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一單元教案(熱門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6 07:51:04
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一單元教案(熱門16篇)
時間:2023-12-06 07:51:04     小編:紫薇兒

教案是教師為了指導教學活動而編寫的一種有系統、有組織、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教案的編寫還要考慮到教學環(huán)境和資源條件,以確保教學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優(yōu)秀的教案是教師教學成功的關鍵之一,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一單元教案篇一

因為音樂能陶冶情操,但鋼琴又不方便攜帶,于是她讓我學了中華民族樂器――二胡。

我覺得好奇:一個琴桿,一個琴筒,一張蛇皮,兩根弦,一張馬尾弓,竟能拉出如此動聽的聲音,開始學后,單調的練習和二胡發(fā)出的刺耳的聲音使我很快就產生了厭煩情緒。我覺得太枯燥、太乏味了,手也不聽使喚了,“吱呀吱呀”地像鋸床腿。爸爸看出我的厭學苗頭,專門和我長談了一次,希望我能夠堅持,說什么做事不能輕易放棄,萬事開頭難啊,不能半途而廢,需要堅持啦,什么要堅持不懈,有辛勤的付出,才會有收獲啊,還說學二胡可以調節(jié)人的身心,讓人思維活躍,保持愉快等一大堆“藝不壓人”的大道理,不知道從哪里聽來的。其實我是愛拉琴的,常常陶醉在自己的琴聲里。因為我現在的演奏水平提高了不少,拉出來的已經是好聽的曲子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便也拉得像模像樣了。我慢慢有了成就感,拉二胡的技巧慢慢掌握了,能拉的曲子也越來越多,二胡的聲音也變得柔和而優(yōu)美起來,現在二胡已經成了我的好朋友了。

通過學二胡讓我感受到,所有的本領都是通過勤奮的練習才擁有的。我會努力地展翅奮飛,我堅信我的未來不是夢!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一單元教案篇二

一、本單元內容:

精課課文《神奇的光》、《在古觀象臺上》、《捅馬蜂窩》。

略讀課文《雅魯藏布大峽谷》。

語文實踐活動8。

二、單元教學目標:

1、能夠結合課文內容懂得激光是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準得尺,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積累詞語。感受“照射、發(fā)射、反射”的區(qū)別,在“新星”、“暫時”、“困難”三個詞語種選擇兩個造句。

4、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激光的神奇和巨大的作用,產生熱愛科學、學習科學、探索科學的.愿望和情感。

5、讀課文,了解內容,初步了解聯想及其作用,產生對我國古代天文和天文學家的敬仰和為中華民族在人類歷史進程中做出的杰出貢獻而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的情感。

6、了解內容,理解“我”思想情感的變化,產生不傷害旁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情感。

三、重點分析:

讀課文,了解內容,產生不傷害旁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情感。了解雅魯藏布大峽谷奇異在哪些地方,產生熱愛雅魯藏布大峽谷并為之驕傲自豪的感情。解內容,初步了解聯想及其作用,產生對我國古代天文和天文學家的敬仰和為中華民族在人類歷史進程中做出的杰出貢獻而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的情感。

四、難點分析:

能夠結合課文內容感受“照射、發(fā)射、反射”的區(qū)別,并能夠選詞填空。了解內容,產生對我國古代天文和天文學家的敬仰和為中華民族在人類歷史進程中做出的杰出貢獻而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的情感。初步了解聯想及其作用。

五、知識點地位及系統性分析:

這一單元需要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激光的神奇和巨大的作用,產生熱愛科學、學習科學、探索科學的愿望和情感。初步了解聯想及其作用,產生對我國古代天文和天文學家的敬仰和為中華民族在人類歷史進程中做出的杰出貢獻而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的情感。理解“我”思想情感的變化,產生不傷害旁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情感。

六、學生已具備的知識水平及能力分析:

通過三年的學習,學生已能用普通話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但是要求有感情、聲情并茂,還需進一步指導。另外,要注意結合課文,指導綜合實踐活動的寫作,做到讀寫結合。進一步加強書寫指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七、課時分配:

《神奇的光》2課時《在古觀象臺上》2課時。

《捅馬蜂窩》2課時《雅魯藏布大峽谷》1課時。

語文實踐活動83課時。

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一單元教案篇三

1.了解金秋水鄉(xiāng)特點,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體會祖國的繁榮與強大,培養(yǎng)愛國熱情。

3.領悟做事要細心的好處。

4.培養(yǎng)自己熱愛漢字的'興趣。

1.培養(yǎng)學生識字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背誦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看圖觀察能力。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韻文。

2.學好本單元37個生字并熟記。

3.認識新偏旁:火 欠 弓 斗 月

4.分角色讀懂一段對話并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5.能熟練背誦有關成語和短詩《秋天到》。

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一單元教案篇四

教材分析:

文章記敘的是戰(zhàn)國時代的一個歷史故事。故事發(fā)生的年代非常久遠,因此文中出現了大量學生不易理解的歷史性詞語,如“齊莊公”、“相國”、“太史”等。因此需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查找資料輔助課文教學的作用。文章采用對話的形式,對幾位太史寧可斷頭也不屈服于殘暴的崔杼,恪守本分的職業(yè)道德精神進行了細致入微的刻畫,同時又運用崔杼由不可一世到無可奈何的心理變化描寫襯托了太史們這種忠于職守的精神的偉大。因此,通過對于人物語言以及神態(tài)描寫的學習,感受、體會、學習人物“秉筆直書”的偉大的人格精神是本課學習的重點。

教學目標:

1、準確認讀課文中的8個認讀生字,掌握寫字表中的11個生字。

2、引導學生根據人物語言,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人物的優(yōu)秀品格。

3、學會抓住重點詞句(忠實、本分、不屈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鼓勵學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抓住要點,繪聲繪色地復述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品格。

教學難點;

學會提出問題,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關于戰(zhàn)國情況的資料。

學生準備:查找關于戰(zhàn)國情況的資料,以及“國君”、“竹簡”、“伯、仲、叔、季”、“相國”、“太史”、“齊莊公”的解釋資料。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學過程:

一、釋詞導入,激發(fā)興趣。

歷史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了解歷史才能變得更加聰明。喜歡聽歷史故事嗎?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個林漢達先生帶給我們的,描寫戰(zhàn)國時期在齊國發(fā)生的小故事――《秉筆直書》。(板書:秉筆直書。學生齊讀課題。)。

戰(zhàn)國時期離我們太久遠了,在聽故事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幾個那個時期常用的特殊詞語。(出示詞語:“國君”、“竹簡”、“伯、仲、叔、季”、“相國”、“太史”、“齊莊公”。學生根據課前查閱的資料進行交流。)。

掃清了聽故事路上的攔路虎,我們可以來欣賞這一個小故事了??吹竭@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導學生結合“秉”的象形字寫法理解字的含義:拿、握。)。

那“秉筆直書”又是什么意思呢?相信欣賞完這個故事之后你一定會了解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秉筆直書》到底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1、生字。(出示生字詞:崔杼獨攬大權伯仲忠貞屈服顛倒黑白)。

(指名學生領讀生字。)。

(出示重點、難點字:獨攬顛倒秉筆直書。學生提示加點字的寫法。生齊讀生字詞。)。

2、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檢查生字掌握情況)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一看課文中有幾位主要人物,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指名讀課文。)。

(2)課文中有幾位主要人物?他們分別是誰?

(結合學生回答板書:崔杼太史伯、仲、叔、季南史氏)。

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本文的主要內容:)崔杼殺害了國君“齊莊公”,他想讓太史們歪曲事實記錄歷史,但太史們寧死不屈,崔杼殺害了太史伯、仲、叔,他最后并未殺害太史季,因為他害怕了。南史氏也是一位太史,他本想來接替太史季的位置,當他看到太史季安然無恙后才放心地離開了。(引導學生了解大體內容即可)。

三、自設問題,試讀課文。

1、圍繞課題“秉筆直書”,你有什么感興趣的問題嗎?(教師梳理歸納他們可能提的問題:誰秉筆直書?他為什么要秉筆直書?秉筆直書的后果是什么?)。

2、圍繞自設問題,自己用喜歡的方式試讀課文。

3、小組討論交流。

四、交流匯報。

五、教師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抓住重點詞句(忠實、本分、不屈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鼓勵學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抓住要點,繪聲繪色地復述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二、、細讀課文,理解人物特點。

1、(出示課后的“金鑰匙”:)為了更好的理解太史伯、仲、叔和季,可以向自己提出這樣幾個問題:(1)他們的職責是什么?(2)他們是怎樣做的?畫出重點詞語和句子。(3)他們?yōu)槭裁催@樣做?(讓學生圍繞“金鑰匙”的提示再次默讀課文。)。

2、同桌交流,體會史官寧愿被殺頭也要說真話,記錄真實的歷史。這不僅僅是真話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在交流中重點理解這樣幾個句子:)。

(1)太史伯說的兩句話,第一句:太史伯聽了崔杼的話,嚴肅的說:“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實,顛倒是非呢?”(先讓學生充分的讀句子,讀出反問的語氣,感悟反問句表達意思的力度,以及所表達的意思。使學生在朗讀中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太史的本分,不能捏造事實,顛倒是非。”重點體會“本分”,可以請學生說說每個人根據不同的工作,都有些什么本分。從而感受太史必須說真話,記錄真實的歷史。)。

(2)第二句:太史伯說:“我只有一個腦袋,如果你叫我顛倒是非,我情愿不要這個腦袋?!保ㄔ诶斫饬瞬f的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太史的本分后,再來讀這一句話,可以多找?guī)讉€學生讀,甚至由老師范讀,目的就是要引導體會伯為了說實話寧肯犧牲自己的那種毫不畏懼的精神。從而感悟人物性格的耿直,敢于直言。)。

(3)太史仲的話: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著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實,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殺了,難道還能把所有的人都殺了嗎?”(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太史伯就因為說真話而被崔杼殺害了,仲還敢這么說,難道他就不怕死嗎?通過“面不改色”、“冷笑”,體會他的毫不畏懼,感悟人物特點。)。

(4)前面的三位太史都已經被崔杼殺害了,這時候第四位太史季他又是如何做的呢?太史季說:“我當然愛惜性命。但要是貪生怕死,就失去了太史的本分,不如盡了本分,然后去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寫,天下還有寫的人。您只能不許我寫,卻不能改變事實。您越是殺害太史,越顯出您心虛?!保ㄐ〗M交流,通過太史季的話,體會他毫不畏懼,點出崔杼殺人后的心虛,而季自己為了盡太史的本分寧肯去死的浩然正氣。)。

3、指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在充分的讀中再一次深刻體會四位太史一身正氣、仗義直言的高尚品格。

指導朗讀要點:要注意抓住崔杼神態(tài)變化的語句(生氣、氣哼哼、不再說話、恐慌、長嘆一口氣),讀出不同的語氣。(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范讀、分組齊讀)。

4、討論:崔杼都已經殺了太史伯了,為什么仲、叔和季還要誓死按照事實寫歷史呢?

(有學生可能會認為他們這樣做不值得,人最重要的是生命,或許可以換一個竹簡欺騙崔杼。老師這時候必須給以正確的引導,讓學生明確太史就是真實的記錄歷史的人,必須說真話、寫真事,還歷史以真實比個人的性命還要重要。領悟“秉筆直書”的深刻含義。)。

三、指導復述,交流收獲。

1、指導學生用簡練的語言復述課文內容。

2、回顧課文,積累語言。(有重點的摘抄詞語,比如“不屈服”、“本分”,這樣的詞能夠幫助理解幾位太史秉筆直書的高尚品格。)。

3、交流學文后的收獲,聯系現實思考太史的這種精神在今天有何重要意義,給予我們每個人怎樣的啟迪。

4、結合課文,談談對美言、謊言、直言、謠言、忠言的理解。

四、教師小結課文內容。

板書設計;

太史伯盡職盡責。

太史仲剛正不阿。

太史叔。

太史季寧死不屈。

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一單元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城堡、風調雨順”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抄寫自己喜歡的部分。

3.抓住關鍵句子,領會課文的內容。

過程與方法:

1.課前查閱資料,了解大炮與戰(zhàn)爭的關系及戰(zhàn)爭時大跑的威力。

2.讓學生充分閱讀,置身課文所描寫的情景中,去感受,去領悟主題。

3.抓關鍵詞句,探究感悟,理解文章的寫作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感悟和平時代的幸福,樹立反對戰(zhàn)爭,熱愛和平的觀念,呼喚、珍惜和平。

教學重點:

1.領會課文的主題。

2.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領會課文的主題及表現主題的方法。

教具:

錄音機、幻燈、課件。

教學方法:

引導、點撥。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觀看燈片,引出主題。

二、講述故事。

1.教師講述故事。

(1)故事插問。

(2)交流明確:要發(fā)動戰(zhàn)爭嗎?要向老百姓開炮嗎?

(3)聽完故事,你心里覺得怎樣?

2.學生講故事。

三、再次欣賞故事,觀看課件。

1.卡卡王國的孩子新年快樂嗎?從哪些話中可以聽出來他們很快樂?請再仔細聽故事。

2.交流明確。

四、分享卡卡王國新年的快樂。

五、課堂小結。

18.城堡上的大炮。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1.上節(jié)課,我們觀看了燈片,欣賞了故事,我們感受了卡卡王國里新年時人們的快樂與幸福。

2.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生復述課文內容或按課文內容講述課文中的故事。

3.檢查生字、詞的掌握。

三、精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在書上作標記。

(1)大炮以前是用來干什么的?有怎樣的威力?

(2)卡卡國王將大炮掉頭面向廣場時,人們有什么表情?想些什么?人們是怎樣的心情?

(3)國王用大炮做什么?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四、再讀課文,理解表達方式。

1.通讀全文。

2.思考:

(1)為什么要寫老師帶學生參觀城堡上的大炮?與國王用大炮狂歡有什么關系?

(2)為什么不把國王的意圖直接寫出來?

(3)“難忘的狂歡之夜,難忘的大炮”可改成“難忘的狂歡之夜和大炮”嗎?

3.交流,明確。

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一單元教案篇六

課文22司馬光教學要求:1、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個字。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通過朗讀來感悟司馬光遇到緊急情況,沉著、勇敢、果斷救人的品質。3、能從課文插圖中觀察出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tài)。4、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教學重、難點:識字寫字,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教學時間:兩教時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1.導言:同學們,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國北宋時期有歷史學家,他就是司馬光,這篇課文講述的就是司馬光小時候的一件事。2、板書課題,讀題。(1)知道“司馬”是復姓。(2)識記司,組詞。3.簡介司馬光。(學生或教師)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1.自由讀課文,看看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這個地方有什么?圖上有幾個小朋友?他們在干什么?你知道哪個孩子是司馬光嗎?2.學生簡述畫面的內容。(出示有關課件)(圖上畫的是花園的一角,有假山和樹木?;▓@里有五個小朋友,他們中的一個正從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邊、扶著往外爬的孩子的那個小孩子就是司馬光)3.回答:這一課寫的是司馬光的一件什么事?三、學習生字詞。1.邊讀課文邊畫出生字生詞。2.借助漢語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3.小組內互相交流,互相讀著,聽對方讀得對不對?不對請給以糾正。4.匯報:指名讀字音,如有不對的及時糾正。5.記住字形:學生交流識字方法,如換偏旁、猜字謎、組詞識字等。四、討論(讀書交流,理清故事內容。)1.指名分段讀文,引導學生思考課前提出的不懂的問題.2.分組討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讀懂的問題。五、寫字1.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我會寫”中的六個字,發(fā)現六個字的規(guī)律:左右結構。組織學生討論在書寫中應注意什么?2.自由練寫,教師指導難點字:如“那、都”兩字中的“雙耳”的寫法。3.書寫展示,相互評價,引導學生把不好寫的字多寫幾遍。五、作業(yè)1.抄寫生字。2.熟讀課文。第二課時一、復習生字詞語二、朗讀、理解課文1.指名讀課文,數數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2.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1)指名讀,讀了這段,你讀懂了什么?(2)“古時候”是指什么時候?你還知道哪些朝代?3.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1)指名讀,深入地思考:你讀懂了什么?(2)結合書上的內容和圖上的畫畫,請你說說:這是一口怎樣的水缸?(缸很大,比小孩還要高,缸里裝滿了水)(課件播放)(3)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瀆給你的同桌聽―聽。4.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1)自由讀這段,思考:正當孩子們玩得高興時,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動畫二)(2)展開想像:這個小朋友掉進水缸里,小伙伴們什么心情呢?請你仔細想想,把自己當作其中的一個人物,說說此刻此時,你的心情如何?(3)為什么著急呢?掉進缸里的小孩子面臨著哪些危險呢?(4)你準備怎么讀?指導朗讀。5.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動畫三)(])思考:小朋友們?yōu)槭裁催@么驚慌?(因為這關系到人的性命,大家都很害怕,又毫無辦法。)(2)練習朗讀,讀出驚慌、害怕的語氣。(3)在這萬分緊急的情況下,一個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來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嗎?組討論。(這個辦法不好。雖然大人個子高或者能想辦法去解救孩子,但是等大人來了,孩子的性命不一定能保住)6.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第五自然段。(動畫四)(1)自由讀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馬光的表現與其他人有什么不同?(遇事不慌,很沉著)試著用這樣的語氣讀讀這段。(2)試著做司馬光時的動作。評議:誰表演得好?為什么?(學生砸缸的動作要十分用力,才能體現是“使勁砸”)為什么司馬光要用這么大的力氣?小組討論。(因為這樣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3)練習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4)討論司馬光的做法好在哪。(司馬光的辦法最好,因為缸大,水深,水對缸中小朋友威脅最大,如果讓水流出來,小朋友不就得救了嗎?所以他想到砸缸,并且用力砸,贏得了時間)(5)你喜歡司馬光嗎?用一句話夸夸他吧!(遇事不慌、善于動腦筋、聰明勇敢……)(6)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一段。7.學習課文第六自然段。(動畫五)(1)自己讀讀這段。思考: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這段?(2)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8.發(fā)散思維訓練:如果你是當時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員,你會怎么做呢?要求:大膽想象。三、總結全文,齊讀全文。板書設計:20司馬光都慌了掉進缸里別的小朋友―――――叫喊跑找沒慌司馬光―――――拿砸(幾下子)得救了(遇事不慌機智勇敢)教后小記:課文23魯班和櫓板教學要求: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綠線內的12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學習魯班愛觀察、善聯想、能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品質和良好習慣。教學重、難點:學會生字新詞,學習魯班愛觀察、善聯想、能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品質和良好習慣。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教學時間:兩教時第一課時一、自讀比較,導入課題。1.(出示魯班人物像)猜猜看,他是誰?(板書:魯班,生自讀。)【以“猜”激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激發(fā)兒童學習動機最現實、最積極的因素。】(板書:櫓板,生自讀。)2.把上面兩個詞讀一讀,比一比,看看你會發(fā)現什么?(與前一個字字音相同,字形不同。)3.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導入課題有多種方法,這個課題由于“魯”、“櫓”同音不同形而產生一定的趣味性。心理學研究也表明,比較記憶有較大的優(yōu)勢,于是我就以字音字形的比較解題導入,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二.初讀課文1.聽課文錄音,播放動畫。2.這是一個什么故事。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3.認讀生字新詞。4.再讀課文。聯系上下文,看哪寫詞語的意思你已經理解了。重點指導理解:吃力、對岸、盯著、撲通、安。認讀要求只識不寫的字詞。5.各自試讀課文。6.跟錄音讀課文。三.指導寫字。1.自學生字筆順。2.指導重點字。觀看生字動畫。3.生練習,教師巡視。4.展示學生作業(yè),點評。四.作業(yè)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第二課時一.檢查復習1.指名認讀字詞。2.朗讀課文。二.精讀課文1.默讀課文。思考:(1)魯班造的櫓板是什么樣子的?它有什么好處?(2)他怎么想到造櫓板的?2.討論(1)指名讀第一、二段。a.討論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b.播放動畫。體會理解“吃力”“滿頭大汗”。c.指導朗讀。(2)第三、第四自然段,a.指名讀b.想想:魯班怎么想到櫓板的樣式的?哪幾個詞告訴我們他看得很認真?c.他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理解“出神”觀看制作櫓板的動畫,用“先……然后……再……”說話。2.師范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小結:櫓板的名稱就是這么來的。3.練習概括各自然段所寫的內容。輕輕讀課文,想想:各自然段分別寫了什么內容?(坐船―想―看鴨子撥水―做櫓板―后人稱呼)4,練習口述《魯班和櫓板》的故事。三.拓展,作業(yè)1.朗讀課文。2.人類根據自己對大自然的觀察還發(fā)明了什么?(播放圖片)生補充。板書設計:26.魯班和櫓板看竹篙撐吃力(有什么辦法)盯鴨子想蹼、撥水輕快圓形找削櫓板扁形省力快教后小記:課文24烏鴉喝水教學要求: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認識9個生字,會寫其中的6個生字。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在困難面前要動腦筋想辦法。教學重、難點:重點:讀準翹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字,準確掌握找、看、放、升的字形。理解到處、升高的意思。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難點:提示生字音、形、義的聯系,幫助學生牢固地掌握字形。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教學時間:兩教時第一課時一、形象揭題,學習生字1.出示“烏鴉”圖(板書:烏鴉)。2.出示插圖三,揭題。師:請小朋友看這一幅圖畫著什么?它在做什么?〔充分發(fā)揮課文有插圖的特點,提供學生說的機會〕師:誰能用一句最簡短的話,說出這幅圖畫的意思。(烏鴉喝水。)〔看圖說見解,訓練概括能力,發(fā)展語言〕師:對!烏鴉喝水。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生:(集體)想!〔讓學生看圖歸納圖意,點出課題,導入新課,很有新意。把觀察、思維、說話訓練有機結合,激發(fā)了兒童的學習興趣?!?.烏鴉雖然全身烏黑,長得不好看,可是很愛動腦筋。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板書:喝水),注意看老師寫“喝”字,誰來說說“喝”的字形?生:喝字是左右結構,左邊“口”字,右邊上面是“日”,下面是撇,橫折鉤,小“人”在里邊,豎折來關門。(曷)師:為什么“喝”字是口字旁?生:因為喝水用口喝,所以喝字是口字旁。〔誘導學生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把話講完整〕

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一單元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理解詩句,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3.學習作者邊觀察邊想像以及動用各種感官從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教學準備:

教學設計:

一、介紹背景,導入新課。

l.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的畫家,善于畫鵝、鴨等小動物。

2.簡介詩人蘇軾。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他在詩、詞、散文的創(chuàng)作上都有很高造詣?!痘莩绱航砭啊愤@首詩就是他為好友惠崇的這幅畫題寫的。

二、自讀詩句。

熟讀詩句,勾畫不理解的字、詞,借助工具書自學。

三、深入探究。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字音、停頓、語調、語速等)。

2.邊讀邊想象詩的意境。

(1)認識蔞蒿、蘆芽、河豚,減緩想象難度。

蔞蒿:長在洼地的一種野草。

蘆芽:蘆葦的嫩芽。

河豚:味道鮮美但肝臟等部位有劇毒的魚。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

(2)請學生用自己的話描繪畫面內容。

3.詩人從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來了?

(桃花剛開,鴨子戲水、蔞蒿長勢很旺、鮮嫩的蘆芽從土里鉆出。)。

4.詩的最后一句是畫面上的景物嗎?

(不是,是作者依據畫面景物展開的想象。)。

四、小結。

1.讀了這首詩,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畫面上幾枝桃花、嬉戲的鴨子、滿地的蔞蒿、短短的蘆芽,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鄉(xiāng)春景圖。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時”從畫面上看得到嗎?

(這是作者通過觀察岸上、水面之物所進行的聯想,它在告訴人們:桃花開放、春江水暖、蔞蒿滿地、蘆葦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產卵繁殖的季節(jié)。)。

五、指導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一單元教案篇八

2、《草》是(唐)朝的大詩人(白居易)寫的,他寫這首詩時才(16)歲?!恫荨愤@首詩原來的'題目是《賦得古原草送別》。這首詩描寫了(草頑強的生命力),詩中贊美小草頑強生命力的句子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3、《宿新市徐公店》描寫了(六)種景物,分別是(籬落、徑、樹、兒童、黃蝶、菜花)。詩的前兩行是(靜態(tài))描寫,后兩行是(動態(tài))描寫。描寫兒童找不到蝴蝶的原因的詩句是(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4、《筍芽兒》一文中描寫美好春光的句子是(桃花笑紅了臉,柳樹搖著綠色長的辮子,小燕子嘰嘰喳喳地叫著……)

5、在《小鹿的玫瑰花》中,鹿弟弟說小鹿的玫瑰花沒有白栽是因為(他不僅美化了環(huán)境,為別人帶來了快樂,而且自己也從中得到了快樂。)

1、背寫第2課《古詩兩首》。

2、背寫第17頁上的“讀讀背背”及補充的春聯。

(1)楊柳綠千里,春風暖萬家。 (2)黃鶯鳴翠柳,紫燕剪春風。

(3) 春風放膽來梳柳,夜雨瞞人去潤花。(4)春風一拂千山綠,南燕雙歸萬戶春。

(5) 艷陽照大地,春色滿人間。 ?(6)一帆風順年年好,萬事如意步步高。

3、背誦第18頁上的“寬帶網”。

春天里開的花可真不少,有 迎春花、玉蘭花、杜鵑花,還有桃花、杏花、梨花、蘋果花…… ? 許多城市或地區(qū)都有自己的市花或區(qū)花。如洛陽是 ?牡丹花,北京是 ?月季花,澳門是 蓮花,香港是 紫荊花,鄭州是 月季花。

羞(害羞) 俺(俺的) 鵲(喜鵲) 杜(杜鵑) 容(容易)徐(徐徐)蔬(蔬菜)

差(差別) 掩(掩護) 鵑(杜鵑) 牡(牡丹) 榮(光榮) 除(除法) 疏(疏遠)

未(未來) 仍(仍然) 岡(山岡) 拐(拐彎) 燒(燒火) 冒(冒險) 度(溫度)

末(末尾) 扔(扔掉) 崗(崗位) 別(別人) 澆(澆花) 帽(帽子) 渡(渡過)

列(列車) 綿(綿羊) 探(探聽) 搖(搖頭) 躲(躲開) 店(商店) 枯(干枯)

烈(熱烈) 棉(棉花) 深(深淺) 遙(遙遠) 射(照射) 站(車站) 苦(苦難)

芽(發(fā)芽) 菜(白菜) 換(交換) 第(第一) 歌(唱歌) 抽(抽水) 凈(干凈)

訝(驚訝) 彩(彩色) 喚(呼喚) 弟(弟弟) 哥(哥哥) 油(石油) 靜(安靜)

微(微笑) 才(剛才) 西(西瓜) 大(大家) 安(平安) 本(本來) 呼(呼吸)

薇(薔薇) 材(木材) 犧(犧牲) 達(到達) 按(按時) 笨(笨重) 乎(胖乎乎)

躲躲藏藏 ?遮遮掩掩 ?嘰嘰喳喳

1、漸漸地:雨漸漸地停了。 ? ?( 我漸漸地長大了。)

2、靜靜地:小鹿靜靜地躺在床上養(yǎng)病。(我靜靜地坐在沙發(fā)上聽音樂。)

3、惋惜地:媽媽惋惜地對我說:“這次考試,你要是在認真點就好了?!?/p>

小明惋惜地對我說:“這次拔河比賽,我們班又輸了?!?/p>

4、……像……,像……:彎彎的月牙兒像小船,像鐮刀,又像眉毛。(結合園地一復習)

1、描寫春天的古詩及詩句:

《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洞喝铡罚旱乳e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洞核肌罚捍猴L多可太忙生,長共花邊柳外行。

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一單元教案篇九

1、 知識和能力目標:學會本課8個一類生字,會認17個二類生字;指導學生運用各種方法記憶繩子,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2、 過程和方法目標:朗讀課程,了解文章大意;多種方法識記本課一類生字。

3、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贊美母愛的偉大, 教育學生尊敬母親,愛戴母親,理解母親。

1、 學會本課的一類生字,

2、 通過朗讀課文,理解母愛的偉大。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儀,生字卡片。

教學時數: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學習一類生字。

一、 復習導入: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這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媽媽的愛》,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鵝媽媽的故事》。

二、 初讀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

2、教師領讀一、二類生字。

3、教師領讀課文。

4、學生自由練讀課文,邊讀邊用不同的符號畫出文中的一二類生字。一類生字用圓畫出,二類生字用三角號畫出。

5、齊讀課文。

三、 學習生字:

1、 畫出文中的一類生字和二類生字。

2、 認讀二類生字

3、 學習“事”:

(事情)(好事)(壞事)(故事)

4、學習“炎”:

(炎熱)(烈日炎炎)(炎炎)

5、學習“幸”:部件組合法,上下結構。

提醒注意下半部分不是羊

(幸福)(不幸)(幸運)(幸免)

6學習“輕”(已學過)

(輕重)(輕快)(輕巧)

7學習“?!笔咀峙?,左右結構。

(福地)(幸福)(福氣)

8學習“唱”(已學過)

唱歌、歌唱、合唱、清唱

9學習“呻吟”

左右結構,口子旁,二者組合為單純詞。表示指認因為痛苦而發(fā)出的聲音,如:病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

四、 鞏固生字:同桌互相指讀并組詞。

五、 作業(yè):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析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母愛的偉大。

教學過程:

一、 朗讀兒歌。

1、學生自由練讀課文,數一數共有幾個自然段。

2、說一說都是哪幾個自然段?

3、學生領讀課文。(一句一句地讀)

4、分小組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5、男女生朗讀課文

6、齊讀課文。

7、指名讀。

二、 感受課文內容:

1、講讀第一自然段:

輕聲讀第一自然段,說一說,都寫了些什么?

時間:一個炎熱的夏季

人物:鵝媽媽和小鵝們

地點:一片遼闊的草地

草地上的景色是什么樣的?用波浪線畫出來。

2、學習2、3自然段:

接著天氣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突然,出現了烏云”下雨了。

輕聲讀二三自然段,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

3、鵝媽媽是怎樣保護小鵝們的?

4、天氣又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鵝媽媽和小鴨們的動作是怎樣的?讀四五自然段,邊讀邊畫出他們不同的表現。

5、試著讀一讀小鵝們的話,應用什么語氣?

6、媽媽的音應該用什么語氣?

7、前后桌討論一下,翅膀受傷的鵝媽媽為什么是幸福的?

三、 作業(yè):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指導書寫,完成課后練習。

教學過程:

一、 指導書寫生字:

重點指導幸、福、呻、吟

幸:注意下半部分不是羊

福:注意是示字旁

吟:右半部分為今

呻:注意左右的位置關系

二、 完成課后練習:

1、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2填一填:

2、 (炎熱)的夏天

(幸福)的生活

快樂地(游戲)

輕輕的(唱歌)

3、 讀一讀,說一說:

炎熱的夏天 溫暖的陽光

廣闊的世界 幸福的小鵝

遼闊的草地 細嫩的草莖

輕輕的呻吟 艱難的喘氣

4、 討論:翅膀受傷的鵝媽媽為什么是幸福的?

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一單元教案篇十

教學內容:例1及練習。

學習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教具準備:東、南、西、北卡片。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創(chuàng)造情景讓學生說說“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轉”。復習和感受方位。

2、組織學生活動: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師:“誰認得東、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樣認識的?”

4、出示課題:東西南北。

新知:

1、早晨,太陽從哪邊升起?引出東。

2、指一指哪邊是東?教室的東邊有什么?(黑板)。

3、東和西是相對的,那西邊是哪邊呢?教室的西邊有什么?

5、完成書本填空和做一做:

出示例1掛圖:

*圖書館在操場的東面,體育館在操場的面。教學樓在操場的面,大門在操場的面。

完成“做一做”

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2題。

先觀察,你從對話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確定了兩個方向:北和西)。

你能說說哪邊是東、哪邊是南嗎?說說房間是怎樣布置的?東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戲”。

3、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學校的東西南北方向?各個方向各有什么?

4、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嘉興市的東西南北方向?

5、背兒歌:

早晨起床面向太陽,前邊是東后邊是西,左邊是北右邊是南。

小結。

課外作業(yè):認方向。

教學內容。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并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本單元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并認識簡單的路線圖。

例1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例2使學生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例3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四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例4使學生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例5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目標。

1.通過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2.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第2課時。

過程:

復習:

1、匯報課外認方向的情況。

2、說說教室和校園的東西南北各有什么。

3、玩“認方向”的游戲。

新課:

(一)例2:

1、觀察第3頁的校園圖,你能畫出校園的示意圖嗎?怎樣畫,能讓別人看懂方向?

2、學生同桌合作畫。

3、交流匯報:把學生畫的多種情況展示出來。

4、請大家觀察這幾種不同的示意圖,你覺得怎么樣?(沒有統一的標準,太亂了。)。

5、為了方便交流,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F在,你能按這個要求畫出示意圖嗎?并注意標上“北”的方向。

6、學生獨立繪制“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示意圖。

(二)例3:

1、觀察例3圖,你是怎么找到“北”邊的?(圖上標有)。

2、兩個小朋友在做什么?

3、少年宮怎么走?請你先用手指出路線圖,同桌互相看看指對了嗎?

4、同桌互相說:

去體育館怎么走?

去醫(yī)院怎么走?

去商店怎么走?

去電影院怎么走?

鞏固練。

1、認一認地圖上的方向:(掛圖)。

2、做一做:

從圖上獲知“北”,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練習指一指。

完成問題。

總結:

在這節(jié)課中你學會了什么?對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幫助?

教學內容:例2、例3及練習。

目標:

1、使學生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2、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重點: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第3課時。

過程:

練習:

1、誰來說說前面兩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2、老師給知一個方向(郵局在百貨大樓的東面),學生說出其他的3個方向。

3、看圖說方位:出示掛圖,同桌互相說說誰在誰的哪一邊。

4、分組活動:送…回家(用東西南北卡片)。

綜合練。

1、觀察第2頁天安門廣場圖,請根據示意圖指出東西南北。

2、你能說說這幅天安門廣場圖中哪個建筑物分別在哪邊嗎?

3、第6頁第3題:

4、第7頁第4題:

觀察中國地圖,先找出“五岳”。

現在告訴你中岳是嵩山,你能根據這個說說其他的山分別是什么“岳”嗎?比一比,誰說得對!

講評。

5、引導學生閱讀:你知道嗎?

總結。

課后。

在中國地圖上找一找東西南北著名的旅游區(qū)。

教學內容:綜合練習。

學習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對東西南北方向的認識。

2、進一步熟練根據路線圖描述行走路線。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一單元教案篇十一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

2、我們再來看看我國著名作家鄭振鐸眼中的燕子是什么樣的?

二、初讀課文。

1、(教師配樂朗讀課文)聽了課文之后,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什么?你想不想看到更多的東西?請讀課文。

2、自讀課文。

3、小組合作學習。

出示自讀要求:

(1)讀課文中的生字,想辦法記住每個生字;

(3)組員輪讀課文(每人一節(jié)),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燕子的哪些方面?

(4)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一節(jié),讀給小組成員聽。讀后其他組員評議,指出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

4、檢查小組合作學習情況。

三、小組研讀。

1、這是一篇經典散文,之所以能經久不衰,就是因為它非常美,美在以下四個方面。

(1)出示:外形美春之美飛行美歇息美。

(2)你們小組最想研讀那一方面的美?(小組成員商量研讀專題)。

2、出示研讀方法:

(1)自讀課文,找出哪些詞句最能反映這方面的美;

(2)細細品讀這些詞句,把自己的想法寫在旁邊;

(3)小組交流補充;

(4)討論怎樣讀好這一節(jié)?練讀。

3、學生研讀,教師巡視并參與研讀。

四、匯報交流。

(一)匯報交流“外形關”

1、研究外形美的小組匯報。

(1)燕子的外形美在哪兒?

(2)你們從哪些詞句讀出了這種美?01。

(3)其他組成員補充或質疑。

(4)推薦一名成員朗讀這一節(jié),其他成員評價。

2、練習。

出示:一身的羽毛,一對()翅膀,加上()的尾巴,湊成了()的小燕子。

(二)匯報交流“春之關”

1、研究“春之美”的小組匯報。

(1)這一節(jié)通過哪些景物來展示春之美?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點?

(2)你們認為哪些詞句寫得比較好?為什么?

(3)最后一句寫小燕子對表現“春之美”有什么作用?

(4)這一節(jié)的四句話順序能不能顛倒?為什么?

(5)其他組成員補充或質疑。

(6)推薦一名成員朗讀這一節(jié),其他組成員評價。

2、練習。

出示:這一節(jié)描寫了——、——-、——-、——-、——-。

等景物來表現春天——的特點。

(三)匯報交流“飛行美”

1、研究“飛行美”的小組匯報。

(1)燕子飛行時美在哪兒?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

(2)你們認為這一節(jié)是按照什么順序寫景的?

(3)其他組成員補充或質疑。

(4)推薦一名成員讀本節(jié)。學生、老師共同評價。

2、練習。

出示:在()中,在()中,燕子()在天空里(),唧唧地叫著,有的(),()飛到了();有的(),尾尖()水面,就看到波紋()蕩漾開去。

(四)匯報交流“歇息關”

1、研究“歇息美”的小組匯報。

(1)你們覺得這一節(jié)中哪些詞句寫得特別美,為什么?

(2)作者打了哪些比方,把什么比做什么?

(3)其他組成員補充或質疑。

(4)推薦一名成員讀,評價。

2、練習。

說話:燕子會譜出一支怎樣的歌?請你把歌詞寫出來。

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一單元教案篇十二

教學目的:

1、掌握字的書寫規(guī)律-整齊平正。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3、培養(yǎng)學生對書法的熱愛,提高他們對書法的鑒賞能力。

教學用具:

寫有華羅庚名言的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出示寫有名人名言的小黑板,導入新課。

1、出示小黑板,讓學生仔細觀察。

2、邊看邊想:這一段話寫得漂亮嗎?為什么?

3、小結并板書:整齊平正。

二、指導書寫:

1、指導寫“衛(wèi)”字。

〈1〉橫向筆畫較平,豎畫要直。

〈2〉范寫:衛(wèi)。

〈3〉生試寫一個。

2、指導寫“不”字。

〈1〉橫較平,豎宜直。撇、點相稱。

〈2〉范寫:不。

〈3〉生試寫。

3、生自學自悟。

〈1〉學生看書p9-10。

〈2〉討論如何寫好“革、尋、歪”這三個字。

〈3〉指名談并演示:

革橫向筆畫上下對正,長豎居中。

尋長橫較平,上下部對正。

歪橫較平,上下兩豎對正。

〈4〉學生試寫“里、至、目、墨”。

三、名人名言練習。

1、讀想含義。

2、討論:如何寫好名人名言?

3、學生試寫。

四、同桌之間互相欣賞、指正。

五、生邊聽音樂邊練習p9-10的字各兩個以及第二條名人名言。

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一單元教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按要求預習課文。掌握預習方法。

2、自學生字新詞。積累相應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祖先的搖籃”的含義。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增強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重點:

懂得“祖先的搖籃”的含義。

教學難點:

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增強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預習要求。

(1)朗讀課文;。

(2)自學生字新詞;。

(3)思考:“祖先的搖籃”指的是什么,課文大意是什么;。

(4)提出疑難問題;。

(5)根據需要和可能搜集有關資料;。

(6)嘗試背誦課文。

二、導入。

1、同學們已經預習了第8課《祖先的搖籃》?,F在我們來檢查一下預習的情況。

(1)朗讀課文。齊讀。指名讀。

(2)檢查字詞。你在預習課文時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詞?你是怎樣學習這些字詞的?

(3)提出問題。你在預習課文中有什么疑難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2、復習預習方法。

同學們很好地預習了課文?,F在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預習的方法。

(課件顯示)齊讀。

預習課文的方法。

a)讀通課文。

b)自學字詞。

c)理解內容。

d)質疑問難。

e)搜集資料。

三、學習課文。

1、解題。問:“祖先的搖籃”指的是什么?

看,這就是“蒼蒼茫茫的原始森林”——。

這是多大的搖籃呀,一望無邊,

讓我們一起走進那神奇的森林,齊聲朗讀《祖先的搖籃》。

2、朗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討論。

(1)指名回答。問:“祖先的搖籃”有怎樣美好而遙遠的回憶?

(2)小組討論。問:“祖先的搖籃”怎樣才能地久天長,永遠不被污染?

4、交流。

預習課文時,同學們搜集了許多人類保護環(huán)境、反對破壞生態(tài)的資料。大家來交流一下。

5、小結。

我們每一個人都要負起責任來,保護我們祖先的搖籃,讓大自然永遠美麗。

四、課堂練習。

1、詞語連線。

注意題目要求:可以多種答案。先在書上試著劃一劃,然后說一說。

2、背誦課文。

五、課后作業(yè)。

仿照課文,試著學寫一段小詩。用彩色紙抄寫出來。

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一單元教案篇十四

單元主題:

大自然的美好。

單元導讀提示:

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那數不清的山巒,道不盡的江河:那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郁郁蔥蔥的森林……無不展示著自己的壯麗與神奇。讓我們一起閱讀本組課文,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留心觀察家鄉(xiāng)的景物,記下自己的感受。

教師用書的單元說明:

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燕子囈呢,柳樹發(fā)芽,荷花綻放,泉水丁冬流淌。本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為專題,選編了《燕子》《古詩兩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課文,一個語文園地。前三篇為精讀課文,后一篇為略讀課文。四篇課文多角度地展現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繪了春天燕子從南方飛來;有的描繪了二月的柳絲和萬紫千紅的春日;有的描寫了夏日池塘荷花綻放;還有的描寫了家鄉(xiāng)的珍珠般的泉水。我們可以從這些綠柳飛燕、鳥語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來臨,傾聽大自然的聲音,欣賞大自然的美景,從而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本單元的導語提示了觀察家鄉(xiāng)的景物,并記下自己的感受和發(fā)現,是為語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和“習作”作準備。本單元的其他內容和活動,都是圍繞大自然景物專題安排的。課后的資料袋介紹了我國的自然奇觀――神奇的泉。語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和“習作”,是說、寫自己觀察和發(fā)現的家鄉(xiāng)美好景物?!皩拵ЬW”安排了了解和搜集作家筆下的有關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寫。學習本組課文,要反復誦讀,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體會課文中的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還可以從課文中了解作者觀察的方法,積累文中優(yōu)美的句段。通過說、寫及課外了解、搜集的活動,擴大對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鄉(xiāng)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與本冊課本配套的《同步閱讀》中,與本單元大自然專題相關的課文有《走進大自然》《草葉上的歌》《雨兒在歌唱》《霧之美》《古詩兩首》《一碗水》《我和企鵝》《小城三月》《梅雨潭》《日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課外自行閱讀。

習作教學目標:

1.學習使用閱讀教學中學過的觀察和寫作方法,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寫一寫自己家鄉(xiāng)的一處景物,按照一定的順序寫出景物的特點,并展開一定的想象。愿意展示自己的習作,與同伴分享快樂。

2.在習作的過程中擴大對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鄉(xiāng)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加深對家鄉(xiāng)和大自然的熱愛。

單元習作教學整體設計:

教學《燕子》一課,體驗燕子的可愛和作者的喜愛之情;學習作者是怎樣有順序、抓住特點、展開想象來觀察燕子的,是怎樣用準確的語句寫出燕子的特點,寫出自己對燕子喜愛之情的。

教學《古詩二首》,學習詩人對春天大自然的感受和喜愛之情;學習詩人是怎樣抓住富有春天特點的景物來觀察和表達柳樹、春日的特點的,是如何展開想象的。

教學《荷花》一課,感受荷花清新美麗的姿態(tài),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體驗作者熱愛荷花的深情;學習作者是怎樣在觀察中展開豐富想象的;學習作者是如何按一定的順序把一池荷花描繪成了一幅活靈活現的荷花圖,把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融入這美麗的荷花圖中的。

略讀《珍珠泉》一課,交流讀后的感受,了解珍珠泉的特點,體會作者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總結怎樣觀察景物和寫作景物的方法,進一步明確觀察和表達要有順序、抓住景物的特點,適當展開想象。

根據單元導讀提示,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選擇適當的時機,組織學生進行觀察一處家鄉(xiāng)風景的活動。像燕子、荷花、柳樹那樣的動植物,或者是像泗水濱、珍珠泉那樣的一處景物都可以作為觀察對象??梢匀嗉w開展這一活動,也可以分成小組,由學生自己討論后具體開展活動,還可以由學生在家長帶領下自己完成。在觀察中要運用閱讀教學中教給的方法,并做好口語交際的準備。

口語交際《介紹家鄉(xiāng)景物》活動,交流自己在觀察中的發(fā)現,說說景物的地點,有哪些特點,要表達出對家鄉(xiāng)這處風景熱愛的感情。這也是給習作做好口語表達的準備。

習作,要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開拓思路,寫自己家鄉(xiāng)的景物,注意學習使用閱讀教學中學過的寫作方法,按一定順序寫出景物的特點,并展開豐富的想象。習作完成后進行交流活動,展示自己的習作,互相評價,修改字句,分享習作的快樂。

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一單元教案篇十五

1選擇一件印象最深的事寫一篇作文,圍繞“趣”選擇材料,突出有趣。

2內容要具體,語句要通順。

3作文題目自擬。

4會用修改符號修改不通順的語句。

教學重點:內容具體,語句通順,中心明確。

教學難點:會修改自己的作文。

習作準備:學生匯報自己在暑假中做過哪些有趣的事。

同學們,豐富多彩的暑假生活剛剛過去,你們一定有很多有趣的經歷想告訴大家。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回憶一下,在暑假中你參加過什么有趣的活動?做過什么有趣的游戲?遇到過什么有趣的事?看過什么有趣的電影、電視?從中選擇一件印象最深、最有趣的事寫成一篇作文。

1、寫一件事。

2、發(fā)生在暑假里的。

3、親身經歷的。

4、必須是有趣的。

1、這次作文應圍繞哪個詞來寫?(有趣)。

2、什么樣的事才是趣事呢?

3、暑假里我們經歷過的事有很多,該選擇怎樣的趣事來寫呢?(印象最深的趣事)。

4、討論交流,評議選材情況,確定作文材料。

(1)分組交流,圍繞“你準備寫一件什么趣事,這件事為什么有趣?”來討論。

(2)全班交流,評議選材情況。

1、在事情發(fā)展過程中,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等方面展開具體的.描寫。

2、練說趣事。

3、大家評議。

教師下水文。

一次有趣的小實驗。

一天中午,烈日放出耀眼的光芒,曬得柏油馬路都變得松軟了。這正是做小實驗——“日光燒紙”的好時機。

于是,我忙把一張白紙鋪在院子的空地上,然后拿著放大鏡對著太陽照。當放大鏡距離紙面12厘米左右時,白紙上出現一個杯口大的光圈。隨著鏡片向下移動,光圈逐漸縮小。離紙面只有5厘米了,紙上的光圈只剩下一個亮點,發(fā)出電焊火光一樣刺眼的光。我好奇的用手指去摸,哎呀!像被開水燙著似的,我趕緊把手縮了回來。我兩眼緊盯著亮點,不一會,聚光點下的紙由白變黃,由焦黃漸漸變黑,剎那間,奇跡發(fā)生了,我大聲喊起來“哥哥,快來看,紙冒煙了!”還沒等我說完,紙已經燒了一個大窟窿。

今天的小實驗真有趣,我會不斷的學習,努力探索科學的奧秘。

講評步驟:

1、選擇學生習作中內容具體,敘述比較清楚的作文進行交流講評。

2、投影出示一篇不成功的習作,師生共同評一評,修改不恰當的地方。

3、同座互相修改,找出不足之處。

4、相互交流,拓寬思路。

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一單元教案篇十六

1、掌握并理解詩歌意象、意境。

2、完成鞏固練習,提高鑒賞詩歌能力。

一、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許多古詩名句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賈島《憶江上吳處士》)”“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

有時,詩中所詠嘆的社會事物,所刻畫的人物形象,所描繪的生活場景,所鋪陳的社會生活情節(jié)和史實,也是用來寄托情思的,這便也是意象。即相對于物象的事象,相對于自然意象的社會意象。

它是分析詩歌散文時的用語,指構成一種意境的各個事物,這種事物往往帶有作者主觀的情感,這些意象組合起來,就構成了意境;如馬致遠的《秋思》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句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這些事物就是詩中的意象,這些意象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凄清,傷感,蒼涼的意境,意象是具體事物的,意境是具體的`事物組成的整體環(huán)境和感情的結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二、意象構成意境主要有兩種情況:

其一,由一個意象構成一個意境。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詩中只有一個意象——墨梅。但這梅已非自然界之梅,而是作者心中之梅,一樹帶著墨色的有個性的梅。細細品味,我們能感受到詩中有一種狂放不羈,特立獨行,安然自適的藝術境界,這種境界是通過這樹梅形成的,這就是本詩的獨特意境。一般詠物詩大都如此。

其二,意象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個意象構成一幅生活圖景,形成一個整體意境。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边@首詩由一系列單個的意象——黃鶴樓、煙花、孤帆、長江等——組合起來,便成了一幅藏情于景的逼真畫面,雖不言情,但情藏景中,更顯情深意濃。

三、意象是給情思一個載體,其作用在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開頭四句以傳說落筆,巧借今昔變化,抒發(fā)了寂寞惆悵之感,氣概雄渾,感情真摯。

b、后四句寫昔人乘鶴所見,由渺不可知的感覺轉到晴川草樹的景象,文勢波瀾起伏。

c、尾聯緊承前三聯,用煙波浩渺的長江烘托作者的歸思,與開頭意境相應,情融景中。

d、此詩起、承、轉、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流水,富于變化歷來被推崇為題黃鶴樓的絕唱。

2、請展開想象,用生動的語言描述頸聯所展現的畫面。6分。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3、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風取花去,酬我以清陰。

翳翳陂路靜,交交園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屨或幽尋。

唯有北山鳥,經過遺好音。

【注】床敷:安置臥具。杖屨:扶杖漫步。

5、本詩題為“半山春晚即事”,詩人筆下“半山春晚”有什么特點,請簡要概括。6分。

6、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尾聯“唯有北山鳥,經過遺好音”的表現手法。6分。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檻臨溪上綠陰圍,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斷橋人獨立,水涵幽樹鳥相依。

清游始覺心無累,靜處誰知世有機。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風斜月釣舟歸。

[注]徙倚:徘徊,流連不去。

7、第二聯描繪了怎樣的畫面?6分。

8、簡析第三聯所表現的詩人心境。6分。

課外拓展:

中國人說話講究含蓄美,多用意象表達,古詩詞更是這樣,因此要讀懂古文,就一定要先讀懂這些意象的意思。老師整理了一些詩詞常用意象,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1、松梅竹菊寓高潔。松梅竹菊代表品行高潔、不畏邪惡,古人常用這四種形象表現高潔的情操。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獎E《贈從弟》。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毒栈ā贰?/p>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游《卜算子詠梅》。

2、借月托雁寄鄉(xiāng)思。皓月當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喚起詩人的懷遠之念。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獪赝ン蕖渡躺皆缧小?。

3、杜鵑鷓鴣啼凄凄。杜鵑,又名子規(guī)、杜宇等,在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在讓位于他的臣子后隱居山林,死后靈魂化為杜鵑,又說杜鵑叫聲如“不如歸去”,于是古詩中的杜鵑就成為了凄涼、哀傷的象征。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李商隱《錦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拙右住杜眯小?。

鷓鴣聲里夕陽西,陌上征人首盡低?!榷薄堵匉p鴣》。

4、梧桐葉落透悲意。古語有“一葉落而知秋”,說的便是梧桐葉落。以梧桐寫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铎稀断嘁姎g》。

5、別時長亭柳依依。在古典詩詞里,楊柳常常與離情相關聯,柔弱的楊柳搖擺不定的形體,最能傳遞親友離別時依依難舍之情。此外,“柳”與“留”也諧音。長亭為古人送別之場所,因此也是送別詩中經常出現的意象。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对娊洸赊薄贰?/p>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畎住镀兴_蠻》。

6、落花流水傳愁緒。“花”落讓人愛憐、傷感,“水”流或喧囂或舒緩,綿延不絕,最惹人愁緒,因此,在古詩詞中常用落花流水來表達憂愁。

7、烏鴉燕子系興衰。烏鴉這種鳥經常在墳頭等地出現,常被視為不祥之兆,詩人常用“烏鴉”這一意象渲染出衰敗的氛圍。

燕子則因其有眷戀舊巢的特點,成為古典詩詞表現時事變遷,抒發(fā)歷史興衰感慨的寄托。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獎⒂礤a《烏衣巷》。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卻已悄然發(fā)生變遷。古詩詞常用“草木”來表達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對歷史興亡的感嘆。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对娊浭螂x》。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纭稉P州慢》。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756758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