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活動冬至節(jié)教案(優(yōu)秀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5 14:46:14
幼兒園活動冬至節(jié)教案(優(yōu)秀15篇)
時間:2023-12-05 14:46:14     小編:HT書生

教案應該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評估方式等要素。編寫教案時,需要注意教學資源的充分利用和創(chuàng)新教學的引入。希望這些教案范例能夠為廣大教師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和啟示,促進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

幼兒園活動冬至節(jié)教案篇一

為了讓同學們感受到節(jié)日的喜慶和溫暖,弘揚我國傳統飲食文化,增進同學們之間的.感情,培養(yǎng)同學們團結協作的精神,豐富孩子的課余生活。在這元宵佳節(jié)來臨之際,舉行本次活動。

情暖冬至。

幼兒園全體師生。

時間:下午14:30—16:00。

地點:校食堂。

(一)主持人開場,王副校長致辭。

(二)主持人宣布分組情況及活動要求、規(guī)則,并請生活阿姨示范包湯圓的方法。

(三)各老師就位,活動開始。

(四)包湯圓結束,全體同學就席,觀看表演。

(一)活動準備:

1、活動策劃及安排(xx老師)落實活動詳細策劃及工作安排,并提前一天做好傳達。

2、餡料準備(xx老師)聯系食堂負責人購買餡料,并做好餐具等準備,傳達活動時間及細則。

3、會場所需物品(xx老師)筆記本電腦、照相機、無線麥克風、擴音器。

4、主持人(xx老師)。

5、宣傳板制作(xx老師)。

6、攝影攝像(xx老師)。

(二)活動中:

1、人員安排及分組情況:

小班(40人)分四組,每組10人,分別由xx老師負責。

中班(22人)分兩組,每組11人,分別由xx老師負責。

大班(21人)分兩組,分別10、11人組,分別由xx老師負責。

2、參與人員必須按照規(guī)定時間進場,到班級指定位置就緒,不得大聲喧嘩、打鬧玩耍。教師作為組長,負責教授同學包湯圓的方法并做好秩序、場地衛(wèi)生維持工作。

3、包湯圓結束,烹制過程中的游戲、節(jié)目表演由主持人及xx老師主持。

4、場地清掃:全體師生及食堂工作人員。

幼兒園活動冬至節(jié)教案篇二

一、活動主題:

冬至有吃餃子的習俗。為了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增長孩子的見識,培養(yǎng)孩子的合作與關愛之情,我們大班組決定舉行“包餃子”活動。讓孩子們在活動中體驗勞動的快樂,分享勞動成果。

二、活動目標:

1、讓孩子們了解冬至節(jié)氣,還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

2、通過選購原料、拌餡、包餃子、煮餃子、品餃子、喂餃子等活動,豐富孩子體驗,提高動手實踐的能力。

三、活動時間:年x月x日上午9:00——11:00。

四、參加人員:大班全體老師和幼兒。

五、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餃子餡、餐具、水、盤子、調味品等。

2、活動場地:各班教室。

六、活動設想:

1、事先讓孩子了解有關餃子的知識。知道餃子的歷史、餃子餡要哪些原料和調料以及是如何搭配的、餃子是如何包的,怎么樣煮餃子的。知道包餃子必須帶的物品。

2、在老師指導下,各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班主任老師作為輔導員,指導本班孩子包餃子、煮餃子,和中班小弟弟、小妹妹共同品嘗餃子。

七、成果形式:交流體會、品嘗餃子、分享勞動成果。

八、活動要求。

1、活動時,教師做好班級安全工作和衛(wèi)生教育。

2、活動時,教師要求孩子做到不大聲喧嘩,不自由走動。

九、活動流程。

1、開展了“包餃子”的活動。

2、為弟弟妹妹喂餃子活動。

活動目標:

1、能圍繞一個話題進行討論,知道冬至由來。

2、愿意當眾表達,表達時自然、從容、自信。

活動準備:

利用回家時間和父母收集關于冬至的相關信息。

活動過程:

(一)音樂歌曲《給小桃樹穿件新棉襖》導入:

教師彈奏樂曲,幼兒隨樂曲演唱。

孩子們,你們歌唱的時候特別專注,真棒!

剛才我們演唱了有關冬節(jié)歌曲《給小桃樹穿件新棉襖》,冬季里有個節(jié)日馬上就要到了。是什么節(jié)日呢?(冬至節(jié))。

(二)冬至節(jié)的談論。

小朋友說的真好,冬至節(jié)就要到了。哪個小朋友能給我們說一說冬至節(jié)(叫3-4名幼兒)。

冬至節(jié)我們可以做哪些活動來慶祝呢?(改變戶外運動、包餃子、講給小班弟弟妹妹)。

(三)自行如廁穿著外衣,到小班請弟弟妹妹一起進行戶外活動。

一、活動主題:

“冬至包餃子”親子活動。

二、活動目的: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家庭生活越來越好,孩子們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為了讓他們體驗媽媽及家人勞動的辛苦,培養(yǎng)孩子愛媽媽的情感,教育孩子學會感恩,特開次活動。

三、活動目標:

1、通過開展包餃子的親子活動,讓幼兒了解餃子的文化,產包餃子的興趣。體驗勞動的快樂,增進親子間的感情,營造節(jié)日的熱鬧、快樂氣氛。

2、通過活動鍛煉幼兒的生活能力和動手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孩子愛勞動的好習慣。

3、通過親子游戲活動,讓家長進一步了解自己孩子的機會,加深家園情、師生情、親子情。

四、活動時間:2020.12.21(星期一)09:00——11:30。

五、活動準備:

通知單、乒乓球、吸管、肉餡、湯匙、盛放餃子托盤、一次性桌布、籮筐。

六、活動地點:中二班教室。

七、活動流程:

1、早上8:40——9:00家長簽到(播放幼兒一日活動圖片)。

2、班主任講話,歡迎各位家長來參加這次的活動。

3、向幼兒介紹說明今天特色活動的內容:包餃子。

4、活動流程:

先欣賞包餃子的過程,請將餃子餡放入皮中央,如果你是第一次包的話,記住千萬別放太多餡,不然肉會撐出來的,然后先捏中央,再捏兩邊,最后由中間向兩邊將餃子皮邊緣技一下,這樣餃子下鍋煮的時候就不會漏了,最后將餃子整齊的放在上面。希望小朋友和家長都能齊心協力一起做出完美的餃子,(出示不同造型的餃子供參考)。

八、包餃子前注意事項:

1、請家長帶幼兒去洗手,在制作的過程中要注意衛(wèi)生。

2、因地制宜,安排好幼兒家長的座位。

3、家長幼兒教師隨著音樂一起包餃子。

4、場地整理(自由洗手)。

幼兒園活動冬至節(jié)教案篇三

1、認識我國傳統的冬至節(jié),知道冬至的由來。

2、知道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

3、深刻對祖國的認識,知道我國是一個有悠久文化傳統的民族。

1、綜合:冬至我知道

2、科學:白天短、黑夜長

3、讓孩子知道冬至是冬天真正來臨的日子。并了解一些冬至要吃的食物有哪些?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包餃子、喝冬釀酒、吃餛飩憶西施等,讓孩子感受到冬至的節(jié)氣。

幼兒園活動冬至節(jié)教案篇四

設計思路:

在6月父親節(jié)前夕,與大班孩子的交流中,發(fā)現他們對自己爸爸的認識僅僅局限在職業(yè)與零星的感知,如:我的爸爸很忙,他喜歡睡覺等。而爸爸們也確實忙于各自工作,很少有意識讓孩子有了解自己的機會。由此想起英國繪本《我爸爸》,這是著名插圖大師安東尼布朗為了紀念自己父親而專門創(chuàng)作的,在圖畫和文字的夸張中流淌著一個小男孩對父親的愛與崇拜。

在嫁接作品與孩子真實生活時,我們對整個教學活動作以下幾點思考:

1、原來的繪本中一共有二十多頁,根據班級中孩子的理解力與生活背景,截取了十張,并將其歸納為“爸爸的愛好”“爸爸的本領”“有趣的爸爸”和“勇敢的爸爸”四部分。

2、“愛”的基礎是“了解”,活動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讓孩子知道這個故事,而是通過解讀他人爸爸的故事,促使其更關注自己的爸爸。如果孩子們在活動結束時,愿意并迫切想去了解自己的爸爸,就與整個作品保持了一樣的情感發(fā)展脈絡。

3、每個環(huán)節(jié)推進應有詳略。即使同樣的“說”,也有看圖說自己的想法(如:從哪里看出爸爸跑步得第一了),模擬角色說(語氣中的感受),學著句式說(我的爸爸象什么動物一樣怎么樣),等等。而孩子們觀察能力將依賴教師所提供圖片的難易度,層層遞進地予以引導,觀察中需要以逐步展現畫面的方式給孩子們一個觀察、分析的空間。

4、掌握故事中存在的不同文化背景與表現手法,需要適時適度幫助孩子理解。如:為什么把爸爸描繪成“象貓頭鷹一樣聰明”。因為在英國,貓頭鷹常常被認為是最聰明的動物。又如:為什么作品中從頭到尾,不管什么場合爸爸都是穿著睡衣?原來那是作者爸爸的一件遺物,也就是說,是賦予作者童年對父親的記憶,不過既使有孩子這樣問,教師也會回避“遺物”一詞,而用“爸爸在家經常穿的衣服”替代。

活動目標:

1、能捕捉圖片中所提供的線索,嘗試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自己的理解。

2、聯系各自生活,產生想了解自己父親的積極愿望。

活動準備:

兩塊磁性黑板;ppt圖片;音樂;幼兒收集爸爸的照片;前期進行過相關調查。

活動過程:

一、聊聊自己的爸爸教師:先說說自己爸爸的照片在第幾排第幾張,然后請把爸爸介紹給大家。

幼兒:我爸爸的照片在第三排,第二張就是我爸爸。我爸爸的名字叫劉智恒。他今年34歲。我爸爸的愛好是天天陪著媽媽還有我在家里面吃飯。

教師:哈哈,這位小朋友一口氣說了爸爸的名字、年齡,還有愛好,尤其愛好很特別也很感動。

還有誰愿意介紹?

幼兒:我爸爸在第三排倒數第一。我爸爸今年33歲,我爸爸的愛好是天天去爬山。他是做雪糕的。叫李勇。

老師:原來還可以介紹爸爸的職業(yè)。

其他幼兒介紹(略)小結:看來有的孩子對爸爸非常了解,有的孩子還有些問題哦。

幼兒:不帥。

教師:哪里你覺得不帥?

幼兒:他的眼睛是藍色的;他的臉有點泛紅。

教師:噢,我明白了,你們不舒服的是他的膚色和眼睛。爸爸是英國人,是個白種人,而我們是黃種人。我們之間是有差異的。白皮膚的人容易泛紅,白種人的眼珠可能是綠色的、咖啡色的,也可能是藍色的。

過渡環(huán)節(jié):測一測“認為自己的爸爸比peter爸爸帥的請起立?!崩蠋熜〗Y:其實和你們一樣,peter也認為他爸爸是世界上最帥的爸爸??此榻B自己的爸爸了。

(二)爸爸的愛好(ppt呈現若干圖片)老師:爸爸愛好是什么?

幼兒:他喜歡唱歌,喜歡跳舞、踢球。

老師:他跑步跑得怎么樣?從哪里能看出他會得第一名?

幼兒:他胸口有一個“1”。

老師:胸口有“1”就一定是得第一名嗎?

(三)爸爸的本領(ppt呈現游戲環(huán)節(jié))過渡語:爸爸除了這些愛好,他還有一些本領。(ppt呈現)peter多聰明啊,把爸爸的本領藏在動物里,這句話就說爸爸像什么動物一樣怎么樣。

游戲一:翻翻樂老師:爸爸像魚(猩猩、貓頭鷹)一樣怎么樣呢?

幼兒園活動冬至節(jié)教案篇五

1、對朗誦詩歌感興趣,進一步體會冬至日的節(jié)日特點。

2、體會文學作品的情景和意境,并用相應的表情、語氣表現詩歌。

有關于冬至節(jié)的認知與理解。

1、教師朗誦兒歌冬至節(jié)2―3遍:幼兒欣賞。

2、幼兒朗誦冬至節(jié)

3、鼓勵幼兒個體朗誦冬至節(jié),根據幼兒情況實施給予鼓勵及表現建議。

活動區(qū)時間,美工區(qū)的幼兒可以自主為冬至節(jié)兒歌配上自己想到的繪畫作品。

1、能圍繞一個話題進行討論,知道冬至由來。

2、愿意當眾表達,表達時自然、從容、自信。

利用回家時間和父母收集關于冬至的相關信息

(一)音樂歌曲《給小桃樹穿件新棉襖》導入:

教師彈奏樂曲,幼兒隨樂曲演唱。

孩子們,你們歌唱的時候特別專注,真棒!

剛才我們演唱了有關冬節(jié)歌曲《給小桃樹穿件新棉襖》,冬季里有個節(jié)日馬上就要到了。是什么節(jié)日呢?(冬至節(jié))

(二)冬至節(jié)的談論

小朋友說的真好,冬至節(jié)就要到了。哪個小朋友能給我們說一說冬至節(jié)(叫3-4名幼兒)

冬至節(jié)我們可以做哪些活動來慶祝呢?

(三)自行如廁穿著外衣,請弟弟妹妹一起進行戶外活動。

幼兒園活動冬至節(jié)教案篇六

3、和父母一起包餃子增進父母親情。

1、請家長準備:搟面杖、鍋拍、圍裙(班主任合理安排);

4、班級準備:洗手、帶好圍裙。

以班級為單位親子活動開始包餃子,分工:

1、家長孩子分別搟皮、包餃子;

4、家委會指定專人:負責拍照、指導、維持秩序。

3、家委會指定專人:負責維持家長秩序。

2、邀請家長品嘗——家委會指定專人負責分發(fā)和維持秩序。

2、班級整理、餐后散步、午休,活動結束。

各園可根據各地風俗,選擇不同的形式,或者包餃子,或者包湯圓等,通過冬至主題活動開展,增加幼兒對冬至這一節(jié)氣的認知。

幼兒園活動冬至節(jié)教案篇七

活動意圖: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引領幼兒了解我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對世界文明的巨大影響,對于“四大發(fā)明”幼兒并不是很了解。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fā)明之一,我們在生活中每天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紙,通過活動走近造紙術,感悟我們祖先的聰明才智。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為祖國的燦爛文化感到驕傲。

2、技能目標:通過造紙粘貼樹葉的過程,鍛煉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活動鍛煉幼兒的觀察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體驗造紙的樂趣。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5、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不同材質的紙、ppt、紙漿、水、木勺、托盤、紗網、鮮花、樹葉。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選擇幾種不同材質的紙讓幼兒閉上眼睛摸,猜是什么?

2、ppt展示紙的來歷:。

在三千五百多年前的商朝,人們是在烏龜的殼和石頭上寫字的,寫出來的字稱為甲骨文。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人們覺得在龜甲上寫太不方便了,便用竹片和木片代替,劈成一片片的木條用繩子編起來在上面寫字。這種東西稱為竹簡和木牘。可是一個竹簡還好,如果文章很長,就需要很多的竹簡,那得多重呀。所以在西漢的時候,貴族們又該用綿紙和帛寫字,不過這種原料太貴,一般人根本用不起。到了東漢時期,有一位叫蔡倫的人實驗發(fā)明了造紙術,終于造出了一個叫做紙的東西,才被人們普遍使用。

3、觀看古法造紙視頻。

教師:看,視頻中的老奶奶正在造紙,但是這個紙和我們平時見到的不一樣,上面有漂亮的鮮花和樹葉,這叫做花草宣。

4、造紙步驟:

(1)將紙漿倒入盆中加入適量清水,用勺子充分攪拌均勻,沒有大團為準。

(2)造紙框放在可接水的托盤中,,用木勺盛出稀釋的紙漿,輕鋪一層與紙框上。

(3)發(fā)揮創(chuàng)意,用樹葉,鮮花等材料自由搭配,輕鋪與紙漿上。

(4)用木勺舀更稀一點的紙漿,澆蓋在花草上,防止干后掉落。

(5)根據天氣及薄厚,自然晾干。

5、作品點評:

請小朋友上調講解一下自己設計的紙的設計意圖。

活動總結:。

提問1、你還記得紙是怎么制作的嗎?

提問2、誰發(fā)明的造紙術?

5、活動延伸:

回家后將制作的花草宣晾干,并和爸爸媽媽一起設計用這些紙刻意做什么?書本?書簽?等等自己動手設計一下吧!

科學小知識:

紙是用以書寫、印刷、繪畫或包裝等的片狀纖維制品。一般由經過制漿處理的植物纖維的水懸浮液,在紗網上交錯組合,初步脫水’再經壓縮、烘干而成。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fā)明紙的國家。在很早的時候’我們的祖先是在龜甲和獸骨上刻字,后來又在竹簡上寫字’但是這些東西都很笨重。再后來也有在絲綢上寫的,雖然輕便了許多,卻很昂貴。大約20xx年前,東漢的蔡倫發(fā)明了用樹皮、破布等常見或廢舊物品造的紙,非常適合書寫,慢慢地就傳遍了全世界。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幫助幼兒初步了解造紙的流程,讓幼兒感受“造紙術”的發(fā)明,對生活的重要意義,也讓幼兒感受到一張紙從原料到成品是何等不容易,從小養(yǎng)成節(jié)約用紙的好習慣。因時間關系本次活動用的已經制作好的紙漿,有機會可以讓孩子體驗用樹破布等材料自己制作,更深刻的感受造紙的神奇之處,也更加懂得紙的來之不易,節(jié)約用紙!

幼兒園活動冬至節(jié)教案篇八

1、了解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冬至節(jié)以及冬至節(jié)的來歷。

2、感受繪本故事中冬至節(jié)的習俗。

3、讓幼兒了解并認同冬至節(jié),喜愛傳統節(jié)日,賦予傳統節(jié)日新的時代內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傳。

1、通過網絡等途徑,收集與冬至有關的資料。

2、向老人詢問民間流傳的與冬至有關的習俗。

3、制作課件。

一、交流信息,自然引入。

1、播放《節(jié)氣歌》播放二十四節(jié)氣歌,引出《冬至節(jié)》。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引起幼兒的好奇心,講述關于節(jié)氣的信息。預設:冬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并且是很重要的一個節(jié)氣。冬至這天,白晝最短,黑夜最長。冬至是冬天最冷的時候,過了冬至開始“數九”,九九八十一天后,就真正感受到了春天。

3、引出繪本故事《冬至節(jié)》。

二、通過繪本故事說冬至由來。

簡介冬至的由來、俗稱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黑夜會慢慢變短。冬至過后,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中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冬至是大雪冬至后是小寒,因為冬至沒有固定于特定一日,所以被稱為“活節(jié)”;冬至過節(jié)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十天陽歷年(元旦)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jié)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冬至”又稱為“冬節(jié)”。

三、說冬至傳說、習俗過渡:為什么古代的節(jié)日還能保留至今?讓我們一起用傳說和習俗來“說冬至”吧!

2、用習俗說冬至。主要有:

(1)習俗一:祭天迎日、緬懷祖德——冬至之祭。

(2)習俗三:葭灰土炭、圖歌消寒——冬至之娛。

(3)習俗四:盛情敬師、贈襪履長——冬至之禮。

(4)習俗五:精心寧神、食療養(yǎng)生——冬至之養(yǎng)。

四、游戲活動。

用紙黏土制作餃子和湯圓,感受冬至節(jié)的氛圍。

幼兒園活動冬至節(jié)教案篇九

3、和父母一起包餃子增進父母親情。

1、請家長準備:搟面杖、鍋拍、圍裙(班主任合理安排);

4、班級準備:洗手、帶好圍裙。

以班級為單位親子活動開始包餃子,分工:

1、家長孩子分別搟皮、包餃子;

4、家委會指定專人:負責拍照、指導、維持秩序。

1、生活老師和指定家委會專人:集中包好的餃子送進廚房并負責把煮好的餃子送回班里;

3、家委會指定專人:負責維持家長秩序。

2、邀請家長品嘗----家委會指定專人負責分發(fā)和維持秩序。

幼兒園活動冬至節(jié)教案篇十

3、讓學生懂得去珍惜與家人團聚的時間,以實際行動減輕父母的負擔。

(一)談話導入。

1、知道今天是什么節(jié)日嗎?(冬至)。

2、介紹“冬至”的字源。

(1)會意字。甲骨文表示絲繩的終結,是“終”的本字。金文將絲結簡化為點;或另加義符日,表示一年時日的終結,當然是冬季了。篆文省去日另加義符,表示年末結冰的季節(jié),以突出冬季。

冬,四時盡也?!墩f文》無冬無夏?!对姟り愶L》。

(2)最后,最終。

(二)介紹冬至小知識。

1、你對冬至有哪些了解?

2、教師介紹冬至相關知識。

(1)認識冬至。

(2)冬至的起源。

(3)冬至為什么吃餃子?

3、了解古代人如何過冬至?(祭祀活動;食的活動;禮的活動;娛的活動)。

4、了解冬至食品,北方和南方冬至的不同習俗。

(三)冬至注意事項:(1、注意防寒保暖。2、合理調節(jié)飲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煙,不過度勞累。3、保持良好的心境。4、進行適當的御寒鍛煉)。

(四)交流:每年你和家人是如何過冬至的?你有哪些感受?

(五)作業(yè)。

1、體驗:跟家長學會做餛飩或水餃,感受冬至節(jié)的喜慶,增強學生動手的能力。

2、講述:給弟弟妹妹講述有關冬至的傳說和習俗。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幼兒園活動冬至節(jié)教案篇十一

1、鍛煉小朋友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自力更生的'意識。

2、和父母一起包餃子增進父母親情。

3、感受集體勞動的快樂。

1、請家長準備:搟面杖、鍋拍、圍裙(班主任合理安排),以校訊通、黑板報形式告知家長時間、地點、家長需要準備的物品(提前兩天通知家長)

2、幼兒園廚房準備:餃子餡、包餃子面。廚房以班級為單位分好,廚房12月22日上午9:40之前準備好餃子餡、包餃子面。等待班級生活老師來領取。

3、班級準備:洗手、帶好圍裙。

一、包餃子階段:約30分鐘

以班級為單位親子活動開始包餃子。

分工:

1、家長孩子分別搟皮、包餃子;

4、家委會指定專人:負責拍照、指導、維持秩序。

二、煮餃子階段:約20分鐘

1、生活老師和指定家委會專人:集中包好的餃子送進廚房并負責把煮好的餃子送回班里;

3、家委會指定專人:負責維持家長秩序。

三、吃餃子階段:約30分鐘

1、生活老師和指定家委會專人:負責把煮熟的餃子分發(fā)到小朋友的餐盤中,請小朋友們品嘗自己包的餃子。

2、邀請家長品嘗――家委會指定專人負責分發(fā)和維持秩序

1、家長品嘗完畢家委會指定專人:負責組織家長回到班級門口填寫表格、順序離開幼兒園。

2、班級整理、餐后散步、午休――-活動結束。

3、活動總結、找補不足。

幼兒園活動冬至節(jié)教案篇十二

冬至有吃餃子的習俗。為了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增長孩子的見識,培養(yǎng)孩子的合作與關愛之情,我們大班組決定舉行“包餃子”活動。讓孩子們在活動中體驗勞動的快樂,分享勞動成果。

1、讓孩子們了解冬至節(jié)氣,還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

2、通過選購原料、拌餡、包餃子、煮餃子、品餃子、喂餃子等活動,豐富孩子體驗,提高動手實踐的能力。

大班全體老師和幼兒

1、材料準備:餃子餡、餐具、水、盤子、調味品等。

2、活動場地:各班教室

1、事先讓孩子了解有關餃子的知識。知道餃子的歷史、餃子餡要哪些原料和調料以及是如何搭配的、餃子是如何包的,怎么樣煮餃子的。知道包餃子必須帶的物品。

2、在老師指導下,各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班主任老師作為輔導員,指導本班孩子包餃子、煮餃子,和中班小弟弟、小妹妹共同品嘗餃子。

交流體會、品嘗餃子、分享勞動成果。

1、活動時,教師做好班級安全工作和衛(wèi)生教育。

2、活動時,教師要求孩子做到不大聲喧嘩,不自由走動。

1、開展了“包餃子”的活動。

2、為弟弟妹妹喂餃子活動。

1、對朗誦詩歌感興趣,進一步體會冬至日的節(jié)日特點。

2、體會文學作品的情景和意境,并用相應的表情、語氣表現詩歌。

有關于冬至節(jié)的認知與理解。

1、教師朗誦兒歌冬至節(jié)2―3遍:幼兒欣賞。

2、幼兒朗誦冬至節(jié)

3、鼓勵幼兒個體朗誦冬至節(jié),根據幼兒情況實施給予鼓勵及表現建議。

活動區(qū)時間,美工區(qū)的幼兒可以自主為冬至節(jié)兒歌配上自己想到的繪畫作品。

幼兒園活動冬至節(jié)教案篇十三

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氣,同時也是一個傳統節(jié)日,每年的冬至家家戶戶都有吃湯圓、吃麻糍來表示全家團聚、慶豐年的習俗。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016幼兒園冬至教案范文,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氣,同時也是一個傳統節(jié)日,每年的冬至家家戶戶都有吃湯圓、吃麻糍來表示全家團聚、慶豐年的習俗。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現代化的廚具卻很難做出口味地道的麻糍了,很多人對其傳統的制作過程也已全然不知。冬至即將來臨,利用現有的資源讓幼兒親身體驗制作麻糍,不僅能讓幼兒感受節(jié)日的氣息,了解麻糍的制作過程,同時也讓幼兒感受勞動的快樂,激發(fā)幼兒對傳統工藝的興趣。

l.初步了解冬至與麻糍的意義,掌握制作麻糍的基本常識及制作技能。

2.能獨立或與人合作制作麻糍,體會勞動的快樂,激發(fā)愛勞動的情感。

章良忠(以下簡稱“章”)

大班

1.與客座教師聯系,把制作麻糍的工具準備好。(糯米、芝麻、黃豆、紅糖)2.聯系車輛。

2.師:外出活動應該注意什么呢?(幼兒自由講述:注意安全、要排好隊伍、講禮貌,等等)

教師小結:外出時除了講禮貌,還要注意安全,特別是到『糍店,那兒人很多,很擠,小朋友要注意安全,還要跟好隊伍,并要在老師指定的地方參觀,不能隨便亂跑。

1章:小朋友吃過麻糍嗎?幼:吃過,很好吃。

2-章:你們還記得麻糍是什么樣的?幼:圓圓的,軟軟的;黏黏的,外面還有粉;特別軟,粘牙….

章:看來小朋友很喜歡吃麻糍,說得很棒

(1)章:小朋友,這是什么呀?有什么用呢?幼:好大的石頭,中間有個大口,是用來盛水的吧!章:這叫搗池,是用來搗米的。我們做麻糍先要將米蒸熟,再倒入搗池中反復捶搗,直到米粒全都一起為止。

(2)幼兒觀看搗米操作情況。

(3)幼兒嘗試、腦沁(4)幼兒說說淘米的感覺。幼:好重,抬不動;太累了,我們兩個人也抬不動…章:搗錘是用石頭做的,有幾十斤重!這些米就是諶著重的作用才能融在一起。

(2)章沸黯碰:鋤一部分米團矽人手中,捏出小塊拉斷。好嗎?

(1)讓幼兒區(qū)別滾過豆沙和沒滾過豆沙的麻糍的呸道。章:你們來嘗嘗自己捏出來的麻團。幼:淡淡的不怎么好吃。章:這個好吃嗎?(幼兒品嘗)幼:又香又甜。章:所以做麻糍的最后一步就是要滾上豆沙,這樣味道才好,但豆沙不能滾太多,也不可太少,還要滾得均勻。

(2)觀看客座教師滾豆挲。

(3)師幼共同嘗試滾豆覬

(三)小結。師:小朋友,伯伯為我們做的麻糍好吃嗎?幼:好吃!師:但是做出這么好吃的麻糍要付出很辛苦的勞動,你們剛才也看了章伯伯在搗米的時候流下的汗水,可見我們的糧食來的是多么不容易!我們不僅要愛惜糧食,而且要尊重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

(四)延伸活動(回幼兒園嘗試做麻糍)師:小朋友,我們觀看了制作麻糍的過程,現在我們也來做麻糍,讓我們跟著廚房阿姨一起來做吧!1. 幼兒嘗試制作麻糍。2. 幼兒品嘗。

孩子們在了解制作麻糍的過程中感到興奮、新鮮好奇,表現得非常積極,每一環(huán)節(jié)都能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他們認識傳統工具,在體驗到勞動快樂的同時也感受到取得成果的不易。吃著親手制作的麻糍,節(jié)日的氣氛已悄然走進每個孩子的心里,今年的冬至對孩子來說一定意義非凡。

幼兒園活動冬至節(jié)教案篇十四

1、認識我國傳統的冬至節(jié),知道冬至的由來。

2、知道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

3、深刻對祖國的認識,知道我國是一個有悠久文化傳統的民族。

2、科學:白天短、黑夜長。

3、讓孩子知道冬至是冬天真正來臨的日子。并了解一些冬至要吃的食物有哪些?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包餃子、喝冬釀酒、吃餛飩憶西施等,讓孩子感受到冬至的節(jié)氣。

冬至到,冬至到;南餛飩,北方餃;。

曖曖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凍不掉。

冬至到,冬至到,敬祖宗,把墓掃;。

會親訪友拜老師;平安幸福樂陶陶。

冬至到,冬至到,這一夜,最長了;。

甜甜蜜蜜睡一覺;明天太陽會更好。

查找:幼兒園冬天教案《冬至我知道》含ppt課件ppt課件。

幼兒園活動冬至節(jié)教案篇十五

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氣,同時也是一個傳統節(jié)日。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016冬至幼兒園教案,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氣,同時也是一個傳統節(jié)日,每年的冬至家家戶戶都有吃湯圓、吃麻糍來表示全家團聚、慶豐年的習俗。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現代化的廚具卻很難做出口味地道的麻糍了,很多人對其傳統的制作過程也已全然不知。冬至即將來臨,利用現有的資源讓幼兒親身體驗制作麻糍,不僅能讓幼兒感受節(jié)日的氣息,了解麻糍的制作過程,同時也讓幼兒感受勞動的快樂,激發(fā)幼兒對傳統工藝的興趣。

l.初步了解冬至與麻糍的意義,掌握制作麻糍的基本常識及制作技能。

2.能獨立或與人合作制作麻糍,體會勞動的快樂,激發(fā)愛勞動的情感。

章良忠(以下簡稱“章”)

大班

1.與客座教師聯系,把制作麻糍的工具準備好。(糯米、芝麻、黃豆、紅糖)2.聯系車輛。

2.師:外出活動應該注意什么呢?(幼兒自由講述:注意安全、要排好隊伍、講禮貌,等等)

教師小結:外出時除了講禮貌,還要注意安全,特別是到『糍店,那兒人很多,很擠,小朋友要注意安全,還要跟好隊伍,并要在老師指定的地方參觀,不能隨便亂跑。

1章:小朋友吃過麻糍嗎?幼:吃過,很好吃。

2-章:你們還記得麻糍是什么樣的?幼:圓圓的,軟軟的;黏黏的,外面還有粉;特別軟,粘牙….

章:看來小朋友很喜歡吃麻糍,說得很棒

章:今天,我就帶小朋友去看一看麻糍到底用什么做,要用到哪些工具?

了解麻糍的制作材料、工具及程序

1.搗米

(1)章:小朋友,這是什么呀?有什么用呢?幼:好大的石頭,中間有個大口,是用來盛水的吧!章:這叫搗池,是用來搗米的。我們做麻糍先要將米蒸熟,再倒入搗池中反復捶搗,直到米粒全都一起為止。

(2)幼兒觀看搗米操作情況。

(3)幼兒嘗試、腦沁(4)幼兒說說淘米的感覺。幼:好重,抬不動;太累了,我們兩個人也抬不動…章:搗錘是用石頭做的,有幾十斤重!這些米就是諶著重的作用才能融在一起。

2. 癍團曾

(2)章沸黯碰:鋤一部分米團矽人手中,捏出小塊拉斷。好嗎?

3. 滾豆沙

(1)讓幼兒區(qū)別滾過豆沙和沒滾過豆沙的麻糍的呸道。章:你們來嘗嘗自己捏出來的麻團。幼:淡淡的不怎么好吃。章:這個好吃嗎?(幼兒品嘗)幼:又香又甜。章:所以做麻糍的最后一步就是要滾上豆沙,這樣味道才好,但豆沙不能滾太多,也不可太少,還要滾得均勻。

(2)觀看客座教師滾豆挲。

(3)師幼共同嘗試滾豆覬

4. 幼兒品嘗。

(三)小結。師:小朋友,伯伯為我們做的麻糍好吃嗎?幼:好吃!師:但是做出這么好吃的麻糍要付出很辛苦的勞動,你們剛才也看了章伯伯在搗米的時候流下的汗水,可見我們的糧食來的是多么不容易!我們不僅要愛惜糧食,而且要尊重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

(四)延伸活動(回幼兒園嘗試做麻糍)師:小朋友,我們觀看了制作麻糍的過程,現在我們也來做麻糍,讓我們跟著廚房阿姨一起來做吧!1. 幼兒嘗試制作麻糍。2. 幼兒品嘗。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746371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