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庫月總結報告(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22 15:28:04
倉庫月總結報告(3篇)
時間:2023-03-22 15:28:04     小編:儲心悅Y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報告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報告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倉庫月總結報告篇一

1、嚴格執(zhí)行公司倉庫保管制度,防止收發(fā)產品差錯出現。入庫及時登帳。

2、合理安排物品在倉庫內的存放次序,按產品種類、規(guī)格、分區(qū)堆碼,不混和亂堆,保持倉庫的整潔。能正確掌握產品的進、出、存的工作流程,同時也真正做到了物盡其用的作用。

3、積極配合各部門工作,對庫存物品的積壓進行整改,避免了原材物料的浪費。負責定期對倉庫產品盤點清倉,做到帳、物兩者相符。積極做好倉庫庫存的盤點、盤虧的處理及調帳工作,保證庫存報表的上交時間和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

一、按公司流程要求操作倉庫工作。

二、按采購訂單及時收貨、送檢、記卡、入帳。

三、按生產部領料計劃、領料單及時發(fā)貨、記卡、入帳。

四、按流程要求當天入完當天的帳。

五、按流程要求月底盤點,查清盤盈盤虧原因,糾正錯誤,打印報表。

倉儲業(yè)務主要包括:

一、收貨(點數、過稱、指導卸貨、簽送貨單,開進倉單、記標識卡。)

二、送檢(對原材料倉須報送檢驗,由檢驗員檢驗合格否,不合格退貨,合格才入倉。)

三、保管(做好防火、防水,質量、日盤點。)

四、發(fā)貨(根據發(fā)貨計劃按量發(fā)貨、點數、過稱、指導搬貨、簽領料單、開出倉單、記標識卡。)

五、記錄

1、對當日發(fā)生的收貨、出貨入電腦賬,打印進倉單、出倉單;

2、收貨輸入送貨單位名稱、數量、規(guī)格、日期等;

3、出貨寫明出貨單位名稱、數量、規(guī)格、日期等;

4、日盤點時,注意賬、物、卡的數量須保持一致。

六、月度盤點

1、每月底進行月度盤點,數量異常須進行仔細檢查核對,查明盈虧原因,對錯誤進行糾正;

2、月度倉庫報表(盤點后不得再發(fā)生進貨、出貨,打印報表交財務部門。

倉庫月總結報告篇二

回顧一個多月的工作,寫出自己這段時間來的工作總結,主要有以下幾條:

1、配合部門同事負責倉庫缸配件上油、防銹及除銹工作及各項記錄工作;

2、配合部門同事負責倉庫缸配件的入庫、出庫工作,按標準操作程序做好各項工作及記錄。各類材料的發(fā)出,采用先進先出法。

3、配合部門同事負責手動壓機配件的入庫、出庫工作。

4、配合缸裝配車間的領料工作,及時填寫貨位卡,核準現場物料等。發(fā)現問題及時匯報,改正。

5、做好各類物料的日常核查工作,對各類庫存物資進行檢查盤點,并做到賬、物、卡三者一致。

6、倉庫現場工作必須嚴格按照5s要求。

1、配合同事負責倉庫收貨員的工作。物料進倉時,倉庫管理員必須憑送貨單、檢驗合格單辦理入庫手續(xù);拒絕不合格或手續(xù)不齊全的物資入庫。

2、入庫時,倉庫管理員必須查點物資的數量、規(guī)格型號、合格證件等項目,如發(fā)現物資數量、質量、單據等不齊全時,不得辦理入庫手續(xù)。經檢驗不合格的物資一律退回,放在暫放區(qū)域,同時必須在短期內通知經辦人員負責處理。

3、收料單的填開必須正確完整,供應單位名稱應填寫全稱并與發(fā)票單位一致。

4、物料進倉后,應及時下轉。

1、學習倉庫migo收貨及退貨。

2、學習sap常用的事務代碼。

1、柱塞及拉桿的入庫,領料工作及做好相關記錄;

2、進口物料的開箱入庫、領料工作及做好相關記錄;

3、協(xié)助同事做好盤點工作;庫存物資清查盤點中發(fā)現問題和差錯,應及時查明原因,并進行相應處理。

4、配合保管員做好出庫、退貨、搬運工作。倉庫是學校首先要認識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有思想,不斷進取、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職業(yè)知識水平。

倉庫月總結報告篇三

總結:

1、帳、物、卡、單、位相符率新廠倉庫得到很好的控制,老廠倉庫未得到有效的控制,舊廠配件倉不符項目有2次,舊廠鋁材倉不符項目有2次,新廠配件倉不符項目有1次,新廠鋁材倉不符項目有1次。

2、備料與發(fā)料數量錯誤的次數得到有效的控制,本月發(fā)生0次。

改進計劃:

待辦事項:

1、每天倉庫的例行日常工作事務。(責任人:)

2、對下屬倉庫人員執(zhí)行力的加強。(責任人:)

3、搬運工嚴格的管理及待遇的改善。(責任人:)

4、加強倉庫的安全工作。(責任人:)

5、異常情況及突發(fā)事件的處理。(責任人:)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75073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