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的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組織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教案應包含豐富的教學資源,如教學素材、多媒體資源等,以提高教學的多樣性和趣味性。以下是一些經典的教案范文,可以幫助大家更好地進行教學設計。
論語教案二篇一
1、熟讀課文,理解文意,并能聯(lián)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2、積累文中的成語、格言、警句,感受孔子光輝的人格魅力。
3、認真研讀課文,了解傳統(tǒng)文化,深入思考有關個人修養(yǎng)、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的論述,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人生觀。
理解文意,并能聯(lián)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了解傳統(tǒng)文化,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人生觀。
背誦校本教材《經典誦讀》第三組古詩。
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有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今天我們要攜手一起去拜訪一位人物,這個人曾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在1988年,七十五位諾貝爾獎得主曾在巴黎宣稱:如果人類要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二千五百多年前去吸取他的智慧。你們知道這個人是誰嗎?這個人就是孔子。
還有人說,若中國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知道了孔子不知道《論語》,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那么,孔子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呢?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走近孔子。
1、學生介紹自己所了解的孔子的知識。
2、教師補充。
孔子是流傳千古的文化名人,而最能體現(xiàn)孔子的為人和思想的就是《論語》。北大教授郭家齊認為:作為一個中國人,假如只讀一本書,就讀《論語》;假如要讀兩本書,那就加上《道德經》。這是民族精神的精髓,是文明的源頭,每個人都應該從這個源頭中吸取養(yǎng)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部聲名遠揚的《論語》。
教師介紹《論語》。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讀,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3、流利有感情誦讀,了解大意。
挑選你最喜歡的一則或幾則在小組內讀給大家聽聽,并談談為什么喜歡以及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可以是名言、古詩、故事或生活中的經歷)。
1、學生小組交流。
2、學生展示。教師相機指導。
《論語》是我們民族的文化經典,也是人類文化的瑰寶。重讀經典,哪些閃耀著智慧的話語依然鮮活如初,有著強大的生命力。除了孔子《論語》,你還了解哪位文化巨人或者讀過哪些經典名著,給大家介紹一下,不要忘了帶上你的感悟哦。
學生展示交流。
中國,是一個有著三千余年豐厚文化底蘊的國度,《論語》《詩經》《孟子》四大名著等等更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的精神遺產。愿我們每位同學都能夠多閱讀這些經典文化,感受先賢們的智慧與豪情,感受古代文人們的傲骨與詩情??傊?,這些古典文學將是你養(yǎng)心益智的好幫手,更是你運筆揮灑自如,日后步入文學殿堂的好階梯。
背誦《論語》六則。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論語教案二篇二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同學們自讀課文“閱讀提示”,慢讀全文。
2.聽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體會語調。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朗讀課文:
1、聽錄音,朗讀課文。
2、結合課下注釋,串譯課文。
3、了解各章大意。
a、“見賢思齊”章:見賢思齊、勇于自省。
b、“三人行”章:擇善者而師之。
c、“士不可以不弘毅”章:人必須堅強并且有仁愛之心,并能堅持到底。
d、“歲寒”章:學會在逆境中求生存,不畏艱難。
e、“子貢問”章:自己做不到的,不要強加于別人。
4、小組內交流每則文意,領會蘊含。
5、教師抽查學生翻譯難句。
6、學生集體大聲、流利、快速地朗讀全文。
7、學生跟著錄音輕讀,嘗試背誦。
四、課堂總結:學生小結本節(jié)內容。
五、布置作業(yè):背誦課文。
六、板書設計:
七、課后反思: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論語教案二篇三
教材分析: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言行的一部書,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選文中的十則有的談求知態(tài)度,有的談學習方法,有的談修身做人。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認讀字詞、積累文言詞匯。
2、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3、整理、積累成語、短語等語言材料。
過程與方法目標:1、誦讀2、合作探討3、培養(yǎng)勤學好問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習態(tài)度人生修養(yǎng)。
教學重、難點:
揣摩文中重點語句的含義。并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淺談自己的見解和主張,
學情分析:語言簡練,含義深遠,因學生出次接觸文言文所以授課過程中老師要精講,學生要熟記深思牢記。
課前準備:收集有關孔子的有關資料。
教具準備:朗讀磁帶、幻燈片。
教學過程:
論語教案二篇四
初中階段,文言文教學到底應該如何教?是不是都按《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的“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yōu)秀詩文80篇。”來做,讀一讀、背一背、理解大意就行了?我個人認為,這得依據(jù)所選文言文文本的特點來定,標準里的要求是總體要求,是基本要求,是最低要求,這不應成為語文教師從事單篇文言文文本教學的桎梏。語文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在“思考”這面超驗的旗幟下借助語言文字進行“聚會”的活動,這思考拒絕以某個在先的目的的名義而結束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這種教學要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文言文教學如何讓學生進行大量實踐呢?最為有效的一條就是把教學的觸角伸到文本所提供的場景或文本作者所處的時代去,讓學生置身于特定的交際場中,進行場復原。這與《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語文教學與生活相聯(lián)系是一致的。只不過,這種聯(lián)系,是一種特殊的方式,我把它稱之為場復原(回到原始狀態(tài))。
場復原,說簡單一些,就是把教師與學生的“思考”通過時光隧道送到文本所提供的場景或文本作者所處的時代之中,讓這種“思考”接近更為原始的狀態(tài),實現(xiàn)教師、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完全融合,進而讓教師、學生在這種狀態(tài)下進行交際,實施教學行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對《十則》的教學,若能采用這種方式,其教學必將產生特效。
文本教學的基本策略是“個性解讀,對話生成”。文言文教學要把握好“度”:太淺,學生學得皮毛;太深,學生無法理解。對《十則》的教學,這個“度”以場復原為標。具體地說,就是要讓學生在理解文本字面意思的基礎上,穿越時光隧道,完成對原文本的修改或再創(chuàng)造;學生、教師這個復原的“場”中,對言語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實現(xiàn)平等對話。
生:第十則。
師:是誰問誰答?
生:孔子的學生子貢問,孔子答。
師:請問,子貢問了一個什么方面的問題?他怎么問,孔子如何答呢?(學生思考了一會兒,有學生站了起來。)
生:我認為子貢問的這個問題是關于修身做人的。他這樣問,“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師:你能結合問語和答語的意思給大家以解釋嗎?
生:可以。用現(xiàn)代文翻譯這一問一答,子貢問的就是“有一詞可以用來一生踐行嗎?”孔子說,“大概就是‘恕’了。自己所不喜歡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边@告訴我們,做人要有“寬恕”之心。所以,子貢的問題是關于修身做人的。
師:是呀!你的思考嚴密,也很正確。謝謝!請坐!
(教師依據(jù)全班同學自然分組情況,由第一大組完成第一、三則,由第二大組完成第二、八則,由第三大組完成第四、五、六則,第四大組完成第七、九則的問語設計。先獨立思考,再前后四個同學一組討論修正,形成統(tǒng)一意見。由中心發(fā)言人匯總討論結果,準備發(fā)言。)
師:下面,我們來聽聽大家學習的成果。(第三大組多人舉手,我點了一人發(fā)言。)
生:第四則,僅有孔子的答語,我們經過討論認為,答語回答的是學習方法中學習與思考的關系這一問題。所以,問語應這樣設計,“先生,學習與思考的關系是怎樣的呢?”
師:那你能如同第十則那樣,把你加入到問語之前嗎?
(生有點不理解。師提示:第十則中是誰提問的?學生答,子貢。師提示,這時是你提問,你應將自己的名字加到問語之前。是不是?生笑了。)
生:xxx問曰:“先生,學習與思考的關系是怎樣的呢?”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師:大家同意他的意見嗎?
生(齊):同意!
師:下面,請讓我們回到春秋時期,我當孔子,你做學生,全班同學擔任旁白,我們來進行問答對話。
(學生旁白:xxx問曰。)
生:先生,學習與思考的關系是怎樣的呢?
(學生旁白:子曰。)
師: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注:師生逐一完成其余八則的問語添加,學生、師生之間采用古人問答時的語氣語調進行問答訓練。在對話過程中,師生對第一則,做了較為全面的分析。即認為“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說的是學習方法中溫習的快樂,“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說的是會學友,后一句則講人的修養(yǎng)問題。三句話三層意思,層層遞進。)
筆者曾多次執(zhí)教《十則》,先前由于思想未認識到這個層面上來,也就是采用“讀一讀、背一背、理解大意”的思路,把這節(jié)課“忽悠”過去了。在學習《語文課程標準》之后,我對我以前的做法進行了反思,認為聯(lián)系生活不夠。如何聯(lián)系生活呢?筆者結合自己提出的“語文交際場教學理論”進行了再思考。我發(fā)現(xiàn),我過去在處理文本的時候犯了兩個錯誤。一是對《論語》中話語產生的背景缺少關注。二是聯(lián)系生活的方式不對。如果運用語文交際場的觀點,我就應該讓學生、教師穿越時光隧道,置身于文本所提供的場景或文本作者所處的時代之中,在這個特定的場中進行語用交際!如何做呢?選文的第十則剛好給我提供了這樣一個范例。于是,我大膽地實施了我的設想。沒想到,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這種教學,將傳統(tǒng)的逐句析文義、師生的機械分析變?yōu)榻處熍c學生的對文本之象的個性解讀。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之中完成對《十則》中每則的個性化修改和創(chuàng)造,使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真正主人,達到了傳統(tǒng)教學所不能達到的境界。
這種設計是遵循了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語文學習規(guī)律的,從實施的過程來看,教學策略也是完全正確的。這節(jié)課結束后,我無比興奮。一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由于角色的置換而產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行為的高度自主性,讓我體會到了新理念運用到教學實踐之中所產生的魅力。二是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了富有創(chuàng)意的修改和再創(chuàng)造,這使得學生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的主人”。三是教師與學生組成了“學習共同體”,教師教的成份明顯比傳統(tǒng)式少多了,教師也輕松了許多。
當然,這種策略并不是適用于對每篇文言文的教學,這又反映出“場復原”式聯(lián)系生活法的局限性。可針對《十則》而言,這種方法又是最恰當不過的。但這種教學是不是又超出了《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了呢?沒有超過吧,我想。
這節(jié)課也有不足之處,那就是中心發(fā)言人發(fā)言時,常出現(xiàn)“我認為”而不是“我們小組經過討論,認為”。要知道,小組討論的成果應是小組所有成員一起探究的結晶,怎么能讓中心發(fā)言人一個人獨享呢!但對于這一點,只要我們做教師的,在課堂上多多提醒就行了。
論語教案二篇五
1.掌握文言實詞的解釋。
2.學習在翻譯文言句子時適當補充的方法。
3.通過學習語錄,學習一些學習方法和為人的道理。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課文所選八則,內容上可分為兩部分,前四則側重于“為學”,后四則側重于“修身”,兩者又是相互關聯(lián),密不可分的。
1.《論語》是記錄()的書,共()篇,是()家經典著作之一。與《》、《》、《》合稱“四書”。
2.孔子,名(),字()。()國陬邑人,()末期()家、()家。
3.注音說慍罔殆誨知好省。
(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中最后一個“知”有的解釋為“知道,懂”,有的解釋為“智慧”,你更傾向于哪種理解?結合語境說明理由。
(5)課文中含有的孔子的為學思想有哪些?對你而言,最有現(xiàn)實意義的是什么?結合相關的學習經歷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思考與感悟。
(6)曾子選擇了“為人謀”“與朋友交”“傳”三方面作為每日多次自省的內容,對你而言,其中哪一方面是尤為重要的?結合生活實際談自己的體會。
了解出自《論語》中的其他成語,并積累掌握,學會運用。
*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鮮矣仁!”(《學而》)。
花言巧語,偽善的面貌,這種人,“仁德”是不會多的。
*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保ā稙檎罚?。
三十歲,懂禮儀,說話做事都有把握。
*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八佾》)。
這都可以狠心做出來,什么事不可以狠心做出來呢?
*既往不咎:“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保ā栋速罚?。
已經過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
*盡善盡美:“盡善矣,又盡美也?!保ā栋速罚?。
美極了,而且好極了。
*文質彬彬:“文質彬彬,然后君子?!保ā队阂病罚?。
文采和樸實,配合適當,這才是君子。
*敬而遠之:“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保ā队阂病罚?/p>
嚴肅地對待鬼神,但并不打算接近他,可以說是聰明了。
*舉一反三:“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保ā妒龆罚?。
教給他東方,他卻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了。
*循循善誘:“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子罕》)。
老師善于有步驟地誘導我們,用各種文獻來豐富我的知識,用一定的禮節(jié)來約束我的.行為,使我想停止學習都不可能。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子罕》)。
年少的人是可怕的,怎能斷定他的將來趕不上現(xiàn)在的人呢?
*四海之內皆兄弟:“四海之內皆兄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顏淵》)。
天下之大,到處都是好兄弟——君子又何必著急沒有好兄弟呢?
*成人之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保ā额仠Y》)。
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促成別人的壞事。
*察言觀色:“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顏淵》)。
怎樣才是達呢?品質正直,遇事講理,善于分析別人的言語,觀察別人的顏色,從思想上愿意對別人退讓。
*怨天尤人:“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保ā稇梿枴罚?。
不怨恨天,不責備人,學習一些平常的知識,卻透徹了解很高的道理。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保ā缎l(wèi)靈公》)。
孔子說:“一個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p>
*當仁不讓:“當仁,不讓于師?!保ā缎l(wèi)靈公》)。
面臨著仁德,就是老師,也不同他謙讓。
*殺雞焉用宰牛刀:“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陽貨》)。
孔子微微笑著,說道:“宰雞,何必用宰牛的刀?”
*道聽途說:“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保ā蛾栘洝罚?。
聽到道路傳言就四處傳播,這是應該革除的作風。
*患得患失:“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陽貨》)。
當他沒有得到職位的時候,生怕得不著。已經得著了,又怕失去。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陽貨》)。
整天吃飽了飯,什么事也不做,不行的呀!
*學而優(yōu)則仕:“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保ā蹲訌垺罚?/p>
做官了,有余力便去學習;學習了,有余力便去做官。
1.背誦并默寫《〈論語〉八則》。
2.按照課上摸索的解讀方式,在課后獨立完成對《〈論語〉八則》的解讀,選擇感受最深的一方面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讀書筆記,題目自擬。
論語教案二篇六
1、會認3個生字,會寫1個生字。
2、能注釋,結合自己的體會初步理解課文內容,背誦課文。
3、學習古人的學習態(tài)度與方法。
在初步理解內容的基礎上,誦讀課文。
學習古人的學習態(tài)度。
第一課時。
累計74課時月日。
1、會認3個生字,會寫1個生字。
2、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3、能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能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能初步感學習古文的方法。
一年前,我們曾有幸結識孔子,體驗了學而時習、學而思之的學習境界和謀事而忠、交友而信的人格品性。今天,我們將再次捧讀《論語》,繼續(xù)聆聽圣賢的教誨。
1、教師范讀。教師有滋有味地朗讀課文,以感染學生。
2、教師領讀。教師讀一句,學生復讀一句,強調字音,強調句讀,傳達文言語感。
3、學生放聲讀。教師要求學生爭取做到旁若無人,放聲讀書,讀己的`風格。
4、學生個別朗讀。一名男同學和一名女同學分別朗讀課文,學生個人展示鍛煉,教師了解具體學情。
5、師生齊讀。讓教室傳出抑揚頓挫的瑯瑯書聲。
1、給學生十分鐘時間,結合工具書和書下注釋默讀課文前四則。要求學生絕對安靜。
2、提醒學生在筆記本上抄錄最感興趣的一則,記下閱讀過程中產生的疑問。
1、學生交流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則,并帶領全體同學背誦這一則。
2、學生提出閱讀過程中產生的疑問,教師和其他同學解答。要求學生借助《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清除詞句理解障礙。
1、學生背誦自己最喜歡的一則。
2、全體同學隨發(fā)言同學齊誦這一則。
1、背誦并默寫課文。
2、選擇感受最深的一方面寫一不少于500字的讀書筆記,題目自擬。下節(jié)課交流。
第二課時。
引導學生再出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背誦課文。
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不動筆墨不讀書。相信同學們都已經在讀書筆記中寫下了你的讀書思考,請你選擇自己讀書筆記中自認為最精彩的部分朗讀,可側重于詞句理解方面的收獲,也可側重于感悟方面的收獲。傾聽同學發(fā)言時,大家要注意隨時吸納,及時補充自己的不足。
1、學生分小組展示。
2、教師及時點評,鼓勵學生形成個性理解,并提醒其他學生補充。
1、學生放聲朗讀四則論語。
2、學生分別背誦。
3、全體背誦。
1、默寫課文。
2、以小組為單位,堅持研讀《論語》,并搜集最新的有關《論語》的熱評。讀書課上交流。
學而時習之……。
學習方法。
學而不思……。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學習態(tài)度。
吾日三省吾身。
論語教案二篇七
課堂學習:
學習目標:交流學習經驗,掌握學習方法。
第一塊理解性閱讀。
步驟。
教師組織。
學生活動。
備注。
1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因為《論語》中的經典語錄指引人們如何處世?今天我們就來讀讀幾則《論語》。
2
課前同學們預習了這兩篇短文,現(xiàn)在請大家再把文章讀一遍,找出你不懂的字詞。
學生閱讀,做好勾畫出自己不懂的字詞。
3
將全班分為兩組,相互質疑。
教師組織質疑,并解答學生解答不準確之處。
學生相互質疑。
4
給同學們幾分鐘時間,自由朗讀一下《論語》八則。
在理解的基礎上,自由朗讀。
第二塊拓展延伸。
步驟。
教師組織。
學生活動。
備注。
1
請同學們選擇一條語錄,聯(lián)系自己的學習經驗來談談你對所選的這條語錄的'理解。
學生思考。
2
組織交流。
學生交流。
第三塊經驗交流。
步驟。
教師組織。
學生活動。
備注。
1
對于學習,除了語錄中提到的方法和態(tài)度之外,你還有什么補充,或者,你還有什么好的學習方法能與你的同桌分享。
學生思考。
2
教師巡視,并參與交流。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
3
教師組織交流,對好的學習方法進行激勵性評價,鼓勵學生利用好的學習方法,行之有效地學習。
全班交流。
課后學習:熟讀八則《論語》,直至能背。
論語教案二篇八
生齊答:學生。
師:我的身份是什么?
生齊答:教師。
生齊答:有興趣。
師:好,今天我們先來學習其中的部分章節(jié)——《論語》十則。學習文言文,誦讀是最基本的方法。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讀出韻味、讀出智慧。在讀中領悟文意、在讀中積累語匯、在讀中質疑思辨、在讀中陶冶情*。今天就讓我們走近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隨他一起探討有關學習方法、求知態(tài)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請對照注釋朗讀《〈論語〉十則》。
(生放聲朗讀)。
師:大家讀后一定會發(fā)現(xiàn),每一則都有一個“子曰”。“子曰”是什么意思?
生齊答:孔子說。
師: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子曰”呢?
生1:因為《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書。用“子”是表示對老師的尊敬。
師:《論語》在我國歷史上影響很大,是封建時代人人必讀的書。請大家拿出我們預習時所做的讀書卡,全班交流,資源共享。(多媒體出示“作者作品”讀書卡)。
(討論交流,填“作者作品”讀書卡)。
生2: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字仲尼,魯國人,他長期從事私人講學,曾周游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晚年回到魯國。
生3: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創(chuàng)辦私學,不問出身貴賤和家境貧富,廣收門徒,先后培養(yǎng)的學生有三千人,孔子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啟發(fā)學生思考問題,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論語》一書,記載了孔子的言論。
生4:孔子自幼聰明好學,他學識淵博,但從不自滿,相傳孔子有門徒三千,其中有72人被譽為“賢人”,文中說到子路、子貢都在72位賢人之列,孔子去世了,這些人為他守了3年的墓。
《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和他徒弟的言行書,由若干篇組成。全書今本486章,本文選取了10章。雖只是一個零頭,但也可看出這本書形式上的特點,分為兩個方面:1、關于學習態(tài)度及方法的;2、關于思想品德修養(yǎng)的,這樣寫體現(xiàn)了“古為今用”的原則。
生5:孔子自幼聰明好學。他學識淵博,但從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國時,在去晉國的路上,遇見一個七歲的孩子攔路,要他回答兩個問題才讓路。其一是:鵝的叫聲為什么大。孔子答道:鵝的脖子長,所以叫聲大。孩子說:青蛙的脖子很短,為什么叫聲也很大呢?孔子無言以對。他慚愧地對學生說,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師??!
師:常言道“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請大家再讀課文,要求對照注釋讀準字音。
(生朗讀課文)。
師:哪位同學來給大家朗讀一遍,看看你是否讀準了字音。
(一生范讀課文)。
師:大家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生1:第一則中的“說”同“悅”,應讀作“yue”;第五則中的“女”同“汝”,故讀作“ru”。
師:“女”在這里為什么讀“汝”?
生2:因為它是通假字。
師:什么叫通假字,誰來說說看?
生3:《童趣》中的“昂首觀之,項為之強”中的“強”同“僵”。
生4:舉一反三。
師:你知道是誰最先提出來的嗎?
生5:孔子。
師:好,注意了平時的課外積累??鬃釉诒疚闹幸蔡岢隽嗽S多學習和做人的秘訣,請大家細讀課文。要求讀準節(jié)奏,讀出文言的韻味。讀準了節(jié)奏,文言文就讀懂了一大半。大家可分四人為一小組互讀互評,將不太理解的字詞找出,抄寫到你的“難句理解”類讀書卡上,然后小組討論。讀書時看誰搖頭晃腦搖得好。(多媒體出示“難句理解”讀書卡)。
(生搖頭晃腦地讀)。
師:剛才,我看見同學們在下面讀得搖頭晃腦,聽起來很有韻味,誰上臺來搖一搖呢?
生6:(搖頭晃腦地)朗讀第1則。
師:很有味道,如果坐在那把椅子上,戴上一幅老花鏡,就更像老先生了。
生7:(踱著方步)朗讀第3、4則。
師:他是一個踱著方步的孔子。
師:我們一起讀一遍,好不好?
生齊讀。
師:有沒有小組解答不了的問題提出全班討論?
生8:前幾則比較好懂,第八則意思我不太理解。
師:哪一組的同學能幫他講解一下?
生9:曾子說:“士人不可以沒有寬廣的胸懷和堅強的意志,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道路又很遙遠。把實現(xiàn)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嗎?到死為止,不也很遙遠嗎?”理解這一句話并不難。這一則中有一個關鍵詞“弘毅”,可用換字辦法來解釋,即“剛毅”“強毅”;有的可用加字辦法來解釋,如“任(任務)重(重大)而道(路程)遠(遙遠)”。
生10:成語。
師:大家能不能從文中再舉幾個例子?
生11:溫知知新。
生12:見賢思齊。
生13:學而不厭。
生14:循序漸進。
師:有的同學已將這些成語寫在了讀書卡上?!墩撜Z》中的.成語非常豐富,大家下課之后可設置一個“《論語》與成語”專題進行摘抄積累,豐富自己的語言倉庫(多媒體出示:《論語》與“成語”讀書卡)?!墩撜Z》是為現(xiàn)代貢獻成語最多的一本書,我為大家搜集了一些,下面來看一看。(網(wǎng)頁顯示《論語》中的成語。)。
師:其實除了成語,還有許多的格言警句,至今膾炙人口。下面請就你最喜歡的幾則當堂背誦??凑l背得最多最快。要求背出文言文的韻味來,而且談談你的感受,提出你的問題。
生16:這句話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謝的。
師:這樣理解還只是字面上的意思,那更深的意思是什么呢?
生17:只有經過艱難困苦的考驗,才能知道一個人的意志是不是堅強。也就是古詩所說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p>
師:還有哪些同學來背、來讀?
生18:(背誦“曾子”篇)這句話是說:人都要有堅強的意志,要為自己的理想去奮斗,即使是付出了什么,那也是值得的。
生19:學習態(tài)度類、學習方法類、思想品德修養(yǎng)類。
師:在上一節(jié)課的自由背誦中每個人的喜好各不相同。因為每人的生活經歷不同,閱讀體驗自然也不盡相同。讀著你最喜歡的語句,你是否讀出了一份智慧,讀出了一個自我呢?請大家再品讀這些語句,聯(lián)系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生活體驗談談你的見解。
像這樣的問題還有許多,大家可以充分展開討論。
(生再讀背課文。)。
生1:我特別喜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格言。因為我有一些體會。有時候,我不喜歡做一些事,但有的同學硬要我去做,為了不影響同學間的友誼,我只好順從了。我真想把這句話送給他。
師:看來,你與孔子的思想發(fā)生了碰撞,產生了共鳴。下來,你可以與他更深入地交流。
生2:我特別喜歡“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句話。因為讀了這句話,我想到了我們校門口的牌子上的“每日三問——今天,我的學習進步了嗎?我的身體進步了嗎?我的品德進步了嗎?”如果我們每天都能這樣問問自己,那我們就會不斷進步。
師:看來,同學們理解很深,真正讀出了智慧,讀出了個性。
師:有人說,若中國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論語》,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1988年初75位諾貝爾獲得主在巴黎集會,發(fā)表了宣言,其中說:“人類要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去,就要從中國的孔子那里去尋找智慧?!睆闹袊目鬃舆@里找智慧,就要從《論語》里面去找智慧。
我在讀《論語》時,我的思緒就常常穿越時空走進孔子的那個時代,也許正因為他的“知其不可而為之”的任重道遠精神,才與眾弟子無間隔地坐而論道,使那些學說成為中國數(shù)千年綿綿不絕的浩然正氣。我想,孔子這樣做時,一定沒有認為自己是什么圣人先師。他不過是一個童心未泯又熱愛藝術且善于思想的真誠人罷了。與其說喜歡孔子的學說,不如說更喜歡孔子這個人。孔子的真誠坦蕩,仍然是我們現(xiàn)代人最需要的品質。那么你心中的孔子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請課后廣泛地搜集資料,了解他的身世、他的故事、他的主張、他的性格、他的為人等等方面,充分占有材料后,以我心目中的孔子為題,寫一份讀書報告。
古詩文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走近它、熟讀它、背誦它。讓它植根于我們的心靈,伴我們成長。
論語教案二篇九
教學目標:
2、掌握重點詞句,理解十則語錄的意思并背誦。
3、學習正確的學習方法與學習態(tài)度。
教學重點:初步掌握古代文言文的學習方法,掌握實詞意義。
教學課時:2。
第一課時。
以宋代宰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引入《論語》(語錄體散文,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和介紹孔子(配合出示孔子及“三孔”圖片。)。
論語說慍罔殆誨人不倦女識哉。
(采用讀讀講講的方式,即每一則語錄讓學生掌握重點詞語,然后理解大致意思,朗讀背誦。然后進行集中的字詞訓練和朗讀背誦。)。
第一則:掌握“時”(按時)“說”(通“悅”,愉快)“樂”(快樂)“知”(了解)“慍”(怨恨)“君子”(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
——講學習方法與態(tài)度和個人修養(yǎng),不斷學習,方能牢固,遠道而來,切磋促進,自求長進,不怨他人。
第二則:掌握“溫故(溫習舊知識)而知(領悟)新”和“可以”(可以憑)的含義。
講學習方法:常復舊課,領悟新知。
第三則:掌握“罔”(迷惑而無所得)“殆”(疲倦而無所得)的意義;
——講學習方法:學思結合,方有所得。
第四則:掌握“誨”(教導)“女”(通“汝”,你)“知”(明白,懂得)“是”(這)的意思。
——講學習態(tài)度:要老實謙虛,不要不懂裝懂。
第五則:掌握“謂”(稱)“恥”(以為恥)“是以”(因此)。
——講學習態(tài)度,要勤奮好學,謙虛好問。
:朗讀并背誦。
第二課時。
第六則:掌握“識”(記)“厭”(滿足)“倦”(疲倦)。
——講學習方法與學習態(tài)度:默記成育,積累知識,好學不止,熱情教導。
第七則:掌握“三”(虛數(shù),幾個)“從”(順從,學習)“善者”(好的方面,優(yōu)點)。
——講學習方法:要虛心求教,取長補短。
第八則:掌握“知”(懂得)“好”(喜歡,愛好)“樂”(以之為樂)。
——講學習態(tài)度:唯會尋學習樂趣,方能學大成。
第九則:掌握“川”(河流)“斯”(這)。
——講學習態(tài)度:一寸光陰一寸金,要珍惜時間,勤學不輟。
第十則:掌握“嘗”(曾經)“寢”(睡覺)“以”(用來)“益”(好處)。
——講學習方法:要學思結合,親身實踐勝于空想,意同第三則。
“而”的用法。
——1、順接(表修飾、表并列、表順承);2轉接。
——學習態(tài)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p>
——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默而識之;思無益,不如學也.
六小結本課成語。
1見課后練習一、三,使用課件。
2寫一段話,用上下面給出的短語中的三個以上。
k、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蒷、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m、逝者如斯夫。
o、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翻譯原則:1“信”(忠實于原文,字字落實,句句落實,不隨意增減。
2“達”(表意明確,語言通暢,語氣不走樣。)。
3“雅”(用簡明、優(yōu)美,富有文采的現(xiàn)代漢語把原文的內容、形式和風格準確地表達出來。)。
翻譯方法:1留(專有名詞,人名等照譯。)。
2補(補出省略成分,如主語,賓語)。
3刪(刪去不譯的詞語)。
4換(把古詞換成現(xiàn)代詞)。
5調(調整倒裝句句序)。
6選(根據(jù)上下文,選用恰當?shù)脑~義)。
7譯(譯出實詞、虛詞、活用的詞幫通假字)。
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譯法)。
9意譯(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譯不通,用意譯)。
論語。
一、要有好的學習態(tài)度。
敏而好學——好學。
不恥下問——肯問,善問。
學而不厭——不滿足,不驕傲。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t虛誠實勤學。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謙虛老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以學習為樂。
二、要有好的學習方法。
學而時習之——按時復習。
溫故而知新——總結復習,發(fā)現(xiàn)新知。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思結合。
默而識之——不斷積累。
以思,無益,不如學——學習與實踐相結合。
三、要珍惜時間——逝者如斯夫。
論語教案二篇十
教學目標:
2、掌握重點詞句,理解十則語錄的意思并背誦。
3、學習正確的學習方法與學習態(tài)度。
教學重點:初步掌握古代文言文的學習方法,掌握實詞意義。
教學課時:2。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以宋代宰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引入《論語》(語錄體散文,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和介紹孔子(配合出示孔子及“三孔”圖片。)。
二、正字音,朗讀。
論語說慍罔殆誨人不倦女識哉。
三、理解文意(采用讀讀講講的方式,即每一則語錄讓學生掌握重點詞語,然后理解大致意思,朗讀背誦。然后進行集中的字詞訓練和朗讀背誦。)。
第一則:掌握“時”(按時)“說”(通“悅”,愉快)“樂”(快樂)“知”(了解)“慍”(怨恨)“君子”(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
――講學習方法與態(tài)度和個人修養(yǎng),不斷學習,方能牢固,遠道而來,切磋促進,自求長進,不怨他人。
第二則:掌握“溫故(溫習舊知識)而知(領悟)新”和“可以”(可以憑)的含義。
講學習方法:常復舊課,領悟新知。
第三則:掌握“罔”(迷惑而無所得)“殆”(疲倦而無所得)的意義;
――講學習方法:學思結合,方有所得。
第四則:掌握“誨”(教導)“女”(通“汝”,你)“知”(明白,懂得)“是”(這)的意思。
――講學習態(tài)度:要老實謙虛,不要不懂裝懂。
第五則:掌握“謂”(稱)“恥”(以為恥)“是以”(因此)。
――講學習態(tài)度,要勤奮好學,謙虛好問。
四討論:聯(lián)系自己的學習生活,討論從中受到什么教育或啟示?
五作業(yè):朗讀并背誦。
第二課時。
一復習提問背誦。
二分析。
第六則:掌握“識”(記)“厭”(滿足)“倦”(疲倦)。
――講學習方法與學習態(tài)度:默記成育,積累知識,好學不止,熱情教導。
第七則:掌握“三”(虛數(shù),幾個)“從”(順從,學習)“善者”(好的`方面,優(yōu)點)。
――講學習方法:要虛心求教,取長補短。
第八則:掌握“知”(懂得)“好”(喜歡,愛好)“樂”(以之為樂)。
――講學習態(tài)度:唯會尋學習樂趣,方能學大成。
第九則:掌握“川”(河流)“斯”(這)。
――講學習態(tài)度:一寸光陰一寸金,要珍惜時間,勤學不輟。
第十則:掌握“嘗”(曾經)“寢”(睡覺)“以”(用來)“益”(好處)。
――講學習方法:要學思結合,親身實踐勝于空想,意同第三則。
三小結“而”的用法。
――1、順接(表修飾、表并列、表順承);2轉接。
四總結有哪些是講學習方法,哪些是講學習態(tài)度的?
――學習態(tài)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p>
――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默而識之;思無益,不如學也.
六小結本課成語。
七練習。
1見課后練習一、三,使用課件。
2寫一段話,用上下面給出的短語中的三個以上。
k、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蒷、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m、逝者如斯夫。
o、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九總結古文翻譯方法。
翻譯原則:1“信”(忠實于原文,字字落實,句句落實,不隨意增減。
2“達”(表意明確,語言通暢,語氣不走樣。)。
3“雅”(用簡明、優(yōu)美,富有文采的現(xiàn)代漢語把原文的內容、形式和風格準確地表達出來。)。
翻譯方法:1留(專有名詞,人名等照譯。)。
2補(補出省略成分,如主語,賓語)。
3刪(刪去不譯的詞語)。
4換(把古詞換成現(xiàn)代詞)。
5調(調整倒裝句句序)。
6選(根據(jù)上下文,選用恰當?shù)脑~義)。
7譯(譯出實詞、虛詞、活用的詞幫通假字)。
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譯法)。
9意譯(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譯不通,用意譯)。
十、板書。
論語。
一、要有好的學習態(tài)度。
敏而好學――好學。
不恥下問――肯問,善問。
學而不厭――不滿足,不驕傲。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扫D―謙虛誠實勤學。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謙虛老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以學習為樂。
二、要有好的學習方法。
學而時習之――按時復習。
溫故而知新――總結復習,發(fā)現(xiàn)新知。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思結合。
默而識之――不斷積累。
以思,無益,不如學――學習與實踐相結合。
三、要珍惜時間――逝者如斯夫。
論語教案二篇十一
本文短小精悍,擬通過通讀感知、品讀賞析、創(chuàng)讀拓展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自讀、探究中獲得知識,得到啟示。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1(學生之間交流)把你了解的孔子和《論語》的知識講出來,如果不完整可以互相補充。
2(1)介紹孔子??鬃?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2)介紹《論語八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9篇,內容有孔子談話,弟子問及弟子間的互相討論,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它是儒家精典著作之一。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i學生齊讀課文;。
2學生朗讀課文。(1)齊讀,散讀;個人讀。(2)點撥朗讀文言文的技巧。
(3)結合語言環(huán)境讀準字音;(4)注意朗讀節(jié)奏,語速語調。
3討論、質疑、析疑。
根據(jù)課文注釋,理解課文,互相提問,互相解答。把討論后仍不能解答的疑難問題,提交全班同學討論。
學生質疑、析疑結束后,老師提出一些值得探究的詞、句,供學生探究。
如(1)指出下列句中加點字的含義。
0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同'悅。,愉快)。
0人不知而不慍(惱恨,)。
0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罔,迷惑不解;殆,這里是'學業(yè)陷入困境'的.意思)。
0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認為可恥)。
0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厭,滿足;誨,教導)。
0擇其善者而從之(好的)。
又如分別說說下列句子的意思。
0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也很快樂嗎)。
0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復習了舊知識,獲得了新的理解和體會,這樣的人就可以做老師)。
0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幾個人一同走路,這里面一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人)。
4反復朗讀直至背誦。
5檢查學生背誦情況。
(四)小結。
'溫故而知新'。當我們回顧這節(jié)課學的知識時,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孔子的每一句話,對我們的學習都有很大的啟示啊!
(五)作業(yè)。
完成課后思考與練習三。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大致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在《(論語)六則》中,每條語錄都滲透著孔子的教育思想,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
(二)品讀賞析,探究內涵。
l學生散讀、背誦、討論、賞菥。
2(1)從文中找出關于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的句子。
(2)課文在學習方法方面強調什么?在學習態(tài)度方面又強調什么?
(要點提示:學習方法)。
0'學而時習之'(學習要經常溫習)。
0'溫故而知新'(在溫習已經學過的知識過程中,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
論語教案二篇十二
1詳細了解孔子的生平大概和《論語》產生的社會背景。
2品味孔子語錄的藝術特色。(排比的語言氣勢,比喻的形象意義,對偶的整齊形式)
3懂得語錄所闡述的道理。
品味孔子語錄的藝術特色。
懂得語錄所闡述的道理。
課前收集有關孔子和《論語》的資料。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策略說明
一、揭示主題
導入新課。
1板書:先哲智慧
“先哲”指什么?你是如何理解“先哲智慧”的?
2提問:你能說出幾個先哲的例子呢?
1齊讀板書。闡述各自觀點。
2交流所知。
使學生明確本單元學習內容。
檢查學生的感悟力,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
二、信息交流,
語文激發(fā)興趣。
1過渡:這節(jié)課熟悉一位先哲。
板書:孔子
2關于孔子,你們知道些什么呢?
3他與他弟子的智慧在哪本書中集中體現(xiàn)?板書:《論語》八則。
4誰對《論語》有所了解?
1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信息。
2自由回答。
3齊讀課題。
4自主交流。
加強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旨在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檢驗學生的文化底蘊。
三、自讀語錄,
整理哲理。
1《論語》八則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請自己學習。
2你們懂了哪些語錄,注意朗讀,最喜歡哪則,結合生活談它給你的啟示。
1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學八則語錄,小小組交流討論準備小組發(fā)言。
2自主朗讀,集體交流。
通過自學交流朗讀,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又養(yǎng)成合作學習習慣,感悟語錄中的哲理。使學生懂得學習要舉一反三,并積累優(yōu)秀文化遺產。
四、拓展學習,
增加積累。
1《論語》中語錄有上千條,推薦《初中文言讀本》。
2檢查學生學習情況。
1學習《子罕三則》,完成讀讀背背。
2同桌交流。
3課后另選幾則《論語》加以背誦積累。
增加學生的積累量,不斷加強他們的文化底蘊。
論語教案二篇十三
如果我們仔細分析這十二章的內容,就可以發(fā)現(xiàn)新版突出了一個主題,就是表現(xiàn)了對高尚生命的追求。以第一章為例,這是《論語》的首章,也是編選《論語》者不會缺少的一章。這一章從表面上來看講了三個方面的問題,學習的方法、交友的原則及與人交往的態(tài)度。但實際上,這一句都是在圍繞追求高尚的品德這一個主題而言的。唯有品德高尚者,才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慍”,《中庸》中引用孔子之言曰:“正己而無求于人則不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就是對這句話的進一步闡釋。那么如何“正己”呢?這需要時時警惕,事事用心,無時不心存敬畏之心,也就是《中庸》中所言的“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沒有比幽暗之中更為顯著的,沒有比細微之處更為明顯的,因此君子在獨處時要謹慎啊)要做到時時警惕,自然要“學而時習之”,此處的“時”,朱熹釋為“鳥數(shù)飛也,學之不已,如鳥數(shù)飛也”,而程頤釋為“重習也”,均強調了學習不可中斷。而“有朋自遠方來”則表現(xiàn)了這種追求的影響力,正如朱熹所言“自遠方來,則近者可知”。
清劉寶楠的《正義》中明確指出“朋”指同門,并引用《中庸》“誠者,非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庇纱丝梢姡非蟾呱械钠返?,不僅是指對自身品德的修煉,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品德來影響他人,這才是儒家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分析這一章,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孔子所強調的對高尚品德的追求,及圍繞這一追求所展現(xiàn)的方法與態(tài)度和對他人的影響。這一主題同樣也在其它各章體現(xiàn)了出來——以往我們將之作為學習方法闡述的內容均不能單純地視作對知識的學習,更應體現(xiàn)為對高尚品德的追求方法,而孔子對自身經歷的敘述,對顏回的贊頌則體現(xiàn)出了高尚品德在現(xiàn)實中的表現(xiàn),孔子還通過自身的感受體現(xiàn)了高尚品德帶給人的自豪感。以此為綱,不僅可以把這十二章聯(lián)系為一個整體,也可以與前面幾篇課文相呼應——如果說前面幾篇文章表現(xiàn)了在老師的引導下,我們認識到了不同一般的學習收獲,那么這一篇則表現(xiàn)了生活中最高尚的追求,是學習的最高目標?!墩撜Z》中所體現(xiàn)出的中國士人所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標,以及在追求的過程中至死不易的信念。
學習本文,應遵循化難為易,由淺入深的原則,在起始階段無需將“而”“之”“于”“其”等文言虛詞的含義講得抽象而難懂,學生可以翻譯,了解區(qū)別就可以了。而對于文意的理解,可以通過老師穿插故事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同樣也可以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經驗講相關的故事,讓他們在具體的內容中了解文章的內容。至于文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無需講得過深,從字型出發(fā),幫助學生理解其含義,能夠釋讀全文就可以了。
1、通過結合注釋、分析字形、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文義。
2、通過結合事例、編講故事把握各章所蘊含哲理。
3、通過結合背景,歷史事例感受孔子的精神力量。
參考書目:《論語》、《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家語》。
學生收集一些有關孔子的材料。
公元前480年,在魯國按例舉行了一次春天的狩獵,魯國大夫季孫氏的家臣獵到了一頭異獸,無人能識。于是人們自然就想到去請教以博學多識著稱的孔子,沒想到孔子見到這頭已死的異獸時竟然流下了眼淚。他說,這是麒麟啊,這原本是在太平盛世出現(xiàn)的異獸,怎能出現(xiàn)在這樣的亂世之中,并且慘死在獵人之手呢?于是,他唱起了一首悲傷的歌曲:“唐虞世兮麟鳳游,今非其時來何求?麟兮麟兮我心憂。”這首被后世稱為《獲麟歌》的歌曲充滿了悲涼之情。那么,孔子為何會對這頭麒麟的死如此悲傷?他究竟在悲嘆誰的命運呢?就請大家說一說你所知道的孔子。(學生根據(jù)自己收集的材料發(fā)言)。
孔子自己就是這頭麒麟的化身,生非其時,一生屢遭打擊,從沒有獲得過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機會。一年后,孔子預感到自己死期將至,望著遠道而來的學生子貢,他又詠嘆出一首辭世之歌:“太山壞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孔子預言了自己的死亡,也在總結自己一生坎坷的命運。七天后,孔子去世了。他的學生們都為他守墓三年,然后痛哭盡禮而去,唯有子貢守了整整六年方才離去。孔子去世后,曾經涌現(xiàn)過一股否定孔子的聲浪,子貢奮力為老師辯護,維護了老師的'名譽??鬃拥穆暶粌H令他的學生們欽佩,直到今天依然在影響著世界。西方曾經評選過世界十大哲學家,孔子名列榜首。曾有西方哲學家說過21世紀是儒家文明的世紀。
如果我們細考孔子的一生,會發(fā)現(xiàn)他的一生無權無勢,只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過治理國家之權??墒?,當時那些權勢煊赫的貴族王公們都為歷史所淹沒,他們的名聲早已被人遺忘,但孔子的思想至今依然對世界產生著重要的影響,他的家族至今傳承不絕。那么,孔子身上究竟有什么魅力可以令他成為后世敬仰的萬世師表?今天我們學習的《論語》十二章,只表現(xiàn)了孔子思想的一個小小片斷,但管中窺豹,我們也可以從中去感受這位偉大哲人的思想印記。
《論語》是孔子的學生們以及學生的學生們的課堂筆記,不過也可以稱得上是全世界最著名的課堂筆記,有一個數(shù)據(jù)稱這部書在全世界的印刷數(shù)量僅次于《圣經》,而我們熟悉的成語大都源于古書,《論語》被稱為出現(xiàn)成語最多的書。這部書主要記錄了孔子和他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其核心就是孔子所倡導的理想的人生目標——“仁”,這也是中國歷代正直的知識分子所追求的人生理想。我們今天學習這篇課文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探究一下十二章表現(xiàn)了孔子所倡導的人格修養(yǎng)有哪些具體內容,他的治學態(tài)度與處世方法各是什么?這些內容又是如何體現(xiàn)出“仁”的內涵。
學習方法:
(1)配合音樂,讀出古文韻味。
(2)結合注釋,自學各章的大意,圈出各章中需要重點理解的詞語。
(3)將文中經常出現(xiàn)的詞語及自己無法理解的詞語標注出來并提出。(通過板書或投影展示出來)。
提示:
(1)“乎”“矣”“哉”“也”“夫”均為語氣詞?!昂酢保话阍趩柧浣Y尾,或反問、或疑問,根據(jù)上下文而定?!耙印薄霸铡薄耙病辈环g,“也”的用法與《詠雪》一課中“左將軍王凝之妻也”不同?!把伞庇袝r也可以作為語氣詞,它的用法則不同,在書上已經有解釋了。
(2)“之”與“下車引之”的“之”用法一樣,都是代詞,所代內容根據(jù)文本而定?!皩W而時習之(代學習的內容)”,“知之者不如好之(代學問和事業(yè))者”,“曲肱而枕之(代胳膊)”,“擇其善者而從之(代優(yōu)點),其不善者而改之(代缺點)”。
(3)“而”“其”在文中出現(xiàn)了多次,也有不同的解釋,需要我們根據(jù)上下文含義而定,這個字出現(xiàn)的較多,因此我們放在文中解釋。
(4)圈出三類字:通假字,如“說”“有”。語義與用法與今天有所區(qū)別的字,如“傳”“故”“新”“樂”“飯”以及需要我們重點理解的字。(要求學生解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心欲,不逾矩。”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p>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p>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p>
學習方法:
(1)以關鍵字為核心,結合字型理解含義。
(2)結合具體故事,深入淺出,理解各章含義。
(3)結合自己生活,通過自編故事,說出自己對各章的理解。
(4)以首章為核心,圍繞首章內容,引導學生歸納孔子的人格修養(yǎng),具體的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
提示:
(1)“學而時習之”一章中,前兩個反問句強調了什么內容?(自己的快樂)而最后一個問句說明這種快樂是一種高尚的快樂。那他為什么而快樂呢?我們先來第一句。這一句中“而”字需要翻譯嗎?這里的“而”僅僅表示“學”與“時習”兩個詞組之間有一個先后順序。看甲骨文中的“學”,形狀象幾個人在建造房屋。建造房屋除了要模仿別人的行為,還需要什么?(思考房屋的結構,地基等等內容)也就是說,學習需要領悟其中的精神。房屋是大家的棲身之所,因此古人如此造字,表現(xiàn)了“學”的重要性。領悟了新的精神就夠了嗎?在甲骨文中“習”寫成在太陽之上鳥飛翔的樣子。鳥要學會飛翔,不能停止,“習”強調了什么?(反復練習鉆研),因此翻譯成了“復習”。為什么這一內容需要按時復習,不能一刻懈怠呢?(因為這不僅僅是普通的知識,而是對道德的追求,這是不能松懈的。)。
補充材料: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痹又敝辽淖詈笠豢虇l(fā)學生保全自己的肢體很難,保全自己的人生追求也是很難的。
(2)“有朋自遠方來”。為什么這些人會從遠方而來?從甲骨文來,“朋”的原意是指貨幣的單位,兩串錢為一朋,缺一不可,說明兩者的關系是什么樣的?(親密無間)“友”為兩只手,也可以理解為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也就是做生意。而做生意最根本的原則是什么?(誠信)因此,“朋”說明這些遠道而來的人與孔子之間是互相信任并且親密無間的。那么他們?yōu)槭裁磿湃慰鬃幽?“朋”的另一種解釋是“鳳凰”,鳳凰一出現(xiàn),百鳥就會追隨它飛翔,為什么?(物以類聚)??鬃泳褪恰傍P凰”,這些人因為有著共同的追求,因此都愿意追隨他。大家說,這些人是什么人呢?(孔子的學生們)。
補充材料:孔子周游列國時,屢遭打擊,他的學生雖然也有過怨言,但沒有一個人離開他??鬃右埠苄牢?,不時地贊賞過他的這些學生們。
(3)“人不知而不慍”。這里的“而”需要翻譯為“卻”,語義發(fā)生了轉折。他為什么不生氣呢?因為他的追求與普通人不同,他追求的是什么?(最高的道德)只要他不喪失這一道德,他就不會生氣,也唯有具備高級道德修養(yǎng)的人才能做到這一點。
補充材料:孔子曾經在陳蔡之間被圍七天,沒有糧食吃,跟隨的人都餓得站不起來了,但孔子卻還在彈琴唱歌。面對弟子的質疑,孔子說出了一番堂堂正正的言論:“君子達(通)于道之謂達(得志),窮于道之謂窮(困頓)。今丘也拘(堅守)仁義之道,以(因為)遭亂世之患,其所也,何窮之謂?故內省而不改于道,臨難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因此)知松柏之茂也?!悺⒉讨?災難),于丘其幸乎!”這番話之前從沒有人說過,之后就成為了中國正直的知識分子的行為準則,被他們用各種方式實踐著。而這些人也構成了中國的脊梁。
(4)這一章分成三段話,表面上看講了學習方法,交友原則和個人修養(yǎng),但核心卻只有一個,是什么?(表達對道德的追求)這是修養(yǎng)人格的最重要內容,這一修養(yǎng)使孔子的人格完善,并且能夠影響遠人??鬃尤绾涡摒B(yǎng)自己的人格?(永不松懈)這是人格修養(yǎng)的基礎,那么,孔子及他的學生們又圍繞這一點補充了哪些原則呢?(學生列舉相關語句,老師指出其中的關鍵字含義)。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而,語義很虛的轉折,可不譯。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睆?,隨。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故,舊的知識。新,新的見解??梢?,可以憑借。為,成為。而,表示先后關系,可不譯,也可譯為“就”。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倍?,表轉折,“卻”。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其,其中?/p>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鼻?,懇切。近,當前。其,這。而,表并列,可以譯為“并且”。
(5)“三省吾身”一句中,甲骨文中的“省”的主體是一只眼睛,而一個箭頭直射眼睛,說明什么?(要注意觀察自己)看清別人的弱點容易,但看清自己的弱點就不容易了,所以需要多次反省。曾子所反省的內容與前面孔子所說的內容有什么相同?(強調了對別人、對朋友要講誠信,學習的知識要反復復習)“傳”字在甲骨文中的本字就是兩個人傳遞一個東西,這個東西被密封了起來,說明非常重要。這個字本來指傳遞信件,也可以引申為重要的物品。因此,必須不能遺失,就需要人們手把手傳遞,少了一個人都傳遞不到目的地。同樣,我們的學習也要按時,不能有一天懈怠。“溫故而知新”一章中,“故”指舊的知識,“新”指新的理解與體會,為什么溫習舊知就會得到新體會呢?我們看“新”的甲骨文,指砍掉樹木的旁枝,以便它長出新枝來。學習也同樣如此,我們對舊知識,要如同給大樹修枝一樣來整理它,就會發(fā)現(xiàn)了規(guī)律,新知識也會如樹木般長出新枝來?!盀椤钡募坠俏?,是指用手牽大象的鼻子,使大象成為馴服的家畜。同樣,通過我們自身的努力,我們也可以成為老師,主動地獲取新的知識?!八肌弊謴淖膩砜?,是由頭與心組合而成的,在古人看來,頭與心均能誕生思想,是什么可以自頭腦至心,貫穿不絕呢?(人的想法)“罔”就是陷阱,從篆文來看,人陷在羅網(wǎng)之中,沒有一個缺口可以使自己逃出去,因此光學習不思考學習的意義,只能讓自己被大量的知識纏繞起來,無法掙脫?!按钡淖闹敢粋€人站在了高臺之上,四周無依無靠,那你說會有什么感覺?(恐懼)因此文中解釋為有害的。一個人總是胡思亂想,就會有許多害處。“善”的篆文由“羊”與“言”組成,原意是指吉祥,這里就是指人的優(yōu)點好處。子夏的話與上文有什么聯(lián)系?(補充說明了學習的內容應廣博,學習的態(tài)度應誠實,還要多提問,多思考,是學習的基礎)(學生活動:根據(jù)自身經歷,說小故事解讀這些內容)。
補充材料:
孔子向魯國的樂官師襄子學習彈琴,學了十天仍止步不進。師襄子說:“可以增加學習內容了?!笨鬃诱f:“我已經熟習樂曲的形式,但還沒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边^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你已經熟習演奏的技巧,可以學習新的曲子了?!笨鬃诱f:“我還沒有領會樂曲的意境、志趣啊?!边^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你已經熟習樂曲的意境、志趣,可以繼續(xù)往下學了?!笨鬃诱f:“我還不了解樂曲的作者啊?!边^了一段時間,孔子默然沉思,欣喜陶然,高瞻遠望而意志升華的說:“我知道樂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膚深黑,體形頎長,眼光明亮遠大,像個統(tǒng)治四方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還有誰能撰作這首樂曲呢!”師襄子離開坐席連行兩次拜禮,恭敬的說:“老師說這樂曲就叫做《文王操》啊?!?/p>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其,這。樂,樂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p>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曲,彎曲。其,這。
(7)在這幾句中,“樂”字反復出現(xiàn)。我們看甲骨文與篆文中的“樂”,均是表現(xiàn)了樂器。音樂需要聲音純正,需要音符和諧,這樣才能給人帶來持續(xù)的樂趣。那這一特點如何體現(xiàn)在這幾句話中呢?(顏回“不改其樂”,孔子視富貴如浮云,均是因為他們的立身純正,因此他們的生活盡管窮困,但卻是和諧的。其根本原因就是孔子把追求道德作為自己的樂趣,他堅信這種道德必然實現(xiàn),因此即使生活窮困也不會后悔。)。
補充材料:
孔子知道大家心里不高興,問子路說:“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我的道不對嗎?我為什么會到這個地步呢?”子路說:“也許我們還不夠仁吧?人們不能相信我們;也許我們還不夠有智慧吧?人們不肯去推行我們的道?!笨鬃诱f:“是這樣的嗎?由,如果仁者一定會讓人相信,怎么會有伯夷、叔齊?如果智者的道一定會得到推行,怎么會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去了,孔子讓子貢(端木賜)進來,問子貢說:“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我的道不對嗎?我為什么會到這個地步呢?”子貢說:“夫子的道至大,所以天下不能容。夫子為何不稍加貶損呢?”孔子說:“賜,良農能種植谷物卻不一定能收獲谷物,良工的技藝高明卻不一定能順應物理。君子能修其道,卻不一定能為世俗所容?,F(xiàn)在呢,你不求修道而求為世所容。賜,你的志向并不遠大呀!”子貢出來了,孔子讓顏回進去,問顏回說:“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我的道不對嗎?我為什么會到這個地步呢?”顏回說:“夫子的道至大,所以天下不能容。雖然這樣,夫子推行您的道就是了,天下不容,又有什么關系呢?不容然后見君子。道之不修,是我的恥辱;道已大修而不為天下所用,那是諸侯的恥辱啊。天下不容,又有什么關系呢?不容然后見君子!”孔子欣然,笑著說:“不錯啊,顏家的孩子!假如你有很多錢的話,我可以給你做管家呀。”
(8)孔子面對別人的不理解不會生氣,那他就不會難過嗎?面對重重打擊,他又是如何堅守自己的志向?(列舉相關語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眾Z,奪取。
(9)“逝”字的偏旁一般解讀為拾階而上,但我從這句話同樣產生了聯(lián)想,可以比作流水,走過的道路是不能回頭的,因此我們要珍惜這隨時而逝的時光??鬃拥耐砟暌苍浉袊@,說如果自己五十歲就學習《易》,則可以終身無大過了。五十歲已是“知天命”的年齡,孔子還在學習,可見他對時間的珍惜,他要抓緊一切時間去學習?!皧Z”字的古文寫作鳥兒從手中飛走,鳥兒是有生命的,就帶有沖破的意義了。換而言之,“奪”字所表現(xiàn)的是指用強力奪取。這種力量大到可以從千軍萬馬中奪取統(tǒng)帥,但卻不能改變一個人的意志。可見,孔子對自己理想的堅守與無所畏懼。
補充材料:
在宋國時,宋國大夫桓魋欲殺孔子??鬃诱f:“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表現(xiàn)出了一種大勇。
5、體會精神(歸納上文所學內容,總結感受)。
(1)在我們學習了上述的內容之后,大家總結一下孔子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的具體內容。(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人格修養(yǎng):永不松懈,時刻反省自己的言行,時刻關注身邊的人與事,從中汲取經驗教訓。
治學態(tài)度:善學善思,時時溫習舊知。
處世方法:堅守自己的信念,絕不因暴力或窮困或改變。
(2)你認為孔子身上最打動你的是什么?為什么?(可結合具體的故事來說)。
(3)總結:孔子真正的魅力源于他高尚的人格以及堅韌的個性,他堅守理想,用自己的言行影響著中國一代又一代人,他的弟子們在他去世后定居在他的墓地周圍,后人們也因此將他視為“萬世師表”。我們學習這篇文章,最重要的就是感受他偉大的精神力量。
論語教案二篇十四
子曰2.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前部)。
子曰3.理解課文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前一部分)。
目標3
目標3
預習指導
子曰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子曰慍 罔 殆 謂哉 焉 誨
子曰2.看課文注釋或查字典,試翻譯課文。
子曰3.熟讀。
一、三分鐘演講
子曰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子曰請同學自由發(fā)言,說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關學習的格言或諺語來,以此調動學生的情緒。
子曰由此導入孔子關于學習的論述。
子曰三、文言文入門:
子曰教師講解:
子曰1.文言文的翻譯方法:直譯和意譯
子曰2.文言文的古今義和一詞多義
子曰3.通假字
子曰4.朗讀與背誦
子曰5.四種特殊句式:
子曰四、朗讀指導
子曰1.教師范讀課文。
子曰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一次,教師糾正學生朗讀過程中語音和停頓方面的錯誤,學生齊讀課文。
子曰3.抽二個學生朗讀,眾評。
子曰注意:引導學生注意文言文朗讀的停頓和重音。
子曰五、指導文言句子翻譯。
子曰因為是第一次接觸文言文,要與學生講清以下幾點:
子曰(l)弄懂每個字的含義。(2)把古代的單音字換成現(xiàn)代雙音詞。(3)弄清虛詞的用法。(4)補充適當?shù)脑~語。(5)調整句子的語序。(6)揣摩句子的語氣。(7)注意古今義的不同。(8)注意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9)四種文言文特殊句式。
子曰六、指導翻譯第1--5則:
子曰處理方法:
子曰1.第一則由老師示范性翻譯:
子曰由個別的詞義,到句意的直譯和意譯。
子曰2.每一則由教師講解幾個普遍性難字詞,然后學生自己試譯,不明白的舉手發(fā)問,由會的同學或老師答疑。
子曰3.分別請四位同學展示翻譯的結果
子曰4.師生共同評價,糾正。
子曰七、指導背誦
子曰八、小結
子曰由學生談談學習了這五冊明白了什么學習方面的道理.
子曰自由發(fā)言,不拘對錯.
子曰九、作業(yè)
子曰l.課后練習一、二題。a類
子曰2.背誦全文。b類
子曰3.默寫全文。c類
子曰1.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
子曰2.理解課文詞語句子的含義(后半部分)。
子曰4.朗讀與背誦.
子曰教學重點:目標2
子曰教學難點:辨別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的句子。
子曰教學過程
子曰一、三分鐘演講
子曰二、檢查復習
子曰朗讀全文。
子曰二、導入
子曰上一節(jié)課,我們已經學習理解、翻譯幾段文言句子。這一節(jié)課,請同學們自己來試翻譯余下的課文。
子曰三、翻譯課文6-10則
子曰l.教師講解下列難句:
子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子曰2.學生嘗試自己翻譯,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來大家講座,由明白的學生或老師答.
子曰3.抽查二個學生翻譯,其他同學進行評價糾正補充。
子曰四、獨立思考:本課所選各則都是談學習的,有的談學習態(tài)度,有的談學習方法,請各舉例說明。
子曰獨立思考后抽查發(fā)言,學生互相補充:
子曰(1)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識之。
子曰(2)學習態(tài)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五、片斷寫作:
子曰當堂完成學習本文的體會,要求結合自己的學習應該怎樣去做。100字左右
子曰寫完后班內交流。(有關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的問題)
子曰五、小結
子曰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許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積極意義。我們在學習中應進行借鑒、參考。
子曰六、背誦指導:
子曰抓關鍵詞的背誦法
子曰七、作業(yè)
子曰a 1.課后練習三、四題。b 默寫課文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7619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