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二教案(匯總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5 06:04:07
物理必修二教案(匯總16篇)
時間:2023-12-05 06:04:07     小編:琴心月

教案是教學中的一份指南,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情和需求,因材施教。教案的編寫應該靈活運用各種評價手段,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希望以下教案范例能夠對大家編寫更好的教案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物理必修二教案篇一

1.教材分析:

本學期期采用的教材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必修一,必修一模塊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塊,所有的學生都必須完成這一模塊的學習。本模塊劃分為“運動的描述”和“相互作用與運動規(guī)律”兩個二級主題,模塊涉及的概念和規(guī)律是高中物理進一步學習的基礎。有關實驗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過這些實驗學習,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體會實驗在物理學中的地位及實踐在人類認識世界中的作用,全書分為四章,分別是第一章運動的描述、第二章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第四章牛頓運動定律。

2.學生分析:

本屆高一學生基礎尚可,雖然比不上省重點中學的素質,但相對前幾屆來說,生源要好許多,除對少部分同學可相應降低要求,只要求其掌握基本的概念和規(guī)律外,對大多數(shù)學生應定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適應科學探究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正確的物理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形成較為完整的牛頓力學體系等。

3.教法、學法分析:

針對本學期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采取重知識和重概念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能力的方法:強調學生的課前預習,爭取少講、精練、多思考。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培養(yǎng)學生利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加強學生實驗的教學,加強物理綜合知識的分析和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變成學習的主人。

二、教育目標任務要求。

1.認真鉆研教學大綱及調整意見、體會教材編寫意圖。注意研究學生學習過程,了解不同學生的主要學習障礙,在此基礎上制定教學方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

2.要特別強調知識與能力的階段性,強調掌握好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這是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對課堂例題與習題要精心篩選,不要求全、求難、求多,要求精、求少、求活,強調例題與習題的教育教學因素,強調理解與運用。

3.加強教科研工作,提高課堂效率。要把課堂教學的重點放在使學生科學地認識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掌握基本科學方法、形成科學世界觀方面。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益。

4.通過觀察實驗和推理,歸納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使學生學習和掌握有關規(guī)律,同時著重培養(yǎng)和發(fā)展他們的實驗能力,以及由實驗結果歸納出物理規(guī)律的能力。

5.結合所學知識的教學,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三、措施。

1.嚴格執(zhí)行教學處的集體備課制度,提高集體備課質量。每周集體備課,先由上一周安排的每一節(jié)教學內容的主備人向全組明確本節(jié)的重點、難點、教學方法、主要例題、課后作業(yè)、教學案等,然后由全組教師研討、質疑、確認,形成共案。全組老師要統(tǒng)一教學進度、統(tǒng)一教學規(guī)范。

2.制定教學進度。在認真分析教材與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之上,確定課時安排。為實現(xiàn)給全體學生奠定一個扎實的物理基礎提供合理的時間保證。必修物理將突出文科學生的特點、合理安排,以便保證全年級在學業(yè)水平測試中獲得滿意成績。

3.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加強對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細化每一章每一節(jié)的教學要求,明確課時分配及每一節(jié)課的課時目標。對每一節(jié)課的重難點內容作更深入的分析、探討,確立突破的方法和途徑。加強對各種課型的研究,尤其是探究課。

物理必修二教案篇二

教材從介紹昂尼斯發(fā)現(xiàn)水銀超導現(xiàn)象的物理學史知識入手,講述超導體的一般概念,基礎知識、進一步講解超導的優(yōu)點、缺點和目前科學家面臨的問題。

教法建議。

本節(jié)的教學要注重科技的聯(lián)系,避免孤立的學習,要注意聯(lián)系實際。

可以提出問題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可以利用教材和教師提供的一些資料進行學習。

也可以教師提出課題,學生查閱資料,從收集資料、信息的過程中學習,提高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方法2、對于基礎較好的班級,可以采用實驗探究和信息學習的方法、實例如下。

實驗探究:可以組織學生小組,圖書館、互聯(lián)網查閱有關超導體方面的資料,小組討論,總結超導體的優(yōu)點、缺點以及討論超導體的未來發(fā)展方向。

板書設計】。

1、超導體概念超導現(xiàn)象。

2、超導體的優(yōu)缺點。

3、我國的超導體的研究。

探究活動。

課題】。

超導現(xiàn)象的歷史。

組織形式】。

個人或學習小組。

活動流程】。

制訂子課題;制訂查閱和查找方式;收集相關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結論;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

1、嘗試總結超導體的發(fā)展現(xiàn)況。

2、討論超導體的未來發(fā)展趨勢。

資料來源】。

1、圖書館、互聯(lián)網查找資料。

物理必修二教案篇三

(4)能夠應用動能定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運用歸納推導方式推導動能定理的表達式;

(2)通過動能定理的推導理解理論探究的方法及其科學思維的重要意義;

(3)通過對實際問題的分析,對比牛頓運動定律,掌握運用動能定理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及其特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動能定理的歸納推導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2)通過對動能定理的應用感悟量變(過程的積累)與質變(狀態(tài)的改變)的哲學關系。

教學重點:動能的概念;動能定理的推導和理解。

教學難點:動能定理的理解和應用。

教學過程:

第七節(jié)動能和動能定理。

1、對“動能”的初步認識。

追尋守恒量中,已經知道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大家先猜想一下動能與什么因素有關?應該與物體的質量與速度有關。

你能通過實驗粗略驗證一下你的猜想嗎?(物體的動能與物體的質量和速度有什么關系)。

方案1:讓滑塊從光滑的導軌上滑下與靜止的木塊相碰,推動木塊做功。

實驗:(1)讓同一滑塊從不同的高度滑下;(2)讓質量不同的滑塊從同一高度滑下。

現(xiàn)象:(1)高度大時滑塊把木塊推得遠,對木塊做的功多;(2)質量大的滑塊把木塊推得遠,對木塊做的功多。

實驗結果:

(1)高度越大,滑塊滑到底端時速度越大,在質量相同的情況下,速度越大,對外做功的本領越強,說明滑塊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量越多。

(2)滑塊從相同的高度滑下,具有的末速度是相同的,之所以對外做功的本領不同,是因為滑塊的質量不同,在速度相同的情況下,質量越大,滑塊對外做功的能力越強,也就是說滑塊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量越多。

歸納:物體的質量越大、速度越大物體的動能越大。

方案2:被舉高的錘子下落可將鐵釘釘入木板中,高度越高,錘子越重具有的動能越大,釘鐵釘?shù)迷缴睢?/p>

2、對“動能的變化”原因的初步探究。

(1)多媒體演示實驗:

實驗1:小球在空中下落過程,重力做正功,動能增大。

實驗2:沿粗糙平面滑動的小車由運動到靜止,由于摩擦阻力做負功,小車的動能減小。

(3)得出結論:外力做功(牽引力、阻力或其它力等)是物體的動能改變的原因。

3、定量探究:外力做功與物體動能的變化之間的定量關系。

(1)就下列幾種物理情境,用牛頓運動定律推導:外力做功與物體動能的變化之間的定量關系。

用多媒體展示:

物理必修二教案篇四

本教學設計選自人教版新課標高中物理教材第一章第一節(jié)《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要描述物體的運動,首先要對實際物體建立一個最簡單的物理模型——質點模型。由于運動的相對性,描述質點運動時必須明確所選擇的參考系。為了準確的、定量的描述質點的運動,還要建立坐標系。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是描述物體運動的基礎知識,教材中逐步展開這些內容,最后介紹__。本節(jié)介紹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不僅是這一章學習的基礎知識,也是以后力學各章學習的基礎知識。這些基礎知識在實踐中有廣泛的、重要的應用。

二、學生分析。

學生在初中已經接觸到了參考系的概念,但理解不夠深入。對于坐標系只是在數(shù)學中進行了學習,還沒有被應用到物理問題的解決中。初中學習了的概念:參照物、機械運動。

三、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質點的概念,知道物體可視為質點的條件,知道它是一種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2)理解參考系的概念,知道運動是相對的。

(3)知道在描述運動時建立坐標系的重要性,并能根據物體運動情況建立合適的坐標系。

2、過程與方法。

(1)體會物理學研究的理想化方法。

(2)體驗不同參考系中運動的相對性,學會靈活選取參考系。

(3)學習用坐標精確描述物體的運動位置。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認識運動是宇宙間的普遍現(xiàn)象,靜止是相對的。

(2)初步認識物理研究的基本思想,明確建立物理模型是物理學研究問題的基本方法。

四、教學重點。

質點概念的理解、參考系的選取和坐標系的建立。

教學策略:通過觀察、思考、討論和實例分析來加深理解。

五、教學難點。

理想化模型——質點的建立,及相應的思想方法。

教學策略:通過問題的討論,在原有認知水平上進一步深化拓寬,達到認知的螺旋上升,攻克難點。

六、教學方法。

1、教具。

兩端帶小球的木棒、cai課件。

2、教學方法。

直觀演示、啟發(fā)、討論、講解、練習并輔以多媒體等綜合教學法。

物理必修二教案篇五

二、課程標準中的相關要求: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運動有多種類型,機械運動是一種簡單的運動形式。

(2)、知道參考系的概念,知道對同一物體選擇不同的參考系時,觀察的結果可能不同,通常選擇參考系時,要考慮研究問題的方便;在比較不同物體的運動情況時,必須選擇同一參考系才有意義。

(3)、知道時間和時刻的概念以及它們的區(qū)別。知道時間的法定計量單位及其符號。

2、過程與方法:

(1)、學會用坐標系來描述物體的空間位置。

(2)、學會用時間數(shù)軸來描述物體運動過程的時間和時刻。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關注科學技術的新進展,關注物理學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愛國注意情感。

四、教學重點:

1、參考系的概念,及學會合理選擇參考系判斷物理的運動情況。

2、學會用坐標系來描述物體的空間位置。

3、學會用時間數(shù)軸來描述物體運動過程的時間和時刻。

五、教學難點:

1、學會合理選擇參考系判斷物理的運動情況。

2、學會用坐標系來描述物體的空間位置。

六、教學工具: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與內容。

(一)、本章課程的引入:

結合課本16頁內容,在學生自行閱讀的基礎,教師引入本章內容并簡要講解本章的學習要求(可見課本16頁)。

(二)主要教學內容。

1、機械運動和參考系:

(1)、各種運動:機械運動、熱運動、電磁運動等。

(3)、參考系的概念:在描述物體運動時,選作標準的參照物,叫參考系教學過程:以課本所介紹的電梯運動為例來說明選擇參考系的必要性并強調:對于同一運動,選擇的參考系不同,觀察和描述的結果可能會不同的。

(4)、參考系的確定方法。

教學過程1:學生討論以下題目:

例1、下列關于參考系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參考系必須是和地面連在一起的物體;

b、被研究的物體必須沿參考系的連線運動;

c、參考系必須正在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或是相對于地面靜止的物體;

d、參考系是為了研究物體的運動而假定為不動的那個物體。

答案:d。

教師評析:參考系的選擇是任意的,在具體問題上,一般以對運動的描述簡單方便作為基本原則,通常選地面或相對地面靜止的物體為參考系。

教學過程2:強化訓練:

答案:地面、車廂、火車。

例3、兩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甲車內的人看見窗外的樹木向東移動,乙車內的人發(fā)現(xiàn)甲車沒有運動。若以地面為參考第,上述事實說明:()。

a、甲車向西運動,乙車不動;

b、乙車向西運動,甲車不動;

c、甲車向西運動,乙車向東運動;

d、甲、乙兩車都向西運動,且運動快慢相同。

答案:d。

2、空間位置的描述。

(1)、選擇大家做熟悉的標志作為參考。

(2)、說明在該標志的那個方向。

(3)、距離多少。

師:在物理學中,借助于數(shù)學方法,建立坐標系來描述物體的位置。

答案:應建立一維坐標系,以校門為原點,正東方向為正方向,以1米(或其它單位長度)為單位長度建立坐標系。

教師評析:建什么樣的坐標系,關鍵是看物體運動軌跡的形狀:如果是直線則建立一維坐標系,如果是平面上的曲線,則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如果是立體的曲線,則建立三維坐標系。建立坐標系時要規(guī)定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例如:要描述做飛行表演的飛機的位置變化,則要建立三維坐標系。

教學過程4:知識延伸:用鐘表的時針指向幾點來確定空間位置的方法,也是實際應用時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3、時間的描述。

教學過程1:以課本16頁中“神舟”5號飛船飛行的部分重要時刻表為例(黑板上畫出),同學生一起討論得出以下幾點:

(1)、區(qū)分時間與時刻:時刻指的是某一瞬時,在時間坐標軸上對應一點;時間間隔指的是兩個時刻的間隔,在時間坐標軸上對應一段線段。

(2)、時間的單位:s、min、h等。

物理必修二教案篇六

答案:1秒內、2秒內、第1秒內、第2秒內都是表示時間;第秒末、第2秒初都是表示時刻。

答案:都錯,第3秒初到第5秒末是3秒鐘;第4秒末到第5秒初是同一時刻。

答案:因為列車時刻表中列的數(shù)據表示的是進站及發(fā)車的時刻,而不是時間距離,因此不叫“時間表”;作息是工作和休息需要的時間,不能在某一時刻完成,作息時間表表示的是工作和休息的時間距離,因此不叫作息“時刻表”。

(三)本節(jié)小結:

一、學會合理選擇參考系判斷物理的運動情況。

二、學會用坐標系來描述物體的空間位置。

3、學會歷時間數(shù)軸來描述物體運動進程的時間和時刻。

(四)課堂練習(可彼此討論):

一、甲乙兩車停在車站里,甲車上的.乘客突然看到車外的樹木向西運動,從另一側看見乙車也向西運動,但比樹木慢。那么請問車外的維持秩序的交警看到甲、乙兩車運動的情況是如何的?(詳細說明)。

答案:甲車向東運動,乙車也向東運動但運動得比甲車慢。

二、詩句“滿眼風波多閃爍,看山好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中,“看山好似走來迎”和“是船行”所選的參考系別離是()。

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d、河岸和流水。

答案:a評析:該題以詩的意境為背景,新穎新穎,很好地表現(xiàn)了新課標增強情感與價值觀教育的思想。

答案:12分鐘是指時間;火車正點駛離本站的時刻是11點32分。

(五)課外作業(yè):

一、閱讀講義15頁及17頁“信息窗”二、講義17頁作業(yè)及練習冊中相關練習。

(六)板書:第一節(jié):運動、空間和時間。

一、機械運動和參考系。

二、空間位置的描述:成立坐標系來描述物體的位置。

3、時間的描述:時間和時刻。

(七)課堂教學反思:

一、教材的處置。

二、習題的選擇。

3、學生的反映。

4、教師的課堂教學組織進程:

物理必修二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解釋速度的概念,能夠概括速度的定義、公式、符號、單位和物理意義。

(2)解釋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定義并學會辨析。

(3)能夠說出速率的概念并辨認速度與速率。

2、過程與方法。

(1)在概念轉變的教學過程中形成全面、正確的關于速度的概念。

(2)通過平均速度引出瞬時速度的過程,鍛煉使用極限思維。

(3)通過對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速度與速率的區(qū)別和分辨,學會運用辨析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對速度全面正確地解釋來積極培育自身科學嚴謹?shù)膽B(tài)度。

(2)積極將自己的觀點及見解與老師、同學進行交流。

(3)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嘗試體會物理學中蘊含的對立統(tǒng)一。

課型:

新授課。

課時:

第一課時。

學情分析:

一般而言,高一學生在經歷了初中階段的學習后,思維能力得到了較好的發(fā)展,抽象邏輯思維逐漸取代形象思維占據主要地位、學生的一般特征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能夠按照探究性學習的過程利用假設思維進行學習;。

(2)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我調控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學習過程更加具有目的性;。

(3)在某種程度下學生思維不再是“抱殘守缺”,而是較為容易接受新事物;。

(4)學生學習動機由興趣支撐逐漸轉變?yōu)橛梢庵局危瑢W習的目的性更加明確;。

(5)學生之間的交流對于學生學習具有一定的影響、

關于“速度”的學習,學生在初中階段科學學科中所接受的定義是,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這與高中對于“速度”的定義截然不同,學生雖然通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基礎,但這個基礎里大部分仍然是迷思概念、如何將初中階段所接受到的關于“速度”的迷思概念轉變?yōu)榭茖W概念,達到一個新的認知平衡是本節(jié)課的一條主線、同時也應該認識到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習以及前面關于“位移”、“路程”的學習為本節(jié)課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本節(jié)課可能存在的問題有兩個,一是學生根據初中階段的學習積累對于“速度”難以產生正確、客觀的認識,其中所存在的迷思概念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轉變;二是學生對于“平均速度”、“瞬時速度”兩個概念可能會有所混淆,教師應該利用課堂呈現(xiàn)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區(qū)分。

教學重點:

速度的概念,由平均速度通過極限的思維方法引出瞬時速度。

教學難點:

對瞬時速度的理解,怎樣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時速度。

教學方法:

問題情境引入、探測已有概念、產生認知沖突、解構迷思概念和建構科學概念、形成新的認知平衡。

物理必修二教案篇八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了解對某個力進行分析的線索和方法.情感目標。

教學建議一、基本知識技能1、理解力的概念:

2、力的圖示與力的示意圖:

3、要會從性質和效果兩個方面區(qū)分力.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一)、對于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要準確把握這一概念,需要注意三點:

1、力的物質性(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存在);

2、力的相互性;

3、力的矢量性;

(二)、力的圖示是本節(jié)的難點.。

(三)、力的分類需要注意的是:

1、兩種分類;

2、性質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效果相同的力性質可以不同.。

一、提問:什么是力?

教師通過對初中內容復習、討論的基礎上,總結出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提問:下列實例,哪個物體對哪個物體施加了力?

(1)、馬拉車,馬對車的拉力.。

(2)、桌子對課本的支持力.。

總結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力物體就有受力物體,有力作用,同時出現(xiàn)兩個物體.。

強調:在研究物體受力時,有時不一定指明施力物體,但施力物體一定存在.。

二、提問、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用什么來測量?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什么?

教師總結:力的測量:力的測量用測力計.實驗室里常用彈簧秤來測量力的大小.。

力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符號:n.。

三、提問:僅僅用力的大小,能否確定一個力:

演示壓縮、拉伸彈簧,演示推門的動作.主要引導學生說出力是有方向的,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體會并得出力的三要素來。

物理必修二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2.理解參考系的選取在物理中的作用,會根據實際情況選定參考系。

3.認識一維直線坐標系,掌握坐標系的簡單應用.。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2.通過質點概念和參考系的學習,體會物理規(guī)律與生活的聯(lián)系。

3.滲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學思想.。

4.滲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幫助學生建立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5.通過本節(jié)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高中物理課程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理解質點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質點概念所采用的抽象思維方法.。

2.在研究具。

體問題時,如何選取參考系.。

3.如何用數(shù)學上的坐標軸與實際的物理情景結合起來建立坐標系.。

難點:在什么情況下可以把物體看作質點,即將一個實際的物體抽象為質點的條件.教學方法:

探究、講解、討論、練習。

教學手段:

錄像資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新授課(1課時)。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師:請同學們觀看一段錄像后思考問題(有關運動的話題).。

教師總結學生發(fā)言,講述機械運動.。

參考:文學家的描述:《光明日報)年10月17日第一版,作者歐陽中石“凌云戲月游銀漢,轉瞬翔天過太空.”

[新課教學]。

一、物體和質點。

足球向前球體滾動。

雄鷹向前翅膀上下。

發(fā)現(xiàn)描述物體運動不容易,我們需要了解物體各部分運動的區(qū)別嗎?

問:可以將問題簡化嗎?為什么?

師:在剛才看過的錄像片中,我們見到了楊利偉,看到了“神舟”五號.據報道,“神舟”五號飛船載人艙長7.4m,直徑2.8m,用長58m、重達480t的“長征”2號火箭發(fā)射.升空后,顯示在指揮部熒光屏上的僅是一個小小的光點.科學家研究它在空中的位置、離開地面的高度、飛行的速度、運動軌道等問題時,需要考慮它本身的大小和形狀嗎?生:不需要,我們可以用熒光屏上的小光點代替這個“龐大”的飛船呀!

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

[討論與交流](供參考)。

(1)教練員針對訓練錄像糾正運動員的錯誤時,能否將運動員看成質點?

(2)分析運動員的助跑速度時,能否將其看成質點?

(3)測量其所跳高度(判斷其是否打破紀錄)時,能否將其看成質點?

3.物理中的“質點”跟幾何中的點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師:請同學們對質點進行小結:

生:對質點小結:

1.質點是一種科學抽象,是一種理想化的模型.。

2.質點是對實際物體的近似,這也是物理學中常用的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

4.一個物體能否被看作質點,取決于所研究問題的性質.即使是同個物體,在研究的問題不同時,有的情況下可以看作質點,而有的情況可能不可以看作質點.

(課堂探究)。

親自做一做、試一試,書本在下列情景中能否被看成質點.。

3.還有什么情況下書本可以被視為質點?什么情況下書本不能被視為質點?

參考答案:

1.沿同一個方向移動書本時,書本各部分的運動情況完全相同,可以將它視為質點.。

2.相對桌面上方的某一定點來說,書本本身的長度(或寬度)不能忽略,并對經過該定點位置所需要的時間起決定作用,所以這種情況下不能將書視為質點。

3.答案視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根據學生提出的各種情景,老師進行準確恰當?shù)狞c撥).說明:將物體看作質點的條件:

(1)平動的物體可以看作質點,一般研究物體的轉動時不能把物體看作質點.。

(2)物體有轉動,但物體的轉動不是我們所要研究的主要問題時,物體本身的形狀和大。

小已變成了次要因素.。

[課堂訓練)。

1.下列關于質點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體積很小的物體都可看成質點。

b.質量很小的物體都可看成質點。

c.不論物體的質量多大,只要物體的尺寸跟物體間距相比甚小時,就可以看成質點。

d.只有低速運動的物體才可看成質點,高速運動的物體不可看作質點。

答案:c。

2.在以下的哪些情況中可將物體看成質點?

(1)研究某學生騎車回校的速度.。

(2)對這位學生騎車姿勢進行生理學分析.。

(3)研究火星探測器從地球到火星的飛行軌跡.。

(4)研究火星探測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測火星的表面.。

答案:(1)(3)。

3.下列情形中的物體可以看作質點的是?????????()。

a.跳水冠軍郭晶晶在跳水比賽中。

b.一枚硬幣用力上拋,猜測它落地時是正面朝上還是反面朝上。

c.奧運會冠軍邢慧娜在萬米長跑中。

d.花樣滑冰運動員在比賽中。

答案:c。

二、參考系。

教師可展示f1ash動畫課件,動畫內容描述為:

兩位同學在路邊看到急馳而過的一輛小汽車,大聲叫喊,

“唉呀!你看他們跑得真快啊!”

車中的人對司機說:“你動了嗎?”

投影教材中的圖1.1—3圖,讓學生自己分析,教師加以引導.。

生1:車中兩個小孩都是靜止的,他們都沒動.。

參考系:任何運動都是相對于某個參照物而言的,這個選來作標準的參照物稱為參考系.。

2.“月亮在蓮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課堂交流](分四小組進行)。

師:下述物理過程中選擇什么為參考系較恰當?

課件投影問題:

[課堂探究]。

物理必修二教案篇十

1、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能力。從學生已經具有的知識基礎來看,學生在學習本節(jié)課之前,可能只是通過小學的科學課、報刊、雜志、電視等方式對有關科學家的事例略知一二,對科學家的發(fā)現(xiàn)、發(fā)明、創(chuàng)造內容的了解應該是非?,嵥榈模瑹o系統(tǒng)的天體運動研究歷史方面的知識,但對天體的運動學習應該具有很大的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

2、學生認知能力上的欠缺。從學生的認知能力看,由于行星運動抽象、無法感知,學生在理解行星的運動規(guī)律上會存在障礙,同時橢圓在數(shù)學上還未接觸過,也會給學生造成困惑。

物理必修二教案篇十一

[例1]關于行星的運動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所有行星都在同一橢圓軌道上繞太陽運動。

b.行星軌道的半長軸越長,自轉周期就越長。

c.行星軌道的半長軸越長,公轉周期就越長。

d.水星離太陽“最近”,公轉周期最短。

[例2]有兩個人造地球衛(wèi)星,它們繞地球運轉的軌道半徑之比是1:2,則它們繞地球運轉的周期之比為。

分析:設兩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軌道半徑分別為r1、r2,周期分別為t1、t2,且r1:r2=1:2,則根據開普勒第三定律,則得出結果。

物理必修二教案篇十二

1、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能力。從學生已經具有的知識基礎來看,學生在學習本節(jié)課之前,可能只是通過小學的科學課、報刊、雜志、電視等方式對有關科學家的事例略知一二,對科學家的發(fā)現(xiàn)、發(fā)明、創(chuàng)造內容的了解應該是非?,嵥榈模瑹o系統(tǒng)的天體運動研究歷史方面的知識,但對天體的運動學習應該具有很大的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

2、學生認知能力上的欠缺。從學生的認知能力看,由于行星運動抽象、無法感知,學生在理解行星的運動規(guī)律上會存在障礙,同時橢圓在數(shù)學上還未接觸過,也會給學生造成困惑。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物理必修二教案篇十三

一、教學目的:

1.了解電能輸送的過程。

2.知道高壓輸電的道理。

3.培養(yǎng)學生把物理規(guī)律應用于實際的能力和用公式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把物理規(guī)律應用于實際的能力和用公式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難點:傳輸電路中電功率轉化及電損耗的計算。

四、教學方法:討論,講解。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講述:前面我們學習了電磁感應現(xiàn)象和發(fā)電機,通過發(fā)電機我們可以大量地生產電能。比如,葛洲壩電站通過發(fā)電機把水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發(fā)電功率可達271.5萬千瓦,這么多的電能當然要輸送到用電的地方去,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輸送電能的有關知識。

(二)進行新課。

1.輸送電能的過程。

提問:發(fā)電站發(fā)出的電能是怎樣輸送到遠方的呢?如:葛洲壩電站發(fā)出的電是怎樣輸?shù)轿錆h、上海等地的呢?很多學生憑生活經驗能回答:是通過電線輸送的。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學生可以回答:是通過架設很高的、很粗的高壓電線輸送的。

出示:電能輸送掛圖,并結合學生生活經驗作介紹。

2.遠距離輸電為什么要用高電壓?

提問:為什么遠距離輸電要用高電壓呢?學生思考片刻之后,教師說:這個實際問題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重點。

板書:(高壓輸電的道理)。

分析討論的思路是:輸電導線(電阻)發(fā)熱損失電能減小損失。

講解:輸電要用導線,導線當然有電阻,如果導線很短,電阻很小可忽略,而遠距離輸電時,導線很長,電阻大不能忽略。列舉課本上的一組數(shù)據。電流通過很長的導線要發(fā)出大量的熱,請學生計算:河南平頂山至湖北武昌的高壓輸電線電阻約400歐,如果輸電線的電流是1安,每秒鐘導線發(fā)熱多少?學生計算之后,教師講述:這些熱都散失到大氣中,白白損失了電能。所以,輸電時,必須要盡量減小導線發(fā)熱損失。

提問:如何減小導線發(fā)熱呢?

分析:由焦耳定律q=i2rt,減小發(fā)熱q有以下三種方法:一是減小輸電時間t,二是減小輸電線電阻r,三是減小輸電電流i。

提問:第一種方法等于停電,沒有實際價值。第二種方法從材料、長度、粗細三方面來說都有實際困難。適用的超導材料還沒有研究出來。排除了前面兩種方法,就只能考慮第三種方法了。從焦耳定律公式可以看出。第三種辦法是很有效的:電流減小一半,損失的電能就降為原來的四分之一。通過后面的學習,我們將會看到這種辦法也是可行的。

板書結論:(a:要減小電能的損失,必須減小輸電電流。)。

講解:另一方面,輸電就是要輸送電能,輸送的功率必須足夠大,才有實際意義。

板書:(b:輸電功率必須足夠大。)。

提問:怎樣才能滿足上述兩個要求呢?

分析:根據公式p=ui,要使輸電電流i減小,而輸送功率p不變(足夠大),就必須提高輸電電壓u。

物理必修二教案篇十四

機械運動是本章的第一節(jié),同時也是后面學習直線運動的基礎。

學習本節(jié)知識之前,學生需積累較多的相關生活經驗,知道生活中關于運動和靜止的一些自然常識,如地球會繞太陽轉等。本節(jié)內容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有著廣泛的現(xiàn)實意義。

本設計從“手抓子彈”的小故事引入。通過對生活中的多個實例交流并歸納出機械運動概念。通過動手實驗和小組討論的方法歸納出要判斷一個物體的運動情況,必須先選擇合適的參照物,即得出選取參照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后通過對生活中典型實例的解釋,進一步鞏固參照物的概念,同時解決“如何選取合適參照物?”的問題。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機械運動;知道參照物的概念。

(2)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3)知道一切物體都在運動,絕對靜止的物體是不存在的。

(4)學會用參照物解釋物體的運動情況。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建立參照物的我概念,形成研究機械運動時如何選取合適的參照物的方法。

3、態(tài)度、情感與價值觀。

(1)能用所學的知識解釋與生活有關的機械運動情況,感受物理與生活密切相關。

(2)通過討論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對同一物體運動情況的描述可能不同,認識到物體運動的相對性,進而初步體驗辯證唯物主義運動觀。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參照物,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難點:學會選擇合適的參照物。

四、教學資源。

1、器材:磁帶盒,白紙。

2、學習活動卡。

五、教學設計思路。

本設計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機械運動的概念。二是參照物概念的建立。

本設計的基本思路是:從生活中的具體例子和體驗得出機械運動的概念。當判斷生活中的物體的運動情況時出現(xiàn)矛盾,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然后通過實驗、舉例和討論得出要判斷一個物體的運動情況時,必須先選擇合適的參照物,即得出選取參照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本設計要突出的重點是:參照物,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方法是:當判斷生活中的物體的運動情況出現(xiàn)矛盾時,通過動手實驗和小組討論的方法得出: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要判斷一個物體的運動情況前,必須先選擇合適的參照物。

本設計要突破的難點是:學會選擇合適的參照物。方法是:通過對幾個典型例子的解釋的手段學會如何選擇合適的參照物。

本設計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重視概念的形成過程以及伴隨這一過程的方法的教育。

物理必修二教案篇十五

1、知道什么是分力及力的分解的含義。

2、理解力的分解的方法,會用三角形知識求分力。

(二)過程與方法。

1、培養(yǎng)運用物理工具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2、培養(yǎng)用物理語言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分析日?,F(xiàn)象,養(yǎng)成探究周圍事物的習慣。

二、重點難點力的分解。

三、學習過程。

自主學習。

1、什么叫做力的分解?

2、如何得到一個力的分力?試求一水平向右、大小為10n的力的分力。(作圖)。

3、力的合成與力的分解是什么關系?

合作探究。

農田耕作時,拖拉機斜向上拉耙(課本圖)。

拖拉機拉著耙,對耙的拉力是斜向上的,這個力產生了兩個效果;一方面使耙克服泥土的阻力前進;另一方面同時把耙往上提,使它不會插得太深。也就是一個力產生了兩個效果(畫出物體的受力示意圖,如下)。

一種等效關系,也就是說是分力與合力的關系。

通常按力的實際作用效果來進行力的分解.

精講點撥。

思考分析:將一木塊放到光滑的斜面上,試分析重力的作用效果并將重力進行分解。

實例探究。

1、一個力,如果它的兩個分力的作用線已經給定,分解結果可能有種(注意:兩分力作用線與該力作用線不重合)。

解析:作出力分解時的平行四邊形,可知分解結果只能有1種。

答案:3種。

答案:50n,60。

矢量相加的法則。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并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有大小而沒有方向,遵循代數(shù)求和法則的物理量叫做標量.

力、速度是矢量;長度、質量、時間、溫度、能量、電流強度等物理量是標量.

矢量和標量的根本區(qū)別就在于它們分別遵循兩種不同的求和運算法則.

物理必修二教案篇十六

[例1]關于行星的運動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所有行星都在同一橢圓軌道上繞太陽運動。

b.行星軌道的半長軸越長,自轉周期就越長。

c.行星軌道的半長軸越長,公轉周期就越長。

d.水星離太陽“最近”,公轉周期最短。

[例2]有兩個人造地球衛(wèi)星,它們繞地球運轉的軌道半徑之比是1:2,則它們繞地球運轉的周期之比為。

分析:設兩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軌道半徑分別為r1、r2,周期分別為t1、t2,且r1:r2=1:2,則根據開普勒第三定律,則得出結果。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733512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