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版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版加幾第一課時(通用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2 04:48:03
西師版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版加幾第一課時(通用16篇)
時間:2023-12-02 04:48:03     小編:筆舞

編寫教案的過程也是教師自身專業(yè)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教案的編寫要考慮到教學資源的充分利用,提高教學效益。以下是一些備受好評的教案范本,可以作為編寫教案的參考資料。

西師版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版加幾第一課時篇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掌握十幾減幾的計算方法,并在研究、討論的過程中逐步調整、優(yōu)化找到適合自己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十幾減幾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小旗、卡片、小棒、小紙條、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師:前幾節(jié)課我們已經學過了十幾減九的題目,你們會算了嗎?我們來算幾道試試。

師板書:13-9=11-9=15-9=學生做在自己本子上。

2、反饋校對。師:15-9=6你是怎樣算的?(有錯題就說算錯的題目)。

(多指名幾人)你還有不同的算法嗎?

二、研究十幾減幾的計算方法。

1、師:看看這些題目中你覺得哪一道最難,我們先來做做。那就13-8吧,13-8=?想一想,(停頓時間)想好的同學可以把答案寫在本子上。誰來說說13-8=?你是怎么算的'?師板書記錄下每種方法。

生:我是想8+5=13,所以13-8=5。

生:我先算10-8=2,再算2+3=5。

師:(板書)為什么先算10-8=?如果我們用小棒來擺一擺的話,就是…(小棒操作演示方法)現在你聽懂了嗎?真是個好辦法。誰和他的方法一樣,你也來介紹一下?(指名幾人)和你的同桌說一說這個好辦法。(同桌互說)。

生:我是算13-3-5=5。

師:誰聽懂他的方法了?為什么減3還要減5?

師:為什么要加2?你們聽懂了嗎?真會動腦筋。

……。

2、師:算出來等于5的舉手。小朋友用了那么多巧妙的辦法來算13-8,真不簡單,(方法簡單回顧)老師想了解一下你剛才用第(1)種方法來算的舉手。第(2)種,第(3)種,第(4)種呢?看來大部分小朋友喜歡用這2種方法計算(指板書)。

3、師:剩下的題目你能解決嗎?老師有個建議:可以用你剛才算13-8的方法,如果你覺得別人的方法好,也可以用小朋友們介紹的好方法來算。請你做在自己本上。(學生獨立練習)。

師:算好的同學可以和你的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反饋交流。

通過剛才的計算,小朋友心里都有了認為比較好的方法。

三、綜合練習,優(yōu)化方法。

1、比一比,看誰算得最正確。

師:那么就用你認為好的方法,來做一做小紙條上的題目。(學生做在小紙條上)。

題目:12-5=11-7=13-6=。

14-8=16-9=13-4=。

口答校對。錯題說說想的過程。(如果沒有錯題就說12-5你是怎樣算的?)多講幾人,這么多的同學都用這種方法,看來這種方法真不錯。

2、說一說,算一算。(課件出示)。

(1)師:這里可真熱鬧,有些什么,快來數數有多少?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匯報交流。(課件演示)。

(2)師:(課件演示)有11只小猴,小猴子很調皮,有幾只爬到樹上去了,地上還有幾只?(8只)你能算一算,爬上樹的有幾只嗎?(算式寫在本子上)口答板書:11-8=3。(課件演示)如果地上還有5只,那么爬上樹的會有幾只?如果剩3只呢?(口答板書11-5=611-3=8)。

3、師:14-8我們會算了,那么1()-8=()還有嗎?看誰寫得對又多。

學生做在自己本上。

師:誰能把你寫的算式和大家交流一下。(生答師板書)。

10-8=2。

11-8=3。

12-8=4。

13-8=5。

14-8=6。

15-8=7。

16-8=8。

17-8=9。

18-8=10。

19-8=11。

自查得數算對了嗎?抽題說說你是怎么算的?(12-8、16-8)你們會用這個好辦法來寫一寫十幾減7,減6…的題目嗎?回家以后可以去寫一寫,并且仔細地觀察每一組的題目,你一定會發(fā)現在這些算式里藏著許多的小秘密,下一節(jié)課我們再來討論,看誰發(fā)現的秘密最多。

四、小結揭題: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出題:十幾減幾)做這樣的題目方法可多了,你可以選擇算起來又對又快的好方法來算。

五、游戲:排隊回家。

西師版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版加幾第一課時篇二

1、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學會分類的方法。

2、學生通過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4、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單一標準講課教案。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探究新知。

1、感知分類。

出示例1。

你們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樣分類呢?

蘇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單一標準》講課教案:揭示課題,生活中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

(板書課題:分類)。

2、鞏固發(fā)展體驗分類。

按形狀來分一分,怎樣記錄分的結果呢?

討論匯報。

板演分法。

還可以怎么分?

二、鞏固提升發(fā)散創(chuàng)新。

1、課件出示練習七1、2、3題,學生集體完成。

三、課堂小結。

今天同學們都學到了哪些知識?這些知識對你有什么幫助?

西師版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版加幾第一課時篇三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操作,探索進位加法的多種計算方法;

2、感悟湊十法是一種比較簡便的方法;

3、正確計算9加幾。

教學重難點。

多種計算方法(主要是湊十法)。

教學準備。

小棒、卡片。

一、出示情景圖。

操場上,同學們正在進行課間活動。

數一數,做游戲的有幾人?又來了幾位小朋友?現在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做游戲?

誰能列出算式?(師板書:9+5=)。

引入課題9加幾。

準備題。

(1)卡片:10-510+710+810+310+4。

集體訂正。

二、新授。

(一)、教學例1。

先出示3個瓶子,數數幾個?再出示9個瓶子,數數幾個?

要把3個瓶子和9個瓶子合起來,怎樣列算式?

誰會算9+3。

學生用小棒代替瓶子,自己擺一擺,可以怎樣計算?

自己擺后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

引導看書,觀察你和書上的方法一樣嗎?

課堂活動84頁1題。

(二)教學例2。

指導看例2圖,學生說圖的意思。

怎樣寫算式?9+5。

學生自己說計算的方法,全班交流。

三、課堂活動。

1、84頁2題。

計算后觀察,你發(fā)現了什麼?

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指名學生說一說。

2、練習十第1、2題。

四、課外作業(yè)。

84頁課堂活動第3題:自制9加幾的口算卡片。

板書設計。

9加幾。

例1:9+3=12例2:9+5=14。

把3分成1和2,

9+1=10,10+2=12。

西師版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版加幾第一課時篇四

教學內容: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了解圓各部分的名稱,理解同一個圓內直徑長度與半徑的關系。

2、掌握用圓規(guī)畫圓的步驟和方法,學會畫圖。

3、通過直觀操作,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念的啟蒙教育。

4、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綜合、概括及動手操作能力。

5、通過生活實例、工藝設計感受數學之美,了解數學文化,提高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感知并了解圓的基本特征,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系,熟練掌握畫圓的方法。

教學方法:

1、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2、課堂上堅持以生為本,創(chuàng)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課堂氛圍。

3、創(chuàng)設步步遞進的課堂環(huán)節(jié)。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與技能,使其自覺地思考,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綜合、概括及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中引入圓。

1、出示生活中圓形物體的圖片,讓學生找“圓”。

2、除了剛才這些圖形,你還能舉出哪些圓形的物體?

3、師:圓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yè)生產中應用非常廣泛,小到手表里面的零件,大到宇宙飛船的制造都要用到圓的知識,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對圓的研究就有偉大的成就,因此我們學習圓的有關知識是非常重要而又必要的。

(感受數學之美,板書“圓的認識”)。

二、在畫圓過程中認識圓。

1、你會畫圓嗎?你能借助哪些工具來畫圓?

(圓規(guī)、硬幣、有圓孔的三角板、瓶蓋)。

2、說說各種畫法的不同特點。

3、介紹圓規(guī),用圓規(guī)畫圓。

展示學生作品,分析失敗案例,請成功同學介紹經驗,教師總結。

4、教師示范畫一個圓。請學生上臺畫一個和老師一樣的圓(同一地方、同樣大小)。

5、師:你是怎么做到的?揭示圓心、半徑。

6、認識圓的特征和圓各部分的名稱,師生一起操作進行。

(1)認識圓心。

取出圓紙片,先對折,打開,換方向后再對折,再打開,反復折幾次,折過若干次后。

問:像這樣折可以折多少次?(無數次)。

問:這些折痕意在圓的什么地方相交?(這些折痕意是在圓中心這一點相交)。

(2)認識半徑。

問: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在同一個圓里可以畫多少條?

問:量一量,半徑長幾厘米?同一個圓里所有的半徑長度都相等嗎?

(3)認識直徑。

口答后教師指出同時板書,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用字母d表示。

問:在同一個圓里,可以畫多少條直徑?

問:量一量,直徑長幾厘米?在同一個圓里所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嗎?

(4)同一個圓里直徑的長度與半徑的關系。

三、鞏固練習。

(1)做課本第58頁上面的“做一做”中的題。

(2)判斷題。

(1)通過圓心的線段,叫做半徑。()。

(2)所有圓的半徑都相等。()。

(3)在同一個圓里,半徑是直徑的1/2。()。

(4)在同一個圓里,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四、小結。

今天學了哪些知識?

圓的各部分的名稱各是什么?

圓的特征是什么?

怎樣畫圓?

五、布置作業(yè)。

作業(yè)本p42。

西師版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版加幾第一課時篇五

1、認識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間的十進制關系,懂得1元=10角、1角=10分,學會兌換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功用。

3、培養(yǎng)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對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和節(jié)約用錢教育。

教學重難點。

認識各種面額的人民幣,認識各種面額的人民幣。

教學工具。

課件一套,常用的面額的人民幣(不同版本的)。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今天我為你們大家?guī)砹艘晃恍屡笥?,看看它是誰?(課件演示:點擊出現藍貓圖像)你們認識它們嗎?今天是藍貓文具店開業(yè)的日子,它邀請我們全班去參觀文具店,你們想去嗎?一起來吧!

二、探究新知。

1、參觀文具店回答問題(課件演示)。

(1)師:誰能說說文具店有什么文具?價錢是多少?(學生回答)。

(2)師:你們喜歡這些文具嗎?可是用什么買呢?(學生回答)。

2、認識人民幣。

(1)師:中國的錢幣叫人民幣,你們認識人民幣嗎?

(2)初認人民幣。

師:將桌面上的人民幣拿出,先自己認一認,再在小組內交流,看誰認得多。(學生活動)。

匯報認識情況(學生回答,師板貼人民幣:硬、紙幣)。

問:觀察這人民幣,你發(fā)現了什么?

(學生回答)。

師:紙做的錢幣是紙幣,金屬做的人民幣叫硬幣。

(3)再認人民幣。

師:(指紙幣)你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的紙幣,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學生活動后,匯報識別方法)。

師: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讀時有一個相同處是什么?所以它們的單位是元,那你能說說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單位是什么?(學生口答)。

師: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紙幣我們會認了,那么硬幣你會辨認嗎?

師:國徽代表我們偉大的祖國,而且是中國制造的,所以我們要愛護人民幣,不能在上面亂寫亂畫。

小游戲:

(1)我指人民幣,你舉起與我相同的人民幣;。

(2)我說面值,你舉起相應的面值;。

(3)我說顏色,你來回答。

3、元、角、分的關系。

師:藍貓想讓大家看一個小片段,看完后說說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學生觀看課件:元、角、分之間的兌換關系)。

師:看完了這個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回答,老師板書:1元=10角1角=10分)。

問:你知道1元=()分嗎?(可以小組討論后再回答)。

4、想一想。

1元可以換幾個5角,幾個2角?

2元可以換幾個1元,幾個5角,幾個2角,幾個1角?

5、我們來看看更大面值的人民幣之間的換算。

教師出示例3,例4。

大家認識一下我們生活中的人名幣,這里有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那么它們之間是怎么進行換算的呢?大家互相交流一下,看誰講的對。

大家采取你問我答的形式完成人名幣之間的換算。(教師指導)。

三、鞏固練習。

1、電腦出示第53頁“做一做”的第1題。

師:說說每一張人民幣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2、游戲:模擬購物。

出示一些學習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個小口袋,在購物時把錢放進去)。

(1)選出三個柜長;。

(2)學生隨意購物(看清價格后,購買);。

(3)請柜長檢查交錢的情況。

課后小結。

人民幣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經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不但要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還要理清它們之間的關系。

課后習題。

一、填空。

1、1張1元可以換成()張5角、()張2角和()張1角。

2、1張2元可以換成()張1元。

3、1張5元可以換成()張1元。

4、1張5元可以換成()張2元和()張1元。

5、1張10元可以換成()張2元和()張1元。

6、1張10元可以換成()張5元和()張1元。

7、1張50元可以換成()張20元和()張10元。

8、1張100元可以換成()張10元。

9、1張100元可以換成()張20元。

10、1張100元可以換成()張50元。

二、在()里填上合適的數。

20分=()角7角=()分60角=()元。

1元=()分40角=()元1元=()角。

65角=()元()角9角=()分5角4分=()分。

3元6角=()角23分=()角()分70角=()元。

板書。

1元=10角,1角=10分。

西師版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版加幾第一課時篇六

教學目標1.通過獨立探究和合作學習,使學生主動獲取十幾減幾的計算方法。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流意識,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

3.初步滲透“數學來源于生活”的思想,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的實際意義,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5頁。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設計。

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小朋友們聽過小貓釣魚的故事嗎?(課件出示)星期天花貓cat和貓咪菲菲從美麗的五彩池里釣回了好多金魚,并把它們的金魚放在了一個魚缸里??粗利惖慕痿~在魚缸里快樂的玩耍,它們高興極了。cat說:“瞧,我釣的魚多!”菲菲搶著說:“不!是我釣的魚多!”它倆越爭越厲害,cat哥哥說:“這里共有13條金魚,我釣的是8條花金魚,你釣了幾條黑金魚?看看吧!”可是金魚游得太快,菲菲眼都數花了,也沒有數出來。它無奈的說:“小朋友們,用你們的知識幫幫我吧!”

探索算法。

1.獨立算法,合作探索。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算式13-8=5(條)。

你是怎么計算出13-8的?能給菲菲講一講嗎?

每個人的想法可能不同,小組內討論討論,比一比,哪一組幫菲菲想的方法最多。

2.交流匯報算法。

學生匯報的算法可能有:

a.10-8=2,3+2=5。

b.8+5=13,13-8=5。

c.13-3=10,10-5=5。

d.13分成10和3,3-8差5個不夠減,10-5=5。

……。

3.嘗試運用,多種擇優(yōu)。

菲菲從小朋友這里得到了這么多好方法,解決了cat哥哥的問題,高興壞了。它靈機一動,決定考考cat哥哥:“有13條金魚,我釣了5條黑的,有本事算一算你釣了幾條花金魚?”

誰知cat哥哥馬上計算出13-5=8。同學們能猜猜,它用哪種方法算的這么快呢!

學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除了類似以上四種方法外,還有學生可能這樣想:

8+5=1313-5=813-8=5(教師補充板書。)。

小結。

同學們用以上幾種方法都能得到正確答案,計算時你要向cat哥哥學習,在眾多的方法中,選用一種自己喜歡的方法算。

練習鞏固,解決問題。

小朋友們,愿意與cat和菲菲一起用今天學到的知識,再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嗎?

1.看圖列式,說算法。

練習三的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后,說說自己是怎么算的。

(這里滲透了減法各部分的關系,只讓學生在計算中感受或在匯報中自由的表述,教師不作介紹。)。

2.動腦筋計算。

分組出示以下題目。

a.6+5=7+8=4+8=。

11-5=15-7=12-4=。

學生做完后,師問:“做完這些題目,你有什么想法嗎?”

b.8+□=118+□=166+□=15。

11-3=□16-8=□15-6=□。

學生做完后,師問:“你發(fā)現什么了嗎?”

3.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學習三的第2題。)。

注意引導學生觀察數字信息和符合信息,鼓勵學生完整的敘述圖意。

計算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4.計算練習(練習三的第3題)。

先在小組內搶答算式的得數,再各自寫出算式。

教學設計說明。

在童話情境中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學生吸收知識的過程不是被動的感受,而是主動的獲取。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本節(jié)課根據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恰當設置童話情境,把計算教學蘊含在實際情境中作為一個問題提出,一方面有效激發(fā)學生計算的欲望,同時又使學生體驗到了學習計算的實際意義,初步學會了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

采取靈活自由的.學習方式把學生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本節(jié)課采取了獨立探究和小組合作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實現了算法多樣化,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關注了學生的情感體驗,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算法多樣化和算法選擇的恰當結合。

西師版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版加幾第一課時篇七

教科書第38頁的內容。

1、引導學生觀察商場實物的擺放情況,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通過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

2、通過分一分、看一看,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4、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學到的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一、從生活中引入分類,初步理解分類的意義。

師:同學們都去過超市吧!你們在超市里都看見了什么?那么這些物品是怎樣擺放的?

要想把物品擺放整齊,就要像同學們說的那樣一類一類擺放,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分類。(板書課題)。

那么,分類擺放有什么好處呢?

二、初步學習分類。

師:老師這有一貫馬大哈超市,你們想去看看嗎?這樣擺好不好?怎么不好?

那么咱們來幫他整理整理,這個超市的左邊是一個冰柜,這是冰柜上的廣告畫,右邊是一個貨架。

誰來整理一下?(學生對貨架上的物品進行整理)。

為什么把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擺放在一起?(強大同一類的物品要放在一起)。

通過同學們的幫助,貨架上的物品擺放得既整齊又美觀。

三、動手操作,鞏固分類方法。

如果讓你當一名超市里的售貨員,你打算怎樣擺放貨架上的物品?

1、小組動手將物品分類。

下面咱們親自動手擺一擺。

你們要擺放的物品都在紙盒里,先把所有的物品倒出來,分一分,看哪些物品放在一起比較合適,再比一比,看擺在哪一層比較合適,確定后再貼一貼。每個物品的背面有一個雙面膠,把上面的小白紙撕下來,就可以貼在這個貨架上了。

下面4個人一組,看哪組合作得最愉快。

2、學生匯報:有哪個組愿意展示一下你們組貨架擺放的情況。

3、小結:我們參觀了超市,又親自動手擺了擺,知道了商店中物品的擺放可以分為蔬菜類、水果類、服裝類、文具類、鮮花類等。這樣擺放既方便了顧客的購買,又減少了混亂,提高了效率。分類這種做法在疑惑的數學課上也經常出現,所以說它是重要的數學思想。

四、聯系生活,鞏固分類的意義。

那么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在你們的家里有沒有分類擺放的情況呢?

可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那么我們一定要認真的學號數學,用我們穴道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西師版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版加幾第一課時篇八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情景,使學生體會13減幾的退位減法的意義。

2、使學生能借助已有的經驗自主探索13減幾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13減幾的計算,并感受到計算方法的普遍適用性。

3、進一步體會算法多樣化,能獲得一些初步的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

教具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口算卡片,13減幾的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教師:我們在前面學習了12減幾的知識,同學們能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嗎?

學生:能。多媒體課件出示做修改的例1情景圖。(把圖中的“樹上原有13只猴子”改為“樹上原有12只猴子”,并出示問題:樹上還有多少只猴子?其余不做改動)。

教師:要解決這個問題,應該怎樣列式計算?

學生:12-4=8。

教師:為什么這樣列式?

學生思考后回答:因為樹上原有12只猴子,下來了4只,就是從12只中去掉4只,所以,要知道剩下多少只就要用12-4才能得到。

教師:誰能說說你是怎樣算12-4=8的?

學生根據不同的算法進行匯報,教師隨學生的匯報板書算法,如:倒著數;想加法算減法;把12分成10和2,10-4=66+2=8。

教師:下面我們來解決這樣一個新問題,(課件出示例1情景圖)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觀察圖后回答:樹上原有13只猴子,下來了4只,樹上還剩多少只?

教師:這個問題和剛才的問題比,哪些變了?哪些沒有變?

引導學生發(fā)現:樹上原有的猴子數由12只變成了13只,下來的猴子數沒有變,問題也沒有變。

教師:解決這個問題又應該怎樣列式?

學生:13-4=。

教師:13-4又怎樣計算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13減幾。板書課題。

二、進行新課。

教學例1。

教師:我們能不能用12減幾的方法來計算13減幾呢?

學生:應該可以吧,因為它們都是十幾減幾的減法。

教師:好,同學們可以用這些方法試著算一算13-4。

學生獨立計算,然后組織匯報。

教師:用第1種方法(倒著數)計算的請舉手。

學生舉手,抽1個代表匯報。

教師:用第2種方法(想加法算減法)計算的呢?

仍然抽1個學生代表匯報。

教師:用第3種方法(把13分成10和3,10-4=6,6+3=9)計算的呢?

學生舉手并匯報。

教師:還有不同的計算方法嗎?

可能有學生說:因為12-4=8,13-4和12-4比總數多了一個,而減去的數是同樣多的,所以13-4的結果要比12-4的結果多1,就是9。

如果沒有學生發(fā)現教師不作要求。

教師:剛才我們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出13-4=9,通過計算你發(fā)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發(fā)現:12減幾的計算方法在13減幾中同樣可以用。

學生:13-9=4。

教師:這也是我們前面知道的想1個加法算式可以計算2個減法算式。下面我們再來看看這幅圖,現在又起了什么變化?多媒體課件出示。(下來的猴子變成了6個)。

學生:樹下的猴子變成6個。

教師:下來6只,樹上還有多少只猴子?

教師:誰還能像老師這樣改變猴子下樹的只數,給大家出個題目。

學生可能說:下來5只,還剩多少只?下來7只,還剩多少只?……。

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配合多媒體課件演示,為后面的算一算做好鋪墊。

試一試。

(1)出示課件算式:13-9=13-6=。

(2)學生獨立思考,完成計算式的計算。

(3)抽學生回答算法,引導學生回答成對算式的計算方法,理解1個加法算式和2個減法算式的計算方法,初步感受加法和減法的內在聯系。

教學例2。

出示課件。

(1)找學生說說圖片中的信息(9只小猴在拔河,4只小猴在跳繩)。

(2)讓學生自己填一下書上的方框。

(3)公布答案。

三、練習鞏固。

1、對口令。

和你的同桌合作一起完成,一個小朋友講出兩個數的加法算式,同桌則講出相應的兩個減法算式,算式的被減數是同桌說出的加法算式的和。

2、口算卡片。

老師拿出12減幾和13減幾的口算卡片,請學生回答。

四、課堂總結。

教師:今天學習了什么知識?你解決了哪些問題?有什么收獲?

引導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的重點:

1、知道了用12減幾的計算方法來計算13減幾的減法。

2、發(fā)現了13減幾中的一些規(guī)律,并能用這些規(guī)律幫助我們又對又快地口算。

西師版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版加幾第一課時篇九

教學內容:課本第74-76頁。

教學目標。

六、進一步鞏固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計算,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識。

八、使學生初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教學重難點。

進一步鞏固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計算,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小棒口算卡片。

教學過。

復習。

1.擺小棒計算。

5+1012+514-3。

2.開火車口算卡片。

新授。

1.看圖填空。

(1)第1幅圖。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內交流算法。

在圖中這兩個算式表示什么?

(2)第3幅圖。

同桌合作擺小棒。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在小組內交流算法。

集體反饋。

(3)第3幅圖。

說說圖中畫的算朱表示什么意思?

學生獨立完成,組內交流。

(4)第4幅圖。

看圖,說說圖中珠子的變化。

學生獨立完成。

集體交流反饋。

2.計算。

(1)同桌競賽。

(2)請個別學生說說算法。

3.看圖填算式。

(1)看圖,說圖意。

(2)學生獨立完成。

(3)小組內交流反饋。

4.填空。

(1)弄清題意,獨立完成。

(2)你發(fā)現了什么?

(3)小組交流反饋。

5.找朋友。

(1)獨立完成。

(2)交流反饋。

鞏固練習。

1.過河游戲。

先讓學生看圖,再說說題意。

同桌比賽。

集體交流反饋。

2.計算。

同桌競賽。

請個別學生說說算法。

3.填空。

讓學生看圖,弄請題意。

學生獨立完成交流。

4.一共有多少只蝸牛?

引導學生分析題目。

列式計算,并讓學生說說是怎么想的。

5.思考題。

討論口答。

四、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西師版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版加幾第一課時篇十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第26頁例1及練習四的1、2題。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郵政編碼的作用,探索發(fā)現郵政編碼的規(guī)律。

2.培養(yǎng)學生調查搜集、分析研究、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合作意識、實踐意識,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及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課前收集與編碼有關的信息,走訪當地郵政局的叔叔、阿姨,了解當地郵政編碼及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學生自由發(fā)言:郵政編碼,車牌號,身份證,電話號碼,門牌號,銀行帳號……)。

教師:老師也搜集到了一些用數字表達信息的資料,多媒體??

教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研究數字編碼的問題。

二、郵政編碼中數字的意義和郵政編碼的作用。

1.郵政編碼中數字的意義。

教師:同學們寄過信嗎?

(多媒體出示例1的信封)。

教師:這封信是寄往哪里的?

學生:重慶市巴南區(qū)魚洞鎮(zhèn)的。

教師:你們誰知道左上角的這組數字在信封中叫什么?右下角的這組數字在信封中叫什么?

(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補充寄信人詳細地址及郵政編碼)。

學生:左上角的這組數字是收信人的郵政編碼,右下角的這組數字是寄信人的郵政編碼。

教師:那你們了解郵政編碼每個位置上的數字表示的什么意思嗎?

學生1:郵政局的阿姨說,郵政編碼是全國統一的,都是6位數,不同數字表示不同的地方。

學生2:……。

巴南區(qū)界石鎮(zhèn)界新街401346。

學生1:我發(fā)現這些郵政編碼的前面4位的數字是一樣的,都是4013。

學生2:我發(fā)現他們的后兩位數字不同,這兩位數字應該代表巴南區(qū)不同的鄉(xiāng)鎮(zhèn)、街道。

教師:接下來我們再看看重慶市部分區(qū)縣的郵政編碼。比較一下,你又有什么發(fā)現?

區(qū)縣名郵政編碼。

渝中區(qū)400000。

江北區(qū)400000。

南岸區(qū)400000。

大渡口區(qū)400000。

沙坪壩區(qū)400000。

九龍坡區(qū)400000。

北碚區(qū)400700。

萬盛區(qū)400800。

雙橋區(qū)400900。

渝北區(qū)401120。

長壽區(qū)401220。

巴南區(qū)401320。

綦江縣401420。

合川市401520。

永川市402160。

江津市402260。

大足縣402360。

榮昌縣402460。

學生1:我發(fā)現前兩位的數字是相同,都是40開頭。所以我想40應該代表重慶市吧。

學生2:我發(fā)現第3、4位應該代表各區(qū)、縣,00代表的是市區(qū),而07,08,09,11,…,24這些代表縣。

學生3:通過觀察,我猜想其他省市中,郵編的前兩位的數字是不相同的。

太原030000沈陽110000上海市00大同037000大連116000。

吉林132000齊齊哈爾161000。

教師:通過以上觀察,你們又有什么發(fā)現?

學生1:現在我發(fā)現郵政編碼的前兩位數字表示省、直轄市。

學生2:我發(fā)現直轄市的郵編第二位都是0,例如:北京是100000,上海是200000,天津是300000,重慶,400000。

教師:現在你們知道郵政編碼的六位數字分別表示什么嗎?

學生:前兩位的數字表示省、直轄市,第3位的數字代表市(地區(qū)),第4位的數字代表縣(區(qū)),后兩位代表鄉(xiāng)(鎮(zhèn))。

2.郵政編碼的作用。

教師:郵政編碼有什么作用呢?

學生1:每天郵局的叔叔、阿姨要收到許多寄往全國各地的信件,有了郵政編碼后,就可以使用自動分揀機按照郵政編碼進行自動分揀,不用叔叔、阿姨進行人工分揀信件,累得滿頭大汗?郵政編碼能使大家盡快地收到信。

教師:同學們,現在我們學校所在地區(qū)的郵政編碼是多少呢?

三、認識身份證編碼。

(師生游戲)。

學生讀身份證號,老師猜測,學生判斷驗證。

學生驚嘆,躍躍欲試。

教師:誰知道老師是怎么猜到的?

學生:我查閱了資料。身份證的前兩位上的數字表示省(直轄市),第3、4位的數字代表市,第5、6位的數字代表區(qū)縣,第7~10位的數字代表出生年份,第11、12位的數字代表出生月份,第13、14的數字代表出生日子,第15~17位的數字代表編號順序號,末位加了個檢驗碼。但倒數第2位的數字雙數代表女性,單數是男性。

四、完成練習四第二題。

教師:你們打過長途電話嗎?

學生:打過,打長途電話要撥區(qū)號。

教師:你知道我們重慶的區(qū)號嗎?

學生:知道,是023。

教師:你還知道哪些城市的區(qū)號?

學生:北京是010,上海是021,天津是022……。

教師:你熟悉的電話號碼有哪些?從中你還了解了哪些信息?

五、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體會?你認為數字編碼有什么好處?

西師版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版加幾第一課時篇十一

教學內容:116頁的內容及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形成多種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連續(xù)性。

2、鼓勵學生聯系前后知識,學習多種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體會算法多樣化。

教學難點:方法的掌握。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具準備。

教學過。

一、復習。

引導學生回憶16、17減幾的計算方法,通過練習檢查學生掌握的情況,要求學生用不同的計算方法。

總結學生練習的情況,重復強調計算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二、學習18減幾的計算方法。

提出問題:9+9=?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這道題,誰能把計算過程和結果告訴我呢?

總結學生的答案。進出問題:18-9=?

引導學生找出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的區(qū)別和聯系。

教導學生根據學習18減幾的計算方法,總結出18減幾的計算步驟。

引導學生各抒已見,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

總結學生的方法,肯定并強調幾種常見的計算方法。

三、練習鞏固。

四、作業(yè)。

板書設計。

西師版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版加幾第一課時篇十二

教學目標。

1、加深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的學習,鞏固計算。

2、充分注意對學生退位減法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連續(xù)性。

3、培養(yǎng)學生看圖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多樣化的計算方法中的一種或幾種。

教學難點:數學遷移思維能力的形成。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具準備。

數字圖片、卡片。

教學過。

一、復習11減幾的計算方法。

1、引導學生復習11減幾的計算方法,讓學生寫出計算的步驟,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計算方法,體會它們的區(qū)別與聯系。

2、總結練習的情況,對做得比較好的同學予以表揚,糾正學生作業(yè)中出現的錯誤。

二、學習12減幾的計算方法。

1、引導學生,一邊說,一邊板書11-4的計算方法,引導學生思考:+4=11,采用學過的加法的計算方法,求出()中的值來。

2、引導:好,那么大家跟著我的計算思路,求出12-4=?同學之間可以相互討論,看看誰計算的結果正確。

3、請幾個學生談一談計算步驟和方法,總結學生中出現的好的方法。

4、和同學們一起重復計算步驟,把其中的一種方法作為重點講解,讓學生動手操作小棒。

5、啟發(fā)學生尋找11減幾和12減幾的聯系和區(qū)別。

6、講解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和聯系,鼓勵學生養(yǎng)成善于觀察的好習慣。

三、練習鞏固。

1、引導:我們已經掌握了解12減幾的計算方法,并且不止一種,現在我們做練習鞏固這幾種方法。

2、出示題目:公共汽車上有12個人,下去了5個,現在還有幾個?

3、學生發(fā)言。

4、肯定學生的回答,并讓學生講出計算步驟。

5、小組游戲練習。

四、小結并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計。

12減幾。

12-4=8。

(1)10-4=6(2)4+8=12(3)12-2-2=8。

6+2=812-4=8。

西師版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版加幾第一課時篇十三

1.教師:老師這里有一組題,我們來比賽一下。男同學算左邊3道,女同學算右邊3道,看誰算得快。

多媒體出示:298+9932+35+97147+100867+98496+3002.

學生在題單上獨立計算后,校對得數。

教師:現在我宣布女同學的計算速度最快!

男生:我覺得不公平,女同學的三道題都是一個數加整百數,算起來當然快,如果我們算右邊3道題,比她們還要快。

教師:看來,大家都覺得用一個數加整百數計算更容易些。那么,左邊3道題有沒有辦法也轉化成加整百數,使計算更簡便呢?下面我們把867+98作為例題進行學習。

二、教學例5。

1?情境引入例5,并列出算式867+98。

2.教師:觀察867+98中的第2個加數98有什么特點?

學生:98接近100。

教師:這道題該怎樣簡便計算,請同學們分4人小組進行研究。

3.學生分組討論并在答題板上寫出計算過程。

第1組展示計算過程:867+98=867+100=967。說明:98接近100,我們把867+98看成867+100,這樣很快就算出得數了。

第2組展示計算過程:867+98=867+100=967,967-2=965。說明:我們贊成把98看成100,但是100比98多了2,所以867+100以后要用得數減2才正確。

4.教師:同學們發(fā)表了自己的意見,現在請你選擇,哪個組的算法和寫法都合理。

5.學生用手勢選擇第3組。

6.教師:這里為什么要減2?學生:把加98看成加100,多加了2,所以要減2。

7.教師用紅筆強調“-2”。教師:一個數加接近整百的數時,可以看成是一個數加整百數,但要注意多加了幾就要再減幾。

8.學生簡便計算298+99,135+97。

西師版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版加幾第一課時篇十四

教學內容:

西師版數學教科書第69~71頁的單元主題圖,例1、例2以及相應的課堂活動第1題、第2題和練習十三第1,2題。

教學提示:

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計算9加幾,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

教學目標:

1.在生活情境中理解“9加幾”的口算方法,能運用這些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感受口算9加幾有不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多向思維能力,發(fā)展個性。。

教學重點:

會口算9加幾。

教學難點:

使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己得出9加幾的方法,并用完整的語言來概括其思考過程。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小棒20根,(或小圓片20個)。學生每人準備20根小棒、(或20個小圓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建議:可以預設幾個情景來進行導入。如。

談話法、主題圖導入、復習回憶導入法等。

談話法:同學們,今天起我們來學習第5單元的知識,有信心學好嗎?

學生會說有踢足球的,有做游戲的,還有跳繩的。教師進一步問:大家能不能根據這幅圖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然后指名回答。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分別給予肯定,然后點題。同學們所提的這些問題中多數都要用到我們第五章“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知識,這節(jié)課我們首先來學習“9加幾”。

板書課題:9加幾。

由主題圖的情境引入,既有利于學生體會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又為新課的講授做好鋪墊。

復習鞏固導入法。

師:學新內容之前,我出幾道題目考考你們,看誰完成得又準又快。

1、復習10加幾。(課件出示復習題)。

10+1=10+4=10+2=。

10+5=10+9=8+10=。

9+10=。

指名回答,回答正確后教師點出答案。如果學生回答不上來,給予鼓勵指導。新課標第一網。

2、復習數的組成:分一分。

指名學困生回答。

師問:9加幾等于10?板書:9+(=10。

啟發(fā)談話:我們把9+1等于10換一種說法,可以說成是9和1湊成10.這節(jié)課我們要用9和1湊成10的方法,也就是“湊十法”來計算9加幾的題。(板書課題:9+幾)。

【設計意圖】復習鞏固導入法適合班級情況不太好的情況或者計算練習不夠的班級。有教師提出“在課前復習階段可以先行練習讓學生圈出10朵紅花等活動”,目的是滲透“湊十法”。我以為不是很妥。仔細分析本課教材,我們可以發(fā)現,教材主題圖中明顯突出了“算法多樣化”這一思想,這很符合新課標的理念。所以在下面新課教學中,讓學生用小棒代替飲料,擺一擺,想一想9加4等于幾,其目的也是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探究,預設的目的是讓學生出現“從1數起”、“接著9數”、“湊十”等多種方法,如果課前過于強調“圈十”,學生有了這一強烈刺激,恐怕在探究9加4等?的環(huán)節(jié)中很難出現多種方法了,這與新課程及教材意圖不符。當然,當學生在探究中得出“湊十”方法后,教師確實應該強調“圈十”這一過程,并指導學生動手圈一圈,讓學生有個明確的表象。

三、動手操作探求新知。

以下教學接著上面的主題圖導入法來開展教學。

1.教學例題1.

教師:大家所提的數學問題中有2個涉及“9加幾”,我們就先解決飲料瓶數問題(課件呈現主題圖中飲料圖)盒子內有9瓶飲料,盒子外有3瓶飲料,如何求飲料的總瓶數?請同學們想想怎么列算式。

學生回答后板書:9+3。

教師:誰來說說結果是多少?(繼續(xù)板書:9+3=12)。

教師:你是怎么知道9加3等于12的?請同學們用小棒代替飲料瓶,擺一擺,看看你能用哪些方法計算9加3。

學生獨立思考后同桌或者小組交流自己的思考過程。

然后全班交流。

師:哪一位同學說一說你的算法?

(1)把9看作10,10+3=12,3—1=12。多媒體課件顯示教科書上紅衣服小女孩的方法。

(2):接著往后數3個,10,11,12。多媒體課件顯示教科書上藍衣服小女孩的方法。

(3)9和1組成10,把3分成1和2,先用9加1得10,再用10加2得12。多媒體課件顯示教科書上小男孩的方法。

教師:還有別的方法嗎?

鼓勵學生大膽說。

學生:我這樣算……。

學生回答。(略)。

【設計意圖】用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學習例1,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培養(yǎng)學生多向思維能力的同時使學生獲得成功體驗。

師小結算法。

師:你們覺得哪一種算法算起來又快又準?同桌之間或者小組之間說一說。(師注意組織課堂中的小組討論,避免一個孩子說其余的都在玩的情況出現)。

誰到展示臺上演示這種算法?

指名演示,根據學生完成的情況適時評議。

師:我們可以把這種算法寫出來,大家注意看。(有的教師認為應該讓學生自己思考寫出算法,這個觀點我不同意,費時費力難度不是一點的大)。

師:先把3分成1和2,再把9和1湊成10,最后10+2得12.師邊寫邊示范。

師:這個方法就是叫做“湊十法”。你們學會了這種方法嗎?下面再來試著解決另外一個問題吧。

課中活動。

唱歌:青蛙跳水歌。

1只青蛙跳下水,2只眼睛4條腿。

2只青蛙跳下水,4只眼睛8條腿。

3只青蛙跳下水,6只眼睛12條腿。

4只青蛙跳下水,8只眼睛16條腿。

【設計意圖】消除課中的疲憊現象,增加數學課的趣味性,利于學習后面內容。

2.教學例2。

指名回答:有9個小朋友在做游戲,又來了5個,一共有多少個?

教師:求一共多少個,怎樣列算式?誰會列?(板書:9+5=)。

教師:請用你喜歡的方法算出9+5。

學生自行計算。

教師:誰來匯報你是怎么算的?

指名學生回答:我這樣算……新課標第一網。

預設。

方法一:接著數,即從9往下數5個。

方法二:把9湊成10(看大數,分小數)。

因為9和1湊成10,所以把5分成1和4,先算9+1=10,在算10+4=14。

方法三:把5湊成10(看小數,分大數)。

因為5和5湊成10,所以把9分成5和4,先算5+5=10,在算10+4=14。

教師:大家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看來學得不錯。用湊十法計算的同學請舉手。看,這么多同學喜歡湊十法,說明這種方法確實很好,大家要多多使用這種方法,而且湊十法,也有兩種湊法,被同學們都發(fā)現了,你們真聰明。

【設計意圖】讓學生敘述自己的算法,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鞏固新知。

1.完成課堂活動第1題。學生計算后擺一擺并寫出得數后集體訂正。學生可能有多種擺法,如擺成兩行,下面一行7個,上面一行6個,然后采用跳數的方法,2,4,6,8,10,12,用加上多出的1個,共13個。教學時應鼓勵學生多種擺法,根據擺的方法所對應計算思路進行計算。

【設計意圖】計算9加幾時,輔以擺一擺的操作活動,加深學生對9加幾的計算方法,特別是“湊十法”的理解。

五、課堂小結。

教師: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內容,從中你知道些什么?你覺得你的收獲是什么?還有什么問題,說出來大家一起探討。

學生回答。

【設計意圖】回憶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同時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同學的學習過程在腦海里重放,既可以鞏固所學知識,也能幫助學習注意到本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從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西師版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版加幾第一課時篇十五

加深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的學習,脫離表象的支持,直接計算退位減法。

讓學生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接受新的知識,為學習以后的知識打好堅實的基礎。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學能力。

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利用學過的知識,學習和總結新知識的能力。

教學難點:數學遷移思維能力。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具準備。

教學用具和數字卡片。

教學過。

一、復習。

引導學生復習11、12、13減幾的計算方法,讓學生加深理解計算的思路,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計算方法,體會它們的區(qū)別和聯系。

總結練習的情況。

二、學習14減幾的計算方法。

1、引導學生讀題:樹上原有14只猴子,下來7只,還有幾只在樹上?

2、引導:我們能列出什么樣的算式計算樹上還有的猴子呢?

3、板書算式:14-7=?要求學生相互進行討論,說出計算14-7的步驟,并讓學生對比11、12、13減法的計算方法。

4、引導學生集體討論計算步驟和方法,啟發(fā)學生聯系11、12、13的減法計算的方法,學習14減幾的計算方法。

5、引導學生做練習鞏固這部分知識,拿出做好的卡片算式,讓學生根據卡片上的式子計算結果。

6、聽學生匯報練習的結果,對做得好的學生進行表揚,指出學生中出現的錯誤。

三、學習15減幾的計算方法。

1、引導:我們已經掌握了14減幾的計算方法,并且學習了不止一種,現在我們繼續(xù)學習15減幾的計算方法。

2、拿出15-8=?的卡片,向學生展示,要求學生相互討論,然后請學生把計算的方法說出來。

3、肯定學生的答案,并要求學生講出計算步驟,強調,計算的過程應該注意的問題。

4、引導學生分小組做游戲:兩個一組,用做好的卡片算式,一個同學從中拿出一個減法算式,兩人一塊討論計算出結果。

5、聽同學們匯報練習的情況,對做得比較好的小組進行表揚,鼓勵學生在實踐中體會理解計算的方法。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

6、總結本課內容,布置適當的課外作業(yè)。

板書設計。

14、15減幾。

14-7=715-8=7。

10-7=310-8=2。

3+4=72+5=7。

西師版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版加幾第一課時篇十六

進一步掌握10以內數的順序、組成及計算方法,區(qū)分基數和序數的含義。

通過實際活動,使學生了解同一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

經歷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感受自己身邊的數學知識,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重點: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難點: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師:引導探究法。

生:小組探究法。

情境圖、錄音機、信箱4個、玩具、數字卡片、口算卡片、小紅旗、彈子、圓片等等。

一、引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去過游樂園嗎?(去過)去過哪些有趣的地方?今天老師帶你們到數學樂園中去利用所學的知識參加各種數學游戲活動,你們想去嗎?(想)。

二、活動一:數字迷宮。

師:那好,要進入數學樂園必須先通過一個數字迷宮(出示迷宮圖)觀察一下,這個迷宮圖中有哪些數字?(1~9)。

打開課本,用鉛筆在書上畫一畫路線圖,看看誰畫得路線多?

問:誰愿意上來指指你是怎樣走的?還有別的方法嗎?教師請幾名學生上來指一指不同的路線。

三、活動二:誰的反應快。

這兒有一只會說話的小恐龍,它有話要和小朋友們說,它不知道小朋友的反應怎么樣,它想考一考,看看誰的反應快。聽到口令的小朋友迅速站起來,做得又快又好的小朋友,大家一起夸夸他。

小恐龍先出題,找到反應快的小朋友,再請小朋友出題。

四、活動三:對口令。

師:小恐龍發(fā)現我們班的孩子特別聰明大方,它想問問大家,你們會數的組成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玩一玩對口令練組成的游戲。

教師出示數字卡片,練數的組成,然后師生對口令。

五、活動四:送信游戲。

師:小朋友們的口令對的非常熟練,說明大家的組成掌握的好,小恐龍相信大家的計算能力也一定很棒,接著就要帶大家去玩一玩送信游戲。在這個游戲中,需要每個小朋友當一回“小小郵遞員”,把“數字娃娃”藏在你們抽屜里的“信”送到正確的信箱里。那么,怎樣才能把“信”送到正確的信箱里呢?只要把“信”上的題目做出來,得數是幾,就把“信”送到標有這個數的信箱里。要注意的是,有的卡片上面的得數不是信箱的標號,是沒法送出的信。好,現在就讓我們伴隨著輕松優(yōu)美的音樂,分組上來送信。

檢查送信游戲的正確性后,教師總結。

六、活動五:運彈子。

師:小恐龍帶我們玩了這么多游戲,猜一猜,它還會帶我們去干什么呢?噢,原來是運彈子。

師示范:把彈子放在勺子里從教室的這一頭運到那一頭,注意不能用手抓。

首先,請每組先出一個小能手,起立。再選出一個記錄員上臺來,比賽開始后小能手夾一個,記錄員就貼一個圓片。準備好了嗎?音樂一響就開始,一停,小能手就要放下勺子停下來。

七、小結。

師:小朋友們真能干,在數學樂園里又動口,又動手,還動了腦,玩的真高興,以后我們還會學習更多的知識,老師再帶大家到數學樂園里來玩。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690584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