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是一種客觀、系統(tǒng)地將所研究、所調查的問題進行詳細陳述的文本類型。在撰寫報告時,我們應該關注語法、拼寫和標點等細節(jié),保證文檔的規(guī)范性和準確性。在寫報告之前,我們可以向他人請教和征求意見,獲得更多的反饋和建議。
私立幼兒園調查報告篇一
幼兒從出生到認識世界,是通過視覺、聽覺、嗅覺等方式,表達自身的感受,比如他們喜歡撕紙、摔東西、敲擊各種打擊樂,但在這其中,音樂的影響自始至終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哪怕是孩子還沒出生,媽媽們就聽各種題材的音樂進行胎教。因此,幼兒園音樂活動的設計與編排,幫助幼兒構建豐富多彩的音樂世界。而被世人認為“樂器之王”的鋼琴,在這其中有著不可磨滅的功效,幼兒通過感知鋼琴音的高低、音符的力度、作品的速度、旋律的曲式結構,以及運用鋼琴進行歌曲的彈唱訓練,更是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控制能力、專注力等等,也為他們以后學習音樂,打下良好的音樂基礎?,F(xiàn)今幼兒園的音樂活動中,很多教師對鋼琴的使用都很畏懼,對鋼琴相關的技能掌握程度可謂少之又少,進而在課上,老師們大多局限于播放音樂來彌補這部分的欠缺,因此進行幼兒園教師鍵盤專業(yè)職后培訓是迫在眉睫的。通過翻閱大量資料、文獻和自身所掌握的專業(yè)技能,撰寫了調查問卷并形成了下面的調查報告。
1.調查地區(qū):大部分為哈爾濱地區(qū)私立、公立幼兒園。2.教師層次:中專11人、大專77人、本科44人。3.教師年齡:25歲以下58人、25-35歲52人、36-45歲14人、45歲以上8人。4.教師教齡:3年59人、3-6年27人、7-10年17人、10-20年29人。
通過現(xiàn)階段調查數據顯示,排除一小部分的不確定性,大部分參與調查的園所,用鋼琴進行音樂活動的設計與講授的頻率很高。50%以上的教師能夠對兒歌進行簡單的彈奏,不能完成的占3%,當然這種簡單的編配,大多在c調的基礎上進行,一升一降的占40.91%,兩升兩降的占12.88%,三升三降的占5.3%,轉調是困擾教師們彈好即興伴奏的一大障礙。理論基礎不夠扎實,65.15%的教師簡單加入正三和弦,也可以說基本停留在主和弦周圍,還有的教師已經忘記和弦的概念。一首歌曲不知如何進行分析、處理,基本不會區(qū)分調式與調性,也就不能正確的運用和聲,44.7%的教師并不能選擇恰當的織體,經常出現(xiàn)隨意編配,“即興”彈奏。那到底什么是即興伴奏呢?答案也是隨意的編配,但這里的“隨意”,是在一定的規(guī)律下的,運用單一的方式方法,有目的的、有條理的進行彈奏。其彈奏方法,有很強的適應能力,應對各種環(huán)境的需要,幼兒的常規(guī)訓練、音樂律動、課間活動、彈唱等等。但老師們求學的心態(tài)是很積極的,大部分老師認為鋼琴要繼續(xù)學習下去,不斷充實自己的伴奏水平,希望定期組織音樂理論方面知識的學習,貼近幼兒園教學實際,以平時常用的幼兒歌曲為主,講授常用的伴奏織體,如何編配和聲,用鋼琴進行律動的設計。
從上述數據來看,教師們內心深處是喜歡鋼琴的,學生時代所學習的音樂知識與技能,許多東西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流逝,日常生活中也經常練習僅存的若干作品,還能讓音樂在血液中流淌。也是由于日常工作的繁重和復雜,也很少參與音樂類的學習與培訓,當需要彈奏一首簡單的兒歌時,也會急得團團轉,無從下手。因此,對幼兒教師進行鍵盤方面的職后培訓,恰恰彌補了這個空缺與不足。通過此次問卷調查,能夠理清思路,有針對性的入手,做到結合市場經濟,因材施教,為后續(xù)的鍵盤方面的職后培訓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依據。
私立幼兒園調查報告篇二
摘要:幼兒教育在我國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好壞直接影響到兒童的健康和全面發(fā)展。但近幾年,在幼兒教育的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了與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相違背的“小學化”現(xiàn)象,嚴重危害幼兒的健康成長。本文從三個部分進行論述,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概述、分析危害和原因以及提出教育建議。
關鍵詞:幼兒教育;小學化;健康發(fā)展。
學前教育對幼兒的影響很大,為未來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然而,近些年很多幼兒園不遵循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及其規(guī)律,小學化傾向越來越嚴重,致使很多幼兒開始厭學,對學校產生了恐懼。嚴重影響了幼兒健康的發(fā)展。
目前,對我國學前教育小學化,外國專家學者提出了2種模式:一是從理論的角度出發(fā),主要是指幼兒園對小學課程資源、教學理念、評價標準、管理模式、教學模式和方法等進行了介紹,滲透到學前教育的實踐、教學和狀態(tài),以及普遍趨勢的功利教育。二是從實踐層面上,認為“幼兒教育小學化”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小學的課程內容,另一方面是對幼兒的行為和形式的學前教育。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表現(xiàn)在,首先,一味地追求知識的傳授。幼兒園提前開設本不屬于這個階段的課程,把小學內容放到幼兒階段進行,片面追求知識的獲得。其次,教學方法陳舊。目前,我國的學前教育還處于初級階段,公辦幼兒園、民辦幼兒園學校的多樣性辦學以及幼兒教育的發(fā)展滯后,幼兒園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方法也急需發(fā)展。目前的幼兒園教師大多在幼兒教育中沒有豐富的經驗。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上,過早地對幼兒教育采用小學教學法。
(一)危害。
1.不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幼兒小學化是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該承受的學習范圍,孩子存在不安全感,壓力隨之升高,使剛進入校的孩子不喜歡上學,從而影響孩子的成長與發(fā)展。如果對幼兒的教育采用教授加作業(yè)相結合的方式,機械背誦和習慣化的思維就將嚴重地阻斷孩子本來該得到發(fā)展的智慧和想象力。
2.不利于幼兒個性的形成。人們在對幼兒進行教育的同時,卻忽視了幼兒個性的形成。在幼兒園,教師們喜歡的是聽話的孩子,忽視調皮搗蛋的孩子。但實際上,那些孩子常常是非常有想象力的。教師甚至對那部分孩子問的那些奇怪的問題的態(tài)度比較冷淡,長此以往,孩子問問題的欲望也就隨之熄滅。
3.不利于幼兒養(yǎng)成動手、動腦的習慣。對于幼兒園的孩子,小學教育不利于正確的成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的習慣。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二)原因分析。大多數家長認為幼兒園的質量如何,主要看孩子能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家長甚至支持小學化教育。在幼兒方面,部分幼兒園的教師自身素質不高,扭曲學前正確的教學理念。一味地追求利益,不注重孩子的健康發(fā)展。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一些老師不顧孩子的年齡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為了符合父母的需求,設定小學化課程,給孩子提出更高的學習要求。為此提高幼兒園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我國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性質是面向全體的、普及性的并非選拔性的。再加上一些學校只在乎學校自身的升學率的高低。該理念成了幼兒園小學化的基礎。
四、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措施。
(一)幼兒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管理。建立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設計適宜的活動,老師須明確活動的目的,然后依據幼兒園課程總目標,對學期目標進行確定,然后老師根據幼兒園的教學目標以及幼兒的特質,進行區(qū)域安排,讓幼兒自主的表現(xiàn)自己,從而得到自然的發(fā)展。
(二)幼兒園要根據實際情況,實行因材施教,特色辦學。目前,我國大多數幼兒園,興趣班似乎都有存在。甚至認為興趣班是自己的特色。很多幼兒家長也是出于多方面的原因,只要是幼兒園開設的興趣班,并且在他們的經濟范圍承受之內,都要求孩子學習。幼兒教育應遵循不同的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根據幼兒的個別差異,實行因材施教。
(三)轉變家長的幼兒教育觀念。對于幼兒園小學教育而言,家長的作用也不很大?,F(xiàn)在,有些家長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加大了孩子的學習壓力。對此,各地的幼兒園的老師要經常開展幼兒專家教育內容的相關論壇會,讓家長了解幼兒教育的科學方法,準確的理解幼兒教育的核心觀念。幼兒園要不斷加強家園之間的交流,從而制定出合適的教育方法。促進幼兒的更加多層化的發(fā)展。
(四)加大政府的監(jiān)管。學前教育的發(fā)展需要政府投資和管理。由于前期政府對學前教育的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導致幼兒園辦學趨勢不好。為了糾正中小學兒童教育管理部門的傾向,政府應明確其責任,加強對幼兒園的監(jiān)管,保證學前教育的有效領導和管理。總的來講,政府的教育的部門應該根據當地的教育情況,對教育理念出臺適合的政策。此外,政府還要增加財政投入,提高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進而杜絕幼兒園小學化傾向,進而促進幼兒教育的科學健康發(fā)展。
私立幼兒園調查報告篇三
隨著現(xiàn)代家長教育觀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也關注到我們幼兒園的教育。在傳統(tǒng)觀念中,教育是幼兒園的責任和義務。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向家長開放、充分挖掘利用家長教育資源也是的非常重要觀念。對于幼兒園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長對于課程的了解及態(tài)度,對于我們實施課程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通過這個調查問卷,我覺得家長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我們還有很大的不足。
(一)引導家長理解課程,轉變家長對于幼兒園課程的觀念。
從調查中不難發(fā)現(xiàn),家長對于我們“一日活動即課程”的思想不是很理解,在家長的眼中正規(guī)的教學活動才是課程,家長對于課程的理解誤差,也折射出家長對于我們課程的不了解,針對這一點,我覺得有必要把家長請進我們的課程中,零距離與課程對話,利用家長開放日等形式,讓家長全面的了解幼兒園的一日課程,并通過介紹與觀摩相結合的方式讓家長了解我們是如何將一日生活以游戲的方式整合在一起的,如我們是如何在就餐時間讓孩子學習單雙數的;如何在盥洗的時候讓孩子學習排隊與等待的;如何在散步的時間引導孩子去觀察周圍世界變化的……讓家長在真真切切的情境中感受自己孩子在園的一日生活皆是幼兒園課程。
家長對于課程的不了解還體現(xiàn)在了對于課程目標的不清晰,我想這一方面是由于我們對于家長宣傳的課程目標不夠所造成的,另外一方面是我們在課程實施中對于目標的呈現(xiàn)不夠,“課程中追求的東西是能夠客體化的。在這個環(huán)境當中是能體現(xiàn)出來的,物化的,能夠看得出來的”就算家長對于我們的周目標是比較了解的,但是這是建立在文本基礎之上的,真正讓家長了解我們的課程目標,我想如何在環(huán)境中體現(xiàn)出目標是值得我們思考和實踐的。
(二)通過多途徑讓家長了解幼兒園課程。
家長觀念的轉變帶動了他們了解課程內容的需求。從家長了解我們課程的方式中,教師的介紹、幼兒的口述及幼兒園的環(huán)境都是一個很好的窗口。從教師介紹來說,我覺得首先是通過家長會、家長園地、家園論壇等形式讓家長對于我們的課程有一個整體的、全面的了解;其次通過平時與家長的溝通,及時把孩子在課程中的表現(xiàn)傳遞給我們的家長;最后還可以通過我們的成長檔案中一些書面的敘事評語等形式讓家長對于我們的課程及孩子表現(xiàn)一個更細致的了解。
從幼兒口述來說,可以分為前、中、后三個時間層次,所謂的“前”就是就是在讓家長參與課程材料的提供時,讓孩子說說我們即將開展什么活動,需要準備一些材料。所謂的“中”就是在系列、綜合活動開展過程中,讓孩子自己去尋求家長的傍黑組,這樣的語言交流其實也是讓家長了解課程的一個途徑,如我們在開展“昆蟲化裝舞會”的過程中,是一個小組形式的活動,每組幼兒自己確定小組的表演節(jié)目,分頭準備,在實施的過程中,孩子自然請求家長的幫助,家長也會以詢問的方式來了解。所謂的“后”就是在活動結束后,讓幼兒把作品拿回家想爸爸媽媽來介紹,或者是讓孩子回家后繼續(xù)創(chuàng)編。通過這三種層次的家長與幼兒的交流,我相信家長是比較容易能知道幼兒園最近在開展什么課程內容的。
從幼兒園的環(huán)境來說,具體來講是幼兒園的物質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中,家長通過主題墻的形式來了解幼兒園課程,我們說“環(huán)境要課程話,也就是說環(huán)境要動態(tài)的變化的,是要能追隨幼兒的生成活動的,不是盲目的跟隨。我們在尋找追隨孩子的課程,教育者心中是有目的的,是有大目標的,不斷接納孩子生成的新目標調整自己,是追隨。不斷追隨幼兒的生成活動的。也就是說我們的課程,我們的環(huán)境應該是動態(tài)的”如果說我們的環(huán)境一成不變,試想家長怎么能從環(huán)境中去了解我們課程的進展,如我們在開展“醫(yī)院”主題時,家長看到我們搭建的一個小醫(yī)院,就知道了我們正在開展的是醫(yī)院活動;家長也從孩子主題墻飾的“捉昆蟲”照片中,知道我們帶領孩子去操場實地認識了昆蟲;家長更能從孩子的電線造型中知道了帶來電線到底是做什么用的……所有的這些都是在告訴我們,我們的環(huán)境是一個無聲的窗口,所以我們在實施課程的過程中,不能忽略了我們的主題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可以通過主題網絡、活動照片、幼兒作品等等環(huán)境形式,讓家長一目了然地了解我們的課程內容。
(三)發(fā)揮家長之間的良好溝通關系,散播課程理念。
家長之間存在著差異,同樣,在對于課程理解這一方面也存在這一定的差距,有的家長對于課程態(tài)度積極、熱心參與,他們往往是非常配合幼兒園的工作,對于這一類的家長,我們應該多表揚、多宣傳,讓家長感悟到自己的行為對幼兒發(fā)展的價值與意義;另外,就是充當課程宣傳員的角色,讓家長了解幼兒在不同階段的年齡特點、認知風格、發(fā)展特征,向其他家長進行課程理念的宣傳。另外,通過我們?yōu)榧议L創(chuàng)設條件,提供家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機會,在家園論壇上讓家長圍繞幼兒在課程中表現(xiàn)引導家長來展開討論,引導家長積極參與,各抒己見。借此方式不僅讓家長們獲得互動和交流,同時也能讓老師更好的了解家長們的想法和看法,也能更有針對性的在哪一方面向家長宣傳我們的課程理念。
1.唐淑主編《幼兒園課程基本理論和整體改革》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年。
2.黃瓊上海市幼兒園二期課程改革實踐中所關注的問題http://。
3、虞永平幼兒園課程中的家長參與和家長發(fā)展學前教育研究20xx年6月。
私立幼兒園調查報告篇四
20xx年6月07日10日。
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
xxx。
兒童去幼兒園第一要做的就是自己會吃飯、喝水,如果兒童還是一直習慣用奶瓶喝水,就要馬上訓練會用杯子喝水。第二要學會和別人交往,特別是向成人提出需求,比如他想上廁所,他要會說渴了餓了也要懂得說,還有冷了熱了都要會表達。如果兒童不會說,老師可能會照顧不到,兒童就越發(fā)會感到失落,如果這些方面能表達得較好,受到的老師的關注也會多一些,另外,如果兒童需要在幼兒園午睡的話,要學會穿脫鞋子和外衣,開始幾天老師可能會幫忙,但肯定要過渡到自己會穿脫的。這個時間也是我們家長訓練孩子的時間。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兒童從依賴到獨立的過程即兒童從依賴成人的幫助學習認知照顧自己的衣、食、住、行等歷程,簡單的說,就是自己照顧自己。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后的生活也產生深遠的意義,但現(xiàn)在大部分的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適應新環(huán)境,所以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致關重要。
1、家長過度愛護?,F(xiàn)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家長什么事都不要孩子做。像我們班的孩子多數是隔代教育,他們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因此許多小朋友吃飯要喂;幫他們解小便,穿脫衣服處處包辦代替使孩子的獨立愿望會漸漸消失,養(yǎng)成依賴心理,從而導致發(fā)展遲緩。
2、認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學習也不晚。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孩子的這些請求:"我來洗,我來拿……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還小,不會做。"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到了一定年齡,自然而然地就學會自己做,現(xiàn)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讓他們自己動手,而且越小越難教,孩子大了,學得也快。因此這樣教養(yǎng)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動手的事,幾乎全由大人包辦,養(yǎng)成了嚴重的依賴心理。
3、怕麻煩,嫌孩子動作慢,或吃得臟。由于小朋友小肌肉發(fā)展還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協(xié)調還不夠。讓孩子自己吃飯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長嫌臟,認為還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結果手沒洗干凈,還弄濕了衣服,家長后悔沒幫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結果衣服穿反了,還要重穿,耽誤了上班時間……所以許多家長認為與其讓孩子做,不如自己做,節(jié)省時間,減少避免麻煩。其實,家長這種拒絕孩子動手做,包辦代替的做法,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礙了能力和獨立性的發(fā)展。
孩子自理能力差,每位做家長的都深有感觸,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自立、自強,克服依賴性,日后成為自食其力的有用人才。那么怎樣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從日常生活中入手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增強幼兒獨立性。
教師責任就是協(xié)助家長、誘導幼兒學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家務勞動和自我管理,這不僅是生活對幼兒提出的要求,而且是幼兒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幼兒剛開始勞動時,往往做得很慢,有時甚至“闖禍”,不要因此就不讓幼兒動手,而要給幼兒做正確的示范動作,耐心教他們怎樣做,鼓勵孩子堅持勞動,養(yǎng)成習慣。在家里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勞動環(huán)境,提供一定的勞動條件,如:讓幼兒自己起床、穿衣、吃飯、整理房間等,家長不要加以干涉,要鼓勵幼兒做中學。剛開始是慢一點,時間長了他們自然會利索得過且過多,家長一定要有耐心,這樣既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建立了自己事自己做的獨立性。使孩子體驗到獨立完成一件事后所獲得的快樂,從而增強其做事的信心,達到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目的。
2、采用多種形式教育、培養(yǎng)幼兒自理能力。
有專家研究:人的雙手與人的大腦的神經是緊密相連的。幼兒通過親手的操作可以鍛煉腦與手的協(xié)調性,而且可以促進大腦的發(fā)育。針對這點,我采用多種形式幫助幼兒學習生活、勞動技能。通過講故事、念詩歌、做值日生、整理圖書、玩具等形式教會幼兒簡單的自我勞動。并要求幼兒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掃地、擦桌子、洗碗、擺碗筷等。還激發(fā)幼兒對折紙、剪紙的興趣,要求他們回家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制作手工作品帶到幼兒園供大家欣賞??墒?,我發(fā)現(xiàn)有的家長嫌孩子做得慢,做得不好,自己為其代勞,反而讓孩子在旁邊當觀眾。雖然作業(yè)是做得很好,但是已違背了老師布作業(yè)的初衷。作為家長應放手讓孩子自己動手,讓幼兒知道自己的事情應自己做,激發(fā)孩子參與做的欲望。“新年”過后,我在班上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自理能力競賽”活動,隨著哨子一聲今下,賽手們立即沖上“戰(zhàn)場”穿衣服、穿鞋子、系鞋帶個個動作利索,神情嚴肅,心中想著:“要做得好,要做得快,要爭第一”,場下啦啦隊的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加油!加油!”。比賽的熱烈場面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孩子和老師,孩子們?yōu)橥槌錾谋憩F(xiàn)而驕傲,我為孩子們的自信與能力而自豪!這一場比賽進行了一個多小時,每一位孩子都參與比賽。獲勝的結果固然令人喜悅,但孩子們最享受的是競賽過程中的快樂,這樣鍛煉了孩子,培養(yǎng)孩子的自己動手能力,發(fā)展孩子的想象和美感,提高了幼兒的自理能力。
3、家長放手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
幼兒在適應變化的環(huán)境時會遇到許多困難,學會解決生活中不斷出現(xiàn)的困難的能力是必須的。幼兒成長需要父母的關懷,老師的教導,但父母、老師不可能始終地跟隨在他的周圍,替他去生活,也不可指望事事處處得到長輩的保護,因此培養(yǎng)幼兒自理能力,讓幼兒具有一定的獨立性,擺脫對別人依賴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通過勞動獲得本領,勞動的機會時時處處都有,關鍵是家長是否愿意放手。在獨生子女家庭中,大家圍著一個“太陽”轉,不等孩子張口,吃、穿、玩、用一切具備,孩子失去了解很多學習,鍛煉的機會。因此,我們要求家長要轉變觀念,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去體驗“要自己干的、能自己干”的事情。家長應在生活中有計劃地安排幼兒參加力所能及的活動和勞動。在日常生活中本著“自己的事自己做,不會的學著做”的原則,只要是沒有危險的多讓他們去實踐,同時應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個可利用的機會,為幼兒提供練習的機會,如:運用“我是阿姨來喂飯”、“我?guī)屯尥薮┬乱隆钡扔螒?,教給幼兒一些勞動技能。孩子們在這些游戲中,會學到一些生活自理的基本技能,然后,再幫助幼兒遷移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這種方法符合幼兒心理特點,自然親切,生動活潑,收效較明顯。讓幼兒從小掌握一些實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這是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學會生存、學會自主的起點。
私立幼兒園調查報告篇五
自信心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性心理品質,是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康個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幼兒的身體健康和諧發(fā)展具有促進作用。我國頒布的《幼兒工作規(guī)程》,明確地把培養(yǎng)幼兒自信心作為重要目標,為此我針對幼兒自信心發(fā)展的狀況進行調查與研究。通過對許多幼兒的觀察與了解,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著自信心不足的問題。以下是我這次調查的一些情況。
調查時間:20xx年8月10日到20xx年9月10日。
調查地點:藝術幼兒園。
調查內容:幼兒自信心不足的種種表現(xiàn)和原因。
調查形式:采訪胡園長,部分幼兒老師座談會,走訪家長,聽課和幼兒一起游戲等。
通過對許多幼兒的觀察與了解,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著自信心不足,問題和形成的原因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幼兒自信心不足的種種表現(xiàn)。
依戀父母,用較長的時間才能適應新的環(huán)境,懼怕陌生人。上課時不敢或很少發(fā)言,不敢在集體面前講話,回答問題時手足無措,聲音輕。不敢主動要求參加集體活動或其他小朋友的游戲;對自己的活動結果或過程缺乏自信心,經常要求成人的肯定,“老師我做得對嗎?”“老師是不是這樣?”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害怕與別人相比,特別是被別人笑話。;不敢主動地與小朋友交往,常常畏縮,退避,獨處或獨自游戲。缺乏主見,總是跟在能力強的小朋友后面,聽從他人的安排;遇到問題,常常害怕、退縮、回避,容易放棄,而不能努力解決。害怕嘗試新事物、新活動,在活動時總是選擇那些比較容易的活動,而逃避那些可能有一定難度的或有挑戰(zhàn)性的新活動。
(二)幼兒自信心不足的原因。
導致幼兒自信心不足的原因有很多,我通過訪談調查,發(fā)現(xiàn)成人過度的包辦代替、過多的接受外界否定評價、教育方法的不當,是造成幼兒自信不足的主要因素。
1、過度的照顧。
心理上的機能,不斷促進其功能的運轉。而現(xiàn)在的幼兒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不少家長溺愛、嬌慣孩子,事事包辦代替,。
有的怕孩子做事太慢,或反而給自己惹麻煩,大包大攬;有的過分偏重智育,忽視孩子能力的培養(yǎng);有的怕孩子被同伴欺負,不讓他出去與別的孩子一起玩,忽視孩子與同伴交往的正常需求,導致孩子對新環(huán)境感到陌生、不安和無助。許多老師也有同樣的行為,認為孩子是弱小的,需要我們的幫助,因此在教學中盡自己所能為幼兒做各種事情,解決各種問題,這種過度的照顧、過分的保護,實際上剝奪了幼兒鍛煉的機會,使他們不僅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游戲能力、而且缺乏活動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會與人交往、缺乏獨立性、依賴他人,一遇到困難就不知所措、畏縮退避,而這更易遭受挫折、失敗,而形成自卑。
2、過多的否定。
正確的,而孩子應該是無條件地接交我們的給予。于是要求孩子事事聽從自己的安排,“這個不行”“那個不能動,你會弄環(huán)的?!薄澳悴粫氵€小呢?!庇眠@種毫不遮掩的態(tài)度來懷疑孩子的能力,使他們形成對自己錯誤的認識。過高地要求也會影響孩子自信心的形成,很多父母由于自己的志愿未能實現(xiàn)或是社會潮流的影響,不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對他們提出過高的要求,而孩子由于年齡特征和各方面能力所限,常常難以達到成人的高要求,為此受到批評、否定甚至訓斥,這種經常性的挫折感和消極否定,會使幼兒產生已不如人的感覺,得不到自信心形成所必需的成功體驗,反而使他們經歷失敗走向自卑。
3、要求太嚴格。
很多老師由于受教育觀、自身教育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在設計教育活動時,不考慮不同發(fā)展水平幼兒的需要,對全體幼兒提出一個共同的目標,這就使許多能力弱的幼兒經常不能達到設定的目標,缺乏成功體驗而經常體味挫折感,另外有不少成人習慣性對孩子進行橫向比較,以其他孩子的優(yōu)點與自己孩子的缺點相比,如“瞧亮亮畫得多好,看看你畫些什么呀!”“人家有八顆五角星,你才三顆,真讓我失望!”“看小朋友都去玩了,你也去呀,這孩子什么都不會?!边@種比較會使幼兒認為自己很多笨,很差,懷疑自我的價值,這會嚴重影響他們積極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的形成。
自信心是一個人對自我的充分認識,它與幼兒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尤其是幼兒自我評價水平密切相關,自我評價是自信心形成的關鍵。所以,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一)給幼兒以鼓勵和肯定。
人在激勵的條件下,其自身潛力的發(fā)揮是平時的2至3倍。教育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喚醒與激勵。因此,對于幼兒的任何進步都要給予熱烈的贊揚。正確的表揚可以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減少心理緊張。其做法是對事不對人,要對活動過程中孩子所作的努力進行評價,讓幼兒明白真正值得表揚的是什么;而不是簡單地給孩子貼上“好孩子”標簽。例如:“當孩子主動地向老師或客人問好時,正確的表揚應該是:“你真有禮貌!”而不是“你真是個好孩子!”其次,表揚要誠心誠意,不要參雜批評的成份,如“今天畫得不錯,可你不如豆豆畫得好?!崩蠋煹谋疽馐枪膭詈⒆舆M步,可孩子卻覺得老師在批評他。使自信心受到害傷而放棄努力。結果只能是事與愿違。成人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閃光點,特別是要給予發(fā)展慢的孩子以關懷和鼓勵,讓孩子懂得人人都有長處。讓孩子從成人的賞識,夸獎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他就會覺得“我能行”“我一定能干好”
(二)給孩子創(chuàng)設成功的機會。
自信心實際上是對自己的一種認識,幼兒時期正是各種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想讓幼兒從自身獲得信心,感受到自己實力,成人就必須給幼兒以充分的信任,幫助幼兒通過親身實踐經歷產生對自己能力的正確認識與評價。如:對身體素質差的孩子,成人要多鼓勵幫助,陪伴孩子參加各種體育鍛煉;對自理能力差的孩子要多給機會練習;對手工、繪畫、舞蹈技能差的孩子要耐心指點。使孩子逐漸樹立對自己的正確評價。在日常生活中,成人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做一些易完成的事,使孩子有機會獲得成功的機會,成功后再增加難度。當孩子取得成績時,應及時表揚,充分肯定進步。即使孩子失敗了,也要幫助他們分析原因;讓他再試一試,使他們知道通過努力能獲得成功,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從而產生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在培養(yǎng)孩子能力時,成人不能包辦代替,使孩子失去鍛煉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同時也不能操之過急而責備孩子,否則對孩子樹立自信心不利。
(三)調整對孩子的期望值。
現(xiàn)代情緒理論認為:在一般情況下,一個人的自信心與他的成功率成正比,成功越多,期望值越高,自信心越強,反之失敗越多,期望值越低,自信心越弱。兒童的閱歷和能力是有限的,在許多事情上容易面臨困難與挫折,因此,成人一定要了解兒童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切不可拔苗助長。我們提倡的教育方法是重視孩子發(fā)展區(qū)的需要,提出的要求應是循序漸進的,成人對孩子的期望值要與孩子的身心發(fā)展及所處的客觀條件相適應,必須是孩子經過努力就能達到的。如發(fā)現(xiàn)這一期望值不適合孩子的實際發(fā)展狀況時,應及時調整,避免孩子經常處于踮著腳尖還夠不到蘋果的處境。因為多次的失敗會降低對自己能力的評價,喪失信心。
(四)增強幼兒的耐挫力。
補償方式來彌補弱點以獲得自信。有的孩子智力發(fā)展一般,但社會性發(fā)展較好,能關心集體,熱愛勞動,成人要幫助他們發(fā)揚長處獲得自信。成人還要教育孩子看到自己和他人各有長處,當自己獲得成功時要關心幫助弱者,當自己失敗時也不自卑。成人要經常展示孩子的強項,使孩子獲得自信。
通過本次調查,我自己也受到了很多教育,我認為自信心真的是一種動力,可以推動孩子在成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自信心是一洲新綠,散發(fā)著勃勃生機;自信心是一面風帆,鼓動理想之舟抵達勝利的彼岸。如果家長和教師能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用因材施教的科學方法教育孩子,從小為其播下自信的種子,那么將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并能為他們今后適應社會生活,在事業(yè)上不斷開拓進取,獲得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
私立幼兒園調查報告篇六
姓名:
學號:
專業(yè):教育管理??啤?/p>
教學班:
調查人: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
[摘要]本調查研究表明農村幼兒教師對課程本質、課程實施等的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為此研究者提出了一些促進農村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課程;農村;幼兒園。
目前,我國正在進行轟轟烈烈的學前教育改革,核心是課程改革。為了抓住幼兒園課程的“實質”,加速課程改革步伐,建構有利于幼兒發(fā)展的課程模式,我們對寧波鄞州區(qū)所有農村幼兒園的課程現(xiàn)狀進行了調查研究。
研究對象為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集體園14所,私營園165所(六星級1所,五星級4所,四星級3所,三星級15所——我們將幼兒園分成6級,六星級為最高)。
本研究采用了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共發(fā)放問卷180份,回收14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0%。
從調查結果來看,目前寧波勤州區(qū)農村幼兒園現(xiàn)有的課程模式有:分科教學模式、綜合主題教學模式、單元主題教學模式、集單元與綜合主題為一體的教學模式四種。綜合主題模式占50%以上,選用的教材大多為浙江省省編教材(新舊均用)。園本課程的研究則處于觀望狀態(tài),沒有開展的占50%,構想中的占40%,嘗試中的只占10%??梢姡覅^(qū)農村幼兒園的課程設置已成多元化狀態(tài),《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的基本觀念已得到認同,特別是浙江省編《幼兒園課程指導》中的“綜合性主題教學模式”已被廣泛運用。
與此同時,我們在調查中也發(fā)現(xiàn)了課程設置和改革中的一些問題。
(一)對課程本質理解的片面性。
1。課程即學習科目或教材。
這種對課程的理解源于傳統(tǒng)應試教育,是“學校式教育”的真實反映。在訪談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問答:“你們幼兒園開設了什么課程???”“語言、數學、常識、音樂、美術……”可見,在教師眼中,課程是具體學習科目的總和。教材成了課程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教師只是教材與幼兒之間的媒介。
這種理解雖然把握住了課程的主要問題,但卻目光狹小,只重視“教什么”,沒有關注“為什么教”以及“怎么教”;只關注孩子的認知學習,忽略了幼兒的興趣、需要、能力的發(fā)展,忽略了幼兒在生活、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直接經驗。
2。課程即學習活動。
“課程即學習活動”的觀念受進步主義教育思想對“課程即教材”一說的反思與批判的影響,但由于經驗與理論的不足,一些幼兒園片面地將課程理解為幼兒的學習活動。這一認識在星級幼兒園中尤為突出。在對這些幼兒園的訪談中,當問及“什么是課程”時,很多幼兒園表示開展了很多實踐活動,如自制點心、大帶小、種植小樹等&也有的幼兒園認為他們很重視幼兒的操作,開設了實驗室,讓幼兒在操作中發(fā)展;還有的幼兒園將區(qū)角活動作為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些幼兒園將“課程”理解為幼兒的學習活動,和前者相比,能重視幼兒的經驗,注重幼兒的需要、興趣,不僅關注了“教什么”,也注重“怎么教”,可以說是一大進步。但這種理解往往容易將注意力引向表層——活動的形式,視活動本身為目的,而忘卻了活動的宗旨。過分強調從實踐中獲取直接經驗,忽視教師的引導作用和主體地位,也不能完全反映幼兒園教育和幼兒學習的本質特征。
(二)將課程實施局限于上課。
從下表中不難發(fā)現(xiàn),一些教師將課程實施簡單地理解為上課,他們往往將一日活動安排得滿滿的,總想一口氣將孩子喂成一個大胖子。在這一日活動中,教師組織的集體活動就有7個,時間長達3個小時之多,上課時間占幼兒在園時間的40%。而即使在最注重學科教學的前蘇聯(lián)幼兒園,大班作業(yè)教學的時數也僅為每周(六天)15節(jié),計7。5小時,約占幼兒在園總時數的17。8%。我國198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綱要》中,規(guī)定大班每周12節(jié),計6小時,也只占幼兒在園總時數的16。7%。由此可見,幼兒的學習時間大大超標,一天中如此多的教學內容叫孩子如何消化得了?在此,教師雖然將課程理解為“活動”,但這種“活動”顯然只是教師傳播知識的過程,忽視了孩子的主動學習與情感體驗。
(三)非常重視興趣小組活動。
從抽查的27份調查表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18家幼兒園開展了興趣小組活動,占67%,開展的科目有:書法、美術、珠心算、舞蹈、器樂、英語等。其開設的原因:
1。將興趣小組作為課程改革的旗幟。在訪談中了解到,很多幼兒園將興趣小組與特色課程的開展聯(lián)系起來,將之作為幼兒園課程改革的一個方向。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頒布后,“以人為本”,培養(yǎng)個性化幼兒成為教育的熱點,在這一形勢的影響下,各個幼兒園片面地認為興趣小組是培養(yǎng)和促進幼兒個性化發(fā)展的惟一途徑,因此紛紛開設了興趣小組。
2。為了迎合家長的需求。由于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加之經濟上也寬裕了,他們?yōu)榱藦浹a自己受教育的不足,因而想方設法讓孩子參加各種興趣小組。于是幼兒園的興趣小組也就越辦越興旺。
3。經濟上的誘惑。興趣班的收費一般每學期在100~280元不等,農村幼兒園教師收入不高,這對幼兒園是一個不小的誘惑。
(一)進一步加深對課程本質的理解,樹立正確的課程觀。
對課程本質的不同理解影響了課程實踐活動。課程改革不在于追求表面的教育形式,更不在于知道幾個課程概念,而在于建構有利于幼兒發(fā)展的課程。簡單地說,必須明確:我們到底應把孩子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即確定什么樣的教育價值取向,選擇什么樣的教育內容與教育方式。其中教育價值取向是核心,教育內容是支柱,教育組織是關鍵。這就要求我們農村幼兒園教師認真學習幼教理論,反思課程發(fā)展的歷史軌跡,了解不同教育思想對課程模式的影響,樹立起正確的課程觀,才有可能設計出有利于幼兒健康成長的課程。
(二)調整農村幼兒園的布局,加強園本資源、地方資源開發(fā),促進園本課程的建設。
農村幼兒園分布零星,管理起來有一定難度,而且大多數規(guī)模小辦園條件差,從而給課程改革帶來很大阻力。因此,應加強對農村幼兒園整體布局的調整,進行定期評比、考核,促使幼兒園日趨規(guī)范,上規(guī)模,從而為農村幼兒園課程改革奠定扎實的基礎。
另一方面,農村幼兒園可能在經濟條件上不如城市幼兒園,但可以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根據地方特色開展園本課程的研究。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生活即教育。陳鶴琴先生也指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農村幼兒園課程改革應著力于充分挖掘本地資源,開展園本課程的研究,逐漸構建適合自己的課程體系。
(三)加強農村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教師是課程的實施者,課程能否達到預期效果,教師是關鍵因素。從對該區(qū)教師隊伍的調查中了解到:在抽查的880名教師中,大專及以上學歷183名,占20%;中專512名,占58%。其中,高級教師32名,占4%,一級教師124名,占14%,二級教師43名,占5%,未定級的為77%。由此可見,教師的整體素質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從任教年限來看,20xx年以上有168名,占19%,5~20xx年167名,占19%,5年以下513名,占59%。由此可見,教齡長、有經驗的教師緊缺,教師隊伍相對年輕化。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該區(qū)農村幼兒園教師隊伍不穩(wěn)定。同時由于種種原因,該區(qū)農村幼兒園教師年人均收入不高(平均不超過2萬),又缺乏進修、外出學習的機會。這不僅影響了他們的專業(yè)成長,也削弱了改革的力度。
教師培訓僅僅局限于教師個體的職業(yè)技能訓練是遠遠不夠的。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從“工匠型教師”轉型為“專家型教師”。這種教師角色的關鍵特質之一就是會“反思”與“合作”。因此,我們建議建立各級業(yè)務部門主管、以中心幼兒園為網點、各幼兒園共同參與的網絡輔導體系,積極組織教師開展理論學習、校本教研和園本培訓,努力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提高其課程研究與實施的能力。
(四)加強政府部門對農村幼兒園工作的重視與支持。
教師是一個專業(yè)性很強的工作,沒有穩(wěn)定的教師隊伍,就沒有穩(wěn)定的教育質量。該區(qū)農村幼兒園教師年人均收入低,與該區(qū)經濟發(fā)展不相適應,是教師隊伍不穩(wěn)定、流動性大的重要原因。因此,政府部門應出臺一系列的政策、規(guī)定,努力提高農村幼兒園教師的福利待遇,解決教師的后顧之憂,使之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當前的課程改革與建設中去。
私立幼兒園調查報告篇七
幼兒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策略,幼兒的教學課程結構內容,幼兒的教學目標與評價幾個方面。其中觀察幼兒教師的教育觀念的轉變程度為首要之重,因為教師的教育觀念決定著教師的教育教學舉動。調查的對象范圍是我鎮(zhèn)5所學校的學前班,召夸朵朵幼兒園及召夸稚愛幼兒園兩所幼兒園。開學以來共聽了10節(jié)幼兒教師的課,同時為作好幼小銜接工作,加強學科間的交流,提高整合課程的技術,我聽了小學語文、數學、音樂、美術8節(jié)。由于這次是先聽小學課,接著聽幼兒園課,后來由于時間原因,有部分學校沒有走到,這將作為我今后的工作傳續(xù)。作為學前教育教師,從事這項工作十多年,談不上報告,只是自己在學前教育方面的一些看法,僅供參考。
為進一步了解我鎮(zhèn)幼兒教育教學情況,為更好地實行幼教而服務。
1、教學內容分為生活、學習、游戲、環(huán)境、運動,貫串在小班、中班、大班、學前班四個幼兒教育階段。差別年齡階段,差別性別和個性幼兒探究的特點和規(guī)律在共性傍邊也有其個性。
2、教學結構:活動課程,研究性課程。
3、目標:轉變觀念,加強幼兒園科學管理力度,探索在新型師幼關系中,如何創(chuàng)設幼兒主動學習的良好教育環(huán)境與適于教師成長與發(fā)展的制度,從以上幾個方面來觀察,我鎮(zhèn)幼兒教師積極性比較高,在原有工作基礎上吸取英華,掌握新的教育教學技術,教師與幼兒之間是一種對話與分享的關系,在活動中讓幼兒嘗試在先,教師指導在后,理解幼兒的探索愿望和探索舉動,推動幼兒按她們的邏輯與體式格局進行適當的探索。如在朵朵幼兒園李芳教師"能干的小手"這節(jié)活動課中,教師不拘泥于教材內容的限制,充分考慮到幼兒的生活學習經驗,使幼兒對自己的小手有更具體、更深刻的認識,并培養(yǎng)了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豪感,圍繞小手這一常識點,通過兒歌、游戲、討論等體式格局進行教學,鍛煉了孩子的語言抒發(fā)能力,使孩子在有趣的活動中認識到小手的作用,通過讓幼兒動手制作,教師適時鼓勵、評價、加強了孩子愛勞動的意識,從而使幼兒更加愛護小手,通過讓幼兒欣賞手印畫,感受手印畫的美麗,激發(fā)起動手印畫的樂趣,展示作品時,讓幼兒進行簡單的自我評價,由此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大膽發(fā)言的習慣,全般教學活動里,得到的是快樂和成功。
隨著幼兒園"探索型"主題活動在我鎮(zhèn)學前班得到實行的同時,教師與幼兒之間的新型關系較為突出,在這類關系中,教師所承載的文化、經驗不是居高臨下的傾斜,而是平等的對話,不是灌輸,而是分享,活動成為師生配合探索新知和互相作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布滿自然與和諧,布滿了創(chuàng)造和快樂。如在稚愛幼兒園趙關美教師"我愛洗澡"這節(jié)活動課中,教師與幼兒是一種對話與平等的關系,教師引導幼兒熟悉身板的差別部位,并能用身板的差別部位隨音樂跳舞,讓幼兒充分享受自由跳舞的樂趣,同時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探索用雙手有節(jié)奏地搓身板各部位的動作,并使動作具有愉悅感,從中培養(yǎng)幼兒愛洗澡,愛清潔的好習慣,和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證實了探索性學習明明是幼兒教育中的一種富有生命力的活動。
私立幼兒園調查報告篇八
幼兒園的課程與游戲是密不可分的,幼兒在游戲中可以獲得愉悅的體驗,他是孩子身心發(fā)展的需要。那么把幼兒教育的目標、內容、要求融于各種游戲游戲之中,充分發(fā)揮孩子們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實現(xiàn)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和發(fā)展的主體,使其在愉悅自主中全面健康的發(fā)展。本次調查正是基于此種關系對幼兒園課程與游戲整合的現(xiàn)狀做了一次全面的了解,意在把握幼兒園教師對當前教育課程與游戲的整合的認識程度以及存在的問題,以便今后針對不足之處進行改革和調整。
本次的調查對象是漢沽管理區(qū)幼兒園一線教師。
1、通過調查課程與游戲整合的現(xiàn)狀,將游戲與課程有效整合,為幼兒營造一種全新的學習環(huán)境,能充分體現(xiàn)幼兒主體作用的學習方式,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結構和教育本質。引導幼兒在游戲的情景中,探索性學習、自主性學習、創(chuàng)造性學習,逐步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2、通過課題研究,尋求在課程與游戲整合教學情境下促進幼兒主動性學習、創(chuàng)造性學習教學方法。
幼兒園教師作為課程與游戲整合的主要實施者,長期參與實踐,對整合的現(xiàn)狀有較全面的了解。本次調查就是從幼兒園教師這個視角出發(fā)來設計問卷的。本次調查問卷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對當前幼兒園教師對課程的認識和課程設計的出發(fā)點以及實施策略的調查,采用封閉式問卷的形式,每題設四個備選答案。第二部分是對游戲的概念及影響的調查,采用封閉式問卷的形式,每題設三至四個備選答案。第三部分是對課程與游戲的整合的現(xiàn)狀的調查,采用封閉式問卷的形式。第四部分是對課程與游戲整合的看法、及組織策略和感到的困惑進行的調查,采用的是開放式問卷的形式。本次調查問卷發(fā)放至4所幼兒園并如期收回,經整理60份問卷為有效問卷,由于問卷形式不一,所以問卷分析也采用分部分進行的方式,從對問卷的整理和分析中,我們大致了解了當前幼兒園課程與游戲整合的現(xiàn)狀,并從中發(fā)現(xiàn)了值得反思和應該改進的問題。
對課程的認識是課程與游戲整合的首要問題,本次調查結果表明,有78%教師認為幼兒園課程是幼兒在園一日生活,30%的教師認為是游戲,10%的教師認為是上課。課程設計的出發(fā)點有100%的教師是從幼兒的興趣出發(fā)的。課程實施的有效形式有89%的教師認為是游戲活動,28%的教師認為是集體活動。組織活動時,最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有72%的教師認為是游戲,44%的教師認為是演示,50%的教師認為是講解,39%的教師認為是操作。
有67%教師認為對孩子能力提高的影響深遠,33%教師認為有一定影響。游戲的概念有61%的教師不太知道游戲的概念,39%教師知道游戲的概念。對于游戲教學和傳統(tǒng)教學相比72%的教師認為幼兒感興趣,掌握知識快。72%的教師認為能充分體現(xiàn)學習的自主性。
從收回的調查問卷中總結出:67%的教師有時會將領域活動中的延伸內容放在幼兒游戲中繼續(xù)開展。28%的教師經常會將延伸內容放在游戲活動中經常開展。在處理課程與游戲的關系時94%的教師認為是相互融合的關系。6%的教師認為是相互轉換的。游戲與課程是否有效的整合在一起94%的教師認為基本是,但還需改進,6%的教師認為是整合在一起了。
這一部分適宜開放式問卷的形式進行的,對回收的問卷進行整理,總結如下:很多教師課程與游戲整合使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比較輕松、容易的接受知識,能夠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但實際要做起來卻感到茫然,不知如何下手。
從調查結果來看,絕大多數教師對幼兒園課程有較為清楚的認識,但仍有10%的教師認為是上課,28%的教師認為課程實施的的最有效形式是集體活動,50%的教師在組織各類活動時使用的方法是講解,這與課程實施的有效形式89%的教師認為是游戲的調查結果似乎有些出入,但我認為這正反反映出幼兒教師在教育實踐中的行為受陳舊觀念的影響是非常深刻的,尤其是對課程的理解還停留在表面,這提醒我們要抓好教師的理論培訓,已逐漸改變教師的陳舊觀念。
從調查結果來看,很多教師只是有時會把延伸活動內容放在游戲中,絕大多數教師對游戲的概念還不太清楚,但對利用游戲的形式進行學習對孩子的影響卻有較清楚的認識,這是很重要的。有了這種認識,教師就能夠經常用游戲的形式組織幼兒各種活動,但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教師理論知識的匱乏和對課程與游戲整合的重視程度不夠,要改變這種狀況,理論學習必須持久不斷的加強。
從調查結果來看,幼兒園課程與游戲的整合的現(xiàn)狀是不能令人滿意的,課程并不能與游戲真正的整合在一起,課程的組織還是老一套,跟不上教育理念和教育觀念的轉變;還局限在老師講、幼兒聽,忽視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對于課程與游戲的整合,老師們也只是盡量的去做,但怎樣做卻感到茫然和無從下手,這些都反映出課程與游戲整合還只是流于形式。
把游戲的權利還給孩子,用教育目標來關注游戲,以教育的內容和任務來分類組織游戲活動,同時也要以游戲的特點來組織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謀求游戲般的樂趣,使孩子在輕松愉悅的活動中學習知識,發(fā)展個性,探索出基本的教學方式、教學策略及評價方式。
“游戲材料是一種信息,是各種符號的綜合,是一種信息的被發(fā)出和被接受,游戲材料對‘兒童發(fā)展’的作用并不自我顯示,它只是一種隱蔽的潛能,只有當兒童使用物體時才能發(fā)揮它的全部意義。”因此游戲要擔當整合幼兒園課程的重要角色,為兒童提供充足、多樣化的游戲材料即是中介。當前很多幼兒園游戲材料匱乏,種類單調,在這種情況下,真正實現(xiàn)讓兒童在游戲中學習、游戲與課程融合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我們教師應該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活動材料,這是課程與游戲整合的前提。
教育觀念的根本轉變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目前幼兒園教師對課程和游戲的整合的理論還只是表層化的認識,喊喊口號,談談看法都能以新觀念進行,但落實到具體的教育實踐,許多人仍擺脫不了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梢?,傳統(tǒng)的教育觀在人們的頭腦中是根深蒂固的,要徹底打破它,就必須有強大的力量。這強大的力量就是深刻、長期的學習新的理論,真正掌握并認同新觀念的精髓,這樣新觀念才可以取代舊觀念,教育行為才會有本質性的改變。
首先,教師是兒童游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者。還是兒童游戲需要的反應者。在兒童的游戲過程中,教師應當敏感的覺察兒童的需要,并能相應地作出反應,以拓展兒童的思維與行動的范圍與能力;再次,教師應注意在生活中幫助兒童擴展和豐富游戲所需要的經驗。只有為兒童游戲提供真實世界的經歷,擴展其生活經驗,游戲才會更充實,更富創(chuàng)造性,第三,教師應為兒童游戲提供干預指導。在游戲中,教師應根據不同年齡和游戲水平的兒童提供個性化的游戲干預,引導兒童游戲向縱深層次發(fā)展。當然,干預是有限度的,只有在兒童需要幫助時才提供。
私立幼兒園調查報告篇九
了解幼兒園游戲活動的現(xiàn)狀,分析其影響因素。
20xx年5月~6月。
訪問法、談話法。
徐成秀。
“玩”在日常生活談話中使用之多,沒有人會去追問“什么是玩”。所謂的“玩”,也就是游戲。游戲伴隨著童年的生活,游戲的過程就是孩子發(fā)展的過程。兒童心理學家分析:孩子的活動有三種基本形式,包括游戲、學習和勞動。各種活動形式由于各自不同的特點,在各年齡階段占有不同的地位,幼兒期的主導活動是游戲?!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總則中明確提出:““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陳鶴琴先生說過,游戲是兒童的心理特征,游戲是兒童的工作,游戲是兒童的生命,從某種意義上說,幼兒的各種能力是在游戲中獲得的。但在當前幼兒園游戲活動開展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
(一)缺乏正確的游戲觀。
1、把游戲與教育教學活動對立起來。
教育教學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意識的培養(yǎng)過程。而游戲,我們通常認為是一種盲目的活動,不如教育活動來的直接、具體。在孩子游戲的過程中,怎樣去解釋孩子“為什么這樣玩,不那樣玩呢?”但如果我們換一種方法問孩子,“你在干什么?”孩子回答:“我在搓湯圓?!眴枺骸按隃珗A干什么呢?”答:“喂寶寶吃。”顯然,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每一個具體的游戲行為都是有目的、有結果的,是一種目的性行為。他們在自主的游戲過程中,獲得情感的體驗,知識的遷移,和教育活動一樣促進幼兒的身心發(fā)展。
2、把游戲僅僅看作是一種調節(jié)劑。
下,在不定期不定時的狀態(tài)下高興的參與來打發(fā)時間,游戲僅僅成為孩子學習后的一種放松和調劑。
3、輕視游戲的價值,更重視教育。
教育的總目標是培養(yǎng)全面的人格素質。在教育過程中,通常的表現(xiàn)為對傳授知識技能和培養(yǎng)能力素質的關系的定位。上課是一種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游戲是幼兒自發(fā)活動的一種主要形式,游戲能否成為教學的組織形式,取決于教育的價值取向。在傳統(tǒng)教育中,往往把傳授知識看的更重。游戲雖不是以獲得系統(tǒng)而特定的知識為目的的,但對能力的培養(yǎng)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重上課、輕游戲的現(xiàn)象統(tǒng)治著幼兒園教育。
(二)游戲環(huán)境和條件創(chuàng)設不利。
1、游戲時間不足、空間狹小。
為了讓孩子能在體、智、德、美、等方面發(fā)展,讓家長也看到孩子在園有明顯的知識效果,孩子們基本沒有了游戲的時間,整天都沉浸在讀寫算中。即使有了幼兒的游戲,也是經常性被死死的限制在某一個地方,活動范圍也受到班級界限的約束。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發(fā)生,教師們一般采取讓孩子活動在自己的眼皮底下。
2、游戲材料單一。
材料是游戲的物質支柱,是幼兒游戲的工具,幼兒是通過使用玩具材料在游戲中學習的。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點。教師提供單一的材料,幼兒游戲情節(jié)的發(fā)展就會受到限制。一般就是為孩子提供室內結構游戲、戶外大型玩具,如創(chuàng)造型游戲和冒險性游戲參與很少。
(三)教師在孩子們游戲中充當導演者、指揮角色,游戲并非孩子們的自主性活動。
是游戲的`主人。教師在游戲中,過分的強調施加給幼兒的壓力,讓幼兒并不能自主的體驗游戲的快樂,教師始終扮演著導演者、指揮者的角色。
(四)游戲在教育教學不能很好的融合起來。
就活動的本質來說,一般認為游戲和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活動:游戲是一種不受外力約束的、是游戲者自發(fā)自選的活動;而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地由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的活動。游戲是由內在動機控制下的游戲者的單邊自主活動,而教育是由外部要求控制下的教與學的雙邊互動活動。游戲側重從游戲者的需要、興趣和能力出發(fā)來開展活動;而教育則立足于由教育的目標任務和內容為核心來組織活動;游戲是在游戲者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的自我表現(xiàn)活動,而教育是受教育者在一個未知領域里接受新知識的活動。教師們孤立的來看待游戲和教育,所以都不能把兩者融合起來。
(一)加強宣傳和學習,樹立正確的游戲觀。
1、游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是基本活動、主導活動。
在孩子的生活中,游戲的時間最長,游戲頻率最高。幼兒的大部分時間都是游戲,即便是學習、勞動、生活等活動,幼兒也是以游戲的形式來進行的。所以,游戲是孩子最經常的活動。
2、孩子的身心和諧發(fā)展是在游戲中實現(xiàn)的。
游戲是幼兒不成熟、不完善的心理機能的反映,游戲的水平自然地與幼兒身心發(fā)展水平相同步,幼兒在游戲中總是選擇與自己的需要、自己的能力相適應的內容、材料、同伴和活動方式來進行游戲,排斥過高或過低于自己能力水平的活動。所以,游戲是幼兒最適宜的活動,在游戲中,能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
(二)注重游戲環(huán)境和條件創(chuàng)設。
1、保證孩子們充足的游戲時間。
教師要確保幼兒在游戲中的時間,例如“娃娃家”的活動就應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娃娃家”里應能容納5、6名幼兒參加游戲活動,活動時間應在半小時左右,如果時間太短幼兒游戲不能盡興,時間太長幼兒會對游戲失去興趣。所以教師一定要掌握游戲時間的度。
2、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游戲材料。
材料是游戲的物質支柱,是幼兒游戲的工具,幼兒是通過使用玩具材料在游戲中學習的。在游戲中為幼兒提供多種材料,有利于幼兒通過探索接受豐富的感官刺激,利用不同的材料去替代和想象,在與材料的互動中促進發(fā)散性思維的發(fā)展。比如在活動區(qū)中我為幼兒準備了許多半成品的材料,有各種質地不同的紙類材料(白紙、臘光紙、皺紋紙、信封),白紙可以畫畫、折紙。臘光紙色澤艷麗,可以折各種小動物,也可以作為剪紙的材料。皺紋紙可以做小花、拉花、還可以搓成紙球等。形狀各異的紙盒(包裝盒、藥盒、化妝盒),可以做家具、汽車、玩具等。插塑玩具,木制玩具,美工材料(筆、油泥、剪刀等),可以讓幼兒動手捏、搓、團、揉做成各種小動物和各種形狀物品。用剪刀可以剪窗花、動物輪廓等等。游戲材料具有開放性、可替代性,幼兒想象創(chuàng)造的機會大大增加,游戲也更加豐富。
3、營造寬松、自由、積極的游戲氛圍。
教師應明確在游戲中的角色,在游戲中不應過多地支配、干涉,更不能教幼兒如何做或代替他們做,而是積極的合作和支持,鼓勵和引導幼兒構思,協(xié)助幼兒創(chuàng)作。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言談舉止、行為態(tài)度與幼兒積極有效地交流和互動,使幼兒不斷感受和體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喜愛、鼓勵和支持,并成為幼兒良好的榜樣。
教師還應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尊重幼兒的興趣、愛好,不因幼兒的年幼,而忽視幼兒的需要,也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幼兒,而是要與幼兒建立民主、平等、輕松、愉快的師幼關系。只有在這種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幼兒才能自然、真實表現(xiàn)自己。
游戲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的運用,不僅可作為教育教學的基本內容,也可作為組織教學活動的有效手段,更應是貫穿了整個幼兒園教育教學所有過程的一種反映童年精神的靈魂。為此,游戲與教育才可真正達成立體而有機的融合,幼兒園也才可給予兒童一個真正的游戲童年、快樂童年和成長童年。
私立幼兒園調查報告篇十
民間游戲作為民間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多種多樣,都對幼兒身心的發(fā)展起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如:跳繩,跳皮筋,打沙包,跑馬繩等游戲,都是貫穿跳躍,奔跑動作,可加強喲普而呼吸,循環(huán),神經等各系統(tǒng)的活動,各器官的生理機能也能得到鍛煉和改善。如:。
抓子,彈球,彈杏核,跳房子,踢毽子,背月亮等游戲,能使幼兒的手,腳動作達到準確,靈活,協(xié)調,熟練,同時促進了幼兒骨骼肌肉的發(fā)展,鍛煉了他們的運動技能和技巧,也有利于內臟和神經系統(tǒng)的發(fā)展。如:踩高蹺,踩影子,抽七打八等游戲,訓練了幼兒的平衡能力,反應能力等,使幼兒身體勻稱和諧,如:婆婆來了,黃鼠狼拉雞,同意不同意等游戲,分別訓練了幼兒的注意力,觀察力聽力,反應能力及表演能力。
民間游戲又具有多種玩法。如:跳皮筋先說架法,可用單腳,雙腳架,或架成不同的幾何圖形等,伴唱的歌謠和具體的跳法,更是多種多樣,各不相同,也各具特色。
第一、幼兒園開發(fā)民間游戲不僅在于與它的活力發(fā)展了幼兒的各種器官的功能,還有利于幼兒身心全面發(fā)展,對幼兒的認知發(fā)展,良好個性和積極情感的形成及身體和動作技能的發(fā)展都有很大的幫助。
第二、開展民間游戲活動對幼兒園的管理有促進作用,民間游戲靈活自由度大,一般不受時間,空間條件的限制。所需的材料也簡便。如在地上畫一圓圈,撒上一把小木棍或石子,幼兒用手小心翼翼地撿起,或把果核撒在圈外,用手把果核逐次彈進圈里,另外,可利用石子或果核,按不同的圖形進行“走子”游戲。
民間游戲的種類豐富,可隨地取材,隨時玩耍,在游戲中幼兒輕松愉快,自由自在,也從中培養(yǎng)了他們互相協(xié)作,自覺遵守紀律的社會性行為以及誠實的品質。
還有比較安靜的“翻繩”,“手指游戲”,也有運動量較大的“貓捉老鼠””‘滾鐵環(huán)’等。
這一些民間游戲可使幼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過渡自然,管而不死,放而不亂,使幼兒得到充分的自由和發(fā)展。
第三、在幼兒園中開展民間游戲,最重要的一點是能夠促進兒童社會性發(fā)展,包括良好的自我意識的引導,遵守基本的規(guī)則意識的培養(yǎng),喜歡集體生活,產生愛集體的情感,良好的品德和活潑開朗的性格的養(yǎng)成。因此,在教學中融于民間游戲能使孩子更喜歡,更受這樣的教學方式,從而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
第一、幼兒教師要通過過觀察,多詢問的方式收集民間游戲材料,要去其糟粕,選其精華,讓幼兒接受健康的游戲。
第二、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用廢舊材料或從自然界中索取一些實物,經過簡單加工,制成簡易實用的“土玩具”。如:罐頭盒、皮筋、沙包、毽子、泥巴、石子、果核等,利用這些易尋、易取、易做的東西來開展多種形式的民間游戲。
第三、教師要組織指導幼兒游戲,游戲是幼兒的自由活動,我們提倡在游戲中最大限度地給幼兒以自由,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因為幼兒年齡小,游戲的目的性,堅持性較差,如果缺乏成人指導,游戲的內容和玩法往往流于平淡、單調、機械、重復。所以教師要靈活組織,使幼兒在游戲中動靜交替,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同時,幼兒知識經驗少,分辨是非能力差,在做游戲時可能會朝著不健康的方向發(fā)展。因此,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給予恰如其分的指導,教師也可把一些游戲變?yōu)楦傎愋再|,培養(yǎng)幼兒的進取心。
總之,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進行游戲活動,使民間游戲在幼兒活動中發(fā)揮出最佳效果,使幼兒的游戲活動錦上添花,活潑多樣。
私立幼兒園調查報告篇十一
本次調查顯示,農村幼兒教師對課程的性質和實施存在不同程度的認識偏差,因此研究者提出了一些促進農村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具體措施。
課程;農村地區(qū);幼兒園。
目前,我國正在進行轟轟烈烈的學前教育改革,其核心是課程改革。為了掌握本質為加快課程改革步伐,構建有利于兒童發(fā)展的課程模式,我們對寧波市鄞州區(qū)所有農村幼兒園的課程現(xiàn)狀進行了調查。
研究對象為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14個集體公園和165個私人公園(1個六星級、4個五星級、3個四星級和15個三星級我們把幼兒園分為六個等級,六星為最高。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式。共發(fā)放問卷180份,回收14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80%。
根據調查結果,寧波市欽州區(qū)農村幼兒園現(xiàn)有四種課程模式:主題教學模式、綜合主題教學模式、單元主題教學模式和單元與綜合主題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綜合主題模式占50%以上,所選教材大部分是浙江省編寫的教材(新舊都有)。對園本課程的研究處于觀望狀態(tài),50%沒有開展,40%構思,只有10%嘗試??梢?,我區(qū)農村幼兒園的課程設置已經趨于多樣化,《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的基本理念已經得到認可,尤其是綜合主題教學模式已經被廣泛使用。
同時,在調查中也發(fā)現(xiàn)了課程設置和改革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對課程性質的片面理解。
1.課程是一門學習科目或教學材料。
這種對課程的理解源于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學校教育的真實反映。在采訪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問答:你的幼兒園開設什么課程?語言、數學、常識、音樂、藝術所以在老師眼里,課程就是具體學習科目的總和。教科書成為了課程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教師只是教科書和孩子之間的媒介。
這種理解雖然抓住了課程的主要問題,但視野狹隘,只重視教什么,而沒有注意為什么要教和如何教;只注重孩子的認知學習,忽視孩子興趣、需求和能力的發(fā)展,忽視孩子在生活和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直接經驗。
2.課程是學習活動。
課程是學習活動受進步教育思想的影響。課程是教材但由于缺乏經驗和理論,一些幼兒園片面地將課程理解為兒童的學習活動。這種認識在星級幼兒園尤為突出。在對這些幼兒園的采訪中,當被問到什么是課程當時,許多幼兒園表示,他們已經開展了許多實踐活動,如自己制作小吃,帶小的,種植小樹等有的幼兒園認為很重視孩子的操作,在操作中設立實驗室讓孩子發(fā)展;其他幼兒園把角落活動作為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些幼兒園將課程理解作為孩子的學習活動,與前者相比,可以關注孩子的體驗、孩子的需求和興趣,而不僅僅是關注教什么,也注意如何教,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進步。然而,這種理解傾向于將注意力引向表面活動的形式,取決于活動本身的目的,而忘記了活動的目的。過于強調從實踐中獲得直接經驗,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和主導地位,不能充分體現(xiàn)幼兒園教育和兒童學習的本質特征。
(二)課程的實施僅限于課堂。
從下表中不難發(fā)現(xiàn),有些老師把課程實施簡單理解為上課,經常安排一整天的活動,總想把孩子喂成大胖子。在這一天的活動中,老師組織了7次集體活動,時間長達3個小時,上課時間占孩子在幼兒園時間的40%。即使是最注重學科教學的前蘇聯(lián)的幼兒園,大班作業(yè)教學時數也只有每周15節(jié)(6天),占7.5小時,約占幼兒園兒童總時數的17.8%。我國198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大綱》規(guī)定大班每周12節(jié)課,占6小時,僅占幼兒園兒童總學時的16.7%??梢姾⒆拥膶W習時間已經大大超標了。孩子如何在一天內消化這么多教學內容?在這里,雖然老師把課程理解為活動,但這活動顯然只是老師傳播知識的過程,忽略了孩子主動的學習和情感體驗。
(三)高度重視利益集團的活動。
從27份問卷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18所幼兒園開展了興趣小組活動,占67%。開展的科目有書法、美術、珠心算、舞蹈、器樂、英語等。其開設原因如下:。
1、以興趣小組為課程改革的旗幟。從訪談中了解到,許多幼兒園將興趣小組與特色課程的開發(fā)聯(lián)系起來,這被視為幼兒園課程改革的一個方向?!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頒布后,以人為本。在這種情況的影響下,所有幼兒園都片面地認為興趣小組是培養(yǎng)和促進兒童個性化發(fā)展的唯一途徑,于是紛紛成立了興趣小組。
2.滿足父母的需求。因為父母看著成龍,看著女人變成鳳凰他們渴望并且經濟富裕,為了彌補教育的不足,他們盡最大努力讓孩子參加各種興趣小組。因此,幼兒園的興趣小組越來越繁榮。
四.討論。
(一)進一步深化對課程性質的認識,樹立正確的課程觀。
對課程本質的不同理解影響了課程實踐。課程改革不在于追求表面的教育形式,也不在于認識幾個課程概念,而在于建構一個有利于兒童發(fā)展的課程。簡單來說,就是要明確: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也就是選擇什么樣的教育價值取向,什么樣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其中,教育價值取向是核心,教育內容是支柱,教育組織是關鍵。這就要求我國農村幼兒園教師認真學習學前教育理論,反思課程發(fā)展的歷史軌跡,了解不同教育理念對課程模式的影響,樹立正確的課程觀,這樣才有可能設計出有利于兒童健康成長的課程。
(二)調整農村幼兒園布局,加強園本資源和地方資源開發(fā),推進園本課程建設。
農村幼兒園分散,難以管理,大多數小型幼兒園條件較差,給課程改革帶來很大阻力。因此,應加強農村幼兒園總體布局的調整,定期進行評估和考核,促進幼兒園更加規(guī)范和規(guī)模化,為農村幼兒園課程改革奠定堅實基礎。
另一方面,農村幼兒園在經濟條件上可能不如城市幼兒園,但可以發(fā)揮優(yōu)勢,根據當地特點開展園本課程研究。教育家陶行知說:生活就是教育。陳鶴琴先生還指出,自然和社會是活生生的教材。農村幼兒園課程改革應著眼于充分開發(fā)當地資源,開展園本課程研究,逐步構建適合自身的課程體系。
(三)加強農村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雕刻家是課程的實施者,教師是達到預期效果的關鍵因素。從對該區(qū)教師的調查中得知,隨機抽取的880名教師中,大專以上學歷的有183人,占20%;中專512所,占58%。其中高級教師32人,占4%,一級教師124人,占14%,二級教師43人,占5%,77%不分級。因此,教師的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從教學年限來看,20xx年以上168人,占19%,5-20xx年167人,占19%,5年以下513人,占59%。可以看出,教學經驗長的教師供不應求,師資隊伍相對年輕。這從一個方面反映了這一地區(qū)農村幼兒園教師的不穩(wěn)定性。同時,由于各種原因,該地區(qū)農村幼兒園教師人均年收入不高(平均收入不超過2萬),也缺乏深造和出國留學的機會。這不僅影響了他們的專業(yè)成長,也削弱了改革的力度。
雕刻家培訓僅限于教師個人職業(yè)技能培訓是遠遠不夠的。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從工匠式教師轉化為專家教師。這種教師角色的關鍵特征之一是滿足反思和合作。因此,建議建立以各級業(yè)務部門負責人、中央幼兒園為出路、各幼兒園共同參與的網絡輔導體系,積極組織教師開展理論學習、校本教研和園本培訓,努力提高教師素質和課程研究與實施能力。
(4)加強政府部門對農村幼兒園工作的重視和支持。
雕刻是一項專業(yè)性很強的工作。沒有穩(wěn)定的師資隊伍,就沒有穩(wěn)定的教育質量。該地區(qū)農村幼兒園教師人均收入低,與該地區(qū)經濟發(fā)展不相適應,是教師不穩(wěn)定、流動性大的重要原因。因此,政府部門應該出臺一系列政策法規(guī),努力提高農村幼兒園教師的福利待遇,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使他們能夠投身于當前的課程改革和建設。
私立幼兒園調查報告篇十二
調查地點:商州區(qū)幼兒園。
調查對象:全園教師。
調查人:魚洋萍。
(一)對象:全園教師。
(二)測查方法:個別測查法。
(三)測查步驟:
2、分別以我園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與策略、教育環(huán)境等的認識水平進行個別測查,同時,對我園教師20xx年以來論文情況和參加評好課情況進行統(tǒng)計,為創(chuàng)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據。
2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初海以上審青年教師在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百分比分別為54、6%和46、6%,2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比25歲以上的教師回答問題的正確率高出8%。我們認為,這一結果說明青年教師雖然年輕,但她們思想領域比中青年教師寬,敢于開拓,有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較強,而年齡較大的教師雖然兢兢業(yè)業(yè),但常常以經驗來開展工作,比較保守,因此,在認識上和青年教師存在一定的差距。
結果還顯示,我園教師在回答“當幼兒的興趣、關注點與你想要進行的活動發(fā)生沖突時,你的做法是什么?”這題時,正確率達85、5%。說明我園教師通過“適應我國國情,提高幼兒素質,的實驗和近幾年的教育改革,能認識到: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是我們教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兒童的人格和基本需要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滿足。結果提示:為了使孩子能主動地學習,我們要改變以往以集體教育為主渠道的教育組織形式,改變以傳授式為主的教育教學策略,使幼)七能通過自己的探索和體驗來認識事物;教師要因人施教,要給幼造自由選擇的機會和條件,讓他們按照自己的起點、速度和水平學習知識。
對教育環(huán)境的認識測查顯示,我園教師教育環(huán)境的認識不足,答題的正確率只為57、5%。說明多年來,我們教師雖然也是本著體、智、德、美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方針對幼兒進行教育,也對教育環(huán)境進行了創(chuàng)設,但忽視幼兒是環(huán)境的主人、忽視幼兒要與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才能獲得發(fā)展、忽視創(chuàng)設發(fā)揮教育作用的環(huán)境體系、忽視良好精神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百分比統(tǒng)計說明,我園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對環(huán)境的認識差異不大,百分比分別為58%和57.2%。我園教師在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和策略、教育環(huán)境等幾個方面的前測情況比較中,答題的正確率差異不大,經統(tǒng)計檢驗,無顯著差異。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總答題的正確率分別為55%和52、1%,經統(tǒng)計檢驗,無顯著差異??梢?,我園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創(chuàng)新教育研究前測水平總的來說是均衡的。
根據以上測查和分析,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1、我園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形式和策略、教育環(huán)境等的認識較差;
3、從1998年以來我園教師文章的發(fā)表情況和評好課獲獎情況看出教師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不夠理想,有待提高。
展。其次,要為幼兒營造創(chuàng)新的環(huán)境。要促進主客體的相互作用,就要為幼兒提供環(huán)境、材料,引發(fā)幼兒主動探索,使幼兒在與物體的相互作用中獲得有價值的經驗。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環(huán)境的創(chuàng)新是為了孩子的發(fā)展,孩子們需要的是活的環(huán)境,而不是擺設。
要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運用各種感官、多種方式與環(huán)境發(fā)生積極的交互作用。教師要給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物化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材料。材料的提供方式應易于激發(fā)幼兒的探究活動,使幼兒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獲得對事物的認識。從而發(fā)現(xiàn)事物間的關系。再次,教育的組織方式與策略是引導幼兒主動學習,促進每一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獲得發(fā)展的關鍵。作為教師,要改變以傳授式為主的教育教學策略,在引導孩子主動學習的同時,教師應支持、鼓勵幼兒猜想并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與物體相互作用,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主動地學習,主動地建構自己的認識。只有幼兒真正愿意學的東西,才能真正學得好。
2、正確處理好“創(chuàng)新”與“繼承”的關系。根據我園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對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有一定差異的測查結果,我們認為,雖然青年教師在某些認識上成績高于中青年教師,但不管是青年教師還中青年教師都要正確地處理好“創(chuàng)新”與“繼承”的關系。也就是說,教育創(chuàng)新一方面必須重視對經驗的積累,另一方面,必須對教學內容及組織策略進行改革,活化教育過程。這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中青年教師在積累經驗的同時要敢于創(chuàng)新,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這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根本保證。青年教師在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開拓的同時,要吸收好的經驗。
3、加強教師教育科研水平,走出一條“科研育師求創(chuàng)新”的路子。教師進行教育研究是提高教師素質的有效途徑,因此,幼兒園必須以科研為先導,在學??傉n題研究的基礎上開展一些子課題的研究,可以班或以小組為單位構建科研組織網絡,形成科研制度,科研活動做到有內容、有重點、有專題發(fā)言、有共同研究、有共同提高,形成科研的規(guī)范管理,使教師的科研水平在實踐中得到不斷的提高。
私立幼兒園調查報告篇十三
家長是基本的教育者,也是幼兒園課程的重要參與者。本文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分析家長對于幼兒園課程了解程度的現(xiàn)狀,提出了通過多種途徑讓家長了解幼兒園課程。
幼兒園課程 家長
在現(xiàn)代教育理念指導下,人們已經開始關注家長與幼兒同課程的關系,但在這種關系中,人們更多的是關注家長對于幼兒園課程建設的參與。我們認為,家長是基本的教育者,孩子的成長是家長和教師共同的責任。家長將孩子送到幼兒園,不是其教育責任的移交,而是家長有幸在教育孩子方面增加了專業(yè)的合作者。而作為教師,不是要家長做些什么,而是希望家長與自己合作做些什么,要讓家長看到家長的努力與教師的努力的關系,看到家長的努力與幼兒成長的關系。所以在實施了“生活化游戲化幼兒園課程”兩年之后,我們感覺到家長的作用是需要轉變的,這不僅是我們幼兒園的需求,而且家長在其中也能得到發(fā)展。但家長的參與及家長的發(fā)展是建立在家長對于我們幼兒園課程了解的基礎之上的?,F(xiàn)在,家長很少有參與課程的意識,雖然他們也很關心幼兒在園的情況,關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但是大部分家長認為課程建設是教師的事情,他們最多只是完成教師需要家長配合的任務,而沒有意識到自己也是課程建設的一分子,沒有積極主動地參與。為了激發(fā)參與課程建設的興趣,共同構建班本化課程網絡,所以我對于本年級的幼兒家長進行了對于課程了解的調查。
1.研究對象:蘇州市實驗小學附屬幼兒園大班的全體幼兒家長。
2.研究方法:問卷法。采用自制問卷對家長進行調查,發(fā)放問卷80份,收回有效問卷78份。
1.家長眼中的幼兒園課程
(1)家長所理解的幼兒園課程
表1:
理解
項目
上課
游戲
幼兒在園一日生活
玩
家長眼中的課程
83%
8%
9%
(2)有100%的家長知道我們班級現(xiàn)在實施的是《生活化游戲化幼兒園課程》
此表顯示家長對于幼兒園課程是停留在了以前的認識上,很多家長在認識上還覺得幼兒園的課程就是上課,其實這在平時于家長的交流中也不難發(fā)現(xiàn),有的家長會在接孩子的過程中,問老師“今天上了什么課呀?”家長印象中正規(guī)的課堂教學活動就是幼兒園的課程。但在調查中也發(fā)現(xiàn)了有些家長的觀念是比較新的,能認識到游戲及幼兒一日生活對于幼兒發(fā)展的重要性。另外,我們通過家長會、家長園地、家園論壇等形式家長對于我們的課程名稱是很熟悉了,也了解了什么是生活化、游戲化的課程。
2.對于課程目標的了解
(1)表2
程度
項目
非常了解
一般
有些了解
不了解
對課程目標的了解
6%
23%
81%
此表顯示家長對于我們課程目標,大部分家長是不了解的,這也給我們提了個醒。所謂目標是本,家長對于課程總目標的不了解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對于課程內容的認識。
(2)表3
內容
項目
學期目標
月目標
周目標
具體實施目標
對課程目標的了解
3%
86%
11%
此表顯示家長對于學期目標是不了解的,相對而言,對于周目標是很了解的,從中使我聯(lián)系到了我們每周向家長發(fā)放的周參與表,這是讓家長了解課程內容及課程周目標的很好的窗口。
3.關于課程課程實施的形式:
100%的家長知道我們現(xiàn)在是以主題網絡的形式進行的,通過我們向家長進行主題介紹及環(huán)境布置也以主題網絡的形式呈現(xiàn),所以家長對于我們課程實施的形式也有了一定的概念。
4.對于課程內容的了解
(1)表4
程度
項目
很熟悉
一般
知道一點點
不知道
對課程內容的了解
23%
38%
32%
7%
此表顯示家長對于我們課程內容,只有23%的家長是很熟悉的,大部分家長不是很了解,甚至有家長不了解。
(2)表5
途徑
項目
教師介紹
幼兒口述
幼兒園環(huán)境
其他
對課程內容的了解
32%
46%
28%
4%
此表顯示家長對于課程的了解途徑中有46%的家長來源于自己的孩子,另外,教師介紹、幼兒園環(huán)境也占了比較大的比重。
(3)有100%的家長覺得家長有必要了解課程內容。
我們通過了向家長介紹我們每月、每周的教育教學計劃,應該說主動關注幼兒課程的家長對于我們的課程內容是比較熟悉的,而且絕大部分家長是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些的,對于個別的家長,我們應該反思一下,是不是我們一些溝通方式這位家長對與這位家長是不適宜的,可以進行個別溝通的方式予以解決。另外,幼兒的口述是家長了解課程的一個比較重要的途徑,所以其實幼兒的口述也是我們開展活動后的展示環(huán)節(jié),當然,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及班級的主題環(huán)境也是讓家長了解我們課程的很重要的途徑。既然家長有了解我們課程內容的需求,我們將應該多管齊下繼續(xù)做好這個家長了解課程的工作。
5.家長對于課程的評價
表6:
程度
項目
非常好
一般性
不太好
不了解、不好評價
評價
60%
23%
0%
17%
此表顯示60%的家長對于的評價是很高的,超過了半數,但還是與17%的家長對于我們的課程不了解,所以不好評價。
從家長對于課程的評價來看,大部分的家長對于我們課程是持認同的態(tài)度的,但是仍有一小部分家長對于我們的課程名稱是知道了,但是一些具體的實施及一些方式方法上的內容還不是很了解,所以出現(xiàn)了不好評價的選項,我覺得這是我們的課程宣傳上做得還不夠。
另外,結合表2來看,雖然家長對于我們的課程總目標是不了解的,但是仍有60%的家長認為此課程非常的好,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現(xiàn)象呢?通過進一步的訪談了解到,有一部分家長對于幼兒園課程中的一些具體活動是有所了解的,如洋洋的媽媽就說:“我覺得課程中帶領孩子去捉昆蟲,不僅可以讓孩子知道昆蟲生活在什么地方,而且實地觀察,可以讓孩子印象更深刻?!庇秩缂鸭寻职终f:“這一階段呀,孩子回家后就書看,還非常愿意講故事給我們停,有時候我們坐在床上看書還批評我們不注意看書姿勢,謝謝你們上了‘我喜歡看書’主題,讓孩子喜歡上了看書,也知道了怎么看書?!笨磥?,家長對于我們的課程目標總體上是不太了解的,但是不是真正的不了解,對于課程中的某些具體活動的目標及內容還是有所了解的,所以才產生了大部分家長對于課程的好評。
6.家長對于課程的期望值
表7:
能力
項目
知識技能
情感態(tài)度
人際交往
其他
期望值
45%
23%
32%
0%
此表顯示45%的家長比較注重孩子知識技能方面的提高,另外從反饋中來看,家長的期望值主要集中在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人際交往這三個方面。
家長對于課程的期望值反映出了家長的一定教育理念,在現(xiàn)代競爭壓力之下,家長更看中的是孩子知識技能的習得,雖然對于情感態(tài)度、人際交往隨著觀念的轉變,教師也發(fā)現(xiàn)了,但還不是主流的想法,所以在課程中我們一方面是要向家長宣傳課程教育的目的性,另外一方面是轉變家長觀念,讓家長更關注到孩子的全面發(fā)展。
私立幼兒園調查報告篇十四
幼兒的教學目標與評價幾個方面。其中觀察幼兒教師的教育觀念的轉變程度為首要之重,因為教師的教育觀念決定著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調查的對象范圍是我鎮(zhèn)5所學校的學前班,召夸朵朵幼兒園及召夸稚愛幼兒園兩所幼兒園。
開學以來共聽了10節(jié)幼兒教師的課,同時為作好幼小銜接工作,加強學科間的交流,提高整合課程的技能,我聽了小學語文、數學、音樂、美術8節(jié)。由于這次是先聽小學課,接著聽幼兒園課,后來由于時間原因,有部分學校沒有走到,這將作為我今后的工作延續(xù)。作為學前教育教師,從事這項工作十多年,談不上調研報告,只是自己在學前教育方面的一些看法,僅供參考。
為進一步了解我鎮(zhèn)幼兒教育教學情況,為更好地實施幼教而服務。
1、教學內容分為生活、學習、游戲、環(huán)境、運動,貫穿在小班、中班、大班、學前班四個幼兒教育階段。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性別和個性幼兒探究的特點和規(guī)律在共性當中也有其個性。
2、教學結構:,研究性課程。
3、目標:轉變觀念,加強幼兒園科學管理力度,探索在新型師幼關系中,如何創(chuàng)設幼兒主動學習的良好與適于教師成長與發(fā)展的制度。
從以上幾個方面來觀察,我鎮(zhèn)幼兒教師積極性比較高,在原有工作基礎上吸取精華,掌握新的教育教學技能,教師與幼兒之間是一種對話與分享的關系,在活動中讓幼兒嘗試在先,教師指導在后,理解幼兒的探索愿望和探索行為,推動幼兒按他們的方式進行適當的探索。如在朵朵幼兒園教師“能干的小手”這節(jié)活動課中,教師不拘泥于教材內容的限制,充分考慮到幼兒的生活學習經驗,使幼兒對自己的小手有更具體、更深刻的認識,并培養(yǎng)了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豪感,圍繞小手這一知識點,通過兒歌、游戲、討論等方式進行教學,鍛煉了孩子的,使孩子在有趣的活動中認識到小手的作用,通過讓幼兒動手制作,教師適時鼓勵、評價、增強了孩子愛勞動的意識,從而使幼兒更加愛護小手,通過讓幼兒欣賞手印畫,感受手印畫的美麗,激發(fā)起動手印畫的興趣,展示作品時,讓幼兒進行簡單的自我評價,由此培養(yǎng)幼兒的,和大膽發(fā)言的習慣,整個教學活動里,得到的是快樂和成功。
隨著幼兒園“探索型”主題活動在我鎮(zhèn)學前班得到實施的同時,教師與幼兒之間的新型關系較為突出,在這種關系中,教師所承載的文化、經驗不是居高臨下的傾斜,而是平等的對話,不是灌輸,而是分享,活動成為師生共同探索新知和互相作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充滿自然與和諧,充滿了創(chuàng)造和快樂。如在稚愛幼兒園趙關美教師“我愛洗澡”這節(jié)活動課中,教師與幼兒是一種對話與平等的關系,教師引導幼兒熟悉身體的不同部位,并能用身體的不同部位隨音樂舞蹈,讓幼兒充分享受自由舞蹈的樂趣,同時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探索用雙手有節(jié)奏地搓身體各部位的動作,并使動作具有美感,從中培養(yǎng)幼兒愛洗澡,愛清潔的好習慣,以及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證實了探索性學習確實是幼兒教育中的一種富有生命力的活動。
私立幼兒園調查報告篇十五
首要包括:幼兒的教育觀念和教學策略,幼兒的教學課程結構內容,幼兒的教學目標與幾個方面。其中幼兒教師的教育觀念的轉變程度為首要之重,因為教師的教育觀念決定著教師的教育教學舉動。調研的對象范圍是我鎮(zhèn)5所的學前班,召夸朵朵幼兒園及召夸稚幼兒園兩所幼兒園。以來共聽了10節(jié)幼兒教師的課,同時為作好幼小銜接,加強學科間的,提高整合課程的技術,我聽了、、音樂、美術8節(jié)。由于這次是先聽小學課,接著聽幼兒園課,后來由于原因,有部分學校沒有走到,這將作為我今后的工作傳續(xù)。作為學前教育教師,從事這項工作十多年,談不上報告,只是自己在學前教育方面的一些看法,僅供參考。
1、教學內容分為、、游戲、、運動,貫串在、、大班、學前班四個幼兒教育階段。差別年齡階段,差別性別和幼兒探究的特點和規(guī)律在共性傍邊也有其個性。
2、教學結構:課程,研究性課程
從以上幾個方面來觀察,我鎮(zhèn)幼兒教師積極性比較高,在原有工作基礎上吸取英華,掌握新的教育教學技術,教師與幼兒之間是一種對話與的關系,在活動中讓幼兒嘗試在先,教師指導在后,理解幼兒的探索和探索舉動,推動幼兒按她們的邏輯與體式格局進行適當的探索。如在朵朵幼兒園李芳教師能干的小手這節(jié)活動課中,教師不拘泥于教材內容的限制,充分考慮到幼兒的生活學習,使幼兒對自己的小手有更具體、更深刻的,并培養(yǎng)了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豪感,圍繞小手這一常識點,通過兒歌、游戲、等體式格局進行教學。
孩子語言抒發(fā)能力,使孩子在的活動中認識到小手的作用,通過讓幼兒動手制作,教師適時鼓勵、評價、加強了孩子愛的意識,從而使幼兒更加愛護小手,通過讓幼兒手印畫,感受手印畫的,激發(fā)起動手印畫的,展示作品時,讓幼兒進行簡單的評價,由此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大膽發(fā)言的,全般教學活動里,得到的是和。隨著幼兒園探索型主題活動在我鎮(zhèn)學前班得到實行的同時,教師與幼兒之間的新型關系較為突出,在這類關系中,教師所承載的文化、經驗不是居高臨下的傾斜,而是平等的對話,不是灌輸,而是分享,活動成為配合探索新知和互相作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布滿與和諧,布滿了創(chuàng)造和快樂。
如在稚愛幼兒園趙關美教師我愛洗澡這節(jié)活動課中,教師與幼兒是一種對話與平等的關系,教師引導幼兒熟悉身板的差別部位,并能用身板的差別部位隨音樂跳舞,讓幼兒充分享受自由跳舞的樂趣,同時鼓勵幼兒大膽,探索用雙手有節(jié)奏地搓身板各部位的動作,并使動作具有愉悅感,從中培養(yǎng)幼兒愛洗澡,愛清潔的好習慣,和與人交流的能力。證實了探索性學習明明是幼兒教育中的一種富有力的活動。
私立幼兒園調查報告篇十六
參觀北京昌平機關幼兒園調查報告這次我們婦幼保健所一行幾人、部分幼兒園園長去北京昌平機關幼兒園參觀,在參觀過程中,主要是看體質訓練的現(xiàn)場、小朋友的活動,通過這次參觀,我們收獲豐富.第一次到北京昌平機關幼兒園,留給我們最深印象的,便是老師和孩子們那燦爛的笑容以及他們間的平衡發(fā)展?,F(xiàn)回顧那幾天的參觀生活,感觸頗深,受益非淺,現(xiàn)作如下小結:
北京昌平機關幼兒園,在20xx年開始就把國民體質測試的項目溶合到幼兒的戶外活動中。
其實所有的小孩剛進園時,每個班的孩子都一樣,形形色色的孩子都有。那他們成功的秘密的是什么呢?我想得歸功于解讀孩子,因材施教這把金鑰匙。
每個兒童都有不同的發(fā)展特點和水平。因此,在活動中,要盡最大可能為孩子們提供豐富而有層次性的玩具,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促進幼兒有差異的發(fā)展。北京昌平機關幼兒園為孩子們提供的玩具品種之多,讓我們驚訝。
首先,注重觀察。觀察是了解幼兒個體差異的重要途徑。是直接獲得有價值的第一手材料所必需的。為此注重了對一日活動各環(huán)節(jié)中的觀察、評估。老師想方設法讓所有的孩子都活動起來。
第二,游戲活動是在充分了解掌握班級幼兒發(fā)展水平的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保教目標和計劃,對培養(yǎng)目標、教育要求進行分層,靈活設計教育活動方案,并根據幼兒自發(fā)生成的主題及時調整目標。
如走平衡木,根據不同孩子的自身能力,設計不同的游戲難度,讓孩子體會成功的喜悅,體會挑戰(zhàn)的快樂。同時我們了解,游戲的關鍵就在于老師不能用統(tǒng)一的要求、統(tǒng)一的目光看待所有幼兒,而應注重孩子在原由基礎上的點滴進步,并在一日活動中注重分層指導,為他們尋找最近發(fā)展區(qū)。
從孩子的角度去關注理解他們的生成活動,了解他們的需求,判斷生成活動的價值,及時予以支持和提升。
同樣的鍛煉幼兒的下肢能力,如果單純的鍛煉雙腳連續(xù)跳,估計沒有幾次,孩子們就會覺得沒有興趣,而北京昌平機關幼兒園的老師們,想方設法讓孩子們動起來,通過設計“民族舞蹈”“蹦蹦鼠”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孩子自發(fā)的溶入中游戲中,自發(fā)的參予到游戲中,自發(fā)生成游戲的快樂。
總之,北京昌平機關幼兒園參觀活動,讓我們體會到從小朋友活動的真心、開心。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7093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