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按照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設計,能夠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教案的編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注重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面對教案編寫的挑戰(zhàn),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的教學設計能力。
摘果子大班教案篇一
活動目標:
1、讓農村幼兒在積極的參與中感受合作與交往的快樂。
2、讓家長在參觀和參與幼兒的活動中,進一步感悟幼兒教育的觀念,從中使自己對如何教育孩子有所啟發(fā)。
3、通過向家長展示幼兒的活動,進一步塑造幼兒園的良好形象。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自制水果若干掛在樹枝上,略高于幼兒、家長一手臂?;@子20只。
活動過程:
(一)向家長介紹活動的內容及活動流程。
(二)家長、幼兒及教師進行活動。
1、活動身體:重點下肢運。
2、摘果子:
(1)看一看樹上有什么果子?
(2)按家長的要求摘不同數量、不同的果子。
(3)母(父子)子一起摘果子。在規(guī)定時間內比賽哪個家庭摘得最多。
(4)數果子:數一數誰摘得多,一共摘了多少只。
活動反思:
活動后,家長、幼兒、老師感覺既有趣,又輕松,活動中聽得最多的話就是“真好玩”“以后還要再搞這樣的活動”。不得而知,親子活動是真正適合農村幼兒的活動,它讓幼兒、家長、老師在全民參與中體驗平等、合作、交往的快樂,在互動活動中領悟親情、友情的快樂,在廢物創(chuàng)作中感受展示才智的快樂,在實實在在的活動中享受活動的難忘與快樂!
摘果子大班教案篇二
1.認識一些秋天的果子,知道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jié)。
2.初步學會朗誦詩歌,體驗詩歌的節(jié)奏美,讓幼兒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3.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4.感知故事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
教具:
1.各種秋天的果子:核桃、龍眼、蘋果、橘子、香蕉、獼猴桃、柿子、梨。
2.袋子一個、盤子一個。
3.一張紙條。
學具:
1.梨子、葡萄、橘子、綠蘋果、紅柿子等剪好的圖片和大盤子圖片幼兒人手一份。
2.膠水。
二、欣賞詩歌a.最后教師摸出一張紙條:
b.教師邊念兒歌,邊在大盤子圖片上貼水果圖。
教師小結:其實秋天就像一只大盤子!
三、幼兒學詩歌a.第一遍:放慢速度,教師念一句幼兒念一句,在念的同時貼上一個水果,直到念完、貼完為止。
b.第二遍:讓幼兒一起參與。請一位小朋友上來貼水果圖,老師和幼兒一起集體念詩歌;c、第三遍:幼兒個別練習:請一位幼兒把手中的水果圖片按照詩歌內容,邊念,邊貼到大盤子圖片上。
四、活動延伸:幼兒制作水果盤:
師:這么多水果豐收了,我們做一個水果盤怎么樣啊?
老師有一個要求:邊說兒歌邊做水果拼盤。
教師小結:現在果子已經裝到秋天這個大盤子里了,我們把水果盤送給客人老師好嗎?(好)。
摘果子大班教案篇三
(1)幼兒討論兩人三足走的好辦法。
(2)請能協(xié)調一致走的幼兒示范或者說一說。
(3)教師按幼兒說出的方法試一試。
(4)教師總結出兩人三足走的動作要領。
動作要領:腳貼地,同時邁出同一支腳,富有節(jié)奏地喊號子(左右,左右、一二,一二)。
(5)幼兒兩兩組合,合作練習。
反思: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當中,孩子們積極參與性強,但是在孩子自由結伴練習的時候,有些孩子就不聽老師的口令隨便走,于是而且走出了我規(guī)定的練習場地,整個環(huán)節(jié)就顯得很散,對于能力弱的孩子,我就個別指導。
摘果子大班教案篇四
秋天果子多活動目標:
1.認識一些秋天的果子,知道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jié)。
2.初步學會朗誦詩歌,體驗詩歌的節(jié)奏美,讓幼兒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3.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4.感知故事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
摘果子大班教案篇五
二、欣賞詩歌a.最后教師摸出一張紙條:
b.教師邊念兒歌,邊在大盤子圖片上貼水果圖。
教師小結:其實秋天就像一只大盤子!
三、幼兒學詩歌a.第一遍:放慢速度,教師念一句幼兒念一句,在念的同時貼上一個水果,直到念完、貼完為止。
b.第二遍:讓幼兒一起參與。請一位小朋友上來貼水果圖,老師和幼兒一起集體念詩歌;c、第三遍:幼兒個別練習:請一位幼兒把手中的水果圖片按照詩歌內容,邊念,邊貼到大盤子圖片上。
四、活動延伸:幼兒制作水果盤:
師:這么多水果豐收了,我們做一個水果盤怎么樣啊?
老師有一個要求:邊說兒歌邊做水果拼盤。
教師小結:現在果子已經裝到秋天這個大盤子里了,我們把水果盤送給客人老師好嗎?(好)。
摘果子大班教案篇六
活動目標:
1、認識數字6、7,能大膽的想象數字6、7像什么。
2、感知7以內的數量,知道他們的實際意義。
活動準備:
1、秋天果園場景。
2、各種水果。
3、籃子若干。
4、數卡、實物卡。
5、音樂《郊游》、《摘果子》。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小朋友,現在什么季節(jié)了?(秋天)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果園的水果都成熟了,我們一起去果園郊游吧!(播放音樂進入教室)。
二、基本部分:
1、你看到了什么水果?想吃嗎?怎樣才能吃到這些果子?我們要把摘到的水果放哪里?
2、老師這里有兩個籃子,看看,這籃子有什么特別的地方?有幾個××?(一起數)。
(每個幼兒一個籃子)看看,你們籃子上是什么水果?“有幾個?(請幼兒說一說)。
3、幼兒自由摘果子現在就跟著我一起摘果子吧!不過我有一個小小的要求,我們一邊摘一邊數,不能多摘。(教師師范:邊假摘邊大聲數1、2、3……)。
4、摘好的小朋友自己或和旁邊的小朋友數數,你摘的對不對,如多的就放到果農爺爺為我們準備的籮筐里去,少的再去摘。
6、我們今天認識了兩個信朋友6、7,現在我們把摘來的水果送給他們吧!要求:邊送邊說:數字6我送你6個××。
三、結束部分:
兒歌《數數歌》。
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教研活動,孩子們對6、7有了初步的認識,也能正確表述6、7所表示的物體。過程中可以適當的放慢語速,幼兒操作時減少量,用三個數字,這樣能縮短幼兒操作時間,讓幼兒在評價環(huán)節(jié)多說一說,平衡語言表述能力與觀察能力。
摘果子大班教案篇七
2.認識一些秋天的水果,知道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jié)。
1.盤子一個。
2.各種秋天的水果:核桃、龍眼、蘋果、橘子、香蕉、獼猴桃、柿子、梨。
3.梨子、葡萄、橘子、綠蘋果、紅柿子等剪好的圖片和大盤子圖片幼兒人手一份。
4.膠水。
1.聽秋天的音樂,如活動室。
2.提問: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秋天)。
3.教師總結。
其實秋天就是一只大盤子呢?
現在就把小朋友們剛才說的各種水果編成了一首好聽的詩歌,詩歌的名字叫《秋天果子多》?,F在我們就來聽聽吧!
4.幼兒學念詩歌。
a.第一遍:教師邊念兒歌,邊在大盤子圖片里貼水果。念完時把水果拿下來。
b.第二遍:放慢速度,教師念一句幼兒念一句,在念的同時貼上一個水果,直到念完貼完為止。
c.讓幼兒一起參與。請一位小朋友上來貼水果圖,幼兒集體念詩歌;
d.幼兒個別練習:請一位幼兒把手中的水果圖片按照詩歌內容,邊念,邊貼到大盤子圖片上。
5.幼兒制作水果盤:請幼兒每人貼一個水果盤。
6.教師說:現在果子已經裝到秋天這個大盤子里了,我們把水果盤送給客人老師好嗎?(好)。
小朋友們送水果盤給客人老師的時候要記得念《秋天果子多》這首詩歌給客人老師聽哦!
摘果子大班教案篇八
1.了解秋季的特征,認識秋季的花草樹木、果實和種子。
2.學習用優(yōu)美的詞句描繪圖片內容、概括秋季特征。
3.在教師的幫助下創(chuàng)編散文,體驗創(chuàng)編活動的成就感。
4.使幼兒掌握一些秋季生活基本常識。
5.讓幼兒通過多種感官感知秋季的來臨,掌握秋季的季節(jié)特征。
摘果子大班教案篇九
師:我們去摘果子的路上要經過一片樹林(障礙物)先看看媽媽是怎么經過的,等會一起比比看,哪一組的猴子動作比較快。
(1)幼兒兩人三足協(xié)調一致行走。
(2)表揚動作快,合作好的小朋友,鼓勵其它小朋友。
反思:在第二環(huán)節(jié)當中,我給予孩子自由練習的足夠時間,所以大部分的孩子已經掌握了兩人三足走,讓孩子進行分組比賽,我們班的孩子好勝心很很強,所以每組的成員都為自己加油,整個環(huán)節(jié)顯得很活躍,孩子們玩得很開心!
摘果子大班教案篇十
3.樂意用普通話大膽、清楚地朗誦兒歌。
1.盤子一個,各種水果。
2.圖片梨子、葡萄、橘子、綠蘋果、紅柿子等幼兒人手一份。
一、欣賞秋天的音樂。
二、知道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
1.提問: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秋天)。
教師: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我今天就給小朋友們帶來了許多秋天的'水果,
小朋友們看一看有什么水果?
三、學習兒歌。
1.教師朗誦詩歌,幼兒欣賞。
2.幼兒學說詩歌。
3.幼兒把手中的水果圖片按照詩歌內容,邊說詩歌,邊拿出圖片放到大盤子圖片上。
四、果子送給好朋友。
教師:現在果子已經裝到秋天這個大盤子里了,現在我們就把盤子送給你的好朋友吧,
小朋友們送的時候要記得說詩歌。
摘果子大班教案篇十一
教師扮演孫悟空,幼兒扮演小猴子,一起鍛煉身體。幼兒聽口令做動作(學猴子摘桃子,小猴走路)充分活動身體,在此基礎上將幼兒分成4路縱隊,隨教師發(fā)出的口令“一二,一二”集體走,各隊的口令和步伐整齊一致。
(1)扮演“孫悟空”與小猴子一起鍛煉身體。
(2)聽口令做動作。
(3)隊形操練。
反思:此環(huán)節(jié),孩子們的興趣很高,把猴子扮演地很形象,但是聽著教師的口令行走,這里有點亂。剛開始對于孩子來說有點難。
摘果子大班教案篇十二
活動目標:
1、練習原地縱跳觸物,增強幼兒的縱跳能力。
2、培養(yǎng)幼兒的榮譽感和競賽意識。
活動準備:
1、布置好場地。
2、小籃子兩只。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模仿操“小小解放軍”。操節(jié)自編編排上肢運動―下蹲運動―體轉運動―腹背運動―跳躍運動―整理運動。
2、基本部分。
師講解,示范原地縱跳觸物的動作。
幼兒自由練習,教師個別指導幼兒躍起后手臂向上伸的動作。
交代游戲名稱后,講解示范兩隊解放軍比賽摘果子游戲的玩法。
幼兒分兩組游戲,提醒幼兒注意規(guī)則。
3、結束部分。
玩民間游戲“木頭人”。
教后感:幼兒以前學過摘果子的律動活動,剛開始的部分幼兒的興趣的積極性很高。游戲玩下來,看得出幼兒有很強的集體榮譽感。
活動反思:
我通過示范,強化縱跳觸物的動作要領:雙腿屈膝,使勁向上跳起,同時伸一只手臂高高舉起。在活動中讓幼兒充分體驗摘到果子的成就感。在活動中,自始自終幼兒都被有趣的游戲情境吸引了,積極性特別高昂。活動進行中,教師以一個活動的發(fā)起和參與者的身份和孩子們共同探索,形成了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在集體探索的過程中,教師又充當了一個玩伴的角色,起到了較好的主導作用;最后,教師又以一個引導者的身份,強調以孩子為主體,真正體現了孩子的主體地位,也充分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把活動推向了高潮。
摘果子大班教案篇十三
1、熟悉樂曲旋律,掌握樂曲的節(jié)奏。
2、初步學習踵趾小跑步的動作。
3、體驗秋天豐收的喜悅。
果實累累的果樹。
一、律動、練聲。
1、《鞋匠舞》,《手腕轉動》。
2、《小鳥醒來了》,《迷路的小花鴨》。
二、導入活動。
1、出示果樹:小朋友看看這是什么?秋天來了,樹上的果實都成熟了,
果園里到處都果實累累,果農伯伯忙著摘果子,你們知道他們是怎么摘果子的嗎?(幼兒自由模仿摘果子的動作)。
2、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就叫《摘果子》,請小朋友一起來聽一聽。
三、欣賞歌曲。
1、教師彈奏樂曲幼兒傾聽,提問:歌曲的名字叫什么?你們聽了這首歌曲有什么感覺?
2、教師再次彈奏樂曲,幼兒邊聽歌曲邊拍打節(jié)奏。
3、引導幼兒正確掌握樂曲節(jié)奏。
4、幼兒再次跟著音樂拍手。
四、學習動作。
1、剛才我們學習了摘果子的動作,請小朋友跟著音樂來摘果子,摘果子和放果子的動作各一拍,摘果子是手腕要轉動,要用力一些。(教師彈琴,幼兒表演)。
2、一棵果樹上的果子摘完了,我們要到別的果樹上摘果子了,應該怎么走過去呢?(幼兒自由表演)。
3、教師示范:請小朋友看看老師是怎么走的?誰來學學老師是怎么走的?
4、這個步子叫踵趾小跑步,我們一起來學一學:第一拍踵步,腳跟斜前方點地,第二拍趾步,腳尖斜后方點地,第三、四拍小跑步。
5、我們跟著音樂一起來表演踵趾小跑步。
五、復習歌表演《玩具兵進行曲》。
摘果子大班教案篇十四
1、練習原地縱跳觸物,增強幼兒的縱跳能力。
2、培養(yǎng)幼兒的榮譽感和競賽意識。
1、布置好場地 2、小籃子兩只
1、開始部分。
模仿操“小小解放軍”。操節(jié)自編,編排上肢運動-下蹲運動-體轉運動-腹背運動-跳躍運動-整理運動。
2、基本部分。
(1)師講解,示范原地縱跳觸物的動作。
(2)幼兒自由練習,教師個別指導幼兒躍起后手臂向上伸的動作。
(3)交代游戲名稱后,講解 示范兩隊解放軍比賽摘果子游戲的玩法。
(4)幼兒分兩組游戲,提醒幼兒注意規(guī)則。
3、結束部分。
玩民間游戲“木頭人”。
摘果子大班教案篇十五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tǒng)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密切聯系幼兒的生活,結合幼兒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數學活動,這樣易引起幼兒的情緒體驗,為其理解的接受。
新《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我想,作為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和原有經驗,引導幼兒走向最近發(fā)展區(qū)。由此產生了中班數學——《摘果子》。
摘果子是幼兒園中班數學教學的內容,這一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在于教師不僅要幫助幼兒復習鞏固5、6、7這3個數,而且要引導幼兒逐步能夠不受物體的大小和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感知和判斷7以內的數量。教師要引導幼兒逐步建立數的守恒的觀念。幼兒的思維有著直觀、形象性的特點,而數卻是抽象的概念,由于受幼兒心理特點和知識水平的限制,單一的圖片加上老師的講解等,往往不易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幼兒理解和掌握會比較困難。因此我們通過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tǒng)制作了教學課件,優(yōu)美的動畫配以輕快的音樂,充分調動了幼兒的感官,使幼兒在輕松的狀態(tài)下積極的學習。
1、正確感知和判斷7以內的數量。
2、復習鞏固5、6、7這3個數。
3、引導幼兒逐步建立數的守恒的觀念。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錄音機、磁帶、電視機、幼兒操作材料、筆。
1、小猴家里有一個果園,他在果園里種了很多果樹。秋天到了,他種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想請我們小朋友一起到他的果園里去參觀,看一看果園里有些什么水果?你們想不想去?(幼兒:想)那我們就一起去吧?。ǔ鍪緢D一)
2、小朋友你們看梨樹上有幾只梨?蘋果樹上有幾只蘋果?柿子樹上有幾只柿子?
幼:梨樹上有5只梨;蘋果樹上有6只蘋果;柿子樹上有7只柿子。
(評析:這一部分主要是讓幼兒目測數群,能不受物體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的感知數群。)
1、果園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把它們一個一個摘下來,摘了三盆水果。(見圖二)
師:第一盆是什么水果?第二盆是什么水果?第三盆是什么水果?
幼:第一盆是梨。第二盆是蘋果。第三盆是柿子。
師:第一盆有幾只梨?五只梨可以用數字幾表示?(見圖三)
幼:第一盆有5只梨,五只梨可以用數字5來表示。
師:第二盆有幾只蘋果?六只蘋果可以用數字幾表示?(見圖四)
幼:第二盆有6只蘋果,六只蘋果可以用數字6來表示。
師:第三盆有幾只柿子?七只柿子可以用數字幾表示?(見圖五)
幼:第三盆有7只柿子,七只柿子可以用數字7來表示。
2、小猴請小朋友幫他把這三盆水果按數量順序從少到多排好隊,應該怎么排呢?
幼:這三盆水果應該5只梨排在第一、6只蘋果排在第二、7只柿子排在第三個。(見圖六)
(評析:這一部分主要使幼兒能進行數物匹配,明白每個數可以表示相同數量的物體,并且能根據數量的多少把物體按順序排隊。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設計成讓幼兒說出來老師操作并在屏幕上出現相應的數字。)
1、小猴非常高興,摘了那么多的水果,他想把這些水果分給他的好朋友吃,讓大家一起來嘗一嘗。
看!小猴先來到小兔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兔吃。(見圖七)小朋友看看有幾只小兔?
幼:有5只小兔。
幼:小猴把梨分給小兔吃,才是正好每只小兔分一只,不多也不少。(根據幼兒的回答,老師讓水果與動物匹配,讓幼兒逐步認識并感知數物匹配。)(見圖八)
師:為什么把梨分給小兔呢?
幼:因為正好梨和正好小兔一樣多,都是5小朋友你們分對了,小兔和小猴高興得跳了起來。(見圖九)
2、看!小猴來到小貓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貓吃。(見圖十)小朋友看看有幾只小貓?
幼:有6只小貓。
師:小猴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貓,才是正好每只小貓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
幼:小猴把蘋果分給小貓吃,才是正好每只小貓分一只,不多也不少。(根據幼兒的回答,老師讓水果與動物匹配,讓幼兒逐步認識并感知數物匹配。)(見圖十一)
師:為什么把蘋果分給小貓?
幼:因為蘋果正好和小貓一樣多,都是6。
師:小朋友你們分對了,小貓和小猴高興得跳起了舞。(見圖十二)
3、瞧!小猴又來到了小狗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狗吃。(見圖十三)有幾只小狗?
幼:有7只小狗。
師:小猴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狗,才是正好每只小狗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
幼:小猴把柿子分給小狗吃,才是正好每只小狗分一只,不多也不少。(根據幼兒的回答,老師讓水果與動物匹配,讓幼兒逐步認識并感知數物匹配。)(見圖十四)
師:為什么把柿子分給小狗?
幼:因為柿子正好和小狗一樣多,都是7。
小朋友你們分對了,小狗和小猴也高興得跳起了舞。(見圖十五)
(評析:這一部分讓幼兒在進一步正確的感知數群的基礎上,能將相同數量的物體一一對應起來。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設計成讓水果隨幼兒的回答進行移動的形式與動物一一匹配,使幼兒在選擇后清楚的看到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回答正確,小猴和小動物會隨歡快的音樂跳舞。)
1、小猴感謝小朋友幫他分水果,他還帶來一些練習題,考考小朋友。
第一組:添、去點子。按照題目上給的數字添圓點或去圓點。
第二組:按順序填空格。按照題目中圓點多少的順序在空格里印上相應的圓點。
第三組:連線。按題目中給的數字和動物一一對應起來。
小猴還說如果哪個小朋友全做對了,就邀請小朋友到他家里去做客。
2、幼兒操作,教師及家長巡回指導。
(評析:這一部分繼續(xù)應用電腦動畫,依次展示以上題目的相應內容,讓幼兒參與解題。這一部分可以使幼兒加深對7以內數的認識。)
師:小猴的果園里還有很多的果樹,果樹上有很多的水果,我們一起去幫它摘下來好嗎?幼:好。
師幼一邊聽音樂一邊做摘水果狀跳出教室。(放音樂)
《摘果子》這一活動運用了我們自行設計制作的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這一課件以小猴與小朋友做游戲的形式展開并貫穿始終,讓孩子們在游戲的情境中進行思考和學習,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極佳的教學環(huán)境。
通過這一活動的開展,我發(fā)現多媒體系統(tǒng)的運用是幼兒園數學教學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解決難點的有效途徑且每一部分結構緊湊,使幼兒在動眼、動手、動腦與動口的過程中掌握知識,鞏固記憶,發(fā)揮了幼兒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摘果子大班教案篇十六
活動目標:
1.在歌曲演唱的基礎上萌發(fā)律動表演的興趣。
2.感受維吾爾族舞蹈的'特點,學習進退步;側點步;擊腕;托帽等基本動作。
3.學會隨歌曲的旋律、節(jié)奏、情緒進行表演。
音樂、秋天豐收圖片。
1.出示蘋果園讓幼兒看圖說場景。
(1)這是哪里?你們看到什么?
(2)我們一起到蘋果園摘蘋果吧。(在音樂伴奏下摘蘋果)。
(3)今天有位客人也來到我們中間了,你們看看她是誰?(跳新疆舞的小姑娘ppt)。
(4)她是哪個民族的小姑娘?(新疆)。
2.初步感受維吾爾族舞蹈的特點。
(1)新疆是一個能個善舞的民族,我們一起來看看新疆舞,看看你最喜歡的動作是什么。
(2)師:請大家說說,你最喜歡這個舞蹈中的哪個動作?
(3)學習“擊腕”的動作:我們一起歡迎維吾爾族小朋友來到我們這里,這個動作叫擊腕。
(4)學習“進退步”的動作:我向前,你向前,我退回,你退回。
(5)學習托帽和側點步:托好小帽摘蘋果,腳尖側點,點兩下,掂起小腳摘蘋果。
(6)教師示范舞蹈。
(4)幼兒聽音樂舞蹈。
3.雙圈舞。
師:我們一起找個好朋友,面對面圍成圓圈,一起來慶祝豐收吧。要求幼兒在托帽和側點步的時候面對面內外圈交換位置。
1.語言區(qū)域投放有關新疆景點、食物、生活習俗的圖片,讓幼兒了解更多關于新疆的各種文化。
2.表演區(qū)投放新疆音樂和服裝讓幼兒表演。
摘果子大班教案篇十七
1、練習原地縱跳觸物,增強幼兒的縱跳能力。
2、培養(yǎng)幼兒的榮譽感和競賽意識。
1、布置好場地。
2、小籃子兩只。
1、開始部分。
模仿操“小小解放軍”。操節(jié)自編,編排上肢運動-下蹲運動-體轉運動-腹背運動-跳躍運動-整理運動。
2、基本部分。
(1)師講解,示范原地縱跳觸物的動作。
(2)幼兒自由練習,教師個別指導幼兒躍起后手臂向上伸的'動作。
(3)交代游戲名稱后,講解示范兩隊解放軍比賽摘果子游戲的玩法。
(4)幼兒分兩組游戲,提醒幼兒注意規(guī)則。
3、結束部分。
玩民間游戲“木頭人”。
摘果子大班教案篇十八
1、讓農村幼兒在積極的參與中感受合作與交往的快樂。
2、讓家長在參觀和參與幼兒的活動中,進一步感悟幼兒教育的觀念,從中使自己對如何教育孩子有所啟發(fā)。
3、通過向家長展示幼兒的活動,進一步塑造幼兒園的良好形象。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知識。
自制水果若干掛在樹枝上,略高于幼兒、家長一手臂?;@子20只
(一)向家長介紹活動的內容及活動流程。
(二)家長、幼兒及教師進行活動。
1、活動身體:重點下肢運。
2、摘果子:
(1)看一看樹上有什么果子?
(2)按家長的要求摘不同數量、不同的果子。
(3)母(父子)子一起摘果子。在規(guī)定時間內比賽哪個家庭摘得最多。
(4)數果子:數一數誰摘得多,一共摘了多少只。
活動后,家長、幼兒、老師感覺既有趣,又輕松,活動中聽得最多的話就是“真好玩”“以后還要再搞這樣的活動”。不得而知,親子活動是真正適合農村幼兒的活動,它讓幼兒、家長、老師在全民參與中體驗平等、合作、交往的快樂,在互動活動中領悟親情、友情的快樂,在廢物創(chuàng)作中感受展示才智的快樂,在實實在在的活動中享受活動的難忘與快樂!
摘果子大班教案篇十九
1、 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體驗合作的樂趣。
2、 兩人三足一致行走,發(fā)展幼兒的協(xié)調能力和平衡能力。
3、 鍛煉平衡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4、 體驗人多力量大,同伴間應該相互合作的情感。
1、 重點:能做到兩人三足一致行走。
2、 難點:能與同伴動作協(xié)調,又快又穩(wěn)地一致行走。
1、 繩子若干條
2、 障礙物、鈴鼓
教師扮演孫悟空,幼兒扮演小猴子,一起鍛煉身體。幼兒聽口令做動作(學猴子摘桃子,小猴走路)充分活動身體,在此基礎上將幼兒分成4路縱隊,隨教師發(fā)出的口令“一二,一二”集體走,各隊的口令和步伐整齊一致。
(1) 扮演“孫悟空”與小猴子一起鍛煉身體。
(2) 聽口令做動作。
(3) 隊形操練。
反思:此環(huán)節(jié),孩子們的興趣很高,把猴子扮演地很形象,但是聽著教師的口令行走,這里有點亂。剛開始對于孩子來說有點難。
(1) 幼兒討論兩人三足走的好辦法。
(2) 請能協(xié)調一致走的幼兒示范或者說一說。
(3) 教師按幼兒說出的方法試一試。
(4) 教師總結出兩人三足走的動作要領。
動作要領:腳貼地,同時邁出同一支腳,富有節(jié)奏地喊號子(左右,左右、一二,一二)
(5) 幼兒兩兩組合,合作練習。
反思: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當中,孩子們積極參與性強,但是在孩子自由結伴練習的時候,有些孩子就不聽老師的口令隨便走,于是而且走出了我規(guī)定的練習場地,整個環(huán)節(jié)就顯得很散,對于能力弱的孩子,我就個別指導。
師:我們去摘果子的路上要經過一片樹林(障礙物)先看看媽媽是怎么經過的,等會一起比比看,哪一組的猴子動作比較快。
(1) 幼兒兩人三足協(xié)調一致行走。
(2) 表揚動作快,合作好的小朋友,鼓勵其它小朋友。
反思:在第二環(huán)節(jié)當中,我給予孩子自由練習的足夠時間,所以大部分的孩子已經掌握了兩人三足走,讓孩子進行分組比賽,我們班的孩子好勝心很很強,所以每組的成員都為自己加油,整個環(huán)節(jié)顯得很活躍,孩子們玩得很開心!
師:今天我們玩得真開心,大家也累了,一起來放松一下吧!
此活動的主要目標是兩人三足走,發(fā)展幼兒的協(xié)調能力和平衡能力。重點是能做到兩人三足一致行走,在整個活動中,雖然有些孩子在結伴練習時候,由于身體的不平衡導致摔倒,或者是難以行走,但是他們參加的積極性很高,不認輸,一直都是按著老師的口令一致行走,到最后學會了兩人三足一致行走的方法。
在第二環(huán)節(jié)中,有些孩子不聽老師的口令或要求行走,離開了老師的視線,我們很多時候是大聲地喊孩子趕緊回來,這樣孩子也不一定聽,老師也很費勁,所以在孩子自由練習之前,老師要講清楚要求和游戲規(guī)則,這樣整個環(huán)節(jié)不會很拖時間,不會很亂。下次遇到類似的活動,可以這么做。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6984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