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應包括教案名稱、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元素。教案的編寫需要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并注意教學過程中的時間控制。想要提高教案的編寫水平嗎?不妨閱讀一下以下小編為大家準備的教案范文。
認識正方體教案篇一
1、了解正方體的基本特征,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2、學習觀察、比較與合作,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
4、激發(fā)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毛線、紙、水彩筆、正方體若干、立方體若干、大小不同的'泡沫板。
1、導入環(huán)節(jié)。
用禮物的形式引出認識的對象——正方體,初步認識正方體。
2、基本部分。
(1)玩一玩:幼兒進行第一次探索。
教師總結:正方體是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組成的。正方體有6個面。請幼兒進行驗證。
(2)搭一搭:幼兒進行二次拼搭。
在第一次拼搭的基礎上進行二次拼搭,要求6人一組合作搭出正方體。
總結:幼兒在拼搭的時候要找大小相同的六個正方形泡沫板才能拼搭出一個正方體。
總結:突出個別的,把不正確的進行講解。
3、結束:找一找。
小朋友真棒,在我們幼兒園中也有好多的正方體,我們出去找找吧。
本節(jié)課我通過比較法、觀察法、對比法,讓幼兒能直觀看到形與體的區(qū)別和本質聯(lián)系,從而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點,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使活動有效開展?;顒娱_展中,幼兒興趣濃厚,經過操作比較,能大膽表達形與體的區(qū)別,知道體是在形的基礎上構成的,而且在拓展環(huán)節(jié),幼兒能拓展思維,積極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體的,使經驗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內化。
認識正方體教案篇二
1、讓幼兒初步感知正方體,知道其名稱和最顯著的形狀特征。
2、復習幾何圖形,并練習按特征分類。
3、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1、磁性教具:幾何拼圖――太空城堡。
圖形標記、數字標記、大小標記。
2、正方體大紙卡一張,大正方體一個,積木拼圖。
3、幼兒學具:每人一張正方體紙卡、記錄紙、筆、積塑(插正方體用)、膠帶、繩子、小棒。
一、準備部分。
復習幾何圖形。
1、辨認幾何圖形。
師: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圖形組成?
2、練習按圖形特征進行分類。
師:請小朋友把相同的圖形歸在一起。
二、出嘗試問題。
2、展開正方體盒子平面紙卡,要求幼兒看一看,(什么圖形)數一數(有幾個)、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3、提示記錄方法。
三、幼兒操作活動,教師巡回了解活動情況。
四、幼兒表達活動情況。
師:(指折成的正方體)它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圖形?你是怎么知道它們一樣大的?
五、教師講解。
通過演示、講解,讓幼兒知道正方體的名稱及最顯著的形狀特征。
1、數一數:有六個圖形。
2、看一看:每個圖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個正方形一樣大。
4、小結:正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1)幼兒講述以上特征。
(2)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體。
六、幼兒操作活動。
建構正方體,幼兒進一步感知正方體的特征。用塑料學具,拼裝成一個正方體。
師:請小朋友每人做一個正方體的玩具,送給太空城的朋友。
教師巡回指導,幼兒做好后,提示他們檢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體的,有沒有六個面,每個面是不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七、集體游戲“拼圖”,辨認正方體。
要求幼兒從一堆各種形體的拼圖積木中選一塊正方體積木,然后去找朋友拼圖。
認識正方體教案篇三
1、在活動中認識正方體,能區(qū)分正方體與正方形,初步感知正方體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正方體的物品,感知立體圖形。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和空間知覺能力。
1、教具準備:骰子、正方體圖形紙、課件2、學具準備:制作正方體的圖樣紙、彩筆、膠棒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1、師幼問候
2、情景導入"今天我要帶小朋友前往神秘的魔術樂園玩,接下來我們要踏上神秘的魔術之旅了,請小朋友和我一起做。"《積木房》:積木寬,積木長,我用積木蓋新房,小朋友們請進去,都夸房子真漂亮!
二、集體活動。
(1)觀察圖形幼兒觀看課件師:"圖形紙上有什么圖形?有幾個?它們一樣大嗎?"師:"這張圖形卡紙上有6個一樣大的正方形,我們變個魔術,看看它能變成什么?"
(2)操作活動教師做示范,將圖紙折疊后變成正方體。
師:"今天變成的這個新圖形叫正方體。"小朋友們也來試試吧。
(3)認識形體請幼兒觀察正方體師:"正方體由幾個面組成?"(請小朋友用彩筆點數)師:"每個面都是什么圖形?每個圖形一樣大嗎?"小結:用六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叫正方體。
(4)師幼互動師:請小朋友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正方體。
三、游戲活動:
數字2:正方體的六個面一樣大嗎?
數字3:生活中有哪些正方體的東西?
數字4:生活中有哪些正方形的東西?
數字5:正方體的六個面是什么圖形?
數字6:再擲一次骰子。
2、活動小結
認識正方體教案篇四
活動目標:
1、認識正方體與長方體,區(qū)別兩者的不同。
2、培養(yǎng)幼兒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正方體、長方體的積木各若干、每人一張作業(yè)圖、一張制作正方體的紙。
活動過程:
(1)、觀察:每人三塊積木(一塊正方體、兩塊不同的長方體),讓幼兒進行觀察,找出每塊積木在形體上的特點。如:三塊積木各有幾面?教師在幼兒觀察的基礎上告訴幼兒:六面都是同樣大小的正方體;長方體也有六個面,但不是每一面都是正方形,有的六面都是長方形,有的四面是長方形,兩面是正方形。取出兩種不同的長方體讓幼兒觀察。
(2)、找找正方體與長方體。幼兒在桌上的一堆積木中,根據教師的指令,拿出正方體或長方體的積木。
幼兒運用積木建構簡單物體。請幼兒數數自己用了幾塊正方體的積木,幾塊長方體的積木。
(3)、想一想。教室里、幼兒園里有那些東西像正方體,那些東西像長方體?
2、幼兒操作活動:
(1)、每人一張作業(yè)圖。數數每一個圖形是由幾塊積木組成的,并在旁邊的圈中寫上相應的數字。
(2)、每個幼兒用準備好的紙制作一個正方體。
3、教師點評幼兒操作結果,并對整個活動進行小結。兒童。
認識正方體教案篇五
1、讓幼兒初步感知正方體,知道其名稱和最顯著的形狀特征,認識正方體。
2、復習幾何圖形,并練習按特征分類。
3、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磁性教具:幾何拼圖——太空城堡。
圖形標記、數不清字、大小標記。
2、正方體大紙卡一張,大正方體一個,積木拼圖。
(插正方體用)、膠帶、繩子、小棒。
活動過程。
一、準備部分。
復習幾何圖形。
1、辨認幾何圖形。
師: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圖形組成?
2、練習按圖形特征進行分類。
師:請小朋友把相同的圖形歸在一起。
二、出嘗試問題。
1、告訴幼兒今天來認識正方體。(出示正方體盒子)。
2、展開正方體盒子平面紙卡,要求幼兒看一看,(什么圖形)數一數(有幾個)、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幼兒教案《認識正方體》。
3、提示記錄方法。
三、幼兒操作活動,教師巡回了解活動情況。
四、幼兒表達活動情況。
師:(指折成的正方體)它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圖形?你是怎么知道它們一樣大的?
五、教師講解。
通過演示、講解,讓幼兒知道正方體的名稱及最顯著的形狀特征。
1、數一數:有六個圖形。
2、看一看:每個圖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個正方形一樣大。
4、小結:正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1)幼兒講述以上特征。
(2)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體。
六、幼兒操作活動。
建構正方體,幼兒進一步感知正方體的特征。用塑料學具,拼裝成一個正方體。
師:請小朋友每人做一個正方體的玩具,送給太空成的朋友。
教師巡回指導幼兒做好后,提示他們檢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體的,有沒有六個面,每個面是不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要求幼兒從一堆各種形體的拼圖積木中選一塊正方體積木,然后去找朋友拼圖。
認識正方體教案篇六
1.讓幼兒初步感知正方體,知道其名稱和最顯著的形狀特征。
2.復習幾何圖形,并練習按特征分類。
3.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4.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磁性教具:幾何拼圖――太空城堡。
圖形標記、數字標記、大小標記。
2.正方體大紙卡一張,大正方體一個,積木拼圖。
3.幼兒學具:每人一張正方體紙卡、記錄紙、筆、積塑(插正方體用)、膠帶、繩子、小棒。
活動過程。
一、準備部分。
復習幾何圖形。
1.辨認幾何圖形。
師: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圖形組成?
2.練習按圖形特征進行分類。
師:請小朋友把相同的圖形歸在一起。
二、出嘗試問題。
1.告訴幼兒今天來認識正方體。(出示正方體盒子)。
2.展開正方體盒子平面紙卡,要求幼兒看一看,(什么圖形)數一數(有幾個)、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3.提示記錄方法。
三、幼兒操作活動,教師巡回了解活動情況。
四、幼兒表達活動情況。
師:(指折成的正方體)它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圖形?你是怎么知道它們一樣大的?
五、教師講解。
通過演示、講解,讓幼兒知道正方體的名稱及最顯著的形狀特征。
1.數一數:有六個圖形。
2.看一看:每個圖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個正方形一樣大。
4.小結:正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1)幼兒講述以上特征。
(2)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體。
六、幼兒操作活動。
建構正方體,幼兒進一步感知正方體的特征。用塑料學具,拼裝成一個正方體。
師:請小朋友每人做一個正方體的玩具,送給太空城的朋友。
教師巡回指導,幼兒做好后,提示他們檢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體的',有沒有六個面,每個面是不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要求幼兒從一堆各種形體的拼圖積木中選一塊正方體積木,然后去找朋友拼圖。
活動反思。
《綱要》指出:“能從生活和游戲中獲得有關物體形狀、數量等方面的感性經驗,并嘗試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解決日常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因此我認為無論是教育內容還是教育方式,只要能激發(fā)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并能與生活息息相關,有益于幼兒發(fā)展就值得去嘗試。
認識正方體教案篇七
1、能叫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認識它們的主要特征。
2、進一步鞏固對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認識,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fā)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fā)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長方體、正方體積木、紙盒。
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硬紙片,正方形和正方體的一個面的面積相等,長方形和長方體的一個面的面積一樣大。
1、復習鞏固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
教師分別出示正方形和長方形,讓幼兒說出它們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告訴幼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
3、發(fā)給幼兒(每組)長方體、正方體、正方形、長方形各一個,讓幼兒隨意擺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們有什么不同與相同。
4、教師與幼兒一起比較、總結:按順序數一數,長方體有六個面,它的每一個面一般都是長方形,正方體也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體的每個面重疊比較)它的六個面一樣大。
5、讓幼兒說出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是長方體。哪些物體是正方體。
本活動的知識點多,都是概念性的,鞏固學習時,幼兒易產生厭倦情緒,為此,教者改變了傳統(tǒng)方式,根據教學目標另行設計了以幼兒熟識的實物為載體,使幼兒在看一看、摸一摸、動一動及游戲中,不知不覺地得到了發(fā)展。通過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可以使幼兒更好地以數學的眼光觀察、了解周圍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從而對周圍的事物產生好奇心,培養(yǎng)幼兒愿意探索的習慣。
認識正方體教案篇八
同學情況分析和教學設想:《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是同學在學習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幾何知識的基礎上,第一次學習立體幾何圖形的有關知識,所以教學中重點是讓同學親自體驗,聯(lián)系生活實際,建立空間觀念。為后面學習外表積和體積打下基礎。本課教學我的設想是通過同學觀察日常生活中的長方體、正方體的實物,親手玩弄實物或圖形,運用電腦課件來重點展示圖形的面、棱、頂點的特點,使同學對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一些感性認識,然后通過反饋練習,加深理解。
1、知識技能目標: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2、能力目標:指導啟發(fā)同學運用觀察、丈量等方法,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有關特征,開發(fā)同學智能。
3、情感態(tài)度目標:通過觀察、玩弄實物協(xié)助同學建立起空間觀念。
教師準備: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
同學準備:邊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每組至少8個)、長方體和正方體實物。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師:請同學們來回憶:我們學過了哪些平面圖形?(生答)這些圖形都是由什么圍成的?(線段)。課前老師曾讓同學們把數學書最后兩頁的組合圖形紙板沿虛線內折,然后圍起來,你圍成了什么形體?舉起來讓大家看看。(長方體和正方體)長方體和正方體與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它們是由面圍成的,有一定的厚度。)
師:像這樣由面圍成的圖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間,我們把他們叫做立體圖形。比方:(出示實物)墨水盒、魔方、牙膏盒、皮球、燈罩等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立體圖形。你能不能舉出幾個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例子?(同學舉例)
那么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哪些特征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板書課題)
認識正方體教案篇九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認識正方體,能區(qū)分正方體與正方形,初步感知正方體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正方體的物品,感知立體圖形。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和空間知覺能力。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骰子、正方體圖形紙、課件2、學具準備:制作正方體的圖樣紙、彩筆、膠棒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1、師幼問候。
2、情景導入“今天我要帶小朋友前往神秘的魔術樂園玩,接下來我們要踏上神秘的魔術之旅了,請小朋友和我一起做?!薄斗e木房》:積木寬,積木長,我用積木蓋新房,小朋友們請進去,都夸房子真漂亮!
二、集體活動。
(1)觀察圖形幼兒觀看課件師:“圖形紙上有什么圖形?有幾個?它們一樣大嗎?”師:“這張圖形卡紙上有6個一樣大的正方形,我們變個魔術,看看它能變成什么?”
(2)操作活動教師做示范,將圖紙折疊后變成正方體。
師:“今天變成的這個新圖形叫正方體?!毙∨笥褌円瞾碓囋嚢?。
(3)認識形體請幼兒觀察正方體師:“正方體由幾個面組成?”(請小朋友用彩筆點數)師:“每個面都是什么圖形?每個圖形一樣大嗎?”小結:用六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叫正方體。
(4)師幼互動師:請小朋友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正方體。
三、游戲活動:
1、游戲名稱“擲骰子”游戲。
2、游戲規(guī)則請一名幼兒擲骰子,幼兒根據骰子的數字回答問題?;卮鹫_的小朋友上臺擲骰子。
(骰子上標注問題)數字1:正方體有幾個面?
數字3:生活中有哪些正方體的東西?
數字4:生活中有哪些正方形的東西?
數字5:正方體的六個面是什么圖形?
數字6:再擲一次骰子。
3、活動小結。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我通過比較法、觀察法、對比法,讓幼兒能直觀看到形與體的'區(qū)別和本質聯(lián)系,從而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點,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使活動有效開展?;顒娱_展中,幼兒興趣濃厚,經過操作比較,能大膽表達形與體的區(qū)別,知道體是在形的基礎上構成的,而且在拓展環(huán)節(jié),幼兒能拓展思維,積極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體的,使經驗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內化。
認識正方體教案篇十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綜合及抽象概括的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正方體的特征,理解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
教學難點。
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填空.。
(3)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長方體的().。
2、口答:說出每個圖形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說出下面圖形的長、寬、高以及每個面都是什么圖形.。
認識正方體教案篇十一
1.初步認識正方體,知道正方體的一些基本特征。
2.在操作活動中,努力學會獨立完成制作正方體的任務。
3.體驗參與數學活動的快樂。
教具:正方體 正方形 學具:《幼兒用書》各種長方體及正方體的物品
一、初步認識正方體
師:老師這有一個大魔方,請你看一看它是什么形狀的?
幼:正方形(正方體)教師把正方形和正方體進行比較。
(2)再來比一比,這么多面它們的大小都一樣嗎?
(3)數一數,這個魔方有多少個面?(6個)
師:像這樣的形狀就叫正方體。
小結:正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二、鞏固學習
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很多東西,請你去找一找,哪些東西是正方體(驗證)
三、操作練習
制作正方體。
四、拋骰子游戲
認識正方體教案篇十二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過去初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礎上,進一步教學的。這是學生比較深入地研究立體幾何圖形的開始。由研究平面圖形擴展到研究立體圖形,是學生發(fā)展空間觀念的一次飛躍。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幾何圖形。通過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可以使學生對自己周圍的空間和空間中的物體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是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的基礎。
為了使學生較好地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間觀念,教材強調要學生自己多動手。除了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來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以外,還要求學生動手用硬紙板做一長方體和正方體,這樣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也為后面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做了準備。
學生通過以前的學習,已經能識別長方體和正方體,本節(jié)課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它們的特征。立體圖形的具體研究,學生是第一次,所以首先要讓學生了解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qū)別;然后再引導學生通過感受、觀察、比較,認識到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以及它們二者的關系。平面圖上的立體圖形,學生接受比較困難,在教案設計中,安排實物觀察、動畫圖像的生動演示,來加深學生對圖上虛實線畫法的理解,這樣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初步形成立體圖形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看立體圖的能力。
教學目標。
1.在合作中發(fā)現長方體的特征,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2.通過尋找生活中的長方體,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中。
1.使學生知道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的含義。
2.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知道它們之間的關系,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正方體的棱長)。
1.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2.滲透子集思想,并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探索、發(fā)現長、正方體的特征及長、正方體的關系,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正方體的棱長)。
認識正方體教案篇十三
1、通過實物認識長、正方體,通過學生的觀察、對比、小組討論,了解長、正方體的特點。
3、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空間觀念。
通過實物認識長、正方體,了解長(正)方體的特征。
一、復習提問。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已經學過哪些平面圖形?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這兩種平面圖形之間有什么關系?我們以前學過的這些圖形都是平面圖形,今天我們要認識兩種立體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一)新課引入:指著各種形體的教具提問,哪些物體的形體是長方體?請學生把長方體挑出來。在日常的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學生舉例。我們?yōu)槭裁窗堰@些形狀稱做長方體呢?長方體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
(二)認識長方體。
1.教師拿出火柴盒的模型,說明面、棱和頂點。
2.學生拿學具小組討論,并出示小組討論提綱,同時討論后填寫操作實驗報告。
面棱頂點長方體數量形狀大小數量長度數量位置。
(1)探究完成實驗報告。
(2)匯報討論結果。
(3)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4.引導學生指出自己手中學具的長、寬、高,改變學具的位置,在指出長、寬、高。向學生說明長、寬、高根據長方體所擺的位置不同而改變。
5.練習:要求根據特征判斷下面圖形是不是長方體?并說出長方體立體圖形的長、寬、高是多少厘米。
(教具)。
(三)認識正方體。
1.學生找出正方體實物來獨立觀察,觀察后按提提綱獨立回答問題,獨立填寫實驗操作報告。獨立觀察提綱:
(1)數一數,正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相對的面的形狀、大小有什么特點?
(2)摸一摸,正方體有多少條棱?它們的長度相等嗎?
(3)找一找,正方體有幾個頂點?獨立填寫實驗操作報告:面棱頂點正方體數量形狀大小數量長度數量位置1.班集體討論,訂正學生獨立完成的實驗報告,并完成教師板書,注意啟發(fā)學生自己總結正方體的特征2.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何異同?相同點: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不同點:形狀、大小、長短不同,正方體有6個面都是正方形,面積都相等,12個棱長都相等。3.引導學生認識長、正方體的關系:
(四)新課小結。
這結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還有什么問題?
三、看書質疑(略)。
四、鞏固練習。
(2)長方體的六個面都是長方形。()。
(3)正方體是由六個正方形組成的圖形。()。
(4)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認識正方體教案篇十四
正方體的認識(教材第20頁的內容及教材第21~22頁練習五的第4、5、8、9題)。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正方體、掌握正方體的特征。
2.通過觀察比較弄清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3.通過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空間概念。
認識正方體的特征。
理清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正方體教具、課件。
一、復習導入
1.回憶長方體的特征,請學生用語言進行描述。
教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一種特殊的立體圖形。
(板書課題:正方體)
二、新課講授
探索正方體的特征。
1.想一想。正方體具有什么特征呢?我們在研究時應該從哪方面去思考?(也應該從面、棱、頂點這三個方面去考慮)
2.合作學習。
學生根據手中的正方體學具,小組合作探究。
3.集體交流。
(1)組:正方體有6個面,6個面大小都相等,6個面都是正方形。
(2)組:正方體有12條棱,正方體的12條棱的長度相等。
(3)組:正方體有8個頂點。請學生到講臺前,手指正方體模型,按“面、棱、頂點”的`特征有序地數一數,摸一摸,其他同學觀察思考。
教師問:怎樣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正方體?
4.教學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老師出示一個正方體教具。請學生討論:它是不是一個長方體?
學生充分討論,集體交換意見。
學生甲組:這個物體的六個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長方體。
學生乙組:長方體6個面是對面的面積相等,而這個物體是6個面的面積相等,所以我們也認為它不是長方體。
學生丙組:我們組有不同意見,因為我們認為它的6個面雖然都是正方形,不是長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它的12條棱也包括每組4條棱長度相等;6個面面積相等,也包括了相對的面面積相等這些條件,所以我們認為它是長方體。
教師:我們把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叫做正方體或者叫立方體。
三、課堂作業(yè)
1.教材第20頁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練習五的第4、5、8、9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jié)課,大家有什么收獲?(學生暢所欲言談收獲,教師將學生的發(fā)言進行總結)
五、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第2課時正方體
有6個面,都是正方形,每個面的面積相等。
有12條棱,每條棱長度相等。有8個頂點。
認識正方體教案篇十五
教學內容:教材第5頁、“練一練”,練習一第5-10題。
教學要求:1、使學生認識正方體,認識正方體的面、棱、頂點的特征,認識正方體的圖形;知道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聯(lián)系。
2、使學生認識正方體的棱長,并能量出正方體的棱長。初步認識棱長就是每個面的邊長。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及空間觀念,使學生聯(lián)系實際會識別正方體的物體和圖形。
教學過程?:
一、復習長方體的特征。(讓學生說說)。
板書:長方體。
面????6個面(都是長方形的,相對面相等)。
棱????12條棱(相對的棱相等)。
頂點??8個頂點。
二、教學新課。
1.?出示實物(使長方體的棱都相等就成了正方體)。
你還見過哪些物體是正方體?(學生觀察正方體)。
2.認識長方體的特征。
根據學習長方體的方法小組討論正方體的特征。
板書:6個面都是正方形,面積都相等。
12條棱都相等。
8個頂點。
正方體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三、鞏固練習。
1.自己動手做一個正方體。(137頁紙)。
說說自己手中正方體的特征,量量它的棱長。(思考只要量幾條?)。
2.做練習一第6題。
說明第一個為什么不是正方體(正方體有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面,每條棱都相等)。
3.做練習一第7題。
哪一個是正方體?為什么?
(沿著一條棱擺幾個小正方體,這條棱的長就是幾厘米)。
4.口答8、9兩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說說它有哪些特征?正方體和長方體有什么聯(lián)系?
五、布置作業(yè)???????練習一第9、10題。
認識正方體教案篇十六
2、感受形與體的不同,發(fā)展空間知覺。
3、培養(yǎng)動手動腦的能力。
1、請幼兒預先收集各種各樣的盒子。
2、幼兒操作材料:正方體、長方體;膠水、棉簽。
1、看一看。
t:看,這些東西,你們都見過嗎?他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嗎?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玩一玩。
t:你們觀察的真仔細。請你們每人選擇一樣玩一玩,看看它是由什么圖形組成?
3、說一說。
t:誰來介紹一下,你的盒子是由什么圖形組成的?
t:有的說有正方形,有的說有長方形,那你的一個盒子上合起來有幾個圖形組成呢?
t: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形體就叫做正方體。
t:看,這是什么?它有幾個面?每個面一樣嗎?怎么不一樣?它也有名字叫長方體。
6、分類。
7、檢查。
t:盒子、玩具都找到家了,他們有沒有都找對家呢?
8、遷移。
9、延伸。
t:今天,我為你們每位小朋友準備了兩張紙,請你將紙沿虛線向五角星方向折出折痕,然后打開,將小半圓形圖案沿直線向五角星方向折,在小半圓形圖案上涂上少量的餓膠水與上面的圖形粘牢。看看變成了什么形體?做完一張再做另一張。
認識正方體教案篇十七
教材第30 頁的內容。
1 .認識正方體的特征,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關系。
2 .認識正方體的棱長。
3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操作能力,逐步形成空間觀念。
1 .認識正方體的特征。
2 .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投影,課件。
合作法 觀察法
(一)導入
1 .回憶長方體的特征。
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長方體,知道了長方體的特征。想一想,我們從幾個方面對長方體進行了研究?(三個方面:面、棱、頂點)那么,長方體都具備怎樣的特征呢?請你用語言進行描述。
2 .操作。
(二)教學實施
探索正方體的特征。
1 .想一想。
正方體具有什么特征呢?我們在研究時應該從哪方面去思考?(也應該從面、棱、頂點這三個方面考慮正方體的特征。)
2 . 合作學習。
老師先收集學生要研究的`相關問題并板書。
( l )正方體有幾個面?面的大小有什么不同?面的形狀有什么特點?
( 2 )正方體有幾條棱?棱的長短怎樣?
( 3 )正方體有幾個頂點?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研究,老師巡視聆聽。
3 .集體交流。
學生甲組:正方體有6 個面,6 個面都相等,6 個面都是正方形。
學生乙組:正方體有12 條棱,正方體的12 條棱的長度相等。
學生丙組:正方體有8 個頂點。
請學生到講臺前,手指正方體模型,按“面、棱、頂點”的特征有序地數一數,摸一摸,其他同學觀察理解。
老師出示一個正方體教具。請學生討論:它是不是一個長方體?學生充分討論,集體交換意見。
學生甲組:這個物體的6 個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長方體。
學生乙組:長方體6 個面的面積是對面相等,而這個物體是6 個面的面積都相等,所以我們也認為它不是長方體。
學生丙組:我們組有不同意見,因為我們認為它的6 個面雖然都是正方形,不是長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它的12 條棱包括每組4 條棱長度相等;6 個面面積相等,也包括了相對的面面積相等這些條件,所以我們認為它是長方體。
同學們根據這幾組同學的發(fā)言,再次討論,從而得出:
長方體的特征它完全具備,可以把它看成一個長方體。它不僅具備了長方體的特征,還具備自己獨特的特征,12 條棱都相等,或者說每組中的三條棱長度都相等。
老師:我們把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叫做正方體,或者叫立方體。
提問:正方體具備什么特征呢?
學生,老師板書。
正方體 有6 個面 都是正方形 6 個面面積相等
有12 條棱 12 條棱長度都相等
有8 個頂點
4 .探索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課件出示一個長方體。(其中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提問:這是什么形狀?(長方體)
課件演示,將長方體縮小,變成正方體。
提問:這是什么形狀?(正方體)
課件繼續(xù)演示,將正方體縮小成一個長方體。
老師:通過觀察,你能根據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發(fā)現它什么樣的關系嗎?
學生討論。
通過觀察和討論,發(fā)現正方體具備了長方體的全部特征,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長方體中包含著正方體。
課件演示關系圖。
(四)思維訓練
1 .李明家的魚缸鐵框長4.8 米,這個魚缸的寬是多少厘米?
2 .看圖,回答問題。
( l )長方體左面的面積是( ) dm2藝。
( 2 )長方體的( )面面積是15dm2。
( 3 )長方體上、下兩個面的面積各是( ) dm2 。
( 4 )長方體的棱長之和是( ) dm 。
(五)課堂
現在請你們結合這兩節(jié)所學的內容,一下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相同點,有哪些不同點。
學生先思路,再歸納回答。
老師邊結合學生回答,邊出課件上的表格內容。
形體相同點不同點
長
方
體6個面
12條棱
正
方
體6個面都 是正方形6個面的面積都 相等12條棱的長度都相
作業(yè)布置: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認識正方體教案篇十八
1、讓幼兒初步感知正方體,知道其名稱和最顯著的形狀特征。
2、復習幾何圖形,并練習按特征分類。
1、磁性教具:幾何拼圖――太空城堡。
圖形標記、數字標記、大小標記。
2、正方體大紙卡一張,大正方體一個,積木拼圖。
3、幼兒學具:每人一張正方體紙卡、記錄紙、筆、積塑(插正方體用)、膠帶、繩子、小棒。
一、準備部分
復習幾何圖形。
1、辨認幾何圖形。
師: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圖形組成?
2、練習按圖形特征進行分類。
師:請小朋友把相同的圖形歸在一起。
二、出嘗試問題
1、告訴幼兒今天來認識正方體。(出示正方體盒子)
2、展開正方體盒子平面紙卡,要求幼兒看一看,(什么圖形)數一數(有幾個)、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3、提示記錄方法。
三、幼兒操作活動,教師巡回了解活動情況
四、幼兒表達活動情況
師:(指折成的正方體)它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圖形?你是怎么知道它們一樣大的.?
五、教師講解
通過演示、講解,讓幼兒知道正方體的名稱及最顯著的形狀特征。
1、數一數:有六個圖形。
2、看一看:每個圖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個正方形一樣大。
4、小結:正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1)幼兒講述以上特征。
(2)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體。
六、幼兒操作活動
建構正方體,幼兒進一步感知正方體的特征。用塑料學具,拼裝成一個正方體。
師:請小朋友每人做一個正方體的玩具,送給太空城的朋友。
教師巡回指導,幼兒做好后,提示他們檢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體的,有沒有六個面,每個面是不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七、集體游戲“拼圖”,辨認正方體
要求幼兒從一堆各種形體的拼圖積木中選一塊正方體積木,然后去找朋友拼圖。
本節(jié)課我通過比較法、觀察法、對比法,讓幼兒能直觀看到形與體的區(qū)別和本質聯(lián)系,從而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點,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使活動有效開展。活動開展中,幼兒興趣濃厚,經過操作比較,能大膽表達形與體的區(qū)別,知道體是在形的基礎上構成的,而且在拓展環(huán)節(jié),幼兒能拓展思維,積極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體的,使經驗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內化。
認識正方體教案篇十九
教材第30頁的內容。
1.認識正方體的特征,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關系。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操作能力,逐步形成空間觀念。
2.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投影,課件。
合作法觀察法。
(一)導入。
1.回憶長方體的特征。
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長方體,知道了長方體的特征。想一想,我們從幾個方面對長方體進行了研究?(三個方面:面、棱、頂點)那么,長方體都具備怎樣的特征呢?請你用語言進行描述。
2.操作。
(二)教學實施。
探索正方體的特征。
1.想一想。
正方體具有什么特征呢?我們在研究時應該從哪方面去思考?(也應該從面、棱、頂點這三個方面考慮正方體的特征。)。
2.合作學習。
老師先收集學生要研究的相關問題并板書。
(l)正方體有幾個面?面的大小有什么不同?面的形狀有什么特點?
(2)正方體有幾條棱?棱的長短怎樣?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研究,老師巡視聆聽。
3.集體交流。
學生甲組:正方體有6個面,6個面都相等,6個面都是正方形。
學生乙組:正方體有12條棱,正方體的12條棱的長度相等。
學生丙組:正方體有8個頂點。
請學生到講臺前,手指正方體模型,按“面、棱、頂點”的特征有序地數一數,摸一摸,其他同學觀察理解。
老師出示一個正方體教具。請學生討論:它是不是一個長方體?學生充分討論,集體交換意見。
學生甲組:這個物體的6個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長方體。
學生乙組:長方體6個面的面積是對面相等,而這個物體是6個面的面積都相等,所以我們也認為它不是長方體。
學生丙組:我們組有不同意見,因為我們認為它的6個面雖然都是正方形,不是長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它的12條棱包括每組4條棱長度相等;6個面面積相等,也包括了相對的面面積相等這些條件,所以我們認為它是長方體。
同學們根據這幾組同學的`發(fā)言,再次討論,從而得出:
長方體的特征它完全具備,可以把它看成一個長方體。它不僅具備了長方體的特征,還具備自己獨特的特征,12條棱都相等,或者說每組中的三條棱長度都相等。
老師:我們把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叫做正方體,或者叫立方體。
提問:正方體具備什么特征呢?
學生,老師板書。
正方體有6個面都是正方形6個面面積相等。
有12條棱12條棱長度都相等。
有8個頂點。
4.探索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課件出示一個長方體。(其中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提問:這是什么形狀?(長方體)。
課件演示,將長方體縮小,變成正方體。
提問:這是什么形狀?(正方體)。
課件繼續(xù)演示,將正方體縮小成一個長方體。
老師:通過觀察,你能根據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發(fā)現它什么樣的關系嗎?
學生討論。
通過觀察和討論,發(fā)現正方體具備了長方體的全部特征,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長方體中包含著正方體。
課件演示關系圖。
(四)思維訓練。
1.李明家的魚缸鐵框長4.8米,這個魚缸的寬是多少厘米?
2.看圖,回答問題。
(l)長方體左面的面積是()dm2藝。
(2)長方體的()面面積是15dm2。
(3)長方體上、下兩個面的面積各是()dm2。
(4)長方體的棱長之和是()dm。
(五)課堂。
現在請你們結合這兩節(jié)所學的內容,一下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相同點,有哪些不同點。
學生先思路,再歸納回答。
老師邊結合學生回答,邊出課件上的表格內容。
形體相同點不同點。
長
方
體6個面。
12條棱。
正
方
體6個面都是正方形6個面的面積都相等12條棱的長度都相。
作業(yè)布置:。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認識正方體教案篇二十
學習內容:
正方體的認識(教材第20頁的內容及教材第21~22頁練習五的第4、5、8、9題)。
學習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正方體、掌握正方體的特征。
2.通過觀察比較弄清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3.通過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空間概念。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具運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回憶長方體的特征,請學生用語言進行描述。
教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一種特殊的立體圖形。
(板書課題:正方體)。
二、新課講授。
1.想一想。正方體具有什么特征呢?我們在研究時應該從哪方面去思考?(也應該從面、棱、頂點這三個方面去考慮)。
2.合作學習。
學生根據手中的正方體學具,小組合作探究。
3.集體交流。
(1)組:正方體有6個面,6個面大小都相等,6個面都是正方形。
(2)組:正方體有12條棱,正方體的12條棱的長度相等。
(3)組:正方體有8個頂點。請學生到講臺前,手指正方體模型,按“面、棱、頂點”的特征有序地數一數,摸一摸,其他同學觀察思考。
教師問:怎樣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正方體?
4.教學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老師出示一個正方體教具。請學生討論:它是不是一個長方體?
學生充分討論,集體交換意見。
學生甲組:這個物體的六個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長方體。
學生乙組:長方體6個面是對面的面積相等,而這個物體是6個面的面積相等,所以我們也認為它不是長方體。
學生丙組:我們組有不同意見,因為我們認為它的6個面雖然都是正方形,不是長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它的12條棱也包括每組4條棱長度相等;6個面面積相等,也包括了相對的面面積相等這些條件,所以我們認為它是長方體。
教師:我們把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叫做正方體或者叫立方體。
三、課堂作業(yè)。
1.教材第20頁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練習五的第4、5、8、9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jié)課,大家有什么收獲?(學生暢所欲言談收獲,教師將學生的發(fā)言進行總結)。
五、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
有6個面,都是正方形,每個面的面積相等。
有12條棱,每條棱長度相等。有8個頂點。
認識正方體教案篇二十一
1.知道正方體有6個一樣大正方形的面,有12條棱,有8個角。
3.能專注的聽課,樂于參與折疊活動。
學習知道正方體由6個一樣大的面組成,有12條棱,8個角。
一個正方體的魔方、16張設計好的折疊紙、彩筆。
二、讓幼兒討論正方形和正方體的不同。
三、讓幼兒折疊正方體.任務:找出6個相同的`正方形的面畫上相同的符號。沿線折疊并粘貼。做好后數一數12條棱。
四、簡單總結評價。
認識正方體教案篇二十二
1、讓幼兒初步感知正方體,知道其名稱和最顯著的形狀特征,認識正方體。
2、復習幾何圖形,并練習按特征分類。
3、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1、磁性教具:幾何拼圖——太空城堡。
圖形標記、數不清字、大小標記。
2、正方體大紙卡一張,大正方體一個,積木拼圖。
(插正方體用)、膠帶、繩子、小棒。
一、準備部分。
復習幾何圖形。
1、辨認幾何圖形。
師: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圖形組成?
2、練習按圖形特征進行分類。
師:請小朋友把相同的圖形歸在一起。
二、出嘗試問題。
2、展開正方體盒子平面紙卡,要求幼兒看一看,(什么圖形)數一數(有幾個)、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幼兒教案《認識正方體》。
3、提示記錄方法。
三、幼兒操作活動,教師巡回了解活動情況。
四、幼兒表達活動情況。
師:(指折成的正方體)它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圖形?你是怎么知道它們一樣大的?
五、教師講解。
通過演示、講解,讓幼兒知道正方體的名稱及最顯著的形狀特征。
1、數一數:有六個圖形。
2、看一看:每個圖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個正方形一樣大。
4、小結:正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1)幼兒講述以上特征。
(2)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體。
六、幼兒操作活動。
建構正方體,幼兒進一步感知正方體的特征。用塑料學具,拼裝成一個正方體。
師:請小朋友每人做一個正方體的玩具,送給太空成的朋友。
教師巡回指導幼兒做好后,提示他們檢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體的,有沒有六個面,每個面是不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要求幼兒從一堆各種形體的拼圖積木中選一塊正方體積木,然后去找朋友拼圖。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7013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