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散步說課稿及反思散步大全(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6 16:54:09
語文散步說課稿及反思散步大全(14篇)
時間:2023-12-06 16:54:09     小編:飛雪

總結(jié)是對過去的一種回顧,是對未來的一種啟示。通過總結(jié),我們可以不斷進步和成長。一篇好的總結(jié)應當具有客觀性和創(chuàng)新性,能夠給讀者帶來新的啟示。下面是一些總結(jié)的寫作技巧和經(jīng)驗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散步說課稿及反思散步篇一

《散步》選自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本單元所選文章以家庭親情為主題,濃濃親情動人心弦?!渡⒉健肥且黄淖譁\顯,情感溫暖的美文,作者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娓娓道來,情真意切,字里行間流露出對親人的關愛,對家庭的責任,對親情的贊美,是一篇從平凡小事中寫親情的典范作品,題材極其平凡,意蘊卻十分豐富。學習本文,要引導學生用心發(fā)現(xiàn)親情、感受親情并珍愛親情。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我準備用一個課時完成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

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語文課的主要目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本課對象是七年級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但對生活的觀察不夠細致,缺乏生活體驗,又由于社會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誤導,許多學生尊老愛幼的觀念比較淡薄,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倫理觀,因此正確的引導尤為重要,我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2、品味課文清新質(zhì)樸的語言。

3、理解最后一句話的深刻含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感知文中蘊含的家人之間深沉的愛,培養(yǎng)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

根據(jù)《語文課和標準》在基本理念部分強調(diào)要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我將本課的重點定為:朗讀品味積累語言。本課是一篇精美散文,需要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中揣摩、積累語言,以增強語感,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本課的難點是: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的深刻含義。七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和知識儲備的限制,對含義深刻句子的理解容易浮于表面,因此把這個定為難點。

運用情景導入、朗讀品析、研討點撥、多媒體課件輔助等多種教法相結(jié)合。首先以情景、導入法營造與課文內(nèi)容相吻合的濃濃的親情氛圍,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將朗讀貫穿于整個課堂中,讓學生在朗讀品味中去感受親情美。本文主要寫“我”這個成年人的感受,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因此,必要的點撥顯得尤為重要,通過這幾種教法與多媒體課件的結(jié)合,讓學生更好的領悟課文。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所以先讓學生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然后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找出含義深刻的字詞句或細節(jié)動人的句子品析,最后抓關鍵語句再讀課文,深入思考,領會課文深長的意味,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尊老愛幼的情感,在學習中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情景導入。

看公益短片《媽媽洗腳》學生談感受。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短片中溫馨的畫面和質(zhì)樸的語言,讓學生快速的進入情境中,也為學生感知課文內(nèi)容作了準備。

(二)出示學習目標。

設計這一板塊是因為學習目標對教與學起統(tǒng)帥作用,使學生的學習有明確的方向性。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齊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旨在讓學生對文本整體感知)。

2、散步的過程中發(fā)生了怎樣的事情?結(jié)果如何?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齊讀課文后自主學習,培養(yǎng)從文章獲取信息及概括事件的能力,在第二個問題中要引導學生思考:在面對分歧時,“我”為什么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兒子,從而得出結(jié)論:在兩頭不能兼顧時,照顧長輩,因此得知“我”的處事原則是“孝”,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

(四)品讀課文賞析語言。

1、找出文中含義深刻的字詞句或能打動你的句子品析。

學法指導:

示例:“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既寫出了母親忍受痛苦度過嚴冬的情景,又寫出了“我”為母親安然無恙而慶幸的心情。

(1)學生在課本上用圈點勾畫法作批注。

提示:寫景美的句子、細節(jié)動人的句子。

(2)請學生將他們找出的詞句讀出來并賞析,教師適當指導。

2、感悟語言的對稱美。

預先出示一個句子: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讓學生說說這個句子的特點,最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這樣的對稱的句子齊讀。

設計意圖:品味積累語言是本課的重點,《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先讓學生在圈點勾畫中品讀思考,在朗讀品味中感悟,教師作必要的補充和歸納。引導學生掌握一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學會在以后的閱讀、作文中運用學到的方法去賞析語言,運用語言。

(五)再讀課文,感悟親情。

1、指名讀6、7段。

2、扮演角色,心靈對話。

學法指導:面對分歧時,“我”為什么決定走大路,妻子、兒子是怎樣想的,母親為什么改變主意走小路?分角色用話外音的形式將各人心中所想表現(xiàn)出來,不僅要注意文中表現(xiàn)出來的內(nèi)涵,還要善于結(jié)合情景體悟人物心理和性格。

3、這個家中三代四口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所以設計了“扮演角色,心靈對話”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走進文本,不僅能找出文中有形的東西,還能發(fā)現(xiàn)文本中沒有寫出來的(無形)的東西,以鍛煉學生的想像及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在談對人物印象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正因為這一家人尊老愛幼,相互關愛,這個家庭才會如此和諧溫暖。

4、齊讀最后一段,理解最后一句話的深刻含義。

學法指導:注重這句話的象征意義。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能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讓學生在探究合作中解決疑難。重點理解這個句子,不僅要理解它的表層含義,更要理解它的象征意義:中年人的責任重大,既要贍養(yǎng)老一代,又要撫養(yǎng)下一代,中年人是承上啟下的角色,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是這樣。至此學生才準確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六)拓展延伸。

作者抓住了生活中一個平凡的鏡頭。

語文散步說課稿及反思散步篇二

《散步》是一篇清新優(yōu)美的散文,以前在七年級語文第五單元,現(xiàn)在改到七年級語文第一篇。文章我講過兩三遍,總覺得沒有把握住要點。

再讀這篇文章,我感覺文章不能只考慮到結(jié)尾對尊老愛幼主題的揭示,而是要讓剛?cè)氤踔械膶W生感覺到語言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寫得最美的段落應該是第四段,這一段描寫了春天充滿生機的景物,色調(diào)明朗,感情愉悅,既表現(xiàn)了對初春到來的欣喜,又體現(xiàn)了母親熬過嚴冬恢復健康作者內(nèi)心的喜悅。

我聽了第一課時的講解,覺得沒有體現(xiàn)出文章所具有的語言美和情感美。我負責講第二課時,就改變了教學設計,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著重在創(chuàng)設情境,回顧課文內(nèi)容;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著重在朗讀課文,賞析語言;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學生提出問題,深化理解;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是仿寫幾個句子。

預設的前兩個情境都完成得比較好,學生的興趣也比較濃。賞析句子時學生提出了很多好的見解,當沒有人舉手時,我就提醒自己:要耐心,不要急于說話,要給學生時間。在這種沉靜的氛圍里,學生的思考就比較充分了,對文章一些句子的賞析也比較深刻。

我感覺到自己最大的進步是,忍住了,少說話,不再追求課堂表面的熱鬧。

還存在的問題是什么呢?賞析時間太長,應該把第四段和最后一段背下來。最后一段的賞析還沒有突破,應該點明一下。仿寫句子沒有時間讀,應該把這個環(huán)節(jié)去掉。

語文散步說課稿及反思散步篇三

1、教材簡析。

(本說課內(nèi)容在學科知識體系中所處地位和作用)。

莫懷戚的《散步》這篇課文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第五單元的學習要求是要在整體感悟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并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所以,教學這篇《散步》,要在學生學習前面課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礎上,在老師的啟發(fā)指導下,學生的合作探究過程中,學生運用所學方法,繼續(xù)鞏固單元要求。

2、教學目標。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新課程標準,確定教學目標為:

1、知識和技巧目標: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和方法目標:揣摩詞句的含義,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3、思想感情和價值觀:培養(yǎng)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的確定是根據(jù)教材的特點、教學的目標及學生的實際;至于教學難點,則是就學生接受而言,學生經(jīng)過預習,還存有疑問,理解還存在困難的地方。所以,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為:

a、教學重點:1、培養(yǎng)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2、揣摩精美詞句,品味語言的美。

b、教學難點: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義的文章最后一句話。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

2、學法。

三、說教學過程。

(一)、如何導入。

結(jié)合日常生活,引入學習。

出示問題:你們一家人經(jīng)常一起散步嗎?散步過程中發(fā)生過什么有趣的事情?

——請兩位同學講述經(jīng)歷,與大家共享。

(二)、出示目標。

(據(jù)有關人士分析,有明確目標的學習與目標不明確的學習,效果相差9倍,設計這一步的原因是對教與學起統(tǒng)帥作用,使學生的學習有明確的方向性。)。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初步體會文章的語言美、情感美。

2、輕聲地朗讀課文,熟悉課文的內(nèi)容。

(“聽”和“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本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過程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語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檢查閱讀效果:(屏幕顯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節(jié)呢?

c、散步的地點?

d、散步中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e.結(jié)果如何?

(四)、研讀課文探究主旨。

1、你說說這一家子四口人中,誰的權力最大,誰有真正的決定權?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討論。

(1)“我”聽母親的:

(2)母親聽孫兒的:

(3)妻子聽“我“的:

(4)兒子聽“我”的:

2、那么究竟聽誰的呢?

——由“愛”決定,這個“愛”,對長輩來說,是“愛幼”;對子女來說,是“尊老”。

——“我”背的是母親,妻子背的是兒子。母親給我們以生命,而兒子又是這生命的延續(xù)。這血脈相連的三代人緊緊連接在一起,構(gòu)成了生命的整體。如今,我們把母親和兒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負著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產(chǎn)生了一種深沉、莊嚴的感覺,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類社會中承前啟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五)、探究課文,品味語言。

本文語言優(yōu)美,值得我們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們采用鑒賞法來仔細品味一下。

1、同學們讀課文,采用圈點法劃出自己認為精美的句子,看這些句子好在哪里?可能有的句子:

(1)寫景的句子。

——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第四段)。

——描寫母親所看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第七段)。

(2)傳情的句子(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

(3)對稱的句式(讓學生自己找出來,體會它們的對稱美,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有的濃,有的淡。

——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語文學習的要義之一就是學習語言,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要在體會文章人性美的基礎上探尋語言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六)、朗讀課文,加深體會。

(大屏幕顯示朗讀要求:朗讀時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語氣、語調(diào)、語速幾方面)。

1、引導學生分析本文的朗讀基調(diào):歡愉而深沉。

2、“我”的語氣、語調(diào)應該怎樣把握?

提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我”是個中年男子。

(2)在這個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3)散步中,處處表現(xiàn)“我”“孝敬”母親,又疼愛妻子、兒子的感情。

(語氣:溫和,親切中含著莊重;語調(diào):平穩(wěn),聲音不宜過高或過低)。

3、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朗讀是感受、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也是檢測學生是否真正理解課文的手段之一。好文章應不厭多讀。)。

(七)、拓展升華,擁抱親情。

1、通過剛才的朗讀,我們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悅的旅行。那么,我們每個同學你在十幾年的生活經(jīng)歷中,一定也親身感受過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意,請回憶一下,然后與同學進行交流。注意要求(1)圍繞“親情”這一主題(2)談出自己的親身感受。

(教材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梁,是已知與未知的中介,學習過程中,認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學習課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課內(nèi)外結(jié)合,以外促內(nèi)是學習語文的好方法。)。

(八)、課堂小結(jié):

1、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都學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wěn)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后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丶铱纯础罚瑢W生齊唱。

(音樂最能撞擊人們的心靈,設計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通過感受自己從家中得到的溫暖和愛,使學生對親情的理解得到升華。)。

(九)、課后作業(yè):

1、把圍繞“親情”的說話練習寫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課外閱讀中,你讀過類似課文這樣感人的文章嗎?請向大家推薦一篇讓我們同學來共同感受一下。

(該節(jié)課的作業(yè)設計,既要不增加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又要開闊學生的視野,同時又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的自學能力。)。

(十)、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的原則是既要簡潔、形象、直觀,又要體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的要點,突出教學重難點,因此本節(jié)課的板書設計為:

散???步。

莫懷戚。

尊老。

母?親。

整???個。

我??????????愛?????????妻子。

世????界。

兒?子。

愛幼。

語文散步說課稿及反思散步篇四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介紹一篇七年級語文課文《散步》說課稿,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收獲!

《散步》這篇文章是人教教版七年級學語文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這個單元的文化主題為“親情友愛”。文章記敘的是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jié)”,表現(xiàn)出一家人互敬互愛的真摯情感,頌揚的是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這是一曲溫馨雋永的親情之歌、倫理之歌、生命之歌。

文章在折射出人性之美的同時,字里行間還洋溢著濃濃的詩意之美?!斑@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這些曉暢素雅的語言文字和溫馨美麗的生活場景給人以享受,極具審美價值,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敘事美文!

教學這篇文章我準備用兩課時進行,重點達到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會寫“袖、粼”2個生字,理解“分歧、各得其所”等詞語,了解一家三代在田野里散步的情景。

能力目標:在品味文中優(yōu)美的畫面和動人的細節(jié)中提高學生朗讀能力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親情與責任感,培養(yǎng)尊老愛幼的生活態(tài)度,提高人文素養(yǎng)。

對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我是這樣確立的:雖然現(xiàn)在學生生活在親情的氛圍里,被愛包圍著,但他們對愛沒有深入透徹的理解,所以引導學生通過品味細節(jié)描寫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來體會人生的真情,發(fā)自內(nèi)心的產(chǎn)生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是教學的重難點。

1、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遵循“以人為本,以學定教”的原則,讓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究,充分體驗,真正享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2、“教學千法讀為本”,以讀為本,讀中悟情,讀中明理是設計本課教學的又一基本理念,讓學生真情投入地讀,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感悟三代人之間真摯的情與愛。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情景導入,激發(fā)情感。

播放《讓愛住我家》歌曲,學生們邊聽歌邊欣賞自己帶來的反映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同時教師深情朗誦:我愛我的家,我愛爸爸和媽媽,家是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家是我幸福的港灣。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作者莫懷威的家,陪他們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們濃濃的親情。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朗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我一共設計了三個層面的朗讀。

一是捕捉直覺,想像畫面,讀出感受。同學們,在這一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情境中,哪些畫面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把想像到的畫面用朗讀表現(xiàn)出來。

二是透過文字,深入思考,讀出理解。請同學們再次走進課文,去細細地品味給你印象最深刻的語句,看看你能透過文字,對這個中年人,對母親,對妻子,對兒子讀懂些什么?學習步驟是先把這個語句用“一”畫出來,再把自己的理解寫在旁邊,并將有關的課文內(nèi)容有感情地讀出來。

三是角色表演,情感體驗,讀出意蘊。四人小組為單位,分好角色,讀出扮演人物的內(nèi)心和情感。表演時盡可能多得用上文章中的語言,其他同學可以評價,也可以向劇中人物提問題。并評選出最能體現(xiàn)尊老愛幼這一主題的優(yōu)秀小組。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品味語言,學習借鑒。

這篇敘事散文用一個字來概括一一“美”,美在它的思想內(nèi)涵、景物描寫、細節(jié)刻畫、對稱句式的運用……讓我們品讀課文,美點尋蹤。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回歸生活,升華主題。

1、同學們,由這個尊老愛幼的和諧家庭你是否想到了和諧社會呢?以“在我生活經(jīng)歷中,親身感受過的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意”或以“和諧社會需要….”為話題進行交流。

2、真情行動,建設親情。親情不是聲情并茂的訴說,更應落實到行動?;丶乙院?,同學們?yōu)橐约旱母改缸鲆患虑椋合聪茨_、聊聊天……把你的真實感受和父母的反映記下來。

莫懷戚。

尊老。

母親。

整個。

我妻子愛。

世界。

兒子。

愛幼。

語文散步說課稿及反思散步篇五

組織同學們用最短的時間讀文章,并能夠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教師做好歸納與整合。本文主要寫了我們一家四口人早春在田間散步的事情,展現(xiàn)了作者一家互敬互愛、和諧相處的生活畫面。

之所以這樣設計,主要還是遵循了“輕松走進”課堂的原則,讓同學們感覺到學習語文是很簡單的事情,是每個人都能做好的事情。只不過是不同的人所說的內(nèi)容不同而已,程度好一點的學生概括的全面一些。同時,這樣既鍛煉了同學們的整體感知能力,又鍛煉了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并且還營造了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為下面課堂的推進做了很好的鋪墊。時間5分鐘左右。

同學們細讀文章,畫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并加以品析。要求每人至少找兩處來品析,并且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來賞析,提示學生可以從句子內(nèi)容出發(fā),抓住關鍵詞語來賞析,比如“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句子中“熬”字既寫出了忍受痛苦度過嚴冬的情景,又寫出了為母親安然無恙而慶幸的心情;還可以從語言特點方面來分析,如“有的濃,有的淡”“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句式對稱,形式優(yōu)美,讀起來有一種節(jié)奏感;還可以從個人感受來談。在這個過程中,要別關注待轉(zhuǎn)化生,因為他們對學習不感興趣,很難在短時間內(nèi)進入狀態(tài)。這時老師一句溫馨的話,比如有困難嗎?需要我?guī)兔??或者是一個友愛的眼神,就能幫助他們盡快投入到學習中。給學生充分自主的空間,讓他們?nèi)トc勾畫,找自己喜歡的語言品析、玩味,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過程的愉悅。

根據(jù)學生圈點批注的情況,組織同學們小組交流,互相借鑒、補充、添加、完善。

時間約8分鐘。

匯報的環(huán)節(jié)為先說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在哪一段,并且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出來,然后說出自己的理解與感悟,其他同學可以即興評價,可以補充,可以質(zhì)疑,可以拓展。比如有的同學可能會談到文章第四段: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這段話通過對初春美景的描繪,表現(xiàn)了春天蓬勃的生機。一般情況下,同學們都會說到這一點。有的同學不僅理解了這一點,可能還會聯(lián)想到以前學過的寫景的片段誦出來;或者想到自己家鄉(xiāng)初春的景色,即興說出來或?qū)懗鰜恚换驗檫@段文字寫上一首小詩;或者圍繞著這種美景畫出一幅畫,然后說出畫面的內(nèi)涵;或者為這段文字配上音樂唱出來等。

補充說明:由于此處設計的是學生自主回報,難免會出現(xiàn)學生的發(fā)言頭上一句腳上一句的現(xiàn)象,給人一種雜亂無章的感覺,別著急,越是這樣,越能看出老師的教學智慧。一個比較好的做法便是對學生的發(fā)言要洗耳恭聽,當學生說到某一個關鍵詞或句子時,要追問。比如文章第五段: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

同學們可能會說出這個地方可以看出家庭的和諧和幸福,氣氛融洽、祥和。我抓住關鍵點:和諧和幸福,氣氛融洽、祥和。請同學們找一找文章中哪些地方還表現(xiàn)了這一點?同學們便會把體現(xiàn)這一點的內(nèi)容找到,老師做好總結(jié)與歸納,再進入下一個關鍵點的賞析。

由于學生的學習是自主的,往往孩子們喜歡哪句就說哪句,對于個別較難理解且又是重點的句子無人設計,比如文章最后一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如果遇到了這樣的情況,教師一定要注意及時把問題拋出來,讓同學們交流討論,自主發(fā)言,根據(jù)學生發(fā)言的情況進行總結(jié):中年人站在人生的中點上,也處在生命之鏈的關節(jié)上,既尊老又愛幼,體現(xiàn)了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和對生活的熱愛。

以上內(nèi)容預計15分鐘左右。爭取人人展示,個個發(fā)言,每個同學既是分享者,參與者,合作者,又是學習者,收獲者。

結(jié)合學生發(fā)言的情況,教師做好總結(jié)和歸納:《散步》這篇文章是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語言美于一體的。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啟迪學生的靈性,誘發(fā)學生的悟性?!缎抡n標》強調(diào)審美體驗,注重引導學生設身處地、身臨其境、用情感和心靈去感受、欣賞、評價文學作品,進而受到感染和激勵,得到情感熏陶。

幸福家庭是美好溫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細節(jié)也滲透著濃濃的親情,它不僅在莫懷戚家中,也在我們每個人家里。請同學們說說自己家里的親情故事。學生小組交流,代表發(fā)言?!罢Z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求語文教學要聯(lián)系生活,設計講述親情故事,就是激活學生的生活體驗,讓他們在親情的體驗中加深對文本的解讀。

時間約5分鐘。

家因為有了深深的愛而溫馨,家庭生活因為有了濃濃的親情而美好??吹絼e人一家人溫馨和諧,互敬互愛,想必同學們心中感情的弦也被撥動了,有千言萬語想對親人傾訴。請以“親情”為主題,寫一段文字,表達自己對親情的理解或祝福。可以用詩歌的形式來表達,或?qū)β?lián)的方式,或仿寫,或歌曲,或三句半,或?qū)懸稽c自己獨特的感悟……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表達。(教材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梁,是已知與未知的中介,學習過程中,認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學習課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課內(nèi)外結(jié)合,以外促內(nèi)是學習語文的好方法。)。

親愛的同學們:家,是一個幸福的搖籃,需要我們用心靈來呵護。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擔子,需要我們每個人用責任來擔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園。

語文散步說課稿及反思散步篇六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莫懷戚的文章《散步》一文。同學們都認為i這篇文章很簡單,只不過講了一家人散步,發(fā)生分歧,解決分歧。歌頌父母的敬老愛幼品質(zhì)。但當我問文章最后一句話的含義時,同學們都傻了。我告訴...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莫懷戚的文章《散步》一文。同學們都認為i這篇文章很簡單,只不過講了一家人散步,發(fā)生分歧,解決分歧。歌頌父母的敬老愛幼品質(zhì)。但當我問文章最后一句話的含義時,同學們都傻了。我告訴同學們,文章要學到里面去。文章中說自己在解決分歧時,就感到責任的重大,小詞大用,以含深意。進而,作者著意刻畫了背的細節(jié),并感受到他和妻子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文章的深意就更明顯了。老、中、幼組成一個家庭。家庭、國家、世界,密不可分。

作者是在告訴我們,青年人要肩負起敬老愛幼的責任,并要把這種優(yōu)良的美德代代相傳。這樣一來,同學們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就加深了一層。同時,這種以小見大的手法也牢牢的印在同學們的腦海中了。

語文散步說課稿及反思散步篇七

《散步》體現(xiàn)著濃濃親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記敘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jié)”,表現(xiàn)出一家人之間的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這單元的學習要求是要在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并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所以,教學這篇課文,要在學生學習前面課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礎上,在老師的啟發(fā)指導下,在學生的合作探究過程中,運用所學方法,繼續(xù)鞏固感受親情的要求。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發(fā)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同時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zhì),對生活缺少體驗,對散文知識的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和家庭的誤導,許多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因此,我通過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并從中感悟出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

在教學方法上,我選用朗讀法,將朗讀作為主線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朗讀中進入課文,在理解課文的同時反復吟誦,最終用朗讀表達出自己對作品的感悟,對親情的感悟。在突破教學重難點時,我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運用圈點勾畫法、品讀法、討論法,讀與寫(讀與說)結(jié)合的方法抓住關鍵語句、反復咀嚼,從而領悟平易樸實的文字下深長的意味。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運用課內(nèi)外結(jié)合的方法,以外促內(nèi),以內(nèi)促外深入理解文本體察生活,將自己的獨特體驗表達出來。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學們自由選擇課文內(nèi)容(可以是一個段落,也可以是一句話,只要讀出感情),選擇幾名同學讀,其他同學點評,教師在此基礎上適當指導。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學們自由選擇課文內(nèi)容(可以是一個段落,也可以是一句話,只要讀出感情),選擇幾名同學讀,其他同學點評,教師在此基礎上適當指導。(大屏幕顯示朗讀要求:朗讀時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語氣、語調(diào)、語速、停頓、重音等方面)

a、指導學生分析本文的朗讀基調(diào):歡愉而深沉

b、“我”的語氣、語調(diào)應該怎樣把握?

這一課中,學習本文通過細節(jié)描寫,展示人物感情是我設置的一個教學目標,這也是我選取的一個教學重點?!渡⒉健分械牡谌匀欢沃械摹疤t、太遲”“總算”“又”“熬”這幾個詞語要學生重點領會,強調(diào)要重讀,并要求反復地朗誦,以達到理解的程度。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課堂的氣氛有些緊張,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學生在課堂上有很多老師聽課,導致了害怕的心理,還有作為一個新老師第一次面對這么多前輩上公開課有不免有些緊張,在布置預習時也出現(xiàn)了一個漏洞就是沒有具體地落實到問題。在這一課中有很多的內(nèi)容可以作為重點來講,我主要是選取親情方面來延伸。在備課過程中,對《散步》這文本剖析得不夠透徹,文中的有些語句還是可以挖掘得更為深入的,比如文中的“生命”一詞的深刻含義。

因選取的內(nèi)容容量太大,一節(jié)的內(nèi)容沒完成,應該在以后的課堂上把握好時間,以保證一堂課的完整性。

語文散步說課稿及反思散步篇八

看了張老師的。

教學。

實錄,整個教學過程貫徹了新課程改革的精神,真正體現(xiàn)了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理念。這節(jié)課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1、課堂教學環(huán)環(huán)相扣,極富有層次。

我們在學習這篇文章時,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家庭成員間的親情,領會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老師從題目入手導入課文后,就讓同學們從主要事件的角度去朗讀了解內(nèi)容。接著,老師設計了擬小標題促進學生去感知課文,讓學生在擬標題的過程中文章中的人物事件以及主題,之后讓同學們結(jié)合課文談談你最喜歡的人物,接著又圈點勾畫你感觸最深的句子從而去把握文章主旨。這樣的`設計,完全遵循了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沒有牽強的指導。有的只是師生和諧的氣氛。從理解內(nèi)容到分析主旨到感悟深化學生也一直沉浸在濃濃的親情之中,整節(jié)課是在師生的交流,談話之中,層層深入、升華的。

2、適時指導,及時拓寬學生的思路。

在教學過程中,張老師做到了適當?shù)亟o學生以指導,打開了學生思維的空間。如導入新課后請同學試擬標題時,對”愛“的標題時,則引導學生體會她自愿將就孫子則不會有這樣的想法了,而是對晚輩的疼愛。以及對爸爸的決定時孩子沒有哭鬧而說明孩子也對奶奶的愛。老師畫龍點睛的點撥引導,引導學生體會文中一家人互敬互愛,相互關愛的深厚情感。

3、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得到升華。

老師適時的讓學生談收獲以及老師巧妙的結(jié)束本課,又給學生留下了一個親情作業(yè),激發(fā)了學生心靈深處的情感,幫助學生在思想上得以提升,使他們得到了教育。

語文散步說課稿及反思散步篇九

今天把《氓》上完了,這應是上得最慢的一次吧!一篇文章六個段,我用了四節(jié)課來上,花的時間多,但比起以前幾次上都落實。

方法是很舊的,就是帶著學生串譯,然后歸納內(nèi)容,分析下思想,抽譯鞏固,最后是背!但是效果我認為應是幾次中最好的了!以前講的時候,意思是沒有講得透的,講了之后,學生便如蜻蜒點水般過了,也不是很透的!但這一次,自認為,不管是重點把握講解上,還是學生學上,都是過了手的!當然,和公開課是沒法比的,但在記憶和思想上,比起以前的.幾次,那真是大大的超越了!

先說一說亮點:

1、方法落實。

雖說是全文串譯,但串譯時,決不是我一個人在說,我是不斷地在問,讓學生來答。問的時候,強化了他們一種譯文的方法,就是補足詞語。我堅信,經(jīng)過多次這樣的訓練,學生會掌握譯古文的方法的。

2、記得實在。

譯了一段或是一句之后,馬上就讓背,背了又譯,譯了又讀重點詞,再譯,再考,再齊讀。如此一來,學生便會在頭里反復學過的內(nèi)容了。所以,記憶的效果是很好的。

3、思想有深度。

這一次講,比以前任何一次講的時候思想要落實。這四節(jié)課,學生非常的喜歡,由其是講了愛情的相關理念,學生們興奮,我也就借助了這個興奮,讓他們記牢了字詞句。

再思考一下,我為何能在這個課上有提升呢?

1、認真譯文。

是的,我備課之前,是認真自己譯了每一個字的。每個字力爭直譯,力爭用補的辦法來譯。這樣,經(jīng)過自己的思考,文中的字,便一個一個地活了起來,熟了起來!譯文言譯多了,就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個規(guī)律:照著注釋譯,即便是譯出來了,但很易忘掉;而自己譯,譯出來了,那個印象,是極為深刻的!所以,上任何的文言課,老師一定要先自己譯文!自己不譯文,就不要上文言課!

2、記憶意識。

是的,文言主要就是讓學生們記。如何巧記,少記,便是智慧之所在。在文言教學中,有了這個記憶意識,方向就對了,方向?qū)α?,方法自然就源源不斷地來了,而結(jié)果也就好了!

3、簡化意識。

記的東西多了,就記不下了。所以,我上文言文,一直是本就化簡的意識的!一段話,能記一點就不記兩點;一個方法,能用一句話表達就不用兩句話;一個意思,能用簡潔表述就盡量簡潔。正因為有了這種簡化的意識,我的課越來越干凈,也越來越好記,方法越來越好用!

我知道,這次上《氓》,真的是一個教學上的突破!繼續(xù)努力吧!

氓原文欣賞:

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于頓丘。

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

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a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偨侵纾孕﹃剃?。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語文散步說課稿及反思散步篇十

通過對文本的解讀,結(jié)合學生的學情和本單元教學主體,我將文章主旨定位于表現(xiàn)濃濃的親情。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體會文中的那份濃濃親情,從而激發(fā)學生去感悟親情,擁抱親情,珍愛親情,創(chuàng)造親情。培養(yǎng)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創(chuàng)造親情的情感。另外,通過品味揣摩文本中能體現(xiàn)三代人濃濃親情的語句,體味三代人互相體諒、互相摯愛的樸實純真的親情。

(一)整體感知,共賞親情。

(二)品讀課文,感悟親情。

目的是引導學生自主品讀課文,賞析語言,談對文中最打動自己心弦的語句感受和體會,感悟一家人的濃濃的親情。重點品讀:文中一家人的濃濃的親情是如何體現(xiàn)的?勾畫出文中飽含濃濃親情的詞語和句子,讀出這份深情,就你感受最深刻的內(nèi)容談談自己的體會。

(三)合作探究,體驗親情。

(四)敞開心扉,抒寫親情。

(五)小結(jié)課文,升華親情。

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讓我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家庭穩(wěn)定、幸福!親情是甘甜的乳汁,哺育我們成長;我們離不開親情,讓我們敞開胸懷,伸出雙臂,去感悟親情,去擁抱親情,去珍愛親情,去創(chuàng)造親情!

這堂課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學生從“自主品讀課文,賞析語言,談對文中最打動自己心弦的語句感受和體會”,到“結(jié)合親身經(jīng)歷談談你體會到的濃濃的親情,并說說如何去呵護這份親情”,再到“抒寫自己對親情的理解,啟迪學生主動的去創(chuàng)造親情”,學生讀有所感,讀有所獲,從情感上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并激發(fā)創(chuàng)作熱情。我想這樣的課對學生來說還是比較受用的。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都深知上好語文課,解讀文本是根本。閱讀教學過程歸根結(jié)底就是老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的過程。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學生對文本個性化的解讀與思考。

語文散步說課稿及反思散步篇十一

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三篇課文《散步》。本單元的課文主題為親情,所選的課文都是圍繞著有關親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體現(xiàn)著濃濃親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記敘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jié)”,表現(xiàn)出一家人之間的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入牧歌式的情景,從中受到啟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發(fā)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同時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zhì),對生活缺少體驗,對散文知識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和家庭誤導,許多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

因此,我通過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學習,通過朗讀、圈畫、質(zhì)疑、小組討論、比較研究與拓展強化,從中對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鑒賞;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并從中感悟出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

1、知識與能力目標:整體感知課文;繼續(xù)練習朗讀和圈點勾畫,積累語言;鍛煉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發(fā)展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抓住關鍵語句精讀課文,自主、合作、探究,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同時借鑒舉輕若重、以小見大的寫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感受文章字里行間的親情與責任感,形成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品味文章語言‘舉輕若重’的特點,感受課文濃濃的親情,學習表達生活之美。

教學難點:如何組織小組活動,尋找典型詞句,體會文章語言‘舉輕若重’的特點和課文深長的意味,初步學會運用‘舉輕若重’的寫法。

一、喚起學生對現(xiàn)實生活的感受,導入新課。

首先,我請學生講述生活中被小事感動過的經(jīng)歷,喚起學生對現(xiàn)實生活的感受,導入新課。這樣導入既與學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課堂基調(diào)。同時以學生現(xiàn)有的生活積累為學習的前提,可鍛煉學生積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達到教材與生活,作者與讀者情感上的溝通。

二、誦讀課文,整體感悟。

接著讓學生通過朗讀,整體感悟文本。為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我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以競賽的形式,并且是與老師競賽的形式強化他們的主體意識。學生先推選代表與我進行配樂朗讀比賽,由學生進行評判并歸納出本文的朗讀要求后,再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一家人在散步中發(fā)生了什么事?最后是怎么解決的?找出散步的人、時、地、原因。這樣,通過朗讀,初步感知了課文內(nèi)容,學生不知不覺地神游其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

三、師生合作,初步發(fā)現(xiàn)。

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后,我引導學生把目光投向課文的第一、二節(jié),找出并品味這兩節(jié)中比較“特別”的詞語和句式,如:“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這句話,討論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表達?這與習慣上的表達方式有什么不同?作者為什么在文章開頭鄭重其事地推出這樣一個鏡頭?這樣,通過比較、討論,歸納出本文語言的主要特點——舉輕若重。學生經(jīng)過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本文用詞、句式的不同尋常,切入到本課的主要目標——通過語言的探究,品味課文深長的意味。同時教師在適當?shù)臅r候可進行歸納,幫助學生把對具體內(nèi)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認識。

四、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語是如何“舉輕若重”的,是如何把小事看成很大的。我在交流中適當引導,同時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思考,培養(yǎng)他們的發(fā)散思維,滲透情感教育。提出“母親和兒子兩人意見不統(tǒng)一,為什么要用‘分歧’這么大的詞?”等問題。學生圍繞問題思考討論、發(fā)表見解,體會文章意境,逐步領悟做人的道理,得到情感的熏陶。

在探討文章中“舉輕若重”的句式時,我注重鍛煉學生尋找關鍵語句理解課文主旨的能力,通過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如文中體現(xiàn)主旨的一句話:“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边@句話在句式上整散結(jié)合,使文章語言顯得錯落有致,同時也使文章更有深意,富有哲理,它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著中年人肩負著承前啟后的重任,對生活的一種使命感。在探討時,我讓學生反復朗讀、品味,鼓勵他們對這句話發(fā)表獨特見解,挖掘出主旨,感受字里行間的親情與責任感,形成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強化發(fā)現(xiàn)。

在這里,我設計了這樣的環(huán)節(jié):《散步》這篇文章選進教材時刪了三處文字,我出示這三句話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因為討論編者的刪改意圖相對于初一學生有一定難度,我先請學生評價刪改的效果,再揣摩編者的意圖。我盡量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且放杜鵑林中啼”,因為作者、編者與我們是平等的,從而養(yǎng)成學生平等審視的意識。

然后,我又努力調(diào)動學生的積累,向課外拓展。指出舉輕若重的語言能把小事情寫得莊重、意義不凡,有些能使文章變得輕松幽默。引導學生聯(lián)想平時生活或閱讀中類似的例子,從而使學生能夠關注生活中的語言。在學生理解運用之后,我進一步點明:語言運用上有舉輕若重,也有舉重若輕。并引導學生舉例分析。最后進行小結(jié):無論是舉輕若重還是舉重若輕,關鍵要注意場合,把握分寸,得體是前提,在這個基礎上,再追求個性化的表達,形成自己的特色、風格。然后,我出示北京申奧時何振梁先生的一席話讓學生課后去仔細品味語言的得體、精妙。

六、比較:驗證發(fā)現(xiàn)。

在課文后面有一篇題為《三代》的短文,主題與《散步》相近,又有差異,情節(jié)差別較大,語言風格也各有千秋。可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驗證發(fā)現(xiàn),探討哪個故事更感動?并說說理由。閱讀是個性化行為,“感動”這種情感更是個性化的,因此鼓勵學生言之成理即可。這項任務如果來不及在課上完成的話,就作為一項研究性的作業(yè),向課外拓展,深入探究。

七、反思與小結(jié)。

在反思與小結(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先是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談談通過本課學習后的收獲和啟示。設計這樣一個空白點,不僅使學生在回味中對本節(jié)課鞏固了認識,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然后我進行總結(jié),并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師生齊唱。這樣,再次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八、作業(yè)布置。

我根據(jù)本課的教學重點,布置了兩個作業(yè):

1、老師的建議:大家把文章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讀,也許會有更多的收獲。我認為與父母共讀,亦是多角度閱讀的一種形式。也是孩子與成人的一種交流。

2、嘗試用“舉輕若重”的寫法,描述自己生活中被小事感動過的經(jīng)歷或者值得一寫的“生活細節(jié)”,展現(xiàn)語言魅力,描繪生活之美。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品味生活。因為實踐是最好的學習途徑,讀與寫有機結(jié)合、相得益彰,并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

九、板書設計。

我這節(jié)課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

(略)。

本課的板書,我把它分成主板和副板,主板設計了一個圍著“愛”字的心形,四個人物的位置也做了處理,這些都緊扣住了文章的主旨。同時,也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空中獲得無限的美的享受。副板的設計扣住文章的重難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語文散步說課稿及反思散步篇十二

教學目標:

1、品味文章語言表達上“舉輕若重”的特點。以詞語的選用與句式結(jié)構(gòu)兩方面)。

2、感受文章字里行間的親情與責任感。

教學重點:

品味文章語言“舉輕若重”的特點。

教學難點:

小組活動時,尋找典型詞句,體會“舉輕若重”的特點和表達作用。

教學方法:

在教師有效的指導下,學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建構(gòu)新的學習。學習策略有:朗讀、圈畫、質(zhì)疑、小組討論、比較研究與拓展強化。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設計: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學習。

1、回憶生活,引入學習。

出示問題:你們一家人一起散步會發(fā)生些什么事情?

請兩至三位同學講述經(jīng)歷,與大家交流。

2、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出示要求:輕聲地朗讀課文,熟悉課文的內(nèi)容。

檢查閱讀效果: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節(jié)呢?

c、散步的地點?

d、散步中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e、結(jié)果如何?

3、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問題:讀了這篇文章,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請幾位同學談談個人的感受。

肯定個性化的發(fā)現(xiàn)。

進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達的感情是什么?

總結(jié):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輕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筆下變得那么重要。作者從中感受到責任的重大,領悟到家庭、社會乃至整個世界的內(nèi)涵。

二、師生合作,初步發(fā)現(xiàn)。

1、朗讀第一、二兩節(jié),師生共同探討。

朗讀前提出要求:注意,文章中哪些詞語或句式很“特別”。

學習第一節(jié):以學生平常習慣的表達方式作為參照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作者選用句式的匠心。

通常習慣的表達有:

我們一家四個人在田野上散步。

我、我的母親、妻子和兒子在田野上散步。

歸納比較結(jié)果:文章選用的句式有強調(diào)的意味,鄭重其事地推出一個一個鏡頭。

學習第二節(jié):自主發(fā)現(xiàn)句式比較特殊的句子。推選用得巧的詞語。

句子:她現(xiàn)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詞語:信服。

2、學生歸納本文語言的主要特點。

作者用心選用句式與詞語,整篇文章給人一種“舉輕若重”的感覺,使一件平常的生活小事顯得那么不同尋常。

三、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1、小組學習,圈畫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學生自己閱讀、發(fā)現(xiàn)的基礎上,圈畫后面幾節(jié)文字中比較特殊的句式與詞語,進一步探究語言。

2、班級交流,共享發(fā)現(xiàn)。

每個小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發(fā)現(xiàn)與全班共享擇一個句子、一個詞語。

可能有的句子與詞語: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我的母親老了,……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就是整個世界。

太遲、總算、熬、分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仔細。

教師在交流中適當引導。

四、拓展:強化發(fā)現(xiàn)。

1、調(diào)用積累,向課外拓展。

交流明確:

(1)舉輕若重的語言能把小事情寫得莊重、意義不凡。由學生聯(lián)想平時生活或閱讀中類似的例子。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如“免受鯊魚之吻”。

(2)有時舉輕若重能使得文章輕松幽默,如“扛著一支鉛筆”,“學生周末大逃亡”。

2、與作者原文比較,推進研究。

文章選進教材時刪了三處文字,出示這三句話,討論編者刪改的意圖,并且評價刪改的效果。

3、總結(jié)。

無論是舉輕若重還是舉重若輕,關鍵要注意場合,把握分寸,得體是前提,在這個基礎上,再追求個性化的表達,形成自己的特色甚至是風格。

五、比較:驗證發(fā)現(xiàn)。

自讀,比較兩篇文章語言的特點,并研究造成兩文語言風格截然不同的原因。

寫了一個孩子眼中的姐弟二人的溫馨世界,語言是活潑潑的。

六、布置作業(yè)。

假設你是文章中的“我的兒子”,寫一寫這件事情,感受語言的另一種魔力。

語文散步說課稿及反思散步篇十三

(本說課內(nèi)容在學科知識體系中所處地位和作用)。

莫懷戚的《散步》這篇課文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第五單元的學習要求是要在整體感悟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并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所以,教學這篇《散步》,要在學生學習前面課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礎上,在老師的啟發(fā)指導下,學生的合作探究過程中,學生運用所學方法,繼續(xù)鞏固單元要求。

2、教學目標。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新課程標準,確定教學目標為:

1、知識和技巧目標: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和方法目標:揣摩詞句的含義,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3、思想感情和價值觀:培養(yǎng)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的確定是根據(jù)教材的特點、教學的目標及學生的實際;至于教學難點,則是就學生接受而言,學生經(jīng)過預習,還存有疑問,理解還存在困難的地方。所以,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為:

a、教學重點:1、培養(yǎng)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2、揣摩精美詞句,品味語言的美。

b、教學難點: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義的文章最后一句話。

1、教法。

在教師有效的指導下,學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語言。

教師還可借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有利于擴大教學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學內(nèi)容更加形象、直觀,有利于調(diào)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

2、學法。

先讓學生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然后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抓住關鍵語句精讀課文,深入思索,反復咀嚼,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在學習時,我認為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如何導入。

結(jié)合日常生活,引入學習。

出示問題:你們一家人經(jīng)常一起散步嗎?散步過程中發(fā)生過什么有趣的事情?

――請兩位同學講述經(jīng)歷,與大家共享。

(新知識的學習往往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以學生現(xiàn)有的生活積累為學習的前提,引導學生培養(yǎng)自己積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給新的學習構(gòu)筑起合適的背景,奠定教材與生活,作者與讀者以及教師與學生情感上有效溝通的基礎,有利于新知的學習。)。

(二)、出示目標。

(據(jù)有關人士分析,有明確目標的學習與目標不明確的學習,效果相差9倍,設計這一步的原因是對教與學起統(tǒng)帥作用,使學生的學習有明確的方向性。)。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初步體會文章的語言美、情感美。

2、輕聲地朗讀課文,熟悉課文的內(nèi)容。

(“聽”和“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本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過程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語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檢查閱讀效果:(屏幕顯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節(jié)呢?

c、散步的地點?

d、散步中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e.結(jié)果如何?

(問題宜簡單,學習起步階段要盡量讓每個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梳理內(nèi)容的目的是提醒學生初讀文章時應該關注的要點有哪些,也是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拉近距離,為下一步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個共同的平臺。)。

(四)、研讀課文探究主旨。

1、你說說這一家子四口人中,誰的權力最大,誰有真正的決定權?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討論。

(1)“我”聽母親的:

(2)母親聽孫兒的:

(3)妻子聽“我“的:

(4)兒子聽“我”的:

2、那么究竟聽誰的呢?

――由“愛”決定,這個“愛”,對長輩來說,是“愛幼”;對子女來說,是“尊老”。

――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親,妻子背的是兒子。母親給我們以生命,而兒子又是這生命的延續(xù)。這血脈相連的三代人緊緊連接在一起,構(gòu)成了生命的整體的。如今,我們把母親和兒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負著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產(chǎn)生了一種深沉的、莊嚴的感覺,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類社會中承前啟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的。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的,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體會文章的人性美。對于學生的討論和回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的,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五)、探究課文,品味語言。

本文語言優(yōu)美,值得我們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們采用鑒賞法來仔細品味一下。

1、同學們讀課文,采用圈點法劃出自己認為精美的句子,看這些句子好在哪里?可能有的句子:

(1)寫景的句子。

――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第四段)。

――描寫母親所看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第七段)。

(2)傳情的句子(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

――“母親本不愿出來的------便去拿外套”(寫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態(tài),母親的老邁、順從,兒子的誠懇、孝敬?!罢驗槿绱恕币痪渫嘎读恕拔摇钡奈幕摒B(yǎng)。)。

(3)對稱的句式(讓學生自己找出來,體會它們的對稱美,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有的濃,有的淡。

――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語文學習的要義之一就是學習語言,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要在體會文章人性美的基礎上探尋語言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六)、朗讀課文,加深體會。

(大屏幕顯示朗讀要求:朗讀時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語氣、語調(diào)、語速幾方面)。

1、引導學生分析本文的朗讀基調(diào):歡愉而深沉。

2、“我”的語氣、語調(diào)應該怎樣把握?

提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的。

(1)“我”是個中年男子。

(2)在這個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的。

(3)散步中,處處表現(xiàn)“我”“孝敬”母親,又疼愛妻子、兒子的感情。

(語氣:溫和,親切中含著莊重;語調(diào):平穩(wěn),聲音不宜過高或過低)。

3、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朗讀是感受、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也是檢測學生是否真正理解課文的手段之一。好文章應不厭多讀。)。

(七)、拓展升華,擁抱親情。

1、通過剛才的朗讀,我們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悅的旅行。那么,我們每個同學你在十幾年的生活經(jīng)歷中,一定也親身感受過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意,請回憶一下,然后與同學進行交流。注意要求(1)圍繞“親情”這一主題(2)談出自己的親身感受。

(教材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梁,是已知與未知的中介,學習過程中,認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學習課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課內(nèi)外結(jié)合的,以外促內(nèi)是學習語文的好方法。)。

(八)、課堂小結(jié):

1、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都學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wěn)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后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丶铱纯础?,學生齊唱。

(音樂最能撞擊人們的心靈,設計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通過感受自己從家中得到的溫暖和愛,使學生對親情的理解得到升華。)。

(九)、課后作業(yè):

1、把圍繞“親情”的說話練習寫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課外閱讀中,你讀過類似課文這樣感人的文章嗎?請向大家推薦一篇讓我們同學來共同感受一下。

語文散步說課稿及反思散步篇十四

設制教學設計時,在指導教師的精心指導下,開展了以下工作,并制定了這樣一個學習目標:感悟散文中的親情。于是,我想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去繁存簡,去難存易”,采用新的形式:由文學評論之語“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切入,讓學生談閱讀感悟,放開條條框框;激起學生的思想火花,在自然的氣氛中結(jié)束課堂。課上,在學生聽完朗讀錄音以后,我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請有感情的讀出文章中你最欣賞的語句,并說明理由?!边@樣既可以訓練朗讀能力,又可以初步感知文章。在回答問題的學生中,有一名學生經(jīng)過思考后找出第四自然段,理由很簡單,文字優(yōu)美。有學生會選擇此段,是我預想之中的,這樣水到渠成的講解散文中景物描寫的妙處。接下來讓學生“談談讀了這篇文章你感受到了什么?并從書中找出原句”,這樣可以邊感受文章中的情感,邊初步體會文中的語言風格。之后再問同學們“你們最喜歡這一家中的哪一位?”此過程使學生體味語言,挖掘出本文的主題和重點,更深刻的感受親情和責任的可貴。在這些環(huán)節(jié)中,我適時點撥本文語言的樸實的特點和非凡的表現(xiàn)力。鼓勵學生學習本文的寫作手法。使學生在體驗情感的同時習得語文知識。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以上是每名學生自學,獨立完成,獨立感悟的。為了避免教學形式過于單一,我設制了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最后一自然段的教學方式,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品味語言,體驗情感。在此過程中,學生討論的很激烈,對問題得分析也較為準確。

學生很配合我 ,加上我的精心設計的各個板塊之間的過度和銜接的教學用語,以及問題的激發(fā)與合作探究的引導,使學生神情活躍,達到了預想的教學效果。但是,我想僅僅從文中體會的`情感還不足以使處在叛逆期的學生很好的理解家人,感恩家人。他們課上可能已經(jīng)感受到了親情的可貴,但是課后遇到問題就會忘記感恩?!案腥诵恼?,莫先乎情”,要強化學生的這種情感體驗,也許教室成員的親身經(jīng)歷,才是感染學生的最好方法。我只得選取自己的心情日記說給學生聽。學生聽后紅紅的眼眶讓我知道他們的情感有所升華,為了使學生把這種情緒和自身更好的結(jié)合,同時練習寫作技巧,我讓學生寫一段心里話給親人,學生們落在自己本子上的眼淚告訴我他們的情感已達高峰。

此次教學過程中,我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運用不夠嫻熟;還有在訴說自己的心情日記時,由于擔心自己的心情影響教學的進行,從而過分的控制自己的情緒,使得感情融入程度不夠;提問學生的范圍太小,沒有層次,等等,以后我要在這些方面多加注意。

記得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zhì)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毕M@堂課能夠真正地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通過這堂課,我真正明白了課前教學設計也應該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是一條永遠流動的河。課堂應該是有生命的,我愿永遠把握這生命的脈搏,為之奮斗!

最后,請允許我借此機會感謝我的指導老師。能接受呂穎老師的悉心指導,真是我莫大的福氣。從她身上,不僅學到了很多教學方法和技巧,她做事認真的態(tài)度,更是值得我終生學習的。

注:查看本文相關詳情請搜索進入安徽人事資料網(wǎng)然后站內(nèi)搜索散步初中語文教學反思。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7710745.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