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田園雜興的教案范文(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5 03:23:27
四時田園雜興的教案范文(16篇)
時間:2023-12-05 03:23:27     小編:碧墨

教案是教師為了指導教學活動而編寫的一種有系統(tǒng)、有組織、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教案應該符合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的要求,保證教學質量。教案范文中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可以為教師提供借鑒和參考,豐富教學的方式和內容。

四時田園雜興的教案篇一

誰來回顧學過的有關農村的古詩?《村居》《游山西村》好,我們今天到范成大的家鄉(xiāng)去旅游一下,簡介作者范成大及其家鄉(xiāng)。

自由讀。

1、初讀、評價。

注意生字、多音字。注意節(jié)奏、平常仄短熟讀、字正腔圓、朗朗上口、有板有眼。

2、再讀,理解詩意。感情讀。進入畫面,想象放電影“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本詩以老爺爺?shù)目跉鈱懙?。你怎么知道?找出有關句子來說明。自豪、贊美、勤勞。

到底作者描繪了什么樣的農村場景?請你讀,想象。(別忘注釋)。

交流。透過文字與畫面你還能看到什么場景?請同學盡情說,結合日常體會(農家忙)。

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指名充分地說(聯(lián)想)。讀出喜歡與贊揚并評價。(檢查對詩意的理解。)。

情境設置: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咱們去旅游吧。

乘時光列車回到800多年前的宋朝,來到蘇州石湖旅游。范成大接待我們。

(目的:增加趣味性,檢查朗讀與對詩意的理解。蘊涵德育“愛勞動”:你干活累不累呀?看圖感受快樂。當我干各種農活時,喝杯茶時,我感到幸福,快樂,舒服。不勞無獲,勞動最光榮。體會農家樂。

在美麗的田園里,農民辛勤快樂地勞動著,你喜歡,向往這種生活嗎?齊讀本詩。

其實歷代文人都喜歡田園風光的美麗和農村生活的恬適,他們寫下大量的田園詩篇。再看南宋翁的詩:《鄉(xiāng)村四月》忙,樂。

翻到園地六中的“日積月累”,讀一讀,記一句。

二、古代詩歌是配樂吟頌的。咱們也用你喜愛的歌來配唱下?!逗绮拭妹谩贰段伵Ec黃鸝鳥》《天仙配》等。(加深背誦)。

板書設計。

南宋范成大。

農家忙。

農家樂。

四時田園雜興的教案篇二

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是難點。

學習這首古詩有一種親切感,較易突破難點。

1了解作者范成大極其“田園詩”與前朝的田園詩的異同。

2進一步了解朗讀詩歌的技巧,通過朗讀和語言的品位欣賞,體會作者的感情,領會詩歌的意境。

3培養(yǎng)學生的古代詩歌的閱讀鑒賞的能力。

體會作者的感情,領會詩歌的意境。

一課時。

一導言。

詩歌是詩人生命的沖動,感情的傾訴。“情動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詩詞是語言的精華。因而學習詩歌,要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體會詩人的感情,達到與詩人心靈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會更好地領悟詩歌。

二教授新課。

(一)材料交流。

1介紹作者:范成大(1126~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中進士。淳熙十年因病辭歸,時年58歲。此后10年隱居石湖。詩歌成就范成大是一個關心國事、勤于政務、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憂國恤民的一貫在其詩歌創(chuàng)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范成大的詩,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圖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2田園詩歌:古代詩歌流派。以反映田園生活、描繪山水景物為主要內容。代表人物有陶淵明、王維、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農村和農民的生活作為自己的歌詠對象,在《四時田園雜興》中,不僅有描寫農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場景的內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寫了勞動的艱辛、勞動的歡樂,贊美了農村的勞動者;更有一些反映農民疾苦、揭露剝削的詩。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園詩人(僅描寫田園生活的恬淡閑適和優(yōu)美的田園景象)。

3解題:〈〈四時田園雜興〉〉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我們學習的兩首分別描寫農村的春天和晚春。

4詩歌體裁:近體詩中的七言絕句。

(二)詩歌朗誦。

1詩歌朗誦指導(節(jié)拍、語調、重音)。

2朗誦詩歌,體會詩歌的意境。

(三)整體感知詩歌的內容及蘊涵的感情?

第一首詩歌描寫了農民勞動的情景。表現(xiàn)了人人愛勞動以及勞動充滿樂趣的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詩歌一、二句寫了什么內容?

小組內討論探究。

明確:農民勞動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寫不懂如何耕織的“童孫”也在“學種瓜”,要表現(xiàn)什么呢?

小組內討論探究。

明確:在農村,無論男女老幼,人人愛勞動,人人需要勞動。另外說明勞動像游戲一樣,雖然繁忙但充滿樂趣。

3詩歌的寫法(1)正面描寫勞動景象(2)語言清新自然,充滿了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

三,練習。

1。小組朗讀背誦詩歌。

2。默寫詩歌。

1,文學常識。

2朗誦知識。

3詩歌的內容及感情。

五作業(yè)。

1理解、背誦并默寫所學的詩歌。

2借助工具書或者絡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園詩歌并與所學的詩歌加以比較。

板書設計。

男耕女織勤勞。

兒女當家。

學種瓜快樂。

課堂習題設計: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詩句的意思:

()表達了詩人(。

自問自答:這堂課通過實踐教學效果如何?

整個實踐過程中,學生獨立學習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很好,達到了。

預期的目的。

四時田園雜興的教案篇三

1 了解作者范成大極其“田園詩”與前朝的田園詩的異同。

2 進一步了解朗讀詩歌的技巧,通過朗讀和語言的品位欣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會詩歌的意境。

3 培養(yǎng)同學的古代詩歌的閱讀鑒賞的能力。

詩歌是詩人生命的激動,感情的傾訴?!扒閯佑谥卸砸缬诒怼钡脑娫~是語言的精華。因而學習詩歌,要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體會詩人的感情,達到與詩人心靈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會更好地領悟詩歌。

(一)資料交流

1介紹作者: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中進士。淳熙十年因病辭歸,時年58歲。此后10年隱居石湖。

詩歌成績 范成大是一個關心國事、勤于政務、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憂國恤民的一貫思想在其詩歌創(chuàng)作中得到了充沛的體現(xiàn)。范成大的詩,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圖景的作品成績最高。他的田園詩概括地描繪了封建社會農村的廣闊生活,把《詩經(jīng)·七月》以來的農事詩、陶潛以來的贊頌農村生活恬靜閑適的詩和唐代詩人的一些反映階級壓迫的農家詞、山農謠一類作品結合在一起,成為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者。范成大晚年作的組詩《四時田園雜興》,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品。

2田園詩歌:中國古代詩歌流派。以反映田園生活、描繪山水景物為主要內容。代表人物有陶淵明、王維、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農村和農民的生活作為自身的歌詠對象,在《四時田園雜興》中,不只有描寫農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場景的內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寫了勞動的艱辛、勞動的歡樂,贊美了農村的勞動者;更有一些反映農民疾苦、揭露剝削的詩篇。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園詩人(僅描寫田園生活的恬淡閑適和優(yōu)美的田園景象)

3解題:〈〈四時田園雜興〉〉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我們學習的兩首分別描寫農村的春天和晚春。

4詩歌體裁:近體詩中的七言絕句。

(二)詩歌朗誦

1詩歌朗誦指導(節(jié)拍、語調、重音)

2朗誦詩歌,體會詩歌的意境。

(三)整體感知詩歌的內容和蘊涵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詩歌描寫了農民勞動的情景。表示了人人愛勞動以和勞動充溢樂趣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詩歌一、二句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農民勞動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寫不懂如何耕織的“童孫”也在“學種瓜”,要表示什么呢?

明確:在農村,無論男女老幼,人人愛勞動,人人需要勞動。另外說明勞動像游戲一樣,雖然繁忙但充溢樂趣。

3詩歌的寫法(1)正面描寫勞動景象(2)語言清新自然,充溢了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

三練習:1小組朗讀背誦詩歌

2默寫詩歌。

四小結:1文學常識

2朗誦知識

3詩歌的內容和思想感情

五作業(yè)

1理解、背誦并默寫所學的詩歌。

2借助工具書或者網(wǎng)絡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園詩歌并與所學的詩歌加以比較。

教學目標

1 了解作者范成大極其“田園詩”與前朝的田園詩的異同。

2 進一步了解朗讀詩歌的技巧,通過朗讀和語言的品位欣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會詩歌的意境。

3 培養(yǎng)同學的古代詩歌的閱讀鑒賞的能力。

教學流程

一檢查作業(yè)

1背誦詩歌

2默寫詩歌

二教授新課

(一)交流資料

互相交流查閱的有關唐代田園詩歌并與范成大的田園詩歌比較

(二)朗誦詩歌體會詩歌意境

指名朗讀、分組朗讀并進行指導。

(三)整體感知詩歌的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確:本詩描寫晚春農村的自然景色。表示了作者對田園風光的熱愛。這首詩歌表示的樂趣在于自然景物。

(四)交流探究

1詩歌前兩句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前兩句寫了晚春江南農村的景象。

2怎知道晚春呢?

明確:典型的事物描繪。(金黃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麥花處處)

3三、四句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正午時分的幽靜的景象。

4四句中寫“蜻蜓蟲夾蝶飛”顯得田野靜悄悄的,如何理解?

明確;以動寫靜。

5詩歌的寫法

明確:1點面結合

2動靜結合

三練習:

1朗讀詩歌

2背誦并默寫詩歌

四小結:

1詩歌的朗讀

2詩歌內容的理解

3詩歌的寫法

五作業(yè):

1理解背誦默寫兩首詩歌

2預習《山中雜記》

四時田園雜興的教案篇四

1.感受田園勞動生活,體會人們生產勞作的辛苦。

2.認識8個生字,會寫8個字。

3.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

1.認識8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

感受田園勞動生活,體會人們生產勞作的辛苦。

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

2課時

一、激趣導入介紹作者

2、介紹作者范成大

二、初讀古詩相機識字

1、老師范讀課文

2、讓老師借助拼音小聲讀(邊讀邊圈畫生字)

3、分小組學習生字(組內互相啟發(fā),想出好的識記生字的方法)

4、自學匯報,教師點撥

績:注意讀音,理解字義,擴詞,用詞造句。

供:多音字。耘:注意讀音。

三、鞏固練習

1、出示卡片2、開火車認讀3、分別組詞4、指導書寫

四、有感情地朗讀、感悟詩的意境

1、指導感情地朗讀(在老師的指導下練習朗讀)

2、指名朗讀

五、總結:你有什么收獲?

特色作業(yè):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感悟詩的意境

板書設計:四時田園雜興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復習鞏固

1、出示卡片

2、認讀字音,口頭擴詞。

二、指導學法,品讀古詩

2、學習小組匯報

出示軟件,相機指導查字典取義。

字在字典應取哪個意思?把這個意思放在詩中,詩句是什么意思?

3、同桌同學之間融入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互讀互評。

4、教師點撥,指導表情達意。

三、發(fā)展語言,啟迪靈性

2、同桌之間設計一次過路人與小孩的對話。

四、質疑問難,深化理解

五、知識延伸

特色作業(yè):

選擇一首自己最喜歡的勞動詩寫下來,并根據(jù)自己對詩的理解配畫。

四時田園雜興的教案篇五

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是難點。

學習這首古詩有一種親切感,較易突破難點。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范成大極其“田園詩”與前朝的田園詩的異同。

2進一步了解朗讀詩歌的技巧,通過朗讀和語言的品位欣賞,體會作者的感情,領會詩歌的意境。

3培養(yǎng)學生的古代詩歌的閱讀鑒賞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體會作者的感情,領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言。

詩歌是詩人生命的沖動,感情的傾訴。“情動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詩詞是語言的精華。因而學習詩歌,要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體會詩人的感情,達到與詩人心靈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會更好地領悟詩歌。

二教授新課。

(一)材料交流。

1介紹作者:范成大(1126~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中進士。淳熙十年因病辭歸,時年58歲。此后隱居石湖。詩歌成就范成大是一個關心國事、勤于政務、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憂國恤民的一貫在其詩歌創(chuàng)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范成大的詩,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圖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2田園詩歌:古代詩歌流派。以反映田園生活、描繪山水景物為主要內容。代表人物有陶淵明、王維、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農村和農民的生活作為自己的歌詠對象,在《四時田園雜興》中,不僅有描寫農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場景的內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寫了勞動的艱辛、勞動的歡樂,贊美了農村的勞動者;更有一些反映農民疾苦、揭露剝削的詩。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園詩人(僅描寫田園生活的恬淡閑適和優(yōu)美的田園景象)。

3解題:〈〈四時田園雜興〉〉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我們學習的兩首分別描寫農村的春天和晚春。

4詩歌體裁:近體詩中的七言絕句。

(二)詩歌朗誦。

1詩歌朗誦指導(節(jié)拍、語調、重音)。

2朗誦詩歌,體會詩歌的意境。

(三)整體感知詩歌的內容及蘊涵的感情?

第一首詩歌描寫了農民勞動的情景。表現(xiàn)了人人愛勞動以及勞動充滿樂趣的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詩歌一、二句寫了什么內容?

小組內討論探究。

明確:農民勞動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寫不懂如何耕織的“童孫”也在“學種瓜”,要表現(xiàn)什么呢?

小組內討論探究。

明確:在農村,無論男女老幼,人人愛勞動,人人需要勞動。另外說明勞動像游戲一樣,雖然繁忙但充滿樂趣。

3詩歌的寫法(1)正面描寫勞動景象(2)語言清新自然,充滿了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

三,練習。

1。小組朗讀背誦詩歌。

2。默寫詩歌。

1,文學常識。

2朗誦知識。

3詩歌的內容及感情。

五作業(yè)。

1理解、背誦并默寫所學的詩歌。

2借助工具書或者絡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園詩歌并與所學的詩歌加以比較。

板書設計。

男耕女織勤勞。

兒女當家。

學種瓜快樂。

課堂習題設計: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詩句的意思:

()表達了詩人(。

自問自答:這堂課通過實踐教學效果如何?

整個實踐過程中,學生獨立學習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很好,達到了。

預期的目的。

四時田園雜興的教案篇六

1、自主識字,并會正確書寫。

2、隨機滲透學習古詩的方法,會借助注釋理解古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主要意思。通過看插圖、想象畫面等方式幫助學生體驗意境,感受田園生活帶來的情趣,體會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句,并能背誦古詩。

4、仿寫詩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5、激發(fā)學生積累更多田園詩的興趣。

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田園詩人范成大,本詩是他《四時田園雜興》組詩60首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者用清新的筆調將美麗的田園風光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同時用襯托的手法寫出了農民勞務的繁忙。

1、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

本課是六年級的語文課,由于小學生對新鮮事物好奇,容易接受新鮮事物,課前讓學生搜集范成大的資料和圖片,初步感知古詩內容,對范成大有初步的認識。但由于小學生自制能力差,好動,缺乏耐心,有一定的自主性但不夠強,學習靠興趣,因此,教學時,巧妙利用多媒體渲染氣氛,激發(fā)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2、學習本課之前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六年級學生自己已經(jīng)能讀通、讀懂課文,有一定的閱讀能力、表達能力、作文能力、分析感悟能力,因此教學中,讓學生用讀讀、劃劃、說說、議議的方法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主動讀議探究,從而體會農村農忙時農民的辛苦、勞累,激發(fā)學生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1、學習借助注釋的方法理解古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2、理解詩句,引導學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園生活帶來的情趣。

這節(jié)課我嘗試采用放手自學---共議交流的方法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容。在課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法,通過讀來理解感悟古詩。

先通過課前搜集資料以及結合老師提供的資料對作者范成大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借助圖片和原有的古詩知識學習古詩,通過反復、多種形式的吟誦達到熟讀成誦。教師設計“仿寫詩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后引導學生讀詩、背詩,并鼓勵學生課下閱讀名篇佳作,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詩

1.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剛學了一首田園詩,題目叫《四時田園雜興》,是南宋詩人范成大所作。誰來背背?一起來吧?。▽W生背詩)(課件2)

背得真好,這首詩,讓我們感受到了那濃濃的鄉(xiāng)土味兒!今天我們將再次走進范成大帶給我們的田園世界,這詩就是一幅清新、美好的畫面,向我們展示充滿鄉(xiāng)土氣息的田園生活。(板書課題)

2. 讀詩題,解題意。

【師】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這首詩的名字也叫《四時田園雜興》,

(課件3)請同學來讀課題。誰還記得題目的含義?

(課件4)“興”在這兒讀第四聲,在文中,他指:興致;“雜興”就是——各種興致;“四時”在這兒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個題目的意思連起來說就是——詩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園景色而產生了很多的感想。讓我們再來讀讀題目。(課件5)

3. 了解詩人。

(1)【師】這首詩的作者是范成大。誰向大家介紹一下范成大?

播放“范成大的簡介”資料。同時播放學生讀資料袋后的收獲。(課件6)

(2)【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過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后,許多同學對范成大的詩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上網(wǎng)或讀書,讀了他寫的詞,例如《千秋歲 重到桃花塢》、《滿江紅 冬至》、《南柯子 七夕》等。還讀了他寫的《四時田園雜興》60首,這其中就有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一首。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課程資源, 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激情,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的習慣。】

二、初讀感知

1.【師】請大家大聲讀讀這首詩,注意要把字讀準,把句讀順。(課件7)

2.【師】誰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誦吟誦?(點喇叭)

3、【師】請大家再讀讀這首詩,想想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的田園風光?(復點喇叭)

4、【師】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的田園風光?我們來聽聽同學們的回答吧。

(課件8)【生】這首詩描寫的是夏季的田園風光。我是從“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這句詩判斷出來的。我去年夏天去過南方,梅子黃、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稀,寫出了夏季南方農村景物的特點。

5、【師】你說得很正確,懂得學習古詩時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學習,金黃的梅子、又肥又大的杏子、雪白的麥花,還有因為結了油菜籽稀稀疏疏的菜花范成大給我們營造的意境多美呀,讓我們一起美美的來讀讀這首詩。請讀出詩的節(jié)奏來。(課件9)

三、解意

1、【師】同學們,上一節(jié)課我們總結了一些學習古詩的方法,你還記得嗎?真聰明,同學們想起來了。(課件10、11)這些都是學習古詩的方法。請同學們用大家總結出來的方法自學這首古詩。

2、學生讀詩自學。(課件12)

3、大概說說詩句的意思。(指名說,同桌說)

(1)【師】剛才,通過朗讀,你讀懂了什么?

【生】通過查字典,我知道了詩句“梅子金黃杏子肥”中的梅子是梅樹的果實,夏季成熟,可以吃。(課件13)

【師】你結合工具書,通過查閱弄懂了“梅子”的意思。請看這張圖片,這就是在初夏時節(jié)成熟的梅子。金黃的梅子掛滿枝頭,令人垂涎三尺。你是不是也想伸手去摘來幾顆嘗一嘗呀?我們再聽聽這位同學的學習收獲。

(2)【生】通過查百科全書,我知道杏是一種水果,杏果實營養(yǎng)豐富,含有多種有機成份和人體所必須的維生素及無機鹽類,是一種營養(yǎng)價值較高的水果。杏仁的營養(yǎng)更豐富,含蛋白質、粗脂肪、糖類,還含有磷、鐵、鉀等無機鹽類及多種維生素,是滋補佳品。(課件14)

(3)【生】我通過上網(wǎng),查到了詩中“麥花”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請看——麥花:蕎麥花。蕎麥是一種糧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種,生長期很短。花為白色或淡紅色,果實磨成粉供食用。(課件15)

【師】我們平時吃的饅頭、包子等都是由麥子磨成的面粉做成的。上網(wǎng)查資料,這也是一種學習方法。

(4)【生】我也從網(wǎng)上找到了關于“菜花”的資料,大家來看一看。菜花指油菜花。鮮黃色,農歷四五月間油菜花敗落,結出油菜籽,所以說“菜花稀”。 (課件16)

【師】油菜花是在每年三四月間開放,花開時,漫山遍野都是金燦燦的油菜花,形成金黃色的花海,一望無際,令人嘆為觀止。到了四五月間,油菜花敗落了,結出許多油菜籽,菜花就變得稀稀疏疏的。(課件17)

(5)理解詩句的意思。

【師】初夏時節(jié),梅樹上掛滿了梅子,一顆顆金黃的梅子展示著她鮮活的生命力,多么漂亮!杏樹上接滿了杏,挨挨擠擠,大大的杏子果肉多,讓人看了就想咬上一口。這不就是“梅子金黃杏子肥,”嗎?更美的是田野上那醉人的景色。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課件18)

【生】我看到了這樣的畫面:春天田野中金燦燦的菜花現(xiàn)在已經(jīng)落去,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殘朵;一眼望去,卻是雪白的麥花。

【師】真美呀!這正是“麥花雪白菜花稀”。

4、感情朗讀

【師】南宋詩人范成大就是在初夏的一天來到了田園鄉(xiāng)村,看到著金黃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雪白的蕎麥花和因結了油菜籽而變得稀疏的油菜花。熱愛生活的范成大按奈不住喜悅的心情,出口成詩:“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保ㄕn件19)

【師】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跨越時空來到范成大所到的這座美麗的鄉(xiāng)村,當我們置身于這迷人的風景時,情不自禁的大聲吟誦詩句:“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保ㄕn件20)

5.回到整體。

【生】梅子已經(jīng)變成金黃色,杏子也已長肥了。春天田野中金燦燦的菜花現(xiàn)在已經(jīng)落去,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殘朵;一眼望去,卻是雪白的麥花。(課件21)

【師】你很不簡單,說得太美了。!這簡簡單單的十四個字不再是幾個字了,它變成美若仙境的畫卷,讓人置身一種美妙的境界中,這就是詩的魅力。讓我們一起帶著這種美的感覺,一起品味這兩句詩。(課件22)

6、仿寫詩句。

【師】同學們去過鄉(xiāng)村嗎?來,劉老師帶領大家來個鄉(xiāng)村一日游。我們先到果園去,水果的香味撲鼻而來。我們先看到了紅紅的蘋果,這是毛茸茸的香甜的水蜜桃,這是金燦燦的梨,還有鮮紅的草莓,(課件23)看,這邊架子上掛著一串串瑪瑙似的葡萄,那邊的櫻桃樹上結滿了珍珠似的櫻桃,這邊一串串味道鮮美的荔枝壓彎了枝頭。(課件24)同學們喜歡吃哪種水果?摘過來盡情的吃吧!吃飽了,我們再到菜地去看看。地里的蔬菜長得也真喜人啊,扁扁的豆角,紅紅的辣椒,鮮嫩的黃瓜,嫩綠的苦瓜,這可都是我們餐桌上的美味呀。(課件25)同學們,看到這么多色、香、味俱全的水果、蔬菜,你難道不想吟誦詩句嗎?讓我們“大顯身手”,仿照古詩寫詩句。(課件26)

(1)有的同學出口成詩:梨子金黃桃子肥,蘋果紅紅草莓鮮。你還真有范成大的風范。

(2)這位同學做得詩更精彩:瑪瑙葡萄胭脂櫻,翡翠黃瓜丹紅椒。劉老師聽了拍手叫絕。

(3)同學們,你們做出了什么樣的詩句呢? 趕快把它寫在課堂練習本上吧!

四、品讀人勤。

【生】我認為農民們在地里干活。(課件27)

2、【師】但是作者在詩中并沒有描寫繁忙的勞動場面,你是怎么知道他們在干活呢?

【生】我是根據(jù)詩句“日長籬落無人過”中的“無人過”推斷出來的。課前預習時,我查看了古詩的譯文,知道了:日長--夏至白晝最長?;h落:籬笆。用竹子或樹枝編成的遮攔的東西。 初夏的時候天長了,也到了農忙的時候。村子里卻沒有行人,勤勞的農民們一定是去下地干農活了。(課件28)

3、【師】你說的很對。初夏的時候天長了,農民們有許多農活需要做,他們要把成熟的杏子、梅子摘下來,去麥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他們早出晚歸忙著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門前沒有人走動,所以白天很少見到行人。詩中雖然沒有描寫繁忙的勞動場面,但從側面寫出了農民勞動的情況。

4、【師質疑】詩人為什么不痛痛快快地寫農民們在田地里熱火朝天的干農活,卻要寫“無人過”呢?有些同學想到了,詩人用三個字就讓我們想象到農民們懷著喜悅的心情到果園里去摘金黃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不辭勞苦的去麥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婉轉含蓄,化繁為簡,這就是詩的魅力?。。ㄕn件29)

【生】作者以“惟有蜻蜓蛺蝶飛”來襯托村中的寂靜,靜中有動,顯得更靜。(課件31)

【師】對,在這妙美如畫的境界中,蜻蜓蝴蝶翩翩起舞,襯托出村中的寂靜。這種描寫方法可真?zhèn)魃瘢?/p>

【生】“日長籬落無人過, 唯有蜻蜓蛺蝶飛?!钡囊馑际翘扉L了,農民忙著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門前沒有人走動;只有蜻蜓和蝴蝶繞著籬笆飛來飛去。(課件32)

7、【師】詩人范成大從安靜的籬笆外走過,看到了蜻蜓和蝴蝶繞著籬笆飛來飛去,他滿懷喜愛之情,出口成詩“日長籬落無人過, 唯有蜻蜓蛺蝶飛?!保ㄕn件33)

8、【師】看到這種美景,我們又一次陶醉了,情不自禁的吟誦“日長籬落無人過, 唯有蜻蜓蛺蝶飛。”(復點課件33)

五、悟讀升華

1.【師】詩人范成大可真是才華橫溢,寫下了這么動聽的詩歌。如果你現(xiàn)在就是詩人,此時走在鄉(xiāng)村的小路上,展現(xiàn)在你的眼前是美若仙境的田園風光,你陶醉了,你詩意正濃,于是你作詩一首《四時田園雜興》,大聲地吟誦出來。(課件34)

2.【師】是啊,美若仙境田園風光,勤勞忙碌的人們,多么賦有生活氣息的畫卷??!你舍得離開這里嗎?想把它帶走嗎?美美地再讀讀吧,把它刻在心里。(復點課件34)

3、【師】我想此時此刻,范成大的這首《四時田園雜興》已牢牢地印在我們的腦海里了吧。來,帶著詩人的快樂興致讓我們一起吟誦古詩,并把它牢牢地記在心里。(學生錄音伴樂讀)(課件35)

六、比較兩首詩

【師】這兩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組詩60首中的兩首古詩,這兩首詩都是寫田園風光的,前一首,詩人著重描寫了村莊里男女勞動時的場景,讓我們感受到勞動的快樂,鄉(xiāng)村生活的和諧,這么一種興致。而這一首呢,詩人重點在寫寫景,同樣是寫田園詩,但詩人觀察的角度不一樣,寫作的側重點也是不一樣的。有寫勞動場面的,有寫景物的??磥恚@鄉(xiāng)村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還有那各種各樣的人,在詩人眼中都是充滿生機、活力的。只有熱愛生活的人才能捕捉到如此的生機和活力。詩人范成大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讓我們把這種情感帶進詩中來讀讀吧!(讀)(課件36)

七、積累古詩,拓展品讀,激發(fā)興趣

1、【師】是啊!鄉(xiāng)村是那么恬美、秀麗,字字都洋溢著一種平和、寧靜的氣氛。詩人范成大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通過組詩《四時田園雜興》60首傳遞給世人。課下同學們可以找來這些詩讀一讀,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感受作者的獨特情感。我國古代的田園詩人還有很多,孟浩然、王維、陶淵明、楊萬里……,這些大詩人都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描寫田園生活的詩篇,后人把這些詩作集合成冊,例如《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同學們在課后可以多讀讀這些田園詩的名篇佳作,提高自身的文學底蘊。(課件37)

2.拓展《鳥鳴澗》

【師】剛才我們在學習古詩的時候,除了借助注釋、插圖外,還通過發(fā)揮想象,讀懂了、讀好了這首詩。請大家來讀讀王維的這《鳥鳴澗》,這首詩又是在寫什么呢?現(xiàn)在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讀讀這首詩,說說大意,讀后談談自己的感受。(課件38)

【師】你可以仿照剛才學詩的方法,借助注釋,想象畫面,來讀懂整首詩的意思。(課件39、40、41)

3.學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1)指名讀。

【師】誰來讀讀這首詩?你讀得很有感情。(課件42)

(2)【師】誰來說說,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的風光?

【生】這首是描寫的是春季的風光,我從詩中的2個“春”字看出來的。(課件43)

(3)說詩句的意思。

【師】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后,誰理解了這首詩?請你來說說詩意。(課件44)

八、總結

【師】同學們已經(jīng)能熟練的運用大家總結出來的學習古詩的方法了。學以致用,非常好。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詩詞歌賦更是其中的燦爛奇葩,同學們在課后可以多收集一些田園詩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遠的將來,同學們可以成為象范成大、李白一樣的大詩人。老師期待著你們的大作。好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里。

四時田園雜興的教案篇七

備課人總第節(jié)教學時間:

1.感受田園勞動生活,體會人們生產勞作的辛苦。

2.認識8個生字,會寫8個字。

3.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

1.認識8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

難點:感受田園勞動生活,體會人們生產勞作的辛苦。

關鍵: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

課時:2課時。

一、激趣導入介紹作者。

2、介紹作者范成大。

二、初讀古詩相機識字。

1、老師范讀課文。

2、讓老師借助拼音小聲讀(邊讀邊圈畫生字)。

3、分小組學習生字(組內互相啟發(fā),想出好的識記生字的方法)。

4、自學匯報,教師點撥。

績:注意讀音,理解字義,擴詞,用詞造句。

供:多音字。耘:注意讀音。

三、鞏固練習。

1、出示卡片2、開火車認讀3、分別組詞4、指導書寫。

四、有感情地朗讀、感悟詩的意境。

1、指導感情地朗讀(在老師的指導下練習朗讀)。

2、指名朗讀。

五、總結:你有什么收獲?

特色作業(yè):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感悟詩的意境。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復習鞏固。

1、出示卡片。

2、認讀字音,口頭擴詞。

二、指導學法,品讀古詩。

2、學習小組匯報。

出示軟件,相機指導查字典取義。

字在字典應取哪個意思?把這個意思放在詩中,詩句是什么意思?

3、同桌同學之間融入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互讀互評。

4、教師點撥,指導表情達意。

三、發(fā)展語言,啟迪靈性。

2、同桌之間設計一次過路人與小孩的對話。

四、質疑問難深化理解。

五、知識延伸。

特色作業(yè):

選擇一首自己最喜歡的勞動詩寫下來,并根據(jù)自己對詩的理解配畫。

四時田園雜興的教案篇八

初夏時期,一樹一樹的梅子變得金黃,在太陽的照射下顯得格外耀眼;杏子一點兒一點兒長,也越長越大;蕎麥花一片雪白,像一片白色的海洋,引人注目;油菜花漸漸地凋謝了,一陣風拂過,油菜花就翩翩起舞,一片片花瓣落了下來,稀稀落落的'。因為是夏天,白天長了,人們都在做自己的事情。

四時田園雜興的教案篇九

1.學會本課的3個生字。

2.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古詩。

3.學習借助注釋的方法理解古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4.激發(fā)學生對勞動人民敬重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學重點。

1.學習借助注釋的方法理解古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2.理解詩句,引導學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園生活和情趣。

教學過程。

一、激趣入詩。

1.了解作者生平。

2.釋題。

3.激趣。

師:古代有許多關于描寫田園的詩歌,為什么這么多的詩人對農村生活這么情有獨鐘呢?讓我們一起讀讀這首詩,走進詩人所營造的田園世界吧!

二、初讀感知——原境之讀。

1.師:同學們,首先讀讀這首詩,注意把字音讀準,把詩讀流。

利。(生自由讀)。

2.師指名讀并評價。

(師評價指向:1.字音讀準。2.能比較熟練的把古詩讀出來。3.找一個字音讀得準的學生領讀生字,學會生字。采用鼓勵表揚的方法。)。

3.齊讀。

4.解意。

師:同學們,古詩語言簡練,含義深遠,讀起來不容易理解,但要學好它也不難,關鍵是掌握方法,誰能說說,以前我們理解詩句用了哪些方法?(板書:借助注釋)我們現(xiàn)在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學習,我們可以逐字逐句地討論,借助注釋把詩句弄明白,如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一個問號,我們等會交流。

5、小組學習,師巡視,可參與其中。

6、全班交流,弄清詩的意思,也可提出不懂之處。

師小結:同學們要相信自己,通過自己的學習,就能解決問題。準能把這首詩連起來說一說。(生說)剛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在后面的古詩學習中我們再一一解決;理解了意思,這樣讀起來就更加有味道了。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

三、精讀領悟——意境之讀。

1、(過渡)師:有人說:“鄉(xiāng)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jié),都是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钡降转毺?、迷人在何處呢?同學們,再讀讀這首詩,想想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你從哪里看出來的?(生交流)。

2、引導學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園生活和情趣。

師:同學們,你們通過“桑陰”“學種瓜”還有插圖知道了這首。

古詩是描寫夏季的,這種通過文字感受內容和情感的方法很好。那么,通過每句話,想想在你的腦海里還出現(xiàn)了哪些畫面或者就這幅種瓜圖的具體情景嗎?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話說出來。

3.生讀詩,閉眼想象,小組交流。

4.全班交流。

重點指導兩幅圖:

第一幅圖:全村勞動圖。

師:他們在干什么?會說些什么呢?

學生交流,相機指導朗讀。三種不同感受地讀第一句:

師:是啊!看到這一片欣欣向榮的自然之景,怎能不讓詩人高興愉悅呢?(想象一片長出農物的田地,帶著高興愉悅情感來讀)看著這愉快、繁忙的勞動場景,怎能不讓詩人感到激動呢?(帶著激動的情感來讀一讀)看著這樸素、善良、勤勞的人們又怎能不讓人感到親切呢?(全班齊讀)。

看著童孫勤勞的樣子,作為父母一定是多么的欣慰、高興呀!誰再讀讀?

5.回歸整體。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想象,如果現(xiàn)在用一個詞或一句話說說:這是一種怎樣的田園生活?你怎么形容?(生活溫馨、恬靜、愉快……)。

師總結:是啊!清新秀麗的景色讓詩人心醉,樸素純真的人們讓詩人親切,好學的孩童讓詩人身心愉快,詩人深深地愛上了這片土地,愛上了這里樸實無華的人們,我想他在寫這首詩時候一定在笑、在回味。

師范讀(配樂)。

生指名讀(配樂)。

生背誦(配樂)。

四、拓展品讀——心境之讀。

1.拓展視野,進一步感受。

(過渡)師:田園生活其樂融融、充滿情趣,難怪許多詩人以田園生活為題材,留下詩作?,F(xiàn)在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讀讀這首也是由范成大所寫的田園詩《鄉(xiāng)村四月》,可以借助注釋,說說大意,也可以談談讀后的想法。(課件出示)。

2.學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3.總結。

師:是啊!在田園詩人的筆下,鄉(xiāng)村是那么恬美、秀麗,字字都洋溢著一種和平、寧靜的氣氛。那里的人民過著儉樸而充實的生活,就連小孩都那么惹人喜愛。同學們課下可以搜集、品讀田園詩都歌。不過。田園詩歌只是古代詩歌里的其中一種。而每首詩歌都是一曲動人的歌,優(yōu)美的畫,但愿你們在今后的唐詩宋詞學習中積累更多!

五,作業(yè)。

搜集田園詩歌,可制成書簽,配上文字或者圖畫。

四時田園雜興的教案篇十

1、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2、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感情讀;悟詩情。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態(tài)度。

教學重點: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時數(shù):1。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效果及自學能力。

(1)指名讀。(讀后評讀)。

(2)填空練習?!端氖飯@雜興》這首詩是(宋代)詩人(范大成)所做。

二、教師點撥。

(1)知詩人,解詩題。

范大成(1126—1193)宋代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是南宋四大詩人之一。他的詩題材廣泛,秀雅清婉,自具一格。在當時就廣受稱贊。

課本上選的這首詩詩人描寫的是夏天的景致。詩從寫景入手,點明時令。通觀全詩,詩人在動靜結合中,展示了一幅初夏江南生機盎然、景色優(yōu)美的田園圖畫。

(2)明詩意,感情讀。

師:自由讀詩,結合注釋看能不能說說詩句的含義。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正值江南初嚇時節(jié)),梅子金黃杏子也成熟了,麥花雪白雪白的,鮮黃的油菜花也開始落花結子了。

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白天越來越長,農民們都忙于農事,籬笆邊很少有過往的行人,只看見蜻蜓和蝴蝶在飛動著。

(3)悟詩情。

師:全詩以高度概括的筆法,勾勒了江南地區(qū)的風物。這首詩三句寫景,都顯得很優(yōu)美,只一句敘事,不直接寫勞動,卻從側面透露勞動情況,很有意味。

(4)朗讀全詩。

三、練習誦讀。

四時田園雜興的教案篇十一

人們都說江南好風景,是啊!初夏,那樹上的梅子可真是黃啊,近看像一個個讓人不忍心摘的小娃娃;遠看,似長滿黃色,小巧玲瓏的燈籠。它們是那么嬌小柔弱,一陣微風吹來還不時顫動一下身子。杏子們也不例外,它們每天都在吮吸大樹媽媽的'乳汁,肥得都快趕上柿子啦!

田地里雖然無雪,但卻有雪的味道。一片片雪白的麥花兒,真想爽快地躺上去,看看舒不舒服。菜花倒顯得稀稀疏疏,黃色的花瓣紛紛飄落在地上。

夏天來臨,白天也越來越長了,籬笆的影子被太陽公公映照得越來越短。農民們回家晚,他們起早貪黑地在地里鋤草.播種和插秧,讓莊稼地都有好收成。

門前沒有一個人,只有蛺蝶們在屋前嬉戲,它們忽而翩翩起舞,忽而停在花上采蜜。它們“嗡嗡”叫著,好像在竊竊私語:“屋里人都在干什么呀?天氣這么好,為什么不出來曬曬太陽呢?”“人們肯定是去地里干活去了,我們也要幫他們捉害蟲,讓他們休息一下!”

這就是初夏江南的風景,是不是很美呢?

四時田園雜興的教案篇十二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公雞“喔喔”的叫鳴,小鳥“唧唧喳喳”興奮地在樹上亂蹦,新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

一大早,張大爺一家就開始工作了。張大爺雖然已年過花甲,但身體非常健康,一家九口過得非常美滿充實。全家人吃完早飯就開始工作了,張大爺和他的三個兒子下地工作;勤勞能干的大兒媳婦在原子里澆花,喂養(yǎng)家畜;心靈手巧的二兒媳婦在家里織布防線;張大娘則在燒火作飯,等到中午給張大爺他們送去;而兩個小孫子不會紡織也不會耕田,只好在桑樹陰下學著大人的模樣鋤草種瓜。

張大爺家種了許許多多的'莊稼,麥田里開出了雪白的麥花,各種菜花稀稀拉拉的開了一地;落葉喬木(初春開花,有白,紅等顏色,香味很濃,果實味酸,俗稱梅子),杏樹上掛滿了一個個搖搖欲墜的“小鈴鐺”。

太陽升得高高的,籬笆的影子越來越短了,只有蜻蜓和蝴蝶在翩翩飛舞……。

四時田園雜興的教案篇十三

清晨,天蒙蒙亮,遍地鋪滿著綠色,杜鵑鳥在樹林中歌唱,太陽從東方山間蹦出,金光曬向地面,農民們便帶著草帽,扛著鋤頭,開始了新的一天。

在家里的女人們也沒有閑著。有時在家里用紡車來織布,做衣裳,那“嘎吱嘎吱”的聲音勝過美妙的樂曲;有時在家里照看小孩子,和孩子們一起做游戲,時而發(fā)出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有時在園子里照料家里的小雞小鴨,它們的叫聲像是在感謝主人對它們的精心照料。

那些稚氣未脫的孩子們看著大人們都在勞作,于是就決定一起去種瓜。他們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地去茂盛的桑樹下,回想著大人們種瓜的樣子,在旁邊忙著種瓜、種菜。他們從家里翻出一把小鋤頭,一些瓜種,在松散的土地上挖一個小坑,放入一顆瓜種,填上松土,繞著土坑轉來轉去,嘴里不停念叨著:“小瓜苗啊,快快長,小瓜苗啊,快快長……”接著又拿來水壺灑上水,對著旁邊的父親大喊:“爹!我會種瓜了!我會種瓜了!”

時間飛逝,一轉眼就已經(jīng)到了黃昏時分。晚飯過后,女人們坐在油燈下紡織紗布,男人們坐在妻子旁搓起了麻繩,心想:弄一些麻給妻子做衣裳,另外可以去鎮(zhèn)上賣了換錢。于是就沒了睡意,又開始忙碌起來了。

四時田園雜興的教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正確讀寫“蠶桑、耘田”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兩首古詩。

3、在對比誦讀中,了解這兩首詩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把握這兩首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4、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的熱愛之情,養(yǎng)成課外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兩首詩。

2、引導學生品讀詩句,在反復誦讀與融情想象中,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品讀詩句,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把握這兩首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比較詩題,導入新課。

1、讀詩題,比較詩題,找相同點。

2、齊讀詩題,要求讀出節(jié)奏。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這兩首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節(jié)奏。

2、檢查朗讀。

3、教師范讀,學生再讀古詩。

三、讀中想象,品悟詩情。

《鄉(xiāng)村四月》。

1、借助注釋讀古詩,想想詩歌的意思,看看你讀懂了什么。

2、匯報交流,教師小結。

3、品讀“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1)扣住“綠遍山原”、“白滿川”引導學生想象,指導朗讀。

(2)扣住“雨如煙”引導學生想象煙雨蒙蒙中的“綠遍山原白滿川”是怎樣的景象,指導朗讀。

(3)出示畫面,入境誦讀。

4、品讀“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1)扣住“閑人少”、“才了……又……”體會人們的忙碌。

(2)引導想象:這些勤勞的人們還會干些什么農活?

出示:“才了_______又_________”補充詩句。

5、教師小結:同學們,現(xiàn)在你就是詩人,這美麗的田園風光和勤勞忙碌的人們讓你感受到了濃郁的生活氣息,于是你情不自禁地贊嘆——(學生齊讀《鄉(xiāng)村四月》)。

1、過渡: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我們再來看看詩人范成大的筆下初夏時節(jié)人們又在忙些什么呢?默讀這首詩,邊讀邊想。

2、反饋交流。

3、品讀“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1)扣住“晝”、“夜”體會鄉(xiāng)村人忙碌辛苦的生活。

(2)融情入境,對話交流,指導個性化朗讀。

4、品讀“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1)引導想象,體會鄉(xiāng)村兒童的天真、勤勞、可愛。

(2)創(chuàng)設情境,師生對話,讀中深化理解。

師:我想問問這里的孩子,你為什么不去放風箏,非要學種瓜呢?(指導朗讀)。

(3)教師小結,學生齊讀“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四、對比誦讀,升華情感。

1、扣住“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對比誦讀。

師引讀:“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生接讀:“才了蠶桑又插田”

師引讀:“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生接讀:“晝出耘田夜績麻”

師引讀:“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生接讀:“也傍桑陰學種瓜”

2、升華情感。

(2)教師小結:是啊,農歷四月是農家耕種的時節(jié),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忙中有對家庭的一份責任;這忙中有著鄉(xiāng)村人勤勞的品質,這忙中有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走進鄉(xiāng)村四月,對于翁卷來說,多了一份詩人對田園風光的熱愛與欣賞;對于范成大來說,更多了一份對熱愛勞動的兒童的贊揚。

五、拓展閱讀,積累古詩。

同學們,其實許多文人墨客都喜歡親近大自然,喜歡田園生活,我國古代田園詩人還有很多,孟浩然、王維、陶淵明、楊萬里……這些大詩人都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描寫田園生活的詩篇。老師課前也搜集了幾首有代表性的田園詩,我們一起來讀讀。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詩詞歌賦更是其中的燦爛奇葩。同學們在課后可以多讀讀這些田園詩的名篇佳作。

板書設計:

[宋]翁卷[宋]范成大。

閑人少。

才……又……?晝?夜。

也?傍。

四時田園雜興的教案篇十五

早上大人們各自干自己的活兒,男人們在田中耕地,夜晚女人們在家中搓麻織布,年輕人各有各的活,忙的不亦樂乎,那些小孩子們那懂得大人們干的'活,因為常在家中看父母忙農活的事也見多不怪了,也很愛勞動,你們看他們在桑陰下學著大人的樣子在種瓜呢,詩人路過此地就揮筆寫出了這首詩。

四時田園雜興的教案篇十六

擴寫是對原文進行擴展和充實,把簡略的原文擴展成符合題意要求的文章。擴寫需要充分放開思路,展開想象,進行合理的創(chuàng)造,可以訓練發(fā)散性思維能力。

暮春時節(jié),金燦燦的油菜花和綠油油的水稻構成了一片鵝黃嫩綠的田野。成片成片的油菜花像給田野蓋上了一層金絲絨般的被子;水稻已有一尺來高了,長勢喜人;在陽光的照耀下,沾著露珠的紫云英顯得更加嬌嫩。

天剛蒙蒙亮,男人們就戴上草帽,扛著鋤頭往田里走。犁地時,他們不時地抬起頭來欣賞著已有一尺來高的水稻,想著“快快長吧,水稻。今年可要有個好收成??!中午,火辣辣的太陽蒸烤著大地,雖然男人們們不停地用掛在脖子上的毛巾擦著汗,但還是不能阻擋汗珠不停地往下落,真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p>

男人下地后,女人也沒閑著,忙完了打掃庭院,照料牲畜,看管孩子......這些家務后,就坐在紡車前,開始紡紗。那"吱呀吱呀"歌聲一直唱到傍晚。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果然如此。你瞧,那些孩子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地湊在一起,一個扶瓜苗,一個填泥土,一個澆上水,還挺像模像樣的。他們看著綠色的`小苗,想著結出的大瓜,不禁唱起了“小小苗,快長大,結出的瓜兒甜又大!”

人們匆匆吃過晚飯,又干起了搓麻的活兒,一直忙到月明人靜的深夜,才拖著疲憊的身體,伴著一陣陣蟲鳴,進入夢鄉(xiāng)。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729824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