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對所讀內(nèi)容的個人理解和感受的總結和表達,它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把握書籍或文章中的主題和意義。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有深度和觀點的讀后感呢?首先,我們可以從整體上對作品進行總結和概括,分析作品的主題和意義。其次,我們可以結合自己的觀點和體驗,談談自己對作品中人物形象、情節(jié)發(fā)展、語言運用等方面的感受和思考。最后,我們可以借鑒一些讀后感范文,通過參考他人的觀點和寫作方式來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以下是我為大家準備的一些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希望這些范文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啟示和思路,激發(fā)大家對于讀書的興趣和熱情。讀后感是一種對書籍的致敬和尊重,通過寫作能夠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與他人分享,希望大家都能夠享受這個過程,收獲思想的財富。
趙麗宏散文讀后感篇一
趙麗宏的《童年河》這本書讓我了解了洪雪弟的童年,也讓我回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在洪雪弟7歲時,和阿爹、姆媽一起來到上海,他們好幾個人住在一間小房子里,十分擁擠和黑暗。他的童年有不完美,但也有令人羨慕的記憶。洪雪弟住在一個弄堂里,有許多的小伙伴。弄堂旁邊有一條著名的河流——蘇州河,他常常與“小蜜蜂”、“牛軋?zhí)恰钡刃』锇閭円黄鹑ズ舆呁嫠?。有一天他們到河邊玩耍,看到橋上人流如潮,有人在表演翻跟頭,他們也擠進去看熱鬧。
正在此時,只聽到“嘣”的一聲,橋塌了。橋上的孩子都落入了水中,更令人擔心的是,孩子們沒有一個會游泳。洪雪弟見狀,想也沒想,就跳入河水中救人。漸漸地,孩子們一個一個被救了上來,可是始終看不到“小蜜蜂”!
洪雪弟左顧右盼,突然發(fā)現(xiàn)“小蜜蜂”正在河中央拼命掙扎。即使他已經(jīng)筋疲力盡,但仍不顧一切的跳進河里救人。當他艱難的把“小蜜蜂”拉到岸邊時,自己卻由于體力不支,撞到了礁石上。當洪雪弟在醫(yī)院里醒來時,立馬問“小蜜蜂怎么樣了?”得知沒事了,他才安心。洪雪弟樂于救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
讀到這里,我不禁想起來自己的童年。我從小就住在明亮的大房子里,有著自己的溫馨的房間。我可以在這里讀書、寫作業(yè)、玩游戲。我也有幾個要好的`小伙伴,我們一起在沙灘上嬉戲,一起在公園里騎單車,一起在草地上奔跑,一起在房間里做作業(yè)。在假期的日子里我們親密無間、形影不離。
我也特別樂于幫助他人,在同學生病的時候,我會主動地送他去醫(yī)務室;在同學請假的時候,我會主動地幫忙帶作業(yè);當同學們有難題的時候,我會主動地講解。幫助別人就是要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開始,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我自己也收獲了快樂。
童年就像糖果一樣,五彩繽紛;童年就像泉水一樣,清澈香甜;童年就像星星一樣,有數(shù)也數(shù)不清的趣事。每個人的童年都是美好的,童年會永遠留在我們的腦海中。
趙麗宏散文讀后感篇二
我喜歡竹,年輕時在崇明島“插隊落戶”,曾經(jīng)迷戀村前宅后的竹園。干活勞累時,躺在竹陰中小憩,聽風吹竹葉幽響不絕,看眼前天光綠影斑駁,記憶中和竹子有關的古詩紛紛涌上心頭。最熟悉的是王維的《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此詩從小會背誦,在鄉(xiāng)村竹園里獨自吟哦時,卻難以體會它的妙處。那時,衣衫襤褸,面有菜色,饑餓,疲憊,沒有明月相照,更沒有古琴可彈,哪里來那一份閑適和風雅。倒是想起李商隱的《湘竹詞》,有些共鳴:“萬古湘江竹,無窮奈怨何?年年長春筍,只是淚痕多”。寫詩需要靈感和情緒,讀詩其實也一樣,不同的心情和處境,讀相同的詩,也許會有完全不一樣的感受。
在城市里生活,和竹子相處的機會不多,讀古人的詠竹詩篇,似有清風撲面。南朝劉孝先的《詠竹》,是最早以竹為題的詩:“竹生空野外,梢云聳百尋。無人賞高節(jié),徒自抱貞心。恥染湘妃淚,羞入上宮琴。誰人制長笛,當為吐龍吟?!蹦且苍S是詩人以竹自比,感嘆懷才不遇,最后那兩句,很有想象力。唐詩宋詞中,寫到竹子的詩不計其數(shù)。李賀寫過一組詠竹詩,流傳雖不廣,其中有佳句:“風吹千畝迎風嘯,烏重一枝入酒樽”。劉禹錫寫《庭竹》,也很生動:“露滌鉛粉節(jié),風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李商隱詠竹筍,思緒極奇妙:“皇都陸海應無數(shù),忍剪凌云一寸心”。蘇東坡的愛竹,也許是前無古人,竹子和他終身相伴,不管到哪里,他的眼簾里不能沒有竹蔭,“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是他的名言。年輕時,東坡詠竹有豪邁之風:“門前萬竿竹,堂上四庫書”;中年看竹,心情趨平淡:“疏疏簾外竹,瀏瀏竹間雨。窗扉凈無塵,幾硯寒生霧”;到老年:“累盡無可言,風來竹自嘯”,“披衣坐小閣,散發(fā)臨修竹”,由豪邁到平靜恬淡。這是他人生的軌跡,而詩中之竹,正是他不同時期的心態(tài)寫照。
唐詩詠竹詩句中,讀來最親切者,莫如劉長卿《晚春歸山居題窗前竹》中兩句:“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蔭待我歸”。這詩句中,竹子是忠誠親切的朋友,永遠默默站立在那里,以清涼的綠陰迎候詩人歸來。
趙麗宏散文讀后感篇三
今天,我讀完了一本書趙麗宏的《童年河》。
里面講了一個人的童年生活,他就是洪雪弟。雪弟的生活中有快樂、有危險、又勇敢,還有傷心。他的'快樂是他可以上學了,陳大鴨子和陳小鴨子也可以上學了。危險的是有人落水,他下水救人,差點被拖到水里,救完后頭撞上了大樹。因為亂跑迷了路。勇敢是有人落水,他奮不顧身下水救人。傷心是他家的貓?zhí)J花死了,他的親婆也走了。
我喜歡雪弟,因為我喜歡他的勇敢、他的快樂、他的那種奮不顧身的精神。
童年就像一條小河,從你生命的河床里流過,它流得那么緩慢,又流得那么湍急,你無法把它留住,它的漣漪和浪花會輕輕地拍擊你的心,讓你感覺自己似乎總是沒有長大。
趙麗宏散文讀后感篇四
這個暑假,我讀了由趙麗宏寫的《童年河》這本書,故事的主人翁是雪第,他從小在農(nóng)村長大,習慣和親婆一起生活,可是阿爹卻突然要接他去上海,他的生活由此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面對新的環(huán)境,雪第遇到了很多困難也結交了新的伙伴。他在圖畫課上展示了自己的繪畫天賦,與伙伴一起鬼屋探險,和阿爹一起去大世界,奮不顧身下水救人……這些經(jīng)歷共同組成了雪第五彩繽紛的童年。
這本書中給我映象最深刻的片段是,來到上海的雪第想念鄉(xiāng)下的親婆,親婆也非常想念雪第。當姆媽把親婆接來的時候,雪第與親婆緊緊的擁抱在一起。
以前爸爸媽媽工作繁忙,我經(jīng)常幾個月見不到奶奶,只能通過打電話來訴說想念,每次見到奶奶的時候,奶奶總是抱著我坐在他的腿上,問我最近過的`怎么樣,看看我最近是不是又瘦了,有沒有長高,想不想念她……我總是依偎在奶奶的懷里,耐心的回答她的每一個問題。
雪第的親婆從樓上一不小心摔下來,堅守到最后一口氣,也要等雪第回來看他最后一眼才肯閉上眼睛,親婆的離世給雪第帶來無盡的悲痛。現(xiàn)在我的奶奶年紀大了,我要珍惜與她相處的每時每刻,希望他開開心心的度過每一天。
童年就像一條小河一去不復返,再也不會重來,我要認真的過好我的每一天,
認真的對待身邊的每個人每件事,讓我的童年不留下遺憾。
趙麗宏散文讀后感篇五
趙麗宏的《童年河》這本書是一部長篇小說,作家趙麗宏。寫得非常精彩,受到人們的`一致喜愛。
本書的主人公是雪弟,主要講了雪弟從鄉(xiāng)下回到上海之后發(fā)生的一些事情,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親婆和“瘋老太”。
內(nèi)容提要:雪弟闖了禍,用西瓜皮砸了“瘋老太”,“瘋老太”抄起棍子來打雪弟,雪弟立刻就向弄堂里跑,上完樓梯到家以后遇到了親婆,親婆趕快把雪弟推進了門后,然后“瘋老太”就上來了,問了親婆雪弟在哪里,當然親婆不可能告訴她,她就向曬臺跑去,最后罵罵咧咧的走了。
事后雪弟把事情告訴了親婆,親婆要求雪弟去道歉,但雪弟害怕“瘋老太”,所以最后在親婆的陪同下道完了歉。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闖禍干壞事,如果干了,就要加倍的向別人賠償、道歉。
趙麗宏散文讀后感篇六
一個住在市區(qū)的朋友欣喜地告訴我,他家的陽臺上,飛來了燕子。兩只燕子天天在他家的陽臺上飛進飛出,從窗外的樹林里銜來了泥和草,在陽臺頂部的墻壁上壘起了一個小小的窩。朋友小心翼翼地觀察著燕子,唯恐驚擾了它們。在春天的暖風中,人和燕子相安無事,燕子在朋友的眼皮底下,過起了它們的小日子。燕子在小巢里生蛋,孵出了小燕子。燕子父母早出晚歸,為兒女覓食,小燕子在陽臺下的巢穴里一天一天長大,最后跟著它們的父母飛出小巢,消失在城市的天空中。
朋友的欣喜,也感染了我。燕子在市中心的陽臺上筑巢生活,以前難以想象。上海這座城市,過去在人們的印象中,是冷冰冰的水泥森林,是人聲嘈雜、機器喧囂的地方,天空中有飄揚的煙塵,除了麻雀,難得看見飛鳥的翅膀?,F(xiàn)在,情景已經(jīng)大不相同。當冬天告退,春天的綠意在大地和樹枝上閃動時,鳥兒們從四面八方飛來了。麻雀們依然在一切它們可以飛抵的地方嬉鬧,但它們已經(jīng)不再會感覺孤單。在這座城市里,可以看到無數(shù)種飛鳥的行跡,可以聽到它們音調(diào)不同的鳴唱。
我看著鳥兒們從我窗前的樹蔭中飛起來,看它們振動翅膀,優(yōu)雅地飛向遠方。遠方,千姿百態(tài)的高樓參差林立,確實像是水泥的森林。這樣的森林,當然不是鳥兒們的歸宿,但它們竟然在這座城市中找到了自己的棲息之地。
夏:尋找清涼的風。
很多人在感嘆:夏天越來越熱。
走在街上,看陽光透過樹蔭灑在地上的斑斕金光,希望能有幾絲微風吹過,送來一點清涼。灑水車無聲地開過,把涼水灑在發(fā)燙的路面上,只見水氣蒸騰。年輕人繽紛的穿著如彩色的浮萍,在熱流中飄動。他們輕盈的腳步揚起微風,似乎是在炎熱中尋求清涼。他們手中的可樂雪碧和冰淇淋,引起我對昔日棒冰和酸梅湯的回憶。可這些甜膩的冷飲無法驅逐人們心頭的燥熱。
年輕人手中拿著的東西,最多的不是冷飲,而是手機。幾乎是人手一部,邊走邊說,邊走邊看。一部手機里,似乎隱藏著他們所有的生活,所有的悲歡哀樂,所有的好奇和希冀。然而手機絕不是防暑降溫的用品,我聽到那些對著手機大聲喊叫的聲音,感覺熱風撲面。
離開地面,走到地下。上海人出行已離不開地鐵。地鐵在地下開得平靜安穩(wěn),車廂里有空調(diào),人雖多,但很清涼。有些情景,地上地下是一樣的,很多人手里握著手機,說話,發(fā)短信,看微信,甚至還在手機上看電影。一個中學生模樣的女孩,卻拿著一本書,站在車廂里,靜靜地閱讀,沉浸在書為她展示的世界里。我站在這個女孩身邊,感覺到一股清風吹來。
其實,這個女孩并不是孤單的。在夏天,我曾經(jīng)參加過這個城市舉辦的各種各樣的讀書活動。在圖書館,在學校,在居民社區(qū),人們?yōu)闀?,為書而陶醉,讀書在人群中蔚然成風,愛書的人,有孩童少年,有年輕人,也有老人。在每年一度的上海書展上,無數(shù)新書在等候著愛讀書的上海人。在這里,可以遇見興致勃勃的讀者,也會遇到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作家。
秋:銀色的激情。
自然界的一年四季中,色彩最豐富的其實是秋天。秋天是成熟的季節(jié),也是生命更新?lián)Q代的季節(jié),春夏的綠色,在秋風中千變?nèi)f化,呈現(xiàn)出無數(shù)奇妙的顏色。在上海,也可以欣賞到大自然的秋景,只要有樹,有綠地,有花草繁衍的地方,秋光便在那里爛漫。秋風起時,飄旋在風中的落葉,就像翩躚的蝴蝶,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飛舞。
空氣中也有秋天的氣息。那是優(yōu)雅的清香,是桂花的香味。在我的記憶中,從前的上海,只有去桂林公園,才能聞到桂花的香味。而現(xiàn)在,桂花的清香飄漾在我們這個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我不知道,這么多的桂樹,是什么時候種的,種在什么地方。
如果人生也有四季,人生的秋季是什么顏色呢?有人說應該是銀色,在城市里,到處可以看到銀發(fā)的人群。不要以為這銀色是凄涼的晚景,是寂寞和孤獨,我發(fā)現(xiàn),在這座城市里,進入秋季的人群,依然生機勃勃,對生活充滿了激情。
早晨去公園,遇到的大多是銀發(fā)老人。他們在唱歌、跳舞,打太極拳,朝霞把他們的銀發(fā)染成一片耀眼的金紅。他們中的很多人,在年輕時代也沒有這樣激情洋溢過,到了銀發(fā)時代,竟然都如蘇東坡所唱:“聊發(fā)少年狂”。我注意過老人們的表情,他們開朗樂觀,目光明亮,他們用歌聲,用優(yōu)雅奔放的肢體語言,訴說著對生命的熱愛。有一次,我被邀請去圖書館參加老年大學的詩歌朗誦會,朗誦者都是退休的老人,他們聲情并茂地朗誦詩歌,朗誦散文,文學成為他們晚年的美妙伴侶。
這個城市,老年人已是人群的主體,如果老人在這里沒有快樂的心情和幸福的生活,這個城市不會是一個可愛的城市。讓人欣慰的是,秋光中,到處可以看到老人們年輕的身影,聽到他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歌聲和笑聲。這使我想起劉禹錫的《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冬:在天上俯瞰人間。
在一個冬天的夜晚,我從國外歸來。飛機的終點是浦東機場,空中的最后一程,飛越了繁華的市區(qū)。從空中俯瞰我生活的這個城市,如同夢幻世界。
飛機在下降,我的額頭貼著舷窗,視野中明晃晃一片。迎面而來的,是無邊無際的燈光,墨色的夜空被地面的燈光映照得通紅透亮。天幕之下,燈的江河在流淌,燈的湖泊在蕩漾,燈的汪洋大海在起伏洶涌,地平線上,燈的丘陵逶迤,燈的峰巒相疊,燈的崇山峻嶺綿延不絕。變幻無窮的燈光,用無數(shù)直線和曲線,用斑駁陸離的色塊,勾勒出無數(shù)幅印象派的巨畫……從清寂的空中俯瞰人間的繽紛繁華,反差是何等強烈。燈光使我目眩,使我異想天開。這五光十色的燈光中,有鉆石的璀璨,翡翠的文雅,有()水晶的剔透,珍珠的皎潔,有琉璃的晶瑩,瑪瑙的溫潤……仿佛全世界的珍寶此刻都聚集在這里,匯合成一個童話的世界,一個給人無窮遐想的天地。
燈光是什么?是人煙,是人的智慧和財富的結晶,是人的憧憬和向往的反射,是夢想和現(xiàn)實之間的美妙橋梁。燈光可以讓人展開想象這翅膀,飛翔于理想和夢幻之間,燈光中發(fā)生的無數(shù)故事,也許正是把夢想變成現(xiàn)實的故事。而這些故事的主人,是今天的上海人。燈光中,大自然的四季失去了界線,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從這一片輝煌璀璨中感受春的溫情,夏的熱烈,秋的清朗。
很多年前,我也有過夜晚飛抵上海的經(jīng)歷,在我的印象中,這是一個暗淡的城市,寥落的燈光使我沮喪,使我感受到我們和世界的距離。我眼前的燈海,大概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個大都市媲美。我走下飛機,乘車進入市區(qū),燈光由遠而近,從空中俯瞰時的那種神秘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滿目琳瑯的耀眼,是實實在在的輝煌。
在亮如白晝的燈光中,我忽發(fā)奇想:如果我是兩百年前的一個漁人,每天夜晚,將一葉小舟停泊在荒涼的黃浦江畔,與我相伴的,是無邊的黑暗,還有無盡的江濤。月黑之夜,手提一盞小小風燈,獨坐在船頭凝望夜色,但見天地如墨,火苗在風中搖曳,燈光照不出兩三尺遠,江灘蘆葦將巨大的陰影投在我四周。這樣的黑夜,只能蒙頭睡覺。一覺醒來,兩百年倏忽過去,出現(xiàn)在眼前的,正是我此刻見到的燈山燈海,這時,我這個兩百年前的漁夫該如何驚詫?這將夜晚變成了白天的燈光,我連做夢也沒有見過,面對這樣的燈光,我大概只能斷定,這是夢游,是夢中踏進了天堂。
人生如夢。能把夢境變成現(xiàn)實的人生,應是美妙的人生。在漸入佳境的燈光中,我想。(刊于11月14日解放日報“朝花”)。
趙麗宏散文讀后感篇七
1)誰也無法描繪出他的面目。但世界上處處能聽到他的腳步。
2)當旭日驅散夜的殘幕時,當夕陽被朦朧的地平線吞噬時,他不慌不忙地走著,光明和黑暗都無法改變他行進的節(jié)奏。
3)當蓓蕾在春風中燦然綻開濕潤的花瓣時,當嬰兒在產(chǎn)房里以響亮的哭聲向人世報到時,他悄無聲息地走著,歡笑不能挽留他的腳步。
4)當枯黃的樹葉在寒風中飄飄墜落時,當垂危的老人以留戀的目光掃視周圍的天地時,他還是沉著而又默然地走,嘆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5)他從你的手指縫里流過去。
6)從你的腳底下滑過去。
7)從你的視野和你的思想里飛過去……。
8)他是一把神奇而又無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間創(chuàng)造著種種奇跡。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塵土,把幼苗雕成大樹,把荒漠變成城市和園林;當然,他也能使繁華之都衰敗成荒涼的廢墟,使锃亮的金屬爬滿綠銹、失去光澤。老人額頭的皺紋是他刻出來的,少女臉上的紅暈也是他描繪出來的。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運動正是由他精心指揮著。
9)他按時撕下一張又一張日歷,把將來變成現(xiàn)在,把現(xiàn)在變成過去,把過去變成越來越遙遠的歷史。
10)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屬于你的,他總是如數(shù)奉獻。
11)他公正。不管你權重如山、腰纏萬貫,還是一個布衣、兩袖清風,他都一視同仁。沒有人能將他占為己有,哪怕你一擲千金,他也決不會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12)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長出綠蔭,結出沉甸甸的果實。
13)你漠視他,他就化成輕煙,消散得無影無蹤。
14)有時,短暫的一瞬會成為永恒,這是因為他把腳印深深地留在了人們的心里。
15)有時,漫長的歲月會成為一瞬,這是因為濃霧和風沙湮沒了他的腳步。
16)從沙發(fā)前到房門不過四五步路,這幾步路對你可是意義不凡,是你人生旅途上最初的獨立行走的路。
17)我們都沒有看見你如何搖搖晃晃走過來,但你的的確確是靠自己走過來了。當你母親沖過去一把將你抱起來時,你卻掙扎著拼命要下地。
18)你已經(jīng)嘗到了走路的滋味,這滋味此刻勝過你世界里已知的一切,靠自己兩條腿,就能找到爸爸媽媽,就能到達你想到達的地方,那是多么奇妙多么好的事情!
19)你的生活從此開始有了全新的內(nèi)容和意義。只要有機會,你就要甩開我的手搖搖晃晃走你自己的路。
趙麗宏散文讀后感篇八
這本散文集里描寫了各種各樣的事物與風景,把他們真真切切地表現(xiàn)在我們眼前。有美麗芬芳的花朵,有充滿詩意的草地,有渴望來到山外的世界的山村青年,有樂于奉獻的老人,有熱愛生活的孩子,有樂觀向上的工人,還有冰天雪地的北方冬雪天……它們都讓我明白了一個又一個道理,讓我得到了一個又一個啟發(fā)和知識。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藏在泥巴里的愛》這一篇散文。講的.是一個窮人家的孩子十分想要和別的孩子一起玩,但別的孩子都有玩具,只有他沒有。孩子很難過,第一次向父母要錢買玩具。可是,孩子的父母實在是太窮了沒有錢給他買。為了不讓孩子失望,父母先哄孩子睡覺,然后費盡心思的想辦法。于是,他們到河畔挑了泥巴,摻上水,捏出形狀,然后再用滾燙的火烤干,最后,再用母親珍藏多年的化妝品,為玩具涂抹上色。為了準備孩子的玩具,父母一夜沒睡,當他們把玩具送到孩子手上時。孩子他已經(jīng)聽人們說了這件事,他感動得流下了淚水,父母也感到了幸福,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看完了這個充滿了濃濃愛意的故事,我十分感動,也因此落淚。讀完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兩個非常深奧的道理:我們可以一貧如洗,傾家蕩產(chǎn),但是,我們不能缺少一顆五彩繽紛的心與一雙勤勞的手,因為,只有有了它們,我們才能創(chuàng)造夢想,并通過自己一次一次的不斷的努力,去完成自己心中的夢想。除此之外,我還明白了另外一個道理:其實,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都是買不來的,相反之下,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不用一分錢就可以得到,這種東西,就是用自己的手,自己的腦,自己的心制作而成的任何一樣東西,或大或小,都是如此。因此,只有是自己動手制作的東西,才是最有意義的事物,才更能體現(xiàn)出自己要表達的情感。
在這本書中,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學會了很多知識,開闊了很多眼界,這本書幫助我提高了成績,我希望大家也能讀一讀這本書!
趙麗宏散文讀后感篇九
作為一個散文家,張曉風的作品算不上最好,但她的作品卻又有著與眾不同的味道。這是我讀后的感覺。
仿佛在每一篇散文里,她都有傾注自己的感情,激動、喜悅、惆悵、悲傷……她在整本書中的角色,讓我覺得,不是作者,而是編劇,導演出一幕幕生活的悲喜劇。
“當你吐納朝霞夕露之際,我在你曾仰視的霓虹中舒昂,我在你曾倚以沉思的樹干內(nèi)緩緩引升……”
沒有人可以阻擋生活的涓涓細流,即使它微不足道,小到你用一根小指就可攔住它流動的軌道,但你依舊可以發(fā)現(xiàn),幾秒鐘后,它就恢復了它原來的方向,原因是,它越過了你的手。
在她的作品中,我最喜愛《許士林的獨白》。
還記得那開頭第一句:獻給那些暌違母顏比十八年更長久的天涯之人。明明是一句諷刺的話,批判了那些讓母親傷心,等待的不孝之子,卻含有淚似的,顫顫地為下文感動。
“在秋后零落斷雁的哀鳴里”,一襲紅袍的赤子,南屏晚鐘、三潭映月、曲院風荷,當他納頭而拜,來將十八年的愧疚無奈化作驚天動地的一叩首!人間永遠有秦火燒不盡的詩書,法缽罩不住的柔情,百般挫折過后,踏著千百年來的思念,仍然告訴世人,茫茫的天際,夕陽的紅暈,奔涌的淚水,“你”只死心塌地的眷著傘下那一剎那的溫情。
前一段時間,老師讓我們讀一本席慕容的散文集。我讀了一本她早些時間出版的《成長的痕跡》。老師還真沒選錯書,這本書確實讓我深有感觸。
讀完席慕容的前幾篇散文,我心中不禁油然而生對親人的思念。她前幾篇散文寫的是對從前的記憶,都寫出了自己對遠在他鄉(xiāng)的母親的思念和對已故奶奶的不舍。作者用一些很短小的事通過細致的描寫把那份感人的親情充分、實在地呈現(xiàn)了出來,她那份對親人無比的真誠打動了我。這不禁讓我想到我自己的母親,在家里她是在怎樣地關心著我、無時無刻地牽掛著我呢?想到這兒,我心中受到了強烈的震撼,突然振奮起了精神,就像為了我自己的母親。為了不讓她失望,我要幸福快樂地活過每一天!用成績回報她為我所做的一切。
越往后,對青春對時光的不舍就越多,深奧的哲理體現(xiàn)得也就越多。有一篇名叫《荷花七則》的散文,作者就通過她開畫展后發(fā)生的一件事表達出了一個深刻的哲理。她的一位朋友看完她的畫,十分羨慕她的生活??上饺莸奈⑿οЯ?!要知道,完成一副畫是需要多少心血多少時間去完成的,哪有一個人的成功是與生俱來的呢?席慕容當時的感悟真讓我的心靈受到一次洗滌,她的用詞十分自然、恰當,每一個字都沉重地抨擊了我以及每個人心靈中的那些“邪念”。“選擇了這樣的生活,我并不后悔。我悲傷的只是,為什么很多觀眾都喜歡把畫家當作是一個天生異稟的天才,卻不肯相信,在這世間,沒有一件事情是輕松或瀟灑可以換得來的?!泵孔x完這篇文章,那顆浮躁的心就自然而然地進入了平靜。
龍應臺的《目送》是一部對親情和周邊人物的感悟散文。特別喜歡她寫的親情,抒情、真切、含蓄,并為之深深感動?!赌克汀访鑼懙氖悄克秃⒆拥某砷L,目送父親的遠去。
古人云:四十不惑。人過四十后,經(jīng)歷過許多次的生老病死的場面,再讀《目送》這類親情散文,感悟很多,特別是《目送》中的:“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比嗽谏穆吠局?,很多時候都是這樣:平靜中透露著的哀痛,讓人不甘又無奈。永遠記得兒子在第一次拿到學習成績單時的情景,手拿獎狀,在人群中急切地尋找我地樣子,那時的我就是他的天;大學四年,每次打電話時,即便是在腳骨折臥床時,他的聲音是歡快的語調(diào),第一句話永遠都是“媽媽,我很好!”我很感謝兒子的孝順,但心里也明白,兒子長大了,能自己擔待所有的傷痛,對父母的依戀會越來越少,每每想到這,那種酸楚而又心存喜悅的無奈,瞬間會填滿我整個胸膛。
讀《目送》會我又一次地感受到送父親走時的那種撕心裂肺的哀痛,也會想到了每次回家看母親時,母親那歡愉的目光和不停叨嘮的話語。世間大小小起起落落的事,最后還是沉寂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目送》所描寫的都是人們所經(jīng)歷的,所以能引起人們的共鳴。讀《目送》總有想流淚的感覺,為逝去的或正在遠去的親情,挽留不住的是匆匆的生命腳步,能留下的就是記憶;讀《目送》懂得了對于生命,最好的態(tài)度不是挽留,而是珍惜;讀《目送》有些更深的感悟:再多的遺憾不舍都不過是生命的過程,我們只能往前走,用現(xiàn)在來填補過去的空白和傷口,帶著愛和釋懷與生命和解。
趙麗宏散文讀后感篇十
我熱愛書籍,因為讀書仿佛是與高尚的人在對話,我從中獲益匪淺。我仰慕名人嚴謹?shù)倪壿嬇c細膩的情感,在他們的作品中,我感受到的是他們的精神世界,或喜,或悲。在閱讀時,我感到自己仿佛已經(jīng)變成了作家的血液,在迅速流動,貫穿每一個角落,而那些文字仿佛變成了細胞,在我的血液中遨游。我喜歡這種感覺,可以說是迷戀,而令我感觸最深的便是周國平。在他的世界里,我深深沉迷。
周國平的散文極為細膩,富有哲理。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命運仿佛對他不公。他女兒出生不久,剛開始牙牙學語,便夭折了。為了表達自己的悲痛、自己的遺憾、自己對女兒的愛與祝福,他寫成了一部回憶錄。我們可以想想,當周國平面對病床上只會喊“疼”的女兒自己卻束手無策的時候是怎樣的感覺?!靶姆悄臼M無感”,一般人已經(jīng)臨近崩潰了,何況是心理如此細膩的他。他內(nèi)心深處將會泛起多大的波瀾?面對自己的至親至愛,他內(nèi)心將會承受多大的打擊?不知有沒有資格,我想說:“我懂”。
在他的散文中,我懂了許多的道理與哲理,他有許多作品都勸勉大家人生要有執(zhí)著的精神。他說悲觀只是一時的,人生總要執(zhí)著。執(zhí)著會拯救悲觀,執(zhí)著在人生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它決定著人能否有機會來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生命需要執(zhí)著,是的,任何生命都需要執(zhí)著。執(zhí)著是成功的最基本因素。他說悲觀主義是一條錯誤的路,冥思苦想的人生是虛無的,想一輩子也還是那么一回事,反而失去了生命的樂趣。但是他也說,并不能一味的執(zhí)著,這樣也會離智慧越來越遠。當時,我還不懂。
我不理解他的那句話,但是我后來明白了。一個人不能一味的執(zhí)著,這樣便會產(chǎn)生悲觀,悲觀的心理產(chǎn)生愈多,就愈不能執(zhí)著。這怎么辦呢?他說就把自己分成兩個,一個讓他去執(zhí)著,不顧一切;另一個則現(xiàn)實,讓現(xiàn)實去生活,讓執(zhí)著去追求,超脫一切,變得忘我。
悲觀,執(zhí)著,超脫,三種因素始終存在著。那便是我心中的周國平。在他的世界,我深深沉迷。
趙麗宏散文讀后感篇十一
古人云:“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正如一條匆匆流淌的小河,流過每個人的身邊,知道珍惜的人能從河里撈出無窮的寶藏,浪費時光的人只能從河里撈出后悔和失望。今天學了巴金爺爺?shù)摹督o家鄉(xiāng)孩子的信》,使我對這句名言有了一定的感悟,讓我受益匪淺。
《給家鄉(xiāng)孩子的信》通過巴金爺爺給家鄉(xiāng)孩子的一封回信,情真意切地表達了巴金爺爺對家鄉(xiāng)孩子真誠的關懷、親切的勉勵和無限的希望,抒發(fā)了自己要讓生命開花的美好情感,給人以人生的啟迪。
俗話說“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是啊,花凋零了,它還有機會重開,綻放自己;但是人不行,人到中年,就再也回不到風光的少年時代了,即使你悲傷也好,后悔也好,時間也不會因此而倒流。
我國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魯迅先生從小就懂得時間的“不易”(逝去易,返回難),因此,他堅持“時時早,事事早”,一生都在奮斗,也奮斗了一生。他抓緊每一分每一秒,伏在書桌前忘我的工作,終于成為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及革命家,為我們親愛的祖國作出了卓越不凡的貢獻。
相對于懂得珍惜時間的魯迅先生,我就是一個十足的“窮光蛋”。這“窮光蛋”不指別的,是指我的時光“一無所有”。我是個拖拖拉拉的人,一點也沒有時間的概念。假期的作業(yè)不拖到最后一刻絕不動筆,為了“交差”,我是經(jīng)常深夜“加班加點”,埋頭苦干,奮筆疾書,雖說是寫完了,但是作業(yè)的質(zhì)量可以說是“慘不忍睹”。一行行字潦潦草草,一個個字“龍飛鳳舞”,甚至有時候連我自己都分辨不出是什么字。為此,我還得付出腰酸背痛、手麻指僵的代價。經(jīng)過多次反思,我決心“洗心革面、改過自新”,重新感悟時間的珍貴及重要性,現(xiàn)在的我已是煥然一新了。
我們現(xiàn)在的時間,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但是只要我們努力爭取,好好珍惜,認真學習就能體現(xiàn)人生的價值,讓我們的人生無悔。我們不能做顏真卿所說的“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這樣的人生是毫無意義的人生,一無是處。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首漢樂府的《長歌行》人人皆知,但是,有幾個人是懂得它深藏著的含義和孤楚寂寞呢?我們前面有無比寬廣的道路,我們心里有美好的事物,讓我們向巴金爺爺學習吧,學做一個“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人,學會愛惜我們可以使用的寶貴時間,學會好好學習,因為,希望就在我們身上。
趙麗宏散文讀后感篇十二
自上次在書店把書買回來已經(jīng)過去一年了,抱歉,光顧著玩了,沒靜下心來陪你。初讀此書,覺得淡如水,毫無激情,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過深的意蘊。再讀此書,倒是被這種平平淡淡的感覺所吸引,語言雖然平淡無奇,卻洞穿我心,直達心里最柔軟處。無論多么普通甚至泛濫的人生大道理,筆觸細膩溫柔的她都可以娓娓道來:
在這篇散文中,畢淑敏站在女性角度按先后順序給出了優(yōu)秀的女人應具備的幾點:善良、智慧、勇氣、美麗。四點由內(nèi)到外,由重到次。她的文字雖然瘦削,但暗地里顯得有力。即使平淡的比喻,在她筆下,也重新充滿了魔力,引人入勝。她的文字細膩的描述出幾種女性的狀態(tài)——如上文,讓我覺得栩栩如生。
因為愛得太深,所以想給對方一個完美的自己,甚至不惜弄虛作假,最終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兩個人之間的愛情,需要的是真誠。每人都是不完整的半圓而已,倒是兩個半圓可以拼出一個完美的半圓,所以沒必要苛求自己多么完美。
這是一個不懂愛的孩子的典型表現(xiàn)。他倒不是缺少愛。相反的是,他接受了過多的愛,被濃濃的愛壓到麻木,從而患上感知愛意的殘障,因而認為索取愛是天經(jīng)地義。溺愛,讓孩子變成愛的低能兒,自私的索取者。這不是孩子的錯,是我們的錯。這也啟示著我們注重對孩子情商的培養(yǎng)。
我想,即便是相戀多時的戀人之間,也不能完全了解對方的心思。不要把愛說的太隨便,太萬能。愛,只能解決一部分問題,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既然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注定最了解我們的只有我們自己?!澳悴涣私馕遥悴粣畚摇!迸?,這不是愛與不愛的問題,這是沒有充分地溝通與交流。所以,停止沒有意義的抱怨吧。
她用文字把愛的道理細細切碎,便于我們讀者消化;她的文字,細膩溫馨,填滿我們的匱乏愛的內(nèi)心;她把文字化作甘泉,緩緩流入,滋潤我們干涸的情感世界。
畢淑敏的散文讀完,依舊愛不釋手。
趙麗宏散文讀后感篇十三
孔老夫子有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食色性也”。這說明,吃東西和喜歡漂亮的事物是人的本性。因此,吃,也就成了人類永恒的主題之一。
古往今來,關于描寫吃的文章多矣,然吾獨喜汪曾祺先生的風格。究其根本,在于其文字中充滿了對這世界的贊美與感激,對生活的熱愛與真誠。
在《故鄉(xiāng)的食物》里,作者重點寫了一樣平常不過的食品—炒米。文章一開頭,作者引用了《板橋家書》中的一段話:“天寒冰凍時暮,窮親戚朋友到門,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醬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溫貧之具”。此句一出,頓時讓人覺得很親切!處于社會最下層的人民,用一碗炒米,溫暖著彼此的身體與心靈!
在《野鴨、鵪鶉、斑鳩、鵽》里面,作者描繪了一個讓人無法釋懷的場景:“忽然,砰,——槍聲一響,斑鳩應聲而落。獵人走過去,拾起斑鳩,看了看,裝在獵袋里。他的眼睛很黑,很冷”。短短數(shù)十字,充滿了對弱者的悲憫,對鮮活生命消逝的憤懣與無奈,只有心中有大愛,才能流露出如此懇切的情懷!
《豆汁兒》描寫的則是北京城底層人民鮮活的生活畫面:“豆汁兒是制造綠豆粉絲的下腳料。很便宜。有了豆汁兒,這天吃窩頭就可以不用熬稀粥了。這是貧民食物。豆汁兒攤上的咸菜是不算錢的”。最有趣的一段在結尾處:有保定老鄉(xiāng)坐下,掏出兩個饅頭,問“豆汁兒多少錢一碗”,賣豆汁兒的告訴他5分錢。“咸菜呢?”“咸菜不要錢?!薄澳墙o我來一碟咸菜?!绷攘葦?shù)語,充滿了人間煙火的氣息,頓時讓人感到這世界是如此的真實,如此的可愛,如此的讓人留戀!
在《端午的鴨蛋》里,則表達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懷念與驕傲,甚至帶一點狡黠的童趣:“我的家鄉(xiāng)是水鄉(xiāng),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于腌鴨蛋。上海的賣腌臘的店鋪里也賣咸鴨蛋,必用紙條特別標明:高郵咸蛋。高郵的咸鴨蛋,確實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xiāng)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他鄉(xiāng)咸鴨蛋,我實在瞧不上?!弊掷镄虚g,若有若無地透著一點淡淡的鄉(xiāng)愁,宛如茉莉清茶的芬芳,淡淡地彌漫在空氣里。
在《虎頭鯊、昂嗤魚、硨螯、螺螄、蜆子》以及《栗子》里,除了談吃,還體現(xiàn)了中國知識分子特有的憂國憂民的情懷:“剝蜆子的人家附近堆了好多蜆子殼。有一年修運河堤,按工程規(guī)定,有一段堤面應鋪碎石,包工的貪污了款子,在堤面鋪了一層蜆子殼。前來檢收的委員,坐在汽車里,向外一看,白花花的一片,還抽著雪茄煙,連說:很好!很好!”還有這一段:“河北的山區(qū)缺糧食,山里多栗樹,鄉(xiāng)民以栗子代糧。栗子當零食吃是很好吃的',但當糧食吃恐怕胃里不大好受?!边@兩段文字,疏放中透出凝重,為國憂思之情,為民慨嘆之感,躍然紙上,將一個“中國式的抒情人道主義者(作者自稱)”的心靈,抒發(fā)的淋漓盡致!
相對于西式快餐的標準化、流程化和工業(yè)化,中餐更加像一門藝術。而凡屬藝術,都大抵逃不掉絕響的宿命。在《肉食者不鄙》中,作者就抒發(fā)了對逝去的時光無比懷念的情懷。其中,作者提到了昆明的鍋貼烏魚時,便大發(fā)追慕之情:“護國路原來有一家本地館子,叫東月樓,有一道名菜鍋貼烏魚,乃以烏魚片兩片,中夾火腿一片,在平底鐺上烙熟,味道之鮮美,難以形容。前年我到昆明去,向本地人問起東月樓,說是早就沒有了,鍋貼烏魚遂成《廣陵散》?!逼渲校瑢τ谕魵q月的懷念,對美好事物的追思之情溢于言表。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真正的美食家,絕對不會暴殄天物。羅馬暴君尼祿,經(jīng)常在會見群臣時,手里拿著一個碩大的火雞腿。我認為,這不是貪吃,而是放肆!西太后慈禧,每餐必有一百道菜,這也不是在吃,而是在擺排場!在《手把肉》里,作者一段話,道出了個中情懷:“蒙古人用刀子割肉真有功夫。一塊肉吃完了,骨頭上連一根肉絲都不剩。有小孩子割剔得不凈,媽媽就會說:吃干凈了,別像那干部似的!干部吃肉,不像牧民細心,也可能不大會使刀子。牧民對奶、對肉都有一種近似宗教情緒似的敬重,正如漢族的農(nóng)民對糧食一樣,糟踏了,是罪過?!闭嬲龕鄢缘娜?,一定是熱愛生活,體恤民生的!
在汪老關于談吃的系列散文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五味》這一篇。這篇文章,以極其平民化的視角,以一個熱愛生活的中國式知識分子的味蕾,帶著我們嘗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黃河兩岸。文章中,不僅道出了酸甜苦辣的個中滋味,而且,為我們展開了一幕幕活生生的生活畫卷。
寫到山西人喜醋時,用計劃經(jīng)濟時期的一段蒙太奇式的描寫來定格:“有一年我到太原去,快過春節(jié)了。別處過春節(jié),都供應一點好酒,太原的油鹽店卻都貼出一個條子:供應老陳醋,每戶一斤?!背源走^年,真是一絕!
談及南方人愛吃甜食,作者順便糾正了一個人們心目中普遍存在的認識偏差:“都說蘇州菜甜,其實蘇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無錫。無錫炒鱔糊放那么多糖!包子的肉餡里也放很多糖,沒法吃!”這段文字,足以為蘇州菜正名,豈不美哉!
說到吃苦,作者特舉一例:“有一個貴州的年輕女演員上我們劇團學戲,她的媽媽不遠迢迢給她寄來一包東西,是擇耳根,或名則爾根,即魚腥草。她讓我嘗了幾根。這是什么東西?苦,倒不要緊,它有一股強烈的生魚腥味,實在招架不了!”看來,就算是在口味上兼容并蓄的汪老,也有消受不了的東西,實在令人莞爾!
在敘述吃辣時,作者追憶了西南聯(lián)大的崢嶸歲月:“我的吃辣是在昆明練出來的,曾跟幾個貴州同學在一起用青辣椒在火上燒燒,蘸鹽水下酒?!比绱似D苦的條件下,仍然自得其樂,真?zhèn)€是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最后,于酸甜苦辣咸之外,作者特寫了一段中國人獨愛的口味:臭。關于各種臭菜的做法與吃法,都寫得妙趣橫生,而最妙的就是一段關于臭豆腐的佳話:“長沙火宮殿的臭豆腐因為一個大人物年輕時常吃而出名。這位大人物后來還去吃過,說了一句話:火宮殿的臭豆腐還是好吃?;饘m殿的影壁上就出現(xiàn)了兩行大字:最高指示:火宮殿的臭豆腐還是好吃?!比耸篱g數(shù)十寒暑的滄桑風雨,一下子借助臭豆腐這個最不起眼的俗物,被濃縮在時間的兩端,真是令人不勝唏噓!
汪老說過:“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諧?!薄拔覍懙氖敲溃墙】档娜诵?。美,是什么時候都需要的。”在作者談吃系列散文中,用疏朗清淡的筆調(diào),寫出了人世間五行八作的見聞和風物人情、習俗民風,富于地方特色,于平淡中顯現(xiàn)奇崛,情韻靈動淡遠,風致清逸秀異,處處透著對這世界的贊美,對生活的熱愛。惟有這份愛,才能撐起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在紛繁蕪雜的人世中,始終保持一份清明,一份淡定,不至于迷失了自己。用汪老的一句話作為結尾:盡管我們有過各種創(chuàng)傷,但我們今天應該快活。
趙麗宏散文讀后感篇十四
朱自清,咱們已經(jīng)對他不陌生了。他是一位偉大的散文家,他以他獨特的美文風格,為中國現(xiàn)代散文增添了瑰麗的色彩。在初一時,咱們就學過他的《春》,初二又學了他的《背影》,能夠說從那時起我就開始走近朱自清了。
《春》向咱們描繪了一幅風景如畫,生機勃勃的畫面,使人不得不贊嘆他的優(yōu)美的文字和細膩的內(nèi)心。他那刻畫得栩栩如生的畫面,讓我感到十分愜意,于是我忽然發(fā)現(xiàn)觀察事物其實就這么簡單。從《春》中,我看到了新的開始,看到了無限完美的未來。
再品《背影》,我讀到了除了感動還是感動。是啊,在這個世界上,那個為咱們遮風擋雨的人,那個拉著咱們害怕的小手過馬路的人,那個在咱們累了主動背咱們的人,永遠都是咱們最親愛的人。他是家庭的頂梁柱,是護航的軍官。但是他們是人,不是神。七尺男兒也有脆弱的時候,咱們這些作兒女的可曾想過為他做點事?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從《背影》中,我看到了我父親為我操勞的樣貌,看到了一個父親的偉大。
朱自清的《正義》,是我感觸很深的一篇文章。讀完后,我也不禁想問:人間的正義到底再哪兒?朱自清說,正義在人們心中。但是現(xiàn)實生活往往不是這樣。有些人口口聲聲地把“正義”二字掛在嘴邊,呼吁人們要做正義的事,要做正義的人。但是暗地里卻在做著罪惡的勾當,就像有些官員受賄,他們這天收這個的錢,明天收那個的禮,在自我的職位上瘋狂地斂財。這種人面獸心的做法是遭人唾棄的。也許,少部分人心中仍存有正義,但是那也許將會被現(xiàn)實吞噬。從《正義》中,我看到了現(xiàn)實社會人心的真假難辨,看到了虛偽。
……。
朱自清筆下的無論是梅雨潭的綠色,還是清華園的月光,或是秦淮河的夜景,都被他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欲達夫說:“朱自清雖則是一個詩人,但是他的散文仍能夠貯滿那一種詩意?!笨晌覅s覺得,朱自清是詩與散文的完美結合。
在品位經(jīng)典時,我讀到了一個偉大而又細膩的朱自清。
趙麗宏散文讀后感篇十五
4月23日閱讀日,我不僅走近名師,聆聽經(jīng)典,自己還用上一天的時間去閱讀《巴金散文》。里面的故事,有作者平生經(jīng)歷的,也有作者對社會人生感悟的。閱讀此書,我對巴金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巴金散文》貫穿著一條“愛國”主線,鼓勵青年熱愛國家。閱讀他的散文,令我激情彭湃,似乎聽到他的心跳,感受到他赤誠血液在流淌。又似乎與作者心相通,脈相連,超越了時空。我仿佛到了他生活的那個年代,我們甚至超越了年齡的界限,成了無所不談的好朋友。
我從未如此沉迷于什么著作,唯有《巴舍散文》,竟然讓我達到物我兩忘,如此癡迷的程度。
作者是一個無神論者,他不信鬼神,不怕妖魔。但在他的文章里還是寫了許多妖魔鬼神,作者用它們來暗喻黑暗的社會。這就是我們的巴金,一個敢于仗義執(zhí)言的巴金,一個厚植愛國情懷的巴金。
讀《巴金散文》,我讀懂了什么是錚錚鐵骨,什么是家國情懷。
趙麗宏散文讀后感篇十六
《聽聽那冷雨》是余光中的散文代表作,正如《荷塘月色》之于朱自清。
初次讀《聽聽那冷雨》,不由大驚:散文可以如此寫?細讀之則手不釋卷。余光中曾戲稱:“右手寫詩,偶爾左手寫散文,算是副產(chǎn)品?!钡@樣的副產(chǎn)品在當代散文家中有幾人能出其右?詩一樣的充滿跳躍聯(lián)想的語言是《聽聽那冷雨》的最大特色。作者在文中大量動用了迭字句。文章開始,就對雨作盡情的描繪: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濕濕······一句就寫出雨的形聲。接著他跳躍聯(lián)想,寫道:······即使在夢里,也似乎把雨傘撐著······這句奠定了整篇一種“憂傷”的基調(diào)。馬上,他大膽想象:整個中國整部中國歷史無非是一張黑白片子,片頭到片尾,一直這樣下著雨。此時,我窒息般地感覺到余光中內(nèi)心那種深深的'鄉(xiāng)愁以及愛國情懷。
本文恰恰似一首長詩,字字句句,充滿令人驚奇的詩的意象。作者筆下的雨時而是“黑白片子”,時而是“宋畫”,時而是“一滴濕漉漉的靈魂”,時而是“溫柔的灰美人”等等。作者憑非凡的才力和卓越的想象力,把鄉(xiāng)愁化為種種意象,而意象又于作者的某段人生遭遇及心靈歷程相連相融??芍^情絲和雨絲交織。余光中用詩樣的語言對雨進行視覺、聽覺、嗅覺等多方面感覺進行描寫,字里行間,古詩韻味俯拾即是,例“牧童遙指”,“劍門細雨渭城輕塵”,“杏花春雨江南”。愛好古典文學者看本文,時時會心一笑。而喜愛現(xiàn)代風格的讀者也不會失望,例“雨是潮潮濕濕的音樂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一句,已令許多所謂的現(xiàn)代詩人汗顏。語言是思想的載體,語言沒有音樂味,何能成為作家?同樣,思想不深邃,更是不成作家。余光中將思想完美融入語言,正如他所說:一位出色的散文家,當他的思想和文字相遇,美如鹽撒于燭,會噴出七色的火花。
我讀書,常常愛劃句,但是讀《聽聽那冷雨》,竟然摘不下一句,因為每一句話都這么美。文壇宿耆柯靈說:《聽聽那冷雨》直接用文字的雨珠,聲色光影,密密麻麻,縱橫交織而成。這也許可以幫助我們對中國文字和現(xiàn)代文學的表現(xiàn)力增加一點信心,也應該承認這在五四以來的散文領域中,算是別辟一境。評論毫無過獎,也深刻公道。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7242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