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進行備課和教學反思的重要參考資料。教案應該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質量和效果,及時進行教學反思和總結,以提高教學質量。通過分析優(yōu)秀教案,我們可以總結出一些教學方法和策略的有效運用。
找圖案教案篇一
鍛煉幼兒上肢的肌肉和關節(jié),發(fā)展幼兒肌肉的力量和控制動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兒童玩具皮球、粉筆等。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地拍球、熟悉拍球的動作。
2.每個幼兒照著老師的范例,在場地上用粉筆畫一個大圖案(要求圖案中有好多格子),然后進行拍球練習,拍球時球不能壓到線。
3.幼兒找一個小伙伴,在自己的圖案上,進行拍球比賽,看誰一次拍的有效球多(不出圖案、不壓線、一格一格地移動的球為有效球)。
4.幼兒互用彼此的圖案,進行小組或個人間的拍球比賽。
活動建議。
1.在幼兒拍球較熟練的基礎上開展此活動,活動中教師要巡回指導。
2.最初開展此活動時,教師畫幾個大圖案,讓幼兒練習,以后讓幼兒自己畫圖案進行拍球練習。
3.幼兒挑選別人畫的圖案時,要互相商量,征得同意。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回教室。
找圖案教案篇二
讓孩子嘗試從水果的不同方位進行切割,觀察切面形狀,體驗探索的快樂。
各種常見水果若干、布袋、塑料水果刀、盤子、獼猴桃、黃桃、圣女果。
一、摸水果。
教師出示某一水果的切面,請幼兒觀察它的圖案。
三、幼兒獨立嘗試尋找圖案。
1。介紹材料和任務:每人選用三種不同的水果嘗試操作,尋找不同的圖案。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
3。幼兒一起觀察結果,并交流操作的過程,從中發(fā)現能切出不同圖案的方法。
四、活動延伸。
將切下的水果圖案裝飾成美麗的水果拼盤。
找圖案教案篇三
教學準備:
教師:花卉圖片,相關花卉的網站。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花卉圖片的欣賞、學習,增強學生對自然、對生活的關愛之情,培養(yǎng)審美情趣;
3、了解點線面的畫面組合,運用黑白的表現方法進行花卉圖案設計;
4、能夠較好的運用鏤刻或其他制作技法來實現自己的色彩花卉設計方案;
5、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
教學重點:
相似形的置換。
教學難點:
圖案花的設計方法。
教學評價:
2、是否明白形體的有趣置換,能夠談出自己匠心獨具的設計方案,并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實現自己的色彩花卉設計方案。
設計構思:
花,是植物最美麗的生命形態(tài)。它代表著美好、幸福、繁殖……它美化了我們的生活,豐富了我們的精神世界?;ɑ艿脑煨吞焐鷥?yōu)美,色彩絢麗,人們根據其生長結構及其形態(tài)特征展開聯想,賦予了不同花卉以不同的象征意義;傲雪凌霜的梅花表示愛情;梅、蘭、菊、竹以其堅韌挺拔的氣質和高雅飄逸的品味被譽為代表中國古代文人的“四君子”。
隨著時代的推移,花卉作為人類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愈加愈顯示出她的審美價值和無窮魅力。每逢佳節(jié)到來的時候人們會以鮮花表示祝愿;朋友生病時,我們會以鮮花表示慰問;與心上人約會時鮮花可以表達心中的愛慕;緬懷故人時,鮮花又代表了思念……我們的家里總會留有一支花瓶,不時的插滿鮮花,讓居室滿堂生輝,哪怕是一支小小的吊蘭都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無窮的樂趣!
從古至今有無數的畫家將花卉作為自己創(chuàng)作的主題,而在今天的社會花卉也越來越多的以圖案的形式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所以讓學生們認識花卉、了解花卉并用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來表現花卉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意識、提高審美能力的重要方面,而懂得在生活中運用學過的繪畫技法裝飾我們的環(huán)境則是關鍵。
所以根據《花圃》這一課的框架,本課將從花卉圖片、花卉與我們生活的關系導入(利用問題導入法),引申到花的基本骨式、花卉圖案的變化規(guī)律,引導學生進行花卉圖案的創(chuàng)作;從花圃這一概念直扣主題(游戲導入法),帶領學生運用形的置換方法,采用鏤印等不同形式進行彩色圖案的制作,并利用集體的智慧拼貼出一個大花圃。
教學要求:
老師:播放老師準備好的課件資料,通過欣賞五彩繽紛的花卉圖片,引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審美情趣;展示各類范畫,啟發(fā)生學思路,讓學生從范國中尋找設計思路和繪畫方法。
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花卉圖書,各自說出自己最喜歡的花以及這種花的象征意義。在了解花形的基本規(guī)律,概括出其骨式與瓣形的基礎上,將花瓣置換成新的形狀,賦予花圖形以新的意義。分別采用黑白和色彩兩種表現方式進行花卉圖案的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過程中注意點、線、面的結合運用。在拼貼花圃游戲的過程中學習到形的有趣置換、花卉圖案的變化規(guī)律、色彩的鮮明搭配和簡單的鏤印技術。
6.關于將心比心教學設計。
7.關于頂碗少年教學設計。
10.關于位置與方向教學設計。
找圖案教案篇四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圖案最常見的構圖方式:軸對稱、平移、旋轉……,理解簡單圖案設計的意圖。
2、認識和欣賞平移,旋轉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能夠靈活運用軸對稱、平移、旋轉的組合,設計出簡單的圖案。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對生活中的典型圖案進行觀察、分析、欣賞等過程,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增強審美意識.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經歷對生活中的典型圖案進行觀察、分析、欣賞等過程,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增強審美意識.
2、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靈活運用平移、旋轉與軸對稱的組合進行簡單的圖案設計.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平移、旋轉與軸對稱的.組合進行簡單的圖案設計.
教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復習舊知,引入新課(5分鐘,學生欣賞,感受圖形變換)。
活動內容:復習全等變換中所學的圖案設計方法。
提問:
1、我們已經具備了簡單圖案設計的基本知識與技能:
用最基本的幾何元素——點、線設計與制作圖案;
用最簡單的幾何圖形——三角形、矩形設計、制作圖案;割補、無縫隙拼接。
2、下面的圖案是怎樣設計出來的?
第二環(huán)節(jié)探索新知(10分鐘,學生小組合作,解讀探究)。
內容:各小組充分討論教材所示圖案的形成過程,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一些美麗的圖案:
你能用平移、旋轉或軸對稱分析如圖中各個圖案的形成過程嗎?你是怎樣分析的?與同伴交流。
對教材給出的六個圖案通過觀察、分析進行議論交流,讓學生初步了解圖案的設計中常常運用圖形變換的思想方法,為學生自己設計圖案指明方向。其中圖(1)、(2)、(3)、(4)、(5)、(6)都可以看作是由“基本圖案”通過旋轉適合角度形成(可以讓學生自己說說每個旋轉的角度和旋轉的次數及旋轉中心的位置),另外圖(2)、(3)、(5)也可以看作是由“基本圖案”通過軸對稱變換形成(可以讓學生指出對軸對稱及對稱軸的條數),圖(2)還可以看作是由“基本圖案”通過平移形成。
第三環(huán)節(jié):合作交流,解決問題(10分鐘,學生欣賞,全班交流)。
內容:
1、欣賞下圖的圖案,分析這個圖案形成的過程,仿照圖3—23中的某個標志設計一個圖案,與同伴交流,并簡述你的設計意圖。
2、例1欣賞圖3—24的圖案,并分析這個圖案形的過程。
提問:
1、基本圖案是什么?有幾個?
2、分析同色“爬蟲”、異色“爬蟲”之間的關系。
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這個圖案是由三個“基本圖案”組成的,它們分別是三種不同顏色的“爬蟲”(綠、白、黑),形狀、大小完全相同。
在圖中,同色的“爬蟲”之間是平移關系,所有同色的“爬蟲”可以通過其中一只經過平移而得到;相鄰的不同色的“爬蟲”之間可以通過旋轉而得到,其中,旋轉角度為120°,旋轉中心為“爬蟲”頭上、腿上或腳趾上一點。
第四環(huán)節(jié):練習與提高(10分鐘,學生觀察分析,全班交流)。
內容:
1、下圖是由12個全等三角形組成的,利用平移、軸對稱或旋轉分析這個圖案的形成過程。
這個圖形可以按照以下步驟形成的。
(1)以一個三角形的一條邊為對稱軸作與它對稱的圖形。
(2)將得到的這組圖形以一條邊的中點為旋轉中心旋轉180°。
(3)分別以這兩組圖形為平移的“基本圖案”,各平移兩次,即可得到最終的圖形。
2、欣賞:
第五環(huán)節(jié):課堂小結(5分鐘,學生歸納)。
內容:師生互相交流總結三種圖形變換方式的特點,怎樣選擇變換方式,課前準備所學到的課外知識及切身感受等。
第六環(huán)節(jié):布置作業(yè)。
a組(優(yōu)等生)和b組(中等生):
提示:可以利用平移、旋轉、軸對稱等多種方法來設計,而且設計的圖案要能表達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再就是圖案的設計一定要新穎,獨特,這樣才能使人過目不忘,達到標志的效果。
c組(后三分之一生)、課后習題。
找圖案教案篇五
大自然是多么的美麗,但我們是在破壞大自然,讓我們來贊美大自然吧!
春天來了,萬物都醒了。大自然又熱鬧起來了,今天,我們就在贊美大自然。
我在小蜜蜂作文樂園做游戲,名字就叫做顏色大比拼。規(guī)則是:把五顏六色的豆子等東西分類,然后把它們拼成一個關于大自然的圖案。
這五顏六色的豆子看得我們都眼花繚亂。我們只好硬著頭皮分,當有人分完了,郭惠斌大聲的嚷道:“老師不公平,它們的豆子少,我們的.豆子那么多?!崩蠋熁卮鸬溃骸笆撬齻兗夹g好?!甭犃耍覀兝^續(xù)分著,郭惠斌抬頭大叫:“老師分完了?!蔽覀兎滞炅艘院笪覀兙烷_始拼圖了,我們先拼了兩朵黃色花蕊紅色花邊的花,又在上面拼出了一個黃昏的太陽,還有春姑娘帶著春天來的預告,乘著云朵慢慢來到大自然,喚醒了大樹。
大自然從此熱鬧起來,我們教室里的大自然一派春天的氣息。
找圖案教案篇六
相似形的置換
圖案花的'設計方法
2、是否明白形體的有趣置換,能夠談出自己匠心獨具的設計方案,并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實現自己的色彩花卉設計方案。
花, 是植物最美麗的生命形態(tài)。它代表著美好、幸福、繁殖……它美化了我們的生活,豐富了我們的精神世界?;ɑ艿脑煨吞焐鷥?yōu)美,色彩絢麗,人們根據其生長結構及其形態(tài)特征展開聯想,賦予了不同花卉以不同的象征意義;傲雪凌霜的梅花表示愛情;梅、蘭、菊、竹以其堅韌挺拔的氣質和高雅飄逸的品味被譽為代表中國古代文 人的“四君子”。
隨 著時代的推移,花卉作為人類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愈加愈顯示出她的審美價值和無窮魅力。每逢佳節(jié)到來的時候人們會以鮮花表示祝愿;朋友生病時,我們會以鮮花表示慰問;與心上人約會時鮮花可以表達心中的愛慕;緬懷故人時,鮮花又代表了思念……我們的家里總會留有一支花瓶,不時的插滿鮮花,讓居室滿堂生 輝,哪怕是一支小小的吊蘭都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無窮的樂趣!
從 古至今有無數的畫家將花卉作為自己創(chuàng)作的主題,而在今天的社會花卉也越來越多的以圖案的形式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所以讓學生們認識花卉、了解花卉并用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來表現花卉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意識、提高審美能力的重要方面,而懂得在生活中運用學過的繪畫技法裝飾我們的環(huán)境則是關鍵。
所 以根據《花圃》這一課的框架,本課將從花卉圖片、花卉與我們生活的關系導入(利用問題導入法),引申到花的基本骨式、花卉圖案的變化規(guī)律,引導學生進行花卉圖案的創(chuàng)作;從花圃這一概念直扣主題(游戲導入法),帶領學生運用形的置換方法,采用鏤印等不同形式進行彩色圖案的制作,并利用集體的智慧拼貼出一個大 花圃。
老師:播放老師準備好的課件資料,通過欣賞五彩繽紛的花卉圖片,引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審美情趣;展示各類范畫,啟發(fā)生學思路,讓學生從范國中尋找設計思路和繪畫方法。
學 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花卉圖書,各自說出自己最喜歡的花以及這種花的象征意義。在了解花形的基本規(guī)律,概括出其骨式與瓣形的基礎上,將花瓣置換成新的形狀,賦予花圖形以新的意義。分別采用黑白和色彩兩種表現方式進行花卉圖案的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過程中注意點、線、面的結合運用。在拼貼花圃游戲的過程中學習到形的有趣 置換、花卉圖案的變化規(guī)律、色彩的鮮明搭配和簡單的鏤印技術。
找圖案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2.提高色彩的運用能力,發(fā)展學生想象思維。
教學設計:本課實際上是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一是做色卡,二是移植色彩組合。教師可要求學生選擇教材中三組色卡之一進行移植作業(yè)。學生的圖案設計最好采用裝飾畫的形式,色彩組合比較自由,因為色彩的移植要比較嚴格地按照原顏色的.比例搭配,學生作業(yè)時必須突破固有色的框框,不考慮物形根據顏色分類,只考慮顏色所占比例的大小在物形中調整安排。
教材分析:教材中選了蝴蝶、鸚鵡和魚的圖片為色彩取樣,將它們身上的顏色整理歸納出來,成為一組組的色卡,用作圖案設計的參考。本課正是向學生介紹這種獲取優(yōu)秀色彩范本的方法。
教具準備:范作,水彩畫具。
學具準備:白紙,水彩或水粉畫具。
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人。
今天,先請同學們猜兩個謎語:
1.頭上兩根須,身穿彩花袍,飛舞花叢中,快樂又逍遙。(蝴蝶)。
2.綠衣衫,套綠褂,住在房里愛上架,嘴尖舌快會說話,人家說啥它說啥。(鸚鵡)。
學生猜出正確答案的同時,出示蝴蝶、鸚鵡掛圖。
(二)新課講授。(板書課題。)。
1.色彩分析。
學生回答,教師迅速在黑板上按比例畫出色彩。
2.教材分析。
請同學們看課本。原來這些色彩給人以濃濃的秋天的感覺。
3.作業(yè)步驟。
(2)選擇自己認為合適的一組顏色涂繪。
4.作業(yè)要求。
(1)兩只蝴蝶和鸚鵡的顏色任選一組。
(2)顏色面積配置與自然物圖片的色彩大致相等。
(3)涂色盡量勻整。
5.學生作業(yè),教師巡回指導。
(三)作業(yè)展評,小結。
板書設計:
找圖案教案篇八
人教版小學美術五年級上冊第三課《美麗的紋樣》。
二、【教學目標】。
2、技能目標:嘗試設計一組美麗的適合紋樣;。
3、情感目標:通過欣賞和設計適合紋樣,提高學生的審美、設計能力以及美化生活的能力。
三、【制定依據】。
1、內容分析:
美麗的紋樣》是人教版小學美術五年級第九冊中的一節(jié)造型表現及設計應用課程,主要是學習“適合紋樣”的相關知識。在新課程中對于五年級的造型表現及設計應用的教學目標有明確要求:“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jié)奏與韻律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單的創(chuàng)意,設計方法和媒體的加工方法,進行設計和裝飾,美化身邊的環(huán)境。”基于以上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為:通過欣賞,了解什么是適合紋樣,從而嘗試設計出新穎、美觀的適合紋樣。將本課的教學難點設計為:學習基本骨架的繪制,掌握適合紋樣的制作方法。
2、學生實際:
學生通過二、三、四年級對“二方連續(xù)”、“四方連續(xù)”以及“對稱圖案”的學習,在造型表現及設計應用領域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安排“適合紋樣”的學習是十分合理的,符合循序漸進的認知規(guī)律。
四、【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填圖游戲稿,示范工具;。
學具:直尺、自己喜歡的作畫工具等。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漂亮的圖片,你們邊欣賞邊思考:你看到了什么?發(fā)現了什么?指名生回答。
2、師:同學們講得很棒,總而言之這些簡單的圖案經過組合以后,就變得非常美麗,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美麗的紋樣》。
(二)探索學習。
1、了解適合紋樣:剛剛我們欣賞的圖案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去掉了他們的外型以后,里面的圖案形成的形狀仍然跟外面的形狀一樣,也就是說這些圖案都非常適合他們的外型,我們把這樣的圖案叫做適合紋樣。
2、適合紋樣有多種組織形式,請大家看圖片,看看有哪些形式?(開火車答)。
3、師總結:離心式:它的特點是圖案由中心向四周發(fā)散,用手勢比劃一下。4、學生嘗試介紹向心式、離心向心結合式、旋轉式、綜合式以及均衡式:
5、師提示:均衡式這種樣式比較特殊,前面幾種形式都是有一定的規(guī)律的,而這種形式是不規(guī)則的,他在視覺上給人一種平衡的效果。
(三)欣賞啟發(fā)。
1、早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們就已經將適合紋樣運用于生活中了,請大家欣賞課件中的圖片。
2、請你想一想,適合紋樣在我們的生活中還常常運用在那些地方?(生舉例,師課件展示適合紋樣在生活中運用的圖片若干)。
3、欣賞了這么多精美的圖片,我想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怎樣來制作這些美麗的紋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適合紋樣的制作方法:師向大家介紹三個步驟:定尺寸、定外框、定基本骨架線。
4、學生思考,并說一說怎樣制作基本骨架線?
師小結:可以用對折的方法,也能用尺子量中點的辦法定基本骨架線。
(四)嘗試練習:
師:同學們一定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吧?下面就請你設計一幅適合紋樣。要求:
1、先選好某種外形,再根據外形設計填充圖案;。
2、利用前面學過的對比色或鄰近色知識來裝飾適合紋樣。
(五)評價小結。
1、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從圖案、組織形式、色彩等方面來介紹);。
學生互相評價。
2、教師點評、小結。
同學們的圖案設計得非常精彩,相信你們這些小設計師,以后一定能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美。
(六)拓展延伸。
課后請同學們嘗試用電腦繪畫中的畫圖軟件,制作適合紋樣。
找圖案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經歷運用平移、旋轉或軸對稱進行圖案設計的過程,能運用圖形變換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過程與方法:通過設計圖案,進一步體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設計圖案中的作用,發(fā)展空間觀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欣賞和設計美麗的圖案,感受圖形世界的神奇。
教學重點:
有條理地表述一個簡單圖形平移、旋轉或作軸對稱圖形的過程。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教具準備:
方格紙板、花瓣卡片、彩筆、太極圖、紫荊花設計圖案。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生成問題。
師出示太極圖、紫荊花設計圖案。
師:你覺得這些圖案漂亮嗎?
生:非常漂亮。
師:那你們知道這些圖案是怎么設計出來的嗎?
生:不知道。
生:我們學過的圖形變化的方法有平移、旋轉和軸對稱。
師:同學們說的非常好,這節(jié)課我們就用這些方法設計圖案,有沒有信心挑戰(zhàn)一下?
生:有!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師出示方格紙板和一個花瓣a卡片。
師:我這里有這些材料,你用什么方法能得到一整個花瓣?
生小組內討論,自己動手擺一擺,匯報反饋。
生1:我在花瓣的右邊畫一條對稱軸,做它的軸對稱圖形b,然后在它們的下面在作一條對稱軸,作ab的軸對稱圖形cd。就得到花瓣的圖案了。(生邊講解邊在紙板上演示)。
師:他說的好不好?好的話掌聲鼓勵。(生鼓掌)還有沒有不一樣的想法?
生2:我是這樣做的:以點o為中心,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度,這樣旋轉三次就可以得到花瓣圖案了。(生邊講解邊在紙板上演示)。
師:你的想發(fā)很巧妙啊,誰還有奇思妙想?
生3:我可以先在花瓣下面作一個對稱軸,作花瓣的軸對稱圖形,然后整體旋轉180度。(生邊講解邊在紙板上演示)。
師:你真棒!同學們的想法很奇妙,下面用你聰明的小腦瓜看看怎么用這個圖案得到下一個圖案呢?(出示教材第37頁圖2)。
小組內討論交流,匯報反饋。
生1:我把圖a向右平移3格,在把圖b向左平移三格,然后cd按同樣的方法平移就可以得到了。
生2:我把兩個花瓣分為一組,一共有兩組,把他們分別左右平移兩下就可以完成了。
師:哇,你的想法真是太好了。
生3:我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分為上下兩部分,然后上下平移也成啊。
生4:我可以在方格中畫一個圓,然后在一方格的四個角為圓心,以正方形邊長的一半為半徑分別話四個半圓就行了。
師:你的想法非常獨到,可以脫離基本圖形作圖了。
下面我還有個題目想讓你幫幫忙呢。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練一練”第一題。
說一說你是怎么移動的呢?
生展示自己的想法。
2、完成“伴你成長”圖案設計第一題。
生獨立答題,展示交流。
3、完成“伴你成長”圖案設計第二題。
生獨立完成,并演示給大家看。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生:我看到了很多美麗的圖案,我覺得數學很神奇。
生:我學會了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方法設計圖案。
用我們學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一幅圖案,下節(jié)課拿到課堂上來展示展示。
板書設計:
對稱旋轉平移。
找圖案教案篇十
一幅大型的有各種各樣的圖案掛圖。
一:發(fā)現物體的對稱性,根據提供的已有圖形,畫出與物體相對稱的另一半。
二:可以讓幼兒提高觀察能力。
三:培養(yǎng)幼兒的多項思維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四: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圖案的快樂。
第一:尋找圖案左右兩邊的.異同點。
第二:找出圖案的不同點。
第一:三張對稱圖片,三角形,花朵,小鳥。
第二:對稱極不對稱圖片若干。
第三:操作紙一張,畫出對稱的圖案。
過程:。
一、猜一猜。
(分別出示三張對稱圖片的一半,讓幼兒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張全出示后引導幼兒觀察左右兩過的異同:形狀、顏色、圖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對稱的意義)。
二、找一找。
(先出示若干半張圖片,讓其尋找對稱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尋找對稱的部位)。
三、做一做。
(用自己的身體做對稱的動作)。
四、畫一畫。
(在操作紙上先找對稱圖案,再涂色對稱圖案,最后畫對稱圖案的另一半)。
這是一個對“對稱”含義理解的活動,而“對稱”的物體、圖案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只要告訴幼兒“對稱”的條件,幼兒能容易找到,,幼兒在活動中永遠是處于被動者。所以如何讓幼兒主動學,樂意去尋找發(fā)現,這是活動設計的關鍵。因此活動前我仔細琢磨了原活動方案,總覺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應手去實施,因此對活動進行了修改調整,讓幼兒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畫一畫”的幾個環(huán)節(jié)中,引導他們發(fā)現了“對稱”所需的條件,每個環(huán)節(jié)清晰、明了,重點。
這就是我對“有趣圖案”整個活動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細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更好的教學途徑。
找圖案教案篇十一
內容。
34—35頁。
課型。
新授。
教學目標。
通過讓學生欣賞圖案,體會圖形排列的規(guī)律,從而感覺圖形的美。
2.使學生利用面前所學過的基本的圖形的平移知識,設計自己的喜歡的圖案。
3.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
重點。
使學生體會圖形排列的規(guī)律,從而感覺圖形的美。
難點。
學生利用面前所學過的基本圖形的平移知識,設計自己習慣的圖案。
關鍵。
讓學生靈活運用平移、對稱和旋轉知識技能。
教學準備。
教師。
圖形。
學生。
圖形。
環(huán)節(jié)時間。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復案。
一、導入新課。
二、新授。
三、練習。
四、檢測。
圖形設計使用上四中或四種以上的圖形。
五、小結:
1.同學們,在這一段時間里我們都學過哪些平面圖形呢?教師先請學生們回憶還可以小聲地與同桌進行交流。教師把圖形的圖片出示在黑板上,再出示一些好看的組合圖形。
讓學生感受圖形的美。
1.教師請學生觀察教材第32頁這些圖案,說一說,這些圖案有什么特點?
2.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知道怎樣才能得到這些圖案?那就請你來動手試一試、看一看。3.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圖案都是我們現在所學生的平面圖形經過數字中的平移、旋轉對稱等知識得到的,如我們經??吹降淖啦紘砘ú嫉鹊?,所以只要你學會觀察生活就能夠用知識去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使他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4.匯報并講解。
(1)指名講解設計說明。
(2)再指名講解設計說明。
(3)小組內修改。
5.自由發(fā)揮設計。
注意用到以前學過的知識如:平移和旋轉等。
學生獨立思考后教師講解。
這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讓學生在設計圖形中感覺圖形的美。
這些圖形經過人們的雙手創(chuàng)造出許多美麗的圖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些妙趣橫生的圖案。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己選擇一個圖案,每位同學都來嘗試著畫一畫說一說,探索一下其中的奧妙。
(1)以小組為單位設計。
(2)指名匯報。
(3)小結并尋找規(guī)律。
學生獨立設計教師歸納總結。
板書設計。
找圖案教案篇十二
活動目標:。
1、發(fā)現物體的對稱性。
2、根據提供的已有圖形,畫出與物體相對稱的另一半。
活動準備:。
1、具有兩組相對稱的圖形片若干。
2、幼兒活動材料二冊第19頁《有趣的對稱圖案、水彩筆》。
3、人手一張長和寬為4厘米和3厘米的彩色紙、剪刀、水彩筆。
4、已拼插好一半對稱圖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
活動過程:。
一、后面躲著誰。
1、教師出示已折成一半的圖形或實物,讓幼兒猜猜后面會是什么。(幼兒猜測,教師打開圖形讓幼兒驗證)。
2、幼兒每人一張方形手工紙,折對稱圖形。(角對角折三角形,邊對邊折長方形等)。
二、找朋友。
1、在絨板上展示圖形片,請幼兒在提供的圖形中找找每個圖形的朋友,說說他們?yōu)槭裁词桥笥选?/p>
2、集體觀察兩個圖形的異同:形狀、顏色、圖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對稱的意義。
三、找一半。
1、讓幼兒說一說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對稱物體。
2、找找自己身體上有沒有對稱的地方。(眼睛、耳朵、手等)。
3、請幼兒翻開幼兒活動材料,指導其找出對稱的圖畫并圖色。
4、請幼兒觀察已經拼好一半的圖案,用相同的玩具材料拼出想對稱的另一半。
找圖案教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感受剪紙表現的吉祥圖案,在造型上的夸張、構圖的飽滿,嘗試用諧音寓意的方法設計制作吉祥圖案。
2、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和人們得幸福的向往與追求。
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諧音寓意的方法設計、制作吉祥的剪紙團。
難點:吉祥圖案的造型設計。
教學方法:談話法、欣賞分析法、講授法、聯系法、游戲法等。
教學準備:
1、剪子、彩色紙、刻刀、課件。
2、收集一些吉祥話或吉祥的詞語和剪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指示課題。
二、欣賞與分析。
(一)了解吉祥圖案:(課件出示)。
1、形式:這幾幅吉祥圖案在形式和內容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題材:這幾幅吉祥圖案表現了什么內容?你知道它代表哪些美好愿望嗎?
小節(jié):我們把這種表現方法叫做諧音喻意。表達人們對幸福的向往與追求。
三、設計應用。
你能創(chuàng)造一件吉祥的剪紙圖案嗎?你準備運用什么剪紙紋樣?
四、欣賞評價。
學生展示、評價。你準備把這幅吉祥圖案送給誰?你要祝福什么?
五、小結。
學生回憶、記錄。這節(jié)課你知道了那些吉祥圖案?請你把它記錄在課本上。
找圖案教案篇十四
一幅大型的有各種各樣的圖案掛圖。
活動目標。
1:發(fā)現物體的對稱性,根據提供的已有圖形,畫出與物體相對稱的另一半。
2:可以讓幼兒提高觀察能力。
3: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重點難點。
第一:尋找圖案左右兩邊的異同點。
第二:找出圖案的不同點。
活動準備。
第一:三張對稱圖片,三角形,花朵,小鳥。
第二:對稱極不對稱圖片若干。
第三:操作紙一張,畫出對稱的圖案。
活動過程。
過程:。
一、猜一猜。
(分別出示三張對稱圖片的一半,讓幼兒猜出后面是什么。(教案來自:教案網.)三張全出示后引導幼兒觀察左右兩過的異同:形狀、顏色、圖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對稱的意義)。
二、找一找。
(先出示若干半張圖片,讓其尋找對稱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尋找對稱的部位)。
三、做一做。
(用自己的身體做對稱的動作)。
四、畫一畫。
(在操作紙上先找對稱圖案,再涂色對稱圖案,最后畫對稱圖案的另一半)。
教學反思。
這是一個對“對稱”含義理解的活動,而“對稱”的物體、圖案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只要告訴幼兒“對稱”的.條件,幼兒能容易找到幼兒在活動中永遠是處于被動者。所以如何讓幼兒主動學,樂意去尋找發(fā)現,這是活動設計的關鍵。因此活動前我仔細琢磨了原活動方案,總覺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應手去實施,因此對活動進行了修改調整,讓幼兒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畫一畫”的幾個環(huán)節(jié)中,引導他們發(fā)現了“對稱”所需的條件,每個環(huán)節(jié)清晰、明了,重點。
這就是我對“有趣圖案”整個活動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細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更好的教學途徑。
找圖案教案篇十五
藝術工程系授課人:杜兵。
第一章圖案的概念。
第一節(jié)圖案的概念與類別。
第二節(jié)裝飾圖案的藝術特征。
第三節(jié)裝飾圖案與工藝。
第二章繪制圖案所需的工具、材料第三章圖案設計的美學原理。
第一節(jié)形式美的構成要素第二節(jié)圖案形式美的法則。
第四章圖案的寫生變化。
第一節(jié)圖案的寫生第二節(jié)圖案的變化第三節(jié)圖案的創(chuàng)意。
第五章圖案的色彩。
第一節(jié)色彩的三要素。
第二節(jié)色彩的感覺與象征。
第三節(jié)色彩的配合第四節(jié)色彩的對比與調和。
第五節(jié)色彩的層次與主調。
第六章圖案的表現技法。
第一節(jié)圖案的黑白表現技法。
第二節(jié)圖案的色彩表現技法。
第三節(jié)圖案的特殊表現技法。
第七章圖案的構成第一節(jié)單獨圖案。
第二節(jié)連續(xù)圖案。
第一章圖案的概念。
第一節(jié)圖案的概念與類別。
一、圖案的概念。
“圖案”一詞在漢語中正式出現,并實指社會的一種分工,大約是在20世紀初,它是由日本人按漢字定名后才傳入我國的。日本在明治維新后學習西方,接受了歐洲“design”的設計思想,用漢字將“design”對譯為“圖案”。20世紀初,在我國新文化運動時期,前輩人借道日本移植了“圖案學”這門基礎設計科學,引入了高校教學范疇中,并在教學及實踐中不斷地深入研究。
“圖案”一詞廣義上是指為達到一定目的而進行的設計方案和圖樣。圖案工作就是設計一切器物的造型和一切器物的裝飾,與英文design有直接聯系,其要素是形制、紋飾和色彩。
我國辭書收入“圖案”一詞最早是1936年出版的《辭?!?。在詞后注有英文design,對詞的解釋如下:“美術工藝品及建筑物等,在工作之前,須預先考察其形狀、構造、色彩、裝飾等如何配置,表現此種考案之圖樣,稱為圖案,有建筑圖案、染織圖案、陶瓷圖案、金木工圖案及裝飾圖案等?!眻D案其實就是紋飾,是指按照一定的圖案結構規(guī)律經過抽象、變化等方法而規(guī)律化、定型化的圖形。
二、圖案的類別。
圖案涉及的范圍很廣,在分類方面不可能從一個角度進行全面概括,因此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會產生不同的分類方法。
常見的分類方法如下:
1、從裝飾圖案的用途來看,可分為日用品的裝飾圖案和陳設裝飾品圖案。
日用品圖案;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物品裝飾,如染織圖案、陶瓷圖案、服飾圖案等。陳設裝飾品圖案:陳設裝飾品的圖案主要起著點綴、美化環(huán)境的作用,如裝飾壁掛、書籍裝幀、陶瓷小飾品、屏風裝飾、金屬工藝品、木制浮雕壁飾品等。
2、從基礎訓練和實際應用來看,可分為基礎圖案和專業(yè)圖案。
3的規(guī)律法則;(5)研究紋樣的造型、構成、組合和色彩以及器物成型的線與形;(6)從生活和大自然中吸取養(yǎng)料,積累設計素材。
專業(yè)圖案:是指針對各專業(yè)的需要進行的裝飾設計。不論是日用品還是裝飾品,在設計時既要符合完整的審美要求,又要符合實用功能和工藝制作要求。專業(yè)圖案的任務是:(1)研究材料,發(fā)揮材料的性能和物質美;(2)研究工藝,運用科技的成就,顯示其工巧;(3)研究消費,熟悉群眾生活習慣,了解群眾的心理和審美要求;(4)綜合以上三者,適應著材料、工藝和用途的要求,掌握和運用具體工藝品的設計特點、規(guī)律辦法。
3、從裝飾圖案的空間來看,可分為平面圖案和立體圖案。
平面圖案:是指在紙面上進行基礎圖案的練習和應用于平面的裝飾圖案設計意圖的表現,如染織圖案、書籍裝幀、廣告招貼等。
立體圖案:立體圖案是相對平面圖案而言的,如用于建筑、家具、陶瓷品、金屬制品、木雕等的裝飾圖案設計。
4、從裝飾圖案的取材來看可分為植物圖案、動物圖案、風景圖案、人物圖案、幾何圖案等。
5、從裝飾圖案的組織形式上來看可分為單獨圖案、適合圖案、二方連續(xù)、四方連續(xù)和獨幅式綜合圖案。
第二節(jié)裝飾圖案的藝術特征。
裝飾圖案設計取材于自然物象,但往往是以描繪對象為媒介,不受光感、透視甚至對象自身結構的限制。設計者根據創(chuàng)意和對物象的感受,追求表現藝術的形式美,而非自然的再現。它采取夸張、變化、象征、寓意等抽象的藝術語言,遵循裝飾圖案的形式法則,以適應設計特有的需要。與一定的用途和工藝制作的限定相結合的設計是裝飾圖案創(chuàng)意的最終目的。裝飾圖案的藝術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變形換色。
設計者根據需要改變自然物象的原來面貌,強調主觀感受,按著創(chuàng)意的特點采取必要的夸張變形,突出主要特征,簡化不必要的細節(jié),使其典型化、抽象化。色彩的處理也不是對自然色彩的再現,而是依據裝飾效果或實用與工藝制作的特殊要求,突出色調,以增強裝飾意味,并突出個性的特點。
二、概括與加強。
4眼,以宏觀的方法來研究所要表現的物象,捕捉它們的動勢和形態(tài)變化,再用微觀的方法發(fā)現某些局部中的細微的紋理變化,取其所需,將之運用于裝飾圖案,以增添圖案的情趣,即用宏觀的方法概括,用微觀的形式加強,兩者結合,使裝飾圖案變得充實、豐富、完美。
三、平面化的表現。
裝飾圖案平面化的表現主要體現于兩個方面:一是透視關系,二是色彩關系。裝飾圖案的設計方法不同于繪畫的素描、色彩寫生或創(chuàng)作中的焦點透視的方法,而是采用不斷變換作者位置的多點透視的方法。這種透視方法從某種角度看與我國傳統(tǒng)繪畫的平視體相似,運用這種方法可以淡化遠近關系,使造型更完美,特征更突出。色彩關系上不再追求陰陽面的冷暖變化和遠近的虛實關系,一般采用歸納的色調,根據畫面的需要來分布色彩,用平涂的方法來壓縮空間,一種同明度同色相的色彩可在畫面的不同部位重復使用,使其構圖中的各個造型相互襯托,以平面概括的形式展現出來。
四、追求秩序的美感。
裝飾圖案在布局方面追求形的完美,合理有效地利用空間,有規(guī)律地組織排列圖形,可以產生秩序的美感。裝飾圖案的布局已不再是自然的真實寫照,而是設計者依據形式美的規(guī)律刻意安排的。例如:裝飾圖案中公共輪廓線的應用。設計師可根據形與形之間的關系,形成公共輪廓線,使形與形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容為一體,有效地體現秩序美與平面化的特點。
五、理想化的景象。
在裝飾圖案中經??梢钥吹揭恍┎环献匀灰?guī)律、非現實的現象,這主要是為了表達一種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把自然中的美好物象有機地組織在一起,產生一種新奇的景象,通過幻想似的構成畫面把人們帶入一種超現實的美好境界,如日月同輝、花果同枝??表現都屬于此類。也有些美好的組合隨著時間的推移變?yōu)橐环N象征,接近了人們的生活,使人們感覺不再陌生,好象這些形象本來就存在于自然之中,如龍鳳的造型、寶相花等。這種理想化的形式也經常出自不同造型的紋理裝飾,如:花中套花、花中套葉、動物套花、動物套動物等等,它們是來自生活,又不同于自然的典型化了的裝飾圖案。
六、吉祥寓意。
吉祥寓意是裝飾圖案中的一種特有的裝飾形式,具有民族的民俗特點。這種形式往往是用字、物的諧音寓意來組織畫面,它比前一種形式所要表達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更富哲理性,更直觀,內容與形式更完美。尤其是在一些偏遠的鄉(xiāng)村,人們保存了這種形式,世代相傳。人們喜聞樂見的有連(蓮)年有余(魚),百事(柿)大吉等等,這些吉祥寓意圖案反映了人們向往美好生活,尋求精神慰藉的心理。
第三節(jié)裝飾圖案與工藝。
裝飾圖案設計的最終目的是要實現實用和工藝的完美結合,它是一個涉及面很廣的、為多種工藝專業(yè)進行設計的綜合性的裝飾藝術形式,屬于藝術設計學科中的一門。裝飾圖案的形式和處理手法千變萬化,這是由于裝飾目的和制作方式的多樣化以及實際用途的不同所決定的,所有這些充分體現了裝飾圖案多樣性和受條件局限的特點。不同的工藝制作受到條件的制約,同時又受到材料的制約,人們正是要充分利用這種制約反過來使圖案設計的裝飾效果產生不同的特征和風格。另外有些裝飾圖案是附屬于某種物體造型的,就需要在整體設計中進行統(tǒng)籌安排,使裝飾圖案與造型融為一體,相互襯托。對獨幅的裝飾品來說,則要充分利用工藝和材料的特點,進行創(chuàng)意性的裝飾設計,達到完美的藝術視覺效果。就手工藝品的制作而言,圖案的設計者應該既是創(chuàng)作者又是制作者,只有親自制作才能充分利用和發(fā)現工藝的特點,不斷完善原設計的意圖。如果設計者對某些工藝過程不能親自操作,也應力求對其作充分地了解和認識,并對其材料性質及將會產生的效果作細致研究,這樣才能使自己的設計與工藝有機地結合,否則,即使作品勉強被制作出來,也達不到原設計期望的效果。因此,從事裝飾圖案設計應該與相關的工藝與材料相結合,不然設計就失去了實際意義。為了說明裝飾圖案與工藝結合所產生的實際效果,現介紹一些現代的不同工藝的優(yōu)秀裝飾設計實例。
建筑裝飾:主要采用浮雕、彩繪、鏤空等工藝形式與不同材料相結合,使裝飾圖案的設計與整體建筑形式和功能融為一體,顯示出其建筑的民族風格和時代特點。裝飾并非是附加的,而應成為體現建筑裝飾整體設計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北京的故宮,它作為明、清兩朝二十四代帝王的皇宮,不僅在建筑上氣勢宏偉,在裝飾上也是精雕細刻,各種浮雕、彩畫龍飛鳳舞、富麗堂皇,充分地顯示了封建王朝最高統(tǒng)治者的地位,同時也集中地代表了我國這一時期古建筑的特征。再如我國20世紀50年代后期“十大建筑”的裝飾設計也集中地代表了這一時期的建筑特征,從不同方面展示了建國初期的設計家們的藝術才華。這些裝飾的宏偉壯麗的氣勢、端莊大方的民族風格、優(yōu)美典雅的藝術特征已經成為那一個時期的象征,并為后人提供了學習和借鑒的經驗。人民大會堂宴會大廳頂部的裝飾設計,采用了中國唐代圖案風格設計了適應宴會大廳頂部的石膏浮雕圖案,抬頭望去,花團錦簇、燦爛輝煌,達到富麗堂皇的效果。這一設計利用了大廳照明需要將數百盞明燈組成大小不同聯珠式的花型,由此而形成花團錦簇的統(tǒng)一體。
6瓷裝飾中,除不同形式的純裝飾瓷外,更多的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用瓷的裝飾。這些看似簡單但很活潑的裝飾往往與我們的生活結合得更緊密、更直接。
染織裝飾:染織工藝包括印、染、織、繡等,可分為手工制作和機械制作。染織裝飾不僅用于人們的衣著、室內紡織物等生活實用品,也用于室內用的裝飾品,由于工藝制作的不同所產生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印與染是兩種不同的工藝。印是由不同套色的印刷來體現裝飾圖案,這種工藝不僅常見于人們的日常生活用品,有時也適用于裝飾用品,而且裝飾形式變化不拘一格,造型及色彩變幻無窮。染不僅僅是單色的變換,也可通過某種手法或多種手法相配合而制作出美麗的圖案。如扎染、蠟染,這些圖案大多以手工制作而成,所產生的偶然效果變化很豐富,象寫意畫一樣。染織裝飾除以上工藝外,還有繡花工藝、補花工藝、布貼工藝等,均以各自的工藝特點使裝飾圖案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書籍裝飾、商品裝飾:書籍與商品的裝飾設計不是純裝飾圖案設計,它要表達事物的內容,并常與美術字、美術攝影或繪畫結合在一起,是一種綜合的藝術設計。在設計過程中應用裝飾圖案式的設計占有相當的比重,這不僅與物品及工藝要求有關,同時與人們的欣賞習慣有關系。
金屬浮雕裝飾:多以金屬板、片為材料,用鍛造的工藝手法來達到浮雕的裝飾效果。漆裝飾工藝:漆裝飾工藝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多以器物制作為主。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漆的裝飾范圍、類型也在發(fā)生變化,形式紛呈,并出現了不少精美的漆畫,逐步形成了一個獨立的畫種。漆的裝飾更多的還是以裝飾圖案的形式來表現,在一些用作陳設或又有某些實用價值的飾品中這一點表現得更為突出。
總之,裝飾圖案與工藝的結合是廣泛的,除以上所述的各種工藝的飾品以外,還有許多其他工藝,如木制工藝、石制工藝、磚刻石雕工藝、鑲嵌工藝等等,而且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肯定還會出現新的不同材料和工藝的品種,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審美需求和日常生活的需求。
練習與作業(yè):
1.簡述圖案的概念與類別。
2.裝飾圖案的藝術特征體現在幾個方面。3.簡要介紹幾種裝飾圖案的工藝品種。
7第二章繪制圖案所需的工具、材料。
在圖案設計中,有了巧妙的構思、豐富的想象,以及作者扎實的基本功以外,工具在作畫過程中,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前輩藝人曾說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得心應手的工具,對作畫者必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個好的圖案設計者必須能夠很好地駕御工具、材料、挖掘其表現力,探索表達語言。從而達到能夠深刻地表達自我精神的目的。否則其精神就難以在物質化及制作過程中獲得充分體現。
一、如何使用筆類工具繪制圖案所用筆類應包含兩類:
一類是用來鉤線的。用花枝俏(或小葉筋、小衣紋等筆)可鉤出自然、流暢、舒展的自由曲線,這種線要求細而勻稱、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剛柔相濟,用鴨嘴筆可劃直線,用帶鴨嘴筆的圓規(guī)可畫出圓或弧線。在使用鴨嘴筆時,將蘸好色的筆調整好粗細,可先在廢紙上畫幾下,將多余的顏料畫出去,以免流出一片,影響畫面的整潔。毛筆在用完后清洗干凈,以免筆中有殘余顏色再蘸其他色畫時不勻,保持筆的清潔,可延長它的使用壽命。
另一類是用來涂色的。白云筆(分大、中、小號)可用來涂形象的色彩,羊毫板刷或大號水彩筆可用來涂底色。這類工具在用完后應清洗得非常干凈,再用來涂另外的顏色。
二、如何使用顏料。
繪制圖案一般用水粉或丙稀顏料,但大多用水粉顏料?,F在市面上較好的國產水粉顏料以上海的馬利牌為最好,中外合資的溫莎牛頓牌的也不錯。圖案設計用色一般不像畫寫生那樣拿來直接使用,而是要經過脫膠處理后方可使用。那么為什么要對水粉顏料進行脫膠處理呢?這是因為:首先經過脫膠后的顏色容易涂勻,其次是脫膠后干的快。如何脫膠呢?在調色盒里要擠一半的顏料,然后再注滿水,第二天可將水用注射器吸出,這樣反復兩到三次即可調和使用。在畫圖案時水粉顏色不能調的太稠或太稀,太稠拉不開筆,涂不均勻,太稀干得慢,而且也不易涂勻。一般以毛筆蘸色提起筆時顏色欲滴而不下為最佳,這樣既有覆蓋力又易涂勻。丙稀屬一種化工材料,干得非???,而且干后結膜且不再融于水。再是丙稀色均為半透明色,可象國畫中重彩那樣薄罩,又可象水粉、油畫色那樣厚涂,也是一種畫圖案的理想用色。只要了解了它的性能,可自由使用也是一種畫圖案的理想用色。
三、如何使用紙張繪制圖案時用紙可分三類:
8一類是厚而結實的白卡紙和水彩紙,尤以保定生產的水彩紙為最佳。因為它吸水性較強,紙質厚重,不易變皺。真正要想做好一張圖案最好是將紙裱起來。
另一類是在紙質較好的有色紙上繪制圖案。如灰卡紙、牛皮紙及各種有色紙等,使用這類紙主要是為了利用它的色彩。
再一類是過稿用的拷貝紙,市場上較好的拷貝紙就是硫酸紙了,這種紙透明且有韌性,不易劃破。將設計好的稿子拷貝在這種紙上,然后再用尖筆刻描在正稿的底色上,而后開始涂色。
練習與作業(yè):
1.準備繪圖紙張、色彩、工具。
第三章圖案設計的美學原理。
美在客觀世界中到處可見。自然界中各種生物的形體動態(tài)、生長規(guī)律,以及它們在形體、結構、色彩、線條空間等方面自然而和諧的組合,構成了千姿百態(tài)、五彩繽紛的美的世界。這些原始的自然美,通過人們的主觀感受和藝術的分解、組合、配置,便創(chuàng)造出多種多樣既有形式美感又具備實用功能的、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藝術形象。
人們在長期的圖案創(chuàng)作與藝術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創(chuàng)作經驗,總結出許多關于圖案構成的形式美法則。在圖案的構成形式上、情感表達上、技法運用上,形成了一整套完美的形式美規(guī)律,為我們今天的圖案創(chuàng)作和藝術實踐,提供了具體的原則與方法。我們應在認真學習和運用的同時大膽創(chuàng)新,使圖案的表現形式和方法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
第一節(jié)形式美的構成要素。
一、形體。
形是物象存在的外在形式,也叫“外形”;體是物象內在結構所占據的空間,也叫“體積”;二者有機地組合構成形體。各種形或形體的構成,都是通過結構的轉折、推移、變化,以及各種形與結構、空間、形體的巧妙組合而構成各種美的形象,產生了簡潔、樸實、豐滿、活潑、靈巧、大方等多種不同風貌的形式美感。
二、色彩。
千變萬化,豐富多采的色彩,在圖案的形式美構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色彩的感覺是美感的最普及的形式”、“遠看色彩近看花”這些說法,都體現了在視覺藝術中,色彩具有先入為主和先聲奪人的力量。在色彩的色相、明度、純度、冷暖、對比、調和、比例、呼應等關系中,都存在著豐富的內在聯系和配置上的組合規(guī)律。同時也由于人們受色彩生理和色彩心理的影響,在不同的環(huán)境、習慣、性格、地域、愛好等情況下,也都會對色彩產生冷與暖、進與退、動與靜、剛與柔、酸與甜、苦與辣等不同的心理感受,產生積極與消極、熱情與冷漠、樸實與華麗、喜與怒、哀與樂等不同的思想感情。
三、質地。
質地是客觀形象所呈現出的物質屬性,不同材料的各種質地,是通過各種能體現其質感特征的肌理來表現的。在圖案設計中,摹仿自然形態(tài)的質感,創(chuàng)造出形式優(yōu)美而自然的人為肌理,用來表現各種材料的質地美,可以進一步豐富圖案形象的結構美,增強圖案的裝飾效果和審美情趣。
四、空間。
空間是由實體形象和空白形象組合構成的。不同的空間處理,能產生不同的意境和表現出不同的情感。空間安排表現在構圖形式上,常以高遠來體現形象的高大與雄偉,以平遠來體現空間的遼闊,以深遠來體現其曲折、無盡和神秘。合理安排畫面空間,認真組織畫面形象,正確地進行藝術處理,才能創(chuàng)作出具有構思新穎、風格獨特、審美性強的圖案作品。
第二節(jié)圖案形式美的法則。
一、變化與統(tǒng)一。
變化與統(tǒng)一兩者是矛盾的,而在圖案的構成中兩者又是互相聯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一個有機整體。
在圖案設計中,要運用變化與統(tǒng)一的形式美原理,正確處理好整體與局部的關系,掌握好在變化中求統(tǒng)一和在統(tǒng)一中求變化、局部變化服從整體的構成要求,使圖案達到“變中求整”、“平中求齊”,變化與統(tǒng)一完美結合的審美效果。
(一)變化。
變化是把形象性質相異的圖案構成因素有機地組織在一起,使各組成部分之間產生明顯的差異,形成明顯的對比感覺。
變化常以對比的手法,把構成形象的形、色、質等因素作同時對比,使其產生明顯的區(qū)別,形成各種不同的變化。如形的大小、方圓、寬窄等對比變化;色彩的冷暖、明暗、深淺等對比變化;質的剛柔、粗細、清濁等對比變化;構圖的主賓、虛實、大小等對比變化等等。
(二)統(tǒng)一。
概括地講,圖案各組成因素之間在內部聯系上的一致性叫統(tǒng)一。具體地講,是把性質相同或類似的圖案構成因素組織在一起,使圖案各組成部分在內部聯系上產生明顯的一致性感覺。
圖案構成因素的相同或類似,是產生一致性而形成統(tǒng)一的先決條件。如形象、色調、方向、質地等的相同,形狀、線形、技法、明度等的相同或類似,都是使圖案在構成上產生一致性,達到整體統(tǒng)一的因素。合理地進行選擇和運用,都能使圖案達到統(tǒng)一的效果。
統(tǒng)一的表現形式主要有兩種類型:
1、主從性統(tǒng)一。
在圖案構成中,分清主體紋樣與客體紋樣的關系使主體紋樣處于主導地位,體現出“主”、“實”、“強”等特點;使客體紋樣處于陪襯、從屬的地位,體現出“從”、11“虛”、“弱”等特點。這樣才能以“主”統(tǒng)一“從”,以“實”統(tǒng)一“虛”,以“強”統(tǒng)一“弱”,從而達到主題突出、整體統(tǒng)一的效果。
2、秩序型統(tǒng)一。
在圖案的構成中,建立起一種有規(guī)律的秩序變化或有秩序的對比變化,都能達到圖案在整體關系上的統(tǒng)一效果。如有規(guī)律的漸變、有秩序的重復、有規(guī)律的對比等表現形式,均能達到秩序型統(tǒng)一。
二、條理與反復。
條理與反復是圖案構成的一條主要原則,它使圖案的構成體現出整齊美與節(jié)奏美,具有較強的裝飾性。
(一)條理。
條理是指把瑣碎繁雜的自然形象,通過藝術處理使其產生規(guī)律化、秩序化,構成整齊規(guī)則的圖案形象。如葉脈、葉片在對生與互生上的條理,花瓣在輪生與造型的條理等。
(二)反復。
反復是把同一圖案形象,作有規(guī)律的重復出現或作有規(guī)律的連續(xù)排列,使其產生既有變化又顯統(tǒng)一,構成形式多樣又有節(jié)奏美感的圖案形象。
條理與反復在圖案的構成中,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一個統(tǒng)一體。在我國傳統(tǒng)圖案中表現極為豐富。如新石器時期的彩陶紋飾、商周的銅器紋飾、漢代的漆器紋飾、宋代的瓷器紋飾等,都以點線的排列、陰陽虛實的對比、s形曲線的應用,使構成的紋樣充分體現出條理與反復的形式美法則,給人以自然、生動而優(yōu)美的感覺。
在圖案設計中,要明確條理之中含有反復的因素,反復之中也體現著條理。有條理地進行安排組織紋樣,有秩序地進行紋樣的反復排列,是構成圖案形式美的主要組織原則。
三、均齊與平衡。
(一)均齊。
均齊又稱對稱。是依據一個假設的構成中心線或中心點,然后在其左右、上下或四周作同形、同量、同色的紋樣配置所構成的圖案。
對稱體現著統(tǒng)一的形式美原理,其特點是端莊、嚴謹、安定、整齊。如處理不當,又會產生單調與呆板的效果。其形式主要有絕對對稱和相對對稱兩種類型。
(二)平衡。
平衡,是屬異形同量的構成因素。它是通過對紋樣重心的調整,使假設中心線或支點兩側的圖案構成因素達到量上的均衡關系。
12其要點是掌握好紋樣的重心,使紋樣構成取得和諧呼應,達到感覺平穩(wěn)、變化豐富的效果。其形式一如天平稱物,力臂相同,量同而形不同的平衡;二如中國桿秤稱物,力臂不同,形不同而量同的平衡。
四、對比與調和。
(一)對比。
對比,是指構成紋樣的形、色、質等因素間形成的差異,是構成圖案變化的表現形式之一。如形的大小、方圓對比;色的冷暖、明暗對比等。
對比強調相同因素或不同因素間的差異,使其在對比中相互襯托、相互作用,使紋樣的構成體現出賓主分明、主題突出、層次清楚、變化統(tǒng)一,達到清新、醒目、生動活潑的審美效果。
(二)調和。
調和,是指在圖案的構成中,求得形、色、質諸因素的同一或近似,以達到舒適、完整、統(tǒng)一的整體美感效果。調和強調近似,如形狀的近似或同一,線形的近似或同一;明暗的近似或同一;色彩的近似或同一等,都可以取得調和的效果。調和是統(tǒng)一的體現,具有含蓄、和諧、安定的形式美感。失去調和,畫面則顯得零亂,不穩(wěn)定,主題不突出,當然也就談不上整體上的諧調統(tǒng)一了。
五、節(jié)奏與韻律。
(一)節(jié)奏。
節(jié)奏是借用音樂的術語,圖案的節(jié)奏是指構成圖案的諸因素,在作有條理的反復出現時,對視線在時間上所作的有秩序的運動。
節(jié)奏是由一個或一組紋樣為單位,作有條理的反復或連續(xù)性排列而形成的。它是條理與反復的體現,具有起伏變化的律動美。其表現形式有單一均等的節(jié)奏和多樣不均等的節(jié)奏。
(二)韻律。
韻律是借用詩詞的術語,圖案的韻律是指構成圖案的諸因素,在條理與反復的組織節(jié)奏中,表現出的抑揚頓挫,有如詩歌般的優(yōu)美情趣。
節(jié)奏與韻律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節(jié)奏決定著韻律的情趣,韻律是節(jié)奏的變化與發(fā)展。因此,在圖案的構成中,要精心安排形的起伏、漸變,線的起伏、交錯,形象的條理性反復,使紋樣能產生優(yōu)美的節(jié)奏與韻律,創(chuàng)作出生動而富有活力的圖案。
六、安定與比例。
(一)安定。
13安定,是就圖案在造型上的穩(wěn)定性和構圖上的均衡性而言。因為形象的穩(wěn)定與均衡能給人以安定感。其要點是使構成形象的重心能安排恰當,構成圖案的諸因素能圍繞重心作平穩(wěn)的組合。如形象呈重心在下、上小下大、上虛下實、近似對稱等情況,均能體現出安定感。如縮小上大下小的差異,降低重心位置也能體現出安定感。
合理地對圖案的形狀、色彩、虛實、質地、數量等構成因素作不同的變化處理,使其體現出一定的秩序、層次、數比、諧調等關系,才能創(chuàng)造出造型安定、構圖均衡、變化統(tǒng)一的圖案作品。
(二)比例。
比例是指在圖案的構成中,局部與局部、局部與整體之間的數比關系。比例是構成客觀事物結構美的因素之一。
人們在生產與生活的實踐中,根據人與物、物與物之間在實用與審美功能方面的需要,總結出多種多樣的比例尺度,為設計圖案、選擇最佳比例方案提供了方便。
具有代表性、被人們認為最美的比例是黃金矩形,也被稱為“黃金律”、“黃金分割”。(1∶0.618)。
在圖案的構成中,要依據實用與審美的要求來選擇和運用比例,正確地安排局部與整體的比率與秩序,從而達到整體關系上的和諧統(tǒng)一。
七、統(tǒng)覺與錯覺。
(一)統(tǒng)覺。
統(tǒng)覺是指在圖案構成的形式中,使紋樣對比最強、最具變化的部分經過藝術處理后,在視覺上產生出關系和諧、整體統(tǒng)一的效果。
(二)錯覺。
錯覺是指視覺對形與色產生的一種誤識。人們在觀察形象或色彩時,由于視覺的眩感而使心理感受上產生與客觀現實情況相矛盾的錯誤認識與感覺,我們把它簡稱為錯覺。
形的大小、方圓、長短、曲直、斜正、寬窄等的組合變化都會使人產生錯覺。如同樣大的兩個圓,一個放入較大的正方形內,一個套在較小的正方形外,便會產生兩圓不等、一個大一個小的錯覺。
色彩的色相、明度、純度、冷暖上的不同對比變化、也會產生各種不同的錯覺。如將同樣大小的兩個圓,分別涂上黑色和黃色,放在大于原形的兩張正方形藍灰色紙上,便會使人產生黑色圓小而黃色圓大的兩圓不相等的錯覺。
色彩感覺上的前進與后退、膨脹與收縮等,都是色的錯覺在不同的環(huán)境與條件下的體現。
14錯覺的產生在于對比。在圖案設計中,避免錯覺和利用錯覺的情況都會出現,其方法也就在于合理地調整對比各方相互間的關系。凡是和構思相一致的錯覺要充分利用,凡是和構思相矛盾的錯覺要盡力避免。如奧運會旗的五環(huán)標志,原來五色環(huán)的大小、粗細一致,由于色彩感覺上的膨脹與收縮關系,便在視覺上出現五環(huán)大小、粗細不等的錯覺。因此就重新依據色彩的不同感覺進行調整,將五色環(huán)的粗細關系調整為1∶0.29∶1∶1.3∶1,這樣,便又產生了五環(huán)大小、粗細相一致的錯覺效果。
練習與作業(yè):
1.了解形式美的構成要素。2.簡述圖案形式美的法則。
第四章圖案的寫生變化。
學習圖案一般從花卉入手,這是因為花卉圖案是圖案基礎的主要內容,花卉也比較容易表現。初學者通過有系統(tǒng)地學習和實踐,可以從花卉形象的演變和構圖中較快地領會圖案構圖的形式和法則。
花卉雖遠早于人類來到地球這廣闊的大地上,但是作為審美對象,為人類所發(fā)現、利用和欣賞,則是在人類告別了蒙昧和野蠻,進入文明階段以后的事情。正如車爾尼雪夫斯基在《生活與美學》中所說:“原始的部落——例如布什門人和澳洲土人從不曾用花來裝飾自己,雖然他們住在遍地是花的地方??。”“事實上,從動物裝飾到植物裝飾的過渡,是文化史上最大的進步——從狩獵生活到農業(yè)生活過渡的象征”(希爾恩):《藝術的起源》)。只有當人類進入農業(yè)文明之后,才在原始民族的裝飾中出現了植物,而那時的花卉或植物裝飾還不單純是為了審美,而是充滿了諸如祈禱、獵獲、種族標記等巫術或圖騰意義。也只有當人類文明進一步發(fā)展,進入了更高的階段,花卉才最終成為沒有功利目的的審美對象。隨著時代的推移,花卉作為人類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愈加顯示出它的審美價值和無窮魅力。人們熱愛花卉,用它美化自己的生活,美麗的花卉把人類生存的世界裝扮得婀娜多姿、風情萬種。
花卉之所以為人們如醉如癡般地喜愛,首先是被它天生麗質的優(yōu)美造型和絢麗色彩所吸引。花卉的種類及造型千變萬化,無論是形態(tài)飽滿、雍容華貴的牡丹,還是出污泥而不染、亭亭玉立的蓮荷,亦或是云卷云舒的菊花,飄逸若仙的蘭花??,真可謂多姿多彩,儀態(tài)萬千,而不同種類的花卉及其展示出的形態(tài)特征都給人以不同的審美感受?;ɑ艿纳矢墙k麗多彩,紅的似火、粉如彩霞、黃似驕陽、綠如碧玉??,五彩斑斕,姹紫嫣紅。不同的花卉色彩給人以不同的視覺滿足和心理享受。其次是由于花卉的生長結構及其形態(tài)給人以啟示與聯想,被賦予了特有的品質與性格,成為人們審美情感的象征和寄托。如以傲雪凌霜的梅花表示堅毅,以體態(tài)豐滿的牡丹表示富貴,以冰清玉潔的荷花表示純潔,以色彩濃烈的紅玫瑰表示愛情??。梅、蘭、竹、菊以其堅毅挺拔的氣質和高雅飄逸的品味,被譽為代表中國古代文人的“四君子”,而一首《牡丹亭》、《桃花扇》,以花為媒介表現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更是催人淚下的千古絕唱。
16美觀念所驅使。它往往寄托了人們美好的想象,抒發(fā)美的情懷,創(chuàng)造比自然形態(tài)更完美的藝術形象,給人以更高的美的感受、聯想和滿足——這也正是花卉圖案的意義之所在。
早在古代埃及時期,花卉就以圖案的形式出現在當時的建筑、壁畫和人物服裝等的裝飾上。其后,西方花卉圖案經過古代希臘、羅馬、中世紀、文藝復興和巴洛克·羅可可文化階段幾千年的演變發(fā)展,逐漸形成了華麗而優(yōu)美的寫實主義風格,花卉圖案廣泛應用于建筑、器皿、家具、服裝、染織、貴金屬工藝品等的裝飾。
我國雖然至少在商周時期就已經進入以農業(yè)生產為主的社會,但由于受帶有原始社會遺風的宗法族制的束縛,花卉作為裝飾題材則是漢唐以后的事情。隨著漢唐以來中外文化的交流,受西方花卉圖案的影響,融合本民族的審美觀念,漸次出現了如寶相花、唐草紋、纏枝花等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花卉圖案。近、現代以來,西學漸進,隨著寫生法的傳入,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在我國形成了以寫生變化為基礎的、融合民族圖案傳統(tǒng)的設計教學體系,形成了寫實變化與抽象變化相統(tǒng)一的民族花卉圖案的形式。
今天,現代科學技術和商品經濟高度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及審美觀念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給圖案設計帶來了深刻影響?,F代花卉圖案以趨向于抽象和簡潔,追求裝飾性與功能性的統(tǒng)一。
現代在前進,藝術沒有止境?;ɑ軋D案作為永恒的課題,風格與形式還需不斷更新與發(fā)展,圖案之花必將開放得更加璀璨奪目,更具時代特色。
第一節(jié)圖案的寫生。
花卉是生長在自然或人造環(huán)境中的一種自然形態(tài),要使其成為圖案這一藝術形式,就需要我們對其加以觀察、分析、研究和認識,將其記錄下來,在此基礎上再融入美的感受與想象,經過藝術加工使其成為比自然形態(tài)更典型、更美的藝術形態(tài)。我們通常把這一創(chuàng)作過程叫做寫生與變化。
花卉寫生是花卉圖案創(chuàng)作的第一步,其目的是通過寫生認識了解花卉,為下一步變化收集素材,尋找創(chuàng)作靈感和變化的切入點。同時通過寫生又可以鍛煉觀察能力和表現能力,提高藝術的審美能力。
一、觀察與認識。
花卉寫生首先要對寫生對象進行觀察、研究和分析,弄清它的形體結構和生長規(guī)律,掌握其外部特征和內在的精神狀態(tài)。
17首先,從整體上對花卉進行欣賞和觀察,邊看邊伴以理性的分析,了解各種花的名稱、種類、開花的季節(jié)、生長規(guī)律等,掌握必要的花卉基本知識。然后對一株或數株花卉進行細致全面地觀察和分析比較??茨男┨卣髂艽硭恼w面貌,局部與整體的關系是怎樣的?;ㄊ窃鯓由L的,屬于什么花序,是單瓣還是復瓣,花瓣的形狀如何,花蕊、花萼怎樣。葉子是單葉還是復葉,是對生、互生還是輪生??。通過這樣細致深入地觀察分析,對花卉就有了較深刻的了解和認識。
接下來我們還應進一步對花卉進行多視角的觀察,以便為下一步的寫生選擇最佳的角度和典型的形態(tài)特征。
畫過寫生的人都有體會,某一對象只有從一個特定的角度去觀察,才是最美的和最具特色的。如要表現一株枝、葉、花完整的花卉,首先應從正、側、反、轉等角度觀察一番,然后選擇一個最能反映其形體特征的姿態(tài)和動勢進行寫生,此種寫生作品具有較強的寫實性。而有些花卉寫生不必追求結構完整和面面俱到,可以抓住既有美感又富有特征的局部。如觀察和表現花蕊、花瓣的莖脈、花葉的對稱美或平衡美,老干與新枝、大葉與嫩芽,以及由大到小、由強到弱的節(jié)奏美感等。
作為裝飾變化的寫生,除了正常視角外,還可以從非常規(guī)的角度去觀察和表現對象,尋找新鮮奇特的形象。
某些花卉只要變化一下角度觀察,就會顯示出新奇而富有裝飾性的形態(tài)。如俯視的葵花,自然形象本身就具有發(fā)射、漸變、對稱等形式因素。而蘑菇的底視形態(tài),其自然形成的線條疏密變化、長短錯落,以及由線的排列所形成的黑、白、灰對比關系,具有很強的裝飾性。
某些花卉經過分解或局部放大后,所呈現出來的形體特征和形式美感是十分奇特的。如洋蔥等蔬菜水果切開的橫斷面,其紋理、結構極富韻律美感。而樹根的斷面微觀圖像,猶如一幀變化豐富的抽象圖案。
花卉寫生的觀察除了對其外形加以關注,選擇最佳的角度、瞬間和典型的形態(tài)外,還要抓住花卉內在的精神氣質,及其蘊含的意境和情趣,抓住花卉的神韻,使寫生做到形神兼?zhèn)洌苊獍鸦ɑ墚嫵芍兴幉臉吮尽M瑫r還要善于發(fā)現和捕捉花卉的形式美因素,及其給予我們的審美感受和啟示,以激發(fā)我們寫生乃至變化的創(chuàng)作靈感和激情。
二、寫生的方法。
花卉寫生根據使用的工具、材料等的不同而有多種方法,常用的有線描寫生、素描寫生、色彩寫生和歸納寫生四種。
(一)線描寫生。
18線描寫生是花卉寫生中最基礎、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它是以線造型,即用線條刻劃表現對象的輪廓、結構、動態(tài)和形體特征等,類似于中國畫的“白描”。
線描寫生的工具主要有鉛筆、毛筆等。鉛筆使用方便又容易修改,易于初學者使用,而有一定線描造型能力者可選用鋼筆、繪圖筆或毛筆等工具。
初學線描寫生,首先要根據對花卉的觀察與理解,選擇和確定表現對象,即選材與取景。例如是要表現帶有花、葉、莖、枝干的整枝花卉呢?還是只描繪花頭等花卉的某個局部??。接下來可根據花卉大的形體與動勢,在畫面上安排構圖取勢,確定畫面構圖。初學者可用鉛筆(hb、b)在畫面上輕輕打出整枝花卉的大的輪廓,確定花頭、枝葉大的外形、位置及其比例關系,此種方法既可以確定畫面大的構圖,也可以保證下一步直接從局部畫起、整體形象不會走形。當然,有一定線描造型能力和經驗者,此步驟可以省略。然后就可以用鉛筆、鋼筆或毛筆等工具直接從花頭中最主要、最完整的一個花瓣畫起,一瓣瓣推著畫,直到完成整個花頭。枝葉的畫法與花頭類似,也是先從前面的完整的枝葉畫起,由前而后、由大到小,一層層推著畫直到完成。最后用橡皮擦去構圖的輪廓線,至此,花卉線描寫生即告結束(圖4-1)。
線描寫生用線力求生動、準確、流暢,并根據自然對象的形態(tài)、質地等的不同,運筆應有粗細輕重、剛柔起伏和抑揚頓挫等變化。如花與葉、葉與莖、莖與枝干等用筆要有所區(qū)別,一般表現花頭的線條要纖細流暢表現莖與枝干的線條則要粗壯有力,以表現出自然對象的質感特征,增益線描藝術的表現力。
線描寫生還應注意取舍和提煉問題,不能見什么畫什么。對于花、枝、葉繁復的花卉,寫生時一般要作取舍處理。如菊花、牡丹等復瓣花卉,寫生時可保留主要的、完美的和具有明顯特征的花瓣,刪去次要的、不美的花瓣,適當減少層次,使花形更加簡潔、典型和優(yōu)美。此外,線描寫生還可以采取“嫁接法”,移花接木,將甲花的花頭、乙花的枝葉合為一體,將多種花卉美的要素集于一身,使形象更加完美。
(二)素描寫生。
素描寫生是以鉛筆、鋼筆或毛筆等為工具,以黑、白、灰為手段,表現和塑造花卉的體面、結構、光影、質感和空間關系,使花卉具有真實、生動、明確、清晰的特點,具有真實的立體感和空間感。
素描寫生可以用鉛筆畫出具有全面因素的立體、明暗和光影關系的素描花卉,但外出寫生最方便和最常用的還是鋼筆素描寫生。
鋼筆素描主要是利用點、線、面結合的方法表現和塑造花卉的立體素描關系,具有明快簡潔和靈活生動的特點,極富藝術表現力。
19如以線為主的鋼筆素描寫生,通過富有變化的線的處理,即以線的勾勒、排列、網狀交叉或亂線重疊等方法,以靈活多變和層次豐富的黑、白、灰表現花卉的立體形象(圖4-2)。
如以點為主的鋼筆素描寫生,通過點的大小、疏密的組織排列,可以表現風格寫實,手法細膩的花卉形象(圖4-3)。
如以面為主的鋼筆素描寫生,利用黑白、塊面表現花卉的立體明暗關系,具有黑白對比強烈、立體感強的特點(圖4-4)。
當然,在鋼筆素描寫生中單純以點或線等一種手法描繪的情況較少,常用的還是點、線、面結合的方法?;螯c與線、或線與面或是點、線、面結合,畫法靈活、層次豐富、表現力強(圖4-5)。
(三)色彩寫生。
色彩寫生是以色彩色顏料及其工具記錄和表現客觀對象色彩的寫生方法。色彩寫生因材料及畫法的不同,可以分為淡彩寫生、水彩寫生、水粉寫生以及丙烯寫生和油畫寫生等。
淡彩寫生是一種簡便易行和快速的色彩寫生方法。寫生時先用鉛筆或鋼筆起稿,畫出線描稿或帶有明暗調子的素描稿,然后以水彩或照相透明色罩染著色。調配顏色要保持較大水分,保持色彩的透明性。色彩調配以花卉植物固有色為主,輔之少量的環(huán)境色,背景顏色可以簡略或不畫(圖4-6)。
水彩寫生用紙必須是具有良好吸水性并可重復著色的水彩紙,顏料也必須具有較好透明度的水彩顏料。作畫程序可在事先裱好的水彩紙上用鉛筆畫出花卉的輪廓線,安排好構圖取勢。然后用水彩顏色著色,先從淺色畫起,由淺到深;或從背景畫起,先畫大面積的色,后畫前面的、小面積的主體花卉。反復刻劃,多次著色,直至完成。每一次著色都應在前一次色未干時進行,以保持色彩之間的自然融合和水彩畫的濕潤和水分淋漓的效果(圖4-7)。
水粉寫生是以具有較強覆蓋力的廣告色為顏料,寫生的用紙則比較廣泛,水粉紙或普通圖畫紙等均可。水粉寫生的步驟與水彩寫生大致相同,先用鉛筆或一種水粉顏色起稿,畫出花卉的形體、位置及構圖關系。接下來的著色與水彩畫不同,先從重色和暗部畫起,往往從背景或大的色彩基調入手,然后畫中間色彩,最后畫亮色。待全部畫完之后可視畫面的情況做適當調整,檢查色彩的明暗、冷暖及局部與整體的主次虛實關系,注重整體的色彩效果。
(四)歸納寫生。
歸納寫生是根據客觀對象的形體、色彩等特征,加以提煉歸納,帶有較強的作者主觀意圖,本身具有一定變化創(chuàng)作的性質。歸納寫生的方法一般分為黑白歸納和色彩歸納兩種。
20黑白歸納即是將客觀對象的黑白灰層次加以簡化概括,概括為黑、白、灰三個層次或黑、白兩個層次(圖4-8),或概括為“影繪”一個層次,只表現對象的平面外形特征,類似于民間剪紙的效果(圖4-9)。
色彩歸納則是根據客觀對象的色彩特征、情調及給人的感受和印象,將其復雜的色彩歸納為一種或幾種代表性的色彩,使對象的色彩表現趨于單純化和裝飾化,使其色彩個性及情趣更加鮮明和突出。
第二節(jié)圖案的變化。
圖案屬于設計范疇,而設計的最終目的在于應用。受生產工藝材料的制約,設計使用目的的規(guī)范,以及消費大眾的審美需求,寫生素材一般還要根據作者的感受、認識和想象,按照形式原理,運用裝飾手法和語言,進行藝術加工創(chuàng)造,使之成為具有裝飾美感的圖案形象,而這一從現實形態(tài)到藝術形象的創(chuàng)作過程,我們把它叫做變化。
一、變化的要點。
(一)抓特征。
花卉作為植物的一個種類,花開花落自有其生長規(guī)律和結構特征等?;ɑ鼙M管品種繁多,姿態(tài)各異,但基本結構卻是十分相似的。如花都是由花托、花萼、花冠、花蕊等幾部分組成的,而葉子又都包括葉片、葉柄、葉托等三部分,葉子生長在枝梗上的排列方式往往分成對生、互生和輪生三種。凡此種種,我們只有在變化中把握花卉這些基本結構特征,才能準確地表現對象,做到“萬變不離其宗”。
花卉除了具有上述的共性的結構特征外,就個別而言,又各自有著獨具的形態(tài)和色彩特征。無論是體態(tài)飽滿、層次豐富的牡丹,還是造型舒展、方中見圓的月季,亦或是云卷云舒、狀如禮花的菊花,以及五瓣的梅花,圓形的葵花,喇叭狀的牽牛花??,花卉的造型千姿百態(tài),各具特色。而花卉的色彩就更是色彩繽紛、萬紫千紅。有的潔白如玉、有的濃烈似火、有的綠如碧玉、有的黃似驕陽??。花卉這些形態(tài)、色彩特征,我們在變形時一定要牢牢抓住,并且還要突出強調、夸張增益,使其更加鮮明、強烈。
(二)抓形式。
21圓,成為幾何化紋樣。如圓形的葵花、五瓣的梅花等(圖4-11)。此外,運用對比手法,將存在于客觀現實之中的黑白、曲直、方圓等對比因素同時配置,便可產生強烈、鮮明的對照效果。還可以將具有重復因素的對象加以強化,使其連續(xù)重復,組成富于節(jié)奏和韻律美感的圖案。(圖4-12)。
(三)發(fā)揮想象。
花卉變化不僅要抓住客觀對象的屬性、結構和形態(tài)特征,借助形式規(guī)律及變形手法,創(chuàng)作出不失自然形象特征,又具形式美感的圖案,還要發(fā)揮想象力,使客觀對象進一步升華,成為形神兼?zhèn)涞摹敖造`想所獨辟,總非人間所有”的嶄新的藝術形象。
花卉作為客觀審美對象,因其不同的屬性及形態(tài)特征,被人們賦予了特定的情感和性格色彩。如人們以牡丹象征富貴,以荷花表示純潔,以玫瑰比喻愛情,以梅花表現堅毅等。我們在花卉變化時要抓住對象的這些情感和性格特征,以及給予我們美的啟示,借題發(fā)揮,充分運用想象和聯想,使自然形象升華,成為不僅具有外在形似,更有內在情感意趣的神似,形神兼?zhèn)涞膱D案形式。
二、變化的方法。
圖案的變化傾向,大體上分為寫實傾向、夸張傾向、變形傾向等。圖案變化的方法,是人們在生產、生活和藝術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省略法:是一種減法的處理,目的是刪繁就減,去粗存精。在保持原形特征的前提下,減去某些不影響特征的細部,突出主要特征和美的形態(tài)。我們可以從外形、內形、局部、色彩、立體面等方面作大膽的省略。省略法是圖案變化的一種重要手段,沒有省略作先導,就很難進行夸張、添加和變形方法的運用(圖4-13)。
2.夸張法:是強調自然花形中,能夠引起美感和需要突出形態(tài)的一種方法。它是在省略法的基礎上,抓住形象的典型特征,突出強調形與神的美感,以達到主題鮮明、感染力強的審美效果(圖4-14)。一般采用在特征上加強,在結構、比例、動態(tài)上進行改變,在數量上增加,以便達到形象鮮明、生動,具有強烈感人的效果。
夸張有程度上的差別,“寫實”和“寫意”等都離不開夸張法的應用。具體作法可以是圓的更圓,方的更方,長的更長(圖4-15)。
3.添加法:省略是減法,添加是加法。添加的目的是把具有典型特征的形象,合乎情理地與其結合在一起,充實與美化圖案形象,達到構圖飽滿、變化豐富、主題鮮明、裝飾性強的審美效果(圖4-16)。添加可以在形象中加線、加點、加面、加投影、加濃淡層次。添加也可以加形狀,如花中有花、果中套花、葉中套葉、葉中套花。
這種處理可以自由組合,不受形和結構的約束,只要達到美的感覺就行。
224.巧合法:它是運用矛盾的統(tǒng)一原理,將相同或不同的形象有機而巧妙地組織在一起,構成完整而生動的圖案形象(圖4-17)。
5.變形法:它是在不失原有形象特征的前提下,強調突破自然形象的束縛,注重設計意念的表現(圖4-18)。變形的手法很多,有適合變形、切割變形、錯位變形、邏輯變形等。
6.規(guī)整法:它是在保持原形象結構、特征的前提下,運用條理與反復的組織原理,對形象進行整理與歸納,達到結構規(guī)律化、外形整齊化、裝飾條理化的藝術效果(圖4-19)。
第三節(jié)圖案的創(chuàng)意。
圖案的創(chuàng)意,是指作者通過設想與構思所要達到的創(chuàng)作意圖。它包括對造型的材料、表現的形式、技法以及達到的效果等方面的整體構想。這就要求設計者應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yǎng)和生活常識,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這樣才能大膽地設想與構思,才能創(chuàng)造出符合設計要求的圖案作品。
創(chuàng)作的表現手法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1.擬人。
這是一種把事物人格化的表現手法。它是采用部分地改變對象的形象特征,把不存在思想感情的事物當作是有思想感情的人來表現,以達到生動感人的藝術效果(圖4-20)。
2.象征。
這是一種以某一事物來表現某一抽象概念的手法。如鴿子象征和平、紅旗象征革命、火炬象征光明、海燕象征勇敢、松竹梅象征人的高尚品德等(圖4-21)。
3.借代。
這是一種以具有某一事物明顯特征的局部,來代表某類事物的整體的表現手法。如稻穗代表農業(yè)、齒輪代表工業(yè)、鐮刀代表農民、鐵錘代表工人等(圖4-22)。
4.求全。
這是一種富有想象力的創(chuàng)造性手法。它是將多種美的局部形象,巧妙地組合構成更美、更理想化的整體形象。如龍是由牛頭、鹿角、魚須、蛇身、魚鱗、鷹爪等組合而成的藝術形象。鳳是由人眼、雞頭、雞身、孔雀尾及其他鳥類美的部分組成。民間的龍鳳呈祥圖案,就是為了達到人們所理想的形象,采用求全的手法創(chuàng)造出來的(圖4-23)。
5.雙關。
這是一種寓意的手法。它分諧音雙關和象形雙關。
23諧音雙關,是利用諧音借替的手法,把不同的形象給巧妙地組合在一起,以表達某種思想情感和美好的愿望。如“連(蓮)年有余(魚)”,“喜(喜鵲)上眉(梅)梢”等。
象形雙關,是利用文字或形象的巧妙組合,構成代表某種主題內容的創(chuàng)意手法。如工與人經過變化后的巧妙組合,構成形象化的火車頭來作為鐵路標志;蝴蝶與鮮花組合到一起,構成富有感情色彩的蝶戀花等(圖4-24)。
練習與作業(yè):
1.了解學習花卉圖案的意義。2.掌握圖案寫生的四種方法。
3.掌握圖案的六種變化方法。以寫生的花卉為素材,用省略法、夸張法、添加法作同一形象的三種不同變化的作業(yè)各一張(尺寸大小為8cm×8cm的單獨紋樣三幅)。4.掌握圖案創(chuàng)意的五種方法。
第五章圖案的色彩。
(計劃5周——6周八課時)。
馬克思說“色彩的感覺是美感的最普及的形式”。我國民間也有“七分顏色三分花”,“遠看色彩近看花‘的說法,這也說明色彩在圖案設計中的重要作用。繪畫的色彩強調寫實性,而圖案的色彩則注重裝飾性。因此,圖案的色彩也成為裝飾色彩。
裝飾色彩的特點,是具有很大的可變性。它不受自然色彩的束縛,可以根據設計的需要進行色彩的選擇與配合。如紅花綠葉,根據需要可以表現為紅花紅葉、藍花藍葉;太陽可以是紅色的、金色的,月亮可以是黃色的、銀色的等等。因此,裝飾色彩又被稱為主觀色彩。
裝飾色彩,是基礎圖案的主要學習內容之一。通過學習與課題訓練,掌握裝飾色彩理論和配合方法,并在圖案設計中加以正確地運用,體現出圖案色彩的簡練、概括、浪漫、裝飾性強的特點,為創(chuàng)造出適應人們需要的圖案作品打好基礎。
第一節(jié)色彩的三要素。
色彩的三要素是指色相、明度、和純度。由于它們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千變萬化的色彩世界,組成了形形色色、五彩繽紛的藝術作品。
學習和掌握色彩的三要素,明確三者之間的密切關系,并在圖案的色彩配置中,進行關于色相、明度、純度序列變化的練習和綜合運用,對提高色彩的辨別與組合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色相。
是指各種色彩所獨有的相貌特征,通常是以色彩的名稱來體現的。如紅、橙、黃、綠、青、紫等。色相是產生色與色之間各種關系的主要因素。
色彩從色相上可分為有彩色和無彩色兩個系列。在色環(huán)上所表示出的色彩稱為有彩色系,黑與白及二者混合出的灰色稱為無彩色系(彩圖1)。
色相常概括為原色、間色和復色三種類型。紅(品紅)、黃(檸檬黃)、藍(湖藍)稱為三原色,是純度最高、任何顏色都調不出的色彩,而利用它們之間的相互混合,則可以調出其他各種不同的色彩。所以,原色又被稱為第一次色。間色是由兩種原色混合而成的色彩,又稱第二次色,如紅+黃=橙、黃+藍=綠、紅+藍=紫。復色是由原色與間色、間色與間色混合而成的色彩,又稱第三次色,復色純度低、含有灰的成分,故也稱其為含灰色,如橙+綠=黃灰、橙+紫=紅灰、綠+紫=藍灰(彩圖2)。
(二)明度。
25明度或稱光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淺程度。在有彩色系中黃、橙色明度最高,藍、紫色明度低;在無彩色系中白色明度高,黑色明度低。各種色相中加入白色則提高其明度,加入黑色則降低其明度??傊伾撩鞫染透?,顏色暗明度就低。色彩明度高給人以明朗、舒暢的感覺,明度低則有沉重、靜寂的感覺。色彩明度的高低程度通常是以九個等級的明度階標表示的,這有利于在色彩的配置中,選擇好恰當的明度對比,更好地體現色彩的層次關系(彩圖3)。
(三)純度。
純度又稱為彩度,是指色彩純凈、鮮濁的程度,一般以含有標準色成分的多少來衡量。各種未經混合的單一色相其純度高,當加入了其他顏色時就會降低其純度。純度高的色彩具有強烈、鮮明的感覺,純度低的色彩具有平穩(wěn)、柔和的感覺。色彩純度的高低,通常也是以九級色標來檢查和衡量的(彩圖4)。
有關色彩的名詞解釋:
補色——在色環(huán)中,凡直徑相對的兩色都稱為補色,有補足三原色之意。因色性相反,對比強烈,又稱對比色。如紅與綠、橙與藍、黃與紫等(彩圖5)。
中差色——是指在色環(huán)上兩色相距在90°左右的色彩。在它們的相互配置中都差一種原色,所以稱其為中差色。如紅與黃、藍與綠、綠與黃、藍與紫等(彩圖6)。
中性色——把黑、白、金、銀、灰、綠、紫等色稱為中性色。因為它們處于不冷不暖的狀態(tài),在色彩的配置中能起到調和與統(tǒng)一畫面的的作用。
冷色——是指接近藍色、青色,與海洋、冰雪有聯系的色彩。這類色彩給人以沉靜、寒冷、涼爽的感覺(彩圖7)。
暖色——是指接近紅色、黃色,與太陽、火有聯系的色彩。這類色彩給人以興奮、熾熱或產生暖意的感覺(彩圖8)。
極色——通常把黑色與白色稱為極色。在色彩的混合中,要提高或降低色彩的明度都要加入某一種極色,要降低某種色彩的純度也可以加入某種極色,極色的用途廣泛,人們常稱其為添加劑。
光澤色——把金色、銀色稱為光澤色。
色調——是指畫面色彩構成的傾向與基調。如傾向于青、藍色的為冷調,傾向于紅、黃色的為暖調,以紅色為主的為紅色調,以綠色為主的為綠色調,還有以色彩明度而定的亮調、暗調、灰調等(彩圖9)。
第二節(jié)色彩的感覺與象征。
26基礎圖案的色彩,是根據圖案的實際需要和對色彩的具體感受,創(chuàng)造出的具有象征性和裝飾性的人為的主觀色彩。這種色彩不但要適應人們在視覺、心理、生理上的要求,而且也要適應人們在審美習慣和情趣愛好上的要求。因此,圖案的色彩也是作者主觀情感、審美情趣與修養(yǎng)的具體表現。
色彩的感覺與象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色彩能夠給人們帶來對某種物象的特定形象概念,產生某種較深的形象色。當你在某種廣告或商品的包裝上見到特定的形象色就會引起對商品的回憶與聯想,從心理上產生盡快了解商品的形象、用途、甚至味道感。如用暖色調的橙黃色裝潢的檸檬水果罐頭,就比較符合其特定的形象,若采用綠色則會使人感到檸檬還不成熟,產生一種酸澀的感覺。在食品類的廣告與包裝上,常以鮮艷、明快的色塊及色調為主,突出表現食品的色澤新鮮、營養(yǎng)豐富、味道可口的感覺。在醫(yī)藥類的廣告與包裝上,常以能表達藥理內容的單純色塊來體現其各種不同的作用。如以淡藍色表示具有鎮(zhèn)靜、消炎、退熱的功能;以綠色表示具有安神、止痛的功能;以桔紅色表示具有興奮、活血、強心的功能;以黑色表示劇烈、有毒、慎用等作用。在化妝品類的廣告、包裝裝潢上,男用化妝品常以藍色、黑色來表示,突出男性的莊重大方與陽剛之氣;女用化妝品則常以淡雅的淺色、間色和金、銀光澤色來表示,以突出女性的柔美、潔凈與高貴。在兒童用品類的廣告與包裝裝潢上,常以色彩鮮明、對比強烈的明快色調來表示,以突出少年兒童的天真、活潑、充滿幻想的心理與多方面的興趣愛好。
其二,因人的年齡、性別、國家、民族、風俗、信仰、環(huán)境、地位等情況的不同,對色彩會有不同的喜好和賦予不同的情感,產生不同的情緒,形成人們對色彩的審美要求與情感也就不同。如老年人一般喜歡傾向于沉靜、素雅的中性色;青年人喜歡傾向于鮮明、靚麗的對比色和暖色調;意大利人喜歡紅色、黃色和綠色;西班牙人喜歡黑色;埃及人把綠色定為是國家色,把藍色定為是惡魔的象征;英國人把紫色定為是王威的體現和地位的象征;泰國人有按日期穿著服裝的習俗;美國人則用黑、黃、青、灰來表示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印度人以紅色表示生命與活力,藍色表示光輝與壯麗,綠色表示和平與希望,紫色表示寧靜或悲傷;日本人以青色表示青年與青春,黃色表示未成熟,白色是天子的服色,黑色則定為是喪事用色;瑞典人則規(guī)定在商業(yè)上不用藍色和黃色,伊斯蘭教也不許用黃色等等。
其三,不同的色彩也會對人的生理、心理產生不同的影響。這是由色彩本身所特有的藝術感情和魅力所決定的。由于人們的情緒不同、環(huán)境不同、傳統(tǒng)習慣不同,從心理上對色彩都會產生不同的感情、聯想、象征。如產生冷暖、明暗、輕重、軟硬、興奮、憂郁、沉靜、活潑、酸甜、苦辣、華麗、樸實等不同的色彩感覺;又如產生革命、崇高、純潔、光明、希望、理想、青春、和平、勇敢、安全等不同的色彩象征。
27常見的色彩感覺與象征表示如下:
紅色:感覺——溫暖、熱情、興奮、成熟、甜美、艷麗、刺激、活潑等。
象征——革命、喜慶、吉祥、健康、勇敢、危險、恐怖等。藍色。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7076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