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學期五年級語文第二單元教案(優(yōu)質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4 11:46:06
第二學期五年級語文第二單元教案(優(yōu)質14篇)
時間:2023-12-04 11:46:06     小編:LZ文人

編寫教案可以幫助教師系統(tǒng)化地安排教學步驟和方法。編寫教案時需要考慮學生的年齡、認知能力和學習特點等因素。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教案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

第二學期五年級語文第二單元教案篇一

1、理解“瘦骨嶙峋、精疲力竭、噩夢、逆境、鞭策、溘然長逝”等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格拉夫的愛心和智慧。

2、學習插敘的寫作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懂得信守諾言、團結協(xié)作和必勝的信念才是克服困難的無價之寶。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格拉夫的愛心和智慧,懂得信守諾言、團結協(xié)作和必勝的信念才是克服困難的無價之寶。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四個人在體力不支、生存條件異常艱難的情況下為什么能活著走出叢林。

【教學過程:】。

一、設置懸念,引入新課:

四個人在叢林里蹣跚地走著。他們胡子拉碴,瘦骨嶙峋,遍體鱗傷。一只沉重的箱子似乎是一根無形的鞭子,攆著他們拼命向前,直到精疲力竭為止。這是為什么呢?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四個人和一只箱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語句。劃出生字新詞,并想辦法理解。

2、組內讀文,并交流生字新詞的掌握情況。

3、教師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4、指名朗讀課文。其他學生注意聽讀,評議。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瀏覽課文,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個人在叢林中探險時生命隨時受到威脅的人,為了實現(xiàn)一個承諾而歷盡艱辛、團結一致,最終走出叢林獲得生存的故事。)。

四、出示中心話題,全班交流。

是什么原因使這四個人走出了叢林,獲得了成功?從中能體會出格拉夫是個什么樣的人?帶著問題邊思考邊閱讀,并畫出自己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并在書的空白處批注自己的感受。

預設的感悟點有:

其一:這四個人遵守諾言、團結協(xié)作。

1、從“我們一定要把格拉夫的箱子搬出去”,“他是個好人,我們答應過他?!边@兩個句子中能感受到他們所以能走出叢林的原因是為了遵守諾言。

為了實現(xiàn)他們的承諾,他們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四個人在叢林里蹣跚地走著。他們胡子拉碴,瘦骨嶙峋,遍體鱗傷。一只沉重的箱子似乎是一根無形的鞭子,攆著他們拼命向前,直到精疲力竭為止?!?/p>

1、(理解“蹣跚地走著、胡子拉碴、瘦骨嶙峋、遍體鱗傷這幾個詞。

想象他們歷盡艱辛后狼狽不堪的形象,體會他們探險旅途的艱辛。然后帶著自己的感受讀一讀。)。

2、從“攆”字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這里把箱子比作“一根無形的鞭子“連同一個“攆”字,體會箱子對于他們既是。

負擔又是鞭策。)。

3、四個人的語言表明了他們信守諾言的堅定信念。

引導學生抓住第7和第19段自然段感悟。“當他們不愿繼續(xù)向前邁步時,它牽制他們的身體,鞭策他們的精神;當他們想要各奔東西時,它把他們緊緊地拴在一起?!薄霸谀抢铮S多迷了路的孤身旅人現(xiàn)在只剩下一堆堆白骨”“那股使他們四個人為了遵守諾言而努力奮斗的力量,而四個人之所以能夠團結在一起,僅僅是因為他們共同承擔著一項義務”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品味箱子的凝聚力,也就是信守諾言的信念。

其二、他們是為了得到豐厚的報酬。

“格拉夫接著命令道,“我要你們都向我保證,在把箱子安全地送到目的地以前決不離開它。地址在箱子上,如果你們把它交給我的朋友唐納教授,你們將會得到比黃金更寶貴的東西。我能保證你們得到豐厚的報酬?!?/p>

(神秘木箱里到底裝的是什么,沒有人知道,但他們認定只有齊心協(xié)力把這只箱子抬出去才能獲得比黃金更寶貴的東西。)。

師:像這種通過回憶補充事件原因的寫作方法叫做插敘。

其三、格拉夫的愛心和智慧。

(因為格拉夫知道當四個人身處極度危險的境地,面臨死亡的威脅時,他們需要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需要走出密林的力量,需要團結協(xié)作,于是格拉夫用這只充滿希望的箱子,使他們團結協(xié)作,戰(zhàn)勝了重重困難,重獲生命。)。

指導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去體會著反復讀19自然段。

五、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之后,可以提這樣的問題:“這只箱子里裝的僅僅是石頭嗎?還有什么?你從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讓學生明確,這只箱子里裝著格拉夫的愛心和智慧,裝著四個人信守諾言、團結協(xié)作的高貴品質和必勝的信念。懂得在困難面前,只有團結協(xié)作,才能戰(zhàn)勝困難。在生活中做一個信守諾言,講誠信的人。

六、拓展訓練:

課外閱讀有關信守諾言、意志品質的文章。并把含義深刻的句子摘抄在小本本上。

第二學期五年級語文第二單元教案篇二

1.理解質數(shù)、合數(shù)的概念和判斷方法,能靈活選擇方法判斷一個數(shù)是質數(shù)還是合數(shù)。

2.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猜想驗證、歸納總結出質數(shù)、合數(shù)的含義。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體驗從特殊到一般的認知發(fā)展過程,進一步完善學生對自然數(shù)的分類方法的掌握,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1.掌握質數(shù)與合數(shù)的概念。

2.熟練記憶100以內的質數(shù)。

一、復習導入。

1.什么叫奇數(shù)?什么叫做偶數(shù)?

是2的倍數(shù)的數(shù)叫做偶數(shù),不是2的倍數(shù)的數(shù)叫做奇數(shù)。最小的奇數(shù)是1,最小的偶數(shù)是0。

2.請說一說20和5的因數(shù)各有哪些?

有的數(shù)的因數(shù)個數(shù)多,有的數(shù)因數(shù)個數(shù)少。一個數(shù)最小的因數(shù)是1,最大的因數(shù)是它本身。

【設計意圖】。

通過練習找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讓學生明白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的個數(shù)是有多有少的,初步讓學生知道按因數(shù)的個數(shù)分類怎么分。

二、探究新知。

1.找出1~10各數(shù)的因數(shù)。

1的因數(shù)有:1。

2的因數(shù)有:1,2。

3的因數(shù)有:1,3。

4的因數(shù)有:1,2,4。

5的因數(shù)有:1,5。

6的因數(shù)有:1,2,3,6。

7的因數(shù)有:1,7。

8的因數(shù)有:1,2,4,8。

9的因數(shù)有:1,3,9。

10的因數(shù)有:1,2,5,10。

2.按因數(shù)的個數(shù)分,你可以分成幾類?

只有一個因數(shù):1。

只有兩個因數(shù):2、3、5、7。

有兩個以上個因數(shù):4、6、8、9、10。

3.明確概念:一個數(shù),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shù),這樣的`數(shù)叫做質數(shù)(或素數(shù))。如2,3,5,7都是質數(shù)。一個數(shù),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shù),這樣的數(shù)叫做合數(shù)。4,6,15,49都是合數(shù)。

注意:

1不是質數(shù),也不是合數(shù)。

4.100以內的質數(shù)表。

5.100以內質數(shù)順口溜。

2和3,5和7,11、13又17。

19、23、29、31,37和41。

43、47、53、59、61,67和71。

73、79、83、89、97。

【設計意圖】。

通過質數(shù)表和順口溜讓學生熟練記住100以內的質數(shù)。

6.想一想:最小的質數(shù)和最小的合數(shù)分別是多少?

三、課堂練習。

1.判斷下面說法是否正確?

(1)所有的偶數(shù)都是合數(shù)。

(2)所有的奇數(shù)都是質數(shù)。

(3)3的所有倍數(shù)都是合數(shù)。

(4)一個合數(shù),最少有3個因數(shù)。

(5)1既不是質數(shù),也不是合數(shù)。

2.將下面各數(shù)分別填入指定的圈里。

2737415861738395。

11143347576287999。

3.思維訓練。

兩個質數(shù),和是9,積是多少?

四、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第二學期五年級語文第二單元教案篇三

五、我會用下面的部首寫字。

刂女。

礻忄。

六、填一填。

()的果實()的旗幟()的鴿子。

()的樂曲()的祖國()的風景。

()的節(jié)日()的棉花()的雪毯。

七、我會選字填空。

鋪披飄。

1.冬天,天上()著雪花,地上()著雪毯,樹上()銀裝,到處一片潔白。

成城。

2.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一起游覽了世界聞名的長()。

3.我們的()長,離不開父母的和老師的培育。

洋揚。

4.五星紅旗在校園的上空高高飄()。

5.北京立刻成了歡樂的海()。

八、讀句子,填標點符號。

1.我是英華小學的學生()。

2.這件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3.我們的學校真美麗啊()。

4.孩子們玩得可高興了()。

九、給下面的句子排列順序,使它成為一段通順的話。

()我們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往上爬,一口氣爬上了山頂。

()秋游那天,老師帶我們去爬山。

()那次秋游磨練了我們的意志。

()我們站在山頂往下看,行人小得像螞蟻,汽車只有火柴盒大小。

()天快黑了,我們慢慢地往山下走去。

第二學期五年級語文第二單元教案篇四

【】。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并掌握質數(shù)、合數(shù)的概念,并能進行正確的判斷。

2、過程與方法:采用探究式學習法,通過觀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驗證-分類、比較-抽象-歸納總結-鞏固。提高學習過程,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概括能力,培養(yǎng)學生積極探究的意識。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體驗與探究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數(shù)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chuàng)新,感受數(shù)學文化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

【:

1.掌握質數(shù)、合數(shù)的概念。

2.正確地判斷一個數(shù)是質數(shù)還是合數(shù)?

【】:課件。

一、導入新課:

1.導入課題:前面我們學習了奇數(shù)和偶數(shù)。那么自然數(shù)還有沒有其他的分法?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質數(shù)與合數(shù)”(板書課題)。

2.說出自己的學號、爸爸、媽媽、爺爺或奶奶的年齡,老師判斷這個數(shù)是質數(shù)還是合數(shù)?

3.激發(fā)興趣。

二、探究新知。

1.說出1~20各數(shù)的因數(shù)。(課件出示,開火車的形式)。

2.觀察思考這些數(shù)的因數(shù)的個數(shù)一樣多嗎?(生:不一樣)。

3.師:你能把這些數(shù)按因數(shù)的個數(shù)進行分類嗎?(學生討論,分類)。

4.學生報結果(學生完成表格)。

5.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特點,歸納概念。

一個數(shù),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shù),這樣的數(shù)叫做質數(shù)(或素數(shù))。

一個數(shù),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shù),這樣的.數(shù)叫做合數(shù)。

(3)師:1既不是質數(shù),也不是合數(shù)。

6.最小的質數(shù)是幾?有沒有最大的質數(shù)?最小的合數(shù)是幾?有沒有最大的合數(shù)?

7.展示老師和學生制作的思維導圖。

8.判斷自己的學號是質數(shù)還是合數(shù)?

三、自學例1:

1.指名匯報預習的結果。

2.質疑。

3.找質數(shù)的方法是:篩選法。

4.修改自己圈的質數(shù)。

5.出示質數(shù)歌。

四、智慧大闖關:

1.判斷下面的數(shù)字是質數(shù)還是合數(shù)?

(1)全年12個月,大月有31天,小月是30天,平年2月是28天,閏年2月是29天。

(2)五(1)班上學期有52人,這學期又轉來1名學生,現(xiàn)在共53人。

2.下面的說法正確嗎?說一說你的理由。

(1)所有的奇數(shù)都是質數(shù)。()。

(2)所有的偶數(shù)都是合數(shù)。()。

(3)在1,2,3,4,5,…中,除了質數(shù)以外都是合數(shù)。()。

(4)兩個質數(shù)的和是偶數(shù)。()。

3.猜數(shù)。

4.猜一猜老師的電話號碼是多少?

(1)是奇數(shù),但不是質數(shù)也不是合數(shù)。

(2)比最小的質數(shù)大1。

(3)比最小的合數(shù)大2。

(4)10以內最大的奇數(shù)。

(5)是奇數(shù),但不是質數(shù)也不是合數(shù)。

(6)10以內既是奇數(shù),又是合數(shù)。

(7)和第6個數(shù)相同。

(8)10以內最大的質數(shù)。

(9)10以內最大的偶數(shù)。

(10)和第一個數(shù)相同。

(11)是最小的偶數(shù)。

5.數(shù)學游戲。

五、數(shù)學文化:

結合數(shù)學文化進行思想教育。

第二學期五年級語文第二單元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清課文線索抓住貝多芬的感情變化。

3、培養(yǎng)學生審美教育。

教學重、難點:

理解人物的心境和樂曲的意境的統(tǒng)一。

教具準備:

《月光曲》磁帶。

教學方法:

閱讀欣賞法。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件,營造氛圍。

1、多媒體出示貝多芬畫像和他的名字。

2、揭示課題,板書齊讀。

3、聽月光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學生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一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1、質疑問難,以學定教。

貝多芬為什么不回答姑娘的話,而卻要為她再彈一曲呢?

2、課文的哪一個地方是直接描述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

三、體會人物的情感。

1、不期而動真情。

2、不清而墨知音。

3、不答而彈醉。

4、讀寫抒真情。

四、拓展訓練。

想象背誦段落的景象。

五、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

板書設計:

所見(談話)事物聯(lián)想。

所聞(時虛結合)大海。

第二課時。

一、回顧人物的情感的變化人主線。

二、指導朗讀。

1、月亮升起一節(jié)讀緩慢。

2、大海洶涌要讀急。

3、陶醉時要讀輕柔而慢。

三、遷移練習鞏固。

1、知道“券”讀quan而不能讀juan,盲和琴字不要多寫一點。

2、形近字組詞。

茅——矛恬——刮縷——樓。

3、背誦課文的第八、九、十自然段。

4、欣賞貝多芬的曲子。

四、作業(yè)。

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純熟盲姑娘。

月光曲入場卷陌生。

陶醉記錄。

第二學期五年級語文第二單元教案篇六

教學目的:

1、讓學生充分開發(fā)自己的潛能,發(fā)揮自己的能動性去認真閱讀,感悟課文,體會暴風雨來臨產(chǎn)生的那種震撼人心的力量以及暴風雨過后,萬物爭榮的景象。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在熟讀、欣賞的基礎上,達到熟背課文。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課程:

一、導入。

1、“暴風雨”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它可以帶來災難,令人恐懼,也可以以它的氣勢,使人振奮,尤其是暴風雨過后,大自然展現(xiàn)的是江山似景、風景如畫的另一番景色。

2、老師先給大家看一段片子。(放暴風雨),看完剛才的片子,請你談一談剛才的片子給你帶來什么樣的感受。

3、今天,意大利作家弗拉里斯為我們帶來一篇語言優(yōu)美、描寫生動、寓意深刻的著名散文《暴風雨》。

二、小組學習。

這堂課,我們將以小組為單位,選擇適合自己需要的閱讀方法,自主閱讀這篇文章,并且完成老師設計的一張表格。填完后,找出自己認為寫得此較好的景物,讀一讀,并且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它。

三、大組交流。

1、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這張表格你們是怎樣填寫的?

2、在這么多的景物中,一定有你自己認為寫得比較好的景物吧!請你用最優(yōu)美的語調來讀一讀,并且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它。

3、小結:你們的朗讀給課文增色不少。你們的觀點表示你們自主閱讀的能力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現(xiàn)在,讓我們回到這張表格,我們不難看出,作者通過細致的觀察,緊緊抓住夏季暴風雨前后景物變化,并且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像,恰當?shù)剡\用夸張、擬人等修辭手法,使我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大自然使如此神奇。

4、讓我們用自己的朗讀再一次走進暴風雨,體會大自然那頑強的生命力,

對比讀、個別讀、齊讀。

5、一篇好的寫景文章,不光要有精彩的景物描寫,還必須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具體的景色中去,做到情景相融。

那么你認為這篇文章,想要通過暴風雨,告訴大家什么呢!(理解最后一段)。

(1)介紹《海燕》這篇文章。

(2)聽歌曲《陽光總在風雨后》。

6、總結:學完這篇課文,老師希望不僅在寫作上能帶給你啟發(fā),而且要能理解這暴風雨所給你帶來的人生哲理。

板書:

第二學期五年級語文第二單元教案篇七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譜寫、幽靜、蠟燭、失明、純熟、陌生、清幽、琴鍵、陶醉、蘇醒、飛奔、記錄、萊茵河、霎時間、微波粼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九自然段。

3、了解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經(jīng)過,體會音樂的魅力,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

4、體會寫實和聯(lián)想相結合的寫法,初步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適當?shù)穆?lián)想,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第一課時:自學課文,理清文章層次,范讀課文,學習課文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一部分。

第二課時:學習課文第二段第二部分,總結課文、練習。

一、揭示課題。

1、《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樣的曲子,是誰寫的?

2、《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什么?"。

二、初讀感知。

1、師:《月光曲》是首什么曲子?

貝多芬是世界上的音樂家。他對貧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經(jīng)寫下過這樣的句子:我們的藝術應當只為貧苦的人造福?!龅竭@一點,我將是多么的幸福!

三、學習生字詞語。

1、學生自學生字詞,遇到容易出錯的生字多分析一下字型結構,不懂的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多讀幾遍,還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2、給本課的生字組詞語辨析。(點擊字形結構,會顯示例詞。)能說說'幽靜''純熟''陶醉'這三個詞語的意思吧?會用這些詞語寫個句子嗎?"(點擊課件出示解釋和例句。)。

3、學生在練習本上寫生字詞。

4、辨析部分詞語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齊讀。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課文講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傳說。什么是“傳說”?(民間流傳的說法。)既然是傳說,也就說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2、理解"譜寫"。

“"歌譜"同學們是知道的,根據(jù)歌詞寫譜,叫"譜寫"。如果沒有歌詞,單純作曲子,也叫"譜寫",簡單的說法叫"譜曲子"。曲子寫好了,就叫什么?”("譜成")。

寫曲子叫"譜寫",寫出非常壯麗的詩,也可以說"譜寫了一首壯麗的詩篇""譜寫了一首扣人心弦的詩篇。

五、學習課文第二意義段。

1、讀書。弄清彈奏第一首樂曲的經(jīng)過。

一天夜晚,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什么?(斷斷續(xù)續(xù)的彈琴聲)。

這琴聲為什么會引起他的特別注意?(彈的正是他的曲子。)貝多芬是人民喜愛的音樂家,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來到一個小鎮(zhèn)上,盲姑娘也在彈他的曲子。

啟發(fā)學生聯(lián)想:“同學們想一想,這幅畫上除了一輪明月、萊茵河、小路,還有在小路上散步的貝多芬外,根據(jù)故事的發(fā)展,畫面上還應該有什么?”(一間小茅屋,茅屋的墻壁上畫上窗口,而且從窗口里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兩個人影。)。

師:為什么那琴聲是斷斷續(xù)續(xù)?(她看不見樂譜,只是聽別人彈過幾遍,就能彈貝多芬的曲子,盡管斷斷續(xù)續(xù),不大熟練,但是很不容易。)。

3、指名分角色讀第五、六兩自然段的對話。教師示范;學生練習朗讀。

板書設計:

/太貴譜寫幽靜純熟。

聽太窮譜譜成。

一、音樂導入,學習課文第二段第二部分(第九自然段)。

1、聽《月光曲》。師:這時,貝多芬看到盲姑娘聽到他的曲子是這樣的興奮,這樣的喜悅,貝多芬心里怎么樣?”

2、師生對讀盲姑娘和貝多芬的話。

(1)師:“于是,貝多芬又給她彈了一曲,這個曲子就是《月光曲》。這首曲子是貝多芬早已譜寫好的,還是趁著興致當時彈出來的?從哪一句里可以看出?”

(2)師:“同學們想一想,當時是怎樣的情景使貝多芬創(chuàng)作出這樣一首世界的樂曲呢?盲姑娘和皮鞋匠是怎樣聽的?他們聽著,聽著,又展開了怎樣的聯(lián)想?”“請你們看看插圖、帶著這個問題自學第二部分?!?/p>

3、(學生自學)全班交流。

“是怎樣的情景使貝多芬創(chuàng)作出這樣一首世界聞名的樂曲呢?”(老師讀課文“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琴鍵來?!保?。

讀后描述,把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情景:“課文中有一幅插圖,這個情景多美啊。蠟燭滅了,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美。

交流:為了描寫這個環(huán)境,課文中用了什么詞?“(清幽)”這個“清”是“亮、清朗”的意思;“幽”給人寧靜的美感。前面也講到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清幽、幽靜”,都有幽雅、美和靜的`含義。但“清幽”有光亮的意思。月光是那么亮、那么美,也給人寧靜的感覺?!?/p>

二、再讀想象,體會聯(lián)想。

1、“現(xiàn)在就請你們把這一節(jié)課文讀一下,眼睛閉起來想一想,月光怎么清幽,小屋子里是什么情景?屋子里人物的形象怎么樣?然后請你們講這幅圖?!?/p>

(學生各自準備,同座兩人對話。)。

教學預設:(描述插圖)一陣風拂過,把蠟燭吹滅了。皎潔的月光透過窗戶,照亮了茅屋。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啊,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月夜呀,身邊的窮兄妹是這樣的窮苦,他們同樣需要音樂,我一定要用我的音樂給他們帶來快樂,給盲姑娘帶來光明,貝多芬望了望窮兄妹倆,借著月光彈起琴來。

3、學生讀寫實的部分:皮鞋匠靜靜地聽著。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他睜得大大的眼睛。

4、學生讀聯(lián)想,體會情境。

(1)讀書想象第一幅畫面:體會月光照耀下海波粼粼的畫面。

(2)體會第二幅畫面:月亮越升越高……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的情境。

(3)隨著音樂體會第三幅畫面:皮鞋匠聽著聽著,覺得海上刮起了大鳳,卷起了巨浪的情境。再引導再看圖:“想一想皮鞋匠聽了琴聲,仿佛覺得大海卷起了巨浪,貝多芬在怎樣彈琴,琴聲怎樣?”(貝多芬越彈越激動,身子也可能搖擺起來,節(jié)奏也越來越快。)。

三、引導體會聯(lián)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師:這個傳說之所以寫得這么感人,這么富有美感,是與文章中記敘中展開了聯(lián)想有很大的關系。”

引導對比:如果把聯(lián)想部分去掉,看文章會變得怎么樣?(不那么深刻感人。)不信,可以讀讀。

指導讀:讀這類文章時,要搞清楚哪是敘事,哪是聯(lián)想,從而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指導寫:作文時,不僅要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寫下來,有時還要把想到的寫下來。在記事中恰當?shù)丶舆M自己的聯(lián)想,文章就會更加充實,表達的感情就會更加豐富、深刻。

四、朗讀全文,體會文章的前后照應。

“盲姑娘聽到貝多芬的第一個曲子是"入神""激動",聽了"月光曲"是"恬靜"是"陶醉",我們想想看這個窮苦的盲姑娘此刻心里覺得怎么樣呢?她心里可能要說什么?我們幫她說出來。”

“貝多芬說過,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而且說如果做到這一點的時候,我也是非常幸福的,這時貝多芬的心情怎么樣,從哪個詞兒說明他也很激動?”(飛奔)。

師:"同學們,我們再讀讀課文吧。大家可以跟著錄音小聲讀一次,再大聲讀一次。"。

一、難句講解梳理。

1、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xù)續(xù)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里傳出來……。

“斷斷續(xù)續(xù)”,說明彈得不熟練。因為環(huán)境的幽靜,所以貝多芬能聽到“斷斷續(xù)續(xù)”的琴聲。這琴聲把他吸引住了。

2、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這句話既表明盲姑娘想聽貝多芬的演奏,又讓哥哥不要因為這件事難過。

3、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星槎嗌钅?!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多純熟”,是說彈奏的技能熟練;“多深”,是說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現(xiàn)出來了。這樣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貝多芬才行,而貝多芬正在附近旅行演出,所以姑娘猜想彈奏者便是貝多芬。姑娘的話說明她對音樂有很強的理解力,不僅愛音樂,而且懂音樂。

4、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

“恬靜”,形容姑娘被音樂喚起了想象后,臉上表現(xiàn)出來的專注、平靜的神色?!胺路稹?,指哥哥看陶醉在琴聲中的妹妹,從妹妹專注而平靜的神情中產(chǎn)生的感覺,感覺妹妹也和自己一樣,被琴聲帶到了月光下的大海。

5、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陶醉了。

“陶醉”,完全沉浸在美妙的琴聲之中了。這句話說明貝多芬彈奏的曲子是多么的美妙!

二、佳句賞析。

1、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窮兄妹倆,借著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來。

“好像披上了銀紗”、“清幽”描寫出了清亮如水的月光下,茅屋里的美好景象。這樣的美,蓋過了茅屋里的窮困和凄涼。貝多芬“望了望”窮兄妹倆,寄予深深的同情。此情此景,使貝多芬想到,美好的音樂應當給予窮苦的然而愛好音樂的人們,就像清幽的月光照進茅屋一樣。這樣的聯(lián)想,使他接起琴鍵來。

皮鞋匠聽著貝多芬的琴聲,聯(lián)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麗畫面。第一幅:月亮剛從“水天相接”處升起,海面上“灑遍銀光”。這是一個平靜的大海的月夜。此刻,貝多芬輕輕地按著琴鍵,音樂輕幽、舒緩。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現(xiàn)了“一縷縷輕紗似的微云”。隨著天氣的變化,音樂逐漸增強,曲調出現(xiàn)了波折。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睆娨魳敷E然響起。浪花“涌過來”,氣勢兇猛,音樂高昂激越,節(jié)奏越來越快。這樣聯(lián)想,從側面描寫出了貝多芬的琴聲,融進了他心中強烈的感情,美妙動人。

三、歸納訓練。

本文記敘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在一個秋天的明月夜,走進簡陋的茅屋為窮兄妹倆彈琴的故事。他觸景生情,譜寫了的《月光曲》。

1、分段段意。

第一段(第1節(jié)):講貝多芬曾經(jīng)譜寫過《月光曲》。

第二段(第2—節(jié)):講貝多芬在茅屋外邊聽見琴聲。

第三段(第4—7節(jié)):講貝多芬為盲姑娘彈琴。

第四段(第8—10節(jié)):講貝多芬彈奏《月光曲》。

2、中心思想。

本文主要講了關于德國音樂家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表現(xiàn)了他對窮苦人的同情和愛。

3、寫作特點。

課文在描寫實實在在的事物時,加進了人物由實實在在的事物引起的聯(lián)想,使文章表達的感情更深刻。

第二學期五年級語文第二單元教案篇八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清課文線索抓住貝多芬的感情變化。

3、培養(yǎng)學生審美教育。

理解人物的心境和樂曲的意境的統(tǒng)一。

《月光曲》磁帶。

閱讀欣賞法。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件,營造氛圍。

1、多媒體出示貝多芬畫像和他的名字。

2、揭示課題,板書齊讀。

3、聽月光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學生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一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1、質疑問難,以學定教。

貝多芬為什么不回答姑娘的話,而卻要為她再彈一曲呢?

2、課文的哪一個地方是直接描述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

三、體會人物的情感。

1、不期而動真情。

2、不清而墨知音。

3、不答而彈醉。

4、讀寫抒真情。

四、拓展訓練。

想象背誦段落的景象。

五、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

板書設計:

所見(談話)事物聯(lián)想。

所聞(時虛結合)大海。

第二課時。

一、回顧人物的情感的變化人主線。

二、指導朗讀。

1、月亮升起一節(jié)讀緩慢。

2、大海洶涌要讀急。

3、陶醉時要讀輕柔而慢。

三、遷移練習鞏固。

1、知道“券”讀quan而不能讀juan,盲和琴字不要多寫一點。

2、形近字組詞。

茅——矛恬——刮縷——樓。

3、背誦課文的第八、九、十自然段。

4、欣賞貝多芬的曲子。

四、作業(yè)。

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純熟盲姑娘。

月光曲入場卷陌生。

陶醉記錄。

第二學期五年級語文第二單元教案篇九

車開得很快,轉眼間就到了我們村子。我從口袋里拿出錢說:“先生,給你錢?!彼檬帜眠^錢,把我嚇了一跳原來是個機器人。我走著走著,看見了一個熟悉的的身影在我面前閃過。那不是妹妹嗎,原來是妹妹來接我了,我們一邊走一聊。他對我說:“你不在的這些年家鄉(xiāng)有很大的變化,就說這頁巖磚廠吧,現(xiàn)在都是有機器人碼磚的。竟在這上就投了二百多萬呢!聊著聊著就進了村子,一座座別墅聳立在我的面前,各式各樣。我對妹妹說:“要不是你來接我我還真要迷路了?!弊吡艘粫?,妹妹對我說:“到了這就是你家,我還有事要回家了?!币蛔悄膶拥膭e墅呈現(xiàn)在我的面前,我走進別墅,呀!沒有樓梯怎么進去?正想著,我飛了起來,到了二樓,我打開房門,媽媽正坐在沙發(fā)上看電視,我一下抱住了媽媽大哭起來。過了一會,我問媽媽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為什么會被吸了上來?媽媽告訴我說:“這是紅外線防盜系統(tǒng),必須經(jīng)過房主的同意,剛才你那焦急的樣子我都看到了?!闭f著便笑起來。

中秋節(jié)那一天,我們全家人匯聚在一起。吃著月餅,望著月亮,心里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受。中秋節(jié)的后一天就是我的生日,可是我要回上海工作了,全家人一起到機場給我過了生日。當飛機起飛的那一刻,我留下了了眼淚。

我想家鄉(xiāng)能有如此大的變化,是因為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和時代的進步。我也要努力工作,就像個的說的:“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要給世界創(chuàng)造價值。”

第二學期五年級語文第二單元教案篇十

教學理念:

1)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現(xiàn)實、最活潑帶有強烈的情緒色彩的因素,教師調動起了學生的興趣,就是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2)學習不能僅僅限于課堂,今天學生周圍的環(huán)境中信息量豐富,引導學生多途徑搜集資料,是課堂教學的一個任務。

主要內容

坦桑尼亞國立米庫米天然動物園是個迷人的地方,每年都吸引著無數(shù)的世界游客。那里有亭亭玉立的長頸鹿、頑皮的基馬猴、龐然大物河馬、慢騰騰踱步的大象等有趣的動物,課文《游天然動物園》就是作者游覽了米庫米天然動物園之后的一篇游記。文章按時間為順序,記敘了游覽的過程。

全文按游覽過程的先后可以分三部分來理解--

第一部分是第1、2自然段,寫我們來到米庫米天然動物園,開始參觀;

第二部分是第3~6自然段,寫我們在天然動物園一天中的見聞;

第三部分是第7自然段,寫我們結束了愉快的野游,感受到無窮的樂趣。

其中第二部分按參觀時間的不同,又可以分三個層次理解--

第一層是第3、4自然段,主要講上午在天然動物園的見聞;第二層是第5自然段,寫中午在天然動物園見到了象群;第三層是第6自然段,寫下午在天然動物園的見聞。

文章重點寫在米庫米天然動物園的見聞,對去動物園和結束野游的情況則進行略寫。而在寫一天的參觀過程中,又著重寫了長頸鹿、基馬猴、河馬、象群、獅群等野生動物,而對犀牛、鬣狗和黃牛及導游阿里介紹的關于動物的趣聞則一筆帶過。這樣使得文章有詳有略,重點突出。

教學過程:

1、出示板書:16、游動物園師讀課題,學生指出漏掉的“天然”二字。

師:“游天然動物園”和“游動物園”沒啥區(qū)別呀!如果是縮句不是很好。

(“天然動物園”的動物是野生放養(yǎng)的,而“動物園”的動物是圈養(yǎng)的。)

2、游動物園的感覺是比較愉快的,那游天然動物園的感覺是怎樣的呢?書本上有這么一句話。

3、出示:“米庫米天然動物園之行的樂趣是無窮的,無怪乎每年從世界各地前去游覽的人絡繹不絕?!睂W生齊讀。理解“絡繹不絕”(前后相接,連續(xù)不斷。)從這一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人多)

5、米庫米天然動物園之行有哪些樂趣呢?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

2、學生交流(讀出充滿樂趣的地方,說明原因)

3、這里的動物那么多你最喜歡哪一種動物呢?為什么?

4、你覺得這些動物有什么特點?把你的感受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點明長頸鹿“亭亭玉立”的靜態(tài)美,基馬猴“頑皮可愛”的動態(tài)美,在朗讀的時候要注意對比。)

5、點擊“回音壁”完成作業(yè)(一)

用一個詞形容一下這些動物。

(長頸鹿:亭亭玉立基馬猴:頑皮河馬:龐然大物大象:力大無窮母獅:滿不在乎雄獅:漂亮威武幼獅:可愛)

6、學生交流

做一回小導游,選一種自己的喜歡的動物根據(jù)它的特點多讀幾遍,背一背,然后介紹給大家。

師生合作共同完成(配樂)

1、長頸鹿:師,汽車緩緩前進,大家快看,我們的眼前出現(xiàn)了--

(二三十只長頸鹿,它們高仰著細長的脖子,在樹陰下亭亭玉立,簡直一動不動,遠遠望去,恍若一幅巨大而迷人的風景畫。)

2、基馬猴:過渡,咦?在長頸鹿中間蹦來蹦去的是什么呀?(基馬猴)(快看這邊,一只老母猴從樹上跳到一只長頸鹿的背上,一邊啃著野果,一邊朝我們擠眉弄眼,似乎在挑逗我們哩!)

3、河馬:看到河馬的游客們,你們能說說你們的見聞嗎?

4、大象:看來,這河馬算是動物界了吧!讓學生反駁

5、獅子:這大象可真悠閑!看獅子的游客,你們有什么收獲?

6、師生評議(有沒有讀出各種動物的特點)

(我們的運氣越來越好,......數(shù)不清的黃牛。)

作者為什么不對每種動物詳寫呢?(寫作不可能面面俱到,不然像流水帳)

其實這是一種很好的寫作方法,想想我們平時在寫哪些文章時可以采用這種方法?(寫人、記事、寫景等)同學們真是一些寫作高手。

這么有趣的天然動物園我們應該好好保護起來啊,老師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給動物編一張身份證,這樣有利于普查和保護動物。

1、你見過爸媽的身份證嗎?身份證上有些什么?動物的身份證上應該有些什么呢?(名字、圖片、所屬科目、特點等)

2、請同學們?yōu)槟阆矚g的動物制作一張身份證(點擊“耕耘田”所需資料可以在老師提供的網(wǎng)站上找,找到圖片右擊另存,文字可以直接復制、粘貼。把制作好的身份證上傳到班級網(wǎng)站中。)

1、選擇一種自己感興趣的動物,可以側重實地觀察,也可以側重查找資料,以第一人稱寫一篇《我的自述》,要求把這種動物的體貌特征、生活習性寫具體。

2、四人小組為單位,編輯一期動物小報,主題自定,可以是:動物趣聞、動物與人、珍稀動物等。布置本班墻報。

第二學期五年級語文第二單元教案篇十一

今天,我們整個學校都沒有課。你知道為什么嗎?因為今天是我們學校一年一度的中國節(jié)日!

第一節(jié)課,我們所有的同學都參加了硬筆書法比賽。先來看看電腦上的書法光盤。一位老師正在教我們在電腦上寫字。這個老師真的很酷!她用粉筆寫的,每一個字都一樣大小,每一個字都很漂亮,讓我們全班人都喊“哇”“哇”“哇”!

然后第二節(jié)課,我們比賽寫讀書筆記。過了十幾二十分鐘,我們班的同學竇文坤把卷子遞給了黃老師。黃老師一看,氣得真的是“錯字王”!每次他上去交,都有幾個錯別字。真是個傻瓜!

第三節(jié)課,我們在看高一到高三的作品。感覺很無聊,就在看書,但是看書把我累壞了,還得伸懶腰!

第四節(jié)課,我們在看四至六年級的作品。我和鐘家偉正在幫助黃老師做板報。我們在背面放了一些學生的硬筆書法讀書筆記,但需要貼一些裝飾品。

下午兩節(jié)課,我們看了胡和竇文坤主持的演講節(jié)目。一共27個同學代表班級發(fā)言,第27個在我們5(3)班。我們班是竇文坤的講座。他是我們班的“錯字王”和“幽默王”!他甚至和別人爆料。他是文都陶的弟弟!最后,他唱了一首關于月亮代表我心的歌。李佳慧說:“別再唱了。別人唱歌是為了錢,他唱歌是為了生活!”

哈哈,就這樣,一個快樂的中國節(jié)日就這樣結束了!

這個中國節(jié)日是多么令人愉快啊!

第二學期五年級語文第二單元教案篇十二

早先,有一個村莊,那里的樹林郁郁蔥蔥,那里的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

村子里住著幾十戶人家。不知從啥時候起,家家買了鋒利的斧頭,他們都走到山上,把樹一棵一棵看下來,山上又多一些一大塊一大塊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樹木一直降低,大塊的土地不斷地增加,大家都用木頭造了各種各樣的工具和各式各樣的家具。

大家用斧頭砍樹,日子過得還很好!

不知過了多長期,在一個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沒喘氣兒,一連下了五天五夜,第六天早上,小村莊被大洪水不知淹倒哪兒去了。

大量大事就是這樣形成的,譬如:日本海嘯,四川大地震,那些都是由于對環(huán)境的破壞。大家要保護環(huán)境,不讓每一個地方發(fā)生這樣的事。

這個故事告訴大家,不要亂砍樹木,要不然大自然會懲罰你的。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第二學期五年級語文第二單元教案篇十三

時光如箭,童年的事情如同發(fā)生在昨天。說起童年時的趣事,令我記憶猶新的是那一次。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趁著媽媽中午覺睡得正香,躡手躡腳地溜進了廚房。老師常說要多幫父母分擔家務活。于是我就抓起了一包鹽,拿起來東看看西瞧瞧。那時我還不懂“鹽”是一種什么東西,對任何東西都充滿好奇。我有模有樣地學著媽媽的樣子。拿來一個盤子,擰開了水龍頭,白茫茫的水從龍頭中魚貫而出;我把包裝袋的一個角咬開,把“鹽”通通給倒了出去。誰也猜不透下一秒會發(fā)生什么事情。

我玩弄著手頭上的“鹽水”組合,忽然,鹽粒愈來愈小,我見了急忙大叫起來:“啊!我的小白球呢?嗚!”媽媽被我那雷鳴般的叫聲給驚醒了,她順著我的叫聲走了過來。“哎,你在干什么呢?”媽媽叫道,“不要凈給我添亂!”后來,我才知道這是一種叫做鹽的東西,一旦碰到水就會融化。童年就像一張空空的白紙,只要你認真描繪,為它添上幾筆色彩,它就會變得五彩繽紛。想起我童年時的回憶,我都會情不自禁地笑出聲。

第二學期五年級語文第二單元教案篇十四

在一個星期日的上午,從云的裂縫里,那橙黃色的,襯著太陽的邊緣上,陽光成為一種寬闊的扇子一樣的光線,斜斜地投射下來,照臨到一片空地上,在這里,杰克遜正和小伙伴們舉行著一場足球賽。

球場上,大家把各自脫下的衣服和書堆放在地上當球六,守門員在中間守球。杰克遜是守門員,誰的球他都守,哪隊踢進門就得分,現(xiàn)在是“0:0”。比賽正在緊張、激烈地進行。球現(xiàn)在在甲隊1號球員腳下,他的球技可真不賴,乙隊有兩個人防守著他,可球愣是像和人的腳吸在一起一樣,還把乙隊的兩個球員耍得找不北,甲隊隊員臉上十分得意,在1號旁邊掩護著他向球門跑去,可是甲隊1號的臉上仍然鳳有露出笑容,心里可能在想:杰克遜可是個守門強手啊!哼!管他強不強,我一定要踢進這一球。杰克遜這時提高了警惕,做好了準備,蹲馬步,重心向前,雙手扶膝,動作真是標準。甲隊1號來到門前猛地踢了一個飛球,球旋轉著向球門飛去,只見杰克遜向右邊一跳,把球抱住,摔在地上?!芭?——”乙隊球員歡呼著,慶賀著球沒進。甲隊的球員垂著頭,然而他們沒抱怨,而是互相鼓勵。這時過路人也紛紛跑來觀看。

第二輪子開始了,乙隊發(fā)球,2號接到球后向球門飛奔,甲隊1號早就在半路恭候,乙隊2號想在甲隊1號不備時把球運過去,可是他的想法太單純了,被甲隊1號搶了過去?!昂?”一個中年男子叫到,然而旁邊頭上戴著紅蝴蝶結的女孩子叉著腰,皺超眉頭說:“哼!有什么了不起,乙隊的人真是笨?!逼渌鼛讉€孩子和一個抱著孩子的婦女沒有發(fā)表看法,只是默默的看著激烈的比賽,一個穿紅色衣服的男孩跑到杰克遜身后,看甲隊1號準備射門,乙隊幾個隊員向甲隊1號跑去,可都被拋在身后,觀眾們緊鎖眉頭,屏住呼吸,只見甲隊1號一個飛腳,球像是著了魔,明明是向左邊,杰克遜向左一跳,可是球一旋,向右邊飛去,從杰克遜耳邊飛進了門。頓時,觀眾,球員們沸騰起來。甲隊1號也被大家圍了起來,穿紅衣服的男孩接到了球十分高興。

日頭在他們頭頂上十分刺眼,已經(jīng)是吃午飯的時候了,他們的肚子早就“咕咕”叫了,大家拿上衣服,肩搭著肩,唱著歌向家的方向走去。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726603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