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學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它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根據(jù)教學目標和內(nèi)容,結(jié)合教學方法和手段,編寫的一份詳細的教學計劃和指導材料。教案能夠幫助教師全面把握教學進度,合理安排教學內(nèi)容,提高教學效果。我們每次備課時都需要準備一份教案,這是我們教學工作中的基本要求。教案的編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需求,合理安排教學活動。教案是教師教學的法寶,把握好編寫教案的方法和要領(lǐng)對于提高教學水平至關(guān)重要。
北師大版六上教案篇一
在教學中,首先導入新課,從整體入手,抓住作者描寫紅樹林的精妙文筆,讓學生從整體把握課文;然后咬字嚼句,反復品味,帶領(lǐng)學生欣賞作品遣詞造句的技巧;使學生在朗讀中與作者的感情產(chǎn)生共鳴;從而讀出滋味,培養(yǎng)語感;并達到獲取知識、感悟自然、熱愛生活的目的。
北師大版六上教案篇二
1、同學們,紅樹林美嗎?美在哪里?(精神)。
2、是啊,紅樹林不光有美的外表,頑強的生命力;還有美的心靈,高尚的精神,這才構(gòu)成了真正的海上奇觀!
3、你還知道哪些植物像紅樹這樣無私奉獻、不求回報?我們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
4、奉獻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和諧、美好。希望咱們班的同學能有像紅樹那樣頑強的生命力,能有像紅樹那樣服務(wù)人群、無私奉獻的精神。
北師大版六上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認識16個生字,培養(yǎng)自主識字的能力。
2、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
3、懂得父母本事再大,也不能一輩子依賴父母生活,要自己學會生活的本領(lǐng)。
教學重點與難點:。
1.認識16個生字及詞語.
2.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父母本事再大,也不能一輩子依賴父母生活,要學會自立.
3.在現(xiàn)實生活中做一個不依賴別人、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人.
教學突破:。
通過播放《獅子王》片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加強學生的興趣,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在戴頭飾分角色表演中,既能幫助學生身臨其境地主動探求知識、理解課文內(nèi)容,又能活躍學生的思維,鍛煉其口頭表達及表演的能力.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頭飾。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你們知道動物中誰森林之王嗎?它為什么能被封為森林之王呢?(板書課題:小獅子)。
2、初讀課文,隨文識字。
學生自由的讀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
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自學不認識的字。
3、學生匯報:通過自學,你認識了什么子?你是用什么方法來認識的?
學生認讀詞語:獅子、懶洋洋、曬太陽、練功、原來、飯來張口、一輩子、享福、勸告、依賴、必須、憑著、滾、咬、何必、抬起頭(指名認讀——學生領(lǐng)讀——齊讀)。
4、生字游戲。
二、熟讀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認真聽,并標明自然段。
2、小組比賽讀課文,請學生當評委。
3、課堂評價。
1)、兩人一組拿生字卡片,相互測試。
2)、練寫田字格的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聽寫生字。
二、精讀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思考:你認為這是一只什么樣的小獅子?說說你的理由。
2、四人一組交流交流。
3、學生匯報:(學生可能會用以下詞語來形容這只小獅子:懶惰、知錯就改、勤奮、聰明、聽話、自立、真正等)。
4、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點撥:(主要是圍繞“知錯就改”和“真正”這一主題來展開學習)。
(1)小獅子剛開始有什么表現(xiàn)?他為什么不練功?找出有關(guān)句子讀一讀。
(2)理解“飯來張口”
(3)分角色讀課文1——6自然段。
(4)后來,小獅子又是怎樣做的?他為什么能這樣做呢?
(5)女同學讀獅子媽媽說的話。
(6)聯(lián)系課文理解:什么樣的獅子才是真正的獅子?
5、課外延伸。
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說說:真正的小學生應該是怎樣的呢?
6、課堂評價。
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一讀,看讀得怎樣?是否能背。
北師大版六上教案篇四
1.學習從多角度說明事物特征的寫法。
2.學習本文生動性說明的說明方法。
3.養(yǎng)成細致觀察的習慣,了解更多的事物,增長知識。
教學重點。
通過對課文的研度,全面掌握課文內(nèi)容,學習用不同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說明事物。
教學難點。
通過對課文的研度,全面掌握課文內(nèi)容,學習用不同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說明事物。
教學準備。
幻燈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出示“蜘蛛”圖片,指一名同學介紹蜘蛛。
2.再出示生物課本上對蜘蛛的介紹,提問:你認為作為一篇說明文,還應該。
補充什么內(nèi)容?
二、自由朗讀,把課文讀正確。
重點關(guān)注一下詞語:甲胄妨礙防御捕獲陷阱拋棄掙扎俘虜。
似乎。
三、整體感知課文。
1.指名讀課文。
2.讀后請同學們說一說有哪些字形、字音及意思需要重點突出、注意的。
3.課文圍繞說明對象,作者主要說明了哪些內(nèi)容?理清作者的思路。
四、學習課文開頭部分。
1.齊讀。
2.第一句話告訴我們什么內(nèi)容?
3.如果讓你介紹蜘蛛的話,你將怎樣開頭?
五、作業(yè)。
把課文讀流利,把自己讀后的感受真實地記錄下來。
第二課時。
一、重點學習第二、三段,體會蜘蛛的聰明之處。
1.自讀。
3.出示動畫:蜘蛛捕捉昆蟲的畫面。
4.學生邊復述,老師邊板書。
5.這兩段在語言文字上的特點是什么?
6.如果改成下面一段文字,效果如何?
修改之后的文字與原文比較,有哪些不同,你認為哪一種寫法好,為什么?
7.再齊讀第三段,體會生動說明的作用。
二、再一次體會生動說明的作用。
1.讀下面一段話:
你可別小看指紋,它的用途可大啦!指紋由皮膚上許多小顆粒排列組成,這些小顆粒感覺非常敏銳,只要用手觸摸物體,就會立刻把感覺到的冷、熱、軟、硬等各種情況傳給大腦,然后大腦作出反映。指紋還具有增強皮膚摩擦的作用,使手指能緊緊地握住東西,不易滑掉。
2.你能否將上面的這段文字介紹,再介紹得生動一些?
3.請同學介紹修改后的文字。
是不是所有的說明都用生動說明好呢?請看下面這段文字:
早餐關(guān)系著一天人體可以產(chǎn)生多少能量,而能量產(chǎn)生的多少,則決定著精力的是否充沛和自我感覺的是否良好。人體所需要的能量是靠糖產(chǎn)生的,其次靠脂肪和蛋白質(zhì)氧化產(chǎn)生的。
4.這一段文字要不要改成生動說明,為什么?
三、總結(jié)生動說明的方法。
從上的幾段文字看,進行生動說明可采用哪些方法?
(采用一些修辭手法或進行描寫等。)。
四、總結(jié)本課內(nèi)容。
要求學生談?wù)劚菊n學了什么內(nèi)容,有哪些收獲?
五、作業(yè)。
選擇自己熟悉的一種小動物,生動介紹它的外貌或某一生活習性。下節(jié)課交流。
北師大版六上教案篇五
送別詩是中國古詩中一道亮麗的風景,或婉約,或纏綿,或凄清,或感傷,詩人們從內(nèi)心深處流露出來的真情實感,讀來讓人覺得那送別的聲音繞粱千年,余音猶在,好象那一幕幕送別的場景就在昨天。而在眾多的送別詩中,《別董大》可謂是獨樹一幟,一改送別詩的凄凄慘慘,一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道出了多少志士和游子的心聲,分別時的豪情壯志千百年來被人們爭相傳誦。
要讓小學生學懂這首詩,需要學生對詩人高適和琴師董大當時的景況有所了解。高適,盛唐時期一位一心想入仕途報效國家的知識分子,但屢屢受挫,無人舉薦賞識,漂泊多年毫無建樹,內(nèi)心充滿郁悶和不甘;董大,一個七弦古琴的音樂圣手,可生在一個盛行胡樂的時代,一身絕技卻難覓知音。這兩位,是能互相欣賞的是知己。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相聚的日子總是很短暫的,這首詩就是在兩人都懷才不遇,董大要離開時高適為董大做的。
運用讀(讀通、讀熟、讀出味道),釋(借助教師或資料幫助能說出詩的大概意思),悟(感悟詩的內(nèi)涵和意境),背(在多次朗讀中當堂能背誦),吟(有節(jié)奏地朗誦或配上合適的曲調(diào)把詩歌唱出來)五步教學法來進行古詩教學,是我多年來一直在嘗試和研究的教學方法。這首詩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讀、釋、背已經(jīng)不是問題,很多同學在很早以前已經(jīng)會讀會背,詩句的意思也能說得出來,但對詩歌的內(nèi)涵一時還未能解讀到位,故筆者認為該詩的重點在于引導學生讀懂詩歌的內(nèi)涵,從而幫助學生突破理解(慷慨豪邁)這一難點。這是一首很特別的送別詩,如何讓學生感受到詩歌的特別之處呢?筆者認為可以從如下幾個面進行突破。
一、導入直奔“特別”
佛學中有人生七大苦之說,這七大苦就是生老病死別離、憎恨、求不得,離別是人生的大苦之,正因如此,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對于離別總是歌吟不絕。在這濃濃的感傷之外,往往還有其他寄寓。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送別詩,老師認為它是送別詩中最特別的一首詩,為什么會特別呢?我希望通過學習我們能一起找到答案。
(這樣的導入既有嶄新的人生之苦的知識學習,又能直奔特別這一主題,對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究的渴望大有裨益。)。
二、學詩感受“特別”
讓學生探討兩個大問題:
(這是一個初具探究的教學設(shè)問。盡可能聆聽學生的聲音,有的學生覺得詩中沒有愁緒,是對詩歌內(nèi)涵還未感知。有的學生能從白日曛,北風,大雁,大雪等景物感受到凄涼,眼前凄涼景正好是作者心中愁緒的反映,詩人在借景抒情,對詩歌的內(nèi)涵已經(jīng)有所感悟。這時教師可乘機讓學生爭鳴:有的資料書說是一群大雁,有的說是一只孤雁,你覺得是一只還是一群?他們心里此時在想什么?在爭鳴中讓學生感受董大的孤單,離別的凄涼,在想象二人心里中感悟二人內(nèi)心的郁悶和對前途未卜的惆悵,進而從詩歌的前兩句悟出:這是一首送別詩,描述的是兩個失意人。)。
(這是一個極具開放性的探究話題,既讓學生對送別詩有了整體的回顧與感知,又能給學生一個思想相互碰撞的空間。到底是以什么相送,需要教師的點撥指導,教師可做如下點撥:文章不是無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腸。詩言情,詩言志。本詩吐露的是什么呢?讓學生小組探究,教師提供學習支持幫助:(1)根據(jù)最后兩句推斷一下,詩中詩人對友人說了什么?(2)如果把最后兩句換成“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古人?!蹦阕x一讀,覺得詩的內(nèi)涵有什么變化?(3)對董大這樣一個身懷絕藝,卻無人賞識的失意人來說,離別之際需要什么?如果董大是你的朋友,你會對他說什么?在教師的點撥下,在學生的假象與朗讀中,學生能悟到朋友情深,亦能悟出惜別時的依依不舍。能悟出知己就是在對方遭受挫折時給以安慰,失意的時候給以鼓勵,相互欣賞,相互鼓舞。亦能悟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這樣的學習幫助環(huán)節(jié),既能讓學生悟出詩歌的意境,又能幫助學生突破理解上的難點;既能讓學生通過聯(lián)想拉近與文本和作者的距離,又能通過對比朗讀感受到詩歌中流露的慷慨與激昂,豪邁與堅定。誰解其中味?豪情句間藏!學生在朗讀,聯(lián)想,對比,假想中感受出本詩是以情相送!知己情,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相送?。?。
三、總結(jié)悟出“特別”
這首詩有什么特別之處?學到此處學生能明白了,它一改送別詩中的感傷,對朋友充滿鼓勵,賞識,讓朋友在離別之時信心大增,躊躇滿志。可謂是一樣的送別詩,不一樣的情懷:為志士增色,為游子拭淚!
四、讀唱吟出“特別”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可以聲請并茂地朗誦,也可以配上一個合適的曲調(diào)進行吟唱,用獨特的方式把這首送別詩的特別之處表現(xiàn)出來。
(整個教學以探究詩歌的“特別”之處貫穿教學的始終,有的放矢。通過學生朗讀,合作探究,對比,想象,吟唱等學習方式按著讀、釋、悟、背、吟五步來展開學習,學生學得起勁,對知識有吸納,有運用,可謂是有條不紊,水到渠成。)。
同行借鑒注意:
(整個教學是以讀為教學著力點,讀順,讀熟,讀出味道是古詩教學中讀的三步曲,但在整個詩句的學習中,引導學生讀出不舍,讀出憂郁,讀出迷茫,讀出勸勉,讀出激勵,讀出豪情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去讀,去揣摩?。?/p>
附板書???????????????????別董大。
一首送別詩,
兩個失意人。
誰解其中味?
豪情句間藏!
北師大版六上教案篇六
社戲以飽含深情的筆墨,刻畫了一群農(nóng)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現(xiàn)了勞動人民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的好品德,表達了作者對少年時代生活的懷念,特別是對農(nóng)家朋友誠摯情誼的眷念。為大家分享了社戲教案,歡迎借鑒!
教學目標。
1.體會農(nóng)家少年的淳樸善良、好客能干和“我”與農(nóng)家小朋友的誠摯情誼。
2.理解景物描寫的作用。
3感知本文的人情美,風情美,從歡快活潑的寫人、敘事、繪景中領(lǐng)悟作者對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戀之情。
一導入。
1.請多名學生說出自己童年最喜歡的事情,不作闡發(fā),意在勾起學生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
2.教師語:童年生活猶如一幅五彩斑斕的圖畫,猶如一個歡快跳動的音符。說不盡,道不完。今天我們就走進魯迅先生的童年生活,看一看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樣的。
二初讀課文,熟悉內(nèi)容。
1.課件播放有關(guān)“社戲”的圖片(可從網(wǎng)上下載)。
2.學生介紹收集到的有關(guān)“社戲”知識。
3.放課文朗讀的錄音磁帶。
4.挑戰(zhàn)擂臺,問題搶答。
男生女生分別挑出自己認為重要的課文內(nèi)容,向?qū)Ψ教釂?,以考查對方對課文信息的獲取程度?;卮鸬囊环綉群仙蠒?此環(huán)節(jié)既可檢查提問學生對課文信息提煉和處理的.能力,同時也可進一步熟悉課文,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三研讀課文,整體感悟。
1.整體感悟故事情節(jié)。
a.學生速讀課文,進一步熟悉課文內(nèi)容,看看課文的情節(jié)是如何發(fā)展的。
b.請學生用一句簡單的話來概括全文內(nèi)容(大意符合即可)。
課文記敘了“我”在鄉(xiāng)村和農(nóng)家少年看戲的一次經(jīng)歷。
2.整體感悟課文意圖。
小組討論交流,在組內(nèi)發(fā)言,說一說自己對這篇課文意圖的整體感悟。
各小組推選一位代表在全班發(fā)言,交流本小組對課文意圖的感悟觀點。(學生的感悟可以從多角度來回答,不作統(tǒng)一要求。)。
教師以平等對話的方式,發(fā)表自己對課文的感悟與理解。
本文以細膩的筆調(diào)描繪了一幅江南水鄉(xiāng)的迷人圖畫,展示了那里的人情美和風景美。那里的人:聰明、能干、熱情好客、純樸憨厚、無拘無束;那里的景:如詩如畫,令人陶醉。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作業(yè)。
1.抄寫“讀一讀,寫一寫”中的生字詞。
2.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三。
反思。
這節(jié)課是結(jié)合“話題教學”來設(shè)計的,與慣常的授課方式不一樣,以往就是用一些特定的問題去讓學生思考,學生只能回答特定的答案,學生的思維就是被束縛著的。而話題則是給了一個中心,學生可以有自己的個性解讀,只要圍繞話題來談就可以。因為對“話題教學”的實踐不多,這節(jié)課可以說是一節(jié)實踐課,課堂呈現(xiàn)的東西有優(yōu)有劣。以下是我對這節(jié)課的一些思考。
在教學設(shè)計上,我覺得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設(shè)置得較為成功。
話題作為設(shè)計點,簡化教學環(huán)節(jié)。由于要結(jié)合“話題教學”的方式來上課,在。
寫教案時就要摒棄以往的教學方式,要把“知識點”改造成合適的話題。我將知識點列出,然后將其一一歸類,包括情節(jié)、人物、景物、感情等等,而話題又不宜過多,多且碎的話題不易讓學生把握全文的中心。所以我把話題分成了兩類,一個是“談戲”,一個是“談樂”,分出兩個重要的板塊,將小知識點融合進這兩個話題中讓學生去討論,學生就會意識到“戲”與“樂”是文章的兩個重點,心中有“綱”才能進入細節(jié)的品讀。
話題作為切入點,注重教學邏輯性。課堂教學時,我將話題融入到每個環(huán)節(jié)中,
“整體感知(談戲)――細讀課文(談樂)――總結(jié)課文(談寫作特色)”。在設(shè)計話題時,我依據(jù)由“面”到“點”的方式去設(shè)置,由“戲”來引導學生找出文章重要情節(jié),由“三樂”來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細節(jié),學生對話題的思考是由整體到局部的。話題設(shè)置需要邏輯性,談“戲”與談“樂”這兩個環(huán)節(jié)是不可倒置的,學生在把握課文知識時才能形成系統(tǒng)性。
第三,話題作為思考點,鍛煉學生思維。話題的設(shè)計就是讓學生有“話”可說,而這個“說”是針對個性閱讀的,例如在談“樂”的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學生自行選擇話題——樂景、樂人、樂情,讓學生自行品味自己感興趣的章節(jié)并作分析,在交流時又能聽取不同學生不同角度的解讀,知識得到了豐富。這里是將品讀回歸到“文本與學生”上,而不是老師規(guī)定學生讀出些特定的感悟。在這節(jié)課之后,某個學生的周記中就作者“我”這個人物進行了分析,而且是結(jié)合雜文中突顯的魯迅形象和這篇文章的形象來說,分析出一個既“冷若冰霜”又“溫情可愛”的魯迅。這就是話題教學過后對學生思維的“刺激”。
當然,在實踐“話題教學”的過程當中也會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對教材的研讀要更加仔細,才能應對學生的回答。與問題設(shè)置不同,話題教學里學生會對一些老師都意想不到的細節(jié)作分析,比如在這節(jié)課上,學生在談“社戲”時會說到白篷船與烏篷船的區(qū)別,也提問“為什么不愿和烏篷的船在一處”,如果老師對此沒有查找相關(guān)資料的話,就難以判斷學生找的資料正確與否,也無法解答學生心中的疑問。其次,話題設(shè)計的表述要更為準確,并作適當?shù)奶崾?。在談寫作特色時,有些程度不是很好的學生一時無從下手分析,而我作的提示又略顯不足,所以導致有些學生在討論時說不出所以然。另外,要注意時間的把握,要讓學生有更多自我品讀的時間。由于這節(jié)課的容量比較大,所以在時間設(shè)置方面略顯不足,有些學生沒有作充分的預習,就無法對話題談得深入,因此要利用早讀時間讓學生對課文有充分的品讀與思考。
“話題教學”給學生帶來的不僅僅是思維上的相互碰撞,更是讓思考變得廣闊而深刻。在“話題教學”方面我還是一個新手,我仍需要更多的課堂實踐去完善自己的缺漏,在不斷的改進中讓自己和學生都得到成長。
北師大版六上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古詩并背誦。
2、理解古詩大意。
3、體會送別詩蘊含的感情。
教學重點:讓學生通過對字詞的理解與感悟,能夠體會故事的意境,讀出韻味。
教學難點:通過字詞理解詩意,感悟詩句背后蘊含的情感。
教學過程:
導入:今天,我們再學一首送別詩,題目是——別董大(板書)。
t:知道題目是什么意思嗎?
s:送別一個叫董大的人。
t:這里的別當——“送別”講,董大是一個人名,我們一起來寫一遍。
t:自己把古詩讀四遍,前兩遍讀準確讀流利,后兩遍試著讀出節(jié)奏。
s:自讀古詩。
導學提綱:
1、自讀古詩,借助解釋理解古詩。(第一步)。
2、將不明白的字、詞勾畫出來,同學間討論。并說說知道了什么?(第二步)。
別董大。
作者: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曛:昏暗。?????君:古時對對方的尊稱。這里指董大。
莫:不要。?????知己: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誼深切的人。
識:認識,了解。匯報預設(shè):通過自學,你有知道了什么?
s:我知道天氣很冷,下著大雪。
s:我知道風很大,天昏暗了。
s:我知道了風很大,吹的大雁很冷。
t:有了剛才的理解,再來學習肯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ppt: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品讀第一句,體會環(huán)境惡劣。
t:誰先來讀這兩句詩?
s:讀。
t:這句詩中寫了哪些景物,圈出來?
s:黃云、白日、北風、雁、雪。
t:將這些景物放回詩句中讀一讀。
s:讀。
t:細細的品讀這些景物能讓我們聯(lián)想到什么樣的畫面?
ppt:千里黃云白日曛。
s:好多黃云,天都變暗了。
s:我看到了黃云把白日都遮蓋住了,天就變暗了。
s:到處都是黃云。
s:天空中刮起了風,風中有許多沙子。
……。
t:就這么半句詩讓我們看到了這樣的畫面,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將你想到的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s:千里黃云白日曛。
t:在其他詩句中接觸過“千里”這個詞嗎?
ppt: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讀)。
s: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t:“千里”在這里什么意思?
s:面積很廣,黃云很多。
t:那讀出他的廣與多。
s:讀——千里/黃云/白日曛。
s:不好、很臟、很冷、惡劣……。
t: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怎樣讀?
s:再讀(千里/黃云/白日曛)。
體會二:天氣惡劣。
匯報:
s:我知道雪下得非常大。(雪紛紛)。
我知道風非常猛。(北風吹)。
我知道這是在冬季,大雁冒雪飛行。
t:見到此情此景你內(nèi)心有什么感受,寫一寫。
s:我感受到了寒冷,北風吹。我感受到了大雁很孤獨。我感受到雪下得太大了。
t:你很會分析,體會到了詩人心中的情感。我們把前兩句連起來讀一讀。我們一起來讀一讀。你們讀前四個字,王老師讀后三個字。
st: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ts: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配樂讀)。
t:黃云漫天,北風勁吹,大雪紛飛,在這樣凄涼的環(huán)境中與知己離別,誰能用一個字概括董大此時的心情。
ppt:學習: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s:愁。
t:他在愁什么,讀讀詩,聯(lián)系一下全詩想一想?ppt。
s:愁沒有人認識他。
s:沒有了知己。
s:離開了家鄉(xiāng)和伙伴。
s:以后的生活……。
t:再讀全詩,思考他為什么發(fā)愁呢?
s:因為他可能再也見不到高適了。
s:因為他可能再也遇不到知己了。
s:因為他可能再也回不了家了。
s:“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眕pt。
t:從這句詩中你讀出了什么?
s:高適對董大的鼓勵。(讀)。
t:再讀,你還能讀出什么?
s:高適對董大的安慰。(讀)。
s:高適對董大的擔心。(讀)。
s:高適對董大的祝愿。(讀)。
t:董大聽到高適送別的話你的心情怎么樣,有什么想說的嗎?
s:高興、有了自信,我一定會好好活下去。
t:離別時的一句贈言,鼓舞了董大,讓他內(nèi)心充滿了自信。所以這句話也成了流傳至今的千古絕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p>
別董大。
唐: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課堂練習:
1、《別董大》是______朝,詩人_____在為董大送行時寫的。
2、詩句“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分別寫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3、至今廣為流傳的送別贈言是:莫愁前路無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師大版六上教案篇八
1、六一兒童節(jié)的那天,我們五龍小學的小朋友開展了有趣的游園活動,你們想知道都有那些活動嗎?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課件)都有哪些活動?
(生答師板書)你們喜歡這些活動嗎?那我們也來組織一次比賽,好嗎?
板書課題:組織比賽。
2、(指黑板)可是這么多運動項目,我們只能選其中一項活動進行比賽,我們該組織什么比賽呢?(生自由發(fā)表意見)。
3、小朋友們意見不一致,這該怎么辦呢?(生自由發(fā)表意見,師適時導入)。
4、小朋友們的辦法可真不少?。∵@節(jié)課我們就要繼續(xù)來學習統(tǒng)計。
二、小組合作,全班交流,體驗統(tǒng)計過程。
1、我們要怎樣才能知道全班小朋友的意見呢?(生自由答)現(xiàn)在我們就先在小組里調(diào)查,以小組為單位,每人只能選擇一項自己最喜歡的活動,由小組長做好記錄。(用師發(fā)的空白紙)看哪組最快?準備好了嗎?開始!
2、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師巡視指導。
4、小朋友們覺得哪種方法更好一些呢?(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師總結(jié):其實剛才小朋友們進行了一項很重要的工作-統(tǒng)計(師板書:統(tǒng)計)我們用來表示統(tǒng)計結(jié)果的這個圖就是統(tǒng)計圖。
[通過交流成果,總結(jié)出統(tǒng)計方法,不硬性規(guī)定統(tǒng)計方法,讓學生自己去選擇合理的方法]。
5、剛才小朋友們的統(tǒng)計圖做得非常漂亮了,從這幾張統(tǒng)計圖里你能知道全班小朋友最喜歡什么活動嗎?(不能)那該怎么辦?(制一張大的統(tǒng)計圖)師出示統(tǒng)計表,讓我們一起動手把這張統(tǒng)計圖填完整,好嗎?(師生一起動手填涂)。
6、我們的大統(tǒng)計圖制成了,漂亮嗎?看這個統(tǒng)計圖,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1)生自由提問,集體對每個問題進行系統(tǒng)解答。
(2)師補充生未提出的問題,供學生解答(出示課件)。
三、應用實踐。
2、下面請小朋友們一起來完成這張統(tǒng)計圖,請生一個接一個上臺來畫上自己最想要的獎品。
3、請生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師做總結(jié)。
四、總結(jié)延伸。
同學們制作統(tǒng)計圖的熱情真高,不知不覺下課的時間到了,這節(jié)課你都有哪些收獲?
北師大版六上教案篇九
學生在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這類題目時,有的學生有一定的難度。
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有時沒有注意題目中所給數(shù)據(jù)的單位不同。
課題實踐活動課課時37。
教學目標:
1.會用厚紙制作七巧板。
2.能說出各部分的名稱,知道各塊的面積。
3.會用七巧板拼長方形、正方形,會估計、測量他們的周長和面積。
4.認識七巧板是我國人民發(fā)現(xiàn)的世界優(yōu)秀文化,是我國人民對數(shù)學發(fā)展的重大貢獻,能在自己獨立思考的基礎(chǔ)上積極參與小組的討論,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能尊重與理解他人。
北師大版六上教案篇十
1、“讀讀”主要是練讀臺詞,有感情地根據(jù)場景、人物特點有滋有味地練讀臺詞。
2、“議議”通過結(jié)合日常生活,人生經(jīng)歷來進一步理解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
3、“演演”通過課本劇的表演,把自己對文本的理解,生動具體地外現(xiàn)出來。
北師大版六上教案篇十一
1、收集和整理數(shù)據(jù)的過程,認識簡單的條形統(tǒng)計圖,并能根據(jù)統(tǒng)計圖中的數(shù)據(jù)提出和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2、通過活動,培養(yǎng)合作、交流意識,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激發(fā)參與統(tǒng)計活動的興趣,感受到統(tǒng)計的必要性。
北師大版六上教案篇十二
在唐朝的眾多詩人當中,有一位叫胡令能的詩人特別富有傳奇色彩。胡令能原本是個加工鏡子和鐵器的工匠。有一天,在睡覺的時候,他夢見一個神仙把他的肚子剖開,放了本書在里面,醒來以后,他就變得很會作詩了。而在他的詩中,咱們今天要學的這首《小兒垂釣》是最為有名的。板書課題。
二、初讀古詩,自主識字。
1聽老師讀這首詩,注意聽清字音。
2請大家各自試著讀一讀,在拼音的幫助下把字音讀準。
3和同桌相互檢查生字讀音,一起想辦法記住這五個生字。
4集體認讀生字,給大家說說你的識記好方法。
5各自練讀古詩,練好了就讀給大家聽一聽。
三、自主學習,讀中感悟。
1熟讀詩句,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做上記號。提出問題。
2聯(lián)系解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稚子:年齡小的孩子。綸:釣魚用的絲線。
垂綸:釣魚。莓:一種小草。
苔:苔蘚植物。映:遮住。
借問:向人打聽。應:理睬。
3探究與爭論:
4朗讀背誦古詩。
作者只用了短短四句話二十八個字把一位垂釣孩子的外貌、姿勢、環(huán)境、神情勾勒得生動傳神,躍然紙上。讓我們把自己當作這個垂釣的孩子,帶上動作來朗誦這首詩吧!
四、拓展積累。
送元二使安西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共同感動于高適與董大知己相別的感人情景,今天,讓我們再走進清雨紛紛的渭城,領(lǐng)悟王維的送別情懷。
(板書課題)。
二、以讀促悟,探究新知。
1、課題入手解題析意。
師:同學們和老師輕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明白了什么?
生回答。
2、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生讀文。
師:好,同學們,我相信大家對詩的內(nèi)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現(xiàn)在誰能說一說?
生匯報自己的想法。
學生讀文,并互相進行點評。并齊讀。
3、品詞析句深入探究。
師:同學們讀的非常有感染力,如果我們想真正讀出詩人的情懷,那只有深入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了解詩文的具體意思,現(xiàn)在請同學們由字到句再到篇的分析一下詩文意思。
學生自學后有不懂的地方進行小組討論。
進行匯報。
4、以情感人挖掘精髓。
師:有了理論支撐,相信同學們的朗讀一定更聲情并茂,誰愿意讀一下?喜歡讀的同學可以站起來讀。
生自愿讀文。
師:再讀詩文,你對詩或者是詩人與元二之間的情誼有什么更深的感悟么?
生按照自己的體會回答。
[此環(huán)節(jié)有太多令自己感動的地方,比如在設(shè)計上作到了從題目入手,帶著目的去讀,每一次讀都有一定的任務(wù),使學生從課的開始便保持著一種閱讀期待,直到課程的結(jié)束。尤其是在分析詩句意思的環(huán)節(jié),更是能夠讓學生從字到句,由句及篇的進行分析。除了在設(shè)計上自認經(jīng)高老師指導后有了一定的進步外,在學生的表現(xiàn)中我更是體會到了什么是驚喜:首先學生能夠認真的傾聽別人的談話內(nèi)容了,并且能夠針對其發(fā)言內(nèi)容補充談的不夠具體全面的地方,尤其是有的同學還能夠根據(jù)他人的發(fā)言激發(fā)自己的全新體驗,聽來讓人耳目一新,像楊爽同學對“渭城朝雨悒輕塵”一句獨特的理解,充滿了兒童的天真,又充滿那種兒童對友誼的珍重。
三、對比探究,拓展研讀。
北師大版六上教案篇十三
一、激趣導入。
你玩過七巧板嗎?
七巧板是中國唐朝發(fā)明的一種非常有趣的游戲,它由一個正方形分割成五個三角形、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正方形,19世紀初流傳到西方,引起人們廣泛的興趣,并迅速傳播,被稱為“東方魔板”。下面是一年時你們用七巧板拼出的圖形。
北師大版六上教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緊扣題意選取典型事例,在敘事之中融入自己的真實情感的寫作方法。
2、能復述課文。
3、培養(yǎng)學生尊師、愛師、親師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回顧復習。
說說課文寫了什么?
二、深入學習,再現(xiàn)情景。
1、速讀課文第二段。
2、同桌討論。
3、你想聽一回田老師的國文課嗎?
4、開學第一天,田老師上怎樣上課的?他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5、反復閱讀第五自然段,然后把這個故事復述給大家聽。
三、默讀課文第三段。
1、讀一讀,想想哪些語句反映了“我”難忘田老師的教誨之恩?
2、指導朗讀。
3、小組研究: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與課文標題有什么關(guān)系?
四、總結(jié)全文。
1、跟著錄音輕讀課文。
2、縱觀全文,說說田教師是一位怎樣的教師?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兩句話說出來?
板書設(shè)計:
師恩難忘。
我田老師。
描紅,學古詩編故事,講故事。
愛好文學培養(yǎng)興趣。
北師大版六上教案篇十五
解詩題,知作者----抓字眼,明詩意----品詩句,悟詩情----總結(jié)全詩,活用詩句。這四環(huán)節(jié)著眼于學生資料搜集、自主質(zhì)疑、探究解疑、讀中感悟、知識遷移的能力培養(yǎng)。
二、導語與結(jié)束語的貼切與自然。
我以‘相見時難別亦難’導出送別詩。以“也許人們忘記了高適,也許人們忘記了董大,可是人們永遠不會忘千古流傳的名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結(jié)束此次古詩之旅,簡煉中導出課題,出色中結(jié)束全篇。
三、以聲傳情,讀出感情。
無論是美倫美換的讀,還是講求技巧,事半而功倍的讀,都能將學生引領(lǐng)到渴求知識的海灣,一掘誦讀的甘泉。文本細讀,功在當課、利在千秋、傳之久遠。在古詩教學當中,重視“讀”已達成共識。然而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在詩歌教學中,讀與賞是不能分開的,要在讀中賞,賞后讀,以讀感悟,以賞提升,讀賞雙飛。在學習前兩句描寫送別景色時,我引導學生找出五種不同的景物:黃云、白日、北風、吹雁、和雪。通過這些景物的描寫學生感悟出凄涼、冷靜的意境。在感悟中體會的心情,在胡茄十八拍的琴曲中走入情景,真正的感悟到情之所在!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孕育出作者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情壯志。然而后兩句,作者筆鋒一轉(zhuǎn),在這樣的環(huán)境之下,他要抒發(fā)的卻是對好友的祝福,而且慷慨激昂,千古傳誦、堪稱一絕.所以在這后兩句,我設(shè)計了三次復沓式的朗讀,讓學生轉(zhuǎn)換角色,勸慰好友。
四、注重對比,引發(fā)思考。
我在古詩教學中,采用對比教學法,學習別董大的同時,對比補充渭城曲、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青門柳幾首風格各異的送別詩,因為在眾多的送別詩當中,它是少有的一改凄凄慘慘戚戚的愁苦憂郁的氣息.而在悲壯的景色下抒發(fā)作者寄予好友高度的肯定和關(guān)懷的豪言壯語.不沉淪不落寞是對友的期待也是對自己的勉勵.高年級的學生在學習古詩可以不僅是一個學法遷移,也是一個思維碰撞的契機。我選擇用它來激勵學生,也用它來警示自己。這樣的詩文,我是從心里的喜歡。
寫送別的詩詞何止千千萬,高適的這首《別董大》,讓千百年來的讀書人,記住了他的名字,也記住了他的好友“董大”!魅力何其大!緣何?蓋因這句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莫愁前途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且看高將軍眼中的“離愁別緒”:“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币粋€“曛”字,日暮時分,到了柳永眼里,已是“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所以備課上我從學生自身通盤考慮,又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課堂上目標完成了,學生學習技能也提高了,總而言之這節(jié)課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大家借鑒:
解詩題,知作者----抓字眼,明詩意----品詩句,悟詩情----總結(jié)全詩,活用詩句。這四環(huán)節(jié)著眼于學生資料搜集、自主質(zhì)疑、探究解疑、讀中感悟、知識遷移的能力培養(yǎng)。
二、導語與結(jié)束語的貼切與自然。
我以‘相見時難別亦難’導出送別詩。以“也許人們忘記了高適,也許人們忘記了董大,可是人們永遠不會忘千古流傳的名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結(jié)束此次古詩之旅,簡煉中導出課題,出色中結(jié)束全篇。
三、以聲傳情,讀出感情。
無論是美倫美換的讀,還是講求技巧,事半而功倍的讀,都能將學生引領(lǐng)到渴求知識的海灣,一掘誦讀的甘泉。文本細讀,功在當課、利在千秋、傳之久遠。在古詩教學當中,重視“讀”已達成共識。然而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在詩歌教學中,讀與賞是不能分開的,要在讀中賞,賞后讀,以讀感悟,以賞提升,讀賞雙飛。在學習前兩句描寫送別景色時,我引導學生找出五種不同的景物:黃云、白日、北風、吹雁、和雪。通過這些景物的描寫學生感悟出凄涼、冷靜的意境。在感悟中體會的心情,在胡茄十八拍的琴曲中走入情景,真正的感悟到情之所在!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孕育出作者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情壯志。然而后兩句,作者筆鋒一轉(zhuǎn),在這樣的環(huán)境之下,他要抒發(fā)的卻是對好友的祝福,而且慷慨激昂,千古傳誦、堪稱一絕.所以在這后兩句,我設(shè)計了三次復沓式的朗讀,讓學生轉(zhuǎn)換角色,勸慰好友,生:你的琴藝高超,一定會有人賞識你的。師引導讀:是啊,此去路漫漫,雖吾不能伴你左右,但以你的性情,還會結(jié)識更多的朋友。所以我的朋友引讀-------生:你是一代琴師,邊當朝宰相都非常賞識你,你還擔心什么呢?師:你身懷絕技,暫時無人欣賞但只要不沉淪不灰心振作起來你就會走出一條陽光大道所以(引讀)。
在《別董大》這首古詩的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圍繞課文主題、創(chuàng)設(shè)送別情境。
這堂課的一個主題是讓學生“走進送別詩、感受送別詩”,因此,在教學中整節(jié)課緊緊圍繞“送別”這一主題展開,以聽歌曲《送別》導入,創(chuàng)設(shè)送別的情境;在學詩時引導學生感悟送別時的情誼;擴讀和打?qū)懚紘@送別,主題突出,結(jié)構(gòu)完整。
2、靈活運用資料、挖掘詩意內(nèi)涵。
為了在教學中落實教學目標,讓學生真正的去感悟詩情,我通過引導學生課前、課上閱讀補充資料,使學生進一步了解這首詩的寫作背景、豐富古詩內(nèi)容為學生深入理解詩意、體會使人與友人之間的深情厚誼作鋪墊。
3、通過角色體驗,引導學生感悟詩情。
這首古詩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走進送別的場面,讓學生思考董大的憂愁是什么,你怎樣開導他?如果你是董大聽了朋友的勸慰你的心情怎樣?通過學生的換位思考和角色體驗,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了詩句的內(nèi)涵,使詩句更加富有生命力,使古詩教學鮮活起來。
需要改進的地方:
自學提示可以更明確化,如要求學生“一讀,讀通。了解詩的大意;二讀,讀懂。結(jié)合注釋、工具書理解詩意;三讀,讀出情。想象畫面,體會使人感情……”等,讓學生更明確閱讀詩歌的方法。
北師大版六上教案篇十六
1、了解詩人高適,理解詩句含義。
2、有感情地朗誦全詩,背誦全詩,并能積累幾首此類離別詩。
3、感悟及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豪壯的氣概,樂觀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根據(jù)對古詩內(nèi)容的理解,想象詩境,體會詩情。
難點:體會詩中景物描寫與抒發(fā)情感的關(guān)系。
三、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導入。
1你有沒有和好友分別的經(jīng)歷呀?說說你當時的心情。
3.齊讀全詩。
(二)知詩人。
課前老師和大家共同查找了關(guān)于詩人高適的資料?,F(xiàn)在老師要考考大家記住了多少.
《別董大》的作者-------字---------,是-----------時期著名的------------詩人。
(三)解詩題。
1、詩人要送別的好友是誰?他們?yōu)楹畏謩e?請你結(jié)合查到的資料講講詩題的意思。(董庭蘭由于宮中盛行胡樂而得不到賞識,失意離京。)。
2、設(shè)想一下詩人和董大此時心情。
3、帶此理解再讀詩句。
(四)明詩意、悟詩情。
1、下面我們就深入地體味一下詩人高適是為何吟詠自己與好友離別的感傷情懷的。按照學習提示先自學再合作交流:
個人學習:
(1)讀全詩。
(2)借助注釋和資料理解詩意。
合作學習:
(1)交流對詩句的理解。
(2)共同選出最感興趣的兩行詩。
(3)各人分工準備匯報:
a、讀詩句b、解字義講句意c、體會感情d、提問應答。
2.學生自學交流。
3、小組匯報學習結(jié)果。
重點指導:
千里黃云白日曛:
(1)白云、烏云都見過,黃云是什么?
(2)小組再讀,讓我們仿佛看到黃沙遮天蔽日。
(3)指讀、齊讀。
北風吹雁雪紛紛:
(1)在這黃沙漫天,一望無際的塞外,卻有幾只大雁迎著風雪吃力地向前飛著,讀。
(2)你看,雪越下越大,大雁在風雪中飛得更吃力了,讀。
(3)你聽,雪越刮越大,大雁在風雪中就要飛不動了,再讀。
(4)在這黃沙風雪之中,只有孤零零的詩人和董大在彼此告別,你想象一下,他們是什么樣的心情呢?(孤單、悲傷)。
(5)真是這樣嗎?讓我們聽聽他們說些什么?哪組同學來講講后兩句?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1)這句話是誰對誰說的?你從哪個字中能看出?
(2)有沒有不同意見?同學們,你知道嗎?此時的董大因失意而離京,而此時的高適也是懷才不遇,得不到朝廷的重用,但他卻不氣餒,堅信自己總有一天會被天下人賞識的。
(3)如果你就是高適,你會如何勸慰身邊的董大呢?(指讀、分組讀)。
(4)識:認識賞識。
(五)拓展積累。
1.《送別》是唐代著名的送別詩,古往今來的送別詩還有很多,老師和大家共同找了幾首,同學們?nèi)艘唤M,共同選擇你們最喜歡的一首,按照剛才總結(jié)得方法自己學一學,一會兒共同給大家讀一讀。
2.介紹讀其他送別詩。
對照讀《送元二使安西》最后兩句。
3、作業(yè):把你們最喜歡的一首送別詩的詩境用語言描繪下來,寫成現(xiàn)代白話的小短文。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7377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