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近代史論文參考 中國近代史論文十(優(yōu)質1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2 08:37:08
2023年中國近代史論文參考 中國近代史論文十(優(yōu)質11篇)
時間:2023-12-02 08:37:08     小編:筆塵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近代史論文參考篇一

摘要:近代是英雄輩出的時代,從左宗收復新疆,胡雪巖與洋斗商,到張謇實業(yè)救國,康梁戊戌變法,六君子橫刀向天笑,再到黃興雨花臺起義,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軍閥混戰(zhàn),北伐戰(zhàn)爭。求共和真理之路漫漫,卻演繹出一系列驚天動地的故事。但決定歷史的是人,是那個時代的人,是一批用熱血與精神相交織的人。

前言: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但從救亡圖存的角度說是一部人物史。本文從各階層角度分析近代人物為何紛紛涌現(xiàn)的原因,又從整體以及歷史淵源方面分析近代人物源源不斷涌現(xiàn)的規(guī)律。從晚清到辛亥,人物構成了近代那獨一無二的旋律,他們的出現(xiàn)對今天仍有啟示意義。

關鍵字:鴉片戰(zhàn)爭;農民階級;資產階級;革命;愛國主義

縱觀中國近代史,既是資本主義列強侵略中國,勾結中國封建統(tǒng)治者把中國變?yōu)榘胫趁竦匕敕饨ㄉ鐣那枋?也是中國人民不斷反抗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反抗本國的封建統(tǒng)治的抗爭史;同時更是中國社會各階級、各階層、各政治派別探索國家出路的探索史。這種抗爭與探索,對外以反侵略、捍衛(wèi)民族獨立為旗幟;對內以反專制獨裁、爭取社會進步為核心,抗爭與探索互相交織,推動中國社會不斷向前發(fā)展.中國人的不屈精神與愛國主義演變成救亡圖存的原動力,同時由于社會的復雜性,各階級亦懷投機主義,對紛爭亂世產生雄霸天下的想法。

時代造就英雄,也逼我中國人自立自強。

從晚清開始,鴉片戰(zhàn)爭一下子敲醒了那些沉醉于天朝上國夢幻中的地主階級愛國知識分子,于是他們開始注目世界、關心時局、尋求強國御侮之道。如林則徐虎門銷煙為的是強健國民素質,維護國家長遠,魏源編著海國圖志為的是開啟民智,而洋務運動則為富國強兵,但也有增強自身在朝威望。這其中既有士大夫精神,也有中國人愛國主義,自強自立之道??梢哉f是時代危機感促使先進人士投身救亡圖存中,也催生了一批仁人志士。但由于封建勢力依舊強大,近代化初露端倪,以致運動革新屢遭失敗,也為亂世梟雄的出世埋下了伏筆。

晚晴社會動蕩,稅收苛刻,加上體制死板,科舉制度依舊存在,小農經(jīng)濟依舊占據(jù)主導地位,加上西方思想的傳播,激發(fā)了一些底層知識分子的救國思想,于是農民起義風起云涌,從白蓮教,太平軍起義,到捻軍起義皆系晚清體制腐敗,民不聊生。如洪秀全因科舉屢次不中,卻以一本***小冊子而轉變思想,為天下耕者有其田而激起奮斗之志。而石達開自小看到民不聊生的困局,于是決定起義而救天下于水火中。農民階級的救亡圖存運動,使最廣大的中國人民更加覺醒,為后來革命人物的出現(xiàn)創(chuàng)造先決性條件。

但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畢竟有其局限性。思想的狹隘性,各階級及各派的矛盾以致太平天國內部的分裂,地主階級內部的矛盾重重,如胡雪巖系左宗棠一派,而盛宣懷系李鴻章一派,兩者互斗,加之面對外國商品的輸入而束手無策,從而導致胡破產的悲劇。這就迫使資產階級出世以再救中國。

隨著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外來資本主義的入侵激發(fā)我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誕生,而政府對民間設廠的放松,近代教育的發(fā)展,西方民主自由科學思想的進一步傳播,甲午中日戰(zhàn)爭又一次敲響了地主階級無能的警鐘,資產階級維新派率先登上了英雄的舞臺。從“公車上書”演化為社會運動到百日維新,其要在中國發(fā)展資本主義,是愛國的進步思想,因為它把維新思想與挽救民族危亡結合起來。如康有為經(jīng)過學習,逐步認識到資本主義制度,比中國的封建制度先進。帝國主義的侵略,清朝的腐敗,使年輕的他胸中燃起了救國之火;西方的強盛,使他立志要向西方學習,借以挽救正在危亡中的祖國。梁啟超更如是說:“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苯又T嗣同等人又在南方創(chuàng)立湘報,文化傳媒有影響了一批又一批思想先進的中國人,使之為國家自強民主而奮斗。

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為了加緊對中國進行經(jīng)濟侵略,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和角逐,民族危機更加嚴重;《辛丑條約》的簽訂使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此時民族資本主義又有所發(fā)展,但受到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限制和阻礙。而改良派的失敗,使資產階級內部不斷反思,亦促使革命派大展手腳。一時間革命人物如雨后春筍般林立天下,黃興以勇健開國,而寧靜持身,并貫徹實行。孫中山先生以“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為自己的座右銘,強調要“內審中國之情勢,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眾長,益以新創(chuàng)”。而辛亥革命一聲炮響更是催生出一系列將思想解放的革命壯士,為近代后期的人物傳播了民主思想的火種。

但改良派以及舊勢力亦投機革命,局勢的復雜性使各方人物輩出,而三座大山的存在,亦使那個時代容易將能臣變?yōu)榧樾?。如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后期軍閥混戰(zhàn)。而對革命后未來的憧憬也使革命人士不斷堅定信念,為之前行。如蔡鍔舍榮華富貴而投身于護法戰(zhàn)爭。一時之變卻造就了不同人生,亂世,亦是個人理想可以迸出火花的時代,更是天下理想成為朝陽的時代。

正是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王朝,以往那種向往自由的思想如洪水泄了閘般涌流而出。思想改變人,意識的能動性促使近代教育家,思想家,企業(yè)家,政治家以及社會各階層知識分子各言自我觀點。陳獨秀第一個舉起了民主、科學兩面大旗使新青年變?yōu)橐环狡脚_,蔡元培貫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原則使北大成為一方陣地,魯迅更是剖析中國人性,揭露黑暗,促使中國人更加認知自我。而優(yōu)秀思想對人的巨大影響性,催生出更多的仁人志士去救亡圖存。

愛國主義始終是救亡圖存的核心動力。自古從岳飛的精忠報國,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再到當代的忠于祖國忠于人民,無不體現(xiàn)人物舍不開救國,救國離不開人物。而近代則是愛國主義從古向今過度的一個時代,愛國從忠于民族到真正忠于天下,不斷認識世界,革新思想,抵抗外侮,不斷有近代人為大我舍小我,成為不朽的靈魂,而這種靈魂又影響下一代人再去拋頭顱撒熱血,以致近代愛國人士源源不絕。

越是束縛人性的社會,越能激發(fā)人的潛在的自由思想。如烏托邦主義就是中世紀陰霾散去后方才綻放光芒。愛好和平的中國人也希望建立一個老有所養(yǎng),病有所醫(yī),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的理想社會。為此理想社會,受千年封建壓迫的中國在近代不斷出現(xiàn)為此奮斗的仁人志士。

長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人才出。近代國家變革具有階級派別遞進性,類似于達爾文進化論,地主階級腐敗,農民階級落后,繼而資產階級改良派成為變革國家的主導,而其局限性又成為資產階級革命派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國家的原因之一,而資產階級亦有其局限性與軟弱性,這就需要無產階級去將革命進行到底。這種階級遞進性不斷催生出一系列仁人志士,同時在遞進的過程中又有不少梟雄誕生,但在中國統(tǒng)一的大局中,他們畢竟只是曇花一現(xiàn)。

亂世促使救世人才的爆發(fā)性增長。自古以來,亂世是人才最多的時代,百家爭鳴產生于先秦,東漢末年卻英雄輩出,魏晉南北朝三教九流各放異彩,而近代則不斷出現(xiàn)救亡圖存的仁人志士,割據(jù)一方的軍閥梟雄,影響當代的革命領袖。近代的確是一個面臨內憂外患的亂世,而各階層人物各有生存之道,也各有治世與亂世的獨到思想,于是焉,各方人物各顯神通。

近代是古中國文化與先進西方文明相沖擊的時代,儒學中尊重儒士的風氣依舊存在,于是便有章太炎敢搖扇墜怒罵袁世凱,梁啟超敢入軍營行談判。中華文化中重文輕武的禮節(jié)依舊存在,這種傳統(tǒng)風氣是促使仁人志士不斷出現(xiàn)的原因之一。

總結

時代造就人物,而歷史根性亦為造就人物奠定基礎。人物輩出的時代定有規(guī)律,這種規(guī)律在今天人有借鑒之處。而縱觀近代史,感慨那些人物,但無論是英雄還是梟雄,他們的出世則需時代的驚天一變。近代史是一部驚天動地的歷史,諸多仁人志士,人杰梟雄因這個時代而綻放光芒。正是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時代的發(fā)展,以及歷史的影響決定了他們的非凡。

參考文獻

【1】《中國的品格》樓宇烈著

【2】《從民族國家拯救歷史》【美】杜贊奇著

【3】《中國的民族主義和戰(zhàn)爭》【英】方德萬著

【4】《中國近代史綱要》高等教育出版社

【5】《中華民國史史料》季嘯風、沈友蘭主著

【6】《鴉片戰(zhàn)爭與近代中國》蕭致治著

【8】《民國人物列傳》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9】《尋辛亥革命之路》劉建強羅歆宏著

中國近代史論文參考篇二

摘要:隨著五四運動的到來,婦女解放運動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新的指導思想的確定,廣大婦女的積極參與及國際社會的影響,促得五四時期在中國婦女解放運動史上的重要價值和轉折意義。從此,中國婦女解放運動與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緊密結合起來,中國婦女成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

關鍵詞:五四運動婦女解放馬克思主義

(一)經(jīng)濟基礎

(二)思想的啟蒙與傳播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統(tǒng)治。使得民主觀念深入人心,在革命形勢的推動下,新文化運動在思想領域重新又一次掀起了反封建的浪潮,陳獨秀、李大釗、魯迅等人猛烈抨擊“三綱五?!钡姆饨ǘY教,大力宣傳資產階級民主思想,號召人們勇敢掙脫封建枷鎖獲得自由解放,這些都對深受壓迫、歧視和剝削的婦女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新文化運動傳播了民主主義思想,沖擊了舊中國傳統(tǒng)封建主義,對廣大婦女的思想產生了顛覆傳統(tǒng)腐朽的作用。這樣就解決了五四運動時期婦女解放運動的思想基礎。

(三)國際社會的影響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以后,國際國內政治形勢發(fā)展很快。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山東問題的交涉失敗直接導致了國內五四運動的爆發(fā),廣大女青年和男青年一起罷課,進行集會抗議,號召女工展開罷工運動,共同將五四運動推向高潮,在運動中表現(xiàn)出來了極大的愛國熱情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從而進一步推動了婦女解放運動的發(fā)展。

俄國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婦女的思想解放以及中國婦女解放運動提供了理論基礎。在五四運動之前,婦女運動的思想武器主要是西方資產階級的“天賦人權”和“進化論”學說,以及自由、平等理念。在五四運動時期,馬克思主義的婦女解放思想成為了婦女解放思想的主流,為中國婦女解放運動指明了方向。

(一)突破資產階級女權主義的舊框架,用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思想作為思想武器

俄國十月革命之后,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李大釗、陳獨秀等人從激進民主主義者隊伍中分化出來,開始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闡述婦女問題,逐漸成為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早期馬克思主義者。

李大釗于1919年2月發(fā)表了《戰(zhàn)后之婦人問題》一文,運用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法,指出西方資產階級的女權運動與無產階級運動婦女解放的區(qū)別,并斷言“婦女問題徹底解決的方法,一方面要合婦人全體的力量,去打破那男子專斷的制度;一方面還要合全世界無產階級婦人的力量,去打破那有產階級專斷的社會制度?!?/p>

在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傳入中國的過程中,《新青年》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1919年至1921年《新青年》登載的介紹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理論及蘇維埃俄國婦女狀況的文章近20篇,其馬克思主義婦女觀主要觀點有:第一,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說明男尊女卑觀念的深層根源在于婦女經(jīng)濟的不獨立,因為封建社會經(jīng)濟基礎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jīng)濟,婦女的活動也僅限于個體家庭的小圈子,追求婦女解放必須改變這種社會發(fā)展模式。第二,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研究婦女問題,指出實現(xiàn)婦女解放的最終途徑是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第三,重視革命自覺能動性的作用,強調婦女解放最終要靠婦女自身的覺醒和參與。

這些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思想為中國的婦女解放運動指明了方向,即通過階級斗爭改變社會制度,實現(xiàn)社會主義,以求得婦女問題的根本解決與婦女的徹底解放。

(二)突破英雄史觀的束縛,勞動婦女成為婦女運動的主體

辛亥革命時期開創(chuàng)了近代婦女運動之先河。孫中山先生曾經(jīng)指出:“其入同盟會奔走國事,不折不回者,已與各省志士媲美,至若勇往從戎,同仇北伐,或投身赤十字會,不辭艱險,或慷慨助餉,鼓吹輿論,振起國民精神,更彰彰在人耳目。”但是,這次的婦女解放運動僅限于上層資產階級的婦女當中,有少數(shù)的知識婦女參加,占婦女80%以上的勞動婦女沒有被動員起來。辛亥革命時期的婦女運動也沒找到真正的解放道路。

五四時期的婦女運動已經(jīng)逐步發(fā)展成為以勞動婦女為主力的婦女運動,實現(xiàn)了知識婦女與勞動婦女的結合。中國共產黨早期杰出的婦女領袖向警予,在領導中國婦女進行解放斗爭的道路中,形成了較為系統(tǒng)的婦女解放思想。他認為,勞動婦女最有團結心,最能戰(zhàn)斗?!耙虼蠊I(yè)的發(fā)展把她們成千整萬的聚在一起,使她們天然的易于組織和戰(zhàn)斗,從而她們的覺悟與實力也就超出了其他婦女團體之上了”,她們一起來,“一聲搖班,動輒數(shù)百人數(shù)千人乃至數(shù)萬人不等”,用罷工的手段,爭自由、爭本身的利益,“這支勇敢奮斗有組織而能戰(zhàn)斗的新興婦女勞動軍,不獨是婦女解放的先鋒,而且是反抗外國掠奪者的國民革命之前衛(wèi)!”由于勞動婦女的這種特殊地位和特殊素質,“我們要完成婦女解放的使命,只有去找群眾,只有去找生活最痛苦,要求解放最迫切,而最富有解放精神與魄力的群眾。這種群眾,方是我們婦女運動真正的基礎”

辛亥革命時期的婦女解放運動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由于資產階級的妥協(xié)性和軟弱性,伴隨著辛亥革命的失敗,婦女運動也隨之失敗。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準備,雖然在五四運動時期馬克思主義婦女運動的理論不夠成熟,但是它畢竟為之后的中國婦女解放運動奠定了基礎,指明了方向,在婦女運動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以五四運動時期的婦女解放運動為起點,從此,中國婦女運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上了徹底解放的光明之路。

(四)婦女運動與政治革命相結合

康、梁也把婦女問題與社會問題相結合,但沒有觸動封建統(tǒng)治基礎。孫中山盡管把女權運動看成是民權的一部分,但是在資產階級所允許的范圍內,那是虛偽的,不能實現(xiàn)的。只有徹底變革社會制度,婦女才能真正解放,從而從根本上找到婦女解放的道路。

向警予明確提出,婦女解放的根本途徑是實行政治革命。并且號召,熱心婦女運動的婦女,在革命運動中,一面要代表全國人民的要求,提出救國救民的主張,一面代表全體的婦女,提出男女平權的主張。這樣,顯示婦女的能力,使婦女成為每次國民運動中間的勁旅。廣大婦女在民族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奔走呼號,推動了社會革命運動的發(fā)展,而社會革命運動又促進婦女運動取得了成功,并進一步將其推向高潮。

(一)婦女運動主要由男性領導,婦女對男性中心社會的反應比較溫和

五四運動對封建禮教進行深入批判,但是婦女解放運動主要由男性啟蒙和領導,這就造成了對男性為代表的父權制深入批判的缺失,不僅不把男性作為批判對象,反而以男性為榜樣,這就造成“以男性為準則的婦女解放沒有從深層去挑戰(zhàn)男尊女卑的文化觀念的價值標準,其結果是,女性走進了男性的世界,卻未能改變這個男性世界的社會性別等級及其價值觀,社會資源和權利也依然由男性掌控,知識生產領域更是極少能包容女性的生活和經(jīng)驗”

中國的傳統(tǒng)性別始終處于一種基于“男尊女卑”下的和諧狀態(tài),中國“有輕視婦女的歷史,但是沒有仇視和詆毀女性的運動,因此,婦女對男性中心社會的反應一直是比較溫和的”。

(二)婦女自身的覺醒和參與不夠,女性地位仍然有待爭取

五四時期的女子教育仍舊集中在中上層家庭的女子,廣大勞動婦女仍沒有受教育的權利,經(jīng)學校培養(yǎng)出來的新型知識女性仍占少數(shù)。北伐后,雖然在法律上承認男女平等,男女權利義務差不多一樣,但實際上,人們的舊觀念仍然根深蒂固。女性就業(yè)機會比男人少,就業(yè)范圍小,也不能同工同酬,女性在某一方面有成就經(jīng)常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甚至用支離破碎的婚姻來換取一己的事業(yè)。

首先,五四運動時期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婦女的解放思想,并在中國婦女解放運動中表現(xiàn)出了巨大的生命力。

其次,五四運動使婦女解放運動與民族解放運動聯(lián)系起來,促成了中國近代婦女解放運動政治方向的轉型。

再次,五四以后,中國婦女解放運動有了自己堅強的領導者。

由此看來,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經(jīng)歷了漫長的摸索過程,到五四時期才找到了正確的道路,從此中國婦女解放運動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緊密結合,開創(chuàng)了新的紀元。

中國近代史論文參考篇三

摘要:中國社會在鴉片戰(zhàn)爭后,進入了近代的進程,并且隨之發(fā)生了眾多的變化。兩次戰(zhàn)爭之后,廣大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外國資本主義在中國侵入的不斷深化,幾近滲入社會的各個層面,西方殖民主義者在中國權利的不斷擴大,帶給了古老中國無休止的戰(zhàn)火。這兩次戰(zhàn)爭究竟在那些主要方面影響了中國?中國的社會進程又發(fā)生了怎么樣的變化?本文重點描述了這些。

關鍵詞:鴉片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自然經(jīng)濟、洋務運動、海關

一、兩次戰(zhàn)爭,一種命運

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是以發(fā)生在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840-1842年)的鴉片戰(zhàn)爭為標志,同時這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開端。

1839年6月3日至21日,欽差大臣林則徐在虎門海灘公開銷毀英、美等商人呈繳的鴉片21298箱[2]。英國殖民主義者再也坐不住了,1840年2月英國內閣正式?jīng)Q定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4月英國國會正式通過,6月由英國全權代表懿律()統(tǒng)率4000侵略軍,乘艦船40余艘到達廣東海面并封鎖珠江口,鴉片戰(zhàn)爭正式爆發(fā)。

此時,清廷的腐朽衰落在此展露無疑,統(tǒng)治階級中的妥協(xié)派占據(jù)了主導,林則徐、鄧廷楨被革職查辦;沙角、大角、虎門炮臺相繼失守,定海、寧波、鎮(zhèn)海相繼被攻陷,跋涉重洋的侵略者讓戰(zhàn)火在古老的東方國度持續(xù)燃燒了兩年零兩個月,最終于1842年8月29日,以中方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而結束。自此中國不再享有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開始轉化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開始了長達109年水深火熱的日子!

當中國國內太平天國起義達到高潮的時候,英法兩國在美俄的支持下,對中國發(fā)動了新一輪的侵略戰(zhàn)爭,并以此來擴大鴉片戰(zhàn)爭中所獲得的利益,史稱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1860年10月,無力抵抗的清廷由奕?出面與英法侵略者簽訂《北京條約》,至此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結束。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迅速加深。

兩次鴉片戰(zhàn)爭,古老的東方國度——中國,在清朝統(tǒng)治者的帶領下,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千萬萬中國人民都面臨著一種命運——用槍炮和鮮血來換取國家的主權獨立與民族自由!

二、兩次戰(zhàn)爭對中國歷史進程的影響

兩場久遠的戰(zhàn)爭,中國恥辱的近代史序幕就在一陣陣槍炮聲,一聲聲吶喊聲中拉開了。

此后西方殖民主義者,帶著資本主義的各類成果來到了中國,從各個方面影響了中國歷史的發(fā)展進程。

(一)海關行政管理制度及政策變化

兩次戰(zhàn)爭用武力叩開了中國的國門,在此便不得不先談一下清代海關的變化。

可是現(xiàn)在,西方殖民主義者不僅用武力口開中國國門,而且用兇殘的暴力將中國的海關自主權硬生生地剝離,更有一些殖民主義者敏銳地察覺到“在中國這樣一個列強共同爭奪的國家中建立一個完全殖民地性質的海關機構,事實上是很難行得通的?!盵6]咸豐九年(1859),在海關司稅李泰國的緊逼下,清廷將總稅務司升格為中國海關行政的最高首腦,并委任李泰國為近代中國海關第一任總稅務司,這位大英帝國的海關代表,不僅“霸占”了中國海關的最大權利,還在其任期內將司稅改為稅務司,稅務司的實際地位就相當于各地海關行政之最高長官。此外清廷的海關系統(tǒng)還包括:海政局、同文館和郵政局。

西方殖民主義者利用武力、利誘官員等手段進一步控制了清廷海關大權,為其傾銷工業(yè)產品,掠奪原材料及初級產品提供了便利。

(二)清政府的自強運動(洋務運動)

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以英國為首的侵略勢力在北京直接控制了中國封建政權。英、美、俄、法等國的公使聯(lián)合干涉中國的內政和外交,此時與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程度加速相適應是封建政權的顯著地買辦化。從清朝封建統(tǒng)治集團本身的變化上說,一批主張學習西方軍事、技術,并與外國侵略勢力關系更密切的買辦化官僚產生了,即所謂的洋務派。他們?yōu)榫S護清王朝的封建統(tǒng)治和擴大本集團的勢力,開展各種洋務活動。

前期,以曾國藩、李鴻章為首的官僚軍閥,在六七十年代先后建立了一批新式的軍事工業(yè),所謂的“自強新政”。1861年,曾國藩在安慶建立“安慶內軍械所”;1862年李鴻章在上海設立“上海洋炮局”;1865年李鴻章在上海高昌設立江南制造總局;同年,李鴻章在南京設立由因國人馬格里督辦的金陵制造局。但這些企業(yè)大都工作效率低下,產品質量低劣。在興辦軍事工業(yè)的同時,還訓練新式陸軍和建立新式海軍(即籌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水師)。

后期,從70年代初期開始,洋務派從軍事工業(yè)轉而舉辦一系列民用企業(yè),以供應軍用工業(yè)所需要的原料、燃料和運輸、以“求富”。其中規(guī)模較大的有:1872年在上海創(chuàng)立的輪船招商局,1876年籌辦的開平礦務局,電報總局、漢陽鐵廠、上海機器織布局等?!把髣张伤k新式企業(yè)均為官僚商辦企業(yè),也是北洋系買辦官僚所憑借的經(jīng)濟體系。洋務派興辦這些企業(yè)的目的是企圖借用西方資本主義的一些東西來維護封建統(tǒng)治,并增強本集團的實力和財富。這些資本主義企業(yè)實際上就包含著官僚資本主義的最初形式。”[7]中國的資本主義在這些企業(yè)中緩慢的成長。

(三)西方資本主義沖擊下的自然經(jīng)濟

其解體的具體表現(xiàn)為:

從鴉片戰(zhàn)爭后,特別是七十年代到甲午戰(zhàn)爭之前的時期內,在外國資本主義的傾銷下,與農業(yè)結合的手工業(yè)尤其是棉紡織手工業(yè)開始解體,廣大農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和生產資料不得不依賴于市場,成為世界市場的購買者;另一方面,在外國資本主義原料掠奪下,中國農產品的商品化也迅速擴大,廣大農民又成為世界市場的原料供給者,中國農業(yè)經(jīng)濟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道路。

(四)、其他方面

以上著重分析的幾個方面,是兩次鴉片戰(zhàn)爭后,對中國歷史影響較為長遠和深刻的方面,下面來描寫在外國資本主義的掠奪下依然存在的幾個其他方面。

在洋務運動創(chuàng)辦近代企業(yè)的同時,中國社會還出現(xiàn)了一批商辦企業(yè),如:1866年的上海發(fā)昌機器廠,1873年的繼昌隆繅絲廠,1878年天津的貽來牟機器磨坊等,這些企業(yè)構成了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端。

另一方面近代工業(yè)在中國的出現(xiàn),使得中國產生了第一批近代產業(yè)工人,他們形成了早期的中國無產階級。并在此后30年的時間內,隨著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加深以及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中國的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產生了。

另外在鴉片戰(zhàn)爭后,地主階級改革派效法和學習西方以抵御侵略的思想,在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產生后逐步發(fā)展為維新思潮,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社會的思想解放。

五、結束語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在飽經(jīng)了109年戰(zhàn)火紛爭的中國人民,終于可以過上自由和平的生活。但是久遠的戰(zhàn)爭不是只能活在我們的回憶當中,我們要居安思危,時刻謹記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自尊自強,從此永不遭受如此屈辱。

讓我們銘記歷史,開創(chuàng)未來!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著:《鴉片貿易史》,《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17頁。

【2】翦伯贊主編:《中國史綱要》下,北京大學出版社。

【3】馬克思恩格斯著:《新的對華戰(zhàn)爭》,《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第739頁。

【4】賀翼柯,《戈登在中國及蘇丹》,見王崇武等編譯:《太平天國史料譯叢》,第148頁。

【5】《熙朝紀政》卷六,《紀英夷入貢》附《敕諭英吉利國王二道》。

【7】翦伯贊主編:《中國史綱要》下,北京大學出版社。

【9】毛澤東著《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毛澤東選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第626頁。

中國近代史論文參考篇四

我們生活在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的偉大的國家——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曾經(jīng)創(chuàng)造過令世界人民驚嘆的燦爛的古代文明。例如,瑰麗璀璨的《詩經(jīng)》、敦煌的莫高窟、楚辭、《論語》、四大發(fā)明??中國作為古代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是世界上少有的歷史文化從未間斷,一直延續(xù)至今的國家。

然而,中國在近代中的表現(xiàn)卻叫人大失所望,被西方列強在家門口打得一敗涂地,遠遠的落后于西方的國家。那么導致近代中國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是什么?很多的歷史學者也對此進行過深刻剖析,原因也是錯綜復雜。歷史的發(fā)展本來就不是由單一因素組成的,近代中國的落伍也不是某一個時代落后的結果,而是由各種因素、各個時代的積累而造成的。因此在本文中,我將從地理位置、政治制度、外交、科技、經(jīng)濟、文化教育、民族性格七個方面淺析近代中國落伍的原因。

一.地理位置

我們的國家處在陸地最多的亞洲大陸上,土地廣闊、地形復雜、東臨大海。有競爭才會有進步,但近代以前,中國作為亞洲大陸上的超級大國,在我們的周圍,沒有一個實力很強的國家與我們抗衡,可謂四夷臣服、一國稱雄。四面八方的蠻夷小國都要向我們進貢,這樣就造成了當時中國的統(tǒng)治者,往往在心中存在一種妄自尊大、驕傲自滿、不思進取的心理,這種心理一直到清朝時仍然存在,而且愈演愈烈。如果說在清朝以前,我們還有可以炫耀的資本的話,那么在清朝就純粹是自吹自噓了。

我們在強盛的時候,別的國家還沒有成長起來,正是我們國家的這種“早熟”,從而造成了一枝獨秀,而沒有形成百國爭鳴。假如在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時代就遇上工業(yè)化時代的西方列強,我們的國家可能也就不會出現(xiàn)近代之衰了。

二.政治方面

中國封建社會政治的基本特征就是實行高度中央集權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這種制度壓制商業(yè)經(jīng)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封建統(tǒng)治階級從皇帝、貴族、官僚到一般地主擁有最大部分土地,而農民則很少或者沒有,并且還要交高額的地租,這樣就激化了階級矛盾和社會矛盾,更何況封建專制走向末期的時候,政治上日益黑暗腐朽,社會動蕩,生產遭到嚴重破壞,人民的生活也是苦不堪言,使得被封建統(tǒng)治階級壓制的廣大人民不得不奮起反抗。

并且這種制度的統(tǒng)治者繼承制度是“家天下”,通俗說就是“老子當完兒子當,兒子當完孫子當”。這樣統(tǒng)治者的個人素質就很難保證。因此,我們看到每一個朝代都是開國初期的幾位皇帝還可以,后來就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幾歲的孩子就登基做皇帝。而且家人之間為了爭奪王位勾心斗角,兄弟反目成仇。這種一人獨裁的制度,會使很多重大的決定受個人的影響,三個臭皮匠還頂個諸葛亮呢!皇帝他一人決定的事,怎么能比得上大家商量出來決定的呢。

相比今天的人民民主專制,我們就可以看出個人獨裁的各種弊病。也許我們如今的社會制度有令人不滿意的地方,但再完美的專制也無非是專制,再有缺陷的民主也畢竟是民主啊。

三.外交方面

這一個原因歷來被很多學者重視,的確這是導致近代中國落伍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從秦始皇建立帝國到明清這一段時期,我國在對外政策中便以一種大國心態(tài)自居,我們知道兩國交往最重要的是平等。然而那時期的中國外交,多是不平等的。我們以天朝上國自居,命令國力弱小的國家來朝拜進貢,這樣本身就破壞了外交的原則。

無論是西漢的張騫出使西域,抑或是明代的鄭和七下西洋,我們都沒有在一個平等的平臺上跟別的國家進行溝通,這樣就進一步加重了我們天朝上國的心理,造成了明清時期的閉關鎖國。

明朝由于倭寇的侵擾而開始實行禁海政策,使中國未能開拓海外市場,完成資本原始積累,抑制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清朝更是閉關鎖國,固步自封。這種閉關政策更加導致統(tǒng)治者妄自尊大,自以為地大物博,割斷了與世界的文化交流,本來已經(jīng)落伍的中國封建社會更加落后于世界。于是造成了清朝被英國人用堅船利炮打開了國門之后,還不知道英國在哪里!

四.科技方面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這一方面我們明顯比不上西方,就是在今天我們中國仍然沒有一個人獲得諾貝爾獎,科技方面也落后于西方發(fā)達國家。

這種科技落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當時的社會政策決定的。有需求才會有生產,當時的政策不鼓勵人民創(chuàng)新,獨尊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主張“溫故而知新”),實行一種愚民政策,造成人民的思想僵化,只知學習古代的傳統(tǒng)文化,一心考取功名進入仕途。

并且西方向明清政府傳播科技知識時,中國的官員卻驕傲自滿的說那是蠻夷小技,沒有抓住機會,最終造成了中國在科技方面遠遠落后與西方,在今天仍然緩不過氣來。

五.經(jīng)濟方面

中國是傳統(tǒng)的農業(yè)大國,以個體家庭為單位并與家庭手工業(yè)牢固結合的小農經(jīng)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生產結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jīng)濟占主要地位,這種小農經(jīng)濟束縛和限制了生產力的發(fā)展,對新的生產方式具有較強的排斥力和抵抗力。并且中國自古有“士農工商”“為富不仁”的觀念,人們不到迫不得已的時候不去經(jīng)商,封建政府也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阻礙了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用一句話概括來說就是“傳統(tǒng)的農業(yè)經(jīng)濟占據(jù)主要地位,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艱難前行,資本主義基本被扼殺”。

中國的這種社會結構和經(jīng)濟制度,決定了中國不會出現(xiàn)資本主義,這是一種必然。四

世同堂的家族制,把家產都瓜分盡了;嚴重的剝削制度刮干了人民的錢財。“由于朝廷上下,官員貪婪腐敗,常常中央政府一兩銀子的財政收入,經(jīng)層層盤剝之后,到了百姓頭上就變成了三兩的賦稅?!?[1] 這樣就造成了一些小資產主,剛剛積攢起來一些財產,便被刮走了。雪球形不成,怎么能越滾越大呢?農耕國家光抽稅、攤派、敲詐和索賄,就能把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的原始積累榨干,資本主義在中國巨大的農耕大樹下沒有養(yǎng)分,沒有陽光,最后只能長成萌芽,永遠是萌芽。

六.文化教育方面

這一方面的原因,不是某一個朝代造成的,而是經(jīng)過幾千年的積累才形成的,最主要的就是儒家文化和科舉制度。

在儒家文化中,有一種“忠君”思想,封建統(tǒng)治者便利用這一點來愚弄人民,進行思想控制以維護其統(tǒng)治。并且,儒家主張以農為本、與民休息、輕徭薄賦;并主張施仁政,以馴化軟化國民性格,來換取國家和社會安定,為帝王所用;以典章制度治國安民,求得和平發(fā)展,提倡人民安貧樂道,這使得中國人大都對財富的心態(tài)沒有西方那樣強烈,以致家家安居樂業(yè),人人不求聞達,只求一生平平安安,團團圓圓,缺少西方人的那股冒險精神。

再看我們近代以前的教育,重社會科學,輕自然科學,過分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而西方人則追求人對自然的征服,這樣一來,中國的科技就遠遠落后于西方。更重要的一點是,中國的科舉制度扼殺了人才,我們知道幾百年的科舉制度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選拔人才的主要途徑,也是引導人才流向的重要政策,導致當時的知識分子從小就有“學而優(yōu)則仕”“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鐘粟”的觀念,使知識分子變成了一個個只會吟詩作文的書呆子,并且如果不能被統(tǒng)治者任用,不是被流放就是郁悶地隱居山林,處江湖之遠,不問世事。再者,科考的內容是什么?是四書五經(jīng)、儒家經(jīng)典、八股文,都是老祖宗幾千年的東西了,時代在發(fā)展,人們的思想怎么還能停留在過去!由此可見,近代以前的文化教育的弊病對中國的發(fā)展起到了多么大的阻礙作用了。

七.民族性格

提到民族性格,我覺得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原因,我一直有一個疑問,就是為什么封建君主專制可以存在那么久?朝代換了一代又一代,皇帝換了一個又一個,而人民奮起反抗的時候卻很少(陳勝吳廣起義也是被逼上絕路了,而且陳勝從小就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我覺得這就跟我們的民族性格有關系了,用《狼圖騰》的話說就是羊性太重,缺少狼的那種進取精神,可以說當時的人民就好比是一群被統(tǒng)治階級馴化的羊羔,外在表現(xiàn)就變成了人民的集體無意識。

看到,其中農耕最特殊,因為只有農耕可以自給自足、自我封閉、自花授粉、自行退化,基本上可以不需要競爭、交換和雜交。除了農耕之外,其他的幾種行業(yè)都不是和平的行業(yè),不能自給自足,必須競爭交換搏殺才能生存發(fā)展。如果這五種民族沒有像狼一樣兇悍頑強進取的性格,就不能生存。而在我們華夏文明的內部,欠缺的就是這種比階級斗爭更深層更廣泛的殘酷激烈的生存競爭。

在性格教化方面,儒家孔學千年諄諄教導:“其為人也,溫柔敦厚”,到后來的宋明理學那就更極端了,大力鼓吹“存天理,滅人欲”,連正常的人欲都要滅,就不要說消滅人性中存留的獸性狼性了。在農耕民族存在的基礎上,經(jīng)過千年的教化馴牧,華夏的知識層充滿了溫柔敦厚的謙謙君子,華夏下層布滿了軟弱可欺的良民順民。

從民族性格方面或許我們就能明白為什么中國的封建制度能存在這么久了。因為西方民族的性格太強悍,專制政府很難壓制住人民,在西方,像中國式的中央集權制很難立足,就是立足也長不了。而東方的“羊”最恐懼自由和獨立,一旦沒有“徐州牧”的看管,羊就會被狼吃掉。所以軟弱的農耕民族都愿意選擇專制,農耕人群是集權專制制度的衣食父母。

這種民族性格的軟弱在我看來是一個導致近代中國落伍的深層原因。當年的北宋,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最發(fā)達的生產力、最先進的火藥、最智慧的《孫子兵法》,幾乎不戰(zhàn)而敗,最后軟弱無能的南宋只得向兇狠頑強的蒙古王朝獻出傳國玉璽,舉國投降。當時的宋朝什么都不缺,唯一缺的就是“脊梁”——剛強的民族性格。清朝在跟西方列強交戰(zhàn)時也是屢屢妥協(xié)退讓,簽訂了一個又一個的不平等的條約。因此如果一個民族只有發(fā)達的手和腦,而沒有堅硬的脊梁,那也就只能成為民族中的無脊椎軟體動物。

在我看來,以上的七個方面都直接或間接的導致了近代中國的落伍。當然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但是抓住主要因素,放棄次要的因素或許能幫我們更加清晰的看清歷史的脈絡。

回顧那段屈辱的近代史,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在充滿著憤怒和熱血的同時,更應該包含著理性和冷靜,冷靜的分析歷史,以史為鑒,吸取歷史教訓,進而擦亮眼睛看清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有屈辱不可恥,可恥的是沒有在屈辱之后一雪前恥,我們的民族經(jīng)歷了這樣的苦難,所以能變得更加強大。

相信龍的傳人一定能在世界中騰飛,相信偉大的華夏民族一定能打破已有的局限,昂揚的挺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參考文獻

中國近代史論文參考篇五

【摘 要】自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來,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進一步加深,中國淪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帝國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日益加劇。清政府對外妥協(xié)投降,全國范圍內的起義運動接連爆發(fā),只有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統(tǒng)治,為挽救民族危亡,實現(xiàn)國家獨立、民主、富強做出了重大貢獻。

【關鍵詞】辛亥革命;背景;成功與失敗;評價

一、 辛亥革命爆發(fā)的歷史條件

1、 民族危機加深,社會矛盾激化

戊戌維新運動失敗后,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國掀起了一場資產階級革命運動。這場革命的發(fā)生是當時民族危機加深,社會矛盾激化的結果。

20世紀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日益擴大,他們迫使中國簽署《辛丑條約》之后,加劇了對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擴展在華經(jīng)濟勢力。在中外反動派的嚴重壓迫下,20世紀初各階層人民斗爭風起云涌,遍及全國。

2、 清末“新政”及其破產

辛亥革命醞釀之際,正是清政府處于內外交困之時?!缎脸髼l約》的簽訂標志著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清政府已經(jīng)徹底放棄了抵抗外國侵略的念頭,甘當“洋人的朝廷”,國人要求變革的呼聲日漸高漲。清政府于1901年4月成立督辦政務處,實行“新政”。又于1906年宣布“預備仿行憲政”。預備立憲并沒有能夠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會矛盾,加重了危機。事實表明,清政府已經(jīng)陷入無法照舊統(tǒng)治下去的境地。革命已如箭在弦,一觸即發(fā)。

3、 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階級基礎和骨干力量

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首先發(fā)動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了初步發(fā)展。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這個知識分子群的出現(xiàn)與戊戌維新運動及20世紀初清政府興學堂、派留學生的措施有關。這些青年學生接觸到近代西方資本主義的思想文化,其中不少人在民族危難加深,群眾自發(fā)斗爭高漲的形勢推動下,開始摸索救國救民的新道路。當時出國留學成為一種潮流,這些出國留學回來的青年知識分子成為了辛亥革命的中堅力量。

二、辛亥革命的成功與失敗

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以反對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在近代歷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國人民為挽救民族危亡、振興中國而奮起革命的一個里程碑,它使中國發(fā)生了歷史性的巨變,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所以說它是一次成功的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勢力的政治代表,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統(tǒng)治,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使中國反動統(tǒng)治者在政治上亂了陣腳。辛亥革命結束了統(tǒng)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民主共和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自漢代董仲舒以來的中國思想中,君臣關系是“三綱五常”中三綱之首,皇帝不僅是政治上的權威,也是文化中諸多價值觀念的重要依據(jù)與合法性的來源。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價值觀和政治思想的同時,也對于中國傳統(tǒng)以儒家為主的諸多價值觀的權威性產生沖擊。辛亥革命后在中國形成了“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的民主主義觀念。除此之外,辛亥革命給人們帶來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它促進了社會經(jīng)濟、思想習慣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的積極變化。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以振興實業(yè)為目標,設立實業(yè)部,先后頒發(fā)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業(yè)發(fā)展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動民族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發(fā)展。從國際方面來說,辛亥革命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而且推動了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辛亥革命帶來了諸多積極的影響,但是南京臨時政府只存在了三個月便夭折了。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在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動勢力以及附從革命的舊官僚、立憲派的共同支持下,竊奪了辛亥革命的果實。袁世凱竊奪了辛亥革命的果實后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買辦資產階級利益的北洋軍閥反動政權。在政治上不惜投靠帝國主義,實行軍閥官僚專制統(tǒng)治。以袁世凱為首的封建軍閥們大力擴充軍隊,建立特務警察系統(tǒng),他們制定了一些反動法令,任意逮捕、殺害革命黨人和無辜群眾。在經(jīng)濟方面,北洋政府竭力維護帝國主義、地主階級和買辦資產階級的利益。在文化思想方面,尊孔復古思潮猖獗一時。當時的中國又落入了黑暗的深淵,孫中山沉痛地說過,當時中國“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黑暗腐敗比前清更盛,人民困苦日甚一日”。資產階級革命派在中國建立一個獨立、民主的資產階級共和國的夢想破滅了。

三、對辛亥革命的評價

辛亥革命既成功又失敗了,是一個嚴重的政治命題。1930年雙十紀日中,何應欽對此做了一個比較簡潔的說明,指出“辛亥革命懵懂算是掛上了一個民國的空招牌,并沒有建設民國的實際,由推翻滿清一點而論,固然算是成功。由全部革命的目的而論,究不能不謂為失敗。革命的目的不只在推翻滿清,不只在獲得中華民國的虛名,而在造一個三民主義自由平等的新中國”,明確了實現(xiàn)三民主義為辛亥革命的最終目標。

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很多,第一,它沒有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他們沒有明確提出反帝口號,甚至幻想以妥協(xié)退讓來換取帝國主義對中國革命的承認和支持。第二,它不能充分的發(fā)動和依靠群眾。第三,不能建立堅強的革命政黨,作為團結一切革命力量的強有力的核心。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這些弱點、錯誤,根源于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

辛亥革命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并不如想象中來的大。辛亥革命雖然常被稱作“中國的資產階級革命”,但當時中國其實缺乏一個強大的資產階級,參與革命者也并非以資產階級為主,而革命的成功也未直接促成資產階級的進一步發(fā)展。辛亥革命并沒有像西方資產階級革命那樣,重新建構社會結構。參加辛亥革命的更多的是軍人,舊式官僚,各地士紳。這些人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掌握權力。雖然其主要領袖孫中山出身平民知識分子,但中國貧窮的平民階層沒有參加辛亥革命,因此辛亥革命后,生存條件沒有發(fā)生根本性的改變。

無論怎樣,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國的觀念從此深入人心,它摧毀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使人們在精神上獲得了空前的大解放,為以后革命的發(fā)展開辟了道路。辛亥革命是現(xiàn)代中國史的起點,是中國能發(fā)展成民主及現(xiàn)代國家的關鍵。

【參考文獻】

1、阿瑟。賈德森。布朗著,《辛亥革命》,解放軍出版社,2011.10.

2、傅國涌著,《百年辛亥》,東方出版社,2011.09.01.

3、張鳴著,《辛亥:搖晃的中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01.

4、中國新聞社著,《辛亥風云》,中國展望出版社,1982.09.

中國近代史論文參考篇六

——論中國近代革

[摘要]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國人民為求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的民族奮斗史。民族民主革命是他的主題,舊、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他的內容?;仡欀袊?,探索中國近代史上的革命歷程。

[關鍵詞]中國近代史、民族民主革命、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族主義革命。

中國的近現(xiàn)代發(fā)展史,是一卷被鮮血浸滿鮮血又慘遭蹂躪的長卷。中國人民飽受列強的欺壓與凌辱,深受國弱民貧的危害。鴉片戰(zhàn)爭的屈辱、聯(lián)軍侵華的無奈、日本擴張的悲慘遭遇??但同時,就其本質與主流上來說,中國近現(xiàn)代史又是中國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眾為救亡圖存和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英勇奮斗民族民主革命、艱苦探索的歷史。1840年,英國發(fā)動了世界知名的鴉片戰(zhàn)爭,中國歷史的發(fā)展從此發(fā)生了巨大的轉折。鴉片戰(zhàn)爭以前中過是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鴉片戰(zhàn)爭以后,通過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中國的主權遭到破壞。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市場卷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jīng)濟逐步解體,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中國的社會矛盾也由階級矛盾轉化為民族矛盾,革命任務也發(fā)生變化,由反對本國的封建統(tǒng)治轉變?yōu)榉磳ν鈬Y本主義侵略和反對本國封建統(tǒng)治的雙重任務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鴉片戰(zhàn)爭掀開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頁,也拉開了中國革命的序幕。面對帝國主義的入侵,我們不得不拿起武器,保衛(wèi)自己的祖國,實現(xiàn)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

中國革命的目標是爭取國家與民族的獨立和富強,革命性質是民族民主革命。革命因為前后期的領導階級分別是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而又分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族主義革命兩個時期。

民主政治建設是一個國家實現(xiàn)近代化的重要內容。在我國明末清初開始出現(xiàn)了民主政治的啟蒙思想;鴉片戰(zhàn)爭后, 隨著西方政治思想的傳入, 先進的中國人開始了建立民主政治的探索, 都以失敗告終。

舊民主主義革命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以建立資本主義社會和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為目的、反對外國侵略和本國封建統(tǒng)治的革命。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的79年,即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人—清王朝的統(tǒng)治,結束了歷史上延續(xù)兩千多年的封建居住專制制度,是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但是中華民國卻錯誤地將帝國主義列強當作了朋友,孫中山先生甚至發(fā)表了《告各友邦書》,承認各個不平等條約的有效,期望換來帝國主義的支持。這充分體現(xiàn)了資產階級的革命性與妥協(xié)性。

盡管如此,中國的歷史通過這次革命被改變了。我國的社會性質雖然沒有改變,依舊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是辛亥革命成功地推翻了清政府,為中國的未來帶來了希望。但畢竟由于資產階級的兩面性,導致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事實證明資產階級革命道路在中國是行不通的。然而就在這時,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西主義,中國無產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中國無產階級是革命性最徹底的階級,也因為如此才能帶領中國人民實現(xiàn)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于是,又一批以陳獨秀、李大釗等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發(fā)動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從此無產階級知識分子走上了歷史的舞臺。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決定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道路在中國行不通,中國必須擁有一個新的救國陣營,有一場新的、來自于人民群眾的民主革命,這樣,由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了!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其本質是無產階級領導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無產階級將“三民主義”取代的革命斗爭,也是中國社會制度進步的象征。此次革命經(jīng)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19~1927)

1919年爆發(fā)的五四運動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并直接促成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新民主主義革命擁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此后,中國共產黨不斷發(fā)起工人暴動,反抗北洋政府統(tǒng)治。1924年國民黨“一大”后,國民黨與共產黨實現(xiàn)第一次合作,促成1926年開始的北伐戰(zhàn)爭的勝利進行。1927年,在國民黨右派的破壞和中共內部右傾錯誤思想的影響下,接連出現(xiàn)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國民大革命宣告失敗。

第二階段(1927~1937)

這一階段被稱為“土地革命”時期。

由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開始,中國共產黨代表人民群眾打響了武裝反抗反動派的第一槍。秋收起義后,確定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開辟了以井岡山為代表的無數(shù)農村革命根據(jù)地,并成功粉碎國民黨數(shù)次“圍剿”。1933年由于王明左傾錯誤路線影響,第五次反“圍剿”失敗,1934年開始工農紅軍被迫進行長征。1936年三大主力會師陜北,標志著長征的勝利結束。

在此期間,日本發(fā)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了中國東北并虎視眈眈、不斷向南推進。中共主張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戰(zhàn);而國民黨為了穩(wěn)固政權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內”的不抵抗政策,最終導致國土淪喪。1936年西安事變和平結局后,國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第三階段(1937~1945)

這一階段被稱為“抗日戰(zhàn)爭” 時期。

以“七七事變”為起點,中國人民進入了艱苦卓絕的八年全面抗戰(zhàn)時期。以國共第二次合作為代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形成,全國人民團結一心,最終打敗了日本侵略者,維護了國家的主權獨立,極大地提高了國際地位。中國在此后稱為聯(lián)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

第四階段(1945~1949)

這一階段被稱為“解放戰(zhàn)爭”時期。

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國共進行重慶談判,簽訂關于和平建國問題的協(xié)定(即“雙十協(xié)定”)。1946年,蔣介石撕毀雙十協(xié)定,發(fā)動內戰(zhàn)。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和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解放戰(zhàn)爭最終獲得勝利,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除臺灣、西藏以及港澳以外全部的大陸領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香港和澳門分別于1997、1999年回歸祖國)。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一個過渡性質的社會,即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是中國近代史的結束,也結束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tǒng)治,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數(shù)千年來,中國的歷史是極少數(shù)剝削者統(tǒng)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近百年來,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又憑借堅船利炮,把中國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深淵。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在中國延續(xù)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但是卻并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中國人民為了自由、民主、獨立和統(tǒng)一整整奮斗了一個世紀,最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從此,勞動人民成了新中國的主人。這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轉折點,標志著中國社會進入了新的時期。

一部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國人民的革命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的抗爭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xiàn)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xiàn)人民富強的斗爭史。我們從中吸取了寶貴的經(jīng)驗。

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 取得了紅軍長征的勝利 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

4國共兩黨 合則兩利 分則兩傷 團結就是力量 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中國革命取勝的法寶 5落后就要挨打。

負的重任。當代社會要求我們有開闊的眼界和博大的胸襟,又要求我們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不迷惘,不惶惑。這就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便是這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相信年輕的我們在黨中央的領導下,通過不斷完善自己,一定能能夠肩負起歷史賦予振興中華的神圣使命。

讓我們銘記歷史,開創(chuàng)未來。

[參考文獻]

中國近代史論文參考篇七

中華民族是一個優(yōu)秀的民族,擁有著五千年的燦爛文化。然而在其漫長的歷史中,始終與之伴隨的卻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專制制度。在專制統(tǒng)治下,廣大民眾始終局限在有限的土地里,過著自給自足的封閉生活。而在歷代統(tǒng)治者的眼里,華夏大地更是天朝上國,無需與外夷通聯(lián)。到了十九世紀中后期,也就是統(tǒng)治中國的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滿清的后期,這種封閉性與落后性更加突出。與清政府統(tǒng)治下的中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此時的世界正在飛速發(fā)展,特別是在歐洲,自工業(yè)革命之后,經(jīng)濟發(fā)展的速度已經(jīng)超越了以往任何時期。先進的技術和現(xiàn)代文明,不僅給歐洲民眾帶來了生活上的改善,而且還給歐洲民眾帶來了民主和自由。

隨著資本主義如雨后春筍般的迅猛發(fā)展,歐洲大陸已經(jīng)遠遠滿足不了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需求。所以,西方列強將目光不約而同的投到了一個地方:那個曾經(jīng)被馬可波羅稱之為遍地是黃金的古老東方國度-中國。通商請求屢遭清政府拒絕的情況下,西方列強用鴉片和大炮打開了中國封閉的大門。此時的中國,由于統(tǒng)治者長期以來堅持閉關鎖國的政策,導致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受到了嚴重的制約,已與世界特別是歐洲有相當之大的差距。與西方列強的幾次戰(zhàn)爭,中國均已失敗而告終;屢戰(zhàn)屢敗,屢敗屢戰(zhàn),已經(jīng)成為當時對清政府最形象的描述。與戰(zhàn)爭失敗隨之而來的,便是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致使中國成為了長達一個世紀之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面對著亡國的危機,一些愛國之士,紛紛獻言獻策,想要變法圖存,拯救這個危亡的國家。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康有為率同梁啟超等數(shù)千名舉人聯(lián)名上書光緒皇帝的公車上書??涤袨樵谧嗾邸渡锨宓鄣诹鶗分忻鞔_反對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極力請求維新變革,富強國家。

在這封奏折中,康有為列舉了世界各國興亡盛衰的原因和教訓,充分說明了變法的重要性,敦促光緒皇帝痛下決心,盡快確定國家的基本方針和前進方向。康有為提出了四項解決辦法:(1)下詔鼓天下之氣;(2)遷都定天下之本;(3)練兵強天下之勢;(4)變法成天下之治??涤袨橹赋銮叭椷€只是權益應敵之策,只有第四項才是立國自強的根本大計。他通過對日本明治維新的經(jīng)驗總結,提出了變法的三條綱領,其中最根本的一條就是開制度局,試圖以此作為指導全國變法的中樞機構。排除守舊派官吏的干擾和抵制,發(fā)現(xiàn)并選拔天下的維新人才,使新政得以順利推行,以此達到國富民強。

然而康有為所倡導的戊戌變法僅僅維持了百天就失敗了。究其原因除了有慈禧太后等守舊派的大力阻擾外,其本身的可實用性及實際影響也是有限的。

首先,人民群眾至始至終都沒有參與到這場政治變革中。無數(shù)的歷史經(jīng)驗證明了:在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人民群眾起著決定性作用。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主力軍,他們在充當每一個孕育著新社會的舊社會的助產婆的角色方面,發(fā)揮了巨大作用。人民群眾的總體意愿和行動代表了歷史發(fā)展的方向,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最終決定歷史發(fā)展的結局。

康有為及其變法者卻沒有注意到這一顛撲不破的真理。因康有為幼年時經(jīng)歷過太平天國革命,懂得農民起來造反有多大的威力。所以從變法的一開始他們就站在害怕和反對革命的立場上,不敢設想通過人民革命來推翻封建統(tǒng)治,只是希望帝國主義、封建統(tǒng)治階級能夠向資產階級讓一點步,吸收他們參加政權,實現(xiàn)資產階級專政。出于此原因,康有為在變法開始時就實行自上而下的模式:一方面自然是鑒于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危機;另一方面寄希望于沒有實權的皇帝,希望他能夠以身作則,帶頭變革,從而達到全國的改變;再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面則是鑒于下層人民群眾起來造反的危機。出于以上種種對人民加以防范的動機,其影響力也不可能深入群眾,從而使革命失去了最有力的依靠。

其次,資產階級改良派具有軟弱性,妥協(xié)性。甲午戰(zhàn)爭以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一個初步的發(fā)展,這是這場運動的經(jīng)濟基礎。但是當時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水平很低,階級力量相當弱小,不具備進行資產階級性質的社會變革的基本條件。

資產階級由于其歷史的局限性,以康有為為首的資產階級改良派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抱有幻想。他們認為在中國建立資產階級國家,本國封建主義會應允,西方列強會贊成??涤袨榈热苏J為只要說服了光緒皇帝,便可以自上而下的改革,維新變法就可以大獲成功。但它們卻放過了最主要的敵人,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一大批守舊官員,他們是利益既得者,改革會讓他們失去好處,所以他們是改革的一大障礙。再有,就是在華的西方列強,他們也不愿看到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強盛起來,所以千方百計的要阻止中國進行改良變革。因此,維新派對內不敢和封建主義決裂,對外不敢同帝國主義進行正面斗爭,幻想以妥協(xié)和退讓來得到本國封建主義、外國資本主義的同情與支持。資產階級的如此妥協(xié),改良實難繼續(xù)下去,結果卻被中外反對勢力所絞殺。

再次,維新派的影響有限。當時的中國內憂外患,鑒于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陰謀,亡我之心日盛。維新派打出了救亡圖存的大旗,以喚起群眾的愛國熱情。但由于維新派自身的缺陷,認識上的不足,嚴重的脫離群眾。所以,維新派所能影響的基本人群只是對當時政治現(xiàn)狀不滿,朦朧地要求新出路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和資產階級化的地主紳士。

維新派通過強學會、保國會、南學會等把這些人員組織起來,并把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變法主張灌輸?shù)竭@些紳士中間去,希望能夠引起他們的共鳴。他們的主張一度得到某些當政的官僚支持。例如強學會成立時,帝師翁同龢、湖廣總督張之洞、兩江總督劉坤一、新建陸軍督辦袁世凱等清朝大員紛紛捐款資助,并列名于會籍,使強學會一時間名聲四起。但這并不代表所有入會的人都真正支持變法,如張之洞是想拉攏康、梁,借他們的名望,壯大自己的實力。而當他發(fā)現(xiàn)維新派的言論主張超出了他所能接受的范圍時,他不但領導了反對維新派的論戰(zhàn),而且還破壞了維新派的輿論機關。袁世凱起初也是維新變法的積極支持者,譚嗣同曾一度只身前往袁世凱的寓所,托以出兵重任,說服其舉兵起誓。但是,袁世凱是個兩面派,他看到慈禧的勢力遠遠超過光緒皇帝,決定投靠后者。他隨即向榮祿告密,出賣了光緒皇帝和維新派。隨后,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封建守舊派官員,發(fā)動了宮廷政變,囚禁了光緒皇帝,大肆捕殺維新黨人。

光緒皇帝雖然支持變法,但也不能算是維新派的皇帝。光緒皇帝只是把維新派當洋務派的后起之秀來使用。在同慈禧太后的爭權過程中,光緒皇帝把維新派引以為援,企圖借助他們的力量來取得權力,這樣的歷史現(xiàn)象是很常見的。這些人都不能說是真正的維新派。

綜上所述,戊戌變法的資產階級改良思想,雖然沖破了封建守舊主義迂腐沉悶的空氣,激發(fā)了人們的愛國熱情,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但它畢竟只是在資產階級化的和企圖資產階級化的知識分子中引起了波動,是一場資產階級的政治改革。其沒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經(jīng)濟基礎,再加上領導這場改革的資產階級改良派具有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所以這場改革的失敗也在情理之中。維新派遭到殘酷鎮(zhèn)壓后,隨著社會階級斗爭的迅速發(fā)展,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旗幟越來越褪色,終在歷史的長河中淹沒,不難看出戊戌變法的實際影響是極其有限的。

中國近代史論文參考篇八

回望近代史 暢想中國夢

51【

一、中國近代史是中華民族從飽受屈辱到贏得獨立解放的非凡歷史

回望歷史,從1840年開始,我們的國家便進入了噩夢的時代。歐美列強紛紛入侵,為打開我們的國門大費周折,甚至不惜動用令人發(fā)狂的鴉片,可謂手段卑鄙之極。鴉片腐蝕了國人的心靈,摧殘了國人的身軀,還“騙”去了大量國人的白銀。而僅僅因為林則徐的禁煙,就不惜動用稱霸大西洋的強大軍艦侵入我國廣東沿海,中國的美麗海島—香港,也在此次戰(zhàn)爭中被無情的奪走了,多年來飽受英國佬的欺凌。此后,俄國佬,美國佬,德國佬,也趁火打劫,盜走了我國大片的領土和無數(shù)的白銀。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洗劫紫禁城,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緊接著與我們隔海相望、一衣帶水的鄰邦—“小日本”,竟然也想來分一杯羹。美麗的寶島臺灣,硬生生的被人家從手里奪走了,可悲、可痛??!

二、“中國夢”就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

2012年11月29日,于人民大會堂隔天安門廣場相望的國家博物館,當

選中共中央總書記不久的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 展覽時第一次闡釋了“中國夢”的概念。他說:“我以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彼Q,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實現(xiàn),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目標一定能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xiàn)。在今年的兩會上,“中國夢”成為一個熱詞。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發(fā)表重要講話:“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敝袊氯螄抑飨暯?7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向全國人大代表發(fā)表自己的就任宣言。夢想是激勵人們發(fā)奮前行的精神動力,當一種夢想能夠將整個民族的期盼與追求都凝聚起來的時候,這種夢想就有了共同遠景的深刻內涵,就有了動員全民族為之堅毅持守、慷慨趨赴的強大感召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偉大夢想和共同愿望,也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主題。

三、“中國夢”引領中國人民走正確的道路

夢想連接道路,道路決定命運。沒有正確的道路,就無法匯聚各方的力量,再美好的夢想也無法實現(xiàn)。90多年來,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歷經(jīng)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勝利,開創(chuàng)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事實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唯一正確道路。當前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xiàn)這個目標。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我們創(chuàng)造了同期世界上大國最快的經(jīng)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對外貿易增長速度、最快的外匯儲備增長速度、最快且人數(shù)最多的脫貧致富速度、最大規(guī)模的社會保障體系;今天的世界對中國信息充滿饑渴、對中國奇跡充滿驚嘆、對中華文化充滿興趣,今天的中華民族越來越走向世界舞臺的顯著位置,贏得越來越多的民族榮耀與民族尊嚴。鴉片戰(zhàn)爭以來170多年的“中國夢”,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清晰、更加現(xiàn)實。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我們正經(jīng)歷空前的社會巨變:經(jīng)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人們的價值追求也越來越多元多樣。然而,價值追求的多樣化并非與最高理想的截然對立,多樣化的存在往往推動著人們對最高理想的意義作出更深的理解,強化著人們對最高夢想的渴求,也為“中國夢”的實現(xiàn)注入更多的活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描繪了人們美好生活的藍圖,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和科學路徑,把每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lián)系起來。今天,繼續(xù)“中國夢”的“圓夢”之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無疑是唯一正確的途徑。

已與我們緊密的聯(lián)系在了一起,我們?yōu)橹袊鴤?,為中國而歡樂。

四、大學生與“中國夢”

作為一名90后大學生,我們的成長和生活的條件無疑是非常優(yōu)越的,不同的成長環(huán)境導致我們和長輩有著不一樣的想法,長輩們總是說我們這群90后的孩子是——目光千里之外,兩手屁股之后??吹蒙系膲虿恢?夠得著的看不上,想得多,做得少,是浮躁輕狂的一代,但是我想說——90后的我們是敢想的一代,是懷揣著各自的夢想成長的一代;90后的我們不是隨意綻放的花朵,因為我們是為了理想而綻放的一代;90后的我們是為了理想而一次次的撞了南墻不回頭,想盡各種方法,努力跨越困難,是向理想的征程奮進的一代;90后的我們是一群渺小的蟻族,終日為了理想而忙碌奔波的一代;當我們把抽象的夢想變成一件件具體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卻發(fā)覺我們離夢想是那么的遙遠,但是我們卻不放棄,不拋棄我們的夢想,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做好每一件事。雖然我們每天都會遇到許多的事兒,只不過區(qū)別在于有好有壞而已,但是,我們只是將這些事兒放到今天以前,雖然明天,它們還會跟我們迎頭相撞,但是我們的態(tài)度是——我們誰也不怵這些事兒!不論好與壞,我們都會揚手闊步的去迎接每一次的挑戰(zhàn)!

業(yè)、愛情,面對人生中一個又一個的十字路口,我們毫不猶豫,選擇自己想走的道路,皆因為心中有夢,用這個夢來支撐著我們去面對人生中的種種不順利與挫折;人生本是時而輸,時而贏,常常頭破血流,但仍永往直前,皆因心中有夢;心靈傷痕累累卻日漸豐盈,即使犯了錯,闖了禍,沒關系,因為我們還年輕,我們還有的是時間去改正。假如說錯誤是我們成長的代價,那么改錯就是我們成長的過程。

【因為年輕,所以我們常常會犯錯,只要不放棄最初的夢想,及時的改正補救,就永遠不會失去救贖自己的機會,因為在青春的字典里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成長卻永遠始于困惑。生命不息,運動不止,大學生正處于人生中最有精力的時期,我們更要努力,要有愈挫愈勇的精神!如今的社會日益浮躁,我們大學生不該沉淪,要有為國之中流砥柱的勇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精神!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則國屹立于世界!】

中國近代史論文參考篇九

摘要:辛亥革命,在中國近代史上有重要的意義,是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而奮起革命的一個里程碑!它發(fā)生于列強大肆入侵中國的艱難時代,清王朝處于最為沒落的時候,孫中山帶領全國的愛國青年掀起了這場革命。它使中國發(fā)生了歷史性的變化,由傳統(tǒng)的封建帝制轉換為較為先進的資產階級專政。雖然這次革命沒有成功,但它給中國帶來的影響是不可磨滅的。

關鍵詞:專政;民主;孫中山;成功;革命

一、辛亥革命爆發(fā)的背景

1894年初,孫中山先生放棄了醫(yī)學事業(yè),面對中國的各種苦難,他毅然決然的投入到了革命事業(yè)中。這年,他擬寫了《上李鴻章書》,提出了改革的綱領:“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盡其流?!边@年六月他在天津沒有得到李鴻章的借鑒,上書也沒有被采納。為此說:“憮然長嘆……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強迫。”

1、民族矛盾加深

1894年,發(fā)生了甲午中日戰(zhàn)爭,簽訂了《馬關條約》,中國的殖民化程度進一步加深。1900年,爆發(fā)了義和團運動俄國占領東三省,不久,日俄利益發(fā)生沖突,由日俄瓜分東三省。八國聯(lián)軍侵略中國后與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列強進一步掠奪了中國的各項權益,加緊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方面的侵略,妄圖從精神上統(tǒng)治中國人民,以達到他們的目的。

2、“新政”的失敗

1901年一月,清政府頒布所謂“整頓政事”的上諭,為了適應國內改革力量的強烈要求。但是新政并沒有取得什么效果,一些民族資產階級心懷不滿,還有一些進步的知識分子已經(jīng)感到無可忍受,對清政府不抱任何幻想。

3、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發(fā)展

隨著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數(shù)量的增多和規(guī)模的擴大,民族資產階級及與他相聯(lián)系的社會力量也有了明顯的發(fā)展。民族資產階級為了沖破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桎梏,發(fā)展資本主義,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經(jīng)濟利益的維護者。所以就形成了一批擁護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這個知識分子群的出現(xiàn)與戊戌維新運動及20世紀初清政府新學堂、派留學生的措施有關。

二、辛亥革命的經(jīng)過發(fā)展

從1895年至1911年間,興中會以及后來的同盟會先后發(fā)動了十次的起義,而其他革命組織自立軍、光復會等亦發(fā)動多次起義。這十多次的起義雖僅曇花一現(xiàn),但卻在全中國種下了革命的種子。

1895年,爆發(fā)了第一次廣州起義,但是由于事機泄露,第一次廣州起義宣告失敗,孫中山及楊衢云則被清廷通緝。此后孫中山流亡海外宣傳革命籌集資費;1900年爆發(fā)了自立軍起義,失敗后多數(shù)領導者被殺頭;1900年孫中山領導了惠州起義,起義軍因糧絕彈盡而解散。孫中山被臺灣日本當局送離境,回到日本。在此后的十年中爆發(fā)了大大小小的革命無數(shù)次。1911年孫中山領導了第二次廣州起義(黃花崗起義),起義隊伍與清軍展開激烈巷戰(zhàn),但最終因力量不敵而失敗。

1911年5月9日,清政府頒布了鐵路干線:“收歸國有,定為政策”上諭,掀起了波瀾壯闊的保路運動,要求清政府“收回成命”。以四川最為嚴重,于是從湖南調兵過來鎮(zhèn)壓,造成湖南防守空虛,為武昌起義創(chuàng)造了條件。十月十日,駐軍武昌的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起義的第一槍。一月之內,有十三個省宣布脫離清政府的統(tǒng)治,在中國延續(xù)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終于覆滅。十一月初十,孫中山以16票的絕對多數(shù)當選為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tǒng)。1912年元旦,孫中山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成立。一月三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二十八日,各省代表會議改組為臨時參議院,成為臨時政府的最高立法機關。1912年3月,臨時參議院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法典。

然而,由于革命黨的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革命的果實終究被軍閥勢力所竊取。

三、辛亥革命的影響

1、政治影響

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比較完全的革命,它徹底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開辟了中國的歷史新紀元。雖然后來遭到北洋政府的壓制,出現(xiàn)了張勛復辟和袁世凱稱帝,他們不能顛覆人們心中的民主觀念。

2、經(jīng)濟影響

南京政府成立后,孫中山頒布了一系列獎勵工商業(yè)發(fā)展的規(guī)章制度,頒布了若干提倡和保護工商業(yè)的法令。制定了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的經(jīng)濟政策,提高了民族資產階級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刺激了人們發(fā)展民族工商業(yè)工業(yè)的熱情,鼓勵人民興辦實業(yè),從事農墾;獎勵華僑回國投資;要求各省成立實業(yè)公司,鼓勵民間成立實業(yè)團體。在革命政府的獎勵、推動下,一個興辦近代工業(yè)的熱潮在全國范圍內興起,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黃金時代”來臨。但是長期的分裂及戰(zhàn)亂,對于中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及現(xiàn)代化建設造成很大的阻礙。

3、文化影響

從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場深刻的思想啟蒙運動。它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價值觀和政治思想的同時,也對于中國傳統(tǒng)以儒家為主的諸多價值觀的權威性產生沖擊,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運動中一度出現(xiàn)打倒孔孟、“全盤西化”等民族虛無主義思想。文化權威的消失,。也造成這一代知識分子產生前所未有的焦慮感,因此出現(xiàn)了大量的新思想。

4、社會影響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傳入了更多的西方物品,豐富了人民的業(yè)余生活。但是辛亥革命后的軍閥割據(jù),大量戰(zhàn)亂及軍人政治才使傳統(tǒng)擁有知識和功名的士紳官僚力量漸衰,代之而起的是具軍事背景的人物以及地方土匪惡霸。辛亥革命對于十八世紀后的人口劇增,清末的土地兼并以及西方列強對中國的壓迫和經(jīng)濟侵略等問題,沒有從根本上改觀。

總結:總的來說,雖然辛亥革命到最后是失敗了,但它的作用是巨大的。以孫中山為代表的中國革先驅者所留下的不能泯滅的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精神值得我們所有人去學習。辛亥革命將會作為一顆明亮璀璨的明珠永遠的記錄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之中。

參考文獻:

1、陳晨:《孫中山軼事》,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2年,第242頁

2、任知:《話說中國史5》,北京,燕山出版社,第136頁

中國近代史論文參考篇十

根據(jù)會議安排,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xx重要講話等精神,專題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史,感悟思想偉力。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創(chuàng)建中國共產黨,縱覽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彪炳史冊的光輝歷程,我們黨帶領中國人民面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歷經(jīng)北伐戰(zhàn)爭、土地革命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黨和人民進行28年浴血奮戰(zhàn),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推翻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中國的成立,使人民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實現(xiàn)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偉大跨越,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結束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tǒng)治,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

數(shù)千年來,中國的歷史是極少數(shù)剝削者統(tǒng)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近百年來,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又憑借堅船利炮,把中國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深淵。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在中國延續(xù)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但是卻并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中國人民為了自由、民主、獨立和統(tǒng)一整整奮斗了一個世紀,最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從此,勞動人民成了新中國的主人。這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轉折點,標志著中國社會進入了新的時期。

其次,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對世界歷史的發(fā)展也發(fā)生了巨大的影響。

中國革命的勝利,是十月革命勝利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zhàn)線,使帝國主義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擊,從而大大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中國從帝國主義統(tǒng)治的后方基地變成了反帝斗爭的前哨陣地,大大增強了世界反帝國主義反殖民主義的力量。中國革命的勝利,大大激勵了許多類似中國這樣遭到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剝削壓迫的國家的人民,增強了他們斗爭的信心和決心;它對國際局勢的發(fā)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爭也具有深刻而久遠的影響。

最后,中國革命的勝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勝利。

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無數(shù)志士仁人前赴后繼為國家的獨立和富強而奮斗,但都未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只有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指引下,中國人民才順利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在舊中國的統(tǒng)治。由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共產黨被公認為全國各族人民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核心毛澤東同志被公認為中國共產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思想被公認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在總結中國革命正反兩方面的經(jīng)驗教訓基礎上所形成的這些基本結論,成為中國人民的巨大精神財富。

總之,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或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繼續(xù)革命是在馬克思主義不斷革命論和革命歷史發(fā)展階段論指導下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個完整的不斷革命過程,是中國革命歷史選擇的必然,也是中國人民爭取最后解放和人類解放的必然歷史選擇,它們是前后相繼不可分割的徹底革命過程,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重要組織部分,是毛主席為代表的完整統(tǒng)一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一系列革命理論和實踐最后得出的必然歷史結論。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為大家?guī)淼?篇《辛亥革命近代史論文中國近代史辛亥革命論文》,您可以復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語句,也可以下載doc格式的文檔以便編輯使用。

中國近代史論文參考篇十一

摘 要:中國近代史是指1840年到1949年這110年間的歷史。本論文是從1840到1919這80年著手,研究的是這80年間的歷史。在人類歷史中,80年只是微不足道的幾十年,可是對于近代中國人來說,這80年卻不容忽視。因為這80年在中華民族史上是一個苦難的歲月,是一段艱辛的歷程。這段歷史,留下了許許許多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甚至于中國近代起始時間以及以什么作為標志,學術界還存在多種說法。

關鍵詞:中國;近代歷史;開端之爭

一、鴉片戰(zhàn)爭開端說

一般認為,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的開端。因為鴉片戰(zhàn)爭在很多學者看來,從鴉片戰(zhàn)爭失敗就標志著中國國家地位開始變化,與此同時,中國的社會經(jīng)濟和思想文化也有了很大的變化。所以把鴉片戰(zhàn)爭作為中國近代歷史的開端。這個說法是很合理的。雖然很多學者都贊同鴉片戰(zhàn)爭開端說,但是就鴉片戰(zhàn)爭具體開始的時間上,大家存在著三種不同的看法。

(一)1839年說

1839年發(fā)生了九龍之戰(zhàn),這是中國近代史上反侵略的第一戰(zhàn)。另外這一年,還發(fā)生了兩件很有意義的事情。第一個是中國禁煙運動開始了,這標志著中國和英國正式進入正面的對立狀態(tài)。第二個是英國政府通過了遠征中國的議案。這就是1839年說。

(二)1840說

1840年6月,英國的海軍少將曾率領遠征軍,在到達廣州附近的洋面的時候。這事實上也就標志著中國和英國雙方,從那一刻起就正式進入戰(zhàn)爭狀態(tài)。因此1840年也就理所當然地被學者們認為是鴉片戰(zhàn)爭的開始。這就是1840年說。

(三)1842年說

1842年8月29日,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正式簽訂,隨之而來,中國社會開始變化,國家地位也有了改變,這都是這一場戰(zhàn)爭結束之后所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所導致的。從這個時候起,中國近代的歷史才真正開篇。這就是1842年說。

雖然鴉片戰(zhàn)爭開端說獲得了大多數(shù)學者得認同,但是也有不少學者反對這一說法。尤其是最近幾年來,置疑鴉片戰(zhàn)爭開端說的學者越來越多,甚至有學者這么認為:鴉片戰(zhàn)爭開端說,這實際上也就是一種假說,他假定中國社會,是由于受到外部世界的沖擊,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會發(fā)生變化。從生產關系方面來講,也就是會出現(xiàn)新的社會經(jīng)濟因素。但是學者們同樣認為:不論社會如何變化,他都取決于這個社會內部的內層驅動力。也就是說,隨著鴉片戰(zhàn)爭之后所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雖然中國社會經(jīng)濟會發(fā)生變化,但是社會經(jīng)濟怎么變化,變化的趨勢又是什么,這個主要取決于社會內部的能動因素。而實際上呢,在鴉片戰(zhàn)爭之后,中國社會內部無論是從生產關系方面來說,還是從新的生產力因素方面來說,他們都沒有發(fā)生明顯的變化。事實上,中國還是一個農業(yè)大國。除了這部分學者提出質疑,還有一部分學者認為,這個鴉片戰(zhàn)爭開端說,他只不過是所謂的中國社會停滯論基礎上的一個沖擊反應模式。這些學者中主要是西方的一些學者,他們認為:中國古代社會就是一個停滯不前、自我感覺良好的社會,就像死水一樣。如果不加以干涉,讓這個社會順其自然地發(fā)展下去的話,中國不會發(fā)生質的變化。因此就必須有一股外部力量對他進行沖擊,他才會有所反應。

除了以上兩種反對觀點,還有一種觀點就是:這個鴉片戰(zhàn)爭開端說,還存在著一種缺陷。那就是不利于歷史老師的教學。因為清朝歷史被鴉片戰(zhàn)爭分成兩段。講清代歷史的和講中國古代史的,一旦講到清朝中期就結束了,割斷了歷史的整體性。

所以這些學者是反對以鴉片戰(zhàn)爭作為近代史的開端的。

二、明清之際開端說

(一)1581年說

1581年也就是明代萬歷九年,這一年,張居正進行了改革,他推出了一條鞭法。這條鞭法隨之帶來的是:意大利利瑪竇來到中國傳教,這個也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起點。因此有學者認為,緊接著一條鞭法的確立和利瑪竇來華而來的,就是一個改革開放的歷史。因為改革開放到現(xiàn)在還是中國的一個重要主題,所以他們認為把1581年作為中國近代歷史的開端,這是毫無爭議的。

(二)明代隆慶帝開放說

在隆慶帝的繼位后,隆慶帝推出了一個開放措施。那就是在福建彰州設立海城縣。而且在隆慶元年就是1567年的時候,部分海禁也被開放了。在這之前明朝一直是禁海的。通過這一舉措,對中國歷史的發(fā)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從此之后,東南沿海地區(qū)的倭寇騷擾,倭患基本平息。海外貿易也跟著快速發(fā)展起來。并且這時白銀大量內流,白銀的大量內流,就標著那個時期的銀本位制基本得到確立。更重要的是,這個時期商品經(jīng)濟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所以這些學者主張明代隆慶開放,才是中國近代歷史的開端。這是明代隆慶帝開放說。

(三)1644年說

1644年,清朝入關,定都北京,清王朝從此正式開始。這個年份和世界近代歷史開端年代是相吻合的。因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1640年。所以世界近代史就從1640年開始。因此把中國近代史定于1644年,這就非常吻合世界近代史的時間。這就是1644年說。

(四)1600年說

國外的一些學者就把1600年作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我們可以從徐中約的《中國近代史》看出。他就把1600年作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對此他提出了三個依據(jù),第一個,他認為東方歷史和西方歷史的匯合,實際上就是在16世紀。16世紀17世紀,歐洲人、俄羅斯人的來臨,為19世紀西方在中國的強烈活動做好了準備工作,這個強烈活動實際上也就是西方來侵略中國。第二個是以1600年為開端,他正好是與歐洲近代開始是相吻合的。第三個是1600年到1800年兩百年間,中國內政的發(fā)展,外交的發(fā)展進程,我們可以做一個簡要的概括和探討,這對于我們理解中國近代的歷史是必不可少的。這就是明清之際開端說。

三、太平天國起義和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說

最后一種學說認為中國近代的開端是:以太平天國起義和第二鴉片戰(zhàn)爭為標志的。這個年代是1861年。因為這一年發(fā)生了很多有標志性的事件。第一個,他們認為:只有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之后,形成了這種《北京條約》體系,才使得西方資本主義真正地侵入了中國內地。同時也因為太平天國起義,對清朝統(tǒng)治造成了嚴重打擊,才使得清政府,看到了西方資本主義的某些優(yōu)越先進性,從而掀起了向西方學習的運動。最終清朝統(tǒng)治集團內部開始真正有意識的,改變固有的華夷之辯這么一個政治舊習,這么一個固有的觀念,使得當時清政府開始認真思考如何擺脫內憂外患。第二個標志性的事件是:太平天國上游重鎮(zhèn)安慶失守,這個安慶失守基本上可以說,它標志著太平天國的失敗。第三個就是在1861年這一年,曾國藩創(chuàng)辦了安慶內軍械所,這個實際上我們又可以把他看作是洋務運動的開始。當然洋務運動的開始,大規(guī)模是在19世紀60年代中期。第四個是1861年各國事務衙門的設立。通過這一個個標志性的事件,所以他們認為把1861作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最好不過。

綜上所述,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有學者贊成鴉片戰(zhàn)爭說,有學者贊成明清之際說,還有學者贊成太平天國起義和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說??梢哉f,他們都有自己的道理。雖然沒有一個具體的結論,但是我們從他們的爭執(zhí)中,可以看出歷史在這個時期確實已經(jīng)踏入了近代的門檻。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695812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