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面積教案三年級數(shù)學面積教案(專業(yè)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4 11:54:07
數(shù)學面積教案三年級數(shù)學面積教案(專業(yè)19篇)
時間:2023-12-04 11:54:07     小編:夢幻泡

教案的編寫需要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要,以及教學資源的合理運用。教案的語言要簡潔明了,避免使用難懂的封建性詞匯。以下教案范例中,教學活動設計靈活多樣,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shù)學面積教案三年級數(shù)學面積教案篇一

面積的概念是貫穿于整個單元的核心內容,是學習其他相關內容的重要基礎。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面積的意義,扎實地掌握面積單位,本節(jié)課在設計上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美國數(shù)學家哈爾莫斯曾經說過:“問題是數(shù)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才有動力。

新課伊始設計了阿凡提的故事,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為了讓學生理解引進面積單位的必要性,通過比較平面圖形的大小,設計了一系列矛盾沖突,每解決一個矛盾,就向目標邁進一步,最后想到需要有統(tǒng)一的標準,就自然地引進了面積單位,而且對后面講的人們規(guī)定的常用面積單位也就容易理解了。這樣,不斷激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積極探究之中,體現(xiàn)了學習的主動性。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摸一摸身邊熟悉物體的面,直觀體會和發(fā)現(xiàn)物體的面有大有小。在摸字典的封面和側面時,讓學生明白不僅物體的上面、正面有面積,側面也有面積,在比較兩個曲邊圖形以及摸橘子的表面時,明確曲邊圖形、曲面也有面積。在獲得多種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揭示面積的概念。動手摸面和體會面的大小也有利于與前面學習的長度進行區(qū)分、比較。

通過讓學生用三種不同的圖形測量兩個長方形的面積這一過程,從而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積單位的合理性,進而學習面積單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讓學生動手摸一摸,感受不同單位的大小,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加深對面積單位的理解。

教師準備ppt課件米尺大小、顏色不同的長方形彩紙(面積分別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長方形、正方形、圓、等邊三角形)。

學生準備大小、顏色不同的長方形彩紙(面積分別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長方形、正方形、圓、等邊三角形)。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阿凡提嗎?讓我們聽一聽阿凡提的故事吧!

課件播放:……巴依老爺想無償占有阿凡提的院子,可阿凡提不同意。因此兩人發(fā)生了激烈的爭吵。最后,阿凡提和巴依老爺簽了一份契約:“將自己院子的60米以10元錢賣給巴依老爺。明日就將院子的60米交給巴依老爺,永不反悔。特此證明?!钡诙?,阿凡提接過巴依老爺?shù)?0元錢,哈哈大笑,巴依老爺這才大呼上了這份契約的當。但他只能白白付出這10元錢了。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份契約有什么問題嗎?

生1:我覺得問題出在60米上,因為60米只表示長度。

生2:60米表示線段的長度,巴依老爺只能得到一條線段那么細的地,就等于沒有得到。

師:你知道這份契約到底該怎么改才是正確的嗎?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學用學生喜歡的故事巧妙引入,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

師:同學們,你們小時候很喜歡玩拍手游戲吧!今天,誰來和老師拍手?在拍手時,兩只手碰擊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請大家比一比,是老師的手掌面大,還是你們的手掌面大呢?在生活中,很多物體的面和手掌面一樣,也有各自的大小。

(1)觀察教室前面的黑板面和國旗的表面,說說哪一個面比較大。

學生發(fā)言之后,教師明確: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積,國旗表面的大小就是國旗表面的面積。

(3)生活中的物體都有表面。(板書:物體的表面)在數(shù)學中,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面積。(板書:面積)。

(4)(師再次摸數(shù)學書的封面)誰能像老師這樣摸一摸,說一說?桌面的大小就是什么?什么是黑板表面的面積?什么是教室地面的面積呢?(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比黑板表面的面積小)。

(5)(師拿出數(shù)學書)剛才我們說課桌桌面比數(shù)學書的封面大得多,也就是說課桌桌面的面積比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大得多。反過來可以怎么說?(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比課桌桌面的面積小得多)。

小結:剛才我們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說一說,知道了物體表面的面積有大有小。

設計意圖: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建構不是教師傳授的結果,而是通過親身經歷,通過與學習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來實現(xiàn)的?!懊妗笔鞘裁矗空f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動手“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學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了。在大量直觀、實踐、體驗活動中,學生能實實在在地感受到“面”是什么,進而歸納出面積的意義。使學生初步認識面積,并用豐富的實例,幫助學生建立面積的概念。

師:這里有四個圖形,有一個圖形與其他三個圖形不同,你發(fā)現(xiàn)了嗎?(課件出示三個封閉圖形,一個不封閉圖形)。

說明:不封閉圖形的大小是不確定的,要研究圖形的大小,這個圖形必須是封閉的。

師:大家能看出另外三個封閉圖形,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哪個圖形的面積小嗎?

小結:看來不但物體的表面有大小,封閉圖形的面積也是有大小的。

師:你能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什么叫面積嗎?

(生發(fā)表意見后,師出示課件并板書: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

(1)摸摸字典的封面和側面,說說哪一個面的面積比較小。

(2)觀察下面兩個圖形,說說哪個圖形的面積大。

(3)為學生提供一個橘子,請學生摸一摸橘子的表面,說說什么是橘子表面的面積。

(4)將數(shù)學書按不同方式擺放,說說封面面積的大小是否有變化。

數(shù)學面積教案三年級數(shù)學面積教案篇二

1.在操作活動中,經歷用不同的方法比較兩個物品表面、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

2.認識面積的含義,了解把圖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來進行面積比較的方法。

3.積極參加觀察、比較、交流活動,愿意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

1.教師準備:課件。

2.學生準備:將附頁中的長方形剪下來。

師:我們周圍的物體都有面,像桌面、書面、文具盒面、籃球的面請你從身邊的物體中任意選出幾個物體看一看,摸一摸。學生感受。

師:誰能給它們起一個共同的名字?

(物體的表面)。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我們的教室,哪些物體表面的形狀是長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生1:課桌的面是長方形的。

生2:我的橡皮的面是正方形的。

生3:黑板的面是長方形的。

生:物體表面有大小。

師:我們可以說:物體表面的大小叫物體表面的面積。

引導學生得出:平面圖形也有大小,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平面圖形的面積。

3、誰能將這兩句話概括一下,說說什么是面積。師生共同歸納面積的定義。

下面我們看看課本的編者是怎么給面積下的定使學生通過多種感官初步感知物體的表面的概念,為理解面積的概念奠定基礎。物體的表面積由教師傳授給學生,到平面圖形的面積時,學生采用類推的方法,即可得出平面圖形面積的定義。

如果學生說:“課桌是長方形的。”教師應及時糾正是:“課桌的面是長方形的?!睂W生可能會說“哪個物體的表面比哪個物體的表面大或小。”概括面積的定義義。課件出示面積的定義,多讀幾遍,加深印象。

4、讓學生拿出從附頁中剪下的兩個長方形紙,比一比哪個面積大?指幾名學生到前邊演示比較的方法。

生1:黃色長方形的面積大。我把藍色長方形放在黃色的上面,讓相鄰的兩條邊對齊,我發(fā)現(xiàn)黃色長方形面積大。

生2:我是這樣擺的。

生3:還可以這樣擺。

生4:也可以這樣擺。

師:你能給這種方法起個名字嗎?

生:重疊法。

5、教師出示比一比(2)中的兩個圖形,讓學生比一比,哪個圖形面積大,哪個圖形面積???自己試一試。把你的方法告訴小組中的其他同學,看看同學的方法對你有什么啟發(fā),你們還能創(chuàng)造出什么方法比較這兩個圖形的面積?小組合作進行比較。

匯報:

生1:我用的是剪拼法。先把兩個圖形重疊,把多余的部分剪下來,拼在空余的部分,這樣可以看出正方形的面積大。(教師用課件演示)。

生2:我用的是數(shù)方格的方法。我把兩個圖形都分成邊長為5毫米的小正方形,正方形共分成了36個小正方形,長方形共分成了32個小正方形,這樣可以看出正方形的面積大。

生3:還可以這樣劃分。我是都分成邊長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進行比較的。

6、出示說一說:這幾種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方法,你喜歡哪種?為什么?學生自由回答。

1、85頁練一練。

2、智力闖關。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還有什么問題?

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給學生一種成功的享受。在感知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加深理解。學生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這兩個圖形比較起來并不太容易,激勵學生去探索。培養(yǎng)學生學會交流,學會合作。小組學習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要在學生自我發(fā)現(xiàn)的基礎上進行。練習設計層層遞進,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質疑問難,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有很多說法,只要能表達清楚意思就達到了設計的目的。如果學生只說:“黃色長方形大”教師應指出是黃色長方形的面積大。對于學生出現(xiàn)的比較方法,只要能得出結論,就要加以鼓勵。如果學生出現(xiàn)不了方法的名稱,教師可進行適當引導。學生在操作中可能不會出現(xiàn)數(shù)方格的方法,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把兩個圖形分別劃分成許多同樣大小的方格進行比較,讓學生試一試試。如果學生出現(xiàn)其它比較的方法,教師應給予鼓勵。

數(shù)學面積教案三年級數(shù)學面積教案篇三

1、通過直觀觀察、動手操作、估計和推理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

2、讓學生直接使用“面積”這個詞進一步去觀察、比較和描述。

3、在學習活動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鍛煉數(shù)學思考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激發(fā)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過觀察、實際操作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

在學習的活動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鍛煉數(shù)學思考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長方形和正方形紙片、小紙條/片、彩色筆、小剪刀、硬幣。

課前:

師:讓我們先一起來看一段短片。(電腦出示“拍手廣告”)。

師:在剛才的短片里,掌聲有哪些含義呢?今天是王老師第一次來到咱們班上課,大家歡迎我嗎?那怎么表示你們的歡迎呢?謝謝你們,讓我們用同樣熱烈的掌聲也歡迎下面來聽課的老師吧。

好,上課。

一、借助直觀,理解面積。

1、談話引入。

師:剛才大家在鼓掌時,兩只手碰擊的地方就是手掌面。

(邊說邊演示摸手掌面)。

師:你們的手掌面在哪里?請自己摸一摸。

師:誰上來和老師比一比手掌?

師:大家一起喊123,我們就出掌,好嗎?

(與學生對掌,注意旋轉角度)。

師:誰的手掌大?誰的手掌???

(有興趣比的,下課之后我們再比一比)。

2、觀察實物,明確物體的表面有大小。

師:其實不光我們的手掌有面,生活中的物體也有面。瞧!這是同學們用的數(shù)學書。(屏幕出示,手同時拿起)我們一起來摸摸它的封面。(教師示范)。

這個面又是數(shù)學書的哪個面?(手同時撫摸側面)。

大家也摸摸看。

你們能比較這兩個面的大小嗎?誰來說一說。

(請1-2人回答)評價:很好。

師:我們再看看數(shù)學書的封面和課桌的面,哪個大?哪個?。?/p>

(請1人回答)評價:說的真好。

師:再看看課桌的面和白板的面,哪個大?哪個小?

(請1人回答)評價:說的不錯。

師:看來,物體的表面都是有大有小的。(屏幕出示)。

像白板面的大小就是白板面的面積(板書:面積)。

那課桌面的大小就應該是?課桌面的面積(屏幕出示)。

師:你還能像老師這樣,舉舉一些物體面積的例子嗎?

同桌之間先互相說一說,再舉手告訴大家。

(指名4-5人說,如門,窗戶,黑板等)。

生活中很多物體都有面,我們今天主要研究平面。

師:同學們說的都不錯。通過剛才的比較,我們知道課桌的面比數(shù)學書的封面大,現(xiàn)在就可以說成,課桌面的面積比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大(屏幕出示)。

師:您能舉例說說兩個物體表面的面積,再比比它們的大小嗎?

(請3-4人說說)評價:恩,不錯,你觀察的真仔細。

二、平面圖形的面積。

1、認識平面圖形的面積。

(請1個同學上來,幫他帶好帽子,提醒舉起手,手掌伸平)。

師:如果他說對了,我們就給他掌聲,如果說錯了,我們就幫幫他。

(2)再摸一個正方體的兩個面,請你說說剛才摸的兩個面的面積怎樣?

(差不多)。

師:如果老師將他剛才摸的面畫到黑板上。(沿著邊畫正方形)。

這樣,這個面就變成了一個什么?(正方形)也就是變成了一個平面圖形。

我們曾經學過哪些平面圖形呢?請在紙上畫出一個。

你喜歡的圖形,并涂上顏色。請兩人上白板畫圖。

師:大家看一看,誰的圖形大,誰的圖形???

師:同學們,通過比較,我們知道平面圖形也是有大有小的。

師:那平面圖形的大小叫什么呢?(面積)。

2比較平面圖形面積的大小。

(1)師:那給你兩個圖形,你會比較它們的大小嗎?

師:看一看這兩個形,要比較它們的大小,你有多少好辦法呢?

(出示一個正方形,一個長方形)。

師:這樣吧,給大家一個自己操作的機會。

有幾點提醒:

1、信封里有兩張和屏幕上一樣的紙片,你可以在上面寫,畫,做記號都可以。

2、另外,老師還給同學們準備了一些材料,希望能對你有幫助。當然,我更希望你用自己的材料比較出他們的大小。

聽清楚了嗎?那就讓我們伴隨著音樂,開始探索吧!

(2)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師:大家都操作的差不多了,誰愿意跟大家交流你們的找到的方法。

師小結:剛才,我們自己的探索和小組交流,得出了比較面積的三種方法。

直接看的方法,重疊的方法,第三種我們將小正方形、長方形紙條擺在里面數(shù)個數(shù),其實就是選定一個標準分別去量他們,也能看出它們的大小。

三、調動感官,鞏固新知。

師:剛才同學們學習了一些面積的知識,下面,我們一起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1、課件出示中國地圖。

師:認識它嗎?南通在哪個省呢?(江蘇?。┪覀冋乙徽摇?/p>

知道最近是哪里地震了嗎?你知道是哪個省嗎?(青海?。?。

一起找一找。

日月潭是哪個省的?(臺灣)。

你能看出哪個省的面積比較大,哪個省的面積比較???

2、師:小豬家有4塊地,你知道哪塊地的面積大一些?直接看行嗎?

師:那你想到什么好辦法?選擇第幾種方法呢?你真聰明!

(屏幕出示)。

師:現(xiàn)在你看出來了嗎?請同學們自己打開書本數(shù)數(shù)看。

師:第三個圖,有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的數(shù)出來呢?

3、出示校園平面圖,我們一起來參觀一所學校的平面圖。

師:你喜歡學校的哪個兩個地方?比一比它們的面積的大???

4、師:最后,讓我們來幫小豬解決一道難題吧。(出示題目)。

師:豬媽媽有四個兒子,她對小豬們說:“你們都長大了,自己要獨立,門前的空地留給你們四兄弟,每人造一間房子吧?!?/p>

你能幫助小豬們把這塊地分成面積相等,形狀也完全相同的4塊嗎?

四、師生交流,總結課堂。

師: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認識面積)你有什么收獲?

師:同學們只要樂于觀察,善于思考,就一定能在課堂中學到更多的數(shù)學知識,體驗到更多的快樂。

數(shù)學面積教案三年級數(shù)學面積教案篇四

(一)學習內容來自生活。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shù)學活動?!睂W習內容來自學生生活實際,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學習,可使學習更有效。因為,學習內容貼近學生知識經驗,符合學生心理特征,容易形成知識結構,同時也充分體現(xiàn)了學習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從生活中的各種不同方面的“比大小”引入,使學生了解事物的大小的不同方面;讓學生充分地摸手背、摸學習用品的面,感知物體表面的大小;利用學生描出的各種平面圖形,比較大小,讓學生明白平面圖形有大小;讓學生用1平方米測量教室里的大黑板、教室門等面積,引導學生體會數(shù)學學習的應用價值。

(二)學習需求來自學生。

引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征和心理特點,充分激發(fā)學習動機,是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的有效途徑。因為學生第一次學習有關面積單位,對于為什么要有統(tǒng)一的面積單位,是必須首先要知道的。因此,本案例教學中,教師花了比較多的時間,讓學生在操作中充分體驗統(tǒng)一測量標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得學生明確了學習的意義,也為學生主動、積極學習鋪平了道路。例如,讓學生選用一種物體表面來表示胸卡的面積,從表示的結果中可以使學生逐步體會到:用不同物體來測量容易產生誤會,并通過創(chuàng)造矛盾沖突,使學生明確要測量面積的大小必須要有統(tǒng)一的面積單位,然后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面積單位的活動之中。面積單位有哪些呢?教師不直接告訴,而是把這個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地表現(xiàn)自我,進而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而當學生提出“平方”是否就是“平方米”時,教師更是抓住契機,在肯定學生猜想的同時告訴學生生活中的數(shù)學真是無處不在。

(三)學習過程重視體驗。

新課標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體驗。所謂體驗性學習,就是強調學生的參與性和實踐性,讓學生參與知識探索、發(fā)現(xiàn)與形成的全過程,并通過體驗與感受(體會),建構屬于自己的認知體系??梢?,體驗性學習是知情合一的學習,是真正屬于學生自己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它旨在讓學生通過手腦并用的.探究活動,學習科學知識和方法,增進對科學的理解,體驗探究的樂趣。學生在說一說、摸一摸、估一估、站一站、量一量的過程中,通過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理解了面積的含義,認識了面積單位。例如,1平方米有多大,讓學生先估計,后拿出1平方米紙,估計它的邊長是多少,再用尺量,最后概括出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讓學生想一想1平方米有多大,發(fā)展空間觀念,再聯(lián)想生活中哪些物體表面的面積接近這個面積單位,把頭腦中的表象和生活中的實物聯(lián)系起來,再現(xiàn)面積單位,進而建構出面積單位的概念??梢哉f,整個學習過程都非常關注學生的體驗。

數(shù)學面積教案三年級數(shù)學面積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2、培養(yǎng)學生用面積單位直接測量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積概念。

教學準備:學具袋、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5。

1.“涂顏色”比賽。

2.導入。

剛才老師畫的是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平面圖形的周長。而這兩位同學涂的,是平面圖形的大小,也就是平面圖形的面積。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學習有關面積的知識。

二、進行新課20。

1.物體的表面。讓學生閉起眼睛,把數(shù)學書和鉛筆盒的表面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哪個表面大。比課桌面和椅子面,再出示兩張樹頁,進行比較。教師揭示: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

第一組:圓形。

第二組:

提問:

(1)第一組兩圖相比,哪個面積大?(通過觀察,學生看到三角形面積中可以包含這個圓的面積,因此三角形面積大于圓面積。)。

(2)怎樣比較第二組兩圖?(這兩幅圖可以用重疊的方法來比較。得出圖1的面積比圖2的面積大。)。

3.揭示面積概念。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都是有大小的,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4.比較面積大小。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有各種形狀和大小,有規(guī)則的也有不規(guī)則的。像剛才兩位同學涂的平面圖形就是不規(guī)則的,請你比較下面各組平面圖形面積的大小。

第三組:

第三組兩圖的形狀差別較大,不能用重疊的方法,怎樣來比較它們的大小呢?大家可以拿出紙和筆,同桌兩人合作,想個可行的方法。(教師巡視,指導)請一生投影演示方法,提問:你聽懂了嗎?(用劃方格的方法。如下圖所示。通過數(shù)方格,看哪個圖形包含同樣大小的方格數(shù)多,哪個面積就大。得出圖1的面積小于圖2的面積。)。

比較下列圖形的大小。

5.導入面積單位。學生在比較前兩組圖形時,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很順利的解決了問題。在比較第三組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時,會發(fā)現(xiàn)雖然兩個圖形包含的方格同樣多,但是方格有大有小,但是由于方格大小不一樣,所以它們的面積也不同。

提問:剛才這題,你學習后有什么啟發(fā)?

對,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比較面積大小,方格的大小必須是一樣的,這就是說面積的大小要有統(tǒng)一的標準,這就是常用的面積單位。教科書上介紹了一些,請同學們自學教科書第136頁。

你從書上學到了那些面積單位?

(1)、1平方厘米的教學。

那同學們想一想你的身上或周圍哪些物體的面大約是1平方厘米的?(出示:指甲面、圖釘面、田字格、信封寫郵政編碼的地方……)。

拿出6個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把它們拼成一個長方形,說一說它們的面積是多少?為什么?(擺在白紙上,上實物投影展示)為什么這兩個圖形的面積都是6平方厘米?(不管怎么擺,它們都是由6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組成的)。

(2)、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學。

同學們真聰明,請你在學具袋里找一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并想想在你的身邊有哪些事物的面大約是1平方分米的?(出示部分實物:手掌面、方磚面、開關蓋……)。

1.投影出示例題。

比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圖形,有什么不同?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并說出1厘米和1平方厘米圖形的不同點。

2.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藍紙,并出示1分米長的紙條,讓學生比較1分米和1平方分米有什么不同。

3.讓學生比較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不同?

4.小結:1厘米、1分米、1米都是長度單位,可以用來度量物體的長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積單位,可以用來度量物體的面積。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是不同的計量單位。

5.做一做。

根據(jù)下面的測量要求,說出用長度單位還是用面積單位?

火柴盒面的大小____________課桌面的寬______________。

教室門的高______________黑板面的大小____________。

1.提問:周長與面積有什么不同?使用的單位呢?

2.小結:周長是指圖形一周的長短,面積是指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周長可以拉成一條線,面積卻不可以。我們可以說:“周長一條線,面積一整片?!?/p>

三、鞏固練習12。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圖形。(合作分組)。

(1)面積是4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面積是16平方厘米的長方形和正方形。

四、課堂小結3。

教后感:鞏固反饋安排了摸桌面、手帕的周長、面積,突出了區(qū)別、對比。最后安排一道組合圖形中周長與面積的區(qū)別對比,這樣安排會有助于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

數(shù)學面積教案三年級數(shù)學面積教案篇六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計算出梯形面積。

2、通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結合教學,使學生受到唯物辯證觀的啟蒙教育,知道事物是相互聯(lián)系的、變化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懂得用運動、聯(lián)系的觀點去觀察、研究事物。

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

教學重點: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教學難點: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教學關鍵:通過操作實踐,將梯形轉化為平行四邊形,探索梯形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關系。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備用梯形硬紙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復習:

同學們會計算哪些圖形的面積?

計算下列圖形的面積:多媒體出示。

2、引入:

屏幕出現(xiàn)梯形,問:這是什么圖形,圖上告訴了什么?它的面積是多少?同學們還不會計算梯形的面積。這節(jié)課,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研究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3、回憶舊知。

我們在平行四邊形面積時,是怎樣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多媒體課件演示)。

我們在學習三角形面積時,又是怎樣推導出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課件演示)。

二、探索解決問題辦法,并嘗試轉化。

1、引導學生提出解決問題方案。

你準備用什么方法把梯形轉化為我們學過的圖形?

2、學生嘗試轉化。

剛才同學提出了用割補的方法、用拼擺的方法。那么,怎樣來割補呢?

學生上臺演示后,教師指出:由于梯形的不規(guī)劃,剛才的同學沒有轉化成功,其實是可以用割補的方法來轉化的,請大家看一看:多媒體演示割補轉化。

那么,用拼擺的方法呢,你準備怎樣來拼?

學生上臺演示。

3、學生操作、實施轉化。

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拼擺梯形。

請同學們告訴老師:你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了一個什么圖形?

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拼的?多媒體課件演示。

三、觀察圖形,推導公式:

1、觀察。

它們的底、高和面積,大小怎樣呢?小組討論。

學生總結匯報后多媒體課件演示。

2、計算梯形面積。

算式中3加5的和求的是什么?乘以4得到什么?再除以2呢?為什么要除以2?

計算面積,學生口述,教師板書。

3、推導梯形面積公式。

算式中的3、5、4分別表示梯形的什么,想一想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積公式。

閱讀教材,加深理解。

四、應用公式計算梯形面積。

1、基本練習:

計算下面梯形面積。

2、教學例題。

出示例題并理解題意。

計算面積,一人板演,全班齊練。

3、判斷題。

4、搶答題。

5、測量并計算。

五、總結課堂。

數(shù)學面積教案三年級數(shù)學面積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學習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計算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

2、培養(yǎng)學生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3、引導學生自主提出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師:請同學們舉起收集的樹葉,說說它們的名稱。

生:桑樹葉、梧桐樹葉、銀杏樹葉。

師:看到這些樹葉大家有什么話想說嗎?

生:樹葉真是千姿百態(tài)。是五顏六色的。我想知道怎樣計算樹葉的面積。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怎樣計算樹葉的面積,好嗎?

二、探究發(fā)現(xiàn)。

1、計算長方形面積。

師:出示一個沒有數(shù)據(jù)的長方形,能說出它的面積嗎?能想辦法嗎?

生:量出長、寬。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可以知道它的面積。

師:(屏幕顯示),把長方形放在方格紙上,數(shù)一數(shù)長方形中有多少個這樣的面積單位。

2、計算三角形面積。

師:屏幕顯示一個三角形,你能說出它的面積嗎?學生互相討論,匯報。

生:像長方形一樣把三角形放在方格紙上數(shù)一數(shù)。把三角形分開拼成一個正方形。

師:你想得真好!把圖形分開來,再移動變成正方形。數(shù)一數(shù)有多少個這樣的面積單位!

生:9個這樣的面積單位。先數(shù)整格的,再數(shù)半格的,兩個半格可以合成一個整格。

師:同樣是在方格紙上數(shù)長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積,數(shù)的過程有什么不同?

生:長方形都是整格的,三角形有半格的。三角形中兩個半格可以合成一個整格。

3、計算不規(guī)則圖形面積。

生:都是由彎彎曲曲的線圍成的。它們都是不規(guī)則圖形。

師:你們認為像這樣的不規(guī)則圖形應該怎樣計算它們的面積呢?請同學們以樹葉為例,小組討論。

匯報:生:把它看作一個長方形來計算面積。

師:怎么看?

生:把彎彎曲曲的線看成是直的,和長方形很像。

生: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計算它的面積。

生:三角形中的半格正好是整格的一半,而樹葉有的占半格多,有的比半格少。

師:那么怎樣用數(shù)方格的辦法來算出它的面積呢?

生:半格多的算一格,不夠半格的算半格。

生:我不同意,應該把不滿一格的都按半格計算。

師:這時,我們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求出的面積是準確的嗎?到底哪種方法更接近呢?為什么?

生:半格多的算一格,不夠半格算半格,計算出的面積就會比實際面積大得多,還是不滿一格的都按半格計算比較好。

請學生上臺匯報計算方法,用自己發(fā)現(xiàn)的方法計算樹葉的面積。

生:先把整格的框出來,然后把半格的編號并標出來。

生:不滿半格的都按半格計算,把彎曲的部分都畫成半格,再數(shù)。

生:整格的分別標上數(shù)據(jù),在兩個半格中間標上一個數(shù)據(jù)。

三、解決問題。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生活中還看到過哪些物體的表面是不規(guī)則圖形?

生:手的表面。還有很多樹葉的表面是不規(guī)則圖形。身體的正面。

師:先估一估,再計算你手中的樹葉的面積。說說是怎樣估的?

生:用剛才的樹葉比較。

生:讓樹葉跟1平方厘米的面積單位比。

師:把估出的面積記在心里,再算一算樹葉的面積,看誰估的面積和計算的面積最接近。

學生匯報計算的方法。

生:我的樹葉兩半是一樣的,我只要算出一半的面積再乘2就可以了。

四、拓展延伸。

1、學生相互合作,選擇手、地圖和鑰匙中的一種計算出面積。

2、小結。這節(jié)數(shù)學課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請把這節(jié)課你最感興趣的地方寫下來。

3、回家再找一些不規(guī)則圖形算出它的面積,好嗎?

[總評]。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應該成為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主要方式,本節(jié)課很好地實踐了這一理念。除此之外,還有必要提出三點: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為本課安排的內容容量很少:先介紹用數(shù)方格方法計算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然后估計兩片樹葉的面積,最后嘗試計算自己手掌的面積。教師充分利用教材留下的空間和余地,在尊重教材、理解教材主要意圖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對教材內容做了補充。根據(jù)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了符合學生認知特點、適合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活動,有效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2、培養(yǎng)學生估算的意識和策略。計算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只要得到一個近似值即可,因而更多的時候估算就能解決問題了。據(jù)此,教師注意適時提出估算的要求,引導學生在計算時主動地估算,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估算的意識。更可貴的是,學生交流估算的方法時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找參照物類比、利用面積單位去估計等有效的方法,估算的策略得到了發(fā)展。

3、有效滲透數(shù)學思想方法。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展示解決問題的過程,其中有效地滲透了數(shù)學思想方法。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學生提出分割、拼合的方法把圖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計算樹葉的面積,學生提出化曲為直、分類計數(shù)的方法;估計樹葉的面積學生運用了類比的方法;有的學生發(fā)現(xiàn)了樹葉的對稱性,利用了對稱特點簡化計算過程。正因為融入了數(shù)學思想方法,整個教學過程充滿了濃厚的數(shù)學情趣,學生在活動中思維得到磨礪,解決問題的方法逐步優(yōu)化,學習的經驗得到充實,成功、自信的體驗得到強化。

數(shù)學面積教案三年級數(shù)學面積教案篇八

1、使學生經歷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面積的過程,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和平方米,并通過遷移體會平方分米。

2、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面積意義的理解,初步體會一個平面圖形的面積就是這個圖形包含面積單位的個數(shù)。

一、聯(lián)系生活,引入新知。

出示照片和文字說明:吳江市實驗小學本部校園面積大約有2個標準足球場那么大;吳江市實驗小學愛德雙語分校校園面積大約有4個標準足球場那么大。

師:看了這兩幅照片和這兩句話,你知道了什么?

生1:愛德雙語分校的面積比本部的面積大。

生2:愛德雙語分校的面積是本部的2倍。

出示照片和文字說明:神舟6號飛船降落傘的面積大約有半個足球場那么大。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神舟6號飛船降落傘的面積。

師:同學們,李老師工作的學校、神舟6號飛船的降落傘等我們并不熟悉,但是,借助足球場來打比方,我們對它們的面積就有了大概的了解。你們平時聽過或者用過這樣的比方嗎?今天,我們就從打比方入手,學習新的知識。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概念。

師:如果媽媽問我們課桌面的面積有多大,你準備用什么東西來打比方呢?

生1:我想用書本來打比方。

生2:我想用樹葉來打比方。

師:那就讓我們用一些物品來鋪整個桌面,看看課桌面的面積到底有多少個這種物品的大小。(指導學生分別用一次性紙杯、數(shù)學練習簿、大楷簿和樹葉等物品鋪滿課桌面,要求同一張課桌面只能用同一種物品來鋪。)。

生1:我是用數(shù)學練習簿來鋪的,課桌面面積大約有8本數(shù)學練習簿那么大。

生2:我是用樹葉來鋪的。課桌面面積大約有15片樹葉那么大。

生3:我鋪的是大楷簿,課桌面面積大約有6本大楷簿那么大。

生4:我鋪的是紙杯,我的課桌面面積大約有40個一次性紙杯口那么大。

生:先數(shù)一行有10個,再數(shù)正好有4行,410=40,所以一共有40個。

生:這些數(shù)都不同。

師:是啊,同樣大小的桌面,怎么表示面積的數(shù)卻不同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生:用同樣的物品來鋪。

師:同學們,還記得學習長度單位時的情景嗎?當時,我們用鉛筆、小刀、手來測量課桌的長,也得到了不同的數(shù),覺得不好,后來學習了厘米這個長度單位,解決了這個問題。所以要準確測量或計算面積的大小,就要用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的面積做面積單位。(板書:面積單位)。

2、認識平方厘米。

(1)學。

生:正方形。

師:請用直尺量出這個正方形的邊長。

生:邊長是1厘米。

師:邊長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生: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師:(板書: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平方厘米可以用符號cm2來表示(板書:cm2),也讀作平方厘米。請用筆寫一寫這個符號cm2。

(2)記。

生:(齊)有了!

師:來,讓我們拿起筆,把腦海中的1平方厘米請出來,畫在紙上。(學生齊畫1平方厘米。)。

師:再拿1平方厘米的模型對照一下,畫對了嗎?不對的可以重新改一改。(學生對照,修正。)。

(3)找。

師: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

生1:紐扣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

生2:我的貼花紙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

生3:我的.指甲面大約有1平方厘米。

師:大家拿起1平方厘米的模型,和自己的指甲比一比,你哪個指甲面大約是1平方厘米?

生1:我的大拇指指甲面大約是1平方厘米。

生2:我的是中指。

(4)拼。

師:請大家從學具籃中再取出6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用6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長方形,拼在桌面上。如果有不同拼法,可以拼好一種后,再拼另一種。(學生拼圖。)。

師:同桌間互相看一看,拼法相同嗎?你拼成的長方形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生1:6平方厘米。因為是用6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

生2:因為它們都有6個1平方厘米。

師:這兩個長方形的形狀相同嗎?面積呢?

生:形狀不同,面積相同。

師:也就是說,看一個平面圖形的面積有多少平方厘米,就看它包含多少個面積單位;一個平面圖形中有幾個面積單位,面積就是幾。

(5)估和量。

師:請每人從學具籃里取出一張郵票。估計一下,一張郵票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生1:8平方厘米。

生2:20平方厘米。

師:你是怎樣估計的?

生:我的食指指甲面大約是1平方厘米,剛才我用食指指甲比畫了一下,大約是8平方厘米。

師:你的想法很好,但是我們有1平方厘米的模型啊。大家把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鋪在郵票上,看看它的面積到底有多少?。▽W生發(fā)現(xiàn)一個人的面積單位數(shù)量不夠,于是與同桌合作。)。

師:郵票的面積是多少?

生:(齊)12平方厘米!

師:為什么?

生:它的面上能鋪12個1平方厘米。

師:請每人再拿出一張電話卡。先估計面積是多少,再用面積單位檢驗。(由于面積單位的數(shù)量不夠,指導學生用印有1平方厘米方格的面積量具來測量。)。

師: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電話卡的面積。(實物投影儀展示蒙著量具的電話卡)。

生:先數(shù)整格的,一行有8格,共6行,68=48,接下來2個半格或3個小半格可拼成1格,大約是56平方厘米。

3、認識1平方米。

師:你們估計黑板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演示用1平方厘米量)你們覺得怎么樣?

生1:太小了!

生2:應該有一個大一點的面積單位。

生:平方米。

師:能說說怎樣大小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嗎?

生: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板書)。

師:會用符號表示平方米嗎?寫在本子上。(請學生在黑板上寫m2)。

師:(出示4塊1平方米的布,發(fā)給每個小組1塊)每組的同學先商量,準備在1平方米的布上鋪什么物品,再實際鋪一鋪,看能鋪多少這種物品。

學生分組鋪物品,三個組分別鋪書本、書包、椅子,還有一個組擠著站在1平方米的布上。

師:請每組派一個代表介紹本組鋪物品的情況。

生1:我們組在1平方米的布上鋪了24本書。

師:可你們并沒有鋪滿,怎么知道要24本書的?

生1:因為一排鋪了6本,可以鋪4排,一共能鋪24本。

生2:我們在1平方米上鋪了9個書包。

生3:1平方米上可以放4把椅子。

師: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1平方米上可以站幾個人。

生:(齊)1、2、313人。

師: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

生1:(指屏幕)這個屏幕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

生2:我家的桌面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

生3:有的電視機的屏幕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

師:這塊黑板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

生:(齊)2平方米。

4、認識平方分米。

生: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在黑板上寫出dm2)。

師:學具籃中有一個1平方分米的模型,你能把它找出來嗎?(學生找到模型)對照這個模型,用手比畫出1平方分米的大小。(示范并指導學生比畫)。

師: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分米?

生1:(舉起學具籃)這個籃子的底面大約有1平方分米。

生2:插座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分米。

三、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師:下面我們做些練習來鞏固新學的知識。請看課本第79頁想想做做第2題。自己在書上完成。(學生完成練習)。

師:我們先看方桌面的面積大約是64。

生1:平方厘米。

生2:平方分米。

師:你同意誰的意見?

生:64平方分米。因為剛才電話卡的面積是五十多平方厘米,方桌面比電話卡大多了。

師:再看信封的面積大約是200。

生:平方厘米。

師:操場的面積大約是3600。

生:平方米。

師:最后看第一小題。誰把這個問題再讀一讀,要讀出點味道來。

生:數(shù)學書封面的長大約是24。

師:誰來回答?

生1:平方厘米。

生2:厘米。

師:今天學的是面積單位,你為什么填了長度單位呢?

生:24是數(shù)學書封面的長。

生:它們相差很大。

師:它們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呢?以后我們會進一步學習。

數(shù)學面積教案三年級數(shù)學面積教案篇九

掌握單位換算的方法。

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上面劃分成邊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形。

讓學生回憶之前已學過哪些長度單位,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還學過哪些面積單位。

引入新課:

教師板書題目,并把剛才學生們說的長度單位、面積單位歸納板書。

1、學習教材第70頁例6.

出示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讓學生列式求出它的面積。

翻過來看背面,現(xiàn)在把面積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邊長平均分成10份,1份是多少?

教師說明:這個正方形的邊長可以看作是10厘米,前面我們學了1分米是10厘米,按邊長是10厘米再計算一下這個正方形的面積。

10×10=100(平方厘米)。

讓學生觀察兩次求正方形面積的計算過程,分小組討論,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嗎?

教師板書: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引導學生去想,根據(jù)前面學習的經驗,你能推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嗎?

教師板書: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區(qū)別相鄰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和相鄰的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并啟發(fā)學生找出它們之間的規(guī)律。(當相鄰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時,相應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就是100)。

8平方米=()平方厘米。讓學生討論并回答結果,然后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5平方米=()平方分米。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陳述自己的思考過程。

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讓學生比較這道題與前兩道題有什么不同。(前兩道題是從大單位換算成小單位,這道題是將小單位換算成大單位)請同學們討論這道題該何如去做。

1、填一填、

7平方米=()平方分米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700平方分米()平方米10平方米=()平方分米。

4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2、在下面的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課桌長是5()黑板的面積是3()。

1、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160厘米,它的長是50厘米,寬是多少分米?

數(shù)學面積教案三年級數(shù)學面積教案篇十

1、經歷認識直角的過程,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會用已知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去判斷直角。

2、在認識角的過程中,培養(yǎng)與人合作的意識,發(fā)展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

初步感知直角的特征;會畫直角,判斷直角、銳角、鈍角;建立直角的表象。

一、復習導入:

出示:三個不同形狀的角。

師:老師這里有這樣一些圖形,你們認識嗎?叫什么?角有什么特點?

今天我們就來繼續(xù)研究角。

(板書:認識指角)。

二、認識直角。

1、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角,你們能從桌上的物品中找到角嗎?小組交流。

師:(取一張正方形紙)誰來介紹它的角?你還能找到同樣的角嗎?學生介紹,出示掛圖。

師:仔細觀察這三個角,它們真是同樣的角?可以怎樣來驗證呢?學生動手試一試。小組合作驗證:將三個角重合比較。師在黑板上畫出直角。教學直角的符號。

小結:這三個角雖然位置不同,但他們都是直角。閉上眼睛想一想直角都是什么樣?可以用手勢比畫一下。

2、師:出示一張不規(guī)則的紙。

師:在這張紙上你能找到直角嗎?我們可以用它折出一個直角,想試一試嗎?(請跟老師一起折一折)每人按要求折紙,并在折出的直角上標上直角符號,四人一小組比一比折出直角的大小怎樣?。

指出: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樣大的。

學生尋找交流,師生傾聽評議。

4、、你能用兩個同樣的三角尺拼出一個直角嗎?

5、我們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來畫。

要求:在方格紙上任選一點作為直角的頂點,把三角尺上的直角頂點對準這一點,然后沿著三角尺直角的兩邊畫去,這就是一個直角。

三、認識銳角和鈍角。

1、出示3個鐘面,觀察鐘面上時針和分針形成的角,學生交流:哪一個是直角,哪一個角比直角大,哪一個角比直角小?(黑板上畫出銳角和鈍角)。

2、出示活動角,轉一個直角,這是什么角?請你用活動角也轉一個直角。

師:說說怎樣的角是銳角,怎樣的角是鈍角?判斷練習:哪些是直角?哪些是銳角?哪些是鈍角?辨析中認識銳角、鈍角。

1、“想想做做”第4題,數(shù)一數(shù):圖形中有幾個直角?幾個銳角和幾個鈍角?統(tǒng)計錯誤人數(shù)。

2、“想想做做”第5題,找一找:下面的四邊形中,哪幾個圖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并標上圖形中所有的直角。

四、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一節(jié)課的學習活動,你有哪些收獲?

數(shù)學面積教案三年級數(shù)學面積教案篇十一

1、通過整理和回顧本單元的知識,是學生在頭腦中形成較為系統(tǒng)的認知結構,提高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掌握水平。

2、鞏固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

3、增強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提高計算能力。

增強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課件。

一、總結算法。

下面各題你會選擇合適的算法嗎?

(1)小軍每分鐘大約走65米,他從家到學校大約要走8分鐘。他家到學校大約有多遠?

(2)每套課桌椅坐2個人沒學校新買來200套課桌椅,一共可以坐多少個人?

(3)陽光小學每個年級都有136人,全校6個年級共有多少人?

學生獨立思考后與小組內同學討論,然后集體交流。交流時說出各題選擇的方法,并說明理由。

以了,因此用估算,65×8≈560;。

第(2)題應選擇口算,因為題目中的多位數(shù)是整百數(shù),口算比較方便,

200×2=400;。

第(3)題應選擇筆算,因為題目要求求出精確的結果,口算起來比較困難,所以就要進行筆算。

二、練一練。

1、口算下面各題。

20×470×312×3120×43×6+5。

200×4600×821×4320×34×8+7。

500×21000×732×21100×68×8+6。

做完后說一說口算的方法。

(用多位數(shù)中0前面的數(shù)和一位數(shù)相乘,再看多位數(shù)的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2、估算下面各題。

98×479×3102×5287×6。

53×6212×4319×772×8。

做完后說一說估算的方法。

(把多位數(shù)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數(shù),用這個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數(shù)去乘一位數(shù),就得出了估算的'結果)。

3、筆算下面各題。

213×389×728×4507×5。

213×6354×4146×9470×3。

做完后說一說筆算的方法。

(從個位乘起,用一位數(shù)去乘多位數(shù)中每一位上的數(shù),哪一位上乘得的積滿幾十就向它的前一位進幾)。

三、課堂作業(yè)。

數(shù)學面積教案三年級數(shù)學面積教案篇十二

數(shù)學教學是一種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力求做到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是依賴教師的講解獲得知識,而是通過自己觀察、操作、思考和討論交流,在學習過程中主動獲得面積的概念。

1.讓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學數(shù)學、做數(shù)學。

導入從學生熟悉的土豆開始,讓學生感到數(shù)學離我們并不遙遠,它們就在我們身邊。接著課堂中摸一摸書封面、桌面、黑板面……,感受“物體的面”隨處可見,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使學習成為一種自然生發(fā)與日常生活點點滴滴的親歷經驗的積累,從而增強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內驅力。

2.強化數(shù)學的體驗學習。

學習的過程是一個認知過程,又是一個探索過程,為了使學生體驗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使數(shù)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xiàn)實,真正感受到數(shù)學的真諦與價值。在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時,將學生引入重重矛盾之中,使他們經歷了從觀察――重疊――拼剪――拼擺――用統(tǒng)一的標準來擺――面積單位的建立這一過程,學生始終在興奮中思考、探索,知識的學習成為了自我需要,學習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滿了挑戰(zhàn)和樂趣。

3.在實踐活動中提升數(shù)學素養(yǎng)。

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注重引導學生關心身邊的數(shù)學,善于用數(shù)學的眼光審視客觀世界中豐富多彩的現(xiàn)象,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shù)學學習的實用性和應用性。為孩子們提供一些符合他們年齡特征與生活經驗,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的活動,讓學生經歷應用數(shù)學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積累數(shù)學活動的經驗,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享受成功的樂趣。

結合新課標,如何上好數(shù)學課,當中還有許多值得自己思考的問題。通過這個課例,感覺要上“活”概念課,就要適時給概念下定義。定義下得過早,等于是索然無味的簡單灌輸;下得太遲,則又怕學生的思維呈現(xiàn)零亂狀態(tài),不能及時地整理和總結。

數(shù)學面積教案三年級數(shù)學面積教案篇十三

《面積》這單元的概念比抽象,備課時,我分析了教材的邏輯關系,理順了教學內容間的關系,從大處上做文章,在小處中潤色,在教學中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密不可分,“數(shù)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為他們提供觀察和創(chuàng)造的機會”。教學過程是師生相互交流的雙邊活動過程。師生以什么樣的心境進入教學過程,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并取得教學效果的前提。面積這一概念對于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可能聽說過,但是要透徹地理解什么是面積卻不是非常容易的。所以,在課前我就以拍手歌的形式導入,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接觸本節(jié)課的知識,將“面”在生活中的應用有趣化,貼近了學生的生活?!昂玫拈_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課的引入是比較成功的。另外,在教學中我關注到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維持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注意力,環(huán)節(jié)設計張弛有度。

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數(shù)學書的封面、文具盒面、課桌面、藥盒面等出發(fā),引導學生“選擇身邊的一個物體,邊摸邊說說這個物體的一個面”感知“物體的表面”隨處可見;“借助身邊的物體,選擇其中的一個面,來感受它的大小”感知“物體的表面是有大小的;”“選擇身邊的一個物體舉例子說說它一個面的面積”感知“物體表面的面積”從而幫助學生理解“物體表面的的面積”這一概念。從實物紙板自然過渡到“封閉圖形”,從而觀察、比較出封閉圖形也是有大小的。這兩個基本概念的教學是本節(jié)課的重中之重,也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所在。我在“物體表面的面積”一部分教學中花了大功夫,為后來教學“封閉圖形的面積”做好了鋪墊。我在引出和講解面積的概念和含義時,給學生在理解上留了很多個比較容易的思維臺階,讓學生能慢慢的拾級而上,理解并基本說出面積的含義和概念。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認知過程,又是一個探究的過程。任務驅動的設置,可以使學生迅速的由抑制到興奮,而且還會使學生把知識的學習當作一種自我需要,引發(fā)學生內部認知矛盾的沖突,使學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斷激起學生的.欲望。“比一比”中,前兩組都非常容易比較,而第三組學具學生在觀察后卻不能統(tǒng)一意見,從而產生了矛盾,老師及時引導并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同學們小組合作,動腦筋,想辦法。通過他們的實踐探索活動,經歷兩個圖形的面積的大小比較過程,從中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我覺得本課設計的游戲環(huán)節(jié)比較成功,學生在第一個“比一比”游戲中鞏固了面積的概念,而且介紹了“觀察法”和“比較法”;在第二個游戲“猜猜看”中男女生分組看誰猜得準。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前一個練習中數(shù)方格時總結出了,方格越多面積越大,很自然的這個練習中學生會認為女生看到的16個格的面積大。不但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漲,而且還自然引出來“面積單位”為下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了鋪墊。我想這與符合學生個性和心理的教學設計是分不開的。

數(shù)學面積教案三年級數(shù)學面積教案篇十四

教材p105、106頁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練一練”,練習二十三第1-4題。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建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發(fā)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長方形紙片2張,正方形紙片1張;直尺1把,三角尺1塊。

一、復習引新

1、下面圖里哪些是線段?為什么?(出示小黑板)

2、比一比,下面圖里哪些是直角。(出示小黑板)

指出:要知道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3、引入新課。

我們認識了線段和直角之后,就可以來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了。

(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引入長方形和正方形。

(1)讓學生觀察數(shù)學書的封面,要求學生跟老師一起用手指沿封面的邊指一周。

提問:課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都是什么形狀的?(板書:長方形)

讓學生觀察黑板的面,教師指一指。

(2)出示:長方形紙片。提問:這張紙片的面是什么形狀?

提問:長方形由幾條線段圍成?

(板書: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3)提問:平時你看到的方桌的桌面是什么形狀?(板書:正方形)

你能舉出日常生活當中有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的。

出示正方形紙片。

提問:正方形也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

齊讀: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2、認識長方形。

(1)數(shù)一數(shù),長方形有幾條邊,幾個角?(板書:四條邊四個角)

(2)引導學生對折。先說明“對邊”,并讓學生自己指一指哪些邊是對邊?

學生對折,得出:對邊相等。(板書:對邊相等)

用尺量一量,長方形紙片上4個角都是什么角?

提問后板書:都是直角。

(3)你能總結出,長方形有什么特點嗎?

學生回答同時,教師把長方形貼在黑板上。

(4)說明長方形的長和寬。讓學生指一指。

3、認識正方形

(1)讓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片,跟著了老師折一折。

(2)觀察一下正方形紙片,正方形有幾條邊和幾個角?

(3)請同學們拿出直尺量一量,四條邊有什么關系?用三角板比一比,四個角有什么特點。

(4)你能總結出正方形有什么特點嗎?

你見過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

板書:四條邊,四個角都相等,都是直角。

說明正方形的邊長。提問:正方形的邊長有什么關系。

4、總結特征。

(2)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課堂作業(yè)

練習二十三第4題。

數(shù)學面積教案三年級數(shù)學面積教案篇十五

二、內容。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包括四部分:面積和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的進率,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這部分內容的結構如下:

教學目標。

1.結合實例使學生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引進統(tǒng)一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頃,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使學生探究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會應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四、重點難點。

1、教學中展現(xiàn)概念的形成過程。

2、教學中重視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

3、教學中強化概念的比較辨析。

五、教學建議。

1、變概念的機械學習為有意義的學習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還能為以后學習其他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本單元主要內容兇手:面積和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面積單位的進率,常用的土地面積。

2、加強直觀教學,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

3、讓學生探究,主動獲取結論。

4、重視估測能力的培養(yǎng)。

六、課時劃分。

面積和面積單位1課時。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2課時。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1課時。

公頃、平方千米2課時。

整理和復習1課時。

數(shù)學面積教案三年級數(shù)學面積教案篇十六

1、結合實例使學生初步認識面積的含義,學會用觀察、重疊、圖形單位等方法比較測量面積的大小。

2、經歷不同圖形做單位度量面積的過程,知道正方形做面積單位做合適,通過細心觀察、動手操作,讓學生經歷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探究比較面積的方法。

教學準備:比賽用圖,方格紙,圓片、三角形、正方形若干教學過程:

一、涂色比賽,制造沖突。

1、進行涂色比賽。請一名同學上臺來涂,最快涂完的獲勝。

(臺上)。

(臺下)。

2、探討比賽規(guī)則是否公平,知道“面”的概念。

(設計意圖:通過涂色比賽的活動,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在探討比賽規(guī)則是否公平的過程中,引出“面”的概念。)。

二、結合實例認識面積。

1、初步認識面積(1)摸一摸,認識面。

學生邊說邊摸一摸自己看到的面。(2)比一比,知大小。比較自己看到的面。

(3)觀察教室中黑板的面和地面,說一說哪一個面積大。(4)結合實例認識面積。

2、學生舉例說明物體表面的面積。

(1)動作、語言相結合說明身邊物體的面積。(2)列舉其他物體的面積,并比較面積的大小。(3)比較橘子和足球的面積。

(設計意圖:通過摸一摸、比一比使學生感知面積,并理解曲面也有面積)。

3、說明封閉圖形的面積。

(1)如果把桌面畫在屏幕上是什么圖形?(2)物體的表面還有可能是哪些圖形?

出示圖形:

總結:封閉圖形的大小,也叫做它的面積。

4、比較面積大小。

(1)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觀察法:

(2)將數(shù)學書按不同位置擺放,說一說封面面積大小。

5、探討面積比較方法,發(fā)展度量意識。(1)比較下面一組圖形的面積:

(2)交流比較方法,引發(fā)認知沖突。嘗試用觀察、重疊的方法比較。

小結:用觀察和重疊的方法都不太容易一下子比較出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還有其他方法嗎?(3)探討度量單位,培養(yǎng)度量意識。

引出小精靈的話:可以選用一種圖形作單位來測量。討論:可以選什么形狀做度量單位呢?(4)學生自主探究,體驗度量方法。

學生根據(jù)提供的學具,自主度量比較面積大小。(5)交流反饋,確定度量單位。學生反饋自己選擇的圖形,是怎樣擺的?通過電腦一起回顧:

討論:如果要準確地測量圖形的面積,哪種圖形作單位最合適?為什么?引導學生從兩方面體會:一是正方形能鋪滿(密鋪);二是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擺放時不受位置方向的限制。

(設計意圖:以小組為單位,經歷用不同圖形作單位度量面積的過程,體驗單位的價值和選擇面積單位的依據(jù)。)。

四、應用面積單位表征面積,感受單位的價值。

1、完成62頁“做一做”。

交流注意引導:一是兩個半格算一格。二是可以將圖形進行割補,割補后圖形面積不變。

2、小小設計師:在方格紙上畫出面積等于12個方格的有趣的圖形。

體會:圖形的面積相同時,形狀和周長不一定相同。

五、回顧整理,展望新知。

1、教師:回顧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你還知道哪些關于面積的知識?

數(shù)學面積教案三年級數(shù)學面積教案篇十七

通過實例感受面積單位的必要性,通過實例認識面積單位,認識面積單位有多大。

【過程與方法】。

通過借助實例探索面積單位的過程,感受面積單位的大小,提升數(shù)感。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驗數(shù)學的學習過程,提高對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面積單位的認識。

【難點】理解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感知常用的面積單位的大小。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回顧之前如何表示面積的大小。請學生用方格紙測量數(shù)學書封面的大小。

預設有學生數(shù)出6個格子,有學生數(shù)出24個格子。

請學生分析原因,明確是由方格大小不同導致的。

提出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需求。引出課題。

(二)講解新知。

提問:你們聽說過哪些面積單位?

預設學生說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教師介紹三種面積單位的含義及符號:

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厘米,符號表示為cm2;

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分米,符號表示為dm2;

邊長為1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米,符號表示為m2。

學生活動:在學具中分別找出面積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紙片,感受大小。

(三)課堂練習。

請學生找一找身邊面積約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物體表面。

預設學生舉出指甲蓋、粉筆盒的一面、地磚等例子。

(四)小結作業(yè)。

小結:提問學生有什么收獲。

作業(yè):利用今天所學,說一說生活中一些物體表面的面積。

四、板書設計。

數(shù)學面積教案三年級數(shù)學面積教案篇十八

1、結合實例使學生初步認識面積的含義,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積單位最合適,能用正方形作單位表征簡單圖形的面積。

2、經歷不同圖形作單位度量面積的過程,知道確定面積單位的方法,培養(yǎng)初步的度量意識。

3、使學生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積單位的便捷與合理。

教學重點:結合實例使學生初步認識面積的含義。教學難點:度量意識的培養(yǎng)。

教學準備:地圖圖紙、學具(方格紙、圓片、正方形、三角形等)、課件教學過程:

一、導入。

(ppt:中國地圖)同學們,認識它么?我們在哪個省?(湖南省)找一找湖南省大么?你覺得最大的是哪個地區(qū)?(新疆)。

在數(shù)學中,我們說,新疆地區(qū)的面積比湖南省的面積大。(揭示課題:面積)。

你還能說說嗎?

比較四川省和北京市的地圖四川?。ū本┦校┑拿娣e是圖上哪部分?(涂色部分)。

二、新授。

1、學校的操場的表面比籃球場的表面要?(大)。

教室的地面比講臺的表面?(大)小結:面積就是物體表面的大小。

2、說一說:你能來找一找生活中物體的面積嗎?

課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課桌的面積。

數(shù)學書封面的大小就是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手掌(估一估:數(shù)學書的封面有幾個手掌面那么大)、黑板、國旗、操場、籃球場……曲面圖形:拿一個橘子,找它的表面的面積。

立體圖形的面積(文具盒)。

3、(觀察)摸一摸、比一比:說說誰的面積大?誰的面積???(圖片)。

4、(圖片)位置變化,物體的表面面積不變。移動數(shù)學書封面,它的面積不變。

(認識物體的上面、正面、側面有面積,曲邊圖形、曲面也有面積;不同位置擺放的數(shù)學書封面面積大小不變。面積守恒觀念)。

5、出示圖形:封閉、不完整圖形。

(4)這樣兩個圖形看不出大小怎么辦呢?(測量——度量)。

尺子合適嗎?(周長和面積的區(qū)別)。

(5)小組合作:老師這里有一些工具,你能用它們來度量么?引導學生選用一種基本圖形作單位來測量(三角形、圓、正方形面積大小相等的基本圖形;強調每次只能選擇一個相同類型的基本圖形進行測量)。

哪種圖形作為面積單位測量圖形最合適?為什么?

三、練習鞏固。

1、描周長,涂面積()。

2、(小方格圖形)面積比較,哪個圖形最大、最小。

3、做一做(變式圖形)求面積。

四、拓展訓練。

活動:在白紙上畫一個你喜歡的圖形,使它的面積最大。在方格紙設計8個小正方形的有趣圖形。

數(shù)學面積教案三年級數(shù)學面積教案篇十九

《面積和面積單位》的教學中,我認為教學成功的關鍵是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到數(shù)學課堂上,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激情、智慧與個性的大舞臺,讓他們在實踐活動中獲得多方面的發(fā)展,主要體現(xiàn)在:

新課標十分強調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指出“數(shù)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為他們提供觀察和創(chuàng)造的機會”。這節(jié)課內容是從線過渡到面,是學生認識上的一個飛躍。因此在教學中我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出發(fā),如數(shù)學書的封面、文具盒蓋面、課桌面等,引導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體的表面,感知“物體的表面”隨處可見,初步建立面的表象,從而幫助學生理解面積這一概念。在面積單位的教學中,引導學生用身邊的物體來測量桌面的面積,這些材料都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體,都是學生自己動手去收集得到的,如:信封、書本、手帕、樹葉等。因此學生動手操作的興致非常高,反饋結果多種多樣:10個信封的大小、8本書的大小、6塊手帕的`大小、24個格子等。學生的反饋熱情空前高漲,學習、探索知識主動積極,答案層出不窮。學生不僅理解了面積單位的產生,而且再一次鞏固了面積的概念。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認知過程,又是一個探究的過程。任務驅動的設置,使學生把知識的學習當作一種自我需要,引發(fā)學生內部認知矛盾的沖突,使學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斷激起學習的欲望。在教學中,先讓學生感受桌面的面積比黑板的面積小,那么桌面的面積到底有多大呢?引導學生用自己身邊的物體的面來測量桌面??墒菧y量結果不統(tǒng)一,怎么辦?引導學生分析矛盾,主動探索解決矛盾,從而認識到規(guī)定統(tǒng)一標準進行的必要性。

“面積”含義的理解,“面積單位”的認識,都應通過學生觀察實物、操作測量,在具體感知的基礎上實現(xiàn)。我圍繞學生的學習目標,組織學生:摸一摸物體的表面,比比物體的面積,用實物的面測量桌面,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測量桌面,做做、畫畫、找找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通過這些操作活動,不僅強化了學生對面積、面積單位的感知,而且讓學生學會了選擇身邊有用的材料操作,提高了他們的操作技能。

在數(shù)學課堂中開展合作學習,能夠密切師生和生生的相互關系,使教師從“權威”角色向“同伴”角色轉化,從“講師”角色向“導師”角色轉化,學生從被動服從向主動參與轉化,從而形成師生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以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合作用自己身邊的物體和用平方分米來測量桌面,討論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到底有多大?活躍學生的思維,增大思維的強度,充分讓學生能夠從那些與自己不同觀點和方法中達到啟發(fā),對問題的理解更為豐富和全面。

不足之處。

課中有個環(huán)節(jié)的處理不夠細化。在估算桌面大約有幾平方分米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基本上是瞎猜,我也只是在等待比較接近的答案出現(xiàn),有一個學生報出了比較準確的答案,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匆匆把這個環(huán)節(jié)一帶而過。沒有充分發(fā)揮這個環(huán)節(jié)地作用,要改進。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細化為如下幾點:

1、第一次估算,找出差距最遠的答案。

2、根據(jù)這個學生的答案,每位同學拿著自己剪的1平方分米上臺在桌面上擺一擺。

3、根據(jù)擺的情況進行第二次估算,力求一次估算正確。

4、交流總結估算的方法。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726819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