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對所讀材料的思考和分析,突出自己的觀點和觀感。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讀后感要注意語言的表達和修辭的運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一些經典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激發(fā)大家對閱讀的熱愛和思考的樂趣。
邦有道讀后感篇一
師道,為師之道,為師應有道,為師亦有道。
“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是對教師這一職業(yè)的精神指導和人格引領,其中包含了很多的內容。為師之道是個談不完亦道不明的話題。師學、師技、師德、師儀……林林總總,深刻而又復雜。我僅從師道之師德的一個方面粗淺地談談自己的感受。
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涉及方方面面,諸如熱愛教育事業(yè),愛護、尊重學生,尊重家長、與家長合作,尊重、團結同伴等。談到教師要愛護、尊重學生,要做到這一點,我認為教師有一顆與學生“同悲共喜”的心是十分重要的。
何謂“同悲共喜”?我覺得教師要在學生的世界里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懼、需要與意愿,以一個支持者、肯定者、合作者的身份與學生“同悲喜”、“共進退”。讓學生感覺到“吾道不孤”,有前進的勇氣和動力。
教師與學生展開的對話對其影響是方方面面的。教師時而給其榜樣示范,時而給其信息刺激,時而給其溫情關懷,時而給其肯定鼓勵。其中教師表現出來的對學生想法、行為的認可、接納、理解與尊重是學生情緒穩(wěn)定、自主互動、勇于挑戰(zhàn)、不斷進取的重要保障。
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學生滿懷信心與期望地將自己的“奇思妙想”傳遞給老師,然而這智慧的火苗卻被教師的一盆冷水無情地澆滅了。學生的想法與建議是不可忽視的教育資源。童年是一座寶藏,孩子就像是一個集聚了巨大能量的“小太陽”,敏感的老師善于捕捉孩子迸發(fā)的“火花”,引導其燃起智慧的火焰。
好的老師總是有那么多“好點子”,這也不是因為他們的想象力多么的豐富,關鍵是他們有一顆敏感而包容的心,善于抓住孩子生活中的小細節(jié),對學生的自發(fā)活動、想法與建議予以接納,并表現出喜悅、理解、贊同與支持,孩子的這些看似不起眼的一舉一動,也許就蘊含著教育的契機,這是對教師敏銳的感知和寬廣的胸懷的考驗。教師善于與學生“同悲共喜”,與學生建立相互信任和接納的關系,那么學生就會不斷表達自己的想法,釋放自己的能量。這是為師的一種藝術,為師之道亦體現在這些小細節(jié)當中。
邦有道讀后感篇二
讀了《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我感悟到我們向雷鋒學習,就要從做好每一件小事開始,從身邊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撿起地上的一片紙屑,你就是一個愛清潔的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幫助身邊有困難的老人,你就是一個有愛心的人;珍惜每一分鐘,勤奮學習,努力工作,你就是一個愛學習的標兵;見到老師,問一聲好,你就是一個懂文明,講道德的人;過母親節(jié)時,你送給媽媽一束康乃馨,或為她端上一杯熱氣騰騰的茶水;獻上一曲動聽的歌等等,來表達你對媽媽的愛。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的具體表現。這一切,不僅讓別人得到了快樂,你自己同樣也享受著快樂的。
讀了《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我還體會到雷鋒叔叔的“釘子”精神,也值得我學習!無論做什么事都是擠時間鉆研!我以前學習馬馬虎虎,能偷懶的地方就偷懶。自從了解到雷鋒叔叔為工作、學習都非常認真、刻苦鉆研時,我也暗下決心認真學習,為祖國效力讀好書,做一個有能力、出色的人!把學習看成一種樂趣,為自己的將來而讀書。
讀《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有這么一句話讓我感觸頗深:“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的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為人民服務是做不完的!我們應用有限的生命為人民多做些好事,有益于人民的事,這樣生命才有價值和意義。
“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聽上去很偉大,行動上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并不難。只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我相信,一天、半天、一小時、一分鐘,甚至就在那么一秒鐘,只要持之以恒的去做一件件有道德的事,你終將會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讓我們像雷鋒叔叔一樣,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時時刻刻為他人著想,去爭做做有道德的人吧!
上述精選高中讀后感,是一篇語言流暢文辭簡單的文章。
學雷鋒,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邦有道讀后感篇三
近幾年,市面上越來越多教育的書籍讓老師們眼花繚亂,想選擇一本語言中肯一些的書也比較難。在假期里,教體局推薦的一些書目中,我選擇了這本《師道:為師亦有道》來讀,是因為被封面上的一行字給吸引了:“審視教育本真,傾聽教師憂思,分享成長策略,明晰教師立場,重塑教師信仰?!边@句話字字說到了每位老師的心里。
這本書共五章:立場、信念、冷眼、策略、憂思。標題簡介二概括。這本書都是收錄了一線教師的教育評論和隨筆,正如前言所說:“讓教師說話,為教師說話,說教師的話”遠比對教師說話更重要,也能更有效的促進教師的發(fā)展。
什么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沒有多少新的話題,教育更不需要多少‘創(chuàng)新’,只需要教師始終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學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學生,教育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影響。教育就是開啟智慧,健全人格,要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進而達到獨立行動,成為一個心靈博大,精神堅強的人。簡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像人一樣生活,像人一樣活的美好?!?/p>
“累”,現在的孩子活的太累。作者張常關老師說了這么一句話“一切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源自自由思考,一切的成功教育都源自內心的需要。讓我們多學一學古人,給教育一些‘閑暇’,還孩子一點自由吧!”這句話,說出了孩子們的心聲,學生們在老師和家長的“百般呵護”下沒有了自由和思考的時間。孩子們最寶貴的青春和娛樂玩耍的時間就這幾年,而孩子們最美好最富想象力的大腦,被看不到邊際的書海沖刷成了光滑的石頭。在假期前的一天,我問了班上的孩子都誰報了輔導班,結果90%的孩子的假期被輔導班所占據,有50%的孩子報了兩個以上的輔導班,還有幾個孩子參加了四個??吹胶⒆觽兣e起的小手,我的心里更多是是無奈,“不輸在起跑線上”成了家長們讓孩子上輔導班的動力。讓孩子睡個懶覺,讓孩子去公園里玩玩,給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可以讓他們飛的遠些。
“尊重”。在看到這個詞語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認為就是在教育學生的時候不打罵學生。而在幾年前,尊重學生已經不僅僅只是單純的不打罵學生這么簡單。在課堂上,老師一味的侃侃而談就是不尊重學生;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不給孩子留有思考的空間就是不尊重;在學生回答問題出現錯誤的時候,老師粗暴的打斷就是不尊重。
《不要搶占學生的舞臺》這篇文章,我明白了尊重要打從心眼里表現出來。文章有這么一段話:“不要搶占學生的舞臺,好課應當讓“彩”出在學生身上。學生自己能做的事教師不要去做,學生自己能說的話教師不要去說,學生自己能想出的問題教師不要急于給出答案。教師要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要盡可能多地安排學生去活動,師生對話,學生與文本對話,學生與學生對話,在互動中錘煉語言,發(fā)展思維,增長智慧?!?/p>
老師上課要講,而且一定要講。但講時忌滔滔不絕,旁若無人,話匣子一打開就興奮不已,難以收住。牢記不要把課堂當成教師一個人表演的舞臺,而忽略了尊重學生,每節(jié)課要讓“彩”出在學生身上,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大膽質疑的精神。學生回答問題偏離軌道時,要果斷地將其引回主題。
什么樣的課堂決定著我們培養(yǎng)什么樣的學生?!跋葘W后教”這種模式培養(yǎng)了學生會學習,善思考,高效率。只要我們教師尊重學生,給學生機會和時間,學生就一定會給我們驚喜。
邦有道讀后感篇四
從教幾年,常常感到自己在教育教學經驗上的不足,我深深地熱愛著自己的事業(yè),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一位的優(yōu)秀教師。但對教育的膚淺理解,又讓我困惑:何為良好的教育?我常常捫心自問,并苦苦追尋。
不經意間《師道:為師亦有道》走進了我的生活,迫不及待細細品讀。擺在我面前的仿佛是一位良師、一位益友、一面鏡子、一面戰(zhàn)鼓。讓我的心開始變得平靜了,明朗了!《師道:為師亦有道》,這本書共五章:立場,信念,冷眼,策略,憂思。標題簡潔而概括。這本書都是收錄一線教師的教育評論和隨筆,正如前言所說:“讓教師說話,為教師說話,說教師的話”遠比對教師說話更重要,也能更有效的促進教師的發(fā)展。
何為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沒有多少新的話題,教育更不需要多少‘創(chuàng)新’,只需要教師始終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學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學生,教育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影響。教育就是開啟智慧,健全人格,要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進而達到獨立行動,成為一個心靈博大,精神堅強的人。簡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像人一樣生活,像人一樣活的美好。”
當我讀到《教育就該是平淡無奇的》這篇文章之后,心情釋然很多,感覺身心放松了許多。文章中說:教育就應該是平淡無奇的。是的:我們的教育不應該帶有刻意的痕跡,教育不應是為了功利的目的,不需要粉飾,不需要偽裝,一切都應該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的狀態(tài)。
“平淡無奇的教育會自然得多”。我們怎么生活,就該怎么教育,陶行知先生說得再清楚不過了,生活即教育?!捌降瓱o奇的教育就是這些事情:把地掃干凈,把操做好,把字寫端正,把書讀好,把話說清楚,把文章寫通順,把人做好--回到生活中的教育。就是這樣的實在。孩子們能夠做好這些,不就是我們所說的三好學生嗎?從這些小事中,不就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才了嗎?其實對學生的教育沒那么神圣,需要我們從平常小事做起。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來,就是教育。
課堂上,師生之間沒有地位尊卑,沒有老師的權威,課堂不是老師的一言堂,每個孩子都可以暢所欲言,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師生互動,學生有了一個問題,大家一起討論想辦法解決一個問題;再展示下一個問題,直至問題一一解決。老師在學生遇到困難不能解決時提供引領和幫助。課堂不是表演的舞臺,有精彩但是不需要每時每刻的精彩,應該是一種自然狀態(tài)的流露,是一個平淡無奇中涌現神奇、生動的過程。
“真正地教育應當在生活中,在每一個老師、每一個孩子的生活里!”談永康這么寫道“如果說生活的本質是一種安靜與平淡,那么教育就該是平淡無奇的一種過程,滋潤每個日子,滋潤師生的心靈!”
因此,我們做教育人的人要從平淡無奇的教育做起。要求孩子認真做好每一件小事。例如對人要有禮貌,不雖說亂扔垃圾,書寫要工整……做到了應該表揚,堅持做了要好好夸獎。告訴孩子,堅持做這些小事是很不容易的,能一輩子做到這些小事,是一個了不起的好人,在我們平淡無奇的教育中,是孩子輕松愉快的成長。
邦有道讀后感篇五
《師道:為師亦有道》這本書所收入的文章,以評論和教學隨筆為主,見證著教師的成長足跡,一步一個腳印,實實在在;字里行間,充滿著對教育的熱愛和激情。讀了這本書,我深刻的認識到,教育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影響。教育就是開啟智慧、健全人格,要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進而達到獨立行動,成為一個心靈博大、精神堅強的人。
教育的希望在于每位教師的成長,教師的成長不只是閱讀和接受別人的知識和思想,更重要的是獨立思考,且思且行,不斷反思?,F實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把每一篇課文都讀一讀,最好能爛熟于心,文本就能更好地把握,就能很好的矯正學生朗讀中出現的問題,老師的朗讀示范就會潛移默化到學生的學習中去。學生作文前,教師先寫下水文,讓老師一學生角色去體會學生習作遇到的問題,寫好后讀給學生聽,學生和教師“一同成長”,會使學生感到親切,更加喜歡寫作,然后教師跳出學生的角色,做好教師的本色。
很多名家執(zhí)教,稱呼學生都是“孩子們”,讓人感到師生之間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語文界的老前輩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我如果當小學老師,絕不將到學校來的兒童認作討厭的家伙,惹得人心煩的小魔王;無論聰明的、愚蠢的、干凈的、骯臟的,我都要稱他們?yōu)椤∨笥选?。那不是假意殷勤,僅僅浮在嘴唇邊,油腔滑調的喊一聲,而是出于真誠,真心認他們作朋友的親切表示。小朋友的成長和進步是我的歡快,小朋友的羸弱和拙鈍是我的憂慮。有了歡快,我將永遠保持它,。有了憂慮,我將設法消除它。對朋友的忠誠本該如此;不然,我就夠不上做他們的朋友,我只好辭職?!彪m然這是個很小的問題,但是小問題能發(fā)揮大作用。
評價學生是教師每天都要做的事,評價得當,就會有好的效果,如果評價馬虎潦草,學生就會覺得老師應付自己,漸漸地,他也會應付你。有的教師在學生作業(yè)上只得個日期,時間長了,他們就不喜歡做作業(yè)了。有報道說,北京一語文教師有一年高考成績出眾,有記者采訪報道說,追根溯源,就是這個班的學生都喜歡寫作文,為什么呢?是因為誰的作文寫得好,這個教師除了下好的評語外,還要在他的作文本上畫上一面小紅旗。就是這面小紅旗,激發(fā)了他們的童心,大家都想去得這面小紅旗,就想辦法把這篇作文寫好,這樣學生的寫作水平自然大大提高。從這里我們可以看見這個老師的童心了。我認為,評價有童趣,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要說是高中的學生,每一個學生是內心都有長不大的快樂。
課堂,需要生生互動,也需要師生互動,共享學習的過程,學生就能增長知識,開啟智慧,你理解了他們,把他們當朋友,他們也就理解老師,把老師當朋友。我認為,和學生做朋友,以心換心,才能得到他們的理解和支持,你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孩子王”,就能一呼百應。
課堂上我們尊重學生的思維方式,尊重學生是思考角度,尊重學生的“未成年狀態(tài)”!正是有了這樣的包容與點化,學生才樂意在課上自主閱讀探究,才愿意在語文課堂生活過程中自由地展示童真。例如,一位教師在講《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時,問學生這樣一個問題“花兒為什么春天開放?”其中一位小女孩站起來說“因為花兒看到春天太美了,她就忍不住想和春天比美?!崩蠋熉犃?,改變了原來的答案,親切地說:“我想,可能是花兒知道我們這兒有這么多聰明可愛的小朋友,他們也要來加入我們,所以就開放了!”這位老師也跟孩子們一樣擁有一顆純真的童心,她理解童心,愛護著童心。
雖然我的體會沒有高深的理論,也可能你覺得有個人主觀色彩,但我堅持認為,教師的童心閃閃,孩子們的智慧就亮亮,師生之間的距離就會愈來愈近,從而親其師而信其道也!老師們,讓我們和孩子們一起跳繩,踢毽子,猜謎語,下棋,玩老鷹捉小雞,一起游戲,演課本劇,享受課堂,幸福工作吧!
邦有道讀后感篇六
書中匯集的文章多為一線教師教育評論和隨筆,這些思考未必有多高深的理論,或許難免有個人主觀色彩,或許也失之于片面,但這些思考無疑是鮮活和最具有生命力的,鑒證著老師們的成長足跡,一步一個腳印,實實在在;字里行間,充滿著對教育的熱愛和激情。
作為教師要明白:教育不需要多少“創(chuàng)新”,只需要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學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學生,教育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影響。教育就是開啟智慧、健全人格,要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進而達到獨立行動,成為一個心靈博大、精神堅強的人。簡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像人一樣生活,像人一樣活得美好。
很多時候,我們的老師從中劃出符合自己課程性質所需要使用的回答,用平淡而近乎贊賞的語氣抹去了其他的答案。我們幾乎從來沒有隨著學生的思考車輪去探索生活,很少想到學生走向獨自學習生活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其實更多的時候,我們缺少跟學生進行開放性、探究性問答的技巧與自信,因為思考的車輪沒有方向,我們尚且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和幫助他們如何探索生活而培養(yǎng)的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早已經習慣了火車導軌式的教育。
我們應該放手讓他們在每一個機會面前嘗試與思考。只有放手,你才會知道什么是他們所需要的;只有放手,你才會發(fā)現什么是他們的專長。教育就是“使人成為人”。同樣的,教師呢,作為活在孩子中間的成年人,和學生一起面對世界(文本和實在的生活都是世界)并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
所有好的教育和好的教師都是有共同點的,兩個關鍵詞:放手和主體。教師放手,還學生主體。主體的體現,不是“教師為了學生做些什么”,而是你讓學生做了什么,學生體驗和經歷了什么,而且這種體驗和經歷必須出自他們的主觀愿望。
學生的主體作用,簡單地講,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出現,他們能夠能動地發(fā)展自己的潛能。學生應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教材、教學手段都應為學生的“學”服務。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并充當教學活動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學看成“教師灌、學生裝”,把學生看成是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對象。
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事物內在的矛盾性是事物發(fā)展的源泉,它決定著事物發(fā)展的性質和方向,因而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認識的主體,教師則是這一活動過程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學生的知識、能力、品質、性格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學生本身內部的矛盾性。教師水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設備等對學生來說雖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終究還要靠內因起作用。
任何高明的教師,都不能替代學生學習。在現實中,我們經常看到,同樣一個教師,同樣一本教材,同樣一個教學環(huán)境,不同的學生卻出現不同的學習效果。導致這種差異有種種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學生自身主觀能動性發(fā)揮程度不一。因此,調動學習者的學習主動性,并確立自身的主體作用意識是教學中的重中之中。
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廓清籠罩在師生課堂關系上的“迷霧”,引領教師將“教本位”變?yōu)椤皩W本位”,從而優(yōu)化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效率。同樣,由客體變成了主體,學生也就不會站在“教”的對立面機械、被動地接受,而是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將以“授業(yè)”為主的“課堂”變成以“求知”為主的“學堂”,從而將他們被壓抑的學習積極性、求知自覺性和思維能動性盡情彰顯,進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有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師生情感交互和心靈契合,最終實現以生命弘揚生命、以情感激越情感、以精神建構精神的教育目標,讓師生共同享受有尊嚴、有道德的課堂生活。
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人生是一本厚重的書,翻的不經意會你會錯過精彩,讀的很用心你才會體味更多。把握好人生,在生活的路上不斷思考,不斷進取,使平凡一生在教育的沃土上變得多姿多彩!
邦有道讀后感篇七
讀后感。
“臨汾最美女孩”孟佩杰就是一個小雷鋒。她在5歲時生父不幸車禍離世,生母便將孟佩杰轉送給養(yǎng)母劉芳英撫養(yǎng)。8歲時,養(yǎng)母劉芳英因椎管萎縮癥手術失敗而半身不遂,養(yǎng)父為逃避生活重擔離家出走,自此,小佩杰在努力完成學業(yè)的同時,獨自照顧劉芳英的生活起居。后來,孟佩杰被離家鄉(xiāng)百公里之遠的臨汾學院錄取,由于不放心劉芳英,便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帶著母親上大學”,繼續(xù)悉心照料養(yǎng)母。孟佩杰十二年來都不曾拋棄過養(yǎng)母,雖然她與養(yǎng)母沒有任何血緣關系,但她無怨無悔的照顧著養(yǎng)母。這是多么高尚的道德??!
夏日炎炎,我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嘴渴的要命。看著街邊的一家家雜食店,我不禁咽了一口口水。我摸摸口袋,還剩下一元的公交車費,這就意味著如果我買水,就不能坐公交車回家了。家可離學校好遠?。∽呋厝ゲ皇且鬯绬??我徘徊在一家家雜食店之間,猶豫不決地攥著被汗?jié)裢傅囊辉X紙幣。買,還是不買?這個問題對我來說就像心里鉆了一條蟲一樣難受。再三猶豫之下,我決定不買,反正走回去還能喝水。我艱難的一甩頭,向車站奔去。
“嘟嘟”,公交車進了站,我趕忙上車,好享受一下空調帶來的冰涼。在司機密切的注視下,我正要把手伸進口袋掏錢的時候,意外發(fā)生了。一元錢,不見了。我急忙把全部口袋都搜了一遍,沒有。怎么辦,后面還有一大堆人要上車,都已經上車了,也不好意思下去吧!“快一點!我還趕著回家呢!”排在我后面的一個人嚷嚷起來,“是啊是啊,快點吧!”其他人也跟著起哄。我更著急了,這究竟該怎么辦才好呢?一元錢就這么丟了,早知道剛才就買水了,還更合算。就在這時,一個帶著紅領巾的小弟弟走了過來,將一元錢投進了投幣箱,“哐當”,硬幣在投幣箱里發(fā)出一聲清脆的聲響,不是吧,我解圍了,有人幫我付錢,天上掉餡餅啊!小弟弟似乎不在乎我在說什么,把我拉到他的座位上。
“姐姐,你是沒帶錢吧!”小弟弟坐下來,歪著腦袋問道。
“不。不?!蔽壹泵q解,“我的錢丟了?!?/p>
小弟弟聽了哈哈大笑,斷斷續(xù)續(xù)地說:“我?guī)湍愀跺X了?!?/p>
真是個可愛的小弟弟!我找了個位子坐下,仔細的打量著他。雪白的襯衫,垂到地上的牛仔褲,胸前的紅領巾在空調的吹拂下,微微的飄動著。一張稚嫩的臉看向窗外,帶著一番小大人的味道。
下了車,走在回家的樓道上,我不斷地自言自語:“雷鋒叔叔,你的精神永存!”
邦有道讀后感篇八
其實我一直認為我是一個很幽默的人,并且我很贊同說話幽默的看法。
這本書是一個對幽默說話的全體總結,真的平時說話幽默不但能得到大家的`喜歡,和新朋友交往時候不尷尬,遇到矛盾的時候能夠及時化解。這是我的親人感受。我覺得幽默的語言是自己平時的說話習慣,好像是慢慢總結出來的。
邦有道讀后感篇九
以前性子比較沖,老是得罪人,對這種教人做事做人的書向來嗤之以鼻。
后來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久了,慢慢明白這些書并沒有自己想的那么沒用。
這本書要是早幾年看到就好了,那幾個應付領導和同事的段子還挺萬金油的。
不管什么時候,跟公司的'人沖突都挺傻,在自己賺錢的地方,遇上啥事都打個哈哈,開玩笑糊弄過去就好。
邦有道讀后感篇十
雷鋒叔叔十分。
珍惜時間。
凡是在出車什么的一有時間都把書拿出來看。他把書帶在后面有時間就看有時間就看沒有停過。而我們呢?我們在明亮的教室學習還不懂得珍惜時間。所以我們要學習雷鋒叔叔這樣的精神。學習他這樣的品德。
我們現在也有這樣的“活雷鋒”,比如,最美老師張麗莉,在風雨中還是在泥濘的路上,午怨言的送同學們回家。最美媽媽吳菊萍,2019年7月2日下午1點半,在杭州濱江區(qū)的一住宅小區(qū),一個2歲女童突然從10樓墜落,在樓下的吳菊萍奮不顧身地沖過去用雙手接住了孩子,女孩稚嫩的生命得救了,但吳菊萍的手臂瞬間被巨大的沖擊力撞成粉碎性骨折。
我都很欽佩這些人物,他們?yōu)槲覀冏龀隽丝?,就是讓我們學習、去發(fā)揚、去轉承,讓這樣的精神不斷的轉承下去。
邦有道讀后感篇十一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這本書里有許多小故事,最讓人感動的就是《微笑的力量》,這是關于金晶的故事,講的`是:金晶因患惡性腫瘤必須做截肢手術,鋸掉右腿,這時她選擇了微笑面對;當她在學校里摔碎了腿骨時,她又一次選擇了微笑而沒有哭泣。
最近我在報紙上看到,一位名叫劉偉的青年,他的雙臂小時候因疾病都被鋸掉了,所以他的一生只能靠腳來生活。他和金晶一樣,沒有選擇哭泣和放棄,讓人驚訝的是,他居然用雙腳來練習彈鋼琴,學校不收他,他就自己學、自己練,他每天練啊練,練了很久很久,終于他的夢想實現了,他奪得了今年“中國達人”的總冠軍。
所以我覺得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首先要做到完善自我: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面帶微笑,遇到困難要堅持不懈,不能放棄。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做到金晶說過的一句話: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經歷一些事情,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關鍵是你愿意選擇哭泣還是微笑。
我們不僅要做到自強還要做到自律,不管做什么事我們不僅要做到“金晶的微笑”,還要做到錢學森爺爺的崇尚真理、腳踏實地和求真務實。
我們還應該做到自愛,我們要學習黃美廉:只看我所擁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
上網時,我們要遠離電腦,還要尊重網絡知識產權……。
邦有道讀后感篇十二
道德是一雙手,推開封鎖在心里的窗;道德是一扇窗,窗外是美好的天空;道德是一片天空,它孕育著無數純潔的心靈。有些人以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很難,其實只要你去做了,就會發(fā)現其實也很簡單,道德就是誠實守信用,不貪圖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可是有些人對道德不重視,就是這一小小的偏差,導致一生的失誤。
這個故事對我啟發(fā)很大,這個少年只為了貪圖一時的便宜,而毀了自己的前程。后來,這個少年做了一個教授,他一再告誡自己的學生:“不要把誠信開玩笑,一次也不要!”關于道德,我也有2次親身經歷不妨就與你們一起分享吧。
還有一次媽媽叫我去買醬油、鹽,給我5元錢,說剩下的錢給我當零用錢,我從商店里拿了這兩樣東西去付錢,付錢的顧客很多,輪到我了,營業(yè)員阿姨找了我7元5角,她以為我給她的是10元,我心理想:我該不該還給她呢?如果還了,那我的零用錢就少了5元錢?不還,營業(yè)員阿姨要賠錢的,怎么辦。我心理就像有一個小天使和小惡魔一樣:小天使說:“快還錢,做一個誠實的孩子?!毙耗дf:“別聽她的,還了錢,你的零用錢就少了,怎么辦?再說了,是她自己找錯的,活該!”小天使說:“快還吧,老師上課時不是經常說要誠實嗎?”“不還!”“還”“不還!”“還!”這時,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那是我上一年級的時候,我在校園里拾到了1元錢,交給了鮑老師,鮑老師夸我是個拾金不昧的孩子,雖然只是1元錢,但是,它在我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記、、、、、、想到這兒,我對營業(yè)員阿姨說:“阿姨,您找錯了,我只給你5元,您多找了我5元錢?!睜I業(yè)員阿姨感激的對我說:“真是個好孩子,謝謝你!”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樣甜。
道德,真的很重要。平時的點點滴滴,就算再小的事,都能體現出一人的道德水平。俗話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边@句話就是先人告誡后人,再小的善事也要做,再小的惡事也不能做。
邦有道讀后感篇十三
大概翻了一下,感覺后面寫家庭的部分比前面寫職場的部分寫得好,職場的部分講應付領導和同事多少有點老生常談的意思,不過用的都是幽默的方法還挺有新意的'。
后面寫感情的部分實用性比較高,不曉得是不是學理科的原因,實在不怎么懂哄老婆,唉,想變得有幽默感也不是那么容易。
邦有道讀后感篇十四
讀了《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我感悟到我們向雷鋒學習,就要從做好每一件小事開始,從身邊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撿起地上的一片紙屑,你就是一個愛清潔的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幫助身邊有困難的老人,你就是一個有愛心的人;珍惜每一分鐘,勤奮學習,努力工作,你就是一個愛學習的標兵;見到老師,問一聲好,你就是一個懂文明,講道德的人;過母親節(jié)時,你送給媽媽一束康乃馨,或為她端上一杯熱氣騰騰的茶水;獻上一曲動聽的歌等等,來表達你對媽媽的愛。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的具體表現。這一切,不僅讓別人得到了快樂,你自己同樣也享受著快樂的。
讀了《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我還體會到雷鋒叔叔的“釘子”精神,也值得我學習!無論做什么事都是擠時間鉆研!我以前學習馬馬虎虎,能偷懶的地方就偷懶。自從了解到雷鋒叔叔為工作、學習都非常認真、刻苦鉆研時,我也暗下決心認真學習,為祖國效力讀好書,做一個有能力、出色的人!把學習看成一種樂趣,為自己的將來而讀書。
讀《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有這么一句話讓我感觸頗深:“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的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為人民服務是做不完的!我們應用有限的生命為人民多做些好事,有益于人民的事,這樣生命才有價值和意義。
“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聽上去很偉大,行動上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并不難。只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我相信,一天、半天、一小時、一分鐘,甚至就在那么一秒鐘,只要持之以恒的去做一件件有道德的事,你終將會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讓我們像雷鋒叔叔一樣,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時時刻刻為他人著想,去爭做做有道德的人吧!
上述精選高中讀后感,是一篇語言流暢文辭簡單的文章。
邦有道讀后感篇十五
以前看類似的書,總覺得有點隔著一層窗戶紙的感覺?,F在終于明白了,原來一直缺少的,就是一種“對號入座”的感覺。這本書看了非常實用,里面將工作、社交、戀愛、婚姻、家庭中最常見的窘境,用詼諧的語言調侃一番,再引出幾個很有借鑒意義的故事,而且,這本書每講一個幽默故事,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故事里所運用的.辯論技巧。
哈哈,我現學現賣,照著書里講的辯論技巧舉一反三,倒也應付了一些局面。實在不行,照搬里面的故事也行啊,尤其是婚戀方面的,很多故事就跟“萬金油”差不多,我模仿里面的招數,確實也成功哄得了女朋友幾次。
邦有道讀后感篇十六
道德猶如一片肥沃的土壤,而我們卻是土壤中幼小的小草,有的小草愿意沖破頭頂上的“重重阻力”獲得陽光下的茁壯成長,而有的則愿意縮在土壤中,最后枯死。道德也是一樣,人只有從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最后才會在人生中獲得快樂,而另一種人最終會非常孤獨,讓人看不起。
堅強的金晶,永不放棄的周杰倫,“七不準”的錢學森、還有克服困難的黃美兼、李麗都讓我感受到他們優(yōu)秀的品德和那顆永往直前的心,他們在遭受困境時還一直勇敢地面對。說到這里,我想起了中華達人秀中用腳彈鋼琴的劉偉。劉偉因少年時觸電而失去雙臂,可他卻仍然笑著面對,沒有自暴自棄,經過幾年苦練鋼琴,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于在中華達人秀中獲得理想的成績。他們的經歷告訴我:“只有在困難挫折面前勇敢,用微笑面對,人活著才有意義”。如同李麗所說“把挫折當存折,把失敗當財富”。
假如你能像孝敬父母的卓佳一樣為忙碌的父母遞上一杯芬香撲鼻的茶,父母一定會回贈給你一個純潔的微笑;假如你能像堅持運動的成龍每天鍛煉身體,“健康”會伴你一生快樂。假如你能像毛岸英一樣每天認真清掃風塵仆仆的地板,勤勞的皇冠一定屬于你!正因為如此,伏而泰才寫下了“生命在于運動”這句話。第二章讓我懂得:“只有孝敬長輩,每天鍛煉,勤勞節(jié)約,這樣的家庭才夠溫馨,夠溫暖?!?/p>
在知識的海洋——校園里,你是否被老師責罵或贊美過,你又是否用團結的力量,人心齊,泰山移,在某項成績里奪到第一名,你是否為了班級去奮斗、努力、拼搏了?讓我最深受感動的是嚴師。這篇文章讓我感受到了喬丹小姐為了上課和同學閑扯而讓她抄寫《教育及其對經濟的影響》六篇。我明白,喬丹小姐的嚴厲是想讓我們知道,只有嚴格要求自己,才會取得成功。老師對自己嚴格就是愛,而認真就是對老師的最好回報。
“真善美”,是形容第四章最好的詞語。真:體現在誠信這兩篇文章中。善:體現在助人這兩篇文章中。美:體現在守法兩篇中,更體現在明禮兩篇中。讓我們共同創(chuàng)造社會,讓“他”變得更美好。
我們的家園需要我們自己去保護,不能像印度和孟加拉國為了一個小島而爭奪,最后誰也沒得到。也不能侵犯身邊的綠化,今年冬天我們一伙在小區(qū)里打雪仗,我們邊跑邊打,根本沒有留意自己踩到草叢中及花從里,有些雪球還打落了幾片樹的葉子,現在我覺得自己真不應該。
電腦也不是用來玩的,它的主要功能也不是玩游戲。讓我們用手中的電腦,文明上網,查資料,看新聞,為你的腦袋加加油吧!
但丁說過“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是啊,那就動起你的小手、小腳,行動起來吧!
邦有道讀后感篇十七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學習雷鋒好榜樣,忠于革命忠于黨。”這斗志昂揚的歌聲在莘莘學子心中蕩氣回腸;好事做了一火車。“雷鋒出差一千里,”這家喻戶曉的`句子在黎民百姓口中經久不衰;“向雷鋒同志學習?!泵飨H鏘有力的教導在蕓蕓眾生間源遠流長。
我們小區(qū)有一位熱心的“活雷鋒”——張大爺。他個子不高,平頭,兩鬢斑白,總愛帶個收音機,在暖陽下曬太陽。平時街坊鄰里有困難他都要去幫幫忙。
有一次,我晚上回家,過道的路燈不亮了,走起路來黑漆漆的,很不方便。第二天下樓時,我看見張大爺踩著一個高腳凳,手里握著一個新燈泡,拿著老虎鉗在換燈泡。張大爺雖然一把年紀了,但手腳還算利索,三下五除二就換好了燈泡。站在一旁的我不禁夸贊:“喲,張大爺,這么快就把燈泡修好了!真是代表大家謝謝你啦!”張大爺笑了笑,隨意地說:“嗨,舉手之勞而已嘛,我也沒什么事就修修唄。我們這棟樓有些孩子很晚才回家,上樓沒有個燈,多不安全呀,容易跌著碰著,所以我就把燈泡給換好了?!边€有一次,張大爺回家時聽見了“嘩嘩”的流水聲,再一看腳下,鄰居家的鐵門里流出了清水。張大爺一看,就得出結論——鄰居家漏水了!于是,收起踏進家門的腳,猛地敲起鄰居家的門來,喊了幾聲,沒人回應。
這可急壞了張大爺。張大爺轉過身急急忙忙地跑下樓,差點沒摔著,真像是有什么大事發(fā)生。張大爺沖下了樓,直奔水閘開關,直到把水閘開關給關了,又折回來,跑到鄰居家門口,直到沒聽見“嘩嘩”聲音了,心里的石頭才總算是落地了。稍作歇息,還氣喘吁吁,可一想,事不宜遲,得馬上通知鄰居,鄰居在電話里直說謝謝。鄰居趕回了家,一見到張大爺就左一個謝謝右一個謝謝。鄰居說:“多虧了您,真是遠親不如近鄰,要不,要流多少水呀!樓下可要遭殃了啊!真是太謝謝了!”張大爺只是笑呵呵地,說:“不用謝,用不著這么客氣,都是街坊鄰居的。
張大爺不但樂于助人,而且生活節(jié)儉,每月只能依靠補助維持生活。但他卻在的幾年里面,用平時積攢的錢,捐助了6個貧困山區(qū)的孩子上學,幾乎每周的星期六、星期天,張大爺都去山里看望那些孩子們,每次都是大包小包的文具、書等。孩子們見了他,都用稚嫩的語言,喊著:“張爺爺,張爺爺……”張大爺也用親切的語言說著:“好孩子,你們是祖國的未來啊!”沙啞的聲音中,帶著一些滄桑?!昂⒆觽儼?,你們一定要好好讀書,長大以后一定要報效祖國,報效黨啊!”張大爺的聲音仿佛是一盞明燈,支持著山區(qū)的孩子。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著你生活的崗位……請大家都積極行動起來,用愛心、雙手、善良去創(chuàng)造一個春天般的世界吧!讓我們樹起時代的桅桿,鼓起理想的風帆,在人生的航道上乘風破浪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6914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