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說屏說課稿大全(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7 04:21:38
初二語文說屏說課稿大全(16篇)
時間:2023-12-07 04:21:38     小編:紙韻

閱讀是提高自己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如何提高青少年的閱讀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掌握一些總結的技巧和方法,能夠更好地寫出精彩的總結。

初二語文說屏說課稿篇一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譯文】。

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樣?那一脈蒼莽的青色橫亙在齊魯無盡無了。

天地間的神奇峻秀啊,都在這一山凝結聚繞,那山北山南一邊暗一邊明,判若黃昏和晨曉。

看峰巒層云迭起,胸中一陣陣蕩滌波濤,睜裂雙眼目送那漸入山林的點點歸鳥。

啊,將來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巔站得高高,俯首一覽,啊眾山匍伏在山腳下是那么渺小。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唯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譯文】。

(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來抓壯丁。

老人越墻逃走,老婦走出來查看情況。

差役吼得多么兇狠??!老婦人啼哭得多么可憐??!

(我)聽到老婦上前說:“我的三個兒子去湘州服役。

其中一個兒子捎信回來,說兩個兒子最近剛剛戰(zhàn)死。

活著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遠不會復生了!

(我)家里再也沒有其他人了,只有個正在吃奶的孫子。

因為有孫子在,他母親還沒有改嫁,(他母親)進進出出都沒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老婦(我)雖然年老力衰,但請讓我跟從你連夜趕回營去。

趕快到河陽去應征,還能夠為部*準備早餐?!?/p>

夜深了,說話的聲音消失了,隱隱約約聽到低微斷續(xù)的哭聲。

(詩人)天亮登程趕路的時候,只同那個老頭兒告別(老婦已經(jīng)被抓去服役了)。

注:在古代,婦女和小孩均不算人。假如有人問:“有人嗎?”只有婦女或小孩的話會回答:“沒有人?!?/p>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譯文】。

故國淪亡,空對著山河依舊,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叢深。

感傷時局,見花開常常灑淚,悵恨別離,聞鳥鳴每每驚心。

愁看這漫天烽火,早又陽春三月,珍重那遠方家信,漫道片紙萬金。

獨立蒼茫,無言搔首,白發(fā)稀疏,簡直要插不上頭簪。

初二語文說屏說課稿篇二

《學步》是北師大教材六年級下冊即畢業(yè)前的最后一個單元“告別童年”中的一篇課文。作者趙麗宏以父母的口吻描述了兒子學步時的情景。文章從看到兒子蹣跚學步,聯(lián)想到學步只是人生旅途的開始,希望孩子腳踏實地地不畏艱險勇往直前,順利地踏上人生之路。編者將《學步》這篇散文選入“告別童年”單元是希望即將畢業(yè)的小學生,在告別童年之際,能夠領悟《學步》中的道理:人生之路亦如學步,要獨立地、勇敢地、腳踏實地地走。當然,讀者可能從中還能感受到父親對孩子的一片深情和良苦用心等。

對課標進行深入研讀后結合文本,我力爭在本課時的教學中體現(xiàn)以下的教學理念:

1、著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尤其是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文文字的素養(yǎng)。教學中我通過漢字的演變、文字超越視頻的作用、文字能夠觸及到人的心靈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

2、把握語文教學的基本特點,以讀代講,以文本為唯一陣地。整堂課的設計以讀為主,以觸及學生心靈的誦讀為方法,學習文本、體會情感;以文本為理解的載體,去掉了視頻、圖畫等非語文的方式。

3、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學生學習方式中有自主思考、有合作交流、有探究延伸。

4、重視讀寫結合。課中學生既動口朗讀、交流,動腦思考、質疑,還動手書寫,動情感悟。

教師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世界,反復朗讀文本覺得這是一篇文字樸實卻蘊含著深刻道理的散文,是一篇父母對孩子的愛的表白之作。學生可能初讀覺得很簡單,細讀又像說教。通過第一課時的教學,學生熟讀了文章,掃除了字詞障礙,對課后思考題有了初步的探究,為第二課時深入體會文本,改變說教這一印象做了很好的鋪墊。

根據(jù)對教材的解讀,課標的研讀及學情的了解,結合自己的教學理念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引導學生“用心靈誦讀”文本,做到“心隨文動”,從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作者圍繞中心選材,將學步過程描寫得具體、生動的寫作方法,初步體會第二人稱寫作手法的特點。

3、理解課文內容,品讀重點詞句,體會父親對兒子的期望;懂得人生之路亦如學步,要獨立地、勇敢地、腳踏實地地走。

1、引導學生“用心靈誦讀”文本,做到“心隨文動”,從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品讀重點詞句,體會父親對兒子的期望;懂得人生之路亦如學步,要獨立地、勇敢地、腳踏實地地走。

以上兩點無論從教學目標中看,還是分析文本及學生的情況都應該是教學中的重點,而“懂得人生之路亦如學步,要獨立地、勇敢地、腳踏實地地走”則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初二語文說屏說課稿篇三

《馬說》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該文是唐代大文學家韓愈于大約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作的。其時,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樂不常有”之嘆.本文正是以良馬喻英雄,謂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樂,才可發(fā)揮才干,否則很可能遭埋沒,極寫知遇之難,寓意委曲深致,文氣矯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勢。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憤懣不平和窮困潦倒之感,并對統(tǒng)治者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和控訴。

新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理解中國古代文人用文字來書寫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不平。

二、

根據(jù)新課標提出的“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結合本單元的教學和課文自身的特點,本篇文言文的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1.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使學生了解作者韓愈懷才不遇的情感,理解“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的主題。

3.明確文章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理解“伯樂”和“千里馬”的寓意。

培養(yǎng)學生對人才的認識。

了解托物寓意的寫法,領悟作者飽滿于字里行間的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是本課學習的重點。聯(lián)系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認識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學習的難點。

新課標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為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我加強了課文的朗讀環(huán)節(jié),以語氣作為切入點,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方法,帶動學生體會文章字里行間蘊含的強烈憤懣不平的感情。

加強積累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所以我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采用了開放式討論法、提問法、練習法等等教學方法鞏固學生的文學積累。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對于初中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學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為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2、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yǎng)語感,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方法,走進韓愈的生活經(jīng)歷,理解有才之人懷才不遇的痛苦,從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強烈不平和悲憤之情。

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jù)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并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于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云霄。這是它感激伯樂了解并且體貼它啊。由《神雕俠侶》中楊過遇小黃馬的經(jīng)歷導入。

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文理解營造一個情感氛圍。

1.聽課文錄音,正音正字,注意停頓節(jié)奏和重音。

2.領讀,由教師帶領全班學生一句一句的讀,體會文中11個“不”字的語氣。

3.學生對照課文注釋小聲讀,體會句中關鍵字詞表達的感情。

4.男女同學各一名代表朗讀,針對學生朗讀情況,學生自評,教師適當點撥。

千里馬”的寓意。

5.細讀第三段,體會“天下無馬”、“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的語氣。

讓學生理解有才之人懷才不遇的痛苦,從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強烈不平和悲憤之情,體會到明君對人才的重要性。

6.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韓愈,齊讀全文。

(馬說)教學設計。

本設計力求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課文材料,體現(xiàn)新課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的理念。通過多層次誦讀,師生共同研討部分句段的朗讀技巧。領悟作者飽滿于字里行間的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

1.譯讀積累:分小組合作串譯課文,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獨立圈點總結出文中的重點詞句。教師提示學生研究“策、其、食”的不同用法。

2.交流探究:每組派出代表,或翻譯全文,或交流重點詞句,或提出質疑。

解詞練習,教師提出:故、或、雖。以前在何處學習過?

3.背誦積累:

4.知識遷移:

1)以“懷才不遇、壯志難酬,有太多的中國文人有這樣的遭遇了?!睘殚_頭寫一段話,融進這些失意的文人以及他們表現(xiàn)這種情感的文句詩句。

2)討論:當今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怎樣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盡其才?

這個環(huán)節(jié)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加深學生對于中國古代文人懷才不遇整體印象,認識到這是個時代的悲劇。然后再聯(lián)系到今天的生活,拓寬其對人才的認識。更好的達到本文的情感目標。

附:板書設計。

五、拓展探究。

1.你還知道哪些懷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寫了些什么作品?

2.他們作品大多寫些什么內容?

3.如果你懷才不遇,你學哪一位古代文人?

把你的探究結果,寫成一篇小短文,下節(jié)課交流。

(識別人才的人)伯樂不常有——不以千里稱也(痛惜)。

(埋沒人才的人)食馬者不知——安求其能千里也(憤怒)。

(有才能的人)其真無馬也邪——其真不知馬也(嘲諷)。

初二語文說屏說課稿篇四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橋之美》。這次說課我主要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加以闡述。

《橋之美》選自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

1,了解我國傳統(tǒng)的建筑,園林所取得的光輝成就,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激發(fā)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

2,了解什么是說明文。

3,認識到說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4,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5,了解常用說明方法。

6,體會說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分析新課標要求)

這是我第一次拜讀畫家吳冠中的《橋之美》,我想沒有一定的藝術底蘊,沒有遍布大江南北,飽攬祖國的名川大山,是不能寫出如此詩意的文章。這篇文章內容與寫法與本單元其他各篇文章有很大的區(qū)別,這不是一篇常規(guī)性質的說明文。它是一篇具有隨感式的說明文,以優(yōu)美的語言,親切的語氣,向我們展示了橋的魅力。文章通過描寫生活中各類橋,品味各類橋傳遞出的情味,啟發(fā)我們只要用心欣賞,就一定能體會到橋的魅力多彩。學習本文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生活,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養(yǎng)成為有審美情操的人。(分析所說課文的內容)

無論從文章的思想內容,語言表達,選材,組材等方面,可以說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東西很多,但作為課堂教學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事無巨細。所以按照教材的編寫意圖,著重在整體感知,揣摩語言上下功夫,據(jù)此我設計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積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美感,駐足"等一些雅詞妙句,了解課文脈絡,品味文中優(yōu)美活潑,形象詩意的語言。

2,能力目標: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和審美能力;訓練學生的語文基本功。

3,情感目標:體驗生活,學會審美,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養(yǎng)成為有審美意識的人。

目標1,2,3都是重點。

為幫助學生順利地達成以上學習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我將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先以教師的"點撥,啟發(fā)"為主,后以學生的"分析,討論"為主。

因為新課標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要發(fā)生變化,要變教師的"講堂"為學生的"學堂",老師要成為引領學生尋找水源的人,學生則要成為學習的主體。所以課堂教學中老師走下講臺,融入到學生中去,和學生一起探討分析解決問題,努力營造師生,生生之間的那種民主,和諧,合作的關系,大家一起合作,共同探討,一起成長,共享學習的愉悅,讓學生口,手,腦動起來,讓他們能夠樂學,會學,能學。

2,同時為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和提高效率,我還將采用多媒體課件等現(xiàn)代化的媒體手段來輔助完成本節(jié)課教學。雨露沾花花更美。

對于我們學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yǎng)顯得異常重要,這是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這就要求我們的教既要授學生以知,又要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探求知識,發(fā)現(xiàn)規(guī)律,使之成為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因此本課我打算對學生進行以下學習方法的指導:

1,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本文語言優(yōu)美形象富有詩意,很適合十幾歲的學生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激發(fā)學生興趣,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含義,品味文章語言的精美,為全方位的品評鑒賞奠定基礎。

2,使用圈點批注的方法點評優(yōu)美詞句,積累語文知識;

整個教學過程一共有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3分鐘)

為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其求知欲,在課前播放各式各樣橋的美景圖片,讓學生欣賞到橋的美并談感受。這樣設計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引起他們強烈的閱讀期待心理,從而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2,配樂朗誦,整體感知。

教師配樂朗讀,學生用心傾聽,感受課文的.美。并出示問題:文中描寫了哪些橋作者的眼中橋美在哪里揭示相關文句"橋在不同環(huán)境中所產生的美學效果"。(探究主旨)談談聽后的感受。這樣設計能營造出一種輕松活潑的教學氣氛。

3,研讀課文,授知授法。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針對目標2設計的。

這樣的設計,重在引導學生能夠"讀有所悟",學會抓住文中關鍵詞語和句子,同時對學生進行朗讀,圈點批注等學法的訓練。

4,比較閱讀,拓展延伸。

把本文與〈〈中國石拱橋〉〉從內容和寫法上進行比較。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是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感悟,引導他們以新的審美視角來欣賞事物。

初二語文說屏說課稿篇五

我說課的題目是《滿井游記》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四個方面來對本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2、學情分析。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教學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為此,我對八年級學生作了如下分析:八年級學生已經(jīng)初步掌握了學習和欣賞文盲文的基本方法,本單元前幾課內容都是山水游記,學生已經(jīng)了解到古代山水游記借景抒懷、借題發(fā)揮的寫法;同時也體會到明清山水游記偏重于表現(xiàn)自然之美和個人情趣的特點可以說學生已經(jīng)初步具備了自學和合作探究文言文的能力,并且具有了一定的欣賞古代散文和審美的能力。

3、教學目標。

《滿井游記)作為一篇自讀的記游小品,作者以清新自然的語言,寫出了一個南方人眼中的“北國之春”,而如何讓學生感受到文中春色之美呢?根據(jù)以上特點,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欣賞、領悟課文的優(yōu)美語言和優(yōu)美意境。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景色,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教學重難點。

2)教學難點確定。

為學習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點生動傳神地進行描寫的方法。

5、教具:錄音機、多媒體課件。

6、課時安排=1課時。

二、說教法學法。

具體如下:

1)誦讀教學法(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全文、重點語段,使學生在誦讀過程中體會語感,把握作品的藝術風格;通過聽朗讀,讓學生自己想象文章畫面,感受文章意境,力求突破教學重點)。

2)比較閱讀法(通過與其他同類篇目的比較,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進一步體會作者個性化的寫景特點,完成教學難點的突破)。

3)(教師把班上學生按照能力強弱搭配分成幾個四人學習小組,并組織學生展開小組討論和交流,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參與閱讀的主動性,更好地凸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更能共同提高)。

4)多媒體教學法(通過展示北方初春的景物圖和滿井的風景圖,讓學生把聯(lián)想與現(xiàn)實結合起來,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融入課文的意境中。此外,課件的背景全部采用與文言文意境相似的中國古典山水畫,整體界面古色古香,充滿了濃濃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韻味)。

2。學習方法古人主張:“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全面推進新課改的今天,課堂上不僅要傳授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為他們今后的繼續(xù)教育或終身教育打下基礎因此,學法上我遵循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指導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法具體如下:

1)圈點勾畫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讓學生養(yǎng)成圈點勾畫的讀書習慣。)。

2)討論法(充分討論,互相啟迪,突破難點,突出重點)。

3)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運用知識)。

4)誦讀法(把握文言文的節(jié)奏,體會其中的音樂美,感悟中國古代文化的韻味)。

三、說教學過程。

合理安排教學過程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因此教學本課我主要通過以下六個環(huán)節(jié)來進行:

環(huán)節(jié)1=導入新課(3分鐘)。我設計的導語是:“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在眾人眼里,春天是一個充滿詩意、充滿希望的季節(jié),同學們喜歡春天嗎?我們南方的春天是什么樣子的?北方的春天和南方的春天是一樣的嗎?現(xiàn)在就讓我們跟隨袁宏道一起到滿井看看,領略一下北方的春天。(設計意圖3由問題導入,主要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問題涉及的是學生所熟悉的事物,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把學生很快地帶入課堂。)。

環(huán)節(jié)2:整體感知(15分鐘)。

1)教師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借助注釋和工具書學習生詞并試著譯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2)學生自由發(fā)言,交流讀后的感受。(設計意圖:自由交流讀后感受是一個比較有彈性的環(huán)節(jié),既能檢查學生的自讀情況,又能掌握學生不懂的地方)。

3)幻燈片展示字詞,全班共同學習,積累整合文言知識。

4)教師指導學生根據(jù)注釋了解作者、作品的有關知識,多媒體展示《滿并游記》的寫作背景(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課文的主旨)。

5)聽朗讀錄音,學習感情朗讀。(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課文情感意蘊,欣賞、領悟課文的優(yōu)美語言和優(yōu)美意境)。

6)學生齊讀課文,想象文中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設計意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行為,應當遵循閱讀規(guī)律,珍視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閱讀體驗,讓學生談談自己對課文的感悟)。

環(huán)節(jié)3:研究探討,突出重點。(17分鐘)。

2)經(jīng)過小組討論,小組代表依次反饋三個問題的討論情況,不足之處教師加以補充。

3)教師將早先設計好的三個大問題之下的10個形成頂針特色的“連環(huán)問”按序拋出,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引領學生深入課文。

這10個小問題是:廷)第一自然段描繪的是城中“余寒”的景物,這些景物并不在滿井,能否把第一自然段刪去?(討論歸納:這是認知規(guī)律,有的起鋪墊作用,有的起過渡作用,有的活躍氣氛,使學生“跳起來能摘到果子”。通過連環(huán)追問學習方式,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認識可以大大加深,本課教學重點、教學難點也基本突破了。在賞析過程中,以不同方式的閱讀,讓學生在讀中學,讀中悟)。

環(huán)節(jié)4:拓展延伸。(4分鐘)。

1)展示北方初春的景物圖和滿。

井的風景圖,升華對課文的理解。

2)幻燈片呈現(xiàn)朱自清的《春》,對比閱讀,感受兩篇文章不同的寫作手法(設計意圖:通過與其他同類篇目的比較,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進一步體會作者個性化的寫景特點)。

環(huán)節(jié)5:課堂總結(5分鐘)。

1)學生進行配樂朗誦。

2)學生談談學習本文的收獲(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對學生活動給以大力的肯定和鼓勵,回到對課文整體的把握上,體會本文的音樂美、語言美,想象大自然的神奇。)。

3)完成配餐作業(yè)。

環(huán)節(jié)6:布置作業(yè)(1分鐘)以“家鄉(xiāng)的春”為中心,寫一篇短文,體裁不限(設計意圖:學以致用,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激發(fā)創(chuàng)新的精神。)。

四、說板書設計。

以上四個方面闡述了我對這節(jié)課有關設想。根據(jù)以上的教學說明,我對本課時進行簡要評價:本節(jié)課,我做到以讀為主線,以展開想象為發(fā)散點,以情為核心,以培養(yǎng)能力為目的,使學生在本堂課中達到會讀會學會用說課完畢,敬請批評指正,謝謝!

初二語文說屏說課稿篇六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好雪片片》是高教版職中語文教材“基礎板塊”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二課本單元學習重點是“整體感知”,活動重點是“認識專業(yè)樹立信心”《好雪片片》一文,記述了一個外表污穢、境況凄涼但心地善良的流浪老人,作者從他身上真正感覺到“人明凈的善意”,從而揭示了一個道理“無論境況如何,都不能失掉一個人的好品質,都要學會給他人溫暖”

我所執(zhí)教的是服裝營銷班他們普遍文化課基礎較差,思想單純幼稚一些同學喝酒抽煙打架玩游戲樣樣占全,把無知當瀟灑,對學習沒有興趣,他們彷徨茫然,缺少對人生、對社會的獨立思考但是他們個性活潑、外向、好動,短期競爭意識比較強,比較愿意接受動態(tài)的知識所以,語文課堂教學活動,力求深入學生內心,以情動人,幫他們樹立自信,提高思想素質,使他們熱愛生活,關注社會。

綜合以上情況,我制定如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學習朗讀欣賞方法整體感知課文。

2、學習本文描寫人物的方法,把握流浪老人與“我”的形象。

(二)能力目標:

1、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競爭機制,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

2、在情境互動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思考能力。

(三)情感目標:

教學重點。

通過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體會作者在流浪老人身上寄寓的情感。

教學難點:

讓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學習流浪老人保持善良本性,為他人送去溫暖的優(yōu)良品質。

一節(jié)好的語文課是教與學相互融合,結合教材與學生的特點,我綜合運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3、交互式教學法教師指導與學生學習相交互,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交互,教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并且善于歸納和總結學生的觀點,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教學過程可概括為1個點、2個結合、3個環(huán)節(jié)、4種能力。

(一)1個點:以誘發(fā)同學“善意”為出發(fā)點。

a:厭惡他們,立刻閃開。

b:沒感覺,各走各的。

c:害怕他們,放慢腳步,想躲開。

d:同情他們,想去看看他們有什么需要。

(二)2個結合:游戲與教學相結合、課堂與生活相結合。

(1)游戲與教學相結合。

pk賽分為朗讀pk和問題pk。

朗讀pk:把文章分成6部分,每組同學分別進行朗讀pk;沒朗讀任務時要跟隨“對方”默讀,發(fā)現(xiàn)問題就要記下,呆會給他們“找茬”完成后選出最好的組,現(xiàn)場抽牌隨后拋出問題:“你覺得文中的“我”和流浪老人是怎樣的人?談談你的感覺”

問題pk:根據(jù)文章的內容,我設計了以下3組問題:

整個pk賽,以游戲帶動課堂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凸顯了教學目標。

(2)課堂與生活相結合。

語文課堂植根于現(xiàn)實生活,鼓勵學生走進生活,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把語文課堂與生活“鏈接”起來我設計了以下兩個活動:

活動一:同學表演自編情景劇《購買上帝的男孩》。

主題:真正的上帝是人們的愛心關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帶著關愛的目光來觀察生活、感受生活,你會發(fā)現(xiàn)許多感動我們心靈的東西(引出下面活動)。

活動二:播放學生的攝影作品,請優(yōu)秀作品的攝影者,現(xiàn)場給我們說一說相片背后的故事。

(三)3個環(huán)節(jié):整體感知、課文探究、課堂延伸。

從感知到探究到延伸,符合學生學習知識的規(guī)律,在柔和的背景音樂下,我?guī)е瑢W們回想本課的主要內容,再一次讓學生感受流浪老人與“我”的善良,從而誘發(fā)他們的“善意”

小結:流浪老人處于社會的最底層境況凄涼,但仍真誠地關心、祝愿每一個向他買獎券的人,用他“明凈的善意”帶給別人“四處流動”的溫暖;而作者也以他那顆善良而敏銳的心感受并回報了這一切善良的老人和善良的作者教會了我們該如何體察他人的善意,又該怎樣善意的對待他人“人的好本質,不會被任何境況所淹沒”,讓我們的身邊時時飄落起美麗動人的片片“好雪”吧讓“愛”在我們心中蕩漾……(播放《你的笑顏》背景音樂)。

(四)4種能力:聽、說、讀、寫的能力。

人物形象特點表現(xiàn)手法。

流浪老人外表骯臟、境況凄涼外貌、動作、語言描寫。

善良。

“我”善良、敏銳動作、心理描寫。

不足之處:最后一個活動的時間安排稍有些倉促,如果時間的分配再完善一些或許會更好。

購買上帝的男孩(情景?。?。

演員人數(shù):6人。

道具:四張桌子、一元硬幣、一瓶“上帝之吻”牌飲料。

場上有三家商鋪:愛心雜貨店、甜心面包店、稱心服裝店(用a4紙寫上店名,貼在桌子上,各派一個同學充當?shù)曛鳎?/p>

1小男孩:(手捏著1元硬幣,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詢問)請問您這兒有上帝賣嗎?

2甜心面包店店主:沒有沒有,快走快走!(把他攆出了店門)。

1小男孩:(手捏著一塊錢硬幣,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詢問)請問您這兒有上帝賣嗎?

3稱心服裝店店主:別添亂,快滾?。ò阉麛f出了店門)。

1小男孩:(手捏著1元硬幣,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詢問)請問您這兒有上帝賣嗎?

4愛心雜貨店店主:(老者眼圈濕潤了)你有多少錢?

1小男孩:一塊錢。

1小男孩:(喜出望外,將飲料抱在懷里,開心地叫嚷著繞場一圈離場)我把上帝買回來啦,我把上帝買回來啦,叔叔很快就會好啦!

場景轉換(一個月后,小男孩和叔叔在醫(yī)院服務臺辦出院手續(xù),用a4紙寫上“醫(yī)院服務臺”貼在桌子上)。

5叔叔:護士,我要辦出院手續(xù),請問我的醫(yī)療費是多少?

6護士:十萬(屏幕打出:醫(yī)療費十萬)。

5叔叔和小男孩:(差點嚇昏過去)天呀,這么多。

5叔叔和小男孩:(激動不已)謝謝,真是太謝謝了,我想當面感謝這位老者,

請問我怎么才能找到他呢?

6護士:不用找了,他已經(jīng)出國旅游,他留了一封信給你(遞給叔叔一封信)。

5叔叔和小男孩:(一起看信)年輕人,您能有邦迪這個侄兒,實在是太幸運了,為了救您,他拿一元到處購買上帝……感謝上帝,是他挽救了您的生命,但您一定要永遠記住,真正的上帝,是人們的愛心!(屏幕展示信的內容,配樂朗誦,背景音樂《愛的奉獻》隨之響起)。

初二語文說屏說課稿篇七

《杜甫詩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選自《杜詩詳注》。

作者杜甫,字子美,詩中自稱少陵野老,后人稱他杜少陵,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詩風沉郁頓挫。他的大量詩篇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唐代社會由盛而衰的真實歷史面貌,尤其是他的“三吏”(《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春望》、《北征》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愛國思想的.不朽篇章,達到了現(xiàn)實主義的高峰。他的詩因此被后人稱為“詩史”,他本人也被尊為“詩圣”。

初二語文說屏說課稿篇八

《馬說》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該文是唐代大文學家韓愈于大約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作的。其時,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樂不常有”之嘆.本文正是以良馬喻英雄,謂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樂,才可發(fā)揮才干,否則很可能遭埋沒,極寫知遇之難,寓意委曲深致,文氣矯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勢。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憤懣不平和窮困潦倒之感,并對統(tǒng)治者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和控訴。

新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理解中國古代文人用文字來書寫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不平。

二、

根據(jù)新課標提出的“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結合本單元的教學和課文自身的特點,本篇文言文的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1.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使學生了解作者韓愈懷才不遇的情感,理解“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的主題。

3.明確文章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理解“伯樂”和“千里馬”的寓意。

培養(yǎng)學生對人才的認識。

了解托物寓意的寫法,領悟作者飽滿于字里行間的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是本課學習的重點。聯(lián)系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認識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學習的難點。

新課標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為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我加強了課文的'朗讀環(huán)節(jié),以語氣作為切入點,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方法,帶動學生體會文章字里行間蘊含的強烈憤懣不平的感情。

加強積累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所以我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采用了開放式討論法、提問法、練習法等等教學方法鞏固學生的文學積累。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對于初中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學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為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2、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yǎng)語感,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方法,走進韓愈的生活經(jīng)歷,理解有才之人懷才不遇的痛苦,從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強烈不平和悲憤之情。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jù)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并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于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云霄。這是它感激伯樂了解并且體貼它啊。由《神雕俠侶》中楊過遇小黃馬的經(jīng)歷導入。

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文理解營造一個情感氛圍。

(二)誦讀感知:

1.聽課文錄音,正音正字,注意停頓節(jié)奏和重音。

2.領讀,由教師帶領全班學生一句一句的讀,體會文中11個“不”字的語氣。

3.學生對照課文注釋小聲讀,體會句中關鍵字詞表達的感情。

4.男女同學各一名代表朗讀,針對學生朗讀情況,學生自評,教師適當點撥。

教師提出討論題:為什么韓愈會在文章中流露出這樣強烈的憤懣不平之情?提示學生;聯(lián)系韓愈的生活經(jīng)歷。請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作家、作品的資料;教師視學生交流的內容強調作者25歲已高中進士,但一直得不到重用的懷才不遇的經(jīng)歷。從而明確文章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理解“伯樂”和“千里馬”的寓意。

5.細讀第三段,體會“天下無馬”、“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的語氣。

讓學生理解有才之人懷才不遇的痛苦,從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強烈不平和悲憤之情,體會到明君對人才的重要性。

6.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韓愈,齊讀全文。

(三)積累提升:

1.譯讀積累:分小組合作串譯課文,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獨立圈點總結出文中的重點詞句。教師提示學生研究“策、其、食”的不同用法。

2.交流探究:每組派出代表,或翻譯全文,或交流重點詞句,或提出質疑。

解詞練習,教師提出:故、或、雖。以前在何處學習過?

3.背誦積累:

4.知識遷移:

1)以“懷才不遇、壯志難酬,有太多的中國文人有這樣的遭遇了?!睘殚_頭寫一段話,融進這些失意的文人以及他們表現(xiàn)這種情感的文句詩句。

2)討論:當今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怎樣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盡其才?

這個環(huán)節(jié)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加深學生對于中國古代文人懷才不遇整體印象,認識到這是個時代的悲劇。然后再聯(lián)系到今天的生活,拓寬其對人才的認識。更好的達到本文的情感目標。

初二語文說屏說課稿篇九

1、熟讀成誦。

2、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及寫作方法。

3、了解托物寓意的寫法。

4、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及寫作方法。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課時。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現(xiàn)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詩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譽,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謂郡望(郡里的顯貴家族)昌黎,世稱韓昌黎,謚號“文”,又稱韓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稱韓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1、聽范讀,標注生字字音。

2、教師明確讀音。

3、自由朗讀。

4、分組齊讀。

1、借助工具書,結合課下注釋,獨立翻譯全文。

2、小組組內交流,清除翻譯難點。

3、全班合作互助,翻譯全文。

參考:

世間有了伯樂,然后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經(jīng)常有,可是伯樂卻不會經(jīng)常有。所以即使是雄健的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里,不會獲得千里馬的稱號。

鞭策它,不按正確的方法;喂養(yǎng)它,又不能使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拿著鞭子站在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

(一)文章為我們刻畫了幾個形象?

三個:千里馬,伯樂,食馬者。

(二)分析三者之間的關系。

分析第一段。

1、哪一段集中寫了伯樂和千里馬之間的關系?有什么關系?從文中的哪一句感知的?

明確:第一段,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2、為什么說伯樂對千里馬命運有決定作用?

明確:伯樂能識別,重用千里馬,發(fā)揮千里馬的才能。

3、沒有遇到伯樂的千里馬又會如何呢?

明確:故雖有名馬,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槐恢赜?,才能埋沒——命運悲慘。

4、第一段表現(xiàn)出作者怎樣的情感?

對被埋沒的千里馬同情和惋惜。

背誦及默寫課文第一段。

第二課時。

背誦導入。

1、默讀第二段,找出千里馬的特點。

明確:食量大。

2、自主討論: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

根本原因: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直接原因: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3、體現(xiàn)出食馬者怎樣的特點?

明確:無知。

4、從作者的表述中,可以看出他對食馬者秉持什么樣的態(tài)度?

明確:對食馬者的嘲諷。

1、第三段體現(xiàn)出了食馬者哪些特點?

明確:淺薄,愚妄。

2、食馬者淺薄、愚妄的具體表現(xiàn)是什么?

明確: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3、歸納食馬者這一形象的特點。

明確:無知、淺薄、愚妄。

明確:

1、千里馬——人才。

2、伯樂——識別人才,重用人才的統(tǒng)治者。

3、食馬者——不識人才,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無知、淺薄、愚妄的統(tǒng)治者。

1、作者借千里馬提示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xiàn)象。

明確:人才被埋沒,被摧殘的社會現(xiàn)實。

2、縱觀全文,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

(1)對被埋沒人才的同情和惋惜。

(2)對埋沒人才現(xiàn)象的憤慨和批判。

(3)自身的懷才遇之情。

作者以千里馬喻人才,以伯樂喻識別人才,重用人才的統(tǒng)治者。

以食馬者喻不識人才,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統(tǒng)治者,來表現(xiàn)自己的觀點,這種寫法就是托物寓意。

1、背誦及默寫課文第二和第三段。

2、完成練習題。

初二語文說屏說課稿篇十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海燕》是語文版七年級(下)第一單元中的一篇文章。

在七年級上學期,已經(jīng)接觸和學習過敘事、記人和寫景等三種類型的記敘文,七年級(下)第一單元的四篇文章均屬于狀物類記敘文,與七年級(上)學習過的另三種類型的記敘文共同構成比較完整的記敘文體系。

《海燕》在本單元中被安排在第2課。我個人認為,《海燕》在描寫上比《石榴》更細致,在情感表達上比《白鵝》更深刻,在寫法上比《鶴群》更典范,因此可以說,《海燕》是本單元意蘊最豐富的一篇文章,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能力的好教材,是一篇值得仔細閱讀、品味和借鑒的精品文章。

2、教材的背景和主要內容。

《海燕》寫于1927年。當時國民黨反動派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人民,迫害進步人士。作者鄭振鐸被迫遠走歐洲,于5月21日只身乘船前往法國巴黎。途中見到海燕,引發(fā)綿綿鄉(xiāng)思,寫成這篇優(yōu)美的詠物寄情散文。文章就是通過對小燕子這一可愛形象的描繪,抒發(fā)了作者濃濃的鄉(xiāng)愁,表達了他對祖國、對家鄉(xiāng)的無限眷戀和熱愛之情。

3、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課程目標根據(jù)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因此,結合課文內容,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認知目標:理解文中小燕子形象的意義,領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2)能力目標:學習本文詠物抒情(狀物)的表現(xiàn)手法。

(3)情感目標:品味語言,通過朗讀來體會并再現(xiàn)文中的優(yōu)美意境。

需要說明的是,依據(jù)三個維度設計的這三個目標,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三個目標是互相融合的,只是目標的側重點不同而已。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根據(jù)七年級學生認知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以及散文閱讀的基礎,結合本文的特點,確定本文的教學重點、難點如下: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鄉(xiāng)愁的內蘊。

難點:感受本文的語言美,理解作者深刻的情感。

二、說學情。

本人所任教班級的學生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訓練后,師生雙方的配合較為融洽,學生們已具有初步的整體感知課文和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但對于像本文這樣有深厚意蘊的散文,學習時則容易出現(xiàn)抓表層易,知本質難;知思路易,明思想難的現(xiàn)象。但大部分學生已養(yǎng)成根據(jù)教師的引導進行深入思考的習慣。因此在教學時要考慮讓學生多閱讀,重視引導學生多運用探究的方法去理解本文的內涵。

三、說教法學法。

(1)教法:

新課標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堂教學要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本著啟發(fā)式原則,通過多種具體的`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對課文基本內容的理解,可采用問答法;對作者深刻感情的把握,可采用討論法、分析法;對本文語言的品味,可采用點撥法和討論法。

(2)學法:

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最終還是要落到學生身上,因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標準》),要重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以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因此,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上。

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時要反復朗讀和默讀,理清作品的思路,領會文章的內涵,并對其表現(xiàn)手法有意識地加以學習和運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采用朗讀默讀法、圈點勾畫法、討論法、仿寫法等學習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教材第一單元的單元說明中指出,在學習狀物類記敘文時,要把握作者筆下的事物的特征,并由此體會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同時要學習作者觀察、描摹事物的方法和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因此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采取的是整體感知品味賞析拓展延伸的教學思路,安排兩課時來完成教學。

(一)第一步整體感知。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可以說,從整體上把握全文,幾乎是所有的課文學習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也是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一個重要前提。本課的整體感知環(huán)節(jié)側重于理清文章的基本內容和作者的主要感情。主要教學步驟如下:

1、課前安排預習,通讀全文,疏通字詞。

(設計意圖:在課堂學習之前,初步感知文本,為課堂學習奠定基礎;而字詞的掌握和積累則為文本的學習掃除基本障礙。)。

2、簡介寫作背景和作者。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的寫作時間以及作者的基本情況,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推測作者的寫作意圖。)。

3、聽讀課文,明確文中描寫的對象,找出表現(xiàn)其活動背景以及表現(xiàn)它們各自的外形、飛翔和憩息狀態(tài)的詞句。

(設計意圖:這是整體感知部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目的是引導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事物的特征,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4、討論概括兩種小燕子的異同點,理解作者把海上小燕子誤認是故鄉(xiāng)小燕子的原因。

(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到聯(lián)想的基礎是事物之間的相似點,深入理解文中小燕子的形象意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即鄉(xiāng)愁完成教學目標一并突破重點。)。

(二)第二步品味賞析。

《海燕》是一篇散文,對于這類文學作品,《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只有整體的感知,還不足以體味文章所特有的內涵和意蘊。本課的品味賞析環(huán)節(jié)側重于文章中對小燕子的生動、細膩、傳神的刻畫,并簡單鑒賞文學作品的語言特點。主要教學步驟如下:

1、分別默讀前后兩部分,深入探討這兩部分在描寫對象的特征、活動背景以及作者情感的抒發(fā)等方面的具體寫法。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理解狀物應該抓住事物的特征來寫,并把所寫事物的特點與自己的思想感情聯(lián)系起來,為以后的寫作實踐打好基礎。)。

2、討論文章前后兩部分的寫法特點。

(設計意圖:這一內容重在引導學生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弄清故鄉(xiāng)的小燕子、海上的小燕子與作者的鄉(xiāng)愁之間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掌握解讀這類文章的一般方法完成教學目標二。)。

3、品讀第1段和第8段的語句,并以此帶動對全文優(yōu)美生動語句的品析。(課外背誦第1段和第8段)。

(設計意圖:本文的語言極有特色,不僅描寫生動、傳神,而且與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品味其中的語言,有助于提高學生鑒賞文學語言的能力,積累文學語言,得到審美的樂趣完成教學目標三并突破難點。)。

4、教師從內容和寫法上對全文進行簡要小結。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小結,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思想內容和寫作方法,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總體印象和理解。

(三)第三步拓展延伸。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語文教學中,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課程標準》)。這種實踐能力,不僅應該包括課內知識向課外知識的延伸,還應該包括知識向能力的轉化。本課的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側重于同題文章的比較閱讀,并將詠物抒情這種表現(xiàn)手法的知識理解轉化為狀物類記敘文的寫作實踐能力。主要教學步驟如下:

1、將本文與高爾基的《海燕》進行比較閱讀,從海燕的特點、生活環(huán)境、作者的思想感情、寫作方法等方面來比較兩篇文章的不同點。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理解,同一事物,在不同作者的筆下,會有不同的特點和表現(xiàn)方法,表達了不同的情感,以此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遷移能力。)。

2、搜集課內外有關鄉(xiāng)愁的詩句。

(設計意圖:作為課外作業(yè)布置。一方面加深對作者感情的理解,另一方面鍛煉學生搜集和整理信息材料的能力。)。

3、模仿《石榴》或《海燕》,寫一篇狀物短文。

(設計意圖:作為課外作業(yè)布置。本單元的寫作訓練是寫一篇狀物的文章。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為了把學生知識的學習轉化為寫作實踐的能力。)。

(四)教學效果預測:

如果以三個教學目標來衡量教學效果的話,前兩個目標以七年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而言,是可以達到的(后期的單元檢測和寫作訓練也證實這兩個目標完成得較好);第三個目標對七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這個目標是貫穿初中三年的學習過程的,我個人認為,在本課學習中,學生能夠有所感悟即可認為是完成目標。

五、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著重體現(xiàn)條理性,反映本文的知識結構,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全文的思想內容和寫作方法。

初二語文說屏說課稿篇十一

新課程標準主張中學語文教學應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語感,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精神,促使學生養(yǎng)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依據(jù)這一原則,并結合本課的具體內容,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一)積累詞語,朗讀課文,把握文章的內容和主題;

(二)理清思路,梳理線索,領會語言的感情色彩和風格特點;

(三)學習選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征,表現(xiàn)人物高貴品質的寫作方法;

(四)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和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魯迅先生東渡日本留學,棄礦從醫(yī),幸遇藤野先生;不久又棄醫(yī)從文,惜別藤野先生,在與老師闊別二十年后,他滿懷深情地寫下了這篇回憶性散文《藤野先生》。魯迅早年留學日本期間,正值日俄戰(zhàn)爭,許多日本人深受狹隘民族主義的毒害,但藤野先生毫不受惡劣空氣的影響。魯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偉大,懷著感激的心情,頌揚了他的師德,頌揚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教學時,要讓學生感受藤野先生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體會魯迅和藤野先生之間的真摯感情,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

魯迅原來想走“學醫(yī)救國”的道路,但“匿名信**”和“電影事件”極大地傷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使魯迅認識到要拯救國家,就要醫(yī)治國民的麻木、愚昧,這就需要用文藝喚醒沉睡的國民。于是他決定棄醫(yī)從文。這一舉動正是作者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教學時,要讓學生理解魯迅先生棄醫(yī)從文的思想轉變過程,這也是本課的一個教學重點,同時也是教學難點所在。

二、說教法、學法。

本文篇幅較長,涉及的人和事較多。如果講課時不分巨細、面面俱到,勢必會顧此失彼,給學生“零碎”的感覺。這就要求教師從總體上把握課文,突出重點、難點。教學中要始終突出以學生為本位的思想,從文學常識的積累、主題內容的把握、重點詞句的賞析到拓展、遷移、運用,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使學生讀、思、品、說、寫,讓學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在獨特的體驗中去品味語言、揣摩內涵與反思人生,從中獲得感悟,得到教益。

初二語文說屏說課稿篇十二

課文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目標:

《愛蓮說》是八年級上學期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文。

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熟悉一定數(shù)量的常用文言詞語。養(yǎng)成誦讀的習慣,在反復誦讀中,領會文章內涵,并對作品精美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

《新課程標準》對中學階段提出了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和技能:積累文言詞語,疏通全文,了解文學體裁和什么是“托物言志”。

2、過程和方法:反復朗讀以至成誦,整體感知課文,理解精美語言特色。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受到文章的美,能找出描寫蓮花的句子,并體會蓮的高貴品質。

課文篇幅短小,雖寥寥幾筆,意卻在言外,有一唱三嘆之致。學生在多次誦讀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蓮”美麗的形象,優(yōu)美語言的欣賞,并體會蓮的高貴品質作為本課的重點。把托物言志的手法作為本文難點。

本課主要采用朗讀法,質疑討論法、提問法等教學方法,此外與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結合,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1、教學千法,朗讀為本。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崩首x教學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美,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知,在感知中領悟。葉圣陶老先生根據(jù)文言文學習的特殊性,曾經(jīng)說過:“學習文言,必須熟讀若干遍,勉強記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誦才行?!币簿褪钦f,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讀來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學,誦讀尤為重要。

2、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則誘發(fā)探索,通過探索,才能發(fā)現(xiàn)真理。對字詞的疏通,可采用質疑法,讓學生利用注釋,借助工具書。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質疑問難,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指點解詞的方法。

3、語文課堂要激發(fā)學生多向思維,因此,我在講授知識的過程中還多次進行提問,讓學生大膽交流回答,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

本文用時兩課時,上述教學任務計劃第一課時完成,整個教學程序是:導入新課——簡介作者,明確教學目標——整體感知——細讀課文——研讀探究第一段——小節(jié)。

一、導入新課:

問:你喜歡自然界中的哪種花?為什么?(投影)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課文《愛蓮說》,首先,我們來欣賞一組美麗的蓮花圖(用課件展示)。

這樣的導入更直觀、可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簡介作者,明確教學目標。(課件)。

用課件出示教學目標,一目了然。

初二語文說屏說課稿篇十三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第1課《海燕》。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課時安排、說教學過程、說作業(yè)布置、說板書設計、說教學反思這九個方面向各位展示本節(jié)課教學。

一、說教材。

1、文本的特點和地位:

《海燕》是高爾基的一首著名的散文詩,是俄羅斯文學的開山之作。本文寫于1901年,那時正是俄國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國工人運動不斷高漲,動搖著沙皇統(tǒng)治的根基。來自社會底層、深諳人民疾苦的高爾基,觸摸到剛剛開始跳動的新時代的脈搏,以敏銳的藝術感悟力創(chuàng)造出了“海燕”的藝術形象,來歡呼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為無產階級唱出了一曲充滿戰(zhàn)斗激情的頌歌。自它問世以來便以深刻的思想,銳利的鋒芒和激越的詩情贏得眾多讀者的喜愛,也是中學語文教材的必選篇目。據(jù)此,我以感悟“海燕”形象的精神內涵為切入口,激發(fā)學生興趣,深入文章內容。

《海燕》安排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因為它的文體是散文詩,適宜于本單元教學要求:強調朗讀,注重聯(lián)想與想象,了解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的表達方式,學習抒情性語言。自然這也是順應新課程標準“閱讀”部分的要求。

2、教學目標:

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三個維度,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及本文特點,我把本文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和能力目標:把握作品藝術形象及主題;學習本文使用的典型寫作手法;培養(yǎng)朗讀及鑒賞散文詩的能力。

(2)過程和方法目標:分析認識海燕的藝術形象;品析用詞的準確性;訓練知識遷移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學習海燕的戰(zhàn)斗精神,把握“海燕”精神的現(xiàn)實意義。

3、教學重點與難點:

根據(jù)八年級學生的認知程度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結合本文的教學目標,我將本課文的教學重點、難點確定為:

(1)教學重點:朗讀課文;理解文中藝術形象的象征意義;學習本文典型的寫作技巧。

(2)教學難點:文章象征手法的運用;結合實際把握“海燕”精神的現(xiàn)實意義。

二、說學情。

八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本文雖文字淺顯,但由于課文的時代背景與學生的現(xiàn)代生活相隔較遠,學生由于受到年齡的限制,可能對文章理解得不夠透徹,老師要善于利用教學手段,適宜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調動表現(xiàn)欲望,適時的引導,讓學生增強對文章內涵的理解和認識。

三、說教法。

《新課標》要求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所以擬采用如下方法完成教學任務。

1、加強誦讀感知。對于初中生來說,要切實領悟本文主旨內涵,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我采用誦讀法,用范讀和學生自由朗讀等形式強化學生感知文本。

2、設疑合作探究。通過精心設疑合作探究,逐步引導學生把握藝術形象,并理解其精神內涵,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3、電化器材教學。根據(jù)教學需要,使用多媒體,將課堂涉及的重要問題與知識點制成多媒體課件,直觀形象地展示給學生,將易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

四、說學法。

“老師要教給學生發(fā)現(xiàn)真理的方法”,所以本課的教學就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具體的學法如下:

1、讀書入境法。堅持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入境,在讀中感知,在讀中培養(yǎng)感悟,在讀中受到熏陶,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2、勾畫圈點法:勾畫出課文描寫海燕生命之美的詞語和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強化理解。

3、合作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解決難點,使學生認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五、說課時安排:

安排學生提前預習,要求學生了解作者、掌握字詞。課文閱讀教學擬一課時完成。

六、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在課的開始,我利用多媒體播放海燕搏擊長空的視頻,然后師生共同點評,引導學生在感受海燕雄壯美的同時,進入到《海燕》散文詩的學習,激發(fā)他們去尋找發(fā)現(xiàn)《海燕》的美。

(二)多樣誦讀。

《海燕》是一首充滿激情的散文詩,教學中要抓好朗讀這一環(huán)節(jié)。

一讀:教師范讀。要求學生認真聽讀,把握文章的朗讀基調。師生共同探討本文感情基調,研討部分句段的朗讀技巧。

二讀:學生自讀。要求學生按照前面老師的指導,讀好停頓、重音、語速,讀出感情,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整理出文中的藝術形象及描述的畫面。然后討論歸納文中塑造了哪幾個藝術形象,描述了哪幾幅畫面并簡要闡述分析。

三讀:集體誦讀。要求學生放聲動情誦讀,讀出詩情、詩意、詩味,并在朗讀中初步感知藝術形象的特征。

(三)揣摩品味。

《海燕》是篇意蘊豐富的文章,必須深入研讀。為了突破教學重點難點,結合教學目標,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以下兩步:

第一步:自主學習:

教師引導學生跳讀文本,用勾畫圈點法找出描寫海燕神態(tài)、聲音、動作的詞句,并進行自主品析,進而歸納出海燕的性格特點,體會本文用詞的準確。在此過程中,教師可有的放矢,適時點撥。

如:準確的用詞(“飛翔”、“飛舞”、“穿過”、“掠起”等)、恰當?shù)男揶o(比喻、擬人、反復等)、性格特點(勇猛矯健,英勇無畏,充滿自信等),從而完成對語言的品析、對海燕性格的歸納。

此環(huán)節(jié)為重點,引導學生準確理解海燕的.象征意義,進而領會無產階級先驅者的戰(zhàn)斗精神,從而完成對海燕形象的分析、主題的挖掘、象征手法的理解等重難點的突破。

第二步:合作探究:

擬采用合作討論法完成下面的思考題,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師生再明確答案。

探究題如下:

1、暴風雨到來前海面景象有何變化?這是什么描寫?作用何在?

2、文章為什么要寫海鴨、海鷗、企鵝等海鳥?

4、“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一句有什么深刻含義?為什么用它作全詩的結束語?

(四)拓展實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設計了以下三個課堂練習:

練習一、想一想:引導學生由海燕形象聯(lián)想到海燕精神及相關的人和事,進而讓學生拋開時代背景,賦予“海燕”新時期新的象征意義。

練習二、說一說:請學生從語言風格、形象塑造、寫作技法三方面用“《海燕》美在”說一句話。(提示:準確生動的用詞、靈活多變的句式、圓熟精湛的技巧、搏擊風浪、勇敢無畏、樂觀自信……)。

練習三、寫一寫:播放一段動物世界片段,讓學生利用課內學到的方法技巧進行描寫。(提示:可以抓住動物的姿態(tài)、動作等進行直接刻畫,也可以從側面進行描寫。用恰當?shù)脑~語和修辭手法。)。

“寫”的環(huán)節(jié)時間可靈活掌握,課堂時間不足,可讓學生在在觀看完影片后,課后作為小練筆寫作。

(五)總結歸納。

教師歸納指出,《海燕》雖然是特定時期的特定產物,“海燕”這個藝術形象有著深廣的政治意義和象征內涵。在新時期“海燕”仍能給我們生活帶來有益的啟示。因為在每個人的生活中,也會有各種各樣的“暴風雨”的考驗。那么面臨生活的“暴風雨”,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我們應該從勇敢的海燕身上找到答案。我們應該學習海燕精神,在生活中做一只搏擊長空,英勇無畏的“海燕”。

七、說作業(yè)布置:

1、課外閱讀鄭振鐸的《海燕》,比較賞析兩文在海燕形象的內涵、立意、寫法方面的不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運用象征手法自選意象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八、說板書設計:

海燕海鷗、海鴨、企鵝。

(正面描寫)對比(側面描寫)。

突出海燕英勇樂觀之美。

贊揚———————諷刺。

九、說教學反思。

初二語文說屏說課稿篇十四

說教材:

《海燕》是人教版八年級下第二單元第四篇文章。第二單元的文章多為散文詩,都是作者由尋常事物激起的心靈之聲?!逗Q唷窞閭鹘y(tǒng)篇目,寫于俄國19革命前夕,作者創(chuàng)造出“海燕”的藝術形象,歡呼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為無產階級唱出一曲充滿戰(zhàn)斗激情的頌歌?!逗Q唷肥且皇咨术r明的抒情詩,又是一幅富有音樂的節(jié)律和流動感的油畫,具備詩的音樂美和繪畫美,給人以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說教學重點的確立及其解決辦法:

教學重點的'確立:

“海燕”是課文中核心塑造的一個勇敢斗士的形象,是文章的靈魂更是作者情感的寄托,故將賞析海燕形象,領悟作品內涵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解決辦法:

1、聽讀+誦讀(于反復誦讀中品味形象)。

2、模仿形式,結合內容進行寫作。

3、綜合評價海燕這一形象。

4、結合背景分析海燕的象征意義。

5、分析文章為塑造海燕形象所運用的修辭手法。

6、作業(yè)設計:隨筆:“海燕的宣言”(結合課后習題3)。

說教學難點的確立及解決辦法:

《海燕》一文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誕生的文章,有其深刻的政治意義與時代特征。對于今天的學生而言從海燕的形象,獲取具有時代現(xiàn)實意義的精神收獲,這一點對于學生而言十分重要,故確立本課的教學難點為品味語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勇敢、頑強、樂觀、自信的品質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解決辦法:

1、聽讀+誦讀。

(于反復誦讀中品味形象)。

2、抓住海燕形象的塑造品味其蘊涵的思想內涵。

3、從海燕身上推將開來,思考現(xiàn)今社會如何弘揚海燕的精神。

說教學過程:

1、導入(片頭動畫的形式)。

2、聽讀。

3、自由誦讀。

4、小組協(xié)作結合文章內容完成短句創(chuàng)作。

6、結合背景探討海燕的象征意義。

7、分析文章為塑造海燕的形象采用的修辭方法(綜合以備寫作之需)。

8、推而言之,思考在現(xiàn)實生活中如何弘揚海燕精神。

說板書設計:

體現(xiàn)修辭與形象概括(不設標準)。

初二語文說屏說課稿篇十五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海燕》。下面我就按照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四個部分向各位評委、老師說課。

一、說教材。

(一)教材作用:

高爾基的《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詩,自它問世以來便以深刻的思想,銳利的鋒芒和激越的詩情贏得了眾多讀者的喜愛,也是中學語文教材的必選篇目。它被編排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本單元意蘊最豐富、音韻最鏗鏘、寫法最典范的一篇課文,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yǎng)朗讀能力、寫作技巧的好教材。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三個維度,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以及本文特點,我把本文教學目標確定為:

2、能力目標:熟讀成誦,在誦讀過程中反復品味語言所蘊含的情感;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學習海燕的戰(zhàn)斗精神,把握“海燕”精神的現(xiàn)實意義。

(三)教學重難點:

根據(jù)八年級學生的認知程度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結合本文的教學目標,我將本課文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1、重點:朗讀課文;理解文中藝術形象的象征意義;

2、難點:象征手法的運用;結合實際把握“海燕”精神的現(xiàn)實意義。

(四)學情分析。

本人所任教班級的學生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訓練后,已具有初步的整體感知課文和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但對于像本文這樣有深厚意蘊的散文詩,學習時則容易出現(xiàn)“抓表層易,知本質難;知思路易,明思想難”的現(xiàn)象。好在我班大部分學生已養(yǎng)成根據(jù)教師的引導進行深入思考的習慣。因此在教學時要考慮讓學生多讀多思,重視引導學生聯(lián)系時代背景和社會現(xiàn)實多運用探究的方法去理解本文的內涵。

二、說教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只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币虼耍以谠O計本課教學時力求突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特征,讓學生更多地接觸文本,把發(fā)現(xiàn)、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利還給學生。

具體方法如下:

導入課文――情景法。

初步感知――誦讀法。

分析形象,品析語言――點撥法。

把握主題,學習寫法――討論法。

三、說學法。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以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因此,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上。具體的學法如下:

1、情境體驗法:激起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

2、讀書入境法:訓練學生朗讀感知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4、發(fā)散聯(lián)想法:發(fā)展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我打算用一個課時完成本課文教學,主要有下面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情境導入。

在這樣一個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的天氣里,你們喜歡呆在哪里呢?

設計說明:讓學生由視覺感官導入新課學習,以激發(fā)他們的審美情趣和閱讀興趣。

第二環(huán)節(jié):展示學習目標。

第三環(huán)節(jié):走進作者。

第四環(huán)節(jié):生字詞正音。

第五環(huán)節(jié):美文美讀。

1、聽錄音,帶領學生進入情境。

2、師生共同探討本文感情基調,研討部分句段的朗讀技巧。

指明學生誦讀。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畫面段落展示朗讀才華,要求放聲動情,讀出詩情、詩意、詩味。并在朗讀中初步感知藝術形象的特征。

第六環(huán)節(jié):揣摩品味。

《海燕》是篇意蘊很豐富的文章,我們必須深入研讀。為了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我結合教學目標,設計了以下兩步:

第一步:感受形象,體味情感。

這是一只海燕。

第二步:合作探究。

采用合作討論法完成下面的思考題。在學生初步討論的基礎上再明確答案。

1、作者在文中是怎樣來表現(xiàn)這只勇敢的海燕的?

把海燕的活動放置海面上暴風雨來臨的典型環(huán)境中,以此來烘托海燕的性格。海面上自然景象的變化愈來愈險惡,而海燕的戰(zhàn)斗情緒愈來愈高漲。當暴風雨在醞釀之中時,海燕早已按捺不住對暴風雨的渴望和歡樂,熱切地迎接新生;當暴風雨逼近,海燕在風吼雷鳴中飛舞著,歡笑著,號叫著;當暴風雨即將爆發(fā)時,海燕預示著暴風雨即將來臨,鼓舞人們積極行動起來。海燕是矯健勇猛、心情歡快、斗志昂揚、無所畏懼形象。

暴風雨來臨三幅圖景:來臨、逼近、到來。

2、文章為什么要寫海鴨、海鷗、企鵝等海鳥?反復描寫大海又是為了什么?

第七環(huán)節(jié):拓展實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這種“實踐能力”,不僅應該包括課內知識向課外知識的延伸,還應該包括知識向能力的轉化。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設計了小練筆:

設計說明:為了延伸拓展課堂教學的內容,在領會“海燕”精神的內涵后,結合實際,運用發(fā)散思維,使學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現(xiàn)實意義,培養(yǎng)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同時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和實際運用語文的能力。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指導。

初二語文說屏說課稿篇十六

《馬說》是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議論性文言文。本單元一共包含四篇文章,都是傳統(tǒng)的名家名著,表現(xiàn)了古人的哲思和情懷?!恶R說》這篇文章托物言志,以千里馬不遇伯樂喻賢才難遇明主,對統(tǒng)治者埋沒、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針砭和控訴,希望統(tǒng)治者能識別人才,重用人才,使他們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通過本文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思想受到啟迪、情感受到熏陶。

作為八年級的學生,對文言文的形式、學習內容及學習方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還缺乏字詞分類歸納掌握的能力,因此需要在這方面需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又因本文所寫的年代距離學生較遠,學生受自身的知識和閱歷所限,對本文作者所要表達的深層言志的理解必然存在一定的難度,但托物言言志的寫法在以前的學習中已有認識和了解,所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要引導學生查閱相關背景資料,加深理解和認識。

根據(jù)教材編寫意圖,新課改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fā)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作者、識記重點生字詞,能夠流利并有感情地吟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合作交流,品析語言,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作者對封建統(tǒng)治者壓抑、摧殘人才的憤懣之情。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點、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教學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文章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難點是:深入體會作者感情,使其情感上受到熏陶。

根據(jù)“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程理念和學生具體情況,為了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我將采用指導學生自學法、朗讀探究法、抓住重點詞匯品讀感悟法等教學方法。同時,我將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我的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談話導入,激發(fā)求知。

上課伊始,我會以談話的方式引入,通過“物盡其用,人盡其才”這句話來談談關于人才的認識。并設計這樣的導入語:同學們,相信大家對“物盡其用,人盡其才”這句話并不陌生,它說的是人才實現(xiàn)價值所期盼的理想境界。但是呢,在很多時候,特別是在古代封建社會,很多人才常哀嘆生不逢時,受壓制,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負,甚至被扼殺,這是一種經(jīng)常性的社會悲劇。今天我們來學習韓愈的傳世名作《馬說》,了解人才被埋沒的真正原因。這樣的導入不僅可以使學生了解本節(jié)課所學的主要內容,又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

環(huán)節(jié)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師之教來自于學生的學,這一環(huán)節(jié)將以名家范讀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首先我會給學生介紹“說”是古文的一種議論文體,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發(fā)表議論,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一些問題的觀點,進而明確題目就是“談談千里馬的問題”的意思。接著播放名家范讀,在播放名家范讀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認真聽,標記出重點生字詞并試著劃分朗讀節(jié)奏,稍后請學生示范朗讀,并糾正讀音及停頓節(jié)奏,再請全班同學齊讀。最后請學生介紹作者韓愈。韓愈,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其散文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其詩力求新奇,有時流于險怪,對宋詩影響頗大,有《昌黎先生集》。這樣從朗讀入手,加深學生對作者的了解,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展開奠定基礎。

環(huán)節(jié)三:析讀課文,質疑問難。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會給學生十分鐘時間,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交流討論:你最喜歡文章中的哪一句,有什么樣的體會?我預設學生會找到以下句子:

句子一:“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明馬,祗辱于奴隸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首先我會提問學生此句作者提出了什么觀點,學生回答后明確作者提出了“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觀點,順勢請學生回答這個觀點的作用是明確了伯樂對千里馬的決定作用,同時也充當了理論依據(jù)。接著請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沒有遇見伯樂,千里馬的命運會是怎樣?預設學生會找到文中原句“祗辱于奴隸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最后指名學生回答此文中的“千里馬”是指人才,而“伯樂”是指認識人才、賞識人才、任用人才的人,進而明確作者運用了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句子二:“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在這里,我首先詢問學生學生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學生不難從文中找到“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并引導學生理解此句又從側面刻畫了“食馬者”的無能、無知及目光短淺的形象。在上述問題解決之后繼續(xù)提問學生“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這句話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學生搶答此句表達了作者對千里馬命運的惋惜,對食馬者的諷刺之情。

句子三:“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才,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在這里我會找學生回答此句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方法,并明確“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體現(xiàn)出了作者的寫作目地。之后請學生感悟作者情感,作者之所以這樣說,是為了抒發(fā)對人才埋沒的憤懣之情以及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慨。文章借物喻己,言志深刻。

環(huán)節(jié)四:品讀課文,感悟生活。

本文作為一篇文質兼美的古代議論文章,文辭形象簡練,言志含蓄。在此我會帶領學生展開談論,談談對這節(jié)課的收獲,進而引導學生理解本文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將千里馬隱喻為人才,把伯樂隱喻為慧眼識英才的人,把愚妄淺薄的統(tǒng)治者比作“食馬者”。

通過描述“千里馬”未遇“伯樂”的悲慘遭遇,揭露了封建社會統(tǒng)治者壓抑扼殺人才的罪行,表達了作者的憤懣不平之情,流露出作者憤世嫉俗之意與懷才不遇的感慨。

環(huán)節(jié)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這里我會以教師總結的方式帶領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的收獲,進而使學生的學習內容趨于完善。

并布置這樣一份作業(yè):請大家課下搜集文學作品和史料記載中有哪些“千里馬被“伯樂”發(fā)現(xiàn)的事例,我們下節(jié)課分享。

這便是我的板書,好的板書能夠加深學生對本課的記憶,讓學生心中對本課有一個系統(tǒng)的框架結構。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7753223.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