆或油畫棒畫,不要用鉛筆先描。不要怕自己畫的不像,只要你明白自己畫的是什么就行。好,小朋友們,拿起你手中的油畫棒和鉛筆,開始吧!

2、教師巡視:

對想象豐富合理、大膽獨特的2--3名榜樣學生中給予指導。

四、交流展示:

1、抽2-3名榜樣學生上臺講述自己的寫繪,教師進行點評,及時給予肯定與鼓勵。

小朋友們,你們真棒,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畫完了自己的作品。老師剛才看到xxx同學畫的可精彩了,現在我們就請帶著自己的畫上臺給大家講一講自己創(chuàng)作的故事。

你們的心靈多么美好呀!我們真心的祝愿非洲會永遠幸福。

幼兒繪本大班教案篇十八

這是一個由一棵有求必應的蘋果樹和一個貪求不厭的孩子,共同組成的溫馨,又略帶哀傷的動人故事:這是一則令人心醒動容的寓言——在“施”與“受”之間,也在“愛”與“被愛”之間。故事的文字純樸直白,簡潔明了,講述耐人尋味的故事,講述一段深沉的愛,一種無私的給予和奉獻,令人在百讀不厭中細細體味蘊藏其中的愛的哲理,禁不住流下熱淚。

這是一本經典的圖畫書,它以簡單利落的黑白線條勾勒形象,沒有背景,留有很大的空白,給人巨大的想象空間,而文字的布局也富有動感,圖文的配合非常融洽,簡單的.線條,簡單的文字,簡單的故事,卻擄獲了無數讀者的心。

整個活動在感動中結束,大寶說:我想哭了。徐一米說:太感人了……我也在一遍遍的試讀著感動著。

這本書很特別,除了封面是綠色的其余是黑白色,因此引起了幼兒的質疑。

(1)賞讀封面。

讓幼兒說說自己看到封面上畫的是什么?而后猜想故事可能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著嫩嫩的綠色看了之后又什么感覺?小朋友想象力很豐富,能完整的吧封面上的小孩、蘋果、樹編成一件事進行猜測。

(2)觀察環(huán)襯。

大片的白色讓你想到了什么?看后你有什么感覺?小朋友說想到了天空,覺得很干凈;想到了雪,覺得很好玩。他們還不會與封面進行聯想。

故事分為三塊。

第一塊重點出示第三頁:讓幼兒大膽猜猜,小男孩每天跑到樹下干什么?圖畫的空白處給幼兒很多想象的空間,他們遷移平時的故事中的經驗,同時出現4幅樹和小孩玩耍的畫面,讓幼兒感受到大樹和孩子之間的快樂時光。

第二塊討論:為什么大樹會覺得快樂,小朋友被故事中的情節(jié)所吸引:胡恒說:因為大樹犧牲了自己幫助了別人。楊帆說: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徐一米說:大樹很有愛心。當看到大樹被男孩一點點的索取,只剩樹根,小朋友都情不自禁的說:“好可惜”“好可憐”當我打開后面的課件好多幼兒神情緊張,覺得不可思議。

在生活中,有誰也像這棵愛心樹一樣給你快樂,給你幸福,給你愛心呢?孩子談到的更多的媽媽,老師,他們傾其所有為孩子奉獻自己的一切我好感動。

你愿意成為這樣一棵不斷付出,不斷給予的大樹嗎?在共同的“我愿意”的回應中結束教學。

一切都是那么感動。

提示:此教案有配套的課件。

幼兒繪本大班教案篇十九

1、通過閱讀,了解寶寶由精子和卵子結合發(fā)育而成。

2、尋找自己和爸爸媽媽相像的地方,增加親子感情。

3、讓幼兒初步了解“我從哪里來?”。

路線圖。

2.事先布置:回家觀察自己與父母相像的地方。

一、引出繪本《小威向前沖》。(ppt)。

1.師:引出圖書《小威向前沖》(觀看大屏幕)。

教師重點:在讀出書名的時,突出向前沖,加重音量,提高語調。

提問1:小威是誰?

幼:小蝌蚪、小鯨魚……。

提問2:小威往哪里沖呢?

幼:向前面沖跑步。

總結1:我也不知道小威向哪里沖?我們來看看吧。

總結2:小威勇敢、厲害、堅強、有些調皮,小威要沖到哪去?來聽故事吧!

二、分頁了解繪本故事內容。

1.講述故事。

插問:小威是怎么樣的小家伙?

幼:活潑好動。愛運動。游泳高手......

插問:小威數學不大好,但他是個游泳高手。

提問1:小威數學不大好像誰?

提問2:小威游泳是高手像誰?

提問:你有什么地方是最吸引人的?(幼兒自由回答)。

總結:你們都挺棒的,那你們有沒有哪些地方也像小威一樣做的不夠好的?(幼兒自由回答)。

2、繼續(xù)講故事。

教師:學校里小威有個朋友叫小布,他們經常在一起游泳比賽,總是難分高下,(觀察小威和小布哪里不一樣)。

教師:引導幼兒說明他們的外形特征。

布朗先生和太太要結婚了!(音樂渲染結婚的氣氛)冠軍獎品是個很美麗的小東西,它住在布朗太太的身體里。游泳大賽這天,老師送給了小威什么?(游泳眼鏡和一張路線圖)。

3、幼兒集體看ppt路線地圖。

提問:你們能告訴小威游泳比賽的路線嗎?

(教師點擊路線圖)是這條路線吧,準確嗎?希望他能順利到達終點。

4、小威游泳比賽ppt。

提問:他們擊掌出發(fā)了,小威在哪里?ppt上指認。

5、追趕畫面ppt。

小布趕上來了,小威有點擔心了,怎么辦?

幼:向前沖,要努力……。

提問1:小布會怎么辦?

提問2:猜猜看誰會贏?

點擊ppt。小威獲勝了。

三、通過視頻,欣賞生命孕育全過程,并對于繪本大膽猜想。

1.繼續(xù)講故事。

教師:小威獲勝,得到這個可愛的小東西,奇妙事情發(fā)生了。

2.繼續(xù)ppt,哇,原來小威和可愛的小東西合一起后變成了一條小生命,小寶貝,太神奇了。

(觀察小寶貝在布朗太太肚子里生長的全過程。)。

3.教師:小寶寶一天一天長大了,布朗太太的肚子也頂大了。寶寶出生了,是女孩,取名:小娜。

4.猜猜小娜長大以后大概會是怎樣的呢?出示小娜和布朗先生及太太的相片。

具體化問題:頭發(fā)是什么顏色?長得像誰?為什么?(幼兒回答)。

幼:像布朗先生,因為頭發(fā)是金黃色的。

驗證繪本畫面:(點擊小娜的樣子以及游泳的畫面)。

教師:小娜數學不大好,和誰像?

幼:布朗先生。

教師:小娜游泳是高手,和誰像?

幼:布朗先生。

總結:她是布朗先生的孩子,樣子和本領也得像爸爸。

四、知道自己和爸爸媽媽長得很像,但和別人長得不一樣。

提問:他們像嗎?哪里很像?(幼兒回答)。

引導提問:你覺得你長得像誰?哪里很像?(幼兒回答)。

2、(我和別人)ppt。

請你轉過身看看身邊的朋友,說說你與朋友哪里不一樣?

繪本問題延伸:提問:小威到哪去了?小娜從哪里來?而你們又是從哪里來的?讓我們一起到草坪上去討論討論吧,活動自然結束。

孩子們知道了自己的由來,去了解了媽媽的辛苦,學會了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身邊的人。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682932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