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弓之鳥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精選2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4 11:44:16
驚弓之鳥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精選21篇)
時間:2023-12-04 11:44:16     小編:夢幻泡

教案應該具備清晰的教學目標,明確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便于教學效果的評估和反饋。如何編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是每個教師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問題。良好的教案編寫能夠有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以下是一些教案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

驚弓之鳥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篇一

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打獵。一只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更羸仔細看了看,指著大雁對魏王說:“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這只大雁就能掉下來?!?/p>

“是嗎?”魏王信不過自己的耳朵,問道,“你有這樣的本事?”

更羸說:“請讓我試一下?!备]有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嘣的一聲響,那只大雁只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驚,“真有這本事!”更羸笑笑說:“不是我本事大,是因為我知道,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蔽和醺悠婀至?,問:“你怎么知道的?”

更羸說:“它飛得慢,叫的聲音很悲慘。飛得慢,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叫得悲慘,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它一聽到弦響,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它一使勁傷口又裂開了,就掉下來了?!?/p>

驚弓之鳥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篇二

一.根據(jù)課文填空,補齊標點符號,再完成后面的練習。更羸說它飛()慢,叫()聲音很悲慘飛得慢,(?)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叫(?)悲慘,(?)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它()聽到箭響,心里很害怕,()拼命往高處飛它()使勁,傷口又裂開了,()掉了下來1.用“一……就……”和“……因為……”各寫一句話。???????????????????????????????????????????????????????????????2.回答:更羸是依據(jù)什么情況進行分析的?他是怎樣推斷出不用箭就能使大雁掉下來的??二.?回憶一下你做的哪件事最漂亮,把做事漂亮的原因?qū)懴聛碜寗e人知道。?????????????????????????????????????????????????????????????????????????學習小結(jié):課文?驚弓之鳥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打獵。一只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更羸仔細看了看,指著大雁對魏王說:“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這只大雁就能掉下來。”

“是嗎?”魏王信不過自己的耳朵,問道,“你有這樣的本事?”

更羸說:“請讓我試一下?!备]有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嘣的一聲響,那只大雁只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

“?。 蔽和蹩戳?,大吃一驚,“真有這本事!”更羸笑笑說:“不是我本事大,是因為我知道,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魏王更加奇怪了,問:“你怎么知道的?”

更羸說:“它飛得慢,叫的聲音很悲慘。飛得慢,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叫得悲慘,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它一聽到弦響,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它一使勁傷口又裂開了,就掉下來了?!?思考.練習1. 默讀課文,回答問題。?。?)更羸是怎樣使那只大雁掉下來的??。?)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來??。?)用自己的話說說“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2. 認真讀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想想更羸說的話,哪些講的是他看到聽到的,哪些講的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樣一步一步分析的;這個自然段的意思是什么。?3. 讀讀寫寫,并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劃線詞語的意思。魏國???能手???本事???孤單失群???悲慘???愈合???拼命???大吃一驚?4.?復述課文。

驚弓之鳥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篇三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3、了解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對事物要仔細觀察,并進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確的判斷,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驚弓之鳥”的含義。

讀懂更羸的話,體會更羸觀察、分析的邏輯關(guān)系。

教師課件。

(第一課時)。

1、你能猜猜是什么成語嗎?(課件出示圖片)。

2、今天,我們來學一篇課文,也是一個成語故事。(課件出示題目)。

3、你知道這個題目是什么意思嗎?

4、你想知道什么?

1、猜成語:亡羊補牢、南轅北轍、守株待兔、拔苗助長、掩耳盜鈴、濫竽充數(shù)。

3、驚:害怕。弓:弓弦聲響。之:的。驚弓之鳥:被弓弦聲嚇壞了的鳥。

4、質(zhì)疑:大雁是被誰的弓弦聲嚇壞了呢?大雁最后怎么樣了?

二、

1、仔細聽故事,你從故事里聽懂了什么?(課件播放課文錄音)。

2、哪個是故事里的更羸、魏王?大雁的情況怎樣?(課件出示圖片)。

3、自己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4、課件出示詞語、生字。

5、指名分段讀課文。

6、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1、聽故事錄音。

2、看圖回答問題。

3、自讀課文。

4、同桌互讀、開火車教讀、男女生賽讀生字詞。

5、分段讀課文,正音。

6、課文主要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射箭,只拉了一下弓,就使天上飛過的一只大雁掉下來的故事。

三、

1、出示寫字表生字。

2、擴詞、造句練習。

3、指導寫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字。如:射是左右結(jié)構(gòu),左邊是“身”,右邊是“寸”。

2、用這些字擴詞,并選詞造句。

3、先在書上田字格描紅,再在拼音本上練習寫字。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復習引入。

1、“驚弓之鳥”主要講的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2、課件出示詞語。

1、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射箭,只拉了一下弓,就使天上飛過的一只大雁掉下來的故事。

2、開火車認讀語。

3、齊讀課題。

二、

細讀勾畫,自主探究。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思考:哪句話具體說明更羸是射箭能手?

2、這句話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

3、既然大雁不是射下來的,那么是什么置大雁于死地呢?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圈出原因來。

4、為什么說“嘣”的一聲響,就置大雁于死地?

5、你能學一學更羸的動作嗎?

6、我們只看到更羸拿弓拉弦嗎?

7、引導:聽到那么響的弦聲,大雁肯定很害怕,就會拼命往高處飛。

8、魏王看到了,他有什么樣的感受?

10、學到這兒,你有什么疑問?

11、哪一段告訴了我們原因?更羸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是怎樣進行分析的?

12、課件出示填空練習:

(1)大雁因為,所以飛得。

(2)它因為,所以叫得。

(3)它一聽到弦響,因為,所以。

(4)因為,所以傷口。

(5)因為傷口,所以。

13、現(xiàn)在我們假設(shè),如果是魏王拉弦,這只大雁會不會掉下來?

14、從這里可以看出,大雁并不是被更羸射下來的`,更羸的本領(lǐng)也并不是真的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那么更羸的本事到底表現(xiàn)在哪兒呢?(課件出示填空:更羸的本事不在于(),而在于()。)。

15、我們也要向更羸學習,對事物要仔細觀察,并進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確的判斷,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

16、讀了更羸的話,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17、究竟是誰害死了這只大雁?

18、你知道“驚弓之鳥”的意思了嗎?

19、我們學這個故事有什么意義?

20、你知道和“驚弓之鳥”類似的事情嗎?

1、“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這只大雁射下來?!?/p>

2、讀出更羸的氣魄。

3、默讀,思考,圈畫:“嘣”的一聲響。

4、討論匯報:只聽得“嘣”的一聲響,那只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

5、表演動作:左手拉弓,右手拉弦。

6、模仿“嘣”的聲響。

7、有感情朗讀第四自然段。

8、大吃一驚。

9、表演讀:驚訝的語氣和表情。

10、更羸怎么知道這是一只受過傷的大雁?

11、自讀第八自然段,邊讀邊畫。

12、完成填空,并練習用“因為……所以……”說句子。

13、會,不管是誰拉弦,只要發(fā)出“嘣”的一聲,大雁就會害怕,就會掉下來。

14、更羸的本事不在于射箭射得準,而在于仔細觀察、善于分析、仔細判斷。

15、齊讀第八自然段。

16、自由發(fā)言。

17、交流探討:大雁自己嚇死了自己。

18、“驚弓之鳥”用來比喻受過驚嚇后,遇到一點兒情況就害怕得不得了。

19、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別犯“驚弓之鳥”的錯誤,遇到緊急的情況要冷靜,別自己嚇自己,要想出自己救自己的辦法。

20、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驚弓之鳥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篇四

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

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獵。一只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更羸仔細看了看,指著大雁對魏王說:“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這只大雁就能掉下來?!?/p>

“是嗎?”魏王信不過自己的耳朵,問道,“你有這樣的本事?”

更羸說:“請讓我試一下?!?/p>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嘣的一聲響,那只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驚,“真有這樣的本事!”

更羸笑笑說:“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為我知道,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

魏王更加奇怪了,問:“你怎么知道的?”

更羸說:“它飛得慢,叫的聲音很悲慘。飛得慢,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叫得悲慘,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它一聽到弦響,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它一使勁,傷口又裂開了,就掉了下來?!?/p>

驚弓之鳥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篇五

在學習《驚弓之鳥》這篇課文時,我先問學生讀過哪些成語故事,讀懂了嗎?喜歡嗎?然后請學生說一說成語故事的內(nèi)容和含義。然后我出示掛圖,讓學生觀察畫面,說說自己看到的內(nèi)容。接著我告訴學生這幅畫也包含一個成語故事,大家想知道嗎?這樣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了。

然后我就讓學生自己去讀故事,看誰可以用自己的話把課題說明白。這樣大家都充滿渴望的去自由讀課文。學生讀完后,我問學生,課題是什么意思?學生通過自己的讀書知道驚弓之鳥就是受到驚嚇的鳥。然后我問這里的鳥之誰?學生馬上說是大雁。

接著我讓學生再和伙伴一起分角色去讀課文,看文中有幾個人物,你最喜歡誰?為什么?這樣學生通過讀書后,不僅知道了更羸是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還知道了他只拉弓不用箭就把大雁射下來了。在學生知道更羸只拉弓不用箭射下大雁后,我問學生,更羸真的為什么會這樣自信呢?然后再引導學生讀第九節(jié),這樣學生就能夠邊讀邊思考,知道更羸是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加以分析,最后得出一個結(jié)論就是,這只大雁因為受過一次箭傷還沒有好,很害怕再次受到同樣的傷害,所以只要它一聽見弓箭的響聲,就會拼命往高處飛,這樣傷口一裂開就掉下來了。

其實它不是箭射下來的,而是被嚇下來的。

學生理解了更羸的分析,然后我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談談有無類似的經(jīng)歷。有學生就說,自己以前被狗咬過,所以只要一看見狗就感到很害怕,還有的說怕蛇,有的說怕馬蜂等等。學生會用這個成語了,在讓他們自己歸納這個成語的意思和它現(xiàn)在的喻意就水到渠成了。

通過這節(jié)課,我在想,只要老師在課堂上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把讀書的時間交給學生自己去掌握,學生在充分讀書以后,就可以把書中的知識弄明白。

驚弓之鳥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篇六

1、知識與技能:認識6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了解“如獲至寶”“顧此失彼”等12個詞語的意思,積累詞語。

2、過程與方法:通過充分讀圖,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說一說,讀一讀中學習詞語,感受幽默。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欣賞漫畫中感受幽默帶來的愉悅和輕松,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興趣。

學習字詞,培養(yǎng)學生的幽默感。

卜勞恩的其他漫畫。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讀圖識字,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想向力。

一、激趣引入

二、看漫畫、感受幽默

1、看漫畫,把你讀懂的內(nèi)容講出來,說一說自己的感受。與同學交流。

2、讀詞識字。

(1)幻燈片出示詞語,反復讀,讀音、認形。

指名讀詞語——認讀生字——強調(diào)字形的寫法

(2)了解詞義,師生,生生互動

3、為漫畫配合適詞語。

可以恰當?shù)囊?,鼓勵學生說出其他的詞語。

三、再讀詞語、反復練習

開火車練習讀詞語。

四、作業(yè)設(shè)計

1、認識12個成語。

2、搜集卜勞恩的漫畫欣賞。

第二課時

鞏固字詞,積累語言,拓展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一、復習導入

欣賞了漫畫家的漫畫,我們還積累了很多詞語,現(xiàn)在老師考考大家,看誰認得多。

幻燈片出示詞語開火車讀,指名讀。

二、擴詞識記

1、組內(nèi)擴詞,交流匯報。

2、學習多音字。

3、指導書寫。

三、擴展閱讀,積累名言

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卜勞恩的漫畫,請學生慢慢欣賞。把喜歡的名言超在練習本上。

四、作業(yè)設(shè)計:

1、正確書寫要求會寫的字。

2、續(xù)畫《書癡》。

驚弓之鳥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篇七

《驚弓之鳥》是一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能使天邊飛過的一只大雁掉下來的事。從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據(jù)所見所聞做出正確分析。本課時教師將放手讓學生質(zhì)疑、朗讀、感悟等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來理解文章所蘊涵的深刻寓意,進而明白道理。

【背景材料】。

由于本班學生平時對古代歷史故事、成語故事、古代詩文等傳統(tǒng)文化較為感興趣,因此教學前我便布置學生根據(jù)老師的提示做好預習作業(yè)。學生在預習時遇到不明白或有疑問的地方可以做個記號,上課時勇敢、大膽地質(zhì)疑。

【課堂實錄】。

〖片段一〗。

生:我想知道這只大雁為什么聽到拉弓的聲音就自己掉下來了呢?

生:我想知道更羸是怎么判斷這只大雁受了箭傷、孤單失群?

生:為什么更羸明明知道大雁受傷了,還要去射它呢?

生:為什么魏王一開始不相信更羸說的話,后來又相信了呢?

生:……。

師:老師非常高興,經(jīng)過這一、兩年的學習,你們的質(zhì)疑問難能力提高了。“善于思考”,我相信你們對課文的理解一定會更快、更深。

反思:在教學這篇課文之前,我果斷地將學習的主動權(quán)拋給學生。親切隨和的話語,使學生很快地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從題目入手既激發(fā)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同時還將以往“教師問,學生答”轉(zhuǎn)變?yōu)椤皩W生問,學生答”。我始終認為,開啟學生知智慧的大門,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比告訴他們答案更有效。

〖片段二〗。

師:同學們,你們相信可以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來這樣的事?

生:不信。

師:魏王也不相信。聽了更羸的話,他有什么反映?請找出相關(guān)的句子來。

(學生認真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相關(guān)的句子)。

(學生直喊:“我來,我來?!睅熤敢幻麑W生有感情地朗讀魏王說的話。)。

師:聽你讀,我怎么感覺不到魏王的懷疑。

(再次指名朗讀)。

師:請注意,這時候魏王是用疑惑的語氣在問更羸。你對事情感到不可思議的時候,你會怎么說?請你試著用疑惑的語氣讀給同桌聽。

(學生與同桌練習讀:“是嗎?你有這樣的本事?”)。

師:哪位大王愿意再來試一試?。?/p>

(學生朗讀)。

師:你讀得真好??吹贸瞿銓Ω脑捠前胄虐胍伞W屛覀円矊W著他這樣朗讀吧。

驚弓之鳥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篇八

1、學會運用讀書記號學習課文,理解課文。

2、學會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更”,理解7個詞語的意思。

3、了解成語故事,知道成語的比喻含義。

如何正確運用讀書記號。

理解更羸為什么能不用箭把大雁“射”下來,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從成語故事中概括出比喻意義。

1、明確本單元閱讀訓練重點,能運用讀書記號預習課文。

2、通讀課文,學習部分生字新詞。

3、講讀課文。

1、出示課題,理解“之”。

2、故事中的“鳥”是哪一種鳥?

1、比較“羸”與“贏”,“嘣”與“崩”。

2、提出不理解的詞語。

1、理解“有名的射箭能手”。

“有名的射箭能手”,說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技術(shù)特別高明,射箭的經(jīng)驗特別豐富,因而很多人都知道他。

2、默讀第一段,做讀書記號,討論思考題。

(1)一只大雁從遠處慢慢,邊飛邊鳴。

這只大雁有什么特點?與平時你們知道的大雁有什么不同?

(2)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嘣”的一聲響,那只大雁忙往上飛,拍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

為什么一聽到“嘣”的聲響,忙往上飛?為什么飛了兩下就直掉下來?

指導朗讀。

3、學習第二段。

(1)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

(2)帶著問題自學第二段,做好讀書記號。

(3)要求學生用上“因為……所以……”展開討論。

(4)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

他不但箭術(shù)爐火純青,更是熟悉動物的生活習性和規(guī)律。他能從大雁的飛行速度推斷它的健康狀況;從大雁的聲聲鳴叫推斷它的快樂憂傷,從而作出正確的判斷——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大雁掉下來,不愧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1、感情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

1、感情朗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出更羸、魏王的不同語氣。

(2)分角色朗讀。評議中引導學生說說該怎樣讀,為什么要這樣讀,從而領(lǐng)會重點詞語的含義和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

如:“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這只大雁射下來。”(很有把握。)。

“你有這樣的本事?”(驚訝,難以置信。)。

“我可以試一下?!保m有把握,但很謙和。)。

“真有這樣的本事!”(吃驚,贊嘆。)。

(1)這幅圖畫的是更羸拉弓前還是拉弓后,為什么?

(2)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看圖展開想象,復述故事。

3、揭示喻意。

(1)“驚弓之鳥”什么意思?(被弓箭嚇怕過,一聽到弦響就十分害怕的鳥。人們用這個成語比喻受過驚嚇,以后遇到類似的情況就特別害怕的人,說這種人成了“驚弓之鳥”)。

(2)你們在電影、電視或讀到的故事中看到過這種人嗎?

(3)小結(jié):有的人受過一次打擊,下次就害怕了。這種人必定膽小怕事,經(jīng)不起挫折,是不可取的。

驚弓之鳥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篇九

1.理解課文內(nèi)容,從更贏善于觀察、分析中受到啟發(fā)。

2.理解更贏說的一段話,進行弄懂自然段意思的訓練,并體會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

3.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詞語及成語的意思。

4.練習復述課文。

1.理解更贏說的話,并聯(lián)系全文體會更贏的分析是正確的。

2.進行讀懂自然段的訓練。

二課時。

1.指名讓學生讀第1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更羸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用簡短的話回答。

2.“能手”是什么意思?什么樣的人能稱為有名的射箭能手呢?

3.談話導入:更羸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從哪件事可以看出更羸是個射箭能手呢?我們一起來繼續(xù)學習課文。

1.學生自由讀2至8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上述問題,準備回答。

2.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抓住重點段體會更羸是如何讓大雁從天上掉下來的。

(1)請學生默讀第5自然段。找出更羸是怎么做的句子。

(2)請學生邊讀句子邊做動作。

3.讓學生從第5自然段中找出大雁是怎樣從天上掉下來的句子讀一讀,然后引導學生分析句中兩個“直”的不同含義。

“直往上飛”的“直”表示一個勁兒地,連續(xù)不斷的。

“直掉下來”的“直”表示“垂直?!?/p>

4.讓學生分角色朗讀2至8自然段,邊讀邊思考:魏王看到這一情景,前后有什么變化?

5.引導學生討論魏王說的“本事”指什么?

1.請學生回憶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談話導入:更羸的本事就只是指不取箭,只拉弓,使大雁掉下來嗎?那么,更羸到底有什么本事?他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來?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解開這個謎團。

1.默讀第9自然段,按照以下思考題自學。

(1)更羸說了幾句話?

(2)每句話說了什么內(nèi)容?

(3)用“______”標出更羸看到聽到的,用“”標出更羸的分析。

(4)分句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

2.教師引導學生討論。

3.教師小結(jié)。

4.有感情地朗讀第9自然段。

1.理解“驚弓之鳥”成語的意思。

2.理解成語的比喻義。

1.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掌握課文敘述順序。

2.抓住文中關(guān)鍵詞、句,結(jié)合板書,同桌練習復述。

3.指名復述課文。

驚弓之鳥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篇十

本課從中反應出更羸善于思索,并能憑據(jù)所見所聞作出準確闡發(fā)。全文不但用字極為準確,并且在寫法上也極有特點,那便是:小至更羸對大雁闡發(fā)的句子,大至整篇課文的布局擺設(shè),都是通過倒裝因果干系的句段組合來謀篇布局的,不但反應出更羸善于視察、善于思索的特點,也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內(nèi)容。

2、說教學目標。

基于對文本的以上解讀,結(jié)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三維目標出發(fā),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能聯(lián)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驚”、“孤單失群”、“驚弓之鳥”等詞語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說的四句話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

(3)了解課文內(nèi)容,能從更羸善于觀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啟發(fā)。

(4)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3、說教學重難點。

通過以上分析,我把理解“驚弓之鳥”的含義作為教學的重點,“讀懂更羸的話,體會更羸觀察、分析的邏輯關(guān)系”作為本課的難點。

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我選擇以下教法肯和學法:

1、啟發(fā)式教學。即精心設(shè)計問題,本節(jié)課我始終讓學生帶著“這是一只怎樣的鳥?”“更羸是個怎樣的人”這兩個問題讀書,在讀中思考、領(lǐng)會。因為任何思維都是從問題開始的,有價值的問題能啟發(fā)兒童深刻思考,并能引導他們?nèi)ヌ岢鲂碌膯栴},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認識能力,促進讀寫技能的發(fā)展。

2、圖解文字法。課文第五自然段中的兩個“直”含義不同,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我在教學時采用圖解文字法,用箭頭畫出大雁飛行的路線,幫助學生理解兩個“直”字的不同含義。這是引導學生把語言還原成形象的一種方式,有助于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

3、角色體驗法。在第四板塊的教學中,我給足時間讓學生進行角色朗讀,在不斷的角色體驗過程中,使學生的生命活力得以外化,同時也能更好地體會人物身上所蘊涵的情感因素。

在教學中,我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讀讀、劃劃、議議,鼓勵學生選擇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性差異,把學習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

為了把預設(shè)目標落到實處,我想用兩課時來完成本課教學。第一課時的主要任務是:

導入新課,初讀課文,感知大意,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指導學生書寫生字。第二課時的重要人物是通過研讀1-5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理解“驚弓之鳥”的含義,讀懂更羸的話,體會更羸觀察、分析的邏輯關(guān)系。

下面我著重來說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本課教學共分四個板塊:第一板塊——提出問題,導入新課;第二板塊——研讀1-5自然段,明確這是一只怎樣的鳥;第三板塊——研讀第9自然段,體會更羸觀察、分析的邏輯關(guān)系;第四板塊——角色朗讀,深化主題。

第一板塊——復現(xiàn)問題,導入新課。

第二板塊——研讀1-5自然段,明確這是一只怎樣的鳥。

1、我讓學生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第一個問題“這是一只怎樣的鳥?”在學生充分自主探究的基礎(chǔ)上,引導反饋:學生可能會說: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這是一只孤單的大雁等等。

2、我順勢追問:你從課文的哪里知道的?請你自由地讀課文,把這些句子找出來。

在引導學生反饋之后,課件出示句子:“一只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薄昂椭宦牭绵缘囊宦曧懀侵淮笱阒蓖巷w,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

3、研讀第一句:“一只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p>

首先引導學生自由讀句,然后啟發(fā):這個句子中的哪些詞告訴你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學生能夠很快找出是“慢慢地飛來”和“邊飛邊鳴”,我相機板書這兩個詞。最后指導朗讀,相機點評:如果學生讀得很精神,很有力時,我會說:你這只大雁一點兒都不象受傷的樣子;如果學生讀得很到位,我會說:看來你上次一定傷得不輕。同時讓全班學著他的樣子讀。

4、研讀第二句:“和只聽得嘣的一聲響,那只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边@個句子中的兩個“直”字,是學生理解的難點,也是體會更羸觀察、分析的邏輯關(guān)系的第一步。我是這樣突破的。

首先指名讀,課件點紅兩個“直”,提問:這兩個“直”的意思一樣嗎?用心讀讀這句話,然后用箭頭畫出大雁飛行的路線。

學生的答案肯定是五花八門的,只要能說出自己這樣畫的理由,對兩個“直”的理解比較正確,都應予以肯定。同時,我會結(jié)合學生的回答,小結(jié)板書,形成付板書。

上飛直。

直往掉。

邊飛邊鳴下。

5、請大家把這兩句連在一起讀一讀,仔細想一想“驚弓之鳥”應該是什么意思呢?有了這兩個句子的鋪墊,學生應該能夠明白“驚弓之鳥”的字面意思:被弓箭嚇怕了的鳥。于是,我又進一步啟發(fā):在平時的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類似“驚弓之鳥”這樣的事情呢?估計很多學生會有這樣的體驗:比如,有一次手被開水燙傷了,現(xiàn)在看到開水就害怕;有一回被小狗咬了一口,現(xiàn)在很怕小狗等等。最后我總結(jié):對呀,這個“驚弓之鳥”的成語,后來就引申為比喻受過驚嚇的人,遇到類似的情況就惶恐不安的樣子。

第三板塊——研讀第9自然段,體會更羸觀察、分析的邏輯關(guān)系。

過渡:那天,和魏王一起出去打獵的人一定不止更羸一個,為什么其他人都沒有發(fā)現(xiàn),而更羸卻能發(fā)現(xiàn)這只大雁呢?預計學生會說:因為更羸仔細觀察。(板書:仔細觀察)其實,更羸不僅仔細觀察,而且非常善于分析呢。(板書:善于分析)課文哪一自然段寫更羸非常善于分析呢?快找出來讀一讀。

1、默讀第九自然段,用劃出更羸善于分析的句子,并引導反饋,課件出示。

這兩個句子是突破本課難點的一個突破口,我是這樣來教學的。

2、研讀句子:飛得慢,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叫得悲慘,因為它離開同伴,得不到幫助。

這個句子不難理解,因此我采用句式變換的方式,讓學生在說話訓練的過程中感受更羸善于分析的特點。

3、研讀句子:它一聽到弦響,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它一使勁,傷口又裂開了,就掉了下來。

4、朗讀第九自然段,加深理解更羸是怎樣分析推理的。

5、聽了更羸的分析,如果你是魏王,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預計學生會說:更羸你真會觀察分析。

更羸,沒想到你真有這樣的本領(lǐng)。

更羸,聽你這么一分析,我才知道射箭還有這么多的學問……。

第四板塊——角色朗讀,深化主題。

1、放聲朗讀更羸的話,讀出他的特點。

指名陳訴請示,相機點評。

2、快速欣賞課文,找出魏王的話,引導朗讀,讀出他的信不外,讀出他的大吃一驚。

3、分腳色朗讀,加深明白。

驚弓之鳥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驚弓之鳥、魏國、射箭、打獵、大雁、拉弦、悲慘、愈合、裂開”等詞語,懂得“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

2、分角色朗讀課文,抓住關(guān)鍵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

3、從課文的學習中受到啟發(fā),懂得只有善于觀察、善于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從更羸入手,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

1、出示小黑板: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

從這句話中你知道什么信息?(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回答)。

2、導入:一句話,我們就了解了更羸這么多的情況,時至今日,我們還談到他,是因為他與一個成語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板書“驚弓之鳥”)讀了這個故事,我們會揭開他成為有名射手的奧秘。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朗讀正確、流利。

2、指名分段讀課文,對讀不好的段落重點指導讀好。

3、認讀生字詞:

驚弓之鳥、魏國、射箭、打獵、大雁、拉弦、悲慘、愈合、裂開、大吃一驚、孤單失群。

三、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質(zhì)疑并歸納問題。

1、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全班交流。

3、再默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解決簡單的問題,歸納出有價值的問題,如:

(1)更羸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

(2)更羸依據(jù)什么判斷出這是一只受傷的大雁?

第二課時。

一、朗讀感悟,解決難點。

(一)說“更羸不用箭能射下大雁”是哪幾自然段?(1——4)。

1、指名讀1—4自然段。

2、更羸打獵時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課文是怎樣描寫他們看到的那只大雁的?(用“”畫出來:一只、慢慢的,邊飛邊鳴)。

3、更羸指著大雁說了什么?誰來讀一讀他的話?(更羸的話中用了“只要……就”,表達出更羸的胸有成竹,所以讀時語氣要肯定。)。

4、魏王為什么信不過自己的耳朵?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話嗎?

5、指導朗讀:更羸雖有把握,但態(tài)度謙和。魏王的話要用不解和疑問的語氣來讀。

6、齊讀1—4自然段。

(二)師:更羸到底有沒有將大雁射下來呢?哪幾自然段告訴我們?

1、齊讀5、6段。

2、更羸怎樣射大雁的?大雁聽到弦聲怎樣?哪些詞寫出拉魏王吃驚的程度?

句子對比:

那只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

那只大雁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掉下來。

(同樣是一個“直”字卻準確地描繪出前后兩種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寫大雁一個勁兒往高處飛,飛得急;后者是寫大雁一點兒也不能飛了,掉得快。)。

3、指導朗讀:突出兩個“直”,突出“啊、大吃一驚、真有、這樣”

(三)師:更羸依據(jù)什么判斷出這是一只受傷的大雁?

1、默讀7—9自然段。思考:最后一段話,更羸一共說了幾句話?每一句話講什么?(哪些講的是他看到的、聽到的,哪些講的是他的分析?)。

2、同桌交流。

3、集體交流:更羸的這段話總共有四句。第一句說的是他看到和聽到的情況??吹降氖恰八w得慢”;聽到的是——“叫的聲音很悲慘”。第二句說他根據(jù)看到的和聽到的進行分析:從“飛得慢”知道“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從“叫得悲慘”知道“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边@兩個倒裝的因果關(guān)系句有力地強調(diào)了“飛得慢”和“叫得悲慘”的原因。而這些原因正是更羸看見大雁飛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進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終得出的結(jié)論。

4、語言訓練:

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說話:因為,所以。

5、指導朗讀,練習背誦課文最后一段。

二、總結(jié)課文。

1、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你覺得更羸是個怎樣的人?從這個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發(fā)?(善于觀察、善于思考)。

2、說說“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

(比喻受過驚嚇后,遇到一點兒情況就害怕得不得了。)。

第三課時。

一、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認讀、組詞。

2、記憶字形: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識記,和同桌交流難字的識記方法。

3、難字書寫指導:

“弓”是獨體字,筆畫是3畫;。

“魏”是17畫,第14畫是從“田”字里面通下來一撇,第16畫是“撇折”;。

“雁”字,“廠”字里邊是兩個單人旁,右邊是四橫,不要寫成三橫。

4、書寫練習。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完成同步練習。

布置作業(yè):

把自己喜歡的詞語抄下來。

驚弓之鳥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篇十二

1、知道一個優(yōu)秀的少先隊員在家里和在學校里有個一樣愛勞動,一樣樂于助人。

2、回正確地拼讀注音的字,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心事、委屈、一本正經(jīng)”等詞語的意思。

3、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與看法。

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心事”大呢感詞語,說說平平的對與錯

客觀、公正地評說平平

1課時

今天,咱們要來認識一個朋友,學習一個和少先隊員有關(guān)的小故事。

1、自己讀課文,可以同桌為單位。要求:讀準字音,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分小組朗讀課文,注意帶讀字的認。

3、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呢?填空幫助理解:

(時間),平平在家里一心想著(什么事),而不肯(干什么)

引:那平平為什么要一心想著向誰學習呢?讓我們一起再來仔細地讀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你能說說平平的心事是什么嗎?

“心事”是什么意思?那你有過心事嗎?平平因為有沒有評上優(yōu)秀少先隊員,而難過,有了心事,說明他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平平想象()一樣(),但卻不肯幫奶奶();平平想學()的(),但卻不肯幫表妹()。

3、學習第5段

媽媽聽了平平的話,是怎樣教育平平的?(出示句子、齊讀)。

如果你是平平的奶奶或媽媽,你還會怎樣對平平說呢?(自由思考)

請你自己擬一個話題寫一篇短文

參考題目:平平變了

平平落選后…

驚弓之鳥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篇十三

1.認識5個生字,學會12個生字,理解“能手”“本事”等詞語的意思。

2.在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上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培養(yǎng)學生復述課文的能力和善于觀察、勤于動腦的意識。

理解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即更羸說的話。

掛圖、生字詞卡片。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說一說有關(guān)鳥的成語。(如:一石二鳥)。

2.根據(jù)自己在預習中的理解,談談驚弓之鳥的意思。(學情估計:整個成語的意思學生可能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教師重在引導,比喻意義無須學生此時說出。)。

二、整體感知,了解課文內(nèi)容。

學法:自學、討論交流。

方式:小組學習。

出示自學思考題。

1.讀課文,讀準音,把語句讀通順,同時標出自然段。

2.采用、結(jié)合語境理解詞語的方法理解新詞的意思。

3.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全班交流自學情況。

1.(本班學生在拼音上有些問題)認讀生字,主要是“弦”“慘”二字。

2.談談自己理解了哪些新詞的意思。

3.本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更羸放空箭射下一只大雁)。

四、質(zhì)疑。

讀了課文,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請?zhí)岢鰜?。(能討論解決的討論解決,當堂不能解決的師生梳理歸納成幾個中心問題。)。

五、指導書寫生字。

提示:“魏”注意“鬼”中的撇折點;“獵”可換偏旁;“愈”不能忘記橫;“雁”內(nèi)是雙人旁。

六、小結(jié)。

七、作業(yè)。

想辦法解決課上歸納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深入的學習課文。誰來說一說,上節(jié)課我們歸納了哪幾個問題?下面,我們就細讀課文,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二、指導自學課文。

1.自讀課文。思考:(1)哪幾個自然段寫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2)六到九自然段寫的是什么?(3)課文的敘述順序是怎樣的?(先說事情結(jié)果,后講事情原因。)。

2.集體交流。

3.學習1到5自然段。

(1)指讀1到5自然段,思考:讀了這幾個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學生充分讀,充分說。)。

(2)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件事的經(jīng)過嗎?(引導學生加進表情、動作等。特別注意“直往上飛”和“直往下掉”二詞。)。

(3)指導朗讀。

更羸和魏王說話時應是怎樣的語氣?(更羸很有信心,魏王懷疑;結(jié)果令魏王吃驚。)。

方法:a學生練讀b教師指導(適當?shù)臅r候可范讀)c指名分角色讀。

4.學習6到9自然段。

(1)過渡: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來?

學生默讀思考,然后小組討論。

(2)集體交流。

要引導學生理解:認真觀察:看到飛得慢;聽到叫得慘。

分析:受過傷、孤單失群、害怕。

推斷: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

(教師可根據(jù)具體情況,為學生鋪路搭橋,但不能講,因為學生如果不主動思考,就喪失了思維過程,此環(huán)節(jié)就無價值可言。)。

(3)能用自己的話復述6到9自然段的內(nèi)容嗎?

(4)朗讀指導。

三、小結(jié)。

2.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四、作業(yè)布置。

在小組內(nèi)復述全文。

觀察分析判斷。

飛得慢受過傷害怕。

掉下來。

叫得慘孤單無群高飛。

驚弓之鳥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篇十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本課7個生字,正確書寫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小組合作,檢查讀文與識記生字;。

2、抓重點詞句,感情朗讀,分角色讀、想象等手段,體驗感悟文章內(nèi)容。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受到要善于觀察、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啟示。

課前準備:更羸虛發(fā)弓箭、鳥兒掉落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全班交流平時讀過的成語故事。

2、板書課題、引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

1、學生帶著“這篇成語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的問題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認會它。

2、全班交流“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檢查學生讀文情況。

4、出示本課生詞。

學生自讀、個別讀、開火車讀。

5、哪個詞語不明白,學生提出來問一問,師生共同交流、解決。

三、理解課文。

1、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讀懂了什么?”

2、小組內(nèi)交流、討論。

3、全班交流“讀懂了什么?!苯處熞龑W生談從哪兒讀懂的。(中間順勢指導朗讀。)。

3、全班交流“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學生提出后可以由學生回答,教師也可做適當點撥。)。

重點引導理解、感悟最后一段。

4、分角色朗讀課文,共同討論、交流“驚弓之鳥”的本意及喻意,總結(jié)全文。

驚弓之鳥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篇十五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堆、等、鉆、剩、特、瘦、除、欺、員、咬、越、幸”這12個生字及由這些生字所組成的詞語。

2.會用“潔白、特別”造句。

3.理解:“疼愛、孤單、譏笑、羨慕、僵、幸虧”這些字詞的意思。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背誦課文最后一段。

(二)能力訓練點:

通過學習課文,培養(yǎng)學生品詞析句的能力,通過觀察圖畫培養(yǎng)學生觀察、想象的能力,在學習生字詞時培養(yǎng)自學能力,注重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

(三)德育滲透點:

使學生通過學習懂得從小要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同時要正確認識自己,對丑小鴨的命運遭遇產(chǎn)生同情心。

(四)注意體現(xiàn)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

啟發(fā)式談話導入,引起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去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好事物,在語言文字訓練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方法。

1.重點: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會生字詞,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

2.難點:了解丑小鴨命運的戲劇性變化。

3.疑點:從丑小鴨成長過程中,領(lǐng)悟道理,世界上的事物是發(fā)展變化的,要在逆境中不屈不撓,追求美好理想。

4.解決方法:在課上學習時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并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發(fā)展思維。

三、課時安排:3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shè)計。

1.學生自學生字。

2.課上采用小組討論解決疑難。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第一課時借助插圖理解課文內(nèi)容,糾正字音、學習理解前兩段。

2.第二課時理解三至七段的內(nèi)容,練習背誦最后一段。

3.分析生字,認清字形,完成課后習題。

(二)整體感知: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講的'是一只丑小鴨,自從出世以后就被人看不起,誰都欺負它,被迫離家出走,仍擺脫不了惡運。最后它意外地發(fā)現(xiàn)自己不是丑小鴨,而是一只漂亮的天鵝。

課文共有7段,是按照事情發(fā)展順序敘述的。第一段講鴨媽媽在稻草堆里孵蛋,等它的孩子出世。第二段講丑小鴨是怎樣出世的以及它的名字的由來。第三至六段主要講丑小鴨來到世界上以后的種種不幸遭遇。第七段講春暖花開時,丑小鴨向湖邊飛去,在湖水映出的倒影中意外地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是一只漂亮的天鵝。

(三)重、難點的學習及目標完成的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題:

同學們,你們喜歡聽童話故事嗎?在故事里有兇惡的老虎、狡猾的狐貍、可愛的小兔,……今天,老師給大家請來了一位童話中的朋友(出示丑小鴨的投影),大家看看它是誰?你們認識它嗎?今天丑小鴨還給大家?guī)砹艘粋€非常動聽的故事,下邊就讓我們一起去聽聽故事吧。(聽錄音機讀課文),這個故事就是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板書4.丑小鴨(齊讀)。

(二)初讀課文,借助插圖,理解內(nèi)容:

1.借助漢語拼音,讀準生字詞,初讀課文,讀通每句話。并標出自然段,劃出生字新詞,多讀幾遍。

2.借助插圖,再讀課文,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逐段讀課文,檢查自讀效果,并予以評價:重點指導下列字的讀音:

“等、?!钡捻嵞付际呛蟊且簟!般@”的聲母是平舌音,讀“zu1n”,不要讀成“zhu1n”,“瘦”“除”是翹舌音,讀“sh^u和ch*”。

4.教師范讀課文,小組討論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5.自讀全文,請學生說說你能讀懂什么?沒讀懂的用“?”標出,先小組解決,如果小組解決不了再說給大家聽,一起解決問題。

過渡語:通過剛才大家所讀的,所說的,看樣子你們都能夠掌握很多知識、大致地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還有一些問題,大家沒讀懂,提出來了,說明大家都有這種勤學好問的精神,下面老師就帶領(lǐng)大家細致的學習這篇課文。

(三)講讀一、二段:

1.指名讀一、二段:

(1)思考:丑小鴨的名字是怎么來的?你從哪段讀懂的?

(2)出示第一幅圖,找出丑小鴨,讓學生看看丑小鴨和其它鴨子的不同之處。

(3)結(jié)合掛圖,從課文中畫出描述丑小鴨樣子的句子,了解大家叫它“丑小鴨”的原因。

(4)輕聲讀一、二段,說說你還能讀懂什么?這兩段主要講了什么?注意體會“暖烘烘”“特別”“出世”。

(五)板書設(shè)計:

[1][2]下一頁。

4丑小鴨。

太陽:暖烘烘的。

第二課時。

(一)有感情地朗讀一、二段。

過渡語:丑小鴨的命運怎樣?

(二)學習第三段:

3.品析詞句:你讀懂了哪些詞語和句子?

重點理解:“孤單”“……除了……誰都”體會到丑小鴨當時單身無靠,沒有朋友,大家都不喜歡他,這是它出走的原因。

4.丑小鴨被迫離開了家,你們有什么感想?

小結(jié):丑小鴨很可憐,大家都很同情它,也想幫助它,說明你們都很富有愛心。

5.指導朗讀,用同情、關(guān)心、無可奈何的語氣讀第三段。

過渡語:丑小鴨離開家以后,它又遇到了哪些事情。

(三)學習第四段:

1.自由讀一讀第四段問:丑小鴨離開家以后遇到了什么困難?

2.體會“譏笑”:譏諷和嘲笑。抓住“只好”“才敢”讓學生體會丑小鴨離家出走以后,環(huán)境不僅沒有改善,情況反而更糟。學會用“潔白”造句。

3.用悲涼、同情的語氣有感情地朗讀第四段。

過渡語:丑小鴨在外面怎樣過日子呢?

(四)學習五、六段:

著重體會“驚奇”、“羨慕”。丑小鴨驚奇的是發(fā)現(xiàn)世界上竟有這么美麗的鳥。

驚弓之鳥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篇十六

《驚弓之鳥》是一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能射下大雁的事。使學生了解更羸不用箭只用弓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對事物要仔細觀察,并進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確的判斷,才能將事情做成做好。根據(jù)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我在教學中設(shè)計了由事及理的閱讀理解思路,以讀促思,思中生悟,既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又尊重學生的獨特見解與個性化體驗。在教學中始終引導學生當課堂的主角,使他們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訓練思維,培養(yǎng)語感,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求知欲旺盛。經(jīng)過一、二年級的學習,他們的自制能力有所提高。他們已認識近兩千漢字,能夠通過讀書或上網(wǎng)等方法搜集與處理資料,已經(jīng)具備初步的閱讀能力。

1、理解更羸說的話,明白個中推理;

2、練習人物對話,從對話中體會人物說話的語氣;

3、通過成語故事,理解“驚弓之鳥”的寓意,懂得在日常生活中遇事要冷靜,從容的道理。

掌握本文寓意,理解更羸判斷推理的過程。

理解更羸判斷推理的過程。

課件制作,學生收集與驚弓之鳥意思相近的成語。

2、就是因為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所以魏王便邀請更羸去郊外打獵,發(fā)生什么事情了,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1、邊聽邊思考:

更羸與魏王外出打獵時看到了什么?他又是怎樣對魏王說的?

2、匯報,更羸看得怎樣?(仔細)

就是因為更羸看得仔細所以他對魏王說什么?

3、指導朗讀:

更羸的話,讀出自信,胸有成竹的感覺。

1、讀到這里,你有什么疑問嗎?(更羸真的能把大雁射下來嗎?)

2、魏王也不信,他說什么了?(理解什么叫做“信不過”)

3、令人驚訝的事情發(fā)生了。(看課件)課文中哪一段描寫剛才的情景的?(5)

4、女生讀,找出那一個字直接導致大雁掉下來的?(嘣)

5、就因為“嘣”的一聲響,大雁做出什么樣的反應?

6、比較句子。

7、看到這樣的情景,魏王是怎么說的?他的神態(tài)怎樣?(理解:大吃一驚)

2、自由朗讀課文第9自然段,邊讀邊思考更羸是如何判斷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

3、文中哪些是更羸看到的、聽到的、分析的?

4、課件展示大雁是群居性的候鳥,當孤單是的情景又是如何。

5、討論:

6、練習用:

“因為……所以……”說話。

1、同學們,學了這篇課文你們從更羸身上學習到什么?

2、從大雁身上你懂得什么?

1、請用直線畫出更羸的話。用波浪線畫出魏王的話,自己先讀讀。

2、分角色朗讀。

1、日常生活中你有遇到過類似“驚弓之鳥”的事情嗎?

3、出示教師收集的。

驚弓之鳥

看:飛得慢害怕

更羸聽:叫得悲裂開

掉下來

由于生活經(jīng)歷、認識水平、體驗角度、欣賞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學生獲得的信息、產(chǎn)生的疑問也不一樣。學生有所感悟和發(fā)現(xiàn),就是自身學習的一種創(chuàng)新。在學習《驚弓之鳥》這篇課文時,我采用說成語的方式導入新課,積極回答中激發(fā)學生學習成語故事的興趣,情理中引入新課。之后,同學們充滿渴望的自由讀課文。教師問:“同學們剛才認真讀了這個有趣的成語故事,文中的兩個人物你更喜歡誰呢?為什么?喜歡誰就多讀一讀他的話?!痹谧x文中給學生最大的自由空間,同時激發(fā)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在學習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時,通過理清更羸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來的真正原因,就在于他能從慢飛的遠方大雁的動態(tài)和鳴聲中判斷出它受過傷,并且傷口未愈,又能據(jù)此分析出它能聽到弦響會受驚高飛,因而使未愈的傷口重新裂開,最終因無力飛行而掉下。從這里可以看出更羸的本事在于他善于觀察、分析和進行準確判斷。學習更羸善于觀察,善于分析的品質(zhì)。

驚弓之鳥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篇十七

這篇精讀課文是一個成語故事。講古代魏國有一個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觀察了天上飛的一只大雁后,只拉一下弓,就使這只大雁驚嚇得從天上掉了下來。后來人們用“驚弓之鳥”這個成語比喻受過驚嚇,遇到一點情況就害怕得不得了。

課文是按照先果后因的順序敘述的:更羸說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大雁掉下來;更羸試了一下,大雁果然掉了下來;更羸告訴魏王虛發(fā)雁落的原因:這是一只驚弓之鳥,心里害怕使它掉了下來。為了使故事吸引人,課文采用了以人物對話為主的寫法,用魏王來襯托更羸,表現(xiàn)更羸善于觀察,善于分析。全文環(huán)環(huán)相扣、說理清晰,邏輯性強,成為這篇課文的特點。

最后一個自然段是課文重點,寫更羸分析大雁掉下來的原因。他的話講了三點意思:一是講他看到大雁飛得慢,聽到它叫聲悲慘,說明他善于觀察,會發(fā)現(xiàn)問題;二是講他認為大雁傷口沒有愈合,孤單失群,說明他善于判斷,會分析問題;三是講他認為大雁聽到了弦響,一害怕就會掉下來,進一步說明他善于分析,判斷準確。

選編這篇課文,一是練習讀懂課文內(nèi)容,從更羸善于觀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啟發(fā);二是學習把看到、聽到和自己的經(jīng)驗相結(jié)合進行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1、學會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驚弓之鳥、魏國、能手、信不過、大吃一驚、悲慘、愈合、作痛、孤單失群、拼命”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一段。

3、讀懂課文內(nèi)容,懂得只有善于觀察、思考和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

4、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的方法和句句緊密相連的表述方式。

理解更羸說的話,并聯(lián)系全文體會更羸的分析是正確的。

本課重點是最后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這段話講了更羸使天上飛的大雁掉下來的原因。共有四句。第一句說的是他看到和聽到的情況,看到的是——“它飛得慢”;聽到的是——“叫的聲音很悲慘”。第二句說他根據(jù)看到的和聽到的進行分析:從“飛得慢”,知道“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從“叫得悲慘”,知道“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第三、四句說的是他進一步地分析:這樣一只受過箭傷、孤單失群的大雁,聽到弦響,以為又有什么危險了,心里一定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拼命往高處飛就要使勁,一使勁,就掙裂了傷口;傷口一裂開,疼得不能飛了,就會掉下來。

2、這篇課文以對話為主,講述了一個精彩的故事。教學時,學生可通過朗讀、感悟、討論、交流,讀懂課文。

3、朗讀,感悟。重點指導學生朗讀更羸與魏王的三次對話。第一次對話,要表現(xiàn)出更羸的自信,魏王的懷疑。要用肯定的語氣,讀更羸的話,“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這只大雁就能掉下來?!笨蓮娬{(diào)“不用”“只要”“就能”等詞語;要用疑惑的語氣讀魏王的話,“是嗎”,“你有這樣的本事?”要強調(diào)“這樣的”。第二次對話,要用驚訝和興奮的語氣讀魏王的話,“?。 薄罢嬗羞@樣的本事!”要強調(diào)“真”“這樣的”;要用平緩的語調(diào),肯定的語氣讀更羸的話,“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為我知道,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可適當強調(diào)“不是”“受過箭傷”等詞語。第三次對話,要用疑惑的語氣讀魏王的話,表現(xiàn)出他驚奇的心理,“你怎么知道的?”可強調(diào)“怎么”這個詞;讀更羸的話,語速可慢一點,語調(diào)可平緩一點,表現(xiàn)出他分析問題,層層遞進,步步深入,言之成理。在學生自讀自悟基礎(chǔ)上,可安排分角色朗讀,促進理解。最后,把課文末段背下來。

4、討論、交流。最后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是理解的重難點,可讓學生聯(lián)系全文質(zhì)疑、討論,更羸是怎么推斷的?有沒有道理?讓學生弄明白這個自然段講了哪三層意思以及三層意思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因為飛得慢,叫得悲慘,推斷出它受過箭傷,孤單失群;因為受過箭傷,孤單無助,心里害怕,聽到弦響,就往高處飛;一使勁飛,傷口裂開就掉了下來。讓學生在這三個因果句的推斷中訓練邏輯思維的能力,達到發(fā)展語言與發(fā)展思維的統(tǒng)一。還可以引導學生結(jié)合經(jīng)驗談一談學習本文后受到的啟發(fā)。

5、積累、運用。通過抄寫或背誦,學會本文要求掌握的生字、生詞、句段;并通過用自己的話說說“驚弓之鳥”成語的意思,來檢測詞句的掌握和運用情況。同時,鼓勵學生課外閱讀成語故事,養(yǎng)成主動積累成語的習慣。

6、關(guān)于識字、寫字?!坝笔钦w認讀音節(jié),要讀準音?!跋摇薄皯K”是前鼻韻母,“命”“痛”是后鼻韻母,要注意分辨。指導學生寫字時,“魏”“愈”筆畫繁多,結(jié)構(gòu)復雜,要注意筆畫的寫法和在字中的搭配關(guān)系。寫“魏”時不要少寫“”,“弦”不要少了最后“”,“愈”不要少寫第三畫“”,“痛”不要少了第七畫“”。

7、拓展活動。

(1)開展“成語接龍”比賽活動。

(2)開展“精彩成語故事大家說”活動。

魏國我國戰(zhàn)國時候的一個國家,在河南北部、河北南部、陜西東部和山西南部,離現(xiàn)在有兩千多年了。

驚弓之鳥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篇十八

引導學生自己讀懂課文內(nèi)容,陪阿姨能夠自讀能力,并是學生感到勞動是快樂的。

1~2課時。

1、學生自己讀熟課文,利用查字典的方法學習詞語,并提出疑問;

2、教師準備學習網(wǎng)站;

一、引導認識略讀課文,略知學習方法;

1、從“_”認識略讀課文。

2、略知學習方法:通過朗讀、質(zhì)疑、思考、討論,讀懂課文。

二、引導自己讀懂課文。

1、默讀課文,借助拼音和字典認識生字,了解重點詞語意思;

2、再讀課文。思考:

(1)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2)槐鄉(xiāng)的孩子可愛嗎?你從課文哪些描寫重體會到的?

(3)自己還有什么不動的地方?記下來,和同桌討論一下;

三、利用網(wǎng)站,交流反饋:

1、打開網(wǎng)站:

(1)積累詞語;

(2)在網(wǎng)站提示下理解:滿載而歸、耷拉。

(3)利用網(wǎng)站學習解疑,然后組內(nèi)交流;

2、反饋學習情況:

從課文詞句體會課文內(nèi)容:槐鄉(xiāng)孩子的可愛體現(xiàn)在:勤勞懂事、吃苦耐勞、以苦為樂;

3、讀出勞動的歡快、輕松、活潑。

四、鞏固練習。

1、完成網(wǎng)上練習:交流學習體會。

2、積累自己喜歡的句子;

3、說說自己課余所從事過的勞動內(nèi)容;

語文園地一。

謝家灣小學。

1、完成習作。

2、準確區(qū)別區(qū)別的不同讀音。

3、交流自己前一階段的課余生活。

熟練背誦古詩。

發(fā)現(xiàn)和運用識字方法。

一、口語交際。

我們的課余生活。

1、導入:

通過這一組課文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小學孩子的.課間活動,與蘇聯(lián)小朋友一起發(fā)現(xiàn)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鄉(xiāng)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樹割槐花掙學費的情形,我們安排了自己的課余活動,認真執(zhí)行計劃,這一階段的課余生活充實而有樂趣,許多同學都想把樂趣與大家分享。

2、生分四人小組,在組內(nèi)展示各自的課余生活記錄本,交流自己前一階段的課余生活。

3、全班交流。

每組推選一位優(yōu)秀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4、評議。

(1)看學生他們的課作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注意內(nèi)容充實)。

(2)選拔優(yōu)秀,頒發(fā)小獎品。

(3)生談交流后自己的打算。

二、習作指導。

1、導入。

2、生選擇寫作題材。

游戲娛樂生活:踢毽子、跳皮筋、跳繩……。

課余輔導訓練:網(wǎng)頁制作、科技小發(fā)明、繪畫寫生、足球比賽……。

個人愛好:小收集、小飼養(yǎng)、小種植、小演奏家……。

家務勞動家庭幫手:洗衣服、餐具、打掃衛(wèi)生……。

3、寫法指導:

這篇文章只需集中寫一項課余活動或一件課余發(fā)生的事。

4、生擬定提綱、評議。

5、生起草。

6、生交流,師生共同評議。

7、生各自修改。

8、謄寫文章。

三、日積月累。

1、生自由輕聲讀詞語,注意每一行兩個詞語中的加點字,想想自己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指名橫著誠。

3、揭示發(fā)現(xiàn):

每一行兩個詞語中帶點字字形相同,讀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4、齊讀鞏固。

四、讀讀認認。

1、生各自輕聲讀本題中的各組字,讀不準的借助注意拼讀。

2、比賽:誰讀得正確、流利。

3、談談這一題中每一組字的共同之處。

4、齊讀鞏固。

5、單獨指讀橫線條中的生字。

五、讀讀背背。

1、師范讀古詩。

2、師引導。

3、生模仿讀。

4、比賽讀。

5、師生合作、表演。

6、競賽背誦。

六、展示臺。

1、小組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內(nèi)容,以什么形式展示。

2、了解展示準備。

3、舉行展示會,各組輪流介紹,然后參觀學習。

4、評選優(yōu)秀展示組。

驚弓之鳥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篇十九

通過學生自由地說和教師的有機指導,使學生拓展思路、善于表達,為寫好秋天奠定基礎(chǔ)。

指導學生有順序地說,有條理地寫。教學難點:把文章寫具體。

課前布置讓學生到大自然中觀察秋天,搜集秋天的資料。

2、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jié),是個豐收的季節(jié),秋天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樂趣:小伙伴們放風箏的身影、玩耍嬉戲的場面都讓我們回味無窮。秋天里紅紅的楓葉,金黃的稻田,清涼的秋雨……這么美麗的秋天,同學們想親眼去看看嗎?(出示課件:秋景)。

3、剛才同學們自己描繪了秋天,現(xiàn)在我們又親眼看了看秋天的景象,我相信此時此刻你們心中的秋大一定是五彩斑斕、豐富多彩的吧!你們能借助手中的筆把畫面上的內(nèi)容寫下來嗎?今天我們的任務是(出示課件:寫一幅秋天的圖畫。)。

4、同學們,下面我們就一起先來說說秋天吧!

1.請大家把你心中的秋天講給小組同學聽聽,怎么想的就怎么說(小組交流)。

2.集體交流。

(1)誰來描繪一下秋天?聽了這位同學描繪的秋天,你們有什么感受?(你聽得可真認真!是呀,剛才那位同學注意用上了咱們平時課文中積累的詞句來說秋天,他多會學習呀!)誰再來描繪一下秋天?(他觀察得多仔細呀!不僅說出美麗的景象,還體會到了秋收時人們的喜悅之情。)。

(2)師小結(jié):(出示課件:這就說描寫秋天時不僅可以寫秋景,還可以寫秋天里的人和事,及秋天帶給我們的歡樂。)。

課件出示:出示范文。

1.、同學們,那怎樣才能寫漂亮秋天的美景呢?(出示課件:寫作的方法)。

3、學生寫作。學生開始寫一幅秋天的圖畫。

同學們,習作是心與心交流的書面表達形式,選擇真實的事例,抒發(fā)真實的感情,帶給我們無窮的樂趣。課后,請大家把習作念給家長或同學聽一聽,讓他們評一評,然后根據(jù)別人的意見自己改一改。

板書設(shè)計:看圖知中心,觀察有順序,寫一幅秋天的圖畫,寫作有條理,用上好詞句。

驚弓之鳥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篇二十

教學目的: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3、能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只有善于觀察、善于動腦、善于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樂于觀察、思考的興趣和習慣。

4、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重點難點:

理解更羸為什么能不用箭把大雁“射”下來,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從成語故事中概括出比喻意義。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以故事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不喜歡聽故事?喜歡不喜歡看動畫片?下面我們就來看一個動畫片。(放課件《守株待兔》的錄像)。

看后,問這個成語故事叫什么?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成語故事《驚弓之鳥》,板書。

解題。從題目中“驚、弓、之、鳥”各指什么意思?(放課件:大雁飛行的錄像。)說說這個成語的意思。

二、朗讀課文,畫出生字詞,自學生字詞,并思考:

1、這個成語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候?

2、這個成語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

3、檢查。

(放生詞的課件)找學生讀。

三、聽課文錄音,并思考:

指名讀問題后,(放課文情景朗讀錄像。)。

1、更羸是怎樣的一個人?放課件。理解“有名的射箭能手”。

2、更羸與魏王外出打獵時看到了什么?

3、他又是怎樣對魏王說的?(出示帶句子的課件)。

更羸指著大雁對魏王說:“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這只大雁就能掉下來。”

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什么?

4、師生交流。

四、學習第三至八自然段。

1、更羸說只拉弓,不用箭,大雁就掉下來。

魏王相信嗎?從哪里看出來?

(出示課件寫有魏王說話的句子)。

指導朗讀魏王說的話。

2、更羸是怎樣試的?(出示帶句子的課件)。

教師用道具示范。

3、理解魏王驚嘆的句子。

指導朗讀魏王說的話。

五、理解最后一個自然段。

1、自由讀第九自然段,思考:

哪些是他看到、聽到的,哪些是他分析到的?

2、(出示課件最后一個自然段,出示變顏色的句子)。

六、分角色朗讀課文。

七、討論:

更羸看到大雁后作出了什么判斷,這個判斷是怎樣一步一步作出來的?

八、總結(jié)課文。

2、出示課件。

判斷下面的句子中,哪些人像“驚弓之鳥”?

(1)小偷聽到有人喊:“警察來了”,就拼命逃跑。

(2)運動員聽到發(fā)號槍響就使勁往前跑。

(3)李明被蛇咬過一次,以后看到地上的草繩就害怕。

九、學生表演。(用道具表演)。

十、我們應向更羸學習什么?

十一、布置作業(yè):

課下把這個故事講給小弟弟或小妹妹聽。

驚弓之鳥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篇二十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zhì)量?!逼渲小伴喿x期待”為新術(shù)語,它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學會擁有寬厚的期待,關(guān)注學生的閱讀期待,利用閱讀期待,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提高教學效益,讓課堂更加精彩。

金明東老師在浙江省第二屆閱讀教學大賽上執(zhí)教的《驚弓之鳥》,創(chuàng)設(shè)情境,利用閱讀期待,共同構(gòu)建學生的期待視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閱讀審美認同能力,課堂因此而充滿了生命活力。

師:上節(jié)課老師與大家一起學《驚弓之鳥》,讀讀課題,這篇課文主要講什么?

生:找線索。

師:對,我們先找第一條線索:更羸為什么只拉弓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這條線索怎么理清?我們先去傾聽作者是怎么告訴我們的,自讀后討論。(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自讀自悟后組內(nèi)分工討論。)

師:好,下面請各位“小福爾摩斯”發(fā)表意見!

生:因為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傷口沒有愈合,又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

師:用波浪線畫下這些句子,這是依據(jù)。(出示課件梳理領(lǐng)悟)

更羸怎么就知道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

1、大雁飛得慢,是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

2、大雁叫得悲慘,是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

所以更羸知道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

師:還有別的理由?

生:它一聽到弦響,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它一使勁,傷口裂開了,就掉了下來。

師:快速讀一遍課文,合上課本,敢接受挑戰(zhàn)嗎?

師:將 “弦響”、“害怕 ”、“高飛”、“裂開”、“掉下”這幾個詞貼在黑板上的方框內(nèi)。

師:用上“因為 ……所以……”來說一說大雁直掉下來的經(jīng)過。

生:因為大雁聽到弦響,所以心里就害怕,一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

生:因為它拼命往高處飛,所以傷口就裂開了,結(jié)果從天上直掉了下來。

賞析:破案對于學生來說,是多么的神奇而富有刺激。這一引領(lǐng),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為整堂課創(chuàng)設(shè)了一種積極向上的探究情境。研究的第一個問題:“更羸為什么只拉弓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在期待中強烈地激起學生“傾聽” 文本的欲望,既“傾聽”文本作者的言說,又“傾聽”自己(同學)的言說,作品的.意義在兩種言說的交融中得以構(gòu)建與生成。

生:當然可以

師:(滿腹疑慮地)只拉弓不用箭大雁就直掉下來,問題的癥結(jié)在哪里?

生:那是因為大雁很害怕。

師:不錯,可為什么會那么害怕呢?

生:因為它第一次受過箭傷。

師:有道理,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用語言描述大雁第一次受箭傷的情景。

生:一天,大雁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飛,聽得“嘣”的一聲響,以為是什么,沒去理會,說時遲,那時快,一支箭正中它腹部,幸虧不是要害,但還是吃盡了苦頭。

生:那天,大雁在天上飛,瞧見地面上有許多人朝它指指點點,很開心,以為人們在贊美它,防備之心一點兒也沒有了。沒想到會遭此厄運,大難不死,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啊!

生:剛才兩位同學說得非常好。我要說的是正因為它第一次受過箭傷,知道箭的厲害,吃盡了苦頭,一聽到弦響,以為又有箭射上來了,所以才會那么驚慌失措。

師:嗯, 現(xiàn)在這些內(nèi)容可以擦掉了嗎?

生:可以,真的可以了!

師:但一個真正令人信服的警官,弄清案情后,應該向人們陳述報告,交代說明案情的前因后果。(讓學生結(jié)合板書自讀課文,小組內(nèi)陳述。)

生:這只大雁飛得慢,叫得悲慘,可知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它一聽到弦響,心里很害怕,于是就拼命往高處飛,一使勁傷口裂開,就掉了下來。

生:這只大雁邊飛邊鳴,孤單失群。因為它受過箭傷,現(xiàn)在一聽到弦響,以為又有箭射來,心里害怕,于是使勁往高飛,傷口就裂開,直掉了下來。

賞析:教學實踐說明,如果學生的“期待視野”超越了教學內(nèi)容的水平,即教學內(nèi)容不能滿足學生的要求,學生對閱讀就會失去興趣;如果“期待視野”遠低于教學內(nèi)容,即教學要求過高,學生也會無法接受,閱讀就會遭到冷遇。課堂上出現(xiàn)上述兩種情況,學生就會分心,課堂上就會出現(xiàn)騷動。金老師在學生第一次閱讀期待得到滿足后,質(zhì)疑過渡,反思引入,自然地生成“只拉弓不用箭大雁就直掉下來,問題的癥結(jié)在哪里?它為什么那么害怕?”這組問題。這樣,學生的思維和教學內(nèi)容之間構(gòu)成了一種協(xié)調(diào)的張力平衡,學生的“期待視野”與教學內(nèi)容水平相當,教學又一次強烈地激起學生探究文本的沖動,在新一輪的閱讀期待下不斷地扣擊文本,反思文本。

師:大王有一次到郊外去,看到一只邊飛邊鳴的大雁,也學更羸的樣子,拉動弓弦,但大雁不落,這是為什么呢?(有哪些可能 ' 把自己的思考寫下來。)

生:這只大雁根本就沒受傷,從來也沒有過中箭的體驗。

生:也許這只大雁有邊飛邊鳴的習慣,此時此刻它思想正開著小差,悠閑著呢!

師:那么,這樣反過來,大王是不是更佩服更羸了呢?課文中有一句話概括地告訴我們,一起讀。(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

師:剛才更羸跟大王說話是在大雁邊飛邊鳴的時候還是大雁掉下來的時候?

生:是在邊飛邊鳴的時候。

師:那我們?nèi)绾巫x更羸說的這幾句話?選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練一練。

師:(讀得不錯)更羸的話要讀得胸有成竹。那么大王的話該怎么讀呢?

生:(練讀)

師:你為什么這樣讀?

生:“是嗎?”“你有這樣的本事!”這是魏王不相信更羸的話,表示懷疑,所以讀“是嗎”語調(diào)要向上揚一點,“這樣”兩字讀得要稍重一些。我再讀一遍。

生:我讀的是:“‘啊!’魏王看了,大吃一驚說:‘真有這樣的本事!’”這句話,我認為要讀出大王“大吃一驚”的味道。

師:范讀,讓學生看老師讀。(看老師的表情)

師:我們班朗讀最好的“三劍客”在哪兒?站起來讀。

(讓學生上講臺分角色朗讀、表演)

賞析:當弄清楚更羸只拉弦、不用箭射下大雁這一問題的癥結(jié)后,學生的期待欲望得以滿足,教學也因此進入松弛階段。此時此刻,教師大膽創(chuàng)設(shè)情境:大王拉響弦射邊飛邊鳴的大雁卻不成,與更羸拉弦卻大雁落地的成竹在胸形成反差,在對比中透徹領(lǐng)悟大王對更羸由衷的欽佩之情,從而在這種情感催動下激發(fā)起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欲望和激qing,師生在互動、合作的平臺上激活文本,讀活文本。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7265621.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