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學活動的設計方案,是教師教學計劃實施的重要依據。教案編寫要注意語言簡練明了,邏輯清晰,避免冗長和啰嗦。教案的質量不僅體現在設計和編寫上,更要通過實踐檢驗和不斷優(yōu)化改進。
冀教版數學教案篇一
1、完成練習二十七的第7題:
滲透健康教育:
學生獨立進行思考計算,請個別同學講解回答。
2、練習二十七的第8題,練習二十七的第9題。
滲透健康教育:
綠色蔬菜含維生素u較多是抗癌、防癌的復合劑,對胃潰瘍高血壓、動脈硬化、視網膜出血、紫癜以及出血性腎炎等疾病有治療效果多吃的蔬菜會對胃腸功能的恢復有所幫助。
冀教版數學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導數概念的實際背景;
2)理解導數的概念、掌握簡單函數導數符號表示和基本導數求解方法;
3)理解導數的幾何意義;
4)能進行簡單的導數四則運算。
2、過程與方法:
先理解導數概念背景,培養(yǎng)觀察問題的能力;再掌握定義和幾何意義,培養(yǎng)轉化問題的能力;最后求切線方程及運算,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態(tài)及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體會數學的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與主動性。
教學重點:
1、導數的求解方法和過程;
2、導數公式及運算法則的熟練運用。
教學難點:
1、導數概念及其幾何意義的理解;
2、數形結合思想的靈活運用。
教學課型:復習課(高三一輪)。
教學課時:約1課時。
冀教版數學教案篇三
[成功之處]本節(jié)教學創(chuàng)設學生自主合作、討論問題的學習情境,旨在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已有的口算方法,探索新的口算方法。在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動手畫一畫、擺一擺、說一說、想一想,以完善學生對口算過程與算理的理解,并逐步學會用數學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
[不足之處]學生在表述口算過程時,語言描述不完整,思路局限于個別學生的想法中,不能展開思路,大膽思考。
[再教設計]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表達,多鼓勵學生動手做、動嘴說,讓學生在體驗口算過程的同時,完善語言表達,促進發(fā)散思維的訓練。
第2課時兩位數乘整十數、整百數(不進位)的口算。
冀教版數學教案篇四
掌握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的性質,并能靈活應用等差(比)數列的性質解決有關等差(比)數列的綜合性問題.
教學重難點。
掌握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的性質,并能靈活應用等差(比)數列的性質解決有關等差(比)數列的綜合性問題.
教學過程。
【示范舉例】。
例1:數列是首項為23,公差為整數,
且前6項為正,從第7項開始為負的等差數列。
(1)求此數列的公差d;。
(2)設前n項和為sn,求sn的值;。
(3)當sn為正數時,求n的值.
冀教版數學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能力目標:用平面向量的數量積可以處理有關長度、角度和垂直的問題;。
情感目標:感受向量的應用,體會解題的樂趣。
教學重點:平面向量的數量積定義。
教學難點: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定義及運算律的理解和平面向量數量積的應用。
教學重點、難點及其解決對策:本節(jié)學習的關鍵是啟發(fā)學生理解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定義,理解定義之后便可引導學生推導數量積的運算律,然后通過概念辨析題加深學生對于平面向量數量積的認識.主要知識點: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定義及幾何意義;平面向量數量積的5個重要性質;平面向量數量積的運算律.
教學方法:講練結合法。
教學過程:略。
小結:。
1.兩個非零向量夾角。
2.向量的數量積的定義和幾何意義.
3.兩個向量的數量積的性質:
教學后記:
冀教版數學教案篇六
1通過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和與人合作的精神。
2通過對對數函數的學習,樹立相互聯系、相互轉化的觀點,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3通過對對數函數有關性質的研究,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的思維能力。
二、識技能目標。
1理解對數函數的概念,能正確描繪對數函數的圖象,感受研究對數函數的意義。
2掌握對數函數的性質,并能初步應用對數的性質解決簡單問題。
三、情感目標。
1通過學習對數函數的概念、圖象和性質,使學生體會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數函數有關性質的研究,培養(yǎng)觀察、分析、歸納的思維能力以及數學交流能力,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培養(yǎng)學生傾聽、接受別人意見的優(yōu)良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1對數函數的定義、圖象和性質。
2對數函數性質的初步應用。
教學工具:多媒體。
【學前準備】對照指數函數試研究對數函數的定義、圖象和性質。
冀教版數學教案篇七
今天你都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今天我們學習了應用題,解答這類應用題要先找準單位“1”和相等的數量關系,再確定算法,然后列式計算,先找單位1,再看知不知,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比1多就加,比1少就減”。
冀教版數學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1、通過游戲,認識自己身上的左右位置。
2、通過觀察、討論、交流,知道以自我為參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3、通過觀察,小組合作討論,辨析,實踐活動,能說出以其他物體為參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4、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并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從以自我為參照中心確定左右位置過渡到以其他物體為參照中心確定左右位置。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激發(fā)興趣。
師:在今天上課之前老師先請小朋友們放松一下,請大家聽一段音樂。
師:剛才我們跳舞的時候,出現了兩個方位詞,小朋友聽出來了么?(左和右)。
師:對!今天我們將學習有關左與右的知識。
出示課題:左和右(注意左、右的寫法)。
二、共同探討,獲取新知。
1、用左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與右。
師:這個小朋友在吃飯,你們能告訴老師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拿調羹的是右手,拿碗的是左手)。
師:你們平時習慣用哪只手拿調羹的?請舉起這只手。(學生舉手)。
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大多數人和你們一樣習慣用這只手拿調羹,我們就稱這只手為右手(貼上粘紙“右”)。所以和右手同方向的這一邊就叫做右邊,這只腳就是右腳。
師:這只手是右手,那另一只手就是左手(貼上粘紙“左”)。所以和左手同方向的這一邊就叫做左邊,這只腳就是左腳。
師:我們現在能分清楚左手、右手,左腳、右腳。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體,還有像這樣的左與右嗎?誰來說說?(要求學生摸著說)。
師:我們小朋友已經學會區(qū)分左右了,接著老師請小朋友來做一個小游戲。游戲的名字是:聽口令做動作。
左拍拍、又拍拍,
向左看、向右看,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雙手舉起來,耶。
小結:將自身的位置調整到與照片中的位置相同,再判斷。
2、結合具體場景,進一步理解以自我為參照中心左與右的位置關系。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今天來了很多老師,他們對你們不是很熟悉,你們能幫陳老師介紹一下自己的同學嗎?不過在介紹之前老師也對小朋友們提一個小小的要求那就是你要告訴我:我的左邊是誰?我的右邊是誰。(學生介紹)。
師:(請一名學生的左邊同學站起來)。
3、認識以其他物體為參照中心的左與右。
(1)、出示p47的題1。
師:小朋友們介紹得真不錯,你們已經認識了左與右,我們現在到大街上去瞧一瞧!
師:大街上來來往往的車輛和行人真多,真熱鬧啊!我們在過馬路時要注意什么?
小結:過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板書)。
(2)、出示p47的題2。
師:小丁丁想過馬路,他先看看左,再看看右。他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請個別同學回答。
(4)、出示p47的題3。
師:這時,小巧也準備過馬路。那么,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獨立完成后核對。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左與右”,知道在我們的生活中會經常碰到左與右。比如上課時,我們舉右手;上下樓梯時要靠右走。如今世博會就要在上海舉行了,我們要遵守世博禮儀,其中有一條就規(guī)定,乘坐自動扶梯時,要左行右立。只有遵守世博禮儀,我們才是講文明的小公民。
三、通過游戲,鞏固新知。
1、說一說。
2、擺一擺。
(1)師:把數學書擺在課桌的中間,把文具盒擺在數學書的右邊,把鉛筆擺在文具盒的右邊,把學具盒擺在數學書的左邊,把橡皮擺在學具盒的左邊。
(2)讓學生說一說,擺在最左邊的是什么,擺在最右邊的是什么。從左數,文具盒是第幾個,從右數,文具盒是第幾個。數學書的左邊有什么,右邊有什么。
3、跳一跳。
出示:《分清左右》:向左拍拍,向右拍拍,向左拍拍,向右拍拍,左手跳舞,右手跳舞,左手、右手分得清楚。
板書:左與右。
過馬路,要安全,
先看左,再看右。
教學目標:
1、從數鉛筆的具體情境中認識百以內的數,體驗數量與物體的對應關系。
2、會數、會讀百以內的數,還能根據一定的規(guī)律數數。
3、體會數位、基數、序數的意義。
教學重點:
數數、讀數。
教學難點:
有規(guī)律的數數。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興趣。
1、小朋友剛過了一個愉快的新年,大家都到長輩那兒拜年,你在春節(jié)里有什么收獲嗎?
2、今天,老師也準備了一些禮物要送給大家,看……(出示鉛筆)一共有多少支鉛筆呢?
二、數數、讀數。
1、我們來數一數,說說你是怎樣數的?
2、學生活動:
(1)一支一支地數、兩支兩支地數、五支五支地數。
(2)把10支捆成一捆,一捆一捆地數。
明確10個十是100。
(3)活動時讓學生自己動手,分不同的形式數)。
3、圈一圈,數一數。(第2頁)并說說是怎么數的。
4、在下面各數的后面連續(xù)數出5個數來。
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
5、讀數、撥數。
師寫出一個數,生讀,并在計數器上撥出來,說說是怎么撥的,表示什么。如43,十位上撥4,表示4個十;各位上撥3,表示3個一。
三、練一練。
1、數數(順數、倒數)。
2、看誰數得快。(第3頁)。
主要讓學生明白十個十個數的方法。
3、接力賽。(第3頁)。
四、課外活動。
數一數自己小組同學的鉛筆一共有幾支。
教學目標:
1、通過“數豆子”的實踐活動,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
2、在“數豆子”的操作活動中體會物體與數量的對應關系,體驗數的實際意義。
3、會寫百以內的數,進一步體會數位、基數、序數的意義。
教學重點:
通過不同的活動理解位值意義。
教學難點:
位值意義。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chuàng)設。
1、出示一杯豆子(內裝28粒)。
2、請學生估計一下有多少粒。
3、師生共同先數10粒放入另一杯子中,再估計一下。
4、誰估計得比較正確呢?為什么?我們來數一數吧。
二、數豆子。
1、指名幾生來數,其他學生跟著數。
(用不同的方法數)。
三、知識學習。
1、智慧老人:這個數怎么撥?怎么寫?
2、學生試一試,說說怎么撥,怎么寫。(每個學生在計數器上撥,在紙上寫,再指名撥、寫)。
3、小組合作:說說這個數的各數位上數的意義。
4、匯報交流。
5、小結:十位上的數表示幾個十,個位上的數表示幾個一。
6、擺一擺。擺出26根小棒,說說是怎么擺的。
7、討論:22的這兩個“2”的意義一樣嗎?
8、交流。
四、鞏固練習。
1、寫出計數器上表示的數,并說說意義。(第4頁)。
2、填空(第5頁)。
補充:根據老師的表述寫數。如:6個十和3個一是。
3、看計數器寫數。(第3題)。
4、寫門牌號,理解序數的意義。(第4題)。
5、游戲:抓小棒,先估計有多少根,再數一數,說一說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冀教版數學教案篇九
上完這節(jié)課后,我感到了一種“出奇”的順利。上一節(jié)課成功自然不在話下,但是總會有缺陷。可是“出奇”,當然也就奇了怪了。為什么這樣說呢?原因是學生全都會了,幾乎是不教就會。呵呵!沒有想到的順利,就已經說明其中潛伏著失敗。
課后我對這節(jié)課的一些思考:
首先是教學目標的確定。原則上教學目標是根據教材內容而確定的,但是由于這節(jié)課的內容較為簡單,學生掌握起來比較輕松,所以我感到教學目標不僅僅要根據教材內容來確定,而且還要考慮學生的特點以及他們的知識基礎。
其次是教學重點的把握。既然學生知其然——會做,就必須知其所以然——怎么做?計算教學,尤其是口算的教學,比較難把握的是技能和思維的尺度。在口算教學中而知其然是計算技巧的掌握,知其所以然這是思維層次的鍛煉。所以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知其所以然,既訓練學生口算說理的過程,從這個角度上說,我這節(jié)課沒有把握住這個教學重點。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備課中學生的重要因素,以及思維的訓練才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重點。課堂上求平求穩(wěn)看似成功,實則隱藏著諸多敗筆。
冀教版數學教案篇十
1.使學生理解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幾百幾十數乘一位數(進位)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2.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經歷兩位數乘一位數口算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使學生感受到口算乘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冀教版數學教案篇十一
[成功之處]題中出現隱含條件,教學時,可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和方法進行分析,這樣,學生頭腦中就會清晰地建立起一個屬于自己的數量關系式模型,進而通過交流,掌握這一數量關系。
[不足之處]理解“追及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是解決練習題第10題第(3)題的基礎,也是難點,部分學生理解得不透徹。
[再教設計]可利用課件動態(tài)模擬豹子和羚羊1秒鐘后距離相差了多少,幫助學生理解它們的速度差,也可以通過畫線段圖,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題意。
冀教版數學教案篇十二
師:下面請同學們獨立進行計算,完成練習八p118第3題和第4題。
(1)、讀題,分別找到兩道題的單位“1”,并說說這兩道題有何不同?
(2)、根據題意分析數量關系,然后列式計算,全班講評。
(3)、出示p118頁5題。
提問:把誰看作單位“1”?
結合講解,進一步強調在解答分數乘法應用題時,一定要找準單位“1”。因為分數乘法應用題是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計算的,求哪個數量的幾分之幾,就要把那個數量作為單位“1”。在解答兩步計算的分數應用題時,更要注意每一步是把什么數量看作單位“1”,每一步中的單位“1”可能是不同的。
冀教版數學教案篇十三
一、復習:
1、讀數,指出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
-85.6+0.9-+0-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二、新授:
(一)教學例3:
1、怎樣在數軸上表示數?(1、2、3、4、5、6、7)。
2、出示例3:
(1)提問你能在一條直線上表示他們運動后的情況嗎?
(2)讓學生確定好起點(原點)、方向和單位長度。學生畫完交流。
(3)教師在黑板上話好直線,在相應的點上用小圖片代表大樹和學生,在問怎樣用數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系?(讓學生把直線上的點和正負數對應起來。
(4)學生回答,教師在相應點的下方標出對應的數,再讓學生說說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的數,讓學生對數軸上的點表示的正負數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5)總結:我們可以像這樣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0和負數,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數軸。
(6)引導學生觀察:
a、從0起往右依次是?從0起往左依次是?你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
(7)練習:做一做的第1、2題。
(二)教學例4:
1、出示未來一周的天氣情況,讓學生把未來一周每天的最低氣溫在數軸上表示出來,并比較他們的大小。
2、學生交流比較的方法。
3、通過小精靈的話,引出利用數軸比較數的大小規(guī)定: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4、再讓學生進行比較,利用學生的具體比較來說明“-8在-6的左邊,所以-8〈-6”
5、再通過讓另一學生比較“8〉6,但是-8〈-6”,使學生初步體會兩負數比較大小時,絕對值大的負數反而小。
6、總結:負數比0小,所有的負數都在0的左邊,也就是負數都比0小,而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7、練習:做一做第3題。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4、5題。
2、練習一第6題。
3、某日傍晚,黃山的氣溫由上午的零上2攝氏度下降7攝氏度,這天傍晚黃山的氣溫是攝氏度。
四、全課總結。
(1)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2)負數比0小,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第二課教學反思:
許多教師認為“負數”這個單元的內容很簡單,不需要花過多精力學生就能基本能掌握??扇绻钊脬@研教材,其實會發(fā)現還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內容可以向學生補充介紹。
例3——兩個不同層面的拓展:
1、在數軸上表示數要求的拓展。
數軸除可以表示整數,還可以表示小數和分數。教材例3只表示出正、負整數,最后一個自然段要求學生表示出—1.5。建議此處教師補充要求學生表示出“+1.5”的位置,因為這樣便于對比發(fā)現兩個數離原點的距離相等,只不過分別在0的左右兩端,滲透+1.5和—1.5絕對值相等。
同時,還應補充在數軸上表示分數,如—1/3、—3/2等,提升學生數形結合能力,為例4的教學打下夯實的基礎。
2、滲透負數加減法。
教材中所呈現的數軸可以充分加以應用,如可補充提問:在“—2”位置的同學如果接著向西走1米,將會到達數軸什么位置?如果是向東走1米呢?如果他從“—2”的位置要走到“—4”,應該如何運動?如果他想從“—2”的位置到達“+3”,又該如何運動?其實,這些問題就是解決—2—1;2+1;—4—(—2);3—(—2)等于幾,這樣的設計對于學生初中進一步學習代數知識是極為有利的。
例4——薄書讀厚、厚書讀薄。
薄書讀厚——負數大小比較的三種類型(正數和負數、0和負數、負數和負數)。
例4教材只提出一個大的問題“比較它們的大小”,這些數的大小比較可以分為幾類?每類比較又有什么方法,教材則沒有明確標明。所以教學中,當學生明確數軸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基礎上,我還挖掘三種不同類型,一一請學生介紹比較方法,將薄書讀厚。
將厚書讀薄——無論哪種類型,比較方法萬變不離其宗。
冀教版數學教案篇十四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教師批注。
一、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導入。
1.(ppt課件出示)口算8×10=()我是這樣想的:。
口算20×3=()我是這樣想的:。
2.一分鐘速算。
10×5=35×2=210×4=16×5=。
14×6=30×3=280×2=330×3=。
師:同學們的表現真是太好了!接下來我們繼續(xù)來完成有關口算乘法的一些練習。
二、目標練習,鞏固理解。
1.基礎練習,完成教材第43頁~45頁練習九的第3,4,5,9題。
(1)第5題:完成第5題,看誰算得快?
鼓勵算得快又對的學生說出口算過程,鞏固對算理的理解。
(2)第9題:學生通過比一比誰算得又對又快,并說說自己的口算過程。
(3)第3,4題:聯系生活解決問題。
學生獨立找出數學信息,分析數量關系,列式計算,集體訂正。
2.提高練習,完成教材第44頁練習九的第6題~8題。
(1)ppt課件出示第6,7題,指名讀題,分析數量關系。
學生仔細讀題,理解題目。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有理有據的進行表達。
同桌合作完成,集體講評。
(2)第8題,奪紅旗。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口算速度和準確性。
3.綜合練習,完成教材第45頁練習九的第10,11題。
(1)第10題,行程問題。
分析數量關系:“速度×時間=路程”,學生獨立解決(1)(2)兩個問題。利用豹子和羚羊之間的速度差乘追及時間等于追及的路程這一關系式解決問題(3)。(學生集體討論,選擇性拔高)。
(2)第11題,時間問題:1小時=60分,1天=24小時。
分析題意,理解隱含條件。
4.思維訓練,完成教材第45頁練習九的第12題。
(1)引導學生獲取有效的數學信息,解決問題(1)。
(2)提示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2)。
三、拓展練習,升華提高。
小組出題,互考互評。
四、總結反思,激發(fā)求知欲。
同學們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呢?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相關習題。
冀教版數學教案篇十五
1、用簡便方法計算。(教材14頁第八題,第二豎行。)。
2、教科書14頁12題。
學生獨立解決后再訂正。
3、教科書13題。
先讓學生仔細看示意圖,找出每個房間的長寬,再計算。
4、教科書14題。
學生獨立解決后,再訂正。
冀教版數學教案篇十六
口算卡片、ppt課件。
教學過程。
教師批注。
一、復習舊知,揭示課題。
課件出示口算卡片。
3×25=16×4=23×4=21×5=。
120×3=150×4=3×240=2×360=。
2.揭示課題。
同學們對上節(jié)課的內容掌握得都很不錯,我們今天繼續(xù)學習口算乘法。
(板書課題:兩位數乘整十數、整百數(不進位)的口算)。
二、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新知。
1.創(chuàng)設情境,合作交流。
某超市進行促銷活動,進了一批水果,請大家?guī)兔φ碚怼?/p>
(1)ppt課件出示主題圖(1)。仔細觀察,說說圖中的數學信息并提出問題。
(2)學生獨立列式,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板書:6×10=)。
(3)小組合作,探究算理:怎樣才能算出得數?小組合作來試一試吧!
(4)學生匯報,教師動態(tài)呈現口算方法,理解口算算理。(課件演示)。
預設:。
方法一:把10盒橙子分成兩份,每份五盒,分別算出五盒的橙子數,再把兩次算得的數加起來。
5×6=30,5×6=30,所以30+30=60(個)。
方法二:10盒橙子,可以先算9盒的個數,再加上1盒的個數。
6×9=54,54+6=60(個)。
方法三:先不看10上的0,先1×6=6,再在結果后加上0,所以6×10=60(個)。
(5)引導學生觀察,總結口算方法。
2.知識遷移,舉一反三。
(1)ppt課件出示計算下列各題。
5×10=9×10=18×10=40×10=。
(2)指名匯報各題口算方法。
(3)你喜歡哪一種方法,說說原因。教師提示:靈活選擇口算方法。
3.深入探究,延伸算理。
師:同學們對橙子數的計算比較準確,而且思路清晰,下面讓我們來繼續(xù)整理蘋果的數量吧!
(1)ppt課件出示主題圖(2),分析圖中的數學信息并列式:12×20。
(2)想一想:12×20應該怎樣口算呢?
引導觀察主題圖,思考多種方法。獨立想一想,小組討論。
(3)學生獨立完成,匯報口算方法。(教師指導學生匯報并寫板書)。
三、課堂總結,積累經驗。
這節(jié)課我們解決了不少生活中的問題。通過學習,你的收獲是什么?
四、鞏固提高,練習運用。
1.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41頁“做一做”。
說一說你想怎么計算。
2.完成教材第43頁練習九的第1,2題。
小組比賽,集體訂正,指名學生說一說他的口算方法。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相關習題。
冀教版數學教案篇十七
1、通過分數應用題的復習,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解題思路;。
4、讓學生了解到生活與數學的關系,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培養(yǎng)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教學。
關鍵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
重點復習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掌握解題方法。
教學。
難點找準單位“1”
教具。
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步驟教學過程教學課件演示教學意圖。
冀教版數學教案篇十八
活動目標:
1、學習8的組成,了解8分成兩份有七種不同的分法,學習按序分合。
2、引導幼兒觀察兩個部分數之間的互換關系。
3、啟發(fā)幼兒運用互換的方式找出相關的幾組分合式。
活動重點:
學習8的組成,知道8分成兩份的其中不同的分法。
活動難點:
幼兒能較熟練、較快地進行8的分合活動。
活動準備:
ppt課件、小狗磁性教具8只、小圓片人手8片、紙和筆。
活動過程:
一、復習7的組成。
1、對數游戲。
小朋友,今天我們來玩一個新游戲“對數游戲”,就是老師先報一個數,然后你們再報一個數,我們報的兩個數合在一起要是7。
師:我報3。幼:我報4.
2、問答游戲。
師:小朋友,我問你7可以分成1和幾?
幼:老師,我告訴你7可以分成1和6。
2、請個別幼兒上黑板前操作,引導幼兒邊分邊說,有幾只去了小兔家,有幾只去了小猴家,并用分合式記錄下來。提醒幼兒每次分的要不相同。
提問:8分成兩份有幾種分法?(7種)。
4、找出8分成1和7及7和1的情況,引導幼兒發(fā)現其中的交換關系,再來找找,還有哪些是這種交換情況的?原來,我們只要將8分到3和5,就能找出6對分合式,因為兩個數之間是可以交換位置的。
5、現在我們知道了8分成兩份有7種分法,誰會把這7種分法有順序的寫出來。(請一幼兒書寫)。
我們來看看這個分合式,左邊和右邊的部分數有什么有趣的地方?(引導幼兒發(fā)現兩個部分數之間遞增、遞減的關系)。
三、幼兒操作。
1、小朋友,現在老師給你們每個人準備了8片小圓片,請你們把這8片小圓片分成兩份,每次分得要不一樣,分一次記錄一次在紙上,看誰分得快又對,而且不會漏掉。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要分成兩份。糾正幼兒不良書寫姿勢。
3、小結:要分得快有兩種好辦法,就是分出來一種,直接把兩個部分數調換位置,又是另外一種分法。第二種好辦法就是,第一種分法,左邊分,1個,剩下的分給右邊,第二種分法,左邊分2個,剩下的給右邊。
四、結束部分。
評價幼兒操作情況,表揚上課認真、積極的幼兒。收拾用具,結束本次活動。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7263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