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熱門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1 05:21:18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熱門19篇)
時間:2023-12-01 05:21:18     小編:溫柔雨

工作是我們每個人的日常,通過總結工作表現(xiàn),我們可以找到提升自己的方法和方向。有效的情感表達可以幫助我們與他人更好地溝通和理解??偨Y是沉淀思考的結果,能夠提高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寫一篇完美的總結需要我們有詳細的記錄和觀察能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總結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啟發(fā)和借鑒,讓我們在總結中更好地展現(xiàn)自己的成果和創(chuàng)新,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和思考能力。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篇一

1.知識與技能:

(1)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將認識13個生字;掌握7個字;學習2個新部首:“日字旁”、“小字頭”。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夠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理解詞語。

2.過程與方法:

(1)在愉快的語文學習中,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理解漢字合體字的造字方法,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

(2)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學習,提高感知能力,學會用藝術的眼光觀察生活的同時,對所獲得的信息加以思考分析,開展多角度的探究性活動。

(3)學生通過學習成果的發(fā)布,提高展示表現(xiàn)自我和交流表達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激發(fā)孩子的主動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培養(yǎng)兒童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2)使學生在充分體驗漢字的奇妙演變及造字規(guī)律的同時,感悟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源流長。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合在一起成新字》是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1單元的一首兒歌。教學重點是充分利用圖文,利用本課生字的特點,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識記生字。難點是兩個相同獨體字組成合體字時,左邊獨體字做偏旁形狀往往發(fā)生變化。“日”、“小”部首時形狀的變化。

新課標指出小學1-2年級要培養(yǎng)學生有“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毙掳娼滩闹赋觯阂醪较驅W生滲透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和表意功能,引導學生利用這些規(guī)律識字,激發(fā)主動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培養(yǎng)兒童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因此在本課教學中主要采取了三方面的措施:

(1)情景激趣理解造字方法:

在識字教學中充分利用書中的插圖,(教師可以利用課件或在黑板上以簡筆畫的形式畫出書中的'相應內容)先引導學生回憶圖中的“木、山、石、人……”等字的寫法。再以兩個獨體字為例讓學生結合圖與字猜測字的發(fā)音,如:雙人是從,跟從的從,從而使學生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理解漢字合體字的造字方法。

(2)游戲激趣喜歡學習漢字:

在識字教學中穿插游戲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如“悄悄話”的游戲可以使學生在靜中思學;“碰碰撞”的游戲可以使學生在動中樂學。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3)兒歌激趣感悟識記生字:

利用朗朗上口的兒歌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識字的效率。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講一講、編一編,在感悟中記憶并理解生字。

1.出示課件:同學們,你們看!今天我們來到了什么地方?這里都有什么?(和書中的圖相符)。

2.顯示獨體字:

小嘴說一說:圖中有什么?木、水、石……。

小手寫一寫:書空字的筆畫。

我們讀一讀:復習學過的獨體字。

3.提出問題:一棵大樹用“木”表示,想想一片樹林的“林”可以怎樣寫呢?一片森林的“森”呢?(課件中演示兩個木合成林,三個木合成森)。

1.聽兒歌,想原因:為什么“日”、“月”合起來就念“明”?看課件或聽錄音,在聽、看、思考中引導學生理解這些合體字的組合原因,幫助學生記憶字形。

2.讀兒歌,講道理:

(1)教師教:集體讀兒歌第一節(jié),再指名發(fā)言,引導學生分析字形。

(2)學生學:小組讀兒歌第二節(jié),討論生字的字形。

(3)師生合作:讀兒歌、理解字義。

師:一個太陽和和一個月亮合起來是……。

(4)男女生對讀:通過競賽式的對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女:明。

3.游戲激趣,鞏固生字。

《碰碰撞》:教師組合獨體字,并說:“生字卡片碰碰撞,碰出生字誰來認?”學生答:“碰出生字我來認,日+月就念明?!?/p>

4.認讀生詞,鞏固生字。

游戲:悄悄話。

1.出示:從林。

觀察:兩個相同的字合在一起成新字時筆畫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左邊的偏旁中捺變成了點。

2.學寫:從林。

(1)觀察教師書寫,點部分描紅。

(2)端正書寫姿勢,寫“從、林”的字頭。

1.找朋友:發(fā)獨體字的字卡,讓學生找朋友。找到就大聲地說:“……合在一起就念……”

2.開火車認讀合體字生字卡片。

3.小老師帶讀生詞卡。

1.觀察“描描寫寫”中的其他生字,描出易錯的筆畫。

2.講講:甘中間的小橫靠左不靠右。

尖小字的豎勾變成豎。

明日字旁變小、變窄。右邊的月第一筆為豎撇,從豎中線的偏右的地方起筆,到左下格收筆。

3.教師范寫學生描寫。

讓我們再熟悉一下學過的字詞,并想想你編了什么兒歌。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篇二

1、知識與技能:

(1)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將認識13個生字;掌握7個字;學習2個新部首:“日字旁”、“小字頭”。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夠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理解詞語。

2、過程與方法:

(1)在愉快的語文學習中,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理解漢字合體字的造字方法,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

(2)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學習,提高感知能力,學會用藝術的眼光觀察生活的同時,對所獲得的信息加以思考分析,開展多角度的探究性活動。

(3)學生通過學習成果的發(fā)布,提高展示表現(xiàn)自我和交流表達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激發(fā)孩子的主動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培養(yǎng)兒童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2)使學生在充分體驗漢字的奇妙演變及造字規(guī)律的同時,感悟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源流長。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一、利用圖片(簡筆畫),揭示課題

1、出示掛圖:同學們,你們看!今天我們來到了什么地方?這里都有什么?(和書中的圖相符)

2、顯示獨體字:

小嘴說一說:圖中有什么?木、水、石……

小手寫一寫:書空字的筆畫

我們讀一讀:復習學過的獨體字。

(4)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獨體字《合在一起成新字》。

二、朗讀兒歌,學習生字

1、聽兒歌,想原因:為什么“日”、“月”合起來就念“明”?看圖片或聽錄音,在聽、看、思考中引導學生理解這些合體字的組合原因,幫助學生記憶字形。

2、讀兒歌,講道理:

(1)教師教:集體讀兒歌第一節(jié),再指名發(fā)言,引導學生分析字形。

(2)學生學:小組讀兒歌第二節(jié),討論生字的字形。

(3)師生合作:讀兒歌、理解字義

師:一個太陽和和一個月亮合起來是……

生:日月明

(4)男女生對讀:通過競賽式的對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男:日月

女:明

3、游戲激趣,鞏固生字

《碰碰撞》:教師組合獨體字,并說:“生字卡片碰碰撞,碰出生字誰來認?”學生答:“碰出生字我來認,日+月就念明。”

4、認讀生詞,鞏固生字

游戲:悄悄話

三、學寫字學筆畫

1、出示:從林

觀察:兩個相同的字合在一起成新字時筆畫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左邊的偏旁中捺變成了點。

2、學寫:從林

(1)觀察教師書寫,點部分描紅。

(2)端正書寫姿勢,寫“從、林”的字頭。

四、齊讀兒歌

五、布置作業(yè):自選熟讀課文與自編兒歌中的一項作業(yè)完成。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篇三

1、認識文中12個生字和2個偏旁:“日、小”,書寫9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體會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掌握相應的識字方法。

4、感受漢字的有趣,激發(fā)識字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讀懂課文內容,體會會意字的構字特點。

2、識記生字,正確書寫9個生字。

三、教學準備。

生字卡,實物投影儀。

四、教學方法。

直觀法、談話法、講授法。

五、課型:

識字課。

六、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

1、教師組織談話:古代人用什么方法來表示一個事物?

2、導入: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一些由兩個字合在一起組成的新字。

二、讀文識字。

1、學習文中第一段內容。

(1)學生自由讀課文的第一小節(jié)。

(2)反饋、交流:通過課文的介紹,你從中認識了哪些漢字?

教師板書:明男塵尖林森從眾雙。

(3)引導發(fā)現(xiàn):這些生字都是由什么組成?

(4)練習用本段的生字進行擴詞、說話練習。

2、教師學生小結學習第一小節(jié)的方法步驟。

學生讀課文--找出獨體字合成的新字--弄清各個新字的組成部分--理解字義,練習運用。

3、學生用此方法自學第二小節(jié)內容。

4、指名反饋:

(1)你從第二小節(jié)中認識了哪些由獨體字合成的新字?

(2)你是怎樣記住這些新字的?

(3)學生齊讀第二小節(jié)中的生字:泉巖鮮舌甘甜。

三、總結課文。

第二課時。

一、鞏固全文。

齊讀課文。

二、識記生字。

1、開火車認讀生字。

2、認讀以下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男女塵土雙手森林從來大眾。

泉水巖石鮮花舌頭甘甜明月。

3、反饋識字情況,交流識字方法。

三、認識偏旁,書寫生字。

1、指名認讀田字格中的9個生字。

2、練習用生字進行擴詞,理解字義。

3、教師逐字板演,指導書寫。

4、學生逐字仿寫。

5、展示學生書寫的生字,結束課堂。

板書設計:

日-月--明田-力--男。

小-土--塵小-大--尖。

木-木--林木-林--森。

人-人--從人-從--眾。

白-水--泉山-石--巖。

魚-羊--鮮舌-甘--甜。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篇四

《合在一起成新字》這課編排了一首兒歌,并配有一幅形象逼真、色彩豐富的圖畫。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圖文并茂的課文來提高學生對文字符號的敏感性,激發(fā)學生對識字的興趣。我先范讀激趣:讓學生邊看圖邊聽我讀兒歌,學生聽后,對這首淺顯易懂的兒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了要讀的愿望。這時,我適時引導學生要讀兒歌首先要認識生字,接著讓他們圈一圈:拿出鉛筆,在兒歌中找一找不懂的圈出來,再拆一拆:請同學們拆拆看,這些字都由哪些字組成?借助游戲加深學生對字形的記憶,學生懷著濃厚的.興趣和積極的情感從整體上認記了該課的生字。接著,指導朗讀:讓學生用小手指著字跟我讀一遍、兩遍、三遍,朗朗上口的兒歌,學生很快就能熟讀成誦。最后,有意識記:讓學生再跟著我把兒歌讀幾遍,邊讀邊注意圈出來的生字,使生字在多次反復中被認記。

中國文字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圖像”文字。在兒童識字的初級階段,我覺得這種音、形、義綜合感知的辦法是一種很有效果的好辦法,能極大地引起兒童的識字興趣,非常符合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而且巧妙地把漢字學習和口語發(fā)展結合在一起。在以后的學習中,學生會有意無意運用這種方法,圈圈連連,認識一些字。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篇五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將認識13個生字;掌握7個字;學習2個新部首:“日字旁”、“小字頭”。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夠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理解詞語。

2、過程與方法:

(1)在愉快的語文學習中,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理解漢字合體字的造字方法,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

(2)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學習,提高感知能力,學會用藝術的.眼光觀察生活的同時,對所獲得的信息加以思考分析,開展多角度的探究性活動。

(3)學生通過學習成果的發(fā)布,提高展示表現(xiàn)自我和交流表達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激發(fā)孩子的主動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培養(yǎng)兒童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2)使學生在充分體驗漢字的奇妙演變及造字規(guī)律的同時,感悟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源流長。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教學過程:

第1學時。

一、利用簡筆畫,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看!今天我們來到了什么地方?這里都有什么?(和書中的圖相符)。

2、顯示獨體字:

小嘴說一說:圖中有什么?

木、水、石……。

小手寫一寫:書空字的筆畫。

我們讀一讀:復習學過的獨體字。

3、提出問題:一棵大樹用“木”表示,想想一片樹林的“林”可以怎樣寫呢?一片森林的“森”呢?(課件中演示兩個木合成林,三個木合成森)。

4、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獨體字《合在一起成新字》。

二、朗讀兒歌,學習生字。

1、聽兒歌,想原因:

為什么“日”、“月”合起來就念“明”?

看課件或聽錄音,在聽、看、思考中引導學生理解這些合體字的組合原因,幫助學生記憶字形。

2、讀兒歌,講道理:

(1)教師教:集體讀兒歌第一節(jié),再指名發(fā)言,引導學生分析字形。

(2)學生學:小組讀兒歌第二節(jié),討論生字的字形。

(3)師生合作:讀兒歌、理解字義。

師:一個太陽和和一個月亮合起來是……。

(4)男女生對讀:通過競賽式的對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女:明。

3、游戲激趣,鞏固生字。

《碰碰撞》:教師組合獨體字,并說:“生字卡片碰碰撞,碰出生字誰來認?”學生答:“碰出生字我來認,日+月就念明?!?/p>

4、認讀生詞,鞏固生字。

游戲:悄悄話。

三、學寫字學筆畫。

1、出示:從林。

觀察:兩個相同的字合在一起成新字時筆畫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左邊的偏旁中捺變成了點。

2、學寫:從林。

(1)觀察教師書寫,點部分描紅。

(2)端正書寫姿勢,寫“從、林”的字頭。

四、布置作業(yè):

自選熟讀課文與自編兒歌中的一項作業(yè)完成。

第2學時。

一、檢查學習情況:游戲激趣復習生字。

1、找朋友:發(fā)獨體字的字卡,讓學生找朋友。找到就大聲地說:“……合在一起就念……”

2、開火車認讀合體字生字卡片。

3、小老師帶讀生詞卡。

二、學寫生字。

1、觀察“描描寫寫”中的其他生字,描出易錯的筆畫。

2、講講:

中間的小橫靠左不靠右。

小字的豎勾變成豎。

日字旁變小、變窄。右邊的月第一筆為豎撇,從豎中線的偏右的地方起筆,到左下格收筆。

3、教師范寫學生描寫。

三、讀課文:

讓我們再熟悉一下學過的字詞,并想想你編了什么兒歌。

四、布置作業(yè):

復習生詞。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篇六

1.經由過程回想舊事,引發(fā)幼兒對幼兒園生存的留念。

2.勇敢表述本身的設法主意和情緒。

表示出對幼兒園的留念。

幼兒能先容故意義、沖動的事。

紙、水彩筆、蠟筆、幻燈片,玩具。

一.我們的故事。

1.旁觀大(一)班全部成員的照片。

2.回想在一路的舊事。

a.談談高興、風趣的事。

我們大一班的小朋友已經在一路生存三年了,另有的小朋友已經四年了呢,在這段日子里哪件事讓你以為很風趣,很快活的?(幼兒自由評論辯論,個體先容)。

b.談談故意義、沖動的事。

(幼兒先容)。

在這么長的時候里我們產生了很多事,有快活的,有故意義的.,另有很動人的,我們就像一個各人庭。讓我們在家庭里康健發(fā)展。

二.我們的朋友。

1.幼兒園里另有許多朋友在體貼著我們的各人庭,讓我們以為越發(fā)暖和,你們知道嗎?

2.和幼兒園一些朋友互動。(老伯伯、楊先生、沈先生、小班的朋友)。

1)先生對我們提盼望。

2)我們對弟弟妹妹提盼望。

3.小結:

在我們幼兒園的生存里,另有很多很多大一班以外的朋友在體貼著我們,資助著我們,和我們在一路。我們在一路的日子真暖和啊!

三.我們的留念。

這里有許多質料,你們可以把指模、腳跡印下來,在上面記。

幼兒手工制作錄一些故意義的工具。讓我們把優(yōu)美的回想都留在諸翟幼兒園。

1.留念墻互動。(音伴)。

2.在留念墻邊留影。

3.展現(xiàn)照片,分享。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篇七

《合在一起成新字》這課編排了一首兒歌,并配有一幅形象逼真、色彩豐富的圖畫。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圖文并茂的課文來提高學生對文字符號的敏感性,激發(fā)學生對識字的興趣。我先范讀激趣:讓學生邊看圖邊聽我讀兒歌,學生聽后,對這首淺顯易懂的兒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了要讀的愿望。這時,我適時引導學生要讀兒歌首先要認識生字,接著讓他們圈一圈:拿出鉛筆,在兒歌中找一找不懂的圈出來,再拆一拆:請同學們拆拆看,這些字都由哪些字組成?借助游戲加深學生對字形的記憶,學生懷著濃厚的興趣和積極的情感從整體上認記了該課的生字。接著,指導朗讀:讓學生用小手指著字跟我讀一遍、兩遍、三遍,朗朗上口的兒歌,學生很快就能熟讀成誦。最后,有意識記:讓學生再跟著我把兒歌讀幾遍,邊讀邊注意圈出來的生字,使生字在多次反復中被認記。

中國文字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圖像”文字。在兒童識字的初級階段,我覺得這種音、形、義綜合感知的辦法是一種很有效果的好辦法,能極大地引起兒童的識字興趣,非常符合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而且巧妙地把漢字學習和口語發(fā)展結合在一起。在以后的學習中,學生會有意無意運用這種方法,圈圈連連,認識一些字。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將認識13個生字;掌握7個字;學習2個新部首:“日字旁”、“小字頭”。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夠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理解詞語。

2.過程與方法:

(1)在愉快的語文學習中,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理解漢字合體字的造字方法,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

(2)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學習,提高感知能力,學會用藝術的眼光觀察生活的同時,對所獲得的信息加以思考分析,開展多角度的探究性活動。

(3)學生通過學習成果的發(fā)布,提高展示表現(xiàn)自我和交流表達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激發(fā)孩子的主動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培養(yǎng)兒童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2)使學生在充分體驗漢字的奇妙演變及造字規(guī)律的.同時,感悟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源流長。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二、內容分析:《合在一起成新字》是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1單元的一首兒歌。教學重點是充分利用圖文,利用本課生字的特點,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識記生字。難點是兩個相同獨體字組成合體字時,左邊獨體字做偏旁形狀往往發(fā)生變化。“日”、“小”部首時形狀的變化。

三、教學思路:

新課標指出小學1-2年級要培養(yǎng)學生有“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毙掳娼滩闹赋觯阂醪较驅W生滲透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和表意功能,引導學生利用這些規(guī)律識字,激發(fā)主動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培養(yǎng)兒童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因此在本課教學中主要采取了三方面的措施:

(1)情景激趣理解造字方法:

在識字教學中充分利用書中的插圖,(教師可以利用課件或在黑板上以簡筆畫的形式畫出書中的相應內容)先引導學生回憶圖中的“木、山、石、人……”等字的寫法。再以兩個獨體字為例讓學生結合圖與字猜測字的發(fā)音,如:雙人是從,跟從的從,從而使學生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理解漢字合體字的造字方法。

(2)游戲激趣喜歡學習漢字:

在識字教學中穿插游戲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如“悄悄話”的游戲可以使學生在靜中思學;“碰碰撞”的游戲可以使學生在動中樂學。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3)兒歌激趣感悟識記生字:

利用朗朗上口的兒歌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識字的效率。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講一講、編一編,在感悟中記憶并理解生字。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篇八

2學時。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將認識13個生字;掌握7個字;學習2個新部首:日字旁、小字頭。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夠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理解詞語。

2、過程與方法:

(1)在愉快的語文學習中,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理解漢字合體字的造字方法,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

(2)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學習,提高感知能力,學會用藝術的眼光觀察生活的同時,對所獲得的信息加以思考分析,開展多角度的探究性活動。

(3)學生通過學習成果的發(fā)布,提高展示表現(xiàn)自我和交流表達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激發(fā)孩子的主動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培養(yǎng)兒童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2)使學生在充分體驗漢字的奇妙演變及造字規(guī)律的同時,感悟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源流長。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內容分析:

《合在一起成新字》是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1單元的一首兒歌。教學重點是充分利用圖文,利用本課生字的特點,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識記生字。難點是兩個相同獨體字組成合體字時,左邊獨體字做偏旁形狀往往發(fā)生變化。日、小部首時形狀的變化。

三、教學思路:

新課標指出小學1—2年級要培養(yǎng)學生有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新版教材指出:要初步向學生滲透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和表意功能,引導學生利用這些規(guī)律識字,激發(fā)主動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培養(yǎng)兒童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因此在本課教學中主要采取了三方面的措施:

(1)情景激趣理解造字方法:

在識字教學中充分利用書中的插圖,(教師可以利用課件或在黑板上以簡筆畫的形式畫出書中的相應內容)先引導學生回憶圖中的木、山、石、人等字的寫法。再以兩個獨體字為例讓學生結合圖與字猜測字的發(fā)音,如:雙人是從,跟從的從,從而使學生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理解漢字合體字的造字方法。

(2)游戲激趣喜歡學習漢字:

在識字教學中穿插游戲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如悄悄話的游戲可以使學生在靜中思學;碰碰撞的游戲可以使學生在動中樂學。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3)兒歌激趣感悟識記生字:

利用朗朗上口的`兒歌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識字的效率。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講一講、編一編,在感悟中記憶并理解生字。

第1學時。

一、利用課件(簡筆畫),揭示課題。

1、出示課件:同學們,你們看!今天我們來到了什么地方?這里都有什么?(和書中的圖相符)。

2、顯示獨體字:

小嘴說一說:圖中有什么?木、水、石。

小手寫一寫:書空字的筆畫。

我們讀一讀:復習學過的獨體字。

3、提出問題:一棵大樹用木表示,想想一片樹林的林可以怎樣寫呢?一片森林的森呢?(課件中演示兩個木合成林,三個木合成森)。

二、朗讀兒歌,學習生字。

1、聽兒歌,想原因:為什么日、月合起來就念明?看課件或聽錄音,在聽、看、思考中引導學生理解這些合體字的組合原因,幫助學生記憶字形。

2、讀兒歌,講道理:

(1)教師教:集體讀兒歌第一節(jié),再指名發(fā)言,引導學生分析字形。

(2)學生學:小組讀兒歌第二節(jié),討論生字的字形。

(3)師生合作:讀兒歌、理解字義。

師:一個太陽和和一個月亮合起來是。

(4)男女生對讀:通過競賽式的對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女:明。

3、游戲激趣,鞏固生字。

《碰碰撞》:教師組合獨體字,并說:生字卡片碰碰撞,碰出生字誰來認?學生答:碰出生字我來認,日+月就念明。

4、認讀生詞,鞏固生字。

游戲:悄悄話。

三、學寫字學筆畫。

1、出示:從林。

觀察:兩個相同的字合在一起成新字時筆畫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左邊的偏旁中捺變成了點。

2、學寫:從林。

(1)觀察教師書寫,點部分描紅。

(2)端正書寫姿勢,寫從、林的字頭。

四、齊讀兒歌。

五、布置作業(yè):

自選熟讀課文與自編兒歌中的一項作業(yè)完成。

第2學時。

一、檢查學習情況:游戲激趣復習生字。

1、找朋友:發(fā)獨體字的字卡,讓學生找朋友。找到就大聲地說:合在一起就念。

2、開火車認讀合體字生字卡片。

3、小老師帶讀生詞卡。

二、學寫生字。

1、觀察描描寫寫中的其他生字,描出易錯的筆畫。

2、講講:甘。

中間的小橫靠左不靠右。

小字的豎勾變成豎。

日字旁變小、變窄。右邊的月第一筆為豎撇,從豎中線的偏右的地方起筆,到左下格收筆。

3、教師范寫學生描寫。

三、讀課文:

讓我們再熟悉一下學過的字詞,并想想你編了什么兒歌。

四、布置作業(yè):

復習生詞。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篇九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將認識13個生字;掌握7個字;學習2個新部首:“日字旁”、“小字頭”。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夠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理解詞語。

2.過程與方法:

(1)在愉快的語文學習中,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理解漢字合體字的造字方法,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

(2)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學習,提高感知能力,學會用藝術的眼光觀察生活的同時,對所獲得的信息加以思考分析,開展多角度的探究性活動。

(3)學生通過學習成果的發(fā)布,提高展示表現(xiàn)自我和交流表達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激發(fā)孩子的主動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培養(yǎng)兒童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2)使學生在充分體驗漢字的奇妙演變及造字規(guī)律的同時,感悟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源流長。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內容分析:

《合在一起成新字》是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1單元的一首兒歌。教學重點是充分利用圖文,利用本課生字的特點,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識記生字。難點是兩個相同獨體字組成合體字時,左邊獨體字做偏旁形狀往往發(fā)生變化?!叭铡薄ⅰ靶 辈渴讜r形狀的變化。

三、教學思路:

新課標指出小學1-2年級要培養(yǎng)學生有“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毙掳娼滩闹赋觯阂醪较驅W生滲透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和表意功能,引導學生利用這些規(guī)律識字,激發(fā)主動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培養(yǎng)兒童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因此在本課教學中主要采取了三方面的措施:

(1)情景激趣理解造字方法:

在識字教學中充分利用書中的插圖,(教師可以利用課件或在黑板上以簡筆畫的形式畫出書中的相應內容)先引導學生回憶圖中的“木、山、石、人……”等字的寫法。再以兩個獨體字為例讓學生結合圖與字猜測字的發(fā)音,如:雙人是從,跟從的從,從而使學生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理解漢字合體字的造字方法。

(2)游戲激趣喜歡學習漢字:

在識字教學中穿插游戲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如“悄悄話”的游戲可以使學生在靜中思學;“碰碰撞”的游戲可以使學生在動中樂學。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3)兒歌激趣感悟識記生字:

利用朗朗上口的兒歌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識字的效率。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講一講、編一編,在感悟中記憶并理解生字。

教學過程:

第1學時。

一、利用課件(簡筆畫),揭示課題。

1.出示課件:同學們,你們看!今天我們來到了什么地方?這里都有什么?(和書中的圖相符)。

2.顯示獨體字:

小嘴說一說:圖中有什么?木、水、石……。

小手寫一寫:書空字的筆畫。

我們讀一讀:復習學過的獨體字。

3.提出問題:一棵大樹用“木”表示,想想一片樹林的“林”可以怎樣寫呢?一片森林的“森”呢?(課件中演示兩個木合成林,三個木合成森)。

4.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獨體字《合在一起成新字》。

二、朗讀兒歌,學習生字。

1.聽兒歌,想原因:為什么“日”、“月”合起來就念“明”?看課件或聽錄音,在聽、看、思考中引導學生理解這些合體字的組合原因,幫助學生記憶字形。

2.讀兒歌,講道理:

(1)教師教:集體讀兒歌第一節(jié),再指名發(fā)言,引導學生分析字形。

(2)學生學:小組讀兒歌第二節(jié),討論生字的字形。

(3)師生合作:讀兒歌、理解字義。

師:一個太陽和和一個月亮合起來是……。

(4)男女生對讀:通過競賽式的對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女:明。

3.游戲激趣,鞏固生字。

《碰碰撞》:教師組合獨體字,并說:“生字卡片碰碰撞,碰出生字誰來認?”學生答:“碰出生字我來認,日+月就念明?!?/p>

4.認讀生詞,鞏固生字。

游戲:悄悄話。

三、學寫字學筆畫。

1.出示:從林。

觀察:兩個相同的字合在一起成新字時筆畫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左邊的偏旁中捺變成了點。

2.學寫:從林。

(1)觀察教師書寫,點部分描紅。

(2)端正書寫姿勢,寫“從、林”的字頭。

四、齊讀兒歌。

五、布置作業(yè):自選熟讀課文與自編兒歌中的一項作業(yè)完成。

第2學時。

一、檢查學習情況:游戲激趣復習生字。

1.找朋友:發(fā)獨體字的字卡,讓學生找朋友。找到就大聲地說:“……合在一起就念……”

2.開火車認讀合體字生字卡片。

3.小老師帶讀生詞卡。

二、學寫生字。

1.觀察“描描寫寫”中的其他生字,描出易錯的筆畫。

2.講講:甘中間的小橫靠左不靠右。

尖小字的豎勾變成豎。

明日字旁變小、變窄。右邊的月第一筆為豎撇,從豎中線的偏右的地方起筆,到左下格收筆。

3.教師范寫學生描寫。

三、讀課文:

讓我們再熟悉一下學過的字詞,并想想你編了什么兒歌。

四、布置作業(yè):復習生詞。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篇十

通讀全文的目的在于將生字放回到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讓識字真正為讀文服務,并且通過圖文結合扎實識字過程。

這一設計,將識字讀文有機融合在一起,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會體驗到識字帶給自己成功的喜悅,與此同時在充分讀文的基礎上利用插圖,引導學生相互交流,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從而初步感知漢字的造字方法、規(guī)律。

以學生為主,在游戲中,活動中自主識字,加強識字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為學生創(chuàng)設不同的識字環(huán)境,避免識字枯燥。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學設計中努力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而要一年級小學生達到這個理想目標還不太可能,需要老師逐步引導學生從“學會”到“會學”,因此我注重教師的有效引導。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為此,我讓學生充分地讀兒歌,在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給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感悟漢字的奇妙及造字的規(guī)律,積累識字的方法,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

縱觀這節(jié)識字課的教學設計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以評析:

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止為活動、變枯燥為生動,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中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運用得當,豐富了教學的內容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用形象有趣的動畫演示了獨體字“日”“月”組合成“明”的過程,使學生初步感知了會意字的構字特點用課件、圖片建立了事物和詞語之間的聯(lián)系,使識字、學詞和認識事物巧妙融合。

新課程的識字課,設計了生動的語境,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語言韻律感也很強。管瑩老師重視讓學生朗讀、誦讀,適當進行感悟語言和積累語言的訓練,而不是簡單地把生字抽出來,脫離課文進行枯燥的識字教學,把復習鞏固漢語拼音、語文感悟、語言訓練等有機結合。充分考慮一年級學生特點:識字、閱讀能力不夠強的`情況,以學定教,采用范讀、自讀、齊讀、指名讀、同桌合作讀等多種的形式,讓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與漢字反復見面,鞏固識記。

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使識字由原來枯燥無味的機械記憶變得生動而有趣,加深了學生對生字的認識。圖文對照識字、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送字寶寶回家”等游戲活動,使識字活動由單一變得豐富,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提高了識字的效率。

生字的認讀、檢查也是形式多樣,如采用學生自己認一認、全班一起認一認、同桌互相認一認、教師重點查一查等多種形式,力求使識字教學面向全體,扎實有效。

識字教學的層次性主要體現(xiàn)在先讓學生在自讀課文時借助漢語拼音在語言環(huán)境中自主認讀,再借助拼音認一認、去掉拼音認一認,打亂順序認一認,回到文中認一認、做做游戲認一認等,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由這節(jié)課想開去,針對識字教學提出存在的問題,以期引發(fā)大家的思考。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將認識13個生字;掌握7個字;學習2個新部首:“日字旁”、“小字頭”。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夠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理解詞語。

2.過程與方法:

(1)在愉快的語文學習中,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理解漢字合體字的造字方法,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

(2)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學習,提高感知能力,學會用藝術的眼光觀察生活的同時,對所獲得的信息加以思考分析,開展多角度的探究性活動。

(3)學生通過學習成果的發(fā)布,提高展示表現(xiàn)自我和交流表達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激發(fā)孩子的主動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培養(yǎng)兒童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2)使學生在充分體驗漢字的奇妙演變及造字規(guī)律的同時,感悟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源流長。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利用圖片(簡筆畫),揭示課題。

1.出示掛圖:同學們,你們看!今天我們來到了什么地方?這里都有什么?(和書中的圖相符)。

2.顯示獨體字:

小嘴說一說:圖中有什么?木、水、石??

小手寫一寫:書空字的筆畫。

我們讀一讀:復習學過的獨體字。

(4)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獨體字《合在一起成新字》。

二、朗讀兒歌,學習生字。

1.聽兒歌,想原因:為什么“日”、“月”合起來就念“明”?看圖片或聽錄音,在聽、看、思考中引導學生理解這些合體字的組合原因,幫助學生記憶字形。

2.讀兒歌,講道理:

(1)教師教:集體讀兒歌第一節(jié),再指名發(fā)言,引導學生分析字形。

(2)學生學:小組讀兒歌第二節(jié),討論生字的字形。

(3)師生合作:讀兒歌、理解字義。

師:一個太陽和和一個月亮合起來是??

(4)男女生對讀:通過競賽式的對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男:日月。

女:明。

3.游戲激趣,鞏固生字。

《碰碰撞》:教師組合獨體字,并說:“生字卡片碰碰撞,碰出生字誰來認?”學生答:“碰出生字我來認,日+月就念明?!?/p>

4.認讀生詞,鞏固生字。

游戲:悄悄話。

三、學寫字學筆畫。

1.出示:從林。

觀察:兩個相同的字合在一起成新字時筆畫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左邊的偏旁中捺變成了點。

2.學寫:從林。

(1)觀察教師書寫,點部分描紅。

(2)端正書寫姿勢,寫“從、林”的字頭。

四、齊讀兒歌。

五、布置作業(yè):自選熟讀課文與自編兒歌中的一項作業(yè)完成。

語文百花園一。

邱元英。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正確地識字、積累詞語。

2、引導學生背俗語、猜字謎。

3、輔導學生進行說話寫話訓練。

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完整流利地說話,并能把圖意流暢地寫下來。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今天又是我們去語文百花園的日子,這次的語文百花園又有什么精彩內容等著我們去學習呢?咱們一起進去看看吧!

二、園中尋寶。

(一)、我會寫。

1、同桌之間互讀“木——林、人——從、又——雙”這三組字,再說說每組字有什么異同。

2、指導書寫。

(二)、讀一讀,說一說。

1、教師帶讀詞語。

2、請學生說說,這些詞語有什么共同特點?

3、你能說出這樣的詞語嗎?先在小組里說一說,再指名說。

4、把詞語寫下來。

(三)、看圖選字填空。

1、出示“她、他、它”齊讀,再說說這三個字各在什么情況下使用。

2、學生獨立完成課本里的填空。

3、教師檢查,并讓學生說說為什么這樣填。

(四)、背一背。

1、自由朗讀,遇到不會讀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同桌互相讀,互相糾正讀音。

3、指導讀,讀出停頓和感情。

4、你從這兩句話中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自由找伙伴討論。

5、集體交流。

6、把這兩句話背下來。

三、總結收獲。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篇十二

教學目標:

(1)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將認識13個生字;掌握7個字;學習2個新部首:“日字旁”、“小字頭”。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夠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理解詞語。

(3)在愉快的語文學習中,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理解漢字合體字的造字方法,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

教學重、難點:

1、讀懂課文內容,認識會意字的構字特點。

2、識記本課生字,正確書寫7個生字。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利用圖片(簡筆畫),揭示課題。

1.出示掛圖:同學們,你們看!今天我們來到了什么地方?這里都有什么?(和書中的圖相符)。

2.顯示獨體字:

二、朗讀兒歌,學習生字。

1.聽兒歌,想原因:為什么“日”、“月”合起來就念“明”?看圖片或聽錄音,在聽、看、思考中引導學生理解這些合體字的組合原因,幫助學生記憶字形。

2.讀兒歌,講道理:

(1)教師教:集體讀兒歌第一節(jié),再指名發(fā)言,引導學生分析字形。

(2)學生學:小組讀兒歌第二節(jié),討論生字的字形。

(3)師生合作:讀兒歌、理解字義。

師:一個太陽和和一個月亮合起來是……。

(4)男女生對讀:通過競賽式的對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游戲激趣,鞏固生字。

《碰碰撞》:教師組合獨體字,并說:“生字卡片碰碰撞,碰出生字誰來認?”學生答:“碰出生字我來認,日+月就念明?!?/p>

4.認讀生詞,鞏固生字。

游戲:悄悄話。

三、學寫字學筆畫。

1.出示:從林。

2.學寫:從林。

(1)觀察教師書寫,點部分描紅。

(2)端正書寫姿勢,寫“從、林”的字頭。

四、齊讀兒歌。

五、布置作業(yè):自選熟讀課文與自編兒歌中的一項作業(yè)完成。

第二課時。

一、檢查學習情況:游戲激趣復習生字。

1.找朋友:發(fā)獨體字的字卡,讓學生找朋友。找到就大聲地說:“……合在一起就念……”

2.開火車認讀合體字生字卡片。

3.小老師帶讀生詞卡。

二、學寫生字。

1.觀察“描描寫寫”中的其他生字,描出易錯的筆畫。

2.講講:甘中間的小橫靠左不靠右。

尖小字的豎勾變成豎。

明日字旁變小、變窄。右邊的月第一筆為豎撇,從豎中線的偏右的地方起筆,到左下格收筆。

3.教師范寫學生描寫。

三、讀課文:讓我們再熟悉一下學過的字詞,并想想你編了什么兒歌。

四、布置作業(yè):復習生詞。

板書設計:

日-月-明田-力-男。

小-土-塵小-大-尖。

木-木-林木-林-森。

人-人-從人-從-眾。

白-水-泉山-石-巖。

魚-羊-鮮舌-甘-甜。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篇十三

一、教材分析:

(一)編輯指導思想:

本課是“造型表現(xiàn)”領域的一個內容。孩子們從小就喜歡和媽媽在一起,因此,他們很容易就理解動物母子之間的親情,這樣便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本課的學習,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感悟母子之間的親情,豐富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

在前幾冊教材的基礎上,本課作業(yè)上有一定的提高:既要表現(xiàn)出動物的特點,有要表現(xiàn)出母子之間的親情。

教材編入了動物和它們的媽媽在一起的圖片。教學中可以通過觀察這些圖片,引導學生分析媽媽關愛孩子的神態(tài),感悟動物媽媽與孩子的親情。同時這些圖片還可以幫助學生認識、了解表現(xiàn)動物的外形特征。

(二)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和目標:

通過泥塑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造型能力,在觀察、分析動物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2、隱性內容和目標:

通過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的興趣,通過想象小動物和媽媽在一起的情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與同學的合作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回憶、觀察、分析、表現(xiàn)動物和媽媽在一起的情景。

難點:動物的特征和情節(jié)的表現(xiàn)。

(四)課前準備:圖片、彩泥、工具等。

(五)課時:2課時。

二、教學過程:

第1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1、講故事:小鱷魚和小猴子和它們的媽媽在一起的故事。

提問:誰還知道別的動物和他們的媽媽在一起的故事?(小組討論、發(fā)言)。

2、揭示課題:故事中的動物有什么突出的特點(都是和媽媽在一起)。

3、欣賞書中的圖片,討論:動物們有什么突出的特點?(指名講不同的動物的特點)。

4、討論:怎樣用泥來表現(xiàn)動物的特征?

5、怎樣表現(xiàn)出是孩子和媽媽在一起?

6、布置作業(yè):可以兩人或小組合作完成。

7、作業(yè)展示4:用故事的形式把自己的作業(yè)講個別人聽。

聽故事,繼續(xù)編故事。請幾個學生上臺講故事。

同桌討論,并表演和媽媽在一起的樣子。

如:河馬嘴巴大,耳朵小。松鼠的尾巴很大等。

思考,討論,交流:找到揉、戳、搓、壓、切等方法。

媽媽的動物是大點的,孩子小點。還可以從神態(tài)上表現(xiàn)。完成作業(yè)。

將自己的作業(yè)集中在一起,互相講評。

穩(wěn)定情緒,激發(fā)興趣,啟發(fā)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解決教學的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yǎng)合作、交流、評價能力。第2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1、欣賞上節(jié)課的作品。請幾個同學上臺編故事,表演。

2、提問:你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表現(xiàn)小動物和媽媽在一起的情景?

3、學生個人或小組合作,自由選擇表現(xiàn)方法來完成作業(yè)。

4、小結。作業(yè)展示。

欣賞、聽故事、看表演。

思考,回答。(繪畫、剪貼、等)。

制作完成作業(yè)。

將自己的作業(yè)集中欣賞、評價。

培養(yǎng)興趣。

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

培養(yǎng)學生的造型能力。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將認識13個生字;掌握7個字;學習3個新部首:“日字旁”、“小字頭”、“木字旁”。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夠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理解詞語。

2.過程與方法:

(1)在愉快的語文學習中,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理解漢字合體字的造字方法,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

(2)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學習,提高感知能力,學會用藝術的眼光觀察生活的同時,對所獲得的信息加以思考分析,開展多角度的探究性活動。

(3)學生通過學習成果的發(fā)布,提高展示表現(xiàn)自我和交流表達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激發(fā)孩子的主動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培養(yǎng)兒童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2)使學生在充分體驗漢字的奇妙演變及造字規(guī)律的同時,感悟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源流長。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教學重點、難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夠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理解詞語。

課前準備:

1.學生收集有關古人造漢字的有關資料。

2.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利用圖片(簡筆畫),揭示課題。

1.出示掛圖:同學們,你們看!今天我們來到了什么地方?這里都有什么?(和書中的圖相符)。

2.顯示獨體字:

小嘴說一說:圖中有什么?木、水、石……。

小手寫一寫:書空字的筆畫。

我們讀一讀:復習學過的獨體字。

(4)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獨體字《合在一起成新字》。

二、朗讀兒歌,學習生字。

1.聽兒歌,想原因:為什么“日”、“月”合起來就念“明”?看圖片或聽錄音,在聽、看、思考中引導學生理解這些合體字的組合原因,幫助學生記憶字形。

2.讀兒歌,講道理:

(1)教師教:集體讀兒歌第一節(jié),再指名發(fā)言,引導學生分析字形。

(2)學生學:小組讀兒歌第二節(jié),討論生字的字形。

(3)師生合作:讀兒歌、理解字義。

師:一個太陽和和一個月亮合起來是……。

(4)男女生對讀:通過競賽式的對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女:明。

3.游戲激趣,鞏固生字。

《碰碰撞》:教師組合獨體字,并說:“生字卡片碰碰撞,碰出生字誰來認?”學生答:“碰出生字我來認,日+月就念明?!?/p>

4.認讀生詞,鞏固生字。

游戲:悄悄話。

三、學寫字學筆畫。

1.出示:從林。

觀察:兩個相同的字合在一起成新字時筆畫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左邊的偏旁中捺變成了點。

2.學寫:從林。

(1)觀察教師書寫,點部分描紅。

(2)端正書寫姿勢,寫“從、林”的字頭。

四、齊讀兒歌。

五、布置作業(yè):自選熟讀課文與自編兒歌中的一項作業(yè)完成。

第二課時。

一、檢查學習情況:游戲激趣復習生字。

1.找朋友:發(fā)獨體字的字卡,讓學生找朋友。找到就大聲地說:“……合在一起就念……”

2.開火車認讀合體字生字卡片。

3.小老師帶讀生詞卡。

二、學寫生字。

1.觀察“描描寫寫”中的其他生字,描出易錯的筆畫。

2.講講:甘中間的小橫靠左不靠右。

尖小字的豎勾變成豎。

明日字旁變小、變窄。右邊的月第一筆為豎撇,從豎中線的偏右的地方起筆,到左下格收筆。

3.教師范寫學生描寫。

三、讀課文:

讓我們再熟悉一下學過的字詞,并想想你編了什么兒歌。

四、布置作業(yè):

復習生詞,預習下一課。

板書設計:

日-月-明田-力-男。

小-土-塵小-大-尖。

木-木-林木-林-森。

人-人-從人-從-眾。

白-水-泉山-石-巖。

魚-羊-鮮舌-甘-甜。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篇十五

教學目標一:通過演唱歌曲,感受同學間的友愛和樂趣,體會友情的可愛。

教學目標二:讓學生在歌唱中能用自己的聲音唱出f.p不同力并感知3/4拍。

教學目標三:能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演唱歌曲。要求背唱其中一首,并用體態(tài)律動進行歌表演。

教學目標四:通過音樂藝術的集體和表演和游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集體中的協(xié)調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通過演唱歌曲,感受同學間的友愛和樂趣,體會友情的可愛。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拍皮球〉〈對不起沒關系〉。

教學目標:通過演唱歌曲,感受同學間的友愛和樂趣,體會友情的可愛。

教學重點:通過音樂藝術的游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教學過程:1游戲引入。老師準備一些花皮球,同學們五人一組進行皮球游戲,伴有背景音樂〈拍皮球〉。游戲中,同學們可能會產生一些誤會。如:不小心撞倒別人等,老師改換背景音樂〈對不起沒關系。啟發(fā)學生用禮貌用語處理發(fā)生的事情。

2聽音樂讀詞。在前面五人游戲的基礎上,請同學用拍接的方式傳球并口念歌詞。

3有拍律的歌唱。在游戲中熟讀〈拍皮球〉后,學生對歌曲很快掌握且朗朗上口。然后,老師啟發(fā)學生做邊歌唱邊玩拍皮球的游戲。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唱唱玩玩〈生日歌〉〈我們歌唱〉。

教學目標:能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演唱歌曲;讓學生在歌唱中能用自己的聲音唱出f.p不同力度并感知3/4拍。

教學重點:f.p在歌唱中的應用。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景。老師播放課件《生日歌》問學生這是什么個,引出話題,通過表演歌舞來祝福。2結合歌舞。先用聽唱法熟唱《我們歌唱》,再鼓勵學生聽音樂自創(chuàng)舞蹈或做律動。如:圍成圓圈,高聲唱時手舉起來,輕聲唱時縮小圓圈放下手。

3鞏固知識(f~p)。用已認識的f.p兩個記號要求來歌唱。4選擇小樂器伴奏《我們歌唱》;在歡樂氣氛中結束本課。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唱游《當我們同在一起》。

教學目標:通過音樂藝術的集體和表演,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集體中的協(xié)調能力。

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教學過程:

5在歌唱中做游戲:圍兩個圓圈,一個順時針走,一個逆時針走,每唱完一句換一個方向。

6創(chuàng)編游戲。老師指導學生創(chuàng)編解開“千千結”的游戲。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篇十六

《合在一起成新字》是一篇富有兒童趣味,簡短易讀的兒歌,教材初步向學生滲透透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和表意功能,引導學生利用這些規(guī)律識字,啟發(fā)主動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培養(yǎng)兒童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學生在愉快的學習過程中,有主動識字的愿望,享受到了學習中字詞帶給自己的快樂,他們能夠積累識字的方法,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學習,但他們對文字的奇妙演變及造字規(guī)律不熟悉,不過,孩子們喜歡讀兒歌,樂于在生動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生字,綜合素質在逐步提高。

(1)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認識13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從、舌、甘”。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

(3)激發(fā)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積累識字方法,提高識字效率,培養(yǎng)兒童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識字卡片,教學課件。

傳說漢字是一個名叫倉頡的人造出來的。他根據事物的樣子創(chuàng)造了許多字,比如說:“日、月、田……”可是后來,他發(fā)現(xiàn)這樣還不夠,很多東西畫不出來。怎么辦呢,有一天,他發(fā)現(xiàn)外面特別明亮他就想:太陽和月亮是最明亮的了,就把日和月合起來叫“明”吧。他看見一片尖尖的草葉,又想,上面小,下面大,就是“尖”字吧。用這樣的方法,他又創(chuàng)造了許多的漢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樣的文字。

請同學們舉起手來和老師一起寫課題,比一比誰最認真。

孩子們喜歡聽取故事,生動的故事情境能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從而對新知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這樣很自然地投入到新知的學習過程中。

一個生動的小故事,加上教師繪聲繪色的描述,一定能使學生初步感受到漢字是那么鮮活有趣,從而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本課的學習活動之中。

【設計意圖】。

讓學生整體感知兒歌的內容,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能把無聲和書面語言轉化成生動的有聲語言傳遞給學生。

【評析】。

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講,教師的范讀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范讀為后面的孩子順利讀文起到了鋪墊導航的作用。

提出要求:請同學們借助拼音輕聲讀兒歌,用鉛筆畫出你讀不準或是不認識的字,然后多讀幾遍,想辦法讀準它,也可以向老師求助。

【設計意圖】。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識字,同時滲透自主識字的方法,這樣于無形之,使孩子們體驗到自主識字過程成功的快樂。

【評析】。

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提出的要求很明確,使學生的`自主識字過程有方法,有步驟有目的,有效地調動多種感官參與識字。

(1)課件,出示13個要求會認的字。(帶拼音)。

自讀、領讀、互讀、齊讀。

有哪個字的讀音你想提醒小朋友們注意嗎?

如:我想提醒大家注意“森”字,因為它是平舌音,請大家隨我一起讀。

(2)去掉拼音,將生字的順序打亂。

自讀,遇到讀不準的字,可以看書上的拼音,問問同學,問老師。

游戲:“送字寶寶回家”

(3)交流識字方法。

學生充分交流,教師注意傾聽,鼓勵運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并給予指導評價,注重引導,尤其注重指導運用“獨體字合在一起成新字”的識字方法。(適時運用教學課件)。

(4)指導寫字:

從、舌、甘、

【設計意圖】。

檢查識字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注意夯實學生的識字能力,遵循漢字以音、形、義扎實的將三者有機結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引導自主合作、探究,獲取新知,積累識字方法。

【評析】。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體現(xiàn)了突破本節(jié)教學重點的過程。教者注意教給學生方法,充分激發(fā)了識字教學中學生的積極性,注重培養(yǎng)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和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識字的能力,同時教者巧妙地從13個生字中,選取了要求會寫的3個字進行寫字的指導,使教學環(huán)節(jié)順暢自然。

剛才小朋友們的表現(xiàn)讓老師見識了你們個個都是識字大王,愿意展示你朗讀的本領嗎?

自讀、指名讀文。

觀察插圖,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設計意圖】。

通讀全文的目的在于將生字放回到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讓識字真正為讀文服務,并且通過圖文結合扎實識字過程。

【評析】。

這一設計,將識字讀文有機融合在一起,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會體驗到識字帶給自己成功的喜悅,與此同時在充分讀文的基礎上利用插圖,引導學生相互交流,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從而初步感知漢字的造字方法、規(guī)律。

以學生為主,在游戲中,活動中自主識字,加強識字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為學生創(chuàng)設不同的識字環(huán)境,避免識字枯燥。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學設計中努力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而要一年級小學生達到這個理想目標還不太可能,需要老師逐步引導學生從“學會”到“會學”,因此我注重教師的有效引導。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為此,我讓學生充分地讀兒歌,在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給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感悟漢字的奇妙及造字的規(guī)律,積累識字的方法,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

縱觀這節(jié)識字課的教學設計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以評析:

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止為活動、變枯燥為生動,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中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運用得當,豐富了教學的內容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用形象有趣的動畫演示了獨體字“日”“月”組合成“明”的過程,使學生初步感知了會意字的構字特點用課件、圖片建立了事物和詞語之間的聯(lián)系,使識字、學詞和認識事物巧妙融合。

新課程的識字課,設計了生動的語境,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語言韻律感也很強。管瑩老師重視讓學生朗讀、誦讀,適當進行感悟語言和積累語言的訓練,而不是簡單地把生字抽出來,脫離課文進行枯燥的識字教學,把復習鞏固漢語拼音、語文感悟、語言訓練等有機結合。充分考慮一年級學生特點:識字、閱讀能力不夠強的情況,以學定教,采用范讀、自讀、齊讀、指名讀、同桌合作讀等多種的形式,讓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與漢字反復見面,鞏固識記。

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使識字由原來枯燥無味的機械記憶變得生動而有趣,加深了學生對生字的認識。圖文對照識字、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送字寶寶回家”等游戲活動,使識字活動由單一變得豐富,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提高了識字的效率。

生字的認讀、檢查也是形式多樣,如采用學生自己認一認、全班一起認一認、同桌互相認一認、教師重點查一查等多種形式,力求使識字教學面向全體,扎實有效。

識字教學的層次性主要體現(xiàn)在先讓學生在自讀課文時借助漢語拼音在語言環(huán)境中自主認讀,再借助拼音認一認、去掉拼音認一認,打亂順序認一認,回到文中認一認、做做游戲認一認等,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由這節(jié)課想開去,針對識字教學提出存在的問題,以期引發(fā)大家的思考。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篇十七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將認識13個生字;掌握7個字;學習2個新部首:“日字旁”、“小字頭”。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夠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理解詞語。

2、過程與方法:

(1)在愉快的語文學習中,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理解漢字合體字的造字方法,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

(2)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學習,提高感知能力,學會用藝術的眼光觀察生活的同時,對所獲得的信息加以思考分析,開展多角度的探究性活動。

(3)學生通過學習成果的發(fā)布,提高展示表現(xiàn)自我和交流表達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激發(fā)孩子的主動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培養(yǎng)兒童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2)使學生在充分體驗漢字的奇妙演變及造字規(guī)律的同時,感悟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源流長。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利用圖片(簡筆畫),揭示課題。

1、出示掛圖:同學們,你們看!今天我們來到了什么地方?這里都有什么?(和書中的圖相符)。

2、顯示獨體字:

小嘴說一說:圖中有什么?木、水、石……。

小手寫一寫:書空字的筆畫。

我們讀一讀:復習學過的獨體字。

(4)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獨體字《合在一起成新字》。

二、朗讀兒歌,學習生字。

1、聽兒歌,想原因:為什么“日”、“月”合起來就念“明”?看圖片或聽錄音,在聽、看、思考中引導學生理解這些合體字的組合原因,幫助學生記憶字形。

2、讀兒歌,講道理:

(1)教師教:集體讀兒歌第一節(jié),再指名發(fā)言,引導學生分析字形。

(2)學生學:小組讀兒歌第二節(jié),討論生字的字形。

(3)師生合作:讀兒歌、理解字義。

師:一個太陽和和一個月亮合起來是……。

(4)男女生對讀:通過競賽式的對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女:明。

3、游戲激趣,鞏固生字。

《碰碰撞》:教師組合獨體字,并說:“生字卡片碰碰撞,碰出生字誰來認?”學生答:“碰出生字我來認,日+月就念明。”

4、認讀生詞,鞏固生字。

游戲:悄悄話。

三、學寫字學筆畫。

1、出示:從林。

觀察:兩個相同的字合在一起成新字時筆畫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左邊的偏旁中捺變成了點。

2、學寫:從林。

(1)觀察教師書寫,點部分描紅。

(2)端正書寫姿勢,寫“從、林”的字頭。

四、齊讀兒歌。

五、布置作業(yè):自選熟讀課文與自編兒歌中的一項作業(yè)完成。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篇十八

1、學會11個生字及新詞,認識4個字。會用“必須”造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能選擇合適的詞語與指定的詞語進行搭配。

教學重點、難點: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中小學生的歡樂心情和對老師的熱愛。

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

這是一首貼近兒童學習生活的詩歌,語言優(yōu)美,富有詩意,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小學校的熱愛之情。這首詩歌語言親切,瑯瑯上口。應以讀為主,從語言文字入手,在讀中引導學生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對比讀、填空讀的方法,感悟詩中老師對自己的愛,結合朗讀,再引導學生將文章中的話變成腦中的“畫”,學生找到了背誦的方法。在教學課文時,用激情導入的方法對課文進行鋪墊,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深深的愛。

教學目標:

初步學習生字,讀準字音,初識字形,粗解字義。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試背課文。

教學重點: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中小學生的歡樂心情和對老師的熱愛。

教學難點:感受詩歌中小學生的歡樂心情和對老師的熱愛。

教學過程:

1、教師板書:“在一起”,提問:你喜歡和誰在一起?(補充板書:和老師在一起)(困)。

2、你為什么喜歡和老師在一起呢?(學生說出自己的理由)下面我們一起看看課文中的小朋友們?yōu)槭裁匆蚕牒屠蠋熢谝黄稹?/p>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后同桌互查生字,并標小節(jié)號。

2、指名分小節(jié)朗讀課文,同時思考:同學們?yōu)槭裁聪矚g和老師在一起?

(指名朗讀,其他同學聽讀、評議,思考問題)。

1、學習第2自然段。

教師引導: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老師是怎么引導同學進行學習與生活的。

有沒有我們高興他開心,我們難過他焦急的事?(結合實際說一說。)。

“你認為應該怎么讀這個自然段呢?”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理解讀給大家聽。(讀出自己的感受,并試背這個自然段。)。

2、3—5自然段的學習步驟與第2自然段相同,就重點問題進行引導。

1)理解:“解惑答疑”是什么意思?(解惑答疑:解答不懂的問題。)。

2)老師是親密的伙伴,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自己和老師的親密關系。(讀出自己的感受。)。

3)“必須”是什么意思?(必須:一定要)你能換個詞說說嗎?

4)你能說說老師嚴格要求你的事嗎?(結合實際說一說。)。

師生合作讀第2—5自然段,試著背誦。

2、讀讀第1和第6自然段,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知道為什么這樣寫嗎?(重復,但不只是簡單的重復,起到強調的作用。)。

“愛戴”是什么意思?說老師“愛戴”我們成不成?(愛戴:尊敬、喜愛。用于下級對上級,晚輩對長輩。)你試著說一句話。

3、小組分工進行詩朗誦。

1、回憶:和老師在一起的時候,你一定有過許多美好的回憶,跟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

2你能試著這樣說嗎?

老師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充滿愛心的指路人老師是_________。

老師是親密的伙伴______________。

嚴格的教練______________。

充滿愛心的朋友______________。

課后反思:課堂上在引導學生朗讀時,訓練的不夠到位,而且朗讀的形式過于簡單,在后面的課文教學中是我應該注意的地方。

教學目標:

能夠在小組合作中自主學習本課的11個生字和新詞,會用“必須”造句。培養(yǎng)學生認真書寫生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的過程。

2、會用“必須”造句。

3、選擇合適的詞語與指定的詞語進行搭配。

教學難點:“惑”“疑”等字的書寫。

教學過程:

1、指名朗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

2、指名背誦課文。

1、指名讀生字。

2、小組合作進行識字學習,并匯報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學生匯報,教師適時點撥。

須:左右結構的會意字,左邊和右邊都表示意思?!绊殹北硎竞?,左邊的“三撇”像胡子。

疑:左右結構,左右兩部分又各分為上下兩部分,上窄下寬。

(“頁”在漢字中是由“頭”的象形字變化來的,跟“頭”有關的字都含有“頁”,如“頸”“煩”“額”。)。

3、練習書寫生字。

要求:

(1)從整體上去觀察一個字,觀察時,要用心地把字形記在心里,然后一氣呵成,不要看一筆寫一筆。

(2)寫好后,要對照范字進行自我反饋,要爭取每寫一個字都有所進步。

1、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再讀一讀。

()()。

的伙伴的小壁虎。

()()。

()()。

的教練的小金魚。

()(。

2、用“必須”造句。

指導:

a在課文中找出帶有“必須”的原句,并讀一讀。(困)。

b試著換一個詞試試。

c理解“必須”的意思。

d想想什么時候用到“必須”試著說個句子。

e把句子寫下來。

今天我們學習了6個生字,學會了用“必須”造句,還做了詞語搭配的練習。希望大家記住所學生字,并能運用。

惑善。

教學反思:學生的課前預習做得很好,能夠熟讀課文,有的甚至可以背誦課文內容。為學習這篇課文打下了基礎,學習課文內容時對文中的重點詞語理解比較好,能夠結合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說出詞語的含義。由此可見,良好的預習習慣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學設計篇十九

學生升入初一后,朋友圈發(fā)生顯著變化,小學時的好朋友因為升學暫時分開,身邊的新同學剛剛認識,還不是很熟悉,朋友圈的變化在學生的心靈掀起波瀾,學生對新環(huán)境下的建立友誼充滿渴望。

好的開頭能迅速活躍課堂,在第一時光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人入勝,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精彩的材料能扣緊教學主題,啟發(fā)學生,讓學生愿意去想愿意去講;別出心裁的課堂設計讓學生無暇分心,緊跟老師思路,暢游知識海洋,簡單感悟生活,學會做人。在《和朋友在一起》這節(jié)課上,開始通過聽《朋友》這首歌,引起學生們的共鳴。

思想品德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仍是課堂教學,使學生較好地掌握,務必堅持“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學原則,創(chuàng)設良好課堂環(huán)境,才能提高教學效率。教學形式多樣,應根據不一樣資料,結合學生實際,采用不一樣教學方式,如:“探求式、導讀式、討論式”等。無論采取何種方式,因此,只要與學生活有關,都要學生反省自我的行為,引導他們學著解決遇到的問題。

透過多媒體能夠把一些新聞報道、記錄片以及反映實際的圖片、數(shù)據、視頻片段與道德與法制課的資料有機結合起來,這樣一來就能夠增加信息總量,反映時代脈搏,豐富教學資料,而且用事實說話,實現(xiàn)超時空的信息再現(xiàn),從而大大提高可信度。

一節(jié)課無論設計得多巧妙,材料用得多精彩,但如果學生不能夠在這個課堂中有所感悟,那么,這就不能夠說是一節(jié)好課,甚至不能夠說它是一節(jié)合格的課。我深深認識到,學生是否有感悟,這是我們難以預料的,因而,我們教師必須要隨機應變,不能讓既成的教案束縛了我們的靈活性。

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在于,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很高,都想講述與朋友之間的故事,但課時有限,學生有意猶未盡之感。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683229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