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總會遇到各種難題,但我們要學會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并不斷成長。在總結過程中,我們可以回顧整個過程或階段的重要事件和關鍵環(huán)節(jié),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和經驗。提供寫作指導的典型范文。
英英學古詩教學設計篇一
一、教學片斷:
師:讀了古詩的題目《靜夜思》,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我知道是在夜晚。
師:那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夜晚呢?
生:安靜的夜晚。
生:靜悄悄的夜晚。
師:你們真能發(fā)現(xiàn)。再讀讀題目,你知道詩人在這個安靜的夜晚干什么?
生:詩人好像在想事情。
生:詩人可能在思念什么人?
師:大家說得都不錯!古代的詩人多有才學啊,才三個字的題目就告訴我們這么多豐富的內容。那就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古詩吧!
師:讀了古詩,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就像在地上鋪了一層白霜。
師:真不錯!你把古詩中的前一句話的意思說明白了。
出示掛圖。
師:看:什么時候的月亮是這么圓圓的,亮亮的?
生(齊聲):中秋節(jié)!
師:是的。誰來說說,中秋節(jié)的晚上你們是怎么過的?
生:中秋節(jié)的晚上,我和爺爺、奶奶、爸爸和媽媽一起吃晚飯。
生:中秋節(jié)的晚上,我們一家人一邊吃月餅,一邊看月亮,可開心啦!
生:晚上,桌子上放著許多水果和月餅,我一邊吃,一邊聽媽媽給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
生:我感到孤零零的。
生:我會想念爸爸、媽媽、爺爺和奶奶。
生:我心里很難過,好想和爸爸、媽媽在一起。
生:他在想念自己的爸爸媽媽,不知道他們的身體好不好。
生:他在思念家鄉(xiāng)的朋友和他一起游玩時的快樂!
生:他還在想念家里的孩子,他的孩子學習成績怎么樣?
指名讀,齊讀。
一、評析:
雖然《靜夜思》這首古詩孩子們早就會背了,但是他們的背誦只屬于機械記憶,對于詩意及蘊涵的道理都不太明白。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不需要逐字逐句地去理解,去解釋,但可以借助圖畫、想象等手段,知道古詩的大概意思。讓學生找到共鳴,找到切入點。在這一片斷中,抓住了詩眼“思”字,通過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看圖想象,轉換角色,層層深入,激起學生情感的漣漪,思詩人之思,品詩中之情,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突破了體味詩意的難點。
英英學古詩教學設計篇二
今天第一節(jié)課是語文,這節(jié)課學的是《英英學古詩》一課。這一課時蘇教版特有的“文包詩”形式的課文,以前學生也接觸過這類課文,這節(jié)課又是進行的第一課時,經過幾年的課改實驗,對于第一課時的上法基本有了一個固定的模式,無非就是倒入新課、讀讀課文、認認生字、檢查課文朗讀情況、把課文讀通順??傆X得已經駕輕就熟了,所以也就信心十足地開始了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
一切都按部就班的進行著,就像一條緩緩流淌的小溪,即歡快又平靜。但是,慢慢的我發(fā)現(xiàn),小溪停止了流淌:有些孩子停止了讀書,開始了小動作;還在讀的也是無精打采,懶洋洋的。怎么回事?我有些疑惑。仔細想一想,我明白了。這篇課文既不是描寫了優(yōu)美神奇的景色,也不是講的活潑有趣的故事,所以學生們不是那么感興趣。再加上第一課時的模式他們都很熟悉了,也就沒有什么新鮮感了,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也就不奇怪了。
但是如果任由這種情況進行下去的話,孩子對課文失去了興趣,對課堂失去了熱情,那么就不可能投入到學習中去,也就不可能去積極主動地學習。《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怎么樣才能把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起來,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呢?用簡單命令的方式:打起精神來,認真讀書,大聲點!肯定是治標不治本,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是得從激發(fā)學生興趣,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入手。正在這時,我看到了課文中的插圖,圖的內容是英英正在和奶奶對話。這讓我眼前一亮,有了主意。這篇課文的特點正好整篇都是英英和奶奶的對話,這些孩子平時最喜歡分角色朗讀。我何不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激起他們讀書的興趣呢?雖然在一般的情況下,分角色朗讀都是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基礎上才會進行,但是,這次我要讓分角色朗讀發(fā)揮它新的作用。一個新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腦中形成了。
“同學們,課文都讀好了嗎?”我問同學們?!白x好了?!彼麄冺懥恋鼗卮鹞摇!澳呛?,我們來合作讀一讀。我當奶奶,你們當英英?!惫凰麄円宦牰紒砹司瘢粋€個坐直了身子,端好了書。奶奶的話只有兩句,課文的主要內容都在英英的部分,這樣一來他們就把課文的主要部分練讀了一遍。很快一遍讀完了,大家一起讀讀得很好,字音正確、句子通順、聲音響亮??墒菃为氉x的話怎么樣呢?我要進行我的第二步了,我要讓分角色朗讀具有評價的功能。
以往檢查課文的`朗讀情況都是分段讀課文,然后學生再對讀的情況進行評價。盡管要求學生在評價的時候要先說優(yōu)點再說缺點,老師也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注意盡量不打擊學生,但是,聽到別人指出問題,提出批評,總是會感覺到不舒服,有些孩子就會很緊張不安。這次我要嘗試一下新的辦法,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別人的評價,改進自己的朗讀。
我對同學們說:“誰想來當英英和老師合作讀一讀?”“我、我、我”下面小手林立,一個個爭先恐后地喊道。我特意找了一個平時讀書能力不是很強的孩子到前面來。我對他說:“現(xiàn)在你就是英英我就是奶奶了?!蔽乙贿呎f,一邊搬了個凳子往講臺上一放,把嘴一癟,眼睛一瞇,手上做拿著針做針線活的樣子。(只恨沒有提前準備一幅大眼鏡)同學們一看都笑了,那個到前面讀書的學生也笑了。一開始,他的聲音很小。我一聽就一手放在耳朵邊上,用奶奶的腔調對他說:“什么?奶奶年紀大了,耳朵不大好,你可得大聲點?!毕旅嬗质且魂囆β?,那個讀書的同學也笑了。接下來他的聲音明顯響亮了??墒亲x的過程中他又出現(xiàn)了讀不通順的情況。我早就預料到他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我又皺著眉頭,一副很不明白的表情對他說:“奶奶沒有聽明白,你能再給奶奶說一遍嗎?”底下又是一陣輕輕的笑聲,他又讀了一遍,這次比上次好多了,我滿意地點著頭,摸著他的頭說:“好孩子,奶奶這下可明白了?!彼哺吲d得笑了,一點也沒有平時讓他再讀一遍的緊張和不安。接著又上來幾個同學和我合作,讀得好的,我像奶奶那樣夸一夸,抱一抱,不太好的就像剛才那樣再讓他讀一讀。不管是什么樣的學生都很高興,就像跟自己的奶奶說話一樣,一點也不緊張。同學們都爭著要讀,于是我就讓同桌兩個來分角色朗讀。他們馬上高興的讀了起來,一會兒這個當奶奶,一會兒那個當英英,整個課堂沸騰了起來,讀書聲一直持續(xù)到了下課。
下課了,我對這節(jié)課上的突發(fā)奇想不禁有些得意。根據(jù)這篇課文的特點,在第一課時運用分角色朗讀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讀書的興趣,而且,還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學習的情境,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同時還改變了以往單一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發(fā)展,并且還融洽了師生關系,可以說是一箭三雕。反思以往的教學,作為引導者和組織者,沒有針對不同類型的課文的不同的特點設計最適合的教學方法,在平時的教學中存在著一定模式化的傾向。致使課堂慢慢趨于僵化,沒有了生氣,學生也就失去了興趣。只有在不斷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中才能保持課堂的活力,才能把學生吸引在課堂上,讓學生產生興趣,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英英學古詩教學設計篇三
教學內容:初步感知課文,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
教學目標:初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
教學重點:掌握生字詞。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誰能背一首古詩給大家聽聽。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的一個小學生把在校學習的一首古詩背給奶奶聽的。
三、初讀課文。
1、看圖出示投影片。
學生說圖意。
小結畫面上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說話。
兩個人有說有應,這叫對話。
2、自學課文。
(1)教師講述對話的書面形式。
(2)借助拼音輕聲讀課文,劃出不認識不理解的詞語。
(3)會讀本課生字,識記字形。
(4)理解下列詞語。
故鄉(xiāng)明亮意思不由得家鄉(xiāng)唐代。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字詞。
教一首故鄉(xiāng)靜意思。
(2)指名讀準每個帶點的字音。
(3)了解詞語掌握情況:故鄉(xiāng)唐代不由得。
4、通讀課文。
輕聲讀課文,指名讀,齊讀,分角色對話。
指出:文中人物名只默記心中,不讀出來。
5、理清脈絡。
課文中英英和奶奶各說了幾次?
(英英三次,奶奶二次)。
每次各人都說了些什么?
小結:英英和奶奶的對話里有說有應,有問有答。內容完整,層次清楚。
我們平時和人對話也要注意互相對應,把話說清楚。
過渡:英英學習的是哪首古詩,我們下節(jié)課再認真學一學。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靜夜思》。
2、認識對話的書面表達形式。
3、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讀懂詩的意思。
教學準備:小黑板、投影膠片。
教學過程:
一、學習《靜夜思》。
1、板書課題,解釋詩題。
靜夜意思就是靜靜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來說靜夜思就是在靜靜的夜晚有著深深的思念。
2、看圖。
出示投影片《靜夜思》。
(1)圖上出現(xiàn)的是什么人?你從那里看出來的?
(2)從圖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3、學詩句。
(1)指名讀《靜夜思》。
(2)這首詩有幾句?現(xiàn)在我們依次來學習。
第一句。
(1)指名讀。
(2)這句詩,英英是怎樣理解的?請默讀英英第二次說的話再回答。
(3)為什么英英知道這是秋天的夜晚呢?
理解霜、疑是。
第二句。
(1)指名讀。
(2)舉頭望明月中的舉頭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舉頭?
(3)想象一下,詩人抬頭望明月會有什么樣的感受?
當他想念故鄉(xiāng)時,頭還是抬著望月亮嗎?詩里是怎么說的?
指名讀英英對全詩的解釋。
齊讀《靜夜思》。
4、朗讀指導。
(1)用/畫出句中的停頓。
(2)疑是、低頭語速要慢,表示詩人在沉思。
(3)光、霜、鄉(xiāng)要讀得清晰。
二、朗讀課文,練習背誦。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1、指導背誦。
2、生字書寫。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靜夜思》。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指名朗讀課文。
二、總結課文。
小朋友們,你們學習這篇課文以后,對學習古詩有什么認識,可以談談。
三、指導背誦《靜夜思》。
1、聽錄音欣賞。
2、揭示板書,引導背誦。
3、分兩個大組,交替背,聽各一次。
四、寫字指導。
1、按筆順描紅的生字。代英舉。
2、其它要描紅的生字。詩意。
五、作業(yè)練習。
1、描紅練習。
2、比一比,再分別組詞。
波()代()。
披()袋()。
3、背誦課文。
英英學古詩教學設計篇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入情入境地背誦古詩《靜夜思》。
2、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思念、熱愛故鄉(xiāng)的感情。
3、學會四個生字“意、照、層、代”,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4、培養(yǎng)閱讀、積累古詩的習慣。
課文掛圖。
一、復習導入。
1、出示生字詞,指名認讀。
2、看圖(插圖1)。
根據(jù)昨天的學習,你能看圖說一段話嗎?學生看圖說話。
3、英英和奶奶一共說了幾次話?每次講了什么?
4、學生分角色讀課文。
二、詩文整合。
1.第一層:
1)指名讀英英的第一次說話。
出示詩,學生齊讀。
教師:你讀懂了什么?請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吧。
學生交流,在詩句上標出節(jié)奏記號,學生反復誦讀詩句。
2)還有不明白的嗎?(質疑:這首詩是什么意思呢?)。
2.第二層:
不明白的我們通過讀課文來解決。
指名讀第二層。
逐句找出與其對應的詩句,再同桌對應讀:一人讀詩一人讀詩意。
現(xiàn)在都理解了嗎?真了不起,反復的閱讀能讓我們學到很多知識呢。齊讀詩意。
3、第三層齊讀對話說說明白了什么。
1)師生介紹李白,誦讀李白的詩。
2)感悟詩句。
4、出示插圖。
1)什么時候的月亮這么圓、這么亮?(每月的月半是滿月,一年中有十二次的月圓)。
元宵、中秋你家是怎樣過的?
學生:我家來了許多客人;我家吃糖芋頭;我家吃月餅、做韭菜餅……。
教師:為什么要吃這些事物呢?(餅像月亮,象征著團團圓圓)。
是呀,放煙火、吃月餅、說笑,我們一家人熱熱鬧鬧地過著節(jié)日。詩人李白遠在他鄉(xiāng),那時沒電話沒火車飛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和親人團圓。
2)詩人站在窗前看到了什么?背前2句詩。看著明月他想些什么?(學生:他想兒子現(xiàn)在長什么樣了,學習好不好?媽媽身體健康嗎?……)背后2句詩。
誰來當李白來朗讀這首詩,評價。
三、情境體驗。
文中英英古詩學得多好呀?讓我們也像英英一樣認真學習,并能把學到的知識說給家人聽。表演評價。
四、學習生字。
意照層代。
認讀交流如何寫好生字。
教師范寫,學生描紅、仿寫。
五、作業(yè)。
1、完成習字冊。
2、新學2首李白的詩。
板書:
第一次詩句。
第二次詩意。
第三次作者。
英英學古詩教學設計篇五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靜夜思》,并了解古詩意思。
2.學習“英、詩”兩個字。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靜夜思》。
教學難點。
圖文結合理解詩意。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板題,質疑。
今天我們學習《英英學古詩》,板題,指導“英”和“詩”的寫法。生描紅。
讀完課題,你想知道什么?(英英學的是哪首古詩?古詩的意思是什么?英英是怎么學的?)。
二、播放課件,聽課文朗讀。
三、初讀課文。
1.借助拼音讀一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你發(fā)現(xiàn)這篇課文和以前所學課文有什么不同?(以對話形式出現(xiàn))。
2.同桌互換角色讀課文兩遍。
3.抽生朗讀課文,指導朗讀,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韻味。師生表演讀。背誦《靜夜思》。
4.交流讀完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圖文結合,理解詩意。
1.課件出示插圖。教師一邊引導學生看圖,一邊理解詩意。
2.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你想起哪句?---引出床前明月光)地上就像鋪了一層白霜(引出疑是地上霜)。遠離家鄉(xiāng)的`人望著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鄉(xiāng)來。(這就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3.嘗試背誦。抽生背。
4.這首詩的作者是李白,唐代有名的詩人,你還知道他的哪些詩?課件出示《望廬山瀑布》師領讀一遍。
五、積累運用。
六、總結全文。
學古詩就要像英英這樣不光是背古詩,還要了解古詩的作者和詩意。
課后反思。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他們對于古詩《靜夜詩》已很熟悉,去年的《開心國學》中出現(xiàn)過,全班學生能讀、能背了。但“古詩”這種語言材料是一種結晶體,蘊藏著很深的智慧和哲理。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他們所謂的能背,僅僅是一種機械記憶,有些學生連詩中的一些字還不認識,字音讀不準,字形不清楚,對于詩意及蘊含的道理還不明白。所以,在教學中我根據(jù)學生這方面的學情,結合低年級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進一步提出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即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讀好、背好這首詩,在指導朗讀時,為孩子們標出了詩的節(jié)奏,教孩子們讀詩要“平長仄短”。自己親身示范,孩子們很快就找到讀詩的感覺。理解詩意時,圖文結合,既指導了說話,又鞏固了詩意,無形之中學生能根據(jù)每句詩說出詩的意思,同時,我又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中秋節(jié)傳統(tǒng)風俗有哪些,看到天上明月,不禁會吟誦……教育學生可把詩句運用到寫作之中。本節(jié)課充分的時間給了學生,讓他們在快樂朗讀中積累并內化。
英英學古詩教學設計篇六
《英英學古詩》是一篇“文包詩”課文,寫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對話,對話中英英生動而自然地介紹了古詩《靜夜思》詩句的意思及作者。
《靜夜思》這首古詩孩子們在一年級時就已經能背誦了,但“古詩”的詩意及蘊含的道理學生還不明白。因此在教學時,我把重點放在了理解古詩上。
首先,我出示了月圓圖,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境:孩子們,你看到了什么?…什么時候的月亮是這樣圓圓的、亮亮的?…是的,中秋節(jié)、元宵節(jié)的月兒就是這樣圓這樣亮,回憶一下中秋節(jié)晚上你們全家是怎么慶祝的?…月圓之夜正是家人團圓的時候,所以,每當這時候,我們相聚在一起玩一玩,樂一樂,多幸福?。〖偃?,這時,你獨自一人,父母都不在身邊,看著別人都團圓在一起,而你卻孤單一人,無人相伴,你會怎么想呢?……以此引出詩人李白寫這首詩的背景,圖上的詩人此時正孤獨一人望著明月,那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學生都能感同深受。在此基礎上再來體會詩人的孤獨心境就不難了。
接著我讓小朋友讀課文,找出課文中關于這首詩意思的句子,并用波浪線劃下來,讀一讀。再詩文對照,理解詩中字詞的意思,就簡單多了。
這樣引導學生看圖想像,轉換角色,把教材內容中的靜態(tài)知識轉變?yōu)閷W生思維活動中的動態(tài)作用對象,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英英學古詩教學設計篇七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詞的意思。
3.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并能夠用自己的筆觸描寫詩中畫面,體會詩中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詞的意思。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牧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一)導入。
大家聽說過“八仙過?!钡墓适聠?呂洞賓到底是不是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歷史上確實有呂洞賓其人,他原名叫做“呂巖”,是唐代人。呂巖考過科舉,做過縣令。后來唐代暴發(fā)了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時局動蕩,呂洞賓就帶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大家想不想了解這個人呢?就和老師一起走進這首傳言是呂洞賓寫的詩中吧。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牧童》。
(二)整體感知。
1.自由讀古詩,讀通順,讀流利。
2.小組齊讀古詩、互評、互相正音。
(教師強調“蓑”字的讀音和寫法)。
3.再自由讀詩,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4、學生反饋并質疑。(師適時板書并回答學生的質疑)。
鋪,鋪開。
弄,逗弄。
飽飯,吃飽了飯。
蓑衣:棕或草編織的外衣,用來遮風避雨。
臥月明:躺著觀看明亮的月亮。
5.出示問題: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大意嗎?
再讀古詩,利用工具書和學習資料進行“小組學習”。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交流討論。)。
7.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風中隱約傳來三四牧童聲悠揚的笛聲。
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后的黃昏時分。
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8.全班齊讀此詩。
(三)深入研讀。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學生反饋,把所想象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體會到什么,迅速寫下來,與小組同學交流。
5.全班交流所體會到的思想感情,教師加以引導:
(詩人向往寧靜淡泊,饑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生活。)。
(四)拓展延伸。
1.自由讀詩,帶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思想感情朗讀。
2.比賽讀詩,單個比,小組比,男女生比。(教師適當點撥抑揚頓挫)。
3.伴樂,全班一起誦讀全詩。
(五)小結。
同學們學習了《牧童》這首詩,說說牧童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以隨機點名的方式請學生做出總結。
(六)作業(yè)。
1、預習剩下的兩首詩。
2、搜集八仙過海的故事,下節(jié)課來講一講。
英英學古詩教學設計篇八
1、根據(jù)新舊字的聯(lián)系認識13個生字,會寫6個字。
3、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結合插圖,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古詩。
:識字寫字;朗讀背誦古詩。
: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理解、感悟古詩,感受優(yōu)美的春景,能說出“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
課時目標:
1、認識13個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一、談話導入。
1、學了前面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怎樣?(指名說)。
2、古代的人也喜歡春天,他們寫了好多的詩篇來歌頌春天,今天我們將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3、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4、下面我們學習第一首古詩,誰能讀一讀?
二、初讀感知。
1、老師感悟。
2、學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3、分小組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4、誰能勇敢地站起來讀給大家聽聽?
三、再讀感悟。
1、課文插圖。
你看到了什么?詩中哪里講了鳥?讀給大家聽聽?哪里講了花?用詩句來告訴我們。
2、這么美麗的畫面,大家一定很喜歡吧?那該怎樣讀這首詩呢?
3、指導朗讀。
四、讀詩想畫面,指導背誦。
1、把眼睛閉上,聽老師讀古詩。你眼前浮現(xiàn)出了什么?
2、指導背誦。
五、擴展活動:
這么美麗的畫面,拿出你們手中七彩的筆,畫出七彩的春天吧。
課時目標:能背誦古詩。
一、猜謎游戲。
1、小朋友,今天老師為大家?guī)Я艘粋€謎語,請大家聽清謎。
面。
2、這是什么?
3、大家經常放風箏嗎?覺得有趣嗎?
二、揭題。
1、出示課文插圖。
2、詩人高鼎把它們寫進了一首詩中,我們來讀一讀。
3、板書課題,讀準“村”。
三、初讀感悟。
1、自由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3、指名讀,齊讀。
四、圖文對照,讀中感悟。
1、看圖,幾個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詩中是怎樣寫的呢?
2、全班齊讀。
3、看看圖中的景物怎樣?
4、詩中是怎樣寫的呢?
5、小伙伴在這么美的風景下放風箏,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詩人寫成了一首富有情趣的詩,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五、讀詩想畫面,指導背誦。
1、師配樂朗誦,小朋友閉上眼睛,再說說剛才仿佛看見了什么?
2、看圖背誦,全班齊背。
六、擴展活動。
有條件的同學可小組合作制作風箏,開展放風箏活動。
英英學古詩教學設計篇九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入情入味地背誦古詩《靜夜思》。
2.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思念、熱愛故鄉(xiāng)的感情。
重點難點:
重點:熟悉課文內容,感悟詩句意思,通過朗讀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難點:借助課文正確理解詩意,并達到朗讀是內心的表達。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新課。
師:你還會背其它的古詩嗎?
解題。
師:齊讀《靜夜思》讀了古詩的題目,你知道了些什么?
師:對,“靜”就是安靜的意思。(板書:安靜)。
師:再讀讀題目,你知道作者在這個安靜的夜晚干什么?
師:聽了朗讀,你眼前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畫面?
二、初讀古詩。
師:如果我們要讀出古詩的節(jié)奏,還要注意停頓呢?(師生共同劃分古詩奏)。
師:同桌試著帶節(jié)奏讀讀古詩。
師:全班小朋友一起試試。
二、看圖感悟,體味詩情。
一)學習一、二行。
師:月光和霜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古詩的第一、第二行描寫的就是這幅圖。
生:讀課文,找句子。
師:這句話中哪一個詞告訴我們“疑”字的意思?
生:好像。
生:感情朗讀?。
一邊讀,一邊想象古詩的意境。
師:這一輪孤獨的明月,給詩人帶來的是特別寂寞的夜晚。誰再來讀?
生:感情朗讀。
二)學三、四行。
師:看看,在這樣一個安靜的夜晚,詩人在干什么?
師:什么時候的月亮是這樣圓圓的,亮亮的?
師:小朋友們,你們是怎么過中秋節(jié)的?
師:詩人李白是怎么過中秋節(jié)的?
師:你們說得真好??!這就是詩人寫的——。
生:齊讀: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課件10古詩三、四句)。
師:能用動作告訴我什么是“舉頭”嗎?
生上臺表演“舉頭”動作。
生:感情朗讀。
師:我們在讀低頭的時候,語速還可以慢一些,這樣可以體現(xiàn)詩人在沉思。
生:感情朗讀。
生:全班感情朗讀.
三、誦讀全詩。
師:老師和你們一起讀讀這首古詩好嗎?(課件12全詩+音樂?音樂一直放)。
師引讀:今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鋪了一層白霜。這就是——。
生: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師:遠離家鄉(xiāng)的人望著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鄉(xiāng)來,這就是——。
生:讀----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師:打開書把英英對奶奶說的這首古詩意思的句子讀一讀。
生秋天的夜晚——。
生:邊做動作邊背誦古詩。(課件13全詩+音樂)。
生:讀古詩。
師:今天,我們不僅靜靜地走進了詩人李白的心靈深處,深深地體會到了詩人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情思,感受詩文的意境美,很有收獲。課后請同學們把古詩《靜夜思》背誦給親人聽,并講一講古詩的意思,還可以收集有關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古詩,讀一讀,讀給同學聽。
英英學古詩教學設計篇十
教學目標:
1、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思念,熱愛故鄉(xiāng)的感情。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讀準一個多音字,認識一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背誦古詩《靜夜思》。
教學重點、難點: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讀準一個多音字,認識一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準備:掛圖、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3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意思,能分清人物各自的話語,并能讀通、讀好。
2、學習文中的部分生字,并指導書寫。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你們已經會背好多古詩了,請你選一首最喜歡的古詩背給大家聽,好嗎?
英:是整體認讀音節(jié),又是后鼻音。
詩:是整體認讀音節(jié),讀翹舌音。
4、讀題。
二、初讀課文。
1、師范讀課文,要求仔細聽,認真看。
2、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1)檢查生字的字音。
(2)指讀、齊讀、開火車讀。
3、讀了課文,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今天學的課文同以前有什么不同?
(1)這是一篇人物對話的課文。
(2)出現(xiàn)了哪兩個人?她們說了什么話,你們能分清楚嗎?
(3)說話人的名字和說的話之間必須用冒號(:)隔開。
4.我們現(xiàn)在再讀課文就不會覺得奇怪了,我們已經看懂了對話的形式了。
5.再讀課文,讀準字音,讀懂句子。
6.檢查自學效果。
二、初步理解課文。
(1)、再次自讀課文,回答問題。
這篇課文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英英和奶奶共有幾次對話?
小結:英英和奶奶有問有答,話說得多么清楚!以后我們說話也要這樣。
(2)、同桌分角色朗讀課文;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英、層、思、首、意。
2、說說如何記住。
3、教師范寫、學生描紅臨寫。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背誦古詩《靜夜思》。
2、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詩句意思,體會作者思念、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3、學會剩下的生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開火車指讀生字新詞。
二、學習《靜夜思》。
1.板書課題,解釋題意。“靜夜”是什么意思?(靜靜的夜晚)。
2.“思”是什么意思?(思念)誰來說說詩題是什么意思?
3.從課前的預習中,你對李白有什么了解?
4.教師在學生說的基礎上進行補充。
1、看圖一,圖上畫的是什么意思?
2、英英是怎么背古詩的,她在背詩前對奶奶說了什么?
(1)、指讀英英的話。
(2)、出示靜夜思(奶奶聽了還夸獎英英背得好,小朋友能把這首古詩背好嗎?
a、指讀古詩。
b、理解:疑舉頭?思。
3、情景設置,讓學生充當“英英”把古詩背給老師聽。
4、小朋友背古詩真好,那么這首古詩是什么意思呢?你們能從英英的話中找到嗎?
(1)、指讀英英的第二次話。
(2)、小朋友你們能否把詩句和詩意對應起來呢?(找好朋友討論)。
(3)、分句說說意思。
(4)、男女說意思。
5、情景設置:奶奶和英英對話(第二次)。
(1)、師:是誰寫的呀?
(2)、生:李白寫的。
6、李白在什么情況下寫的?他為什么要寫這首詩?我們來看圖。
(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元宵節(jié)的晚上。
(5)、想到這里,詩人更加覺得——。
冷清?孤單。
會更加想念親人和朋友。
(6)、(深情地)是?。⊥瑯邮窃铝?,同樣是月光,勾起了這遠在他鄉(xiāng)的詩人對親人的無限思念,真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誰愿意來當一回李白,有感情的背誦古詩。
(7)、學生背誦古詩。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
1、復習鞏固古詩《靜夜思》。
2、學習生字,完成練習冊。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指名背誦古詩。
2、說說這首古詩的意思。
二、實踐活動,練習表演。
1、選擇一首喜歡的詩,找一個同學合作,仿照本課對話形式,把這首古詩的意思、作者說出來。
2、兩人一組練習對話。
3、指名表演。
4、評比最佳表演獎。
5、老師這里也有兩首思鄉(xiāng)的故事。(投影出示)、
泊船瓜洲????????????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宋)王安石?????????(唐)王維。
京口瓜洲一水間,???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春風又綠江南岸,????遙知兄弟登高處,
明月何時照我還?????遍插茱萸少一人。
教師范讀古詩。
學生熟讀古詩。
教師簡介兩首古詩的背景及詩意。
有感情地練讀古詩。
三、學習生字,課堂練習。
1、完成練習冊。
2、批改,訂正。
四、實踐活動。
1.你可以選一首你喜歡的古詩,找一個同學合作,仿照本課對話形式,把這首古詩的意思、作者說出來。
2.兩人一組練習對話。
3.指名表演。
4.評選最佳。
英英學古詩教學設計篇十一
本組課文都記敘了漂泊在外的人們,懷著一顆眷戀家鄉(xiāng)的赤子之心,懷念和贊美故鄉(xiāng)。古詩詞三首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張籍的《秋思》和納蘭性德的《長相思》都通過詩詞的形式展示了離別家鄉(xiāng)人的思念情感。這情感在春風又綠中,在臨發(fā)又開封里,更在故園無此聲里。《梅花魂》借外祖父珍愛梅花,展示了老華僑內心深處對中華民族深深的愛,梅花是國之魂,是融入到每個炎黃子孫血脈中的?!豆鸹ㄓ辍?,似春雨把對家鄉(xiāng)熱愛的思想植入孩子心中。母親的話語以及作者回憶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這陣陣桂花雨,無不是家鄉(xiāng)思念的依托?!缎蛄魉思摇纷髡邿釔奂亦l(xiāng)在我愛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這樣直接的傾訴中,在優(yōu)美的風景中,在平淡的敘事中。圍繞一個情字,一枝一葉總讓人難忘,總流露出這份思鄉(xiāng)情感。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并理解關鍵詞語表達的思想情感。
3.用心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4.繼續(xù)深入把握同主題文章的閱讀方法,學會把握單元學習的方法。
1.理解關鍵詞語表達的思想情感。
2.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一、談話導入。
談一談你的家鄉(xiāng)好嗎?假如有一天當你離開你的家鄉(xiāng),你會想念這個地方嗎?你又會怎樣回憶你在家鄉(xiāng)度過的生活呢?今天我們就跟隨離家的游子感受他們對家鄉(xiāng)的情感。
二、檢查預習收獲,提練研討問題。
1.檢查朗讀課文。
(1)《古詩詞三首》。
(2)《梅花魂》3.13段。
(3)《桂花雨》2.5段。
(4)《小橋流水人家》1.5段。
2.檢查課文內容了解情況。
本單元課文所講的離家的人分別是誰?快速找一找。學生匯報:王安石、張籍、納蘭性德、外祖父、我等。
3.他們通過文章表達著對家鄉(xiāng)怎樣的情感?又是通過哪些內容表現(xiàn)出來的?請結合課文內容想一想。
三、交流匯報學習收獲。
重點研讀。
1.《古詩詞三首》《泊船瓜洲》中的一水、數(shù)重離家之近、又綠、何時離家之久來表現(xiàn)(景-明月),《秋思》中意萬重之心事重重、又開封之無限話語來表現(xiàn)(行-秋風),《長相思》從山一程、水一程之路途之遠、風一更、雪一更前行之難來表現(xiàn)。重點引導學生想象綠的美好景象、萬重語言里、碎的無眠中,培養(yǎng)想象表達能力。
2.《梅花魂》重點引導學生作者借梅花之愛,抒熱愛民族之情,對民族熱愛表現(xiàn)在吟誦詩文的悲傷中、在對墨梅圖的愛惜中、在不能回國的痛哭中、對鶯兒的深刻教誨中、在送梅花手絹的淚眼中,深刻領會內心的眷戀中。培養(yǎng)理解人物語言、動作、神情的刻畫了解。
3.《桂花雨》重點引導學生借理解母親的話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體會家鄉(xiāng)給作者帶來的無限快樂回憶,深刻把握母親話語的深刻意思。
4.《小橋流水人家》中直接提示學生通過句子出示明確作者通過景物的描寫、通過事情的敘述、通過直接的表白,展現(xiàn)自己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四、總結拓展。
1.出示《日積月累》中詩句,深入領會思鄉(xiāng)之情。
2.布置作業(yè):
(1)抄一抄:把本課描寫人物、景色精彩的句子摘抄下來。
(2)寫一寫:圍繞家鄉(xiāng)讓你難忘的一景一物,表現(xiàn)對家鄉(xiāng)的喜愛之情。
(3)唱一唱:課下搜集有關思念家鄉(xiāng)的歌曲,練習唱一唱。
(4)讀一讀:課下找一些表達思鄉(xiāng)情感的文章看一看是如何描寫的。
英英學古詩教學設計篇十二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二單元《英英學古詩》。
計劃學時。
2
學習內容分析。
《英英學古詩》是蘇教版第三冊的第三課。這篇課文用了和以往課文不一樣的形式——“對話”來表現(xiàn)的。這篇課文些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對話,對話中英英生動而自然地介紹了古詩《靜夜思》的作者及詩句的意思,讓學生在饒有興味地朗讀祖孫對話的同時,不知不覺地進入古詩的意境。
學習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他們對于古詩《靜夜詩》已很熟悉,有部分學生在課前已經能讀、能背了。但“古詩”這種語言材料是一種結晶體,蘊藏著很深的智慧和哲理。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他們所謂的能背,僅僅是一種機械記憶,有些學生連詩中的一些字還不認識,字音讀不準,字形不清楚,對于詩意及蘊含的道理還不明白。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讀準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寫前六個生字,讀準一個多音字。能正確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靜夜思》。
過程與方法:
在理解字意和詩句的基礎上,讀好、背好這首詩,體會古詩所蘊含的道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究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及解決措施。
重點:讀通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學會六個生字詞。
解決措施:創(chuàng)設好讀書和交流的情境。
教學難點及解決措施。
難點:如何理清文章的層次;正確書寫生字。
解決措施: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引導相結合。
媒體內容與形式。
多媒體。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時間。
設計意圖。
直奔主題。
1、在課前,小朋友都讀過第三課了吧?請問,課文的題目是什么?
2、請你跟著老師一起寫課題。(師板書課題)。
3、英英學的是哪首古詩?誰能像英英那樣背給大家聽聽?
(指名)。
2、生書空。
3、背誦。
3
提出問題,激起興趣。
2、看看這篇課文,和我們平時學過的課文有什么不一樣?
3、上學期學過的《詠華山》在課文中也有意思的,還記得嗎?
1、回答。
2、交流。
3、交流。
4、感情朗讀課文。
12。
在這個片段的教學中,我拋出一個問題,讓孩子們自己去觀察,去思考,去發(fā)現(xiàn)。雖然花掉了一點時間,但孩子們自己發(fā)現(xiàn)的答案,比起老師簡單的“告訴”,我卻認為很值得!
角色問答,深入理解。
1、現(xiàn)在我來做“奶奶”,你們做“英英”,一起來讀讀這篇課文。(師生分角色讀課文)。
2、如果我是奶奶,我還會問英英一些問題呢!
4、那奶奶更不懂了,為什么非得說“秋天的夜晚”呢?
5、是呀,秋天天高氣爽,云淡風清,所以感覺秋天的月亮特別亮。
6、那下一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又是什么意思呢?(師引導)。
1、分角色讀課文。
2、交流。
3、交流。
4、交流。
5、交流。
20。
雖然《靜夜思》這首古詩孩子們早就會背了,但是他們的背誦只屬于機械記憶,對于詩意及蘊涵的道理都不太明白。而課文在寫意思時,又是整首詩一起解釋,為了讓孩子們真正弄懂這首詩的意思,還是得一句一句來。我就把自己變成課文中的奶奶,裝作弄不明白的樣子,讓孩子們一句一句地解釋給我聽。在此過程中,這個難題“秋天的夜晚”,也在孩子們的認真思考下解決了。我想,只有把教材內容中的靜態(tài)知識轉變?yōu)閷W生思維活動中的動態(tài)作用對象,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有了熱情和興趣,學習,也就變得真實而有效了。
第二課時??????????????????????。
檢查復習。
1、指名朗讀課文。
2、背誦《靜夜思》。
1、朗讀課文。
2、指名背誦,齊背。
6
寫字指導。
1、須按筆順描紅的生字。
鄉(xiāng)、英、舉、教。
2、其他要描紅的生字。
古、詩、故、首、意。
按要求在語文書上描紅,在課堂練習本上練習寫字。
18。
鞏固練習。
1、比一比,再分別組詞。
古自代。
故首袋。
2、寫出帶有下列偏旁的字。
心——。
——。
——。
——。
完成練習。
11。
板書設計。
背明月光———霜 聽。
(講) 靜夜思 懂。
望 思鄉(xiāng)。
奶奶。
英英學古詩教學設計篇十三
1、復習古詩;體會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2、靈活積累、運用古詩。
3、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燦爛的古詩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教學將小學階段重點古詩詞整合歸類;制成cai課件。
同學們,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其中古詩詞就我國古代文化瑰寶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今天,我們就以“快樂大闖關”的形式走進古詩大觀園(出示課件一)。
我們要一起闖六關,在闖關過程中,同一組的每一個同學都要積極參與,為本組爭榮譽,其中一個同學沒答出,另一個同學馬上接著幫他答出。記住我們的口號是“我行,我們一定能行!”我還要請兩名助手,來協(xié)助我?,F(xiàn)在,我們開始進入第一關。(出示課件二)。
(第一關:我能行。要求:抽簽作答。聽提示,用詩句按序號作答。)。
3、當你在公園里散步,看到滿池荷花,你會吟誦什么?
6、人們贊美小草,贊美它具有頑強的生命力,他們常常引用白居易的哪一句詩呢?
(第二關:我是小法官。要求:不僅會判斷,還要能說出理由。形式:搶答。)。
1、《出塞》是宋代詩人王昌齡的作品,他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
2、“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長歌行》的形式就是“行”。()。
3、“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币痪渲小褒埑秋w將”指的是衛(wèi)青?!瓣幧健敝戈幧缴矫},在現(xiàn)在有內蒙古境內。()。
4、《七步詩》詩人以萁豆相煎為比喻,控訴了曹丕對自己和其兄弟的殘酷迫害。()。
5、《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詩”,也就是說是他一生中寫得最快的一首詩。()。
6、“報得三春暉”意為報答母親之恩,“三春”指三個春天。()。
老師小結。接著我們進入第三關。(出示課件四)。
(第三關:詩句對對碰。每一組都有四句詩,全對才能得分。)。
第一組:
世事洞明皆學問,————。欲窮千里目,————。
秦時明白漢時關,————。停車坐愛楓林晚,————。
第二組:
落紅不是無情物,————。大漠沙如雪,———。
少壯不努力,————。問渠哪得清如許————,
第三組:
誰知盤中餐,————。誰言寸草心,————。
山窮水復疑無路,————。勸君更進一杯酒,————。
第四組:
春色滿園關不住,————。孤帆遠影碧空盡,————。
黃中娘家花滿蹊,————。飛流直下三千尺,————。
第五組:
不知細葉誰裁出,————。粉骨碎身全不怕,————。
欲窮千里目————。不識廬山真面目,————。
第六組:
千磨萬擊還堅勁,————。紙上得來方覺淺,————。
墻角數(shù)枝梅,—————。海內存知己,————。
老師小結。讓我們一起走進第四關:古詩大薈萃(出示課件五)。
(第四關:古詩大薈萃。抽簽選題,再依次作答。)。
第一組:根據(jù)下面四組成語猜出四位詩人。
a、百步穿楊萬古長青一日千里。
b、光怪陸離釜底游魚。
c、一窮二白居高臨下易如反掌。
d、張冠李戴白駒過隙。
第二組:下面四句古詩含有四種花,你能說出來嗎?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開。
2、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村。
3、更無柳絮因風起,唯有()向日開。
4、竹外()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第三組:用“春”、“夏”、“秋”、“冬”分別說出一句詩。
第四組:說出“描寫山水、反映邊疆將士、送別、珍惜時間”的詩句各一句。
第五組:用“日、月、雨、鳥”分別說出一句詩來。
第六組:分別用“紅、綠、黃、白、青、紫、藍”各說一句詩。
(出示課件六)。
(第五關:走近詩人。小學階段我們學習了70首古詩,。這些古詩以唐詩為主,宋詞次之,“杜甫、李白、孟郊、陸游、王安石、王昌齡”都是我們熟悉的詩人,請從中選一位你們最喜歡的詩人,作答。)。
(出示課件七)。
(出示課件八)。
2、陸游也是我國著名的愛國詩人,他至死也不忘記祖國的統(tǒng)一,他的絕筆詩叫什么?請你背誦全詩。全詩通過一個什么字表達了詩人渴望收復失地,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寫詩人遺囑的詩句是什么?(出示課件九)。
3、“鐘靈敏秀、山搖地動、只爭朝夕、隔墻有耳、數(shù)不勝數(shù)、重見天日、山清水秀”,這七個成語中藏著一句王安石的一句詩,這句古詩是什么?它的題目又是什么?詩中“綠”字傳說作者先作過“過”、“到”、“入”、“蕩”,為什么他最后用的是“綠”?(出示課件十)。
4、王昌齡是一位著名的邊塞詩人,“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人度陰山”選自他的哪一首詩?請你背誦全詩,這首詩表達詩人許多心愿,你能說出幾種嗎?(出示課件十一)。
5、送別詩在我國古詩中占重要地位,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高適的《別董大》、李白的《贈汪倫》等等,請你先背你所選詩人的送別詩。再說說你最喜歡詩中的哪個句子,為什么?(出示課件十二)。
6、歌頌母愛是個永恒的主題,唐代詩人孟郊的《游子吟》讓人至今難忘,請你先背背這首詩,其中哪一句最能表現(xiàn)母愛的偉大?哪一句最能表現(xiàn)兒女想報答母親的恩情?再說說你有何感想?(出示課件十三)。
老師小結。下面我們走進最后一關。(出示課件十四)。
(第六關:摘取桂冠上的明珠。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兩首回環(huán)詩,你會讀嗎?可以任意先一首.)。
1、松蒼浴日晚隨風塑雪紅。
2、明山映月照泉亭曉霧輕。
老師總結。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7781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