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初中音樂教學設計(優(yōu)秀2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4 07:57:18
部編初中音樂教學設計(優(yōu)秀21篇)
時間:2023-12-04 07:57:18     小編:夢幻泡

總結是提煉經(jīng)驗、反思思維、總結規(guī)律的過程。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需要我們注重細節(jié),注意字句的選擇和排列的順序。我們收集了一些優(yōu)秀總結的例子,希望能夠對大家的寫作提供參考。

部編初中音樂教學設計篇一

本節(jié)課選定廣東音樂為主要教學內容,目的是通過讓學生感受與體驗廣東音樂的地方風格,以及對相關文化的了解,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廣東音樂的內涵及藝術價值,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

在本課教學過程中,貫穿以審美為核心,興趣為動力的基本理念,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在創(chuàng)造性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以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內容和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參與表演創(chuàng)作,采取情境創(chuàng)設與啟發(fā)式互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廣東音樂的概念與特點,并在欣賞、思考、理解、描述與分析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提高音樂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1、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八年級音樂課本,第十五冊第五單元?!队甏虬沤丁肥菑V東音樂的早期佳作,樂曲通過描寫初夏時節(jié),雨打芭蕉淅瀝之聲,表現(xiàn)出人們的欣喜之情,極富南國情趣,體現(xiàn)了廣東音樂清新流暢活潑的風格。那一連串分裂的短句,頓挫的節(jié)奏,猶如淅淅瀝瀝的雨點敲打著芭蕉,使人聯(lián)想到芭蕉婆娑起舞之態(tài)。

2、說學情:

我們初二學生一般對廣東音樂接觸不多,經(jīng)課前調查,70%以上學生不喜歡或不了解廣東音樂,他們課前普遍認為廣東音樂的內容比較陳舊,節(jié)奏和旋律與現(xiàn)代社會相差甚遠,針對這種情況,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會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對廣東音樂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可利用學生愛展示自己的天性和現(xiàn)在最感興趣的qq群和空間提高學習興趣,為課堂教學服務。

1、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讓學生喜歡我國廣東地區(qū)的民間音樂,樂于主動了解廣東音樂的音樂文化。

2、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欣賞音樂美及獨立思考、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

3、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感受體驗廣東音樂的音樂風格。并認識了解《雨打芭蕉》的風格特點。

1、重點:欣賞《雨打芭蕉》,了解廣東音樂概念,特點及主要樂器。

2、難點:由于中學生對廣東音樂接觸不多,沒有太多的感性認識,因此在課前可利用學生現(xiàn)在最感興趣的qq群和空間布置任務,提高學習興趣,為課堂教學服務。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引導學生感受與體驗音樂,讓學生深入廣東音樂的音樂特點,鼓勵學生嘗試簡單的即興表演活動。

激情導入:

1、現(xiàn)在在國際上有一個很著名的中國女子民樂樂團,她們演奏了剛才那首動聽的曲子,這個樂團叫什么名字?女子十二樂坊。

3、現(xiàn)在我們欣賞一首民族器樂曲《雨打芭蕉》認真思考回答。

初聽《雨打芭蕉》。

1、播放《雨打芭蕉》,并提出問題:

(1)、樂曲情緒?

(2)、除了剛才我們提到的那些民族樂器,樂曲里還出現(xiàn)了哪樣特殊的樂器?

2、介紹請學生展示:廣東音樂概念。

(二)復聽《雨打芭蕉》。

1、該曲結構具有連續(xù)性,很難將其斷然的劃分成幾個段落,為了分析方便,我們把它分成3個部分欣賞(出示課件),總結每一段描繪的場景畫面。

2、學唱第一部分旋律(教師出示課件上的旋律并彈奏)。

1)、根據(jù)每段樂曲聯(lián)想到的畫面用語言總結。

2)、一邊學唱一邊體驗廣東音樂的樂句特點。本環(huán)節(jié)著重分析作品中各音樂段落的變化,讓學生能清晰地縱觀全曲的整體布局,從而有利于學生了解廣東音樂的風格特點。

延伸拓展實踐與創(chuàng)造。

1、你還知道廣東音樂的哪些些樂曲?

2、那現(xiàn)在來欣賞另外幾首廣東音樂《娛樂升平》《紫竹調》《旱天雷》等的片段(教師用揚琴彈奏)。

中國的民族音樂如一支奇花獨立于世界上,其民族器樂更為世人所慨嘆。曾有許多次的民樂團到國外演出時,剛一結束,手中的樂器就被臺下的觀眾“搶奪”去,他們實在無法想象,就這么一根竹子或木頭,上面挖了幾個洞或這樣一做,竟能發(fā)出如此美妙的聲音,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們這節(jié)課學的廣東音樂,因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認真聆聽反思激發(fā)學生繼續(xù)學習探索廣東音樂的的興趣及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強調了以學生為本,真正突出學生的主動參與性,提倡和追求一種輕松和諧、雙向交流的教學氛圍。在教學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探索。教學方式上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為學生提供多種參與情境,循序漸進,逐層深入,激發(fā)學生不斷探究的欲望,使學生在欣賞、想象、模仿、交流、表演的過程中理解音樂文化,獲得知識。通過這堂課的教學,不僅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對于我自身來說,也提高了學科功底和專業(yè)水平,真正是受益匪淺。謝謝各位專家評委!

部編初中音樂教學設計篇二

《雪絨花》是電影《音樂之聲》的一部插曲。《音樂之聲》講述的是發(fā)生在20世紀30年代奧地利薩爾茨堡的一個真實的故事。在薩爾茨堡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位叫瑪利亞的修女,她生性活潑、喜歡唱歌,但總愛惹麻煩,于是院長派她到特拉普上校家做家庭教師。在上校家,她與七個孩子建立了良好的關系,也贏得了上校的心。在他們外出度蜜月回到薩爾茨堡時德國法西斯侵占了上校的祖國,一向痛恨納粹黨的上校決定帶全家人離開奧地利。后來他們被迫參加了音樂節(jié)晚會,當他們演唱的雪絨花回蕩在劇場時,臺下的人們懷著對祖國的必勝信念,一齊高唱起來。后來,他們翻山越嶺前往瑞士,離開了親愛的祖國。

雪絨花又名火絨草、薄雪草,一種菊科草本植物,因其生長在阿爾卑斯山脈1700米的巖石表層上,故見過這種花的人都被譽為英雄。雪絨花寓意著勇敢,被奧地利人奉為國花。

2.音樂分析。

《雪絨花》全曲為二段體結構,結構方整,曲調樸實感人,具有較濃郁的奧地利民歌風格。

第一段(1—16小節(jié))節(jié)奏舒緩,旋律起伏變化較小,親切抒情,充滿對祖國的贊頌之意。第二段(17—32小節(jié))出現(xiàn)了休止符,旋律由全曲最高音“2”下行采用了五度跳進,與第一段形成對比。此段音樂表現(xiàn)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情緒較為激動,力度相對加強,從第25小節(jié)開始到全曲結束在現(xiàn)了第一段主題,并在祝福祖國的歌聲中結束全曲。

1.通過聆聽欣賞,對所學的電影歌曲及音樂產(chǎn)生興趣,進而激發(fā)愛國熱情。

2.通過學唱,能用優(yōu)美抒情的聲音充滿深情的演唱歌曲。

3.學習了解三拍子的指揮圖示。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三拍子指揮圖示。

一、組織教學:唱《多來米》(從b段的第二段開始放vcd)進教室,師生問好。

瑪麗亞教上校家?guī)讉€沒有了媽媽的孩子學會了很多歌曲?!抖鄟砻住繁闶瞧渲械囊皇?。她還給孩子們排練了合唱。當上校回家時,瑪麗亞和孩子們用甜美的歌聲迎接他。上校很高興,他也邊彈吉他邊演唱了一首歌。同學們猜猜,上校唱的是什么歌?對!就是這首《雪絨花》。

三、學唱歌曲:

1.聆聽、思考。

a:歌曲的情緒怎樣?(親切抒情、熱情激動)。

2.歌曲介紹:

a.《雪絨花》為c大調、3/4拍。全曲為帶再現(xiàn)的兩段體結構。結構方整,曲調樸實感人,具有較濃郁的奧地利民歌風格。b.介紹雪絨花:(播放圖片)。

雪絨花(原名火絨草)——奧地利的國花在奧地利,雪絨花象征著勇敢,因為野生的雪絨花生長在環(huán)境艱苦的高山上,常人難以得見其美麗容顏,所以見過雪絨花的人都是英雄。雪絨花是勇氣的象征,只有勇士才可以采摘到它!

3.學習三拍子指揮圖示。

四.學唱歌曲:

a:播放伴奏,老師范唱(學生熟悉旋律)。

五.再次欣賞:

《雪絨花》這首歌曲在電影《音樂之聲》中并不只出現(xiàn)了一次,后來在瑪麗亞成為七個孩子的母親之后不久德國xx占領了奧地利,并強迫要求上校為納粹服務,上校不愿意背叛自己的祖國,決定舉家逃亡。在音樂節(jié)上,他們全家再次唱起《雪絨花》。當這首象征著生活安寧幸福的歌曲回蕩再劇場時,聽眾們的內心沸騰了,他們一起高唱起《雪絨花》。(播放視頻)思考:

a:前后兩次唱起的歌曲《雪絨花》情緒一樣嗎?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情緒?

兩次歌曲情緒不一樣,第二次演唱穩(wěn)重莊嚴,表達了對祖國的的熱愛之情。

b:同一首歌曲在影片中出現(xiàn)兩次,不同的地點、不同對象、表達的情緒也不一樣,想一想這在影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突出主題、深化主題思想六,再次齊唱歌曲。

小結:

電影《音樂之聲》是一部非常經(jīng)典的電影,里面有不少膾炙人口的歌曲《哆來咪》、《孤獨的牧羊人》等,同學們在課后可以去觀看這部影片、聆聽欣賞這些電影里的音樂,希望大家通過學習了解能喜歡并關注電影音樂藝術。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xiàn),應采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去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本節(jié)課我利用課件,看電影片段,了解電影故事,來激發(fā)學生學習,求知興趣。.生理上,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fā)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本節(jié)課我抓住學生這一特點,發(fā)揮學生的主動積極性.初中生正處在身心發(fā)展、成長過程中,其情緒、情感、思維、意志、能力及性格還極不穩(wěn)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變性。同時,學生音樂理論知識比較薄弱,但思維活躍,課堂敢于發(fā)言,素質整體上呈現(xiàn)多層次的特點。

在我的這節(jié)課中,知識得到了很好的滲透,三拍子的節(jié)拍和節(jié)奏,學生通過自己的手勢得到了掌握,休止符的停頓,學生通過我的引導知道了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表達。情感也得到了升華,他們通過歌曲的演唱,了解到了小小雪絨花實際上表達了對祖國的美好祝愿。我自己認為本節(jié)課的優(yōu)勢在于教學目標定位準確、主題突出、主線明確、過程流暢,師生配合默契,因此收到了好的教學效果。

部編初中音樂教學設計篇三

《夏日泛舟海上》是一首根據(jù)意大利作曲家威爾第創(chuàng)作的歌劇《弄臣》中的片段《女人善變》,重新配詞而成的歌曲,歌曲結構規(guī)整、旋律流暢、節(jié)奏明快、情緒活潑,表達了人們在海上泛舟時喜悅幸福的心情.在教授本課時,筆者以借鑒與對比導入的手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致,在教授歌曲的過程中,通過欣賞、聽辨、分析、創(chuàng)編、對比等多種手段,讓學生在實踐中嘗試音樂帶給他們的樂趣,體驗成功的愉悅,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質,體現(xiàn)音樂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

部編初中音樂教學設計篇四

教學內容:

唱歌《夏日泛舟海上》。

教學目標:

1、學會用自然、流暢的聲音演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2、認識和了解特殊音樂符號以及在歌曲中所起到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感受三拍子的音樂特點。

理解歌曲,用自然舒展的聲音、真摯的感情表達歌曲意境。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圖片)。

威尼斯是意大利一個的港口,也是世界舉世聞名的旅游勝地,它有118閣島嶼組成,靠378座橋連接起來,故有“水上城市”之稱。威尼斯最特別的交通工具貢多拉,這是一種月牙形的黑色平底船,在夏天人們乘坐小船,漫游在平靜的海面,劃著船,唱著歌,威尼斯的夏天就是這樣浪漫。

居塞比·威爾第(giuseppeverdi,1813-1901),意大利偉大的歌劇作曲家。作品有《弄臣》、《游吟詩人》、《茶花女》、《假面舞會》、《奧賽羅》及《法爾斯塔夫》等,一生創(chuàng)作了26部歌劇。善用意大利民間音調,管弦樂的效果也很豐富,尤其能繪聲繪色地刻劃劇中人的欲望、性格、內心世界,因之具有強烈的感人力量,使他成為世界上歡迎的歌劇作曲家之一。

(1)播放音樂。

(2)生回答:歌曲表現(xiàn)的是夏天。

(3)師:同學們回答的很好,那么歌詞唱出了什么內容?

(4)生回答:歌詞唱出了唱出了青年人的向往,追求和美的感受。

(5)師:同學們回答的真好,那么你還能不能用語言來概括一下夏天是什么樣子的?例如:體育運動、休閑、顏色、溫度、等等。(游泳、納涼、綠色、炎熱)。

(6)生:討論。

(7)同學們概括的很好,想的也很周全。

2、師:為了使同學們更深刻的感受夏日情懷,老師將帶領同學們乘上小舟,去享受夏日泛舟的樂趣。在出發(fā)之前,我們先來學一首歌曲。大家看大屏幕聽歌曲,聽后并回答一下三個問題:

(1)這首歌曲表現(xiàn)了一副的畫面,情緒怎么樣?

(2)注意聽這首歌曲是幾拍子的?

(3)能不能聽出它的強弱關系來?

播放《夏日泛舟海上》。

描繪的是在一個明媚的夏日里,人們乘坐小船,在海上盡情游玩的歡樂場面。情緒(歡快、樂觀、充滿活力)(八三拍子)。

強弱規(guī)律是(強、弱、弱)圖。

師:回答的非常準確。這首動聽的歌曲《夏日泛舟海上》是由誰創(chuàng)作的呢?

作者簡介:威爾第。

4、那么同學們想不想用一種喜悅的心情來呢?

(1)第三遍播放歌曲,學生跟唱。

(2)師:同學們唱的很好,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歌曲里還有很多特殊的記號呢,他們可是為歌曲的情緒起了很大的作用啊。你們能說一說都有哪些記號?作用是什么?(跳音記號:唱的要短促而富有彈性。強音記號:唱的要強一些。延音記號:一般延長原來時值的一倍三連音,三連音唱的要均等。

(3)共同處理難點。

(4)下面跟老師的琴來唱一唱。你想用什么樣的聲音唱呢?(自然、流暢)演唱曲譜。

(5)把各種力度記號融合在歌曲里用樂觀、充滿活力的情緒唱一唱歌曲。分段演唱歌詞。

(6)變換演唱形式(分組等)。

5、同學們唱的真好。為歌曲編配一些打擊樂器來烘托一下氣氛好嗎?

6、小結:

同學們,我們乘著夏日的小舟,在音樂的海洋里盡情遨游了一回,不僅領略了夏日季節(jié)的美麗,而且還感受到了異國音樂的魅力,希望你們能像歌中唱的那樣,沒有悲傷,做一個快樂的中學生。大家想一想我們欣賞了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學唱了歌曲《夏日泛舟海上》后,還可以通過什么形式和方法,抒發(fā)我們對明媚的夏季情懷呢?(學生議論:美術、舞蹈、詩歌、散文等)。

部編初中音樂教學設計篇五

1.欣賞《彩云追月》。

2.豎笛演奏《美麗的夢神》。

1.能認真聆聽民樂合奏《彩云追月》,背唱《彩云追月》的主題旋律。

2.能在聽賞過程中,了解《彩云追月》旋律中的探戈節(jié)奏特點及五聲調式特點。感受樂曲所表現(xiàn)的意境和情緒。

3.能用自然、流暢的音色準確地演奏《美麗的夢神》,并與他人合作進行二部合奏。

1.能認真聆聽民樂合奏《彩云追月》,感受樂曲所表現(xiàn)的意境和情緒。

2.能與他人合作吹奏二聲部歌曲《美麗的夢神》。

一、新課導入。

1.師:同學們看過夏日夜晚的星空嗎?那是怎樣的畫面?

生回答。

2.師: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首表現(xiàn)夏夜月空的民樂合奏作品《彩云追月》。引出課題。

二、樂曲欣賞。

1.初聽全曲,并思考:

你聽到了哪些熟悉的樂器?這首樂曲的演奏形式是什么?

隨著音樂,你的腦海里浮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

2.了解民族管弦樂隊的編制。

民族管弦樂隊由“吹、拉、彈、打”四個部分組成。“吹”包括笛子、笙、嗩吶、管子等;“拉”包括高胡、二胡、中胡等;“彈”包括琵琶、柳琴、揚琴等;“打”包括鼓、鑼、鈸等。有時還加入一些特色樂器,如簫、云鑼等。

3.結合譜例,聆聽主題:

說一說這個主題的節(jié)奏有什么特點?

生:出現(xiàn)較多的切分節(jié)奏,有“探戈”節(jié)奏的特點。

4.請同學們手打穩(wěn)定拍,口讀下列節(jié)奏。

思考:附點節(jié)奏與切分節(jié)奏為音樂表現(xiàn)帶來了什么?

5.請同學們哼唱這個主題,并思考:

這段主題使用了哪幾個音?是什么調式?

生:do、re、mi、sol、la,是民族五聲調式。

6.復聽全曲,思考下列問題:

主題出現(xiàn)了幾次?每次出現(xiàn)有什么變化?

你能聽出樂曲有幾個部分嗎?

生:主題出現(xiàn)了兩次,在主奏樂器和力度上有變化。樂曲可分為三個部分。

7.再聽全曲,記錄這三個部分出現(xiàn)的順序和次數(shù)。

9.創(chuàng)編:請尋找符合此曲意境的詩詞填入主題旋律中唱一唱。

三、豎笛吹奏。

1.復習3/8節(jié)奏:

2.認識9/8拍,了解9/8拍的強弱規(guī)律。

3.9/8拍節(jié)奏練習:用“噠”讀出下面的節(jié)奏。9/.x.

4.請同學們劃拍視唱樂譜,找一找旋律特點。

5.請同學們再次視唱樂譜,注意變化音的音準、長音處的時值,以及氣息的支撐。

6.請同學們用豎笛慢速吹奏高聲部1—4小節(jié),注意的指法,并反復練習,直至熟練掌握。

7.請同學們用豎笛慢速完整吹奏樂曲高聲部,注意指法準確。

8.請同學們想一想:如何為這首樂曲設計力度變化呢?

9.請同學們再次用豎笛演奏樂曲,注意力度變化。

11.請同學們劃拍視唱低聲部樂譜,注意變化音的音準、長音處的時值,以及氣息的支撐。

12.請同學們試著慢速演奏低聲部樂譜,注意指法準確和力度變化。

13.將同學們分成兩組,分樂句練習兩個聲部的合奏,注意兩個聲部在音量、速度上的配合。

14.將同學們分成兩組,慢速、完整合奏樂曲。

15.將同學們分成兩組,隨伴奏有表情地完整演奏樂曲。

四、總結本課。(略)。

部編初中音樂教學設計篇六

通過學習歌曲,能夠感受到歌曲“讓世界充滿愛”的真摯情感,體會真情的可貴。

【過程與方法】。

運用模仿、對比、合作的方式培養(yǎng)團隊的協(xié)作能力。

【知識與技能】。

掌握切分的演唱方法和二聲部合唱的音色和諧,并能夠完整的演唱歌曲。

【重點】。

完整而流暢的演唱歌曲《讓世界充滿愛》。

【難點】。

掌握小切分的演唱方法。

(一)導入。

教師播放5.12汶川地震的搶險視頻,并設問這個視頻表現(xiàn)了什么樣的情感主題?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總結,這個視頻主要表現(xiàn)出關于愛的情感主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有關愛的歌曲《讓世界充滿愛》。

(二)新課教授。

1.初聽歌曲,教師播放歌曲并設問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樣的?情緒又是什么樣的?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總結歌曲的速度很慢,情緒非常的柔和、抒情。

2.復聽歌曲,并思考歌曲可以分為幾段?它們的演唱形式分別是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總結,這首歌曲可以分3段,第一段是獨唱,第二段是合唱,第三段又回到獨唱。

3.完整的聆聽歌曲,并體會其中的情感。

4.教師彈琴范唱第一段,學生跟琴哼唱曲譜。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切分節(jié)奏并講解,切分節(jié)奏的作用主要是為了打破原來節(jié)奏的強弱規(guī)律。教師帶領學生分別演唱原曲譜和去掉切分后的曲譜體會切分節(jié)奏。

5.填詞演唱第一段。

6.教師彈琴范唱第二段高聲部旋律,學生跟琴哼唱。教師彈琴范唱第二段低音聲部旋律,學生跟琴哼唱。

7.分小組合唱第二段曲譜后交換聲部演唱。教師講解合唱,合唱要求單一聲部音的高度統(tǒng)一,要求聲部之間旋律的和諧,所以需要大家齊心協(xié)力,精誠協(xié)作才能夠唱好兩個聲部。

8.分小組填詞演唱第二段。

9.引導大家觀察第三段與第一段的區(qū)別,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總結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曲譜是一樣的,只是歌詞不同。自由朗讀第三段歌詞后填詞演唱。

10.完整的演唱曲譜,在第二段的時候可以分男女聲演唱高低音聲部。

(三)拓展延伸。

分小組對比欣賞《我們同屬一個世界》。

(四)教師小結。

愛,人類永恒的主題;愛,是世界都能讀懂的語言。讓我們在這首愛的音樂中結束今天的學習,希望大家能用自己的行動,去愛身邊的每一個人,愛我們這個世界。

部編初中音樂教學設計篇七

1、能夠喜歡我國西南地區(qū)彝族的歌舞,樂于主動了解彝族的民俗風情,并積極參與表現(xiàn)活動。

2、能安靜地欣賞樂曲,感受音樂的舞蹈節(jié)奏,學習“跳月”的基本舞步。

1、了解樂曲的風格特點。

2、舞蹈動作與音樂的節(jié)拍相一致。

《跳月歌》是流行于云南彌勒西山阿細人之中的一首舞歌。每到節(jié)日盛事或農閑的月夜,阿細人在山谷空曠的草坪上或松林中,點起一堆堆篝火,并圍在旁邊踏著特別的5/8拍舞步,盡情唱歌,阿細人的月光聚會就被稱作“跳月”。曲調多由do、mi、sol三個音組成,采用5/8節(jié)拍。全曲以第一小節(jié)為主題,每個樂句只有細小的變化。旋律活潑、跳躍、生動,富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一、導入。

1、教師提問:我國土地遼闊,人口眾多,共有多少個少數(shù)民族?

學生回答。

2、教師介紹樂曲相關內容。

學生回答。

(2)介紹彝族的風土人情:彝族主要居住在我國云南、四川等省,有十幾個支系。阿細是居住在云南彌勒縣西山鎮(zhèn)可邑村的彝族支系?;鸢压?jié)是彝族(西南少數(shù)民族)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火把節(jié)傳說動畫)。

(3)介紹“跳月”的故事:跳月是彝阿細人的一種歌舞形式。他們常常聚集在空曠的草坪上和樹林里舉行民族傳統(tǒng)舞會。參加舞會的大都是男女青年,手持高、低音笛,大小三弦等樂器,邊演奏邊跳舞、在跳到興高采烈之時,還常常唱起跳月歌。

二、欣賞樂曲。

生:音樂歡快、熱烈,使人聯(lián)想到載歌載舞的歡慶場面。

教師提問:你們知道“跳月”是什么意思嗎?

學生回答。

教師介紹“跳月”:跳月是彝族阿細人的一種歌舞形式。他們常常聚集在空曠的草坪上和樹林里舉行民族傳統(tǒng)舞會。參加舞會的大都是男女青年,手持高、低音笛,大小三弦等樂器,邊演奏邊跳舞。在跳到興高采烈之時,還常常唱起跳月歌。據(jù)說“跳月歌”還流傳著一個故事呢。傳說在很早的時候,阿細人住的地方發(fā)生了一場山火,大火燒了九天九夜,阿細人打了九天九夜還打不滅火,地面被大火燒得滾燙,打火的就不斷地換著腳,或單只跳著打,后來大火終于撲滅了。為了慶祝勝利,大家吹笛子、彈起三弦、拍著巴掌、模仿打火時的樣子,換著腳跳舞。那笛子的聲音,意思是“快點來啊快點來!”三弦的聲音意思是:“前進!前進!”“打火!打火!”對這種舞蹈,阿細只簡單地說:“跳”?!疤赂琛笔菨h人看了以后給起的名字,以后便慢慢流傳開了。是不是挺有意思的,那就讓我們再仔細聽一聽吧。

2、再次聆聽《跳月歌》。你能哼唱出樂曲中重復最多的`一句旋律嗎?教師指導學生學唱主題旋律句,并拍打節(jié)奏感受樂曲特點。指導學生在主題樂句結尾處加拍手兩下或加襯詞吶喊聲,以便為下面的舞蹈動作做準備。

3、學生拍打節(jié)奏感受樂曲特點。再次聆聽全曲,教師指導學生在主題樂句結尾處加拍手兩下或加襯詞吶喊聲,以便為下面的舞蹈動作做準備。

教師指導學生了解三弦。(三弦簡介)。

5、師:樂曲中為什么有這么多的變化?這些變化使你聯(lián)想到什么?

生:聯(lián)想到不同的舞蹈場景、不同的舞姿、不同年齡的人……。

6、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跳月”的基本舞步。(《跳月歌》舞蹈創(chuàng)編視頻)。

動作要領:右腳右側一步,左腳跟到右腳,右腳再右側一步,左腳向右腳方向空中蹬兩拍,蹬腳的同時擊掌兩次并喊嘿嘿。左腳左側一步,右腳跟到左腳,左腳再左側一步,右腳向左腳方向空中蹬兩拍,蹬腳的同時擊掌兩次并喊嘿嘿。

7、隨音樂與老師一起舞蹈,或分小組表演不同場景的舞蹈。

三、拓展學習。

1、欣賞《跳月歌》(呂薇演唱),了解同一音樂作品可以有不同音樂表現(xiàn)形式。

2、欣賞《彝族舞曲》和《北京喜訊到邊寨》,了解不同內容的彝族音樂。

四、課堂小結。

音樂是人們認識一個民族文化的窗口?!疤隆笔前⒓毴松畹闹匾獌热葜?。今天,我們也正是隨著《跳月歌》走進了彝族山寨,現(xiàn)在就讓我們加入到他們歡快的舞蹈行列中一起跳起來吧!師生一起隨著音樂“跳月”,在歡快的歌舞中結束課。

部編初中音樂教學設計篇八

1、欣賞《花兒與少年》,感受樂曲優(yōu)美的旋律。

2、熟練視唱主題旋律,初步了解青海民歌花兒的特點。

3、運用律動、拍擊節(jié)奏等形式感受樂曲三個部分在節(jié)拍、節(jié)奏、情緒、旋律等方面的變化,體驗《花兒與少年》獨特的民歌韻味。

本校為鄉(xiāng)鎮(zhèn)中學,學生音樂基礎差,進入中學后,經(jīng)過一年半的學習、熏陶,學生掌握了一些音樂知識,也有了對初步感知歌曲的能力,但是在課程設計和問題設置上,依然不能過深過難。

1、用不同的形式表現(xiàn)感受樂曲優(yōu)美的旋律和動感明快的節(jié)奏。

2、為樂曲創(chuàng)編節(jié)奏。

一、導入。

初識“花兒”,初步了解《花兒與少年》。

1、組織交流:你感受到這首青海民歌的情緒是怎樣的?

2、簡單分析對花兒的理解。(花兒是指姑娘,花兒是山歌的一種。)。

二、初聽歌曲。

1、聽賞電子合成器演奏的《花兒與少年》,ppt出示問題:

(1)整首樂曲的情緒是怎樣變化的?

(2)你在欣賞樂曲時聯(lián)想到了什么畫面?

(3)樂曲可以分為幾段?

聽賞完樂曲后逐一解答問題。

2、簡單了解電子合成器。(師生問答式)。

三、分段聆聽。

1、賞析第一樂段:

(2)、第一段的情緒為什么那么活潑歡快?這段音樂讓你聯(lián)想到了什么樣的場景?

師生交流:二四拍的節(jié)奏富有節(jié)奏感。旋律的音符比較密集,大多為十六分音符,節(jié)奏快情緒也歡快。

(3)、學生跟琴視唱第一主題音樂。(要求:劃拍視唱,感受歡快的情緒)。

(4)、快慢速度對比視唱,感受情緒的變化。(引導學生感受速度快情緒歡快,速度慢情緒抒情)。

(5)、實踐與創(chuàng)作。

要求:請學生為第一段主題音樂創(chuàng)編合適的律動節(jié)奏。

請學生運用電子琴的打擊樂音色創(chuàng)作打擊樂的節(jié)奏。請全體學生合作完成唱奏主題音樂、律動、打擊,充分感受第一樂段活潑歡快的情緒。

2、賞析第二樂段:

(1)、初聽第二段主題音樂。

要求:感受情緒和節(jié)拍與第一段有什么不同?

(2)、視唱第二主題音樂。

(3)、師生運用肢體語言體驗第二主題音樂的旋律之美。

3、賞析第三樂段:

(1)、組織交流:音樂有什么變化?與哪段音樂相似?

(2)、創(chuàng)設舞蹈動作感受最為歡快的第三樂段的音樂。

(3)、理解尾聲,為什么最后第二樂句突然慢了下來?

四、全曲欣賞。

1、師生跟著樂曲一起演唱全曲,體驗整曲的情感變化。

2、總結全曲的aba結構、節(jié)拍、情緒、節(jié)奏等的變化。

五、拓展。

感受另一種《花兒與少年》的風采。

啟發(fā)學生還能用怎樣的方式來表現(xiàn)這首歌曲?

如:

六、小結本課。

青海民歌是如此的美妙,我國的民歌和民族音樂是那么的多姿多彩,希望大家課后多看多聽多欣賞。

部編初中音樂教學設計篇九

情景一:各大報社相聚一堂,討論貝多芬及其音樂。

黑色地帶組:分析貝多芬音樂《致愛麗絲》。

評:專業(yè)術語太多,不知其他同學是否聽懂。

清風組:介紹貝多芬生平,著重介紹貝多芬的童年。

銀河組:欣賞貝多芬音樂《歡樂頌》。

千里馬組:欣賞《g大調小步舞曲》,談感受。

評:沒有深入交流,流于形式。

xxx組:朗讀一段話抒發(fā)對貝多芬的感受。

情景二:各大報社記者到貝多芬家中拜訪貝多芬(小品表演)。

評:小品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了貝多芬的生活狀態(tài),而且走進了貝多芬的內心世界。演員很好!

情景三:各大報社爭相報道貝多芬。

鶴立雞群報:《我看貝多芬》。

不愿意跟別人接觸。

不愛干凈。

不耐煩。

清風日報:《多愁善感的貝多芬》。

黑色地帶報:《自強不息的貝多芬》。

百分百報社:《把健康的耳朵還給貝多芬吧》。

終點在望報社總編:《意志與理想》。

夢想藍天報:《對貝多芬的感想》。

執(zhí)著。

熱愛音樂。

偉大、堅強。

奉獻。

頭號種子報社:《敞開心扉,融入世界》。

千里馬報社:《過于沉迷音樂的貝多芬》。

3、小組討論:通過這次活動收獲到什么?

4、師生交流:這種綜合性活動對學生是否有好處?

這是一節(jié)非常成功的綜合性學習示范課。

《音樂巨人貝多芬》是一篇自讀課文,教師采用綜合實踐活動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形成。

學生分成若干組,組員之間合作收集有關貝多芬的'資料,制成課件,在班上展示,組與組之間交流學習成果。這堂課就是各小組展示學習成果的過程。

整個課堂設計很巧妙。模擬各大報社采訪貝多芬的情景,以話劇表演的形式陸續(xù)展開各小組的匯報,現(xiàn)場氣氛非常活躍。學生表演欲很強,和積極參與課堂。

部編初中音樂教學設計篇十

《猛聽得金鼓響》選自傳統(tǒng)京劇《穆桂英掛帥》。這個唱段是穆桂英在聽得金鼓響起時所唱,表現(xiàn)了她性格中超強的自信心,同時也表現(xiàn)了這位女將保家衛(wèi)國的責任感。這一唱段采用西皮流水板式,有板無眼。

1、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對傳統(tǒng)京劇《猛聽得金鼓響》的欣賞與演唱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對京劇藝術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并調動其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2、教案過程和方法:在聆聽、演唱中感受唱段《猛聽得金鼓響》所表達的情感,并結合對京劇基礎知識的了解,能唱準旋律、唱出京劇的意味。

3、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京劇產(chǎn)生、發(fā)展的過程以及京劇藝術的重要地位。了解傳統(tǒng)風格特點。能自信、有感情地演唱京劇唱段。

了解京劇的基礎知識,學唱傳統(tǒng)京劇《猛聽得金鼓響》。

學生在學唱《猛聽得金鼓響》過程中,對傳統(tǒng)京劇韻味的把握。

為了突出學生在教案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我綜合運用多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并利用多媒體輔助教案,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看、想、聽、唱、動,充分參與到教案活動中。

在學生的學習方法上,我采用了“欣賞、討論、表現(xiàn)”等方法。

一、播放視頻

感受京?。s5分鐘)

(生:敢)好,那我們開始啦……

(一)播放現(xiàn)代京劇《都有一顆紅亮的心》伴奏,教師演唱

生:現(xiàn)代京劇選段《都有一顆紅亮的心》

師:答對了,那我再唱一個,你們來說一說是什么。

(二)播放京劇《包龍圖打坐開封府》伴奏

生:這是《包龍圖打坐開封府》的唱段。

師:又答對了,同學們還真厲害啊,那我就再來一首,聽好了。

(三)播放京劇《猛聽得金鼓響》伴奏,教師繼續(xù)演唱。

生:這個沒聽過……不知道……

師:不知道了吧,我還以為得再唱幾首呢。剛才老師唱的這首是京劇《穆桂英掛帥》中的唱段《猛聽得金鼓響》。這也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這節(jié)課,我們不唱歌,不欣賞樂曲,我們一起來唱京??!

二、知識拓展

了解京?。s10分鐘)

(一)了解京劇起源、行當,基本功

師:讓我們先來觀看一段視頻,感受一下京劇文化,看完以后說說你的感受(課件播放欣賞視頻,讓學生感受戲曲文化)

生:認真觀看視頻,小聲討論并自由回答觀后感受。

師:說說你對京劇的了解,或者說一說你想了解京劇的哪些知識?

生:小組討論,自由回答。想了解京劇的起源、京劇的行當、臉譜等。

行當。人物有忠_,美丑、善惡之分。各個形象鮮明、栩栩如生。在京劇中,藝術家為了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就用豐富細膩的手法,夸張的顏色在人物的面部按照一定的譜式繪成了美妙多變的圖案,這就是臉譜。

(二)京劇臉譜欣賞

教師簡單介紹臉譜顏色的意義)

師:從色彩上說,京劇臉譜有紅、紫、黑、白、藍、綠、黃、金、銀等色。

紅色:描繪人物的赤膽忠心,義勇無敵,如關羽。

黑色:體現(xiàn)人物富有忠耿正直、剛烈、勇猛、粗率、魯莽的性格,如包拯、張飛。

白色:暗喻人物生性_詐、手段狠毒的可憎面目;如曹操。

藍色:喻意剛強勇猛、桀驁不馴;如竇爾敦。

綠色:勾畫出人物的俠骨義腸、猛烈、暴躁;如青面虎張青、程咬金等。

黃色:意示殘暴、驃悍、陰險;如宇文成、典韋等。

金、銀二色:多用于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虛幻之感。

三、體驗嘗試

學唱京劇(約25分鐘)

(一)了解《穆桂英掛帥》背景故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誰知道《穆桂英掛帥》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呀?

生:自由回答……

師:哦,同學們說對了一半,看來大家都看過苗圃和羅晉演的《穆桂英掛帥》了,我們學的這次“掛帥”和你們看的可不一樣,請同學們看大屏幕,看看這次“掛帥”的故事(課件出示《穆桂英掛帥》故事簡介)

(二)播放視頻,欣賞《穆桂英掛帥》唱段。

師:同學們,我們來欣賞名家演唱的《穆桂英掛帥》唱段,此唱段唱腔屬于西皮中的流水板試,簡單的說就是跟1/4拍很像請同學們在聽的過程中,隨音樂練習節(jié)拍。

(三)講解京劇發(fā)聲特點:音色圓潤明亮、發(fā)音位置靠前。練習發(fā)聲。

師:唱戲和唱歌的發(fā)音是不一樣的,同學們跟我一起來“吊嗓子”。

(四)課件出示曲譜,教師彈琴,逐句教唱《猛聽得金鼓響》。

(五)學生小聲跟琴演唱,思考這一唱段表現(xiàn)了一個怎么樣的情境?

生:自由回答……

師小結:這一唱段豪氣沖天,表現(xiàn)了穆桂英這位年過半百的女將保家衛(wèi)國的責任感。

(六)隨教案伴奏,手打節(jié)拍,完整演唱《猛聽得金鼓響》

師:唱最后一句時,要注意氣息的控制,在適當?shù)牡胤綋Q氣

(七)學習簡單京劇身段步法,再次感受京劇藝術。

師:了解了京劇,學唱了京劇,接下來,老師再教同學們幾個簡單的京劇身段步法,同學們能更近一步的了解京劇的魅力。

云手與山膀這是“手”法中的一個程式動作我們來練習一下。

老師示范,同學們學做。(強調精氣神和亮相)

生:練習并在演唱中運用上“手”法……

三、課堂小結:(約2分鐘)

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讓我們大家對于京劇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我們不僅欣賞了名家的演唱,還學唱了一個傳唱度非常高的唱段《猛聽得金鼓響》。今天這節(jié)課只是一個開始,由衷地希望同學們能夠喜歡京劇,共同把中國古老而絢麗的文化傳承下去。期待同學們下節(jié)課出色的表現(xiàn),下課。

部編初中音樂教學設計篇十一

1、學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以及配樂散文朗誦《荷塘月色》。

2、通過不同的演唱形式,讓學生感受歡快、活潑的風格特點,使學生了解音樂與文化作品在描繪夏日景像上異曲同工之妙筆,感受其審美意境。

1、啟發(fā)學生用自然、流暢、舒展的聲音演唱《夏口泛舟海上》,并能準確的表達歌曲的情感。

2、掌握三拍子的特征及歌曲中音樂表情記號的作用。

第一環(huán)節(jié):導入:

1、播放歌曲《寧夏》;

2、用語言導人。

第二環(huán)節(jié):學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1、接下來,老師要帶同學們到美麗的大海上泛舟,請同學們在感受大自然美景的過程當中,也感受一下音樂的情緒。

2、引導學生邊聽邊感受歌曲的旋律、情緒有什么特點,播放錄音范唱。

3、請同學談談對歌曲的感受。

4、老師小結歌曲的風格特點。

5、復聽。

6、發(fā)聲練習。

(1)用“u”練唱《茉莉花》。

(2)用輕聲高位演唱《茉莉花》。

7、老師范唱新歌,學生用“啦”輕聲哼唱旋律。

8、學生邊輕聲演唱歌詞邊用右手劃三拍子,強調三拍子的節(jié)奏律動感。

9、齊唱歌詞。

10、結合打擊樂器,用不同的形式來表現(xiàn)歌曲,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和體驗歌曲的風格特點。

11、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調動學生的演唱情緒。

第三環(huán)節(jié):欣賞配樂散文《荷塘月色》

1、播放《荷塘月色》范讀。

2、請同學們從音樂和文學配合的特點,談談自己的聽后感。

3、老師分析音樂與文學的結合特點。

4、全體同學配合音樂,有感情的朗誦《荷塘月色》。

部編初中音樂教學設計篇十二

完整而充分地聆聽歌曲,在了解特點的基礎上感受歌曲帶來的鼓足干勁兒的場景,激發(fā)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弘揚民族音樂。

【過程與方法】

通過體驗法和小組合作探究法,學生能夠完整表現(xiàn)歌曲,體會歌曲的精神內涵。

【知識與技能】

掌握勞動號子的概念特點及分類,學生能夠完整、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重點】

能用堅定、有力的聲音完整呈現(xiàn)歌曲。

【難點】

總結勞動號子的特點,唱出鼓足干勁的感覺。

(一)多媒體導入

1.教師播放眾人喊口號的音頻,提問:音頻中的人們在做一件什么事情?

2.教師追問,引導學生思考喊口號的場景,從而導入新課。

(二)感知歌曲

1.教師播放歌曲,學生初聽歌曲,體會歌曲表現(xiàn)了什么情緒?在勞動號子下勞動的心情和在單純的喊口令下勞動的心情有什么不一樣,引發(fā)學生思考。

學生討論交流后由老師總結:情緒是熱烈的、歡快的;勞動號子的律動性更強,分散了勞動帶來的疲憊感覺,釋放身體負重的壓力,勞動號子體現(xiàn)出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索作品背后的人文知識。

(1)教師引導學生打開課本,自主找出民歌的分類有哪些,并請同學們踴躍舉手回答。

(2)教師繼續(xù)追問,本堂課的歌曲屬于民歌的哪一種類型,概念是什么?分類有哪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本中出現(xiàn)的知識點,并結合學生的回答講解號子又叫勞動號子,分為搬運號子、挑擔號子、工農號子、農事號子、作坊號子、船漁號子。號子類別的劃分,主要依據(jù)是不同的工種和傳唱環(huán)境。

(3)教師對作品的背景進行介紹,學生理解的音樂背景《軍民大生產(chǎn)》。

《軍民大生產(chǎn)》為隴東民歌,講的是在陜甘寧邊區(qū)內部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軍民大生產(chǎn)運動,描繪了當?shù)剀娒駸峄鸪斓膭趧訄雒妗?/p>

(三)學唱歌曲

1.教師帶領學生用提出問題的形式回憶2/4拍的強弱變化規(guī)律(強、弱),感受二拍子的節(jié)奏韻律。

2.教師彈琴,帶領同學識唱樂譜。

(1)教唱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重音記號并講解。

(2)教唱過程中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變化音,教師引導學生糾正音準。(識唱樂譜第二行,請學生自己說出變化音名稱,并進行反復跟琴演唱練習。)

(3)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反復記號的演唱順序。(歌曲分為五段,前四段唱到結尾處進1房子,第五段唱到結尾處跳過1房子,直接進2房子)

3.加歌詞完整演唱。

教師帶領學生思考襯詞的作用。同學們大聲讀歌詞,引導學生說出“嗬嗨”、“西里里里”、“擦啦啦啦”等都屬于襯詞,并提問襯詞有什么作用。

4.師生共同總結勞動號子的特點。

教師提問:這首歌中哪一句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順勢總結音樂特點:音調粗獷有力,常用一領眾和演唱形式,節(jié)奏較為固定,號子節(jié)奏與勞動節(jié)奏緊密結合,律動感強。領唱者的唱詞多為即興的鼓動性唱詞,眾合者的唱詞多為力量型的襯詞。

5.展示環(huán)節(jié)。

(1)教師帶領學生采用多種演唱形式。

(2)提出問題:你最喜歡哪種演唱方式?

6.歌曲刻畫了軍民在生產(chǎn)運動中什么樣的精神面貌?

藝術源于生活,藝術源于勞動,當?shù)剀娒駸峄鸪?、充滿干勁兒的勞動場面所感染。

(四)鞏固提高

1.教師引導學生以《師生大掃除》為題,用《軍民大生產(chǎn)》的旋律,改編歌詞,自主創(chuàng)編自己的勞動號子。

2.組織活動進行自主的展示。(組內互評與他評相結合)

(五)小結作業(yè)

1.師生共同總結本課學習的知識,建立熱愛勞動、珍惜生活的積極情感。

2.課下請同學們搜集一下東北地區(qū)的號子《哈腰掛》并思考同樣是北方民歌,東北地區(qū)和隴東地區(qū)的音樂分別帶給你怎樣的感受呢?下節(jié)課與同學們一同討論分享。

部編初中音樂教學設計篇十三

教學目的:

2.通過欣賞影片《音樂之聲》,能用歌聲表達歌曲《雪絨花》創(chuàng)設的意境與情感,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繼續(xù)培養(yǎng)二聲部合唱的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了解、感受、表現(xiàn)音樂劇片斷《雪絨花》。

教學難點:感受歐洲電影音樂的藝術魅力,探究音樂對電影情節(jié)發(fā)展變化的作用。

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設備、鋼琴、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播放電影《獅子王》片段,學生進教室欣賞。

2.教師出示:沒有聲音只有影象的《獅子王》片段。

3.教師提問:看了沒有聲音的影片,同學們有怎樣的感受?

學生回答:……。

教師再次播放影片〈獅子王〉,同時加配該電影音樂。

4.教師:可想而知,沒有音樂的電影是多么的乏味、空洞?!丢{子王》這部影片的故事情節(jié)很感人,畫面很精美,而且音樂非常棒。

學生列舉:……是啊,音樂在電影中發(fā)揮著無窮的作用,導演為了更完美的完成一部電影作品,甚至不惜重金聘請高深專業(yè)人事,利用先進的midi制作技術,聘請實力歌手,打造出最適合影片內容的音樂及歌曲。

6.現(xiàn)在讓我們也作回音樂制片人,咱們也來為影片匹配上適當?shù)囊魳贰?/p>

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音樂,請同學們想象一下,這段音樂要表現(xiàn)怎樣的人物形象?

(播放《平原游擊隊》——“鬼子進村”音樂片斷)。

7.教師:音樂描寫哪類人物形象?

學生回答:日本鬼子的形象。

教師:下面我們去看看電影導演給這段音樂配備了怎樣的情節(jié)和人物。

二.瀏覽欣賞影片。

1.教師:播放電影《十面埋伏》、《詛咒》等影片圖片以及電影音樂。讓學生們通過視聽感受到電影音樂在電影中起到了表達電影主題、刻畫人物的性格形象、,渲染烘托氣氛的重要作用。

2.教師播放影片片段以及提供學生選擇的音樂。學生根據(jù)自己對影片內容的理解搭配相應的音樂。

3.教師歸納:由此我們可以了解到,電影音樂能夠刻畫人物的性格形象。一部電影的完成,需要很多方面的工作,也涉及到諸多藝術形式,音樂是電影中必不可少的。其實最早的電影是無聲電影,電影從無聲到有聲經(jīng)歷了巨大的轉變。早期的有聲電影是用放映機和留聲機同時工作來發(fā)聲的,放映電影時,工作人員必須手持唱機磁頭,眼望銀屏,在需要配樂時立刻把唱機磁頭放到唱片上。這種方法一方面用音樂渲染了劇情,同時也掩蓋了放映機的噪音。今天我們就要一起去感受“熒屏樂聲”。

4.教師:其實有一首電影歌曲給老師留下深刻難忘的印象,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它,現(xiàn)在我唱上這首歌曲的小段旋律,請大家欣賞。

三.教學過程。

(一)1.教師:你們知道這是哪部電影的歌曲嗎?對,這首歌曲就是選自于曾經(jīng)獲得1965年第38屆奧斯卡配樂獎、歌曲獎的影片《音樂之聲》。

2.教師簡單介紹故事大概,伴隨著故事欣賞歌曲。

教師:《音樂之聲》講述了發(fā)生在20世紀30年代奧地利的一個真實的故事。女主角瑪麗亞是個性格開朗、熱情奔放,并且喜愛唱歌跳舞的修女,常常溜出修道院的大門,在蒼翠的群山間歌唱。正因為她不拘的天性被認為不適合當修女而離開了修道院,到當?shù)氐囊晃煌艘圮姽偬乩仗丶依镒黾彝ソ處?。特拉普特是位脾氣古怪的鰥夫,他很愛他的孩子們,卻不懂得教育他們,使得這些孩子感受不到父愛而變得很頑劣,曾經(jīng)氣走了11任家庭教師?,旣悂営脨坌呐c音樂和失去母愛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在上校離家期間她和孩子們排練了合唱。孩子們用甜美、和諧的歌聲迎接上?;丶?,歌聲打動了上校,激發(fā)了他唱歌的興致,于是輕撫六弦琴,唱了《雪絨花》。

3.教師:接下來同學們一起欣賞上校特譜拉特那動聽的歌聲。

4.初次演唱:演唱《雪絨花》。

5.《雪絨花》這首歌非常優(yōu)美,它是一首3/4拍的歌曲,其節(jié)拍特點是使歌曲具有種非常強烈的動蕩感,流暢、優(yōu)美的旋律給我們營造了一種溫馨和諧的氣氛,下面請同學們看著曲譜隨著音樂哼唱一遍,可以為歌曲加上指揮,注意節(jié)奏和情緒,當時上校的心情如何?(上校面對著天真、純潔、可愛的孩子,懷著激動,開心,欣喜的心情唱完這首歌。)懷著甜蜜美好的心情演唱。

(二)拓展歌曲。

1.老師扮演瑪利亞,讓我來為你們配個二聲部。接著可以讓部分同學和老師一起演唱二聲部。

2.和特拉普特上校一樣,用英文來演唱。歌詞注意,并非一個字一個音,有很多連音的部分,再注意英文的發(fā)音。教師教讀edelweiss,evry,greet,blossom,bloom,grow,bless等英文單詞。二聲部演唱練習。

3.同學們演唱的很有_,有些同學也隨著音樂擺動著身體,那現(xiàn)在就讓我們隨著著美妙的音樂一起舞起來。(教師指導學生簡單的舞蹈動作要領,可以請自己的伙伴一起舞蹈)。

四.結束。

播放歌曲《雪絨花》,學生在歌聲中離開音樂教室。

部編初中音樂教學設計篇十四

以積極的態(tài)度感受非洲音樂,以寬廣的胸徽接納、了解、吸收世界多元的音樂文化。

1、本節(jié)音樂課將以非洲近代和當代社會生活的優(yōu)秀歌曲作品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使學生了解和喜歡非洲的音樂文化,增寬音樂視野,培養(yǎng)審美情趣。

2、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鑒賞和創(chuàng)編優(yōu)秀樂曲作品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通過對音樂作品的結構、形式、情緒、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可以學生培養(yǎng)音樂鑒賞和評價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審美觀,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里受到陶冶、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品格。

一、確立主題

本人以“快樂的非洲之旅”為主題來展開這一節(jié)課。

二、課堂教學內容的選材

由于這一節(jié)課歌曲涉及作品眾多,除了選教材規(guī)定欣賞的曲目外,還應選擇一些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時代特點的樂曲,因此我選擇了最具有藝術感染力的“戰(zhàn)之舞”和中國的“擊缶而歌”等。

三、在感受、體驗、理解非洲鼓的基礎上,采用討論的方式,拓展探究非洲音樂的特點。

本節(jié)課以聆聽非洲鼓樂作品為主線,對比中國鼓樂的主題和風格不同點,比較中外作品風格異同,拓展思維訓練。并根據(jù)本班學生自身特點的開展綜合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音樂興趣,發(fā)展音樂鑒賞評析能力,創(chuàng)造并表現(xiàn)音樂作品能力,提高了音樂文化素養(yǎng),豐富情感體驗,形成健康向上的審美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懷。

1、新的時代為音樂發(fā)展揭開了新的篇章,這一時期世界音樂題材廣泛,題材多樣,民族文化多元化,音樂作品浩如煙海。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感受、體驗樂曲的情緒,認識樂曲的時代特點及社會內容,進而了解當時創(chuàng)作歌曲的基本特征。

2、通過合作演奏,鼓勵學生參與嘗試創(chuàng)作和表演的綜合活動。

1、教師準備圖片、音響、影象等有關的資料,制成課件使學生更直觀的了解教學內容。

2、以小組為單位就坐,隨時進行討論和交流。

一、導入

1、播放中國音樂“擊缶而歌”片段,提出音樂是一種無國界的藝術。

2、接著通過播放非洲音樂“戰(zhàn)之舞”片段引出課題——“快樂的非洲之旅”。

二、感受認知

1、鼓室非洲最普遍流行的樂器。

(1)、看,熱情的非洲朋友正在友好的問候我們哪。(播放非洲鼓樂片段視頻)

讓我們熱情的做個回應吧。

2/4xx x | xx x‖

(2)使用的是什么樂器?

結論:鼓是非洲最普遍流行的樂器。

2、鼓是非洲人最喜愛的樂器。

(1)、介紹非洲鼓的種類。

(2)、非洲為什么有這么多鼓得種類?

(3)結論:非洲人非常喜愛鼓,并且用途廣泛。

3、鼓在非洲人生活的重要地位是不可被替代的。

(1)、播放視頻請同學們思考非洲的鼓都有什么用途?

(2)、結論:鼓在非洲主要有四種用途音樂性、實用性、象征性、宗教性。鼓在非洲人生活的重要地位是不可被替代的,被稱為“非洲傳統(tǒng)樂器的靈魂”

4、感受探究非洲音樂的靈魂-------節(jié)奏

(1)、這種只有簡單音高的樂器靠什么來表達思想感情或情緒哪?

(2)、結論:靠得時節(jié)奏、力度、變化。在非洲,節(jié)奏被稱為“非洲音樂的靈魂”、

5、感受探究非洲節(jié)奏最重要的特點------復雜多變

(1)、教室演奏鼓樂片段,請同學們探究非洲鼓樂的節(jié)奏喲什么特點?

(2)、同學們親自嘗試敲非洲鼓。

(3)、結論:非洲音樂節(jié)奏的特點是復雜、多變。

三、體驗探究

1、感受探究非洲節(jié)奏最典型的特征----跨節(jié)奏

(1)做“跨節(jié)奏”聯(lián)系。

沙錘2/4xx x | xx x ‖

響板2/4ox ox | ox ox‖

鈴鼓2/4o xx | o xx‖

(2)、這種方式被稱為“跨節(jié)奏”是非洲音樂最典型的特征。

2、通過欣賞“啊伊亞”探究非洲歌曲形式的特點-----樂句短小,經(jīng)常重復,多聲部。

(1)、播放“啊伊亞”片段。你對哪一句印象最深?為什么?

結論:第一句是歌曲的主題,一直在重復。

(2)、模唱訓練。

(3)、重復的時候有無變化?

結論:非洲歌唱的特點是,樂句短小、經(jīng)常重復,常為多聲部。

(4)全曲都是非語義性的歌詞,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結論:表達思念,相互呼應的心情。

四、歸納總結

總結非洲音樂的風格特點。

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非洲音樂風格特點。

a、非洲音樂中最重要的樂器是鼓,被稱為傳統(tǒng)樂器的靈魂。

b、非洲音樂中最突出的因素是節(jié)奏,其特點為復雜多變。

c、非洲音樂中歌唱的樂句較短,常做反復,常為多聲部。

d、非洲音樂最典型的特征是“跨節(jié)奏”。

四、結束部分

五、播放一段關于非洲鼓在中國演出的情況視頻

1、播放視頻

這段視頻是由幾段不同的地方演出組成,請找出它們的共同點。

結論:都是非洲鼓樂在中國的傳播,中國人都喜愛并熱烈參與到演出中。

2、這個情況你們的心中有什么樣的感想?為什么?

部編初中音樂教學設計篇十五

一、教學理念: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在音樂教學過程當中,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中體驗美、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青春舞曲》一課的教學中,主要是感受、體驗新疆民歌的風格特點,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相互合作,充分發(fā)揮自主學習的能力、團結合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表現(xiàn)歌曲的多形式創(chuàng)作練習和參與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情感。

二、教學準備:

鋼琴、cd碟片、小型打擊樂器(手鼓、串鈴等)、投影儀、音響設備等。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會演唱歌曲,并能用活潑、有彈性的聲音演唱《青春舞曲》。正確把握歌曲的情緒,體會歌曲的旋律特點。

四、過程與方法:

1、嘗試在聆聽、模唱、討論、創(chuàng)新中學習歌曲;通過音樂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培養(yǎng)學生節(jié)奏感和創(chuàng)造力,訓練協(xié)調性,加深對歌曲風格的理解。

2、了解維吾爾族音樂特點,并可結合維吾爾族服裝、樂器、舞蹈動作,體會音樂與舞蹈的結合。

五、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維吾爾族歌曲《青春舞曲》及其相關知識,培養(yǎng)學生喜歡并熱愛我國的民族音樂,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要珍惜大好時光,努力學習。

六、教材分析:

七、教學重、難點:

1、重點:在聽、唱、跳、等音樂活動中體驗和表現(xiàn)歌曲的情緒。并能用自然的聲音準確地演唱《青春舞曲》。

2、難點:掌握維吾爾族民歌特點,能準確掌握歌曲節(jié)奏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及團結合作意識。并激發(fā)學生對“青春”的更深層次的理解。

八、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1、以自己身上特有的民族特色來和學生進行討論,抓住學生對少數(shù)民族的興趣來導入新課。

(二)音畫同步、提高興趣。

出示圖片民族信仰,服飾,小吃,土特產(chǎn),2、新疆的人們都能歌善舞,每逢喜慶、豐收時節(jié),他們都用歌舞來表達自己的喜悅心情。另外新疆這個民族有這獨特的民族樂器(出示圖片介紹新_特樂器)新疆的音樂這么動聽,新疆的舞蹈這么優(yōu)美,讓我們乘著去新疆的列車,去學習一首新疆歌曲吧!

(三)講授新課:

1.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藖硪皇仔陆S吾爾族民歌,請同學們聽音樂,感受歌曲的風格是和音樂的情緒怎么樣?(屏幕顯示歌譜)播放音樂《青春舞曲》學生聆聽)(情緒熱烈、歡暢,速度較快,節(jié)奏鮮明,更具舞蹈性,它是新疆維吾爾族的民歌,表現(xiàn)人們熱情奔放的性格)。

2.西部歌王——王洛賓簡介:(多媒體出示)。

3.歌曲節(jié)奏型的訓練:

(1)××××××××××××|。

(2)××××××××××××|。

4.歌曲旋律的教學:

(1)先學唱歌譜旋律,再用la來代替歌詞。讓學生指出難唱的部分進行教唱(教師利用鋼琴教學和伴奏)。

(2)歌詞進入跟伴奏學唱歌曲《青春舞曲》。(找一名同學有感情地讀歌詞。)。

(3)同學們:通過學習了旋律、節(jié)奏、它們各有什么特點?它們表現(xiàn)了什么樣的音樂情緒?(多媒體展示)。那么歌曲唱到這里,老師總覺得還缺少些什么,我們可以利用剛剛學過的新疆樂器。請同學們開動腦筋想辦法,怎么樣使這些樂器和歌曲完美的結合起來?(小組討論、創(chuàng)編、展示、實踐。)。

(4)鞏固學唱歌曲:

1.跟著音樂原唱有感情演唱一遍。

2.分角色進行合唱:男生演唱與女生演唱的配合。(跟音樂伴奏來)。

(四)知識拓展、音樂活動:

(1)、欣賞舞蹈:同學們!這首歌曲是載歌載舞的,同學們了解新疆維吾爾族舞蹈的基本動作嗎?我們來欣賞一段新疆舞蹈。

(2)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由學生推薦或教師指定幾個有舞蹈基礎的同學作為骨干,編創(chuàng)舞蹈動作,配合個別學生的打擊樂器和其他學生演唱來一起完成。

(五)小結:(多媒體出示:強調五十六個民族團結起來,以及青春的珍貴)。

(六)板書設計:

青春舞曲。

(齊唱)。

g大調、4/4拍王洛賓——維吾爾族民歌。

(其它由粉筆出示)。

部編初中音樂教學設計篇十六

學唱歌曲,體會歌曲真摯的情感,并引導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正確的歌唱,培養(yǎng)良好的歌唱習慣。

【過程與方法】

在體驗、比較的過程中感受民族音樂多元化的風格特點。

【知識與技能】

有感情演唱歌曲,體會不同作品之間體現(xiàn)的不同音樂要素。

【重點】

演唱歌曲,并表現(xiàn)出歌曲舒展優(yōu)美的特點。

【難點】

用正確的發(fā)音技巧唱好變化音。

播放歌曲《青春舞曲》,學生自由跟唱。提出問題:曲作者是誰?

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總結:《青春舞曲》是王洛賓的作品,那么他還寫過那些作品?

學生再次發(fā)言,教師總結:王洛賓,中國作曲家和民族音樂學家。王洛賓自1937年就開始搜集、整理、編寫、出版中國西部地區(qū)的民歌,被譽為“西部歌王”。1938年他在蘭州改編了第一首新疆民歌《達坂城的姑娘》之后,便與西部民歌結下了不解之緣,創(chuàng)作了《在那遙遠的地方》《半個月亮爬上來》等優(yōu)美動聽、流傳極廣的民歌。

引出這節(jié)課主題《在那遙遠的地方》。

(1)聆聽歌曲,感受情緒,歌曲描寫了什么內容?

學生自由回答。

老師歸納總結:這是一首青海民歌,前兩段用形象的比喻贊美姑娘的美貌,后兩段則表達出青年對姑娘真摯的愛情。

(2)再次欣賞

老師設置問題:邊聽邊思考歌曲的速度、節(jié)拍是如何表現(xiàn)的?

學生自由回答。

老師歸納總結:優(yōu)美、抒情的旋律,舒展的節(jié)奏、高亢自由的音調、緩慢的速度。

(1)進行發(fā)聲訓練,以氣帶聲,以聲傳情。

(2)老師跟著鋼琴范唱歌曲。

(3)學生學唱歌曲第一段,注意歌曲音準。

老師歸納總結:這個變音記號叫“升記號”,所標示的音符將升高半音演唱。

(4)跟琴學唱旋律,識讀樂譜。用模仿的方法唱好變化音。

學生自由回答。

老師歸納總結:第二種我運用了正確的發(fā)音技巧與咬字方法,演唱出了青年對姑娘的愛慕,同學們在演唱的時候要注意歌唱時氣息的控制,口腔打開,微笑著歌唱,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處于興奮的狀態(tài)。

(5)學生完整的有情感的演唱。(剛才提到了前兩段和后兩段在表達內容上的區(qū)別,為了體現(xiàn)青年對姑娘的真摯情感,第二段要逐步推向高潮。)

(6)分小組練習并表演。

欣賞《康定情歌》,對比《在那遙遠的地方》與《康定情歌》之間的區(qū)別。

老師設置問題:《康定情歌》是四川民歌,音樂熱情飽滿,旋律歡快跳躍,輕快的速度,形象的表達了人們對愛情的直白和坦率?!对谀沁b遠的地方》是青海民歌,以舒緩,深情的旋律,形象、生動、真摯的語言委婉地表達了男青年對年輕貌美的草原姑娘的愛慕。

今天我們這節(jié)課學了《在那遙遠的地方》,感受了新疆音樂的溫柔含蓄的風格特點,希望同學們課下多了解關于新疆音樂文化,了解我們祖國各民族的音樂,這節(jié)課就到這里,下課。

部編初中音樂教學設計篇十七

1、知道七子的地理位置及相關歷史。

2、在理解《七子之歌》的基礎上,深化學生對祖國母親內涵的理解,能夠用適當?shù)乃俣?、力度、音色表現(xiàn)熱愛祖國的赤子之情。

通過歌曲的演唱處理,表達歌曲的內涵。

鋼琴、磁帶、錄音機、圖片、地圖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欣賞《東方之珠》、《鼓浪嶼之波》及《1997.天地人》序曲

教學目標:

1、聆聽《東方之珠》、《鼓浪嶼之波》,比較說出樂曲在音樂表現(xiàn)方法上的異同。

出現(xiàn)的先后次序。

教學重點、難點:比較音樂表現(xiàn)方法的異同。

教學準備:鋼琴、錄音機、磁帶。

教學內容:欣賞《新疆之春》《烏夏克木卡姆達斯坦間奏曲》《褐色的鵝》

教學目標:

1、了解新疆民歌的風格,并對新疆音樂感興趣。

2、聆聽三首樂曲,能感受、體驗十二木卡姆、冬不拉彈唱及小提琴齊奏的情緒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新疆各種樂器;

2、感受體驗樂曲情緒。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鋼琴。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歌曲《喀什的春天》

教學目標:

1、了解新疆民歌的風格,并積極參與各項音樂實踐活動。

2、認識新疆民族樂器熱瓦甫及其彈唱形式。

教學重點、難點:感受新疆音樂風格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鋼琴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青春舞曲(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用自然圓潤的聲音,明朗活潑的情緒演唱《青春舞曲》,并積極參與各項音樂實踐活動。

深感受:

(1)掌握新疆民歌的節(jié)奏型

(2)在實踐中感受音樂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鋼琴

部編初中音樂教學設計篇十八

l、通過學唱歌曲《牧歌》使學生進一步感受蒙古族歌曲個性和感情色彩,培養(yǎng)學生熱愛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

2、通過介紹蒙古人民的生活方式,使學生了解律動與生活的聯(lián)系,從而懂得生活是舞蹈創(chuàng)作的重要源泉。

3、了解馬頭琴的音色。

學唱歌曲使學生了解和認識蒙古族民歌的特點,擴大學生的視野,從而加深對音樂地域文化的印象。

采用直觀法和示范法引導學生體會歌曲的藝術風格,用啟發(fā)和創(chuàng)造式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編歌曲律動。

鋼琴、影碟。

一、三分鐘欣賞

播放樂曲《萬馬奔騰》引導學生回答:

1、這首樂曲的情緒?感受到什么場面?(情緒熱烈,表現(xiàn)草原特有的壯觀場面)

2、你知道這首曲子中獨特的樂器音色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嗎?(馬頭琴)

3、這是哪個民族獨特的樂器?(蒙古族)

4、你對這個民族有多少了解?

5、請學生介紹馬頭琴的傳說,教師補充。

二、導入新課

馬頭琴音色柔和渾厚,獨具特色。演奏技術豐富,既可以為民歌、說唱音樂伴奏,也可以獨奏,它已成為蒙古族具有代表性的樂器。蒙古族是一個世代以放牧狩獵為生的游牧民族。肥沃的草原、興盛的牧畜業(yè),豐富的礦藏養(yǎng)育了蒙古各族人民他們常常用自己的歌聲贊美祖國,同時也贊美了家鄉(xiāng),今天我們將一起領略草原人民帶給我們的無限美好情懷。

三、學唱歌曲《牧歌》

2、教師小節(jié):這首歌曲旋律起伏寬廣、曲調優(yōu)美、節(jié)奏自由,這正是蒙古族歌曲的特色。

3、采用聽唱法和自學的方法學習曲譜。

4、教師引導學生劃節(jié)拍掌握兩拍半的節(jié)奏,糾正錯誤。

5、引導學生劃分樂句,總結蒙古族民歌的特點:通常短小精悍,由上下兩個樂句組成。蒙古族民歌分為長調、短調。長調比較自由,舒緩;短調比較熱情、歡快,結構清晰。這首歌曲具有長調的特點。

6、有感情演唱。

四、《牧歌》已經(jīng)被改編為各種舞臺表演形式,如:奏無伴奏合唱等

欣賞瞿希賢改編的無伴奏合唱《牧歌》

播放錄音。提問:無伴奏合唱與原民歌在表演形式上有什么不同?談談欣賞這部作品的感受。

五、欣賞一段蒙古族舞蹈,引導學生總結蒙古舞的特點,教師小結:

l、蒙古族是一個載歌載舞的民族,男子的舞蹈動作粗獷強悍、女子端莊典雅十分優(yōu)美。蒙古舞的動作主要來源于生活,比如各種馬步就來源于牧民騎在馬上的動作。舞蹈中的鷹式位加硬腕組合就是根據(jù)雄鷹展翅飛翔動作的升華,這些都成為蒙古舞特有的藝術表現(xiàn)。蒙古舞主要用肩部動作。通過肩部及各種馬步動作使舞蹈風格濃郁,別具一格,柔肩是舞蹈動作中最富有特色的動作。

2、學幾個簡單的動作。

六、創(chuàng)編

跟隨《牧歌》音樂創(chuàng)編簡單的舞蹈動作,挑選幾個同學展示。

七、小結

今天我們欣賞了蒙古民歌,從寬廣優(yōu)美的歌聲中,從優(yōu)美舒展的舞蹈動作中我們感受到了蒙古歌舞的個性和感情色彩,從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部編初中音樂教學設計篇十九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欣賞《花兒與少年》,感受到樂曲主題的情緒、速度,以及描繪的畫面,了解“花兒”的相關知識,感受到民間歌曲的魅力,逐步增強對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花兒與少年》的欣賞,并配以討論、分析、合作等方法,學生能夠了解花兒的音樂特點,提高音樂審美能力。

【知識與技能】了解“花兒”相關知識,了解作品結構,感受樂曲主題的情緒、速度以及旋律特點,并能簡單哼唱樂曲主題。

【重點】了解“花兒”相關知識,感受樂曲主題的情緒、速度以及旋律特點。

【難點】了解樂曲結構,能簡單哼唱樂曲主題。

(一)新課導入

教師演唱《掀起你的蓋頭來》《茉莉花》《龍船調》,并提問:這都是什么地區(qū)的民歌?

學生自由回答:新疆、江蘇、湖北。

教師總結:同學們的音樂曲庫知識儲備非常豐富,今天我們一起去青海,學習青海民歌《花兒與少年》,順勢揭示課題《花兒與少年》。

(二)初步感知

1.教師播放樂曲,并提問樂曲的情緒和速度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歌曲情緒優(yōu)美、歡快地,速度為小快板。

2.教師復播歌曲,并提問樂曲的演奏樂器有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樂曲是一首管弦樂合奏,樂曲旋律優(yōu)美、節(jié)奏明快,不僅展現(xiàn)了青海民歌的藝術魅力和舞蹈音樂的風格特點,還充分發(fā)揮了器樂的豐富表現(xiàn)力。接下來,請同學們跟著老師聆聽第一主題和第二主題。

(三)分段欣賞

1.教師引導學生聆聽音頻并哼唱歌曲,并提問學生:第一主題情緒和速度有什么特點?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歡快,活潑,速度較快。

2.再次感受第一主題,教師提問學生:旋律有什么特點?

學生小組討論之后,進行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這一部分運用了大量的四個十六音符節(jié)奏,節(jié)奏緊湊,旋律起伏較大,刻畫了青海女兒熱情、豪邁的性格。

3.教師請學生聆聽第二主題,并提出問題:第二主題音樂情緒、速度有什么特點?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優(yōu)美、抒情地,速度變慢。

4.教師引導學生對比聆聽第二主題,說說二主題與第一主題在旋律特點上有何不同?

教師總結:第二主題節(jié)奏舒展,節(jié)拍變?yōu)?/4拍,運用延音線將旋律拉長,刻畫了青海女兒向心愛的人互訴衷腸、娓娓道來的動人畫面。

5.完整聆聽,教師提問學生:同學們覺得樂曲的結構是下面哪一種?(并出示相應的圖片,第一種結構:a;第二種結構:a、b;第三種結構:a、b、c;第四種結構:引子、a、b、a、尾聲)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這首作品最后樂段再現(xiàn)第一樂段,屬于再現(xiàn)單三部曲式a、b、a。并且樂曲前配有引子,樂曲最后加有尾聲。

6.完整聆聽并哼唱。

(四)鞏固提高

教師介紹《花兒與少年》是上世紀中葉根據(jù)青海民歌《四季調》創(chuàng)編的歌舞曲;引導學生聆聽青海民歌《四季調》;感受兩首作品的異同。

(五)小結作業(yè)

師生共同回顧音樂知識,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熱愛民族音樂文化。

布置課后作業(yè):搜集其他民族民歌。

四、板書設計

部編初中音樂教學設計篇二十

讓學生會演唱《七子之歌》學會相關的樂理知識。理解《七子之歌》中的深厚感情。

2課時

第1節(jié)課

1、導入:以輕聲的《七子之歌—澳門》的歌曲錄音為背景音樂,教師板書或用字幕打出一段格言:“詩人的主要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

2、提問:這句格言出自哪位詩人?他與歌曲《七子之歌—澳門》有什么關系?

3、師生共議:這句格言出自我國現(xiàn)代著名愛國詩人、學者、烈士聞一多先生,它鐫刻在清華大學聞亭下的聞一多先生雕像后面的石壁上。正是聞一多先生對祖國深沉的愛,使他創(chuàng)作了《七子之歌》的愛國詩篇,在1925年7月4日發(fā)表在《現(xiàn)代評論》上?!镀咦又琛肥且徊拷M詩,組詩一共分七章。它們分別是: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wèi);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澳門》是組詩中為首的一章。1997年,在澳門即將回歸之際,作曲家李海鷹,用深沉、誠摯的曲調為《澳門》這首詩譜上了曲。自此,他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共同心聲,響徹了神州大地。

4、請同學們看中央電視臺播放的大型電視專題片《澳門歲月》中的主題曲《七子之歌—澳門》。

5、師生共議:片中擔任領唱的年僅七歲的澳門小姑娘容韻林的那雙充滿童真的眼中仿佛注視著400年的澳門滄桑,蕩瀾著40萬澳門同胞的炙淚深情,她的演唱深深打動了億萬炎黃子孫的心,牽動著全世界正直善良的人的心。

1、請幾位會唱這首歌的同學根據(jù)自己對歌曲的理解,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或演奏《七子之歌—澳門》。

2、師生評議、討論如何更好的表現(xiàn)作品:(1)要將表現(xiàn)歌曲的感情置于核心的地位。(2)歌曲的第一樂段要以真誠的傾訴為基調,去表現(xiàn)仿佛一個失去母親的孩子對母親的思念之情。(3)歌曲的第二段要以急切的呼喚為基調,去抒發(fā)離別已久的游子渴望回歸祖國母親懷抱的強烈感情。

3、在以上分析歌曲情感的基礎上,教師用鋼琴彈奏歌譜,師生共同演唱歌譜,做進一步的體驗。引導學生以音樂為本,感悟作品的音樂風格和表現(xiàn)形式:(1)旋律線的進行。如:上行中的大跳5 3,下行中的3 21 65 。(2)節(jié)奏中的休止符。(3)速度、力度變化。(4)演唱狀態(tài)。

4、如歌的朗誦歌詞。

5、演唱歌曲;和伴奏帶。

1、教師導語:聞一多先生創(chuàng)作的《七子之歌》抒發(fā)了愛祖國、愛人民的主題。如今,愛的內容更寬泛,意義更深遠。一個正直的公民,不僅要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而且要愛世界、愛人類、愛地球。

2、聽賞交響曲《1997天地人》序曲(不出示標題,為下節(jié)課做鋪墊)。

第2節(jié)課

1、音畫同步:在音樂聲中出示作品的標題和香港的夜景圖像,提示同學去想象音樂的意境。

2、簡介作品:交響曲《1997天地人》是中國旅美作曲家譚盾創(chuàng)作的,1997年7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首演。全曲共分天、地、人三個樂章,莊嚴壯麗的古代編鐘聲;天使般純潔的童聲;大提琴低緩的吟唱;交響樂隊熱情的合奏;表現(xiàn)了歡樂祥和的氣氛。作品淋漓酣暢的抒發(fā)了香港回歸祖國的莊嚴時刻,億萬炎黃子孫的豪邁心情,同時表達了中華兒女經(jīng)歷了百年滄桑對祖國母親的深深祝福。

1、將交響曲《1997天地人》序曲當中編鐘、童聲合唱、大提琴獨奏及樂隊合奏出現(xiàn)的順序在圖中標示出來,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普天同慶的場面。

2、樂曲的高潮處由弱漸強,多次出現(xiàn)下列節(jié)奏型:xxx,請同學隨音樂的力度變化擊這一節(jié)奏型。

曲目相同不同

東方之珠音樂創(chuàng)作手法曲式結構、風格音樂與高潮處理法歌詞表達方式表達的情感

前部分情緒平靜、旋律流暢;都采用切分節(jié)奏及三拍長音。后部分為音樂的高潮,都用了大跳音程和弱起拍的表現(xiàn)手法。抒情、細膩而深沉的歌曲;都是二段體結構。 a:三連音的應用。

b:連續(xù)上行幾個樂音的應用,形成樂段色彩的變化。含蓄、富有詩意表達炎黃子孫對香港的無比愛戀之情。

鼓浪嶼之波a:由高到底,連續(xù)四組“遞音”下行。b:音程大跳,加強歌曲的動力,形成歌曲的新鮮感。傾訴、直白思念臺灣親人,盼望祖國早日統(tǒng)一,渴望親人早日團聚的一片真情。

一首自己譜曲的歌曲《消失的愛》,這首歌的詞作者是一位生活在臺灣,孤獨、病殘、年逾古稀的臺灣老人,歌詞表現(xiàn)了老人對年輕時代在大陸的一位姑娘的思念之情:臺灣和大陸千古一脈,是祖國母親的一個孩子,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F(xiàn)在,臺灣與大陸尚處于隔離狀態(tài),海峽兩岸的人民盼望祖國早日統(tǒng)一,盼望親人早日團聚!

感受:

這節(jié)課是《七子之歌》的第一課時,作者注重了信息資料的搜集與整理。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作者及課文背景的資料,實際就是讓學生在搜集的過程中,了解詩歌的時代背景,作者的創(chuàng)作激情,從而為準確體悟詩歌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礎,使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培養(yǎng)。

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老師。而創(chuàng)設情境則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有效的方法。通過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讓教學進入情感領域,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憑借情境,把知識的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智力的發(fā)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新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在悠揚、熟悉的《七子之歌-澳門》音樂聲中,開始了這堂課的學習。

《七子之歌》是作者1925年3月留學美國期間創(chuàng)作的一組組詩,共七首。教材選用了其中的兩首,另外五首首分別是《臺灣》《威海衛(wèi)》《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七子”指的是中國的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wèi)、九龍、廣州灣和旅順大連這七個地方。這七個地方如同祖國母親的七個孩子被侵略者掠去,他們曾經(jīng)受盡了列強的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熱的苦難當中。本篇課文生字詞較多,預習顯得尤為重要。詩歌內容時代久遠,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必須讓學生充分了解聞一多的生平,在此基礎上才能深入挖掘文章的內涵。

在了解“七子”含義時,我展示了幾組母子情深的圖片,用來調動學生情感共鳴,使學生真正的去理解一個離開母親的孩子的心情。不由的產(chǎn)生與當時澳門民眾一樣的悲憤之情,一樣的傷心之情,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讀中悟境,讀中悟情,使文中的事和物活化,這樣的朗讀才會“有聲有色”,這樣的朗讀才能使學生身臨其境的體會到作者生生流動著的感情。

在本課的學習中,在讀通順詩歌的基礎上,她給予學生質疑的時間:“在詩歌的內容上,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不解與疑惑。她緊緊把握好教材,明確重點難點,對課堂教學的目的進程做到了心中有數(shù),將有價值的疑問因勢利導,納入自己的教學思路中,如學生提出的為什么稱為“媽港”?擄去肉體是什么意思?對學生提出的枝節(jié)問題如生詞的意思,我靈活處理,讓學生互相解決,從而牢牢把握課文的中心。

部編初中音樂教學設計篇二十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課前播放器樂版《在那遙遠的地方》,創(chuàng)造氛圍。

上課,師生問好。

2.請學生說一說自己知道的民歌有哪些。老師引入本節(jié)課內容。

二、熟悉歌曲。

1.介紹歌曲創(chuàng)作背景及詞曲作者王洛賓。

第四張圖片。

這首歌是中國最負盛名的民族音樂家王洛賓先生在1940年創(chuàng)造的一首草原情歌。同時王洛賓還具有“西部歌王”之稱。

第五張圖片。

《在那遙遠的地方》是王洛賓根據(jù)我國青海地區(qū)民歌改編而成。曲調委婉抒情,表達了真摯的愛情。還曾流傳,這首歌是王洛賓老先生在青海拍攝一個紀錄片,3天的時間里他結識了一個很漂亮的藏族女孩,他們一起在青海湖邊策馬揚鞭,一起歡歌笑語,分別之后,悵然若失,于是呢,王洛賓先生在思念中才寫下了這首不朽的名曲《在那遙遠的地方》。在他長達60年的音樂生涯里,他搜集整理并創(chuàng)造了1000多首優(yōu)美的西部民歌。其中《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歌堪稱是王洛賓先生的巔峰之作,是他音樂展示飛翔的標志。還被收錄在巴黎音樂學院的東方音樂教材中。不僅地球人熟悉這首歌,外星人也可能會唱,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這首歌曾竟被群眾投票選中,放在東方紅衛(wèi)星上播放,代表著中國的聲音向太空呼喚。

2.帶著問題聆聽歌曲,學生跟唱一二段。

這首歌曲在情緒、節(jié)奏、速度等方面有什么特點?它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第七張圖片。

好的,演唱者在演唱當中和我們課本中的歌詞稍微有點不同,是因為這首歌在傳唱的同時也在被改編,雖然被廣泛的改編,但歌曲的韻律抒發(fā)的情感卻傳承了原版民歌的韻味。我們來說一說從剛才的聆聽中,你感受到音樂的情緒、節(jié)奏、速度等方面有什么特點?(優(yōu)美、抒情、節(jié)奏舒展、中速)歌聲中傳達了怎么樣的情感?(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對美的執(zhí)著追求)這么優(yōu)美的歌曲不唱一唱實在可惜,讓我們也來唱一唱吧。

三唱一唱。

1.朗讀歌詞。

這首歌不僅旋律美,歌詞寫得也很美,請大家先來朗讀一遍。

2.隨琴學唱。

下面請大家用la來跟著電子琴哼唱歌曲旋律。請大家用連貫平穩(wěn)的氣息來哼唱。(2遍)你們的音準不錯,如果在唱準基礎上能用自然明亮的聲音\有感情的演唱就更有味道了。讓我們填上歌詞來完整的演唱一遍。你們學唱的真認真!如果能輕聲歌唱,聆聽電子琴,唱準音高就更好了。(2)。

3師生接唱。

四拓展延伸。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欣賞和學唱了《在那遙遠的地方》,一同體驗感受了民歌的魅力,希望大家在課后能多找一些自己喜歡的民族歌曲來唱一唱,讓我們繼續(xù)將這優(yōu)秀的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和發(fā)揚!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721480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