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編制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指南,它可以幫助教師清晰地組織教學內(nèi)容和安排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果。一個好的教案應(yīng)該具備清晰的教學目標、合理的教學步驟和恰當?shù)慕虒W方法,以及有效的評估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案是教師的重要工具,可以指導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設(shè)計和實施,并幫助教師在教學中把握教學重點,提高教學效率。教案的編寫應(yīng)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教學步驟以下是一些值得閱讀和借鑒的教案范文,希望能對教師的備課工作有所幫助。
浪淘沙教案篇一
知識與技能:
1、會認“簸”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過程與方法:
學習借助注釋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詩的意境。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受詩的意境、節(jié)奏、韻律美,養(yǎng)成課外積累名家名篇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借助注釋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詩的`意境。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師生雙邊教學活動方案預設(shè)預設(shè)修改或生成情況。
一、復習舊知導入。
1、同學們,你們學過有關(guān)劉禹錫的哪些詩呢?誰來給大家背誦一下?
2、今天我們將要學習他的另一首詩。板書課題。
二、初讀古詩。
1、請同學們觀察書上的插圖,指名說圖意,釋題。
2、學生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不會讀的多讀幾遍。
3、指名認讀生字,注意正音。
4、指名讀古詩,讀中正音。
5、同桌互讀。
再讀古詩,借助注釋和圖理解詩意。
三、細讀古詩,感受詩的意境、節(jié)奏、韻律美。
1、指名讀第一行。
(1)說說“九曲”的意思。
(2)解釋這句詩意。
(3)齊讀這句。
2、指名讀第二行。
(1)說說“浪淘、簸”的意思。
(2)解釋這句詩意。
(3)齊讀這句。
3、指名讀第三行。
(1)說說“上、銀河”的意思。
(2)解釋這句詩意。
(3)齊讀這句。
4、指名讀第四行。
(1)說說:“同”的意思。
(2)解釋這句詩意。
(3)齊讀這句。
5、學生自讀古詩,想想整首詩的意思。
6、分組讀、男女生讀詩。
7、說說這首詩反映了什么?從哪句體會到的?感情朗讀。
8、學生各自背誦古詩。
四、拓展。
請學生回家后再查找劉禹錫的詩進行背誦。
板書設(shè)計:
浪淘沙。
景: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情:直上、同到(豪情萬丈)。
作業(yè)設(shè)計:
背誦并默寫古詩、課外查找李禹錫的詩進行背誦。
浪淘沙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詩句的意思,說說作業(yè)4中帶點詞語的意思。并初步體會詩中對仗句的特點。
4、通過誦讀這兩首詩,感受朋友之間聚散兩依依的濃濃情誼,激發(fā)學生珍惜人間友誼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
1、體會《贈汪倫》后兩句詩比喻、夸張運用的巧妙和詩人強烈的感嘆之意。
2、體會《過故人莊》中的意境美、結(jié)構(gòu)美和音樂美,感受朋友間的情深意濃。
教學準備:
1、預習古詩,查閱相關(guān)的資料。
2、配套光盤或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學習、理解《贈汪倫》,體會李白和汪倫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25、古詩兩首,其中第一首古詩是唐代詩人李白寫的《贈汪倫》,這是一首送別體古詩。
板書:贈汪倫。
李白。
2、關(guān)于這首詩的來歷,里面還有一個動聽的故事,想不想聽一聽?
(教師講關(guān)于《贈汪倫》一詩的來歷)(教參201頁)。
二、學習《贈汪倫》,理解詩意。
1、自讀古詩,了解詩歌大意。
學生自主讀詩,思考詩中說的是誰送誰?誰別誰?
2、指名朗讀。
3、說說“汪倫是怎樣送李白的?”“李白是怎樣別汪倫的?”
4、理解詩歌意思。
(1)交流詞語的意思。
欲:將要。
贈;送。
踏歌:一種用腳步敲打節(jié)拍唱的民歌。
不及:比不上。
(2)交流詩句的意思。(說出大意即可,不必字字不差)。
我坐上船兒正準備遠行,
突然聽到岸上傳來踏歌的聲音。
桃花潭水啊,你雖然深過千尺,
也比不上汪倫趕來送我的情誼深。
三、體會意境,了解修辭手法。
1、朗讀古詩,想想當時是一幅怎樣的畫面,用自己的畫來說一說。
(1)指導說出詩的意境。他們之間說了些什么話。
(2)指名表演離別的情景。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边@句詩中桃花潭的水真的有千尺深嗎?
(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
作者用什么來說明汪倫和“我”的情誼?
(用桃花潭的水來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3、從這首詩中,你感受到詩人與汪倫間的感情怎么樣?
四、朗讀、背誦古詩。
1、教師總結(jié)。前兩句詩敘事,后兩句抒情,全詩表達了送別情深的感情。
指導朗讀全詩。
2、背誦古詩。
五、拓展練習。
1、《贈汪倫》是一首送別體詩,你知道的送別體詩還有哪些?
2、出示《送孟浩然之廣陵》、《別董大》,輕聲讀。
3、說說這兩首詩分別講誰送誰,誰別誰?用什么來相送?
(《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作者李白是用目光送別孟浩然,《別董大》一詩作者高適是用語言送別董大)。
4、朗讀兩首古詩。
六、布置作業(yè)。
1、朗讀、背誦古詩。
2、抄寫古詩。
3、收集有關(guān)寫朋友之間友情的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學習古詩《過故人莊》,感受朋友間的情深意濃。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背誦古詩《贈汪倫》。
2、《贈汪倫》這首詩描繪了什么情景?表達了什么感情?
(描繪了詩人登船要走,朋友踏歌相送的動人情景,表達了送別情深。)。
二、學習古詩《過故人莊》。
1、這是一首講朋友間情誼的古詩。
2、解題。
故人:老朋友。
莊:村落,田舍。
過故人莊:經(jīng)過老朋友的村舍。
3、簡介作者: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孟浩然。
4、輕聲讀古詩,想想古詩意思。
5、指名讀課文。
6、理解詩意:
(1)、理解第一、二行詩。
a、輕聲讀詩句,理解:
具:準備,置辦。
雞黍:雞和黃米。
至:到。
田家:農(nóng)家。
b、意思:老朋友備辦了豐盛的飯菜,我接受邀請來到農(nóng)家探望。
(3)、理解第三、四行詩。
a、輕聲讀,思考:來到農(nóng)家,詩人看到的是一派怎樣的景色呢?
b、結(jié)合圖理解:
合:合攏。
斜:原指不正。這里指群山連綿起伏。
郭:城墻。
c、意思:只見綠樹將村舍環(huán)繞,青山在城墻外蜿蜒起伏。
d、這里展現(xiàn)了一幅由綠樹、村舍、青山、城墻組成的畫卷。
e、講解對仗句的特點: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綠樹”對“青山”是寫景物的,“村邊”對“郭外”都是寫地點的,“合”對“斜”都是寫事物特點的。
(4)、理解五、六兩行詩。
a、讀詩,理解:
軒:窗戶。
面:向著。
場圃:谷場和菜園。
話:談話。
桑麻:這里指農(nóng)家的生活。
把酒:舉起酒杯(看圖理解)。
b、意思:打開窗戶面對著谷場和菜園,舉起酒杯閑談農(nóng)家的生活。
c、他們可能會談些什么?
d、這兩句詩是否也是對仗句?
e、詩人和好友沉浸在農(nóng)家生活的恬淡、舒適里,舉杯暢飲,真是好不愜意。
(5)、理解第七、八兩句詩。
a、讀詩,理解:
待:等。
重陽日: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每年的農(nóng)歷九月初九日。在這一天有登高的風俗。
就:欣賞、觀賞。
b、意思:等到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這一天,我還會來觀賞菊花的。
7、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老朋友備好豐盛的飯菜,邀請我到他的農(nóng)莊做客。村邊,茂密的綠樹連成一片,村外,隱隱橫斜著一抹青山。打開窗面對谷場和菜園,舉起杯飲美酒閑談桑麻。呵,朋友,等到重陽佳節(jié)那一天,我們一定會再來觀賞菊花。)。
三、總結(jié)全詩。
1、這首詩通過詩人探望老友,主客把酒話家常的場面描寫,展現(xiàn)了一幅由綠樹、村舍、青山、城墻組成的優(yōu)美畫卷,體現(xiàn)了與自然融為一體的農(nóng)家生活的恬淡舒適。
2、背誦古詩。
四、布置作業(yè)。
1、抄寫古詩。
2、填空。
《過故人莊》反映的是詩人_________應(yīng)邀到_________家,主客把酒話家常的感人場面。詩中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組成的一幅優(yōu)美畫卷,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先解釋帶點的詞語,再理解詩句。
(1)、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2)、故人具雞黍,邀我至家中。
4、組詞。
黍()邀()郭()圃()。
黎()激()諄()鋪()。
浪淘沙教案篇三
1、學習生字:淘、簸、涯。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把對句子的理解和想象結(jié)合起來,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1、課前收集有關(guān)作者及其作品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課文。
2、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去感受唐代詩人劉禹錫筆下黃河的風采神韻吧!
3、板書課題:浪淘沙。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交流資料。
1、通過預習,你有什么收獲?
2、誰愿意為大家讀一讀這首詩?個別讀、集體讀同桌對讀。
3、檢查自學生字情況。
三、精讀古詩,理解詩句。
1、學習第1、2句。
(1)出示詩句“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2)指名讀、全班齊讀詩句。
(3)分小組學習、交流。
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是你不懂的?
(4)學習匯報。教師隨機答疑。(板書:浪淘風簸)。
(5)咱們可以用什么詞概括黃河給你留下的印象?(板書:氣勢雄偉)。
(6)同學們,下面就讓我們通過朗讀把黃河的這種雄偉壯麗、氣勢磅礴的力量美表現(xiàn)出來吧!自由朗讀、指名讀、分組讀。
2、學習第3、4句。(出示3、4句詩)。
(1)全班齊讀。
(2)詩人想直上銀河去做什么呢?(板書:直上銀河)。
(3)讓我們隨著詩人的腳步,沿著黃河順流之上,到那天上的銀河之畔,探訪牛郎和織女。男、女生讀詩句。(板書:想象寫實)。
3、指導朗讀。
4、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
5、嘗試背誦。(指名背。全班背。)。
四、拓展延伸,保護黃河。
1、詩人向我們展示雄偉壯麗、氣勢磅礴的黃河。黃河歷經(jīng)千年,如今怎樣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黃河被污染的素材。
2、你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樣?
3、請同學們開動腦筋,發(fā)揮我們的聰明才智,為保護我們的母親河獻計獻策。
浪淘風簸直上銀河。
(寫實)(想象)。
氣勢雄偉。
浪淘沙教案篇四
1、會認“茱”“萸”2個生字,正確讀寫“佳節(jié)、春暉、艱辛”等詞語。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古詩,并能默寫。
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的內(nèi)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教法。
讀中感悟。
教學內(nèi)容:
一、導入。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三首有關(guān)描寫親情的古詩。(板書課題)。
二、讀中學。
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學生自由讀古詩。
要求:會認“茱”“萸”2個生字。
2、小組內(nèi)讀古詩。
討論:正確認讀、理解“獨、佳節(jié)、茱萸”等詞語含義。
班級交流匯報。
3、小組比賽讀古詩。
要求:讀出斷句,能讓聽眾聽出韻律感。
評出讀得好的'小組給予表揚,讓同學說說讀的好在哪里。
4、再讀古詩。
要求讀出韻律。
5、解義。
小組合作:根據(jù)注釋和聯(lián)系上下文的理解說說詩意。
6、思考:這首古詩寫的是哪一種親情?(兄弟情)。
你還讀過描寫兄弟情的古詩嗎?說給大家聽。
7、擴展:你還知道王維的哪些古詩。
根據(jù)以上方法學習《游子吟》、《別母》。
三、開展賽詩會。
要求: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四、背誦古詩。
五、練習默寫。
六、課外擴展:
找出描寫親情的古詩,讀讀、背背。
板書設(shè)計。
古詩三首。
思念親人――異鄉(xiāng)、佳節(ji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想象情景――登高、插茱萸。
寫景:臨行密密縫。
游子吟抒情: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母愛無私)。
別母寫景:雨夜不眠圖。
抒情:夢里思親人骨肉分別依依不舍。
教學總結(jié)。
成功之處: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古詩,初步會解釋大意。
不足之處:默寫古詩時出現(xiàn)同音字混淆現(xiàn)象。
浪淘沙教案篇五
1.通過品讀、體會,鑒賞《浪淘沙》,提高誦讀理解、鑒賞詞的能力。。
2.能寫出對詞作的審美體驗和感悟,提高欣賞評價詞的能力。。
3.通過自主合作交流學習,培養(yǎng)集體協(xié)作精神。
能力(技能)目標知識目標。
1.了解詩人的生平以及創(chuàng)作背景。
2.通過李煜詞的鑒賞,初步了解南唐詞的藝術(shù)特色。
3.誦讀本詩,體味詞人悲涼的家國興亡感。背誦全詞。
素質(zhì)(情感)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閱讀詩歌的濃厚興趣。
2.體會詞人亡國后的凄涼心境。懂得珍惜美好時光,追求真善美。
教學重點與難點1.誦讀品味詩歌的內(nèi)蘊。
2.詩歌中的白描手法。
教學方法朗誦法——品鑒聯(lián)想法——陶冶法——探究法。
能力訓練任務(wù)1.朗誦詩歌,熟讀成誦。
2.學生介紹李煜生平及作品,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
3.根據(jù)詩歌內(nèi)容演繹詩意。
4.概括詩歌藝術(shù)特色。
教學參考資料1.《中國古代詩歌選》。
2.《李煜后期詞的藝術(shù)魅力探微》。
第一階段:導入。
第二階段:學生介紹作者及背景。
1、請同學談?wù)勀阌∠笾械睦铎稀?要關(guān)注其生活的兩個階段)。
2、請閱讀【題解】。
3、補充介紹。
李煜生在帝王之家,濡染了世界的種種驕奢糜華,使他在人生得意的青春年華,發(fā)出了“尋春須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知老”的感慨。于是他坐擁佳人,疏于治國。然而“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宋朝的鐵騎終踏破了他的美夢。歸為臣虜,朝夕以淚洗面。曾經(jīng)俊雅飄逸,風流倜儻的南唐后主,進入了人生最暗淡的時光。從一代帝王淪為臣虜。
李煜在政治上雖庸駑無能,但其藝術(shù)才華卻非凡。李煜聰穎過人,多才多藝,工書畫,精音律;著有文集三十卷,雜說百篇。在各項成就中,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現(xiàn)存約32首,大體上以南唐亡國為分界線,分為前后兩期。內(nèi)容主要可分作兩類:第一類為降宋之前所寫的,主要為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題材較窄;【前期詞多寫宮廷宴樂生活、寫艷情、寫閑愁,皆風情綺麗,婉轉(zhuǎn)纏綿?!康诙悶榻邓魏?,李煜因亡國的深痛,對往事的追憶,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時期的作品成就遠遠超過前期。【后期由于國破家亡,內(nèi)容盡是傷往事,懷故國,風格沉郁凄愴?!慨斨械慕茏靼ā队菝廊恕贰ⅰ独颂陨场?、《烏夜啼》即《相見歡》皆成于此時。此時期的詞作大都哀婉凄絕,主要抒寫了自己憑欄遠望、夢里重歸的情景,表達了對“故國”、“往事”的無限留戀。李煜在中國詞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對后世影響亦大。他繼承了晚唐以來花間派詞人的傳統(tǒng),但又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反映現(xiàn)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意境,尤是將詞的創(chuàng)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擴大了詞的表現(xiàn)領(lǐng)域。李煜文、詞及書、畫創(chuàng)作均豐。其詞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詞》中。
李煜詞不但語言自然精煉,概括性強,且擴大了詞的題材范圍,使詞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可以說,從至尊的帝王到階下囚,這一人生的大起大落成就了李煜。
【那首《虞美人》(之二)是后主被宋太祖毒害的導火線。宋太祖為了詞中有“小樓昨夜又東風”。“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二句疑心他暗中圖謀報復,準備異動。已經(jīng)存心要殺他了,到了這年的七月七正是后主的生日,開了一個紀念會,大作其樂,聲震云霄。太宗覺得他太放肆了,立刻令楚王元佐用牽機藥將他毒死?!口w匡胤封他為“違命侯”,還說:“李詞雖寫得好,只能算個翰林學士,哪能當一國之主?他若能以寫詞的功夫治理國家怎會成為我的俘虜啊!”
4、《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創(chuàng)作背景。
《浪淘沙》這首詞是李煜降宋后被擄到汴京軟禁時所作的,表達了對故國、家園和往日美好生活的無限追思,反映出詞人從一國之君淪為階下之囚的凄涼心境??娙f:“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毕旅嫖覀兙腿ヱ雎犨@位詞中帝充滿哀怨的淺唱低吟,去感受這位亡國君聲聲血淚所寫成的作品。
第三階段:朗讀詩詞,體會情感。
1、聽錄音,注意節(jié)奏、語氣。
2、學生反復誦讀作品(教師作朗讀指導),理解字句,體會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
第四階段:賞析(思想內(nèi)容)。
此詞為亡國后的傷感、沉痛之作。(表達了亡國之君難遣的悲哀和寂寞。)分上下兩片。
交流、明確:
——“往事只堪哀”,是說想起往事就悲哀,而不是說想起悲哀的往事。后主被俘入宋后,總是難忘故國的“往事”。《虞美人》詞說“往事知多少”;《菩薩蠻》詞說“往事已成空”,可見他的“往事”是指過去歡樂“往事”。如今觸目皆悲,所以想起歡樂的往事,更倍增傷感。開篇流露的是幸福的失落感,接下來表現(xiàn)的是沉重的孤獨感。庭院長滿了苔蘚,可見環(huán)境的極度荒涼冷清。室內(nèi)也是死氣沉沉。珠簾不卷,既是無人卷,也是無心卷簾。戶外荒涼,觸目腸斷,不如呆在室內(nèi)消磨時光??砷L期龜縮幽閉一室,內(nèi)心的孤獨還是不能排解。他在期盼人來,期盼著與人交流、傾訴,可等待“終日”,不見人來,也無人敢來。據(jù)宋人王铚《默記》記載,后主在汴京開封的住處,每天都有“一老卒守門”,并“有旨不得與外人接”。李煜在汴京,實質(zhì)是被軟禁的囚徒。他明明知道沒有人愿意來看望,也沒有人敢來看望,卻偏偏說“終日”有“誰來”。他是在失望中期盼,在期盼中絕望。這就是李后主的心態(tài)。
第五階段:總結(jié)藝術(shù)特色。
(1)直抒胸臆,不加雕飾。起句辟空而來,直抒胸臆,道出了往事不堪回首的悲哀心情。作者在詞中直瀉胸臆,各有側(cè)重。有哀愁:“往事堪哀,對景難排?!庇邪г梗骸敖K日誰來;”有哀嘆:“金鎖沈埋,壯氣蒿萊?!比~感情深沉,哀緒不斷。
(2)具有較高的概括性。生動如畫,形象鮮明。
(3)白描手法,語言自然、精煉而又富有表現(xiàn)力。而遣詞準確、洗練。
“秋風庭院蘚侵階”“秋涼天凈月華開”
【景中有寄寓:“庭院蘚侵階;珠簾閑不卷”比喻生活凄涼寂寞?!疤靸粼氯A開”,“玉欞瑤殿影,空照秦淮”。表示懷愁脈脈難斷。
第六階段:誦讀;背誦。
第七階段:作業(yè)。
1、這首詞表現(xiàn)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對其應(yīng)怎樣評價?
2、詞的最后一句的深層含義是什么?
浪淘沙教案篇六
1、認識8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3、懂得熱愛家鄉(xiāng),珍惜友情。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引入。
生:請客。
師:他想邀請小朋友到他家去dd。
生:做客。
師:小朋友就是他的客人?!罢埧汀?、“做客”、“客人”都有一個dd“客”字。對,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把這個“客”請到黑板上的田字格中來。
師范寫,提醒“橫撇”的“撇”和“捺”要寫得舒展才好看,生書寫。說說怎么記住這個“客”字,然后生根據(jù)同學的發(fā)言再寫寫、記記“客”。
二、初讀古詩。
1、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范讀動畫,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首詩中恰恰也有一個“客”字,先認真聽一聽這首詩的朗讀,注意詩中生字的讀音。也可以留心一下“客”字在哪里。
2、自讀全詩,巡視指導。
3、檢查自讀,加強識字:抽生讀詩,其余聽讀,評價,正音。
4、利用媒體資源中的認識作者部分,簡介作者。
提示:
《回鄉(xiāng)偶書》的“偶書”,不只是說詩作得之偶然,還泄露了詩情來自生活、發(fā)于心底的這一層意思。
三、領(lǐng)悟詩意。
1、緊扣““客”字”,啟發(fā)思考。
師:老師剛才說這首詩中也有一個“客”字,發(fā)現(xiàn)它了嗎?
生:“笑問客從何處來”。
2、師:再讀讀這句詩,思考一下:對這個“客”字你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或疑問?
生提問:客是誰?從什么地方來的客?為什么要來?
現(xiàn)在請孩子們仔細讀詩或觀察插圖,去尋找答案。
出示媒體資源中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
生自讀詩歌,勾畫。
4、指名回答剛才的問題。
例:(1)從詩中“笑問客從何處來”這句來看,他是客,那些不認識他的孩子把他當作“客”了。
(2)在插圖中也看得出來這個人是“客”,因為他騎著馬,馬馱了一大包行李,這也是那些小孩認為他是“客”的原因。
(3)他不是客。這首詩是賀知章寫自己的回鄉(xiāng)經(jīng)歷,他三十六歲外出做官,到八十五歲才告老還鄉(xiāng),你們看第一句詩“少小離家老大回”就是這個意思。
(4)從第二句詩“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也知道了他不是“客”,他就是這個地方的人,還說著這里的話,幾十年了都沒改變鄉(xiāng)音。
5、師:是呀!詩人三十六歲離開家鄉(xiāng),到八十五歲才回來,整整五十年哪!多少個日日夜夜啊!詩人時時刻刻都在思念著自己的家鄉(xiāng),可因為公務(wù)繁忙、交通不便就沒能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而今,終于盼到了這一天!想了多少年,夢了多少年,家鄉(xiāng)的一切還如我想像中的一樣嗎?大家一起來讀dd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古詩兩首,。
生讀詩句。
6、師:能說說詩句的意思嗎?
指名答,例:我小時候離開家鄉(xiāng),年紀大了回來;兩鬢的頭發(fā)已經(jīng)疏落了,但家鄉(xiāng)的口音沒有改變。
7、師:面對“鬢毛衰”的作者,“兒童”是怎樣的呢?
生: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8、師:理解詩句的意思嗎?同桌相互說說。
同桌練說。
師:誰愿意來交流交流?
指名回答,例:村里的小孩見了我把我當作遠方來的客人,笑著問我從哪里來。
四、感悟詩情。
生說感受。
2、師:是啊,歲月在少年的臉上留下了深深的皺紋,日子給烏黑的頭發(fā)染上了白霜。漂泊在外的游子已不再是從前的模樣,家鄉(xiāng)的人與事每天也在變幻,但唯一不改的是游子的那顆回家的心,唯一不變的是對家鄉(xiāng)深深的愛。請同學們帶著這種深深的愛、濃濃的情再次朗誦全詩。
生自由練讀。
3、指名讀,師適時指導語氣和節(jié)奏。
少小/離家/老大回,j。
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k。
兒童/相見/不相識,j。
笑問/客從/何處來。k。
提示:這首詩寫自己回到久別的家鄉(xiāng)時的喜悅與感慨。首行點明是回鄉(xiāng)之作,“少小離家”與“老大回”句中自對,突出了詩人離鄉(xiāng)之久,回鄉(xiāng)之晚,概括地寫出了自己四十多年久客他鄉(xiāng)的事實。朗讀時,可以把語速放慢一點。
次行“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承接上句,寫自己的衰老之感。漫長的歲月,催老了自己的容顏,然而鄉(xiāng)音仍然不改。詩人以不改的鄉(xiāng)音映襯變化了的鬢毛,抒發(fā)了自己久而愈深的鄉(xiāng)土之情。朗讀時,可以突出語音語調(diào)的變化。“無改”讀得昂揚一點,“衰”讀得起伏一些。
三、四行“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寫兒童問話這一饒有趣味的生活場面。由于久客他鄉(xiāng),家鄉(xiāng)的孩子都不認識他,把他當作遠方來的客人,圍上來有禮貌地加以詢問?!靶柨蛷暮翁巵怼币痪錁O為精彩,只要稍加想象,兒童天真活潑的神態(tài)及詩人微微感到驚訝之后不覺有些好笑的感情變化,便會浮現(xiàn)在讀者眼前。朗讀時,可以讀出兒童般的天真浪漫來。
4、背誦詩歌,積累語言:指名、分組背、齊誦。
五、指導書寫。
利用媒體資源中的學一學部分,指導書寫生字。
六、拓展延伸。
1、師:同學們,賀知章回到故鄉(xiāng)后,面對熟悉的情和景,他一共寫了兩首《回鄉(xiāng)偶書》。剛才我們學習的是第一首,現(xiàn)在請同學習們欣賞第二首,一起與作者體會回到家鄉(xiāng)的那種感受。出示,師誦讀:
離別家鄉(xiāng)歲月多,
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
春風不改舊時波。
2、生自由讀詩。
七、表演詩歌。
師:下面請同學們根據(jù)詩的內(nèi)容,結(jié)合自己的想象,試著將《回鄉(xiāng)偶書》編成故事,再與同伴合作演一演。
學生分角色試練表演。
八、自選作業(yè)。
2、對詩歌進行故事續(xù)編:賀知章回鄉(xiāng)后感受如何?接下來還會發(fā)生什么事?;
3、課外閱讀賀知章的詩作或其他表現(xiàn)熱愛家鄉(xiāng)的詩作。
板書設(shè)計。
回鄉(xiāng)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古詩兩首,。
笑問/客從/何處來。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指名回答。
師:我們來看看古代詩人,他們在送別朋友的時候,是怎么表達他們的情感的。我們一起來看看。
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范讀動畫,學生把握課文基調(diào)。
二、初讀。
1、師:請同學們一起把這首詩朗誦一遍。
生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2、師:讀得很好,這首詩是誰寫的?你對他有哪些了解?
生答,師補充。
李白(一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戶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ń袼拇ń停┣嗌忇l(xiāng)。
李白喜歡游玩祖國的大好河山,喜歡飲酒。他的一生,絕大部分在漫游中度過。
李白的詩以抒情為主。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shù)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shù)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fā)人深思的現(xiàn)象,無不盡歸筆底。杜甫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之評,是屈原之后我國最為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韓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梗ā墩{(diào)張籍》)。有《李太白集》。
3、師:這首詩是李白寫給誰的?
生:(齊答)汪倫。
師:誰知道汪倫是什么人?他怎么見到李白的呢?
生答,師補充介紹其中的典故。
后來,汪倫得到了李白將要到安徽游歷的消息,這是難得的一次機會,汪倫決定寫信邀請他。那時,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兩大愛好:喝酒和游歷,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會聞風而來。于是汪倫便寫了這樣一封信:
“李先生喜歡游玩賞景嗎?我們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歡喝酒嗎?我們這里有萬家酒店?!?/p>
李白接到這樣的信,立刻高高興興地趕來了。一見到汪倫,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汪倫微笑著告訴他說:“桃花是我們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圓十里,并沒有桃花。萬家呢,是我們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說有一萬家酒店。”李白聽了,先是一愣,接著哈哈大笑起來,連說:“佩服!佩服!”
汪倫留李白住了好幾天,李白在那兒過得非常愉快。因為汪倫的別墅周圍,群山環(huán)抱,重巒疊嶂。別墅里面,池塘館舍,清靜深幽,像仙境一樣。在這里,李白每天飲美酒,吃佳肴,聽歌詠,與高朋勝友高談闊論,一天數(shù)宴,常相聚會,往往歡娛達旦。這正是李白喜歡的生活。因此,他對這里的主人不禁產(chǎn)生出相見恨晚的情懷。他曾寫過《過汪氏別業(yè)二首》,在詩中把他汪倫作為竇子明、浮丘公一樣的神仙來加以贊賞。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倫送給名馬八匹、綢緞十捆,派仆人給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設(shè)宴送別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離岸,忽然聽到一陣歌聲。李白回頭一看,只見汪倫和許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誼,古樸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動。他立即鋪紙研墨,寫了那首著名的送別詩《贈汪倫》。
4、師:這首詩就是李白離開汪倫的時候,寫給汪倫的。再把它吟誦一遍。
生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三、理解。
1、師:這首詩比較好理解,詩的意思誰來說說看?
指名答。例:李白坐上船兒正準備遠行,忽然聽到岸上傳來踏歌的聲音。桃花潭水雖然深過千尺,也比不上汪倫趕來送我的厚誼深情。
2、師:讀這首詩你有問題嗎?你們討論討論看有什么問題?
生小組討論。
3、學生匯報,提出問題,師生共同解決。
古詩兩首,。
師:1米=3尺,千尺相當于333.3米,想象一下千尺深到底有多深呢?
生:如果一層樓高4米的話,比83層樓還高。
例:用“哪怕……也”翻譯,詩句意思是:哪怕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
用“即使……也”,意思: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
用“就算……也”,意思:就算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
用“縱使……也”,意思:縱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
例: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哪里比得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哪!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怎么比得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呢?
還可以用設(shè)問句來翻譯: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比得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嗎?不,遠遠比不上。
師:桃花潭水真有千尺深嗎?這是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提示:夸張。
師:“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不及汪倫送我情”這一整句又是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提示:比喻,用“桃花潭水千尺深”來比喻“汪倫對我的情誼深”。
師:這里運用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為的是表現(xiàn)什么?
提示:表現(xiàn)汪倫和李白之間的情誼深。
4、師:是啊,桃花潭的水你縱有千尺深,也深不過汪倫對我的感情啊。在家送一下感情就深了嗎?送過了再送,不是我一個人送,把一個村的人都組織起來送,抬著美酒,踏歌相送,這才能感動李白。起立,一起吟誦一下。要做動作的可以做動作。
全體起立,配上音樂,全體動情地吟誦。
四、體會感情。
1、師:此時此刻,望著匆匆趕來的汪倫,李白一定會有千言萬語涌上心頭。他會對汪倫說些什么?汪倫又會對他說些什么呢?同座位一個演李白,一個演汪倫,在下面說一說,好嗎?(引導:抱拳相向,依依惜別)。
學生情境表演,指名兩對學生表演。
2、教師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導學生三讀古詩:
(1)想象一下,此時,你就是一代文豪李白,你就站在船頭,望著踏歌趕來相送的汪倫,你不禁脫口而出……(齊讀)。
(2)是啊,相聚須盡歡,分別不憂傷,李白和汪倫都是豪爽之人,就讓這首詩揮去那淡淡的離愁別緒吧!……(齊讀)。
(3)對,這就是“詩仙”李白,他可以表現(xiàn)為《夜宿山寺》的奇思妙想,可以表現(xiàn)為《望廬山瀑布》的雄渾壯闊,也可以表現(xiàn)為《贈汪倫》的灑脫豪放,讓我們再次吟誦起這流傳千古的《贈汪倫》……(齊讀)。
3、師:《贈汪倫》里的李白和汪倫,桃花潭水和踏歌聲,“將欲行”和“送我情”,構(gòu)成了一幅有聲有色有形有情的寫意畫;桃花盛開,潭水輕漾;輕舟欲行,踏歌聲起。這是一幅多么令人刻骨銘心的畫面!這是多么真摯而動人的送別!讓我們一起走進畫面,感受一下吧!
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視頻:
出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唯見長江天際流。
孤帆遠影碧空盡,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師:如果說李白對汪倫是以詩相贈,那么對孟浩然便是以目光相送了。(齊讀)。
2、師:我們再看看古代詩人還有什么樣的送別方式?出示:《別董大》。
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天下誰人不識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師有感情的誦讀,生齊讀。
師:這里詩人是用什么來送別友人的?
提示:鼓勵的語言。
3、再出示:
渭城曲。
古詩兩首,。
王維。
渭城朝雨徘岢荊。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師生一起讀,體會這首詩中詩人以酒相送的情意。
六、總結(jié)。
1、師:不一樣的時間,不一樣的地點,不一樣的人物,不一樣的詩句,心底流淌著的卻是同樣一份美好的情感。讓我們再一次深情的吟誦起這流傳千古的《贈汪倫》。齊讀。
2、師:同學們,讓我們閉上眼睛,一起將這美好的友情連同這美妙的詩句永遠地留在我們的心中……(背誦)。
七、指導書寫。
利用媒體資源中的學一學部分,指導生字的書寫。
八、作業(yè)。
1、有感情朗讀、背誦,能默寫;
2、推薦閱讀:高適的《別董大》、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
浪淘沙教案篇七
1、通過自學,大體理解詩意;。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并能默寫。
3、使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體會作者對雄偉自然的贊美之情。。
4、感受詩句的優(yōu)美,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知詩人,解詩題。
2、理解詩題,學生結(jié)合課前預習自由說說。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創(chuàng)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后又用為詞牌名。
(2)浪淘:波浪淘洗。
3、了解詩人。
學生交流有關(guān)劉禹錫的資料,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背背積累的劉禹錫的詩,并適時提示學生注意作者與當?shù)氐年P(guān)系,了解當時的創(chuàng)作背景。
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稱劉柳,因參加永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邁,決不向惡勢力低頭。他的詩也寫得很有豪氣,白居易因而稱他“詩豪”。他的七律和七絕都有許多名篇,而用民歌體裁來寫七絕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點,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
二、讀通讀順。
三、抓字眼,明詩意。
1、初讀,理解詞義。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創(chuàng)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后又用為詞牌名。
九曲:自古相傳黃河有九道彎。形容彎彎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牽牛織女:銀河系的兩個星座名。自古相傳,織女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間,和牛郎結(jié)為夫婦。后西王母召回織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罰他們隔河相望,只準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會一次。
2、再讀,理解詩意。
想一想,為什么這么讀?,聯(lián)系上下文解決。
(1)——理解第一、二句。(事物的形狀、狀態(tài)。)借助簡筆畫理解。
(2)——理解第三、四句。
(景物的雄偉壯觀,作者的夸張方法。)引導學生聯(lián)想進行理解。
(3)——學生連起來說說詩意。萬里黃河彎彎曲曲挾帶著泥沙,波濤滾滾如巨風掀簸來自天涯。現(xiàn)在可以沿著黃河直上銀河去,我們一起去尋訪牛郎織女的家。借用圖片理解。
3、品讀,深化理解。
名句賞析——“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p>
(1)讀讀詩句,想想意思,是否有新的疑問產(chǎn)生?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
(2)引導學生釋疑,在此過程中體會詩人內(nèi)心的豁達與豪邁。。
四、品用詞,練語感。
(一)品評“上”字。
1、詩的每個字都要經(jīng)過仔細推敲,你知道詩中哪個字作者反復推敲才決定用它的嗎?
2、猜猜他曾用過哪些字?(到、過、去、……)。
把這些字填進去讀讀,與“上”字比一比,“上”字好在什么地方?
小結(jié):是啊!一個“上”字,引發(fā)了我們學生多少聯(lián)想。
(二)嘗試推敲。
現(xiàn)在,老師讓你們也來當一回小詩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該用哪個字合適?并說說為什么。
1、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客船。(來、去、到、見、……)。
2、風乍起,吹一池春水。(動、皺、翻、起)。
五、自主小結(jié),自主作業(yè)。
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呢?(引導學生從多方面進行總結(jié))。
2、你認為這堂課應(yīng)做什么作業(yè)。(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特長進行鞏固或延伸,如配樂詩朗誦,畫畫情境圖,改寫散文或現(xiàn)代小詩等等)。
浪淘沙教案篇八
《浪淘沙》是劉禹錫的一首詩,各位老師字教學設(shè)計過程中,要注意什么問題呢?下面是劉禹錫《浪淘沙》教案,為大家提供參考。
一、教學要求:
1、學習生字:淘、簸、涯。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把對句子的理解和想象結(jié)合起來,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三、教學準備:
1、課前收集有關(guān)作者及其作品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課時: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課文。
2.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去感受唐代詩人劉禹錫筆下黃河的風采神韻吧!
3.板書課題:浪淘沙。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交流資料。
1.通過預習,你有什么收獲?
2.誰愿意為大家讀一讀這首詩?個別讀、集體讀同桌對讀。
3.檢查自學生字情況。
三、精讀古詩,理解詩句。
1.學習第1、2句。
(1)出示詩句“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2)指名讀、全班齊讀詩句。
(3)分小組學習、交流。
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是你不懂的?
(4)學習匯報。教師隨機答疑。(板書:浪淘風簸)。
(5)咱們可以用什么詞概括黃河給你留下的印象?(板書:氣勢雄偉)。
(6)同學們,下面就讓我們通過朗讀把黃河的這種雄偉壯麗、氣勢磅礴的力量美表現(xiàn)出來吧!自由朗讀、指名讀、分組讀。
2.學習第3、4句。(出示3、4句詩)。
(1)全班齊讀。
(2)詩人想直上銀河去做什么呢?(板書:直上銀河)。
(3)讓我們隨著詩人的腳步,沿著黃河順流之上,到那天上的銀河之畔,探訪牛郎和織女。男、女生讀詩句。(板書:想象寫實)。
3.指導朗讀。
4.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
5.嘗試背誦。(指名背。全班背。)。
四、拓展延伸,保護黃河。
1.詩人向我們展示雄偉壯麗、氣勢磅礴的黃河。黃河歷經(jīng)千年,如今怎樣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黃河被污染的素材。
2.你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樣?
3.請同學們開動腦筋,發(fā)揮我們的聰明才智,為保護我們的母親河獻計獻策。
板書:
浪淘風簸直上銀河。
(寫實)(想象)。
氣勢雄偉。
浪淘沙教案篇九
1、知識與技能:積累生字詞,理解寫作背景,整體把握詞的內(nèi)容。背誦全詞,把握詞的寫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自主朗讀、合作交流、教師指導。
3、情感價值觀:教育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1、品讀詞,體會詞表達的思想感情。
2、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
1、積累生字詞,理解寫作背景,整體把握詞的內(nèi)容。
2、展示重點難點問題,培養(yǎng)學生團結(jié)合作的精神。
1、作者及背景。
2、積累生字詞,朗讀背誦。
3、理解詞意。
4、整體感知:
詞的上下闋寫了什么內(nèi)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5、問題探究:
(1)體會詞中“落”“白”的妙處?
(2)讀下闋你會聯(lián)想的曹操的哪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3)賞析文章寫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6、拓展:比較兩首詞的異同。
反饋碣石蕭瑟幽燕。
第一展示任務(wù):1、2。
第二展示任務(wù):3。
第三展示任務(wù):5。
第四展示任務(wù):4、6。
展示中學生善于思考,敢于向文章的難點進行挑戰(zhàn)。
背誦課文。
浪淘沙教案篇十
一、教學要求:
1、學習生字:淘、簸、涯。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把對句子的理解和想象結(jié)合起來,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三、教學準備:
1、課前收集有關(guān)作者及其作品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課時: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課文。
2、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去感受唐代詩人劉禹錫筆下黃河的風采神韻吧!
3、板書課題:浪淘沙。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交流資料。
1、通過預習,你有什么收獲?
2、誰愿意為大家讀一讀這首詩?個別讀、集體讀同桌對讀。
3、檢查自學生字情況。
三、精讀古詩,理解詩句。
1、學習第1、2句。
(1)出示詩句“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2)指名讀、全班齊讀詩句。
(3)分小組學習、交流。
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是你不懂的?
(4)學習匯報。教師隨機答疑。(板書:浪淘風簸)。
(5)咱們可以用什么詞概括黃河給你留下的印象?(板書:氣勢雄偉)。
(6)同學們,下面就讓我們通過朗讀把黃河的這種雄偉壯麗、氣勢磅礴的力量美表現(xiàn)出來吧!自由朗讀、指名讀、分組讀。
2、學習第3、4句。(出示3、4句詩)。
(1)全班齊讀。
(2)詩人想直上銀河去做什么呢?(板書:直上銀河)。
(3)讓我們隨著詩人的腳步,沿著黃河順流之上,到那天上的銀河之畔,探訪牛郎和織女。男、女生讀詩句。(板書:想象寫實)。
3、指導朗讀。
4、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
5、嘗試背誦。(指名背。全班背。)。
四、拓展延伸,保護黃河。
1、詩人向我們展示雄偉壯麗、氣勢磅礴的黃河。黃河歷經(jīng)千年,如今怎樣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黃河被污染的素材。
2、你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樣?
3、請同學們開動腦筋,發(fā)揮我們的聰明才智,為保護我們的母親河獻計獻策。
板書:
浪淘風簸直上銀河。
(寫實)(想象)。
氣勢雄偉。
浪淘沙教案篇十一
1知識與技能:積累生字詞,理解寫作背景,整體把握詞的內(nèi)容。背誦全詞,把握詞的寫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自主朗讀、合作交流、教師指導。
3情感價值觀:教育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1品讀詞,體會詞表達的思想感情。
2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
預習展示目標1積累生字詞,理解寫作背景,整體把握詞的內(nèi)容。
2展示重點難點問題,培養(yǎng)學生團結(jié)合作的精神。
導學提綱導學提綱內(nèi)容教法學法。
1作者及背景。
2積累生字詞,朗讀背誦。
3理解詞意。
4整體感知:
詞的上下闋寫了什么內(nèi)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5問題探究:
(1)體會詞中“落”“白”的妙處?
(2)讀下闋你會聯(lián)想的曹操的哪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3)賞析文章寫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6拓展:比較兩首詞的異同。
預習。
反饋碣石蕭瑟幽燕。
展示內(nèi)容見預習提綱。
第一展示任務(wù):1、2。
第二展示任務(wù):3。
第三展示任務(wù):5。
第四展示任務(wù):4、6。
展示總結(jié)展示中學生善于思考,敢于向文章的難點進行挑戰(zhàn)。
反饋檢測背誦課文。
課后反思。
浪淘沙教案篇十二
《浪淘沙》是劉禹錫的一首詩,各位老師字教學設(shè)計過程中,要注意什么問題呢?下面是,為大家提供參考。
1、學習生字:淘、簸、涯。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把對句子的理解和想象結(jié)合起來,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1、課前收集有關(guān)作者及其作品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課文。
2.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去感受唐代詩人劉禹錫筆下黃河的風采神韻吧!
3.板書課題:浪淘沙。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交流資料。
1.通過預習,你有什么收獲?
2.誰愿意為大家讀一讀這首詩?個別讀、集體讀同桌對讀。
3.檢查自學生字情況。
三、精讀古詩,理解詩句。
1.學習第1、2句。
(1)出示詩句“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2)指名讀、全班齊讀詩句。
(3)分小組學習、交流。
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是你不懂的?
(4)學習匯報。教師隨機答疑。(板書:浪淘風簸)。
(5)咱們可以用什么詞概括黃河給你留下的印象?(板書:氣勢雄偉)。
(6)同學們,下面就讓我們通過朗讀把黃河的這種雄偉壯麗、氣勢磅礴的力量美表現(xiàn)出來吧!自由朗讀、指名讀、分組讀。
2.學習第3、4句。(出示3、4句詩)。
(1)全班齊讀。
(2)詩人想直上銀河去做什么呢?(板書:直上銀河)。
(3)讓我們隨著詩人的腳步,沿著黃河順流之上,到那天上的銀河之畔,探訪牛郎和織女。男、女生讀詩句。(板書:想象寫實)。
3.指導朗讀。
4.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
5.嘗試背誦。(指名背。全班背。)。
四、拓展延伸,保護黃河。
1.詩人向我們展示雄偉壯麗、氣勢磅礴的黃河。黃河歷經(jīng)千年,如今怎樣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黃河被污染的素材。
2.你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樣?
3.請同學們開動腦筋,發(fā)揮我們的聰明才智,為保護我們的母親河獻計獻策。
浪淘風簸直上銀河。
(寫實)(想象)。
氣勢雄偉。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7813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