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寫讀后感,我們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在寫讀后感時,可以適當引用書中的語句、對話或描寫,加強自己觀點的支撐和論證。接下來將為大家分享幾篇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guī)硪恍﹩l(fā)。
安妮日記高中生讀后感篇一
去年暑假,我讀了世界名著《安妮日記》這本書,它的作者是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安妮·弗蘭克曾被世界人民稱作——永遠的天使。她也是我最崇拜的作家。
《安妮日記》這本書是講: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期,十三歲的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隨著家人躲藏到父親公司的頂樓上,他們在密室里生活了二十五個月之久。這段時間,安妮用她的筆,記錄下在狹窄的空間里自己的成長。在面對死亡的恐懼中,她開始思考戰(zhàn)爭、自然、宗教等等,逐漸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對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
大家為了紀念這位永遠的天使——安妮·弗蘭克,特意拍了《安妮日記》這本書,《安妮日記》這部電影,造了安妮·弗蘭克的紀念館。
安妮·弗蘭克在寫完《安妮日記》這本書后,留下了一句話,她說:“我能感受到百萬人所遭到的苦難,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生活看做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边@句話已經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令我一生受用不盡。
這本書令人的淚水流個不停,但卻讓我有了對生命的感悟。
現在,看了我介紹的《安妮日記》,大家一定也喜歡上了這本書了吧,也很想讀它了吧!找個機會一定要讀!
安妮日記高中生讀后感篇二
我經過朋友的介紹讀了《安妮的日記》,這是安妮·弗蘭克留下來的日記。她的日記成為二次大戰(zhàn)期間納粹消滅猶太人的最佳見證,日記中展現了驚人的勇氣與毅力。
一個正值花季的少女,若是成天被關在密室里茍且偷生,或許她的生活就從此黯淡無光,然而安妮就是這樣一個不服命運的人。
安妮,猶太人,身處二戰(zhàn)時期,為躲避納稅的迫害,躲進父親公司大樓的幾間密室。在密室生活,必須保持絕對的安靜,甚至不能開窗,密室里暗無天日,夏日里灼熱的空氣令人窒息,憑借著堅定的信念,安妮一臉陽光,將內心的從容保持到了最后。
最可怕的不是知道自己下一刻就要面臨死亡,而是時時刻刻都在死亡的陰影下生存。人們往往面臨困境便輕言放棄,在絕境下失去信念,他們竟然都不如一個13歲的小女孩。有的時候,我們知道最壞的結局,迷茫著不知所錯,在困境中迷失了自己,被軟弱蠱惑了信念,便喪失了判斷的能力。有的時候,我們并不知道結局,卻自以為看透了一切,在胡猜亂想中淪陷……信念便是最好的良藥,有信念的人會在黑暗中看見希望,在孤島上看見船只,在寒冷中觸摸溫暖,他們不會無所事事,而是想著如何讓生命更有意義,他們會充滿理想,不會在悲傷里沉淪。
人一生最重要的三個品德便是:尊嚴,志向,信念。浮華一生,人生如夢,誰愿意寄人籬下,在挫折與自卑中度過一生,倘若失去信念,便不再有追夢的力量,失去了志向和尊嚴,生命的意義又何在?人生苦短,信念也顯得尤為重要。
安妮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都在密室中度過,而她生命的華彩樂章便在一本日記上奏響。她沒有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出多遠,卻通過日記在成長道路上走得這么遠,她的年齡很容易讓人想成一個不懂人事的孩子,可是她的內心世界早已超脫她的年齡,她內心的溫柔,從容,淡定譜寫了一曲壓抑下綻放陽光的青春歌謠……更重要的是,她憑借心中那堅定的信念,走過了看似兩年,實際如一生般的時光。
她的夢很美,她的微笑從來沒有消失……。
要知道,信念在,陽光也在,幸福尾隨。
安妮日記高中生讀后感篇三
前段時間,女兒閱讀了《安妮日記》。我問她,讀后有什么感想,她告訴我故事的大概情節(jié)。為了幫助她進一步理解日記內容,了解人物的精神品格,近期,我和她共同閱讀了這本書。
通過我倆共同閱讀,我們了解到,《安妮日記》以日記體的形式真實記載了小作者13歲到15歲兩年多來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思,事情真實,情感真切,語言樸實,充分展現了小作者的寫作才華和與眾不同的觀察視角。這本書,還有一個重要的價值就是通過小作者的.日記記載,真實記錄了二戰(zhàn)時期戰(zhàn)爭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的災難和痛苦,所以它不僅是當代青少年閱讀的經典之作,也是學者研究歷史的重要文獻。這也成就了這本書在讀者心中的地位和它獨有的歷史價值。
讀完后,我問了女兒幾個問題:“你說,安妮會想到以后她的日記會變成書出版嗎?為什么出生在20世紀40年代的13歲的小女孩有如此的天賦和才華,能夠寫出這么感人、這么動人、這么有影響力的傳世作品?你從安妮身上學到了哪些精神品格?”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和女兒進行了探討。
作為當時13歲花季少女的安妮,本應該像其他孩子一樣過著自由、美好的少年生活,享受著讀書、交友、攝影、運動的樂趣,而且當時她的家庭還是比較富裕的,父親是一名商人,盡管為了躲避戰(zhàn)爭,他們舉家從德國法蘭克福搬遷到荷蘭阿姆斯特丹他父親的公司住地,但是仍然沒能逃脫戰(zhàn)爭對他們的迫害。小安妮只能每天躲在“密室”里生活,偶爾從朋友的敘述、收音機、窗外的情景中了解到了許多外面世界的消息,了解到戰(zhàn)爭給猶太人帶來的悲慘命運。在這樣與世隔絕的環(huán)境中,很多時候會給我們造成失望、恐懼、甚至會想到死亡,但是安妮卻沒有,她不但克服了戰(zhàn)爭給她和家庭帶來的不利影響,而且用讀書和寫日記的方法來戰(zhàn)勝恐懼,表達自己對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們常說,“作家不是課堂里教出來的”,“為賦新詞強說愁”也寫不出感人的作品。這是小作者被當時的生存環(huán)境“逼”出來的??少F的是,小作者不但沒有被當時暗無天日的環(huán)境嚇倒,對未來失去信心,而是以樂觀向上、堅定美好的心態(tài),以少年的朝氣和勇氣樹立起對未來的信心和向往,這是安妮不怕困難、以苦為樂的堅強性格和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良好素質所決定的。她把吉蒂當作自己心靈對話的對象,用筆真實地記錄下了當時所發(fā)生的一切和對戰(zhàn)爭的憤怒、對猶太人命運的擔憂、對躲藏生活的觀察和體悟,這是小作者的過人和偉大之處。與其說,這本書的成功,是來自于小作者精心的敘述和描寫;不如說,是來自于小作者兩年多來的堅持不懈和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堅定信念。這就是《安妮日記》帶給我們的啟示,也是今天的小學們應該從安妮身上學到的美好精神品格。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要用它尋找光明。”這是詩人顧城的詩?!栋材萑沼洝吠瑯訋Ыo我們這樣的啟示:盡管身在黑夜,你的眼中看不到光明,但是在你的內心要充滿對光明的渴望,這是你在黑暗中前行的唯一支柱。這本書不是對黑暗的絕望,而是對光明的向往,是那個年代的安妮、更是一代安妮人向世界發(fā)出的宣言。讓我們共同向安妮學習!
安妮日記高中生讀后感篇四
第一次寫筆記,關于讀完一本書的筆記,以前沒有這習慣,在于沒有真正去觸碰文字的美感,心中無限驚嘆,只能止于驚嘆了。我會覺得,最好的讀后感,就是心中那份敬意,文字表述出來,都會顯得乏力。但今天為什么要寫了,其實沒有太精確的理由,但有一點,會是其中一個“文字的溫度,需要靠寫下來去感受。”這對于把握和文字的分寸感,會更加拿捏得當。就像愛,如果去嘗試,便會找到愛的力量,不至于害怕去愛,等到下一次,會勇敢去表達。而文字的力量,就是要去表達。
《安妮日記》不用一口氣看完,也不像大部頭作品需要讀很長時間,而是慢慢讀完,只需要每天翻開,就像三餐一樣,按時進餐,吃飽就行。開始的日記,安妮記錄了進“密室”之前的生活,玩耍、上學、學習,安妮以為生活每天都會如此。直到搬到了“密室”。
讀《安妮日記》不僅僅是讀日記,還讀故事,讀成長,但最令我驚喜的是,讀希望。這種希望不是經歷磨難得到的,而是自小就生在骨子里,自小就看到希望。而事實上,日記里的安妮確實給了我這個印象,她一直都是一個對世界看到希望的安妮,她寫道:“只要一切還存在,只要我還有一絲生命氣息,能夠讓我看到它們,享受到這溫暖的陽光,這飄著白云的天空,只要所有的這一切都在延續(xù),我就應該感到幸福?!边@簡直是給沉悶生活帶來歡快的安妮啊。
當然,《安妮日記》不僅僅是這些,不僅僅是讀希望,讀性格飽滿,還讀青春,其實青春也只是一部分而已,總之,《安妮日記》有很多力量。只是青春似乎好寫一點,好表達一些,因為我們都經歷過,比如青春里的愛,你會跟著安妮感受愛的悸動,體驗荷爾蒙分泌的感覺,體驗那全新而來的新鮮,使你腦袋里胡思亂想,又使你停不下來;使你享受,又使你驚慌。還有安妮說要冷靜下來,可我怎么不信呢,她寫道:“兩個人終日摟在一起并不能解決問題,交流思想才能夠向對方表明彼此的信心和信念,我相信我們一定會因此而收益的。”事實上,安妮照樣每天都會有段時間和她的彼得在一起,那真是美極了。
如果安妮不是猶太人,我想她肯定會如她日記所說:“我有著一顆充滿希望的心,等到戰(zhàn)后我要到世界各地去生活,巴黎生活一年,倫敦生活一年,我還要學習各種語言,學習藝術。”可沒有如果,后來蓋世太保沖進了“密室”,一切像安妮說的:“這就是成長歲月中的艱難:在我們內心深處油然升起種種理想、夢幻和希望,最終只能夠在殘酷的現實考驗下變?yōu)榉勰??!?/p>
最后安妮也因斑疹死在了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那天,安妮還不到十六歲。
安妮日記高中生讀后感篇五
好久沒有看到這么讓人心痛的故事了。由于安妮一家是猶太人,在二戰(zhàn)期間為了躲避納粹的逮捕,一家人躲進了閣樓,一躲就是兩年多。在這兩年里,安妮在她的日記“吉蒂”里記錄了這兩年的心路歷程和點點滴滴。
從安妮的文字不難看出,她年紀雖小,但卻心智成熟,天性樂觀,洞察一切,明辨是非。之所以會讀《安妮日記》是因為知道阿姆斯特丹有這么一個博物館叫安妮之家。這個博物館因《安妮日記》而聞名于世。于是懷揣好奇,開始看這本書。從序言開始,就知道這本書折射的是二戰(zhàn)時期被陰霾籠罩下的歷史。也是從序言便知道,安妮一家的最終結局。直到現在寫下“安妮一家的最終結局”,仍然抑制不住留下眼淚。安妮記錄了他們在密室里的日常生活;記錄了住在一起的人們心情變化,喜怒哀樂;記錄了她對生活的惶恐和希望。文字生動而活潑,看書的過程中我分明看到了一部活生生的電影,看到安妮可愛的樣子。
如果,如果在看安妮的日記之前,我不知道她們的結局該有多好。安妮一次次的寫到戰(zhàn)爭到年底有可能就結束了,她們有可能就重獲自由了。每次看到這些字眼,反而更加心痛,心痛即使她生性樂觀,但現實卻不是如她所愿。如果提前不知道結局,我一定像安妮一樣,滿懷希望,雖然當下生活艱難,煎熬,但終會過去。我會期待安妮回歸自由的那一天,我會期待她穿上合身的漂亮裙子那一天,我會期待她暢快的呼吸自由空氣的那一天。讀日記的整個過程中自己的心情復雜而糾結,好像越往后她離自由越近,又好像越往后讀,越接近她的悲慘命運。
不敢想象,安妮被抓到集中營會是怎樣的心情。她聰明,成熟,心思細膩,活生生,該如何面對納粹集中營地獄一般的摧殘。不敢想象,當自己的所有希望全部幻化成泡影,該有多絕望,心痛。集中營的日子里,她還會不會經常想起她的日記本“吉蒂”。安妮逝世后的一個周,德軍宣布投降。她最終的最終沒有堅持到最后,沒有看到黎明。戰(zhàn)后,只有安妮的父親生存了下來,此時的父親又該是怎樣的痛徹心扉。他為了保護妻女,從德國搬家到了阿姆斯特丹,又進而攜全家搬進密室,可是,所有一切努力最終還是敗給了殘酷的戰(zhàn)爭。他拿到安妮的日記后,又是懷著怎樣的心情讀她心愛的小女兒的心路歷程,躍然紙上的明明是一個可愛的小女孩,明明是一個鮮活的生命。
很久沒有讀到一本書,像《安妮日記》一樣,給我?guī)砣绱藦娏业男耐础T甘澜绾推?,愿不再有任何人因為?zhàn)爭顛沛流離。
安妮日記高中生讀后感篇六
安妮·弗蘭克本是一名普通的猶太少女,與父母,姐姐一家四口過著富裕的生活。但這寧靜的一切很快就被一場戰(zhàn)爭打破。1933年,_法西斯政權執(zhí)政后,開始了對猶太人慘無人道的迫害。為了家人的安全,安妮的父親不得不帶著家人來到了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躲避危險。在這里的生活雖然不如從前自在,但在這里,安妮仍然度過了一段愉快的學校生活。
1942年7月,情況更糟了,在德國納粹的迫害下,為了避免遭受納粹警察的逮捕和屠殺,安妮一家與同是猶太人的凡·丹一家以及一名猶太醫(yī)生杜瑟爾,躲進了書中被稱作“密室”的地方。開始了長達二十五個月的“秘密”生活。直到1944年8月4日遭人檢舉被送進集中營。
這本書以一個十幾歲的少女的視角講述了二戰(zhàn)期間密室中的人們的生活實錄。在白天,為了不被別人發(fā)現,他們不能隨意走動,不能大聲說話,甚至不能上廁所。每天,安妮都會擔驚受怕,密室外戰(zhàn)火不斷,炸彈就在他們身旁炸開,死亡的威脅,被發(fā)現的恐懼。因為戰(zhàn)爭,因為人性的丑惡,安妮這個應該在陽光下自由奔跑的孩子不得不蜷縮在密室的一角瑟瑟發(fā)抖。因為戰(zhàn)爭,讓昔日美好的世界變得滿目瘡痍。死亡的陰云籠罩在密室中的每個人身上。在這里,人性被壓抑,甚至開始扭曲。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也是不斷,每天能活著醒來就是的幸運,就連呼吸一口新鮮空氣也奢侈至極。
但是,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在安妮的內心深處仍保留著人性中最美好最柔軟的一面?!拔页3>趩剩珡牟唤^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抬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美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
雖然命運帶給了安妮許多苦難,但是依然歷練了安妮的品格,她學會了去直面自己的缺點。在密室生活的兩年多的時間里安妮逐漸成長為一個心里十分成熟,對生活有著深刻感悟的人。她豐富而美好的內心世界就像是綻放在戰(zhàn)火中的花朵,盡管眼前是黑暗,但從來沒有放棄對光明的期盼。
安妮日記高中生讀后感篇七
在這個暑假里,我閱讀了《安妮日記》,這本書是一個猶太女孩大肆屠殺猶太人期間躲在閣樓上寫的一本日記。
她原本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爸爸、媽媽、姐姐們都很愛她。但是大屠殺的到來毀滅了這一切:無數人沒有了親人,沒有了家,無數人倒在了子彈下,還有無數人被送往了集中營……但那些人并不知道,等待他們的就是死亡!
安妮一家選擇了躲藏,他們與幾個鄰居一起躲到了他爸爸的公司樓,生活了25個月之久,在這段時間里,有警察來訪的恐懼,有生日到來的歡樂,有小偷拜訪的絕望,還有安妮戀愛的興奮……他們面對突如其來的生活變故樂觀,勇敢面對內心的恐懼。她天真、可愛、活潑、率直,在受到委屈和責備后,仍未笑著面對生活。他們在那里渴望生存,不顧一切的去尋找活下來的希望。安妮也在這里學習到了很多的道理,成長了許多。但,不幸的是,他們最后無奈還是被送往了集中營,最后只有安妮的爸爸一人生還。
看了這本書,我很感動,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兒竟然能夠在這么非常的情況下寫出這么細膩的日記:她漸漸學會思考,沉著和冷靜。
在這之后,為了更加深刻地了解安妮當時的生活處境,我又看了一部叫做《辛德勒的名單》的電影,我很震驚,一個人的生命居然這么的沒有價值,人的尊嚴被踐踏:一個軍官早上起來拿著槍對著下面的猶太人亂打;一些人試圖躲在房子里,卻被納粹兵發(fā)現,士兵對著他們掃射……這部影片除了一個穿紅衣服的小女孩兒和和給與人希望的紅色火苗是有顏色的,其他全部都是黑白的,茫茫人海中,唯一看到一個穿紅色大衣的小女孩兒,是多么的令人欣慰啊!小女孩最終還是死了,這么可愛的孩子被這樣無情的殺死,也等同于希望破滅了。
大屠殺是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夜,安妮用她的筆表達了對的控訴,也告訴了我們她對自由生活的渴望。
讓我們珍惜今天的和平,祈禱明天的安寧。
安妮日記高中生讀后感篇八
讀完《安妮日記》,安妮,這個比我大幾歲的小姐姐,給了我太多的震撼。
為了躲避德國的追殺,他們一家住進了狹小的“秘密后屋”。他們整天生活在恐懼之中,小心翼翼地活動在沒有陽光、沒有自由、沒有足夠食物的幾十平方米的小天地里,時刻擔心被人發(fā)現,被納粹抓走。這樣的生活安妮足足過了25個月。面對這樣的生活,安妮從來沒有絕望過,她堅持讀書學習,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名記者和作家,盼望著有一天能在一個和平的世界里施展自己的才能,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我關掉燈,想象著我的小房間就是安妮曾經呆過的“秘密后屋”,在這兒住上25個月,那該有多可怕!——我得整天面對恐懼,在黑暗中摸索著行走,不能大聲說話,甚至連上廁所沖水都要膽戰(zhàn)心驚……我每天都提心吊膽,死亡會隨時降臨。我渴望自由,渴望和平,渴望見到湛藍的天空,渴望美麗的大自然,可是,我都不能!我一定會絕望,我想我甚至會發(fā)瘋。
這時,我才感到,我是多么幸福!生活在黨的陽光下的我,從小就在爸爸媽媽呵護下長大,好似一個美麗的泡泡,燦爛奪目,卻經不起一丁點風吹草動。我常常會因為一點點小小的困難而苦惱,比起安妮,我所謂的“困難”根本不值得一提。
讓我們一起勇敢地面對困難,把自己磨練得更加堅強!有一天能為祖國的發(fā)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安妮,一個不曾絕望的女孩,一個永遠樂觀的女孩,一個不愿低頭的女孩,她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不斷地激勵著我們。
安妮日記高中生讀后感篇九
前兩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叫《安妮日記》,它記述的是一名名叫安妮的猶太女孩從1942年到1994年寫下的日記,在日記中安妮講述了作為一名猶太人為躲避殘忍的德國納粹黨在秘密小屋中的生活狀況。
在日記中,安妮如實的記錄了當時的希特勒政府攻下荷蘭后制定的一些法規(guī)“法令規(guī)定:猶太人應在衣服上繡黃色六角星徽;禁止猶太人深夜出門;禁止去一些娛樂場所!……”看到這些規(guī)定我覺得十分氣憤,他們這樣做完全限制了猶太人的自由,沒有一點民主可言,完全就是將猶太人逼上死路,這樣的情況下,讓他們怎么生活!可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安妮一家仍然堅強努力生活著,他們不放棄,他們相信總有一天他們會等來成功的那一天。七月八日,安妮的姐姐突然接到了召急通知,瑪格當時僅16歲啊!難道這些慘無人道的納粹黨連一個小女孩也不放過嗎?納粹黨的殘忍激起了大家的反抗精神,最終,大家決定全家搬進秘密小屋,那是一個辦公樓上的廢棄屋子,由他們的朋友送來食物,他們生活在秘密小屋里,為了防止被別人發(fā)現,他們白天夜里不敢大聲說話、走路,只能做一些靜態(tài)的事情。壓抑的生活使大家都變得敏感而易怒,后來秘密小屋中又住進了凡格一家和善良的大夫狄斯亞,自私吝嗇的凡格太太總是找安妮的缺點,甚至經常發(fā)生爭吵,在這樣的情況中,安妮學會了忍讓,學會了堅強。
在秘密小屋生活的這段時間中,安妮并沒有放棄學習,還是每天認真的學習各種語言,同時安妮也有了自己的心事,安妮與皮特戀愛了,可是安妮的父親卻很生氣,他告訴安妮她應該冷靜的處理這段感情,并告訴她將來會有更多的選擇,安妮也決定自己應該她冷靜的處理這段感情。在這種時候安妮明白堅持下來就意味著勝利,而放棄就意味著死亡。在他們住在秘密小屋的這段時間,他們的同伴都被成群的逮捕,受到蓋世太保無情的對待他們有的被趕上火車送進維斯德堡,還有的被送到遙遠的荒蕪之地,中煤氣而死……1944年,盟軍登陸,他們終于等到了期盼已久的喜訊,可他們的食物卻越來越少,可他們始終保持著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相互安慰、鼓勵,相信未來一定會很美好。最終,德國失敗了,可安妮也走了,她終究沒有等到成功的那一天。
通過讀《安妮日記》我懂得了即使面臨天大的災難也要學會堅強,,要始終保持的處理事情,要保持堅韌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下學習,不可輕言放棄,要相信自己,要學會在困境中尋找希望,就像安妮說得:“我相信自己”,“包括我的思想、我的愿望以及我的夢想”。
安妮日記高中生讀后感篇十
對十三歲的安妮來講,這日記本就像打開一扇門,它通向成長,通向無限的希望,安妮日記讀后感。安妮說過“沒有日記,也就無我?!比欢?,安妮不再有機會回味這一切了,因為同時拉開的,是戰(zhàn)爭的序幕,隨著警報的拉響,惡夢就開始了。而她面對死亡的陰影,她的心靈一直是和平與真摯的。安妮說:“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抬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記者并最終成為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彼?,在閱讀《安妮日記》時,大的戰(zhàn)爭背景下,我們將得到更多的是一種溫暖人心的東西貫徹始終。有一種種歡快溫暖的種子縈繞在每一個角落,細節(jié)隨處可見,是安妮帶給周圍的每一個人。她可以說:“我必須承認,坐在天窗下面,感覺到陽光照在你的面頰上,擁抱著一個可愛的男孩,有什么比這更愉快嗎?”
安妮經歷了快樂,期望,隱匿,抑郁,意欲,悲憤,掙扎,死亡的人生歷程。安妮在日記中如實記錄了兩年間隱秘、艱苦的生活狀況,自己的寂寞、苦悶,對現實的恐懼、憎惡,對生的追求和期盼,對未來的向往和祝愿,對戰(zhàn)爭、人性的深入思考。她渴望用年輕的激情、勇氣和天性的善良擁抱自然,擁抱世界,但是戰(zhàn)爭回報給她的卻是苦難和死亡。安妮在寫日記的兩年多里,生活困窘,她多次寫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轟炸所造成的恐懼,也不斷譴責種族歧視,而藏匿又充滿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動著人心。她在見證著戰(zhàn)爭與迫害。1947年,幸免遇難的安妮的父親,將安妮的日記整理后出版。迄今為止,日記已被譯成55種文字在全球發(fā)行三千萬冊,成為一筆人類共同的精神遺產。安妮真正地實現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繼續(xù)活著。”“走入世界,為人類盡一份力量?!?/p>
希望類似的悲劇再也不要發(fā)生了。祈求和平。
越來越多的人在看安妮,在說安妮,在寫安妮。我不知道這是一種悲哀還是一種慶幸。
安妮,曾經在大家看來一個頹廢的代名詞。
可是,現在卻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追隨她了。
放棄,而是一種另類方式的奮斗。
當時的我唯一能讀懂的只有閃爍在好友眼里的激動和亢奮。
后來我看安妮。
再到后來慢慢接受安妮。
然后到現在的迷戀安妮。
這個過程是一發(fā)不可收拾的。
一個喜歡穿白棉布裙、帆布鞋,一個會輕易寫死亡,文字是有著美麗的疼痛,一個做文時天馬行空的無比才情的典型上海小資女作家,就這樣走進了我的生命我的世界。
我一直都很欣賞安妮的生活方式,足夠的自我和放縱,這是我永遠不可能做的到的。在我的世界里有秩序,游戲有規(guī)則,很多時候,叛逆,僅僅只是欲望。而在安妮身上,所以的一切都可以是幻想,也都可以是真實,是真正的大快人心。
每次從我口中發(fā)出“安妮”這兩個字的時候,內心總會有種莫名的情愫,吸引我的是那些孤獨美麗的文字網和致命的疼痛。
我時常會在深夜獨自守著一盞暗黃的燈看安妮的書,很多的時候通常是一邊看一邊哭泣,一邊哭泣一邊歡笑,裹著毯子在凌晨的時候感受著最深刻的黑暗和孤獨。這些動作都是寂寞無聲的,因為發(fā)出任何的聲響都會破壞這美麗的黑夜。
安妮寶貝。安妮和寶貝。本為一體。
如果可以,請讓我學會安妮的灑脫,縱然在面對死亡的時候依然可以笑靨如花,毫無懼色。如果可以,請讓我學會安妮的堅強,那種在所有傷痛面前都不輕易低頭的大義凜然。
在悲劇的愛情里面安妮扮演的永遠都是受傷者的形象,這是多么的神奇,愛只是一瞬間的事情。即使是我們早就知道這場愛情會像一場煙火,有著讓人絢爛的美麗和無能為力的短暫。安妮那愛到粉身碎骨依然可以義無返顧的決絕神情,萬劫不復時同樣有著最初的微笑的這形象不但引出了大把讀者的淚水,更重要的是征服了千萬讀者的那顆心。
我一直很欣賞我的一位語文老師說的一句話:“有些人可以寫出大量的文字垃圾,卻無法創(chuàng)造出好的文學作品。”
安妮,就是用文字舞蹈的精靈,用文字施法的女巫。手中的筆翩翩起舞,就匯成一曲交響。
關于我和安妮在一起的日子,那些在歲月中沉積下來的畫面,一切在畫面中感動的瞬間。如今看來,始終足以繼續(xù)令我記憶和難以忘懷。安妮,是一段不老的童話。
對于安妮的了解我想說的只能如此,因為太過熟悉親密無間反而變得陌生無比。再多的語言,更多的話語也沒法表達我對安妮的體會,一切仍需用心傾聽,一切仍需用愛感受。
頹廢與積極終究只是一種生活方式,更重要地是可以活得自我,活得真實。
安妮日記高中生讀后感篇十一
我經過朋友的介紹讀了《安妮的日記》,這是安妮·弗蘭克留下來的日記,安妮的日記讀后感。她的日記成為二次大戰(zhàn)期間納粹消滅猶太人的最佳見證,日記中展現了驚人的勇氣與毅力。
一個正值花季的少女,若是成天被關在密室里茍且偷生,或許她的生活就從此黯淡無光,然而安妮就是這樣一個不服命運的人。
安妮,猶太人,身處二戰(zhàn)時期,為躲避納稅的迫害,躲進父親公司大樓的幾間密室。在密室生活,必須保持絕對的安靜,甚至不能開窗,密室里暗無天日,夏日里灼熱的空氣令人窒息,憑借著堅定的信念,安妮一臉陽光,將內心的從容保持到了最后。
最可怕的不是知道自己下一刻就要面臨死亡,而是時時刻刻都在死亡的陰影下生存。人們往往面臨困境便輕言放棄,在絕境下失去信念,他們竟然都不如一個13歲的小女孩。有的時候,我們知道最壞的結局,迷茫著不知所錯,在困境中迷失了自己,被軟弱蠱惑了信念,便喪失了判斷的能力。有的時候,我們并不知道結局,卻自以為看透了一切,在胡猜亂想中淪陷……信念便是最好的良藥,有信念的人會在黑暗中看見希望,在孤島上看見船只,在寒冷中觸摸溫暖,他們不會無所事事,而是想著如何讓生命更有意義,他們會充滿理想,不會在悲傷里沉淪。
人一生最重要的三個品德便是:尊嚴,志向,信念。浮華一生,人生如夢,誰愿意寄人籬下,在挫折與自卑中度過一生,倘若失去信念,便不再有追夢的力量,失去了志向和尊嚴,生命的意義又何在?人生苦短,信念也顯得尤為重要。
安妮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都在密室中度過,而她生命的華彩樂章便在一本日記上奏響。她沒有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出多遠,卻通過日記在成長道路上走得這么遠,她的年齡很容易讓人想成一個不懂人事的孩子,可是她的內心世界早已超脫她的年齡,她內心的溫柔,從容,淡定譜寫了一曲壓抑下綻放陽光的青春歌謠……更重要的是,她憑借心中那堅定的信念,走過了看似兩年,實際如一生般的時光。
她的夢很美,她的微笑從來沒有消失……。
要知道,信念在,陽光也在,幸福尾隨。
安妮日記高中生讀后感篇十二
今天,我讀了《安妮的日記》這本書,深深地被主人公安妮感動了。
她是一個堅強的猶太女孩,可在納粹執(zhí)政后,猶太人不斷遭到排擠與迫害。幾經逃亡后,安妮一家躲入秘密小屋中。在里面度過了漫長的兩年零二十五天后,被德國警察發(fā)現并送往猶太人集中營。安妮不幸染上傷寒,在不滿十六歲時病死在床上??蓱z的安妮并不奢侈:重新得到祖母愛撫;騎自行車兜風;有個知心朋友……愿望中,寄托著一個女孩對正常生活的渴望。此刻,我真想對她說:“可憐的安妮,請到我家來!”
可憐的安妮,你不是因為失去祖母而痛苦不堪嗎?請到我家來!我也有一位慈愛的祖母,她說等你來了,她每天都給你做香噴噴的飯菜。
給你無微不至的關懷,讓你重新得到祖母的愛撫。
可憐的安妮,你不是想騎自行車兜風嗎?請到我家來!我專程為你準備了一個你喜歡的藍色自行車,還會經常陪你去兜風。另外,我們還可以一起去欣賞草原的美景,領略自然的氣息。
可憐的安妮,你不是想有個知心朋友嗎?請到我家來,我們可以一起交流,互相傾吐心事。
安妮日記高中生讀后感篇十三
1942年—1944年,戰(zhàn)爭與種族滅絕的陰云布滿了天空,蓋世太保的鐵瓜伸向每一個無辜的猶太人,在歷史上上演了一場慘絕人寰的浩劫。
安妮是位猶太少女,1942年7月,由于壓迫猶太人的風聲緊急,他們家和另外四名猶太人到她父親公司的“密室”躲藏。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單調的飯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幾年不能出門、用水和去衛(wèi)生間都有非常嚴格的限制。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她所經歷的一切并沒有使她的心田荒蕪,那里已經成為一片生機勃勃的希望的田野!安妮想成為作家和記者,可這個美麗的愿望在當時那股勢不可擋的黑暗洪流下顯得那么脆弱,像閃著彩光的泡沫。但是安妮仍寫道:“這場殘酷也會告終和平與安詳會重新回來。在此同時,我必須執(zhí)著我的理想。也許有一天,我能實現我這些理想!”讀到此我仿佛看到一個不屈的靈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吶喊!經過密室中無數個漫漫日夜,安妮由一個任性、少不更事的女孩蛻變?yōu)橐幻墒斓纳倥?/p>
在安妮的15歲生日時,安妮有了驚人的成長。她已將自己的反省提高到了社會層次,開始思考男女平等等問題了:“現代婦女要爭取完全獨立的權利了!”“但獨立也不夠,婦女還應該獲得尊重!”“我譴責的是我們的價值系統(tǒng),和不承認女人在社會中的角色多偉大、多困難,同時也多美的男人!”……實現在讓人難以想象的那樣一個戰(zhàn)火蔓延、人人自危、無數人倒在血泊中的時代,身居密室接近兩年的十五歲少女安妮居然能真知灼見地談起了男女平等這個深刻的社會問題!
讀到此處,我不禁感嘆,戰(zhàn)爭能摧毀一切,唯獨不能侵占一顆堅強、勇敢、自由的心!我相信《安妮日記》會一直流傳下去,控訴戰(zhàn)爭與丑惡,宣揚和平與友善,用她真摯的文筆,感動和啟迪一代又一代人!感動和啟迪一代又一代人!
安妮日記高中生讀后感篇十四
《安妮日記》是安妮以日記的形式來記錄了自己身邊所發(fā)生的事以及安妮對這些事的看法。我是經過同學的推薦去選擇了這本《安妮日記》的,我只有在讀完這本《安妮日記》,才能深切的感受到我們能夠生存在這和平安定、豐衣足食的社會里是多么的幸福了。也許有些人就不應該再去抱怨上帝待你的不公平了,你們要懂得命運是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的。
我最喜歡主人公安妮,在她身上實在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安妮的堅強與勇敢讓我不得不佩服她。因為安妮身為一名藏匿者處在危險時刻卻十分的樂觀,繼續(xù)向自己的夢想前行并希望戰(zhàn)爭可以早點結束,讓人們過上好日子。同時安妮的堅強與勇敢使她處在黑暗時期也不畏縮,而是變得更自信。與安妮相比,我覺得自己弱爆了,不但沒有好好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也不為自己的將來規(guī)劃藍圖,真像一個無知的小孩子。不過我相信自己通過對安妮的了解,也讓我對自己有了全新的認識,也會有更好的改變。
除了安妮,那些為藏匿者送東西并提供幫助的人更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們是無私的,偉大的,我們要向他們學習,把這種無私奉獻、不圖回報的精神永遠留存。我想如果沒有這些人的幫助,安妮一家是無法在自屋正常生活兩年之久的。作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們要有愛心,要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為社會出一份力,也是為自己找到更多的具有特殊意義的快樂。俗話說,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德國法西斯是殘忍的,是邪惡的,他們不近人情的種族歧視,促使他們扼殺一個又一個正直青春的生命。無情的轟炸,殘酷的迫害,使無數家庭無法相聚。這種冷漠無情是遭世人唾棄的,我們要尊重種族差異,公平對待,和平共處。只有充滿愛的世界才是人們最喜歡的世界。要謹慎不要讓冷漠無情蒙蔽了雙眼,要讓愛永遠活在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我們讀完《安妮日記》之后,安妮的堅強勇敢和永不屈服的精神給我創(chuàng)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這之后,我也會懷著一顆永不氣餒、永不放棄的心,去面對人生當中未知的困難和危險。
安妮日記高中生讀后感篇十五
《安妮日記》中安妮·弗蘭克假借給朋友吉蒂的寫信形式,真實的記錄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的日志。在日記中,安妮用細膩的筆觸,記錄了成長中的困惑、期待及對和平年代的向往。她不畏強敵,勇敢的用筆墨控訴了法西斯戰(zhàn)爭的邪惡。講述了戰(zhàn)爭帶給人民深深的災難。這本《安妮日記》不僅僅是安妮這位成長中的少女的內心獨白,也是德軍占領區(qū)的人民苦難生活的目擊報道,是對人性和平與安寧的迫切呼喚。
讀著這本安妮用生命寫就的日記,我深深的感受到法國人對猶太人的不公平:猶太人必須佩戴一顆金色六角星;猶太人必須上交自行車;猶太人不能乘坐一切交通工具;猶太人只許在下午3~5時出行買東西;猶太人只能上猶太人開的商店、理發(fā)店;猶太人禁止到娛樂場所、體育場去……如此種種,簡直是把猶太人整天關在家里!我還了解了歷史,戰(zhàn)爭與種族迫害。真是太不公平了!大家都是地球媽媽的孩子,何必互相殘殺呢!
安妮,我敬佩你。我敬佩你的勇敢和堅強,尤其是你身處逆境不氣餒、不屈服,永遠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安妮日記高中生讀后感篇十六
安妮。弗拉克是個猶太少女,他的父親奧托。弗蘭克經營這一家公司,一家四口過著富裕安寧的生活。
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政權執(zhí)政以后,開始對猶太人進行殘酷的迫害。
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歲生日,他受到了一個禮物是一本日記。這是德國法西斯已經侵占拉荷蘭。為了避免遭受警察的逮捕和屠殺,安妮的父親帶著一家人,躲進拉公司大樓的一間隱秘的房屋。
安妮。在與世隔絕的密室里度過了花季少年最重要的兩年時間,沒有享受到花季的幸福,快樂,只有日記本陪伴著她。她向他訴說心中苦悶,講述身邊發(fā)生的事情,描寫各種感受和幸福。她衣少女特有的青春和語言,記錄了成長中的困惑和好奇以及青春的萌動和期待。同時,她以勇敢的筆墨,控訴了法西斯邪惡的戰(zhàn)爭,譴責了毫無人性的種族歧視,描述了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深重災難。安妮對在這個特殊的環(huán)境中扭曲的人際關系的不適應。
我還要學習安妮善于思考,認真反省自己,看清自己的缺點,不斷提升自己的品格的精神。
安妮日記高中生讀后感篇十七
安妮的日記陪伴她走過了少女成長的幾個年頭,然后戛然而止,就像她的生命一般。
故事的.開始,或許不是在6月14日的那個星期天——安妮得到這本日記的時候。而是從她出生開始,作為一個猶太人的身份開始。
當你——我親愛的安妮,開始寫這本日記時,你才13歲,這可能是一個不錯的年紀,你開始變得成熟,卻還有著小孩的童趣。在你的生活中,一切都那么輕松,生活中的小事也能讓你格外驚喜。
但好像有些人不想讓你這么輕松地長大,他們抓捕同你一般的猶太人。一時間,猶太人四處逃竄。
你現在大概有些不自在,不自在地生活在密室里。你在這必須小心翼翼,卻好像被人忘記了,自己還是個孩子,你開始反抗父母,或自詡自己為“神經病”。但你還是沒有忘記學習,創(chuàng)造著內心世界的財富?!皳碛杏職夂驼嬲\信念的人,永遠不會在不幸中消亡!”這是少女內心的獨白,卻又是不幸之人死守的堅強。
我從來理解不了戰(zhàn)爭,它只會讓我們擁有的東西越來越少。侵略戰(zhàn)爭的背后,是侵略者一方的貪婪,如果他真正擁有了什么的話,卻失去了人性。希特勒的做法,大同小異罷了,他只不過為了自己的利益,使猶太人處于水深火熱當中。
一個有著無限可能的15歲生命,扼殺在納粹的手下,更何況,不止這一個安妮呢。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7429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