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除夕范文(2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7 09:04:13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除夕范文(21篇)
時間:2023-12-07 09:04:13     小編:BW筆俠

良好的總結(jié)可以使事半功倍,讓我們更加高效地工作與學習??梢酝ㄟ^對過去經(jīng)驗和現(xiàn)狀進行比較和分析,來提煉總結(jié)的核心觀點。小編為大家搜集了一些總結(jié)范文,值得一看。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除夕篇一

從前古人講究“敬天、敬地”,因此在民間流傳的禁忌也不少,一代代流傳下來,就連最熱鬧的新年節(jié)日,老人也常提醒后輩不要觸犯禁忌,以期來年好運,據(jù)說確實有其靈驗性。

中國人過的農(nóng)歷新年指的是初一到初五這幾天,當然我們通常會將前后幾天都算進去一起慶祝,直到十五后節(jié)日氣氛才慢慢淡下。

1.要說好話,忌罵孩子:傳統(tǒng)認為孩子初一若挨了罵,就要挨一整年的罵。尤其要求初一這天要說好話,不能說粗口不雅之言,有些地區(qū)萬一小孩說溜了嘴,大人會馬上跟著說:“孩童之言,百無禁忌”;若是不小心摔破了東西,就會說“打發(fā)打發(fā)”(發(fā)財之意)。

2.忌打掃,忌將垃圾掃出門外:過年前要拜“灶王爺”,送走后“灶王爺”,年三十夜以前要打掃完畢,叫“掃揚塵”,有除舊迎新的意思,到過年那幾天則忌打掃。初一至初五忌倒垃圾,也不能將垃圾掃出門外或往外倒污水,恐將家中的財氣掃掉。

3.初一、初二忌洗衣: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忌諱在這兩天洗衣服。

4.初一忌催人起床:年初一的上午不要催人起床,認為這樣會讓對方整年都會被人催促著做事。

5.已婚女子忌初一、四、五回娘家:過年期間,嫁出去的女子和女婿只能在初二或者初三回女方娘家,據(jù)說這樣才不會把娘家吃窮。

6.忌跟還在睡覺的人拜年:年初一忌跟還在睡夢中人拜年,須等到對方起床后再拜年,否則會讓對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上。

7.忌吃魚頭、魚尾:過年期間魚是必備菜,曰“有余”。吃魚時,應將頭尾留下不吃,這樣就表示來年不僅有吃穿,還有剩余。

8.忌討債:傳統(tǒng)認為,過年期間不管是被人要債還是向人要債的人這一整年都會很倒霉,因此忌諱向人討債。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除夕篇二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詩了吧,古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形式。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guān)于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除夕的古詩,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nóng)。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迫新歲。

小兒呼叫走長街,云有癡呆召人賣。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沉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tài)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xiāng)深處少相知,祇與東君偏故舊。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shù)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

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態(tài)多。

屠蘇成醉飲,歡笑白云窩。

巧裁幡勝試新羅,畫彩描金作鬧蛾。

從此剪刀閑一月,閨中針線歲前多。

事關(guān)休戚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曉雞聲絕后,又將憔悴見春風。

病眼少眠非守歲,老心多感又臨春。

火銷燈盡天明后,便是平頭六十人。

蕭疏白發(fā)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干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

初歲元祚,吉日惟良。

乃為嘉會,宴此高堂。

尊卑列敘,典而有章。

衣裳鮮潔,黼黻玄黃。

清酤盈爵,中坐騰光。

珍膳雜遝,充溢圓方。

笙磐既設,箏瑟俱張。

悲歌厲響,咀嚼清商。

俯視文軒,仰瞻華梁。

愿保茲善,千載為常。

歡笑盡娛,樂哉未央。

皇家榮貴,壽考無疆。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除夕篇三

>除夕夜禮儀常識

這天晚上一家人要做三件事情:祭祖、吃年夜飯、守歲。

祭祖。

即祭祖,華人過節(jié)總不會忘記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先人,春節(jié)也不例外。這時我們會供奉食物或鮮花以表心意,是我國華人普遍采用的儀式,祭祖的形式或許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紀念祖先的意義卻是相同的。

這個傳統(tǒng)活動對孩子來說非常有意義。這個活動,不僅能使孩子對自己的家族有所了解,還能教育孩子尊敬各位先人和長輩。

年夜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jié)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

年夜飯的講究。

年夜飯,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二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是象征“吉慶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還有蘿卜俗稱菜頭,祝愿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還有許多有吉祥寓意的食品也會出現(xiàn)在年夜飯中。

各式各樣的年夜飯。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

長面,也叫長壽面。新年吃面,是預祝壽長百年。

守歲。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除夕篇四

春節(jié)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jié)日,同時也是我最喜歡的節(jié)日。

春節(jié)里,有香噴噴的火鍋,一聞到火鍋的香味就足以讓人“口水直流三千尺”。春節(jié)里,可以放鞭炮,鞭炮是那么的神奇。只要用火小心地點燃,一顆顆“流星”就會從個小破洞里一窩蜂地跳到空中。春節(jié)里還可以走親戚。今年我打算真的“走”親戚去。從奶奶家走到外婆家,再穿過寂靜的夜空回到奶奶家。春節(jié)里,許多人在守歲。每當午夜十二點的鐘聲敲響。我們大家就會在耀眼而熱鬧的夜空下歡快地放鞭炮,好不快活!

春節(jié)里,討壓歲錢是不可少的。每當我向爺爺奶奶討壓歲錢。他們都會笑咪咪的把一張嶄新的一百元遞給興奮的我。我聽爸爸媽媽說,大年三十的晚上,要把壓歲錢放到枕頭底下。這是為什么呢?媽媽告訴了我問題的答案。原來,這是防止一種傳說中的小妖歲來害小孩。幸好歲沒來過我家,不然我就要被可惡的歲害了。因為我前幾年都沒有把壓歲錢放到枕頭底下,連守歲也因為太困而沒有守......

春節(jié)--一個隆重的節(jié)日,春節(jié)--一個賜給我快樂體會的節(jié)日!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除夕篇五

除夕,為歲末的最后一天夜晚。歲末的最后一天稱為“歲除”,意為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俺Α笔菤q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時值年尾的最后一個晚上。除夕是除舊布新、闔家團圓、祭祀祖先的日子,與清明節(jié)、七月半、重陽節(jié)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的祭祖大節(jié)。除夕,在國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這個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遠的游子也是要趕著回家去和家人團聚,在爆竹聲中辭舊歲,煙花滿天迎新春。

“年”的最后一天,稱為“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它與新年首尾相連,謂之“歲窮月盡、挨年近晚”,是新一年的前夕,是除舊迎新的重要時間交界點。除夕因常在農(nóng)歷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大年三十。歲除之日,民間尤為重視,家家戶戶忙忙碌碌或清掃庭舍,除舊布新,張燈結(jié)彩,迎祖宗回家過年,并以年糕、三牲飯菜及三茶五酒奉祀。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歲、團圓飯、貼年紅、掛燈籠等習俗,流傳至今,經(jīng)久不息。受中華文化的影響,除夕也是漢字文化圈國家以及世界各地華人華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除夕依《全國年節(jié)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正式成為中國法定節(jié)假日。,除夕依國務院關(guān)于修改《全國年節(jié)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決定進行調(diào)整,不再作為中國法定節(jié)假日。

返回目錄。

除夕習俗。

年夜飯。

除夕夜的年夜飯也叫團圓飯,根據(jù)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因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飯桌中間設置火鍋,因此也稱圍爐。

傳統(tǒng)座次。

按照老禮,除夕夜傳統(tǒng)的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年宴的首席為輩分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如果是請客,首席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則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動手,大家都不能動手。

飲食特色。

北方人年夜飯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餃、魚、年糕、長年菜等。因為水餃狀似金元寶,有富貴之意;魚這道菜不能吃完,因為在漢語中“魚”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則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長年菜則有長壽的意涵。華南則多有雞、燒肉、發(fā)菜、蠔豉等,因為“發(fā)菜蠔豉”與“發(fā)財好市”諧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飯必有魚,豐盛湯鍋。

貼春聯(lián)。

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屬于楹聯(lián)的一種,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

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聯(lián),“三陽始布,四序初開”記載在莫高窟藏經(jīng)洞出土的敦煌遺書上,撰聯(lián)人為唐人劉丘子,作于開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節(jié)貼春聯(lián)的民俗從明代才開始盛行,潮流發(fā)源地是南京?,F(xiàn)在江南地區(qū)百姓講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貼春聯(lián)。

祭祖。

據(jù)民俗專家、南京大學民俗藝術(shù)研究室主任陳竟介紹,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國很多地方,這一天,民眾都會在家中擺上豐厚的飯菜,點燃香燭,家長率領(lǐng)子孫們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農(nóng)村還會在家中焚燒紙錢。大年三十傍晚時分,在祖宗像前點上香燭,倒上美酒,擺上菜肴,全家人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表達“慎終追遠”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過年夜飯之后,人們才開始享用。

貼福字。

春節(jié)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春節(jié)貼“?!弊?,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愿?!案!弊志烤乖撛趺促N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

守歲。

守歲的習俗在中國有近兩千年的歷史。晉朝人周處《風土記》中說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饋送年節(jié)禮物,稱為“饋歲”;相互宴請,稱為“別歲”;除夕通宵不眠,稱為“守歲”。這是現(xiàn)今看到關(guān)于守歲習俗的最早記載。但這時守歲似乎還是地方性年俗,隋唐之后,守歲成為全國的共同年俗。

返回目錄。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除夕篇六

相傳上古時期,有個可怕的怪獸名字叫夕,平時隱居深山,但是每到臘月三十那天,他就會跑出來,到附近村子里吃牲口、吃人。人們想了許多辦法想把夕制服,可是都不頂用。年年歲歲,牲口被夕吃沒了,人也逐漸稀少了。后來老百姓忍無可忍,只好去求灶王爺。

“灶王爺”搬救兵。

灶王爺深知夕的厲害,知道自己不是夕的對手,于是決定借臘月二十三回天宮述職的機會上天庭搬救兵??墒怯窕蚀蟮鄄辉敢夤苓@件事,旁邊的神仙也都犯懶。灶王爺就設法討好玉帝,因為身上也沒帶禮物,只有隨身帶的幾個糖瓜,就拿出來給玉帝吃,說是人間特產(chǎn)。你別看玉帝整天山珍海味的,這么原生態(tài)民俗的小吃他還真沒吃過,結(jié)果一吃就把牙給粘住了。玉皇這個急呀,想著趕緊吧牙上的糖瓜弄下來咽下去。灶王爺趁這個時候跟玉帝說搬救兵的事,玉帝這時候哪有心情管這個事呀,也不管灶王說什么,一概點頭。你想他牙被粘住說不出來話呀。他點頭那意思就是你說什么都好,趕緊把這玩意給我弄下來是真的。灶王爺一看玉帝點頭了,趕緊給玉帝端了杯熱茶,趁機問:“您既然答應派兵了,那您看派誰去呀?”玉帝喝了熱茶,把糖瓜泡軟了,總算張開了嘴,一張嘴頭一句話就是說:“黏呀!好黏呀!”旁邊那些神仙正害怕玉帝點自己出這趟差呢,一聽這句話,又拿犯壞的,就趁機抓住話頭說:“玉帝有旨,派年隨灶王一同下界除夕?!?/p>

“年”除“夕”

灶王爺一看,“年”神農(nóng)的小兒子,還是個小娃娃(也就是年娃娃)小孩不高興了,是騾子是馬咱拉出來溜溜。灶王爺也沒辦法,奉旨只好帶著年回人間。臨走,這年還帶了兩件玩具,一塊紅綢子、一個竹筒。三十晚上,夕又來搗亂了,年和夕展開了一場大戰(zhàn),年就拿出紅綢子和竹筒。原來這不是一般的紅綢子和竹筒。年在天上的時候和托塔李天王的兒子哪吒三太子是好朋友,這兩件法寶就是從哪吒那里借來的,紅綢子是哪吒的混天綾,竹筒是火尖槍變化而成,能夠噴火。年用這兩件法寶把夕趕跑了。

“年”傳法寶。

為了防止自己走后,夕再來作惡,年把紅綢子剪成許多小條分給大家帖在大門上。又教百姓們做爆竹,點燃后跟噴火竹筒一模一樣。從此夕被嚇得再也不敢到村子里來了。為了紀念這件事,百姓們把臘月三十這一天叫除夕,就是把夕除掉了的意思,而把正月初一叫年。這就是為什么每逢除夕夜都會放鞭炮的原因了。

除夕吃芹菜:勤快。

年夜飯不止是一家的團聚和對來年的美好期待,也是教育孩子的一次機會,長年菜中的芹菜,“芹”與“勤”諧音,教育小孩子要勤勞,只有勤勞才能獲得美好的生活。

除夕吃豬手:發(fā)財就手。

豬手,可以燜豬手,也可以發(fā)菜豬手,也可以花生豬手等等,吃法很多,因為豬手寓意著發(fā)財就手,做什么都會順順利利,就手發(fā)財,干什么也都會發(fā)財就手。所以這道菜式也是廣州街坊最喜歡的一道吉祥菜!

除夕吃腐竹:富足。

腐竹寓意“富足”,也是除夕不可少的一道菜。我們都知道腐竹是黃豆的衍生物。專家指出,腐竹與黃豆相比,更容易被人體吸收,營養(yǎng)價值也更豐富,因此經(jīng)常吃一些腐竹,是很好的飲食習慣。

除夕吃年糕:年年高。

過年要準備年糕,是表示喜慶。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fā)財?shù)囊馑肌?/p>

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咸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有民謠曰:”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蒸棗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兒,捏造鼻兒(餃子);大初一兒,撅著屁股亂作揖兒。"這首民謠是春節(jié)活動大事記,中原人民置辦年貨的活動也按照這個約定俗成的習慣進行的。

北京的歌謠:“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太原的《避債謠》:“二十三,保證還;二十四,我發(fā)誓;二十五,找老姑;二十六,找老舅;二十七,不要急;二十八,再想法;二十九,明天有;三十不見面,初一碰見拱拱手?!?/p>

在豫東則有民謠:“二十六,蒸饅頭;二十七,洗一洗;二十八,貼年畫,二十九,門上瞅;年三十,吃餃子”。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除夕篇七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jié),最最令我難忘的還是那洋溢著濃濃年味的除夕。

那一天晚上,家里的飯菜格外豐盛,雞鴨魚肉應有盡有。我想要是每天都是除夕就好了!媽媽告訴我:“除夕夜是農(nóng)歷一年的最后一天晚上。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除舊迎新,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迸?,原來如此呀!

吃飯的時候,我一邊狼吞虎咽,一邊打著一個“壞主意”——什么時候給我壓歲錢呀?可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還有爸媽都沒開口。過了年我就十一歲了,怎么好意思要呢?太丟人了。我急得坐立不安。

忽然,媽媽問我除夕有什么樂趣。我拍著手指數(shù)道:“有紅紅火火的氣氛;能穿上好看的新衣服;可以和家人一起看電視;能聽到全家人的笑聲;還能鞭炮放煙花......”外婆接著說:“還沒有給張軒宇壓歲錢!”說著就把一包壓歲錢放我手里,爺爺奶奶也紛紛拿出紅包遞給我,說:“張軒宇長大一歲了,要更懂事?!?/p>

“謝謝,謝謝了!”我喜出望外,連連作揖。

“哈哈,你呀,這個小財迷!”大家哄堂大笑。原來,我的那點小心思早被識破了。我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

笑聲在黑夜中傳得很遠,我們一家七口在一起,開開心心,熱熱鬧鬧地度過了這一夜。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除夕篇八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歲除等。是時值每年農(nóng)歷臘月(十二月)的最后一個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辭舊迎新、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節(jié)日。

除夕因常在夏歷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大年三十,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民間最為重視。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夕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經(jīng)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鄉(xiāng)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村外來了個半大的孩子,只見這孩子長得濃眉大眼,漂亮可人。這小孩子來到村東頭見著一位老婆婆問起大家為何驚慌。老婆婆無奈告訴孩子夕又來做亂,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夕”獸,那孩子笑道:“婆婆——我的名字叫做年,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xù)勸說,年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夕闖進村。它發(fā)現(xiàn)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nèi)燭火通明?!跋Α鲍F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nèi)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夕”渾身戰(zhàn)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夕”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nèi)一位身披紅袍的年在哈哈大笑?!跋Α贝篌@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xiāng)親們述說了年的許諾。鄉(xiāng)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nèi)幾根紅蠟燭還發(fā)著余光;欣喜若狂的鄉(xiāng)親們?yōu)閼c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qū)趕“夕”獸的辦法。為此,大家紛紛都去拜會年,也就是現(xiàn)在的“拜年”(拜年的由來),把年的圖帖在門口或窗前,叫年畫(年畫上的那個大胖小子就是年)年除掉夕的這一天叫做除夕(除夕的由來)。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lián)、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過年”。

除夕各地飲食文化。

舊時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干飯,燉豬肉、牛羊肉、燉雞,再做幾個炒菜。

陜西家宴一般為四大盤、八大碗,四大盤為炒菜和涼菜,八大碗以燴菜、燒菜為主。

安徽南部僅肉類菜肴就有紅燒肉、虎皮肉、肉圓子、木須肉、粉蒸肉、燉肉及豬肝、豬心、豬肚制品,另外還有各種炒肉片、炒肉絲等。

湖北東部地區(qū)為“三蒸”、“三糕”、“三丸”?!叭簟睘檎羧~、蒸全鴨、蒸全雞;“三糕”是魚糕、肉糕、羊糕;“三丸”是魚丸、肉丸、藕丸。

哈爾濱一帶一般人家炒8個、10個或12、16個菜不等,其主料無非是雞鴨魚肉和蔬菜。

贛南的年夜飯一般為12道菜。浙江有些地方一般為“十大碗”,討“十全十?!敝?,以雞鴨魚肉及各種蔬菜為主。

江西南昌地區(qū)一般十多道菜,講究四冷、四熱、八大菜、兩個湯。

蘇州一帶,餐桌上必有青菜(安樂菜)、黃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懇懇)。

湘中南地區(qū)必有一條一公斤左右的鯉魚,稱“團年魚”,必有一個3公斤左右的豬肘子,稱“團年肘子”。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除夕篇九

傳說,年獸害怕紅色、火光和爆炸聲,而且通常在大年初一出沒,所以每到大年初一這天,人們便有了拜年、貼春聯(lián)、掛年畫,貼窗花、放爆竹、發(fā)紅包,穿新衣、吃餃子,守歲、掛燈籠等活動和習俗。

以前有個叫“年”的怪物,頭長尖角,兇猛異常,生活在海里。在除夕夜會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性。,因此,一到除夕夜,大家都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這一年,從村中來了一個銀須飄逸的老者,半夜“年”闖進村,正準備逞兇時,突然傳來“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那位老者馬上披上紅袍,出現(xiàn)在“年”的面前,“年”連渾身發(fā)抖,逃回了海里,再也不敢進入村了。

這就是過年的傳說和爆竹的來歷,后來經(jīng)過幾千年的發(fā)展,過年的習俗越來越豐厚了。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除夕篇十

在夏歷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蘇軾有《守歲》:“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背@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掃得干干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lián)、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

先秦時期的逐除。據(jù)《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qū)逐“疫疬之鬼”,這就是“除夕”節(jié)令的由來。據(jù)稱,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等史籍。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指中國及其他漢文化圈地區(qū)的農(nóng)歷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一般這一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返回目錄。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除夕篇十一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夕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經(jīng)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鄉(xiāng)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村外來了個半大的孩子,只見這孩子長得濃眉大眼,漂亮可人。這小孩子來到村東頭見著一位老婆婆問起大家為何驚慌。老婆婆無奈告訴孩子夕又來做亂,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夕”獸,那孩子笑道:“婆婆——我的名字叫做年,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氣宇不凡??伤匀焕^續(xù)勸說,年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夕闖進村。它發(fā)現(xiàn)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nèi)燭火通明?!跋Α鲍F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nèi)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夕”渾身戰(zhàn)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夕”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nèi)一位身披紅袍的年在哈哈大笑?!跋Α贝篌@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xiāng)親們述說了年的許諾。鄉(xiāng)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nèi)幾根紅蠟燭還發(fā)著余光;欣喜若狂的鄉(xiāng)親們?yōu)閼c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qū)趕“夕”獸的辦法。為此,大家紛紛都去拜會年,也就是現(xiàn)在的“拜年”(拜年的由來),把年的圖帖在門口或窗前,叫年畫(年畫上的那個大胖小子就是年)年除掉夕的這一天叫做除夕(除夕的由來)。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lián)、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過年”。

除夕習俗。

年夜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jié)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疱伔兄螅瑹釟怛v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是象征”吉慶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還有蘿卜俗稱菜頭,祝愿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

貼春聯(lián)。

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fā)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jié),無論城市還是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lián)貼于門上,為節(jié)日增加喜慶氣氛。

貼窗花。

在漢族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漢族民間藝術(shù),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將節(jié)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貼福字。

在貼春聯(lián)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弊帧4汗?jié)貼“?!弊郑俏覈鴿h族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案!弊种父?、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xiàn)這種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將“?!弊值惯^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漢族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

貼年畫。

春節(jié)掛貼年畫在城鄉(xiāng)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漢族民間藝術(shù),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除夕美食。

餛飩。

新年吃餛飩?cè)∑溟_初之意。傳說盤古氏開天辟地,使“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結(jié)束了混沌狀態(tài),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則取“餛飩”與“渾囤”的諧音,意思是糧食滿囤。

餃子。

是中國的傳統(tǒng)食品之一。也稱作扁食或煮餑餑。古來只有餛飩而無餃子。后來將餛飩做成新月形就成餃子了。在唐代吃餃子的習慣已經(jīng)傳到中國的邊遠地區(qū)了。除夕夜,十二點鐘聲一敲響,就開始吃餃子,因此時正是子時,取其新舊交替,子時來臨之意。

長面。

也叫長壽面,新年吃它,預祝壽長百年。古代的一切面食都叫做餅,所以湯面起初也叫湯餅,開始的面片不是搟成或壓成的,而是將和好的面,用手往鍋里撕片片,和北方吃的“烏鴉頭”、“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后開始用案板搟面,才逐漸有了長面、短面、干面、素面、葷面、掛面。

元宵。

又名湯圓,在南方比較普遍。其是用糯米搓成圓形(可往里加入不同口味的餡),再放入鍋里煮食,寓意團團圓圓。元宵一般當早點或年飯主食,不管是餐館酒店還是家中,都很流行這道美食。

不少地方在吃年飯的時候還搭配些副食品,要想討個吉利的口采。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來),吃豆腐(全家福),吃三鮮菜(三陽開泰),吃花生(長生不老),吃年糕(年糕年糕,一年比一年高)……當然,的年夜飯品種就更加豐富了,什么雞鴨魚肉、山珍海味,大約一年中能見到的最好的菜肴都擺上了餐桌。

按照民間的傳統(tǒng)習慣,中國各地的年夜飯食俗各不相同: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米團子、水磨年糕,江浙和閩粵等地初一吃元宵,或炸或煮;福建漳州人初一早上吃生蒜和皮蛋;廣東潮州人初一吃當?shù)靥赜械摹案瘓A”;回族人正月初一吃面條和燉肉,初二才吃餃子。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除夕篇十二

我們經(jīng)常說回家過大年,但是到底哪一天是具體過年的一天呢,在我國文化中,實際上從小年開始,也就是農(nóng)歷的二十三或二十四到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都屬于過年。因為除夕也叫做大年三十,是歲末的最后一天晚上,所以也是過年中最重要的一天,度過了今天,就迎來了新一年的到來,也就是正月初一,走家拜訪親戚的日子,這個時間就是大家拜年的時間,去看親朋好友的時間。

返回目錄。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除夕篇十三

一年一年很快來了又去,轉(zhuǎn)眼又是一個年來到了。除夕是年的重頭戲。我在除夕的夜里,看著紅紅的燈籠從各家的窗戶里透出一節(jié)一節(jié)的喜氣,看著樓下的院子里,大家興高采烈地壘起來的火籠,看著年的氣息和在孩子們臉上燃起的興奮,我覺得很安慰。年就是一個聚集歡樂的日子啊。過去的一切和未來的一切,因為年這樣的字眼,變得遙遠而珍貴,或變得更加清晰和珍貴,一切都可以回憶,一切都可以開始,因為過年了!年三十就在眼前了。

今年的年夜飯,忽然想喝小米粥。

年年的年夜飯,好像都在變著法子吃得精美鮮香,連一貫的餃子都要吃出別具一格來??山衲?,忽然只想喝一碗小米粥。問了家人,都贊成。于是,特意取了朋友送的本地產(chǎn)的小米,頗細心地淘好了,熬一碗小米粥給自己和家人。然后,就著先生做的豬肉燉山里的小蘑菇,一盤三姨自己家生的綠豆芽,一小碟榨菜,過年的小花饅頭,在酒肉飄香的夜里,我們一家三口,喝著小米粥,清淡爽口,溫軟馨香,淡淡的香甜,淡淡的適意,一派小戶人家家常的幸福。

有人說,有小米粥喝就是一種幸福。這話,好多北方的朋友都會聽得懂。北方孩子的生命歷程,大多是從小米粥開始的。北方的媽媽生了孩子,第一頓飯就是從小米粥起頭的,金燦燦的小米粥給了北方媽媽充足的乳汁、營養(yǎng)、精力和健康,也給了媽媽的孩子一個富足的開端。

在后來的日子里,我們也許會見識到山珍海味,見識到精細巧工,見識到滿漢全席??墒?,就像一些朋友,天天喝著阿爾卑斯雪山上流下來的純凈水又有什么用呢?那仍然不是留在我們心底最初的味覺啊。我們后來經(jīng)歷過的所有榮華和瑰麗,都像一件華麗的袍子,包裹著我們的身軀,卻無法掩蓋住我們心靈里涌出來的渴求。在華爾街上行走著的精英和在某一僻遠山路上走著的行人,他們也許籠罩著不同的身價,但他們一樣會有自己的需求和滿足,有一樣本能的喜怒哀樂。這就意味著,他們都會在心里,有著一些最初的向往,比如生命開始時那份小米粥一樣清醇而簡單的充足。

除夕夜里,最忙的不是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的演員,而是短信吧!在忙著翻閱,忙著發(fā)送和編輯的時候,我深深體會到了親情、友誼和思念,感受到了遠遠近近的牽掛與祝福!

在沒有短信的日子里,我們來得及給朋友親人寫一封簡短或冗長的信,寄一張賀年卡來表達我們的惦念和情意。但那樣的問候因為經(jīng)歷的時間而顯得寶貴的時候,也因為長時間的等待帶給我們焦慮和不安。信件的雙方會在一個不同的時空里感受彼此的心境,那份感受也許偶爾會偏離原始的本意。

短信比較起來要快得多了。我們幾乎可以在同一時間來感受到彼此的脈搏,如果對方愿意讓我們感受的話。就像今天,相隔幾秒之間,我們彼此的祝福就送達到對方的面前。我們無須說話,就可以知曉對方的心情,可以體會到對方的心意,可以聽到我們的心跳,可以明白一切美好的祝愿。那些收到的話語,雖然有些是批量生產(chǎn)的祝福,卻一樣帶著不同名字的體溫和選擇有個性地送達到我們眼前,讓我們在會心的微笑中連接通彼此的心意。還有那些帶著獨特含義的專門寫給我們的話語,一點禮儀,一點祝愿,一點關(guān)心,一點想念。每一點每一滴,都似三月的小雨一般,貴重地滋潤到我們的心田。

有人不屑于短信的瞬間和淺顯,說它是快餐文化。但在許多的時候,尤其像今天,還有比分秒可待的短信和電話更能夠迅速而精確地表達我們的祝福的工具嗎?午夜鐘聲敲響的時候,我知道你在做什么,知道你在思念誰,知道你在呼喚著我的名字,傾聽著我的氣息,感應著我的想念,這就是一種年三十兒的幸福,短信帶來的幸福!

除夕夜里,最熱鬧的當數(shù)圍著旺旺的火籠噼里啪啦地放鞭炮,點花炮。不僅躍躍欲試的孩子們,連我們大人都會在那樣熱鬧喧嚷的時刻激情澎湃。每年的除夕,領(lǐng)著兒子跑前前跑后地歡鬧著放鞭炮也是我的樂趣。

前些年,我們國家好多地方禁放炮竹了。雖然少了很多安全隱患,清凈了,安全了,干凈了,可也少了很多過大年的樂趣。春節(jié)不像春節(jié)了,歡樂不完整了,大家不習慣了。后來,國家又開始定時定點準許燃放煙花炮竹,那些摩拳擦掌幾年無用武之地的朋友終于又有了一個釋放歡樂的地方,好些朋友都說自己在趕著點趕著地兒去響炮。

幸虧我們是小城市,一直可以有響響炮的自由。我兒子對響炮情有獨鐘。大概男孩子天生喜歡冒險喜歡激烈一點的游戲吧。兒子在半個月前就嚷嚷著要買今年的炮。路過賣煙花炮竹的地方,總是走都走不動,喜歡得不得了。后來,大包小包的買回來,天天還會愛不釋手地看了又看,直盼著除夕夜快快到來。

除夕夜里,也常常是我,拗不過兒子的軟磨硬使,會陪了他去和小朋友呼朋引伴地玩響炮去。他爸爸是響炮專家,會在午夜正式響炮的時候出場。我作為一個陪客,隨時地被兒子征用。和往年一樣,除夕夜里,當你看到一個不妙齡了的女子,在某一個大院里,陪著一大幫小孩點煙花玩炮竹,追逐著響炮玩,那就是我。我們當然是只敢點沒有大動靜的沒有激烈聲響的那些小小的花炮,特別是可以拿在手里的很安全的小花炮,都是我們喜歡的。在兒子的鼓勵下,我漸漸的敢去拿著一些長長的花炮,轉(zhuǎn)圈,看煙花飛舞。這種快樂很直接,隨著煙花一下子就點燃了內(nèi)心的興奮。響炮讓我和孩子們都歡喜地朗聲大笑。我成了小男孩們唯一的大朋友,在他們天生的保護欲下,學會了在美麗的煙花中享受童趣。

12點左右,這座大院就開始熱鬧起來。旺火點燃了,鄰居們都帶著各家的炮竹和歡慶的心情聚集在院子里。平時難得見到的朋友,都一齊在這里會面,過年了,大家都趕著回家來相聚,趕著在這樣的時刻,圍著旺火,一齊迎接新年的鐘聲。煤塊在火焰的'燃燒下紅亮亮地發(fā)旺,伴著鞭炮聲和微風,盡情舞蹈,也映照著周圍大家的笑臉。煤炭籠的旺火,也許是山西邊獨特的風景吧。它象征著明年大家都會興旺發(fā)達,事事興隆,事事順意。旺火越旺大家會越開心。旺火和笑臉,像人們心中最美麗的童話,在寒冬的除夕里實現(xiàn)。

大家圍著旺火,孩子們到處奔跑著,男人們手里拿著香或煙,火光一閃一閃之間,炮竹就在空中炸響,禮花飛濺,煙花明滅,遠遠近近的炮聲呼應著,傳遞著,整個小城在這樣的時候在合唱著一首激昂的迎春曲。

我聽到了。我聽到了孩子們的歡笑,大人們互相的祝福,聽到了久遠的人類流傳下來的熱愛生活的聲音,聽到了沿革的民俗中那份善良的人性,美好的向往,聽到了歡樂,聽到我們心底那份渴望,美麗富饒的夢想,聽到了情意和甜蜜。聽到了火紅的心愿響亮的祝福聽到了美好的一切,在綻放的禮花中,在旺火的燃燒中,縱情開放!

年夜前后,我和好多朋友一樣,開足了馬力,拜年拜不停。好像一年的總結(jié)一年的開始一年里的感情都要在這個日子之間盡情表達。是啊。我們中國人其實是很不會口頭表達感情的民族。我們注重的是實在的實,是真實的真。好些深情的話都會藏在心里,用行動去詮釋。一邊還會嘴硬著,說些不相干的話。所以,在拜年的時候,我總是會下定決心,說些有點矯情肉麻的話,說些平時無法啟齒的感性的話去問候親人朋友的心情。然后安慰自己說:無妨無妨,一年表白一次嘛。

我對爸爸媽媽說:我愛你們,你們健康快樂就是我最大的心愿;我對弟兄姐妹說:相親相愛,幸福安康,是我最美好的心愿;我對老朋友老同學說:即使我們不常常見面,你們依舊是我不變的思念,是我一生最溫馨的陪伴和支撐;我對新朋友說:認識你們,真好!人生中的那些美麗的相遇就是我們生活的意義,讓我們可以享受到希望和憧憬。我對天天陪伴著我看著我成長的伙伴們說:為了過去一年里你們給小米的所有關(guān)愛,所有寬容,所有友誼,所有理解支持和欣賞,所有縱容,所有溫暖,小米愛你們!我對身邊的家人說:因為有你們,才有我的一切。有先生的縱容,有兒子的聽話和自覺,才有一個可以做喜歡的事的我,我愛你們!是啊!在這樣的年夜里,我回顧著過去的日子,最大的感受就是“愛!”有了這么多的愛,我的生活充滿感激和活力,充滿動力,充滿溫情。這樣的愛給了我力量,讓我可以不斷地戰(zhàn)勝自己,戰(zhàn)勝困難和艱險,一步一步一天天向著明天走去。

在年三十的晚上,我對著即將開始的明天,多么想大聲的說:我親愛的你們,你們給了我的,讓我一生都在沉浸,一生都在感動,一生都會無所畏懼地走過。每一段日子,都有那些值得銘記的關(guān)愛在陪伴。我知道,我們在不斷地失去,不斷地離開,但每一點每一滴的友誼,都在我心里。我感謝你們!我喜歡你們!我愛你們!

我會很快地忘記那些憂傷過的日子,很快地記不起傷害和失意,但我一定會記得那些愛,在年三十的晚上,我要我自己沐浴在人間最美好的愛里,最純真的感情里,我的明天要從這里起步,出發(fā)!

我接收到了你們的拜年,我接收到了!

我給大家拜年了!我祝我們過年好!天天好!春節(jié)愉快!天天愉快!

從來沒有一個這樣的節(jié)日,被最廣大的中國人重視了吧。大家可以忽略到很多的日子,很多的情調(diào),很多的情意,很多的期待,很多的應該,但年三十的這個日子,在全球中國人的心里,依然有不可替代的意義。只要可以只要可能,大家都會放下手里的一切,急切地心動地向往地哪怕是買了紙尿褲那樣艱苦地也要趕回家,和父母家人吃一頓團圓的年夜飯。有時,身體即使無法趕回去,心早已經(jīng)飛回去了,在這樣的時刻,心總是陪在親人的身邊。

正好看到了《同一首歌》在加拿大的演出,那個叫李小護的年長的華僑歌唱家唱著祖國的時候,眼角有淚在涌出。我知道,他在想家,想媽媽?;蛘呦胪晟倌昵嗄陼r那頓年夜飯吧。我的一個阿姨家的孩子,為了生計,已經(jīng)好幾年不回家了。那些年,到年三十的晚上,總會打電話回家,很細致地問及家里的一切,包括年夜飯的細節(jié),甚至餃子的餡兒,問到火籠和對聯(lián),問到鞭炮,問到每一個親人。電話掛了的時候,阿姨總會說:孩子想家了!是啊。那一刻,在外面的孩子,是怎么樣一種急切和向往啊!今年,孩子們早早就回家了。他們說:我們一年的加倍努力,為的就是年三十的晚上,可以回家來陪父母和爺爺吃一頓團圓的年夜飯!

在這樣的時候,還有思念著見不到的人。還有無法團聚的人,還有分居兩地的親人,需要電話來詢問所有的細節(jié)。你好嗎?你冷不冷?咳嗽了沒有?你開心嗎?你吃什么?玩什么,注意安全,愿所有一切的美好代我陪伴你,溫暖你。那些美好的感情,在這樣的夜里分外濃厚,明年和今年就在一瞬間,這樣的時刻可以寄予無限的希望無限的祝福。無論你在天涯海角,還是海角天涯,無論你離我多遠,要穿越幾個海峽,我們還是同站在這樣的時刻,這樣的場景,這樣的心情下。年三十晚上,我們同呼吸,共歡欣。

年三十來了,四海的情意統(tǒng)統(tǒng)來了,我的祝愿和你的祝福統(tǒng)統(tǒng)來了。那些不朽的記憶統(tǒng)統(tǒng)來了。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除夕篇十四

除夕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最重大的節(jié)日之一。指農(nóng)歷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節(jié)前一天晚,因常在夏歷臘月三十,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講除夕都有什么習俗吧。

吃年夜飯,是春節(jié)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guān)懷與撫養(yǎng)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借此機會向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

大年夜,豐盛的菜肴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桌上有大菜、冷拼、熱炒、點心等。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面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征著"新年大發(fā)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得福氣。

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

對聯(lián)。

對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fā)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jié),無論城市還是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lián)貼于門上,為節(jié)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lián)的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聯(lián)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qū)?、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qū)Α辟N于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于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jù)不同的內(nèi)容,貼于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具、影壁中。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shù),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將節(jié)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春節(jié)掛貼年畫在城鄉(xiāng)也很普遍,濃墨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shù),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chǎn),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chuàng)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jié)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除夕篇十五

每到臘月底,人們都整理衣物扶老攜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這一年,村里的人們在收拾東西逃走的路途中遇到一位年紀約七八歲的孩子,餓倒在路旁。有位好心的老婆婆將孩子救醒,并要這孩子一齊上山躲避惡獸——夕,這個聰明的孩子便與老婆婆一齊跟著村子里的人來到了村后的竹林里。由于冬季在竹林里寒氣逼人,大家冷得紛紛伐竹蓋房、燒火取暖。這個被老婆婆救來的孩子就好奇的問大家:我們這竹林離村子那么近,就不怕夕會來到那里嗎?有位老人回答他說:“我年少的時候就隨鄉(xiāng)親們來那里躲避夕,雪很大的那幾年因為它餓極了也曾追來過,但是它每次都看到鄉(xiāng)親們在這竹林里伐竹就匆匆忙忙的走了?!边@個孩子想了想告訴大家:“我有辦法除掉‘夕’讓大家不用出來逃難”大家聽后都十分高興,紛紛問孩子該怎樣辦。這個聰明的孩子告訴大家:多砍一些竹節(jié)帶著,今夜全村的人都能夠回家!在你們各家的門外掛一塊紅布,就行了,等到明天天亮之后夕就從此不會來了。鄉(xiāng)親們半信半疑的聽著這個孩子的話,由村里的老者帶著各自回了自我的家。

很快入夜了,村民們由于害怕“夕”會來沒有人敢睡覺,除都在自家的門外懸掛了紅布條之外,就來到村中間的空地上,守著一些從竹林里帶回來的一些碎的竹節(jié)。天氣寒冷大家點了火堆取暖,餓了就拿些吃的出來……子夜,便聽到一聲震天的巨吼,大家恐懼的縮做一團。這時那個聰明的孩子突然間站出來告訴大家說:“我去把他引來,然后大家就往火堆里扔我們守了一夜的碎竹節(jié)。”

還沒等還好心的老婆婆伸手去拽,這個孩子已經(jīng)來到了村口,孩子看到夕正在往村里硬闖,弄壞了很多東西,于是他大聲的叫到:你每年都來,害得百姓不能安居樂業(yè),這天我必須要給你點厲害??!“夕”聽到孩子的叫聲,便循著聲音追來過來,但是它看到家家門墻都掛著紅紅的布條就沒敢進,于是順著孩子的聲音忍著挨餓的肚皮來到了村中央的空地那里。這時孩子大聲地說:“鄉(xiāng)親們,快往火里扔碎竹節(jié)?。。 ?,但是大家因為害怕早已經(jīng)站在那里礓住了,這個瞬間“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來重重的甩在了地上。村民們聽到孩子落地的聲音反應過來,紛紛往火里扔起了竹節(jié)。由于是砍伐不久,濕濕的竹節(jié)遇到旺火紛紛爆裂,噼里啪啦的響了起來!“夕”聽到這響聲掉頭鼠竄,沒有再損壞村里的東西。

天亮起來了,“夕”被人們?nèi)拥交鹄锏闹窆?jié)爆裂時發(fā)出的聲音嚇跑了,住戶家因為門前掛的紅條,夕沒有進所以保住了,人們心中卻高興不起來。因為那個救了這個村莊的聰明的孩子被“夕”挑死了。而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這個聰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因為“夕”沒有死,所以每年的臘月卅十,大家都守著碎竹節(jié)等待著,期望早日除掉“夕”。但是一年年過去了,誰也沒有再見過“夕”,有的只是大家為防止“夕”的到來燃放的爆竹與門前掛的紅布條,然而卻給我們留下了這個傳說與過年的習俗:臘月卅的夜里,大家齊聚一堂吃著年夜飯,一齊守歲等待除夕的鐘聲。放爆竹,貼門聯(lián)。等到天亮彼此走訪鄰里給予問候與祝福。初一早上鄉(xiāng)親們彼此走訪看看相鄰有沒有受傷說一些吉祥客氣的話。期望來年的臘月“夕”不再來。

為了紀念這次勝利,以后每到冬天的這個時間,家家戶戶都貼紅紙對聯(lián)在門上,電燈籠,敲鑼打鼓,燃放鞭炮煙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賀道喜。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就成了“過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飯后長輩發(fā)“壓歲錢”。之后就是張貼春聯(lián)和門神,并關(guān)上大門。到初一的早上才開門“接財神”。接下來就是全家人守歲到凌晨。

除夕夜的燈火,通宵不熄,俗稱“光年”。

如今我們過年的很多俗語與習慣都來源于這個傳說:

年初一:人們?yōu)榱俗屪晕业暮蟠訉O記得這個救了整個村子的孩子——年,就把天明后的早晨就叫年。又是正月初一,所以又叫大年初一。

守歲:大家守著碎竹節(jié)等待的過程。守歲就是守著碎竹片的簡稱。

除夕:臘月卅十大家守著碎竹節(jié)等“夕”的這一夜。

紅布:如今的對聯(lián)。

而除夕夜里大家餓了,拿東西出來吃則演變成了我們齊聚一趟歡聲笑語如今的年夜飯。

閱讀精選(2):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除夕篇十六

除夕是除舊布新、闔家團圓、祭祀祖先的日子,與清明節(jié)、七月半、重陽節(jié)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的祭祖大節(jié)。除夕,在國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這個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遠的游子也是要趕著回家去和家人團聚,在爆竹聲中辭舊歲,煙花滿天迎新春。

在夏歷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蘇軾有《守歲》:“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背@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掃得干干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lián)、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先秦時期的逐除。據(jù)《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qū)逐“疫疬之鬼”,這就是“除夕”節(jié)令的由來。據(jù)稱,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等史籍。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指中國及其他漢文化圈地區(qū)的農(nóng)歷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一般這一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返回目錄。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除夕篇十七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歲除等。是時值每年農(nóng)歷臘月(十二月)的最后一個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辭舊迎新、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節(jié)日。

除夕因常在夏歷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大年三十,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民間最為重視。

返回目錄。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夕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經(jīng)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鄉(xiāng)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村外來了個半大的孩子,只見這孩子長得濃眉大眼,漂亮可人。這小孩子來到村東頭見著一位老婆婆問起大家為何驚慌。老婆婆無奈告訴孩子夕又來做亂,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夕”獸,那孩子笑道:“婆婆——我的名字叫做年,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xù)勸說,年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夕闖進村。它發(fā)現(xiàn)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nèi)燭火通明。“夕”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nèi)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夕”渾身戰(zhàn)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夕”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nèi)一位身披紅袍的年在哈哈大笑。“夕”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xiāng)親們述說了年的許諾。鄉(xiāng)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nèi)幾根紅蠟燭還發(fā)著余光;欣喜若狂的鄉(xiāng)親們?yōu)閼c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qū)趕“夕”獸的辦法。為此,大家紛紛都去拜會年,也就是現(xiàn)在的“拜年”(拜年的由來),把年的圖帖在門口或窗前,叫年畫(年畫上的那個大胖小子就是年)年除掉夕的這一天叫做除夕(除夕的由來)。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lián)、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過年”。

返回目錄。

舊時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干飯,燉豬肉、牛羊肉、燉雞,再做幾個炒菜。

陜西家宴一般為四大盤、八大碗,四大盤為炒菜和涼菜,八大碗以燴菜、燒菜為主。

安徽南部僅肉類菜肴就有紅燒肉、虎皮肉、肉圓子、木須肉、粉蒸肉、燉肉及豬肝、豬心、豬肚制品,另外還有各種炒肉片、炒肉絲等。

湖北東部地區(qū)為“三蒸”、“三糕”、“三丸”?!叭簟睘檎羧~、蒸全鴨、蒸全雞;“三糕”是魚糕、肉糕、羊糕;“三丸”是魚丸、肉丸、藕丸。

哈爾濱一帶一般人家炒8個、10個或12、16個菜不等,其主料無非是雞鴨魚肉和蔬菜。

贛南的年夜飯一般為12道菜。浙江有些地方一般為“十大碗”,討“十全十福”之彩,以雞鴨魚肉及各種蔬菜為主。

江西南昌地區(qū)一般十多道菜,講究四冷、四熱、八大菜、兩個湯。

蘇州一帶,餐桌上必有青菜(安樂菜)、黃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懇懇)。

湘中南地區(qū)必有一條一公斤左右的鯉魚,稱“團年魚”,必有一個3公斤左右的豬肘子,稱“團年肘子”。

返回目錄。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除夕篇十八

俗話說得好:“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每個地區(qū)都有著不同的節(jié)日風俗。在中國,除夕就是最熱鬧了。

除夕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也稱大年夜。除夕這天晚上鞭炮聲不斷,非常熱鬧。

現(xiàn)在就由我來說說我家是怎么過除夕夜的吧!在除夕夜這一天,我們家就會打鞭炮。早上,我還是照樣睡我的懶覺,媽媽早早的起床打掃房間,爸爸也跟著媽媽一起干活。中午,我們還是平常一樣吃著普通的米飯。晚上,便是熱鬧非凡,玩的很開心。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除夕篇十九

除夕夜里,最忙的不是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的演員,而是短信吧!在忙著翻閱,忙著發(fā)送和編輯的時候,我深深體會到了親情、友誼和思念,感受到了遠遠近近的牽掛與祝福!

在沒有短信的日子里,我們來得及給朋友親人寫一封簡短或冗長的信,寄一張賀年卡來表達我們的惦念和情意。但那樣的問候因為經(jīng)歷的時間而顯得寶貴的時候,也因為長時間的等待帶給我們焦慮和不安。信件的雙方會在一個不同的時空里感受彼此的心境,那份感受也許偶爾會偏離原始的本意。

短信比較起來要快得多了。我們幾乎可以在同一時間來感受到彼此的脈搏,如果對方愿意讓我們感受的話。就像今天,相隔幾秒之間,我們彼此的祝福就送達到對方的面前。我們無須說話,就可以知曉對方的心情,可以體會到對方的心意,可以聽到我們的心跳,可以明白一切美好的祝愿。那些收到的話語,雖然有些是批量生產(chǎn)的.祝福,卻一樣帶著不同名字的體溫和選擇有個性地送達到我們眼前,讓我們在會心的微笑中連接通彼此的心意。還有那些帶著獨特含義的專門寫給我們的話語,一點禮儀,一點祝愿,一點關(guān)心,一點想念。每一點每一滴,都似三月的小雨一般,貴重地滋潤到我們的心田。

有人不屑于短信的瞬間和淺顯,說它是快餐文化。但在許多的時候,尤其像今天,還有比分秒可待的短信和電話更能夠迅速而精確地表達我們的祝福的工具嗎?午夜鐘聲敲響的時候,我知道你在做什么,知道你在思念誰,知道你在呼喚著我的名字,傾聽著我的氣息,感應著我的想念,這就是一種年三十兒的幸福,短信帶來的幸福!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除夕篇二十

那一次的除夕之夜是最熱鬧的,也是最快樂的,家家戶戶張燈結(jié)彩,燈火通明洋溢著新年的氣味。大街小巷都彌漫著新年喜悅的笑臉。

我們準備好了煙花爆竹正要點燃,忽然聽見全村的爆竹聲都響起來了,頓時寧靜的夜晚沸騰了起來。左鄰右舍鞭炮齊鳴,還有五顏六色的煙花。有的是紅色,崩起來像降落傘一樣;有的是藍色的,崩起來像流星墜落下來;有的是白色,它崩起來像一棵高大的柳樹,整個夜空變得五彩斑斕。

就在我家門前,姥爺姥姥點起了一堆明亮篝火,預示著紅火的明年。緊接著我也拿了我的滴滴金和一支點燃的`香,用香點燃滴滴金的導火線,我順時針的擺動手臂頓時響起了噼里啪啦的聲音。滴滴金的火星像是天空中飄落的雪花落在了地上。我放著正高興是忽然母親大叫一聲心雅領(lǐng)著妹妹回來吃團圓飯啦。我一聽就大步回到屋里看到了一桌豐盛的晚餐。全家人高高興興的圍在一起吃起了團圓飯。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除夕篇二十一

舊時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干飯,燉豬肉、牛羊肉、燉雞,再做幾個炒菜。

陜西家宴一般為四大盤、八大碗,四大盤為炒菜和涼菜,八大碗以燴菜、燒菜為主。

安徽南部僅肉類菜肴就有紅燒肉、虎皮肉、肉圓子、木須肉、粉蒸肉、燉肉及豬肝、豬心、豬肚制品,另外還有各種炒肉片、炒肉絲等。

湖北東部地區(qū)為“三蒸”、“三糕”、“三丸”。“三蒸”為蒸全魚、蒸全鴨、蒸全雞;“三糕”是魚糕、肉糕、羊糕;“三丸”是魚丸、肉丸、藕丸。

哈爾濱一帶一般人家炒8個、10個或12、16個菜不等,其主料無非是雞鴨魚肉和蔬菜。

贛南的年夜飯一般為12道菜。浙江有些地方一般為“十大碗”,討“十全十?!敝?,以雞鴨魚肉及各種蔬菜為主。

江西南昌地區(qū)一般十多道菜,講究四冷、四熱、八大菜、兩個湯。

蘇州一帶,餐桌上必有青菜(安樂菜)、黃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懇懇)。

湘中南地區(qū)必有一條一公斤左右的鯉魚,稱“團年魚”,必有一個3公斤左右的豬肘子,稱“團年肘子”。

皖中、皖南餐桌上有兩條魚,一條完整的鯉魚,只能看卻不許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余,另一條是鰱魚,可以吃,象征連子連孫,人丁興旺。

祁門家宴的第一碗萊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筍、蝦米、鮮肉等制成,含義為“和氣生財”。

合肥的飯桌上有一碗“雞抓豆”,意思是“抓錢發(fā)財”。管家人要吃一只雞腿,名為“抓錢爪”,意味著明年招財進寶。

安慶的當家人要在飯前先吃一碗面條,叫“錢串子”。

南昌地區(qū)必食年糕、紅燒魚、炒米粉、八寶飯、煮糊羹,其含義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魚、糧食豐收、稻米成串、八寶進財、年年富裕。

返回目錄。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7828529.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