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有許多我們沒有經(jīng)歷過的事情,這也是我們需要關(guān)注的議題??偨Y(jié)可以幫助我們總結(jié)經(jīng)驗,避免重復(fù)犯錯。如果你對總結(jié)寫作感到困惑,可以看看以下這些范文,或許能給你一些思路。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劉伯明事跡心得篇一
“伯明是1966年在新屯鄉(xiāng)金星村出生的,在家排行老二,打小兒就聰明懂事,可以說是6個孩子中學習最好的。”提起兒子,劉伯明的父親劉志生一臉的驕傲。
劉志生告訴記者,因為家里比較困難,伯明在假期里不但幫家里上山放豬,還到磚廠打過工以貼補家用?!八谝腊部h一中讀書時,學校離家有20多里地,許多鄉(xiāng)下的學生為了方便學習都在學校住宿。但懂事的伯明為了省住宿費和餐費,每天騎自行車往返,得比別的孩子早起兩三個鐘頭!”
作為中國重要的裝備工業(yè)基地,齊齊哈爾市有被周恩來總理譽為“國寶”、“共和國長子”的一重集團和“掌上明珠”北滿特鋼,及有中國機床行業(yè)“十八羅漢”之稱的齊重數(shù)控、齊二機床等眾多裝備工業(yè)企業(yè)。這座“鋼鐵機械城”展示出的頑強的英雄筋骨,正是翟志剛、劉伯明之所以能夠從一個農(nóng)家娃成長為一名航天員的真實寫照,那就是:意志磨練得堪比鋼鐵。
在劉伯珍的記憶中,弟弟伯明是個勤奮刻苦的人。“他上高中時,每天天不亮就上學去,晚上披著星星回來。那時候,家里經(jīng)常停電,他就點蠟燭學習,頭一天晚上燃掉半根蠟燭后睡覺,第二天天不亮就起來接著點蠟燭學習。說起來,當時一根蠟燭得花1毛多錢,一天用掉一根蠟燭還是挺貴的?!?/p>
張福林是劉伯明在依安縣一中念高三時的班主任。他告訴記者,伯明上高中時是班級里最能吃苦的。雖然家與學校很遠,可他從來沒有遲到過?!皬募依锏綄W校20多里地的路程大概得用40多分鐘。尤其到了冬天,騎到學校時,棉帽子和棉襖后面全掛滿了霜,整個人就像‘雪人’一樣,看了都讓人心疼?!?/p>
“他平時話不多,但好學好問,學習比較有方法,在班里學習成績一直在前兩名?!睆埜A址浅?隙ǖ卣f:“即使不考‘飛’,伯明也能考上大學。可以說,是他這種頑強的毅力、自強不息的精神和孜孜不倦的求知欲,讓他從一名普通的農(nóng)村孩子走上了‘航天路’?!?/p>
自古以來,齊齊哈爾市都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城市,抗擊沙俄侵略的壽山將軍、打響中國武裝抗日第一槍的馬占山將軍、在全國叫響的馬恒昌小組、殉職的養(yǎng)鶴姑娘徐秀娟……在齊齊哈爾市歷史畫卷上續(xù)寫下了一頁頁輝煌。這種厚重的城市文化底蘊所凝聚的英雄情結(jié),無形中也在影響著翟志剛、劉伯明的人生軌跡:生在英雄的城市,更要擁有遠大的理想,要踏著英雄的步伐向前邁進。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劉伯明事跡心得篇二
北京時間7月4日14時57分,經(jīng)過了約7個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二號航天員經(jīng)過密切配合協(xié)作,圓滿完成第一次出艙活動的全部任務(wù),2名離開空間站核心艙的航天員劉伯明、湯洪波安全返回,這不僅標志著我國時隔13年后,再度成功完成出艙活動,同時也標志著中國航天員首次從空間站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為未來空間站建設(shè)完成后,航天員常駐其中執(zhí)行各項任務(wù)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
此次出艙活動,兩名航天員的主要任務(wù)在于為機械臂安裝上臂支架、進行一次應(yīng)急返回驗證以及抬升艙外全景攝像機位置,任務(wù)都是地面無法處理,需要航天員在天空出艙完成的工作,可謂十分重要。另外,三名航天員在空間站駐守的3個月里,將還有執(zhí)行一次出艙任務(wù),目前時間定在下個月。
其實早在20__年,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wù)時,中國航天員就曾實現(xiàn)中國航天史上首次出艙活動,并完成太空行走。此次的出艙活動,之所以被稱為“首次”,主要是因為其從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出艙,正處于中國空間站的建設(shè)階段。
此次出艙活動的航天員劉伯明,其實早在上次出艙活動時,就有參與。當時他是搭檔航天員翟志剛。而就在此次出艙活動順利完成的當天,一段關(guān)于“神七”飛船出艙活動時,突然遭遇險情的事跡再度于網(wǎng)絡(luò)上受到熱烈關(guān)注。
據(jù)劉伯明在采訪中敘述稱,20__年,在“神七”執(zhí)行中國航天有史以來首次出艙任務(wù)時,航天員翟志剛和他本人準備就緒后,拉門出艙時意外發(fā)生,艙門不知是何原因,在他們兩人使出全力的情況下卻紋絲不動。當?shù)诙卧诶T時,雖然拉開了一點縫隙,但很快又被吸了回去。
最終為了保證出艙任務(wù)的成功完成,航天員劉伯明直接找到一根撬棍,隨后兩人將艙門直接撬開。故事到這里本來以為險情就結(jié)束了,但隨后意外再度到來,當航天員翟志剛準備出艙時,結(jié)果艙內(nèi)突然響起火災(zāi)報警聲。
看過科幻片的人應(yīng)該都很熟悉,在太空中一旦發(fā)生火災(zāi),很大可能就會引發(fā)爆炸,最終造成特大安全事故。面對這一險情和緊要關(guān)頭,他們商量后毅然決然繼續(xù)執(zhí)行出艙任務(wù),甚至為了將中國人的足跡留在太空,還調(diào)整了出艙后的動作順序,將揮舞國旗從后面排到了第一位。因此我們看到,航天員翟志剛出艙后,第一時間就是拿著國旗在太空中揮舞。
但當時他們卻承受著極大的壓力,甚至于生死考驗。劉伯明在其后的采訪中就明確表示,他當時甚至都已做好犧牲的準備。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劉伯明事跡心得篇三
6月16日,執(zhí)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wù)的3名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問天閣與中外媒體記者集體見面。
上游新聞記者注意到,聶海勝航天服飛行榮譽標一欄綴有兩顆星,這代表著他已飛天兩次。
1998年,聶海勝入選中國首批航天員,完成了從“航空”向“航天”的轉(zhuǎn)變,參與了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全過程。20__年,聶海勝與費俊龍執(zhí)行神舟六號載人飛行任務(wù)。20__年,首次擔任指令長的聶海勝,與航天員張曉光、王亞平共同上天,執(zhí)行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wù)。
第三次探蒼穹時,聶海勝已是57歲。
金邦才介紹,他得知此消息時,有些擔心。他給聶海勝留言表示:“你已取得了成績,現(xiàn)在歲數(shù)大了,第三次上太空。雖然我們都相信你的能力,也相信科學技術(shù),但太空還是充滿了未知,能不飛就不飛?!?/p>
聶海勝如是回答金邦才,“祖國需要,不管年齡多大,只要能飛,我都會全力以赴?!?/p>
6月17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fā)布消息:飛行乘組狀態(tài)良好,發(fā)射取得圓滿成功。
聽到此消息后,聚集在棗陽一中教學樓四樓階梯教室內(nèi)的學生們高呼:弘揚航天精神,放飛青春夢想,勇于搏擊風浪,立志報效祖國。
聶海勝的航天精神,鼓舞著他的學弟學妹。不遠處的棗陽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內(nèi),掛著一幅聶海勝寫給青少年的寄語:祖國航天事業(yè)需要你們。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劉伯明事跡心得篇四
9月25日21時10分,初中生劉倩婷緊張地守在電視機前,看著神州七號載人飛船成功升空的畫面。“轟——”,橘紅色的烈焰噴涌而起,神舟七號正以驚人的速度升入太空,此次神舟七號飛船上搭載了三名飛行員,其中一名就是劉倩婷的爸爸——劉伯明。
那是劉伯明成為航天員的第十個年頭,也是他第一次進入太空。在之前的十年里,他曾兩次錯過升空的機會。
第一次是神舟五號的首飛任務(wù),,由于表現(xiàn)出色,劉伯明順利入選了神舟五號備選梯隊,但在發(fā)射籌備期間,他卻因不小心扭傷了腳而錯失良機。
就在養(yǎng)病期間,劉伯明又遭受了一個不小的打擊,老家突然傳來消息,稱劉伯明的母親突發(fā)心臟病去世了。聽到這個消息后,劉伯明火速請假回家奔喪,當看到母親墓碑的那一幕,劉伯明悲慟大哭。
在外飛行多年,劉伯明陪伴家人的時間那是少之又少,對自小疼愛他的母親,他感到十分虧欠。回到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后,劉伯明一度意志消沉,足足花了半年多時間才走出母親去世的陰影,因此也失去了首飛的機會。
等到神州六號發(fā)射時,劉伯明依舊沒有得到升空的機會,而是入選了備份乘組,在地面上陪著他的兩位隊友順利完成了任務(wù)。
雖然兩次都沒有入選,但劉伯明絲毫沒有氣餒,他相信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此后的訓練、學習中,他更加用心,還整理了60多萬字的學習筆記。
十年磨一劍,20,劉伯明終于如愿以償升入了太空。9月28號,在完成了為期三天的航天飛行任務(wù)之后,劉伯明順利返回了地球。下午6點20分,隨著一陣電視中主持人興奮地解說,“航天員身體狀態(tài)良好!”,劉伯明和其余兩位航天員景海鵬、翟志剛一起走出了返回艙。
在這次飛行中,劉伯明不僅實現(xiàn)了太空行走,還和景海鵬、翟志剛一起將中國國旗插在了月球上,他的腳步踏在了偶像阿姆斯特朗曾踏過的月球上,同時他實現(xiàn)了自己夢想,成為了一名和阿姆斯特朗一樣偉大的航天員。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劉伯明事跡心得篇五
前往空軍長春飛行學院(今空軍航空大學)學習的前一天,父母和老師都去車站為劉伯明送行。張福林對他說:“努力,只要你按照念高中時的堅強繼續(xù)努力下去,以后不會錯的[]。進步了就給我寫信,落后了就別寫了?!?/p>
后來,每當取得進步,劉伯明都會給他尊敬的老師寫一封信。
張福林說,劉伯明的信通常挺長。信中他提到過訓練艱苦,但是每次都會接一句:“訓練時很苦,但是我能吃這個苦,請老師您相信我?!?/p>
父親劉志生說,劉伯明剛到部隊,每天早晨要跑1萬米鍛煉身體。劉伯明曾對他說過有時候中途真的不想再跑了,但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后來養(yǎng)成了習慣,如果哪天不跑萬米,還覺得不習慣。
1991年,他開始單飛,并獨立駕駛殲八。,他和翟志剛等一起被選為我國第一批航天員。
艱苦訓練:坐在高空旋轉(zhuǎn)椅上,疾轉(zhuǎn)100多圈后,下來還要辨別方向;有幾天要24小時頭朝下躺在30度角傾斜的床上。
劉伯明出艙后發(fā)表講話。
神舟七號飛船順利著陸后,劉伯明出艙后發(fā)表講話:
“我們剛才進行了重力返回再適應(yīng),并進行醫(yī)監(jiān)醫(yī)保檢測,身體狀況都正常,相信中國航天員是最棒的,請祖國人民放心,感謝祖國人民。”
英雄航天員月7日上午10點,慶祝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大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中共中央、國務(wù)院、中央軍委授予劉伯明同志“英雄航天員”。胡錦濤親自為劉伯明頒發(fā)“航天功勛獎?wù)隆焙妥C書。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劉伯明事跡心得篇六
7月4日,中國空間站航天員首次出艙,航天員劉伯明攜同湯洪波,一起執(zhí)行艙外活動,完成指定的任務(wù)。
相對于,航天員翟志剛單人出艙活動,此次出艙有著明顯的不同。當年翟志剛作為我國首次出艙的航天員,其更多的是收集出艙數(shù)據(jù),為將來我國空間站的航天員出艙活動做準備。
紅圈部分為當時神舟7號上的撬棍。
翟志剛作為我國首次出艙的宇航員,很多東西沒有經(jīng)歷過,可以說是危險重重,當時由于泄壓不徹底,導致艙門打不開,最后是利用撬棍,撬開神舟七號的艙門,完成首次出艙任務(wù)。
而此次天和號核心艙的出艙活動,吸取了上次翟志剛出艙時的經(jīng)驗,從兩名航天員攜帶的相機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兩名航天員順利出艙,相互配合,是真正意義上的出艙執(zhí)行太空任務(wù)。
并且此次出艙與上次出艙,還有最大的一點不同,那就是航天員聶海勝在艙內(nèi)控制機械臂,劉伯明站在聶海勝控制的機械臂上,非常靈巧方便的在空間站外,快速完成工作。
別人站在機械臂上的場景,我國也有了。
這個在影視劇和國際空間站視頻中出現(xiàn)的場景,也在我國航天人一步步的努力下,已經(jīng)全部實現(xiàn)。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劉伯明事跡心得篇七
而中國航天今天所取得的成就,在20多年前是無法想象的,19,當國際空間站開始建設(shè)的時候,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還未開始,直到1年后,11月,中國首艘實驗性飛船,神舟一號,才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升空。
20多年前的中國,在航天領(lǐng)域,跟歐美發(fā)達國家比起來,差距非常大,大到往前看一眼都讓人感到絕望。
神舟一號返回艙。
但是在今日,與歐美國家相比,差距雖然還有,某些領(lǐng)域差距依然很大,但是至少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讓我們有追趕上他們的信心了。
20多年來,中國航天發(fā)展之路,可以說是一個草根逆襲之路,從無,到有,從開始的絕望,到現(xiàn)在有信心超越。
劉伯明出艙時的情景。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劉伯明事跡心得篇八
2007年,劉伯明入選神舟七號任務(wù)乘組。2008年9月25日,他與航天員翟志剛、景海鵬一起奔向太空。
探索太空,是勇敢者的事業(yè)。
在中國載人航天大事記中,應(yīng)該有這樣一段記錄:
2008年9月27日,在劉伯明、景海鵬的協(xié)助和配合下,航天員翟志剛順利出艙,完成了我國首次空間出艙活動任務(wù),標志著中國成為第三個獨立掌握出艙技術(shù)的國家。
那次“太空漫步”,牽動著億萬國人的心——。
開啟艙門時,翟志剛用力拉了幾下,艙門沒有反應(yīng)。此時,飛船即將駛出測控區(qū),必須盡快打開艙門。這時,劉伯明遞過來一把開艙輔助工具。在劉伯明的協(xié)助下,翟志剛使用輔助工具終于打開了艙門。
推開艙門,航天員們的耳機里突然傳來“軌道艙火災(zāi)”的報警聲。
軌道艙內(nèi)的劉伯明和返回艙內(nèi)的景海鵬第一時間檢查了所有設(shè)備,并且判斷此時軌道艙處于真空狀態(tài),是不可能發(fā)生火災(zāi)的。事后分析表明,軌道艙火災(zāi)警報只是一場虛驚。
“那個時候,我和志剛目光對視,彼此心領(lǐng)神會。他毫不猶豫地出艙,我也果斷調(diào)整艙外活動計劃,先將一面五星紅旗遞到他手中。”劉伯明回憶說。
“祖國的利益高于一切!”劉伯明說,“就算再也無法重返地球,我們也要讓五星紅旗在太空飄揚!”
“祖國利益高于一切?!闭且驗楸种@一堅定的信念,劉伯明在一次次挑戰(zhàn)生理、心理極限的訓練中保持堅強,在面臨一系列考驗和挫折中義無反顧作出選擇。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劉伯明事跡心得篇九
1985年,在通過苛刻的招飛體檢之后,劉伯明又通過了文化劉伯明課考試,進入空軍長春飛行學院(今空軍航空大學)。從長春飛行學院到牡丹江初教機場,再到錦州飛行大隊。
1991年,他開始單飛,并獨立駕駛殲八。
1998年,他和翟志剛等一起被選為我國第一批航天員。
20__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飛行任務(wù)備份乘組。
20__年9月,執(zhí)行神舟七號飛行任務(wù),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國務(wù)院、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并獲“航天功勛獎?wù)隆薄?/p>
20__年12月,入選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wù)乘組。
20__年6月16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宣布,劉伯明入選。6月17日18時48分,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標志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7月4日8時11分,劉伯明成功開啟天和核心艙節(jié)點艙出艙艙門,身著中國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飛天”艙外航天服,與乘組航天員配合開展艙外作業(yè)。8月20日,航天員聶海勝和劉伯明先后從天和核心艙節(jié)點艙成功出艙,在艙內(nèi)航天員湯洪波的配合支持下開展艙外操作。9月17日,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順利返回地球,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wù)取得圓滿成功。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劉伯明事跡心得篇十
20__年,劉伯明入選神舟七號任務(wù)乘組。20__年9月25日,他與航天員翟志剛、景海鵬一起奔向太空。
探索太空,是勇敢者的事業(yè)。
在中國載人航天大事記中,應(yīng)該有這樣一段記錄:
20__年9月27日,在劉伯明、景海鵬的協(xié)助和配合下,航天員翟志剛順利出艙,完成了我國首次空間出艙活動任務(wù),標志著中國成為第三個獨立掌握出艙技術(shù)的國家。
那次“太空漫步”,牽動著億萬國人的心——。
開啟艙門時,翟志剛用力拉了幾下,艙門沒有反應(yīng)。此時,飛船即將駛出測控區(qū),必須盡快打開艙門。這時,劉伯明遞過來一把開艙輔助工具。在劉伯明的協(xié)助下,翟志剛使用輔助工具終于打開了艙門。
推開艙門,航天員們的耳機里突然傳來“軌道艙火災(zāi)”的報警聲。
軌道艙內(nèi)的劉伯明和返回艙內(nèi)的景海鵬第一時間檢查了所有設(shè)備,并且判斷此時軌道艙處于真空狀態(tài),是不可能發(fā)生火災(zāi)的。事后分析表明,軌道艙火災(zāi)警報只是一場虛驚。
“那個時候,我和志剛目光對視,彼此心領(lǐng)神會。他毫不猶豫地出艙,我也果斷調(diào)整艙外活動計劃,先將一面五星紅旗遞到他手中。”劉伯明回憶說。
“祖國的利益高于一切!”劉伯明說,“就算再也無法重返地球,我們也要讓五星紅旗在太空飄揚!”
“祖國利益高于一切?!闭且驗楸种@一堅定的信念,劉伯明在一次次挑戰(zhàn)生理、心理極限的訓練中保持堅強,在面臨一系列考驗和挫折中義無反顧作出選擇。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劉伯明事跡心得篇十一
在進入高中后,體會到父母的辛苦,作為一個小山村的農(nóng)民,要同時供養(yǎng)6個兒女上學,壓力非常大,日子也過得異常的艱苦。
作為老二的劉伯明,身上的責任感讓他做出一個艱難的選擇,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以及想把上學的機會留給弟弟妹妹們。
在高一的時候,他選擇了輟學,跑到當?shù)匾粋€磚瓦廠,搬磚和拉板車,那些對成年人來說都是一項繁重的體力勞動,但是當時還未成年的劉伯明,卻堅持了下來。
搬磚的少年
如果劇情如此發(fā)展下去,那么世間將少了一個航天英雄,而某處卻多出了一位搬磚和拉板車的工人。
在父母的勸說下,劉伯明體會到搬磚的辛苦,以及未來的渺茫,他決定用知識來改變命運,他結(jié)束了磚瓦廠搬磚的工作,重返學校上學。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劉伯明事跡心得篇十二
在劉伯明被飛行學員選中后,他的命運就與國家的命運緊密地聯(lián)系到一起,隨著國家的發(fā)展,對于劉伯明個人來說,也隨著國家的發(fā)展而進步,才能一步一步飛往外太空之中。
作為個人來說,能力很重要,選擇和機遇也非常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國家這個大平臺,只有這個平臺發(fā)展足夠大,足夠好的時候,才能提供更多的機遇和選擇,個人的能力才能發(fā)揮出來。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劉伯明事跡心得篇十三
位宇航員我最敬佩的是小諸葛劉伯明了,說到劉伯明,大家應(yīng)該就會想到聰明這個詞了吧!據(jù)說,在訓練的時候,那里有個非常古怪的教練,經(jīng)常出一些大家不懂的問題考大家,當別人想不出來,正抓耳撓腮時,劉伯明總是快速的回答出來,這可能是平時多閱讀,多思考而來的吧!到最后,教練都承認劉伯明很聰明,哎思考,不在出難題考他了,而去問別的學生了.我想:上課一定要認真,要勇于舉手發(fā)言,學會思考,在新的學期里更好的發(fā)展,爭取進步。
我為宇航員感到驕傲,因為他們?yōu)榱说暮教旒夹g(shù)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敢于犧牲生命,敢于奮斗!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能成功飛上天,我感到很高興,希望我們的航天技術(shù)更上一層樓!
據(jù)官方消息披露,曾協(xié)助翟志剛完成出艙行走的神舟七號航天員劉伯明,目前已晉升少將軍銜。
10月8日,神舟七號英雄航天員劉伯明到訪2015長沙航天展,與觀展小朋友一起體驗各種趣味項目。
據(jù)《湖南日報》報道,劉伯明現(xiàn)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少將軍銜。
公開報道顯示,在已經(jīng)進入過太空的10名中國航天員中,此前至少已有5人獲升少將軍銜。他們分別是神舟五號航天員楊利偉,神舟六號航天員費俊龍,神舟六號、神舟十號航天員聶海勝,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神舟七號、神舟九號航天員景海鵬。
至此,神舟五號、六號、七號的6名航天員均已晉升少將。
公開簡歷顯示,劉伯明出生于1966年9月,籍貫黑龍江省依安縣,大學學歷、雙學士學位。1985年6月入伍,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中隊長,安全飛行105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
1998年1月,劉伯明正式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飛船載人飛行乘組梯隊成員。2008年9月,執(zhí)行神舟七號飛行任務(wù),在軌道艙協(xié)助翟志剛出艙行走,后獲“英雄航天員”稱號。
以上,就是可圈可點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全部內(nèi)容,可圈可點一直關(guān)注學習資料,為大家提供優(yōu)質(zhì)文章,如果想要獲取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持續(xù)關(guān)注。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劉伯明事跡心得篇十四
劉伯明1966年出生在黑龍江,家中有兄妹6人,他排行老二,為此周圍的人也以老二稱呼他。
在那個年代,由于家中小孩太多,作為農(nóng)民的父母,根本就沒有太多的精力帶這么多的小孩,所以一般都是大帶小,也就是作為哥哥姐姐,要分擔父母的一部分負擔,來帶弟弟妹妹們。
也正是這段帶弟弟妹妹的經(jīng)歷,讓劉伯明比同齡人有更多的責任感,也正是這份責任的存在,間接促成了那段輟學的經(jīng)歷。
劉伯明從小就貪玩,調(diào)皮,也愛動腦子,但是在學習上,他卻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方法,平時四處瘋玩,也沒見他怎么學習,但是每次考試的時候,卻考得很好,霸占班里前幾名的位置。
上世紀7.、80年代都是這樣的學校
后來劉伯明當上航天員后,也延續(xù)了愛動腦子的習慣,每次智力競賽,他都會積極參與,并且會取得好名次,哪怕教官提出一些刁鉆和費腦細胞的問題,他都能對答如流。由于他的優(yōu)異表現(xiàn),在此后對他進行類似競賽的時候,對他實行了“免提”,也就是不用提問,直接過。
雖然劉伯明愛動腦子,學習上也有一套方法,卻在初中中考的時候翻車了,原因是當?shù)氐膸熧Y力量有限,在讀初中的時候,只學習了半年的英語,到中考的時候,考了個零分。
即使英語考了零分,但是劉伯明還是靠其他學科的優(yōu)異成績,進入到當?shù)匾凰攸c高中上學,其彪悍的實力可見一斑。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劉伯明事跡心得篇十五
劉伯明,男,漢族,籍貫黑龍江依安,中共黨員,碩士學位。1966年9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90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現(xiàn)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少將軍銜。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中隊長,安全飛行105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入選為我國首批航天員。20__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飛行任務(wù)備份乘組。20__年9月,執(zhí)行神舟七號飛行任務(wù),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國務(wù)院、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并獲“航天功勛獎?wù)隆薄?0__年12月入選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wù)乘組。
據(jù)央視新聞消息,17日12時43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發(fā)出返回指令,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軌道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此后,飛船返回制動發(fā)動機點火,返回艙與推進艙分離。
返回艙成功著陸后,擔負搜救回收任務(wù)的搜救分隊第一時間抵達著陸現(xiàn)場,返回艙艙門打開后,醫(yī)監(jiān)醫(yī)保人員確認航天員身體健康。
隨后,湯洪波、聶海勝、劉伯明安全順利出艙,身體狀態(tài)良好,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wù)取得圓滿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航天員劉伯明55歲的生日。他說:“這個生日,我終生難忘。以后,我們會飛得更遠、更久,會將外太空更美的風景帶給億萬華夏兒女!”
前天,中國空間站首次載人飛行任務(wù),即神舟十二號,在太空中遨游了92天后,成功降落在東風著陸場。
在太空“出差”的英雄航天員們,終于回家了。
航天員劉伯明今年55歲,來自黑龍江齊齊哈爾,曾經(jīng)參加過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wù),而對于很多南方人來說,齊齊哈爾這是一座“查無此人”的城市。
其實并不是,這是一座很厲害的城市,神舟七號第一位出艙活動的中國人翟志剛,東京奧運會第34金王曼昱,演員沈騰、張翰,歌手吳莫愁等也來自齊齊哈爾。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劉伯明事跡心得篇十六
2021年7月4日,中國空間站航天員首次出艙,航天員劉伯明攜同湯洪波,一起執(zhí)行艙外活動,完成指定的任務(wù)。
相對于2008年,航天員翟志剛單人出艙活動,此次出艙有著明顯的不同。當年翟志剛作為我國首次出艙的航天員,其更多的是收集出艙數(shù)據(jù),為將來我國空間站的航天員出艙活動做準備。
紅圈部分為當時神舟7號上的撬棍
翟志剛作為我國首次出艙的宇航員,很多東西沒有經(jīng)歷過,可以說是危險重重,當時由于泄壓不徹底,導致艙門打不開,最后是利用撬棍,撬開神舟七號的艙門,完成首次出艙任務(wù)。
而此次天和號核心艙的出艙活動,吸取了上次翟志剛出艙時的經(jīng)驗,從兩名航天員攜帶的相機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兩名航天員順利出艙,相互配合,是真正意義上的出艙執(zhí)行太空任務(wù)。
并且此次出艙與上次出艙,還有最大的一點不同,那就是航天員聶海勝在艙內(nèi)控制機械臂,劉伯明站在聶海勝控制的機械臂上,非常靈巧方便的在空間站外,快速完成工作。
別人站在機械臂上的場景,我國也有了
這個在影視劇和國際空間站視頻中出現(xiàn)的場景,也在我國航天人一步步的努力下,已經(jīng)全部實現(xiàn)。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劉伯明事跡心得篇十七
1988年3月,劉秀祥出生在貴州望謨縣一個偏僻的農(nóng)村里,他上面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哥哥,家中條件不太好,勉強有口飯吃。
不幸的是,在劉秀祥4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因病去世,家中的頂梁柱倒了,天塌了。
母親因受不了打擊,精神出現(xiàn)問題,一家人眼看就要沒飯吃了,劉秀祥的姐姐和哥哥決定輟學回來干活,只讓弟弟一個人堅持上學。
姐姐后來對劉秀祥說:“無論生活再苦,都要堅持讀書,并且要出人頭地。無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好好學習。對于我們這個家庭背景來說,讀書才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道路?!?/p>
劉秀祥將這一句話銘記在心,開始努力學習,可現(xiàn)實并不會因為你不認輸就輕易放過你,等待劉秀祥的苦難,才剛剛開始。
劉秀祥11歲那年,突來的大冰雹把田里的莊稼全毀了,一家四口頓時陷入絕境.
命運雖然殘忍,但劉秀祥不肯低頭,他把家里的田地全租出去,換來每年500斤的糧食,勉強夠自己和母親吃。
每逢周末,他還跟著村里人上山挖藥材賣,用賺來的錢買油鹽,還有母親要吃的藥,就這樣過了兩年,小學畢業(yè)的時候,劉秀祥以全縣第三的成績考上了重點中學。
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由于成績足夠優(yōu)異,考慮到劉秀祥家的困難,學校決定讓他免費入學。
為了照顧母親,劉秀祥把她一起帶到學校所在的縣城,因為身上沒錢,租不起房子,他就在附近的山坡上搭了個草棚,便成了母子倆臨時的家。
為了解決吃飯問題,劉秀祥一下課就去撿廢品,每個月能掙20塊錢,這一點錢根本不夠用,他們能活下來的惟一法寶就是省。
劉秀祥和母親每天吃的都是白開水泡飯,有時候他會去菜市場撿一些別人丟掉的爛菜葉,這就算是“加餐”,豬肉?那是想都不敢想的奢侈品。
這樣的日子過了三年,劉秀祥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進當?shù)刈詈玫母咧?,還攢了600塊錢。
去高中學校報到時,劉秀祥依舊帶著母親,此時學校附近沒有了供他搭草棚的山坡,他就花200塊一年的價錢,租了一個農(nóng)戶家里不用的豬圈,這就成他與母親的住所。
劉秀祥的日子依舊過得很苦,他學習的時間比別人少,但成績依舊名列前茅,按照他的成績,考上大學是板上釘釘?shù)氖?,結(jié)果因為壓力過大,考前一周他生病了。
劉秀祥想過放棄,但他無意中看到自己在日記中曾寫過的一段話:“當你抱怨沒有鞋穿時,回頭一看,發(fā)現(xiàn)別人竟然沒有腳?!?/p>
是啊,劉秀祥起碼還有個媽媽,他還有家,于是他重整旗鼓,準備再考一次,再難再苦都不能將他打倒。
蒼天不負有心人,20__年,劉秀祥如愿以償考上了山東臨沂大學,他依舊帶著自己的母親去上學。
而他“千里背母上大學”的事跡,被《人民日報》及多家中央媒體報道后,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也感動了無數(shù)人。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劉伯明事跡心得篇十八
站上機械臂,面向茫茫宇宙,目之所及是璀璨銀河,環(huán)繞身邊的是光焰奪目的“天宮”。
這曾是劉伯明腦海中的畫面,現(xiàn)在,夢想即將照進現(xiàn)實。6月17日,他搭乘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第二次進入太空,成為天和核心艙的首批“入住人員”。
按照計劃,飛船將與天和核心艙對接,航天員預(yù)計將在天和駐留3個月,開展艙外維修維護、設(shè)備更換、科學應(yīng)用載荷等一系列操作。
對劉伯明來說,出艙并不陌生。20__年9月,執(zhí)行神舟七號飛行任務(wù)時,他與翟志剛和景海鵬配合,共同完成我國首次太空出艙行走。當時,劉伯明和同伴在打不開艙門、軌道艙火災(zāi)警報的“驚心動魄”后,最終讓五星紅旗在宇宙中飄揚。
這次飛行任務(wù)更加復(fù)雜,航天員需要多次出艙,出艙時間也將大幅增加?!盁o論困難多大,風險多高,任務(wù)多重,我堅信有地面專業(yè)人員的支持,有我們乘組三位‘帥哥’的默契配合,我們將滿懷信心迎接一切挑戰(zhàn)?!眲⒉鬟@樣說。
1966年9月,劉伯明出生在黑龍江省依安縣紅星鄉(xiāng)東升村的一戶普通農(nóng)家。6個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二的他,和其他孩子沒有太多不同。
在父親劉志生看來,劉伯明最大的特點就是調(diào)皮,愛拆東西。他曾向媒體講起劉伯明小時候的趣事:當時家里并不富裕,最值錢的東西就是收音機。有一次,劉志生發(fā)現(xiàn)當時還在上小學的劉伯明把收音機拆成了零件,氣還沒消,就看到兒子快速把收音機重新組裝,而且還能正常收聽。
劉伯明成為航天員后,他的父親再講起他小時候的調(diào)皮經(jīng)歷時,總是會透出驕傲,因為兒子的聰明讓他一路走出農(nóng)村,進入飛行員大隊、航天員大隊,讓他在家人難以想象的光榮事業(yè)中發(fā)著光。
1983年,劉伯明考入依安一中讀高中。當時,家里要同時負擔5個孩子讀書,這給一個農(nóng)村家庭帶來了巨大壓力。為了給家里省點錢,劉伯明沒有住校,而是選擇了跑校(走讀)。
騎著家里低價買來的二手破舊自行車,劉伯明開始了每天近20公里的跑校生活。從劉伯明家到學校,是一條坑坑洼洼的土路,晴天顛簸不斷、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濺得滿身是泥水,冬天道路結(jié)冰,騎行難上加難。在劉志生的印象中,“披星戴月”是兒子跑校期間的常態(tài),天不亮就要出門,天黑了才能到家。
依安的冬天寒冷而漫長。劉伯明高三時的班主任張福林,二十多年后仍然記得,劉伯明騎到學校時經(jīng)常臉上、脖子上、身上掛滿白霜,被同學們戲稱為“小雪人”?!八俏宜踢^的學生中最肯吃苦的孩子?!痹趶埜A挚磥?,辛苦的跑校生活也讓劉伯明的身體更加結(jié)實,意志更加堅韌。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劉伯明事跡心得篇十九
前往空軍長春飛行學院(今空軍航空大學)學習的前一天,父母和老師都去車站為劉伯明送行。張福林對他說:“努力,只要你按照念高中時的堅強繼續(xù)努力下去,以后不會錯的。進步了就給我寫信,落后了就別寫了。”
后來,每當取得進步,劉伯明都會給他尊敬的老師寫一封信。
張福林說,劉伯明的信通常挺長。信中他提到過訓練艱苦,但是每次都會接一句:“訓練時很苦,但是我能吃這個苦,請老師您相信我?!?/p>
父親劉志生說,劉伯明剛到部隊,每天早晨要跑1萬米鍛煉身體。劉伯明曾對他說過有時候中途真的不想再跑了,但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后來養(yǎng)成了習慣,如果哪天不跑萬米,還覺得不習慣。
從空軍長春飛行學院到牡丹江初教機場,再到錦州飛行大隊,由于劉伯明一直表現(xiàn)出色,1991年,他開始單飛,并獨立駕駛殲八。1998年,他和翟志剛等一起被選為我國第一批航天員。
劉志生曾在北京航天城親眼見證兒子訓練的艱苦:坐在高空旋轉(zhuǎn)椅上,疾轉(zhuǎn)100多圈后,下來還要辨別方向;有幾天要24小時頭朝下躺在30度角傾斜的床上。回憶起這些鏡頭,老人的眼中流露出對兒子的憐惜。
如今,劉伯明即將帶著億萬中國人的夢想,乘坐神舟七號飛向太空。劉志生得知這個消息非常激動,他說:“沒有白努力,兒子是好樣的!”
劉伯明出艙后發(fā)表講話神舟七號飛船順利著陸后,劉伯明出艙后發(fā)表講話:“我們剛才進行了重力返回再適應(yīng),并進行醫(yī)監(jiān)醫(yī)保檢測,身體狀況都正常,相信中國航天員是最棒的,請祖國人民放心,感謝祖國人民?!?/p>
神舟七號上的三位航天員與家人進行了天地通話。劉伯明還向鏡頭展示了一張字條。上面寫著“俯瞰家園,同一個地球村;橫望日月,同一個太空城;三馬飛天,齊祝愿;天地連線,一家人?!?/p>
英雄航天員2008年11月7日上午10點,慶祝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大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中共中央、國務(wù)院、中央軍委授予劉伯明同志“英雄航天員”。_親自為劉伯明頒發(fā)“航天功勛獎?wù)隆焙妥C書。
以神七航天員之一的身份當選2008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詞:中國人的足跡,從此印進寥廓而深邃的星空,當他們問候世界的時候,給未來留下了深遠的回聲。
參與策劃太空授課腳本。
自神七飛天返回之后,低調(diào)的劉伯明很少出現(xiàn)在公眾媒體面前。神九、神十任務(wù),他主要參與一些技術(shù)支持工作。前段時間,他還參與了神十太空授課專家組,與其他成員一起討論策劃太空授課的腳本?!爱吘刮疑线^太空,可以就失重情況給他們一些建議?!?/p>
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
2008年9月,執(zhí)行神舟七號飛行任務(wù),在軌道艙協(xié)助翟志剛出艙行走,后獲“英雄航天員”稱號。
2018年1月,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睒s譽稱號。
2021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wù)院、中央軍委給劉伯明頒發(fā)“二級航天功勛獎?wù)隆薄?/p>
2021年12月26日,入選《2021中國品牌人物500強》榜單,排名第107名。
1985年,在通過苛刻的招飛體檢之后,劉伯明又毫無懸念地通過了文化課考試,進入空軍長春飛行學院(今空軍航空大學)。從長春飛行學院到牡丹江初教機場,再到錦州飛行大隊,1991年,他開始單飛,并獨立駕駛殲八。
1998年,他和翟志剛等一起被選為我國第一批航天員。
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飛行任務(wù)備份乘組。
2008年9月,執(zhí)行神舟七號飛行任務(wù),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國務(wù)院、中央軍委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并獲“航天功勛獎?wù)隆薄?/p>
2018年進入北京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2019年12月,入選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wù)乘組。
2021年6月16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宣布,劉伯明入選。
2021年6月17日18時48分,航天員劉伯明進入天和核心艙,標志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2021年6月23日上午,__來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于9時30分左右同神舟十二號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天地通話。
2021年7月4日,航天員劉伯明出艙。
北京時間2021年7月4日14時57分,經(jīng)過約7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密切協(xié)同,圓滿完成出艙活動期間全部既定任務(wù),航天員劉伯明、湯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艙,標志著我國空間站階段航天員首次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2021年8月20日8時38分,航天員聶海勝成功開啟天和核心艙節(jié)點艙出艙艙門,截至10時12分,航天員聶海勝、航天員劉伯明身著中國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飛天”艙外航天服,已先后從天和核心艙節(jié)點艙成功出艙,并已完成在機械臂上安裝腳限位器和艙外工作臺等工作,后續(xù)將在機械臂支持下,相互配合開展空間站艙外有關(guān)設(shè)備安裝等作業(yè)。
北京時間2021年8月20日14時33分,經(jīng)過約6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密切協(xié)同,圓滿完成此次出艙活動期間全部既定任務(wù),航天員聶海勝、航天員劉伯明已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艙,比原計劃提前了約1小時,空間站階段第二次航天員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2021年8月21日,神舟十二號三名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9月3日將在空間站與香港青少年進行實時“天地對話”,并帶領(lǐng)香港市民參觀空間站的天和核心艙,回答征集到的香港市民問題。
北京時間2021年9月16日13時38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完成繞飛及徑向交會試驗,3名航天員即將啟程返回。9月17日13時30分許,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反推發(fā)動機成功點火后,安全降落在東風著陸場預(yù)定區(qū)域。11月6日,據(j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神舟十二號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已完成隔離恢復(fù),目前正在休息地療養(yǎng)恢復(fù)。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劉伯明事跡心得篇二十
”這娃我從小就說他將來一定有出息,人聰明,愛讀書。”
劉伯明的舅舅張再玉說道,他是黑龍江依安縣紅星鄉(xiāng)東升村的村支書。
1966年9月16日,劉伯明出生在這里的一戶普通農(nóng)民家中,排行老二,兄妹一共六人。
父母都是地道的農(nóng)民,那個年代一個農(nóng)民家庭要養(yǎng)活六個孩子非常困難,劉伯明就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成長,從小就聰明、懂事,在學習上卻有自己的一套“獨門秘方”。
一旦拿起書來就忘了所有,每次考試總是班里的前幾名。
不過在中考的時候卻“翻了車”,英語考了個零分。
原來當時的師資力量有限,匆匆學了半年,估計也就學會了abc幾個字母。不過好在其他科目成績優(yōu)異,順利考上了依安縣第一中學。
順利進入高中后,劉伯明深知家里困難,沒有選擇住校,因為住校需要交住宿費等,住家能省下這一筆開支。
劉伯明的家離學校有10多公里,父親咬牙花了100多塊錢給他買了輛二手自行車。
即使有了自行車條件仍然很艱苦,上學這段路并不像現(xiàn)在的鋪裝路一樣,而是坑坑洼洼的土路,天氣好的時候都很費勁,一旦下起雨來,不僅濕滑,還分不清哪里是坑哪里是路。
最難的就是東北的冬天,常常零下幾十度,路面結(jié)冰,非常滑,這種困難是現(xiàn)在無法想象的。
高中三年,劉伯明每天三四點就起床,天還沒亮,回家時天已經(jīng)黑了。
在劉伯明班主任的印象中,冬天他到學習的時候臉上、脖子上、全身掛滿了霜,衣服也濕完了,同學們給他起了個外號“小雪人”。
“瞅著挺遭罪,但是沒辦法,家里就這個條件”,父親劉志生回憶道。
然而就是這樣的惡劣條件,劉伯明從未遲到或者早退過。這樣的環(huán)境造就了他鐵打的身體素質(zhì)和堅強的意志,高中三年從未生過病,感冒都沒有得過。為他以后的事業(y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在高一的`時候還發(fā)生過一個小插曲。劉伯明作為兄弟姐妹中唯一上學的孩子,小小的年紀就有了責任感,他想通過自己的雙手幫助父母減輕壓力。
于是他選擇了輟學,跑到一個磚瓦廠當起了搬磚工,繁重的體力活讓許多成年人難以承受,他瘦弱的肩膀卻硬生生地扛了下來。
如果劇情按照這樣發(fā)展下去,將來會多一個嫻熟的搬磚工,少一位優(yōu)秀的航天員。
父母勸說他,搬磚只能一時地改變生活,要徹底的改變命運只有靠知識的力量,劉伯明親身體驗了搬磚的辛勞,不僅辛苦還掙得少,這樣下去自己最終只能成為一個靠苦力吃飯的人,于是他聽從了父母的建議,重返課堂。
高中的劉伯明沒有忘記中考英語零分的“恥辱”,在高中階段他在死磕英語。
在高中的第一篇英文課外資料中,劉伯明第一次接觸到了“航天”,其中阿姆斯特朗的名言“對個人來說,這只是小小的一步;但對人類來說,卻是一大步”深深震撼了劉伯明。
父親劉志生說:“他連走道、干活時,都在背單詞。”
現(xiàn)在,劉伯明的英語在航天員隊伍中是最出色的。
1985年,空軍長春飛行學院到依安縣招飛行員,考上后不用交學費,這對劉伯明來說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既可以繼續(xù)學習又可以為家里減輕負擔。
于是他背著父母偷偷的報了名,沒想到競爭非常激烈,報名的人非常多。
但是招收飛行員的基本條件就是要文武雙全,不僅要有較高的文化還要有過硬的身體素質(zhì)。
高中三年的磨練,讓劉伯明具備了這兩樣素質(zhì)條件,成為了學校幾年來唯一被選上的學生。
當時劉伯明對父親說:“家里的負擔太重,當兵能省一大筆費用。”
那一刻父親倍感驕傲,兒子長大了,懂事了。
努力拼搏已經(jīng)成為一種習慣。
劉伯明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學習,1990年以優(yōu)異的成績順利從飛行學院畢業(yè)。
這一年他也收獲了愛情,與現(xiàn)任妻子張瑤訂婚。
說起他的愛情來還有一段故事。
張瑤是他高中班主任張福林的女兒,當年劉伯明考上飛行員后,高中的校長也就是未來的岳母,非常欣賞這個小伙子,就有意把女兒嫁給他。
就回去和丈夫張福林商量,不說不知道,兩人想一塊去了,于是就找人從中牽線。
張瑤初中畢業(yè)后考上了幼師,工作的早,地點就在縣城。劉伯明從部隊回來后就在縣城和張瑤見了面,兩人一見鐘情、相見恨晚,回家的時候就直接把姑娘領(lǐng)回了家,讓家里人大吃一驚。就這樣兩人的事情就定了下來。
畢業(yè)后劉伯明成為了一名戰(zhàn)斗機飛行員,駕駛過各種類型的戰(zhàn)斗機,出色的表現(xiàn)讓他在第二年開始了單飛。
并被任命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中隊長,安全飛行105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
1993年劉伯明在縣城與張瑤結(jié)婚,因為家里窮,結(jié)婚時用的車什么都是女方家準備。
1998年,國家為“神舟五號”招募第一批航天員,劉伯明聽到這個消息非常激動,想起偶像阿姆斯特朗,這就是他應(yīng)該去做的事。
這一次的選拔比起飛行員招收更加苛刻,國家從全國的幾百名一線飛行員中挑選14人作為航天員。
劉伯明非常幸運,第一批就被選中,成為第一批6人中的一員。
后來張瑤也跟著劉伯明到了部隊,國家為了解決航天員的后顧之憂,所以他的妻子一般也會安排到航天城工作,這樣子女上大學也將能得到照顧。
2003年“神五”準備就緒,劉伯明順利入選備選梯隊,但是兩件事情讓他與這一次“飛天”擦肩而過。
劉伯明為了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一次打籃球竟然把腳扭傷了,等到腳傷養(yǎng)好后,更大的不幸降臨了。他的母親由于突發(fā)心臟病去世了。
盡管航天員有著超乎常人的身體和心理素質(zhì),在最終的考核中,他排到了第五名,“神五”飛天最終由另外一名優(yōu)秀的航天員楊利偉獲得。
“神五”落選后,劉伯明觸動很大,沒有找借口,從自身找原因,就像當初高中死磕英語一樣,他把相關(guān)的專業(yè)書籍都找了出來,重新梳理認真學習。
僅僅三個月,他整理出了筆記、資料70多萬字。
“對癥下藥”,針對“神七”任務(wù),劉伯明摸索總結(jié)出了自己的一套訓練方法,不死記硬背,而是通過心里表象記憶法,每天晚上躺在床上,你以為他是在睡覺。
其實不是,他是在腦海中重現(xiàn)白天訓練的操作程序,就像放電影一樣。
皇天不負有心人,劉伯明終于入選“神七”航天員,與他一起的還有翟志剛與景海鵬。
2008年9月25日,“神七”搭載三名宇航員在中國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升空,經(jīng)歷三天的太空之旅后成功返回地球。劉伯明圓滿完成首次“飛天任務(wù)”。
他的父親激動的說道“沒有白努力,兒子是好樣的!”
成功圓夢后的劉伯明非常低調(diào),很少出現(xiàn)在公眾媒體面前,此后的神九,神十他主要參與技術(shù)支持方面的工作。
2018年劉伯明進入北京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繼續(xù)深造。
2019年12月再次入選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wù)乘組。
2021年6月17日9時,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升空,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三名宇航員被送入太空,晚上18時三人進入天和核心艙,標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太空站。
在經(jīng)歷兩個月的太空之旅后,2021年9月17日13時30分許,聶海勝、劉伯明 、湯洪波順利返回地球,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wù)取得圓滿成功。
在得知劉伯明順利返回地球后,他的家人感到激動高興,他的弟弟劉佰福早已準備好了“排骨燉豆角”的原料,這是劉伯明最喜歡吃的一道菜。
劉伯明的成功不是偶然,他成功的秘訣在于言行一致,律己慎苛,儉樸無華,不計得失,奮勇向前,永不停止的精神。
正如他曾說:“離得越近越光榮,航天隊伍沒有失敗者,永遠沒有失敗者。不管誰上,他都是一個執(zhí)行者和實踐者,所有人夢想的實踐者。”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6923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