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所見小池教學設計(優(yōu)秀2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4 09:40:09
古詩所見小池教學設計(優(yōu)秀23篇)
時間:2023-12-04 09:40:09     小編:曼珠

傳記是記述一個人一生經歷和成就的文學作品,可以幫助讀者了解歷史人物的生活和思想。如何設計和打造一座具有創(chuàng)意和實用性的建筑?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總結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古詩所見小池教學設計篇一

1.學會本課3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想象詩中描寫的美麗景色,增強對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

4.默寫課文。

:學會本課生字,會朗讀背誦課文。

1.(出示美麗的大自然的錄像片斷,并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

同學們,看看這大自然吧,萬物總是那么和諧的相處,使大自然如此的美麗。從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詩人用他們的筆來贊美過大自然的萬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一首:《小池》(板書:2小池)。

2.介紹作者:這首詩是唐朝的楊萬里寫的。

1.出示圖片,說說看到了什么?(小池塘、泉眼、樹陰、幾片生機盎然的荷葉、幾只小小的錯蜒)(板書:泉眼、細流、樹陰、小荷、蜻蜓)。

2.詩人是怎么描寫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讀讀詩吧。不認識的字,請拼音朋友幫幫忙。

3.學生自由讀詩。

4.檢查自讀情況。出示生字:惜、洗、柔。并指名讀全詩,老師正音。

5.全班齊讀。

1.指導一、二句。

(1)指名讀詩的一二句。

(2)看課件。老師配樂說:一道細流緩緩從泉眼中流出,沒有一點聲音;池畔的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將樹陰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見。

(3)這么寧靜的景色,我們該怎么讀呢?(聲音要輕柔、甜美、速度稍慢)。

(4)學生自由練讀。

(5)指名讀。

(6)男女比賽讀。

2.指導朗讀三、四句。

(1)看課件。老師配樂說:荷葉剛剛從水面露出一個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頭了。)。

(2)哪位同學知道,這是描寫什么季節(jié)的池塘?為什么?(初夏。夏季才有荷葉和蜻蜓,而荷葉才剛剛露出尖尖角,說明這是剛到夏天的時候)。

(4)指名反復讀。讀出欣喜的語氣。

(5)全班朗讀。

3、有感情的朗讀整首古詩。

1老師配樂范讀,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像一幅小池圖。

2指名說想像到了些什么。(學生自由發(fā)揮,可以和詩中的一樣,也可以聯想更多的東西)。

1.全班比賽背。

2.你喜歡這首古詩嗎?為什么?(板書:寧靜、美麗)。

3.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個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還有更多美麗的景色呢。這些美景正等待著小朋友去發(fā)現,去觀賞,去贊美。當然,大自然更期待你們去愛護萬物,保護環(huán)境。這樣,美景才會越來越美,越來越多。

1給生字組詞。

2指導寫字。注意:“惜”字和“借”字的區(qū)別。“照”字是上下結構。上面的“日”和“召”一樣長。

1默寫古詩。

2畫畫你心中小池的樣子。

古詩所見小池教學設計篇二

《古詩兩首》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其中《小池》一詩作者通過對小池中的泉水、樹陰、小荷、蜻蜓的描寫,給我們描繪出一幅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來引導學生學習這首古詩。

一、以讀為本,讀通讀熟。

把課文讀通,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并非易事。朱熹有言:“凡讀書,須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因此,在學習這首古詩的第一步就是要求把古詩多讀幾遍,讀準字音,讀通每一句。接著用課件展示本首古詩中要求認識的6個生字,采用帶拼音讀、打亂順序讀,去掉拼音讀,個別讀、領讀等多種形式來讀準字音后,再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讀古詩,把古詩讀熟,讀得瑯瑯上口。

二、淡化詩意,品析誦讀。

古詩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美。面對天性好動的一年級小朋友,繁瑣的講解、過多的斟字酌句,只會適得其反,產生厭學情緒。對于詩意的理解,只要學生借助插圖,明白大意即可。在學生提出疑問的地方,如“尖尖角”、“泉眼”、“晴柔”等字詞,可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指點迷津。在節(jié)奏輕快的古箏樂曲中,教師用娓娓動聽的話語描繪詩中的景色,讓學生領略小池塘的自然風情,接受美的熏陶。

三、多認少寫,自主識字。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識字、寫字是重點。因此,在學生理解課文后,應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開放的平臺,讓學生與生字直接對話,用不同的方法識記生字,組織學生合作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并讓學生進行擴詞、說話練習,增加詞匯量,拓寬思路。留出5~8分鐘的時間指導學生寫字,教師嚴格要求,嚴格訓練,讓學生感受漢字的美,并養(yǎng)成認真寫字的良好習慣。

古詩所見小池教學設計篇三

(一)解題,看圖導入??。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這首詩是南宋著名詩人楊萬里寫的。他寫的詩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情趣。小池,指的是小荷花池,也叫小荷塘。這首詩就是寫詩人在小荷花池看到的美麗景色。

2同學們仔細看圖(投影或掛圖)說一說圖上畫了什么景物。試著夸一夸小荷花池的美麗景色。

(二)初讀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1我們聽一聽詩中是怎樣描寫小荷花池美麗景色的。聽課文錄音或教師范讀。

2自己出聲讀課文。畫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正確;練習把每句詩讀通順。

3檢查識字和讀課文情況。用生字卡檢查識字;指導把課文讀流暢。

(三)細讀詩句,了解詩意。

1自讀詩句,提出不懂的詞語,同學討論,教師點撥,了解詞句意思。(先一、二行,再三、四行)。

2看圖想象小池的美景,進一步了解詩句的意思。

(四)反復誦讀,體會詩中的景與情。

在學生對詩句意思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要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要指導學生把景物讀活,要讀出景物間的密切聯系??蓞⒖肌敖虒W建議”中的提示,也可再次讓學生聽課文朗讀錄音,在模仿的基礎上讀好。

在充分讀的基礎上,練習有感情地背誦。

(五)進行識字、寫字教學。

(六)完成課后練習第3題,默寫課文。

古詩所見小池教學設計篇四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理解詩的內容,感受詩中描寫的情景,進行美的教育,培養(yǎng)想象能力,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重點詞語和詩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和默寫課文。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句意思,體會作者感情。

2、根據詩意,體會意境是難點。

教學時間:一課時教學準備:電腦制作"小池作景、小荷、蜻蜓、詞庫"等軟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學們學過很多古詩,你還記得哪首,請你給大家背一背。這些古詩韻律優(yōu)美,語言簡潔,好讀又好記,大家都喜歡讀古詩,今天我們要再學習一首古詩,題目叫《小池》,板書題目。先聽老師把課文讀一遍。

二、現在請同學們按照學習要求利用計算機進行學習。出示學習要求:

1、了解詩人生平。

2、理解題目意思。

3、學會生字新詞。演示課件"詩人介紹、全詩圖文、字義詞庫"。

三、檢查自學情況。

1、"小池"的作者是誰?他是什么朝代的人?

3、詩中有幾個生字?示"柔"字,這個字讀作什么?

(1)"柔"是什么結構?怎樣拆分,編碼是什么?

(2)"柔"可以組哪些詞?在詩中組的什么詞?

(3)"柔"有四種意思,晴柔的柔選哪種字義比較合適?

(4)把"柔"字打三遍,再用"柔"字組兩個詞。

4、再讀古詩。看還有沒有不懂的詞。

四、同學們前面三個要求學得不錯,請大家繼續(xù)按下面的要求學生。

出示:4、理解詩句意思。抽讀要求。

1、請一個同學朗讀全詩,其他同學邊聽邊看圖,想想這首詩寫了哪些景物?演示課件。

指導讀出舍不得的語氣。

指導讀出喜歡的語氣。

(喜愛)請同學們把兩行詩連起來讀一讀,讀出舍不得和喜愛的語氣。

5、寫"小荷"和"蜻蜓"作者又是怎樣寫的呢?

指導朗讀。

6、把四行詩的意思連貫起來說一說,注意詩句中內容之間的聯系。(自己說,互相說,當眾說)。

7、總結: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樹,嬌嫩的荷葉,可愛的蜻蜓夠成了小池優(yōu)美的風景。難怪詩人要把這小池寫下來,這里真是太美啦!

五、通過前面的學習同學們理解了詩句的意思,下面我們再通過感情朗讀和背誦這首古詩來進一步體會詩人的感情。出示第五個學習要求:體會詩人感情。

1、認真聽范讀,注意哪些地方有停頓,哪些地方有重音?課件演示。

2、下面請同學們利用計算機里的導讀要求練讀。

3、抽讀評價。

4、背誦全詩。

七、小結學法。今天我們按照這五個學習要求一步一步的學習理解了全詩,體會了詩中所表達的感情。今后同學們學習古詩都可以用這種學習方法。

八、打開計算機,按要求做練習。

古詩所見小池教學設計篇五

教學目標:

1.理解詩的內容,感受詩中描寫的情景,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2.認識4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朗讀并背誦古詩。

3.理解重點詞語和詩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教學重難點:理解重點詞語和詩句的大意。

讀詩聯想畫面,感受詩歌清新自然的寫作特點。

第一課時。

一、激趣引入。

1.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一首古詩池上誰還記得,指名背出,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在池塘里小孩偷采蓮花的事情.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和小池塘有關的古詩,題目叫《小池》,板書題目。

2.介紹作者:這首詩是唐朝的楊萬里寫的。

二、指導看圖,初讀課文。

1.同學們小池指的是小荷花池,也叫小荷塘。那么你們想象一下夏日的小荷塘都會有什么美麗的景象呢?學生自由想象并用語言描繪.

2.課件出示小荷塘畫面.我們一起看看屏幕,看看課文里的小池塘里都有什么?.說一說圖上畫了什么景物。試著夸一夸小荷花池的美麗景色。那么詩人是怎么描寫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讀讀吧.不認識的字,請拼音朋友幫幫忙.

3.學生自由讀詩,學習生字.

4.檢查自讀情況.

(2)同樣方法學習”廷”和”蜓”.

(3)指名讀全詩,教師正音.

5.全班齊讀。

三、指導朗讀,體會詩意。

1、請一個同學朗讀全詩,其他同學邊聽邊看圖,想想這首詩寫了哪些景物?演示課件。

(1)指導讀出舍不得的語氣。

(2)學生自由練讀.

(3)指名讀.

(1)指導讀出喜歡的語氣。

(2)學生練讀,男女比賽讀.

(喜愛)請同學們把兩行詩連起來讀一讀,讀出舍不得和喜愛的語氣。

指名讀,賽讀.

5、寫"小荷"和"蜻蜓"作者又是怎樣寫的呢?

指導朗讀。

6、把四行詩的意思連貫起來說一說,注意詩句中內容之間的聯系。(自己說,互相說,當眾說)。

7、總結: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樹,嬌嫩的荷葉,可愛的蜻蜓夠成了小池優(yōu)美的風景。難怪詩人要把這小池寫下來,這里真是太美啦!

8.指名反復朗讀,指導讀出語氣。

9.全班朗讀.

10.有感情的朗讀小詩.

四.總結:。

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個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還有更多美麗的景色呢。這些美景正等待著小朋友去發(fā)現,去觀賞,去贊美。當然,大自然更期待你們去愛護萬物,保護環(huán)境。這樣,美景才會越來越美,越來越多。

五.小結:你學會了什么?

六.板書設計。

小池。

泉眼惜。

樹陰愛。

小荷露。

蜻蜓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詩的內容,朗讀并背誦古詩。

2、想象詩中描寫的美麗景色,增強對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會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指名朗讀古詩.

2、總結說說古詩大意.

3、齊讀古詩.

二、老師范讀,想象詩境。

1、老師配樂讀,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一幅小池圖.

2、指名說想象到了些什么?(學生自由發(fā)揮,也可以和詩中的一樣,也可以聯想更多的東西)。

3、把你想象到的用你手中的筆畫下來,看誰畫得最美.

三、背誦古詩,總結全詩.

1、在理解詩的基礎上背誦古詩.

2、全班背誦.

3、指名背誦.

4、結合剛才畫的圖,邊聽音樂邊被動古詩,體會這首詩描寫的妙處.

5、總結:這首詩,詩人選擇一個小小的水池,寫了四種自然景物.采用動靜結合的方法,顯示出初夏時節(jié)小池的蓬勃生機,表現了詩人對自然景物的喜愛之情..

四、指導生字。

1、給生字組詞。

2、指導書寫。

五、布置作業(yè)。

1、默寫古詩。

2、找一找楊萬里的詩背一背。

3、完成課后練習題,查找相關花的資料。

古詩所見小池教學設計篇六

1、有朗讀古詩的興趣,能從詩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認識所、牧等12個生字,會寫詩、林等6個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1、學習生字詞。

2、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通過朗讀能初步感悟詩歌的韻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生字詞卡片、背誦一首自己最喜歡的古詩、課件、音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古詩《所見》。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通過朗讀,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一、激趣導入。

1、沈老師知道,咱們班的很多同學學過很多的古詩,也會背很多的古詩,誰愿意把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背給大家聽?(指名背誦)

--展示學生平時的古詩積累

2、揭題,釋題。

齊讀課題。所見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嗎?(指名說說)

小結:所見--所看見的'事物(東西)

3、出示課文插圖投影:

二、初讀課文。

1、出示小黑板:預習三讀法:

一讀:讀準讀通課文。(大聲朗讀)

二讀:劃出生字,記住字形(不出聲音默讀)

三讀:讀懂句子,學會提問。(輕聲讀)

2、請同學們用我們學古詩的預習三讀法來預習一下課文。

把不懂的字、詞、句子用橫線加上?劃下來。如:?

3、學習生字。

(1)、預習好了,你能把古詩中的生字讀出來嗎?(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自己練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2)、老師相信你們不用看拼音也能讀出來。(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

自己練讀、指名讀、齊讀。

(3)同桌對讀,檢查。

三、精讀課文。

1、你能把這首詩流利地讀出來嗎?指名讀(兩名)

2、播放音樂,教師范讀。

學生閉上眼睛聽,初次感悟、體會詩句的意思。

3、學生練讀全詩。(4人組內合作朗讀)指名1號做朗讀匯報。

4、在4人組內交流:古詩寫了畫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5、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師相機解決問題)

預設問題:什么叫振林樾?(傳遍了樹林)

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

6、理解詩意。

(1)出示課文插圖。

a師指牛與牧童圖問:這是怎樣的一個情景?(牧童騎黃牛)

b放錄音(牧童歌唱的聲音)聽!牧童高興地唱起了歌,他的歌聲怎么樣?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歌聲在樹林里回蕩。出示詩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c齊讀詩句。

(2)、演示牧童捕蟬的動作及蟬叫聲。說說第二句話的意思。

心想捕捉鳴叫的知了,馬上站在樹下一聲不響。出示詩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齊讀詩句。

(3)、你能把這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嗎?(小組合作完成)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歌聲在樹林里回蕩。心想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馬上站在樹下一聲不響。

(4)挑一句自己最喜歡的讀一讀。(指名讀)

(5)多美的一首詩??!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配上音樂)

齊讀--指名讀--男女生讀

四、讀詩想畫面。

1、教師配樂朗誦,學生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2、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畫面背誦。(引背同桌對背齊背)

3、從林樾、蟬鳴可以看出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

五、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記住字形。(指名說說)

2、說說你認為最好記的字是什么?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呢?

3、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林:左邊的木的捺改成點。

黃、童:中間一橫要寫長,其他的橫要寫短。

范寫黃、童

六、編故事

學完了這首詩,你覺得牧童捕到蟬了嗎?小小組里討論一下,試著編一個故事。

七、課后作業(yè)。

1、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2、把你最喜歡的句子用自己的話寫下來,或者畫下來。

第二課時

學習古詩《小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通過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想象出初夏荷塘的美景,激發(fā)學生熱愛美好事物的情趣。

一、看圖揭題,導入。

1、出示課件(課文插圖)問:這是什么?

2、小池美嗎?美在哪里?(指導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2、同桌合作,試讀課文。檢查字音,糾正讀錯了字音。

3、指名兩人組朗讀匯報。

三、圖文對照,理解感悟。

1、看課文插圖,說說你覺得池塘怎樣?詩中是怎么寫的?

引出詩句: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2.交流自學。課堂討論疑難詞句,通過投影重點講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泉眼:泉水涌出的那個口子;晴:晴天;柔:柔和)

3、仔細觀察圖畫,你看到了上面有什么?詩中是怎么寫的?

引出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4.學生提問自學不能解決的字詞,教師作簡要解答。

5、簡單講述詩意。

6、全班齊讀全詩

四、啟發(fā)想象,感情朗讀。

1.教師范讀。

2.學生練讀。(4人組內,一人朗讀古詩,其余3人想象看到的畫面。組內交流)

3.教師語言描述,激發(fā)學生想象。

4.引導學生帶著這種感覺朗讀。

5.朗讀反饋。

6.練習背誦。

五、學習生字。鞏固詞語。

1.出示帶音節(jié)生字認讀。

2.去掉音節(jié)認讀。

3.小組合作,創(chuàng)造性認記字形。

4、認讀課后我會讀的詞語。

六、總結全文。

七、課后拓展:

和伙伴們交流自己會背的古詩。

古詩所見小池教學設計篇七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會本課6個2。了解詞語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朗讀,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教學重、難點:結合想象進行古詩的學習,讓學生學會學習古詩的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認識這是什么動物嗎?它的名字叫蟬,也就是我們說的知了。雖然樣子大家不太熟悉,不過它的叫聲你一定聽過,有人捉過它嗎?老師就認識一個喜歡在夏天捉知了的孩子,這不有一天被詩人袁枚看見了,還為他寫了一首詩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13課古詩兩首中的《所見》。(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學習探究,理解古詩含義。

師:袁枚到底看到了些什么?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到幾百年前的的一個夏天,共同來欣賞一下這首詩。(播放課件,學生聽范讀古詩)。

師:聽出來了嗎?袁枚看見了些什么?

生:他看見了一個小牧童。

生:他還看見了樹上有一只蟬。

生:他看見了一片小樹林,小牧童騎著黃牛在小樹林里唱歌。

師:原來他看到了一個可愛的小牧童。多有意思的一首詩呀!就讓我們帶著下面的目標來學習吧?。ǔ鍪緦W習目標、讀一讀)。

師:在明確了學習目標后,現在就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首詩,邊讀邊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把不認識的字畫下來,好好地讀一讀。

學生自由朗讀古詩后,教師了解學習情況,了解字詞的認讀情況,采用的方法是“蘋果”字卡認讀,讀好了,就表示果子成熟了,就可以摘下來了,在認讀的過程中,教師通過三言兩語的引導幫助學生強化認識:

所:(引導:你在生活中見過這個字嗎?)。

閉:(引導:閉上我們的小眼睛。)。

立:(引導:立正的立就是這個立。)。

蟬:(引導:蟬是一種特別可愛的動物,夏天的時候,他特別怕熱,就趴在樹上不停地叫,熱呀,熱呀,所以人們也就叫他“知了”。你看,這只蟬飛呀,飛呀,飛到了大樹上。(將圖片貼到黑板上的大樹上)。

牧童:(引導:放牛的孩子就叫牧童)。

捕捉:(引導:小動物是最害怕小朋友捕捉他們的。)。

師:現在,調皮的字寶寶跑回了家,躲進了課文中,但是,同學們還認識他們嗎?讓我一齊來讀一讀古詩。

第二版塊:再讀古詩,入情入境。

師:這首詩一共有幾句話?(兩句)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句,誰來給大家讀一讀。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教師就帶領大家穿越時光隧道一起去看一看!

播放笛子曲:《快樂的小牧童》,課件出示畫面: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快樂地唱著歌兒。

師:(動情地)你們看,你們聽,小牧童坐在黃牛寬厚的背上走來了,他搖呀,晃呀,就像坐在搖籃里,真舒服呀!小樹林里,花兒在笑,風兒在吹,蝴蝶兒在飛,多美呀!

多快樂呀!小牧童忍不住放聲歌唱,歌聲飛出了密密的樹林,小牧童的心情怎么樣?那就請你帶著這種心情來讀一讀吧。

(學生自由練讀——點讀——點讀——男生讀齊讀)。

師:你們都是快樂的小牧童,那小牧童是怎樣騎黃牛的?

生:他是這樣騎黃牛的。(邊說邊做動作)。

師:做上動作,你再來讀這兩行詩,看看是什么感覺?

生:(得意的邊做動作邊朗讀。)。

師:好神氣呀!小朋友們是不是都想騎一騎黃牛呀?那我們一起做上動作再讀這兩行詩,每個人的動作可不一樣哦?。úシ诺炎忧骸犊鞓返男∧镣罚?。

生:(騎黃牛,讀古詩。)。

師:小牧童高高地坐在牛背上,他的歌聲那么嘹亮!(突然停止音樂)“噓!咦?歌聲怎么停了?你們看,(出示畫面:牧童呆呆地站在樹下。)小牧童怎么不唱歌了?他為什么不唱了呀?”

生:因為他可能唱累了,想歇一會兒。

生:他可能怕吵著別人了。

生:小樹林里沒別人,他是看見了樹上有一只蟬,他想把這只蟬捉回家。

師:你為什么這樣想?。?/p>

生:因為他眼睛一直看著大樹上,大樹上有一只蟬,所以我這樣想。

生:還有詩的后面說了,“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本褪钦f他想住蟬。

(學生在你一言,我一語中體驗到小牧童是想捉樹上的蟬。)。

師:小牧童太喜歡這只蟬了,特別想把它捉回家,于是,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在樹下。咱們讀這兩句的時候,可要小點聲,千萬別把蟬給嚇跑了!”(引導孩子在讀的時候入情入境。)。

(自由朗讀)。

師:誰來讀一讀?

生:(很大聲地讀)。

師:哎呀,蟬兒飛跑了,你太大聲了。你再讀一讀。

生:(小聲地讀)。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注意,可千萬別把蟬嚇跑了。

生:(齊讀)。

師:你們說,小牧童捉到蟬了嗎?

生:(眾說紛紜,有的認為捉到了,有的認為沒捉到。)。

師:假如你是小牧童,你說捉住了,怎么捉住的?來,到講臺上來試一試,看看小牧童是怎么捉住這只“蟬”的?(指大樹上的“蟬”)。

鼓勵孩子有獨特的意見,引導孩子幫小牧童想辦法,克服困難,把蟬捉住。讓孩子用自己想出的辦法模擬表演,捉住黑板上的那只蟬。

師:小牧童終于捉住了這只蟬,你高興嗎?

生3:高興。

生:喜歡。

師:那我們記住這個可愛的小牧童,我們把這首詩背下來。

(練習背誦)。

三、指導書寫。

1、示范指導:這節(jié)課,還有幾個生字朋友,我們要會寫。(粉筆演示)。

2、自由練習書寫。(播放音樂:《快樂的小牧童》。)。

四、拓展延伸。

教后反思:

這是一節(jié)古詩課的教學,我認為古詩最重要的是詩趣,詩趣,應該是這堂課的靈魂所在。只有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領悟到這種詩趣,他們才能在學習全過程中全心投入,渾然忘我。因此在這節(jié)課中我主要從以下兩點入手。

一、運用多種藝術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在情景的再造中尋覓得詩趣。想象是通往詩境的佳徑,只要通過想象,才能欣賞到絕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就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段,張開學生想象的翅膀。在想象中,整首詩不再是20個漢字的排列,破紙而出的是嘹亮的歌聲,是生動的畫面,是盎然的詩趣。

二、通過反復朗讀,讓學生在吟誦中吟出情,誦出趣。歌是唱出來的,詩是讀出來的,詩只有朗讀出來,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這一課中,詩歌的理解,詩意的體會,詩情的領悟,都是通過朗讀來完成的。

當然,在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在朗讀中孩子們不能全部的集中精神,想象與現實不能很好的結合等,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針對性的進行改進。爭取達到更好的效果。

古詩所見小池教學設計篇八

1、復習鞏固“所”、“牧”、“捕”、“蟬”等生字。

2、理解古詩意思,并能有感情地朗讀。

3、背誦這首詩。

在識字的基礎上朗讀并背誦古詩。教學難點:理解古詩意思。

課件課時安排: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導入新課。

(出示蘋果樹圖片)同學們,看到這課蘋果樹,你們想不想去摘蘋果???下面大家舉手來摘蘋果認字吧!

出示生字,學生舉手認讀并組詞。(所、牧、捕、蟬、閉、立、詩、林童、黃)。

二、初讀詩歌。

1、播放詩歌錄音,學生認真聽詩歌中每個字的讀音,并感受詩歌的韻味。

(1)見是什么意思?(看見)。

(2)“所見”就是指所看見的東西。

3、介紹作者。(袁枚是我國清代詩人)。

4、教師領讀古詩,學生跟讀,注意個別字的發(fā)音。

5、要求學生朗讀古詩,畫/號表示停頓。

三、精讀古詩,理解詩意。

1、出示課文插圖,學生觀察,說說圖中看到的畫面。圖中你看到了誰?他在干什么?(放牛的孩子,騎在牛背上。)這是我們看到的,想象一下,他還在干什么?(他在唱歌)。

2、出示詩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振:傳遍的意思?!傲珠小笔侵该艿臉淞?。

師:他的歌聲怎么樣?詩人是怎么描述的?

生:他的唱歌優(yōu)美動聽、響亮的'歌聲在茂密的樹林中振蕩。

3、多可愛的孩子啊,多美的古詩啊,讓我們再來讀一讀。(出示古詩、請個別學生來讀一讀)。

四、背誦古詩。

采用多種方法背誦這首古詩,看看誰先背會。

五、課堂小結。

在認識生字的基礎上我們學完了這首古詩,大部分同學都已經背誦下來了,大家課后再去感受古詩中描寫的美景吧!

古詩所見小池教學設計篇九

3、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

教學重點:了解給古詩配畫的知識,學會用畫面表達詩意。

教學難點:通過熟讀古詩,理解詩境,通過畫面內容體現“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最佳效果。

教具準備:鉛筆、橡皮、蠟筆、紙、示范作品、課件。

教學過程:一、師生問好。

二、激趣導入。

1、談話:同學們,今天我們在上課之前先來進行我們學過的古詩的背誦比賽,看誰能背得最多,誰就是我們班的“大詩人”,好嗎?(學生興趣激起,比較踴躍。)“好”

2、背誦古詩。

今天我們就來學畫一畫“詩配畫”。

三、授新課。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生:作者楊萬里,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2、學習古詩大意。

3、精美圖片欣賞(課件出示荷花、蜻蜓的圖畫,教學生認真觀察)。

4、傳授荷花、蜻蜓的畫法。

《1》、荷花分花苞和已經開放的荷花,注意強調畫法。

《2》、畫蜻蜓時要注意蜻蜓飛翔時翅膀的變化。

5、張貼師示范作品叫學生欣賞。

6、師在黑板示范畫作品,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熱情,并在黑板寫出作畫步驟:用鉛筆畫輪廓——用黑色水性筆描黑——用蠟筆上色。

7、學生學畫《小池》詩配畫。

四、佳作講評。

五、課堂總結。

古詩把色彩美、畫面美、意境美融為一體,做到“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希望同學們能通過這一節(jié)課把祖國的古文化發(fā)揚光大。

六、拓展:簡單介紹中國歷史上的“詩仙”、“詩圣”。

七、布置作業(yè):在你學過的古詩中你最喜歡哪一首,給它配上畫。

古詩所見小池教學設計篇十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圖文結合,通過朗讀,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可愛。

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教學掛圖。

課時劃分:1課時。

學情分析。

內容中情景交融,動靜相宜,從不同側面表現夏天的情趣。教學中應抓住古詩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編寫意圖,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進面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們,在夏天的時候,大家都喜歡做些什么呢?

[通過自由談話,激發(fā)上課熱情]。

師:夏天有趣的事可真多,可以放牛、可以捉魚呀!古時候有個叫袁枚的詩人,他特別喜歡走動。有一天呀,他來到一片樹林里,看到一幅非常有趣的畫面,于是呀,他把看到的寫成了一首詩,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所見》,意思是說詩中寫的內容是作者親眼看到的。

板書課題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師:大家想知道大詩人袁枚看見了什么嗎?(出示掛圖)請認真觀察圖,聽老師讀這首詩。

[通過教師的朗讀,學生結合圖,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師:聽出來了嗎?袁枚看見了些什么有趣的畫面?

生:牧童、黃牛、蟬……。

師:原來他看到了一個可愛的牧童,多有趣的一首詩呀!現在,我們大家讀讀這首詩,邊讀邊用“o”把生字圈出來,讀一讀。

1.檢查自讀情況。

2.學生自由交流,教師適機幫助學生強化認識。

[抓住字詞,扎實訓練]。

閉:門+才,大家做動作:閉上我們的眼睛、閉上我們的嘴巴。

立:童—里,立正、起立就是這個立。

蟬:蟲+單,它是一種特別可愛的小動物。夏天的時候,特別怕熱,就趴在樹上不停地叫,別稱:“知了”。

牧童:放牛的孩子。

捕:是一個動作。

3.學生自由朗讀,力求把詩通順。

師:現在,調皮的字寶寶躲進課文中去了,但是,我們還是認識他們。大家齊讀古詩。

[通過朗讀,熟悉字詞]。

三、細讀課文,了解詩句的意思。

1.學習“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師:牧童在干什么?此時,他的心情怎樣?從哪看得出來呢?

生:牧童騎在牛背上放牛,一邊唱著歌。

師:對,騎在牛背上多神氣呀,一邊看景色,一邊唱歌。你們都是快樂的兒童,想不想騎一騎黃牛呀?那我們一起做上動作讀這兩行詩吧。

[邊做動作邊朗讀,引導孩子理解牧童的高興心情]。

2.學習“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師:牧童在牛背上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為什么卻“閉口”呢?

生:他怕吵到別人;

生:他想捉蟬。

師:他為什么這樣想呢?

生:因為他眼睛看著大樹。

生:詩里說“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師:講得真棒!那假如你是那個牧童,看到樹上一只蟬,會怎么做呢?給大家表演一下。

四、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1.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體會詩的節(jié)奏。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2.指導朗讀,讀出第一句的愉快語氣,讀出第二句牧童捕蟬的動作神態(tài)變化。

3.學生分組讀、帶讀、對讀。

4.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通過反復朗讀,讓學生在吟誦中吟出情,誦出趣]。

5.想象牧童怎樣捉蟬,是否捉到了蟬?

五、總結。

1.朗讀全詩。

2.背誦全詩。

3.學了這首詩,你覺得這個牧童怎么樣?

六、版書設計。

所?見。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古詩所見小池教學設計篇十一

一、教學思路:

《小池》是一首描寫初夏池塘美麗景色的古詩,作者(宋朝)楊萬里運用豐富的想象展開聯想,使詩中的景物生機勃勃。本課利用校園虛擬網的構建,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的資源,并充分調動課堂的一切“人力”及“非人力”資源,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多維互動的教學民主中,讓孩子主動參與、平等參與、自信參與、合作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走近古詩,體會詩意,感悟詩意,運用語言。本課教學設計力圖打破傳統逐字,逐詞、逐句來講析古詩的模式,從教教材轉變?yōu)橛媒滩?,努力探索充滿生命與活力的課堂教學新模式。

二、學生分析:

在平時的學習中,學生通過“古詩角”、“課前一首詩”等形式對古詩已有一定的積累,而且作為“四結合”的實驗班級,三年的計算機知識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window98、powerpoint、ie瀏覽器、frontpage等的使用方法,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教學目標分析:

能利用虛擬網學全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用自已的話描述詩的意思。

誦讀古詩,根據詩句想象出荷池的美景,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表達能力,激發(fā)其熱愛美好事物的情趣。

課堂注重學生的參與過程,讓學生掌握:利用網上資源和相關軟件來篩選和獲取信息、創(chuàng)造性地加工和處理信息、富有個性地運用信息的學習方法。

加強民主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培養(yǎng)學生間良好的合作精神;讓學生學會評價,并且能正確地對待評價。

步驟教師行為學生行為。

課前自行組織以各種形式誦讀學過的古詩。

引導自學1、利用課本,讓學生誦讀古詩;

2、讓學生質疑,查閱網上資料自行解疑,初步理解詩意;

2、學生質疑;通過查閱網上的資料自讀、自悟,并交流匯報;

3、獲取、處理網上的各種資料,制作幻燈片;交流作品,互相評價。

擴展學習1、讓學生構建自已心中“小池”的景色,制作幻燈片,寫下感受;

2、師生互動交流評價。

古詩所見小池教學設計篇十二

1.認識“所、牧”等12個生字,會寫“詩、林”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3.想象詩中描寫的美麗景色,增強對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朗讀感悟、自主識字。

教學重點:認識“所、牧”等12個生字,會寫“詩、林”等6個字。

教學難點: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

課前準備:生字詞卡片、背誦一首自己最喜歡的古詩、音樂。

第一課時。

一、激趣引入。

同學們學過很多古詩,你還記得哪首,請你給大家背一背。這些古詩韻律優(yōu)美,語言簡潔,好讀又好記,大家都喜歡讀古詩,今天我們要再學習一首古詩,題目叫《所見》,板書題目。先聽老師把課文讀一遍。

二、檢查自學情況。

1、了解詩人生平。袁牧(1719—1798),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詩人。著有《小倉山房文集》與《隨園詩話》等。

2、理解題目意思?!八姟?,即詩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畫面。那袁枚到底看到了些什么?輕輕打開我們的課本,聽老師讀這首詩。(學生聽教師范讀古詩。)。

3、學會生字新詞。我會認,認識黑板上的生字新詞。

三、初讀感知,自學存疑。

1、齊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自由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

3、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四、再讀感悟,解決疑難。

1、自由讀,結合圖畫理解詩意。

2、小組內交流自學。

3、課堂討論自學中的疑難處,教師相機點撥。(朗誦指導: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第二句之后要有較長的停頓。要突出“振”、“捕”、“鳴”、“閉口”、“立”等詞語。要讀出生活情趣。)。

4、教師范讀,學生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五、品悟古詩,熟讀成誦。

(一)細讀古詩,了解詩句的意思。

1.自讀每句詩,小組交流討論詩意,師再點撥。

2.指名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3.組織交流對詩句的理解,教師引導學生品悟詩意,作小結。

a.前兩句詩寫了牧童的神態(tài),心情。聲色俱備,情景交融,勾畫出了一幅色彩鮮明的“牧童行歌圖”。

b.后兩句詩寫了詩人對牧童心思的推想,牧童的機靈敏捷的動作,神態(tài)變化,抓住牧童剎那間的細節(jié)描寫,生動形象地勾畫出一幅“捕蟬圖”。

c.整首詩語言清新流暢,明白如話,使得活潑機靈、天真可愛的牧童躍然紙上。(二)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1.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體會詩的停頓、節(jié)奏。

牧童/騎黃牛,意欲/捕鳴蟬,歌聲/振林樾,忽然/閉口立。

2.指導朗讀,讀出牧童行歌的悠然愉快的語氣,讀出牧童捕蟬的動作神態(tài)變化。(自己練習——指名讀——評讀指導——練讀)。

3.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六、啟發(fā)想象,感情朗讀。

1、聯系詩意,激發(fā)學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

七、拓展:詩中寫的牧童捉到蟬了嗎?

八、書寫生字。

1、示范指導:這節(jié)課,還有幾個生字朋友,我們要會寫。(粉筆演示,重點指導“林”,木字作為偏旁,一捺改為一點,注意點的位置。)。

2、自由練習書寫。

第二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復習鞏固?背古詩《所見》。

2.說說下面幾個詞語的意思。

振 欲 捕 鳴 閉 口 立。

3.(出示美麗的大自然的圖片。)同學們,看看這大自然吧,萬物總是那么和諧的相處,使大自然如此的美麗。從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詩人用他們的筆來贊美過大自然的萬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一首:《小池》(板書:2小池)。

4.介紹作者:這首詩是唐朝的楊萬里寫的。

二、指導看圖,初讀課文。

1.出示圖片,說說看到了什么?(小池塘、泉眼、樹陰、幾片生機盎然的荷葉、幾只小小的錯蜒)(板書:泉眼、細流、樹陰、小荷、蜻蜓)小池美嗎?美在哪里?(指導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

2.詩人是怎么描寫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讀讀詩吧。不認識的字,請拼音朋友幫幫忙。

3.學生自由讀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4.檢查自讀情況。出示生字:惜、洗、柔。并指名讀全詩,老師正音。

5.同桌合作,試讀課文。檢查字音,糾正讀錯了字音。

6.全班齊讀。

三、指導朗讀,體會詩意。

1.指導一、二句。

(1)指名讀詩的一二句。

(2)看課件。老師配樂說:一道細流緩緩從泉眼中流出,沒有一點聲音;池畔的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將樹陰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見。

(3)這么寧靜的景色,我們該怎么讀呢?(聲音要輕柔、甜美、速度稍慢)。

(4)學生自由練讀。

(5)指名讀。

(6)男女比賽讀。

2.指導朗讀三、四句。

(1)看課件。老師配樂說:荷葉剛剛從水面露出一個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頭了。)。

(2)哪位同學知道,這是描寫什么季節(jié)的池塘?為什么?(初夏。夏季才有荷葉和蜻蜓,而荷葉才剛剛露出尖尖角,說明這是剛到夏天的時候)。

(4)指名反復讀。這首詩語言清新活潑,描寫動靜結合、情景交融,適合反復吟詠想象,加深體會。教學中應以讀為主,讀出詩情畫意。指導朗讀時可參考下列提示讀出節(jié)奏: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5)全班朗讀。

3、有感情的朗讀整首古詩。

四、老師范讀,想像詩境。

1、老師配樂范讀,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像一幅小池圖。

2、指名說想像到了些什么。(學生自由發(fā)揮,可以和詩中的一樣,也可以聯想更多的東西)。

五、背誦古詩,總結全詩。

1.全班比賽背。

2.你喜歡這首古詩嗎?為什么?(板書:寧靜、美麗)。

3.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個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還有更多美麗的景色呢。這些美景正等待著小朋友去發(fā)現,去觀賞,去贊美。當然,大自然更期待你們去愛護萬物,保護環(huán)境。這樣,美景才會越來越美,越來越多。

六、指導生字。

1、給生字組詞。

2、指導寫字。三個生字字形都比較復雜,教師應逐字示范,指導寫好。

注意:

惜:左右結構。注意左邊“忄”的筆順:忄。右邊“昔”字,應寫得略寬些。

照:上下結構。上部“昭”字,占三分之二格,四點底要寫得呼應顧盼。

柔:上下結構,容易寫長。書寫時“矛”字時應寫短而收縮一點兒,“木字底”要寫舒展些。

七、布置作業(yè)。

1、默寫古詩。

2、畫畫你心中小池的樣子。

相關知識: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水(今江西吉水)人。他是我國南宋時期一位具有獨特風格的詩人,與陸游等并稱“南宋四大家”。他一生中寫下了2萬多首詩,是我國歷史上寫詩最多的作家。但僅有一小部分流傳了下來。楊萬里的詩直接從自然景物中選取題材,而不從書本文學上翻新出奇。他對于自然界有特別濃厚的興趣,自然界的一切,大到高山流水,小到游蜂戲蝶,全都被他寫進詩里。他對自然觀察得細致,領會得深刻,描寫得生動逼真。楊萬里的作品有三大特色:一是寓于幽默詼諧中的風趣;二是豐富新穎的想象;三是自然活潑的語言。

古詩所見小池教學設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朗讀,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朗讀和背誦課文。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

(一)觀察課文配圖。

1.圖上都有什么?(兒童、牛、大樹、蟬)。

2.仔細觀察圖畫,看看這個兒童是什么時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導學生抓住兒童的衣著及牛和兒童手上的鞭子的聯系,明白這個兒童是古時的一個放牛娃。)。

3.圖上的兒童在干什么?(指導觀察兒童的表情,初步體會牧童看見樹上的蟬時的心情。)。

(二)揭題,解題。

1.解釋題意:牧童騎著牛,唱著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于是停住歌聲跳下牛背,準備捕捉蟬。這一切給一個叫袁枚的詩人看見了,他就寫了一首詩,叫“所見”,意思是說詩中寫的內容是自己親眼看到的。

2.出示課題:“所見”,讀題。

3.介紹作者:袁枚,清代詩人,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

二、初讀詩歌,理解課文。

(一)初讀課文。

l.學生輕聲自讀課文,要求讀準確,讀通順。

2.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生字詞卡:

(2)注意翹舌音,前鼻音:振蟬。

3.教師范讀。

4.看插圖,讀詩句,想想每句詩說的是什么意思。

(指名讓學生試著回答問題。牧童開始在黃牛背上唱歌,后從牛背上下來了,站在那兒想捉蟬。)。

(二)學習詩句,理解詩意。

1.理解第一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p>

(1)用自己的話說說前一個分句的意思。通過觀察圖使學生理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

黃牛——牛的一種,角短,皮毛黃褐色,或黑色,也有雜色的,毛短,常用來耕地或拉車,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

(2)讀整個詩句,查字典說說“振”“樾”的意思。

振——振動樾——樹蔭。

教師補充:“林樾”是指茂密的樹林。

(3)用自己的話說說后半句的意思。(響亮的歌聲在茂密的樹林里振蕩。)。

(4)讓學生讀詩句,然后用自己的話說說整句詩的意思。

2.理解第二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p>

(1)齊讀第二句,并看圖,說說圖上的牧童在干什么,與第一句說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著重指導學生觀察牧童的表情。)。

(2)理解前一個分句的意思。

查字典,說說“欲”“捕”在詩中的意思。(欲——想捕——捉)。

用自己的話說說前半句的意思。(想要捕捉鳴叫的知了。)。

(3)讀全句,想一想:牧童聽到廣蟬的叫聲后,怎樣做的呢?

“閉口”在這里是停止唱歌的意思。

“立”指牧童從牛背上迅速跳下來,站在樹下。

理解“忽然”一詞在詩中的意思。(騎在牛背上唱歌時,忽然聽到蟬叫聲。)。

(4)讀詩句,用自己的話說說整句詩的意思。

三、齊讀全詩。

四、敘說詩意。

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l.熟讀全詩。

2.說說下面幾個詞語的意思。

振欲捕鳴閉口立。

二、整體感知。

引導學生看圖,理解全詩,說出詩意。

1.看插圖,講圖意。

2.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夏天,一個牧童在樹林中騎著一頭黃牛高聲歌唱,知了在樹上叫著。牧童聽到了知了叫聲。想去捉知了,立即停止唱歌,跳下牛背,站在樹下,望著樹上的知了。)。

三、指導朗讀,加深理解。

1.指導讀第一句詩。

想象牧童在牛背上高聲歌唱的心情。

指導讀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2.指導讀第二句詩。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忽然閉口立”使我們想到了什么?(教師可引導學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貫注地盯著知了。想象牧童的動作,他踮起腳尖,身子向前傾,雙手輕輕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準備。想象牧童的內心活動,他不住盤算怎樣抓知了。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產生“屏住呼吸,別驚動了知了,趕快捉住它”的感覺。)。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四、背誦全詩。

五、分析指導字形。

1.比較字形。振——晨蟬——彈忽——物閉——閑。

2.重點分析、記憶字形。

欲:左邊是“谷”,第四筆“捺”改為“點”,右邊是“欠”,不是“文”。

所:左邊不要寫成“戶”。

3.指導書寫。

六、總結。

1.朗讀全詩。

2.背誦全詩。

3.學了這首詩,你覺得這個牧童怎么樣?(活潑可愛,愉快、頑皮)。

古詩所見小池教學設計篇十四

材:語文(s)二年級下冊課。

文:17古詩兩首---《夜書所見》板。

《夜書所見》也是七言絕句,作者是宋代詩人葉紹翁。全詩描繪了深秋夜晚,兒童提著燈籠捉蟋蟀的情景,富有生活情趣。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會寫“客、借”等字。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3.從《夜書所見》中感悟詩人孤獨、寂寞的心情以及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

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感情詩意,體會情感。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2.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學習新知。

(一)背誦古詩《小兒垂釣》。

(二)這節(jié)課我們接著學習另外一首古詩。

(三)板書課題《夜書所見》。

(四)齊讀課題。

二、初讀古詩,認識生字。

(一)學生自由讀古詩,圈出古詩中的生字。

(二)試著拼讀生字,把字音讀準,把古詩讀通順。

(三)認讀生字。

1.

出示帶有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拼讀,重點讀好“借”“應”。

2.

請讀對的學生領讀。

3.

小組交流:用什么方法記住它們?4.全班交流。

(四)讀詞語。1.出示詞語指名讀。2.開火車讀。

(五)指名讀古詩。

(六)師范讀古詩。

(七)學生齊讀古詩。

(讓學生有學習主人的意識,調動學生積極性。)。

三、細讀古詩,理解詩意。

(一)這首詩寫了什么呢?看了這幅圖,你一定會明白的。

(二)請同學們仔細看圖,你看到了什么?

(三)學生反饋。

(四)你們說的這些,都能從這首詩中找到相對應的字或詞,請大家找一找。

(五)小組內交流找到的內容。

(六)全班交流。

(讓學生從形象直觀的圖入手,找文中相對應的景,圖文結合理解詩意。)。

(七)討論詩意。詞的意思我們理解了,現在再加上自己的想象,整首詩的意思相信大家也能理解。請大家四人一組討論詩意。

(八)交流:

重點提示,引導學生從圖中看“江中的詩人在很冷的夜晚還不睡”,來想象他不睡的原因,從而體會出詩人思念親人思念家鄉(xiāng)的情感。

第二行詩也可引導學生想象:詩人看到小孩子在捉蟋蟀時想到了什么。

(抓住文中的字詞來理解詩文內容,讓學生看圖,聯系上下文分析想象,使感受更深入。)。

四、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一)聽朗讀錄音,學生練習讀。

(二)誰給我們展示一下?

(三)學生讀詩。

(四)學生自由背一背。

(五)師生背,師背前一句,生接后一句。

(六)齊背。

五、

總結。

升華,課外拓展。

(一)學生談學習收獲。

(二)師小結:今天的學習就到這里,大家的收獲不少,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學習中,能有更多的收獲。

(讓學生進行探究,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使學生的認知不斷得到完善和升華,最后對課文內容形成初步的理解。)。

古詩所見小池教學設計篇十五

課題名稱:。

1、認識9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所見》,背誦《所見》。

過程與方法: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借助插圖和生活積累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詩歌的韻味美、意境美。2、對朗讀古詩感興趣。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所見》,背誦《所見》。教學難點:感受古詩的韻律美,意境美。學習者分析: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力持續(xù)的時間比較短暫,形象思維占主體。因此,我采取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課文朗讀錄音。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老師知道,咱們班的很多同學學過很多的古詩,也會背很多的古詩,誰愿意把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背給大家聽?(指名背誦)。

展示學生平時的古詩積累。

2、看圖激趣。

板書課題,指導讀準平舌音“所”。

3、揭題,釋題。

齊讀課題。"所見"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嗎?(指名說說)。

小結:所見--所看見的事物(東西)。

3、出示課文插圖投學習古詩《所見》。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通過朗讀,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4、出示課文插圖多媒體課件:

二、初讀課文。

1、出示小黑板:預習"三讀"法:

一讀:讀準讀通課文。(大聲朗讀)。

二讀:劃出生字,記住字形(不出聲音默讀)。

三讀:讀懂句子,學會提問。(輕聲讀)。

2、請同學們用我們學古詩的"預習三讀法"來預習一下課文。

把不懂的字、詞、句子用橫線加上"?"劃下來。如:?

3、學習生字。

(1)預習好了,你能把古詩中的生字讀出來嗎?(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自己練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2)老師相信你們不用看拼音也能讀出來。(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

自己練讀、指名讀、齊讀。

(3)同桌對讀,檢查。

三、

精讀課文。

1、你能把這首詩流利地讀出來嗎?指名讀(兩名)。

2、播放音樂,教師范讀。

學生閉上眼睛聽,初次感悟、體會詩句的意思。

3、學生練讀全詩。(4人組內合作朗讀)指名1號做朗讀匯報。

4、在4人組內交流:古詩寫了畫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5、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師相機解決問題)。

預設問題:什么叫“振林樾”?(傳遍了樹林)。

“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

6、理解詩意。

(1)出示課文插圖。

a師指"牛與牧童"圖問:這是怎樣的一個情景?(牧童騎黃牛)。

b放錄音(牧童歌唱的聲音)聽!牧童高興地唱起了歌,他的歌聲怎么樣?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歌聲在樹林里回蕩。出示詩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c齊讀詩句。

(2)演示"牧童捕蟬"的動作及"蟬叫聲"。說說第二句話的意思。

心想捕捉鳴叫的知了,馬上站在樹下一聲不響。出示詩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齊讀詩句。

(3)你能把這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嗎?(小組合作完成)。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歌聲在樹林里回蕩。心想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馬上站在樹下一聲不響。

(4)挑一句自己最喜歡的讀一讀。(指名讀)。

(5)多美的一首詩?。∽屛覀円黄鹪賮碜x一讀?。ㄅ渖弦魳罚?/p>

齊讀、指名讀-、男女生讀。

四、讀詩想畫面。

1、教師配樂朗誦,學生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2、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畫面背誦。(引背、同桌對背、齊背)。

五、讀一讀,想一想。

從“林樾”、“鳴蟬”可以知道這首古詩是寫哪個季節(jié)的?(夏季)。

六、編故事。

學完了這首詩,你覺得牧童捕到蟬了嗎?小小組里討論一下,試著編一個故事。

七、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記住字形。(指名說說)。

2、說說你認為最好記的字是什么?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呢?

3、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林:左邊的木的捺改成點。

黃、童:中間一橫要寫長,其他的橫要寫短。

范寫"黃"、"童"。

八、課后作業(yè)。

1、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2、把你最喜歡的句子用自己的話寫下來,或者畫下來。

教學反思:

一年級的孩子在學前就有一定的古詩積累,詩歌特有的韻文形式利于學生朗讀,教材為詩歌選配的畫面生動、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內容的難度。詩句中的文字注音,對于有一定自讀能力的孩子來講難度不大。但是我覺得應通過多種生動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語,以利于學生對詩句內容的理解感悟。

古詩文字精煉,感情深韻,讀起來朗朗上口,細細品味意義深遠。小學生學古詩,重在“讀”,從讀中品味,從品味中悟意。在多形式的誦讀中,感受古詩的韻律美,意境美。在進行《所見》教學設計時,最好能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配以動畫,讓學生從動畫中了解古詩中所要表現的內容,并由此引出古詩文字雖少,但卻表達意思詳細,耐人尋味,從而激發(fā)學生發(fā)出感嘆,最而愛上古詩,為以后更高一級的學習打下基礎。設計讀詩的環(huán)節(jié)也應是多樣性的,可以有指名讀、展示讀、比賽讀等。讀時要配以音樂,要以豐富學生恰到好處的讀書感情去詮釋古詩。

總之,對于一年級學生學習古詩,我個人認為要把握好幾個度,即是“愛上古詩”、“感嘆古詩”、“讀好古詩”,絕不要讓這幾個度過火或不到火,收效反之,令學生討厭古詩、不讀古詩。所以,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就要考慮該如何去吸引學生,怎樣讓學生自覺、喜歡讀古詩,甚至為以后他們喜歡寫詩打下扎實的基礎。

這節(jié)課的教學,讓我更深的感受到:課堂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課堂設計只能是這一旅程的基礎,絕不是不許改變的框框。有意外的生成,有生成的浪花,才是好的設計,好的教學。

這節(jié)課也有不足之處:

激勵性的語言過于單調,雖說課堂氣氛非?;钴S,但老師表現不夠幽默。

古詩所見小池教學設計篇十六

《夜書所見》是人教版第五冊語文第九課中的一首古詩,這是南宋詩人葉紹翁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篇。詩人先是寫客游在外,因秋風落葉,感到孤獨郁悶,由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憶起自己的故鄉(xiāng)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種郁悶之情又被一種親切之感所代替。

1、學習本詩中兩個生字,理解詩句,了解古詩的內容。

在反復誦讀中,感受詩人熱愛秋天、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并背誦古詩。

2、在“詩言”——“詩意”——“詩韻”間走一個來回,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有效策略。

反復誦讀,感悟詩境,積累背誦。

1、復習古詩《回鄉(xiāng)偶書》,說說詩中的思鄉(xiāng)之情。

2、引入古詩學習:

1、學生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

2、指名學生讀古詩,糾正字音,學習古詩中的生字。

(一)了解學習古詩的方法。

1、教師:大家讀得很好了,那么怎么來學習古詩呢?(黑板出示)。

1、解詩題。

2、知作者。

3、明詩義。

(1)理解詞語。

(2)明白句意。

4、悟詩情。

(二)解詩題。

1、學生讀詩題,看看它是什么意思?

2、學生說自己的想法。

(三)知作者。

因學生沒有其它的途徑了解作者,這一部分就由教師向學生簡單介紹詩人。讓學生了解詩人寫這首詩的背景。

(四)明詩義。

1、理解詞義。

(1)學生讀詩句,看看自己能理解哪些詞語。

(2)學生說說自己對詩句中詞語的理解。

(3)引導學生通過看注釋理解詞語。

3、明白句義。

(1)現在我們把這些詞語的意思放到古詩里,一邊讀一邊想,句子的意思是什么。

(2)學生選擇最喜歡的句子,試著說說他們的意思。

(3)為什么詩人知道有孩子在捉蛐蛐呢?

引導學生調換詩句的順序,用因為……所以……來說說三、四行詩句的意思。

(3)作者還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請看第一、二行詩。

(4)引導學生學習一、二行詩句,說說詩句意思。

(五)悟詩情。

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回想詩人寫詩的背景,體會詩人的情感。

南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思鄉(xiāng)之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回憶童年。

夜深籬落一燈明。

古詩所見小池教學設計篇十七

張老師。

今天,我將教學清代詩人袁枚寫的古詩《所見》,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

1、通過教學,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最終達到背誦古詩。

2、學會本課6個生字,理解詩句意思。

3、想象詩歌描繪的生動景象,體會牧童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為了達到以上教學目標、為了迎接孩子們的種種突發(fā)奇想,我提前認真?zhèn)湔n,書上是“滿天星”。

一、導入:同學們,今天我們共同學習《古詩兩首》的第一首《所見》。

學生跟著我一起書空:所見——袁枚(板書)。

二、初讀: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所見》,同位互相解決生字問題。

2、老師檢查生字自學情況:指名拼讀;領讀,帶詞讀。

3、齊讀古詩,讀出詩的節(jié)奏。

三、品讀古詩:

1、想象每一句詩所描繪的情景。

師:我?guī)е蠹易x一讀,請大家邊讀邊想象,你能想象出哪些畫面呢?

師生共同讀詩歌。

師:多讀幾遍吧,這樣你會想到更多的畫面。學生又讀幾遍才停下來。

師:誰來告訴大家:是誰騎黃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是牧童。我仿佛看到了一個光著腳丫,穿著馬褂、戴著斗笠的小男孩騎在牛背上。

師:很好!誰能說說這頭牛長得怎么樣?

生:這是一頭很肥的黃牛,肚子吃得鼓鼓的,走起路來尾巴左搖右擺。

師:真棒,你們很會想象!小男孩坐在結實的牛背上開心嗎?你從哪句詩歌看出來的?

生:從“歌聲振林樾”可以看出來。師:你怎么理解這句詩的意思?

生:牧童很高興,唱起歌兒,歌聲傳遍了整個樹林。生:他的嗓子很好聽,又響亮,樹上的蟬也跟著唱起來了。

師:你說的真好!這蟬真可愛!小男孩喜歡它嗎?你從哪句看出來的?生:我從“意欲捕鳴蟬”這句看出來的。

師:你真會讀書!那“忽然閉口立”又是啥意思呢?生:小男孩立刻閉嘴不唱了,悄悄的站到樹下望著上的蟬。

師:說的真好!這個孩子給了你什么印象?生1:可愛。生2:機靈。生3:活潑。

四:拓展:師:大家說的真不錯,請討論一下:接下來,小男孩會怎樣做?

生1:我認為他沒爬上樹,因為這樣搖動樹枝后,蟬就會害怕,然后飛走了。

生2:是的,這樣就不能聽到蟬唱歌了。

生3:我認為作者袁枚應該跟小男孩幫忙,回去拿網子來網它就行了??!

生4:不行,老師講了:我們要愛護小動物,它是有生命的,它的家在樹上,我們帶回家它會死去的,它是屬于大自然的。

生5:我認為他是個小科學家,他要仔細觀察蟬的樣子生6:黃牛得安靜才行,如果黃牛在樹下叫,一定會嚇走蟬的。

生:詩人那時候沒我們現在條件好,如果是我,我會用媽媽的手機拍照,然后放在網上,讓大家看的。

生:我爺爺在家耕田了,我家的牛也很溫順的,我也要騎在牛背上玩。

師:你太可愛了,有機會老師幫你拍照,好嗎?

五、作業(yè):

請把這美麗的畫面保存到我們的大腦中好嗎?師生共同背誦古詩《所見》。

古詩所見小池教學設計篇十八

本課是兩首古詩。袁枚的《所見》寫的是“意欲捕鳴蟬”的情趣。

通過反復朗讀,讓學生感悟詩歌的韻味和意境的美好。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可以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培養(yǎng)朗讀古詩的興趣。

2.認識“所、枚”等12個生字,會寫“詩、林”等6個字。

3.背誦兩首古詩。

如何讓學生反復朗讀,感悟詩歌的韻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法:情景教學法。

學法:誦讀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錄音機、多媒體課件。

一、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1.播放多媒體課件:

(大意是:在茂密的樹林中,一個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唱著嘹亮的歌兒,歌聲穿過樹林飄向遠方。樹上的蟬“知了、知了”地叫個不停。忽然牧童停止歌唱,一聲不響地站在樹下。)

2.教師引導學生猜想:

牧童停止歌唱,他想干什么?

二、初讀感知,正確流利

小朋友們,有一個詩人叫袁枚,他看到這樣的畫面,覺得很有趣,就寫了一首小詩《所見》。

(板書課題)

相機學習“所、枚”。

1.教師范讀,感受節(jié)奏。

小朋友們,你們聽一聽,老師哪兒停頓長一些或者聲音延長一些。(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越。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2.學生自讀,讀準字音。

3.小組合作,試讀詩歌,注意詩的節(jié)奏與音準。

4.指名試讀,認讀生字。

課件出示生字:捕、蟬、閉、立、童、林、黃(1)帶拼音讀。

(提醒學生讀好翹舌音“蟬”,后鼻音“童、黃”,前鼻音“林”。)

(2)去拼音讀。

誰愿意當小老師?帶領大家把自己讀得準的字讀一讀。(及時表揚激勵。)

(3)游戲:我指你說。

一個小朋友隨即指大屏幕上的生字、其他小朋友齊讀,要求迅速而準確。

三、再讀感悟,了解大意

1.自由讀,結合圖畫理解詩意。

小朋友們,讀讀詩,看看圖,你能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嗎?如果有不理解的字詞就把它圈畫出來。

2.小組讀,合作學習,說說詩意。把不理解的詞討論討論;把詩的大意輪流說一說。

3.欣賞讀,結合圖畫,想像意境。

播放朗讀錄音,學生觀察圖畫,體會詩的意境。

四、想像畫面,熟讀成誦

1.閉目想像。

2.帶著這種情趣,有感情地朗讀。

3.練習有感情的背誦。

五、識記字形,練習寫字

1.教師再次出示會拼音的生字。

瞧,你們的好朋友又來了,還認識嗎?指名讀。

2.通過形旁理解字意來幫助識字。

(如提手旁跟手的動作有關:

捕;木字旁跟樹木有關:林;蟲字旁跟昆蟲有關:蟬)。

3.通過猜謎引導學生識字。

如:一戶一斤米(所);騎牛寫文章(牧);人才進了門(閉)

4.讀詞語,造句子識字。

如:認讀:所有所以;放牧、牧草;關閉、閉路電視機等

童———牧童———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唱歌。

5、教師示范,指導書寫。

重點對學生進行指導:“林”字左邊“木”字的捺變成點;“童”“黃”的中間一橫要寫長,其他的橫要寫短;“立”字下橫要寫長。“黃、童”筆畫較多,指導學生書寫時可以通過分解筆畫,化難為易。

六、布置作業(yè)

1.抄寫詞語。

2.背誦《所見》。

1.小朋友們,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袁枚的《所見》,你們會背誦嗎?

(齊背)

你還會背誦哪些古詩呢?

(指名背)

2.教師及時熱情表揚,導入新課。

(出示古詩)

1.教師范讀,感受節(jié)奏。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2.學生自讀,讀準字音。

3.小組合作,試讀詩歌。

四人一小組,請小組長安排好讀的順序,其他組員聽一聽,評一評節(jié)奏與音準。

4.指明試讀,認讀生字。

課件出示:池、惜、陰、晴、柔、露

小朋友們,你們認識這些字嗎?

(1)帶拼音讀

讀準翹舌音“池”,前鼻音“陰”,后鼻音“晴”,邊音“露”。

(2)去拼音讀

誰能像老師一樣帶領大家準確地讀一讀這些生字。

(3)游戲:找朋友

老師把寫有生字的卡片發(fā)給小朋友。如:師:“陰”字在哪里?快來和我做朋友。

生:“陰”字在這里,我來和你做朋友。

1.自由讀,結合圖畫理解詩意。

(1)播放多媒體課件:

泉水悄然從泉眼里流出,濃密的樹陰倒映在清清的池水里,嫩綠

的小荷葉露出尖尖的小角,一群群蜻蜓飛來立在它的上頭。

(2)小朋友們,讀讀詩,想想畫面。

你能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嗎?用筆圈出不理解的字詞。

2.小組讀,合作學習說說詩意。

四人一小組,把不理解的詞討論討論,把詩的大意輪流說一說。

3.欣賞讀,結合圖畫,想像意境。

播放朗讀錄音,學生觀察圖畫,體會詩的意境。

1.教師語言描述,激發(fā)學生想像。

2.帶著這種感情朗讀。

3.練習有感情地背誦。

1.教師再次出示去拼音的生字,指名讀。

2.聯系前面的課文,熟字帶生字,如:蜻———晴

(同聲旁);怪———惜(同偏旁);陽———陰(反義字)

3.創(chuàng)造性識字,如:柔

(把矛放在樹上。)

4.讀詞語,造句子識字。

如認讀:可惜、愛惜;晴空、晴天;柔和、柔軟

池———池塘

池塘里開滿了荷花。

露———露珠

露珠在荷葉上跳舞。

小朋友們,這兩天我們學習了兩首古詩

(揭題:古詩兩首)

古詩所見小池教學設計篇十九

1、查找有關資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創(chuàng)作背景。

2、展開豐富想象,用自己語言說說詩句意思。

3、品重點字詞,美讀詩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4、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能力。

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小黑板錄音機。

1、學生交流。

2、誰會背王維的詩。

師:同學們懂得真多,今天我們再王維的一首詩。板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解題:從詩歌的題目中你了解到什么?

師小結:王維少年時期就很有文才,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他善于描寫自然景色。有人稱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p>

1、放錄音配樂朗讀。

2、學生自讀。

通過查字典讀準字音。看看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指讀全詩。思考。詩中寫了什么時間,在什么地方,什么人的什么事?誰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說出來。

1、這首詩中你認為哪些字用得好?哪些句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生1:我認為“獨”字用得好,“獨”字表現詩人一個人離開家鄉(xiāng)、親人的孤獨心情。

生2:我認為“異”字用得好,說出詩人在外地想念家鄉(xiāng)、親人的感情。

……。

2、你認為這首詩寫得最好是哪一句?你體會到什么?

生: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師:為什么每遇到節(jié)日就加倍地思念親?

3、展開想象,用自己語言說說詩意。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說一說,詩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配樂朗讀。

1、這是一首思鄉(xiāng)的詩,假如你是詩人你會怎樣說?用什么方法向親人述說思鄉(xiāng)的感情?

2、既然同學們想到用電話,就請你們當詩人,老師當詩人的親人,述說思念之情。

附:板書設計。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倍思親。

獨兄弟。

少一人。

古詩所見小池教學設計篇二十

生自由讀古詩。

師:誰能為大家來讀讀這首詩呢?

生1讀詩。

師:讀得真好。

生2:我要提醒大家,第三句中的挑讀第三聲,請大家跟我讀。

師:很好,讓我們一起把這首詩再來讀一讀。

生齊讀古詩。

師:讀得很好,接下來老師想請大家再細細地讀讀這首詩,體會體會這首詩的意思,

生3:我想提醒大家,這首古詩下面的注解,我想這些注解是幫助我們讀懂詩句的吧。

師:通過自己的研究,你讀懂了詩中的哪個詩句呢?

師:是在哪個季節(jié)的夜里。

這首詩的大致意思就是秋風吹動著梧桐樹的樹葉,在江面上吹來陣陣秋風,讓人動情。

生1:我想問問這個客字是不是客人的意思。

師:在這里,客是指離開家鄉(xiāng),生在他鄉(xiāng)的人,詩中指的就是詩人自己。

生2:江面上吹來陣陣秋風,讓詩人很有感觸。

師:說得很好,那么請大家想象一下,江面上吹來陣陣秋風,讓詩人想到了什么呢?

生1:秋天到了,樹葉都落下來了,詩人一定覺得一個人在他鄉(xiāng)特別孤單。

師:是啊。

生2:我想詩人一定在想,家鄉(xiāng)的親人到底怎么樣了。

生3:也話詩人在心里對家里人說:天氣冷了,要多穿點衣服。

生齊讀古詩。

生齊讀課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師:請大家先自由地讀讀這首詩,要把古詩讀正確,

生自讀古詩。

師:同學們,這首詩中有很多要認的生字,請大家看大屏幕,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生字:憶,異,逢,佳,倍,插。

師:這首古詩你們會讀了嗎,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古詩。

生自由讀古詩。

師:剛才大家細細地讀了這首古詩,你能告訴大家你讀懂了些什么嗎?

師:這是一個膾炙人口的千古佳句,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讀第一句。

生:有中秋節(jié),元宵節(jié),春節(jié),

師:那不是佳節(jié)的時候,詩人思念自己的親人嗎?

生1:這個倍是尤其,特別的意思。

生讀第一句。

生再讀第一句。

生讀第二句。

師:讓我們把這首詩連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古詩。

師:這么美的詩句你們想把它背下來嗎?

生自己試著背這首古詩。

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背背這兩首古詩吧。

師:接下來,我們還要一起來寫生字,請你仔細觀察一些,哪些字是需要特別提醒的。

師范寫“插”字。

再在就讓我們寫生字吧每個生字在田字格里寫兩遍。

古詩所見小池教學設計篇二十一

孩子們,上次課我們學習了那篇課文的生字詞?(生回答:小池塘)(教師板書課題),課文中的生字詞孩子們還記得嗎?讓老師來考考你!

1、認讀生字。

2、讀詞。

二、讀準字音,通讀課文。

過渡:孩子們真好學,記住了這么多的字詞。那課文孩子們肯定會讀了。請孩子們自由地對照著拼音讀一讀,遇到不熟悉的字詞句就多讀幾遍。讀的有正確又流利的時候就請你靜息。

學生自由讀課文。

匯報。在剛才讀課文的時候你認為哪里最難讀?

課文有幾個自然段?請迅速標出來。

三、誦讀課文,體驗感悟。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1)課文中把小池塘比作了什么?為什么會說小池塘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呢?

(2)對照插圖看一看。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過渡:小朋友真了不起,我的眼前的確出現了一只明亮的大眼睛。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小朋友,仔細觀察同桌的眼睛,你能在小朋友的眼睛里看見誰呀?(我)。

你們知道嗎?小池塘這只大眼睛也會看。不信,趕緊讀一讀第二段。

(1)自由讀。

(2)對照課文內容連線。

(3)對照板書,指導有背誦。

(4)反復誦讀表現美。把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5)誰能仿照著上邊的句式說一句話?()倒映在池塘里,像()。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能映出這么多景物,真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齊讀第三段)。

四、總結全文。

孩子們,小池塘美在“明亮”,大自然是美的,要靠我們用明亮的眼睛去發(fā)現。

五、欣賞課文動畫。

現在就讓我們用自己明亮的大眼睛來欣賞欣賞文中的美景吧!

六、背誦全文。

孩子們會背課文了嗎?(配樂背誦)。

七、鞏固生字詞。

1、孩子們的表現太富有感染力了,老師真佩服大家,但學知識光動嘴還不行,還得動手寫。最后就請孩子們把本課生字中難些的字、詞找出來寫一些。

2、交流。

八、總結延伸。

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2、大自然的美要靠我們的雙手來保護,還要靠我們的雙眼去發(fā)現。課后大家就去觀察觀察美麗的大自然,用圖畫或者是小短文把它記錄下來。

古詩所見小池教學設計篇二十二

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所”、“牧”、“捕”、“蟬”等生字。

2、理解古詩意思,并能有感情地朗讀、3、背誦這首詩。

教學重點:在識字的基礎上朗讀并背誦古詩。教學難點:理解古詩意思。教學準備:課件課時安排: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導入新課。

(出示蘋果樹圖片)同學們,看到這課蘋果樹,你們想不想去摘蘋果?。肯旅娲蠹遗e手來摘蘋果認字吧!

出示生字,學生舉手認讀并組詞。(所、牧、捕、蟬、閉、立、詩、林童、黃)。

二、初讀詩歌。

1、播放詩歌錄音,學生認真聽詩歌中每個字的讀音,并感受詩歌的韻味。

2、理解題目《所見》。

見是什么意思?(看見)。

“所見”就是指所看見的東西。

3、介紹作者。(袁枚是我國清代詩人)。

4、教師領讀古詩,學生跟讀,注意個別字的發(fā)音。

5、要求學生朗讀古詩,畫/號表示停頓。

三、精讀古詩,理解詩意。

1、出示課文插圖,學生觀察,說說圖中看到的畫面。

圖中你看到了誰?他在干什么?(放牛的孩子,騎在牛背上。)這是我們看到的,想象一下,他還在干什么?(他在唱歌)。

2、出示詩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振:傳遍的意思。

“林樾”是指茂密的樹林。

師:他的歌聲怎么樣?詩人是怎么描述的?

生:他的唱歌優(yōu)美動聽、響亮的歌聲在茂密的樹林中振蕩。

2、出示: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意欲:在詩中的意思是“心想”。捕:“捉”的意思。鳴蟬:“正在鳴叫的知了。

提問:誰來說說為什么歌聲停了?

(學生舉手回答)。

3、多可愛的孩子啊,多美的古詩啊,讓我們再來讀一讀。

(出示古詩、請個別學生來讀一讀)。

四、背誦古詩。

采用多種方法背誦這首古詩,看看誰先背會。

五、課堂練習。

六、課堂小結。

在認識生字的基礎上我們學完了這首古詩,大部分同學都已經背誦下來了,大家課后再去感受古詩中描寫的美景吧!板書設計:

所見。

牧童黃牛。

林樾鳴蟬。

古詩所見小池教學設計篇二十三

古詩小學語文《所見》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二冊第四組“快樂的夏天”中的一首古詩,這首詩非常的富有情趣,那個天真爛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當他坐在牛背上高聲歌唱的時候,是那樣自在神氣!當他想著捉蟬的時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又是多么專注啊!整首詩童趣橫生,情趣盎然??赡镣纳罡魧W生遠,當然的情境也難能把握,如何在教學中幫助學生領悟到這種情趣呢?我從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運用多種藝術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覓得詩趣。想象是通往詩境的佳徑,只要通過想象,才能欣賞到絕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本節(jié)課的教學,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段,引導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讓學生在《快樂的小牧童》的笛聲中,仿佛看到小牧童朝我們走來,讓學生在小牧童停凝神望蟬的神情中,想象閃現于牧童腦中的念頭,讓學生扮演小牧童,去捉蟬,體會那種妙趣??于是,整首詩不再是20個漢字的排列,破紙而出的是嘹亮的歌聲,是生動的畫面,是盎然的詩趣。

第二,通過反復朗讀,在吟誦中吟出情,誦出趣。歌是唱出來的,詩是誦出來的,詩只有朗讀出來,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這一課中,詩歌的理解,詩意的體會,詩情的領悟,都是通過吟誦來完成的。在吟誦中,學生體味到牧童騎在牛背上的神氣十足;在吟誦中,學生感受到牧童生怕嚇跑蟬兒的心思;在吟誦中,孩子們化牧童為“我”,化“我”為牧童。真正達到了物我一體,為更好地學文打基礎。

針對低年級的課堂教學,本課教學還有許多不足之處:

1、在前幾組的教學中已積累了很多學習生字的方法,針對本課生字少的情況,可以讓學生當小老師來教認字方法,也可以在學習古詩時糾正個別發(fā)音強化認字,了解詩意的過程中學會組詞,學會詞語的靈活運用,積累語言。

2、古詩教學學生畢竟見得少,所以學習一首古詩時要從朗讀、背誦、領會詩人的感情入手,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讓學生以此拓展開,學習更多的古代詩詞。

當我再重新審視古詩《所見》的教學時,心中有了許多的想法。

我把這節(jié)課分成了四大塊:生字教學,朗讀教學,詩意感悟,拓展學習。但這四大塊并不是獨立成塊的,而是互相融匯,只不過有時是突出了生字的認讀,有時是突出了朗讀的感悟,有時突出了對詩意的理解,有時又注重了拓展學習。

當然,古詩教學重點在于朗讀。整節(jié)課中“讀”應當占較大的比重,更應該體現出讀的層次性,讀的有所收獲。首先讓學生初讀,要求大聲朗讀,讀準讀通。糾正字音后,讀正確。第二步聽老師配樂范讀,讓學生初步感悟,粗知詩意。第三步自由朗讀,指導劃出節(jié)奏及韻律,讀出語感。第四步的讀,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想象畫面,讀出夏天的有趣,讀出牧童的天真可愛。讀的方式也可多樣化,如齊讀,指名讀,配樂讀等,適當讓學生互相點評,學生將讀得更有滋有味。

抓文眼感悟詩意,是我的最大啟發(fā)。這首詩要感悟牧童“意欲捕鳴蟬”的情趣,我認為可以扣住“歌聲振林樾”的“振”字進行理解,為什么牧童歌聲響亮?(因為牧童高興、活潑可愛。)那為什么又“忽然閉口立”呢?(因為牧童要捉知了,怕驚嚇了知了。)一幅天真可愛的牧童捕蟬圖就展示在了學生眼前。

古詩的拓展也非常重要,在課前導入中讓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古詩,創(chuàng)設了學古詩的意境;在學完《所見》后,又展示了課外的一首描寫小孩童趣的古詩讓學生讀一讀,加深感悟童趣;課外又讓學生回家收集有關描寫童趣的古詩,學習積累古詩。這樣就不是為了教古詩而學古詩,舉一反三,充分體現了大語文觀。

《所見》是一首充滿了童趣的古詩。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古詩還是初步接觸。學習古詩,重在吟誦。應注意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教學這一課的重點及難點是:通過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詩中那個天真爛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當他坐在牛背上高聲歌唱的時候,是那樣自在神氣!當他想著捕蟬的時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又是多么專注啊!整首詩童趣橫生,情趣盎然。因此,詩趣,應該是這堂課的靈魂所在。只有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領悟到這種詩趣,他們才能在學習全過程中全心投入,渾然忘我。而一旦學生領悟到這種詩趣,那么他對詩的意境就體會得更真切。在教學中怎樣幫助學生領悟到這種情趣呢?我在教學本節(jié)課時是這樣做的:

第一,運用多種藝術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覓得詩趣。

想覓得詩趣,須進入詩境。想象是通往詩境的佳徑,只要通過想象,()才能欣賞到絕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本節(jié)課的教學,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段,張開學生想象的翅膀。

1、利用課文插圖,把學生帶到綠色的樹林中,林蔭小道上,牧童和黃牛是那樣的充滿田園的氣息,感受著初夏的新綠和泥土的芬芳,學生的情緒瞬間萌動起來。

2、借助錄音帶,播放《快樂的小牧童》,在悠揚的笛聲中,仿佛看到小牧童朝我們緩緩走來,一下子讓學生融入詩歌所描繪的意境中。

3、與此同時,我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走在這林蔭小道,你仿佛聽見什么?很多學生一下子就說,聽到了牧童的歌聲,還有的說聽到知了的叫聲。我繼續(xù)追問,還有耳朵靈敏的同學還聽到什么?學生們楞了一會兒,馬上就有人回答說,聽到了黃牛的叫聲,風吹過樹林的沙沙聲,甚至還有的學生說聽見山澗溪流的嘩嘩聲。他們在自己繪聲繪色的描述中來到了詩歌的情境中,和牧童一起騎牛,玩耍。

第二,通過反復朗讀,讓學生在吟誦中吟出情,誦出趣。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詩歌只有通過反復朗讀、吟誦,才能完成對它的全方位理解體會。在本課教學中,對于詩歌的理解,詩意的體會,詩情的領悟,都是通過吟誦來完成的。通過集體吟誦,男女聲吟誦,師生吟誦,分組吟誦,表演吟誦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反復回環(huán)吟誦中,體味到牧童騎在牛背上的神氣;在吟誦中,學生感受到牧童想捕蟬又生怕嚇跑蟬兒的憂慮以及“忽然閉口立”的機靈;在吟誦中,孩子們將自己化為牧童,真真切切地領會了農村孩子鄉(xiāng)間生活的樂趣。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723923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