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通用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3 07:54:17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通用20篇)
時間:2023-12-03 07:54:17     小編:薇兒

通過讀后感的寫作,我們可以培養(yǎng)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寫讀后感時,可以圍繞書籍的主題或特定觀點展開,進行重點闡述和分析。以下是一些讀者寫的優(yōu)秀讀后感,希望能給大家?guī)韱⑹尽?/p>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一

7.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當外界有任何東西觸動你時,記得,要往內看??纯醋约耗睦锏呐f傷又被觸碰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在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應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

8.記得,每個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憤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使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蘊含著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

9.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現(xiàn),你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到你那個內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虛假認同。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二

來到爸媽在線工作不久,對心理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同事給我推薦了一些心理學的專業(yè)書籍。當聽到《遇見未知的自我》這個書名的時候,內心頓感新奇,單是書名就深深吸引了我。工作閑暇間,我迫不及待的打開了這份神奇的禮物,開始了內在心靈成長的漫漫旅程。

《遇見未知的自我》是臺灣女作家張德芬的成功力作,于6月在臺灣出版,是一本有關身心靈成長的小說。張德芬以其深入淺出的筆觸揭示出了困擾人們的煩惱痛苦的深層的原因,以明線暗線雙線結合的形式講述了主人翁心靈成長的歷程,以通俗易通、平實樸素的言辭解讀了深刻的人生道理,讓我們一同走進張德芬,品讀《遇見未知的自我》,搭乘心靈成長的列車,達成身心靈的和諧統(tǒng)一。

《遇見未知的自我》,讓我明白世上只有三件事:老人的事,他人的事,自我的事。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三

書籍《遇見未知的自己》是在家張德芬寫的,里面由多個章節(jié)組成,寫的是一個個簡短的小故事,小片段。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個九零后的女生,剛入職場,做著辦公室文員的工作,每天忙忙碌碌,總有做不完的事,工資沒漲,職位沒變。這時候的她果斷選擇了辭職,辭職的她并不是像其他人一樣開始忙著新一波的面試找工作,而是回家探望了父母,接著回來考證,她考了關于銀行的證書,每天合理安排時間學習,在這期間她也不斷豐富自身,去跑步,學瑜伽,學烹飪,學做咖啡,這些看起來很小的事,她卻慢慢地堅持了下來,半年后,她考過了銀行人員的招聘考試,周末的時候也能享受屬于自己的休閑時光,跑步,烹飪等平時積累起來的事情,也帶給她不一樣的生活體驗。

像身邊的一個朋友,畢業(yè)出來有大半年了,中間工作換了不少,能堅持下來的寥寥無幾,他總說工作不適合自己,也不知道要找什么工作,你想要什么工作,得給自己一個定位,想清楚自己要走什么路。沒有人有義務為你的工作出謀劃策,你的工作得由自己來決定。

生活中的小事不就是這樣子積累起來的嗎?你不喜歡的,你可以換,但是你要有想法,我要怎么換,怎么做,哪些方法好用,如何充實空檔期,當這些想法慢慢地變成實際行動,它們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你的生活,生活巨細無小事,一點一滴都能帶來巨大的反響,親愛的,你也可以的。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四

張德芬的小說《遇見未知的自己》主人公是一位白領女性。在經(jīng)歷了許多我們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的種種事件后,逐漸把眼光從外在的世界,轉向自己的內在世界,進而有重大發(fā)現(xiàn):“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毕旅婢褪潜菊拘【幗o大家整理的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前一段時間,北京老姐發(fā)短信給我,介紹我一本好書遇見未知的自己,那時我正為自己的事情心煩氣躁,哪有讀書的心情,但,老姐說讀讀看吧,很適合你.

說真的,我還真不清楚有什么書特別適合我呢,帶著這個疑問,在joyo上訂購了,卻未料這次送書時間慢得出奇,幾乎隔了十幾天才到手中,可能是好事多磨吧,呵呵.

前幾日收到書后,也只是扔在床邊,未上心,直到昨夜得空才認認真真開始讀,卻未料怎么也扔不下來,一口氣讀完到半夜,心中多年來擰成的一個結似乎就"啪"得一下打開了:當初為什么這樣做,為什么不那樣做,為什么一會兒焦慮不安,又為什么一會兒無比高興,以前總以為如此情緒不穩(wěn)定的狀況是自己性格使然,可在昨天夜里,當讀完這本書最后一頁時,我第一次似乎模模糊糊找到了答案.霎那間,心中突然有了春蠶破繭而出的喜悅.

一本書能讓人愛不釋手,肯定是因為與讀者產(chǎn)生了共鳴,誠然,我在閱讀過程中,從女主人公若菱經(jīng)歷的一系列遭遇中,的的確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相似的經(jīng)歷,相似的憤怒,相似的手足無措,還有相似的疑問,幸運的是,這一次終于能讓自己站到旁觀者的立場,冷靜而又理智看到了全部事情真相.

我們都喜歡用自己的方式來選擇性看待這個世界,所以當自身遇到問題的時候,太容易把責任推向他人或命運,把自己扮演成受害人的角色,似乎只有如此,自己的心理就能找到平衡點,因為我的命差,才會如此倒霉!!因為你,所以我才那么不幸福!!因為他,所以....

于是,矛盾和痛苦就此一次次上演,長久不衰.事情的真相真是如此嗎?

在張德芬的書中,我終于找到了答案,我們生活中發(fā)生的一切,其實都是自我潛意識操縱后的結果,與他人沒有絲毫關系.

因為這個連我們都無法知曉和控制的潛意識,引領著我們去做了一個個決定,一次次選擇,所以有的時候,我們會不由自主的憤怒,快樂或悲傷,然而,讓人驚奇的事情是,控制這個無比強大的潛意識的能量,卻是我們自己,那個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正自己.

為此,讓我們真正受苦根源,就是因為我們完全不清楚自己是誰,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追尋那些內心根本不需求的外在事物,是造成我們生活諸多不幸福的主要原因之一.

很喜歡老人在最后對女主人公所說那段話:。

"記得,每個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憤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蘊含著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

真心感謝老姐,讓我得此機會遇到如此美好的一本書,它讓我的心中第一次充滿了寬容和欣喜.

最近看了張德芬的暢銷書——《遇見未知的自己》,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先看了作者寫的序——你想要的人生,文章以一位都市白領階級的女性為主角,經(jīng)由每天都可能遭遇的種種事件,逐漸把眼光從外在的世界轉向我們內在的世界,進而發(fā)先我們大多數(shù)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們是思想和情緒的奴隸。一個不經(jīng)遇的機會下遇到一位老者,老者就像一位智者,女主人公在一位老者的指引下,改善內在的狀態(tài),進而改變了外在的世界。最終尋得內心的平和,就像春繭破繭而出,迎風飛揚。

都會遇到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但卻從來沒有去深究人為什么會有那些情緒,那就好比是知道了機器是怎樣運轉卻不知道原理,讀了這本后,知道了人喜怒哀樂的源頭,知道了我們要什么,我覺得書里說的很正確,人類所追求的東西,像權利啦,財富啦,健康啦,最終的目的還是追求喜悅和內心的和平。書里展開了很多人生的課題和智慧,在這里我們見證了這些智慧的正要性和實用性。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點是,書中一直在強調尋找真實的自我,確實我相信大多數(shù)人對于“你是誰”這個問題的回答都停留在名字這個代號上,我也是這樣認為的,我很少去認識真我是怎樣的,事實上每當我想去想這個問題的時候內心是茫然的,就連自己也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怎樣的,我發(fā)現(xiàn)認清自我也是一件很難的事,像書中所說那有一個很長的過程,外在環(huán)境影響著我們的內心世界,我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讓我們容易失落真實的自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的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在我讀書的城市,那是一個節(jié)奏步劃都很快的城市,稍不留神就會被落下,那里交通格外擁擠,速食店到處都是,人人都生活在名利角逐戰(zhàn)中。是一個躁動的城市,真的是:忙碌,忙碌,每個人都忙碌;追求,追求,每個人都追求。為了生活,為了夢想,我們每個人天天都在演戲,扮演好員工,好朋友,好妻子,好媳婦,好父母,甚至是好人!有些是心甘情愿的,能夠從中獲得快樂,然而在不愿意的時候,為了演好這些戲份,我們每個人都要因時因地的戴上一些面具,正是這些面具遮住了真實的自我。當然還有我們那種小我的虛榮心也會讓我們失落自我。然而也不是說生活在這樣的社會就很難找會真我了,書中介紹了一些實用性和靈性的生活指南,我們可以通過觀察我們周圍朋友,同事來初步認識自我,因為我們周圍吸引來的人和事物,他們的思想和情感帶著一定的能量震動和我們的震動頻率相近。

雖然這本書我只讀了兩遍,還沒完全融會貫通,也沒進行什么具體的實踐,但我真的體會到了他能凈化心靈,安撫浮躁,悲觀和欲望,他將深奧的人生哲理簡單敘述,將修行理念溶于其中,比起禪宗佛學等等思想顯得有些粗淺,但更好讓人感悟理解。他教會我,當我在面對生活中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時,唯有抱持觀照內心并惜福感恩的心態(tài),一切的真相才會自動還原水落石出。

珍惜時間。

和理想,告別庸俗、浮躁,堅持信念,永遠追求,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經(jīng)常審視自己,自己給自己上課,自己給自己打分,尋求真我,解放自我。有時間休閑時不妨靜下心來認真讀書,讀一些關乎身心靈成長的書,修心,養(yǎng)心,正心。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讀到了張德芬的小說《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主人公是一位白領女性。在經(jīng)歷了許多我們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的種種事件后,逐漸把眼光從外在的世界,轉向自己的內在世界,進而有重大發(fā)現(xiàn):“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p>

讀了這本書,讓我更加明白,物質的擁有只能帶來短暫的滿足,內心的快樂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快樂。君不見,有些億萬富豪,出門香車寶馬,身上披金戴玉,過著花天酒地,揮金如土的日子,在外人看來,是多么風光,但他們中的一些人,其實內心空虛,十分痛苦,導致酗酒或吸毒,甚至自殺或殺人;君不見,不少擁有很高智商的天之驕子,享受著國家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頭頂耀眼的光環(huán),內心卻充滿著焦慮和不安,變得抑郁或瘋狂;君不見,那么多城人里擁有豐富的物質享受,內心世界卻是異常的貧瘠,沉湎于聲色犬馬,對未來陷入迷茫;君不見,那些進城務工的農(nóng)民工兄弟卻能在繁重的體力勞動過后,喝幾口便宜的燒酒,吸一支劣質的香煙,吼著不著調的歌謠,卻能獨享著那份屬于自己的快樂。

我學會了如何覺察內心的聲音,如何享受內心的快樂,也學會了享受追求自我價值時帶來的愉悅,學會了在這個物欲橫流、充滿誘惑的世界尋找屬于自己的那份寧靜。我開始努力感受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那種回歸自然的寧靜,超然物外的灑脫;我也更加理解張孝祥在《念奴嬌?過洞庭》中描寫的“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那種“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的美妙境界。

這本書也給我打開了一扇從另一個角度看世界的窗口。換個角度就能更好地看待工作和生活中曲與直,得與失,更好的檢視自己的看法,檢視自己對社會問題的態(tài)度,檢視自己與周圍人互動的模式,以及自己的人際關系狀態(tài),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更好地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讓自己開心快樂起來,并用自己積極的情緒感染身邊的人,以更加積極進取的心態(tài)投入工作。

這本書也告訴了我們,我們眼中的世界,其實是我們心理的現(xiàn)實。我們如果用積極的心態(tài)看待周圍的一切,周圍的一切也就可愛起來。讓我更加明白了,在人際關系中,應該更多地看一個人的長處和優(yōu)點,而不是緊盯他的缺點和不足,也學會了更好的體諒對方,更好地理解他人。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就能更融洽地與家人和同事處理好關系,家庭會更加和諧幸福,工作也會更加舒心,工作效率也會進一步提高。

讀了這本書,也讓我明白了,家庭氛圍對一個人的成長和人格形成是多么重要。這也提醒我,在工作之余,一定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陪家人。一家人和和美美,孩子心理陽光,成績優(yōu)異,父子親,夫婦順,這是多少錢也換不來的。當我們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后,我們才可以從每天早上開始,就會有一個愉快的心情;在單位就可以愉快的與同事交往,并以積極的態(tài)度投入工作,工作效率必然會大大提高,與同事,及上下級的關系會更加融洽,我們就會取得更大的成就。

《遇見未知的自己》為我打開了一扇心靈之窗。透過這扇窗,陽光時時溫暖著我的心房。我希望自己今后快樂工作,快樂生活,讓自己的每一天,都能成為陽光燦爛的日子!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五

“你是誰?”這是第一次見面時老人問李若菱的第一個問題,“我叫李若菱!”“我問的不是這個,名字只是個代號?!薄拔以谝患彝馄笥嬎銠C公司上班,我是負責軟件產(chǎn)品的營銷經(jīng)理”“那也不能代表你是誰,如果你換了工作,這個‘你是誰’的內容不就要改了嗎”。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忘記自己是誰?我們很多人每天生活的都不開心,即使我們擁有了很多財富、金錢、美色。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以為我們就是財富、金錢、美色。的代表。我們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要的東西呢?我們總是習慣地去觀察模仿別人,卻忘記了自己到底最希望擁有什么。很多時候,我們大多數(shù)人尋找的地方,表面看起來好像比較容易讓我們找到我們需要的東西,所以我們費勁地在別人身上,在這個外在的物質世界中尋找解答和快樂,結果都是徒勞無獲的,主要是我們找錯了方向,找錯了位置。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六

《遇見未知的自己:都市身心靈修行課》由張德芬所著。一書在半年內狂銷三萬本以上,位于臺灣三大暢銷排行榜前十名!讀者反應熱烈、佳評如潮!下面寫寫我對該書一些讀后感,比較雜,比較隨意。

文中開始對主人公:“你是誰?”的拷問,讓我久久不能忘懷,是的,除去我們的社會身份。你擁有的房子,車子,地位等等,你又是誰?你只是純粹的你,其實并沒有這么多附加的東西,你只是你而已。文中其實引用了很多的觀點,這些觀點如果你能一一搞明白,你的身心會更進一步,比如其中提到的吸引力法則,有一句經(jīng)典: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全宇宙都會幫助你?。ㄦ溄訛閷@句話的詳細解讀,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借本文章再次推薦大家看看,吸引力法則。

全在一個悟字??催^與沒有看過,其實并不能決定什么,改變什么。關鍵是個人的天分與悟性有多少。該書相對比較唯心,但是如果你能深入透徹的`看,中間再夾雜一點自己的感悟,你會覺得受益匪淺,相信我。國人缺少信仰,如果能用這些修心的東西來改變自己或者說維持自己不走歪路,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書中是有不少地方顯得太過詭異,這些不妨礙我們汲取書中的價值,古人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能因為其中個別地方,就說該書一無是處。

跳出小我,其實就是說,凡事不要總是從自身利益的角度出發(fā),要追逐本心,真我。

文中關于能量爭奪戰(zhàn)的描述也很有意思,好的能量和負面能量一樣,都有很大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仔細感悟,雖然沒有文中這么玄乎,但大概意思就是這樣的。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七

最近看了本書名字叫〈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是一本關于都市身,心,靈修行的書。下面由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的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

最近兩年常常收聽雷鳴的節(jié)目,我相信意識決定行為,現(xiàn)在我發(fā)現(xiàn)自己改變了很多。節(jié)目中多次推薦一本書《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是一本身心靈小說,用通俗易懂、平實樸素的言辭解讀了深刻的人生道理,我認真的拜讀過了,現(xiàn)在我想推薦給我的朋友們。

《遇見未知的自己》,讓我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老天的事指的是老天爺安排好的、人力無法改變的事實。對待這樣的事,我們只能順應自然、遵其規(guī)律,不與之抗衡,內心平和,要淡然悅納。他人的事,是指不是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別人的事,我們不能掌握,只能像書中所說“擔心是最差的禮物,不如給他祝福吧!”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覺察自己的心聲,修心養(yǎng)性,尋找內在的真我。

《遇見未知的自己》,告訴我“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內心投射的結果。所有讓你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想法,和圍繞這個事件所編造的故事。我們費力的在別人和外界尋求答案,結果卻徒勞無功,因為我們找錯了方向,答案不在外界,而在內心。生命本是來無影去無蹤,無法臆測也難以捉摸,無論是在身處逆境茫然徘徊之時還是看盡繁華歸于平淡之際,唯有抱持觀照內心并惜福感恩,一切真相才能水落石出。

《遇見未知的自己》,讓我開始思考“我是誰?”“我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我們覺得疲憊是因為我們在生活中不自覺的變換著不同的面具,失落了真實的自己,我們痛苦的根源就在于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而當死亡來臨的時候,會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正我們的東西席卷一空,真正的你是不會隨時間甚至死亡而改變的,它可以觀察人世百態(tài),欣賞日落日出,云起云滅,歲月的流轉,環(huán)境的變遷,都不會改變它。

《遇見未知的自己》告訴我:所有發(fā)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仔細包裝的禮物。只要我們愿意面對它有時候有點丑陋的包裝,帶著耐心和勇氣一點點地拆開包裝的話,我們會驚喜的看到里面珍藏的禮物。因此我想感謝曾經(jīng)傷害過我的人和事,他們何嘗不是給了我這樣一個禮物,也給了我堅強和成長的契機呢?浴火重生的鳳凰才能更有生命力,飛得更加高遠!

《遇見未知的自己》揭示了一個不變的真理,那就是要學會“臣服”?!皭圻^、通過、哭過之后——是臣服的體驗”發(fā)生了就是發(fā)生了,就像時光無法倒流一樣,所以要學會臣服。但這臣服,不是臣服于人,而是臣服于事。不是讓我們做軟弱的人,而是要學會接受!因為越是你抗拒的就越會持續(xù),當你真正放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一切都會是另一種結局。我們的思想總是在過去或者未來,但是我們的身體卻永遠是在當下的,所以我們要活在當下,學會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和身體聯(lián)結,那將會是一種難以想象的力量!

這本書并沒能治愈我生命中百分之百的傷痛,我依然在事情來的時候應激性的感到痛苦,陷于其中,但是我覺得它教給我的理念能讓我把痛苦的長度和深度大大縮短和降低,我想這已足夠。人生旅途繁雜紛沓,置身其中才知那是獨來獨往的終身體驗——沿途的浮光掠影,何嘗不是為了成就我們或豐饒或貧瘠的內在?讓我們就像那只看見彩虹的狗一樣,在谷底驚見陽光。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看到自己:站在青青的草地上,徐徐的微風里,蔚藍的天空下,看著我,輕輕的微笑!

心得體會。

我通過這段時間對張德芬的佳作——《遇見未知的自己》的閱讀,心里有很多感慨,每一章節(jié)都觸動我心,首先要說的是,這是一本很特別的現(xiàn)代修心書,僅僅一遍的閱讀,比你更不能完全的吸收其中奧秘。這本書需要我反復的閱讀、咀嚼、吸收,才能從中獲取更多感悟,漸漸的才會發(fā)現(xiàn),他已經(jīng)慢慢的凈化著我的心靈…我以前看的書都是些講道理,學做人的書,告訴我遇事怎么去做,為什么這么做…等等,一些只看到表面的東西,而從來看不到真正的自我,離真我越來越遠,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而這本書明確的告訴我,我們生活在這世界上追求的是什么,該如何了解自己,看到真正的自己,他將心靈的思考,人生的哲學都融入到了一個小說故事里后,引導著我們漸入佳境深入淺出的對自己的心靈進行了深刻的探索。書中的老人就是個智者,第一章中的“我是誰”,讓我驀然驚醒,我問自己:我是誰?而我和作者一樣,并不知道自己是誰,所有的定義只是一個代號,并不能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義,只是從外由內看自己,而且看不到真正的自己,為什么會這樣,其主要的原因是在于我們每個人都戴上了一層層的角色面具。

而真我恰好被這些面具包圍了,所以但我們隨著生活的改變,包圍真我的面具越多,我們就離真我越來越遠。“人生就像一場戲——角色面具”我非常贊同作者的這一觀點,因為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憑著我這二十年的生活感悟領會到了:‘生活就是一個大舞臺,我們每個人就是臺上的演員,我們的人生觀念就是導演,在不同時間,不同的場合,面對不同的人,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而我們要做的事,就是要扮演好每一個角色。

’書中對于我們所有人所追求東西而下了定義——愛、喜悅、和平。這一點解開了藏在我心中多年的困惑——我們在世界上生活到底為什么?我們最終所最求的不就是愛、喜悅、和平嗎?他是由內至外的散發(fā),而不是由外來物質所獲得的,一切的付出,都是為了一個目標而奮斗。當然,不能說每個人想要的都一樣,雖然追求的目標一樣,但所追求的愛、喜悅、和平想要的程度不同,是我們的目標有所不同,生活就有了差異。我們喜歡或討厭的一些人或事,其實都是我們內心的投射或需要,就像鏡子一樣,反映我們的內在,當我們看到了自己受到外在事物觸動時,不能只看表面,要往內看,看看自己以前的舊傷有沒有碰觸到,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沒整理好,不能把能量浪費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的,不可抗拒的東西上,當我們面對外在的事物影響到我們的情緒時,我們要把那些的當作是為我們包裝的的禮物,不同禮物就有不同的包裝,他會影響到我們的心情,但是當我們鼓起勇氣,一點點的大開包裝合,我們會發(fā)現(xiàn)里面的禮物值得我們去珍藏。最后讓我深深的懂得,其實一切的問題都出在我們自己身上,要我們去適應這社會,并不是讓我們來改變這社會來改變自己,只要我們改變自已,改變自己的心境,所有的人外在事物都會隨之改變。對于這本書,我會細細的去品味,去斟酌,從而提升自己的境界。

張德芬,華語世界首席心靈暢銷書作家。第一次,我選擇了她的《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我是一個不愛看書的人,書買回來以后也是好久沒有碰過,直到一天實在沒事干才想起它來。

好奇,這是看時的最初想法??赡苁菚年P系,所以好奇這個“未知的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對號入座,這是在讀書過程中的想法。一個莫名的問題出現(xiàn)在我的腦海中——我不是誰?是啊,我們是誰?又不是誰呢?從來到這個世上,從我們被賦予了姓和名時,我們便很自然的知道自己是誰了,可是卻沒有想過那只是一個代號而已,就像好多事物都被我們不由自主的賦予了代號和意義,從而影響著我們的情緒和感受,讓我們迷失了自我,更確切的說應該是真我吧!

我們每天盲目的向那個所謂的目標前進著,其實我們只是在攀附。想想在前進路上我們快樂嗎?有沒有真正的靜心想過我們到底想要什么呢?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帶著不同的面具,從而使我們離真我越來越遠,雖然它一直住在我們的心里,一直觀察著我們的一切,可是我們卻從未去真正的感受過它的存在。因此它就成了我們那個未知的自己。

其實屏蔽只是借口罷了,因為我們更在乎外在的事物,更貪慕虛榮,更喜好虛偽,即使好多人不承認。是我們自己把我們與自己拉的越來越遠。書中的老人曾在墻上畫過一匹馬,一輛馬車,馬車夫和乘客,也就是老人口中的人生模式:馬車的構造和質量代表我們的命、馬代表我們的表意識、馬車夫代表我們的潛意識、乘客則是真我。

我們一直活在小我擬定的人生中,其實,我們應該拋開所有沒必要的顧慮,例如:害怕、嘲笑、否定等,去感受一下我們的內心,去感受一下如果拋開之后,做著真正想做的事而帶來的喜悅。在我們抱怨憑什么、為什么時,有沒有換角度思考,有沒有正面解決問題呢?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因為當抱怨時,我們就是在逃避,在給自己找借口而已。甚至當我們抱怨不公平時,有沒有想過公平二字用的是否正確?公平在同級人事物上是永遠成立的,或者另一種說法,世界上凡事都是公平的,當我們失去的同時,一定會得到什么,只是我們把心思全放在了失去上,卻忽略了所得到的,所以可以說我們被小我控制著。

面對我們那些所謂的情緒遭遇,我們常常選擇逃避,因此它們會經(jīng)常找上門來。如果我們可以與它們正面相對去感受它們,去換角度考慮它們,然后慢慢的消化它們,我想問題就簡單多了。同時,我們應該擁有一顆敢于否定自己,敢于反思自己的心,讓我們離真我更近。

負面情緒也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威脅,我自身就是一個身體不好的人,對此我頗有感受,如果心情愉悅,那么身體的每個細胞都會充滿活力,從而讓我們活力四射。積極的情緒會帶來好的結果,我們有時也會有這種感覺,有一件不好的事情發(fā)生以后,就會感覺不順利的事情接二連三的發(fā)生;相反,如果最近有好事,則會感覺好事連連。我想這應該就是書中提到的“吸引力法則”,所有事物都有力量存在,而且相同的力量會相互吸引。所以如果一個人老帶著悲觀、憤世嫉俗的思想頻率,那么就難怪常有倒霉的事發(fā)生在他身上了。

所以我認為一個人的態(tài)度是很重要的,我想這就是所謂的態(tài)度決定成敗了吧?根據(jù)“吸引力法則”,我想我們討厭什么樣的人,那么我們應該就是那樣的人,因為我們能討厭就證明能量得到了吸引,只是我們從來不承認罷了。書中也提到了:情緒的障礙、體驗、爆發(fā)和療愈。我想可以這樣理解:困難--感受--發(fā)泄--愉悅。其實,就像書中說的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有不同的功課,因此就會有不同的困難和情緒出現(xiàn)。與其說不同,倒不如說相同,因為他們存在的意義是相同的,都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完成功課。

以前我認為世界上有好多人,每個人都不一樣。而現(xiàn)在我感覺其實每個人都一樣,都是被小我控制著的人,我甚至認為世界上只有我自己。天的事我不需理會,別人的事我無權干涉,所以我們所謂的世界應該是自己的世界,所以書中會說:“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就像我們照鏡子一樣,什么表情,什么事物它都可以反射在你面前。而你只能去接受,而不能去一拳把鏡子打碎,因為受傷的還是自己,所以我們應學會面對、接受、然后放下。這樣鏡子里的自己才會越來越美,笑容才會越發(fā)的真實和燦爛,好事也會找上門,因此心想事成也就有了基礎,剩下的就是行動啦!那么,我想從此以后陽光應該會一直陪在我們的身邊吧!笑對人生,我們要持有積極的態(tài)度,別人我們無權改變,但我們自己是可以做出改變的,只要我們想。

最后,我想書中的這句話最適合做結尾了:“我們不知道一切問題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會境由心轉地隨之改變?!?/p>

最近看了本書名字叫〈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是一本關于都市身,心,靈修行的書??春蠛苁軉l(fā)。這本書告訴了我們什么是小我,什么是真我。所謂的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響的自己,什么是外界的一切呢,也就是說金錢,名利,地位,權勢,以及一切身邊發(fā)生的事情,包括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虛榮,這些都是小我的表現(xiàn),小我會被身體里的潛意識所控制,也就是說時候有些事情你會不由自主的去想,去爭。而做到了也未必就會得到真正的快樂,即使是快樂,也是來自外界的,一旦外界的讓你感覺快樂的源頭不在了,自己會很痛苦的。而身體里的那個真我呢?那個真我不會隨著一切的改變而改變,甚至于有一天我們離開了,這個真我也不會消失!而通常能做到真我的人我想是沒有吧!

其實書中就是用五個同心圓來解釋的,在最中間的圓里寫上真我,愛,喜悅,和平!然后在最外面的一個圓上寫著角分扮演,身份認認同,里面第二個寫著思想,第三個寫著情緒,第四個寫著身體!上面還寫到身份認同--覺察!思想---檢視,情緒----臣服,身體---聯(lián)結。

什么是身份認同----覺察呢?我自己以為書中說的就是要覺察外界的一切,不要被現(xiàn)實中的一切干擾了自己。思想---檢視!也就是說當你對什么事情產(chǎn)生思想的時候,不要就想著負面的,那樣會干擾你正常的思想,凡事要多考慮,也許會得到另外一種結果。情緒---臣服,也就是說當一件事情發(fā)生的時候,不管有多么的讓人難以接受,發(fā)生了就是發(fā)生了,無法改變的,所以要學會臣服,臣服,不是讓我們做軟弱的人,不是一種屈服,而是要學會接受!當你真正放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一切都是另一種結局!身體---聯(lián)結,我們要學著和自己的身體聯(lián)結,當真正想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和身體聯(lián)結了,那是一種難以想象的能量!如果真的能做到這幾點了,也許會活出真我吧!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的反映你的內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看看自己哪個方又被觸碰了,看看自己有哪此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在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應會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

記得,每個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恨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蘊含著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只想說一句,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這本書讀了之后讓我受益頗深,以前我總是說自己的心態(tài)有多么的好,其不然,我的心態(tài)沒有自己想的那么好,我會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的,而且有些事情我沒有真正的看開,也沒有學會放下,對思想方面,更是不會考慮,對于以發(fā)生的事情不會學著接受,更別得什么與身體聯(lián)結了!我要試著看開看淡一切,學著清心,靜心,修心,做個小小的真我!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八

27.當你真心想要一件東西的時候,全宇宙都會聯(lián)合起來幫助你。

熱點文章:

1.《我青春漫游的時代》語錄。

2.《一切因你而值得》語錄。

3.《就像沒有明天那樣去生活》語錄。

4.《我比誰都相信努力奮斗的意義》語錄。

5.《蓮花次第開放》語錄。

6.《就算天空再深》語錄。

7.《百年思索》的經(jīng)典語錄。

8《海邊一年》女性勵志語錄。

9.《我的精神家園》王小波語錄。

10.《塵世挽歌》經(jīng)典語錄。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九

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以講故事的方式想我們詮釋了一個個耐人尋味又貼近生活的道理。這本書主要是圍繞了女主人公李若菱與指著老人的一次次對話,解釋了人身心靈的奧秘。這本書在指導我們如何快樂地生活,走出困境,如何循序漸進地改變生活,使之更加美好還是有一些意義的。

我們?yōu)槭裁闯32豢鞓?書中老者給出答案:那是因為我們失落了真是的自己,沒有學會用潛意識的方式去處理情緒。而正因為我們失去了真是的自我,追求的是內心真實需要意外的東西,所以占有才越來越多、迷失越來越嚴重。我們從來不去檢測我們的思想基礎,從來不去檢驗我們思想的正確性。

李若菱的生活里充斥著不幸,雖然她有令人羨艷的美麗容貌,在公司里身居要職,但她并不開心。由于婚后多年不孕,背地里常遭到婆婆和小姑子的嘲諷一級丈夫的不理解,在公司里又總有小人對她指手畫腳爾虞我詐······她的腦海中甚至閃現(xiàn)過輕聲的年頭,那是在一次和丈夫吵架后離家出走后漫無目的地走,遇到了那位老者,與老人交了朋友并訴諸了自己的心事,她終于開始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以及自己人生的定位。

這本書開篇一章就讓我們首先思考“我是誰?”你的名字不能概括你,幾個標簽也不足以定義你,那我們到底是誰呢?我們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我們總是習慣性去效仿別人,卻忘記了自己到底最渴望什么。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十

上了大學后,很少有機會坐下來靜靜地看書,不是沒有時間,只是少了那份心境,淡淡地,淡淡地,如同手擎一樽美酒,細細品味,沁入心脾。校園里刮起了一陣讀書月的風潮,于是整個校園沉浸在了這片書的海洋中。我,慢慢地讀著這本書,發(fā)現(xiàn)它與我以往接觸的這類型書是那么不同。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主要是環(huán)繞了女主人公白領李若菱與智者老人的一次次對話,揭示了人身心靈的奧秘。這本書突破了大多數(shù)傳統(tǒng)書籍對這方面心理理論知識的直接論述,采用了講故事的方式,一步步的引導讀者走進作者論述的觀點里,進而走進了自己內心中真實的自己。

你是誰?這是第一次見面時老人問李若菱的第一個問題,我叫李若菱!我問的不是這個,名字只是個代號。我在一家外企計算機公司上班,我是負責軟件產(chǎn)品的營銷經(jīng)理那也不能代表你是誰,如果你換了工作,這個你是誰的內容不就要改了嗎。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忘記自己是誰?我們很多人每天生活的都不開心,即使我們擁有了很多財富、金錢、美色。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以為我們就是財富、金錢、美色。的代表。我們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要的東西呢?我們總是習慣地去觀察模仿別人,卻忘記了自己到底最希望擁有什么。很多時候,我們大多數(shù)人尋找的地方,表面看起來好像比較容易讓我們找到我們需要的東西,所以我們費勁地在別人身上,在這個外在的物質世界中尋找解答和快樂,結果都是徒勞無獲的,主要是我們找錯了方向,找錯了位置。

《遇見未知的自己》我們應該給自己一個機會,讓自己和自己的內心情感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人生位置到底在哪里,我們每個客體其實都是李若菱,我們都迷茫過,我們都徘徊過,但請給自己一個機會。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十一

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yǎng)品?!睕]錯,書是知識的寶藏,暑假中我就讀過一本對我及我家影響深遠的書。它的名字叫《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是一本好用好學的現(xiàn)代修心書,書中一位神秘的老人幫助了一位叫若菱的女子,他給若菱上了一堂一堂心靈指導課,教會了她許多知識,若菱每到老人那兒,心靈也隨之得到凈化,最終若菱走出了陰霾,迎接了光明。這本書像是一位心靈治療師,它也給我上了一堂堂指導課,它治療了我們家的“心病”,幫助我們找回溫馨。

那日,天空灰蒙蒙的,淅淅瀝瀝地下著雨。而我還沉浸在夢香中,只聽門外一陣吵鬧,還有東西摔在地上破裂的聲音,我被吵醒。我走出房間,見到爸媽房里慘不忍睹的一幕,然后拿著包走了出來,她的眼睛通紅,望一眼我便離開了,爸爸默默地坐著,臉的一側也紅紅的,緊鎖眉頭的他皺紋顯得更深更明顯了,他用憐憫的眼神看著我,說:“我們可能要離婚了,媽媽不要你了?!?/p>

我調整了情緒,又仔細思考了一番:現(xiàn)在我們家發(fā)生了矛盾,光傷心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我應該理智一點,就像書里的要學會臣服,要控制好情緒,要有耐心和勇氣。

之后我和爸爸去阿姨家哄回了媽媽,我把這本書推薦給他們看,他們也受益非淺,從此這個家更和睦了。夫妻床頭吵架床尾和,可真是對的,當初是我想的太復雜。

當一塊塊沉重的巨石砸向我們時,要有一顆臨危不亂,沉著冷靜的心,我們要思考,要控制,不要讓它把你砸碎,我們得充滿希望,充滿信心,積極地面對未來,我們用自己強大的心靈世界戰(zhàn)勝一切困難,理智地轉危為安。仔細探索,你會發(fā)現(xiàn)意想不到的驚喜!

如果你還有疑惑,不妨去讀一讀《遇見未知的自己》,只要你覺悟了,你的生活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十二

學校組織的心理講座老師推薦我們讀一讀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很快從網(wǎng)上下載了下來,但拖了很長時間總是不能靜下心來去讀一讀。最近總是被一些事情困擾,便想起了這本書,一看便不忍放下,用了兩個晚上讀完了,雖然有些地方自己不是很明白,但還是覺得收獲頗多。

在這本書中我看到很多熟悉的觀點,也看到很多耳目一新的觀點,我挺喜歡這本書的,應該說我喜歡這類書——“心靈雞湯”類的勵志書籍,以前也讀過幾本,這類書總給人帶來一場心靈之旅,讀的時候總有一種熱情澎湃的感覺。我總是說自己的心態(tài)很好,其實不然,我的心態(tài)沒有自己想的那么好,我會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而且有些事情我沒有真正的看開,也沒有學會放下,對思想方面,更是不會考慮,對于已發(fā)生的事情不會學著接受,我要試著看開看淡一切,,學著清心,靜心,修心,做個小小的真我!

其實我知道就算我不能像女主人公那樣真正地從思想、情緒和身體的桎梏中解脫出來,但讀完后還是有一種如浴春風的感覺,思緒不再是剪不斷,理還亂。人人都會遇到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但卻從來沒有去深究人為什么會有那些情緒,那就好比是知道了機器是怎樣運轉卻不知道原理,讀了這本后,知道了人喜怒哀樂的源頭,知道了我們要什么,我覺得書里說的很正確,人類所追求的東西,像權利啦,財富啦,健康啦,最終的目的還是追求喜悅和內心的和平。

心境決定人生,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盲點無法透析,有太多的情緒無法調節(jié),我們蜂擁著學最熱門的技能、找最賺錢的工作、報考最時髦的學科……我們總是希望以最快捷的手段實現(xiàn)我們的夢想。但生活永遠不會和我們想象的一樣,所以我們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來舒緩殘酷的現(xiàn)實帶來的壞情緒,從現(xiàn)在做起,從小事做起,改掉惰性與私心,珍惜時間和理想,告別庸俗、浮躁,堅持信念,永遠追求,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經(jīng)常審視自己,自己給自己上課,自己給自己打分,尋求真我,解放自我。有時間休閑時不妨靜下心來認真讀書,讀一些關乎身心靈成長的書,修心,養(yǎng)心,正心。

這本書,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十三

睇完哩兩本書,然后根據(jù)自己既情況,我諗左好多。我忽然覺得好迷茫,我好似入左一個迷宮一樣,我唔知道自己想點,唔知道點行出黎。我有時候好似好開心,無煩惱一般,有時候睇到一d電視劇或者電影既時候,卻會變得好低落,好容易流眼淚。一時好堅強,一時好脆弱;一時好清晰知道諗咩,一時模糊不清;一時清醒,一時沉迷。

我仲記得拒同我分手既果日,我響部公交車度聽住拒響電話同我講:"你唔信我,咁你同我一齊都無意思啦!"幾簡單既一句說話,就可以講一切都改變,我響文化公園落左車,行過人民橋,行過江邊,望住條珠江,我忽然覺得條珠江好深好深,d風吹落我身度,我覺得好重好重,壓到我個心完全透唔到氣。直到今日我寫哩篇讀后感,我諗翻起我都系流眼淚。

睇曬哩兩本書,我知道寬恕系一種解脫,有時候當身邊既人問起拒,拒就好似我心里面既一個缺口,我經(jīng)常同自己講,無打開果道門,等拒做我永遠既秘密,仲記得拒離開我果陣,我有幾次上班既時候,我過馬路果陣,d車經(jīng)過我身邊,我有一瞬間我真系好想等部車撞過黎,我就可以咩都唔使諗,或者撞到我失憶,忘記拒同我之間既一切。

以前我以為自己好堅強,咩都可以解決到,唔需要依靠任何人,但系今次我輸左,輸左俾拒啦!我無諗過拒離開我,我會咁生不如人,琴晚我又俾我老豆鬧啦!我唔想去相信拒系我老豆口中所講既果種人,但系連我自己手上都無任何籌碼去同我老豆抗爭,我只可以等時間慢慢淡忘一切,等傷口慢慢埋口,可能拒從來都無覺得我有幾愛拒,可能拒從來都無真心鐘意過我,可能。好多可能,今年年初一我拜神,我同神仙講:"麻煩你保佑我用一年時間重新振作,重新生活,忘記過去。"。

最后我要同拒講:"李英杰,我唔想去相信你系我老豆所講既果種人,但系我仍然要感激你教我既一切,或者你系上天俾我既磨練,等我渡過左,或者我可以更加成熟,更加識珍惜我身邊擁有既一切,更加明白我所得到既嘢唔系理所當然,系需要去經(jīng)營,去關心。我亦已經(jīng)盡曬我既一切能力愛過你,雖則唔可以講做得好好,只求無愧于心。"。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十四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一部探討都市人應該怎樣更好生活的書,向人們講解和詮釋一個又一個耐人尋味而又貼近生活的道理,讀完后感覺經(jīng)歷了一場不錯的心靈之旅。

書中一直在強調尋找真實的自我,對于“你是誰”這個問題,說實在我也很少去認識真我是怎樣的,每當去想這個問題的時候內心是茫然的,就像書中說的,外在環(huán)境影響著我們的內心世界,真正認識自我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這個過程是漫長的。我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讓我們容易失落真實的自我,所以導致我們的不快樂,就像小說中的主人公若菱所言“活得好累!”。

那位老者給出一個教導:“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現(xiàn),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了那么內在的自我,不管它帶給你的是快樂還是痛苦,大多是因為你們的思想導致的,很多事情并不是自然發(fā)生,是自己選擇的,選擇他們這樣或那樣的發(fā)生,就像同樣的事情發(fā)生在不同人身上,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結果。

人與人之間總是不同,有人活得很精彩,有人活得庸庸碌碌,更有人垂頭喪氣,自暴自棄,那是為什么呢?由于沒能看清自己,痛苦是來自你對事情的解釋,痛苦是你創(chuàng)造出來的,就如我們?yōu)榱宋桂B(yǎng)自己身體所需的“勝肽”,而制造一些事端產(chǎn)生所需要的情緒來維生,但是我們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沒有去直面它,而是順從滿足它,我們能做的就是接納它,就像所發(fā)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都是經(jīng)過仔細包裝的禮物,只要我們愿意面對它有點丑惡的包裝,帶著耐心和勇氣一點一點打開的話,我們就會驚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禮物,要知道一切問題都是出在自己的身上,只要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所有的外力都會隨之改變。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盲點無法透析,有太多的情緒無法調節(jié),工作生活情感各方面的壓力和困惑,悲歡離合和喜怒哀樂。人生在世,難免都要經(jīng)歷這些,雖然有很多自己無法改變,但是最終決定人生的還是取決于自己的心境,我們更應該學會勇于面對,不放棄。

心境決定人生,就像書中那位老者臨別時所說的:“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睙o論在人生的高峰還是低谷,只要保持一份惜福感恩的心態(tài),用心對待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真心面對生命中經(jīng)歷的人和事,真正的喜悅就會由心而生。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十五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一本有關身心靈成長的小說。作者張德芬以其深入淺出的筆觸,揭示出了困擾人們的煩惱痛苦的深層的原因,以通俗易懂、平實樸素的言辭解讀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它以小說的形式,講述女主人公經(jīng)過偶遇的一位老人的指點,從煩惱的工作生活中找到快樂,并取得生活事業(yè)雙豐收的故事。它通俗易懂,少了純心理學書籍的深奧枯燥,講解和詮釋一個個耐人尋味又貼近生活的道理。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許多煩惱,比如對某人的討厭、對工作的煩惱、對待遇的不滿等等,都是我們自己人為地在放大。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來自你對事情的解釋。痛苦是你創(chuàng)造出來的,因為那個是你對事情的解釋。

這本書告訴我們: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我們?yōu)槭裁床豢鞓??那是因為我們失落了真實的自己。學會用潛意識的方式去處理情緒。

我們所背負的一切都是我們自己帶來的,別人是無法強壓給我們的,因為我們可以不接受。總是認為自己的苦惱時因誰或其他什么而帶來的,其實不然,真正讓自己苦惱的是我們自身,過于看重那些會讓自己苦惱的事。

我們多少人是因為與別人攀比而疲于奔波,為財富為地位,可一旦擁有了所追求的財富地位卻并沒有感到幸福反而有些人更懷念以前清苦的日子。因為那不是真正自己內心想要的東西,那是外在的東西。就象作者在書中所談到的快樂和喜悅的區(qū)別,快樂是取決于外在的東西,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樂也隨之消失了。而喜悅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從你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擁有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所以因與別人攀比去追求財富地位過程會帶來快樂,但一旦實現(xiàn)了快樂也就消失了。而如果是自己真正想擁有財富和地位且明確擁有了財富和地位就會造福社會讓更多人幸福那就不一樣了,那就達到了喜悅的境界。

外在環(huán)境影響著我們的內心世界,我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讓我們容易失落真實的自我;認識真我,從自身做起。因為外面沒有別人。這本書讀了之后讓人受益頗深,要試著學會放下,當我們真正放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一切都是另外一種結局,要試著看開看淡一切,學著清心,靜心,修心,做個小小的真我!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十六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是上次跟x去錦漢展覽中心逛書展時買的。第一次逛書展,感受最深就是人好多,想不到喜歡看書的人還真不少呵。逛了一上午,也沒啥收獲,就買了幾份香港的英文報,一本考公的理論熱點書,還有就是這本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

斷斷續(xù)續(xù)翻了幾天,總算讀完一遍??赐曜詈笠恍凶?,合上書時,再仔細想想里面講什么,卻都很模糊了,也記不起幾句完整的句子。不是里面的故事不精彩,只是有不少挺專業(yè)的,也懶得去多領悟。書的封面寫著“都市身心靈修行課”、“華語世界第一部身心靈小說”等字樣,標榜的內容似乎很大,但其實就講了一都市白領偶遇一老人的故事。跟大多數(shù)心靈勵志書籍一樣,這本書無非也是告訴我們要尋找真正本我,要追求崇尚愛、喜悅、和平。但它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讓讀者更深體會內心世界的變化,是可以改變很多現(xiàn)實的東西。

說句實在話,確實也有點像在推崇“唯心論”的意思,但是,一定程度上的“唯心”確實也是必需的呀,人很多時候,就真的需要好好審視下自己的內心,看看是否有哪些被扭曲了。太現(xiàn)實,會很辛苦的。想要簡單的快樂,平凡的幸福,從“心”開始,從意識上稍作些改變,其實可以變得更容易。

書中有一句話,“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時,沒有多大的感觸。但看完整個故事,才知道這話的意思: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身出來的結果。意思也就跟“吸引力法則”差不多,積極樂觀的意識可以吸引到積極的光芒,很多不好的東西都是自己的消極想法招惹過來的。所以,要關心內在,要勇敢一點,做更好的自己。

看這本書時,喜歡泡杯綠茶,聽著柔柔的鋼琴曲,安靜地翻動書頁,放松自己,享受著寧靜,享受屬于自己的一份娛樂。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十七

看過之后,發(fā)現(xiàn)這是一本很特別的書,它在不知不覺之中,慢慢凈化你的心靈。在自序中,作者以一則故事開始:“有個男子一天下班的時候,經(jīng)過一條黑漆漆的暗巷,看到一名女子在僅有的路燈下找東西。她非常慌張,著急地在找,讓這個男子不禁停下腳步,想助她一臂之力?!薄罢垎柲阍谡沂裁??”男子問?!拔业能囪€匙,沒有它我就回不了家了!”女子焦慮地說?!澳愦蟾旁谀膫€位置,怎么掉的?”女子指向另一個暗處,說:“在那兒掏錢包出來的時候掉的?!蹦凶釉尞惖溃骸澳悄阍趺床辉谀抢镎??”女子理直氣壯地回答:“那里沒有燈呀,怎么找得到?!边@是一個看起來很可笑的故事,但它卻很好的讓我們來思索:其實我們在尋找自己想要的人生,自己想要的快樂時,常常就像上面故事中的女子一般,找錯了方向。因為我們尋找的地方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比較容易讓我們找到想要的東西,所以我們費勁地在別人的身上,在這個外在的物質世界中尋求解答和快樂,結果卻都是徒勞無功。原因就是:我們找錯了地方!

書中告訴我們要覺察外界的一切,不要被現(xiàn)實中的一切干擾了自己;當你對什么事情產(chǎn)生思想的時候,不要就想著負面的,那樣會干擾你正常的思想,凡事要多考慮,也許會得到另外一種結果;當一件事情發(fā)生的時候,不管有多么的讓人難以接受,發(fā)生了就是發(fā)生了,無法改變的,所以要學會臣服,臣服,不是讓我們做軟弱的人,不是一種屈服,而是要學會接受!

最喜歡的一段話:記得,每個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憤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蘊含著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所以,雖然現(xiàn)在我們正在低谷,請你開始感恩,因為我們已經(jīng)開始拆開那個禮物了,請讓我們繼續(xù)勇敢的,樂觀的去面對,我們會看到那個不一樣的驚喜!

這本書,給我?guī)淼氖且恍ι?,對生活的認識,以及做人的態(tài)度與原則,讓我學會了更寬容,更包容,讓我學會了時時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與情緒。讓我在心靈成長的路上又有了新的進步,讓我開始真正的關心自己,并且學會如何真正的關心自己。讓自己的心慢慢平和,沉淀下來,去慢慢體會喜悅,和平。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十八

我在暑假里閱讀了老師摧薦的這本《遇見未知的自己》,說實在的,只讀了一遍,對書的內容也沒能真正地理解透徹,只知道讀完后,心靈變得寧靜了。

書中提到,這天底下就三種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我的事。說得多好??!我且不說老人講得多有道理,就拿自己來說吧,暑假偶爾去打打麻將,這不就有了以上的三種結果了:去打麻將是我的事,能否贏錢輸錢是老天的事,別人是否從我這贏到錢是他人的事。反正我把打麻將當成是娛樂的一種方式,它也是我其中的一項興趣愛好。這樣一來,不管結果如何,我都成不了“自己思想和情緒的奴隸”。因此感悟:心態(tài)很重要!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會遇到各種麻煩和困擾:工作環(huán)境不稱心,事情處理不公平,期望中的事情落空,先進評比沒有份,自己工作辛苦沒有得到領導的認可,受冤枉挨批評等等。對這類事情,如能保持積極心態(tài),心里就會想得開,心胸也就會豁達,這樣就能妥善對待、處理好這些事情,使工作順利,心情舒暢。

我們享受生活,要建立積極的心態(tài),多從正面看問題,樂觀地對待人生,樂觀地接受挑戰(zhàn)。這對一個人的為人處事至關重要。心態(tài)是后天修煉的,我們完全可以通過修煉我們的心態(tài)來成就我們的事業(yè),改變我們的人生,讓生活的每個角落都鋪滿陽光!

這兩天利用上班的空閑時間看了張德芬的暢銷書——《遇見未知的自己》,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先看了作者寫的序——你想要的人生。平時挺喜歡看這類有關心靈修行的書籍,所以看到書名的時候就有馬上讀下去的沖動。文章以一位都市白領階級的女性為主角,經(jīng)由每天都可能遭遇的種種事件,逐漸把眼光從外在的世界轉向我們內在的世界,然后發(fā)現(xiàn)我們大多數(shù)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們是思想和情緒的奴隸。一個不經(jīng)遇的機會下遇到一位老者,老者就像一位智者,女主人公在一位老者的指引下,改善內在的狀態(tài),進而改變了外在的世界。最終尋得內心的平和。

從書中受到很多啟發(fā),告訴我們什么是小我,什么是真我。所謂的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響的自己,什么又是外界的一切呢,也就是說金錢,名利,地位,權勢以及一身邊發(fā)生的事情,包括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虛榮,這些都是小我的表現(xiàn),小我會被身體里的潛意識所控制,也就是說有時候有些事情你會不由自主地去想,去爭。而做到了也未必就會得到真正的快樂,即使是快樂,也是來自外界的,一旦外界的讓你感受快樂的源頭不在了,自己會很痛苦的。而身體里的那個真我呢?那個真我不會隨著一切的改變而改變,甚至于有一天我們離開了,這個真我也回不會消失。而通常能做到真的人我想是沒有吧。書中講解我們人類一生所追求的東西,也不過五個字就可以表達,愛;喜悅;和平。我們每個人經(jīng)過了多年對外界信息的過濾,我們留下的思想都是我們自己想要的,從來沒有考慮過他的真實性,我們被自己的意識欺騙,認為這就是自己了,而忽略了自己真正的本心,所以有些事遲早會按照我們自己的思路發(fā)生,只因為我們需要那種感受,我們也就創(chuàng)造了我們自己的世界。誰都希望自己的世界是美好的,快樂的,富足的。那么怎樣能得到呢?這本書讓我們明白了愛,喜悅,和平是從內心,由內至外的散發(fā),而不是靠外物來獲得。

很喜歡書中的一段話:“記得,每個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憤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蘊含著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所以,如果現(xiàn)在我們正在低谷,請你開始感恩,因為我們已經(jīng)開始拆開那個禮物了。

還有一句話說得很好“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雖然這本書我看了兩遍,但有些地方還沒能完全融會貫通,也沒進行什么具體的實踐,但我真的體會到了他能凈化心靈,安撫浮躁,悲觀和欲望,他將深奧的人生哲理簡單敘述,將修行理念溶于其中,比起禪宗佛學等等思想顯得有些粗淺,但更好讓人感悟理解。他教會我,當我在面對生活中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時,唯有抱持觀照內心并惜福感恩的心態(tài),一切的真相才會自動還原水落石出。以前我總認為自己的心態(tài)很好,其不然,我的心態(tài)沒有自己想的那么好,我會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有些事我沒有真正的看開,也沒有學會放下,我要學會清心,靜心,修心,做個小小的真我。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十九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大概是10年前,算是自己看到的第一部身心靈小說。在不同階段又分別看過幾次。近期重新拾起是因為看了《當下的力量》,看不太懂,又回來頭把這本書重讀了一遍??吹乃俣群芸?,雖然情節(jié)都熟悉,但仍然很有可讀性,里面的一些片段更加的具有啟發(fā)性,值得把其中的一些句子邊默念邊實踐。如果你在工作生活中也遇到了困惑、焦慮甚至抑郁,試試這本書,也許有特別的效果。

書的內容以一個30多歲女主角—若菱面臨的一系列問題為引子,通過和一位老人的聊天為內容開展,中間有女主角對不同人物類型的拜訪。內容的編排層層遞進,女主角的遭遇既狗血又常見,幾乎把成年人可能面臨的困境濃縮在她一個人身上。記得第一次看時,我記得了幾條:

1、喜悅與快樂的區(qū)別。

2、擔心是最差的禮物,不如給他祝福。

3、無條件的愛。那時的我對人生困境的經(jīng)歷還較少,只是覺得里面的內容和自己的初心有重合之處。10年以后再讀,對女主角的理解、對一些做法的關注更多了一些。

貫穿書本有一個同心圓圖,圓心是真我愛、喜悅、和平。在真我的最外層是角色扮演身份認同,然后是思想、情緒、身體。隨著我們社會角色和閱歷的增加,真我與身體的連結越來越少,對“小我”、“自我”的認同越來越多。如何破解?書中提到四個詞:聯(lián)結、臣服、定靜、覺察。當我們與身體建立聯(lián)結,投入部分的關注到一呼一吸,到自己身體的每一個部位;當我們臣服于自己情緒,認同情緒的產(chǎn)生消失,不去反抗它;當我們傾聽自己腦袋里的聲音,做一個觀察的臨在,成為自己思維的第三者,定靜下來;當我們對自己的小我保持覺察,不因為喂養(yǎng)小我的“勝肽”不斷地尋找小我的認同。我們就能離內在的真我更加接近,從而能獲得“愛、喜悅、和平”這種最充實平靜的狀態(tài)。

書中還有很多實用的建議。比如,當情緒來時,不要拒絕和反抗它,情緒是一種能量,它會來就會走,保留一定的覺察去觀察它。再比如,每天都保持一定的時間和自己的身體在一起,關注呼吸,關注疼痛、關注身體中相對柔弱的部分。還比如,臣服于事實,對同一事件a會因為不同思維b產(chǎn)生完全不同的反應c,我們改變不了事實a,但能改變思維模式b。

今天是母親節(jié)。在青少年時代,大概沒有深刻認識到母親如何偉大而難做。感謝女兒,讓我有了10多年的媽媽經(jīng)歷,也讓我意識到母親偉大絕對不是一句夸辭。母親的角色讓女人在完成社會職能的同時,擔當了很大部分的家庭角色。這個全年無休的責任,有人甘之若怡,有人糾結其中,有人無法兩全。但女人并不想成為偉大的犧牲品,社會和家庭應該是去協(xié)助母親成就更豐富更有價值的人生,而不是將犧牲自我意愿作為成全家庭的優(yōu)先。母親節(jié)的意義不在于謳歌或形式,而在于更喜悅于這一角色。

這兩天總算把勞動節(jié)計劃要做的整理都做完,享受于這一過程,滿足于現(xiàn)有的成果。腳踏實地地往前走,跟隨內心,臣服外界。祝福!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二十

假期伊始,把自己的心靈降低一些欲望,來尋找自己的一片自由天地。讀起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電子版的書讓我迫不及待讀完后,眼很累,心很靜,身很輕。

人們在生活中,都會遇到許多煩惱,比如對某人的討厭、對工作的煩惱、對待遇的不滿等等,都是我們自己人為地在放大。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來自你對事情的解釋。痛苦是你創(chuàng)造出來的,因為那個是你對事情的解釋。

這本書告訴我們: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我們?yōu)槭裁床豢鞓?那是因為我們失落了真實的自己。學會用潛意識的方式去處理情緒。

我們所背負的一切都是我們自己帶來的,別人是無法強壓給我們的,因為我們可以不接受??偸钦J為自己的苦惱時因誰或其他什么而帶來的,其實不然,真正讓自己苦惱的是我們自身,過于看重那些會讓自己苦惱的事。

我們多少人是因為與別人攀比而疲于奔波,為財富為地位,可一旦擁有了所追求的財富地位卻并沒有感到幸福反而有些人更懷念以前清苦的日子。因為那不是真正自己內心想要的東西,那是外在的東西。就象作者在書中所談到的快樂和喜悅的區(qū)別,快樂是取決于外在的東西,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樂也隨之消失了。而喜悅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從你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擁有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所以因與別人攀比去追求財富地位過程會帶來快樂,但一旦實現(xiàn)了快樂也就消失了。而如果是自己真正想擁有財富和地位且明確擁有了財富和地位就會造福社會讓更多人幸福那就不一樣了,那就達到了喜悅的境界。

外在環(huán)境影響著我們的內心世界,我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讓我們容易失落真實的自我;認識真我,從自身做起。因為外面沒有別人。這本書讀了之后讓人受益頗深,要試著學會放下,當我們真正放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一切都是另外一種結局,要試著看開看淡一切,學著清心,靜心,修心,做到情緒。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706159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