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的教學設計(優(yōu)秀2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5 15:18:12
古詩的教學設計(優(yōu)秀22篇)
時間:2023-12-05 15:18:12     小編:雨中梧

成果總結可以幫助我們回顧自己的成果,激勵自己繼續(xù)努力。一個好的總結應該能夠啟發(fā)他人,讓他們從中汲取經(jīng)驗和教訓。以下是一些項目總結的案例,希望能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古詩的教學設計篇一

1、認讀2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1課時。

1、請大家把你課前準備好的小草拿出來。

2、請同學們談談對小草的認識。

3、在什么地方發(fā)現(xiàn)的小草?

4、小草長得如何?

5、你是如何拔出小草?

教師小結:小草很頑強,春天一到,它又快樂地來到我們生活中,人們看到小草就會被它所震撼。唐代詩人白居易也看到了小草,還寫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小詩,題目是《草》。

(教師板書課題)。

學生認真聽,聽后匯報記住哪一句。

畫出生字,同桌或小組互相交流。

1、出示字卡認讀:

“枯”“榮”。

2、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

1、自由讀詩,教師畫出節(jié)奏范讀: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2、學生自由模仿讀詩。

3、教師指名讀詩。

4、小組合作,了解詩歌大意。

5、以組匯報。

6、教師出示春草圖、冬草圖:

引導學生觀察圖,講圖意,理解前兩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p>

問:小草冬天都經(jīng)歷了冰凍、火燒,但到了春天,它們卻又長出來了,這又說明了什么?

(學生大膽發(fā)言說明小草頑強、勇敢、生命力強等)。

請大家齊讀后兩句。

1、教師范寫。

2、學生書寫。

1、把這首古詩編成一個小故事。

2、積累白居易的古詩。

古詩的教學設計篇二

一.導入:情景導入,確定目標。

同學們,我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詩歌在我國的文學作品中是一顆璀璨的明珠。不管是上至我國第一部詩歌道總集《詩經(jīng)》,還是下至唐詩、宋詞、元曲,都有很多精典篇章,我們也學習了不少。初中三年我們一共學習了其中三十首,【投影】另外還有二十幾首附詩,不知同學們是否還記得,下面老師就從中點幾篇,大家來背一背?!妒辉滤娜诊L雨大作》、《天凈沙秋思》、《春望》。

二.背一背:看誰記得多,記得牢。

今天,我們要看一看哪個組將會在這次詩歌復習競賽中獲勝。a組有沒有信心?b組呢?

好,下面我們進入第一環(huán)節(jié):名句填空。【投影】說到名句填空,這么多首詩,名句也很多,老師將它們分了類:

首先請a組同學為b組選題,并指名答題。

不錯的,都答對了,但你能否到黑板上把它們寫出來呢?請這位同學上黑板來寫一寫,下面的同學拿出本子也寫一寫。

他寫得對不對?有沒有錯別字?他們應得多少分?

下面請b組同學為a組選題,并指名答題。你也來寫一寫,下面同學再在本子上寫一寫。有沒有錯誤?他們應得多少分?好,不錯的,兩組打了平手。我們再來看看其余的題目,一起來回答。

很好,通過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們知道學習詩歌,首先得把它背上,不但要背熟,而且還要會寫。因為只有會寫了,才能把中考中的名句填空的分數(shù)收歸囊中,對吧?!

三.品一品:看誰理解得深,理解得透。

請看題,老師把這道題讀一遍,同學們看看應選哪一個選項。請一位同學來說一說。為什么選b呢?我們來看一下正確答案。

經(jīng)過上一輪的自由搶答,我們來看一看雙方的得分。a組多少分?b組多少分?這一輪a組勝出。b組要加油??!有沒有信心在下一輪中超過他們?(有)那我們就拭目以待了。

四.想一想:看誰歸納得好,歸納得妙。

通過上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同學們有沒有留意這些題目都是從哪些角度出題的?我們把它們歸納出來,以后自己復習的時候就有章可循了。哪位同學來說一說?有沒有誰來補充。

同學們說得很好,賞析詩歌無非從這幾個角度入手,請看大屏幕。【投影】。

推敲關鍵詞句。

品析藝術特色。

理解詩歌主題。

五.練一練:看誰運用得精,運用得活。

知道了賞析詩歌的一般角度,下面我們進入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請同學們作一回中考命題老師,分別就《望岳》和《杜少府之任蜀川》為對方出三道題,注意出題的角度和提問的方式,并整理好答案,時間5分鐘。

時間到,先請b組出題,a組接題(指名出題,你請誰答題),a組一共答對了多少題?

老師也為這首詩編了兩道題,請同學們答一答。

下面看a組的了,a組出題,b組接題(指名出題,你請誰答題),b組一共答對了多少題?老師也為這首詩編了兩道,請同學們再答一答。

不錯,兩組同學表現(xiàn)的各有千秋。出題者出得好,題題都問到了點子上,都問到了詩歌賞析的關鍵之處;而答題者答得更妙,句句都答到了位,答得對方心服口服。真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淹??!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得分情況。最終a組在這次詩歌復習競賽中獲勝,讓我們同熱烈的掌聲對他們表示祝賀,但是b也不要所餒,下一次我們有的是機會。

六.總結:布置作業(yè)。

同學們,這堂課我們了解復習詩歌的一般方法,也了解了詩歌常規(guī)的命題角度,其實也學會了自我復習詩歌的方法。同學們的表現(xiàn)都不錯。課后請同學們一方面要將所學的詩歌能熟練背誦默寫,并加以理解。另外運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自選一首詩,編三道詩歌賞析題,然后我們匯編在一起,打印出來,做個練習,看看誰能做得最好。

好,這堂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古詩的教學設計篇三

這首古詩是清代文人高鼎所作,從題目可知許的內(nèi)容為詩人在鄉(xiāng)村的所見所感,是一首風箏詩,描寫了春光明媚,麗日和風,兒童沐浴著春光呼吸著新鮮空氣,快樂的放風箏的情景,詩歌就像一幅畫美麗的通俗畫。

以讀為主,以評價促發(fā)展,在讀與評價相結合中感悟詩文的聲調(diào),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nèi)容和情感,從而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中發(fā)展學生的個性。

1、學會本課生字,了解生字組成詞語的大意。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能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詩句的大意,在朗讀、感悟中想像。

詩中描繪的情景。

借助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農(nóng)村兒童生活的情趣,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一課時。

指導學生通過朗讀感受詩篇的語言美,情景美,達到熟讀成誦,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

生字卡片、課件。

一、播放課件,初識意境。

師:今天老師先請同學們欣賞一段優(yōu)美的樂曲,同時觀賞老師為你們作的畫,好嗎?

(師放古箏樂,按詩句描繪的.景物順序展現(xiàn)畫面)。

1、整幅詩課文插圖。

2、草長鶯飛。

3、拂堤楊柳。

4、水澤散發(fā)的霧氣。

5、兒童歡樂放風箏。

6、回歸整幅詩文插圖。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景致?

生:我看見了翠綠的草地。

生:我看見了黃鶯在飛舞。

生:我看見柳條在隨風飛舞(擺動)。

生:我看煙霧,不是水霧。

生:我看小朋友在放風箏。

生:……。

師: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我國清朝詩人,高鼎坐在他居住的草堂內(nèi)看到此情此景,僅用了四句話就寫下了這千古傳頌的《村居》課件演示古詩內(nèi)容,板書課題。

二、初讀詩文,感知意境。

1、釋題:在鄉(xiāng)村居住,作者高鼎,清朝人,善于描寫自然景物。

2、聽錄音讀。

3、自由讀,要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讀后檢查。

4、出示生字卡片。

師:怎樣記住這些生字寶寶。

生:舊字加偏旁,寸加木字旁變成鄉(xiāng)村的村。

生:順口溜,一木一寸交朋友合在一起叫山村。

生:……。

5、指導書寫,生描紅、臨寫。

6、指導朗讀、正音。

三、細讀詩文,感受意境。

1、師:請同學邊讀邊觀看畫面,哪些詞的意思自己理解,還有哪些不懂的詞語,分別做上記號。

2、師:請同學們分小組交流,在組內(nèi)提不懂之處,依靠大家的力量解決問題。

春煙:春天水澤草木蒸發(fā)的霧氣,拂堤:柳枝很長,下垂著,像撫摸著堤岸。

紙鶯:風箏。

3、師:根據(jù)你對詩文的理解,能說一說詩文的大意嗎?

生:敘述詩意(大概詩意)。

(早春二月,正是青草生長,黃鶯飛舞的時候,拂堤岸的楊柳,就像陶醉在迷人的春色里一樣,孩子們放學后,早早地回到家里,趕忙趁著春風放起風箏來)。

四、吟誦詩文,品評意境。

師:請同學們帶著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同桌間互讀詩文。

生:練讀,相互糾正。

師:請你推薦一名同學到前面來讀給大家聽。

生:吟誦詩文。

師:誰能再評一評,通過他的吟誦,你感受到了什么?有什么建議嗎?

生:評價。

(1)他晃著頭,我感受到柳樹在風中搖擺很美、

(2)他的笑得再開心些,就更能體現(xiàn)孩子們放風箏時的興奮心情。

師:那你能來試著讀一讀嗎?

生:有感情的吟誦。

師:誰來給他評一評。

生:他讀的聲音很響亮,要是把醉春煙讀得慢一些會更好。

師:你的意思是把醉春煙這幾個字讀的聲音再拉長一些(師范讀前兩行話)是這樣嗎?

生:是的。

師:從老師的讀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柳樹在飛舞,整座山村到處是霧氣……。

師:誰愿意來試著再來讀一讀。

生:試讀,同桌比讀、男女賽讀。

五、賞讀詩文,進入意境。

師:放古箏樂曲,吟誦古詩,生閉眼想像畫面。

師:同學們此時此刻,在你的頭腦中呈現(xiàn)出了怎樣的畫面。

生:我看見風箏飛得很高,美極了。

生:我仿佛聽見黃鶯在歌唱。

生:我聽見小朋友在歡笑。

生:……。

六、欣賞畫畫,升華意境。

1、回放課件,生齊誦詩文。

2、詩人寫出了我們兒童生活的樂趣,你喜歡這首詩嗎?

看畫面,練背誦。

七、拓展作業(yè),張揚個性。

1、把《村居》這首詩描寫的內(nèi)容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同學聽。

2、為古詩配畫。

3、吟唱詩。

以上任選一題。

村居。

草鶯飛醉春煙兒童學。

拂堤楊柳早春竟放紙鶯。

古詩的教學設計篇四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詞的意思。

3.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并能夠用自己的筆觸描寫詩中畫面,體會詩中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詞的意思。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牧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一)導入。

大家聽說過“八仙過?!钡墓适聠?呂洞賓到底是不是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歷史上確實有呂洞賓其人,他原名叫做“呂巖”,是唐代人。呂巖考過科舉,做過縣令。后來唐代暴發(fā)了黃巢領導的農(nóng)民起義,時局動蕩,呂洞賓就帶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大家想不想了解這個人呢?就和老師一起走進這首傳言是呂洞賓寫的詩中吧。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牧童》。

(二)整體感知。

1.自由讀古詩,讀通順,讀流利。

2.小組齊讀古詩、互評、互相正音。

(教師強調(diào)“蓑”字的讀音和寫法)。

3.再自由讀詩,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4、學生反饋并質(zhì)疑。(師適時板書并回答學生的質(zhì)疑)。

鋪,鋪開。

弄,逗弄。

飽飯,吃飽了飯。

蓑衣:棕或草編織的外衣,用來遮風避雨。

臥月明:躺著觀看明亮的月亮。

5.出示問題: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大意嗎?

再讀古詩,利用工具書和學習資料進行“小組學習”。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交流討論。)。

7.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風中隱約傳來三四牧童聲悠揚的笛聲。

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后的黃昏時分。

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8.全班齊讀此詩。

(三)深入研讀。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學生反饋,把所想象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體會到什么,迅速寫下來,與小組同學交流。

5.全班交流所體會到的思想感情,教師加以引導:

(詩人向往寧靜淡泊,饑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生活。)。

(四)拓展延伸。

1.自由讀詩,帶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思想感情朗讀。

2.比賽讀詩,單個比,小組比,男女生比。(教師適當點撥抑揚頓挫)。

3.伴樂,全班一起誦讀全詩。

(五)小結。

同學們學習了《牧童》這首詩,說說牧童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以隨機點名的方式請學生做出總結。

(六)作業(yè)。

1、預習剩下的兩首詩。

2、搜集八仙過海的故事,下節(jié)課來講一講。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古詩的教學設計篇五

1.朗誦詩歌,熟讀成誦,領略古體詩的韻律之美。

2.結合相關背景,領會詩歌主旨,體會詩歌的思想內(nèi)涵。

3.積累優(yōu)美的詩句,激發(fā)學生誦讀古詩詞的興趣,提升審美能力。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庭中有奇樹》和《龜雖壽》。

2.結合相關背景,感知詩歌內(nèi)容,理解詩人的情懷。

【教學過程】

庭中有奇樹

南朝梁一位文學批評家曾這樣評《古詩十九首》:“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边@句話說明《古詩十九首》的語言運用已經(jīng)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詩十九首》中的一首——《庭中有奇樹》。

(板書:庭中有奇樹)

【設計意圖】由古代批評家對《古詩十九首》的評價,引入課文,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1.讀順字音節(jié)奏

師范讀《庭中有奇樹》,同桌互讀,感知古體詩的韻律特點,小組評讀。

師進一步指導閱讀:

語氣:誦讀時應有一種凄美、哀婉的意味?!豆旁娛攀住凡捎梦逖跃涫?,一般采用“二一二”拍,和諧整齊;全詩壓“i”韻,韻腳有“滋”“思”“之”“時”,朗讀時要重讀韻腳。另外,可以將第三個字適當延長發(fā)音時間,這樣整體的韻律感就出來了。

2.讀懂詩歌大意

(1)結合注釋和工具書,理解這首詩的大意并質(zhì)疑。

(2)小組交流并釋疑。

預設

這是一首表現(xiàn)思婦憶遠的閨怨詩,寫一個婦女對遠行丈夫的深切懷念之情。前四句描寫環(huán)境,描繪出庭中繁花似錦的景象。后四句抒發(fā)情感,描繪出了一幅孤寂賞花圖,表達了主人公對心上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3.讀出意境畫面

師:閱讀要讀出情味,邊讀邊體味,邊體味邊想象,嘗試還原詩句呈現(xiàn)的畫面,想象主人公當時的情態(tài)。

【設計意圖】通過反復誦讀,讓學生與文本對話,感知古體詩的韻律和節(jié)奏,讀出情味。同時初步感知詩作內(nèi)容,為后面理解情感、把握手法做鋪墊。

師:請同學們再讀讀這首詩,思考以下問題。

設問1:詩歌前兩句寫景,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描繪了怎樣的意境?

預設

描寫庭院中的奇樹,抓住其葉、花等景物?!熬G葉發(fā)華滋”中的“滋”為繁盛的意思,寫出葉綠花盛的景象,描繪了一幅春日花盛圖。

設問2:第三、四句寫主人公,寄托了怎樣的情懷?

預設

主人公攀枝折花,欲寄遠人。一個“思”字,可謂詩眼。深閨中的女子面對這繁花似錦的景象,忍不住攀著枝條,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想要把它贈送給日夜思念的人。以花寄情,揭示了詩歌的主旨——對遠行人的思念。

設問3:“馨香盈懷袖”一句中的“盈”字有什么表達效果?

預設

一個“盈”字,表明了花的香味之濃。如此香郁的花朵本應愉悅地欣賞,但此時思念之人卻在遠方,使這愉悅之情變淡了,更襯托出悲涼、孤寂之情。

設問4:“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jīng)時”中的“此物”指什么?這兩句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預設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jīng)時”中“此物”指所折的最美的花。這樣美的花為什么“何足貴”?顯然這是主人公的心理感受。試想,女子執(zhí)花在手,無語凝佇,任花香盈袖,愁緒百結,終無可奈何,心生感慨:此花雖美,卻不能相贈,有何可貴?不過更增思念之苦罷了。表達了主人公長期盼歸又寄情無望而產(chǎn)生的憂愁之情。

師小結:全詩因人感物,由物寫人,抒寫情思,通篇不離“奇樹”,篇幅雖短,卻有千回百折之態(tài),深得委婉含蓄之妙。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字詞品析詩歌的意境和情感,更好地把握詩情。同時,引導學生品析詩歌的藝術手法,體會詩歌的妙處。

【板書設計】

龜雖壽

1.讀順字音節(jié)奏

(1)教師范讀《龜雖壽》,同桌互讀,感知詩歌的韻律特點,小組評讀。

(2)自由誦讀,抽查朗讀。

教師針對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一步指導閱讀。

節(jié)奏:四言詩,有規(guī)律的短暫停頓(二二節(jié)拍)。為了突出語意或情感,要讀出詩中較大的停頓(層與層之間)。

重音:表達思想感情的詞語,如“志在千里”“壯心不已”要重讀。

語氣:語氣高亢激越,應讀出積極、樂觀、豁達的感覺。

2.讀懂詩歌大意

結合注釋和工具書,理解這首詩的大意,說說傳達了詩人怎樣的觀念。

預設

詩人告訴我們,不必羨慕神龜?shù)拈L壽、神蛇的通靈,生命的意義不在于簡單地“活著”,而在于奮發(fā)有為。

【設計意圖】反復誦讀,讓學生在誦讀中與文本對話,進一步感知詩歌的韻律和節(jié)奏,引發(fā)共鳴,為下文理解詩人情志做鋪墊。

師:請同學們仔細品讀這首詩,思考以下問題。

設問1:前四句作者選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用意?

預設

選取了神龜、騰蛇兩種意象。以神龜和騰蛇為喻,極言人的壽命有限。這四句話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龜和騰蛇這樣的神物都不得不受自然規(guī)律的限制,更何況人呢?但詩人這樣說,用意是積極的,即要求自己利用這短暫的生命建功立業(yè),不要虛度一生。

設問2:賞析詩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預設

這四句是千古名句,筆力遒勁,韻律沉雄,蘊含著一股自強不息的豪邁氣概,深刻地表達了曹操老當益壯、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曹操以“老驥”自比,用比興的手法,引出“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表達了要有永不停止的追求和積極進取的精神,永遠樂觀奮發(fā),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設問3:如何理解詩歌第九至十二句的內(nèi)涵?

預設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是說壽命長短,并不只是被動地由上天安排;身心和悅,就可以益壽延年。說明人通過正確的方法,是可以健體強身,可以取得相對“永年”即長壽的。表現(xiàn)了詩人不甘衰老的豪邁氣概。

預設

這兩句的意思是“真是幸運極了,我唱這首歌來表達我的志愿”。這八個字常見于樂府四言詩形式性的結尾,是按樂章尾聲的格式,應配樂的需要所加上去的(樂府詩是用來唱的),與詩意并無必然關聯(lián)。

設問5:詩人在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試品析。

預設

比興。詩歌前四句托物起興,興中有理,以神龜和騰蛇起興,說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觀規(guī)律。

比喻,照應。詩歌中間四句一反通常文人嗟衰的習氣,以老馬為喻,抒發(fā)老當益壯、銳意進取的豪情?!傲沂磕耗辍焙汀袄象K伏櫪”又相呼應,“壯心不已”和“志在千里”則互相映照。

師小結:“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痹跁r光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夠經(jīng)得起歷史的千淘萬漉而流芳百世呢?然而曹操“外定武功,內(nèi)興文學”,定會流芳百世。什么時代都需要昂揚向上的情懷,什么時候都需要積極樂觀的信念,讓我們滿懷信心,懷著昂揚的斗志,努力學習,為將來建功立業(yè)打下堅實的基礎吧。

【設計意圖】通過品讀,引領學生理解詩歌情感及藝術手法。采用問題引領,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

【板書設計】

龜雖壽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贈從弟》(其二)和《梁甫行》,繼續(xù)領略古體詩的韻律之美。

2.結合相關背景,領會詩歌主旨,體會詩歌的思想內(nèi)涵。

3.積累優(yōu)美的詩句,激發(fā)誦讀古詩詞的興趣,提升審美能力。

【教學過程】

贈從弟(其二)

課件出示:

劉楨(?—217),字公干,東平寧陽(今屬山東)人,東漢詩人,“建安七子”之一。博學有才,與魏文帝友善。曹丕稱“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所作五言詩,風格遒勁,語言質(zhì)樸,重名于世,今有《劉公干集》。

【設計意圖】朗誦詩歌,讓學生了解作者,做到知人論世,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知識,更好地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

1.讀順字音節(jié)奏

(1)教師范讀《贈從弟》,同桌互讀,感知詩歌的韻律特點,小組評讀。

(2)自由誦讀,抽查朗讀。

通過抽查朗讀,發(fā)現(xiàn)問題,教師進一步指導閱讀。

預設

斷句:五言古詩一般采用“二三”拍,有“二二一”和“二一二”兩種節(jié)拍。

押韻:本詩閱讀時要注意平聲韻要拖長音,如“松”“風”;仄聲韻要急促而短,如“盛”“勁”“正”等。

語氣:詩歌贊揚松柏凌寒的氣魄,因而朗讀時應讀出堅定的語氣。

(3)學生按照指導再讀詩作,進一步體會詩作閱讀的語氣和節(jié)奏。

2.讀懂詩歌大意

(1)結合注釋和工具書,理解這首詩的大意并質(zhì)疑。

(2)小組交流并釋疑。

【設計意圖】詩歌雖然為古體詩,但通俗易懂。讓學生反復誦讀,在誦讀中感知內(nèi)容,理解詩人寫作意圖,為下面進一步學習做鋪墊。

師:請同學們仔細品讀這首詩,思考以下問題。

設問1:詩的題目是“贈從弟”,從內(nèi)容來看,寫了什么?

預設

從弟即堂弟。題目的意思是寫詩慰勉堂弟,寫的內(nèi)容是松柏樹。

設問2:詩中的松柏樹有什么特點?

預設

“一何”是多么的意思,分別修飾“盛”和“勁”兩字,突出的是風“大”和松“勁”,展現(xiàn)了松柏聳拔而起、經(jīng)寒不衰、枝干堅勁的特征,寫出了松柏的凜然正氣。

預設

目的是借青松剛勁挺拔的外形和不畏嚴寒、凌風傲雪的大無畏精神,表達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并以此來勉勵堂弟要像青松一樣保持堅貞本色,不向嚴寒低頭,不在惡勢力下彎腰,高峻挺拔,傲骨錚錚。這屬于托物言志的寫法。

設問4:品析詩歌第一、二句疊詞“亭亭”“瑟瑟”的妙處。

預設

用“亭亭”表示松的傲岸姿態(tài),用“瑟瑟”模擬刺骨的寒風聲。繪影繪聲,簡潔生動。通過對比,以風的肅殺襯托松的高潔。

設問5:賞析“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p>

預設

作者以松柏為喻,贊頌松柏挺立風中而不倒,歷經(jīng)嚴寒而不凋的品質(zhì),以此勉勵他的堂弟要像松柏那樣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

設問6:詩歌中除采用托物言志手法之外,還運用何種寫作手法?試簡要說明。

預設

用谷中風的迅疾兇猛襯托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師小結:中國古代的士大夫喜歡用松、竹、梅、菊來比喻人格。在本詩中,劉楨以松柏為喻勉勵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贊頌松柏能夠挺立風中而不倒,歷經(jīng)嚴寒而不凋,把自己對堂弟的勸勉寄托于其中,委婉含蓄,更有詩意和韻味。

【設計意圖】在理解內(nèi)容的基礎上,通過問題的引領,抓住字詞句,引導學生深入詩歌文本,品析詩歌情韻,讀出詩味。

【板書設計】

贈從弟(其二)

梁甫行

課件出示:

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國魏詩人,曹操之子,封陳王,死后謚“思”,故世稱“陳思王”。他才思敏捷,工詩善文。其詩內(nèi)容廣泛,形式優(yōu)美,思想深刻,鍾嶸稱其“骨氣奇高,辭采華茂”(《詩品》)。特別是他的五言詩,代表了當時詩歌最高成就,對后世五言詩的發(fā)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代表作有《白馬篇》《七步詩》等。

1.題解

梁甫,泰山下的一座小山?!靶小?,古代詩歌的一種文體?!傲焊π小痹瓰橥旄?,在這里曹植用舊題描寫海邊人民貧苦的生活,為貧苦民眾寫挽歌。

2.讀順字音節(jié)奏

生:二三拍。

師:其實,同學們可以根據(jù)注音,來把握詩歌的頓挫,也就是要學會區(qū)分平仄。

課件出示:

一二聲為平聲,三四聲為仄聲,平聲和緩,仄聲短促。

預設

沉緩、低沉。

師:請同學們再讀詩歌,體會語氣語調(diào)。

3.讀懂詩詞大意

師:我們再來看看這首詩歌的主要意思。(學生結合注釋和工具書,理解這首詩的大意)

預設

反映了海邊農(nóng)村殘破、荒涼的景象,表現(xiàn)了作者對下層人民的深切同情。

【設計意圖】“三分詩七分讀”,學生反復誦讀,與文本對話,感知詩歌的韻律和節(jié)奏,讀出情味,為理解詩歌情感做鋪墊。

師:請同學們仔細品讀這首詩,思考以下問題。

設問1:曹植在海邊看到了怎樣的情景?

預設

民不聊生,破敗荒涼。其中,“寄身”三句,從生活環(huán)境、生活艱難和居住環(huán)境三個方面實寫“邊海民”的悲慘生活。海民寄身于“草野”,過著非人的生活,生吞活剝,巢息穴居,所以說“象禽獸”;他們不敢出來,怕被人發(fā)現(xiàn)、抓走,每天就鉆在山林里邊,所以說“行止依林阻”。一個“依”字把難民們的實際活動和恐懼心理都表現(xiàn)出來了?!昂孟栉矣睢币痪渫ㄟ^對狐貍、兔子的描寫,側(cè)面描繪出海邊貧民家庭條件的惡劣以及家園的破敗。全詩正面描寫與側(cè)面烘托相結合,使海邊貧民悲慘的生活圖景躍然紙上。

設問2:詩中哪一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的情感?

預設

詩人用“劇哉邊海民”一句,總括海邊貧民的艱苦生活,點出了全詩的中心。“劇哉”是這首詩的“詩眼”,下面具體艱苦的生活由此而展開,起到了提挈全詩的作用。詩人面對海邊貧民的痛苦生活,感慨萬端,用“劇哉”二字,便把深切的同情毫無保留地表達了出來。

設問3:“八方各異氣,千里殊風雨”兩句在全詩中有什么作用?

預設

“八方各異氣,千里殊風雨”兩句,以對偶的句式,從自然現(xiàn)象寫起,既渲染了氣氛,又為正面描寫海邊貧民的生活做了必要的鋪墊,起到了烘托作用。

設問4:試簡要分析作品寫法上的藝術特色。

預設

這首詩在表現(xiàn)手法上,運用白描、直敘的寫法,不作雕飾,語言自然質(zhì)樸。在展現(xiàn)海邊貧民生活的時候,采用了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手法。

古詩的教學設計篇六

課時兩課時。

第1、2課時。

學習目標(三維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句的意境,明白古詩闡述的道理。

3、學會觀察的方法,樂于把觀察所得表達出來。

4、在兩首古詩的對比學習中,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學習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的內(nèi)容,體會詩中所蘊含的哲理。

教學難點:理解身在最高層和身在此山中對事物的認識有什么不同?

學習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搜集相關資料。

學習過程環(huán)節(jié)。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互動修改意見。

導入環(huán)節(jié)。

第一課時。

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學生自學之后小組討論交流。

學生匯報。

學生串講詩意。

自由朗讀感悟。

學生討論交流,體會情感。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反饋。

二、整體通讀,想象詩境。

1、自由讀這首古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學生讀后借助工具書和所查的資料自學。

2、交流、討論、相互幫助,大致說說詩句的意思。(遇到有困難的地方作上記號)。

3、指名讀古詩,聽一聽,是否讀的正確、通順。

4、全班齊讀這首古詩,邊讀邊想詩寫了什么。讀后交流作者資料、寫作背景。

三、分步解讀,感悟哲理。

(一)學習《登飛來峰》。

1、圖文結合理解句意。

(1)小組試說。

(2)指名匯報。

(3)小結。

4、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名串講詩意。

5、從哪里看出作者站在最高層站得很高?

(1)品讀前兩句:“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p>

自己放聲朗讀,進一步想像作者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情感。

指名有感情的朗讀。

過渡:前兩句用夸張的手法極言塔高。

(2)品讀后兩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后兩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敝笔阈匾?,僅僅十字,境界全出。

6、學生質(zhì)疑,重點解讀:

(1)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當時的情感。(補充詩人的寫作背景。)為什么用“不畏”?你從中體會到什么?(練習“王安石變法”進一步理解)。

(2)乍聽起來,是在談論觀賞風光的體會,抒發(fā)自己的壯志情懷??梢粚の?,便會從中領悟到一條人生哲理。有感情的朗讀全詩,談一談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反饋)。

7、體會詩的寫作特點:借景抒情,借情喻理。

8、帶著感悟有感情齊讀《登飛來峰》。

課堂小結。

學生談收獲。

說說學了這首古詩,你有什么感想?

古詩的教學設計篇七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解釋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4、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理解詩句意思。

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

1、教師讀課文,學生感知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注意音韻節(jié)奏。

(2)生字詞。

焚燒千捶萬擊墨梅乾坤。

三、學習《石灰吟》。

1、指名讀。

2、理解詩句的意思。

(1)逐字逐句的理解。

捶:敲打。擊:撞擊。若:好象。

等閑:平常事。人間:人世間。

(2)說說陣首詩的意思。

3、看圖想象意境,體會感情。

4、指導朗讀。

5、小結。

四、總結學法,自學《墨梅》。

1、總結《石灰吟》的學習方法。

(1)理解字詞。

(2)說說詩意。

(3)看圖想象。

(4)朗讀體會。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師生討論。

(1)理解字詞。

吾:我。淡墨痕:素凈雅潔。夸:夸贊。

清氣:清香之氣。乾坤:天地。

(2)指名說說詩意。

(3)看圖想象。

(4)朗讀體會。

4、小結。

五、作業(yè)。

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指名朗誦《古詩兩首》。

2、說說這兩首詩的大意。

二、背誦課文。

1、聽錄音,輕聲朗讀課文。

2、看圖朗讀,體會詩歌的意境。

3、自由練讀,背誦。

三、總結課文。

1、這兩首詩分別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2、這兩首詩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

四、教學生字詞。

1、指導書寫。

2、學生描紅。

五、作業(yè)。

1、讀一讀,寫一寫。

焚燒清白洗硯乾坤。

2、解釋詩句。

(1)千捶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2)不要人夸顏色好,只流清氣滿乾坤。

古詩的教學設計篇八

《十五從軍征》這首樂府詩描述的是一位少年從征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這首詩沒有華麗的修辭,只是用極其樸實的語言,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形象,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給勞動人民造成的苦難。

《出塞》一詩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王昌齡所作?!冻鋈芬辉娒枥L了邊關無良將駐守,致使匈奴頻繁入侵的情況,表達了詩人對戰(zhàn)亂的痛恨和對良將的思慕。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有一定的古詩學習經(jīng)驗。故此文表面意思的理解完全可以教給學生自主學習,對于一些難以理解的詞語,教師可以加以點撥。由于學生學過的詩大多以寫景狀物為題材,對反映古代戰(zhàn)爭的這兩首詩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要求學生在課下查找一些有關樂府詩、詩人王昌齡及“飛將軍”李廣的資料,可以輔助學生理解時代背景。

滲透學法以自讀為主。在明了詩意的基礎上理解詩文的內(nèi)涵,其中適當滲透有關詩文的課外知識,引導學生對詩的內(nèi)容及表達的情感作淺易的欣賞,不作繁瑣過細的分析。在賞析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共同交流、各抒己見,培養(yǎng)學生探究學習的意識和主動學習的習慣。

1、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能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深入詩歌理解詩句含義,體會詩歌的藝術風格。

3、理解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和不幸,加強對和平生活的熱愛。

4、體會邊塞詩的風格,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文學的熱愛之情。

1、借助字典或相關資料了解詩句的意思。

2、展開想象,感受詩意,體會詩人的情感。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前搜集有關樂府詩、王昌齡、李廣的有關資料。

兩課時。

一、導入課題:

我國古典詩詞源遠流長、浩若繁星。在這筆豐厚的文學遺產(chǎn)中,反映戰(zhàn)爭的作品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下面,我們看一看今天要學習的這兩首詩歌又是從哪方面反映戰(zhàn)爭的。

二、交流資料、了解背景:

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樂府詩、王昌齡、李廣的資料。

師補充。

三、理解詩意、誦讀體會:

(一)初讀,逐句理解詩句的意思。

1、自讀。

2、指名讀,正音。

3、借助工具書理解重點詞語。

象、狗竇、雉、旅葵、舂谷、貽、秦、關。

4、把自己對詩句的理解說給同伴聽。

(二)再讀,整首理解,提出疑問。

1、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2、大膽質(zhì)疑、共同交流。

(三)品讀下列句子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

1、“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雜樹,井上生旅葵”

2、“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3、“但佼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四)誦讀,表達自己對詩歌的理解。

1、學生帶感情練讀。

2、指名朗讀,師生評論指導。

3、帶感情再讀詩歌。

(五)比較這兩首詩的不同,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思考交流:這兩首詩各是從什么角度出發(fā)寫戰(zhàn)爭的?分別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小組內(nèi)交流,全班匯報,教師小結。

(六)拓展延伸、提升品味。

古詩的教學設計篇九

課文說明:

第一課收錄了《塞下曲》、《春望》《示兒》《前出塞》四首詩。

《塞下曲》中的李廣是一位武藝高超,力大無比的將軍。這首詩通過對飛將軍李廣高超武藝的描寫,贊美了這支衛(wèi)國部隊,使人感覺到這支隊伍有著充分的信心和力量擊敗敵人。

《示兒》是陸游的絕筆?!妒緝骸繁磉_了詩人恢復中原、統(tǒng)一國家至死不變的愛國愿望。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的情感。

2.掌握動腦、動口、動手的讀書方法,解釋詩句和部分字詞的意思。

3.學會本課生字。

4.由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二、教學時間:

3課時。

三、教學重點、難點。

1.訓練重點是掌握動腦、動口、動手的讀書方法。這個訓練從預習開始,學生要認真思考預習題的要求與內(nèi)容。課堂上要啟發(fā)學生自己去理解詩句內(nèi)容,體會詩人的情感。要想象詩中描寫的畫面。要動手查找字典,在重點字詞旁作注釋,寫寫自己的理解、體會。更要動口回答問題,出聲朗讀,背誦課文等。

初讀課文。

1.邊讀詩句,邊看注釋。

2.試講每首詩的意思。

3.把不懂得詩句畫出來。

一、指導朗讀。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懂字音,注意停頓。

2.老師范讀,學生再練習。

3.指名讀。

二、學習《塞下曲》。

1.解題,介紹作者:《塞下曲》:“塞”為邊界的意思?!度虑肥沁吔缟系母枨?。是唐代的一種歌曲名稱,內(nèi)容大都描寫邊疆的戰(zhàn)斗生活。盧綸:曾經(jīng)參過軍,它寫的描寫軍隊生活的詩,內(nèi)容充實,富有生氣。盧綸的《塞下曲》組詩六首,這里選的是第二首。

2.逐句講解:學生講解詩句的意思,老師糾正。

1/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夜晚的`森林里,光線暗淡,辨不清楚,一陣風吹過,草叢突然動起來,就以為有野獸在活動。那天夜里,飛將軍李廣聽到草間有響聲和動靜,馬上拉弓射箭。

2/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李廣在天剛亮的時候,去尋找他夜晚時射出去的箭,發(fā)現(xiàn)自己由于拉弓時用力過猛,箭射進了石頭棱里。

3.思考:《塞下曲》描寫了怎樣的一位將軍?是從哪些詩句中看出來的?

1/讀詩句。

2/小結三、作業(yè):

1.抄古詩。

2.練習朗讀課文,背、默《塞下曲》。學習《示兒》。

1.介紹作者、背景。陸游:南宋愛國詩人,一生堅持抗戰(zhàn),從?

4.練習背誦.

一、學習《春望》。

1.介紹作者和背景。作者是大詩人杜甫。公元755年安祿山發(fā)動叛亂,次年元月,京城長安淪陷。不久杜甫聽到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后,報國心切,只身投奔靈武,不幸中途被叛軍俘虜,解送到淪陷的長安。這首詩就是在長安的所見所感。春望:就是在春天遠望的意思。

1.介紹背景。作者杜甫,《出塞曲》是古代歌曲的題目,內(nèi)容和《塞下曲》一樣,大多是寫邊境上士兵的戰(zhàn)斗生活和思想感情的。這里選的是杜甫《前出塞》之六。杜甫是用士兵的口氣寫這首詩。

思考:最后兩句是什么意思?詩人是怎樣把這一意思有力地表現(xiàn)出來的?使人通過反詰的語氣,把這一意思有力地表達出來的。

3.背誦古詩。課后小結::第一單元的訓練重點是“讀課文要動腦、動口、動手”,本課是四首古詩,更能體現(xiàn)出“讀”的重要性。

1.老師引導學生在理解詞、句的基礎上,多讀、善讀,帶著感情讀,反復體會詞句的意義和情味,使“知”和“情”相互滲透,互為因果,構成有機的統(tǒng)一體。

1.以讀激情,以讀悟文。

引導學生們弄清全詩的意思,詩句之間的聯(lián)系后,抓住重點詞、句的理解,讀議結合,以讀激情,以情捂文,使學生深入到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水到渠成的感知詩人的思想感情。

---------------------------。

古詩的教學設計篇十

1、教會學生誦讀,讓學生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

2、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詩歌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3、引導學生從形象入手,體會詩的意境,領會詩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了解詩所蘊涵的文化內(nèi)涵。

熟讀,背誦,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理解詩句所蘊涵的內(nèi)涵,體會詩歌意境。

2課時。

1.簡單介紹唐詩。

五言絕句(五絕)。

絕句。

七言絕句(七絕)。

文本框:近體詩。

五言律詩(五律)。

律詩。

七言律詩(七律)。

排律。

(以上圖表板書在黑板,并借助課件演示,約八分鐘)。

2.邊塞詩導入。

唐代自開國以來,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斷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強邊防,以應付戰(zhàn)事。有時也乘勝逐北,有擴張領士的意圖。開元、天寶年間,有許多詩人參加了守邊高級將帥的幕府,做他們的參軍、記室。這些詩人把他們在邊塞上的所見所聞寫成詩歌,于是邊塞風光和軍中生活成為盛唐詩人的新題材。這一類詩,文學史上稱為“邊塞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邊塞詩——王維的《使至塞上》。(約兩分鐘)。

1.整體感知教師范讀,并思考以下問題:

王維是怎樣的一個人?(之后提問)。

王維,字摩詰,唐代詩人,畫家。他的詩以描繪山水田園和歌詠隱居生活為主,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出名。其中反映軍旅和邊塞生活的作品,寫景的佳句廣為流傳,如《使至塞上》就極富代表性。(約八分鐘)。

2.談談創(chuàng)作背景和意境情感。

開元二十五年,王唯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邊塞慰問戰(zhàn)勝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實際是被排擠出朝廷)。王維輕車簡從,要到遠在西北邊塞的居延。經(jīng)長途跋涉,在蕭關遇到了騎兵,卻沒有遇到將官,(一問才知道),將官此時正在燕然前線。這首詩就是在出塞途中寫的。通過作者敘述出使邊塞的艱苦情況,抒發(fā)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壯情懷和孤寂之情。(約七分鐘)。

1.讓一學生朗讀,小組討論:說出這首詩所表現(xiàn)的事、景、情;由此導入講解全詩。

(約兩分鐘)。

2.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p>

講解:詩人以簡練的筆墨寫了此次出使的經(jīng)歷。

翻譯:我只身輕車簡從出使到邊疆,途中經(jīng)過屬國居延。(約三分鐘)。

3.“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p>

講解:既言事,又寫景,更在敘事寫景中傳達出幽微難言的內(nèi)心情感(約兩分鐘)。

提問(1):“蓬草”在古代詩文中一般比喻什么?

詩中的“征蓬”表達了詩人什么感情?

提供的答案:“蓬草”隨風飛轉(zhuǎn),古代文學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蹤。王維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覺,他為自己受排擠離開朝廷感到十分憂憤。

提問(2):說說這一句的含義,蘊含作者怎樣的感情?

提供的答案:自己過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樣,飛出了漢家的邊塞,又像北歸的大雁一樣飛人胡天的上空。蘊含了作者被排擠出朝廷的惆悵,暗寫自己內(nèi)心的激憤和抑郁。(約八分鐘)。

概述本節(jié)課所上內(nèi)容,強調(diào)重點。

內(nèi)容:

1.介紹詩歌和王維。

2.介紹創(chuàng)作背景和意境情感。

3.講了詩歌的前四句。

重點:

1.熟讀成誦。

2.理解作者的情感(板書,約三分鐘)。

1.翻譯“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2..預習課文。

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句詩好在哪里?(約兩分鐘)。

溫故知新:(以提問的方式)。

1.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講了王維的《使至塞上》,現(xiàn)在請一個同學來簡單介紹一下王維。

2.回顧上節(jié)課內(nèi)容(約五分鐘)。

1.上節(jié)課,老師讓同學們翻譯“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現(xiàn)在請同學翻譯一下。

翻譯:像隨風飄飛的蓬草出了漢塞,像歸雁飛入了胡天。(約兩分鐘)。

2.“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p>

(1)讓學生賞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句。

大漠孤煙直:在這純?nèi)灰簧?、荒涼無邊的沙漠上,那烽火臺燃起的一股濃煙,既顯得孤單,又格外醒目,“直”字,使景物一下變得挺拔堅韌,剛直有力。(約五分鐘)。

古詩的教學設計篇十一

1、學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了解詩的內(nèi)容和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人抒發(fā)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2、通過學習,體會詩意,并能從內(nèi)容想開去。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并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涕淚、洛陽。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解詩意,體會詩中所表達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課前查閱收集有關杜甫的資料,了解他們的生活年代的情況。

兩課時。

20xx年9月15日。

第一課時。

一揭題。

1、我們再來學習另一位愛國詩人杜甫寫的一首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2、板書課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3、解題:聞:聽。

指名匯報,對了解信息較多的學生可追問信息的來源并及時表揚鼓勵。教師出示相關課件。

1、用生字卡片檢查生字讀音。

2、指名讀詩,正音。

1、自由讀,借助字典、結合書上的注釋,同桌互相合作,說說詩句的意思。

2、匯報交流。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p>

初:剛聞:聽。

劍門關外忽然傳來收復薊北的消息,剛聽到這個消息,眼淚就灑滿了衣裳。

(2)“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p>

卻看:回過頭來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漫卷:胡亂卷起。

回過頭來看看夫人和孩子,哪里還有一絲憂愁?胡亂卷起詩書,我高興得快要發(fā)狂。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p>

放歌:放聲歌唱。

縱酒:盡情飲酒。

青春:春光,春天的景物。

在大晴天里放聲高歌,暢飲美酒。趁著這春光的陪伴好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

(4)“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p>

即:就。

我立刻就乘船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嶂,一路順流而下,一過襄陽,便一直奔向洛陽。

學生口述句意,教師出示課件作點評和補充。

3、引導學生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1)讀了這首詩,你感到詩人當時的心情怎么樣?原因是什么呢?

(2)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呢?

4、引導學生從詩中想開去。

(1)如果當時流漓在外的人是你,你聽到這種好消息,你會怎樣表達你的心情?

(2)《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和《示兒》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嗎?聯(lián)系詩的內(nèi)容說說你的體會。

5、配音,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出示《春夜喜雨》讓學生齊讀。

2、出示《春望》,指名朗讀。

悲之切是因為國家未統(tǒng)一,失地未收復;喜欲狂是因為國家收復了失地。一悲一喜,讓我們鮮明地感受到兩位詩人的拳拳愛國之心。他們的確是著名的愛國詩人,留下了許多愛國詩篇,請同學們課外收集來讀一讀,你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第二課時。

1、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陶治愛美情趣,受到愛國主義精神影響。

2、理解詩句意思,了解古詩敘述的內(nèi)容,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熏陶。

3、結合學詩,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想象、表達、創(chuàng)新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吟誦古詩,想象意境,體會詩中表達的感情。

結合時代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1、引導學生回憶李白寫的一首思念牽掛故鄉(xiāng)的詩——《靜夜思》。

過渡:今天我們學習宋代詩人陸游寫的一首牽掛祖國的詩。(板題)。

2、引導學生回顧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并自主確定本課的學習目標。教師點撥。

(以舊引新自然,自主確定目標民主。)。

1、讀題質(zhì)疑。示:告知,告訴。

引發(fā)思考:誰告訴兒子?告訴了兒子什么?為什么要告訴?

2、結合搜集的材料,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1、試讀,要求正確流利。

2、讓學生結合注釋,說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

運用掌握的學詩方法:讀查連疑,弄清詩句內(nèi)容,體會詩句的文字美。

引導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充分練讀;想象詩人臨危時,遺憾之至,叮囑兒子時的情景,教師可通過放音樂,用語言描繪,啟發(fā)學生閉目想象,深悟詩情。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默寫《示兒》,互相檢查。

2、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想象的畫面及人物的語言。

《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的臨終絕筆。全詩文字言簡意賅,通俗易懂,似乎不費時力,就能讓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人的一腔愛國熱情。但是理解詩意并不難,學生讀上幾遍,再疏通一下幾個字的字義,如“元”、“但”、“定”等的意思,學生就能理解個八九不離十了。但學古詩詞,遠不止理解詩意那么簡單。體悟詩人能過短短的二十八個字所表達的詩情,才是重中之重。這首詩,以“悲”為感情基調(diào),抒發(fā)了詩人對收復失地,祖國統(tǒng)一的渴強烈望,愛國熱情一表無遺。但是要讓學生真正地懂得陸游的拳拳愛國心,豈是一首詩所能做到的。陸游一生追求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雖多次遭受排擠、打壓、卻仍不改其報國之心。他一生寫下了大量的愛國詩篇,抒情言志。

所以,在學完《示兒》后,為了讓學生更多更深入地了解陸游的性情、陸游的志向,我又向?qū)W生出示了他的另兩首詩: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三首詩,寫于不同的時期,寫的內(nèi)容也不盡相同;人老時,做夢時,乃至臨終時,詩人都在憂國憂民。三首詩表達了詩人同一個情懷:一心為國、渴望祖國統(tǒng)一。

三首詩學下來,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為陸游強烈的愛國情懷深深震撼了。陸游也成了學生心目中真正意義上的愛國詩人。

古詩的教學設計篇十二

《四時田園雜興》是“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的代表作品。范成大六十一歲時,在石湖養(yǎng)病期間寫下了六十篇田園詩,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各十二首,總題“四時田園雜興”。詩篇把農(nóng)民的勤勞,淳樸的美德通過兒童天真活潑的舉動不經(jīng)意地展現(xiàn),更顯童趣盎然。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

2.背誦兩首古詩。

3.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所描寫的景象,通過領會詩句內(nèi)容,感悟古詩選詞煉句的精妙和豐富的內(nèi)涵,從中受到美的熏陶,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

4.感受鄉(xiāng)村生活,陶冶愛美的情趣,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

【教學重點】。

背誦兩首古詩;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

【教學難點】。

感受鄉(xiāng)村生活,陶冶愛美的情趣,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過程】。

學習《四時田園雜興》(一)。

一、談話導入。

一年之中有哪幾個季節(jié)?你能用一首詩來告訴同學們你喜歡哪個季節(jié)嗎?(學生交流)是呀!在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就學習了有關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的古詩,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四時田園雜興》,板書課題:《四時田園雜興》還記得我們一年級時學過的古詩《夏日》嗎?那就是詩人范成大的作品,讓我們一起背一下吧!(學生齊背古詩)。

2、教師范讀古詩。

同學們背的真好,下面我們來學習古詩《四時田園雜興》,請同學們把書捧起來,聽老師讀古詩,注意聽清本課生字的字音,聽清古詩的重音和節(jié)拍。

二、介紹作者釋題。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范成大關心國事、勤于政務、同情人民疾苦。他的憂國恤民的思想在其詩歌創(chuàng)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他的田園詩概括地描繪了封建社會農(nóng)村的廣闊生活,以反映農(nóng)村社會生活圖景的作品成就最高,成為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者。著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吳湖錄》等。范成大晚年作的組詩《四時田園雜興》,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品。

1.釋題:“興”是什么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詩文會寫些什么內(nèi)容?(雜興就是隨興寫來,沒有固定題材的詩篇。相當于平常我們讀到的詩歌中的:無題。只是詩人們有感而發(fā),即興記下。)。

2.指名試讀全詩,引導回答上面問題。(明確詩歌的朗讀方法:朗讀詩歌,要求正確、流利、讀出詩的節(jié)奏。)。

三、學習詩文內(nèi)容。

1.自由讀文,利用工具書查閱自己要理解的詞語,并記錄自己的疑難問題。

2.學生自讀并思考: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干什么?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引導回答上面問題,并小結板書:

村莊兒女——————耘田織布。

童孫——————————學種瓜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晝:白天。耘:除草。耘田:在田里除草??兟椋喊崖榇瓿删€。

各當家:各人都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未解:不懂。

供:參加。耕織:耕田織布。傍:靠近。桑陰:桑樹下。

古詩的教學設計篇十三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兩首古詩。

2、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能借助圖畫,想象古詩的場景。

3、感受古詩文學和意境的美,從中懂得求知的道理。

背誦課文,同時能理解課文所表達的道理。

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求知的道理。

教學方法:熟讀成誦,讀中感悟。

教學準備:課前搜集有關朱熹和陸游的材料,相互交流。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一首古詩《示兒》。請一個學生來背背,誰愿意自信地站起來呢?

我佩服第一個敢于站起來的同學。對于第二首古詩的作者陸游,相信同學們已經(jīng)有所了解。那么下面誰愿意來向同學們介紹一下這位偉大的詩人呢?(你真是一個會收集材料的學生)。

今天,我們要繼續(xù)學習一首陸游所寫的詩。教師板書詩的題目:《冬夜讀書示子聿》,誰能來說說這個題目的意思呢?如果覺得有困難的同學,(冬天的一個晚上,陸游教他的小兒子怎樣讀書。)不知道“示”在此處的具體意思是什么呢?(指示、訓示之意。)。

二、猜一猜。

同學們,你們看著這個課題時,你能猜出陸游會對他的兒子子聿說些什么呢?

同學們都發(fā)揮了自己的想象力,那么下面我們就要來看看你與陸游是否是知已呢?

1、同學們打開書本128頁,先把這首古詩讀通。

2、請一個學生來匯報自己的朗讀情況。集體再讀詩歌。

3、同學們,我們要理解古詩句的意思,有哪些方法呢?

(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通過熟讀課文理解)。

同學們看來都有自己的學習方法。老師為大家提供了幾個詞語的意思,大家可根據(jù)友情提示呢,更好地理解古詩之意。

(始:才。終:畢竟。絕知:深入透徹地理解。躬行:親自實踐。)。

同學們可以自己通過喜歡的方式來理解古詩,不懂的也可同桌之間互相討論。

4、同學們經(jīng)過學習,相信詩句之意已經(jīng)有所理解了。前面有猜對作者詩中所寫意思的同學請舉手,你剛才猜對了哪一句?學生匯報。

結合學生說的過程中,導出第二句中:少與老相對。第四句中的:知與行相對。

同學們你看這團體的力量就是大,剛才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咱們就把這首的意思也理解了。理解了詩意,相信同學們背起詩來更容易了。

四、自學《觀書有感》。

五、布置作業(yè)。

課外搜集一句你最喜歡的名言、警句,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時刻勉勵自己勤奮讀書,長大有所作為!

古詩的教學設計篇十四

1、學習古詩《菊花》,了解詩中所描寫的景物,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2、學習詩中生字,理解詞句意思,有感情地背誦并默寫。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愛菊的原因。

一、出示課題,導入新課。

同學們都觀賞過菊花嗎?你是什么時間觀賞的?揭題《菊花》。

二、檢查預習情況,介紹作者,學習生字詞。

1、師生共同介紹作者:元?。?79—831),字微之,唐代詩人。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陽市)人。九歲能詩,十五歲明經(jīng)及第。他與白居易共同開創(chuàng)淺切的新詩風,世評“元輕白俗”。他兩人均曾企圖以詩為救世之工具,共同致力于諷諭詩。其詩樸質(zhì)深切,反映了廣泛的現(xiàn)實生活。與此同時,他還遺有許多感傷性質(zhì)的杰作。有許多歌詠元、白兩人深厚友情的酬答詩。有《元白長慶集》。

2、小組討論預習生字詞的情況并匯報。

菊(j*)——菊花。

秋叢——秋天的菊花叢。

舍(sh8)——房屋。(組詞:宿舍、校舍)。

陶(t2o)——本詩中指姓陶的家,即陶淵明家。(陶淵明是晉朝著名詩人,最喜愛菊花)。

偏(pi1n)——偏愛,在幾個人或幾件事中特別喜愛其中的一個或一件。

此(c!)——此花,這個花。

盡(j@n)——完。開盡:開完。

籬(l0)——籬笆。

三、學習古詩(看視頻,屏幕出示《菊花》全文字幕)。

(1)自由讀:結合課后注釋,試著小聲說說詩句的意思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互助學習:在小組里每位同學說說詩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請同學、老師幫助。

(3)各小組推舉一位同學匯報學習情況。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边@句詩的意思是:一叢叢的菊花圍著院墻屋舍開放,仿佛到了陶淵明的家。詩人圍繞著開滿菊花的籬笆流連觀賞,以至不覺中太陽已西斜。這兩句詩是寫景,寫菊花之多,使觀賞者留連忘返,不知時間流逝。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边@兩句詩的意思是:不是人們偏愛菊花,是因為這種花開完后,就沒有別的花再比的上它。(菊花是百花中最后凋謝的)這兩句寫了作者偏愛菊花的原因。表達了詩人熱愛菊花的深情,也贊美了菊花傲霜斗寒的高貴品質(zhì)。

四、再讀古詩,體會意境及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同學之間互相讀。

2、互相交流,談談詩中表達的意境和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菊花》一詩,詩人描寫了菊花的多、美以及自己偏愛菊花的原因,表達了詩人熱愛菊花的深情,也贊美了菊花傲霜斗寒的高貴品質(zhì)。

五、指導朗讀。

秋菊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前兩句賞花,用緩慢輕松的語調(diào)讀出詩人清高自豪的情感。后兩句詩人直白內(nèi)心想法,朗讀的語氣肯定,干凈利落,表達對菊花的情有獨鐘。

六、背誦古詩。

1、自己讀一讀,試著背一背。

2、同學之間互相背一背。

古詩的教學設計篇十五

1.完成并檢查預習任務。

2.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古詩,默寫《題西林壁》。

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能把讀詩的感受、學到的觀察方法與他人交流。

引導學生欣賞古詩文并認真體會含有人生哲理的的詩句。

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

預習任務設計:

1.查找有關資料或工具書,了解蘇軾、陸游的生平及作品2—3首。

2.嘗試自讀,理解兩首詩。

(1)借助字典讀準字音。

(2)借助“注釋”或工具書試著講一講每首詩的意思。

(3)有不理解的地方記錄下來,準備上課質(zhì)疑。

(4)朗誦自己查找的課外古詩。

總結、評價學生自學檢查的情況。

肯定和鼓勵學生的進步,激勵學生自己讀書的積極性。

根據(jù)理解朗誦兩首古詩。

1.學生試讀,注意把詩的節(jié)奏和對詩的理解讀出來,師生評價。

2.采用齊誦、唱誦、表演誦、輪誦等方式讀古詩。

讀后理解、學生質(zhì)疑。

1.讀完后再說一說自己最新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問題。

2.師生共同歸納、整理。有的問題師生即時解決;有的可在學習中解決。

欣賞詩句、體會意境、品味情感。

1.看圖想象,這兩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景色,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把想象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話簡單的說一說。

3.把自己想象到的內(nèi)容畫出來,然后到講臺前作展示并說一說為什么這樣畫?

4.師生共同評價,看學生是不是把詩中的景象、作者的感受畫了出來。

朗讀古詩、體驗情感。

1.把自己的想象和體會融入到誦讀之中,促使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

默誦古詩、談讀后的感受。

1.談讀誦的方法和體會。

2.說對詩句內(nèi)容的獨到見解和感悟。

相互交流、介紹自己查閱的詩。

1.小組交流蘇軾和陸游的詩并說一說自己的理解。

2.摘抄其他同學找到的好詩。

引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采用“古詩接龍”的方式,復習以前學過的描寫景色的詩。

學習《題西林壁》。

設問置疑、思考哲理。

1.詩人的觀察地點和觀察角度有哪些變化?你認為詩人所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可先讓學生找出“橫”“側(cè)”“遠”“近”“高”“低”這幾個表示地點轉(zhuǎn)換的字,然后再想象景色的變化。

2.你認為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的真面目?

3.結合學過的《畫楊桃》一文或自己的生活實際,說一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包含了什么道理?小組交流匯報。

變換角色、交流認識。

1.扮演蘇軾,可問其他同學“讀了這首詩有什么感受?”

2.做一次采訪者,可問蘇軾“為什么寫這首詩?”

3.老師引導: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看待同學和身邊的事物呢?結合生活實際回答。

學習《游山西村》。

朗讀古詩、升華情感。

1.陸游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表達了什么?

看到“山重水復,柳暗花明”,感受到農(nóng)人純樸、田家盛情,表達詩人對農(nóng)村生活的真摯感情。

2.你是通過那個字感受到農(nóng)人田家的盛情的?由此你想象到了什么情景?

用優(yōu)美的語言具體描繪想象到的情景。

1.美酒加盛情讓人沉醉;山巒重重,水道彎彎,柳蔭深深,鮮花簇簇讓人迷戀;前行的路就在這美景之中。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陸游眼中的景色。

2.我們在什么情況下會產(chǎn)生“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舉例子說一說。

配樂朗誦《題西林壁》、《游山西村》以及課外寫景的詩。

1.老師范讀、指名試讀,指導學生讀出古詩的韻律美和節(jié)奏美。

布置作業(yè)。

1.自己出一期手抄報。

要求:選取學過的兩首寫景古詩,為其配上合適的圖畫,同時還要把自己想象到的內(nèi)容以文字的形式展現(xiàn)在手抄報上。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和新詞,讀懂古詩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讀并默寫這兩首古詩。

3、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想像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的心境,培養(yǎng)學生互助學習的能力。

重難點:理解詩句和詩中所含哲理。

關鍵:理解詩句,有感情的朗讀。

課時:兩課時。

教具:風景畫、錄像、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我們的祖國山河壯麗,風景如畫。說說你都游覽過哪些風景名勝?(生自主發(fā)言)景色秀美、山巒起伏的廬山,你游覽過嗎?(放映廬山錄像)看了以后,你覺得廬山怎樣?今天,我們就隨著北宋詩人蘇軾一同到廬山一游。(板書詩題)。

二、整體感知,初步了解詩意。

1、指名讀古詩,糾正字音(古詩的教學,離不開吟讀,因而在本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相機進行朗讀指導,讀出情,讀出神。)。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練讀。(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三、自主探究,理解感悟。

1、借助書上的注釋和自學任務,自讀自悟(小黑板出示學習任務)。

(生自學,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播放廬山風景。如果遇到難題,可以向老師、同學求助)。

2、小組交流、互相補充糾正(培養(yǎng)學生互助學習的能力)。

3、集體匯報交流,感悟詩意和哲理。

(1)詩人站在什么角度看廬山?(橫、側(cè)、遠、近、高、底)。

(2)看到的廬山分別是什么樣子?(橫看:山巒起伏、連綿不斷;側(cè)看:奇峰陡峭;遠看:隱天蔽日;近看:危崖險巖;高處俯看:身溝幽壑;山下仰望:重巒疊嶂。)。

師小節(jié):詩人眼中的廬山,形狀、姿態(tài)各不相同。

(點撥:詩人站在廬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個面呢?所以無論詩人從什么角度看廬山,都只能看到廬山的一個——部分)。

同時引導聯(lián)系《畫楊桃》,幫助學生理解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的結果也各不相同的道理。

師問:你碰到過這樣的情況嗎?舉個例子說一說。

四、品讀欣賞,積累詩句。

播放廬山的風景,配樂朗讀。(師引發(fā)情感:在我們的眼前是成片的云霧遮擋著連綿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廬山,廬山時隱時現(xiàn),看到如此美麗的風景,你們高興嗎?讓我們一起朗誦這首廣為流傳的〈〈題西林壁〉〉)。

五、感悟?qū)懛ā?/p>

作者是怎樣寫千姿百態(tài)的廬山風景?

學生匯報,教師點撥。

作者先寫游山所見,再談感受。全詩不僅是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tài)景象的贊美,而且還蘊含著人生的哲理,內(nèi)涵深刻,耐人尋味。

六、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學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收獲?你認為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的真面目?(要想對某個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實際的認識,就必須站在客觀的立場上,正如俗語所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保?/p>

1、課后積累蘇軾的其他詩句或描寫祖國壯麗山河的詩句。

2、將詩改寫成短文,加上自己的感悟。

附板書設計:題西林壁。

北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所見)。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明理)。

(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結果各不相同)。

一、引入。

走出令人迷惑的廬山,我們再跟隨宋朝著名詩人陸游,到美麗的浙江紹興的山西村一飽眼福,好嗎?(板書詩題)。

1、回憶上一節(jié)課我們是怎樣學的?

(學習過程中要善于指導學生積累學習方法,學以致用。正所謂“教是為了不教”。)。

2、用上節(jié)課的學習方法學習這首古詩。

(1)自由讀詩,大體說說詩句寫了什么內(nèi)容。

(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學生是學習的主動者,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自主學習。讓學生怎么想的就怎么說,要注意進行“用我口說我心”的訓練。)。

(2)讀書上的注釋,再讀古詩,自讀自悟,說說詩句所表達的感情。

(3)合作學習,小組交流,進一步了解詩意。

(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協(xié)商合作,談各自的感受,如:可以每人講一句,也可以一人講,其他學生補充,教師要適時加入學生的學習研討,巡視指導,對表現(xiàn)好的給予表揚。)。

(4)匯報小組學習情況,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句的情感因素。如,可以這樣預設:

(前兩句講:山西村民家給客人備足了豐盛的飯菜。品味“莫笑”“足”等詞語,體會農(nóng)家的熱情和樸實;后兩句寫詩人的感覺:山巒重重,水道彎彎,正懷疑前面無路時,忽然柳綠花紅又出現(xiàn)了一個美麗的村莊。這是詩人回憶來村的經(jīng)歷,可以說是倒敘。由此可深入一步繼續(xù)問:這個村子美嗎?美得很,它在重山復水的保護下,在柳樹花草的掩映之中。)。

三、品讀欣賞,感悟道理。

1、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詩人的感情,從中悟出道理。

(重點理解: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詩人對農(nóng)家款待客人的豐厚和熱情,歷久不忘。這個村莊的風光更給了他深刻的啟示:經(jīng)過坎坷曲折之后,往往會出現(xiàn)坦途。)。

(“山重”一聯(lián)是歷來膾炙人口的名句,其意義不止于表現(xiàn)行路人的感受,現(xiàn)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以無望,忽而絕處逢生,出現(xiàn)新的契機,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收獲、見解,其他同學進行補充、爭辯,這樣掀起學生自主學習的高潮,激起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

四、感悟?qū)懛ā?/p>

作者怎樣寫出對農(nóng)村生活的熱愛?

讓學生匯報,教師點撥。

作者先敘事,后寫景,寓情于景。整首詩無一字寫“游”,但我們從中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的身影。這種影隨人移,情景交融的寫法使每兩句都構成一幅清新優(yōu)美的畫面,而詩人的風格也如詩人描繪的對象一樣樸實純真。學習時要讓學生體會這種寫法。

五、鞏固練習。

1、背誦兩首古詩,默寫〈〈題西林壁〉〉。

2、說說下面詩句的意思。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六、作業(yè)。

創(chuàng)作一首贊美家鄉(xiāng)的詩。

附:板書設計。

游山西村。

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敘事)。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寫景、議論)。

古詩的教學設計篇十六

2、有感情地朗誦、背誦、默寫古詩。

3、體會詩的內(nèi)容,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景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yǎng)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

抓住重點詞句,感悟詩歌的魅力,同時進行扎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

以讀為本,讀議結合、小組合作、適時點撥。

同學們,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我們會聞到花草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邊,我們會聽到青蛙的歌唱;在遼闊的草原上,我們會看到成群的牛羊、、、、、、走進鄉(xiāng)村,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總是一幅自然、清新、和諧的生活景象。那么在古代詩人的眼中鄉(xiāng)村生活又是怎樣的呢?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走進古詩詞中的鄉(xiāng)村生活。(板書課題:23古詩詞三首)。

其實很多詩人都喜歡鄉(xiāng)村田園生活,像南宋詩人翁卷就是其中一位,對比李白杜甫,翁卷對我們來說很陌生,那我們就先簡單地了解一下他(課件出示翁卷生平)。

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一首《鄉(xiāng)村四月》,(板書:鄉(xiāng)村四月)。

請學生朗讀詩題,你知道了什么?

師小結:鄉(xiāng)村是地點(江南一帶)四月是時間(初夏時期)。

聽老師讀詩題,從老師的讀中,你聽出了什么?(聽出向往之情、、、、、、)是啊,我向往鄉(xiāng)村四月??赡艽蠹疫€沒有我這種感覺,因為你們沒讀進鄉(xiāng)村四月?,F(xiàn)在讓我們隨著詩人一起走在鄉(xiāng)村的小路上,去感受鄉(xiāng)村初夏的氣息吧。

1.請大家大聲讀讀這首詩,注意要把字讀準,把句讀順。(自由讀)。

2.誰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誦吟誦?

正音:多音字:卷、了生字:規(guī)、閑。

3師范讀。

4學生在小組內(nèi)讀。

5.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想一想理解古詩的意思有那些方法呢?(注釋、上下文、字典、請教別人……)。

6.先自己利用這些方法悟一悟,不懂的可以請教別人或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7.學生匯報自己的理解。

你明白了那句的意思?(讓學生粗略地講,無需一定要讀詩句再說)。

過渡語:鄉(xiāng)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讀著讀著就勾出了大概的輪廓,這就是多讀的魅力。它能把藏在字里行間的畫面立體起來。現(xiàn)在就讓我們欣賞一下這四月的景色。(課件播放鄉(xiāng)村景色))。

1.多美的景色啊!與這樣的景色相比剛才同學們說的就只是鄉(xiāng)村四月大概的輪廓了。那么請同學們再朗讀全詩,然后看看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訴老師,在詩中,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把你們的答案寫在紙上,然后舉起來。

2.老師隨著學生寫的詞語,問:你看到?你聽到?

根據(jù)學生匯報板書:山原白川。

子規(guī)煙雨。

3.引導分析:

很多人寫了“山原”,那就首先看看山原:

如果學生都只寫了“山原”/“山”等時——。

師導: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詩人看到的是“綠遍山原”,你說這有什么不同?

那是怎樣的山原啊?

如果學生中有寫“山原”,也有寫“綠遍山原”的時候——。

啟發(fā)想象:這是他看到的山原,你們看到的山原是怎樣的山原?用筆在“山原”前面加個詞,寫出你想象到的怎樣的山原。

過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籠罩雨里呢,誰能說說這又是怎樣的雨啊?

(蒙蒙細雨……)。

渲染:像輕煙般的細雨籠罩著水田和山原如詩如畫如仙境。

過渡:最妙的是在這如畫般的景色中,還聽到了……。

那是怎樣的鳥叫聲啊?(學生回答如歌的鳥叫,悅耳的鳥叫、、、、)。

4.回到整體。

你們很不簡單,這兩行詩句你們說出了一大串,說得太美了。它變成美若仙境的畫卷,讓人置身一種美妙的境界中,這就是詩的魅力。讓我們一起帶著這種美的感覺,一起品味這兩句詩吧。(美讀前兩句并播放課件展示美景)。

板書:景美。

邊播圖片老師邊渲染:這就是詩人筆下的——(可引讀,或師讀)“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的美景啊!

1.再讀后兩句詩,問:他們在忙些什么?(采桑養(yǎng)蠶,插秧種田)。

2.采桑養(yǎng)蠶,插秧種田是農(nóng)民的必修課,這是多么勤勞的村民啊,讀出感覺。

3.問:他們僅僅是在采桑養(yǎng)蠶,插秧種田嗎?是那些詞告訴你的:(閑人少),也就是說那里的什么人多(忙人多)。

4.想象他們在忙些什么。(學生回答)。

5.從“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么(繁忙)。

6.是啊,簡單的3個字寫出了一片繁忙的景象,寫出村民勤勞的形象,讓我們懷著對村民的崇敬之情再讀后兩句。

板書:人勤。

1.多動聽的詩歌啊!如果你現(xiàn)在就是詩人,此時走在鄉(xiāng)村的小路上,展現(xiàn)在你的眼前是美若仙境的田園風光,你陶醉了,你詩意正濃,于是你作詩一首《鄉(xiāng)村四月》讀:(讀出陶醉美,配樂誦讀)。

2是啊,你是詩人,你要贊美這里的景(美)……這里的人(勤)……于是你把你的感情融進了這一首詩:讀:鄉(xiāng)村四月(讀出贊美之情)。

3.是啊,美若仙境田園風光,勤勞忙碌的人們,多么賦有生活氣息的畫卷啊!你舍得離開這里嗎?想把它帶走嗎?美美地再讀讀吧,把它刻在心里。(學生練習背誦)。

4.指名匯報背誦古詩,齊背誦古詩。

學了這首古詩,你有話要說嗎?

象翁卷這樣寫田園詩的詩人還有:孟浩然、王維、陶淵明等等,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兩首(課件出示)。

像這樣描寫田園的古詩還有很多,課后我希望同學們能的找出一些這樣的田園詩讀一讀,相信你們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23古詩詞三首。

山原白川采桑養(yǎng)蠶。

〉景美〉人勤。

子規(guī)煙雨插秧種田。

古詩的教學設計篇十七

1、通過預習和合作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全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語。

2、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達到能背誦兩首詩。

3、能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1、學會本課的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體會詩人感情,背誦古詩。

體會詩人感情,背誦古詩。

能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1、教具準備:課件。

2、預習要求:

(1)練習把古詩讀得正確、流利。

(2)搜集有關春天的詩歌。

教學過程與方法:

一、導入揭題。

1.簡介賀知章:唐朝詩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鄉(xiāng)偶書》《采蓮》。

詠柳:詠即贊美。

二、明確學習目標。(反思時明確)。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

(一)檢查預習情況:

1、把詩歌讀正確、流利,認記生字"詠、絳",

2、指名讀詩,提醒讀準“絳”“妝”“裁”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過渡語:詩人是怎樣贊美柳樹的呢?那就從課文中找答案。

古詩的教學設計篇十八

1、通過反復朗讀古詩,體會詩歌的意境,了解詩歌的意思,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

2、入情入境學習古詩,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以及交流感受的能力。

3、體會春景的美麗,激發(fā)學生對春天的熱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自制課件(朗誦伴奏和相關圖片)。

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說說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樣?(生說)。

春天是一個鮮花爛漫、充滿生機活力的季節(ji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描寫春景的古詩《江畔獨步尋花》(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這首詩的作者是誰?你了解他么?(交流杜甫資料)。

(出示多媒體課件)在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的動蕩不安之后,杜甫終于過上了安定的日子。這一年,春天來了,萬物復蘇,生機勃勃,到處鳥語花香。這天,江水的歌聲,孩子的笑聲,鳥兒的叫聲,吸引著杜甫走出了草堂。他沿著江邊一路走來,尋找春的氣息。不知不覺間,一幅美妙的畫卷展現(xiàn)在眼前,花兒是那樣美,草兒是那樣翠,宛如仙境。原來他來到了鄰居黃四娘的家門口。望著這一美景,詩人靈感突現(xiàn),才思泉涌,他飛奔回家,揮筆成就了這一千古絕句。(配樂范讀古詩)。

好,下面的時間交給同學們,請你們借助課件的注釋和老師布置的預習,自學這首詩。

1、理解詞語。

我們一起朗讀古詩。(齊讀)。

現(xiàn)在我請同學們當小老師,把你自學中讀懂的講一講。我們都知道要學會一首詩,首先要理解詩中重點詞語的意思。誰來講講你理解了哪些詞語?(江畔:江邊。獨步尋花:獨自一人一邊散步一邊賞花。蹊:小路。壓枝低:把花枝壓彎了腰。留連:舍不得離開。自在:自由自在。)。

2、理解詩句。

同學們學習詞語又快又好,我相信大家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也初步理解了詩句。誰來說說你理解了哪一句詩?(不用按照順序)。

誰能按順序把這首詩的意思完整地說出來?(教師引導)。

3、有感情地朗讀。

在理解詩句的過程中,我們知道這是一首寫景的詩。

那么,詩中主要寫了幾種景物?(花,蝴蝶,黃鶯)。

哪句寫花?寫出了花的什么特點?誰能用一個詞概括?誰來朗讀這兩句詩?(播放繁花的圖片)。

讓我們齊讀這兩句,來贊嘆這欣欣向榮的春天。

前兩句寫花,后兩句寫什么?(蝴蝶,黃鶯)蝴蝶在花叢中干什么?(翩翩起舞)黃鶯呢?(放聲歌唱)如果你是美麗的蝴蝶,可愛的黃鶯,游戲在這美景中,會有什么感覺?怎么讀?(讀,評)讓我們一起感受春天的生機勃勃。(齊讀)。

詩中寫了這三種景物,抒發(fā)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贊美春天)讓我們懷著對春天的贊美之情朗讀這首詩。

4、理解意境。

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讀詩句、悟詩情。

下面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學習第二首描寫春天景色的古詩《游園不值》。

1、了解作者。葉紹翁是南宋中期詩人,作為南宋江湖詩派的一員,寫下了許多描寫田園風光及生活的詩作。

2、釋詩題。(1)齊讀詩題。

(2)從詩題上你知道些什么?讀懂了什么?(釋“園”、“不值”:詩人前去游園,園主人不在,沒能進到園子里。)。

3、抓字眼,明詩意。

(1)出示插圖。春季的一天,詩人望著窗外春天的景象,不由得興致勃勃,想去朋友家的園子里暢游一番,欣賞園中春景,于是便乘興前往。到了朋友的住處,在園子門外看到了什么?(請生觀察插圖,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

(2)學生匯報。

(3)詩人是怎樣寫下自己看到的景象?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歌。

(4)哪些詩句描寫了詩人所看到的景象?(請生讀詩句。)。

結合注釋說說詩句的意思及詩歌的內(nèi)容。

(5)小組討論交流,學生質(zhì)疑。

應:原意“應該”,這里指“大概”、“可能”。憐:愛惜。

(6)匯報小結。大概是園主人愛惜青苔,怕前來賞園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壞。我輕輕地敲著柴門,好久也沒有人來開。滿園的春色是關不住的。看,一枝粉紅的杏花正伸出墻頭來。

4、讀詩句,悟詩情。

(1)教師范讀,指導節(jié)奏與重音。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2)引導學生進入情境。

詩人雖然未能進園觀賞,但春天的勃勃生機依然到處可見,一枝露出墻頭的紅杏使詩人聯(lián)想到滿園繁花似錦的春色。(觀察書上插圖)此時此刻詩人的心情是怎樣的呢?(愉快、高興、陶醉、贊美)。

(3)指導感情朗讀。你們能讀出這種感情嗎?請生讀――齊讀。

(4)指導背誦課文。你們也仿照詩人來到園子門外,看到這美麗的春景時,你又是如何情不自禁地吟詠出這首詩歌的。(走到黑板掛圖前,加入動作)。

春天的景色是如此迷人,你們觀賞到這美景時心情怎樣?用你們喜歡的方式表達你們的心情。(可吟詩、畫畫、習作等)。

古詩的教學設計篇十九

1、感受中華詩詞文化的燦爛輝煌,提高審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2、提高寫作編輯和口語交際能力。

寫作編輯詩歌賞析。

:培養(yǎng)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合作探究賞析評價。

以詩詞編輯與詩歌朗誦為主,可以讓個別有特長的同學參與諸如詩意書畫,音樂與舞蹈。

課件。

1、課外活動兩周。

2、課內(nèi)活動一課時。(成果展示)。

(一)課外活動階段。

第一周。

1、提交活動計劃,讓學生明確本次活動的目標、任務。

2、以小組為單位,布置任務,明確分工,各司其責。

3、通過各種渠道,查詢相關資料:

a.可上網(wǎng)看“中華詩詞”

b.詩詞編輯:

c.每個同學用powerpoint的形式,做一個演示文稿,選一首古詩詞,其中有作家簡介,作品背景,解釋賞析、評價等。

d.分類編排:

可按詩歌體裁:古體詩,近體詩,律詩,絕句等。

內(nèi)容:詠志,詠物,詠史,感懷,田園,邊塞,山水,送別,思鄉(xiāng),友誼等。

流派:現(xiàn)實主義,浪漫主義,

朝代:古詩和現(xiàn)代詩。

e.找出以古詩詞為詞的歌曲。

第二周:詩詞編輯,小組成員之間相互提出意見或建議,以供進一步修改。

詩歌朗誦,在小組熱身、準備。

作文上交,選出佳作。

(二)課內(nèi)活動階段(成果展示)。

主持人:(由班級組織能力強的同學來組織活動,自己準備開場白。)。

(找出班級干部同學擔當評委)。

1、古詩詞的編輯:

把這一段時間課前五分鐘同學們收集的和以前所學過古詩詞的整理出來,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別按著內(nèi)容、體裁、流派、朝代等編輯在一起,用打印文稿或演示文稿的形式向同學們展示出來。

活動評價:由評委對展示的思想內(nèi)容、藝術形式、創(chuàng)意策劃及口語表達等進行評分。

2、詩詞的欣賞:

詩配畫,畫配詩、為詩譜曲,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示。

活動評價:由評委對展示的內(nèi)容、作品的選擇畫與詩是否相配、是否有意境等進行評分。

3、古詩詞的朗誦:

自己選擇音樂來配音,朗誦一首或幾首詩歌。

活動評價:從讀音、語調(diào)、表情、背景音樂與意境的配合等方面評分。

活動說明:由評委選出一、二、三等獎,一等獎5分,二等獎4分,三等獎3分,若得一等獎的小組,其成員在本次活動中的成績都是5分,其中由小組長視成員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酌情加分減分,給小組長更多的權利,以提高他們的組織能力及促進其他同學活動的積極性。此次成績算做期末考核的一個部分。

古詩的教學設計篇二十

1認識“乞、霄、燭、曉”4個生字,會寫“乞、巧、霄”等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了解詩中蘊含著的民間傳說,并愿意講給別人聽。

背誦兩首詩,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

品味優(yōu)美而又富有意蘊的語言。

1生字卡片、圖片、古典音樂。

2.收集牛郎織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兩課時。

第一課時(乞巧)。

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我們祖國的文化源遠流長,而古詩更是文化寶庫里一顆璀璨的明珠。這一年來,老師和你們共同誦讀了許多經(jīng)典的古詩名句。那在你的記憶中,積累了哪些和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有關的古詩呢?找出來,讀給大家聽。

學習古詩有很多的好方法!可以多讀、多背、多記,也可以查字典、查資料、看注釋,還可以向別人請教。那就帶著這些好方法,再來學習一首和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有關的古詩吧?。ò鍟n題。)。

初步感知。

1.請同學們讀出課題。(學生讀題。)看看這個“乞”字,同學們在書寫時注意什么呢?(板書:乞——氣。乞字中間少一橫。)同學們在書寫的時候,可一定要注意,再讀讀課題。(學生讀題。)。

2.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林杰寫的。這是一位精通書法棋藝的詩人,而且非常的聰明,六歲的時候就能寫詩。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他的一首詩。請大家打開課本,自由讀一讀,請記住,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所以在讀的時候,注意讀準每個字的字音。(學生練讀,指名讀)。

3.正音:大家發(fā)現(xiàn)了詩的第一行有兩個字的讀音是一樣的嗎?(宵——霄,用點標出來。)那你怎么來記住這兩個字呢?(“宵”字是寶蓋頭,“霄”字是雨字頭。)那這兩個字是什么意思呢?快向字典請教吧?。ā跋笔峭砩?,“霄”是天空。)字典真是我們學習上不可缺少的好伙伴??!來,我們再齊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學生齊讀古詩。)。

4.找到你身邊的同學,用上你們的好方法,結合課文的注釋和課后資料袋里的內(nèi)容,想一想,議一議,沒弄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

交流反饋:

1.匯報讀懂了什么?了解了古詩的大概意思。

2.還有什么不懂的嗎?

誰來說一說。(指一個學生說)牛郎織女在什么時候才能相聚一次呢?(每年的七月初七。)。

2.(指詩第一行)在七月七日這天晚上,當時的情景怎樣?(學生自由說說,借機理解“碧霄”)。

它們在銀河的兩邊,遙遙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橋”來相聚??!在星空下,詩人林杰忍不住吟誦著(教師示范讀):“七夕今宵看碧霄,牽??椗珊訕颉!蹦隳茏x好這兩行詩嗎?(指名讀、男女賽讀。)。

原來她們是在向織女乞巧?。≌f說對織女了解多少???

織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聰明、善良、美麗無比,更重要的是她心靈手巧,她織的錦緞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閃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還亮。人們給她織的錦緞取了個很好聽的名字,叫云錦。織女在云錦上織的圖案更是美不勝收??!她織的花,紅似火,白似雪,嬌艷欲滴,引來蝴蝶翩翩起舞。她織的鳥,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樣,孩子們看見了,都想去捉呢!人們都對織女織的云錦嘖嘖稱奇??!少女們各個都羨慕,羨慕得不得了,它們羨慕什么呢?(織女的巧手。)。

你們羨慕嗎?(羨慕。)你們羨慕什么???(織女的巧手。)所以古時候的少女們便在牛郎織女相聚的這一天,向織女乞巧。漸漸地便有了這樣一個節(jié)日——乞巧節(jié)。(古代家有女孩,總希望她像織女一樣心靈手巧,所以乞巧節(jié)又名女兒節(jié)出示古詩“幼女才六歲,未知巧與拙。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保?。

4.想象古人在過乞巧節(jié)的心情與情景,再讀讀三、四行。(學生再次讀。)閉上眼睛想想,再和同桌說說,爭取說得更好!

反饋。

1.你怎么知道人很多?

2.她們穿了多少條紅絲呢?

3.數(shù)不清的紅絲都穿完了,可見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強烈而美好?。≡娙肆纸馨l(fā)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再誦讀詩句。

拓展感悟:

2.同學試背。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首和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乞巧節(jié)有關的古詩,其實古時候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這天,都留下了許多詩篇。哪些同學還搜集了一些和七夕有關的古詩,讀讀看,你對哪首感興趣?讀給大家聽?。ā栋菪略隆?、《開元天寶遺事》、《迢迢牽牛星》、《七夕》……)。

第二課時(嫦娥)。

復習。

1.比賽背誦《乞巧》。

2.聽寫“乞、巧、霄、渡”4個字。

3.出示課題《嫦娥》。

體會。

1、根據(jù)課前搜集的信息資料講故事,體會豐富想象。

2.從神話故事中,你體會到什么?(板書:豐富的想象)。

3、其實詩人的想象也挺豐富的。(自由讀詩,體會想象意境)。

自學。

1.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可輪讀、大聲讀、同桌合作讀、自讀等。

2.默讀質(zhì)疑。這首詩題為嫦娥,卻著墨不多,通篇看到的都是云天幻景,說說你的所見。(讀句子聯(lián)系注解讀懂字面意思。)。

3、看到這樣的景象,你會想到什么?那么嫦娥呢?(借助重點詞語理解嫦娥孤單寂寞的處境)。

4、除了,這渺渺云天,皎皎河漢,嫦娥還能見著什么嗎?她最想見的會是什么呢?(后羿,人間幸福美滿的生活呀。)小結:當她每晚只能看到(學生接讀)“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當她想親人卻又見不到親人,只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面對(學生接讀)“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5、她會怎么想呢?(讓學生反復吟誦前兩句詩句,感受當時嫦娥徹夜不眠,輾轉(zhuǎn)反側(cè)的處境,想象說話以引出下文理解嫦娥苦悶的心情。)出示: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她為什么后悔呢?再次聯(lián)系上文,通篇理解詩句,引起共鳴。)。

6.有感情朗讀詩。

(1)生練讀。

(2)師指導朗讀。引導學生配樂,邊想象情景邊朗讀。

7.古人常借詩句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某種心情,你覺得作者借《嫦娥》表達了什么?(師簡介李商隱:因為政治原因,李商隱的愛情、婚姻生活很是不幸。)借此理解詩人正是借助嫦娥的處境來抒發(fā)自己的苦悶。再說,我們常把月亮稱為嫦娥,猜想一下,當夜色漸濃,詩人面對當空的一輪皓月會想些什么呢?(引發(fā)學生換位思考,反嚼詩句,深入詩景,體會詩意。)。8、拓展:說不定天上嫦娥的“云母屏風”此時在作者屋里就只是(繩床瓦灶,破桌爛凳……)當一燈如豆,夜涼如水時,詩人他(孤單、寂寞)就步出庭院,發(fā)出(再誦古詩,反復品味。涵詠)。

9、同是一輪明月,詩人張九齡會說:();詩人李白會說:()還有那些詩人也會在明月夜抒發(fā)情懷呢?課外再去找找吧。

10、完成作業(yè)。

古詩的教學設計篇二十一

1、正確認讀“眠、啼、覺、少、曉”5個生字,會寫“春、處、多、少”4個生字。

2、背誦《春曉》這首古詩。

3、了解詩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詩的意境和情感。

4、培養(yǎng)學生熱愛春天、親近大自然的情感,享受學習過程的愉悅。

這兩首古詩,好多孩子學前就已經(jīng)會背了。如果我們再一味注重讀背,那就如我們所說的:學生只是在數(shù)白嘴、背天書,毫無意義。試問,這樣的課學生趣從何來?這無非是在浪費時間。所以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們必須把握一點:注重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學定教。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或掛圖)、生字卡片、游戲卡片。

一、揭題示標。

師: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課下搜集背誦了好多的古詩,今天老師就給你們一個展示的機會,來,勇敢地站起來給我們背一首吧!

2、出示課件,觀察。

板書:《春曉》。

二:出示學習目標。

1、正確認讀“眠、啼、覺、少、曉”5個生字,會寫“春、處、多、少”4個生字。

2、背誦《春曉》這首古詩。

3、了解詩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詩的意境和情感。

4、培養(yǎng)學生熱愛春天、親近大自然的情感,享受學習過程的愉悅。

三,研探展評一:比正確朗誦古詩。

1.師口述學習指導:請同學們借助拼音自由朗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3分鐘后比一比誰能把古詩讀得最準確。

2.自研共探。

a.生自由讀古詩,師巡視。b.小對子互讀,正確。

3.學情展示。

a.指名讀,正音b.小組賽讀。

4.師范讀。

過渡:古詩要讀得有節(jié)奏,讓我們看著停頓符號,再把古詩讀幾遍,要求頓而不斷。

5.生再讀古詩,讀出節(jié)奏。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四,研探展評二:比會認字。

(一)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字vgushi古詩首眠處聞。

口述學習指導:同學們先借助拼音自己拼讀,然后對子互讀,最后小組內(nèi)齊讀。2分鐘后我們來比賽。1,自學:生自由讀2.合作:對子互讀。

3.展示:指名讀,小組賽讀,開火車讀,及時正音。五,研探展評三:理解感悟吟誦古詩。

理解詩意:

(1)指名讀第一,二兩行詩。

(2)讀懂了哪些字詞?能連起來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嗎?(春天氣候暖和了,夜里睡得香,不知不覺已經(jīng)天亮了。醒來時只聽到外邊一片清脆的鳥叫聲)春天的早晨多么美好,這是詩人早晨的所見所聞。

(3)齊讀。

一、二兩行詩。

(4)指名讀。

三、四兩行。

(5)這兩句寫什么時候的事?昨天夜里聽到什么?想到什么?

師:花兒落了,春天即將離去,這春光多么可貴,多么值得珍惜呀!

(6)齊讀這兩句詩我們來體會詩人的.所想所感:

師:這首詩描寫了春天一個早晨的情景,表達了詩人愛春、惜春的感情。

(7)讓我們帶著作者愛春、惜春之情一起來背背這首是吧!(指名背誦、齊背)。

六、研探展評四: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古、聲、多”,生觀察這幾個字的結構、筆順及位置,并書寫。

2、生描紅、練寫。

3、指名上臺寫。

4、師生評議。

5、師范寫。指導:“古”字橫要長:“聲”字上為“士”字:“多”字上下兩部分一樣,但要注意寫成一上一下,一小下大。

6、生再次練寫并組詞。

七.歸納總結。

《春曉》將一幅雨后的春景圖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讓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春意。八:作業(yè)。

1.背誦《春曉》。

2.書寫會寫的字。

古詩的教學設計篇二十二

一、知識與技能。

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二、過程與方法。

借助注釋、圖畫了解、想象詩中描繪的景物。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一、檢查預習效果及自學能力。

(1)指名讀。(讀后評讀)。

(2)填空練習?!俄n食》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所做。

二、教師點撥。

(1)知詩人,解詩題。

韓翃:字君平,南陽(今屬河南)人。天寶進士。官至中書舍人,“大歷十才子”之一。原有詩集,后散佚,明人輯有《韓君平集》。

寒食是我國古代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兩天。古人很重視這個節(jié)日,按風俗家家禁火,只吃現(xiàn)成食物,故名寒食。

(2)明詩意,感情讀。

師:自由讀詩,結合注釋看能不能說說詩句的含義。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痹娙肆⒆愀哌h,視野寬闊,全城景物,盡在望中?!按撼恰币徽Z,高度凝煉而華美。“春”是自然節(jié)候,城是人間都邑,這兩者的結合,呈現(xiàn)出無限美好的景觀。“無處不飛花”,是詩人抓住的典型畫面。春意濃郁,籠罩全城。詩人不說“處處飛花”,因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說是“無處不飛花”,這雙重否定的句式極大加強了肯定的語氣,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濃郁春意之中的盛況。詩人不說“無處不開花”,而說“無處不飛花”,除了“飛”字的動態(tài)強烈,有助于表現(xiàn)春天的勃然生機外,還說明了詩人在描寫時序時措辭是何等精密。“飛花”,就是落花隨風飛舞。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說“落花”而說“飛花”,這是明寫花而暗寫風。一個“飛”字,蘊意深遠。由此我們可以充分體會到詩人煉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這首詩能傳誦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無處不飛花”,而這一句詩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個“飛”字。

“寒食東風御柳斜”,春風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隨風飄動起來了。風是無形無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飛,柳之斜來間接感知。照此說來,一個“斜”字也是間接地寫風。

第三、四句,論者多認為是諷喻皇宮的特權以及宦官的專寵。不過我們也不妨只視之為風俗畫?!叭漳簼h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這其中寫實的成份是主要的。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以示恩寵。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宮中可以燃燭?!叭漳簼h宮傳蠟燭”,皇帝特許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燭,并直接自宮中將燃燭向外傳送。能得到皇帝賜燭這份殊榮的自然不多,難怪由漢宮(實指唐朝宮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飄散的“輕煙”會引起詩人的特別注意。

(3)悟詩情。

讀到這里,你會想到寫什么?

(4)朗讀全詩。

三、作業(yè)設計。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練習背誦。

寒食。

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747279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