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蘆笛巖導游詞英文 桂林蘆笛巖導游詞(大全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6 23:05:10
2023年蘆笛巖導游詞英文 桂林蘆笛巖導游詞(大全8篇)
時間:2023-12-06 23:05:10     小編:薇兒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蘆笛巖導游詞英文篇一

蘆笛巖位于桂林市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是一個以游覽巖洞為主、觀賞山水田園風光為輔的風景名勝區(qū)。蘆笛巖洞深240米,游程500米。洞內有大量奇麓多姿、玲瓏剔透的石筍、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瑯滿目,組成了獅嶺朝霞、紅羅寶帳、盤龍寶塔、原始森林、水晶宮、花果山等景觀,令游客目不暇接,如同仙境,被譽為“大自然的藝術之宮”。從唐代起,歷代都有游人蹤跡,現(xiàn)洞內存歷代壁畫77則。自1959年發(fā)現(xiàn)并開發(fā)后,如今已建有餐廳、茶室、水榭、湖池、曲橋,并設游船,廣植花木,成為中外游客游覽桂林時必至的旅游熱點。

蘆笛巖所在的光明山,從前叫毛毛頭山。原來半山腰只有一個小洞口,僅容一人進出,山坡上又長滿蘆荻草,并不引起人們的注意?!杜R桂縣志》里,記載了光明山,但是沒有說山腰有巖洞。洞內保存有自唐貞元八年(792年)以來的壁書70余則,大部分是用墨筆在洞壁上書寫的題名紀游。這些壁書表明,蘆笛巖并非亙古無人知曉。附近的村民,早就知道這個靈巧之洞,可是人們長期以來秘而不宣。

“蘆笛巖頭枷鎖破,桃花源內仙靈唱。”(郭沫若《滿江紅·詠蘆笛巖》)解放以后,人們生活安定,用不著避難了,便道出了蘆笛巖的秘密。1959年,附近村民提供了巖洞的情況,經過勘測建設,于1962年正式開放。因為洞口附近生長著蘆荻草,據(jù)說可以做成笛子, 取名蘆笛巖。

蘆笛巖是一個囊狀的巖洞,進口與出口相鄰,進洞處為原來的`天然洞口,出洞處是開鑿的人工洞口。洞深240米,游程約500米。巖洞是70余萬年前,地下水沿著巖石的破碎帶流動溶蝕而形成的。洞中大量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石花,是在巖洞形成以后,含有碳酸鹽類的地下水,順著巖石裂隙流出,水份蒸發(fā),碳酸鹽類沉淀結晶,逐漸堆積而成,千態(tài)萬狀態(tài),琳瑯滿目。

蘆笛巖的特點是洞中滴水多,石鐘乳、石筍、石柱發(fā)育成為洞中的填塞物也特別多。游人進洞,在林立的石柱縫隙中間轉來轉去,加上彩色燈光的照耀,如同置身仙境一般。

熊瑾玎《贊蘆笛洞》詩,作了生動的描寫:

桂林巖洞多靈巧,蘆笛新開巧不同。

異彩繽紛今古自,奇蹤探索忘西東。

初臨絕壁懸崖上,似入瓊樓玉宇中。

莫怪吾華常自傲,世間那有此仙宮。

詩人極力贊美蘆笛巖,將它引為我們中華的驕傲。

蘆笛巖的景觀,不僅精致美觀,而且珠聯(lián)壁合。滿洞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等等,好似象牙雕刻,仿佛黃楊木雕,美觀異常,被譽為“大自然藝術之宮”。

我們游覽蘆笛巖,能夠欣賞到許多美妙的景致。

蘆笛巖導游詞英文篇二

各位游客,你們好!

我是xx號向導員,歡送大家前來游覽蘆笛巖。很愉快為大家講解。蘆笛巖是國家4a級景區(qū),也是桂林山水的一顆明珠。因為游人較多,洞內途徑波折,各景點的燈光是講完一段后主動封閉的,為了大家的保險和更好地參觀游覽,請大家不要走散,不要攀登鐘乳石照相,不要高聲談話,不要抽煙。盼望大家能配合我做好導游工作。咱們的服務口號是“笑迎天下客,滿足在蘆笛”。愿望我的講授能隨同你度過一段美妙的時間。當初請大家隨我到巖洞里游覽。

蘆笛巖位于桂林市西北桃花江畔,在光亮山的南側山腰。洞口原長有一種蘆荻草,傳說可以做笛子,吹出悅耳動人的聲音,蘆笛巖因而得名。蘆笛巖的形成閱歷了漫長的年代,l0o萬年前這里原是一個古地下湖,由于地殼活動山體抬升,地下水位降落;地下湖變成了巖穴。后來,雨水形成的地下水沿著山體中許許多多的粉碎帶流動,溶解了巖石中的碳酸鈣,變成了含有碳酸根與鈣離子的溶液。當?shù)叵滤畯膸r石縫隙流到洞中時,二氧化碳溢出;鈣離子就積淀結晶,經過終年的積累形成千姿百態(tài)的鐘乳石,人們稱頌蘆笛巖是一座大天然的藝術之宮。

遠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就有人來蘆笛巖旅行,蘆笛巖的石壁上留下了不少古人的墨跡,但歷代都不開發(fā)。蘆笛巖于1959年開端進行勘測與建設。1962年正式對游人開放。自開放以來,蘆笛巖曾先后招待了鄧小平、李鵬、朱基、李瑞環(huán)等黨和國度引導人。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卡特;結合國前秘書長德奎利亞爾等80多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也曾前來參觀游覽。

蘆笛巖洞深240米,最寬處93米,最大高度18米,游覽行程約500米,游覽時光大概40分鐘。

展示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由許多鐘乳石組成的絢麗圖景:有挺立的山峰,有茂密的森林,還有濃陰遮天的千年古樹。每當太陽初升就有成群的獅子迎著向陽在森林里盡情地歡舞,使全部森林充斥了蓬蓬勃勃的生氣。這里有一頭大獅子,這是頭部,這是身部,這是尾巴。它正看護著那邊的一群游玩的小獅子,這個景叫“獅嶺朝霞”。

這些山峰、古樹、獅子都是由洞頂?shù)嗡斐傻溺娙槭?,含有鈣離子的水從裂痕中滴下來,經由上萬年甚至多少十萬年的積聚,結晶成吊掛在洞頂?shù)氖娙?水滴到地上,形成從下往上長的石筍;經過漫長的年代,石筍和石鐘乳銜接起來,形成了石柱。這一類由滴水形成的鐘乳石稱為滴石類次生化學沉積物。中國有句成語說“星火燎原”,在蘆笛巖卻是水滴石長,只有有滴水運動,鐘乳石就會不停地成長。

這像是一床圓頂蚊帳,這是帳頂,這是帳布,蚊帳的一半已經整潔地折疊起來了。帳頂叫穴盾,像古代武器盾牌,國外叫它調色板。穴盾由從洞壁裂縫擠壓出來的浸透水形成。水流形成穴盾高低兩塊圓形盾板,兩塊盾板旁邊是空的,水從盾板夾縫向外流出,又形成了下部的石幔。當石幔長達2―3米時,石盾和石幔合起來就形成了盾帳,在形狀上宛如一床圓頂蚊帳。盾帳右下方有一只美國火雞,火雞的尾巴上有一只小駝鳥。

這里有個小平臺,相傳是古代詩人觀景吟詩的地方。一天,有一位詩人遠道而來,被蘆笛巖神奇的風景迷住了,不禁詩興大發(fā),可是他只寫出了半首就再也找不到恰當?shù)脑娋淞?。這半首詩說:“生成蘆笛千般巧,欲寫奇巖下筆難?!焙笕吮惆阉小鞍胧自娕_”。假如哪位游客有興致,請把后半首詩寫出來。

請看這里有兩座綠樹疊翠的山峰,在兩座山峰之間,一條銀光閃閃水花四濺的瀑布飛瀉而下,那雄偉的氣概,就像我國唐代詩人李白所描述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河漢落九天”,這個景叫“高峽飛瀑”。

瀑布鄰近的石鐘乳、石筍、石柱,是由滴水形成的,如果不是滴水,而是片狀流動的水,就會形成石瀑、石幔、石旗一類狀態(tài),這類鐘乳石叫流石類次生化學沉積物。這條石瀑布形成的年代較晚,含雜質少,結晶好,顯得分外雪白晶瑩。

更青”,白雪青松,更浮現(xiàn)出青松那不畏酷寒、傲視風雪的剛強性情。沒有看過雪景的南方人在這里能夠縱情觀賞北國景色,這個景叫“塔松傲雪”。蘆笛巖內氣溫長年在20攝氏度左右,沒有冰封雪飄的前提,這里的白雪是由含雜質很少的方解石結晶組成。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一座蘑菇山,山上長滿了大大小小的磨菇。有一個白叟進山來采蘑菇,蘑菇長得飛快,采一個,長一片。這是小蘑菇、大蘑菇,那邊還有一個特大的蘑菇王。你看,這個老人正抱著一個蘑菇下山來呢!

這座山上有很多瓜果跟蔬菜。這是蓮藕、豆角、高腳白菜、花菜、絲瓜、苦瓜、冬瓜、花生,山下還有西瓜與一個廣西特產田柚。這一帶是洞頂裂隙最豐盛的地方,每逢雨季就會有大的流水、滴水,還有從高處落下濺散成霧狀的水珠,這些富含酸根與鈣離子的水構成以石煤為主的協(xié)同沉積,培養(yǎng)了這一幅豐產圖景。

蘆笛巖導游詞英文篇三

蘆笛景區(qū)位于桂林市西北的桃花江畔,1982年11月成為國務院頒布的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是國家旅游局評定的首批國家aaaa級景區(qū),是漓江aaaaa級風景名勝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并被世界旅游組織推薦為“世界最佳旅游游覽景區(qū)”。蘆笛景區(qū)由最美的溶洞——蘆笛巖以及桃花江、芳蓮池等水體水景和侯山組成,山水相依,構成了一幅秀美的山水田園風光圖。

“桂林山水甲天下,蘆笛美景堪最佳?!碧J笛巖是桂林山水一顆璀璨的明珠,它位于光明山南側山腰,洞深240米,游程近500米,是一處景致高度集中、景物極盡造化的神奇游覽佳境。在這個奇妙的巖洞中,琳瑯滿目的鐘乳石、石筍、石柱、石幔、石花擬人狀物,惟妙惟肖,構成了三十多處美妙景觀,“圓頂蚊帳”、“高峽飛瀑”、“盤龍寶塔”、“原始森林”、“簾外云山”、“水晶宮”等景景相依,景景相連,可謂移步成景,步移景換。整個巖洞猶如一座用寶石、珊瑚、翡翠雕砌而成的宏偉、壯麗的地下宮殿。這些千姿百態(tài)的鐘乳石是由于地下水的作用,溶解了巖石中的碳酸鈣,再經過上百萬年的沉淀堆積結晶而形成的,所有的景觀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沒有加一點人工修飾,因此,蘆笛巖被人們譽為“大自然藝術之宮”。

蘆笛巖開放以來接待過四千多萬游客,更有眾多知名的國內外首腦及政要游覽過蘆笛巖,其中有鄧小平、朱镕基、胡錦濤、吳邦國,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卡特、聯(lián)合國前秘書長德奎利亞爾等。在參觀后他們被這人間奇景所傾倒,對景區(qū)高度贊譽,由此蘆笛巖也被稱為“國賓洞”。

蘆笛巖的巖洞燈光設計不斷更新改進,通過現(xiàn)代科技手段,開創(chuàng)國內第一的夢幻七彩“蘆笛?天籟”燈光秀,這是一個結合了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多種感官效果為一體的動態(tài)燈光秀,將蘆笛巖的美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出來。以氣勢磅礴的燈光表演、天籟般的音樂將游客帶入億萬年前的夢幻的海底世界,在時空的變換中飽覽瑰麗景致,體驗巖溶變化發(fā)展的悠久歷史。

看過”桂林蘆笛巖導游詞"的還看了:

蘆笛巖導游詞英文篇四

從前,蘆笛巖里空空蕩蕩,哪來什么景致。有一年,皇帝老子做六十大壽,一道道圣旨傳一下來,要全國各地送金銀財寶,異獸珍奇,進貢祝壽。官老爺們借祝壽之名,向老百姓收刮一場,一時間全國各地被鬧得烏煙瘴氣,哭聲震天。特別是云南、貴州、四川、廣西等少數(shù)民地區(qū),更是被攪得雞犬不寧;怨聲載道。

過了不久,川、滇、黔之地的進貢隊伍,陸陸續(xù)續(xù)地路過桂州府。這是支龐大的隊伍,上千人的鑼鼓,喇叭隊在前面鳴鑼開道,樂聲震天,把在月宮里睡午覺的嫦娥仙子給鬧醒了。她推開窗子,朝下一望,只見一條長長的隊伍象長蟲爬行一樣往北而去,道路兩旁三五成群,老百姓有的在哭泣,有的在叫罵,悲聲動地,怨氣沖天。

嫦娥不知桂林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忙叫小白兔下凡去打探,自己趕緊洗漱梳裝。小白兔來到桂林老人山,向牧馬老人詢問,老人嘆了一口氣,流著眼泊把事情的前前后講了一遍,并叫小白兔快快轉回月宮,請嫦娥想辦法救救黎民百姓。

嫦娥聽了小白兔的稟告,氣的玉牙咬得格格響:"好你個皇帝老兒,害得百姓家破人亡,我定要懲罰你們!"

且說,進貢隊伍到了湖南,行經湘江,入洞庭,進長江到武漢的水路;嫦娥一看,計上心來。她飛到佛憎國阿羅寺,向十八羅漢借了八萬只神烏鴉,等進貢的船隊航行到洞庭湖心,她長袖一拂,頓時狂風大作,白浪滔天。把船只全部打翻了。八萬只神烏鴉大顯神通,刁起貢品,一件件送回物主手里。桂林的老百姓,知道是嫦娥做的好事,歡聲雷動,感恩戴德不盡。嫦娥想,那些送貢品的狗官一向魚肉百姓,讓他們淹死,也不虧情理;至于當兵的,受人差遣,另當別論。于是又亂起了一陣狂風,把那些役兵全部送還原籍。

黔滇川桂的太守、州官得知從各家各戶搜刮來的貢品又回到了物主手中,一個個氣得吹胡子瞪眼睛。更加變本加厲地派出大批官兵進行搶奪,同時殺了不少人,燒了不少房子,老百姓被害得更慘了。這些情況讓嫦娥知道了,心里很不好受。

不久,五郡的進貢隊伍再次集結,又準備過洞庭湖。這次官兵害怕狂風翻船,就把所有的船只用鐵鏈連成一片。這樣,再大的風暴也不管用了。

嫦娥見了,暗自好笑:我不破你的連環(huán)船也能輕取貢品,只是這么多貢品如何處理,倒成了問題,弄不好又象上次那樣,老百姓可遭殃了。最后決定先施法術把官府收刮來的寶物藏到山洞里去,等一年半載,讓風頭過后,再把財寶退還物主。于是立即行動,一夜之間,人不知鬼不曉地將所有物品從連環(huán)船上搬到了桂林郊外。本來嫦娥想把貢品藏到七星巖里,只因常有游客進洞玩耍,感到不妥,后來東尋西覓,終于找到了桂林西北郊光明山腹中的一個大巖洞,這個洞大得能裝下半邊天。于是,所有財富一齊由嫦娥施法收進了光明山的巖洞中藏好。嫦娥見洞口太小,怕日子長了被灌木埋沒,便在洞口附近種了幾叢蘆笛作記號,一切料理完畢,才回月宮去。

嫦娥為營造桂林山水,曾勞累成疾,如今又為收寶之事,忙了幾天,回到月宮,不料竟然病例了,調養(yǎng)將近三月有余,方才好轉。這天,嫦娥猛然想起將貢品退還物主之事,不等病體痊愈,便急忙趕下凡來。哪里還找得到主人!原來天上一日,等于世上一年,嫦娥在月宮養(yǎng)了三個多月病,人間早過去一百多個春秋了。物主之家,少說也傳了三、五代人,你上哪里找去!

嫦娥悔恨不已,卻也無可奈何;只好到光明山去看看。不得了,洞口已讓人發(fā)現(xiàn),還有十來個兇神惡煞的家丁提刀握棒、守在那里。

這是怎么回事?原來山下百沖村里,有個放羊娃,天天在山上放羊,無聊得很,看見山上有幾叢蘆荻草長得特別茂盛,就去砍來做笛子吹。無意中讓他發(fā)現(xiàn)了洞口,進去一看;盡是金銀財寶,出來一講,全村都轟動了。大伙正要挑起籮筐去裝運,卻給對門村的大惡霸知道了。他馬上派了家丁來看守,妄想占為已有。

嫦娥心想,讓這些財寶留在世上。必然是個禍害,日后不知又要惹出多少是非來,干脆把財寶化為石頭,省得人們?yōu)樗?,于是吹了一口仙氣,那一洞珍寶便化成了鐘乳石。如今蘆笛巖里最后一景"雄獅送客",就是當年的金獅子化成的呢。

蘆笛巖導游詞英文篇五

各位團友、各位游客:

大家早晨好!

我是***旅行社的導游***,大家叫我小*好了。

歡迎大家前來游覽蘆笛巖。很高興為大家解說。蘆笛巖是國家4a級景區(qū),也是桂林山水的一顆明珠。由于游人較多,洞內道路曲折,各景點的燈光是講完一段后自動關閉的,為了大家的安全和更好地參觀游覽,請大家不要走散,不要攀爬鐘乳石照相,不要高聲說話,不要吸煙。希望大家能配合我做好導游工作。我們的服務口號是“笑迎天下客,滿意在蘆笛”。希望我的講解能伴隨你度61過一段美好的時光?,F(xiàn)在請大家隨我到巖洞里游覽。

蘆笛巖位于桂林市西北桃花江畔,在光明山的南側山腰。洞口原長有一種蘆荻草,傳說可以做笛子,吹出悅耳動聽的聲音,蘆笛巖因此得名。蘆笛巖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年代,100萬年前這里原是一個古地下湖,由于地殼運動山體抬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湖變成了山洞。后來,雨水形成的地下水沿著山體中許許多多的破碎帶流動,溶解了巖石中的碳酸鈣,變成了含有碳酸根與鈣離子的溶液。當?shù)叵滤畯膸r石縫隙流到洞中時,二氧化碳溢出;鈣離子就沉淀結晶,經過長年的積累形成千姿百態(tài)的鐘乳石,人們稱贊蘆笛巖是一座大自然的藝術之宮。

遠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就有人來蘆笛巖游覽,蘆笛巖的石壁上留下了不少古人的墨跡,但歷代都沒有開發(fā)。蘆笛巖于1959年開始進行勘測與建設。1962年正式對游人開放。自開放以來,蘆笛巖曾先后接待了鄧小平、李—鵬、朱镕基、李瑞環(huán)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卡特;聯(lián)合國前秘書長德奎利亞爾等80多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也曾前來參觀游覽。

蘆笛巖洞深240米,最寬處93米,最大高度18米,游覽路程約500米,游覽時間大約40分鐘。

1、獅嶺朝霞

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由許多鐘乳石組成的壯麗圖景:有挺拔的`山峰,有茂密的森林,還有濃陰遮天的千年古樹。每當太陽初升就有成群的獅子迎著朝陽在森林里盡情地歡舞,使整個森林充滿了蓬蓬勃勃的朝氣。這里有一頭大獅子,這是頭部,這是身部,這是尾巴。它正看護著那邊的一群玩耍的小獅子,這個景叫“獅嶺朝霞”。

這些山峰、古樹、獅子都是由洞頂?shù)嗡纬傻溺娙槭锈}離子的水從裂縫中滴下來,經過上萬年以至幾十萬年的積累,結晶成懸掛在洞頂?shù)氖娙?;水滴到地上,形成從下往上長的石筍;經過漫長的年代,石筍和石鐘乳連接起來,形成了石柱。這一類由滴水形成的鐘乳石稱為滴石類次生化學沉積物。中國有句成語說“水滴石穿”,在蘆笛巖卻是水滴石長,只要有滴水活動,鐘乳石就會不停地生長。

2、紅羅寶帳

這像是一床圓頂蚊帳,這是帳頂,這是帳布,蚊帳的一半已經整齊地折疊起來了。帳頂叫穴盾,像古代兵器盾牌,國外叫它調色板。穴盾由從洞壁裂縫擠壓出來的滲透水形成。水流形成穴盾上下兩塊圓形盾板,兩塊盾板中間是空的,水從盾板夾縫向外流出,又形成了下部的石幔。當石幔長達2—3米時,石盾和石幔合起來就形成了盾帳,在外形上宛如一床圓頂蚊帳。盾帳右下方有一只美國火雞,火雞的尾巴上有一只小駝鳥。

蘆笛巖導游詞英文篇六

榕湖、杉湖原為唐宋時桂州城南護城河, 現(xiàn)在湖畔樹木婆娑, 湖中澄湖碧水, 象碧玉鑲嵌在市區(qū)中心, 游人到此不僅能飽覽湖光山色, 而且可以尋勝訪古。

湖心亭在榕湖的湖心島上, 原建于40年代, 1979年兩次重建, 現(xiàn)為一組設計新穎的仿古臨水亭廊, 由大小兩亭及連廊組成。大亭8角、重檐、凌駕水中; 小亭4角, 單檐尖頂, 坐落岸上, 以直角形(l)曲廊與大亭相連, 總面積120平方米。湖岸有九曲橋銜湖心島, 掩映于湖光翠柳之間, 與亭廊構成整體, 顯出平穩(wěn)中求變化, 臨水而有飛動感。

古南門桂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qū)榕湖北岸。又名榕樹門。據(jù)載為唐代名將李靖于武德四年(621)平定嶺南后, 在桂林筑置城守新建, 是桂林“唐城”的南大門, 距今正1300多年。

黃庭堅系舟處在榕湖北岸, 古南門前, 榕蔭亭側。崇寧二年(1103)北宋大詩人黃庭堅被謫宜州, 崇寧三年(1104)經桂林, 遍覽名山, 泊舟此岸。他寫的《到桂州》云“桂嶺環(huán)城如雁蕩, 平地蒼玉忽 峨; 李成不在郭熙死, 奈此百嶂千峰何”, 融進個人的不幸遭遇, 也表達了對桂林山山水水的深厚情意。南宋理學家張知靜江府時, 在系舟處建榕溪閣, 以志懷念。閣久廢, 1955年在舊址建榕蔭亭, 其后又立碑其側, 題為“黃庭堅系舟處”。

湖西莊在榕湖北路西段。清嘉慶道光間, 少司空李宗瀚建為別墅。張維屏《洼游日記》稱, 大門臨湖, 內有小橋流水, 過橋有屋, 屋后有軒, 軒前有園, 整座建筑用竹籬圍合。李宗瀚住湖東“拓園”, 今人民禮堂東北側, 湖西莊由其侄李春回掌管。李春回工書精刻, 后破落, 別墅荒蕪。1954年以來, 這里建起擁有十幾幢風格各異的庭院建筑, 成為桂林市第一個接待國家元首級的外事賓館榕湖飯店。

芙蓉亭在榕湖南路西段, 榕湖西南岸邊。清代著名桂林畫家羅辰曾在此建“芙蓉池館”。1955年建亭, 因名芙蓉, 亦稱葵花亭。1988年改建成鋼筋混凝土結構, 6柱、6角、單檐、琉璃瓦、攢尖頂亭, 高7米, 長寬各5.45米, 面積29.7平方米。亭中有石桌凳, 柱間有石欄桿, 亭周樹茂蔭濃, 秀色可餐。

陽撟在秀峰、象山兩區(qū)相銜, 榕湖杉湖接合部的水面上。宋名青帶橋或永濟橋, 木質結構, 元代毀于火。明改建石橋, 解縉書“永鎮(zhèn)三江”其上。洪武間(1368~1398)桂林城南擴, 榕湖杉湖變成內湖, 名陽塘, 橋因湖改稱陽橋。歷代多修葺、擴建。1974年擴建成現(xiàn)狀: 石拱結構, 3跨, 各5米, 全長22.2米; 橋面由20米加寬成32米, 瀝青鋪筑, 飾以漢白玉雕花欄桿。自古以來, 青帶橋一帶就是商業(yè)中心區(qū)。據(jù)元伯篤魯丁《陽橋記》載, 橋的兩側, 商賈所藏寶物、番貨, 以有易無 , 日千百計。現(xiàn)在榕杉湖區(qū), 市行政機關、商業(yè)網點、賓館環(huán)立, 這一地帶, 更成為南北通衢和政治、文化經濟、旅游的中心。

朝霞亭在榕湖東側, 湖濱飯店前, 簇擁于小葉樟, 夾竹桃與翠竹間的一個260多平方米的小島上。高7米, 長寬各4.45米, 面積19.8平方米, 為6柱、6角、單檐、攢尖頂小亭,3面有石欄桌凳,北面有曲橋通達,是喧鬧市區(qū)中難得的安寧憩息地。每當日出,霞光滿亭,激人奮進,嫵媚可親。

蘑菇亭在杉湖湖心島上, 由一組圓形水榭與3個獨立單柱圓形亭子組成, 總面積近400平方米, 建于1978年。登上杉湖北岸的12層高樓漓江館頂層俯瞰, 湖心島的平面呈美麗的梅花圖案。

補杉亭一名杉湖亭, 在杉湖湖心島上, 1955年建, 為木結構, 以杉樹皮蓋頂。杉湖畔清代有“補杉樓”, 是著名桂林詩人朱琦、龍啟瑞等登臨吟詠之地。補杉亭之名由此而來。亭已廢, 1978年在原址四周新建蘑菇亭。

大榕樹在榕湖北路西段古南門前,為小葉榕,高18.6米,冠幅直徑32米。南宋文學家劉克莊(1187-1269)《榕溪閣》:“榕聲竹影一溪風,遷客曾來系短篷;我與竹君俱晚出,兩榕猶及識涪翁?!备⑽淌潜彼卧娙它S庭堅的號,他游桂林時曾系舟樹下,證實這棵大樹是宋代榕溪閣前兩棵榕樹中的幸存者,樹齡在820xx年以上。今仍枝葉婆娑,濃蔭蔽日,成為朝夕與游人共處的桂林八景中的“榕城古蔭”。另一株古榕,附古南門而生,早已不存,但城門、城樓,至今仍稱榕樹門、榕樹樓。

廣西桂平西山導游詞

天下西山二十八,大多都是鐘靈秀景,可李宗仁先生卻只說:“當郡西山,夙擅名勝”。五岳歸客郭鳳崗將軍欣然題刻為“別有天地”。孫中山的秘書、中山大學校長鄒魯贊為“靈氣集中樞”。清代詩人瘳在云說是“勝景追趕尋第一巔”。大詩人李白有詩“別有天地非人間”句,但是郭鳳崗將軍游罷五岳歸來,不只要看西山,而且還暢游西山。古人云:西山暗漱玉聲響出山巔。披襟颯颯松風爽,興盡歸來月滿天。今天你們也是游了很多名山大川之后,還到西山來,我非常樂于同你們一起游覽。歡迎你們! 現(xiàn)在,我首先總括一下西山的特點:西山地處北回歸線之上,海拔678米,其后的瑪驪峰1001米,總面積13平方公里,目前總游程約6000米,以林秀、石奇、泉甘、茶香、佛靈著稱。 西山,被子譽為“南天第一秀山”、秀蓋南天“。特別是樹秀,由于回歸線上的特殊地理環(huán)境和良好的氣候條件,使所有的植物四季常青。其中珍稀植物有金花荼、樹蕨、枧木、桫欏、竹柏、羅漢松、擎天樹、菩提樹、水桐、水杉、楠木、蘇鐵、刺果藤、銀藤、海芋、油楠等。百年乃至千年的古樹約1500多株,植被覆蓋率 98%以上。高大長青的龍鱗松,是西山特有的樹種:千年石頂榕,直徑2米多,生在巨石頂上:石罅樹,被譽為“外星木”,石敢當香樟,兀檔成百立方的巨石;米余直徑的古龍眼樹。。。。 桂平西山是我國著名的七大西山之一,又稱思靈山。因在桂平縣城西1公里而得名。從南梁王朝設桂平郡治于西山起,漸成為游覽勝地。俗有“桂林山水甲天下,西山風景秀南天”之稱。山上古樹參天,清泉甘例,怪石嶙峋,石徑曲幽。有李公詞、洗石庵、龍華寺、乳泉亭、飛閣等建筑物。 以西山為中心,包括金田村、金田營盤、潯州古城、白石洞天、大藤峽、羅叢巖、紫荊山、太平山原始森林等,總面積約20xx平方公里,有“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有潯城半邊山(即西山)”之美譽。西桂平西山以“林秀、石奇、茶香、泉甘、佛圣”著名。峰巒嵯峨,數(shù)十乃至百余立方米的巨石疊嶂,中有怪石嶙峋,石徑曲幽。石樹參天,綠蔭匝地,自然景觀壯麗。西山茶名聞遐邇,清香可口,遠銷各地。泉甘歷來為世人所稱道。近年來,人們利用優(yōu)質的乳泉水,釀制成了不少甘美的瓊山歷史悠久,保存有較為完整的廣西佛教建筑:廟宇“洗石庵”,歷代文人墨客贊賞西山詩詞對聯(lián)四千余首,周圍有太平天國遺址金田村等歷史文化遺存。 龍華寺建于清乾隆年間(1736-1795),為西山最宏偉之建筑。乳泉亭旁,泉從石巖流出,冬不竭,夏不溢,其味清甜,泡茶茶香,釀酒酒醇。西山茶、乳泉酒,遠銷各地,馳名于世。登飛閣,俯瞰遠眺,南有白石青峰,北有紫荊五指,蒼翠濃淡,遠橫于六七十里外,黔郁兩江,雙練交映,環(huán)抱城郭,潯城(今桂平)風光,盡收眼底。此外有官橋秋柳,云臺曲水,碧云石徑,古洞仙蹤,飛閣明月等名勝,詩畫妙境,引人入勝。歷代詩人墨客留題摩崖石刻數(shù)十方,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qū)。

廣西獨秀峰導游詞

獨秀峰位于市中心以靖江王城內, 孤峰突起, 陡峭高峻, 氣勢雄偉, 素有“南天一柱”之稱。山東麓有南朝劉宋時文學家顏延元讀書巖, 為桂林最古老的名人勝跡。顏曾寫下“未若獨秀者, 峨峨郛吧間”的佳句, 獨秀峰因此得名。假當晨曦輝映或晚霞夕照, 孤峰似披紫袍金衣, 故又名紫舍山。

太平巖 在獨秀峰西麓, 原名西巖, 高2.9米, 寬 4.25米, 長31.5米, 面積140平方米。北達雪洞。巖洞賅有恭惠王朱邦寧繪劉海蟾像, 俗稱劉海洞。明嘉靖間(1522-1566)重新開發(fā)時, 挖出一枚“太平通寶”錢幣, 靖江王認為“此惟兆哉, 山靈告予”, “遂以太平名巖”。太平巖的名稱就沿用下來。太平巖有自己的特色, 巖體像一間寬敝的房子, 地面十分平整, 巖頂重懸的鐘乳石, 有的像梳得整整齊齊的少女鬟發(fā), 有的像色彩斑斕的龍鱗, 還有形狀態(tài)怪異、閃耀著金光銀光的砂石, 令人眼花繚亂。明藩王在巖前栽種花木, 修建寶塔、庵院, 在洞中塑立神像, 親自寫《獨秀巖記》, 還邀集地方官員游宴賦詩, 洞壁鐫刻宗室詩多首。

月牙池 位于市區(qū)獨秀峰東麓。此外原有獨秀泉, 以初因泉鑿池, 形如月牙。池上曲模水榭, 池畔重柳依依, 景色十分優(yōu)美。月牙東圣母、春濤、白龍并稱桂林四大名池。

雪洞 位于獨秀峰西北麓, 洞口向月牙池, 高約3米, 寬5.6米, 深32米, 面積約180平方米。明戶露《赤雅》載: “雪洞乳石最奇?!倍幢诔拾咨? 所懸乳石潔白如雪。洞口刻有“雪洞”二, 旁有雙鳳石。原有唐人詩刻, 今泯滅無存。

中山紀念塔 桂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qū)王城內獨秀峰東麓月牙池畔。1920xx年9月, 當時在廣西的國民黨著名人士白崇禧、劉為章、李耀軒、李維仁、裘邦燾等, 為紀念廣州革命政府的成立和廣西統(tǒng)一, 特在孫中山先生1920xx年誓師北伐駐足華處, 興建此塔。

獨秀亭 在獨秀峰頂, 為2層、紅柱、6角、重檐、瓦頂?shù)姆鹿磐?。?米, 長寬各4.8米, 面積23平方米。柱間有通透花窗, 東西向雙開門。亭側另有方亭, 高6米, 長寬各4.7米, 面積22平方米, 原為空襲報警設施。亭前有10平方米平臺, 周有欄, 高踞懸崖之巔。登臨四望, 云生足下, 星列胸前, 千山萬戶, 盡在眼中。

蘆笛巖導游詞英文篇七

堯山在桂林市東北,距市中心約10公里。桂林市東北與靈川縣接壤即以堯山為分界線。堯山主峰海拔909.3米,相對高度760米,是桂林最高的山峰。山勢大致南北延伸,高大雄渾,狀如伏牛,俗名牛山。遠云16~8億年前,堯山原為海底,約在4億年前的廣西運動抬升為陸地,其后又降為淺海,3.6億年前再由砂巖與頁巖組成,經億萬年來,以物理風化為主,巖體緩慢地破壞,形成平緩的“土山”,至今表層的碎屑堆積物仍留存在山坡與山麓。據(jù)考察,堯山山體斷層自兩億年前的印支運動、7000萬年前的燕山運動及200萬年前的喜馬拉雅運動中,不斷地把堯山推向高處,成為桂林群山的最高峰。

堯山西坡海拔450米處,秦時建堯廟,堯山之名由此而來。后壽佛寺和白云觀建堯廟舊址上,寺前有旱澇保收的“天賜田”。在海拔600~700米處,原建有白鹿庵,為唐白鹿彈師故居,亦稱玉皇閣。海拔200米處,明建祝圣庵,又名茅坪庵。堯山腳下,有明靖江王墓群300多座。

堯山岡巒起伏,氣勢磅礴,植被豐茂,杜鵑遍野。冬季山頂時有積雪,明嚴震直《堯山冬雪》詩云:“朔風從東來,吹落遙空雪,灑向堯山頂,相看最奇絕?!鄙缴嫌邪资ㄖ杏砍龅挠袢槿?水質清冽,四季長流。堯山是一處自然風光和古代陵墓集中的風景名勝區(qū)。1992年9月建成電動登山索道,為游人提供了方便。

茅坪庵又名茅庵、祝圣庵。位于桂林東郊堯山西麓。始建于明代,一進三開間。請代屢有修茸。是桂林頗具影響的寺庵之一。三百多年前,名僧性因和尚歸缽于此。性因原名舍堡,號道隱,浙江錢塘人,進士出身,官至明永歷朝兵科給事中,后以“罪謫”,至桂林,削發(fā)為僧。性因棄戎服,披袈裟,仍心懷故國,關心抗清大事,常與文淵閣大學士、抗清名將瞿式耜,共商抗清復明大計,很受世人尊敬。學年茅坪庵,香火頗監(jiān)。今庵已廢,遺地留存。

壽佛庵在堯山山腰天賜田旁。始建于明,清乾隆間重修,增建石拱門樓。早廢,石基尚存。原建為三開間,中為主殿,側為次殿,主次間有門相通。供奉壽佛,誕日特盛。

天賜田在堯山山腰,有田數(shù)畝、傳為堯帝所賜,年年豐收,人稱“天賜田”。田中之水,來自玉乳泉,終年不涸。白云觀、壽佛庵世代耕作,以作“香火田”。這里,清代香火鼎盛,為宗教勝地。

白鹿禪寺在堯山山腰,原為堯廟,秦時所建,后白鹿禪師居此,改白鹿禪寺。白鹿,桂林人,原名元康,唐代高僧,講法京師。相傳外國進貢白鹿給唐玄宗,元康侍側,所進白鹿跑元康前,牽之不去。玄宗賜鹿元康,并封為白鹿禪師。回桂后住持堯廟,人稱“白鹿禪師故庵”,后已稱白鹿禪寺或白鹿禪師故庵。庵久廢,遺址尚存。天賜泉在堯山半山深澗中,距堯山電視塔百余米,堯山路旁刻有“天賜泉”3個大字。泉水從山頂石穴中涌出,質清味甘,四時不絕。用天賜泉沏堯山茶,芳香四溢。

堯山杜鵑暮春三月,堯山成了一片杜鵑花海。堯山杜鵑品種甚多,色彩艷麗,有紫、綠、紅、橙、粉、赭多種。著名詩人柳亞子贊曰:“靖江陵畔遺謨在,祝圣庵前暮靄斜;好是西南春意蕩,堯山紅遍杜鵑花?!眻蛏蕉霹N,堪稱一絕。

蘆笛巖導游詞英文篇八

各位游客,你們好!

我是x x號導游員,歡迎大家前來游覽蘆笛巖。很高興為大家解說。蘆笛巖是國家4a級景區(qū),也是桂林山水的一顆明珠。由于游人較多,洞內道路曲折,各景點的燈光是講完一段后自動關閉的,為了大家的安全和更好地參觀游覽,請大家不要走散,不要攀爬鐘乳石照相,不要高聲說話,不要吸煙。希望大家能配合我做好導游工作。我們的服務口號是笑迎天下客,滿意在蘆笛。希望我的講解能伴隨你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現(xiàn)在請大家隨我到巖洞里游覽。

蘆笛巖位于桂林市西北桃花江畔,在光明山的南側山腰。洞口原長有一種蘆荻草,傳說可以做笛子,吹出悅耳動聽的聲音,蘆笛巖因此得名。蘆笛巖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年代,l0o萬年前這里原是一個古地下湖,由于地殼運動山體抬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湖變成了山洞。后來,雨水形成的地下水沿著山體中許許多多的破碎帶流動,溶解了巖石中的碳酸鈣,變成了含有碳酸根與鈣離子的溶液。當?shù)叵滤畯膸r石縫隙流到洞中時,二氧化碳溢出;鈣離子就沉淀結晶,經過長年的積累形成千姿百態(tài)的鐘乳石,人們稱贊蘆笛巖是一座大自然的藝術之宮。

蘆笛巖洞深240米,最寬處93米,最大高度18米,游覽路程約500米,游覽時間大約40分鐘。

1.獅嶺朝霞

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由許多鐘乳石組成的壯麗圖景:有挺拔的山峰,有茂密的森林,還有濃陰遮天的千年古樹。每當太陽初升就有成群的獅子迎著朝陽在森林里盡情地歡舞,使整個森林充滿了蓬蓬勃勃的朝氣。這里有一頭大獅子,這是頭部,這是身部,這是尾巴。它正看護著那邊的一群玩耍的小獅子,這個景叫獅嶺朝霞。

這些山峰、古樹、獅子都是由洞頂?shù)嗡纬傻溺娙槭锈}離子的水從裂縫中滴下來,經過上萬年以至幾十萬年的積累,結晶成懸掛在洞頂?shù)氖娙?水滴到地上,形成從下往上長的石筍;經過漫長的年代,石筍和石鐘乳連接起來,形成了石柱。這一類由滴水形成的鐘乳石稱為滴石類次生化學沉積物。中國有句成語說水滴石穿,在蘆笛巖卻是水滴石長,只要有滴水活動,鐘乳石就會不停地生長。

2.紅羅寶帳

這像是一床圓頂蚊帳,這是帳頂,這是帳布,蚊帳的一半已經整齊地折疊起來了。帳頂叫穴盾,像古代兵器盾牌,國外叫它調色板。穴盾由從洞壁裂縫擠壓出來的滲透水形成。水流形成穴盾上下兩塊圓形盾板,兩塊盾板中間是空的,水從盾板夾縫向外流出,又形成了下部的石幔。當石幔長達23米時,石盾和石幔合起來就形成了盾帳,在外形上宛如一床圓頂蚊帳。盾帳右下方有一只美國火雞,火雞的尾巴上有一只小駝鳥。

3.半首詩臺

這里有個小平臺,相傳是古代詩人觀景吟詩的地方。一天,有一位詩人遠道而來,被蘆笛巖神奇的景色迷住了,不禁詩興大發(fā),可是他只寫出了半首就再也找不到適當?shù)脑娋淞?。這半首詩說:天生蘆笛千般巧,欲寫奇巖下筆難。后人便把它叫半首詩臺。如果哪位游客有興趣,請把后半首詩寫出來。

4.高峽飛瀑

請看這里有兩座綠樹疊翠的山峰,在兩座山峰之間,一條銀光閃閃水花四濺的瀑布飛瀉而下,那宏偉的氣勢,就像我國唐代詩人李白所描寫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個景叫高峽飛瀑。

瀑布附近的石鐘乳、石筍、石柱,是由滴水形成的,如果不是滴水,而是片狀流動的水,就會形成石瀑、石幔、石旗一類形態(tài),這類鐘乳石叫流石類次生化學沉積物。這條石瀑布形成的年代較晚,含雜質少,結晶好,顯得格外潔白晶瑩。

5.塔松傲雪

更青,白雪青松,更顯現(xiàn)出青松那不畏嚴寒、傲視風雪的堅強性格。沒有看過雪景的南方人在這里可以盡情欣賞北國風光,這個景叫塔松傲雪。蘆笛巖內氣溫常年在20攝氏度左右,沒有冰封雪飄的條件,這里的白雪是由含雜質很少的方解石結晶組成。

6.菇山傳奇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一座蘑菇山,山上長滿了大大小小的磨菇。有一個老人進山來采蘑菇,蘑菇長得飛快,采一個,長一片。這是小蘑菇、大蘑菇,那邊還有一個特大的蘑菇王。你看,這個老人正抱著一個蘑菇下山來呢!

7.瓜菜豐收

這座山上有許多瓜果和蔬菜。這是蓮藕、豆角、高腳白菜、花菜、絲瓜、苦瓜、冬瓜、花生,山下還有西瓜與一個廣西特產田柚。這一帶是洞頂裂隙最豐富的地方,每逢雨季就會有大的流水、滴水,還有從高處落下濺散成霧狀的水珠,這些富含酸根與鈣離子的水形成以石煤為主的協(xié)同沉積,造就了這一幅豐收圖景。

8.黃楊木雕

我們眼前這座巨大的鐘乳石,很像一座精美的黃楊木雕。有人說它像海上的仙山蓬菜。這上面長滿了各種奇花異草:有萬年不老的常青樹,有人參、當歸,珍貴的藥材靈芝草,還有采藥歸來的張國老。

9.盤龍寶塔

遠處那根柱狀石筍像一座寶塔,塔揣盤繞著一條青龍,彎彎曲曲,扭作幾層,人們叫它盤龍寶塔。龍揣上明顯的龍鱗是飛濺水沉積而形成。

10.鳥語花香

請看,手電照的是一只白肚皮、黑羽毛的小燕子,它正歪著腦袋與半山洞內的貓頭鷹對歌。在山上有許多盛開的雞冠花。 在雞冠花的下面還有一朵含苞欲放的紅色花蕾,據(jù)說這朵花蕾是可以開放的,而且開放的時候特別鮮艷芬芳,今天這花蕾還沒有開放,等到花開的時候請各位再來觀賞。這個景叫鳥語花香。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773717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