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展示個人閱讀理解和思考能力的一種方式。怎樣寫一篇充滿個人感悟和思辨的讀后感?讓我們一起分享經驗和技巧。以下是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參考和分享自己的見解。
人間草木讀后感參考篇一
就在今天早上,讀完了汪曾祺老先生所寫的散文集《人間草木》。本來想寫個梗概給大家看看,結果發(fā)現編后記中寫的很全,寫出了汪老被草木動物觀察的細致,也寫出了情懷。那我只好沒得寫啦。轉念一想,我也是一個頗愛草木的人。所以也就寫寫我與草木的二三事吧。
花里面我養(yǎng)過的花的品種搬著指頭就可以算出來……但是我最愛家里的吊蘭。我記得那還是上小學時爺爺送給我的一盆。嗯,到現在還活著!
有啥趣事呢?就是我家那盆吊蘭本來好好的,后來不行了,葉子泛黃,有的枝條軟弱無力。施肥澆水……都不管用,還是老樣子。后來覺得是土壤不行了,我和媽媽就開始給花做手術。結果把土拿出來,把跟搬開,發(fā)現中間好大一個蛆。原來是它,換了新土,鏟除了害蟲。我的花自然健健康康,活到了現在。吊蘭開花,花是白色的,白中帶點綠,有著黃色的蕊。一切是那么淡雅素凈,一切是那么有骨氣。這也是我這么多年喜歡吊蘭的原因。
我也喜歡竹子,同樣也是喜歡她身上那股傲然挺立的氣質,怎一個美字概括!
后來去了南方,見的花更多了,長在高高的大樹上的,或者長在盆里面的,或長在地面上的,或者依偎在大樹旁邊的,顏色有紫的黃的紅的白的……但是我更加覺得花應該種植在人比較少的地方,因為那樣,少了喧囂,多了幾分安靜,該賞花的人還是會去賞的。
汪老給《草花集》寫了個序,還特別解釋了一下草花不是花草,草花專指那些不名貴,但是容易種的花品種。隨便把她丟在那個旮旯里,只要給一撮土就得。
最后啦,改編汪老的一句話做個結尾。
有的寫,就寫幾個字;沒得寫,就空著,斷斷續(xù)續(xù),長長短短。什么時候意猶未盡,就收場。當然我與小動物的那些故事也可以寫成個《人間動物》但這名字些許就沒那么雅致啦!
人間草木讀后感參考篇二
坦率地講,我看書,多半是帶著點附庸風雅的強迫性,一天強迫自己看幾章幾頁,一點點地向前推進,看得吃力,毫無樂趣。
這兩天,在朋友的推薦下,看汪曾祺老先生的《人間草木》。說來羞愧,在此之前,我居然對汪老是一無所知的。更沒有看過他的文章。得虧朋友推薦,讓我今生有緣讀到他的文字,真是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
汪老寫的都是一些稀松平常的事,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物那些景都是我們熟悉的,離我們不遠,或者我們就置身其中,讓我們感到親切,也能勾起我們心里那些美好的回憶。
汪老《花園》里寫的那些童年趣事里,就有我童年的影子。我童年里的花園比汪老的花園更大(請允許我傻笑一下)。村子周圍的自然曠野,雖然被全村人共有,但我總能在這座大花園里,找到屬我自己的小花園。我的小花園是移動多變的,今天在這里,明天在那里?;蛘咭惶炖铮衔缭谶@里,下午在那里。反正是隨我高興,我想畫地在哪里就在哪里。
我也像汪老那樣嚼過草根,品過它淡淡的甜味;壓過青草,看青草被壓扁過后又緩慢伸直;抓過蟋蟀,但不是養(yǎng)在篾籠里,而是裝在瓶中。我在玩螳螂時,母親也警告過我,說是螳螂碰過的地方,會長修子(尋常疣)的,我就拿著小樹枝撥弄著螳螂玩,不敢用手碰觸。因為是鄉(xiāng)下的野丫頭,沒汪老那么斯文,我爬過樹,掏過鳥窩,把一窩小鳥帶回家養(yǎng)。至于后來怎么樣,已是忘了。拿網捕蟬的事,我也做過。我拿家里的網絲兜、細鐵絲和竹桿,做一個捕蟬的網,聽到蟬聲就仰頭在樹桿上找。我記憶里是沒有捕到過一只蟬的。但用這自做的網,倒是有捕到過蝴蝶,拿回家后,學哥哥姐姐的樣,夾在書中做標本,過后再也不管了。夏天,我喜歡靜靜躺在小河流水的地方,感受著流水輕撫而過的溫柔。秋天,便是偷吃最好的季節(jié),餓了,花生、紅薯和板栗都是被偷的對象。
當然,我也干過一兩件有益無害的正經事。我喜歡花花草草,就撿來斷磚石頭,在我們家門前的院子里圍起一個花壇,讓父親幫我填上土后,我種了菊花、月季、桅子花和一堆從田野里挖來的不知名的花。花壇里四季有綠葉,有花開。父親說種上花的院子到底不一樣,看著,飯也要多吃一碗。有一年,看母親種絲瓜,我就跟她討來一些絲瓜籽種在屋后的空地上,等瓜苗長起時,我也學著母親的樣,撿了些豬糞埋在苗旁,時不時去澆些水。沒想到,我種的絲瓜比母親種的好,結的絲瓜家里吃也吃不完,母親叫隔壁左右的鄰居來摘時,總不忘說一句:"是我幺女種的。"這事讓我高興了好一陣。
汪老的童年留在他心中的花園。我的童年留在我心中的花園。因為要得簡單,容易滿足,我們的童年都是快樂無憂有趣的。
汪老先生的《葡萄月令》,寫了葡萄從入窖到出窖的整個生命歷程。
我生于農村,長于農村,看著父母翻田弄地,播種收割十幾年,卻從來沒有想過把他們的辛勤勞動寫于筆下。因為心里覺得那是不足為提的。如果非要讓我去寫,大概一定會濃墨重彩地添加進一些歌功頌德,強行賦予我自以為是的意義,讓文章空洞無趣。
汪老寫葡萄,像極了一位熟悉農事的葡萄老農,用平淡樸實的話語,把侍弄葡萄的農事一月一月地向我們細細道來,把所有的意義都賦予在侍弄葡萄的過程里。讓讀者自己去想會,去感受,去頓悟,去吸收自己需要的營養(yǎng)。
生命的意義莫過如此:在過程中去感知,去體會。
汪老在《人間草木》篇里,講了三個小故事:山丹丹,枸杞子和槐花。坦誠地講,我是不懂汪老所賦予的深意的。我只講個人喜歡。我喜歡山丹丹的草木本有心和隨遇而安的皮實;喜歡摘枸杞子二老淡泊名利的童心未泯;喜歡槐樹花里那位婦人的簡單純樸。我在未嫁時,也跟槐花里那位婦人的想法差不多,如果有個人伸出手來跟我說:"跟我走吧!"我便跟他走。后來,我們家的大頭先生出現了。我就跟他走了。
因為要得少而簡單。所以幸??鞓贰U坭阶拥亩鲜?。養(yǎng)蜂人的女人是。我想我也是。就象現在這樣,曬曬太陽,看看書。
汪老在他的《我的創(chuàng)作生涯》里寫道:"我曾經說過,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我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潤,讓人覺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詩意的。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來歇一會,喝一杯不涼不燙的清茶——讀一點我的作品。我對生活,基本上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我認為人類是有前途的,中國是會好起來的。我愿意把這些樸素的'信念傳達給人。"。
汪老他做到了!
人間草木讀后感參考篇三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感覺近些年來,對汪曾祺的評價越來越高。筆者不由得回想起第一次讀汪曾祺的時候,在很小很小的年紀,讀的大概就是《葡萄月令》這一篇章,印象最深的是汪曾祺的那種飽滿的筆觸,充實的內心,仿佛一切都不如面前的這串葡萄重要,仿佛所有的事情都是天高云淡,彈指一揮間。
這么多年過去了,重讀汪曾祺,這種感覺不僅沒有改變,反而更加濃烈。參加工作之后的那種受到大環(huán)境影響的浮躁,看起來忙忙碌碌實則無所事事的日子,荒蕪的內心和精神,疲憊又麻木的肉體。所有的這些,在讀到汪曾祺的時候,幾乎一下子都消散了。
這次讀《人間草木》,看汪曾祺講花鳥魚蟲,看他講天南地北。仿佛一下子人就靜下來了,眼前的那點紛爭都不在重要,平生之事亦不過爾爾。
人這一輩子,眼界要打開,胸懷要敞開,世事紛爭固然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人人都不能避免的,但這人生也并非無趣到底。
有生之年,在眾事中尋一心頭好,一以貫之,余生皆可得趣于其中。
如汪曾祺,賞花,喂鳥,逗魚。
人這一輩子,著實不容易。哪怕只是找到這一點點愛好,寄情其中,也不枉人世間走一遭了。
所以說,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像人間草木一樣,想來也是極好的。
人間草木讀后感參考篇四
他說:“莫碰臭芝麻,沾惹一身,嗐,難聞死人。”小時,上學前,放學后,就愛在亂草叢中鉆,有時會不小心,沾惹上那些臭兮兮的臭芝麻,粘在衣服上怎么也揮掃不去,有時竟就帶著那身臭氣進學堂,好在那時有幾個孩子沒這樣被臭芝麻沾惹過呢,倒也沒覺得與眾不同。
他說捉天牛,他們也以為天牛頭上的觸須有一節(jié)就有一歲。想其小時,捉到天牛,用繩子系在觸須上,我們也是數它的觸須有幾節(jié)就認為它是幾歲,如果剛好是十節(jié)的話,那是很高興的事情,我們會很隆重的給它過生日,用很多的青草葉嫩樹葉來做生日禮物。天牛是童年時期的好伙伴呢。
他說:“我每天醒在鳥聲里。我從夢里就聽到鳥叫,直到我醒來。我聽得出幾種極熟悉的叫聲,那是每天都叫的,似乎每天都在那個固定的枝頭?!蔽矣泻螄L不是呢,清晨在有鳥鳴做背景音樂的夢里醒來,聽著熟悉的啄木鳥清脆的“篤篤”聲,喜鵲的嘰嘰喳喳聲,其它鳥兒婉轉的歌唱聲,一天就從此明快起來。尤其是早春時節(jié),當幾天連綿的冷雨后,一清早能聽見窗外婉轉清脆的鳥鳴,就知道窗外肯定是一個陽光的明媚,心情一掃幾天的陰霾,仿佛所有的好心情都是鳥鳴所賜,聽著就是那般的喜悅。
他說:“我愛逗弄含羞草。觸遍所有葉子,看都合起來了,我自低頭看我的書,偷眼瞧它一片片的開張了,再猝然又來一下。”似乎就是我小時逗弄含羞草的一幅白描,舅公家在陽臺上養(yǎng)的一盆含羞草,每次去時,就會粘住不走,一遍又一遍用手指輕觸柔嫩的葉,看她含羞的低頭,不勝的'嬌羞,竟怔怔。
他說昆明人家喜歡在門頭上擺放一盆仙人掌以辟邪。我想起了我家門頭上那一盆長得極肥大的仙人掌,倒垂著披掛下來,肥綠的掌葉,猝然開出極燦爛極艷麗的黃花,很遠的地方就能看到那一片明黃,給游子一種熨貼的溫暖。
俗話說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醬醋茶來之不易。細一想所謂“柴米油鹽醬醋茶”全都指著人的那張嘴,這些也全都出現在了汪曾祺先生的散文之中。
人間草木讀后感參考篇五
讀完汪老的這本作品,心里多了很多感慨,關于草木、關于人生、關于生活、關于反思。
雖然書名叫做《人間草木》,但是全書可分為三個部分:前一部分是寫各種花草果木,中間一部分是旅行游覽,后面一部分是記人記事回憶往事。當然中間都穿插著寫了一些植物、菜名,也還包括熟悉的對于家鄉(xiāng)的懷念和總結。
汪老文筆灑脫,細膩寫實、不拘一格。寫各種植物的詳細體態(tài)和用途,自己實際的所見所聞所思,還有文被打成右派、上山下鄉(xiāng)的鍛煉中積攢的知識和經驗。以及對于不同的花卉、蟲獸、食物和工藝的各地不同叫法,在方言的比較中獲得語言的精妙和美感。讀來甚有味道。
開篇就寫到的山丹丹花開花又落,花齡長一歲,就多長一朵花;紫薇花皮落后“怕癢”、花期到七夕;菊花“吹落黃花滿地金”、又有綠色花朵;秋葵風致楚楚自甘寂寞、鳳仙花可染指甲;螞蚱的分類、蜻蜓的復眼、大雁南飛頭朝西等等。如沈復所言,“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都是極具生活風味的,體現了作家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博學知識。
對京師國子監(jiān)的評價、對泰山文化的仰止、對桃花源岳陽樓的追思、對四川景點文化飲食的綜合評述等等都具有很好的向導和學習價值;對文革的反思、對淳樸鄉(xiāng)親的厚愛、對西南聯(lián)大和恩師名士的回憶構成了作家內心的文化傾向狀態(tài),治學嚴謹、學術包容。書的頁數雖然不多,但內容卻很翔實,洋洋灑灑,是一本可以以后再次讀的書。
人也如草木,有時候沒得選擇。環(huán)境惡劣些,但是也要在艱難的環(huán)境中開出一朵花來。我又想起了作家三毛曾說的,"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恒,沒有悲傷的姿勢,一半在土里安詳,一半在空中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也許近古稀年齡的人,對世間萬物的看法都已經進化到一個新的境界,愿意在自己那片小小的土壤里,面對人生風雨,品味生活百態(tài)。
所以,我喜歡這部作品。喜歡它的自然恬靜、收放自如,喜歡它的文史交匯、情理相間。
人間草木讀后感參考篇六
超越人生的殘缺和不完美,似乎只得藝術和宗教兩條路徑。前者,周寧在《人間草木》第二章里多以“審美”一詞加以表述。
不知是單純評價蘇曼殊還是統(tǒng)概藝術創(chuàng)造和藝術化人生,周先生在文章里提出審美在經過“失重”、“放縱”后卻難免“落空”的過程窘境,并進一步指出其原因是審美是通過主體內心的充實、更新,彌補人生的殘缺,這較之大部分宗教舍棄自身、拋棄身外的修行過程輕薄了許多。
真如周先生所言,那么藝術創(chuàng)作或者詩意化生存就只是徹頭徹尾的短暫醫(yī)學專用,如不能從藝術生活過渡到宗教生活,感性便成為自加的罪過。
也有道理。
宗教是決絕的,割裂因而能不再受困。與之相比,審美更像是徒勞的修補。
開始“嚴肅”地思考自己的生活,深感自己的感性真是萬分險惡。
讓我我試著很感性(很裝)地描述寫一下與這本書的遭遇:
我陷入北京路附近的一仄小巷子,“學而優(yōu)”書店的燈箱廣告有些漫不經心地亮著。只有兩個店員模樣的女子蜷在一樓正堂的藤椅里,不大的正堂因為燈光暗淡似乎有將她們淹沒的態(tài)勢。我想這正該有咖啡的香味,于是連步走上窄窄的樓梯,并對綠色的墻面致意。
二樓亮堂點,我告訴店員我要買一本叫作《人間草木》的書,周寧寫的。
另一店員去找的時候,我隨手翻看擺在當前的《書屋》。因為惰性,我已有一兩年沒買這本雜志了。
一分鐘后,店員好像剛完成了一次長跑,手里正拿著《人間草木》。她有些抱歉:先生,書名是“人間竹木”吧?我一下被擊倒,但我像士兵生疏了用槍的方法但篤信自己開火的能耐,很快鎮(zhèn)靜下來。說,那是仿篆書的“草”字。書脊上偷看到的“草木”二字消除了我的遲疑。于是兼收得書后的滿足和獲勝后的喜悅,交錢下樓。
用很熟悉的狀態(tài)、裝模作樣地寫上面幾段描寫的文字,過程中我很感自由。過后會怎樣,真用不著想。現實還容不得你像寫字一般游戲對付。
還得感性下去。因為刻意改變自己無異于又加大殘缺的可能。
人間草木讀后感參考篇七
汪曾祺的《人間草木》,我是在《慢煮生活》中看到的。本文用了幾個小標題來表現“人間草木”。作者筆下的文字簡潔明了,很普通的文字,編排起來卻顯得很高級。汪曾祺老先生的選材每個都源于生活,寫于生活,讓人感覺到很舒服。
例如描寫槐花這一片段,開頭“玉淵潭的槐花盛開,像下了一場大雪,白得耀眼?!彼鼛砹损B(yǎng)蜂的人,也是故事的開頭。而最后一段寫道“玉淵潭的槐花落了。”養(yǎng)蜂的人也走了。這就是故事的結尾。作者開頭結尾自然,又有雙重含義。
我在想:為什么叫“人間草木”?作者寫的,絕不僅“草木”二字吧,但為何只有草木?他寫了花,也寫了人。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在字里行間,我似乎感受到了生命的張力。由小及大,無一不是如此生生不息。
“草木”二字不就是生命的代表嗎?人間有多少美好?說不清,也數不清。這篇文章告訴我,人間的草木皆可令人動容。一花一木一果,在作者的筆下,栩栩如生,讓人心生向往。爬一座山,食一味果,嗅一味花,離自然近一點,眼前的美好自然會令你動容。
讀《人間草木》,我明白了人間還有這么多我們不知道的東西,人間還有這么多美好:一朵小花,一根野草,都需要我們細細去尋找、品味、欣賞。
人間草木讀后感參考篇八
書是必不可少的。今天,我就來說說汪曾祺的《人間草木》。
我經常聽老師提到汪曾祺的文章,卻一直未曾讀過。一次老師將這本《人間草木》借給了我,甚是驚喜。
書中寫的卻是些生活的小事或很平常的景物。第一大章《人間草木》寫的是作者童年的花園、兒時的風景與美輪美奐的四季輪回。“巴根草,綠茵茵。唱個唱,把狗聽?!痹谧髡吖P下,小到一只是天牛,大到一朵冰心蠟梅,都是那么柔美,那么可愛。真沒想到,原來作者的童年也是那么自由、快樂。這讓我不禁想到寫《呼蘭河傳》的蕭紅,在兩個不同的作者筆下,有同樣幸福的孩提時代、快樂的童年時光,更同樣有著濃濃的思鄉(xiāng)情。
《聯(lián)大歲月》、《師友相冊》則寫了他在西南聯(lián)大生活的七年。作者曾在西南聯(lián)大被日軍的飛機轟炸過,失去過一個母親、一個繼母。面對這一切,作者用生動、樸實的筆調寫下《平淡人生》這一章,他沒有用多少華麗的詞藻,只是做了一個講述者,將他波瀾起伏的人生說得“平平淡淡”,這一從容的品格值得我們學習。
《四方食事》,則收集了作者所品嘗過的各地美食中的上品,讀了讓人不禁垂涎三尺。
值得一提的還有汪曾祺的文筆。他的文筆很“奇”,奇在他總是很細膩地描寫一件事,卻并不怎么寫自己的感受。整篇文章幾乎沒用過“激動”、“高興”這一類詞,可作者的感情卻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來。
這,就是汪曾祺寫的《人間草木》,一本觸人心弦的散文集。
人間草木讀后感參考篇九
讀汪曾祺的文章,得慢慢讀,如煮茶,皆需文火,否則,一些淡淡的甜味是品不了的。
初讀汪曾祺的文章,我是感覺有點困乏的,像一位不熟識的樸素老人在爐火邊和你講故事。后來我又有些不解,沒有成語,沒有比喻,沒有心理描寫,為什么還算文學大家?再看他的文章,寫景的題目多寫美食,寫美食的題目又多寫人物,這還真是當之無愧的“散文”。
不知不覺,我讀到了《冬天》,觸景生情,我慢慢讀完,“家人閑坐,燈火可親”,有喧騰騰的暖和,有稻草香味的床帳,有一個可以睡懶覺的寒假,有冬天喝暖暖的慈菇咸菜湯,有冬天的“逍遙”游戲,有快過年的氣氛……一股幸福感漸漸涌上我身,作業(yè)試卷在我身旁掠去,我只身來到了一片雪地,遠處一幢土房子冒著炊煙,白雪落滿屋頂,卻仍有臘梅從小院中探出?!爸ㄑ健钡赝崎_深紅的木門,熱氣四溢,一股淡淡糯米香涌來,定睛一看,汪老正著老花鏡,小心翼翼放進湯圓。臉上洋溢著孩子般的笑,我走到他身旁,也笑了。
自在的生活態(tài)度,每一個平凡的日子,在他眼里都很有趣,汪曾祺老先生的作品不經意間滲出人性的美好與詩意,讓人拿得起,放得下,久讀成癮。
終于明白,已是讀完這篇文章的傍晚,真正的好文章,不需要多美的詞語、句子,而是需要美的心、善的眼去觀察,真的文字去流淌。
曾經聽過朱德庸一句話“大人和小孩看待的世界是不同的,大人是用眼看,小孩是用心看,然而眼睛往往會騙人的?!狈佃睔w真,大概可能就是這樣的罷。
人間草木讀后感參考篇十
都說草木無情,不解凡憂。在我看來,能在“無情”的草木身上看到有情的人,方才是真正的有愛之人。
蘇東坡算一個: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他說,草木中有時光的無情和生活的無窮。
王實甫算一個:碧云天,黃花地,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他說,草木中有愛的纏綿和惆悵。
龔自珍算一個: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他說,草木可敬,自有一種人生的慷慨。
不知什么原因,盡管當代作品層出不窮,作家很多,文章更是海量,但文氣充沛的不是特別多,其中能將草木寫得風流蘊藉、有滋有味的,數來數去,還就只有汪曾祺等寥寥幾人。
汪曾祺出身文人之家,他的父親和祖父,是鄉(xiāng)間的儒士,喜歡吟詩作賦,愛好金石書畫。汪曾祺耳濡目染,在傳統(tǒng)底蘊上占了先機;后來師從沈從文,盡得鄉(xiāng)土抒情散文的精髓;本人又喜歡戲劇詩詞美食書畫,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晚年似乎全是為彌補世間好文章的匱乏而活。盡管他一家?guī)卓跀D在湫隘狹窄的兩小間陋室里,白天寫東西要把桌上的雜物堆到床上,晚上睡覺要把床上的雜物搬回桌上,周而復始,他卻怡然自得。每天,汪曾祺在公共區(qū)域的過道里燒開水后,提回屋子沏上一杯茶,再點上一支煙,裊裊煙火氣中,一篇篇佳作隨筆而出。其中描寫草木的一系列文章,更是在十分隨意中,寫出天地人間的一片茂盛和一片澄澈。
“桂花美陰,葉堅厚,入冬不凋?!?/p>
“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p>
“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
“玉淵潭的洋槐花盛開,像下了一場大雪,白得耀眼?!?/p>
而這片草木邊上的人間,無論是平淡還是悲苦、飄零或是惆悵,在汪曾祺筆下,總都不乏一種通透——花開花落中,他念念不忘的是有情眾生。淡而有味的字里行間,隨處可見他潑灑的澄澈本心。
汪曾祺的《人間草木》版本似乎不少了,但我尤愛手中作家社這一版本:精致,內容全、紙張潔白、表里清新、厚薄舒服。里面還有一個汪曾祺手繪的書簽,可以讓我每天隨意翻到哪里,就在哪里隨意地一讀,自在,清凈。
世間再匆忙,每天總有一會兒,我可以在這一草一木中,洗滌澄澈的本心,再讀懂一種愛惜,得到一絲精神的放松和歡喜。
人間草木讀后感參考篇十一
最近,我讀了《人間草木》這本書,它是汪曾祺爺爺寫的。內容包羅了全國各地的山水美景、人文風情,還包括對名人的懷念。語言幽默風趣,好詞好句不計其數,令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一共分七輯,每輯各有各的特色。其中,我最喜歡第二輯《美食》和第五輯《從容》。
作為一個想吃遍全國各地美食的吃貨,誰不愛美食呢?特別是在汪曾祺爺爺的筆下,那一道道誘人的佳肴變得活靈活現,做法也十分詳細,色澤鮮美,香氣撲鼻,味極鮮腴,色、香、味俱全,使人有一種迫不及待恨不得有一桌子美食供你大快朵頤。嘖嘖,不能再說了,再說我的口水dou要流下來啦!
而第五輯《從容》,作者描寫了他笑對人生的態(tài)度。無論何時都十分堅強,隨遇而安,對任何事都樂觀面對,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讀完《人間草木》,我覺得我們應該好好學習,這樣長大了才能去見識更廣闊的世界!
人間草木讀后感參考篇十二
汪曾祺的書零零碎碎地讀過一些,總覺得應當是散落在人間的月亮碎片,皎潔純凈,發(fā)著光令人心曠神怡。再讀《人間草木》,便在其間看到了散落的光輝和煙火人間。
“味道甚至是難于記憶的,只有你又聞到它你才能記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蘊?!笔疯F生在他的《我與地壇》里說過。汪曾祺回憶起江陰的那個有著濃厚果香的'水果店,我想那個鮮活地立在江南小鎮(zhèn)上的水果店,可能站在了一條胡同口,門口或許掛了一塊破舊了的旗,就單單寫了一個“果”字,或許有一個木制的牌子,上書“百香閣”,做工就精良了不少,文字也比單單一個“果”字文雅細致了許多。但是時令水果的店,沒有幾十年歷史也是撐不起木制匾的,轉念一想,有著如此深厚的果香,那應當有著許久歷史,果香深深地浸到了做墻的木頭板子里,果香和木頭香氣一起蘊孕。店門口是齊膝的門檻,不小心就要栽個跟頭,一排排的果架上擺放著用籃子裝著的時令水果,也許有十幾種,也許只有幾種。門口的臺階趴著一只狗,眼睛是亮的,和水果店里的葡萄一樣,亮晶晶、水靈靈。買了一籃水果,店里賣水果的姑娘急忙贈了一小把枇杷葉,這姑娘,可能是戴望舒在雨巷里遇到過的,撐著油紙傘,慢慢悠悠走過,也可能是村上春樹在晴朗天氣里遇到的百分百女孩。店門外是黃昏的炊煙,胡同里洗洗涮涮的聲音,散落一地的人家煙火氣。
汪曾祺說:“我后來到過很多地方,走進過很多水果店,都沒有這家水果店的濃厚的果香?!贝蠹s氣味與彼時的心境都是相關的,果香濃郁的那段日子,他說,“那年我正在戀愛,初戀?!?/p>
汪曾祺的文字從來都是人間草木清香里慢慢走出來的,平淡如飲白水,越來越只依賴平淡的必需的生命點綴。就像夏天的一場雨,雨后清晨,暖暖的小小的水汽塊兒觸碰著肌膚,周圍蕩漾著花香與植物生氣。
人間草木讀后感參考篇十三
感嘆自己的無知,汪曾祺,一位著名的作家,而作為語文老師的我對他是一無所知,真是很慚愧!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蘇高郵人,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lián)干部、【北京文藝】編輯。在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上頗有成就。
終于買到了他寫的【人間草木】這本書,可買來之后這本書就真的被收藏了,因為自己總有很多理由說自己沒有時間來讀,真是“書非借不能讀也!”上周終于拿出時間拜讀這本書,一讀便不舍得放下!里面沒有空泛的好為人師的大道理,也沒有宏大的人生題材,流淌在字里行間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愛好,彌漫著文人的情調。讀他寫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閑情逸致,讀他寫的人物我享受的則是詩情畫意……讓我感觸特別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筆下描寫的那些植物,仔細讀來真是一種享受,如流水般凈化著浮躁的內心。
人間草木讀后感參考篇十四
今天,我來到了胡天寧家。聽金老師說,中國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名叫汪曾祺。說著,還拿出了這位作家的一本書——【人間草木】。
這本書有著淡黃色的封面,封面上畫著一叢竹子和一塊竹石,看上去與我以前看過的兒童故事書完全兩樣。我迫不及待地翻開了這本書,看到一篇xx——【夏天】。果然,與我以前讀過的兒童文學完全不同。
這本書中的文字簡潔、深奧。比如:“寫大字一張,讀古文一篇?!本透爬俗髡咭粋€早上干的事,就像對聯(lián)一樣,或者是五言詩中的兩句。
說它深奧,比如:“此吾鄉(xiāng)所未有?!边@句話,聽金老師解釋了我才知道,意思是“這是我們家鄉(xiāng)所沒有的?!?/p>
其實,簡潔和深奧是相輔相成的,簡潔了就會深奧,而深奧的文字都會很簡潔。
慢慢地,我開始讀出一點意思了……。
我最喜歡蹲在草地上看小蟲子吃東西,跳來跳去,聽它們唱歌。
有了這些蟲子,夏天就變得更有趣了。我想如果汪曾祺也看到了這些蟲子,一定會寫一篇更精彩的xx。
汪曾祺筆下的夏天是有情有趣的,而我生活中的夏天也正是如此有意思。
人間草木讀后感參考篇十五
人們總說著“人間不值得”之類的話語。當忙于征程,以為腳下阻隔著不可跨越的籬笆。殊不知,那不過是一排嫩草,不時提醒你:記得低頭看看,這個世界也能很美好。
汪老的筆觸就如他的名字般,柔情又不失風趣的美。他所描述的,不過是北京生活中的瑣碎——槐花開啦,用處極多;梔子花開得粗粗大大——“我就要香得痛痛快快,你們管得著嗎?盡顯幽默。他走遍老橋,踏滿青水,養(yǎng)蜂人和撿枸杞的老夫婦都是他畫卷中的主人公。
記得他在開篇即說“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兒,它們很溫暖,我注視它們很多很多日子了?!笔前?,萬物皆有溫度。在日常生活中,每每于夾縫中尋見花草,無論開得壯烈于否,總會驚嘆一番美麗——其實也是在為生命的堅強喝彩。
也曾詢問過大人,為什么那么執(zhí)著于侍弄花草,便是雜草小蟲也一根根揀走。不明所以,因為不諳世事。大人們往往予我?guī)拙浞笱?。而在汪老的作品里似乎找到了答案。月亮做的梨花、玫瑰香味葡萄、雪白?花生仁……即使身臨紙外閱讀時窗外的陽光四溢,紙頁翻動間嘴邊的微微弧度,又不時被汪老的幽默張開雙唇。不經意間,也置身于夾雜煙火氣的花室中。
念念不忘的是湖邊撿枸杞的老夫婦。不為配藥,不因泡酒,只是為了消磨時光。穿著樸素,近水而行,仿佛時光停駐,世界只剩下你我的安穩(wěn)。年至古稀,童心未泯,兩人相依相伴的踏實溫暖了我的心。愛就是如此簡單而直白,轟轟烈烈奔波追逐的年紀已逝,你和人間一樣值得。
寫學戲的郭慶春時京味兒濃厚。賣西瓜時瓜被軍用卡車撞爛的場景,也折射出北京那時的政治面貌并不光明。他用“晚飯后的回憶”對郭慶春的一生進行描述,細膩又深刻,將郭慶春學戲的刻苦,買瓜的細致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也讓我感慨郭慶春與招弟兩小無猜的純真和殊途末路的無奈。
“我門外的花開啦。來跟他們說說話吧?!?/p>
人間草木讀后感參考篇十六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這八個字,是汪老的老師沈從文去世的時候,張充和夫婦送來的挽辭中的。“不折不從,亦慈亦讓”,或許,在張充和的眼中,這幾個字,是頗能夠代表沈從文的一生的,而這我眼中,這幾個字,用來形容汪曾祺先生,也是十分貼切的。
這本《人間草木》,收錄了汪老三十余篇文章,選擇的題材大都同生活中尋?;B草木有關,讀來分外感覺到濃濃的生活情緒,除了這些,還收錄了幾篇寫汪老當年在西南聯(lián)大時候認識的那些大師們的生活軼事,描寫詼諧有趣,栩栩如生,簡直仿佛見到了那些大師們本人。
汪老的一生并不舒暢,生于戰(zhàn)時,長于混亂,就算在名聲斐然的時候,也因遭遇那個動蕩的年代被打成右派,然而最難得的是,就算遭受磨難,屢屢被人誤會,他也能夠隨時保持豁然達觀的心態(tài),用一顆平淡寧靜的心去認真體會平凡生活的好處,去寫就著平凡生活的動人。
所以有人說:“他的一切都是詩?!?/p>
我想,能夠把文字寫得像詩需要非凡的才氣,而能夠把自己的一生都過得像一首詩,則一定需要一顆永不熄滅的赤子之心了。
這些文字沒有一個句子是煽情的,卻不由得叫人感動。
這些文字沒有一個語句在刻意地給人打雞血,卻在不知不覺間讓讀者受到溫馨地鼓勵。
比如他說起有個人隨手將一把豆子扔在了石頭下,過了一陣,翻起石頭一看,一群豆芽竟然將石頭頂起來了。
與此同時,汪老,還非常具有獨特的審美和生活情趣,比如他說人工琥珀不如天然的,“美,多少要包含一點偶然”。說起養(yǎng)鳥人讓畫眉學叫,他說,“畫眉本來的鳴聲是很好聽的。讓畫眉自由地唱它自己的歌吧!”
我想,這樣的思想與面對艱苦的淡然,與汪老早年在西南聯(lián)大受到的教育息息相關,印象最深的是,是說起當年在聯(lián)大每次躲警報的時候,有位同學,“聽著炸彈乒乒乓乓在不遠的地方爆炸,依然在新校舍大圖書館的鍋爐上神色不動地攪合他的冰糖蓮子。”
而后人在議論為何西南聯(lián)大在短短幾年間培養(yǎng)了那么多人才時候,只說了兩個字:“自由”。
汪老在此后的幾十年間,一直堅守的,或許就是這樣的從容,和內心深處對自由地不懈追求。這樣的汪老,才能夠寫出如今我們能夠看到的文字吧。
人間草木讀后感參考篇十七
汪曾祺寫了一本。
散文。
集,名稱是人間草木。大家讀了之后,有何感悟?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人間草木讀后感,一起來看看。
汪曾祺先生也是什么都能寫,而且寫的有趣。卸去了華麗辭藻的文章讀起來讓人頗為心安和舒服。從回憶家鄉(xiāng)的一花一草一木,到各種各樣的小吃,再到在聯(lián)大的生活、相識的老友、親人……幾乎都是司空見慣的事,在汪曾祺先生筆下卻別有魅力。其中有篇《葡萄月令》,五頁的文章,把葡萄從一月到十二月詳詳細細地描寫了下來,但讀著一點也不使人厭煩。這便是魅力,或者說是魔力。
零零碎碎的小事太平凡了。散文是拿這些小事入文,能抓住人心的就是好文章。即使是他人的經歷,《人間草木》這本散文集讀起來仍舊是溫暖的。有人對散文不感興趣,認為它無聊,沒有跌宕的情節(jié),像一杯白水。其實生活就是白水,只是喝的人心境不同罷了。
汪曾祺先生的生活,一定是擔得起這八個字的--。
溫和從容,歲月靜好。
今天,我來到了胡天寧家。聽金老師說,中國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名叫汪曾祺。說著,還拿出了這位作家的一本書--《人間草木》。
這本書有著淡黃色的封面,封面上畫著一叢竹子和一塊竹石,看上去與我以前看過的兒童故事書完全兩樣。我迫不及待地翻開了這本書,看到一篇文章--《夏天》。果然,與我以前讀過的兒童文學完全不同。
這本書中的文字簡潔、深奧。比如:“寫大字一張,讀古文一篇?!本透爬俗髡咭粋€早上干的事,就像。
對聯(lián)。
一樣,或者是五言詩中的兩句。
說它深奧,比如:“此吾鄉(xiāng)所未有?!边@句話,聽金老師解釋了我才知道,意思是“這是我們家鄉(xiāng)所沒有的?!?/p>
其實,簡潔和深奧是相輔相成的,簡潔了就會深奧,而深奧的文字都會很簡潔。
慢慢地,我開始讀出一點意思了……。
我最喜歡蹲在草地上看小蟲子吃東西,跳來跳去,聽它們唱歌。
有了這些蟲子,夏天就變得更有趣了。我想如果汪曾祺也看到了這些蟲子,一定會寫一篇更精彩的文章。
汪曾祺筆下的夏天是有情有趣的,而我生活中的夏天也正是如此有意思。
今年暑假,閑來無事讀了汪曾祺先生寫的《人間草木》這本書,這本書分為7輯分別是人間草木、四方食事、腳底煙云、聯(lián)大歲月、師友相冊、平淡人生、文章雜事??少I來之后這本書就真的被收藏了,因為自己總有很多理由說自己沒有時間來讀,真是“書非借不能讀也!”上周終于拿出時間拜讀這本書,一讀便不舍得放下!里面沒有空泛的好為人師的大道理,也沒有宏大的人生題材,流淌在字里行間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愛好,彌漫著文人的情調。讀他寫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閑情逸致,讀他寫的人物我享受的則是詩情畫意......
讓我感觸特別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筆下描寫的那些植物,仔細讀來真是一種享受,如流水般凈化著浮躁的內心,聯(lián)想現在的生活、工作,我們是不是過于匆忙,忽略了生活樂趣了呢?熱愛自然,熱愛植物草木,這是一種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古往今來,從來如此。工作的時候積極努力,休息的時候,就需要有如本書一樣的發(fā)現的眼睛和心情,如此,就會在生活的道路上,既有向前的飛奔,又有欣賞途中風景的收獲。
這就是我讀過本書的最大收獲。
人間草木讀后感參考篇十八
汪曾祺是很有生活意趣的,他的文章很平淡,但往往帶點奇崛,我喜歡看這種文章。初識汪曾祺,是在做語文閱讀理解的時候,覺得他寫的文章真有意思。后來就去圖書館找他的書看。
那時候才高一,也不覺得時間緊張,圖書館和飯?zhí)秒x得也十分近,便常常去閑逛。有一天吃過午飯,在圖書館看書忘了時間,匆匆忙忙借了書回教室,到了門口,被班主任一攔,說干嘛去的呀,我說看書晚了。他說啥書啊,哦,是汪曾祺的《隨遇而安》,好了,進去吧。
這個片段我記憶很深。高中的管理還是挺嚴的,午休鈴打過一刻鐘我才趕到教室,以為會被訓得很慘。結果班主任這么輕松地讓我過了關,不知是看我面相忠厚老實,還是那本書的功勞。關于此事,后來還寫過一段,貼上來,以供一哂:
“午后的圖書館涼風習習,淡淡的`墨香讓人沉迷,乍看時間已來不及。急匆匆卷起書籍,慌忙忙下了樓梯。一路滿是歡喜,卻被班主任攔住問題。題是:“這么晚去哪里?手上是什么東西?”看他戴一副黑框眼鏡,滿臉都是笑意,心中實在生不出氣。老老實實遞書出去,是《隨遇而安》汪曾祺。他扶了扶眼鏡,輕笑一聲不提。隨后勉勵幾句,卻是:“快去教室休息,若是下午睡覺,仔細了你的皮?!?/p>
我很難捉摸自己和別人關系的遠近,往往便不會主動找人熱絡。
上文的班主任,因其名字中有個“文”字,我們私下就喊他“文兄”。文兄是類老莊般的人物,一切事物均作不在意態(tài)。偶爾他會說說年輕時的故事,最為得意的是一次投稿,一次打架。
投稿是說,有一次,他午睡醒來看到某全國作文賽的征稿通知,渾不在意地抽出兩篇隨筆投了。結果出來,是“都高高地中了”。他覺得太招搖,便只去認領了其中一篇。我至今也不明白這是什么操作,緣何可以只領一篇的獎。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6844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