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的比較教案(實用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5 04:31:10
量的比較教案(實用17篇)
時間:2023-12-05 04:31:10     小編:飛雪

教案有助于促進師生互動、學生思維的激活和主動學習的引導。教案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來進行設計和調整。接下來是一些經典的教案案例,供大家參考借鑒。

量的比較教案篇一

比較厚薄教學要求:

1、認識厚薄,通過學習要求a組學生能正確區(qū)分比較物體的厚薄,并會正確運用“厚薄”表述比較的結果。

2、b組學生能區(qū)分物體的厚薄,并能說出這個厚,那個薄,不要求說出物體的名稱。

3、c組學生要求能用手指出哪個物品厚,哪個物品薄,不做語言要求。

衣服、書、黃瓜、胡蘿卜、積木等若干。

一、導入:出示厚薄不同的兩件衣服,請學生比一比,說一說,哪件厚,哪件???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比較厚薄。

二、新授課

1、實物感知與比較:出示厚薄不同的兩塊積木,讓學生先觀察,再比較,用手摸一摸,說說哪塊厚,哪塊薄。出示厚薄不同的黃瓜片,讓學生進行觀察,比一比哪片厚,哪片薄。

再出示厚薄不同的兩本書,請學生比一比、說一說,哪本厚?哪本?。吭俪鍪竞}卜片,觀察比較它們的厚薄。

2、鞏固認識:把厚薄不同的黃瓜片和胡蘿卜片放在一起,讓學生進行比較,說出什么厚,什么薄。

用多媒體課件指導學生比較物品的厚薄。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厚薄的比較,希望同學們在在下課后注意觀察我們身邊的物品,比一比同學們身上的衣服,看誰穿的厚,誰穿的薄,回到宿舍,比一比你們的被子,看看誰的厚,誰的薄。

量的比較教案篇二

:能夠感知和區(qū)分物體的輕重,會適當運用輕重來描述物體的特點。

:1、大小不同的沙包,天平。

2、臉盆幾個,同樣大小的木塊幾個,不同重量的小物品幾個。

3、鉛筆和彩筆。

1、分組活動

1)掂沙包。請幼兒任取一個沙包,然后互相掂量、比較、說說誰的沙包重,誰的沙包輕。

2)請幼兒互相抱一抱,說出誰重誰輕。

2、游戲:“猜輕重”。

1)教師選擇教室內的任何兩件小物品,讓幼兒用目測和用手掂量的方法判斷輕重。

2)教室可用天平確定每次幼兒的判斷是否正確。

3、分組活動,讓幼兒用天平比較教室內一些小物品的輕重。

4、集體談話:還有那些方法可以區(qū)分物體的輕重?

5、小實驗:那個木塊上的東西重?

1)讓幼兒往浮在同一個臉盆中的兩個木塊上分別放不同的小物品,并根據木塊的沉浮情況判斷哪個木塊上的東西重,并想想為什么。2)教師講解利用船體的沉浮判斷物體輕重的簡單方法:船體深,船上的東西越重。還可以給幼兒講“曹沖稱象”的故事。

6、指導幼兒完成書上的練習:請幼兒給輕重不同的物體畫上標記。

7、戶外游戲:蹺蹺板

1)幼兒自由玩蹺蹺板,引導幼兒發(fā)現蹺蹺板的原理。

2)請2—3個體重相差比較大的幼兒,讓他們通過蹺蹺板兩兩比較,找出最重的和最輕的,使幼兒明白輕重是相對的。

3)讓幼兒想想怎樣玩蹺蹺板才好玩?

量的比較教案篇三

1、引導幼兒認識高矮、學習比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過比較而來的,學習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較高矮,并能按高矮給物體排序。

2、有初步的觀察、比較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用漢語正確表達對比的結果。

1、氣球4個

2、教師自制長頸鹿、小猴子圖片、籮筐2個、樹葉、蘋果數個。

3、小動物卡片。

4、視頻片段

1、出示懸掛著的氣球。

請兩位幼兒來拿氣球,引導其他幼兒觀察:一人拿到,一人拿不到,引導講述:為什么××拿到了氣球,××拿不到呢?——引出“高矮”比較,初步感知“高矮”。

2、看視頻片段,幼兒跟著說。

3、教師把自制的長頸鹿、小猴子的圖片和教師自制籮筐貼在黑板上,準備兩個小盤子分別放上蘋果、樹葉擺在桌子上,讓幼兒隨著輕松的音樂找朋友,找到朋友后二二比高矮,高的幼兒把樹葉放到長頸鹿的籮筐里,矮的幼兒把蘋果放到小猴子的籮筐里,在比的過程中自己練習說誰比誰高?誰比誰矮?之后教師請幾名幼兒上前來說說自己比較的結果。

4、再觀看視頻,并根據視屏內容給小動物排順序。

教師交待幼兒回家和自己的爸爸媽媽或者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比一比誰高誰矮,之后帶領幼兒到戶外尋找物體比較高矮,觀察學校的房屋、樹木、并比較它們的高矮。

量的比較教案篇四

活動目標:。

1.通過用眼看一看、動手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讓幼兒小朋友親身體驗到物體有輕有重,逐步加深對輕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幼兒體會到物體的輕重和物體的體積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

3.提高小組合作的能力,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精神。

活動準備:圖片、天平秤,各種水果若干。

活動重難點:通過幼兒的實際操作,能夠分辨什么樣的物體輕,什么樣的物體重。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星期天,動物樂園可熱鬧了,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課件出示情境圖。)。

師:動物樂園來了哪些小動物?它們都在干什么?(噢,有馬、大象、小兔,還有小熊和小猴在玩蹺蹺板呢!)你知道小熊和小猴誰輕誰重呢?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們就來比較一下輕和重。

二、探究新知。

1、看一看,比一比。

師:在動物園里有許多動物,你還知道誰輕誰重呢?你們又是怎么知道它們的輕重的。

呢?(幼兒根據已有經驗進行回答)小朋友們的方法可真多啊,下面我們來看看生活中的物體都可以怎樣比較輕重吧。

2、掂一掂,比一比。

師:這有兩本相同大小的圖書你們能看出它們誰輕誰重嗎?(你們都認為不能用眼睛。

看出來)那么,你能想出什么辦法比較它們的輕重呢?

幼兒操作,掂一掂。(現在請一幼兒用掂一掂的方法比兩本圖書的輕重,以及其它感興趣的物體的輕重)。

3、稱一稱,比一比。

1、出示水果提問。

師:有幼兒說,他反復掂了一個蘋果和一個梨,它們的輕重不是很明確,你們想一想,該怎么辦呢?(對了,我們可以借助秤這種工具稱一稱,現在,我們用天平這種秤稱一稱。)。

2、教師示范并提問。

教師示范稱一稱,課件出示稱蘋果和梨的圖畫。問:誰輕誰重呢?你怎么看出來的?(很多同學都看出來了,放蘋果的這邊矮,說明蘋果重,放梨的這邊高,說明梨輕。而且,有的同學還發(fā)現,天平秤的指針會偏向重的那邊呢,可見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啊?。?。

三.幼兒操作,秤物體,比輕重。

師:下面小朋友們可以用天平來撐一撐你帶來的水果,看一看那個水果更重。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工具的使用方法。

四、總結。

師:小朋友們回顧一下,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比較物體的.輕重一般用哪些方法?在哪種情況下用哪種方法?(幼兒根據本節(jié)活動所學知識回答問題)對,小朋友們用這些方法就可以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了。

(比較物體的輕重有很多的辦法,一眼就能看出輕重的物體,我們可以用看一看的方法;當看不出來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當掂不出又看不出的時候,我們可以用稱一稱的方法)。

量的比較教案篇五

我園很多幼兒都很喜歡玩“擲貓眼”的游戲,所以,我把他們的這個游戲,搬到數學課《比較遠近》里。

1、培養(yǎng)對測量活動的興趣,訓練思維的靈活性。

2、學習用目測和自然測量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遠近。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目測和自然測量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遠近。

紅、黃、藍、綠珠子各一個。紅、黃、藍、綠繩子各一條。

一、戶外活動:擲“貓眼”(一種球形的珠子)。

1、每組選一位代表玩“擲貓眼”游戲,看哪個小組擲得最遠。

2、看一看,哪組嬴?(目測出最遠的那珠子。)。

3、用自然步行的方法找出擲得最遠和最近的珠子。

5、師推薦用繩子測量。

每組派兩位同學拉繩子,紅繩子量紅色的珠子的距離……(依次類推)。從起點開始,與珠子對齊的位置做好記號。

6、四條繩子一頭對齊,比一比,哪條繩子最長?最長的那條就是擲得最遠的珠子的,最短的那條就是得最近的。

7、找出黃、藍兩條繩子重疊在一起,比比看哪長哪條短。也就是找出黃、藍兩球那條遠那個近。

結論:用起點量起,用繩子越長,距離越遠;反之,用繩子越短,距離越近。

1、《比較遠近》是教材里的一個課目,目的是要培養(yǎng)幼兒對“遠”和“近”這兩個概念的認知,在備課的時候,我認真考慮教學目標,根據幼兒的認知能力和他們的喜好,考慮活動內容。

2、在教學的過程中,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熱情非常高,老師讓他們參與自己喜愛熟悉的游戲,能夠直觀地比較“遠”“近”,因些很容易讓知識從生活化轉化成知識化的過程,讓他們在玩中獲得知識。

3、在本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認為自己對教材內容是理解的,對教學目標明確,采用的教學方法能夠適合學前兒童的認知特點,因此不花很大的力氣,學生卻學得很積極。

4、在教學過程中。我總是剌激學生躍躍欲試,讓他們主動、積極地參與求知的過程,能根據具體的情況來調整教學活動。

我認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是比較成功的,達到了教學目標,學習方法適合幼兒特點。但在設計游戲環(huán)節(jié)的時候由于考慮不周到,在第3個游戲環(huán)節(jié)“用自然步行法”來比較遠近時,由于對“自然步行法”沒有講得到位,對“小選手”的要求沒有針對性的要求,高個的和矮個的走子有明顯的距離,以至起了爭議,這個游戲環(huán)節(jié)得重新來過。第3和第4環(huán)節(jié)分別是“自然步行測量”和“繩子測量”,中間沒有鏈接,有點脫節(jié)了。通過這節(jié)課,我了解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在今后教學中,我一定多考慮幼兒的實際,做到每節(jié)課都能讓幼兒扎扎實實的學到知識。

小百科:遠近,指遠處和近處;距離的長短。語出《易·系辭上》:“其受命也如響,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

量的比較教案篇六

1.感知物體的輕重,能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正確運用“輕”、“重”表述物體比較結果。

2.初步理解輕重的相對性,并按物體輕重進行正、逆排序。

經驗準備: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已具備對輕重的初步認識。

物質準備:

(1)花片、積塑、石頭、核桃、積木(2)幼兒天平人手一架;

(3)排序板(4)花片、積塑、石頭、核桃、積木圖片人手一套

(5)記錄表幼兒人數一份(6)示范記錄表二份

通過師幼互動游戲“抱一抱”,引導幼兒通過目測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

(1)師:老師和小朋友,誰重?誰輕?為什么?

(2)學習用“ ”符號表示物體輕重。

師小結:我們用眼睛一看就知道了老師比小朋友重,小朋友比老師輕。

(1)出示大袋和小袋,引導幼兒通過提一提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

師:雷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兩個袋子,小朋友猜猜,這兩個袋子哪個輕?哪個重?

小結:看來有時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準確,這時你可以用手掂一掂,再判斷物體的輕重。

(2)出示蘋果和梨,介紹天平,通過工具稱一稱,比較兩個物體輕重。

師:雷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了蘋果和梨,小朋友猜猜,哪個重,哪個輕?(介紹天平)

小結:比較物體的輕重有很多方法,可以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提一提,還可以用工具稱一稱。

(3)幼兒操作,嘗試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第一組:乒乓球和實心球

第二組:花片和積木

第三組:實心球和綠球

師:(1)請小朋友比一比它們誰重,誰輕?

(2)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斷的?

(2)為什么一會兒說這個小朋友重,一會兒說它輕?他到底是重還是輕?

(3)小結:看來這個小朋友是重還是輕要看它和誰比。

師:請小朋友根據我們三個人重量給它們排排隊,怎樣排呢?

(1)幼兒操作,按照排隊的順序,用圖片把它插在排序板上,師巡回指導。

(2)師講評幼兒操作情況。

活動延伸:將5種材料(核桃、積木、石頭、積塑、花片)投放到數學區(qū)讓幼兒繼續(xù)比較。

今天我執(zhí)教的內容是省領域中下《比較輕重》。數學教學應當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以幼兒的實踐體驗為主線,通過體驗生成,方法引入,推理,來展示幼兒比較輕重的思維過程,使幼兒獲得數學思考的方法。由此我設計了:情境中體驗、活動中探索、操作中提升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來構架起本課的教學過程。

(1)先出示兩個袋子, “雷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兩個袋子,小朋友猜猜,這兩個袋子哪個輕?哪個重?”你能猜出它們誰輕誰重嗎?此時認知矛盾的設計,會讓孩子感到困惑,單用眼睛看經驗估計這樣的判斷方式已經不夠準確了,必須要想出另外一種解決辦法。這時請孩子將帶著提進來,這時孩子發(fā)現有時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準確,這時你可以用手提一提,大袋子比小袋子輕,小袋子比大袋子重。

(2)再出示大小差不多的蘋果和梨子各一個,“小朋友,老師這里有一個蘋果和一個梨”你能猜出它們誰輕誰重嗎?這時單用眼睛看估計輕重的判斷方式已經不夠用了,必須要想出另外一種解決辦法。一個孩子左手拿蘋果和右手梨在手上掂一掂時,其他的孩子開始了關注開始了模仿,“人類文明不斷向前推進源動力來自模仿與創(chuàng)新”我想我的孩子們已經成功的邁出了第一步!盡管如此,可是問題還是出現了,一部分孩子的說蘋果比較重,一部分說梨比較重,矛盾再一次出現?!靶∨笥?,你們除了用手掂一掂還能想到其他辦法嗎?”天平——這個測量物體質量的計量工具被順理成章的引入了課堂,當我把蘋果和梨分別放在天平的兩端時,答案昭然若揭。此時的孩子已然體會到,當我們無法用雙手很準確的感受出輕重時,我們可以借助工具!從而完成預設目標中的通過實踐,讓孩子體驗具體比較輕重的方法。

我為幼兒提供了三組操作材料,第一組:乒乓球和實心球,第二組:花片和積木,第三組:實心球和綠球,請小朋友比一比它們誰重,誰輕?并說出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斷的?讓幼兒嘗試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接下來比較和討論這三個物體輕重,初步理解輕重的相對性,并進行3個物體重量的正、逆排序練習,最后延伸活動進行5個物體重量的正、逆排序練習。

在整個活動中我極力引導孩子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質疑,激發(fā)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幼兒正處在好奇又好動的年齡,課中我極力鼓勵他們多動手,多表達,多思考,引導幼兒利用生活和游戲的實際情景感知和理解事物的輕重特征,并用相應的詞語描述。我認為本次活動的不足是活動時間較長,下次活動各環(huán)節(jié)應更緊湊。

量的比較教案篇七

1、能夠運用多種感官感知“1個”和“許多個”。

2、通過實際操作活動體會“1”和許多的關系。

3、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

1、課件-比較。

2、卡片-小貓、小狗、小雞、小鴨(每種動物卡片需要5張)。

一、感知“1”

1、談話引導。

(1)教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小動物嗎?你們最喜歡的.動物是什么?

(2)幼兒自由發(fā)言,說出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

2、教師展示小動物卡片(每種小動物拿出一張卡片)。

(1)將卡片依次粘貼在黑板上。

(2)提出問題:老師這里有許多可愛的小動物,你們喜歡其中的哪只動物呢?

(3)引導幼兒說出圖片中的小動物名稱,如:一只貓;一只小狗。

(4)教師依次舉起小動物卡片,幼兒一一說出動物名稱后,

教師帶領孩子總結說出:它們都是一只。

二、感知“許多”

1、教師展示小動物卡片。

(1)把動物卡片依次排開,把一只小動物的貼在一邊,把剩下的動物卡片全部粘到一邊。

(2)教師:小動物們都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你們看!它們來了,來了許多小動物。

2、區(qū)別“1”和許多教師舉起一張動物卡片強調說出“一只貓”,

指著黑板上全部的小貓卡片說"許多貓"。重復幾次,并帶領孩子說出。

三、聽覺分辨“1”和許多。

1、情節(jié)引導:小貓很高興認識你們,它想給小朋友唱一首歌。你們仔細聽,她在唱什么?

2、教師拿起小貓的卡片,模仿小貓叫一聲,聽!小貓叫了一聲,喵。教師模仿小貓叫許多聲聽!小貓叫了很多聲,喵。喵。喵。

3、請小朋友分別模仿小雞、小狗、小鴨叫一聲,叫許多聲。

四、實際操作感知“1”和許多。

教師先把若干1個和許多個物品或圖形卡片放到一個盒子里,

請小朋友分別從盒子里拿出一張卡片看看上面有一個還是許多個。

幼兒操作過程中如果遇到困難,教師及時進行指導。

量的比較教案篇八

1、進一步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

2、進一步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3、進一步結合具體事物,使學生感受100以內數的意義,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1、進一步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

2、進一步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1、進一步理解數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

2、進一步探索百數圖中的排列規(guī)律。

幻燈機、幻燈片、數字卡片。

(一)復習:

1、指名回答:說出個位數字和十位數字相同的兩位數。

說出十位是5的數。

開火車答:說出27后面的5個數。

說出各位是0的數。

2、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指名回答:

16〇198〇1815〇15。

11〇1210〇209〇6。

(二)新授:教學例八。

(1)根據雞蛋圖來比,只看最后一行,左邊有3個,右邊有1個,所以28大于26。

(2)根據數的順序比,28在26的后面,所以28大于26。

(3)根據數的組成比,28由2個十和8個一組成,26由2個十和6個一組成,所以28大于26。

39和45比較,四人小組討論,怎樣比能很快知道哪個數大,哪個數比較小,指名回答,說說小組討論結果。

教師可引導學生歸納出比較兩個數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先看十位上的數,十位上的數大,這個兩位數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數相同,再看個位上的數,個位上的數大,則這個兩位數就大?!?/p>

(教師板書: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數字大的數就大;

十位相同看個位,個位數字大的數就大。)。

同理,所以用同樣的方法,或用老師歸納出來的方法學習比較右圖。

3、教師可多寫幾個數,讓學生直接比較(不用計數器)。

4、教師寫出三個數讓學生比較大?。嚎上日页鲎畲蠛妥钚〉臄?,再決定中間數。

5、教師再次總結比較數的.一般方法。

(三)練習:

1、39頁做一做:

(1)學生獨立完成,然后說說自己是怎樣比較的,全體對答案。

(2)師生一起完成思考題:比較5個數的大小。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指名回答,并說說自己比較的方法。

教師引導學生可以先找出最大和最小的數,再拿中間的三個數來比較;或直接將5個數的十位上的數字從小到大進行排列。

2、42頁練習八第2題(可以讓學生回家或課間和同學們討論)用同上的方法做這道題。

(四)板書設計:

比較大小一般方法: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數字大的數就大;

十位相同看個位,個位數字大的數就大。

量的比較教案篇九

1、逐步培養(yǎng)孩子觀察、比較能力和思維的敏捷性。

2、學習區(qū)分高矮并說出比較結果。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1、通過目測比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對性。

2、學習高矮排序,能在一組物體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體。

活動準備

1、貼絨教具:兩棵高矮不同的樹;長頸鹿、狗、小鴨一只;高矮不同的房子

2、操作教具:高矮不一的木棒、積木、塑料瓶子、杯子等等。

一、目測比較物體的高矮,學習區(qū)分高矮。

1、出示兩棵高矮不同的樹,引導幼兒觀察??纯催@兩棵樹哪棵高哪棵矮?

2、出示高矮不同的兩座房子,引導幼兒比較。

3、比較動物的高矮。教師出示高矮高矮不同的3只動物:長頸鹿、狗、小鴨,請幼兒找出最高的動物和最矮的動物。

二、幼兒和幼兒小組比高矮活動

1、請一高一矮兩個幼兒上來比較高矮,看看這兩個小朋友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2、再請一個中等個字的幼兒上來,三個小朋友比高矮??纯此日l高?她比誰矮?

3、幫動物找家。讓幼兒根據動物的高矮幫動物找家:高的動物進高的房子,矮的動物進矮的房子。

三、操作和練習

1、比較瓶子的高矮。讓幼兒把3個塑料瓶子放在桌面上比較,指出最高和最矮的瓶子。

2、尋找高矮。引導幼兒在活動室里尋找高矮不同的物體,并讓幼兒說出尋找的結果,如“老師高,小朋友矮,”“桌子高,椅子矮,”“柜子高,桌子矮,”“小朋友高,布娃娃矮?!?/p>

四、實踐操作——按高矮排序

1、每個小朋友使用以下幾類操作材料進行高矮排序:

(1)按瓶子高矮排序; (2)按積木從低到高疊樓梯;

(3)按杯子高矮排序; (4)按小棒高矮排序。

五、戶外活動

幼兒到戶外尋找物體比較高矮。

“今天我們學會了怎樣比高矮,現在我們從矮到高排著隊,到外面找一找,有什么東西可以比高矮?!?/p>

在這次活動中我設計的是中班數學活動《比高矮》。

教學目標有兩點:

一是逐步培養(yǎng)孩子觀察、比較能力和思維的敏捷性。

二是學習區(qū)分高矮,感知高矮的相對性,并說出比較結果。

教學重點是:通過目測比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對性。教學難點是學習高矮排序,能在一組物體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體。

這節(jié)數學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五個環(huán)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我以觀察貼絨教具,目測比較高矮引入新課,導出課題。第二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讓幼兒和幼兒小組比高矮活動,使幼兒用眼睛去發(fā)現比較高矮。第三部分通過一系列的操作和練習使幼兒對高矮的學習進行鞏固,并讓幼兒說出尋找的結果。第四部分我設計了實踐操作——按高矮排序,讓幼兒動手操作感知高矮的不同。第五部分我設計了讓幼兒到戶外尋找物體比較高矮。把學習和生活聯系起來。

這節(jié)課教學中我能按備課的設想去講授完成教學內容,通過這節(jié)課的課后反思認識到幾點不足:

在幼兒動手操作比物體高矮時,過于牽制幼兒引著幼兒說出比較結果(此塊設計時怕幼兒出現隨意表達影響教學效果,這一課下來我有這樣的感受,幼兒天真的話語才是幼兒的天性,不應該怕幼兒說錯,說錯時可以及時給予糾正。在練習說高矮時有的幼兒還出現了怯場不敢表達,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學中注意的加強幼兒語言方面的訓練,教幼兒說完整話。

通過這次活動,我的收獲是:不論是活動設計上,還是活動準備上,一定要進行反復推敲,怎樣的設計,怎樣的準備才適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才有利于幼兒的發(fā)散思維,才有助于活動的成功;我們都應仔細地研究,只要我們認真地備課,那么每次活動也就都有希望成功。

量的比較教案篇十

1、通過比較輕重,讓幼兒感知、學習比較輕重的方法。

2、讓幼兒學習比較物體的輕重,并根據物體的輕重排序。

3、提高幼兒的感知覺能力。

1、衣架一個

2、三個相同的礦泉水瓶(一個裝滿水,一個裝半瓶水,一個空瓶)三個相同的易拉罐(一個裝滿水,一個裝半瓶水,一個空瓶)

3、一大一小積木若干,大小、形狀相同的積木若干(按3、6、10數量扎一起)

4、棉花沙包、豆子沙包若干、籃球、鐵球、蘋果、梨、桔子

5、在生活活動、區(qū)域活動中學習如何使用天平

一、出示平衡的衣架,讓幼兒觀察并提問: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衣架)它有什么作用?(掛衣服用的)現在我掛在前面,它處于什么位置?(水平)。請小朋友再看:我在衣架的一側掛上一袋橡皮,你們觀察衣架有什么變化?(掛橡皮的一側下垂)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掛橡皮一側重,另一側沒掛物品的輕),你們在看,我在衣架另一側掛一把尺子,你會發(fā)現什么變化?(掛尺子的一端下垂,掛橡皮的一端翹起來)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或這說明了什么?(掛尺子的一端比掛橡皮一端重)

師:小朋友非常聰明,知道在平衡的衣架上掛物品,重的一端下垂,輕的一端上翹,衣服架可以幫助我們區(qū)分哪個物體重,哪個物體輕。

二、出示礦泉水瓶、易拉罐等相同材料的物品來比較輕重

(一)

幼兒:裝滿水的重;裝半瓶水的輕;空瓶子的最輕(利用目測)

教師:請幼兒驗證,用手掂一掂,感知哪個瓶子重?哪個瓶子輕?

2、按由輕到重、由重到輕排序

(二)

1、教師:礦泉水瓶透明,小朋友用眼睛看就知道,哪瓶水重,哪瓶水輕,我這里還有三個不透明的相同的易拉罐,你們怎么分辨哪個罐重?哪個罐輕?(一個裝滿水;一個空的;一個裝半罐)并按由輕到重順序排起來。

2、一大一小的積木

3、大小、形狀相同、塊數不同的積木(3塊扎一起;6塊扎一起;10塊扎一起)

4、幼兒自由看、玩、掂,比較輕重并排序。

5、師幼一起驗證幼兒操作,總結:相同的易拉罐,空的最輕,裝半瓶水的較輕,裝滿水的最重;相同的積木,大的重,小的輕;大小、形狀相同的積木,塊數多的重,塊數少的輕。

三、比較不同物品的輕重

(一)

1、大的棉花沙包、小的豆子沙包

師:請小朋友猜一猜,哪個沙包重,哪個輕?

2、籃球、鐵球

師:這兩個球,哪個最重,哪個最輕?

3、大小幾乎相同的蘋果、桔子、梨

師:這三個水果,大小差不多,用掂的方法很難比較,我們用什么方法來比較這三個水果的輕重呢?來小朋友動手玩一玩。

(二)幼兒玩

2、請個別幼兒驗證怎樣比較蘋果、梨、桔子的輕重(用天平秤,稱一稱)

四、比賽

兩組比賽:不同輕重的物體混放,每一種兩個,每組幼兒協商每人排一種,比較同類物體的輕重,分別擺放在兩個寫有輕重的箱子里,快、對的那一組為優(yōu)勝組。

另換兩組比賽:不同輕重、不同類物體混放,請幼兒用掂、稱等方法,按照從輕到重的順序排序,正確的一組為優(yōu)勝組。

量的比較教案篇十一

1、愿意參加撕面條的活動,有耐心完成游戲任務。

2、能動手動腦動口,正確判斷并描述物體的長短。

3、感知并掌握比較物體的長短的正確方法,理解長短的相對性。

大小不同的長方形各色蠟光紙若干;每組一個裝紙條的筐。

感知并掌握比較物體的長短的正確方法,理解長短的相對性。

1、教師引導幼兒討論:你吃過面條嗎?面條是什么樣子的?

2、教師引導幼兒撕面條——幫助幼兒感知比較長短的方法。

(1)請每位幼兒取一張蠟光紙,說說自己拿的紙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的?

(2)請幼兒從長方形紙上撕下兩根不一樣長的面條,想想該怎么撕?

(3)請幼兒將兩根面條比一比:哪條長?哪條短?(引導幼兒將比較。

的兩個物體的一端對齊,用重疊或并放的方法比較長短。)。

(4)請幼兒拿一根面條與其他小朋友的比一比,看誰的面條長?

3、教師引導幼兒比比誰的面條長,幫助幼兒初步感知理解長短的相對性。

(1)幼兒自由地撕面條,教師引導幼兒不斷地比較,找到自己撕出的。

面條中最長的一根,感知比較的對象不一樣,同一根面條比出的結果有時可能是長。

的,有時也可能是短的。

(2)請幼兒拿自己認為最長的面條來和其他小朋友的比一比,共同找出一根最長的面條。

4、教師指導幼兒撕最長的面條,引導幼兒學習將紙撕得又長又細的技能。

(1)示范撕長面條的方法:沿紙的邊緣繞圈能撕出又細又長的面條。

(2)幼兒自由撕面條,教師巡回指導。

(3)幼兒與同伴比較面條的長短。

量的比較教案篇十二

1、能知道物品具有輕重不同的特征。

2、運用感官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

書包兩只(一只空的,一只裝書),筆,玻璃瓶,鐵塊,石頭,積木,盤子等實物,作業(yè)單若干。

1、運用感官比較輕重。

l出事裝書的書包與空書包,請幼兒背一背。

提問:兩個書包有什么不同?

結論:空書包輕,裝書的書包重。

l幼兒分組操作,感知各種材料的.輕重。

從盤中去兩個物品,比比是否一樣重,什么輕,什么重。

2、幼兒操作練習:該放幾個蘋果?

l在作業(yè)單上畫上所缺的蘋果。

將操作材料擺放在數學角,鞏固幼兒對物體輕重的概念。

量的比較教案篇十三

1、引導幼兒學習比較高矮的方法,能獨立地給3件同類物體比較高矮。感知高矮的相對性。

2、引導幼兒描述比較結果,初步探索高矮排序的規(guī)律。

1、教具:高矮不一的小朋友圖片四張,標記圖一張。

2、學具:幼兒用書《勞動樂翻天》,蠟筆、貼紙。

一、出示娃娃,引出課題。

2、這幾個小朋友的個頭一樣高嗎?誰高誰矮呢?

二.引導幼兒學習比較高矮。

1、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比較呢?(把他們放在同一平面上靠在一起,這樣就能看出哪個高,哪個矮了。)

2、現在四個小朋友一起來比高矮了,又該怎樣比了呢?現在小朋友的高矮發(fā)生變化了嗎?

三、學習按高矮排序

2、幼兒說,教師在黑板上操作,然后集體驗證操作結果。

3、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說出操作結果。

四、幼兒操作

1、發(fā)放幼兒用書,指導幼兒把書翻到17頁:快樂餐廳招聘了四名服務員,我們一起來看看誰高、誰矮,在更高的那只動物下面的框里畫勾。

2、這是個服務員一起比,誰高誰矮呢,請小朋友撕下貼紙給它們排排隊,一邊排隊一邊說排隊的順序。

量的比較教案篇十四

2、初步感知使用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3、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體會數學活動的有趣。

在許多游戲活動中,幼兒總喜歡比各種物體的長短,但又不知怎么比出長短,于是我設計了這節(jié)比長短的數學活動課。

初步感知使用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1、火車圖片、1~10數字卡片。

3、泡沫板、圖釘若干。

活動過程:一、出示火車圖片,感知長短。

1、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個好消息:“沈陽站新添了幾列火車”引起興趣。

2、提問:這幾列火車哪列最長,哪列最短呢?

3、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比較長短兩種方法。(看,數數)并知道車廂多火車長,車廂少火車短。

二、幼兒操作,運用比長短的方法進行排序。

1、介紹材料、操作臺上的1~4的數字含義。

2、幼兒自由選擇材料,比較長短并排序。

第一組:四條長短不同的連環(huán)紙環(huán)。

第二組:四條長短不同的彩筆(不同數量連在一起)。

第三組:四條長短不同的曲別針(不同數量連在一起)。

第四組:四個纏著不同長短繩子的同樣瓶子。

3、每組小朋友出來講解:

你們是怎么排序的。引導幼兒說出最長的是……第二長的是……第三……最短的是……。

用什么方法比較出來的?”并展示給小朋友看。

4、幼兒通過觀察展板,討論如何比較長短。

提問:“為什么掛紙環(huán)的釘要站成一個水平的直線?”

5、教師小結:比較幾種物體長短時,一邊對齊后再進行排序。

三、幼兒討論第三種比較長短方法——測量。

提問:“還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較長短?”

幼兒討論生活中的測量工具并尋找收集。

幼兒觀察教師使用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四、活動延伸:

指導幼兒借助多種測量工具進行測量,并對出現的測量結果的不同繼續(xù)深入探索。

教學反思:本活動幼兒初次接觸有一定的難度,我應考慮幼兒原有的經驗程度設計活動,事先作一些測量的準備,活動效果會更好。

量的比較教案篇十五

1、通過這個游戲活動,使幼兒能夠進行寬與窄的比較,找出最寬的和最窄的。

2、使幼兒運用各種感官去感知生活中物體的寬窄。

情景主題畫《三只小豬》 各種寬窄不同的物體

讓幼兒仔細觀察情境圖,自由討論。(先經過寬的路,在經過窄的路,先經過寬的橋在經過窄的橋等。)

1、老師將寬窄不同的物品排成一排放在一起,請幼兒找出哪個寬哪個窄。

2、再次感知寬與窄

(1)老師發(fā)給每個幼兒手中兩個物品,一個寬,一個窄,當老師說到把寬的放在頭上,幼兒做相應的動作,老師說把窄的放在腳下,幼兒做相應動作。

然后說說自己想跨的是哪條小河,聽媽媽的指令一起跨過小河,到倉庫去取糧食(玩具),回來時再跨一次小河,說說自己跨的是哪條小河。

1、打開幼兒用書

(1)打開書第21頁,觀察畫面上有哪些車。(出租車、三輪車、摩托車)

(2)引導幼兒觀察車的車輪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不一樣,分最窄的、窄的、寬的)

(3)指一指哪個輪胎最寬,那個輪胎最窄。

(4)車的輪子壞了,要換上下面的新輪子,找一找下面的輪胎分別和上面哪輛車的輪胎對應。

(5)請小朋友幫每一輛車找到合適的輪子,用筆將一樣寬或一樣窄的輪胎連在一起。

量的比較教案篇十六

1.通過活動讓幼兒繼續(xù)比較寬和窄,能正確地表達比較的結果,在比較中進一步理解物體寬窄的相對關系。

2.除了目測比較外,引導幼兒嘗試用物品作自然測量比較。

3.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以及對事物作寬窄比較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1.寬窄不一的毛巾、圍巾、手絹、紙板若干。

2.幼兒掛書第16頁。

1.使用幼兒用書第16頁。

(1)請幼兒看一看:圖中有哪兩個動物?它們長得怎樣?

(2)請幼兒觀察比較:哪張床最寬?哪張床最窄?它們分別是誰的?請把動物與相應的床連線。

2.使用準備好的物品作寬窄比較。

(1)教師兩兩拿出物品,請幼兒說一說:這兩個物品哪個寬?哪個窄?你怎么知道的呢?

(2)教師提問:"我們除了用眼睛看,還能夠用其他方法來比較兩個物體的寬和窄嗎?"鼓勵幼兒積極動腦筋思考。

(3)請幼兒嘗試用書本、積木等物品來對對別的物品作寬窄的測量。

繼續(xù)引導幼兒關注教室里面、幼兒園里面、家里面有哪些東西寬,哪些東西窄。請幼兒用繩子或者其他東西量一量家里面自己的小床和爸爸媽媽的大床,餐桌、書桌和茶幾。看看有什么不一樣請幼兒學習用跨步、腳印、竹竿、繩子等在戶外進行自然測量,比較路的寬窄、墻的寬窄等。

量的比較教案篇十七

1、學習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能正確運用“輕”、“重”詞匯表述比較的結果。通過師幼互動游戲“抱一抱”,引導幼兒通過目測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

(1)師:老師和小朋友,誰重?誰輕?為什么?

(2)學習用“”符號表示物體輕重。

師小結:我們用眼睛一看就知道了老師比小朋友重,小朋友比老師輕。

2、能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1)出示大袋和小袋,引導幼兒通過提一提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

師:雷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兩個袋子,小朋友猜猜,這兩個袋子哪個輕?哪個重?

小結:看來有時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準確,這時你可以用手掂一掂,再判斷物體的輕重。

(2)出示蘋果和梨,介紹天平,通過工具稱一稱,比較兩個物體輕重。

師:雷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了蘋果和梨,小朋友猜猜,哪個重,哪個輕?(介紹天平)

小結:比較物體的輕重有很多方法,可以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提一提,還可以用工具稱一稱。

(3)幼兒操作,嘗試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第一組:乒乓球和實心球

第二組:花片和積木

第三組:實心球和綠球

師:

(1)請小朋友比一比它們誰重,誰輕?

(2)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斷的?

3、比較和討論三個物體輕重,初步理解輕重的相對性。

師:(請出兩個小朋友)

(2)為什么一會兒說這個小朋友重,一會兒說它輕?他到底是重還是輕?

(3)小結:看來這個小朋友是重還是輕要看它和誰比。

4、進行3個物體重量的正、逆排序練習。

師:請小朋友根據我們三個人重量給它們排排隊,怎樣排呢?

5、提供材料(石頭、積塑、花片),介紹材料的名稱及操作方法。

(1)幼兒操作,按照排隊的順序,用圖片把它插在排序板上,師巡回指導。

(2)師講評幼兒操作情況。

6、自然結束活動。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731249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