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和課堂活動,提高教學效果。教案的內(nèi)容應(yīng)緊密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學習經(jīng)驗,以增強學習的實效性和可操作性。在教案編制過程中,了解一些成功的教學案例是非常有幫助的。
小學三年級語文少年王勃教案篇一
《少年王勃》是一篇歷史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閣赴宴時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滕王閣序》,顯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與才氣橫溢。
課文共有五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了事情的開端,點明了事情發(fā)生的地點。第二、三、四自然段講當時在場的客人對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應(yīng),王勃卻即興寫下了《滕王閣序》。第五自然段點明《滕王閣序》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
課文插圖與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相得益彰,有助于學生領(lǐng)悟佳句。課后的照片是今天滕王閣的美麗夜景,可借此激發(fā)學生對滕王閣的向往之情。
目標預(yù)設(shè)。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2.學會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5個字只識不寫。認識兩個多音字。借助字典或結(jié)合語境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贛江“水天一色、霞鶩齊飛”的壯觀、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華橫溢。
重點、難點。
理解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含義,體會贛江“水天一色、霞鶩齊飛”之壯觀、秀美的景色。
設(shè)計理念。
《少年王勃》這一課,學生是喜歡的課文。因為王勃是個奇才,是學生讀后,在老師的引導(dǎo)閱讀之后,查找到有關(guān)資料之后,都能夠認識的奇才。所以,這一節(jié)的閱讀教學任務(wù)很容易完成,在理解這篇文章上沒有多大難度。按照常規(guī)的閱讀教學方式,閱讀任務(wù)完成后,課也就結(jié)束了,相關(guān)段落背誦下來,成為孩子一個積淀也就結(jié)束了。這種教學不管加上多少詩意,不管上到何種深度,說到底還是無法讓三年級的孩子突然悟出奇才是怎么來的。我覺得如果不從寫作的角度認識這篇文章,僅僅去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會生字詞,解決一些孩子自己能夠弄明白的問題,這是非??上У?。雖然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我們淡化寫作知識,但這么好的寫作導(dǎo)文,逼迫我們不要淡化,應(yīng)該強調(diào),應(yīng)該用這最鮮活地資料去喚醒孩子寫起來。
設(shè)計思路。
教是為學服務(wù)的,閱讀教學最根本的任務(wù)就是教學生學會讀書。我以“讀”入手,把握文章重點,突破難點。
1.充分的讀書時間。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引導(dǎo)和幫助學生實實在在地讀好課文,這是教學的重點。讓他們在讀中自悟,悟出課文中蘊涵的情感、道理、學習方法,從而增長知識,陶冶情操,發(fā)展語言,從而不斷提高語文水平。教師只需要當一名“導(dǎo)游”,引導(dǎo)學生游歷于課文的意境中,讓學生自己體會文章的美妙。
2.先“讀”后“講”、以“讀”代“講”。在學生充分讀書的前提下講,而且講解一定要精當,幫助學生克服閱讀障礙,幫助學生領(lǐng)會課文中敘事狀物、表情達意的精妙之處,正確處理“讀”與“講”的關(guān)系,不求面面俱到。
3.運用語言藝術(shù)提升教學質(zhì)量。自然流暢的語調(diào),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能使學生置身于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保證教學信息在傳輸?shù)倪^程中發(fā)揮最佳的效能,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老師在課堂上對課文內(nèi)容生動形象的講述,對課文聲情并茂的朗誦,會產(chǎn)生強大的藝術(shù)感染力震蕩學生的心靈。
4.使用教學輔助手段促進閱讀感悟。運用各種教學輔助手段,如使用多媒體課件,為促進學生讀懂課文服務(wù),任何教輔手段都應(yīng)該用以組織好閱讀教學活動,把讀書落到實處。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導(dǎo)入新課。
1.長江發(fā)源于青海,沿途經(jīng)過十多個省市后流入東海,其中有個省簡稱為“贛”。江西境內(nèi)的長江我們稱之為贛江。
2.介紹名樓:在江西省xx市贛江邊,有與黃鶴樓、岳陽樓齊名的三大名樓之一的滕王閣,唐初始建,已經(jīng)有1300多年歷史了,曾多次被毀重建。(出示照片。)。
3.揭示課題:此樓因為一個少年在重陽節(jié)這天寫的的文章《滕王閣序》而一直留在人們的記憶中,他就是王勃。(板書課題,簡介王勃。)。
二、初讀感知、學習生字新詞。
1.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有什么疑問嗎?讓我們來讀課文了解王勃。
2.播放課文配樂朗讀錄音。
3.自由讀:
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尤其是比較長的句子)、讀通課文。
4.檢查自讀情況:
出示詞語:探望父親整修一新舉行宴會。
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
拍案叫絕滕王閣序千古傳誦。
(1)指名讀詞語(讀出感情色彩,邊讀邊想)。
(2)這些詞語讓你想到了什么?
過渡:少年王勃是個怎樣的人呢,今天我們繼續(xù)品讀課文,走進王勃。
三、精讀感悟、理解文意。
(1)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巡視。
1.要求:其實全文處處都能體現(xiàn)出王勃是一個有才氣的人,請大家默讀課文,你認為王勃是個怎樣的人,從哪些詞、句、段中體會到的?可以畫句子、圈詞語、寫感受。
2.學生默讀全文,畫句子、圈詞語、寫感受。
(2)互動交流感受,指導(dǎo)朗讀。(指名讀、小組讀、男女生讀)。
1.“聽說王勃很有才氣,便邀請他也來參加?!?/p>
(王勃是山西人,聽說,可見名氣很遠,王勃的才氣早已是眾人皆知的事情了)。
2.“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答應(yīng)?!保▊?cè)面描寫)。
“王勃邊看邊想,突然回轉(zhuǎn)身來,胸有成竹地說:‘讓我來試試吧!’”
(文章采用對比形式,其他人都怕時間短,怕寫不好,認為有難度,不敢寫;而王勃卻能夠胸有成竹地要試試。)。
理解“胸有成竹”(簡單介紹典故,比喻做事之前已經(jīng)有了通盤的考慮。)。
3.“他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不一會兒就寫成了?!?/p>
理解“文思如泉”(寫文章時思維敏捷,像泉水一樣不斷地流“筆走如飛”(寫作速度非常快。)。
4.“當那位都督聽人讀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時,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絕:‘奇才!真是奇才!’”(側(cè)面描寫)。
理解“拍案叫絕”(用手拍著桌子叫好,比喻對人的贊賞。)。
邊做動作邊讀句子。
5.“王勃寫的這篇《滕王閣序》,成了千古傳誦的名文?!?/p>
理解“千古傳誦”(永遠被流傳誦讀。)。
(3)板書。
1.王勃是個怎樣的人?
2.指名回答(很有才氣、文思敏捷、才智過人、善于觀察、才華橫溢、很孝順……)。
學生自己板書。
3.總結(jié)板書:課文主要是講他的才華橫溢。板書:才華橫溢。
4.他為什么會這么有才華呢?(愛觀察、愛思考、愛寫作)。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體會詩句描寫的美景。
過渡:滕王閣自古就被稱為江南三大名樓之首,更是因為奇才少年王勃寫下的這篇千古傳誦的《滕王閣序》而享有盛譽,其中,有一句詩讓人忍不住拍案叫絕,讓我們把它記在心里。
出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1.指名讀,齊讀。
2.你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一幅情景?
課文中是如何描繪的?請找出相關(guān)句子讀一讀。
3.指名讀相關(guān)句子,并出示:
“遠處,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輝緩緩地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
a指導(dǎo)朗讀:抓住“迷人”
b理解感悟:
哪句是描寫了“秋水共長天一色”?(“遠處,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保?。
哪句是描寫了“落霞與孤鶩齊飛”?(“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輝緩緩地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
理解“孤鶩”(一只野鴨)、“齊飛”(野鴨緩緩地飛翔、云霞輕輕地飄蕩,好象在一起飛。)。
指名讀,賽讀與評點。
5.多美的景色呀,我們一起來吟誦詩句。學生齊讀。
6.讓我們一起把這么迷人的情景,永遠留在自己的記憶之中,好嗎?
請你們用最短的時間把他背下來。自由背、指名背。
五、表達對王勃的佩服之情。
2.寫一寫自己的想法,并交流。
六、總結(jié)。
老師相信少年王勃的非凡才氣一定會給同學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老師也衷心希望我們班能出現(xiàn)像少年王勃那樣有才氣的人。
七、作業(yè)。
1.古今中外,像王勃這樣的少年奇才,歷史上還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背一背《滕王閣序》。
小學三年級語文少年王勃教案篇二
生:想。
師:好,呆會徐老師就看大家的表現(xiàn)了。同學們,語文課快樂!
生:老師,語文課快樂!
生:聽臧天朔的《朋友》。
師:如果時間允許真想一直聽下去。誰來說,哪兩個字?
生:朋友。
師:同學們,舉起右手,跟著老師一筆一劃用心寫這兩個字。
師:一起讀。
生:朋友。
師:詞語也有它的情感。輕輕地再讀一遍。
生:朋友(稍好一些)。
師:多么深情啊,再來。
生:朋友。
師:朋友一詞勾起了我們無數(shù)的回憶。誰來說說你的朋友。
生:我要來介紹我的好朋友,她姓張,她的愛好是打羽毛球,特別喜歡和我打……。
師:你的朋友在班上嗎?在哪?你想對她說什么?面對你的朋友說。
生:朋友你好,我喜歡你這樣對我。
師:對她們的情誼掌聲鼓勵??吹某鰜硭齻兪菍?。
生:好朋友。
師:誰再來聊聊?勇敢者可以得到我的獎品。
生:我的朋友姓徐,名一鵬。
師:在哪?過來說。你和你的朋友是天天見面。
生:我的朋友有困難的時候就會幫我。
師:就是互相。
生:互相幫助。
生:比如說,今天早上老師叫我們先預(yù)習一下《賣木雕的少年》,我忘記帶自學本了,是我的好朋友借給我看的,真的很感謝他。
師:對他握握手吧。
生:握手說謝謝。
師:我們可以看出這對朋友是天天都能。
生:見面。
師:學習,生活上互相幫助,一起玩耍,一起學習,誰再來說說你的朋友。
生:我有好多好朋友,我們一起玩耍,星期六的時候大家約出來到公園。在學習上我們也是互相幫助的。
師:和朋友在一起是一件非常高興的事。是吧?
生:恩。
師:有句古詩說的好:海內(nèi)存知己,
生:天涯若比鄰。
生:朋友。
生:朋友。
師:課文中也有一句關(guān)于朋友的句子。誰來讀讀。(出示小黑板)舉手的都是勇敢者。勇敢者來讀讀。
生:(齊讀)少年連連擺手,用不太標準的中國話說:“不,不要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p>
“我們是朋友!”我感動極了,連聲說:“我們是朋友!”
師:對自己精彩的朗讀掌聲鼓勵。
師:這里的“我們”指哪兩位主人公?
師:就是作者“我”。他是哪國人呢?生:中國人。
生:非洲。
師:中國和非洲距離如此之遠,他們以前見過面嗎?
生:沒有。
師:這是他們第幾次見面?
生:第一次。
師:一面之緣就稱之為。
生:朋友。
生:想。
師:別著急。讓我們回到課文中來,讀讀少年言行的句子,邊讀邊思考,開始!
生:自由讀。
師:同學們,睜大你們的火眼金睛好好瞧瞧第9自然段,哪個詞語出現(xiàn)了兩次?
生:遺憾。
師:拿起書本一起來讀讀第9自然段。
生:(齊讀)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絲遺憾的神情。我也為不能把這件精美的工藝品帶回國而感到遺憾。
師:此遺憾非彼遺憾。少年為什么遺憾?而我遺憾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生:夫人遺憾的原因是不能把禮物帶回國。
師:找出課文中句子來回答。
生:我也不能把這件木雕帶回國而感到遺憾。
師:怎么就不能帶回國了?生:因為中國人帶的行李已經(jīng)超重了。
師:讀出文中的句子。
生:……。
師:哪位朋友來幫他?
生:我即將回國,要帶的行李已經(jīng)超重了,怎么能再帶上這沉甸甸的象墩子?
生:不是。
師:從哪看出我非常喜歡這木雕了?用文中句子來回答?
生:我捧著象墩子,仔細觀賞,愛不釋手。
師:很注意翹舌后鼻音。在你的生活當中,有沒有一件你特別喜歡的東西?誰來說說?
生:在方巖一個玩具店一個玩具讓我愛不釋手。
師:最后買了嗎?
生:買了。
師:心情如何?
生:開心的很。
師:有沒有一件喜歡的東西但是爸爸媽媽不同意給我買的呢?
生:我喜歡溜冰鞋,可爸爸說沒錢不肯給我買。
師:假如爸爸媽媽有一天,拿著一雙嶄新的溜冰鞋出現(xiàn)在你面前,你會。
生:突然大喊起來,會愛不釋手。
師:舍得穿嗎?
生:舍不得。
師:舍得用嗎?
生:舍不得。我會先放起來等回老家的時候和小伙伴一起玩。
師:帶著這種感覺再來讀讀這句子.
生:我捧著象墩子,仔細觀賞,愛不釋手。
生:失望。
生:惋惜。
生:有點傷心。
師:怎么傷心了?
生:因為我很喜歡,但不能帶回去,想到有點傷心難過。
生:啊,不,路太遠,這個太重……。
師:那黑人少年又為了什么而遺憾呢?
生:他為自己不能把這精美的木雕送給夫人而感到遺憾。
生:是不是因為那中國人很難得來一次,卻不能把這木雕送給她而感到失望。
師:別著急,我們按順序來讀讀木雕少年言行的句子。
生:“買一個吧!”坐凳的主人是個十五六歲、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生:“夫人,您買一個吧!”
師:買一個吧,夫人您買一個吧!語氣如此誠懇,他剛開始的目的是為了什么?
生:(沉默)。
師:黑人少年是個生意人,他的目的是為了什么?
生:是想把木雕送給夫人。
師:剛開始是送給夫人嗎?
生:是不是想讓夫人買個他的木雕好多做點生意。
生:有點象我們現(xiàn)在有些人在推銷產(chǎn)品,賣給別人。
師:想把自己的產(chǎn)品推銷給。
生:夫人。
師:難得來次非洲,帶回去做個。
生:紀念。
生:或者做個收藏品。
師:原來是這個回事。一起再來讀讀。
生:齊讀前兩句少年言行的句子。
師:讀夫人的句子。
生:“您是中國人吧?”那少年望著我,猜測道。
師:是肯定她是中國人嗎?
生:不是的。
師:不肯定還讀那么大聲?再來一遍。
生:重新輕讀句子。
師:誰在來猜猜?
生:讀句子。
師:不敢肯定,只能猜測,語氣稍微的輕一點。
生:再讀。
師:一起來。
生:“您是中國人吧?”那少年望著我,猜測道。
師:師生接下去讀第9自然段。
師:夫人由于種種原因沒有把這件寶貝帶回國,感到很遺憾,少年也為她遺憾。事情到此應(yīng)該結(jié)束了,我沒買木雕,少年也沒賣出木雕。但是同學們,徐老師在這里不得不講這么一個故事。(中國人支援非洲修建坦贊鐵路,勘測準備了兩年,修建花費了六年,當中支援100萬噸材料,64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生:中國人幫助我們建坦贊鐵路,獻出了這么多寶貴的生命,我還是把這精美的木雕送給她吧。
師:中國人無私的援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是的。
生:中國人為我們非洲付出了那么多,100萬噸的材料,64條寶貴的生命,我就這么一點點東西,也要送給她,作為回報中國人的禮物。
師:這位同學的話,讓徐老師想起了我們中國一句俗語:禮輕情誼重。
生:千里送鵝毛,禮輕情誼重。
生:我只不過就是一個木雕,送給這位對我們有恩的中國人,是值得的。
師:別看這木雕,可能了卻了夫人一個心愿呀。
生:這次先送一個小的,下次再送一個大木雕。
生:……。
師:少年想了很多,在一個晚風吹拂的晚上,在響聲清晰可辨的大瀑布前,等來了夫人。
生:(齊讀)“這個小,可以帶上飛機。”少年將一件沉甸甸的東西送到我手里。??!原來是一個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見到的一模一樣,卻只有拳頭大小。
師:“太好了!”我高興地喊起來,掏出錢包就要付錢。
生:少年連連擺手,用不太標準的中國話說:“不,不要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p>
師:“我們是朋友!”我感動極了,連聲說:“我們是朋友!”
生:他笑了,露出了兩排潔白的牙齒。
師:同學們,請看這個動作的詞。
生:連連擺手。
師:我覺得不好意思,應(yīng)該給你錢。
生:不要。
師:你是生意人,我可不能白白拿你的東西呀。
生:不要。
師:我就是要給你。
生:堅決不要。
師:為什么。
生:你們幫我們這么多,我一個木雕沒什么大不了的。
師:同學們,帶著這種感覺再來讀讀這句子。
生:少年連連擺手,用不太標準的中國話說:“不,不要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p>
師:我們在課文走了個來回,而且走進了少年的心。同學們讀文章都讀到心理去了,拿起書本,就把自己當成黑人少年,老師是夫人,一起合作讀讀。
生:課文稍作整合,按順序讀黑人少年和“我”言行的句子。
生:寫話。(音樂想起)。
生:少年,看到木雕就會想起你的可愛,我會好好保存的。
生:小象墩雖然不珍貴,值不了幾個錢,但這份情卻是無價之寶。
生:少年,你這樣做是對的。中國人為非洲花了六年時間幫助建造鐵路,真的不簡單。應(yīng)該送給這位夫人,你非常的善良,淳樸。
生:我想對少年說,你非常懂事,知道中國人為了修建這鐵路獻出了很多。
師:少年很重情誼。
生:少年,本來你開始是想多做點生意的,可后來想到中國人為非洲付出太多了,因為你的木雕,我們兩國有更好的關(guān)系。
師:從你話中,我們也聽出了你的情感,你的所得。
師:文章學到這,你還有什么疑問?
生:是不是沉甸甸的情誼???
師:掌聲。
生:感情。
師:什么情?
生:朋友之情。
師:知恩圖報,情誼重。
生:還含著那64條生命。
生:里面還含著100萬噸的材料。
師:同學們,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是。
生:名不虛傳,游人如織,景色壯觀。
師:非洲木雕是。
生:琳瑯滿目,各式各樣,構(gòu)思新奇,栩栩如生。
師:讓人。
生:愛不釋手。
師:景美,物美,人更。
生:美。
師:伸出右手,再寫朋友這個詞。
生:呵呵,一個小朋友,一個大朋友。
生:祖國。
師:這份不是朋友勝似朋友的情誼,一定會長出翅膀飛向世界各地。(板書)。
師:同學們,我們是朋友嗎?
生:是。
師:朋友們,再見!
生:再見!
小學三年級語文少年王勃教案篇三
這篇課文比較長,但是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這一點非常清晰,三年級課標指出,分段和概括段意是必須掌握的語文能力,所以必須慢慢滲透。在第二課時開課后立即明確要求:默讀課文,想一想文章可以分為幾個部分?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以后,再慢慢引導(dǎo)學生找到正確的分段方法,逐步訓(xùn)練學生概括每大段的段意。這個環(huán)節(jié)要占用大部分的時間,不必集中進行,第一部分段意確定以后,就進行第一段的學習,教師需要用過渡性的語言來拋出問題,通過勾畫詞語理解文章重點。我在課堂上還有幾個點沒有處理好,多音字沒有歸類呈現(xiàn),有幾個詞語的反義詞沒有出示,有感情朗讀課文還不夠,我越發(fā)覺得第二課時貌似不是書聲朗朗了,討論的環(huán)節(jié)居多,看來需要進行各環(huán)節(jié)的整合。
選擇巧妙的切入點:
在深入與文本對話后,把意大利的愛國少年的畫面解讀為“回老家”“撿硬幣”“扔硬幣”三部分。本節(jié)課回老家為切入點,抓住“領(lǐng)事館”體會少年的愛國之情;通過了解少年的被拐賣的遭遇和遭虐待的情景,理解少年為什么會“低聲道謝”撿硬幣的原因是因為他非常需要錢;從而為后面的“扔硬幣”形成強烈的對比。前面是“撿”,后面是“扔”,包含的是少年對祖國深深的愛。符合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期待的心理需求,把文路、教路、學路有效地融合在相得益彰的點上。
一種立體的學習板塊。
每一板塊的學習,“簡單”卻并不“單一”,學生的收獲并不“單薄”。在學習中,將讀準字音、讀懂詞句、體驗語言的畫面、體驗美好的情感有機融合在一起,讓學生經(jīng)歷體驗、感悟的過程,讀出少年的義憤填膺,較好地實現(xiàn)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傲Ⅲw”表現(xiàn)在第三板塊的層層深入上:在學習“扔硬幣”的過程中,理解“大義凜然”詞語的意思是第一層面,看圖想象當時的情景是第二層面,讀出少年的“大義凜然”的樣子,當時的畫面是第三層面。
調(diào)動學生的主體意識進行學習:
1.教師的主導(dǎo)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都很重要:因為剛進入中段的孩子不像五、六年級的孩子有一定的閱讀能力,需要老師指導(dǎo)、指點、引導(dǎo)、幫助他們,交給他們學習方法,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能力。教師要敢于放手,但放手不等于放開教師的指導(dǎo),不等于放任自流,放手不管,教師要發(fā)揮引導(dǎo)作用。教師既要敢于放手,又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問題進行恰當?shù)囊龑?dǎo),不等于學生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否則學生表面上看起來在自主學習,但其實是一種形式、一種虛假。如: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時,要進行巡視指導(dǎo)。學生出現(xiàn)困難教師要幫助、指導(dǎo)。舉例:比如我在巡視到一個小組時,發(fā)現(xiàn)孩子們正在從句子和關(guān)鍵詞進行體會,于是我提示孩子們還可以結(jié)合圖畫深入理解,孩子們立刻領(lǐng)悟到體會的方法原來是多種多樣的。
2.先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前有明確的活動建議,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更扎實有效。正因為在教師的指導(dǎo)下學生的自主學習更有效,為合作學習奠定了基礎(chǔ)。例:如本課兩次合作學習,提出了明確的思考要求,并指出學習方法是:先默讀勾劃相關(guān)的句子,想想從中體會到什么,再用朗讀表達自己的體會。以后學生形成更強的自學能力后,就可以扔掉這根拐棍了。
3.關(guān)注學生的活動:根據(jù)統(tǒng)計,今天學生一共有27次單獨發(fā)言的機會。班上一共有25個學生發(fā)言,只有兩個學生因為座位在中間,便于遞話筒發(fā)了兩次言。即便如此,也有24個學生沒能單獨發(fā)言,但是他們都在同桌或四人小組活動中發(fā)言。其中,我們記錄到這樣的一個畫面:
同桌的男孩子回答完后,說:“我說完了,到你了?!毙∨⒑孟襁€未想好,這時,這個男孩子很大方地說道:“我來幫助你吧,你想說哪個句子?”小女孩在書上指了指,小男孩看了他指的句子,就開始幫助她了。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老師在課堂上的關(guān)注面畢竟不夠,但是通過合作學習我們可以調(diào)動學生讓他們自己相互幫助。我們還記錄到孩子們在小組合作中有很多這樣的句子:“我提個小小的建議!”“我想補充一下!”從中可以看出合作學習可以培養(yǎng)獨生子女的合作意識。當然在小組合作中,我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只是默默地看著別人,有些孩子的傾聽相對弱一些,這都是我以后繼續(xù)在合作小組中關(guān)注的問題。
小學三年級語文少年王勃教案篇四
《賣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三下第7單元的第三篇課文。課文講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我”到非洲旅行時,想買一個非洲木雕做紀念,又擔心路途遙遠,木雕沉重,只好放棄了這個打算。為了不讓我?guī)еz憾離開非洲,賣木雕的少年等待在賓館前,送給我一個方便攜帶的木雕小象墩,從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靈。景色壯觀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風吹拂的夜晚,構(gòu)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也襯托了賣木雕的少年美麗的心靈。
本課敘述詳略得當,作者對美麗的大瀑布風光一帶而過,而是圍繞課文重點,將筆墨放在選木雕、放棄買木雕、送木雕等內(nèi)容上。其中選木雕和放棄買木雕為課文的3-9自然段;送木雕為課文的10-15自然段。14自然段的“我們是朋友”為文章的中心句,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課文還準確而得體地運用了許多四字詞組,要注意讓學生積累并學會使用。
為了突現(xiàn)印度少年的美好心靈,作者主要刻畫了人物的言行外加外貌描寫。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并結(jié)合三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考慮,站在“每堂課務(wù)必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成、學有所獲”的角度,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學會14個生字,積累四字成語。
2、讀好課文,抓住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美好心靈。
3、感受中國和印度人民的友好情感。
教學重點:抓住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美好心靈。
教學難點:理解中心句,為什么說“我們是朋友”
二、說教學法。
為完成預(yù)定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突顯語文學科的本體特點,我打算從讀入手,以求讀中感知、理解課文,培養(yǎng)學生邊讀邊想像的能力;并結(jié)合學生質(zhì)疑,教師梳理來組織自己的教學,所以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朗讀體會法:通過抑揚頓挫、聲情并茂的朗讀,體會少年的美好心靈,拉近學生跟文本的心靈距離。
2、形象感受法:語文是感性的語言。圖畫再現(xiàn)構(gòu)思新穎的坐凳,表演還原買木雕和送木雕的情景,定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質(zhì)疑探究法: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緊緊圍繞“遺憾”和“朋友”,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體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師的教離不開學生的學,我們要將學習的主動權(quán)歸還給我們的孩子,讓他們在自己的課堂上“讀、思、議、劃、找”,培養(yǎng)他們自主探究,樂于參與的能力。
三、說教程。
帶著這樣的理念,我將本文的教學分為以下四大板塊: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dǎo)入課題。
課前學生匯報自己收集的有關(guān)中國和印度友好往來的資料,是學生初步獲得跟課文有關(guān)的資料。導(dǎo)入時,教師再系統(tǒng)地出示相關(guān)的資料,幫助學生拉近跟文本的距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初讀課文,學習詞語。
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一定要舍得花時間給學生一定的朗讀實踐,使他們充分地鉆研課文到底寫了一件什么事,寫了哪些人,并在讀課文的時候認真的認讀本課的生字。
初讀課文的時候,我們還一定要讓孩子講清楚講完整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獲得對文本的整體感知。
學習了詞語,我將重心放在了文中的四字成語,如“名不虛傳、游人如織”等,因為這是本文最大的語言特色。
3、緊抓“遺憾”,體會情感。
抓“遺憾”組織教學是我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
出示課文的第九自然段:我點了點頭。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了一絲遺憾的神情。我也為不能把這件精美的工藝品帶回中國而感到遺憾。
請學生認真的讀這一自然段,讀著讀著,同學們,你的腦海里出現(xiàn)了哪些疑問呢?
學貴有疑,學生們肯定會提出:
所有的答案都在書中,我們再好好來讀讀課文的3-8自然段找找答案吧!邊讀邊找答案,在自己的答案邊寫上自己的批注,以此培養(yǎng)孩子們“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我相信可愛的孩子們肯定會找到課文的第4自然段:“這些坐凳構(gòu)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蔽淖之吘故瞧矫娴?,如何在學生的腦海里樹立起立體的形象呢?而且三年級的孩子雖然已開始從形象思維像抽象思維過渡,可直觀形象的物體還是會牢牢的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教師適時出示自己事先收集的坐凳的圖片,學生的注意力即刻被這些構(gòu)思新奇的坐凳給吸引住了。
是呀,坐凳如此構(gòu)思新奇,怪不得“我”會“愛不釋手”。于是又一個疑問自然產(chǎn)生了:“既然愛不釋手,就買了呀,又為什么會有遺憾呢?”
學生再次讀課文,先同桌互相演演課文的5-8自然段。再請兩個孩子演,演好了之后,問問演“少年”的孩子為什么你的眼睛里流露出“遺憾”的神情。理解人物,不僅僅借助言行,更要走進人物的心靈深處。
讀吧,好好讀再來好好演,在演一演中將學生再次帶到當時的具體情境中,在演一演中幫助孩子們更深刻地體會“少年”的美好心靈。
這里有一個詞,我覺得我們值得非常注意,那就是“沉甸甸”。文中第10自然段說:少年將一件沉甸甸的東西送到我手里。??!原來是一件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見到的一模一樣,卻只有拳頭這么大。
讓孩子們比較朗讀這兩部分。又有疑問了:大象墩沉甸甸還說得過去,為什么小象墩也沉甸甸呢?不是只有拳頭大小嗎?探究得知,原來小象墩并不沉甸甸,沉甸甸的是印度少年隊我們中國人民那沉甸甸的友好情感呀!
于是中心句順勢展示——課文的第14自然段:“我們是朋友!”我感動極了,連聲說,“我們是朋友!”
文中連用了兩個感嘆號,表達了作者的強烈情感。孩子們,怎樣的人你稱之為“朋友”?你的朋友有誰?為什么中國人民和印度人民遠隔千里會是“朋友”呢?在一次一次的解疑中感受中國人民和印度人民的友好情感。
最后再通讀全文,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課文的完整記憶!
4、拓展延伸,積累詞語。
課文只是學習的例子。中國跟別國的友好往來不止文中一個故事,肯定還有很多很多,鼓勵學生課后繼續(xù)收集資料,擴大學生的視野,熏陶他們的美好情操。
文中的四字成語,也可以說是中國漢字的精髓之一。讓學生認真地摘抄吧,積累下來為自己所用。
本課的板書也很簡單:
遺憾。
朋友。
故事因“遺憾”而精彩,人物因“遺憾”而動人。一切的“遺憾”皆因“朋友”,因“朋友”
不再“遺憾”
小學三年級語文少年王勃教案篇五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重點:
背誦三、四自然段;書寫生字;知道唐代大詩人王勃在少年時期就有非凡的才華,就寫出了《藤王閣序》這樣的千古名文。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的四個成語;感受王勃登上滕王閣觀看到的美景與他寫的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關(guān)系。
教學準備:
生字卡、投影片、有關(guān)王勃的有關(guān)資料。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初讀課文,初步讀懂課文。學習書寫生字:學習生字:探昌篇章突讀共絕。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學生齊讀。
2課文講誰?注意多音字“少shao”。
3簡介王勃:他在少年時,在藤王閣的宴會上,一氣呵成寫成了千古傳誦的名文《藤王閣序》。請同學們自己來學學課文。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
2檢查。
南昌滕王閣整修一新宴會。
都督邀請一篇文章。
凝視秋景水天一色突然。
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非拍案叫絕千古傳誦。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指名領(lǐng)讀、開火車讀、齊讀。
3分小組讀課文。
4分段讀課文(讀后評議)。
5交流不理解的詞語:(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
南昌探望藤王閣都督孤鶩拍案叫絕。
三、學習生字:探昌篇章突讀共絕。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圍繞“王勃很有才氣”學習理解課文,理解文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詩句。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導(dǎo)入。
課文講了誰?
他是怎樣的一個人?指導(dǎo)讀好第一自然段。
板書:很有才氣。
二、圍繞“王勃很有才氣”學習課文。
1課文的那些語句說明王勃很有才氣?請把他找出來讀一讀。
(小組討論學習)。
2全班討論交流。
相機出示:
一位姓閻的都督正準備在藤王閣舉行宴會,聽說王勃很有才氣,便邀請他也來參加。
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答應(yīng)。
王勃邊看邊想,突然回轉(zhuǎn)身來,胸有成竹地說:“讓我來試試吧!”
他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不一會兒就寫成了。
當那位都督聽人讀到……“奇才,真是奇才!”
王勃寫的這篇《藤王閣序》……名文。
3《藤王閣序》中的哪一句詩寫得最好?
出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學生齊讀。
這句詩寫了什么?請同學自己在書上找找答案。
4指導(dǎo)學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正因為王勃觀察得很仔細,所以他寫成了千古傳誦的名文。
三、齊讀全文。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
練習背誦課文;完成練習。
教學過程:
一、齊讀全文。
二、背誦第三段。(出示投影片)。
看圖指名背、齊背。
三、練習背誦第四段。
四、補充練習。
1組詞。
篇()絕()誦()思()。
遍()決()通()恩()。
2填合適的詞。
()的云霞()地飄蕩。
()的秋景()地飛翔。
五、完成《習字冊》上的詞語書寫。
小學三年級語文少年王勃教案篇六
出示象形字“朋和友”,讓學生猜是什么字,師小結(jié):中國漢字可真有趣啊。
出示非洲木雕,讓學生摸。說說感覺,師簡單介紹非洲木雕。
出示圖片,學生欣賞非洲木雕。
一、學習第4段。
學生讀句子,師問:現(xiàn)在會有一個什么詞語映入你的眼簾。生答:遺憾。
引導(dǎo)學生說說遺憾的意思。(惋惜、可惜、失落)。
師:在這篇文章里少年的遺憾和“我”的遺憾一樣嗎?生答。
師:為什么作者會這么遺憾?
學生讀文中相關(guān)句子,找出重點詞句。
指導(dǎo)讀:我捧著象墩,仔細觀賞,愛不釋手。
二、學習第5到6段。
討論:少年又為什么遺憾呢?生快速讀第5到8段,劃出寫少年言行的語句。
集體交流。
出示對話:買一個吧!夫人,您買一個吧!
誰來讀,讀出這兩句話語氣上的不同。
指名讀,后師生接讀。
師介紹非洲是一個很貧窮的國家,少年是多么想讓作者買下這個木雕。
師生再接讀,師用了不同的提示語。
三、學習7到8段。
自由讀,劃出最能說明少年感到遺憾的原因。
生提問。(中國有沒有幫助過非洲?為什么她會被稱為非洲人的朋友。)。
學生照樣子想象。
四、學習10到15段。
自由讀,劃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
交流:跟白天見到的一模一樣,卻只有拳頭大小。
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怎么一模一樣。
引導(dǎo)想象:為了能做到一模一樣,這位少年白天也許。。。。。。。學生接著說。
齊讀整段話。引出“沉甸甸”找出課文還有哪些地方寫到沉甸甸的句子。
引導(dǎo)思考,為什么這個小象也是沉甸甸的?
同桌分角色朗讀10到15段。
指名二位學生分角色朗讀,其他學生讀作者的話。
小學三年級語文少年王勃教案篇七
一、談話導(dǎo)入。
1.前面我們學習了朱德元帥和李廣將軍的故事。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少年時的故事。板書課題,齊讀讀題。
2.你對滕王閣了解多少?
3.你對王勃有什么了解?
二、初讀感知。
1.自己借助拼音讀課文,做到字字讀準、句句讀通。
2.檢查預(yù)習。課件出示生字詞。
(1)指名讀生字詞。
糾正字音。(2)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聽音、聽情。進行評價。3.老師這兒還有文中的一些詞,你會讀嗎?(課件出示:滕王閣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拍案叫絕、千古傳誦。)。
(1)自讀。
(2)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4.把生字詞和這些詞帶入文章中,再去讀一讀。
5.(出示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1)自讀,看看在哪兒停頓好?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2)指讀。
三、理解課文內(nèi)容。
1.自由讀課文,你覺得王勃是一個怎樣的人?指名說。(學生肯定知道王勃是一個有才華的人,用一個詞來概括“才華橫溢”板書:才華橫溢)。
學生也可能會說王勃聰明,也可能其他,教師可根據(jù)情況適當調(diào)整課堂教學。2、
下面我們來看一看王勃是如何的'才華出眾?(1)、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讀(討論:少年王勃被邀請參加宴會,說明了他當時非常有,也具有一定的才氣。)指導(dǎo)朗讀。教師相機(出示掛圖)簡介滕王閣,相機理解“整修一新”。
(2)、當都督請人寫文章,眾人表現(xiàn)怎樣?
齊讀第二自然段。
a、指讀第3自然段,其他同學看多媒體畫圖。
b、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樣的美景?
c(出示)1.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輝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飄蕩……。
2.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輝緩緩地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
a.
自己讀讀句子,意思相同嗎?
b.
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體會到什么?
c.
有感情地讀第2句。
有感情地讀第3自然段。
王勃只用一句話就把這美景寫了出來。
(4)。
自讀第4自然段。
齊讀詩句。
理解詩意。(聯(lián)系第3自然段的內(nèi)容)。
詩寫得如此棒,如此美,我們有感情地齊讀這句詩句。
他為什么能寫這么好的詩句?他邊走邊想,想些什么?
(指名說)師:是啊,他寫時才會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一氣呵成,做做動作來理解這些詞的意思。
還從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寫的詩好?請人表演都督的語言、動作。
我們也不禁為王勃的才華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齊讀第4自然段。
3.教學第5自然段,齊讀第5自然段。
小學三年級語文少年王勃教案篇八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游覽、工藝品、名不虛傳、游人如織、壯觀、出售、攤點、陳列、構(gòu)思、五官端正、觀賞、清晰可辨、掏錢、即將、流露、一模一樣、付錢、標準”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
3、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
一、啟發(fā)談話、提示課題。
1、課前老師布置你們搜集有關(guān)非洲地理位置、氣候物產(chǎn)、自然景觀和人文風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圖片資料。請大家拿出來。
2、學生進行交流。
3、師: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位賣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課題。
二、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1、學生自由朗讀,把課文讀正確,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檢查生字情況。把朗讀的句子讀通順。
3、朗讀提示:分段朗讀課文,引導(dǎo)學生評議。
4、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默讀課文,了解敘述順序。
1、布置默讀。默讀課文,邊讀邊做記號。
2、默讀,思考,做記號,也可以與學生討論。
3、全班交流。理清課文的順序:介紹木雕……挑選木雕……放棄木雕……贈送木雕。
四、學習生字。
一、復(fù)習生字詞。
1、各種形式朗讀詞語。
2、朗讀自己最喜歡的自然段。
二、個性閱讀,突出重點。
1、學生分小組學習自己最喜歡的.部分。
介紹木雕……挑選木雕……放棄木雕……贈送木雕。
(1)有感情地朗讀。
(2)說說從哪里可看出少年的可愛?
2、全班交流。
3、想象:找出描寫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想當時他是怎樣想的?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把人物的對話語氣讀好。
四、夸夸那個黑人少年。
五、學生積累運用四字詞語。
找出課文中的四字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并運用。
六、板書設(shè)計。
介紹木雕。
挑選木雕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放棄木雕。
贈送木雕。
課文準確而得體地運用了許多四字詞組,要注意讓學生積累并學會使用。
小學三年級語文少年王勃教案篇九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钡暮x。
2、會背誦有感情的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字詞:
都督南昌宴會探望凝望余暉。
飛翔孤鶩千古傳誦讀書《滕王閣序》。
二、整體感知課文:
1、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初讀了課文,誰能說說王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板書:奇才)。
2、其實全文處處都能體現(xiàn)出王勃是一個奇才,請大家默讀課文,仔細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是一個奇才?(提醒學生默讀的要求)。
三、相機精讀全文:
1、學習第一節(jié):
重點體會“聽說王勃很有才氣,便邀請他也來參加”這句話,說明王勃的才氣早已是眾人皆知的事情了。(略講)。
2、學習第二節(jié):
重點體會“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答應(yīng)?!?/p>
a、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這樣的一個場合,都督會請些什么樣的人?
b、這么多有才學的人為什么都不敢答應(yīng)呢?這說明了什么?
3、學習第三、四節(jié):
a、這兩小節(jié)中哪些詞可以看出王勃的才思敏捷?(文思如泉、筆走如飛、胸有成竹、拍案叫絕)。
c、你知道這句詩的意思么?文章有一節(jié)描述的就是這句詩的景色,誰能找出來讀一讀?(出示第三節(jié))。
d、你知道“落霞與孤鶩齊飛”描寫的什么樣的景色?
你能找到“秋水共長天一色”是什么意思的句子么?
f、同學們都了解了這句詩的含義,那該如何讀好這段景色描寫呢?(師范讀,教讀書方法,邊讀邊想,生個別讀,注意情感)。
g、然后再讀:“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注意斷句和節(jié)奏)。
出示這兩句:
“讓我來試試吧!
“奇才!真是奇才!”
四、全文總結(jié)、誦讀佳句。
通過剛才同學的動手動腦,讓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少年奇才——王勃!在這篇課文中有些段落和詞匯是非常優(yōu)美和生動,讓我們從課文的三四節(jié)中選擇你最喜歡的一段,當堂背誦!
五、完成作業(yè):
1、摘抄佳段第三第四節(jié)。
小學三年級語文少年王勃教案篇十
1、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一些詞語朋友,還記得它們嗎?一起讀讀吧?。R讀)。
2、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希臘國王麥得斯最喜歡金子,當聽到神靈賜給他點金術(shù)時,他心花怒放地說――――(生齊答)。
過渡:麥得斯真的成了世界上最富有、最幸福的人了嗎?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
1、請同學們自由的讀一讀第4自然段,用“______”畫出麥得斯做了什么?用“﹏﹏”線畫出描寫麥得斯心情的句子。
2、師:畫好了就放下筆,舉起手。誰來把你畫的句子大聲讀給大家聽一聽?
3、指導(dǎo)朗讀。(體會:神奇、富有、高興)。
4、來,把這一段連起來讀一讀!
(一)學生自學。
(二)交流學習情況。
過渡:誰來把你的學習收獲與大家一起分享。
學生交流:
第5自然段:
生:我學的是第5自然段,找到的句子是……。
(1)師:麥得斯興奮地來到花園,睢,你們看到了什么?他摘了一朵玫瑰變成了金的,又摘了一朵又變成了金的,所以——這使他有點掃興,因為他喜歡色彩繽紛的鮮花。
(2)三次引讀:
a、他的確有點掃興,因為他喜歡有香味的鮮花,而現(xiàn)在的花沒有了香味,摸起來冰涼涼的。(女生讀)。
b、他喜歡色彩繽紛的鮮花,而現(xiàn)在花不再艷麗,只剩下金色了。(男生讀)。
c、他喜歡有生命力的帶著露珠的鮮花,而此時的花沒有了生氣。(全班讀)。
過渡:誰還想把你的學習收獲與大家一起分享。
第6自然段:
生:我學的是第5自然段,找到的句子是……。
(1)師:牛奶、面包都變成的金的,麥得斯有了這么多的金子,但卻肌腸轆轆,所以他悶悶不樂。誰來讀讀。
(2)指導(dǎo)朗讀。
(3)師:來,讓我們拿起書,一起讀讀這一段。
第7、8自然段。
過渡:你看,麥得斯喜歡的鮮花變成了金的,吃的面包和喝的牛奶都變成了金的,他悶悶不樂。當他餓著肚子,又一次來到花園,親吻了美麗可愛的小女兒,小女兒立刻變成了一座金雕像。這是一座怎樣的金雕像?想一想,和同座說一說。
(1)個性讀。
(2)是啊,面對著沒有生命、冰涼涼的、不會喊爸爸的女兒,麥得斯痛苦地說:——“我這么喜歡金子是很愚蠢的,把金子都拿走,還我的女兒吧!”
(3)三次引讀:
a、他擁有了這么多金子,卻失去了最心愛的女兒,他痛苦地說:——(1、2組讀)。
b、他終于明白了自己的愚蠢,后悔極了,他痛苦地說:——(3、4組讀)。
c、他為自己的貪得無厭懺悔不已,乞求神靈收回點金術(shù),他痛苦地說——(全班讀)。
同學們,我們通過抓住了關(guān)鍵詞句,進行賞析品讀的方法,一步一步走進了麥得斯的內(nèi)心,體會了他的心情變化。下面分組讀讀吧。
過渡:麥得斯這樣痛苦不堪,那他的愿望實現(xiàn)了嗎?自由讀一讀9-11自然段。
2、三次引讀:
麥得斯忘不了這個教訓(xùn),我們也會忘不了這個教訓(xùn)。所以:
a、當麥得斯失去了點金術(shù),抱著美麗可愛的小女兒時,他高興地說:——。
b、當麥得斯失去了點金術(shù),卻得到了金錢也買不到的親情,他高興地說:——。
c、當我們學了這個故事,明白了這個道理后,我們也能高興地說:——。
小學三年級語文少年王勃教案篇十一
整體感知,重點體會;以讀為主,讀中感悟;讀中思疑,互動釋疑。
1、認識6個字,會寫14個字。
2、抓住文中描寫周總理的有關(guān)句子,體會句子的意思,感受周總理的精神風貌和思想情懷。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通過讓學生試著提出不懂的問題,初步培養(yǎng)質(zhì)疑能力。
抓住文中描寫周總理的`有關(guān)句子,體會句子的意思,感受周總理的精神風貌和關(guān)心人民群眾的思想情懷。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導(dǎo)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新中國的第一任總理是誰嗎?周恩來總理是一位深受我國人民尊敬和愛戴的好總理,也是國際上很有影響的外交家和政治家。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有關(guān)這位偉大人物的一個感人故事。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想:課文主要講什么事?
2、自由讀課文,借助注音和字典把生字讀準確。
3、出示生字詞卡片,檢查字音的掌握情況。
4、指導(dǎo)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三、默讀課文,試提問題。
1、提出問題,默讀課文,把不懂的問題寫下來。
2、交流問題。學生可能提的問題有:
(1)什么叫“元首”
(2)周總理的右臂是怎么負傷的?
(3)周總理為什么不抬起左手?
(4)周總理為什么不讓工作人員為他撐傘?
3、梳理問題。學生提問題的類型一般有:詞語的意思不懂,如問題(1);資料背景不清楚,如問題(2);內(nèi)容不理解,如問題(3)、(4)。
4、解決問題。問題(1)、(3)比較簡單,教師稍加解釋即可;問題(2)可查找有關(guān)資料;問題(4)可留在下一課時討論。
四、指導(dǎo)書寫部分生字。
1、讓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提出書寫時應(yīng)注意的問題。
2、教師歸類指導(dǎo):“陪、祥、傷”要注意左大右小,“集、慈”筆畫較多,要注意寫得緊湊一些。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引入。
1、復(fù)習生字詞。
2、指名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小學三年級語文少年王勃教案篇十二
1、認識14個字,以及兩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3、熟讀課文,練習講故事。
教學重點:
1、認識14個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講故事。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新課。
你知道哪些小英雄的故事?
今天我們又來認識一位外國的小英雄,他的名字叫于連。
揭示課題:8小英雄于連。
學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學生自由讀文,注意不認識字的讀音。
2、小組合作,快速識字。
分組做“生字媽媽找寶寶”的游戲。看哪個小組最快。
3、教師抽讀生字卡片,開火車認讀,說一說識字方法。
4、學生讀一讀帶有生字的句子。
5、指名分段讀課文,大家評價。
6、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7、指名說說。
三、感悟課文。
1、創(chuàng)設(shè)情景,學習第一自然段。
(1)世界上有許多美麗的城市,那里有許多名勝古跡吸引著各地的游客,今天我們到一個美麗的城市布魯塞爾去游覽觀光。
(2)出示圖片。
看到這個撒尿的小男孩,你有什么話想說,有什么想問的嗎?
學生自主發(fā)言。
(3)請大家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你知道這個孩子是誰嗎?找出描寫這個銅像的句子?
指名讀句子。
(4)知道朗讀。
2、學習課文2—4自然段。
(1)自由朗讀。
(2)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問題?
(3)學生質(zhì)疑解難,教師講解,指導(dǎo)朗讀。
3、讀最后一段,聯(lián)系全文,體會意思。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
1、抽讀生字詞語。
2、讀課文。
二、語文實踐。
請你當小導(dǎo)游,向游客介紹于連的銅像。
1、自由練習。
2、分組說。
3、全班反饋。
三、總結(jié)。
你從于連身上學到了什么?
四、指導(dǎo)寫字。
1、出示會寫字,讀一讀。
2、同桌說一說識字方法,給生字交朋友。
3、觀察生字的位置。
4、教師范寫。
5、學生練寫,教師個別指導(dǎo)。
作業(yè):
1、寫字。
2、把故事講給家里人聽。
小學三年級語文少年王勃教案篇十三
1、認識本課12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了解目字旁表示的意義。
3、積累與目字旁有關(guān)的成語,和描寫眼神的名段。
認識本課12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了解目字旁表示的意義,同樣是表示看的詞語,詞義上的不同。
兩課時。
這節(jié)課我們來認識目字家族的字,學習課文前6句話,認識6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看黑板讀生字,都是形聲字,根據(jù)形聲字的特點來認識這些字。
3、檢查識字落實較難的字,如眨、瞅。
4、學習6句話。
眨、瞇、睜、盯、瞄、瞅都是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注意左窄右寬。
1、看圖學習瞟,學習帶有瞟字的句子。
做瞟的`動作,了解意思。
2、做瞧的動作,同義詞是望和看,學習句子,認識榮榜。
3、老師做眺望的動作,理解眺望的意思,學習句子認識泰。
4、讀卡片檢查識字情況。
5、總結(jié):帶有目字旁的生字有什么特點?
都是左右結(jié)構(gòu),左窄右寬。
1、做動作猜詞語。
2、讀成語,了解成語意思。
3、讀關(guān)于眼神的描寫,了解內(nèi)容。
小學三年級語文少年王勃教案篇十四
1、認知目標:積累本文中的生字詞語。
2、能力目標:認識《丑小鴨》這一部童話作品的自傳色彩。理解這一形象的社會意義,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
3、情感目標:丑小鴨之所以能成為白天鵝,是因為心中有夢,并向著夢想飛翔,讓學生懂得命運其實沒有軌道,關(guān)鍵在于要有對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4、教學重點:通過丑小鴨的經(jīng)歷,認識到要成為“白天鵝,要經(jīng)過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鵝一般高貴的靈魂。
一課時
二、了解作者——學生介紹自己所了解的情況,老師作適當?shù)难a充(安徒生的生平可詳細一些)。
三、清除閱讀障礙:(指名完成后齊讀識記)
注音:訕笑吐綬雞燈芯草鉸鏈迸出
聽寫:沼澤地嫉妒木屐颼颼訕笑
釋義:排擠來勢洶洶彌漫
四、你喜歡這篇童話嗎?請談?wù)勀愕睦碛伞?/p>
丑小鴨“丑在什么地方?它剛出生時的處境是怎樣的?請聯(lián)系書中的語句來回答。(見彩圖)
五、學生跳躍閱讀全文后,進行研究性學習。
1、你知道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么嗎?(指名回答)—(理線索)
以丑小鴨的流浪足跡為線索
2、全文寫了丑小鴨在哪幾個地方的流浪生活?請分別找出來——(明結(jié)構(gòu))
沼澤地——老太婆——灌木林里———老農(nóng)家———花園里
3、并簡要概括它在各個地方所發(fā)生的故事。大家是怎樣對待它的?丑小鴨又是怎樣對待自己的生活的?請聯(lián)系具體的語句來回答?!ㄖ獌?nèi)容)
沼澤地:(同情、歧視)
老太婆家:(被嘲笑)
灌木林里:(向往美與幸福)
老農(nóng)家:(被追打)
花園里:(被贊美)
4、找出童話中的若干人物(動物)形象,結(jié)合具體語句談?wù)勛约旱目捶ā#ū嫘蜗螅?/p>
啟發(fā):老師看到了仁愛的農(nóng)夫,是他在冰天雪地里救回了丑小鴨,我仿佛看到了那個時代善良仁慈樂意幫助別人的人。(讓學生自由發(fā)表看法)
(可悲的、可笑的、可鄙的、美麗的……可用分角色朗讀的方法認識貓紳士與雞太太)——結(jié)合此題讓理解文章的現(xiàn)實意義,理解本文童話的自傳色彩。
5、你知道丑小鴨變成白天鵝的原因是什么嗎?在文找出相應(yīng)的語句并分析——(悟主題)
關(guān)鍵句子:
a、想我還是走到廣大的世界里去才好。
b、我要飛向他們,飛向這些高貴的鳥兒……在冬天里受苦要好得多
c、只要你是一只天鵝,就算是生在養(yǎng)鴨場里也沒有什么關(guān)系。
d、他到非常難為情,因為一顆好的心是永遠也不會驕傲的
(此題的設(shè)置,是讓學生爭辯,在思想的碰撞中,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題。)
剖析:
1、丑小鴨之所以“丑“,是用鴨氏家族的審美標準來評價的;之所以在貓紳士和雞太太眼里是無能的,也是用貓族及雞族的能力標準來衡量的。所以人們永遠也不可能承認它的美麗。
2、丑小鴨如果不離開老太婆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從而在灌木林中認識白天鵝的話,他永遠也不能正確認識自己。
六、丑小鴨留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示呢?(可板書學生的精彩發(fā)言)
1、能夠勇敢地離開那個讓他飽受欺凌的出生之地,走向一個未知的世界。
2、能夠舍棄所謂的溫暖舒適的生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3、它對自己的認識發(fā)現(xiàn)過程說明,沒有對美好境界、理想生活的追求,不經(jīng)歷那么多的磨練,就不會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也可以成為生活的一個奇跡。
七、拓展引申:
1、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許多丑小鴨,他們經(jīng)過自己的拼搏奮斗,最后也成為了一只美麗的白天鵝,欣賞文章——《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鐘》、《命運無軌道》。
2、請學生談?wù)勛约郝犃藘善恼碌母惺堋?/p>
八、作業(yè)布置:從以下作文題目中任選一題寫一篇作文
a、命運無軌道
b、丑小鴨的夢
小學三年級語文少年王勃教案篇十五
一、復(fù)習導(dǎo)入。
1、默寫詞語。
2、指名讀1、2自然段。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第1自然段。
2、交流。
(1)“探望”還可以換成什么詞?
(2)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為什么請王勃參加宴會?
三、學習第2、3自然段。
1、都督要求每人寫一篇文章,大家的表現(xiàn)怎樣?請同學們找一找,劃一劃,讀一讀。
2、過渡:王勃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成這篇千古傳誦的名文的呢?
(1)(指導(dǎo)觀察圖畫)站在滕王閣上,可以看到些什么?
課文中是怎樣描寫的?(自由讀,劃一劃)。
(2)交流。
a、看圖理解“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想象水的寬闊,天的遼闊)。
b、出示:
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輝緩緩地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
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輝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飄蕩......。
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
(3)指導(dǎo)朗讀第三自然段。
(4)指導(dǎo)背誦。
四、精讀第四段。
1、這么迷人的秋景,王勃只用一句話就把它寫出來了。(出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1)理解句意。(結(jié)合圖畫和第三自然段內(nèi)容)。
(2)你覺得這句話好在哪?
2、交流。
(1)出示圖,想一想:王勃在看什么,想什么?
(2)正因為王勃邊看邊想,加上他很有才氣,所以他才--胸有成竹。
(3)理解“胸有成竹”,并造句。
(4)于是王勃--。
(板書:文思如泉、筆走如飛)。
連都督也忍不住--(板書:拍案叫絕)。
3、指名朗讀最后一句話。
理解什么是“奇才”,什么是“拍案叫絕”?
如果你也在現(xiàn)場,你會怎么說,怎么做呢?(說一說,演一演)。
4、指導(dǎo)背誦。
五、積累內(nèi)化。
1、讀了這篇課文,你最欣賞的是哪一句?
老師也最欣賞這一句,請大家把這詩句多讀幾遍,有問題要問嗎?
2、我很高興!你們已經(jīng)學會讀書了。古人云:“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闭埻瑢W們再讀讀課文。
4、此時此刻,欣賞著這迷人的秋景,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六、小結(jié)。
讀到這兒,我們也不禁為王勃寫叫好。他寫這首詩時只有十四歲,這么小的年紀就寫出千古傳誦的名文,真了不起,真是一位奇才!
(板書:《騰王閣序》千古傳誦奇才)。
你還知道王勃寫了什么詩呢?課后了解一下,給大家介紹介紹。
作業(yè)設(shè)計:
1、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2、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說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意思。
3、我國古代像王勃一樣才思敏捷、下筆成文的文人還有不少,動員學生搜集類似的故事,開一個故事會,或者編一份專題小報。
板書設(shè)計:
胸有成竹。
9少年王勃文思如泉。
筆走如飛。
《騰王閣序》拍案叫絕千古傳誦奇才。
[少年王勃(蘇教版三年級下冊)]。
小學三年級語文少年王勃教案篇十六
1.知識與技能 :認識9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偵察,通訊,探測”。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看太空科教片,互相交流太空知識,激發(fā)探索太空的欲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人類在探索太空奧秘的過程中所取得的進步,培養(yǎng)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
引導(dǎo)學生了解太空知識
了解人類在探索太空奧秘的過程中所取得的進步,培養(yǎng)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
制作課件。布置學生查閱資料。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認識9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偵察,通訊,探測”。了解人類在探索太空奧秘的過程中所取得的進步,培養(yǎng)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
一、激趣到入
同學們,你知道太空中有什么嗎?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太空科教片片段)
二、看圖認讀
指名認讀學習小組內(nèi)認讀游戲認讀。
三、交流學習資料
1.學生之間交流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土星地球這些星體以及彗星環(huán)形山的資料。
2.認識了解了這些星體天體月表地貌特征,你有什么感受呢?
3.學生交流火箭觀測衛(wèi)星偵察衛(wèi)星宇宙衛(wèi)星通訊衛(wèi)星航天探測器等人造太空物和機器人以及宇航員們(講講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三位航天英雄的.事跡)的資料。
4.了解了這些知識你有哪些體會呢?
5.關(guān)于太空你還有哪些疑問?(學生質(zhì)疑,由其他學生幫助解疑)
四、作業(yè)設(shè)計
學生制作航天手抄報。
五、板書設(shè)計
大屏幕飛向太空
太空還想知道什么?
錄像片用心探索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鞏固識字。
一、多種方法識字.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對太空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聽老師讀文中的詞語,注意聽準字音。
接下來,請同學們小聲讀一讀詞語,讀課文的時候要注意把字音讀準。
2.老師指讀詞語,其他同學注意認真聽,看看他們的字音讀的準不準。
二、讀一讀,寫一寫
堅貞不屈偵察兵通訊探測
宇宙機器
三、作業(yè)設(shè)計。
1.寫生字。
2.查找天文知識方面的資料。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擴大視野,增長知識。
1.互相交流天文方面的知識。
2.完成課后練習題。
小學三年級語文少年王勃教案篇十七
1、認識本課10個生字,會正確書寫9個。
2、能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3、通過學文,感受瀑布的雄偉壯觀,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想感情。
4、通過收集有關(guān)瀑布的資料,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1、在學文中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和瀑布的雄偉壯觀,激發(fā)學生熱
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準備:cai
一、猜聲音,導(dǎo)入新課。
小朋友們,今天我給大家?guī)硪粋€新朋友,他既不是調(diào)皮可愛的小猴子,也不是聰明過人的曹沖,但是從下面二句詩中你能猜出它是誰“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對,這兩句詩是唐朝大詩人李白對廬山瀑布的贊美)
二交流資料,豐富知識儲備。
課前你們收集了很多有關(guān)瀑布的資料,請拿出你的收集卡,給大家介紹介紹。
三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學習不認識的字,并多讀幾遍。
2、學習這些生字,你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我們來讀讀這些生字,注意看清字形,把字音讀準確,一個生字讀三遍。
生字學得真不錯,回到課文中,讓我們隨葉圣陶老爺爺一起去觀賞瀑布。世界上有很多的瀑布,現(xiàn)在將帶領(lǐng)大家去領(lǐng)略亞洲第一大瀑布――貴州的黃果樹瀑布,一起來欣賞吧!
問:欣賞了這秀美的瀑布景色,你想說什么?
小結(jié):是啊,這樣壯觀的景象,能不讓我們陶醉嗎?葉圣陶老爺爺也被這壯美的景象吸引住了,他寫下了一首詩歌,詩歌中的瀑布有聲,有形,讓我們趕快去讀一讀!
五、匯報、學習。
作者沒有看見瀑布就先聽到了瀑布的?
說明瀑布的聲音很?
1哪小節(jié)寫出了瀑布的聲音,給大家讀一讀。從哪兒知道瀑布的聲音很大?
a海浪涌上岸灘會發(fā)出什么聲音?
(海浪一層趕著一層,發(fā)出怒吼,向岸灘沖去)
b風吹松林會發(fā)出什么聲音?
《瀑布》一堂課上下來,我覺得教學中落實得比較到位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以讀為主,讀中感悟。
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讓學生進入文本、與文本對話是我們在新課程環(huán)境下努力尋求的新理念。教學時,引導(dǎo)學生通過感情朗讀進入文本,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非常重要。因此,我把朗讀貫穿于教學全過程,給予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使朗讀成為學生感悟、體驗、欣賞詩歌的重要手段,指導(dǎo)學生通過有層次地、入情入境地讀,走進文本與葉老一起聽瀑布的聲音,賞瀑布的美景。像這樣文質(zhì)兼美的詩歌,給足時空,體悟交流很重要。教學我中先引導(dǎo)學生進行交流,整體感知:瀑布美在哪里?然后從聽見瀑布的聲音、遠看瀑布的驚喜、近看瀑布的驚嘆、陶醉,引導(dǎo)孩子不斷讀文,層層深入,加深感悟。這樣既兼顧到整體感知,又進行實實在在的語言訓(xùn)練,使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受到情感的熏陶與感染。
2、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導(dǎo)想象。
情境教學是低年級教學中的一種有效手段,它符合兒童的思維特點,運用得好,學生就會有身臨其境之感,這樣不但可以保持學習興趣,而且可以活躍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這一課教學中,我通過各種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引導(dǎo)學生邊想象邊讀文,讓學生在老師創(chuàng)設(shè)的情境里,很自然地進入到詩的意境中,陶醉于瀑布的美景中。
3、巧用媒體,突破難點。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襯”、“珍珠的屏”、“如煙、如霧、如塵”等詞語,進行語言文字訓(xùn)練,我巧用多媒體展示瀑布形象、生動的畫面,化抽象為直觀,幫助學生在腦中形成表象,為悟境、美讀服務(wù)。特別是最后的欣賞錄相、聽朗讀錄音把學生的情感充分激發(fā)出來,學生讀文時就進入了情境交融之中。當然,本課關(guān)于瀑布美景的圖片非常多,但我只選取其中一小部分,有機地進行信息技術(shù)和語文學科的整合。其余的就忍痛割愛,因為我想讓它們在百忙之中幫助學生讀文的同時,又不剝奪學生自己想象、自己建構(gòu)的權(quán)利。
4、運用方法,隨文識字。
識字、寫字是雖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但二年級與一年級不同,一年級重在學習識字方法,二年級重在運用識字方法。教學時要有所側(cè)重,靈活處理。尤其在二年級下學期,要引導(dǎo)學生運用已掌握的方法進行識字,為進入下一學段的學習作準備。因此,在識字方面,我就盡量減化步驟,讓學生運用學過的方法讀準生字,只在難點上加以指點,從而讓出更多時間來讀文、感悟。
小學三年級語文少年王勃教案篇十八
課時:兩課時。
1、學生熟讀這兩首詩,能背誦更好。
2、通過讀注釋,能大體了解詩意。
3、教師準備春景電子圖片。
這兩首詩描繪的都是春天的美景,有“詩畫交融”的特點,要引導(dǎo)學生在腦中想象出詩中描繪的景色。
1、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
2、背誦兩首詩,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3、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這篇課文收錄《詠柳》《春日》兩首描寫贊美春光的古詩,《詠柳》作者賀知章,用生動的筆觸描繪了二月初春的嫩柳,充分利用了比喻修辭?!洞喝铡纷髡咧祆?,這是一首春游詩,描繪了一幅萬紫千紅的春景圖。
教學重點:
1、讓學生大體了解詩句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記背詩句。
2、理解并能運用比喻修辭,體會比喻修辭的生動。
教學難點:以詩句中絢麗的色彩為媒介,在腦中想象出每句詩描繪的畫面,感受“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詩情畫意。
誦讀法、討論法、講授法相結(jié)合,以誦讀法為主。
(一)、導(dǎo)入新課:春天是美麗的,許多詩人都在贊美春天,你們知道哪些描繪春天的詩?找學生回答,如“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背誦中追問:春天是什么顏色?春天是五彩繽紛、萬紫千紅的,紅的花、綠的葉、藍的天、白的云,淺黃、嫩綠,鵝黃。
今天我們再來學兩首描寫春天的新詩,大家已經(jīng)預(yù)習了,已經(jīng)背下來的學生來背誦。感知詩人賀知章、朱熹筆下的春天呈現(xiàn)出的色彩。
(二)、初讀感知。
1、背誦的同學注意停頓,糾正字音。
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春日。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2、多找學生反復(fù)讀,讀至抑揚頓挫。在誦讀中識字,自己畫出生字,在誦讀中識字。
就不認識的字和讀不準的字音,或查字典,或向老師、同學請教。講解:分析字形重點識記:“詠”,用口吟誦,與口有關(guān),故口字旁,,意思是用詩詞的形式描述。在本課是歌頌、贊美的意思。
“泗”、“濱”,與河水有關(guān),左邊是三點水旁;。
“絳”,與絲織有關(guān),左邊是絞絲旁。
“裁”,與衣服有關(guān),里面是衣字,比較“載”、“栽”;。
“剪”,用刀來剪,下面是刀字;。
“妝”,梳妝,女人愛梳妝,右邊是女字旁。
指導(dǎo)寫字時,注意讓學生先讀準字音,看清字形結(jié)構(gòu),再動筆寫。教師重點提醒:“裁”是半包圍結(jié)構(gòu),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筆是點,不是捺;“濱”字第七筆是一筆撇,不是兩筆;“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丟掉一點。
(三)、精讀分析《詠柳》。
1、自由讀,指名一個一個讀,將詩的韻律讀到位。
2、請你再看看注釋,邊讀邊想象。
“碧玉妝成一樹高”:“碧玉”,綠色的玉,這里把柳樹的枝葉比作碧玉?!皧y”,打扮?!耙粯洹?,滿樹,“一”字這里不表示數(shù)量,表示滿、全、整個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裝飾扮的一樣。這里運用了比喻修辭,想象碧玉一般的樹葉。參照百度圖片:“萬條垂下綠絲絳”:“萬條”,泛指柳樹枝條多?!敖{”,一種絲織的帶子。全句的意思是:從樹上垂下來無數(shù)好像綠色絲帶一樣的柳條來。在頭腦中想象千萬條垂柳的情景。百度搜索圖片地址:
“二月春風似剪刀”:似,好像。全句的意思是: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裁出來的啊!把春風比作善于裁剪的剪刀,更加生動。
學生讀,心里想象著每一幅圖畫,有感情的自讀、同桌互讀、點名讀。至能有感情有節(jié)奏的背誦。
(四)、精讀分析《春日》。
我們學習的《詠柳》顏色是是春天柳樹的碧綠,下面我們再讀一下另一手描繪春天的詩。
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1)、“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即晴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皩し肌保斡[、賞玩美好的風景?!般羲?,水名,在山東省中部,源于山東省泗水縣東蒙山南麓,因四源并發(fā)而得名。它是淮河的支流,流經(jīng)曲阜,也是孔子講學的.地方和死后安葬處的近旁?!盀I”,水邊。
全句的意思是:在風和日麗的一天,詩人到孔子曾經(jīng)呆過的地方。
泗水流域去觀賞風景。
“無邊光景一時新”:“光景”,風光景色。“一時”,一個時辰,這里形容時間很短,一時之間。全句的意思是:那里風光無限,一時之間許多新鮮奇麗的景色映入眼簾。
根據(jù)學生回答點評,如說花草,可問什么樣的花草,讓學生想諸如“姹紫嫣紅”之類的形容詞。再齊讀詩,心中想象著你看到的春天。
參考百度搜索圖片:
(3)、“等閑識得東風面”:“等閑”,平常、隨便。識得,認識到?!皷|風面”,春風的面貌,因我國春夏季多為東南風,故稱春風為東風。全句的意思是:平常(人們)都知道有春風。
“萬紫千紅總是春”:“萬紫千紅”,形容百花爭奇斗艷的景色?!翱偸恰?,都是。全句的意思是:百花盛開、姹紫嫣紅的景象都是由春風點染而成的。
(4)、《詠柳》中我們知道是誰把柳樹裁剪成碧玉一般?(生回答:春風)那《春日》這首詩中又是誰帶來了萬紫千紅的春天?(答:東風,即春風)。
小組討論,教師總結(jié)。
不同之處:景物不同,顏色不同。
相同之處:都是春景,都很清新,都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都像一幅畫。
(六)、小結(jié):春天是五彩繽紛的,你們也拿起你們手中的筆,學著詩人,描繪一下你們眼中的春天吧!
小學三年級語文少年王勃教案篇十九
1、能用普通話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2、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nèi)容,并能簡要轉(zhuǎn)述。.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并說己的感受和想法。
3、養(yǎng)成認真傾聽,樂于表達的習慣,逐步達到善于表達,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發(fā)散思維。
出示配圖和課本上的一段話,引導(dǎo)學生觀察和朗讀。
注意:在教學中,教師要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幫助學生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去設(shè)計小區(qū)的綠化工程。
二、適時引導(dǎo),誘發(fā)思考。
教學中,要給學生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學生有話可說。更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針對該話題,先讓孩子們想一想怎樣才算是對“空地”的合理利用?要盡可能把問題考慮得全面些,再讓同學在紙上畫一畫,然后再和同學合作商量。
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一是要提出明確的說話要求,二是要巡視其間,進行適時引導(dǎo)。
三、創(chuàng)意發(fā)言,嘗試交流。
其次,圍繞“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和能“具體生動地講述,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的要求,指導(dǎo)學生如何去做,如何去說——即當你想說的內(nèi)容很多時,要先確定好要講的主要事情,然后圍繞這件事把話說清楚。不能什么都想說,什么都說一點。這樣,大家反而不知道你要說什么了。二是可以借助合適的動作、表情。
四、展示成果,拓展延伸。
教學中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根據(jù)學生的畫一畫、講一講,最后集體評出“最佳設(shè)計”。
當交際過程完成之后,可以全班出一個圖文并茂的集子,以展示學生的創(chuàng)作成果。也可以向社區(qū)提己合理化建議,這樣也就更好地落實了“交際是為了更好地生活”的編排。
略。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6912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