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好的教案不僅可以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質量,還可以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學習指導。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進展情況不斷調整和完善教案。以下是一些教學研究團隊對教案編寫的規(guī)范和要求,供大家參考。
體積單位教案篇一
1、結合實踐活動,認識體積、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體積、容積單位之間的換算。
2、在觀察,操作過程中,發(fā)展空間觀念。
小正方體、量杯、1分米3盒子。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1dm3的盒子,
提問:這個盒子可以放多少個體積為1cm3的正方體?
2、擺一擺。
引導學生擺設小正方體。
學生通過擺設,得出:
1分米3=1000厘米3。
1升=1000毫升。
二、試一試。
1、引導學生完成試一試第1題。
提問:你是怎樣得出來的?
學生進行猜測,并說一說自己的猜測理由。
1排擺10個。
每層可以擺多少排?算一算,每層可以擺多少個?(10×10×=100個)。
1分米=(10)厘米。
盒子里可以擺幾層?
算一算,1dm3的盒子里可裝多少個1cm3的`小正方體?
10×10×10=1000。
根據(jù)1米=10分米。
引導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結合實際操作模型,認識和理解厘米3和分米3之間的進率。
結合厘米3、分米3與升、毫升之間的關系,推導公式:
1升=1000毫升。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讓學生通過填一填,比一比:
三、練一練。
1、學生練習。
2、反饋。
計算1m3=udm3。
學生計算:
10×10×10=1000分米3。
得出:1米3=1000分米3。
學生分析長度、面積、體積之間的關系。
1、學生先填一填。
2、讓學生說說思考的方法和過程。
讓學生通過分析,比較從而解決問題,了解長度、面積、體積單位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體積單位教案篇二
在原來知識結構里:學生學習了線段的長度、面積的大小及相關的計量單位,學生初步建立了一維二維的空間觀念。這些為學習新知奠定了基礎。
體積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由認識平面圖形到認識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觀念的一次發(fā)展。為了更深入地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我對北師大版、蘇教版、人教版的本課內容做了比較。發(fā)現(xiàn)它們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通過實驗演示或操作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理解體積的含義,構建體積單位的表象。因此,我由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回顧、感知、操作、想象,讓學生在體驗中感知,在對比中學習,逐步達到對概念的認識與理解。
體積單位教案篇三
選單位填空:小明身高150()教室的面積為40()。
富民到昆明的距離是24()。
游泳池水深2()占地面積250()。
這是以前我們所學過的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二)、教學實施。
1、認識1立方厘米。
(1)出示1立方厘米模型。
(2)分組觀察﹑探究交流,然后匯報,你知道了什么?
引導學生: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體積比較小。
量一量:1立方厘米正方體棱長是1厘米。
說一說:棱長為一厘米正方體體積為1立方厘米。
想一想: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物體有多大。
做一做:橡皮泥做體積為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
拼一拼:2立方厘米、5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
舉一舉:生活中哪些物體體積約為1立方厘米(如蠶豆﹑玻珠、手指末節(jié)等)。
2、認識1立方分米。
(1)出示1立方分米模型。
(2)分組觀察、探究、匯報,你知道了什么?
看(大小)量(長短)說(概念)想(有多大)做(正方體)拼(體積)。
舉一舉:柚子、菠蘿等。
3、認識1立方米。
(1)學生分組探究。
根據(jù)以上的體積單位推測,什么樣的體積是1立方米(板書)。
(2)四個同學圍成1立方米空間,用米尺在墻角搭一搭。
(3)哪些物體體積約為1立方米?(電視箱子、太陽能水塔)。
(4)課外延伸。
你們知道一噸水的體積是多少?一噸水的體積就是1立方米,教師教育水資源有限,節(jié)約用水。
4、互相討論:這三個體積單位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是什么?(都是正方體、棱長不同)。
(距離大小)(表面大小)(空間大小)。
6、練一練:p45第一題。
7、練一練:p45第二題。
獨立完成,小組討論,集體訂正。
(三)、頭腦風暴。
10002=100×100×10010000-0=10000(打兩個成語)。
(四)、課堂作業(yè)。
1、想一想,填一填。
(2)棱長為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
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
棱長為1米的正方體,體積是。
2、選擇適當?shù)膯挝幻Q填在括號里。
(1)一塊巧克力的體積約是6()。
(2)一個成人鞋盒體積約是6()。
(3)一塊橡皮的體積約是8()。
(4)一載重汽車車廂體積約是8()。
(5)一把椅子高90()。
(6)一張單人床的面積約是2()。
3、連線。
學校主席臺的體積24立方厘米。
書包的體積24立方米。
碳素墨水盒的體積24立方分米。
4、說說身邊物體的體積。
(五)課堂小結。
請同學們想一想,相互交流,共同分享: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體積單位教案篇四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38頁----39頁內容及相關練習。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讓學生知道體積的含義,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
(2)使學生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單位體積大小的概念。
難點: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間觀念。
三、教學策略:
1.采用故事導入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采用實驗觀察法和自學交流法發(fā)揮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3.采用小組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
4.采用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聽《烏鴉喝水》的小故事。
2.揭題:師:你知道烏鴉是通過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嗎?這蘊涵了什么道理?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課題《體積和體積單位》。(出示課題)。
(二)目標引領:
(1)讓學生知道體積的含義,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
(2)使學生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單位體積大小的概念。
(三)問題導學:
1、建立“體積”概念。以小組進行實驗,然后匯報:
(1)把小石塊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說明什么?
(3)結合課本理解體積的意義。
生概括體積的定義:“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眥板書}。
師出示圖,請生比一比誰的體積大?
生:發(fā)現(xiàn)不好比較。
從而指出計量物體的體積要用統(tǒng)一的體積單位。從而引入“體積單位”的教學]。
師:為了更準確的比較圖中這兩個長方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把它們切成若干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只要數(shù)一數(shù),每個長方體包含有幾個這樣的小正方體,就能準確地比出它們的大小。具體切分請同學們概括大屏幕演示。
生:認真觀看切分過程:
師:像計量長度需要長度單位,計量面積需要面積單位,我們計量體積也需要有“體積單位”。為了更準確地計量出物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像圖中這樣用同樣大小的正方體作為體積單位。
請生自學課文15頁內容,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自學要求:用看一看(是什么形體)、量一量(它的棱長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說一說(它的定義)、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可以用這個體積單位來計量)的方法,小組之間開展討論和交流?!?/p>
生:通過認真分析,計數(shù)得出結論。
師小結: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學生練習操作,師觀察巡視:
(四)鞏固練習:見學案。
(五)課堂檢測:獨立完成。
(六)課堂總結:談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
(七)板書設計:
體積單位教案篇五
(1)學生嘗試練習,在書上完成。
(2)交流方法:高級單位的數(shù)改寫成低級單位的數(shù),要乘進率,小數(shù)點向右移動對應的位數(shù);低級單位的數(shù)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shù),要除以進率,小數(shù)點要向左移動對應的位數(shù)。
2、完成47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作業(yè)時.提醒學生要認真審題.請學生說一說相鄰兩個面積單位的進率是多少。
體積單位教案篇六
一、填空。
1、叫做物體的體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
2、棱長是1米的正方體,它的底面積是(),體積是()。
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它的底面積是(),體積是()。
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它的底面積是(),體積是()。
3、單位大小的感知。
舉例:1立方厘米的物體;1立方分米的物體;。
1立方米的物體。
一個花圃的面積約是10();一瓶藥水重60();。
一個倉庫的體積是125();一間教室的.面積約是48();。
一堆沙的體積是1.98();一瓶墨水體積是約60();。
微波爐的體積約是45()。
二、下面都是用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拼成的立體圖形。數(shù)出它們的體積是多少,填在()里。
()立方厘米。
()立方厘米。
()立方厘米。
()立方厘米。
體積單位教案篇七
1、使學生經(jīng)歷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導過程,明白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0。
2、在探索體積單位進率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學習的體驗,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教學。
體積單位教案篇八
體積單位(教材43頁 ,45頁練一練1,2)
1、認識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的實際意義,發(fā)展空間觀念
認識體積單位、建立表象
感受體積單位的意義
剪刀、透明膠、米尺、橡皮泥
(一)、復習引入
選單位填空:小明身高150( ) 教室的面積為40( )
富民到昆明的距離是24( )
游泳池水深2( )占地面積250( )
這是以前我們所學過的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二)、教學實施
1、認識1立方厘米
(1)出示1立方厘米模型
(2)分組觀察﹑探究交流,然后匯報,你知道了什么?
引導學生: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體積比較小
量一量:1立方厘米正方體棱長是1厘米
說一說:棱長為一厘米正方體體積為1立方厘米
想一想: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物體有多大
做一做:橡皮泥做體積為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
拼一拼:2立方厘米、5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
舉一舉:生活中哪些物體體積約為1立方厘米(如蠶豆﹑玻珠、手指末節(jié)等)
2、認識1立方分米
(1)出示1立方分米模型
(2)分組觀察、探究、匯報,你知道了什么?
看(大小) 量(長短) 說 (概念) 想(有多大) 做(正方體) 拼 (體積)
舉一舉:柚子、菠蘿等
3、認識1立方米
(1)學生分組探究
根據(jù)以上的體積單位推測,什么樣的體積是1立方米(板書)
(2)四個同學圍成1立方米空間,用米尺在墻角搭一搭
(3)哪些物體體積約為1立方米?(電視箱子、太陽能水塔)
(4)課外延伸
你們知道一噸水的體積是多少?一噸水的體積就是1立方米,教師教育水資源有限,節(jié)約用水。
4、互相討論:這三個體積單位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是什么?(都是正方體、棱長不同)
5、比較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的不同
(距離大小)(表面大小)(空間大小)
6、練一練:p45第一題
7、練一練:p45第二題
獨立完成,小組討論,集體訂正
(三)、頭腦風暴
10002=100×100×100 10000-0=10000 (打兩個成語)
(四)、課堂作業(yè)
1、想一想,填一填
(1)常用的體積單位有 、 、 。
(2)棱長為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 ,
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 ,
棱長為1米的正方體, 體積是 。
2、選擇適當?shù)膯挝幻Q填在括號里。
(1)一塊巧克力的體積約是6( )
(2)一個成人鞋盒體積約是6( )
(3)一塊橡皮的體積約是8( )
(4)一載重汽車車廂體積約是8( )
(5)一把椅子高90( )
(6)一張單人床的面積約是2( )
3、連線
學校主席臺的體積 24立方厘米
書包的體積 24立方米
碳素墨水盒的體積 24立方分米
4、說說身邊物體的體積
(五)課堂小結
請同學們想一想,相互交流,共同分享: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體積單位教案篇九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后的最大收獲是:我認識到教會方法比知識重要。本節(jié)課內容比較簡單,學生接受也較快。我采取了提出問題,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為了更加形象直觀地清楚推理,也為了兼顧學困生的學習,我采用了放映幻燈片讓學生從抽象的想象到直觀的觀察徹底明白推理,并鼓勵學生講出思考過程。
學生結合導學案進行了課前認真預習,為了預防部分學生對學過知識的遺忘,我在導學案中的第一步復習與生成設計了與本節(jié)相關的基礎知識。在課堂訂正答案時發(fā)現(xiàn)學生都已掌握。接下來在教學中適當?shù)匾龑屡f知識的有機結合并通過學生的思考、研究去探索發(fā)現(xiàn)新知。這也有力地說明了設計導學案應該做到為新課知識作鋪墊的合理性。還通過猜想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習趣味性,吸引了學生的求知欲。課堂的檢測訓練緊密結合新知。
感悟反思。
1、學生講解算理生硬、不自然,有待于進一步課后強化訓練。
2、單位的統(tǒng)一,讓學生自覺養(yǎng)成習慣。
3、平方、立方加強區(qū)別,不要讓學生形成一種剛學了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受慣性思維的影響,急于求成出現(xiàn)錯誤。
體積單位教案篇十
體積單位的大小形成比較明確的表象。
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觀察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進一。
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充分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體驗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處處都有。
教學重點:掌握體積和體積單位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學難點: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盛有紅色水的量杯、石塊、體積單位。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讓學生講《烏鴉喝水》的小故事。
2.揭題:師:你知道烏鴉是通過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嗎?這蘊涵了什么道理?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課題《體積和體積單位》。(出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建立“體積”概念。
師出示實驗一,“把小石塊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說明什么?”請生讀題,分組操作。
師:通過這個實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為什么?[說明:物體占空間]{板書}。
師再出示實驗二,“把大小不同的兩個石塊分別放入盛有高度相同水的兩個量杯中,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說明什么?”請生讀題,分組操作。
師:通過這個實驗,
實物演示:橡皮、鉛筆盒、書包。
師:觀察這三個物體,哪個所占的空間比較大?哪個所占的空間比較???
書包與講桌相比,誰占的空間比較大?
引導學生得出:物體占空間有“大小:{板書}。
生概括體積的定義:“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眥板書}。
生齊讀。
師:為了更準確的比較圖中這兩個長方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把它們切成若干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只要數(shù)一數(shù),每個長方體包含有幾個這樣的小正方體,就能準確地比出它們的大小。
請生數(shù)一數(shù),告訴老師誰的體積比較大?
學生匯報(注意讓學生說出數(shù)的方法)。
師:像計量長度需要長度單位,計量面積需要面積單位,我們計量體積也需要有“體積單位”。為了更準確地計量出物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像圖中這樣用同樣大小的正方體作為體積單位。
請生讀一讀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出示自學要求,“自學課本112頁內容。
自學體積單位。用看一看(是什么形體)、量一量(它的棱長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說一說(它的定義)、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可以用這個體積單位來計量)的方法,小組之間開展討論和交流?!?/p>
今后,我們在計量物體的.體積時,就應根據(jù)實際情況來選用合適的體積單位。
請生說一說。
師(小結)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學生操作:
4.反饋。
(哪個是長度單位,哪個是面積單位,哪個是體積單位?它們有什么不同?
(課本中練一練的作業(yè))。
(三)、課堂總結:
師:學習了這堂課,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體積單位教案篇十一
(1)叫做物體的體積。
(2)長度單位是用來計量:();面積單位是用計量:();體積單位是用來計量物體()。
2、用多大的體積單位表示下面物體的體積比較適當?
(1)一塊橡皮的`體積約是8()。
(2)人教版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體積和體積單位》課后練習:一臺錄音機的體積約是20()。
(3)五年級語文課本的體積約是297()。
(4)一個蓄水池的體積是4.2()。
3、小法官。
(1)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2)一個物體的體積大于它的表面積-------------------()。
(3)。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也是1厘米-------()。
(4)兩個物體體積相等,形狀也一樣。----------------()。
4、應用題。
體積單位教案篇十二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能力目標:
能夠根據(jù)生活中的常識和已有的經(jīng)驗,建立體積單位的實際的能力,具有解決物體體積和容積問題的正確方法和思路。
情感目標:
學生想探究問題,愿意和同伴進行合作交流;樂于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相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進一步能夠有效的`建立體積的空間觀念;初步感知體積單位的大小。
教學策略: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教學準備:
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實物教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比較物體的長度或面積的大小。
2、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學過哪些面積單位?學生紛紛回答,教師對回答的好的同學進行表揚和鼓勵。
二、講授新課:
1、教師出示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教具學生觀察后讓學生感受1立方厘米物體的大小。
教師提問學生你有什么樣的方法記住他大小,然后交流各自得想法。
棱長為1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米3,記作1m3。
(1)用橡皮泥切出一個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拼一拼,2立方厘米、5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分別有多大。
(2)用硬紙板做一個體積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
(3)用米尺在墻角出搭出一個1立方米的空間。
3、說一說:那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把體積單位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聯(lián)系起來,感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實際意義。
4、教學體積與容積的關系,講明,從里面兩量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盒子的容積是1dm3,可以容納1升的溶液。
1升=1分米31l=1dm31毫升=1厘米31ml=1cm3。
三、課堂練習。
第1題:先讓學生獨立嘗試,在進行交流,特別是讀法的交流。
第2題: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體的體積,增強學生對體積、容積單位實際意義的理解。
第3題:利用升、毫升之間的換算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先統(tǒng)一單位,然后再進行計算。
四、課堂小結:學習了這節(jié)課,同學們有什么感受和體會?
板書設計:
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厘米,記作1cm3。
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記作1dm3。
棱長1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米,記作1m31升=1分米31l=1dm31毫升=1厘米31ml=1cm3msn(中國大學網(wǎng))。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體積單位教案篇十三
李老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和能力,通過合作、交流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理解知識。如: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物體的體積。什么是空間?解釋起來似乎很抽象,教學時李老師設計了用沙子和球做實驗,通過動手操作,直觀形象的的演示,點燃學生的空間感覺,讓學生心領神會的體會到空間的概念,感覺到物體是占有一定空間的。讓學生從真正意義上理解了體積的概念。這樣使教學難點不攻自破,真正體現(xiàn)了“做中學”的教學原則。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學生學習方式的自主度,小組合作的有效度等老師都把握得很適度,本節(jié)課確實做到了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
這節(jié)課學習氛圍很好。教學中,李教師始終做到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學生,把尊重的語言送給每一位學生,把和藹的微笑撒向全體學生,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寬松和諧,相互尊重的教學氛圍。這種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產(chǎn)生最佳的學習心態(tài),輕松愉快的接受知識。李教師在課堂中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并想方設法的幫助各類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對于課堂上學生的回答,李教師都給予了積極的評價。鼓勵學生針對問題積極思維,暢所欲言,不論學生回答的準確與否都投以鼓勵與信任的目光,學生在這種目光的注視下心理一直很放松,很平靜,能大膽的想象與陳述,在輕松愉快中學習知識。和諧和的師生關系、民主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升,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
李老師的課堂所體現(xiàn)出來的優(yōu)點遠不止這些。扎實的教學基本功,輕松駕馭課堂的能力,對課堂調控的自如,對教材的深層次把握,都使我學有所得,也讓我深思。
體積單位教案篇十四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實際教學的前奏,用好的導入可以抓住學生,控制課堂,促進學生積極思維。本節(jié)課中教者沒有以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引出今天所講的主題,而是用學生熟悉的烏鴉喝水的故事引入堂課,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接著提出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瓶中的水增加了嗎?為什么水會升上來的?讓學生切身感悟到石頭占有了水的空間,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又遷移了難點。
二、緊密聯(lián)系生活,挖掘生活素材。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教者在這節(jié)課增加了很多生活中的素材。為了突破每個體積單位的實際大小這一難點,教者非常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學習數(shù)學。如介紹完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后讓學生在學具中找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學具,再列舉生活中體積接近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物體;介紹完立方米后,老師用三把尺子圍出1立方米,并在里面站同學,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對每個體積單位形成具體的表象,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再通過游戲猜一猜涂改液,紙盒,講臺,門衛(wèi)室錄音機等這些學生經(jīng)常接觸的實物的體積,一方面能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各個體積的`實際大小,另一方面,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數(shù)學是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
三、注重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
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間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區(qū)分清楚這幾類單位,教者在設計練習的時候作了精心的安排。專門設計1厘米,1平方厘米,1立方厘米的比較練習,并讓學生用手比劃這些單位。這樣的設計讓學生能將這些知識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體積單位教案篇十五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38頁----39頁內容及相關練習。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讓學生知道體積的含義,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
(2)使學生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單位體積大小的概念。
難點: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間觀念。
三、教學策略:
1.采用故事導入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采用實驗觀察法和自學交流法發(fā)揮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3.采用小組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
4.采用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聽《烏鴉喝水》的小故事。
2.揭題:師:你知道烏鴉是通過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嗎?這蘊涵了什么道理?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課題《體積和體積單位》。(出示課題)。
(二)目標引領:
(1)讓學生知道體積的含義,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
(2)使學生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單位體積大小的概念。
(三)問題導學:
1、建立“體積”概念。以小組進行實驗,然后匯報:
(1)把小石塊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說明什么?
(3)結合課本理解體積的意義。
生概括體積的定義:“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眥板書}。
師出示圖,請生比一比誰的體積大?
生:發(fā)現(xiàn)不好比較。
從而指出計量物體的體積要用統(tǒng)一的體積單位。從而引入“體積單位”的教學]。
師:為了更準確的比較圖中這兩個長方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把它們切成若干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只要數(shù)一數(shù),每個長方體包含有幾個這樣的小正方體,就能準確地比出它們的大小。具體切分請同學們概括大屏幕演示。
生:認真觀看切分過程:
師:像計量長度需要長度單位,計量面積需要面積單位,我們計量體積也需要有“體積單位”。為了更準確地計量出物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像圖中這樣用同樣大小的正方體作為體積單位。
請生自學課文15頁內容,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自學要求:用看一看(是什么形體)、量一量(它的棱長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說一說(它的定義)、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可以用這個體積單位來計量)的方法,小組之間開展討論和交流?!?/p>
生:通過認真分析,計數(shù)得出結論。
師小結: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學生練習操作,師觀察巡視:
(四)鞏固練習:見學案。
(五)課堂檢測:獨立完成。
(六)課堂總結:談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
(七)板書設計: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7213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