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可以使我們更加客觀地看待自己的成績和不足,掌握改進的方向。在總結時,我們應該積極提出問題和建議,推動自己的進步和成長。下面是一些精美的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習,希望能夠激發(fā)大家的寫作靈感。
認識物體說課稿篇一
認識物體的形狀和大小,是建立空間觀念的基本內容?!罢J識物體”所認識的是四種最常見的簡單物體的形狀: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其教學目的的是通過學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等活動,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各種直觀幾何體的不同形狀,并知道相應的名稱,能簡單表達這些幾何體的特征。
我制定了以下四個教學目標: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發(fā)展學生的想象能力;
3、通過學生活動,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和想象、創(chuàng)新的意識。
4、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懂得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
教學重難點: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實物與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都處于一個引導者、組織者與合作者的位置,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努力創(chuàng)設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主、合作交流,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與空間進行學習,使學生切實感受物體的形狀,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同時也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主動地探索新知和合作學習的習慣。
課堂教學的設計努力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活動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原則,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全過程。利用“分一分”、“找朋友”、“摸一摸”、“做一做”等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表現(xiàn),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通過動手分一分,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并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意識。
2、通過看一看,摸一摸,小組內說一說,是為了讓學生由實物抽象出形狀圖形,培養(yǎng)學生抽象能力,在由形狀說出生活中是這種形狀的實物的練習活動,建立起四種幾何體在頭腦中的表象。
3、通過游戲活動,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做一做,讓學生在玩中鞏固知識。
認識物體說課稿篇二
教學目標:
1、知道幾個相同的長方體(正方體)可以拼成長方體(正方體)。
2.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教學重點:
知道幾個相同的長方體(正方體)可以拼成長方體(正方體)。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空間關系。
教具準備:
投影實物。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復習舊知:
1、大家喜不喜歡猜謎語呢?邱老師今天給大家?guī)砹藥讉€謎語,大家想不想猜呢?
同學們,在上節(jié)課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幾位圖形朋友,還記得它們是誰嗎?(教師出示幾個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指名說一說。
2、今天老師又把它們請來了。同學們說出老師手里拿的圖形叫什么?(學生說出老師手里的圖形的名字)。
3、把這些圖形拼、搭在一起會是什么樣子?今天我們繼續(xù)來認識它們,了解它們。
板書課題:搭一搭。
二、用相同的正方體拼新的立體圖形:
1、用兩個同樣的正方體拼圖形。
(1)師:先請組長從圖形盒里面拿出兩個正方體,小朋友們想一想用兩個同樣的正方體可以拼出一個什么圖形呢?注意我們要遵守樂園的規(guī)定喔!要愛護圖形,做到輕拿輕放,擺完后坐端正。
(2)師:邱老師要看哪一組的小朋友最快擺好,最先坐好呢?
(3)找一名同學上來展示。
小結:不管是橫著拼還是豎著拼,用其所長個同樣的正方體我們拼成的都是一個長方體。
2、用3個同樣的正方體拼圖形。
(1)師:再請組長從圖形盒里面拿出三個正方體,小朋友們動手拼拼看用同樣的三個正方體可以拼出一個什么圖形呢?注意我們要遵守樂園的規(guī)定喔!要愛護圖形,做到輕拿輕放,擺完后坐端正。
師:還可以怎么樣拼呢?誰還有不一樣的拼法嗎?
師:剛才我們知道,兩個或者三個完全一樣的正方體拼在一起有事一個新的圖形。下面,你就可以任選幾個完全一樣的.小正方體,拼一拼,試一試,看看怎么樣能拼出一個更大的正方體。
(3)學生活動:拼完了同桌相互檢查,看看拼的是不是正方體。
(4)學生到前面展示作品。師:這樣拼可以嗎?你拿的也是這樣的圖形拼嗎?
(5)小結:看來,幾個完全一樣的正方體可以拼成一個新的正方體呢?
三、圖形知識大挑戰(zhàn)。
1、填一填: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導名說一說。
2、辨一辨:用3個正方體可以搭成下面哪些形狀。
3、數(shù)一數(shù):獨立完成,交流反饋。
4、試一試:剛才我們選擇的都是正方體來拼圖形,下面請組長從盒子中找出兩個一樣的長方體我們拼拼看又是什么樣子的呢?(學生活動后指名介紹。)。
師:這樣可以拼嗎?你也來試一試。
小結:兩個完全一樣的長方體也能拼成一個長方體橫著或者豎著拼都可以。
師:拼正方體也好,拼長方體也好,為什么你們都不選圓柱?(指名幾個學生發(fā)表見解。)。
四、玩積木,看誰搭得又穩(wěn)又高。
師:小朋友我們終于來圖形樂園超過好玩的積木天地了,圖形朋友邀請我們搭積木了,我們桌子上的盒子里面有各種各樣的積木,先請大家都不要動身體坐直,看清楚游戲規(guī)則再開始好嗎?今天我們進行搭積木游戲,名字叫《看誰搭得又穩(wěn)又高》。
身體坐直告訴老師你準備好了沒有?
(1)明確任務:出示游戲規(guī)則:所有的積木都要用上。
師:大家都知道游戲規(guī)則了嗎?同桌互相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學生說一說,教師及時評價。)。
(2)討論方法。
師:在搭之前,小組里的同學先商量一下,怎么樣搭可以又高又穩(wěn)?教師參與學生討論,適時指導。
引導發(fā)現(xiàn):長方體豎起來可以搭得高,球放在最上面可以放得穩(wěn)。
(3)比較評價。
預設:學生可能會說不在一個組里不好比。
師:那你們能不能想到一個比較大方法呢?
預設學生:
1、在同一個桌子上重新搭一次。
2、用繩子來量一量。
……。
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師追問:都是用這些積木,為什么他的搭的就高一些呢?讓學生再次通過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搭得又高又穩(wěn)的最佳方法。
(4)、播放圖形電影世界。
五、全課總結。
今天大家玩得開心嗎?你們這次去圖形樂園學到了些什么呢?
認識物體說課稿篇三
教學內容:
《“新世紀”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八單元。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師:老師這里有一個魔術袋,你們想知道這里面裝的究竟是什么嗎?
生:想。
師:現(xiàn)在就請幾位同學為大家揭開謎底。(請4名同學上講臺)。
師:請你們在袋里隨便摸出一個物體,并說出它是什么形狀的?如果說對的話,同學們就為他鼓掌。
(4位同學分別摸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這四種形狀的物體,同時教師在黑板上貼出它們的立體圖。)。
師:今天,我們上一節(jié)“認識物體”的活動課。(板書:認識物體)。
評:由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自然引入,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既復習了舊知,又為進一步認識物體作了較好的鋪墊)。
二、動手摸物,加深認識。
生(齊答):能。
師:誰愿意和老師做這個游戲?
(一名同學上來后,閉上眼睛,老師說形狀,學生摸物體。其他學生搶著舉手,都想做這個游戲)。
師:下面請同桌兩個同學共同做這個游戲,好不好?
生(齊答):好。
(同桌兩個學生用自己準備的學具,共同做“摸物”的游戲)。
師:誰來說一說你的同桌表現(xiàn)得怎么樣?
生1:我覺得他摸得很好,一下子就摸對了。
生2:我的同桌表現(xiàn)得也不錯,每次都摸得很準。
生3:雖然他摸得慢了一些,但最終還是摸出來了。
評: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這些幾何圖形的基礎上,通過“摸物游戲”,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讓他們在做游戲的過程中學習數(shù)學,學生積極性很高,同時也發(fā)展了他們的空間觀念。
三、聯(lián)系時間,深化新知。
師:同學們的小手真厲害,摸得這么準?,F(xiàn)在,老師還想看看同學們的眼睛是不是也很敏銳?(出示94頁圖)。
師:你能說出圖中哪些物體的形狀?
生1:筆筒是圓柱。
生2:地球儀、足球是球。
生3:冰箱、書是長方體,魔方是正方體。
生4:電視是長方體。
生5(反駁):電視不是長方體,它后面是鼓的,不是平平的。
師:看來同學們真善于觀察,還有嗎?
生1:鉛筆是圓柱。
(圖上的筆是削出尖的)。
生2(反駁):圖上的鉛筆不是圓柱,它的上面尖尖的,不平。
師:怎樣才能把它變成圓柱呢?
生:把上面削平。(并做了一個“砍”的姿勢)。
師:除了圖中的,在我們生活周圍,你還知道哪些物體的形狀?
生1:我的橡皮是圓柱。
生2:我的玻璃球是球。
生3:我家的藥盒是正方體,飲料筒是圓柱體。
生4:葡萄是球。
生5(反駁):圓葡萄是球,長葡萄不是球。
……。
評:《標準》中強調數(shù)學學習要貼近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通過讓學生找一找圖中有哪些物體的形狀已經認識,說一說生活中你都知道哪些物體的形狀,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四、拼搭玩具,發(fā)展思維。
師:大家這么聰明,機器狗也來向你們學習了。(出示機器狗)看到它,你想說什么?
生1:你好,機器狗!
生2:你是由什么做成的?
生3:這個機器狗是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做成的。
師:那么,這幾種不同形狀的物體各有幾個?請同學們數(shù)一數(shù)。
生4:長方體有5個,正方體有2個,圓柱有2個,球有2個。
師:你真細心。誰能根據(jù)數(shù)出的結果,提出幾個數(shù)學問題,并說出算式?
生1:長方體比正方體多幾個?5-2=3。
生2:圓柱比長方體少幾個?5-2=3。
生3:正方體和球一共有幾個?2+2=4。
生4:再添上幾個正方體,就和長方體的個數(shù)同樣多?5-2=3。
生5: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一共有多少個?5+2+2+2=11。
評: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觀察能力,使他們的潛能得到發(fā)揮,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師:看來把這這種形狀的物體拼起來,還可以做成有趣的玩具,你們想不想親自試一試?
生(齊說):想。
師:下面請四人一組共同合作,用學具拼搭一件你們最喜歡的玩具。哪個小組合作得好,搭的玩具與眾不同,老師就把這個機器狗送給他們小組。
(學生先商量做什么,然后開始做。教師對合作意識弱、動手能力差的學生進行輔導)。
……。
師:哪個小組愿意把你們的作品展示給大家,并說一說各用了幾個不同形狀的物體?
生1:我們小組搭的是汽車,有2個長方體、2個圓柱。
生2:我們搭的是坦克,有2個長方體、1個正方體、3個圓柱。
生3:我們組搭的是一個手槍,有2個長方體、一個圓柱。
……。
評:這樣組織教學,體現(xiàn)了同學間的合作與交流、探索與創(chuàng)新,還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師:誰來評一評哪個組搭得好,為什么?
生1:我認為,第5小組的最好,因為他們模仿老師搭的機器狗很像。
生2(反駁):他們小組搭得確實不錯,但是,他們是跟老師學的,不是通過小組合作想出來的。
師:我同意這位同學的意見。如果第5小組能夠根據(jù)你們的想象,搭出一件與老師不同的`玩具,是不是更好一些?老師相信你們能夠做到。
師:你們認為,哪個小組合作得最好,搭的玩具與眾不同?
生:我覺得第2小組搭的坦克與眾不同,而且,他們小組的同學合作得特別好。
師:大家同意嗎?
生(異口同聲):同意。
師:那我就把老師親手制作的這個機器狗送給第2小組,請同學們?yōu)樗麄儫崃夜恼疲?/p>
評:師生間情感的交流自然、融洽,在相互評價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思考習慣和創(chuàng)造力。
五、動手捏物,親自實踐。
(學生紛紛說出自己喜歡的各種形狀的物體)。
師:下面,就請大家用橡皮泥捏一個你最喜歡的一種形狀。
(放音樂,節(jié)奏稍快,學生動手捏。音樂停,學生紛紛展示自己的作品)。
師:你們認為哪個同學捏得最好?
(學生眾說紛紜)。
師:我認為這個圓柱捏得最好。
生1(告狀):他是用模子扣成的。
師:他能夠借助工具來做這個物體,是個聰明的孩子。
生2(質疑):老師,我沒捏。因為我的橡皮泥本身就是圓柱形的,可不可以?
師:可以。你很善于發(fā)現(xiàn),不過,如果是你自己做的,那將會更有趣。
評: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親自去實踐、去體驗,教師注意關注學生的情感,對學生間的評價給予恰當?shù)攸c撥,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加深了對這幾種形狀物體的認識。
總評:本節(jié)課較好地體現(xiàn)出了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理念,集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于一體,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稑藴省吩诨纠砟钪刑貏e強調數(shù)學學習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教師安排了許多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中,加深對這幾種形體的認識,發(fā)展了他們的空間觀念。整節(jié)課洋溢著愉快的學習氛圍,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更為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認識物體說課稿篇四
《認識物體和圖形》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開始,主要從形狀這一角度來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和圖形。這一單元包括:立體圖形的初步認識和平面圖形的初步認識。因為現(xiàn)實生活中孩子們接觸的大多是立體圖形,所以教材把認識立體圖形排在平面圖形之前。教材在這部分內容的編排上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兩大理念:注重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注重在活動中學習知識,通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學習過程,掌握知識。
兒童對形狀的知覺是通過視覺、觸覺、運動覺協(xié)同運動的,這有利于增進他們對所處環(huán)境的認識,為將來學習幾何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其實兒童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各種形狀的物體,關于形狀,他們已經有了較多的的感知經驗,只是這些經驗太感性,需要進一步抽象化,形成簡單的幾何概念,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我的學生大多是五六歲,年齡偏小,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還非常弱,加上班上人數(shù)多(56人),分組活動不容易組織。另外,據(jù)我課前調查,學前班雖然也認識過這些圖形,但很多孩子將“長方體”說成“長方形”,將“正方體”說成“正方形”,也有將“圓柱”說成“長方形”的,將“球”說成“圓”的更多,所以教學目標不能定得太高。
根據(jù)教材的編排特點、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將教學目標定為:1、通過操作、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辨認這幾種物體和圖形(這是知識與技能方面的目標);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及觀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這是數(shù)學思考方面的目標);3、通過學生活動,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這是情感與態(tài)度方面的目標)。
教學重點與難點是: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根據(jù)以上分析,我認為學生應采用這樣的學法:一、積極投入到活動中,仔細觀察,更要多動手操作;二、和其他同學一起合作學習,共同探究;三、將知識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學以致用。“教”是服務于“學”的,與這些學法對應,教師該做的是:一、準備大量的實物和模型,為學生的觀察、操作活動提供材料;二、營造好學習氛圍,組織好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主動探究;三、適當指導,幫助學生提高。
孩子們喜歡看動畫片,喜歡藍貓,我先出示漂亮的藍貓圖片,然后說:小朋友,今天聰明的藍貓來和我們一起上數(shù)學課,咱們每個組的'桌上都有一個袋子,這是藍貓給大家的禮物,看一看是些什么?藍貓還提出一個要求: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看哪個組的小朋友放得又快又好。
這里用藍貓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用生活中常見的實物引入課題,使學生有一種親切感,并能感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小組活動,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
(2)揭示概念。
教師拿出大小、顏色不同的實物直觀揭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概念,并板書名稱。然后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模型,讓學生認一認,并與相應的實物歸為一類。
經過上面的活動,學生有了一些感性的經驗,這時教師揭示概念,出示一般模型,幫助學生將感性認識抽象化。
2、摸一摸,感知特征。
(1)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這些實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在小組內交流。
(2)在班上匯報交流。
親自去摸一摸,可以加深學生對幾種立體圖形特征的體驗,和同學的交流有利于豐富對這些立體圖形的認識,在以上過程中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1、由實物圖抽象出模型圖。
教師以一句“藍貓放映的時間到了”將學生注意力吸引到投影屏幕上來。通過幻燈片,從一個個實物圖抽象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一般模型圖。
前面的兩次小組活動,以實物和模型為研究對象,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對幾種立體圖形有了比較多的感性、直觀的認識,這時引導學生觀察實物圖,再過渡到模型圖,逐漸抽象,為的是促使學生形成幾種立體圖形的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2、記憶想像。
(1)分別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讓學生辯認,將這些圖貼在黑板上,讓學生拿出相應的實物。
(2)讓學生閉上眼想一想四種圖形的樣子,并用手比劃。
(3)兩人游戲:猜一猜。
一人閉上眼,摸一摸別人給出的一種實物,判斷它的形狀。
這一組活動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四種立體圖形的表象,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說一說日常生活中見過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
安排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引導學生將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思考的意識和能力。
1、推一推。
2、搭一搭。
3、摸一摸。
用游戲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快樂地學習,對幾種立體圖形的特征有更豐富的體驗,并能培養(yǎng)動手能力、合作能力。
認識物體說課稿篇五
教學目的: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發(fā)展學生的想象能力;。
3、通過學生活動,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和想象、創(chuàng)新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和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6盒各種形狀的實物;圖形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瞧!誰來了?
生:機器人!
師:快打開盒子,看看吧!
生:哇,這么多禮物!
師:喜歡嗎?
生:喜歡!
師:但是,小叮鐺要考考我們,他說:“你能把形狀相同的物體在一起嗎?”
師強調: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請小朋友合作分一分,在分的'過程中,比一比,哪個小組合作得好一些。動手吧!
二、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1、分物體。
(1)、小組活動(老師巡視并參與進去)。
(2)、匯報。
師:這個組小朋友已經分好了,而且從得非常端正。
問:哪個勇敢的小朋友來告訴大家,你們是怎樣分的?
學生匯報:
我們組把肥皂、藥盒、牛奶盒、小積木放在一起的;把魔方、骰子、化妝品盒子放在一起;我們把茶葉盒、易拉罐、小木棒放在一起;我們還把乒乓、皮球、玻璃珠放在一起。
師:這組小朋友分得真好,他們把相同的合在一起!其他小組和他們分得一樣嗎?
認識物體說課稿篇六
《認識物體和圖形》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開始,主要從形狀這一角度來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和圖形。這一單元包括:立體圖形的初步認識和平面圖形的初步認識。因為現(xiàn)實生活中孩子們接觸的大多是立體圖形,所以教材把認識立體圖形排在平面圖形之前。教材在這部分內容的編排上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兩大理念:注重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注重在活動中學習知識,通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學習過程,掌握知識。
二、了解學生。
兒童對形狀的知覺是通過視覺、觸覺、運動覺協(xié)同運動的,這有利于增進他們對所處環(huán)境的認識,為將來學習幾何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其實兒童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各種形狀的物體,關于形狀,他們已經有了較多的的感知經驗,只是這些經驗太感性,需要進一步抽象化,形成簡單的幾何概念,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我的學生大多是五六歲,年齡偏小,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還非常弱,所以我將不固定他們的分組只固定他們的分組目標提出具體要求,而是讓他們自由組合他們想要合作的同學。
三、擬定目標。
根據(jù)教材的編排特點、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將教學目標定為: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及觀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這是數(shù)學思考方面的目標);
3、通過學生活動,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這是情感與態(tài)度方面的目標)教學重點與難點是: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四、學法與教法。
根據(jù)以上分析,我認為學生應采用這樣的學法:
一、積極投入到活動中,仔細觀察,更要多動手操作;
二、和其他同學一起合作學習,共同探究;
三、將知識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學以致用。
“教”是服務于“學”的,與這些學法對應,教師該做的是:
一、準備大量的實物和模型,為學生的觀察、操作活動提供材料;
二、營造好學習氛圍,組織好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主動探究;
三、適當指導,幫助學生提高。
五、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孩子們喜歡看動畫片,喜歡藍貓,我先出示漂亮的藍貓圖片,然后說:小朋友,今天聰明的藍貓來和我們一起上數(shù)學課,咱們每個組的桌上都有一個袋子,這是藍貓給大家的禮物,看一看是些什么?藍貓還提出一個要求: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看哪個組的小朋友放得又快又好。這里用藍貓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用生活中常見的實物引入課題,使學生有一種親切感,并能感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二)、小組活動,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小組活動,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
(2)揭示概念。
教師拿出大小、顏色不同的實物直觀揭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概念,并板書名稱。然后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模型,讓學生認一認,并與相應的實物歸為一類。
經過上面的活動,學生有了一些感性的經驗,這時教師揭示概念,出示一般模型,幫助學生將感性認識抽象化。
2、摸一摸,感知特征。
(1)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這些實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在小組內交流。
(2)在班上匯報交流。
親自去摸一摸,可以加深學生對幾種立體圖形特征的體驗,和同學的交流有利于豐富對這些立體圖形的認識,在以上過程中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1、由實物圖抽象出模型圖。
教師以一句“藍貓放映的時間到了”將學生注意力吸引到投影屏幕上來。通過幻燈片,從一個個實物圖抽象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一般模型圖。
前面的兩次小組活動,以實物和模型為研究對象,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對幾種立體圖形有了比較多的感性、直觀的認識,這時引導學生觀察實物圖,再過渡到模型圖,逐漸抽象,為的是促使學生形成幾種立體圖形的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2、記憶想像。
(1)分別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讓學生辯認,將這些圖貼在黑板上,讓學生拿出相應的實物。
(2)讓學生閉上眼想一想四種圖形的樣子,并用手比劃。
(3)兩人游戲:猜一猜。
一人閉上眼,摸一摸別人給出的一種實物,判斷它的形狀。
這一組活動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四種立體圖形的表象,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說一說日常生活中見過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
安排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引導學生將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思考的意識和能力。
(四)、游戲中體驗特征。
1、推一推。
2、搭一搭。
3、摸一摸。
用游戲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快樂地學習,對幾種立體圖形的特征有更豐富的體驗,并能培養(yǎng)動手能力、合作能力。
六、教學反思。
數(shù)學教學的歸宿是:教為了不教,學為了會學。會學習是學生進一步發(fā)展的終身學習所必備的基本技能,其關鍵是要讓學生理解學習的方法,并在應用方法中感悟學習方法的優(yōu)越性,進而使學生心里產生“我會學”的成就感,激勵學生進一步主動學習。讓學生在40分鐘里得到的不僅是數(shù)學知識,更主要的是數(shù)學學習的方法。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感悟到:
一、結合生活進行教學,選取學生身邊的教學素材。
學生學習數(shù)學有兩種體驗:成功體驗和生活體驗。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見的情景在教學中以不同形式再現(xiàn)時,學生就會有興趣,有沖動感。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活躍。
二、讓學生親身經歷過程,感受數(shù)學的嚴謹性。
關注學習過程,有助于學生學會學習。在教學中,教師充分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尊重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經驗。如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點時,教師采用先猜測再證明的方法,先用眼看邊有什么特點,再用自己已有經驗想辦法證明自己說的沒錯。從而是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學習的嚴謹性。
三、重視小組合作的實效性。
新課程倡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在教學中教師根據(jù)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提出具體合作要求,使合作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同時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了合作的技巧。
認識物體說課稿篇七
說課的內容是江蘇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觀察物體。學生在二年級上冊學習“觀察物體”時,主要是從簡單生活用品(玩具、汽車、茶壺等)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進行觀察,并選擇合適的圖形表示看到的物體形狀。這部分內容則是從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長方體或正方體形狀的生活用品以及由兩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可以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觀察物體的具體方法和技巧,感受物體與平面圖形。
基于以上認識,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目標:使學生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一個位置最多能看到三個面;能辨認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學會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能力目標:初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操作和合作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目標: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熱情,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快樂。
重點、難點: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能結合具體事物辨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
本課難點是:體驗從不同角度看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個面。
二、說教法。
1.情景教學法:課標指出數(shù)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情景的創(chuàng)設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新課開始,通過觀察手機不同的面,讓學生猜猜物體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既復習舊知識,又為新知學習做準備,引出這節(jié)課的課題。接著通過觀察福娃玩具情景,讓學生初步感知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形狀不同。
2.演示法:充分借助形象直觀,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教學圖形,通過電腦動態(tài)演示物體不同面的組成,使學生得到感性認識。接著利用電腦演示生活中的物體的不同面,學會欣賞數(shù)學美,滲透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三、說學法。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節(jié)課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1.實踐操作法?,F(xiàn)代教育心理學認為:兒童思維的發(fā)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通過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fā)展自己的智慧。
2.自主探究法。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始終做到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素材、創(chuàng)設充分學習的空間、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yǎng)主動探究的能力。
3.觀察法。例如,導入課程時,教師通過幻燈片向學生展示手機、福娃不同的面,讓學生去觀察,觀察結束后組織討論,同一個手機為什么同學們觀察到的形狀不同。這一安排不僅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而且教給學生觀察的思維方法。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認識物體說課稿篇八
各位評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認識圖形》。下面,我從說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流程、板書設計、學習評價這幾個方面來談一談。
首先,說教材,《認識圖形》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認識物體和圖形》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這部分教材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開始,主要是從形狀這一角度來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和圖形,共分兩課時來進行教學,《認識圖形》是這一單元的第2課時,是在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基礎上來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這些平面圖形,體現(xiàn)了從立體到平面的設計思路,認識這幾種圖形,不僅是今后學習它們的特征、周長以及面積的重要基礎,而且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根據(jù)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本節(jié)課我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并會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能力目標:在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實踐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建立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根據(jù)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重點定為:會辨認這四種圖形;另外,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容易將體和面混淆,所以我將本課的難點定為:體會“面”在“體”上。
在教學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現(xiàn)上,我選用多媒體課件、各種立體模型及平面圖形學具,彩色筆、白紙等,來作為這節(jié)課的教具和學具。
接下來我來說一說本節(jié)課的教法與學法:本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是剛入學不久的一年級學生,他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動愛說,所以,在教學中,我會給他們充分的動手和表達的時間與空間,并且,新課標還強調:要讓學生從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親身經歷、體驗、探索,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體驗--就成為新課標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在教學中,我安排學生在摸一摸、說一說、做一做、涂一涂這些活動中來親身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我綜合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嘗試教學法、活動教學法等,來促進學生對新知的建構,在合理選擇教法的同時,我還注重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使學生不僅學會,還要會學,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融觀察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為一體,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結合一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年齡特征,我將本課的教學設計為6個環(huán)節(jié):
(課件提問:小朋友們,這里有大家熟悉的朋友嗎?是誰呢?)我想利用這個問題里幫助學生回憶起已學過的知識,這里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學生應該能夠說出他們的名字,可能有部分學生不認識三棱柱,這里我要簡要的介紹一下,為后面認識三角形做準備,接著,我說:今天我們來這里還要認識幾位新朋友,在交朋友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學生可能會說我想知道他的名字,還想知道他長什么樣,住哪里等等,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探索性的學習,根據(jù)這一理念,我設計了四個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將時間控制在18分鐘左右。
我們的新朋友在小畫家們走過的路上,咱們來找一找,給他們分分類,看這里一共有幾種圖形,接著引導學生觀察分類的過程,問:你們想和這些圖形交朋友嗎?這時,學生應該會異口同聲的說想,那我們就來個比賽,看看哪組交的朋友多,同時將學生分為4組,紅組、綠組、黃組、藍組,提出問題:你們知道這些圖形的名字嗎?這里我會讓學生進行嘗試,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邊出示圖片邊板書,像這個面的形狀是長方形的,這個面的形狀是正方形的,這個面的形狀是三角形的,這個面的形狀是圓形的,他們還有一個統(tǒng)一的名字,叫做:平面圖形,今天,我們將一起來認識這些平面圖形(板書課題)。
提出問題1:這些新朋友的家在什么地方?我們到哪兒去找它們呢?這個問題,孩子們會非常想知道答案,這樣有效的激發(fā)他們的探索欲望,在找家的活動中,我啟用啟發(fā)式教學法,首先是老師手拿一個長方體,摸著它的一個面,問:這個面是什么形狀?通過老師的引導,提出問題2:請你從桌面的物體上找出長方形??赡軙腥藦拈L方體上找出長方形,也可能會有人從三棱柱上找出長方形,甚至會有人找到了好幾個長方形,對這樣的同學,我會及時進行評價,比如:你真棒!你觀察的真仔細!同時將小圖形作為獎品獎給他們小組,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經過老師的引導,找出長方形后,提出拓展性問題:你能從桌面的物體上找出其他圖形嗎?這個問題我會采取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再小組內交流的形式進行,根據(jù)學生的思維特點,我采取先輔后放的策略,在這里,我會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希望他們通過動腦、動手、動口來親身體驗,從體上找面,面在體上,從而突出本課的重點,找出這幾種圖形后,提出問題4:請你把你剛才找到的面摸給同學看看,說說摸得時候有什么感覺。學生可能會說摸起來平平的、滑滑的、涼涼的等等,這里,我想通過摸得活動,讓學生體驗這幾個面都是平的,然后引導學生觀察課件演示面從體上滑下,加深學生對“面在體上”的理解,因為大部分學生在生活中已經認識各種平面圖形,但是對體和面的理解不透徹,我想通過課件的動態(tài)演示,能夠更直觀、生動的揭示體與面的關系,幫助學生建立起平面圖形的空間觀念,從而突破本課的難點。
提出問題1:小組討論,看誰能想個好辦法,把你喜歡的新朋友從立體圖上請出來呢?我希望通過這個既有挑戰(zhàn)性,又有探索性,同時又具有動手操作性的問題,來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經過交流,學生可能想到畫的方法、印的方法、折的方法等等,如果學生只說出畫的方法,我就會引導他:還有別的方法嗎?這里我會給機會學生來會說,說操作過程,并且讓學生自評、互評,評價獎勵想出好辦法的小組,接著,學生活動,提出要求:請找出一種合適的方法找到新朋友。學生活動:描一描、印一印、折一折,我想通過學生的做數(shù)學,來讓他們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
提出問題:生活中你在哪里還見過這些圖形呢?這個問題我會讓學生自由發(fā)言,在必要的時候,我還會進行引導:比如我們黑板面的形狀、門的形狀以及小朋友們脖子上紅領巾的形狀等等,接著出示生活中的圖片,讓學生觀察,然后再說一說,我想通過找圖形,讓學生體驗到這些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為了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小朋友在上學路上的情境,我把學生引入現(xiàn)實的情境當中,實現(xiàn)生活經驗數(shù)學化,我想通過這些交通標志牌的認識,來增進學生對數(shù)學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同時我還進行交通安全的教育。
結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征,我設計了課間欣賞,讓學生邊欣賞邊思考:這里都用了什么圖形拼成了什么圖案?看到這些漂亮的圖案,學生應該會很活躍,都想來說一說,比如這里,用三角形和長方形拼成了一棵小樹。這里,我都讓學生來找,讓學生來說,在這優(yōu)美的旋律中,學生既可以得到放松,又可以體驗到幾何美、數(shù)學美,滲透了審美教育。
1、連一連:有幾個小朋友不小心把自己的名字弄丟了,請你用今天學的本領幫他找一找吧!通過此題,加深學生對這4中圖形的認識,區(qū)別形和體。
2、猜一猜:我們今天請來的3個小朋友看到大家的本領這么棒,終于忍不住要來考考我們了,他們出了幾道謎語,你們有信心猜出來嗎?通過這道題,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面在體上。
3、涂一涂:粗心的彤彤畫完了畫,卻發(fā)現(xiàn)忘記帶彩色筆了,小朋友們,你們能幫她完成這幅漂亮的畫嗎?在這里,指導學生發(fā)現(xiàn)圖形并按要求涂色,通過動手,進一步鞏固學生對這四種圖形的辨認。
4、數(shù)一數(shù):老師用我們今天學過的圖形拼成了一輛小車,請小朋友們看看老師都用了哪幾種圖形?各用了幾個?看看誰是火眼金睛,能很快數(shù)出來,此題是通過數(shù)一數(shù)的形式,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幾種常見的平面圖形。這里我會引導學生來數(shù),加深圖形的綜合應用。
在整個練習的過程中,通過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和老師激發(fā)興趣的語言,使課堂更生動有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加深了學生對新知的鞏固。
提出問題:同學們想自己動手拼一個圖案嗎?小組合作,用小組內的圖形拼一拼;比一比,看那組拼出的圖案最漂亮!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這里我讓學生自己來設計活動,并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活動,拼好后,學生可以離開座位,互相參觀、學習,在參觀的基礎上進行自評、互評,并讓學生來說一說,用了什么圖形拼成了什么圖案。我想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拓展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滿足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通過相互參觀,讓學生學會自我欣賞和相互欣賞,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提出問題:這些都是我們今天認識的新朋友,你打算怎么把他們介紹給你的爸爸媽媽呢?這個問題我會讓學生在小組內模擬說一說,然后,老師來做媽媽,學生來介紹。我想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來及時反饋本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引導學生說出這幾個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征。
作業(yè)的布置,是課堂教學的課外延伸,它既是學生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師檢查教學效果、促進教學的重要依據(jù)。布置作業(yè):同學們,老師告訴你們一個秘密:你們家里的很多物品上都藏著這些平面圖形,回家后找找看,看誰找的多,下節(jié)課我們來比一比,看誰是火眼金睛。
在教學結束前,我會對小組評價進行總結,評選出優(yōu)勝組給予鼓勵、表揚。
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將本課的板書設計的很簡潔,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來和大家說一說本課所用到的教學評價,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采用師評、互評、自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我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學習熱情的評價,我想以此來發(fā)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專家、評委!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認識物體說課稿篇九
1.本節(jié)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時是人教版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認識圖形》(一),位于本書的34頁至38頁,《認識圖形》(一)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開始,也為后面《分類與整理》和《認識圖形》(二)的學習奠定基礎。本節(jié)課中認識的圖形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四種簡單的立體圖形,是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幾何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通過讓學生自己觸摸圖形、搭建圖形等形式來感受圖形的特征,以達到讓學生初步養(yǎng)成歸納、自主探索的意識。通過對同種圖形的分組實踐,讓學生學會分類、歸納的數(shù)學思想。
在此次之前,學生未曾正式接觸和認識本節(jié)課所要講的四種立體圖形,因此本節(jié)課主要是使學生初步認識和體驗立體圖形的一些特征,激發(fā)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興趣,讓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為今后進一步學習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相關知識打好基礎。
2.目標分析。
根據(jù)教學大綱要求及本節(jié)的地位和作用,我從以下幾方面來確定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實物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四種立體圖形,通過觸摸實物了解四種立體圖形的特征并學會辨識四種立體圖形。達到熟練辨識生活中的四種立體圖形。
(2)能力目標:通過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四種圖形的認識,要求學生能在生活中辨識四種圖形,能對同種圖形進行分類,能說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各自的特點。
(3)情感目標:初步感受簡單立體圖形的魅力,養(yǎng)成獨立思考、共同探索的意識,學會分類、歸納的數(shù)學思想。
3.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課時注重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來探討學習的過程,期間要求學生學會分類、歸納的數(shù)學思想以及學會簡單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確定了重點和難點:
重點:(1)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四種圖形;(2)探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四種圖形特征;(3)辨識生活中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難點:在探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四種圖形的特征中對學生的引導,對長方體、正方體的辨識,對圓柱和球的辨識。
三、教法分析。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知識是不能為教師所傳授的,而只能為學習者所構建.”也就是說,教學過程不只是知識的授——受過程,也不是機械的告訴與被告訴的過程,而是一個學習者主動學習的過程。因此,根據(jù)本課時教授的對象是小學一年級上冊的學生,他們活潑好動,對于抽象的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四種圖形不會有具體的想法,我就會準備豐富的教學教具來具體化我的講課內容。主要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動手觸摸體會、共同探討摸索的過程來學習本節(jié)內容。
四、學法分析。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習的幫助者,引導者.根據(jù)本節(jié)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主要是起引導作用,更多的是讓學生通過實踐,在教師的帶領下發(fā)現(xiàn)特點,因為學生年齡較小,在知識發(fā)現(xiàn)和探討上會有困難,所以會將知識簡單化,形象化,讓他們在我的帶領下學習。課堂的生動也是吸引學生主動學習的一個重要要求,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件有趣的事。
五、教學過程。
1.談話引入。
為了調動小朋友的積極性,我采用分組比賽的形式開始本堂課。將他們分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回答對一次問題就得一個獎章,累積最多的'小組將會獲得獎勵。一年級的學生心智還不成熟,需要用這種制度來調動他們的主動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2.回顧復習,創(chuàng)設情境:
為了使教學的過程順利有序地進行,也為了讓學生更輕松學習,我會先與學生通過做小游戲“指一指、說一說”的方式來回顧學生關于“位置”的知識內容。然后通過這個知識的復習,奠定他們在探索長方體、正方體特征的知識上的基礎。
3.新課講解:
(1)通過學生感興趣的動畫片人物喜洋洋,拿出本堂課所要用的教具。
(2)先讓學生感受教具,然后引導學生對教具進行分類,目的是了解他們自己對四種立體圖形的認識,方便對接下來的教學。
(3)通過觀察分好類的每一組,通過提“同學們看到這每一類的東西大致樣子都一樣,如果將他們的花外衣(包裝圖案)脫掉,大家還知道他們的名字嗎?”這樣的問題,引起學生的好奇心理,給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四種圖形的名字,這樣就使學習過程更加順利。
(4)貼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四種圖形的標準教具圖案,引導學生朗讀,指認,加深對圖形名字的印象。
(5)讓學生選擇自己手中最喜歡的圖形,說出它們的名字,再次鞏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四種圖形的名稱。
(6)通過學生分組觸摸手中的教具來感知圖形的樣子,特點,再引導學生一起探討,引導他們用自己的話來表述出來,已達到讓學生學會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四種圖形的目的,特別將長方體與正方體,圓柱與圓進行比較,達到讓學生能輕易區(qū)分這四種圖形的目的。
(7)再次與學生一起做游戲,通過學生描述摸到的袋子里的實物的樣子,讓下面的學生說出實物的名稱,加深他們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四種圖形特征的認識。4、鞏固練習:
通過“數(shù)一數(shù)”、“連一連”、“搭一搭”三個活動的練習,對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有很大幫助。在練習過程中,反復引導學生回顧知識點,達到讓學生熟練應用的目的。
5.課時小結:
在課堂即將結束的時候,邀請同學與我一起回顧本節(jié)課的內容,通過“向朋友們,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哪四個好朋友?。俊薄斑@四個好朋友我們都怎么去介紹它們呢?”這樣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大聲說出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
6.評一評:
對于課前的分組,要給他們評出回答次數(shù)最多的小組,激勵他們以后也要積極回答問題。
六、板書設計。
板書是直接展示本節(jié)課知識重點的工具,又由于學生年齡較小,所以不能把板書安排地過于擁擠,所以我就將板書分為三個版塊。
認識圖形(一)。
基礎知識:貼圖副版。
長方體:
正方體:
圓柱:
球:
認識物體說課稿篇十
圓的初步認識是學生直觀認識圓和已經較系統(tǒng)地認識平面上直線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他是曲線圖形的開始,所以正確樹立圓的表象。掌握園的特征,是本課的首要任務。
1、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認識圓的特征,初步學會畫圓。
2、在認識圓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享受思維的樂趣。
教學重點:圓的特征。
教學難點:學會畫圓。
1、情景中創(chuàng)造圓。
課的開始,創(chuàng)設情景:“正確答案離小胖右腳3米處”以右腳為點,3米長的范圍上去尋找,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獨立去思考,并在不完整的交流中,引出各個點,逐步形成圓。
2、比較中初步圓。
出示已認識的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等平面直線圖形,讓學生去比較直線圖形與曲線圖形慢慢地引出圓是由一條圍成的平面圖形。
3、緊緊扣住圓的特征。
通過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邊形中的中心點到各個頂點之間的距離相等,讓學生去尋找相等距離的條數(shù),慢慢演變成,圓的中心到圓上各點的距離處處相等,并且有無數(shù)條這一圓的本質特征,引用墨子的一中同長,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一中同長是圓的本質特征,這一教學重點。
4、畫圓中感受圓。
讓學生嘗試畫圓,處處感受畫圓的困惑,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學生感受到畫圓的步驟,定點,定長,繞一圈,正確掌握圓的畫法。
5、解釋生活中的圓。
汽車輪胎為什么設計成圓的?再一次讓學生感受到圓的一中同長本質特征。
6、回歸情景問題,延伸突破圓。
回歸情景問題,并出示籃球與圓,讓學生比較認識到圓是平面圖形,而籃球是立體圖形,他們的共同特征是一中同長,從而完整正確答案在以右腳為圓心,3米長為半徑的球體上,圓的認識又有以重大突破。
認識物體說課稿篇十一
親愛的各位評委、老師:
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角的初步認識》。下面,我從四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教材的理解和設計意圖。(點擊)。
首先說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及作用:《角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它作為小學數(shù)學“空間與圖形”領域的一分子,是在學生已經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為日后深入學習角的知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整個教材體系中起著承前起后的作用。
2、學情分析: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對“角”的感知僅僅停留在生活實際上,較難把握數(shù)學意義上抽象的角,因此教材只是把對角的概念建立在初步的水準上,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時,既要巧妙地避開角的概念,又要揭示出角的本質屬性。
3、教學目標與重難點:根據(jù)新課程的要求及教材的特點,我從知識、能力、情感三個方面制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課件)。
我認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是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教學難點是:使學生通過直觀感知、動手操作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本節(jié)課我采用引導探索法和動手操作法相結合的形式,將觀察、演示、操作、實驗、自學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于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并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學生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充分感知角的特征,并通過現(xiàn)代多媒體手段,把靜態(tài)的課本教材變成生動的教學內容,從而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下面,我重點說說我的教學設計。本節(jié)課,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魔術表演,激趣引入。
一堂成功的數(shù)學課,離不開新穎有趣的課堂導入。因此,我抓住了學生的心理特點,精心設計了這樣的導入: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看魔術嗎?下面就讓我們歡迎著名的魔術大師卡卡先生為大家表演?。c擊課件)接著,我利用電腦演示了從長方形到正方形,再從正方形到三角形的變化過程,然后去掉三角形的一條邊,由此提出了疑問:這還是個三角形嗎?學生紛紛搖頭,都說不是。我順勢引出了課題:它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一起來聽聽它的自我介紹吧?。ò鍟航堑某醪秸J識)。
二、引導發(fā)現(xiàn),活動探究。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四個活動內容:
活動一、聯(lián)系實際,感受角;
校園中也有這樣的新朋友,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ㄕn件)我出示課件,讓學生找出校園里藏著的角,然后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找找生活中的角,并讓學生上臺比劃角的形狀。剛開始,學生會指著某個點或某條邊說這就是角,對于學生錯誤的指角,我并沒有急于糾正,而是充分利用了學生認知過程中的這一知識“盲點”,通過質疑:(邊畫邊問:這是角嗎?)從而巧妙地引導學生正誤,角不是一個點,不是一條線,而是兩條線和一個點圍成的圖形。這樣,角的輪廓逐步形成,為后面進一步認識角做好了鋪墊。
活動二、自主探索,認識角;
我讓學生自由地摸一摸身邊的角,例如三角板中的角,數(shù)學書封面的角,并說說有什么感覺?與同桌的小朋友相互交流。學生在匯報時,說出了角是尖尖的,直直地;這時,我再從實物中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課件)這樣的設計,使學生成功地將生活中的角,轉化成數(shù)學中的角,從而提示出了角的本質屬性:(課件)角有一個尖尖的頂點,兩條直直的邊,這樣,角的表象順利形成。
活動三、小組合作,創(chuàng)造角;
孩子的智慧來自于指尖。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動手創(chuàng)造一個角。有的小組是利用不規(guī)則的紙折出了角,有的小組利用鉛筆、吸管等工具創(chuàng)造出了角;還有的小組則用兩個硬紙條和一個圖釘做出了活動的角,整個活動中學生們興趣濃厚。
接下來,我利用活動的角,和學生一起做游戲:新朋友,大點,大點,再大點;小點,小點,再小點。
游戲的介入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角有大有小,同時也讓“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張開的大小有關”這一難點,變得更直觀,更容易理解。
緊接著,我又問道:那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有沒有關系呢?
帶著這個問題,我讓學生觀看了一個故事:紅角和藍角。(課件)。
動畫故事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在剛才的實驗活動中,學生充分調動眼、耳、手、口、腦等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中,并在活動中抽象出角的表象,在游戲中發(fā)現(xiàn)角有大有小,在故事中體驗角的兩條邊可長可短。這樣設計不僅符合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也讓課堂充滿神奇地魅力,更在不經意間攻破了本課難點。
活動四、實踐操作,畫畫角;
一開始,我并沒有講怎樣畫角,而是讓學生自己嘗試畫角。然后將他們畫的各種角投影在屏幕上,針對他們在畫角中出現(xiàn)的問題,我鼓勵學生想辦法,發(fā)揮集體的智慧,共同探討畫角的方法。在總結學生們的畫法基礎上,歸納出畫角的正確方法(課件)最后我把角的特點和角的畫法編成了一首兒歌:(課件)。
在這里,以學生的自學自誤為主要形式,讓學生體驗角色小畫家創(chuàng)作的快樂,并在提煉中進一步加深對角的感知。
三、闖關游戲,鞏固新知。
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本著“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設計了三個有層次的練習,通過闖關的競賽形式,再次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
第一關,慧眼識角。
第二關,我會數(shù)角。
第三關,巧手擺角。
以上練習的設計,既有針對性,又有趣味性,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特別是巧手擺角的第二題,(點擊課件)思維空間大,擺法靈活多樣,較好地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四、課堂總結,完善新知。
課堂最后,我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獲,并對自己的學習狀況進行自我評價。(課件)。
縱觀本課的整個教學流程,學生在操作中體驗,在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創(chuàng)新。在此過程中,我對每個學生的點滴進步都給予了充分關注,及時評價。我通過一句鼓勵的話,一個微笑,一個贊賞的眼神,來鼓勵學生,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耕耘中收獲。課堂上,學生獲取的不僅僅有數(shù)學知識,更有對數(shù)學的好奇心以及對數(shù)學問題深入研究的科學態(tài)度,是知識背后蘊藏的更有價值,更富生命張力的東西。
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的意義就在于創(chuàng)新。但愿,我的課堂,我的課堂教學能帶給學生以新的啟迪、新的思考!
我的說課就到這,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認識物體說課稿篇十二
“圓的認識”是人教版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它是幾何初步知識,既是一節(jié)起始課,也是學習“圓的周長”,“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的基礎。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圓形物體,在低年級也已經有了初步認識,但是都是直觀的表象認識,這節(jié)課將更深入的去認識圓。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各個部分的名稱。
2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3經歷圓的認識過程,讓學生通過直觀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知識和技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進一步認識圓的特征,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圓心,半徑與圓的位置,圓的大小的關系。
設計具體有現(xiàn)實意義的情景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著痕跡地將學生帶入圓的研究之中。六年級的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與思維能力已經有了較大發(fā)展,本課的學習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交流思考、討論歸納等活動,自主探索,深入地認識圓,了解圓。
1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通過小明家距離學校300米,分析小明家的具體位置這一貼近生活的實例,引導學生得出小明家的位置實際上是在以學校為中心,300米為半徑的一個圓上,讓學生感知圓心,半徑,圓是有無數(shù)個點組成,從而揭示本課的學習任務——圓的認識。
2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通過折一折,量一量,想一想等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和發(fā)現(xiàn),折痕都交于一點,即圓心。所有折痕都經過圓心,引出半徑直徑的感念,并且得出半徑和直徑都有無數(shù)條。
再通過量的方法和分析推理的方法討論半徑和直徑的關系,從而得出同圓或等圓中,直徑是半徑的2倍。
3歸納小結,提升認識。
(1)設計在一個圓內找半徑直徑的練習,加強學生對半徑直徑概念的理解:直徑和半徑都是經過圓心的線段,半徑的兩個端點一個是圓心,一點在圓上,直徑是經過圓心,兩個端點在圓上。
(2)歸納小結本節(jié)課中學生對圓的認識,并提出墨子的“一中同長”的說法,讓學生思考。通過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圖形的對比,讓學生更好的理解“一中同長”就是對圓的特征的最好詮釋。
認識物體說課稿篇十三
學生通過前幾年的學習與生活中積累的經驗,對圓形物體已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圓的初步認識》是建立在學生的這些經驗上來進一步認識圓的有關特征,讓學生深切體會圓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并為后續(xù)學習圓的有關知識打下基礎。
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圓,知道圓各部分的名稱。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踐操作活動,感受并發(fā)現(xiàn)圓的有關特征,知道點與圓的位置關系、圓心、半徑和直徑。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驗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并感受圓的美。
重點:初步認識圓上所有的點到固定點o都有相同的長度r,認識圓心、半徑。
難點:初步認識圓的有關概念。
本節(jié)課我用情境教學法,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用活動探究法讓學生主動探索、動手操作,認識點與圓的位置關系,從而理解半徑;用討論合作法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相互交流,學習半徑、直徑。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動手畫一畫、量一量,動眼看一看等方式自主探索,以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去學習點與圓的位置關系、半徑等知識。通過自學的方式去學習圓的對稱軸及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本節(jié)課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點亮雙眼,看自行車車輪。
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為后面的教學埋下伏筆。
(二)靜做細觀,共探圓的奧秘。
1、認識圓的邊:觀察圓形,看看它的邊是由什么樣的線圍成的?由此得出圓是由一條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
2、認識圓心:移動車輪、轉動車輪,讓學生觀察車軸在車輪中的位置有沒有改變,通過實物遷移,用一個點表示車軸,從而去認識固定的點即定點在圓中叫圓心,圓心用字母o表示。
3、認識點與圓的位置關系:通過動手操作、同桌討論,在圖中找出與圓心距離為3厘米、2厘米、4厘米的點,能找多少個,并觀察分別在圓的哪個位置,從而認識點在圓上、圓內、圓外三種位置關系。
4、認識半徑:通過點在圓上這個知識認識到圓上所有點與圓心所連的線段有無數(shù)條,長度都相等,接著介紹這樣的線段就是半徑,用字母r表示,接著小組去討論怎么理解半徑,并通過一道練習加深對半徑的理解。
5、認識直徑:出示一個圓及圓中的6條線段,讓學生觀察6條線段中哪條最特別,通過小組討論找到特別之處經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再介紹這樣線段叫做直徑,用字母d表示,再讓學生說說如何理解直徑并在圓中試著畫一畫直徑,看看還能畫出多少條,并量一量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從而得出圓中有無數(shù)條直徑,長度都相等。
6、認識對稱軸及半徑與直徑的關系:通過預習回答問題來知道圓的對稱軸及同圓中直徑是半徑的兩倍,讓學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說明直徑是半徑的兩倍,并給學生一張圓紙片,動手操作來解決如何確定它的圓心的問題。
(三)齊心協(xié)力,一起練習。
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判斷和選擇兩種題型進一步加深對圓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和判斷的能力。
(四)巧思妙想,暢游數(shù)學天地。
首先,解決開始提出的問題為什么車輪要設計成圓形?接著讓學生們猜。
謎語,輕松一下:有一個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釘了一個木樁,用一根繩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打一個水果)猜出后,我們再猜一猜羊吃草的范圍最大能吃出什么圖形?在猜謎中感受到圓在生活的存在。那么生活中還有什么也是圓的,然后帶著同學們一起去欣賞生活中的圓,最后出示古希臘數(shù)學家畢達哥拉斯的一句話一切平面圖形中,圓形是最美的,學生感受圓的魅力。
認識物體說課稿篇十四
本節(jié)課我著力構建主體性課堂,加強教學的互動,在教學中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根據(jù)學情,讓學生自學探討,尋求合適的課堂結構。
學生在一年級的時候已經直觀地認識了圓,課堂中通過教師的游戲導入以及讓學生找實例,使學生在收集信息的過程中刺激對圓的表象認識,這樣學生不僅主動地、積極地投入學習活動,而且這樣的導入能使學生較快地進入學習內容。
2、盡量讓學生多交流,讓自己少開口。
在教學中要加強教學的互動,嚴格控制教師講的時間,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比如說,對教學圓的半徑和直徑之間關系時,我只給學生提出研究提示,讓學生在同組里多交流、多思考,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把空洞、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變成學生自己的發(fā)現(xiàn),以學生的講說來代替教師的講解,我想這樣得來的知識學生很容易被記住,完全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而不是純粹的死記硬背。
3、多給學生操作、練習的機會。
教學中我安排了學生三次用圓規(guī)畫圓,第一認讓學生嘗試畫圓,第二次重點指導學生用圓規(guī)畫圓的方法,形成畫圓的技能,第三次讓學生畫一個指定大小的圓,在作業(yè)紙上完成,配合教學過程引導學生認識圓心、半徑、直徑、并讓學生在自己的圖中畫出半徑,直徑和圓心,進一步感圓的操作,如此安排,合乎情理,順其自然。
4、當堂練習,及時反饋。
在教學完本課內容后,我設計了一張作業(yè)紙,給學生足夠的練習時間,力爭做到當堂完成,當堂檢測,當堂反饋。練習題富有層次性,設計了一星題和二星題,這們不但可以使學生鞏固基本知識的基本技能,而且開闊了學生的眼界,豐富知識,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認識物體說課稿篇十五
一、從實物入手,初步。
1、介紹物體。
(1)個別介紹物體。
在玩之前,誰愿意選一個你最喜歡的物體來介紹一下:你帶來的是什么?它的形狀是怎么樣的?”
(學生介紹)。
生1:我?guī)淼氖且粋€球盒子,它長長的,有一個面是圓圓的,還有兩個面是圓形的,平平的。
生2:我介紹的是一個藥盒,它的形狀是長方體,有6個平平的面,還有8個尖尖的角。
生3:我手里的這個是魔方,它是方方正正的,也有6個平平的面,8個尖尖的角。
生4:我?guī)淼氖且粋€球,它是圓圓的,能滾來滾去?!?/p>
(2)同桌介紹物體。
“這么多的小朋友都想來介紹自己帶來的物體,那你就看一看、摸一摸,然后介紹給同桌小朋友聽聽?!?/p>
(學生活動,同桌介紹。)。
2、分類。
(出示各種形狀的物體)。
3、出示名稱。
“每類形狀的物體,他們都有個共同的名字,你們知道嗎?”
(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4、抽象成幾何圖形。
“剛才小朋友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這四類形狀的物體,都有著各自的特點?!?/p>
“現(xiàn)在我們脫去它們的花外衣,你還能認出它們嗎?誰來給它們找找自己的家?”
(4名學生分別把圖形貼到黑板上)。
“閉上眼睛,想一想這四種形狀?!?/p>
二、舉例欣賞。
“請你找一找、看一看、想一想,在我們的周圍,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呢?先說給同桌小朋友聽聽,看誰找得多、說得多?(反饋)”
生1:空調接近長方體的。
生2:日光燈的燈管是圓柱;吊扇的桿子也是圓柱。
生3:籃球、乒乓球都是球。
生4:魔方、骰子形狀是正方體的?!?。
歸納:“生活中這些形狀的物體隨處可見,用處可大了。”
(課件欣賞)。
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通過生活舉例,進一步,用數(shù)學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問題。
三、實踐操作,深入感知。
1、滾一滾。
“小朋友,我們已經認識了這四位好朋友,讓我們和這四位好朋友一起玩游戲,好嗎?”
“請你拿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在桌上滾一滾,比較一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把你的發(fā)現(xiàn)說給同桌小朋友先聽聽?!?/p>
“誰愿意大聲地說給大家聽?”(反饋)。
生1:我發(fā)現(xiàn)圓柱、球能滾,長方體、正方體不能滾。
“這是為什么?”
生2:因為長方體、正方體的面是平的,而且有尖尖角,所以不能滾,只能推著移動,圓柱、球的面是彎彎的(曲的),所以能滾。
生3:我發(fā)現(xiàn)圓柱和球滾得不一樣,圓柱不能轉彎,只能朝一個方向滾;球能四面八方滾。
“這又是什么原因呢?”
2、搭一搭。
“我們來比一比,看誰搭得高?”(活動反饋)生:我搭了3層,我搭了5層……(相互欣賞)。
“剛才在搭的時候,小朋友為什么不把球搭在中間,而選擇長方體、正方體呢?”
生1:因為長方體、正方體的面是平的,能搭,而球的面是圓的(曲的),所以搭不住。
生2:球如果切一下,也會有平的面,就能搭了,可以搭在頂上,如圓圓的屋頂。
生3:圓柱有兩個平的面,也能搭在中間。
四、游戲。
按要求摸物:“你能把我找出來嗎?”(四人小組)。
五、總結。
“這堂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后???記。
本課時內容是,學生從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接觸各種形狀的物體,因此他們對物體的認識有一定的經驗。課初讓學生介紹自己帶來的物體形狀,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另一方面讓他們從身邊熟悉的物體中,初步感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特點,同時在介紹物體的過程中感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并且學會觀察物體,的方法。
課中多處安排了實踐活動,如滾一滾、搭一搭、摸一摸等游戲的形式,學生興趣濃厚,在游戲中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真正做到了玩中學。
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在舉例、欣賞中逐步養(yǎng)成用數(shù)學的眼光看待生活問題,并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如根據(jù)圓柱的特點想到壓路機、車輪,由長方體、正方體平平的面想到造房子砌的磚等等。
在這堂課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都積極參與,爭做學習的主人,在多種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與交流的意識。
在課堂中如何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大的活動與思考的空間,如何在40分鐘的課堂上體現(xiàn)出更為有效、有價值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值得繼續(xù)探究的問題。
認識物體說課稿篇十六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三章中的《圓錐的認識》,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課。
1、教材地位及作用及學情分析。
圓錐是在學生學習了圓柱之后進行的教學內容,兩者在很多方面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有了圓柱的知識后再認識圓錐問題不大。學生好奇心很強,教學中可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注重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合作交流中進行學習,提高了課堂吸引力和學生的學習興趣。
2、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根據(jù)《數(shù)學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我確定本節(jié)課學習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經歷圓錐的認識過程,體驗探究發(fā)現(xiàn)的學習方法。
情感與態(tài)度:在活動中進一步認識立體圖形,增強空間觀念,培養(yǎng)自主探索的意識;感受立體圖形在生活中的運用,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3、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教學重點:掌握圓錐的特征,認識圓錐的高,明確圓錐側面展開圖。
教學難點:圓錐高的測量,體會旋轉直角三角形的邊所成立體圖形。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圓錐模型,刻度尺,平板,剪刀,直角三角形,木棒,膠帶。
在教學中我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特點,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并結合初一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使學生通過看、摸、想、剪、量、轉等實際操作掌握圓錐特征。
本節(jié)課我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程序:情境導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課堂小結、當堂檢測。下面說一說這樣設計的意圖。
情境導入:由圓柱變換成圓錐,并舉例生活中圓錐形的物體來感知圓錐的形態(tài),使學生激起認識圓錐的欲望。
自主學習:通過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感知圓錐的組成要素及特征。
合作探究:通過學生剪一剪、量一量、轉一轉的實際操作掌握圓錐側面展開圖特點,深刻體會到圓錐的高定義和明確以直角三角形的邊為軸旋轉所成立體圖形的半徑和高。
課堂小結:通過填表課堂提問和回顧舊知相結合的方式切身感受圓柱與圓錐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當堂檢測:通過習題檢測學生本節(jié)課知識掌握情況。
板書上體現(xiàn)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內容,使學生清楚的掌握本節(jié)課知識。
以上是我對《圓錐的認識》的說課內容。
認識物體說課稿篇十七
依據(jù)《教師教學用書》中呈現(xiàn)的單元教學目標如下:
認識圓,掌握圓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徑與半徑的相互關系;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教參要求掌握圓的特征,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系,“掌握”包含了兩個層次:一個是敘述,二是能解決相關習題?!袄斫狻卑伺e例、轉換、比較。
《圓的認識》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在學生已經直觀的認識了圓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既是學生學習曲線圖形的開始也是以后學習圓的周長、面積和圓錐的基礎,在整個幾何教學體系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教材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圓的特征并理解各部分名稱,學會畫圓并掌握半徑與直徑的關系。雖然六年級的學生從一年級起便開始認識圓,但還未建立正確的圓的概念,加上本節(jié)教材也并沒有給圓下一個準確的定義,主要是通過觀察演示,動手操作使學生感知并了解圓。
六年級學生有著豐富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但空間觀念比較薄弱,動手操作能力較低,學生學習水平差距較大,小組合作意識不強,在動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會存在一些困難。理解這圓的許多概念,掌握半徑與直徑的關系,畫出指定位置和大小的圓就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知識與技能:
(1)、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理解圓心、半徑、直徑的意義。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同一個圓里(或等圓)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2)、掌握畫圓的方法,能夠根據(jù)條件畫圓。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結合具體的情境,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xiàn)象。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在探索中發(fā)現(xiàn)圓的特征以及畫圓。
教學難點:理解同一個圓里(或等圓)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課標》強調,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shù)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本節(jié)課我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主要運用操作、探究、討論、發(fā)現(xiàn)等教學方法,發(fā)現(xiàn)和掌握圓的特征。讓學生在做中學,讓學生通過“畫一畫、剪一剪、折一折、說一說”,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學習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第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猜謎語中引出質疑,調節(jié)了學生學習的激情,為下面的學習開了個好頭。
在第二環(huán)節(jié)中首先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不同工具尋找畫圓的方法,體會畫法的優(yōu)缺點,從而找出正確的畫圓方法,在老師示范的引領下,學會畫圓達成學習目標。其次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探究出什么是圓心。給學生提供了一次開放的從事探究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比一比、畫一畫、議一議中得出半徑、直徑的定義和特征,達成目標。利用數(shù)學研討會的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個性發(fā)展的平臺,引導學生、讓學生在匯報、傾聽、思考和不斷的爭論中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使認識得以完善、升華,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我給予及時點撥,這樣在研討活動結束時,學生便明確了圓的特征。除此之外,學生還發(fā)現(xiàn)直徑與半徑之間也有聯(lián)系,自然而然達成了目標。
第三環(huán)節(jié)和第四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通過實際分析、比較,加深對知識的鞏固和應用,輔助以上目標的達成。
最后設計了3道評價樣題,來綜合檢測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同時也落實了目標的達成度,從而做到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做到及時反饋。
縱觀本節(jié)課的教學,無論在時間上還是在空間上學生始終是教學的主體,課堂成了學生的活動室、實驗室,而教師猶如是球場外的教練,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在潤物無聲中,達到了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圓滿的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7006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