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七上音樂教案范文(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3 12:05:21
人音版七上音樂教案范文(19篇)
時間:2023-12-03 12:05:21     小編:影墨

教案是教師為了有效組織教學活動而根據課程要求編寫的一種指導性文稿。編寫教案前,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科教學大綱和教材要求。小編為大家收集了一些優(yōu)秀教師的教案分享,希望對大家的備課工作有所幫助。

人音版七上音樂教案篇一

1、能編創(chuàng)簡單伴奏,并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2、能按意圖及節(jié)奏編創(chuàng)適當的詞,并能準確地拍和讀。

編創(chuàng)簡單的節(jié)奏。

有意圖地編創(chuàng)。

錄音機

一、開始部分:

1、 聽音樂進教室。

2、 發(fā)聲練習。

3、 復習歌曲。

二、基本部分:

1、 聆聽《夏天的陽光》

(1) 完整地聆聽歌曲。提示:歌中唱出了什么?你的心情如何?

(2) 復聽歌曲:提示:你感到這首歌適合跳舞還是適合走路?選擇一個圖,并隨著音樂試著做一做。

(3) 教師可選擇一組學生,用打擊樂隨著歌曲錄音敲擊。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

2、 編創(chuàng)與活動:]

(1) 本課的編創(chuàng)與活動安排了一個看圖編詞并進行讀拍的練習。教師指導學生分別拍擊兩條節(jié)奏,說出各是幾拍子的。

(2) 分小組看圖編詞,用蜜蜂和鳥叫的聲音編創(chuàng)模聲襯詞,也可編創(chuàng)詞組。

(3) 指導學生用打擊樂為自編的帶詞節(jié)奏敲擊,可擊節(jié)拍,也可擊節(jié)奏提示學生敲擊出音的強弱。

三、結束部分:小結。

人音版七上音樂教案篇二

通過一組多層次的節(jié)奏練習,啟發(fā)學生對風、雨的感受,提示學生注意觀察生活,觀察大自然,積累自己的生活常識。

編創(chuàng)與活動

編創(chuàng)與活動

電子琴、錄音機

一、開始部分:

1、 聽音樂問好!

2、 復習上節(jié)課內容。

3、 復習《小雨沙沙》。

二、基本部分:

1、 編創(chuàng)與活動:

(1) 這是一組多層次的節(jié)奏練習,是配合歌曲《小雨沙沙》及教材主題《春天》安排的。

(2) 啟發(fā)學生對風雨的感受,提示學生注意觀察生活,觀察大自然,積累自己的生活常識。

(3) 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編創(chuàng)其他聲音,表現給大家聽,使學生積極動腦,主動參與。

(4) 在分組設計更多的象聲詞,使這組多層次節(jié)奏練習更加生動、形象,千萬避免聲硬地讀,要有感情地朗讀。比一比,哪個小組設計的風雨聲更形象、生動、有趣。

三、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

人音版七上音樂教案篇三

1、通過表演《云》,感受并表現歌曲優(yōu)美、抒情的情緒。

2、能夠看圖為歌曲填上適當的詞,并能準確地讀拍。

感受并表現歌曲。

能夠準確的讀拍。

錄音機、電子琴。

1、 聽音樂進教室。

2、 發(fā)聲練習。

3、 復習上節(jié)課內容。

1、 完整地聽錄音范唱或教師范唱,教師用動作提示學生拍擊節(jié)拍,即教師拍三下(拍手、點手心、點手心),學生便會跟上邊聽邊感受節(jié)拍的強弱。

2、復聽錄音范唱。

3、聽錄音或教師范唱,輕輕地跟唱歌詞,教師注意糾正字音,使學生正確地演唱歌曲。

4、 分小組聽錄音,邊唱邊編創(chuàng)動作。提示:編自己的動作表現云。

5、 隨著錄音伴奏,邊唱邊表演。

6、 編創(chuàng)與活動。

小結。

人音版七上音樂教案篇四

一、通過聽《窗花舞》、《晚會》,唱《小拜年》、《過新年》,感受音樂所表達得過新年的熱烈氛圍,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歌風,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積極參與編創(chuàng)旋律,用打擊樂表現過新年的氣氛、自編動作等音樂實踐活動。

教學重點難點:用歌聲表達得過新年的熱烈氛圍,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歌風,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人音版七上音樂教案篇五

課時。

一課時。

教學目標設計。

1.能用熱情、明朗的聲音演唱《卡普里島》。

2.初步了解意大利民歌的特點。

3.復習反復記號:dcfine。

教學方法設計。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

一:導入。

1.說說意大利。

2.欣賞《我的太陽》。

3.說說意大利的民歌特點。

二.新歌教學。

1.初聽歌曲。

2.視聽旋律。

3.學唱歌詞。

教學重點:學會用歡樂、跳躍、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卡普里島》。

教學難點:唱準后半拍起的節(jié)奏。

建筑方面(邊說邊出示課件)有聞名世界的比薩斜塔和威尼斯水城威尼斯水城即是旅游勝地又是意大利的重要港口。另外,意大利的廣場和噴泉也很有特點。意大利的文化也非常豐富,文學家但丁的《神曲》畫家達芬奇的《蒙娜麗莎》。

通過欣賞《我的太陽》等意大利民歌,讓學生初步感受意大利歌曲的熱情,明朗的特點。

音畫結合的歌曲欣賞既能讓學生對卡普里島有個初步的印象,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一環(huán)節(jié)重點要解決的問題是弱起小節(jié),可通過以下幾個步驟來解決:

1空塔塔塔2空513空513305130513。

這一環(huán)節(jié)分一下來進行;

1.師唱曲譜生填詞。

2.齊唱歌詞。

3.歌曲表情、情緒的處理。

了解意大利嗎?學生自由發(fā)言。

聆聽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陽》片段。

你對意大利有哪些了解?

2、復習學過的意大利歌曲《桑塔.露其婭》。

我們一起來唱一唱《桑塔露其婭》。

老師請學生觀察這首歌的旋律特點:(上行、弱起),并視唱曲譜。

師:演唱譜子,學生自己填詞,重點之處可反復。完整演唱之后引導學生用熱情、明朗的聲音來演唱歌曲。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互動設計。

三.課堂小結找出歌曲中出現;d.cfine記號讓學生自己講解反復記號的作用回聲是發(fā)生在山谷中的一種大自然現象,它充滿了幻想與樂趣。讓我們在音樂的感悟下去探索、去發(fā)現大自然的奧秘吧。2.在音樂實踐中掌握力度記號:f、p,并進行情景創(chuàng)作活動。

引導學生總結這節(jié)課的收獲。

卡普里島意大利民歌熱情奔放明朗dc從到反復到fine處結束。

板書設計。

卡普里島。

意大利。

熱情奔放明朗。

dc從到反復到fine處結束。

課后反思。

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

欣賞《羊腸小道》《桑托尼》。

課時。

一課時。

教學目標設計。

1、能用熱情、奔放的情緒演唱《卡普里島》。

2、能分辨管弦樂合奏《羊腸小道》的音樂結構,感受不同樂段的情緒,通過音樂要素聯想音樂所表現的情景。

3、能分辨電子合成器的音色,初步感受現代音樂的風格特點。

4、能知道一些有關美國的大峽谷、希臘的桑托尼島、意大利的卡普里島等自然景觀的知識。

5、能用學生已有的世界音樂知識,組織《環(huán)球之旅》的音樂活動。

教學方法設計。

音樂欣賞談話法、分組搶答、體驗討論。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

一.導入。

二.欣賞《羊腸小道》。

1.初聽樂曲中描述性的片段2.復聽樂曲3.完整欣賞全曲。

教學重難點:1、啟發(fā)學生體會歌曲《卡普里島》熱情、奔放的情緒。2、分析管弦樂合奏《羊腸小道》的音樂結構。3、感受電子合成器與樂隊《桑托尼》的現代音樂風格。

學生欣賞并思考發(fā)音。

師引導學生聽辨并總結。

師引導學生聆聽音樂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互動設計。

三.欣賞電子合成器與樂隊《桑托尼》。

1.演奏形式。

2.作曲家簡介。

3.發(fā)表感想。

四.課堂小結。

演奏形式是電子合成器與樂隊。

作曲家雅尼。

本課的要點再一次重申,以鞏固本課的學習成果。

師由雅尼的《尼羅河》引出本課的《桑托尼》,引導學生感受并發(fā)言。

師引導學生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不足之處予以補充。

板書設計。

羊腸小道。

美國管線合奏。

桑托尼雅尼電子合成器與樂隊。

課后反思。

人音版七上音樂教案篇六

1.學唱歌曲《我愛家鄉(xiāng),我愛祖國》。

2.認識常用課堂打擊樂器碰鈴、響板。

3.聽賞歌曲《吹蘆笙》。

1.能有興趣地聽喜樂,并知道《吹蘆笙》是表現哪個民族的兒童歌曲。

2.能有表情地演唱《我愛家鄉(xiāng),我愛祖國》。

3.認識碰鈴與響板,并知道正確的演奏方法。

學唱歌曲《我愛家鄉(xiāng),我愛祖國》

:cd

(一)學唱《我愛家鄉(xiāng),我愛祖國》

1.教師掛出中國地圖和長江、黃河風景圖,介紹長江、黃河,并請學生指出長江和黃河在中國地圖上的位置。

2.教師將歌曲范唱一遍,或播放童聲獨唱錄音。使學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歌詞、節(jié)奏和情感。

3.跟著教師有表情地分句輕聲學唱。

4.請幾級學生集體演唱,并評出有表情且音色較美的小組進行表揚。

(二)聽賞《吹蘆笙》

1.教師播放歌曲《吹蘆笙》,引導學生欣賞,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緒。

2.教師簡單介紹侗族及其吹奏樂器蘆笠的主要特點。

3.引導學生在聽賞時接唱歌曲中的襯詞。

4.在聽賞幾遍以后,可讓學生跟隨錄音輕聲哼唱。

(三)認識打擊樂器:碰鈴、響板

1.教師向學生展示樂器實物,演示基本的演奏方式,并讓學生識別兩種打擊樂器的不同音色。

2.教師將樂器發(fā)給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正確的敲擊方法。如樂器數量不夠,可輪換進行。

3.教師出示卡片

碰鈴 dang dang dang dang

響板 da da da da da da da da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統(tǒng)習演奏??煞纸M交換練習,每兩人為一組作樂器交換。

人音版七上音樂教案篇七

演唱童謠《小白船》,感受歌曲所描繪的月亮船在夜空中蕩漾的生動形象和美好神奇的意境。體會歌曲優(yōu)美的旋律和寬廣的節(jié)奏。

運用自學、小組交流等方式,在聽、奏、創(chuàng)等活動體驗中,學習歌曲《小白船》并用口風琴吹奏歌曲第二部分旋律。

能為體會三拍子歌曲與兩拍子歌曲在情緒上的不同。

能用抒情優(yōu)美的情緒演唱歌曲《小白船》。

能用口風琴正確吹奏《小白船》第二段的旋律。

學生演唱三拍子的閃爍的小星

說說兩個版本的不同感受。

初聽歌曲范唱,知道歌曲抒情優(yōu)美的情緒特征及節(jié)拍特點(3/4)

再聽歌曲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為歌曲打節(jié)拍

學唱旋律

用口風琴吹奏紅色部分旋律

師生合作演奏歌曲

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第一段歌詞(學生點評)

共同朗讀第二段歌詞

演唱全曲

學生聽老師范唱,說說跟原唱的區(qū)別(燈塔做減慢,最后一句做減弱)

學生說說這樣處理歌曲的用意

學生再次演唱全曲

欣賞德國作曲家德彪西的作品《月光曲》

教學反思:

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體驗到歌曲所描繪的情境,在整個課件的設計中我都注重了一個教學氛圍的營造。用深藍的底子墜滿閃爍的小星,給孩子們一個美麗的夜空。孩子在學唱歌曲時情境相結合,更能激發(fā)他們的想像,更好的感受音樂。在課的開始環(huán)節(jié)我設計的按節(jié)奏朗讀歌謠,目的是想讓學生體會二拍子與三拍子不同的韻律感,讓學生選擇歌謠的意思用那種節(jié)拍更能體現從而也引導出了本課《小白船》的三拍子韻律。歌曲感受的環(huán)節(jié),我通過生動的圖片,意境的創(chuàng)設引導孩子們進入歌曲的意境當中,學生從哼鳴過渡到演唱環(huán)節(jié)十分自然,情緒也在教師不斷的激發(fā)中一步到位,歌曲的演唱環(huán)節(jié)設計是通過學生的討論來完成對歌曲速度、聲音、情緒上的選擇,并通過反復演唱來達到最好的效果。本課通過歌曲的教學來激發(fā)學生想像力是我教學的一個設計重點。我從孩子們喜歡的話題入手,讓孩子們自由發(fā)言,討論,通過圖片的配合介紹激發(fā)學生展開想像,通過讓孩子們欣賞課外歌曲《飛向月球》激發(fā)他們探究的興趣,也達到了較好的效果。最后讓孩子們自由揮灑畫筆畫出自己的想像,做到聽——唱——演——畫步步結合。從學生的反映來看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人音版七上音樂教案篇八

1、初步理解“地球村”的含義,關注世界和平事業(yè)和綠色事業(yè),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教育學生熱愛世界和平保護綠色環(huán)境。

2、學會《手拉手,地球村》。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誰知道“地球村”是什么意思?

2、復習演唱前面學習過的歌曲。注意引導表達歌曲的情緒,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3、通過與以前學習過的歌曲情緒的聯系或對比引入本課將要學習的歌曲。

4、聽歌曲教唱錄音(合唱)。聽后引導學生簡單討論。

二、學習新歌《手拉手,地球村》。

1、進一步體驗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2、隨琴視唱歌曲歌詞。

3、學習歌曲的曲調。

三、小結

人音版七上音樂教案篇九

: 在音樂實踐中,準確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試著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鐵伴奏,探索三角鐵的敲擊方法,掌握姿勢,能在《放牛歌》的間奏加入鑼鼓镲的伴奏,感受為歌曲伴奏的愉快。

準確有感情地演唱《牧童》

加入打擊樂伴奏

電子琴、錄音機

1、 聽音樂問好!

2、 復習上節(jié)課內容。

3、 復習柯爾文手勢。

1、 導言:

2、 表演《牧童》

(1) 完整地聆聽音樂錄音。

(2) 提示各種唱出了哪些內容?復聽歌曲。

(3) 隨著錄音輕輕敲擊雙響筒。

3、 編創(chuàng)與活動——雙響筒的認識

4、 表演《放牛歌》

(1) 提示學生注意聽覺與視覺相結合。

(2) 跟著歌曲錄音,用聽唱法學會歌曲。

(3) 提示學生,沒有歌詞的旋律時間奏部分,有鑼鼓镲伴奏。

5、 編創(chuàng)與活動——認識三角鐵

6、 編創(chuàng)與活動——鑼鼓镲的創(chuàng)編

小結。結束全課。

人音版七上音樂教案篇十

1.引入新課。

教師簡單介紹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歌。國歌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尊嚴,反映該國家人民的精神風貌。因此,在唱、奏國歌時一定要起立。面部表情要莊重、肅穆,身體不能亂動。介紹完后,請學生起立,播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錄音,讓學生完整地聽賞一遍。

2.可向學生提問:在什么場合、情景下唱、奏國歌?然后播放有關唱、奏國歌的vcd、錄像帶或幻燈片及有關圖片,再請一至兩位學生補充。

3.介紹國歌的來歷,并聽齊唱和銅管樂演奏的國歌,使學生感受人聲與樂器的不同音色。

4.教師啟發(fā)學生簡單談談,用樂器演奏和人聲演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給他們的不同感受。

5.播放奏國歌、升國旗的畫面,讓學生知道奏國歌、升國旗的聯系。

(二)學唱《國旗國旗真美麗》。

1.教師可讓學生自己談一談,國旗的形狀、顏色、五星的排列、象征意義等國旗知識。

2.教師播放歌曲錄音或范唱一遍,以引起學生學唱歌曲的興趣。

3.教師帶領學生將歌詞按語言節(jié)奏朗讀一遍。

4.學生跟著教師分句模唱歌曲數遍。

5.教師引導學生,以接唱方式熟唱歌曲,如教師唱“國旗國旗”,學生接唱“真美麗”

人音版七上音樂教案篇十一

1、通過聆聽分辨大海的不同,并能用劃線條的方式表現出來。

1、能發(fā)揮想象力,用打擊樂或身邊的物體與同學共同制造各種聲響表現心中的大海。

教學重點:發(fā)揮想象力,制造各種聲響表現音樂。

教學難點:發(fā)揮想象力,制造各種聲響表現音樂。

教學準備:錄音機、打擊樂器。

人音版七上音樂教案篇十二

1、導入:(學生在《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音樂中步入教室)。

師:這首歌都會唱嗎?一起唱一唱。

在這首歌曲中你回憶起了曾經教過你的哪一位老師?以及這位老師感人的真實故事?并請你說一說。

今天就讓我們滿懷對老師的感激之情來學唱另一首贊美老師的歌曲《飛來的花瓣》。

2、播放錄音:《飛來的花瓣》(合唱),認真聆聽,整體感受作品的意境。思考:

你從這首歌里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樣的感受?學生討論并回答。

3、再次聽錄音,可輕聲哼唱,熟悉旋律,進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美、歌詞美、演唱形式美、風格美。

4、學唱歌曲:

(1)引導有感情地朗讀歌詞,師生分角色朗讀。

(2)聽錄音輕聲跟唱歌詞,注意引導學生用輕柔的聲音去演唱。

(3)視唱歌譜,提醒學生邊唱邊打拍子,注意強調弱起節(jié)奏。

(4)請學生自己找出難點,并解決歌曲中的難點。

(5)漸強漸弱的處理并體會對作品情感的作用。

5、教師彈琴,學生完整演唱。注意引導學生用歌唱的情緒、感覺去演唱。

6、學生小組合作,對歌曲進一步藝術處理。

7、小組進行展示演唱,師生評價。

人音版七上音樂教案篇十三

(2)復聽歌曲,邊聽邊用筆劃線條,表示自己聽到的感受。

(3)將歌曲、樂曲相比較,用簡練的話說一說有什么不同?

2、聆聽《海上風暴》。

(1)完整地聆聽管弦樂曲。提示:這段音樂告訴我們大海有了什么變化,你的心情怎樣?試著模仿其中的一個聲音,讓同學相互評價。

(2)復聽。邊聽邊用筆劃線條表示自己對這段音樂的感受。

3、編創(chuàng)與活動。

人音版七上音樂教案篇十四

教學目標:

一、讓學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國歌舞音樂的品種及其基本風格。

二、能夠用圓潤而有彈性的聲音、輕快活潑的情緒演唱《愛我中華》。

三、教育學生應熱愛祖國大家庭,努力學習,將來把我們祖國建設的更美麗。

四、教學重點:通過欣賞和演唱了解民歌的音樂風格特點及特點。

五、教學難點:讓學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國歌舞音樂的品種及其基本風格。

六、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2、欣賞歌曲:

1、播放碟片,感受歌曲的情緒(完整欣賞歌曲《愛我中華》)請學生聽后談談感受,并回答問題以下問題:

(1)歌曲的演唱形式:領唱、齊唱(2)歌曲的風格特點:少數民族音調。

3、學唱《愛我中華》。

(1)完整視唱旋律。

(2)根據感覺分析歌曲結構特點,分段學習此歌,特別注意b段襯詞的演唱。(音準)(3)全體學生完整演唱此歌。(注意:1、裝飾音、修止符的運用。2、控制整體音量。)。

(3)、高音時不要喊叫,注意聲音強弱對比。

(4)完全熟練以后,讓學生感覺力度、表情、速度變化,對音樂表現的影響。

(5)通過學習《愛我中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六、欣賞《多情的土地》。

1、的詞作家任志萍懷著滿腔的熱忱,寫下了一首詩,曲作家施光南很喜歡這首作品,他經過琢磨、醞釀,很快就寫出了一首大家十分喜歡的歌曲,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呢?出示課題:《多情的土地》。

2、作曲家介紹:施光南作曲的《多情的土地》。

3、初聽音樂:設計提問:歌曲的情緒、演唱形式是什么?

4、復聽音樂。

問:從情緒上看,歌曲可以分為幾個部分?你是怎么劃分的?(板書:歌曲結構)(小組討論,生交流)。

5、問:歌曲的節(jié)奏特點?力度是怎樣的?速度是怎樣的?

答:節(jié)奏排列比較疏散,給人以自由、舒展的感覺;慢速、弱、深情的。

問:你認為歌曲中出現哪些典型的節(jié)奏型?

生答:三連音、切分節(jié)奏、附點節(jié)奏、裝飾音(上波音、前倚音)用的比較多。

四、課后小結。

人音版七上音樂教案篇十五

1.通過聆聽管弦樂《陀螺》,《打字機》,感受音樂形象和結構,進一步體會音樂要素對塑造音樂形象的作用。

2.聆聽《乒乓變奏曲》,初步感受和了解變奏曲的結構,感受節(jié)奏,音符的變化所表現的不同音樂情景。

嘗試用變化節(jié)奏的方法編創(chuàng)變奏曲。

1.《哦,十分鐘》導入節(jié)奏練習。

設問:

a:同學們課間喜歡什么運動?

b:能不能把這個運動節(jié)奏念出來?

2.聆聽樂曲,說說這段音樂像什么在跳動。

3.復聽樂曲主題部分,請學生跟著音樂節(jié)奏,模仿打乒乓球的動作進行律動。

4.指導學生模唱主題旋律,感受旋律進行特點。

5.分段聆聽,說說音樂是怎樣變化的,每次變化所聯想的場景。

6.初聽管弦樂曲《陀螺》,

設問:你聽到陀螺轉動的聲音嗎?

7.跟著音樂律動,讓學生根據音樂設計不同的動作:

主題部分隨音樂抽打陀螺動作,間奏部分原地轉動身體模仿陀螺。

8.聆聽管弦樂曲《打字機》。

設問:

1.在樂曲中你聽到了什么?

2.音樂的整體情緒是怎樣的`?

9.再聽樂曲,感知音樂結構和特點。

a.樂曲分幾部分組成?

b.教師引導從音樂節(jié)奏,旋律起伏,力度的對比等方面討論,總結出音樂的結構和特點。

10.復聽樂曲,隨打字機模仿打字動作。

11.總結:生活中處處有音樂,我們要做發(fā)現音樂的有心人。

人音版七上音樂教案篇十六

教學內容:

一、聆聽管弦樂曲《晚會》。

二、歌曲表演《過新年》。

教學過程:

一、聆聽管弦樂曲《晚會》。

1、初聽音樂,感受音樂的歡樂氛圍。

提示:音樂讓你想到了什么?心情是怎樣的?

2、簡介作曲家賀綠汀。

3、復聽音樂,讓學生隨著音樂做動作。

二、編創(chuàng)與活動:熱熱鬧鬧過新年。

1、提示學生:怎樣用打擊樂器創(chuàng)造出過新年的熱烈氣氛?

2、分小組編創(chuàng)。

3、展示每個小組的合奏效果。

二、學唱歌曲《過新年》。

1、提示學生:你是否注意到在過新年時家家門上貼的對聯?你喜歡哪一幅,抄在課本上,讀給同學們聽。

2、聽歌曲錄音或教師范唱感受歌曲,模唱歌曲。

提示:“咚咚咚咚鏘”是什么樂器的聲音?

3、邊聽錄音邊徒手模仿打擊樂器的動作。

提示:選擇那些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合適?

4、歌曲熟悉后,分小組編創(chuàng)伴奏。大家唱歌,選一組同學為歌聲伴奏。

三、小結,下課。

人音版七上音樂教案篇十七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演唱歌曲,從中感受體驗大自然的美,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知識與技能:

1、學習用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2、通過歌曲學習感受三拍子的韻律美。

(三)過程與方法:通過模仿、創(chuàng)編等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音樂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力。

人音版七上音樂教案篇十八

1.學生隨音樂《紅旗頌》走進教室。

2.師生談話:教師引導學生:看誰能唱出剛剛聽到樂曲開頭由小號演奏的曲調。

3.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啟發(fā)學生根據“國歌的故事”等資料,說說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理解。

4.學唱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1)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錄音、影視或教師范唱)。

(2)教師指揮學生隨錄音演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注意啟發(fā)學生對演唱的效果進行評價。

(3)學生探究:歌曲速度、節(jié)奏、節(jié)拍、旋律等音樂表現要素的特點,并能運用音樂要素及表情術語描述歌曲所表達的情緒。

(4)引導學生隨音響(錄音、影視、伴奏等)聽好前奏,準確地把握弱起起唱,唱準三連音,有表情地唱熟歌曲的曲譜和歌詞。

(6)引導學生隨琴聲或錄音機唱樂譜(包括前奏)。邊唱邊劃拍子,并三連音節(jié)奏。

(7)反饋與評價:學生采用競賽的方式,看誰能很快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曲譜和歌詞準確地背唱下來,師生共同評價。

(二)欣賞。

1.觀看歌劇《江姐》的錄像片段,聆聽女聲齊唱《繡紅旗》。

2.學生探討《繡紅旗》的演唱形式、表現的情節(jié)、表達的主題思想和音樂的基本情緒等。

3.創(chuàng)編歌表演動作:學生可通過個人或分小組,根據各自對歌曲《繡紅旗》內容和情節(jié)的理解和想象,創(chuàng)編歌表演動作。設計符合故事情節(jié)、樂曲結構及音樂情緒的表演形式,以表達江姐和獄中戰(zhàn)友繡紅旗、迎解放的意境和堅定的信念。

人音版七上音樂教案篇十九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能感受樂曲《阿細跳月》和《火把節(jié)》片段熱烈歡快的情緒,在聆聽中知道云南少數民族的相關音樂文化和風俗人情。

技能目標:

能說出《阿細跳月》的主題是由4個樂句組合,聽出主題重復了幾次。并能用動作表現彈撥樂器演奏和速度、力度變化的段落。

情感目標:

一、演唱歌曲《轉圓圈》1、預習導入:

從本課的發(fā)聲練習入手,把學生帶入歌曲的意境中。

2、播放歌曲,聽后談談歌曲的意境和前后部分不同的情緒。3、學唱前八小節(jié),表現和體會歌曲的意境之美。4、學唱歌譜,感受歌曲的特點。5、學唱歌曲,處理歌曲。

6、熟唱歌曲后,請學生手拉手站成排,隨樂句的`進行,擺動雙手邊唱邊做律動。

二、聆聽民樂合奏《阿細跳月》。

1、從節(jié)奏律動預習導入,

運用歌曲《阿細跳月》的引子和主題節(jié)奏來設計節(jié)奏律動,請學生跟著老師做一做。

2、聆聽主題,熟悉主題。通過唱、奏、跳等方式,幫助學生加深主題記憶。3、多次聆聽樂曲,聽出主題重復的次數和變化。

4、再聆聽樂曲,用動作表達彈撥樂器演奏的越短和情緒越來越強烈的衛(wèi)生。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7123464.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