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觀潮教案示例S版四年級(熱門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4 07:22:08
2023年觀潮教案示例S版四年級(熱門13篇)
時間:2023-12-04 07:22:08     小編:琴心月

教案中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等要素。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互聯網等現代教育技術,豐富教學資源和手段。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挑選的一些教案資源,希望對大家的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觀潮教案示例S版四年級篇一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日內瓦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課文采用的是從不同方面連段成篇的敘述方式。

3.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有:瑞、筋、鑲、嵌、僻、賤、赴、啄、屑;要求會寫的字有:鋼、筋、政、統(tǒng)、守、染、聯、占、尊、叉;要求掌握的詞語有:鋼筋、市政、統(tǒng)一、守護、染綠、聯合國、獨占、尊嚴。

[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的2-6自然段,了解課文是從哪些方面寫“讓它們自由生息”的;抓住重點句,了解日內瓦人是怎樣讓“它們”自由生息的。

[教學難點]了解課文是從哪些方面寫“讓它們自由生息”的,認識從不同方面連段成篇的敘述方式。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準備]。

1.日內瓦的城市風光圖片(錄像)。

2.多媒體課件。

3.生字、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初讀感知課文,了解課文內容、認識并學習生字,提出問題。

二.教學步驟:

(一)談話引入:

2、看,這是世界上著名的日內瓦。(圖片或影像)這座城市有什么與眾不同的的地方?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介紹日內瓦的課文。

3.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借助注音認識生字,記住本課要求會認的字。

(1)學生自讀課文,標出自然段,要求讀準字音,看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問同學。

(2)指名讓學生朗讀分段朗讀,檢查字音掌握朗情況。然后學生評議,看他們是否讀得正確,有讀不準的字詞,幫助糾正朗讀的錯誤。

(3)學習生字交流記憶的方法。

(1)“筋”:指什么?結合圖片理解“鋼筋”。了解它是動物、人體中的一部份。

(3)容易寫錯的字是哪幾個?在桌上寫兩遍。(啄、餐、)。

(4)“聯、連”“濺、賤”如何區(qū)分?(組詞)。

三、默讀課文,整體感知,提出問題。

[從整體入手,引導學生全面感知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品味語言、理解詞語、朗讀課文,感受日內瓦城市中野草和小鳥自由生息的狀況,激發(fā)學生保護、愛護環(huán)境的情感。

二.教學步驟:

(一)談話引入: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感知了課文,學習了課文中的生字,下面我們復習一下:

(二)復習生字、詞。

1.抽讀生字卡片。

2.重點鞏固易錯字:啄、餐。

3、課文從哪幾方面寫“讓它們自由生息”的?(從野草和鳥兒的這兩方面描述日內瓦人“讓它們自由生息”。)。

(三)理解感悟課文。

1.引入:

(1)板書知道課文主要介紹的是日內瓦的什么在自由生息?

(2)板書課題:回憶課題中“它們”指的是什么?

(3)板書:野草小鳥。

2.指名分別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整體感知。哪些自然段讓。

課件出現學生談到的重點語句,朗讀、理解:

(1)日內日瓦的綠地雖然大多是地毯般美麗的人工草皮和花壇,但也時時可見花花綠綠的野草和野花。

引導感悟:

a:一般的現代化城市對野草會怎樣?

b:雖然……但是表明什么?由此看出什么?

c:“時時可見”什么意思?還可以換成“……可見”?結合。

(2)在路邊、樹旁、樓房偏僻角落以及城鄉(xiāng)結合處,凡無需特別美化的地方,都生長著野草和野花,它們得到園林工人的定期修剪養(yǎng)護。

引導換詞理解:

(3)日內瓦植物園的一面山坡,野草高高生長在里圈,人工栽種的草皮低低守護在外圍,兩者錯落有致,只有高低之分,沒有貴賤之別。

引導感悟:

a:“只有……沒有”看出什么?你看到城市的草坪。什么樣?通常人們會怎樣做?

b:提供資料:人工草皮的`價格。野草需要用錢買嗎?

c:引入:野草不僅不需要錢來買,日內日瓦的人們。

還非常重視野草的價值,他們是怎么做的呢?

(4)默讀第四自然段,看看從第四自然段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a:學生默讀后自由發(fā)言。

b:教師啟發(fā)引導:

4.日內瓦人怎樣讓小鳥“自由生息”的?

(2)小組討論、交流。

(3)如果你是這里的一只小鳥,你會怎樣對別人介紹日內瓦如何是自己的樂園?

(4)指名表演或介紹,大家評議。在評議中感悟課文所表達的情景,理解日內瓦人民對小鳥的保護與喜愛。

(5)朗讀自己最喜歡的句子。

5.總結:課文重點講的是幾部分內容?如何連段成篇的?

[理清文章脈絡,讀書寫作結合,了解課文按不同方面敘述的寫作方式。

第三課時。

一.教學內容:

1.進一步了解課文的按不同方面連段成篇的方式。

2.學習生字。

3.拓展學習。

二.教學步驟:

(一)指名讀課文,回憶:課文用什么方法連段成篇的?

重點出示:日內瓦的鳥也像野草般自由生息。

(1)“也”說明什么?對什么而言?

(2)這句話有什么作用?(承上啟下的作用,是過渡句)。

(二)學習生字:

重點指導“餐”的書寫。引導學生觀察筆畫的穿插。

(三)拓展交流。

(1)日內瓦的資料展示。

(2)關于環(huán)境保護的事例或建議。

(四)語言訓練:課后練習三的練習。

(1)出示句子,指名讀。

(2)理解帶點詞的意思。

(3)練習說話。

(4)動筆寫句。

(5)互相檢查、評議、糾正。

教學反思:

本節(jié)教學,通過對比的方式讓孩子了解日內瓦的特別,體會野花野草、小鳥自由生息的原因,同時透過圖片賞析,感悟日內瓦稱為樂園的原因。孩子們在驚異的同時,也表達自己要維護身邊環(huán)境、走進自然、親近自然的決心。

觀潮教案示例S版四年級篇二

教學過程:

(課件1)出示課題。

上課。

現在世界上現代化的大城市越來越多,瑞士日內瓦就是其中一個,它依山傍湖,風景秀麗,一起來欣賞(課件2———6)。它又是著名的國際性城市,許多國際組織(課件7)的總部都設在這里。今天讓我們走進這座美麗的瑞士小城,一起去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板書課題:讓它們自由生息(齊讀課題)。

師:讀了課題你會產生什么疑問呢?生:題目中的它們指的是什么?師:讓我們走進課文,一起去尋找答案吧!

請同學們根據自學要求自由朗讀課文:(課件8)自學要求: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并標出自然段。

2、自學生字詞,遇到不懂或難懂的地方,嘗試用適合自己的方法解決。

(課件9)師:檢查學生字音掌握情況,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再次讀課文,思考:

(課件10)1、題目中的它們指的是誰?

2、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3、日內瓦人是怎樣讓“它們”自由生息的?

把你找到的相關句子分享給大家聽:(學生說:我找到的句子在。

第二段,請大家認真聽。)生讀第二段(讀的真流利)。

(課件11)師:現代城市的人是怎樣對待野草的?

生:野草和現代城市是水火不相容的。對城市中的任何一片野草,園林和市政工人都會毫不留情地將它鏟除。(說的真好)。

生:野草可以在日內瓦自由的、無拘無束的生活,表現了日內瓦人對野草的保護與喜愛。(想法真不錯)。

讓我們帶著對野草的喜愛再來讀讀第三段吧。

師:聯想我們的城市,你經常見到野草嗎?

生:不經常。

師:在日內瓦野草和人工草皮不僅沒有貴賤之分,它的價值還被最大化的利用了。你還有哪些句子要給大家分享呢?生讀第四段。(聲音真好聽)。

師:日內瓦的野草不僅染綠了城市,還被當做牧草。這是本段的中心句。這也是日內瓦的一個奇景。課文以聯合國歐洲總部院落里的一面山坡為例:這里不僅被“野草獨占”,還把野草賣給牧民,牧民把牛羊直接趕到草地上吃草,成為城市中別具一格的“田園牧歌風光圖”。

生:(讓牛羊直接在草地上吃草,這是只有在遠離城市的.農村才能看到的景象,然而在日內瓦,城市里也是長滿了野草,牧民直接把牛羊趕到草地上吃草,給人的感覺是到了鄉(xiāng)村,牧民在放牧的情景給人一種田園牧歌的感覺。)(想法很獨特)。

師:日內瓦人讓野草自由生息,但又不是任其自生自滅。他們不僅使野草美化了現代城市,還使城市保留了野草帶來的天然美景。師:“日內瓦的鳥也像野草般自由生息?!边@是一個過渡句,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同學們平時寫作文時也可以學寫這樣的句子。

你還有哪些句子要給大家分享呢?生讀第五六段。

生1、這里沒人提籠架鳥,欲把天下珍奇鳥類都關進自家籠中獨賞。從這句我體會到:人們對鳥兒的愛不是那種自私狹隘的“愛”。

(真會總結)。

生2、從日內瓦湖中的白天鵝,到城內樹林里的黑烏鴉,都有人投喂面包和巧克力,從未聽說過偷捕和濫殺的事情發(fā)生。

過。(說的真好)。

生3、這里幾乎所有的鳥都不怕人,一見有人喂食就飛來討要。

4、不少老人還每天定點定時去湖邊喂鳥,鳥兒也準時來“赴宴”。

5、日內瓦人把整座城市都營造成一個鳥兒的樂園。

從這句我體會到:鳥兒很信任人,從不怕人,鳥兒在日內瓦有安全感。(思維很奇特)學生齊讀第五段。

(課件15)單個生讀:小麻雀在這里也生活的自在,活的有尊嚴。每當游人在湖邊長椅吃東西時,最常見的陪客就是三五只跳躍在腳邊的麻雀。許多游客在日內瓦最愉快的感受就是在野餐桌上與麻雀一起就餐。

師:因為人們非常善待它們,它們把它們當作陪客,所以它們對人毫無戒備,也使它們在人們面前有了尊嚴。

師:課文讀到這你們有什么感受呢?(生:我感到很神奇,想去日內瓦親自體會一下與麻雀共進午餐的情景)(想法很好)。

(課件17)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給同學們分享一下。學生談收獲。

師:同學們的收獲可真多啊。

(課件18)想象:假如你是這里的一只鳥兒,你會怎樣夸獎這里的環(huán)境,這里的人呢?同桌討論:單個提問生回答。

(課件19)我們能為我們的城市美化做些什么呢?

學生自由回答。

師總結:

今天,我們感受到了日內瓦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場景,現在社會還有許多為了人類利益而破壞大自然的行為,我相信,學了這篇課文以后,大家都能夠保護動物、愛護環(huán)境。讓我們一起來保護大自然,用它的自然美來裝點我們的世界吧!

(課件20)課后作業(yè):

1、請為保護環(huán)境,愛護大自然設計兩條宣傳語。

2、請課下閱讀:

《小鳥和松鼠》、《小獅子愛兒莎》。

今天這節(jié)課就講到這,下課。

板書:

野草鳥兒。

和諧。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并能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課文從不同方面連段成篇的寫方式。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日內瓦人民對自然的熱愛之情。

觀潮教案示例S版四年級篇三

案示例。

【內容簡析】。

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課文描繪了農歷八月十八日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

【設計理念】。

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讓學生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引導學生以讀為主,培養(yǎng)讀中想象、讀中悟情的能力。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欣賞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指導學生抓住重點句,按課文的表達順序理解課文內容。

3.認識“鹽、據、昂”等生字;會寫“鹽、據、臥”等字以及由會寫字組成的詞語。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中有關“潮來時”的描寫,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難點:啟發(fā)學生根據課文的描述,想象出一幅幅畫面,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以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流程】。

主備案個性案。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我們學習過李白筆下的《望廬山瀑布》。廬山瀑布是多么壯觀?。〗裉煳覀円獙W習的課文《觀潮》(板書課題),描繪的錢塘江大潮更可稱為“天下奇觀”(板書“天下奇觀”)?,F在讓我們一起走近錢塘江大潮,再次感受我們祖國的壯麗河山,好嗎?齊讀課題。

2.“觀潮”和“天下奇觀”都有“觀”字,這兩個字意思一樣嗎?查字典理解。

二、檢查預習,反饋交流。

(一)檢查生字學習情況。

1.同桌互讀生字,互相幫助糾正讀音。

2.教師檢查:投影顯示,指名認讀。

3.重點指導“臥、沸、鹽、震”等較難寫的字的書寫。

(二)交流資料,看錄像。

1.課前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還查閱了有關資料。誰來說說你查到了什么資料?

2.查到的資料可真多!現在讓我們看看錄像,聽聽聲音,感受一下這一“天下奇觀”??春螅務勀愕母惺?。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描寫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的呢?請自由讀課文。

2.根據學生匯報,相機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

四、學習“潮來前”部分。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想想潮來前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樣的,人們的心情又是怎么樣的。(邊讀邊畫出有關句子。)。

2.學生匯報。

3.指名讀有關句子。

4.潮來前給人的感覺是那么的靜,潮來時又會是怎么樣的景象?我們下節(jié)課再學。

五、小結并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

2.背誦課文中描寫潮來前情景的部分。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這篇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2.說說潮來前江面的情況。

二、領略“潮來時”的壯觀景象。

(一)同學們,通過看錄像,我們感受到潮水的壯觀,課文是怎樣用文字描述的?請自由讀第三、四自然段,把你最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然后讀給大家聽。

(二)全班交流,品讀理解。

1.匯報自己喜歡的句子。

2.談自己喜歡這些句子的原因。

3.老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采用各種辦法(模仿、表演、簡筆畫、視頻等)引導學生感受潮來時的壯觀景象。

4.指導朗讀。

5.再讀第三、四自然段。

三、學習“潮過后”部分。

1.驚心動魄的潮水過去了,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默讀最后一段,畫出有關詞語。

2.齊讀。

四、總結全文。

1.學完課文,你覺得文章寫得怎樣?

2.知道作者為什么會寫得這樣好嗎?

3.師小結:是呀,正是因為作者細致地觀察了錢塘江大潮到來之前、到來之時、到來之后的情景,既留心了江潮不斷變化的樣子,又留心了江潮發(fā)出的聲音,既留心了江潮的氣勢,又留心了觀潮人群情緒的變化,因此,讀了這篇課文,使人如同親臨其境。

五、課后練習。

1.摘抄自己喜歡的詞句。

2.選擇“詞語花籃”中的詞語練習造句。

3.背誦描寫潮來時情景的內容。

探究活動。

課后自學實踐。

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寫出你觀察到的一種自然景象,如:大雨、大霧、大雪……。

課后反思:

觀潮教案示例S版四年級篇四

主備人李xx審核人時間20月日。

教案示例。

【內容簡析】。

本次“語文百花園”安排了五個欄目,包括“語海暢游、積少成多、閱讀平臺、能話會道、筆下生輝”。這些練習既能鞏固本單元涉及的語文基礎知識,又可以積累語言,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設計理念】。

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通過看、聽、說、讀、做、寫等多種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培養(yǎng)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1.讀準字音,豐富詞匯。

2.感受打比方的寫法的好處。

3.閱讀短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讀、背古詩,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

5.通過言語訓練提高表達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能說會道。

難點:學習仿寫句子,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特點。

【教具準備】課件及圖片。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流程】。

主備案個性案。

第一課時。

一、語海暢游--漢字真有趣。

1.(出示多音字。)漢字真有趣!我們來讀一讀,看誰讀得最準確。

2.讀一讀,想一想:每組的字為什么讀音不相同?

3.學生討論。(有些字意思不同,讀音就不相同。)。

4.教師點撥:漢字就這么有趣,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詞語里,讀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5.讓學生多讀幾遍,讀準多音字的讀音,并理解每個字在詞語里應該讀特定的讀音。

6.拓展:你還能說出其他的多音字嗎?

二、語海暢游--詞語搭配。

1.出示“童年”開花圖,以“童年”為中心詞,讓學生在四周填上合適的詞語。

2.學習自主填寫。答案力求豐富多樣。如:童年趣事、童年生活、快樂的童年……。

3.合作交流:四人小組互讀、互聽,互相糾正。

5.老師小結。

三、語海暢游--照樣子寫句子。

1.自由讀例句,體會句子的特點。

2.學生討論:這個句子描寫的事物是蘆葦,聯想的事物是桅桿。把蘆葦比作小船上的桅桿,我們把這樣的句子稱作“打比方的句子”或“比喻句”。

(老師引導學生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作用即可,不要講授有關修辭知識。)。

3.學生照樣子寫幾句打比方的句子。

4.合作交流:同桌互讀、互聽,互相糾正。

5.老師小結。

四、積少成多--背誦古詩。

1.輕聲讀古詩,不認識的字,看拼音多讀幾遍。

2.將古詩大聲讀給同桌聽,同桌專心聽,欣賞,指點。

3.再讀詩句,想象畫面,比一比誰讀得最有味道。(指導朗讀,引導學生體驗眼前仿佛看見什么景色,入情入境地讀,個別讀、齊讀、分組讀等等。)。

4.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詩句。

5.拓展:課外搜集描寫田園風光的詩句。

五、閱讀平臺--《一只小鳥》。

1.輕聲自由讀短文,想想短文主要講了什么,從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2.細讀短文,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多讀幾遍,說說為什么感興趣。

第二、三課時。

內容:“能說會道”“筆下生輝”。

一、學習“能說會道”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說話。

播放《童年》的歌曲。聽了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想到了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釣魚、找朋友等游戲。)。

2.明確交流要求。

童年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本單元中,《綠葉的夢》的作者的童年是在大自然中度過的,最令他覺得有趣、難忘的是采集綠葉,制作標本。而《蘆葉船》的作者最難忘的是采蘆葉做各種各樣的蘆葉船,放在家鄉(xiāng)的小河里,放在長江里?,F在,我們來回味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選擇一件最有意思,最令自己高興的事,講給同學聽,讓大家分享你的快樂。

(先分成小組,把自己最感興趣,最難忘的事講給同組同學聽,要重點講述“有趣”“難忘”之處在哪里,讓聽的人與自己有同樣的感受。聽者要認真,聽完后作出評價,看誰講得最好。)。

3.每組推薦一個同學上講臺前,講給全班同學聽。

4.師生合作評價:態(tài)度是否自然大方,語言是否規(guī)范流暢,是否能把最有趣的地方說具體。

5.評出“故事大王”。

二、學習“筆下生輝”

1.激發(fā)習作興趣。

剛才,我們通過口語交際,評出了班中的“故事大王”。現在,我們將通過習作訓練,評出“最佳小作家”。希望大家努力!

2.明確習作范圍和要求。

(1)讀本題“筆下生輝”部分。

(2)說說你明白了什么。

(3)交流:本次習作的要求是什么?你準備選擇哪一件事來寫?

3.提出要求,指導習作。

(1)回憶自己和別人做了什么,說了什么。

(2)在眾多的童年趣事中,選擇一件你認為最有趣,最難忘的寫下來。要學習本單元課文的寫法,把有趣的地方寫具體。在寫作中別忘了用上我們平時積累的好詞佳句。

4.學生習作,教師巡視指導。

5.小組互動評一評:組員之間互閱、互評,看看哪個地方寫得好,哪些地方還需要進一步寫具體。

6.修改作文。

課后反思:

觀潮教案示例S版四年級篇五

教學目標:

1、我會認識8個生字。

2、我要了解故事內容,并學習作者敘述清楚、有條理的表達方式。

3、通過課文的研讀,體會做人要講究認真,講究實在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感受父親為人和做事的真誠,學習敘事清楚有條理的表達方法。

知識鏈接:

新鳳霞是我國的評劇演員。小時因家境貧寒,她沒有上過學,六歲開始學戲,十四歲就肩負起全家的生活重擔。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新鳳霞逐漸形成獨具特色的“新派唱腔”。她唱的評劇《劉巧兒》在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中獲得演員一等獎。獲第十六屆“亞洲最杰出藝人獎”。后來因得病上不了舞臺,于是刻苦學習寫作,成了一名作家。寫出了二十九部、近百萬字的作品。對于自己取得的優(yōu)異成績,她覺得最應該感謝的人是父親。

教學過程:

一、導學。

我們班的絕大多數同學都吃過冰糖葫蘆吧,回憶一下你吃糖葫蘆的模樣,好嗎?

在解放前的天津,有一位賣糖葫蘆的人,他的糖葫蘆做得非常漂亮,味道特棒,在天津很有名氣,想知道他是誰嗎?他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萬年牢》的作者的父親。

二、自學。

1、我會讀,我理解。(我會認真地讀詞語三遍,有不懂意思的詞語我會查字典。)。

走街串巷掉皮損傷晾曬竹簽耽誤甩糖風摻假賺錢。

2、課文圍繞父親做糖葫蘆講了幾件事?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3、我還有不懂的問題,我要記錄下來。

三、組內小展示。

1、圍繞自學要求小組內展示匯報。

2、小組內討論交流。

(1)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親做事認真、實在?

四、整理學案。

一、交流談話,激趣導入。

我們班的絕大多數同學都吃過冰糖葫蘆吧,回憶一個你所吃過的糖葫蘆的模樣,好嗎?(課件出示冰糖葫蘆圖片)。

在解放前的天津,有一位賣糖葫蘆的人,他的糖葫蘆做得非常漂亮,味道特棒,在天津很有名氣,想知道他是誰嗎?他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萬年牢》的作者的父親。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讀通課文,讀準生字。

2、檢查詞語(課件出示):走街串巷、掉皮損傷、晾曬、火候、竹簽、耽誤、甩糖風、摻假、賺錢(認讀,并結合句子理解詞義)。

三、圍繞提示,深入探究。

1、自學課文,邊讀邊思考問題(課件出示):

(1)課文圍繞父親做糖葫蘆講了幾件事?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親做事認真、實在?

※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有關語段讀一讀,做上記號。

2、小組合作研討。

3、班內匯報交流。

4、重點指導理解問題(3):

※第一處的萬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蘆糖蘸得均勻,越薄越見功夫,吃一口讓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蘆不怕冷不怕熱不怕潮,這叫萬年牢?!?/p>

a、為什么叫萬年牢?(板書:糖葫蘆――萬年牢)。

b、這種糖葫蘆,父親是怎么做出來的?

(讀第二自然段,體會父親十分講究選料;讀第三、四自然段,體會父親在制作糖葫蘆中對蘸糖、甩糖風等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一絲不茍)。

c、小結:正是因為父親做糖葫蘆認真仔細,所以他的糖葫蘆才能經久不衰。

※第二處的萬年牢指什么?小組討論。

出示句子:“公平買賣走正道,顧客點頭說聲好,回頭再來這是寶,做生意講實在是萬年牢。”

a、什么叫正道?(憑著良心做買賣)。

b、父親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滿意、看不下去、不聽、嫌、辭去工作”體會父親生意認真實在)(板書:做生意――萬年牢)。

※第三處的萬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全班討論。

出示句子:“父親教導我做萬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實實在在的人。無論做什么事都要講究認真,講究實在。”體會父親教導我做人要做可靠實在的人。(板書:做人――萬年牢)。

※這三處的萬年牢之間有什么聯系?

啟發(fā)學生懂得:這三處“萬年牢”之間有著密切的內在關系。萬年牢的產品質量贏得了生意的萬年牢,萬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誠實、守信的“萬年牢”的人品。

三處“萬年牢”由做糖葫蘆到做生意到做人,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敘事清楚,很有條理。我們要學習這種按一定線索寫事情的寫作方法。

四、感情朗讀,深入體驗。

齊讀課文,談談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為人實在、做事認真的敬仰和贊美之情。)。

五、拓展理解,體會情感。

你是怎么理解父親的做人的道理的?實際生活中的生意人都是文中父親那樣嗎?結合具體的生活事例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板書:

萬年牢。

糖葫蘆――萬年牢。

做生意――萬年牢。

做人――萬年牢。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8個生字。

2.通過課文的研讀,體會父親做事認真,做人實在。

教學重點:

想想課文圍繞父親做的糖葫蘆講了哪幾件事?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親做事認真、實在。

教學難點:

體會三處“萬年牢”的內在關系,學會為人和做事的道理。

教學時間: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預習課文。

教學過程:

看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

(萬年牢是什么意思?萬年牢指的是什么?)。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讀通課文,讀準生字。

2.檢查字詞:多音字:把、悶、削。

詞語:走街串巷、掉皮損傷、晾曬、竹簽、耽誤、甩糖風、摻假、賺錢(能認讀,并結合句子理解詞義)。

3.課文三處寫了萬年牢,分別指什么?

找出有關語段讀一讀。

三、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1.第一處的萬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蘆得均勻,越薄越見功夫,吃一口讓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蘆不怕冷不怕熱不怕潮,這叫萬年牢?!?/p>

a.為什么叫萬年牢?

b.這種糖葫蘆,父親是怎么做出來的?

(讀第二小節(jié),體會父親十分講究選料;讀第三、四小節(jié),體會父親在制作糖葫蘆中對蘸糖、甩糖風等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一絲不茍)。

c.小結:正是因為父親做糖葫蘆認真仔細,所以他的糖葫蘆才能經久不衰。

2.第二處的萬年牢指什么?

“公平買賣走正道,顧客點頭說聲好,回頭再來這是寶,做生意講實在是萬年牢?!?/p>

a.什么叫正道?(憑著良心做買賣)。

b.父親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滿意、看不下去、不聽、嫌、辭去工作”體會父親生意認真實在)。

3.第三處的萬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

“父親教導我做萬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實實在在的人。無論做什么事都要講究認真,講究實在?!斌w會父親教導我做人要做可靠實在的人。

4.這三處的萬年牢之間有什么聯系?

啟發(fā)學生懂得:產品質量好才贏得顧客,做事講認真、講實在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和尊重。

四、深入體驗。

你是怎么理解父親的做人的道理的?結合具體的生活事例來說明。

交流“做事認真,講誠信”的故事。

觀潮教案示例S版四年級篇六

《麻雀》出自19世紀俄國著名現實主義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他以新穎的構思,精練的語言文字,敘述了一只老麻雀在龐大的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傷害的動人故事。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為救幼兒奮不顧身的果敢形象,熱情地歌頌了“愛”這一種強大的力量。

根據教學大綱和學段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和課后練習,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繼續(xù)運用“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讀懂重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愛的偉大。

2、學習作者具體描敘和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3、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能力目標:

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思維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標:

懂得老麻雀奮不顧身掩護小麻雀那種“強大的力量”就是愛的力量。

(四)教學重點:

1、抓住描寫小麻雀、獵狗、老麻雀的神態(tài)、動作的句子,體會三者的特點,進一步感受愛是一種的強大力量。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深理解。

(五)教學難點:

體會第4、5自然段中描寫老麻雀神態(tài)、動作的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即“一種強大的力量”就是愛的力量。

二、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改精神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而教學過程又必須強調合作精神、突出自主性、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因此,我主要采用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在設計教案時,我結合“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閱讀方法,先讓學生欣賞朗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并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后提出兩個問題:“課文中哪些自然段使你感覺特別緊張、扣人心弦,甚至讓你喘不過來?”“課文中那些句子你有所體會?體會到了什么?”讓學生合作探究,采取“讀--找、寫--議--讀”的方法,從文章中找答案,說理由,并通過朗讀把自己的理解讀出來。在反饋交流時,抓住重點句子,讓學生仔細體會,深入理解。通過各種讀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朗讀中積累語感,積累詞匯。

三、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出示課題)。

用最直接的方式進入課堂學習,節(jié)省時間,提高效率。

(二)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教師提問:課文中有哪幾個主要角色?它們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

在聽了課文錄音的基礎上,教師提出問題,快速了解文中幾個主要角色。

2、運用詞語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這一步既對學生聽故事的情況進行了檢查,又鍛煉了學生的概括能力,既有條理性,又減輕了難度。讓學生了解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探究課文。

1、自主讀課文。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到讓你感到意外、驚訝的地方。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這是新課標極力強調的。同時又提出讀的要求,使學生明白讀課文的時候,注意力要集中,要開動腦筋。在閱讀時做到眼到、心到,邊讀邊思,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2、著重體會第4、5自然段中描寫老麻雀神態(tài)、動作的句子。

提問:老麻雀讓你心靈震撼的舉動是什么?

這樣設計,使學生不至于盲目地讀,隨意地議,能圍繞本節(jié)課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開展活動?,F代教育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單純地掌握知識,而應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選擇能力為目標。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既能體現學生的自主、探究,又能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一舉兩得。

本環(huán)節(jié)教學,教師著力抓兩點,一是抓重點句子,品重點字詞;二是抓感情朗讀,讀中悟情。在講到老麻雀時,運用品讀理解重點詞“石頭似的落”、“絕望地尖叫”、“渾身發(fā)抖”、“嘶啞”,使學生感受更真切,理解得更深刻,明白老麻雀怎樣落下以及為什么這樣做,突破難點,進一步學深學透課文。

再引導學生想象:“如果你就是那只小麻雀,能說說內心的感受嗎?”進行思維練習,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激活學生思維的獨立性。以老麻雀周圍角色評價老麻雀的行為,加深學生對課文主題的理解。

(四)總結全文。

教師先從再運用煽情的語言,感染愛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這種力量在任何動物身上均有體現,都值得歌頌和贊美,并呈現作者原文中的結尾,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課文中心的理解。最后交流能體現人或動物之間的愛的故事,讓學生從具體的事例或故事中進一步感受到愛的偉大力量。

四、板書設計。

觀潮教案示例S版四年級篇七

教材第16~18頁。

1.了解數的產生,理解自然數的概念。

2.認識億級的計數單位,掌握十進制計數法的含義。.

重點:理解自然數的概念和十進制計數法。

難點:掌握含有億級數的數位順序表和十進制計數法。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我們知道數字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應用地非常廣泛,可以說是無處不在,這些數是怎樣產生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了解關于數的知識。

(板書:數的產生)

二、自主探究

1.探究數的產生過程。

(1)如果沒有了數字,怎樣表示我手中的粉筆有多少根呢?(教師舉起手中的4根粉筆)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討論:怎樣表示有4根粉筆?

(學生通過討論,會想到各種不同的表示方法,教師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

(2)在生產勞動中,人們需要數人數、數物體個數或記錄打獵后捕獲的野獸的數量等等,這樣就逐漸產生了數。

引導學生看教材第17頁中的圖片,讀下面的文字。了解在遠古時代,人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各種方法來表示物體的個數。隨著語言的發(fā)展,逐漸發(fā)明了一些記數的符號,這就是數字。如:巴比倫數字、中國數字、羅馬數字。還有印度人發(fā)明的數字,后來流傳到阿拉伯,又從阿拉伯傳入歐洲,人們誤以為是阿拉伯人發(fā)明的數字,一直把它叫做阿拉伯數字,即0,1,2,3,4,5,6,7,8,9……經過了幾千年,才產生了現在通用的阿拉伯數字。

(3)了解了數的產生過程,你有什么想法?

教師教育學生要珍惜人類燦爛的文化遺產,認真努力地學好知識,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知識。

2.認識自然數。

(1)表示物體個數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數。(板書:自然數)

(2)一個物體也沒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數。所有的自然數都是整數。最小的自然數是0,沒有最大的自然數,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3.十進制計數法。

(1)我們已經學過億以內的數,在日常生活中還經常用到比億大的數,例如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數是1339724852人,世界人口有70多億等。

(2)用計數器數數,認識十億、百億、千億。

教師在計數器上先撥珠,讓學生數數:10個一億是十億,10個十億是一百億,10個一百億是一千億。

(板書:十億、百億、千億)

指出:十億、百億、千億和以前學過的個(一)、十、百、千……一樣都是計數單位。

(3)在數位順序表上填出億級的數位和計數單位。

讓學生獨立填一填,再指名匯報,共同訂正。

(4)說一說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

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億是十億,10個十億是一百億,10個一百億是一千億。

教師指出: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十的計數方法叫做十進制計數法。

(板書:十進制計數法)

(5)觀察比較:比較數位順序表上個級、萬級和億級有什么異同?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再分別說一說各自的看法。

三、實踐應用

1.填空。

(1)一百億里有()個十億,()個一百億是一千億。

(2)從個位起,第()位是萬位,第()位是十億位。

(3)和億位相鄰的兩個數位是()和()。

2.教材“練習三”第1題。

想一想,說一說。

3.教材“練習三”第2題

同桌兩人合作完成。

四、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你對數又有了什么新的認識?

觀潮教案示例S版四年級篇八

大家好,我叫趙思琦,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生活中的我。

我經常扎著一個馬尾辮,有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水汪汪的,我的眉毛烏黑,又長又寬,一對長長的眼睫毛鑲嵌在眼睛上方,微微有些翹。

我的性格比較開朗,在外面見到陌生人也能打招呼,不過也就因為這樣我被罵了。記得那一次,我和老媽去散步。過馬路的時候,我覺得無聊,就自己跑了。遇見個大人在那站著,于是我就和他聊了會兒天。你一句我一句的聊得正歡呢,誰知道老媽來了,當著那人的面,拉著我的手邊走邊罵道:“你怎么能和陌生人聊天呢?萬一被拐跑了怎么辦?”

我心里嘀咕著:哼,不就是聊個天么!再說了,我都這么大了,有什么可擔心的。我一邊想,一邊還不情愿地噘著嘴。

我這人最大的特點就是馬虎,比如說,寫數學的時候總能把數算錯,往往十道題只有六道題做對。還有一次,寫生字時想寫“狠”字,可是把“狠”字寫成“狼”字了。

這就是我,一個性格開朗做事卻馬馬虎虎的人。

觀潮教案示例S版四年級篇九

1、認識生字新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感受美感.

4感受北國天山的美景,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能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預習探究

(一)引入新課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云:“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詩人筆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讓我們隨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進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課題,明確學習任務

1、讀課題,學生利用資料介紹天山

2、解題,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寫山川景物為主要內容的游記散文,選自于《山景物記》,作者碧野.(簡介作者)

閱讀課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它們有什么特點.如果有興趣,還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優(yōu)美語句摘抄下來.”

合作交流

(三)根據“閱讀提示”速讀全文,理清全文所記敘的游覽順序,引導理解內容

1、學生根據提示自讀課文;

2、引導閱讀:

順序從山的外圍寫到山的深處.

(2)學生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課文描寫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寫的?(讓學生議論,然后交流)

(明確:寫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繪方法:a、襯托,如:以藍天和云影襯托雪峰之高大、靜美;以溪流、游魚的活躍襯托天山的寂靜.b、比喻,如:說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開的“白蓮”.)

(3)第三段集中寫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導學生思考交流: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點來寫的?

(4)朗讀四自然段(或放配樂朗誦)

自讀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點進行描繪的?(學生用筆在書本上做出標記)

品讀體驗

(四)細品語言文字,小結學習內容

1、課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現方法主要運用襯托和比喻.

2、引導學生從描寫景物形態(tài)、描繪聲音、描繪動態(tài)、描繪色彩、描繪感覺上去找比喻句、體會精妙之處.

3、積累自己喜歡的字詞和句子

鞏固延伸

(五)小練筆:練習寫景狀物作文,要求寫一段特定環(huán)境下的景色,如校園的早晨、公園的景物、節(jié)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

觀潮教案示例S版四年級篇十

(1)認知目標:把名人名作用水墨畫的方式加上自己的想像畫出來。

(2)操作目標:學生通過欣賞學習和自己的想像力,參照藝術家的原作,用水墨畫進行表現。

(3)情感目標:借助于名畫的形式畫出對生活用品的回憶和感受。

通過學習,用水墨工具臨摹改編名畫。

運用毛筆的中鋒、側鋒以及水墨的濃淡表現畫面。

教學課時:1-2課時

課前準備:水墨畫工具;名畫投影片;補充的名畫;范畫作品。

(1)導入:讓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中外著名畫家和他們的作品。

(2)欣賞:

方案一:教師在多媒體上播放中外名畫,引導學生欣賞。

提問:在欣賞時思考畫面的主題內容和構圖。

方案二:欣賞課本上高更的畫《高更你早》。思考畫面上的主題內容。

(3)討論:

師:什么是變體畫?

學生自學,相互討論,全班交流。

(4)作品評析:

欣賞書上的學生作品,與高更原作進行分析比較(主體物,構圖的表現方式)。

討論:怎樣才能完成變體畫。

(5)嘗試練習:

教師提出具體要求。請學生代表上黑板試畫,其他學生在草稿紙上試畫。

(6)創(chuàng)作水墨變體畫:教師示范水墨變體畫。

水墨畫的技法要求:

a、用毛筆的中鋒勾畫主要的形狀。

b、用毛筆的側鋒做大面積的渲染。

c、墨色的運用:焦、重、濃、淡、清。

(7)學生作業(yè)練習:

a、選擇《高更你早》或《故鄉(xiāng)的夢》進行改編。

b、可選擇橫或豎的構圖方式進行創(chuàng)作。

c、勾線后染墨。

(8)作業(yè)展評: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師生共同講評。

(9)課后拓展:選擇自己喜歡的水墨名畫改畫成水彩畫或油畫。

(1)復習導入:將上一課時的作業(yè)展評。討論作業(yè)的創(chuàng)作表現效果。

(2)欣賞;欣賞中國漢代畫像石和木版年畫。

(3)討論交流:

討論;漢代畫像石、木版年畫上畫面內容。讓學生聯系我們的平常生活情景一談。

(4)創(chuàng)作構思:

a、欣賞書上的兒童畫作品。

b、在草稿紙上用鉛筆參照書上提供的三幅畫進行變體畫的創(chuàng)作。

c、教師點評:構圖和內容提要豐富生動,富有生活情趣。

d、老師用線描的方法創(chuàng)作《老鼠娶親》,畫出結婚時的熱鬧場景。

(5)創(chuàng)作練習:

師:在宣紙上模仿漢代畫像石或年畫的形式共青團一幅水墨變體畫。

(6)作業(yè)要求:

水墨要求:注意水墨的濃淡,用中鋒勾線,粗細勻稱,線條流暢。用側鋒渲染時注意墨色的焦、重、濃、淡、清的運用。

構圖要求:合理安排畫面,主次清楚,層次分明。

觀潮教案示例S版四年級篇十一

1.欣賞課件圖片:四季的樹木實景,體味大自然的色彩美。

2.欣賞課件圖片:樹木的色彩畫,說說色彩畫與攝。

影圖片的不同感受。

課件出示圖片。

1.觀察課件圖片:自然界的樹。思考如何用色彩進行表現。

2.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整體感知用色彩畫風景的表現方法。

3.師生歸納方法步驟:第一步用線條畫樹:先畫近處的樹,再畫遠處的樹;先畫樹干,再畫主枝,最后畫樹葉。第二步用淡彩著色:色彩清淡而又富于變化。

4.觀察課件圖片(結合教材圖例),了解幾種不同的構圖方教案頻道式和色彩表現方法。

(1)先用色涂染后再適當勾畫幾筆線條來表現樹林。

(2)樹木局部的表現:前后層次在形的處理上主要表現為主次關系和空間大小關系,在色彩的處理上主要為色彩的深淺關系。

1.課件圖片:自然界的樹。

2.課件出示方法步驟。

1.教師演示樹干的線描畫法。

2.教師演示樹葉的線描畫法:

(1)三種常見的葉叢畫法演示:

(2)注意用不同的線條表現出不同樹葉的'特征。

3.學生嘗試在教材范例圖上進行添畫練習。

4.仔細觀察教材色彩圖片,思考下列問題:

(1)紅色為什么會有深淺變化?

(2)綠色是直接畫上去的嗎?

(3)兩色間的邊緣線為什么這么清晰?

5.學生嘗試進行調色練習,同桌或小組討論以上問題。

6.師生合作驗證討論結果:

(1)紅色顏料中加入水分的多少不同產生了濃淡深淺變化;

(2)黃色與藍色相互滲透出現了綠色;

(3)兩色相接部位運用了干畫法,學生說原因,教師重點用教案頻道/jiaoan/色彩演示幾種不同的調色方法,引導學生感受色彩的干、濕、濃、淡以及自然滲透產生的不同效果。

7.指出調色注意事項:

(1)顏色不宜調得太均勻,避免色彩呆板:

(2)水分控制適當;

(3)防止把色彩畫得太臟。

1.課件出示色彩探究的三個問題。

2.鉛筆、白紙、色彩畫工具、教材。

1.作業(yè)要求:用線勾畫一片樹林,再涂上較淡薄的顏色,體現對自然的感受。

2.教師巡回指導。

色彩畫工具材料。

作業(yè)展評,小結全課。

觀潮教案示例S版四年級篇十二

1、練習用乘法結合律、分配律進行簡算。

2、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用乘法結合律、分配律進行簡算。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計算器

做第1題:獨立完成,訂正時說說簡算方法。

做第3題:小組活動:比一比

看哪個小組連的又對又快,在做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適用的條件。

讓學生獨立完成,重點理解列式的算理,即第1個問題為什么是計算周長,第2個問題為什么是計算面積,體會周長與面積的不同含義。

本題是一個乘數的變化引起積的變化,滲透了一些函數的思想。

先呈現情境圖,讓學生觀察,再根據圖上給出的信息解決所提出的問題。然后引導學生思考所列算式中乘數與積的變化規(guī)律。接著,可讓學生再舉例來驗證自己的發(fā)現。

觀潮教案示例S版四年級篇十三

1、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

2、看懂圖意,知道圖中都有誰在干什么?

3、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教育學生保護環(huán)境,樹立環(huán)保意識

理解課文內容,從溪水由清變渾,想到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從而樹立環(huán)保意識。

3課時

一、回顧上節(jié)課學習內容

生:我知道了那條溪水又清又涼。

師:對。(并相機板書)

師: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大象和野豬拔樹比賽,它們在比誰的力氣大。

生:我知道那條溪水后來又變渾了。

生:我知道小兔子不讓大象和野豬拔樹,這樣水會變渾的。

生:我知道大象的鼻子堵了,野豬變成了泥豬。

生:我知道大象和野豬還栽樹。

生:(異口同聲)有!

生:為什么清清的溪水會變黃呢?后來又怎么變清了?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老師把你的問題寫在黑板上,行嗎?(師寫 ?清——黃——清)

師:誰還有問題?

生:什么叫不解地 問?

生:什么叫毀掉呢?

生:什么叫勝負?

(當一生提出這一問題時,有另一小組的同學馬上站起來說:就是輸贏)

師:你的理解很正確,你明白了嗎?

生:為什么說毀了樹林就是毀了小溪?

生:大象的鼻子為什么堵了?野豬怎么變成泥豬了?

生:為什么溪水唱著歌向前流呢?

師:好,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老師都把它寫在了黑板上,我們就把第一問題(?清——黃——清)作為中心問題。我們各個小組圍繞這一問題再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老師相信這一問題弄懂了,其他的問題也就容易了,開始自學吧!

(這時,各個小組的學生開始合作學習,氣氛相當熱烈,教師巡視指導,大約10分鐘)

師:好了,各個小組的同學討論非常熱烈,現在匯報你們的自學結果好嗎?

生:(齊聲說)好!

師:是??!這又清又涼的溪水為什么變黃了呢?

同學們請看這幅圖。

微機出示圖一:同學們看,大象和野豬正在干什么?仔細觀察它倆的動作神態(tài),想象一下它們可能說什么?同桌之間邊表演邊說。

生:(相當活躍)同桌之間邊表演邊模仿大象和野豬的聲音。

師:同學們的表演可真生動呀!誰愿到前邊來表演給同學們看。

(此時學生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話音剛落就有兩名學生跑了上來)

生一和生二邊模仿它們的動作邊說

生一(大象):“嘿嘿,一、二、三,我一定能拔下這棵大樹,證明我比你力氣大。”

生二(野豬)眼珠瞪圓了說:“別看你鼻子長,我用盡全身的力氣,哎一哎,使勁,加油,加油,我能行!”他們的表演滑稽可愛,語言有趣。同學們不約而同地為他倆鼓掌、喝彩。

師:正當它倆拔得起勁時,被小兔看見了,小兔會怎么想?怎么說呢?大家讀一讀第4自然段。

生各自讀。

師:誰來讀?

生:讀。

師:大象和野豬又是怎么說的呢?誰來讀野豬和大象的話?

生:讀。

師:聽了大象和野豬的話,小兔子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呢?

生:很生氣。

生:很氣憤。

生:氣極了,覺得它倆不應該用拔樹來比力氣。

師:那它氣憤地說了什么?(微機出示)

“比力氣,你們毀掉了樹林,也毀了小溪。”

師:誰用氣憤的語氣讀?

生:讀。

師示范讀

生練讀。

生:“不解地問————這和小溪有什么關系?”

師:那什么叫“不解地問”呢?

生:就是不明白地問。

生:就是在不知是怎么回事的情況下問。

師:對,為什么說毀掉了樹林,也毀掉了小溪呢?

針對這一問題,小組中再進行認真的討論。

生:討論,教師巡視指導。(大約3分鐘)

師:誰來談談你的看法。

生:因為樹拔了,土就松了,下雨時,土就流到了小溪里。

生:我認為樹拔了,遠處的土和沙就刮到了小溪里。

師:對,同學們說得有道理,大樹長著時,土被樹根牢牢地抓住了,現在拔掉以后,土就開始變得松軟,當下雨時就會造成水土的流失,泥沙隨雨水流入溪水中,溪水也就變渾濁了。(相機板書 拔掉——渾)

師:小兔子聽了野豬和大象的話,心情怎樣了?

生:很生氣。

生:生氣極了。

師:那我們試看讀一讀,讀出那種生氣的語氣。

生:讀。

師:示范讀。

生:齊讀。

師:此時,你的心情怎樣?你想對他倆說什么?

生:我想對他們說,你們難道不知道你倆做錯了嗎?

生:我太生氣了,你們兩個的行為太可恥了。

師:下面我們分角色讀4—8段,小組事四人為一組先讀。

生開始在小組中練讀。

師:哪個小組愿意讀給大家聽。(指一小組讀)

生:讀。

師:他們讀得好不好?

生:(齊聲說)好!

師:讓我們掌聲鼓勵一下。

生:現在我明白了是溪水變渾了,水里的泥沙賭住了大象的鼻子。

師:同學們想象一下大象鼻子賭了以后會怎么樣?

生:它一定出不上氣來。

生:它一定會很難受。

生:大象一定說:“真難受呀!我真后悔呀!”

師:野豬變成了泥豬,它會怎么想呢?

生:哎呀!好可憐呀!我現在是又臟又丑呀!

師:它倆真是狼狽極了,從哪兒可以看出它倆真的知道自己錯了呢?(微機出示圖)

師:同學們看它倆正在干什么?

生:它倆正把一棵棵小樹苗栽好了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720904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